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产量调查范文

农产量调查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产量调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产量调查

第1篇

关键词: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实施以及环境的恶化,农产品安全问题已经被提上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优先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1]。农产品的安全是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是公共安全的主要部分之一。从农户的角度,研究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态度和行为调查

2009年暑期对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共计36个行政村当地的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态度、行为等情况展开调查。调查样本共700份,回收629份,其中有效数为498份,调查问卷回收率达89.86%,有效率为79.17%,其中,黑龙江省193份,吉林省174份,辽宁省131份。调查对象为乡镇和行政村居民,统计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涉及农产品种植的共有467份,没有参与农产品种植的有31份,各省的调查情况见表1,调查内容涉及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程度调查、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行为调查等的基本情况,调查方式主要是调查问卷的发放以及询问等。

(一)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情况调查

了解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程度,是分析农户行为的重要基础。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直接影响到农户进行农产品质量保护活动的自觉性、动性强弱,而农户自觉性和主动性又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本研究从农产品优良新品种选择、农业生产技术服务、肥料实施、农药实施、灌溉技术等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汇总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结果,并对统计数据加以分析,得出了以下的结果。

1.优良品种的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优良品种的农作物推广对农业的生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质的种子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且还可以改良农作物品质,其优良性主要表现在丰产性、抗病虫害、抗旱等方面,并且某些优良品种还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种植区域, 有利于促进农业机械的应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其价格水平一般相对较高。

根据调查,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户对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选择情况是,农户“对优良品种非常了解”的占47.6%,这部分农户对于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抗病虫害农作物品种,抗旱农作物品种等等都有着较为详细的了解;而对“优良品种比较了解”的农户占51.8%,这部分农户可能只对某一种或者几种优良品种比较了解;选择“对优良品种不太了解”的用户有30户,为0.06%,这部分农户并不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都表示对“优良品种的农作物”仅是听说过,但对具体的“优良品质”并不清楚。

调查问卷统计,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户选择农作物品种的主要依据是种子价格是否合理,其比例占36.7%,也就是说农户在选择新品种时首先考虑新品种的价格,只有农户接受得了的价格有利于品种推广应用;另外分别有23.8%的受访农户主要是看已经种植过该品种的其他农户的经验;18.9%的农户是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来选择新品种,这表明农户决定是否种植新品种农作物时凭借其他农户的种植收益情况和自己多年的经验。根据农户这一特点,种子公司和种子站可以向农户低价提供新品种,让其进行小面积试种,让农民能够亲眼看到新品种的种植情况和新特性。另外约8.6%的农户选购新品种是因为政府鼓励,5.3%的受访农户选购新品种是相信种子销售人员的介绍,4.5%的农户因为看到电视、报纸宣传才选购新品种,还有2.2%的受访农户表示自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进行选择新品种的。这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户自主经营权的不断扩大,农户越来越通过自己判断来选购新品种,国家的干预和他人的建议只能作为选购农作物新品种的辅助工具。

2.农业技术服务的调查分析。农业技术服务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据调查问卷汇总,农业技术服务组织进行服务的形式主要有定期举行培训,发放宣传册子和生产资料,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由种植大户带动,技术员个别辅导等。其中,最受农户欢迎的是技术员的个别辅导,占33.7%,农户通过与技术指导员面对面交流,可以针对面临的具体问题,详细地咨询农业技术员,但这种形式成本比较高,要求农业技术组织投入大量的人力,同时要求技术员投入大量精力,在现阶段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下,面对面的咨询这种方式还不能普及;发放宣传册子和生产资料是第二受欢迎的农业技术服务形式,占28.3%,这些资料可以保存下来,供农户随时翻阅;第三受欢迎的服务形式是种植大户的带动,占24.4%,种植大户一般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在邻里之间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并且种植大户十分注重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流通和变化,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同时也愿意将新技术和市场信息情况传授给邻居,因此,大量农户希望通过种植大户的带动应用新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定期举行培训和电视、广播、报纸宣传等形式,虽然内容相对丰富,并且通过声音、图像、画面等比较形象的方式进行传授,但是由于培训班开课时间间隔比较长,举办目内容相对固定,不能满足农民广泛的技术需求,因此仅有8.5%和5.1%的农户选择这两种形式。

关于农户实际生产中选择农业技术服务方法的情况是,29.6%的农户选择到乡镇农技站咨询,27.5%的农户选择去村里或者邻村种植大户进行咨询,22.6%的农户选择有问题时打电话给技术员,这表明农户最希望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技术指导,随时与技术员进行交流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

3.化肥、农药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村存在十分严重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现象,使耕地土壤、地下水污染严重。根据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出单位耕地面积使用化肥量,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近三年平均水平分别为:61.62、93.12、80.49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2]。同时农药的使用量也越来越大。农户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防治病虫害,有逐年加大农药使用量和使用品种的趋势。调查汇总,知道化肥过量施用会造成土壤板结成块,理化性状变劣从而导致肥力下降,其中还有48.5%的农户了解化肥过量施用,相当一部分化肥未被利用,就直接流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数量增多,致使当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91.6%的农户认为农药的大量使用,会致使相当一部分农药滞留在农产品中,从而对人们的身心造成很大伤害,其中还有76.8%的农户了解大量的使用农药,造成了有毒物质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并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在调查农户中,没有人表示对化肥、农药的过量实施造成的后果不了解。因此可以看出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户对化肥、农药给当地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4.节水灌溉技术的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东北粮食主产区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秋季节雨热同期。当春旱发生时,往往河流干涸,加之近年来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旱灾情况愈来愈严重,节水灌溉就显得十分重要。从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户对节水灌溉程度来看,67.3%的受访农户表示非常了解;29.3%的受访用户表示比较了解;只有17户表示对节水灌溉不了解,这部分农户主要来自未进行农产品种植的农户,他们表示知道节水灌溉技术,但对技术的具体内容不了解,主要原因是农户对节水灌溉不感兴趣,或农户文化素质和理解能力较低。 分析节水灌溉技术的设备支撑充分性时,73.7%的农户认为设备支撑不够充分。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农户认为积水灌溉技术的设备建设成本太高,渠道防渗、管道输水以及喷、微灌技术的建设需要资金农户所承受不起,政府的支农资金不能承担全部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因此到目前为止,当地农村有仍有近1/5的村子仍采用土渠的方式进行灌溉。

(二)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的行为调查

1.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的意愿调查分析。农户的参与意愿反映了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的积极性。在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调查意愿程度的问题上,表示非常愿意和愿意参与的农户占87.7%;不愿意参与的农户占12.8%,其中大部分农户为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由此可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还是得到广大农户的大力拥护的。

进一步调查农户愿意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的原因,其优先顺序:农作物单产高,收益好,占54.6%;节省劳动力,占43.2%;可以改善生活生产环境,占38.7%;节省时间便于从事其他劳动,占35.5%。不愿意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的农户原因排序为:抗逆品种、有机化肥价格高;节水灌溉成本高;并未种植农作物;熟悉原来品种的种植技术;习惯原有的生产方式等等。由此可见,农户愿意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关注点在于农产品收益的程度。

2.农户参与的决策类型调查分析。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的行为类型调查有助于我们解析农户的行为心理变化过程。汇总了调查问卷的数据情况,发现17.9%的农户是属于自主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行为类型,这部分农户认为自己比较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对自身生活水平得以改善的意义,主动地参与;59.4%的农户属于从众自愿参与,这部分农户一开始持有观望态度,发现自主参与的农户获得收益有所提高,因此也自愿参与,被动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的农户占22.6%,这部分农户认为自己是经别人劝说而被动从众参与的。

选择自愿进行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的农户,其对于土地的依赖性较高,在土地种植上有着较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而被动参与的农户,其多为保守型农户,有着从众的心理,往往导致自身在生产生活中得到的收益也较主动的农户少。

二、影响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行为的因素分析

影响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外部政策环境因素和农户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第一,外部政策环境因素。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就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并且将食品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2004年国务院安全发展中心成立了我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课题组,到目前为止,相继有150余位学者参与了该项课题研究[3],开展了大量关于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的研究工作。农产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条件,2006年4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顺利通过,2009年6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顺利通过,这表明作为国家优先解决的重点主题之一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已经做到有法可依。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农产品安全尤其是农产品质量有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农产品营养丰富、品种优良,口感好,而且更加关注施用化肥量,农药残留量等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第二,农户内部因素。本研究是以农户为调查的基本单位,因此受访的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程度、以往的生产经营习惯等是影响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保护行为的农户内部因素。本研究中调查对象为18-60岁劳动力,其中18-30岁的劳动力占14.32%,30-45岁,占56.4%,45-60岁的占29.28%;其教育程度为初、高中的超过65.5%,小学或者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将近30%,还有大约4.5%的农户为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

从理论上说,农户年龄越大,其接受信息的能力就越差,旧的思想观念也可能比较顽固,因此比较保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知程度也可能较低[4],并且如果年龄大到一定程度,农民受自身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更加不愿意接收新知识和新事物,因而其参与的意愿可能越低;相反年龄相对较年轻的农户,其思想相对来说比较开放,容易接收新知识,新事物,其判断力和观察力相对来说比较敏锐,其参与退耕意愿可能更高。

农户户主受教育程度与其家庭收入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的速度就越快,其视野也更为开阔,其新知识的运用能力、创收能力也相对较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已经被作为国家优先考虑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户主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更为关注,对其认知水平相对较高,其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行为更为理性。

户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认知程度是农户进行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保护行为决策的基础,户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知程度越高,通常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越高。户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知与政府的宣传和农户的信息接受能力有关。

在以往生产经营情况上,户主一旦形成某种生产经营习惯,往往很难做出改变。户主的生产经营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户家庭参与的决策类型。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往往分为农业生产经营和非农业生产经营两个部分,有的农户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农户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比较关注,其参与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相反,有的农户以非农业生产经营为主,其经济来源并不依靠农业生产,那么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注程度自然会低,其参与的肯能行就不大。

三、对策建议

第一,关于农产品优良品种的培育。在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村区域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农户对农产品优良品种都非常了解或者比较了解,也希望购买优良品种进行种植,但是其种子价格水平较一般农作物种子高出大约15%-30%,某些品种甚至高达50%。这直接影响了农户的购买积极性。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支农项目中,播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对优良品种的补助,以降低其价格水平,鼓励农户选购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

第二,关于农业技术服务推广模式。有当地政府出面在相邻几个村子里面设置农业科技示范户,有农业科技示范户对周围农户进行科技培训和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户主必须是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思想相对开放,接受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认知程度高。县、乡镇农技站技术人员必须定时对这些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农忙前技术指导,以及田间实际指导,使这些农业科技示范户可以帮助周围农户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带动农户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第三,关于化肥、农药实施。绝大部分农户意识到化肥、农药的过量实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甚至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但是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却逐年增加,因此,国家政府一方面应该出台政策限制无机化肥和剧毒农药的生产,另一方面大力支持高效无公害生物肥料的研制以及精确施肥技术的研究,并同样对高效无公害生物肥料进行价格上的补助,鼓励农户进行购买。

第四,关于节水灌溉技术。在东北粮食主产区各个城市中设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专门用于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并在管理方法上进行改进。政府组织管理手段的创新一方面以法律手段作为管理方式的主体,另一方面要以宏观管理和直接管理为主。主要包括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等。对于目前东北粮食主产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一些农户长期以来形成的陈旧思想和落后观念短期内难以适应和接受实行节水灌溉过程中一些基础工程建设投入较高可能带给他们的利益损失,这就要求配套运用以上方法。政府组织应该通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题的认识。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东北粮食主产区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从统计情况来看,东北粮食主产区绝大部分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并愿意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2)东北粮食主产区影响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政策环境因素和农户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外部政策环境因素决定了大方向上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农户内部方面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程度、以往的生产经营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户的参与与否。(3)针对调查汇总在优良品种选择方面、农业技术服务方面、化肥、农药实施方面、节水灌溉方面出现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郭霞.基于农户生产技术选择的农业技术体系推广研究[C].中国博士论文集,2008.

[2] 高晓露.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J].当代法学,2009(3):52-56.

第2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说到养生,人们自然想到了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比如转基因、农药残留、食品保鲜等,特别是苏丹红、三聚氰胺、海南毒豇豆、蛋白精、毒豆芽、毒韭菜、镉大米、瘦肉精等一系列事件后,相关部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到了的议事日程。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尤为重要,关系着政策能否得到很好地落实,关系着人们能否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放心粮食、放心水果,更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1基层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通过对辛集市农牧局、林业局、畜牧局、水务局等涉农部门的走访,随机调查了12家蔬菜种植户、15家果品种植户、14家养殖户和5家养鱼户,同时与部分乡、村干部进行了访谈。

1.1农产品质量监测尚未全覆盖。该市只把重点蔬菜基地和规模市场上的外来蔬菜纳入了抽检范围,启动了农药残留定量检测。每月只对大型奶站的抗生素、三聚氰胺及皮革水解蛋白含量进行抽检,对规模化养猪场、生猪定点屠宰场及外运生猪进行瘦肉精和莱克多巴胺进行速测。只对重点果园定期进行农残检测,对果品规模市场、重点龙头企业、大型冷库及市区的重点超市进行监管,而对规模较小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市场尚未纳入监测范围。

1.2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亟待加强。相关部门虽已组建了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质检中心等机构,但制度建设不完善,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产品的力度还不够,没有有效净化市场环境。

1.3生产经营者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小规模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药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不按照标准管理各个生产环节,只追求高产量,不讲求高质量,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监管经费投入不足,监测设备购置不足,远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致使一些必需的检测项目不能正常开展,检测效果大打折扣。

2.2农产品农残检测设备技术应用含量高,在设备维护、运行和正确使用上缺乏专业的检测技术人员,检测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2.3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没有专职机构,更没有资质认证,没有权威性。

2.4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多数农户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去做,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从调查问卷看,多数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时间和内容不了解,对农药残留包括哪些内容辨别不全,对5种禁用的高剧毒农药说不准确。

2.5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超市因自检设备投资较大,普遍配备较少,不能按照市场准入的要求做到自检。

3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几点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要在基层源头上抓起,不遗漏每个监管环节。

3.1把好源头控制关。加大农业综合执法监督力度,严禁国家规定的高毒农药、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禁用品在市场上出现和使用。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日常监管、专项抽查和案件查处相结合的办法,对制售假冒伪劣、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露头就打,坚决取缔,始终保持打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高压态势。

3.2落实好标准化生产。根治“餐桌污染”要从生产这个重要环节抓起,进一步修订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管理技术规程,帮助农民群众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要领,改变他们传统的种养习惯。各生产环节要详细记录投入品的购进渠道、品种、品牌、使用时间和数量,建立和完善投入品使用档案。继续强化农产品编码管理制度,使每一批次的农产品都能追溯到户,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3加强检验检测。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现有检测设施的作用,加强相互协作和资源共享。另外,市政府应拿出专项经费,购置一批先进的检测设备,充实到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场所,进一步提高检测频率和密度,使检测检验逐步达到全覆盖,杜绝超标和不安全农产品的出现。

3.4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农业、林业、畜牧、水务等部门,要采取科技下乡、电视讲座、现场咨询、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开通技术热线等形式,开展农产品宣传培训活动,做到“电视上能看到,广播里能听到,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能见到,各责任主体都知道”,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基地等通过不同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零散种养户纳入到标准化生产经营中,从而提高广大农民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生产技术水平。

第3篇

关键词:“两型”农村;长株潭城市群;农户认知;农户生产行为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5-1073-04

Survey on Peasantry’s Cognitive and Production Behaviors Based on the

“Two-Oriented” Rural 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Rural Field Survey in Changzhutan City Agglomeration

ZHANG Xiao-juan,DUAN Jian-nan,LIU Chang-ho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rural questionnaires in the Changzhutan city agglomeration,peasantry’s cognitive about the building of “Two-Oriented” rural was analyzed. Peasantry’s production employment practices, investing behaviors,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s and land circulation behaviors were discuss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ason why peasantr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wo-Oriented” rural had a low level of cognitive was that this was effected by peasantry’s gender, ag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soon and external factors of relate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Rural labors were being transferred gradually to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The investment of fixed assets was extremely limited. Peasantry used modern farming methods insufficiently. There was lack of th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source saving. Meanwhile,the desire for land transfer was not very strong, and it becomed the main ques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large-scale management.

Key words: “two-oriented” rural; Changzhutan city agglomeration; peasantry’s cognitive; peasantry’s production behaviors

所谓“两型”农村建设,就是以减少农村资源消耗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为基础,在农村建立资源科学利用的机制,加快环境污染控制,创新农村废弃物的再利用技术,探索农业的无害化生产,改变农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农户是农业生产与建设最直接的行为主体,农民作为农业生产体系最基本的经营单位[1],其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意识、农业科技水平、生产要素投入行为等都关系着农业发展的前景,也是影响“两型”农村建设的关键因子,因此,调查研究农户行为,实时制定有效的引导措施,对加快促进“两型”农村建设意义重大。本研究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农户关于“两型”农村建设的认知度和生产行为进行调研分析,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以长沙、株洲、湘潭3市为核心,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5市。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实现GDP 12 560亿元,占全省GDP的79%,其中作为城市群核心的长、株、潭3市,面积2.8万km2,人口1 325万,分别占全省的13.3%和19.2%,2010年3市实现GDP 6 716亿元,占全省的42%,是湖南省经济的核心区域与增长级[2]。3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 km,境内有4条铁路、7条高等级公路和1条湘江水道相连。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定位为全国“两型社会”示范区,湖南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的生态型宜居城市群[3]。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年暑期对长株潭城市群农村的实地调查,调查样点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办法,充分考虑了地区内人均GDP、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指标差异,并综合考虑了区位要素,力争样点分布广、代表性强。最终确定长、株、潭3市18个乡镇、36个行政村,每村选择8~9个农户为调研对象。调研方式有问卷调查与座谈访问,总计发放问卷300份(各市1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

2.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处理,具体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中的频数分析与交叉统计分析,对可以多项选择的问题选项进行频数分析,对影响农户认知行为的因子进行交叉统计分析,以检验分类变量间的独立性。

3 农户对“两型”农村建设的认知

3.1 农户对“两型”农村建设内涵的认知

调查发现,农户对“两型”农村建设的认知度偏低,表示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一共占样本总数的64.73%,而一般了解的占33.33%,非常了解的仅占1.94%。并且48.16%的农户表示对“两型”农村建设只是偶尔关注,32.56%的农户表示纯粹不关注,比较关注和非常关注的只有19.28%。总体上看,农户对“两型”农村建设的认知度与关注度普遍较低。

同时,为了解农户获取“两型”农村建设信息的渠道,问卷给出了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专业讲座、农民科技培训以及其他备选项。在可以多项选择的情况下,农户获取“两型社会”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其次是其他途径,少部分是通过农业知识讲座和农民科技培训的途径获取。

3.2 “两型”农村建设期间农户的“两型”意识

调查显示,51.55%的农户认为自“两型社会”建设以来农村环境越变越好,31.78%的认为环境无变化,16.67%的认为环境变差了。就“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环境保护”这一问题,40.70%的农户表示一般都会注意,40.31%的表示比较注意和非常注意,18.99%的表示不注意。总体来看,农户的环境保护理念还是比较强烈,多数农户对其农村周边环境持乐观态度。

关于秸秆和地膜处理,问卷设计了两个多选项,并采用SPSS软件分别进行多选项频数分析。由表1可见,农户主要采用焚烧来处理秸秆,这是受传统生产观念的误导;对于废弃地膜,农户已意识到其危害性,多数积极选择回收统一处理或再利用。

3.3 影响农户对“两型”农村建设认知水平差异的因素分析

从农户角度选取了被调查者个人特征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劳动力因素,应用交叉统计方法分析影响农户对“两型”农村认知水平的自身因素。分析发现,男性受访者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女性;认知水平随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但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家中劳动力数量多的农户的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家中劳动力数量少的农户。这说明农民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家庭劳动力结构直接影响其对“两型”农村的认知水平。

当前农户对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不当,缺乏资源循环利用意识,一方面受自身素质偏低、多年不良习惯和传统生产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缺乏也是导致农民环保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我国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正逐渐增强,对于改善环境的愿望也普遍较强烈,但投资费用和管理成本是影响和制约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一个重要因素[4]。此外,乡镇和村两委是“两型”农村建设的外部推动力量,但目前这两个外部力量作用不明显,宣传工作不到位,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不够,缺乏相应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4 “两型”农村建设期间农户生产行为

农户行为指以农民家庭为单位、有组织的群体生产决策行为[5],是农户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为了满足一定的目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农户播种前的生产决策行为,种植过程中的物质投入、劳动力投入和现金投入行为,以及整个生产过程中新技术的采用行为等[6]。从农业用工行为、生产投资行为、技术采用行为和土地流转行为4个方面调查农户的生产行为。

4.1 农业用工行为

农业用工行为体现了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所投入的精力,而精力的多少则会直接影响土地的产出效率,精力一般通过劳动力的投入来体现。农户劳动力以自家投入为主,农忙时节雇佣劳动力辅助生产,在此只从劳动力投入时间方面对农户的用工行为进行研究。

由表2可见,农户年从事农业劳作的时间在半年及以下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6.90%,其中28.29%的劳作时间少于4个月,这主要由于农业受第二、三产业的冲击,效益相对较低,导致农户选择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非农产业的较多。访谈了解到,部分农户家庭经营第二、三产业或外出打工收入已远远超过农业收人。一个地区,农户在从纯农户兼业农户脱离农业农户过渡过程中,受当地有关政策、农业与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和效益的影响,也受农户自身特征影响[7]。此外,对不同作物劳动力投入也有很大差异,多数劳动力投入在粮食生产上,其次是蔬菜、水果种植及家禽养殖上。

调查还发现,绝大多数农户表示农忙时不会雇佣劳动力,少数农户表示会雇佣1~5个劳动力,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实行家庭承包制度,家庭土地面积小,分布零散,且受地形的影响,缺少规模化生产。“两型”农村建设要探索新的资源循环利用机制,积极推行土地规模经营,对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全面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4.2 生产投资行为

农户土地利用过程中,大量的物质资本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农户的资本投入水平和组合结构取决于自身经济能力水平和对土地利用的重视程度[8]。农户农业生产投资行为包括流动资本投人和固定资本投人。

4.2.1 流动资本投入 短期内与固定资本投人相比,农户往往更加倾向于流动资本投人,因为这会给增加收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调查中设计了种子、化肥、农药的使用来反映农户流动资本投入行为。农户获取种子的渠道主要是自留种和从农技站购买,其中自留种居多,这一方面反映了长株潭地带独特的土壤、气候、水质孕育的作物品种优良,所以农户一般选择自留种,同时也说明农户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意识欠缺。调查还发现农户绝大多数使用复合肥,种类主要为尿素、磷肥和碳铵3种,其中碳铵的使用量最多,这与长株潭城市群地带土壤类型及肥效有关。

“两型”农村要保持乡村环境清洁,农村生产生活达到零污染、零排放,农药是农业污染主要来源之一。调查发现,87.60%的农户认为农药使用量适宜,6.59%的认为不足,5.81%的认为超标,这是农户对农药使用程度的主观评价,不足以证明农药使用是否合理,但从侧面反映出农户还没意识到农药对农业污染与粮食质量安全的影响。农户农药的使用行为主要是基于多年的习惯,以及期望能在短期内见到药效。总体来说,支配农户流动资本要素投入差异的驱动因素是对土地利用未来收益的预期,种植业预期经济效益的不同是农户土地要素投入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9]。

4.2.2 固定资本投入 由于农业固定资产的持续性和专用性,农户可能在某一年度固定资产投人非常少,单凭一年的固定资产购买量很难衡量其对农业生产的固定投资。因此只选择农户家庭农用车拥有量来反映该项投资。调查表明,56.20%的农户家庭没有农用车,25.58%的农户家庭拥有1辆小型农用车,18.22%的农户家庭拥有2辆以上的农用车。座谈得知多数农户只拥有简单农具和简易粮仓,家庭拥有的固定资产价值量很少。究其原因:一是多数农户无力购买,农业劳作依然靠自身体力;二是农户耕地规模普遍较小,通过家庭劳动力或雇工就可以完成劳动量,认为没有必要购买农机等设备;三是很多地区农户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时,可以通过农机租赁、有偿机耕、机播、机割等服务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这也降低了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热情。

4.3 技术采用行为

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可分为机械技术采用和生物化学技术采用。对于农户而言,机械技术的采用一般风险较小,而生物化学技术的采用风险较大[1]。

4.3.1 机械技术采用 机械技术采用反映农户愿意并且能够利用农机替代人力的生产行为,从机械作业的机耕、机灌、机割3种方式的使用率来研究农户生产行为。由表3可知,机耕的采用率比较高,机灌其次,机割的使用率较低,这说明在农业生产中,农户对劳动强度大的耕种作业环节更倾向于用农机替代人力,对于机割投入少,主要是农户土地条块分割太多,且相互距离较远,增加了机割的成本与难度。仍有29.47%的农户未采用机耕,一是土地规模过于狭小,仅靠家庭劳力即可完成耕种,限制了采用农机的积极性,二是许多农户把务农当成家庭副业,在农忙季节雇用1~2个短工成本要比使用农机更合算。

4.3.2 生物技术采用 调查中设置了有机肥、良种、生物农药的采用来反映农户对生物技术采用行为。有机肥肥效持久但见效缓慢,复合肥易造成土壤板结,但肥效迅速,可短期内提高农产品产量。33.33%的农户表示使用过有机肥,但66.67%的农户使用复合肥;对于是否使用生物农药,10.85%的农户表示有使用,89.15%的农户表示没有使用过。很少选择环保的生物农药及有机肥,主要原因是农民期望能短期内见到肥效和药效。农户作为农业生产体系最基本的经营单位,就其经济学特征而言,这个组织同其他组织并没有多少差异,追逐经济利润是其发展的重要目标,他的投资、用工以及土地的配置都是以效率最大化为指导[10]。“两型”农村建设旨在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村环境污染,因此需提倡有机肥、生物农药的使用,加大农民科技培训,转变传统种植理念。

4.4 土地流转行为

4.4.1 实际流转 在调查的农户中,实际发生土地流转的占总户数的48.06%,土地流入的有31户,占总数的12.17%,而土地流出的有93户,占总数的35.89%,这表明在长株潭地带,农村的土地流转现象已较为普遍。

4.4.2 流转意向 流转意向主要反映农户试图通过土地规模的调整以实现家庭收益最大化的决策行为。由表4可知,多数农户不赞成土地流转,希望保持现状,究其原因:一是农户害怕土地流转会失去土地,且补偿不合理,生存无保障;二是农民有浓厚的恋土情结,不愿离开生活多年的土地;三是农户对耕地规模化经营理念不认可。对于希望土地流出的,外出打工是关键影响因素,打工机会越大,土地转出意愿就越强,也反映出当前耕地生产效益低于外出打工效益。希望土地流入的,多是种粮能手和种粮大户,他们认为当前种粮可增加家庭收人,尤其是国家实行免交农业税并给予种粮补贴后,扩大耕地面积的热情更加高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长株潭城市群地带的农户对“两型”农村建设的认知度低,关注度不足,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认知意识不到位。农民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传统生活习惯等是影响农民认知“两型社会”的内部因素,乡镇和村两委不重视,宣传工作不到位及缺乏资金、政策、技术投入等是外部影响因素。

2)农户将劳动力重心逐渐转向非农行业,且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户存在短期行为,一般只注重当前利益,通过大量施用复合肥来提高农业产量,很少采用有机肥改善地力。同时对农药的依赖性很强,环境保护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高。农村土地流转不畅通,多数农户对土地流转持排斥态度,上述问题成为制约“两型”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

5.2 建议

1)“两型”农村建设应该从意识层面逐步向实践层面推进,加强相关资金和技术的投入,逐步建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政府要通过多种宣传途径,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改进他们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引进节能环保的技术、产品向村民进行推广使用,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循环农业,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多功能农业,使每位农户都成为“两型”农村的建设力量。

2)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建设“两型”农村,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土地规模经营,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以土地资源为核心的各种农业资源。因此,一是要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民从事非农行业,充分调动农户的耕地流转积极性;二是要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发展农村经济,保证和提高耕地生产效益,增加“希望耕地流入”的农民的主动性;另外,要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与土地流转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土地流转补偿合理并及时到位。

参考文献:

[1] 张忠明,钱文荣.不同土地规模下的农户生产行为分析――基于长江中下游区域的实地调查[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87-93.

[2] 谢自强.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与对策[J]. 湖湘论坛,2009(1):21-24.

[3] 叶文忠.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内涵和特征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6):85-89.

[4] 李崇光,陈诗波.乡村清洁工程农户认知、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问题,2009(4):20-25.

[5] 弗兰克・艾利思.农民经济学:农民家庭农业和农业发展[M]. 胡景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6-17.

[6] 谢玉佳,傅新红.农户蔬菜生产行为分析――四川省彭州市西北村蔬菜生产农户的调查与分析[J].农村经济,2005(3):53-55.

[7] 孙新章,成升魁,张新民. 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和农户行为的影响――以山东省龙口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4,24(4):510-513.

[8] 胡瑞法,黄季煜.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结构变化与农业技术发展方向[J].中国农村观察,2001(6):9-16.

第4篇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市场;认知度;云南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资助下,我们在云南省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调查,旨在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措施,在政府部门、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条公众认可的市场链,促进政府部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敦促生产者改进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提高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多方配合,互相监督,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消费环境。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课题选择了云南消费市场上三种主要农产品大米、猪肉、西红柿进行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昆明市、玉溪市和曲靖市在超市、农贸市场、流动销售摊位购买大米、猪肉、西红柿的消费者和一些居民小区的住户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采用焦点小组、深层访谈、联合分析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对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和认知度进行研究,对调查数据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内容

首先调查消费者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及认知度;其次是调查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食品及品牌农产品的认知情况与消费情况;再次是调查消费者获知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途径和选择农产品时主要参考的因素。

三、问卷调查主要结果

由于调查内容比较多,我们选择几个主要问题进行说明。

(一)消费者人口统计学特性

1.性别。男122人,占38.13%,女198人,占61.87%。

2.年龄。受调查者年龄没有小于18岁的,各年龄段的都有,其中最多的是21―25岁,有43人,占13.44%,其次是61岁以上,有42人,占13.13%,第三是31―35岁,有40人,占12.5%,最少的是18―20岁,有8人,占2.5%,有1人不愿透露年龄。

3.学历。消费者中小学或中学学历的最多,有87人,占27.2%,无学历的最少,有11人,占3.4%。

4.职业。消费者中退休人员最多,有78人,占24.4%,商人最少,有16人,占5.0%。

5.收入。消费者中3000―4000收入的最多,有63人,占19.7%,第二是2000―3000,有46人,占14.4%,最少的是6500―7000,有2人,占0.6%。

(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和关注程度

1.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程度

(1)QS测试

我们把代表质量安全的QS标识图给消费者看,消费者认为见过这个标识的有263人,占82.2%,表示没有见过的57人,占17.8%。进一步问到消费者QS表示什么意思,能完全回答正确的占52.5%,完全不知道的占16.25%,其余的知道一点,但不全面。

评论:QS标志是中国食品最普遍、最常用的质量安全标识,所以多数消费者都见过,至于QS代表什么含义,能完全回答正确的占52.5%,完全不知道的占16.25%,其余的知道一点,但不全,说明云南消费者对QS含义的认知度还是不高。

(2)农产品产地认知

消费者熟悉大米产地的人数占55.4%,不熟悉的占44.6%;熟悉猪肉产地的占30.9%,不熟悉的占69.1%,熟悉西红柿产地的占36.9%,不熟悉的占63.1%。

评论:大米一般都标明产地,如东北米、遮放米,消费者较为熟悉,猪肉和西红柿一般不标明产地,消费者难以判断产地。

2.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

(1)消费者非常担心农产品中含有害化学成分的285人,占89.1%,无所谓10人,占3.1%,不担心和绝不担心的25人,占7.8%。

(2)消费者表示在挑选食品时会看标签上注明成分的有267人,占83.4%,无所谓43人,占13.4%,不会看的9人,占2.8%,缺失1人。

(3)消费者认为农产品质量需要认证的294人,占91.9%,无所谓14人,占4.4%,不关注12人,占3.6%。

(4)认为农产品质量需要更多法规来控制的有301人,占94.1%,无所谓13人,占4.1%,不赞同6人,占1.9%。

(5)认为农产品包装上需要印质检部门的认证的有287人,占89.7%,无所谓25人,占7.8%,不赞同7人,占2.2%,缺失1人。

(6)想从农产品标签上得到更多的相关信息的消费者有270人,占84.4%,无所谓41人,占12.8%,不想得到9人,占2.8%。

(7)对所有产品生产加工信息感兴趣的消费者占12.2%,对大多数产品生产加工信息感兴趣的占40.6%,对1―2个产品生产加工信息感兴趣的占31.9%,一点不感兴趣的占15.3%。

(8)对生产食品农场的所有产品是否取得质量认证感兴趣的消费者占23.1%,对大多数产品是否取得质量认证感兴趣的占43.4%,对1―2个产品是否取得质量认证感兴趣的占18.4%,一点不感兴趣的占15%。

评论: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几个问题的整理来看,云南消费者比较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

3.消费者对政府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能力的信任程度

认为政府能完全控制的52人,占16.25%,认为政府只能控制大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85人,占26.56%,认为政府只能控制小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150人,占46.88%,政府无力控制的33人,占10.31%。

评论:消费者对政府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能力不容乐观。

(三)消费者对健康的认知和关注程度

1.对健康的认知程度

对于哪种脂肪更容易导致人体血液胆固醇升高,50.3%的消费者回答正确;对于哪种食物中最容易找到胆固醇,74.69%的消费者回答正确;对于哪种食物是ω-3脂肪酸的来源,36.88%的消费者回答正确,16.56%的答错,46.56%的不知道。

评论:对于常识性的健康问题,多数消费者基本能答对,对于太专业的问题如ω-3脂肪酸,多数消费者不知道。

2.对健康的关注程度

如图2所示,有106和199名消费者表示关心和非常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占95.3%。有161和159名消费者表示熟悉和非常熟悉预防一些小问题如感冒,占95.3%,无所谓11人,占3.4%,不赞同4人,占1.3%。有221的消费者表示看广告或是其他信息时通常会关注有关营养方面的信息,占69.1%,无所谓57人,占17.8%,不关注22人,占6.9%。

评论: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云南消费者都关注自身健康问题。

(四)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特性的认知和关注程度

1.对农产品质量的认知程度

(1)在对农产品质量性状的几个描述中,多数消费者认为农产品形状最不重要,占79.4%,而多数消费者认为农产品新鲜度最重要,占84.7%,对于是否是有机食品,63.8%的消费者认为不重要和最不重要,认为农产品中不能含有化学残留物,占60%。

评论: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真正含义不了解,导致63.8%的消费者认为是否是有机食品不重要。

(2)62.8%的消费者认为不能象以前一样购买到质量满意的农产品。

(3)对于如果遇到购买大米、猪肉和西红柿的质量问题,极少数消费者表示能在家里处理这些问题,占20%,有80%的消费者表示少数问题可以或不能解决。

(4)对于判断农产品质量的自信程度,有136人表示非常自信能判断大米的质量,占42.5%,有110人有点不自信,占34.4%,不是很有信心和完全没有自信的占23.1%;有107人表示非常自信能判断猪肉的质量,占33.4%,有118人有点不自信,占36.9%,不是很有信心和完全没有自信的占28.8%,缺失3人;有153人表示非常自信能判断大米的质量,占47.8%,有99人有点不自信,占30.9%,不是很有信心和完全没有自信的占21.3%。

2.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程度

一点不关心农产品产地的消费者占16.6%,对所有农产品产地都关心的占8.4%,75%的消费者表示对部分农产品产地关心。

对农产品生产企业的信息一点不关注的消费者占15.3%,完全关注的占12.2%,大部分关注的占72.5%。

对生产农产品的农场是否取得质量认证一点不关注的消费者占15%,完全关注的占23.1%,大部分关注的占61.8%。

(五)调查问题相关性分析

用Spss软件进一步对调查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

1.消费者地区差异分析

在QS测试和对消费安全的关注程度上,昆明、曲靖、玉溪三地消费者不存在地区差异。

对政府控制食品安全能力的问题上,昆明、曲靖、玉溪三地消费者存在显著差异,昆明有39.8%的消费者认为政府只能控制部分食品的安全性,曲靖则有67.8%的消费者认为政府只能控制部分食品的安全性,玉溪有36.7%。

在对健康的认知和关注程度上,昆明、曲靖、玉溪三地消费者不存在地区差异。

在对农产品质量的认知和关注程度上,大多数问题不存在地区差异,只有对农产品新鲜程度和化学残留重要性的认知上,存在显著地区,昆明有68.3%的消费者认为农产品新鲜度最重要,玉溪有10.1%,曲靖有21.6%;昆明有70.9%的消费者认为化学残留比较重要,玉溪有5.8%,曲靖有23.3%。

对于遇到农产品质量问题,能否自行处理问题,对于大米不存在地区差异,但对于猪肉和西红柿,则存在明显地区差异,表示对猪肉质量问题不能处理的消费者,昆明、玉溪、曲靖三地比例为79.6%、0%、20.4%,表示对西红柿不能处理的比例为55%,13.2%、31.8%。

2.消费者受教育程度差异分析

在对QS含义认识上,受教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从回答完全正确的164名消费者来看,无学历的没一人答对,小学或中学有33人答对,占该组人数比例37.9%,高中或技校有38人答对,占该组人数比例48.7%,专科41人答对,占该组人数比例58.6%,本科以上52人答对,占该组人数比例70.3%,可以看出,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对QS标识含义认识的正确率呈增长之势。

在对消费安全的关注程度上,与受教育程度高低无关。说明不同教育程度的消费者都关心消费安全。

在对政府控制食品安全能力的看待问题上,受教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低的消费者更信任政府,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消费者越不相信政府。

在对健康问题的认知程度上,受教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健康认知的正确程度越高,表现出高度正相关;在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上,表现出学历越高的消费者越关注自己的健康,但是在熟悉预防一些小问题如感冒和关注广告上营养方面的信息这两个问题上,与受教育程度无关。

在对农产品质量的认知程度上,如农产品质量性状重要性判断问题上,受教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性状认识、判断的正确率越高。但是对其他问题以及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程度上,不存在受教育程度差异。

3.消费者职业差异分析

在对QS标识含义认识的问题上,不存在职业差异。

对农产品中有害化学成分的担心、农产品质量需要认证、农产品质量需要更多法规来控制三个问题上,不存在职业差异,说明不同职业的消费者都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在政府能否有能力控制农产品安全的问题上,不同职业存在显著差异,较明显的趋势是技术人员与退休人员呈相反观点,技术人员认为政府无力控制或只能控制少部分食品的安全性,退休人员则反之。

在对健康的认知方面,如哪种脂肪更容易导致人体血液胆固醇升高,哪种食物中容易找到胆固醇,哪种食物是ω-3脂肪酸的来源,存在明显职业差异,技术人员和政府官员对问题的认识正确程度更高,无业者最低。

在时刻关心自己健康、熟悉预防一些小问题如感冒、看广告或其他信息时会关注营养方面的信息三个问题上,不存在职业差异。说明不同职业的消费者都关注自身健康问题。

对农产品质量性状重要性的认知,与职业无关。

能否和以前一样购买到满意农产品,存在显著差异,商人与其它职业相反,商人认为能,其它职业的认为不能。

对农产品产地的关注程度存在显著职业差异,家庭主妇关心农产品产地比例最高,占63.2%,技术人员最低,占29%。在生产企业生产加工信息、是否取得质量认证的关注上,不存在职业差异。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云南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调查,我们得到以下一些结论:1.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意识比较高。2.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比较高。3.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认知和关注度较高。4.消费者对QS标识的认知度不容乐观。5.多数消费者对政府控制农产品安全性的能力表示怀疑。6.对消费安全的认知和关注程度不存在地区差异;对健康的认知和关注程度不存在地区差异;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不存在地区差异,但对农产品质量的认知存在显著地区差异。7.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受教育程度越高,认知的正确率越高,但在关注程度上,受教育水平无差异。8.不同职业表现出对不同问题的认知和关注上有差异。9.对政府控制食品安全的能力不同地区、不同学历、不同职业表现出明显差异。

(二)对策建议

1.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急需普及。目前,大多数消费者不真正了解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含义,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三品”的理解和判断,决定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无公害及有机食品价值的评判和消费态度,进而影响其消费行为,在调查中发现了部分消费者认为是不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并不重要的观点,因此,急需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2.强化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绿色消费”是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的食品消费模式,应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

3.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努力学习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并在购买和食用时要增强防范意识,严把识别挑选关,自觉构建起消费安全防线,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4.加大公众参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监督举报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因此,公众的参与极为重要。一方面是加强舆论宣传,增加信息透明度,让公众了解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其政策走向。另一方面是让公众参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对违法销售农产品的情况进行监督举报。

5.提高政府控制食品安全的能力。政府应发挥其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主导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提高政府的公众形象。

参考文献:

[1]何坪华,焦金芝,刘华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关注度的调查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23).

[2]邱重植,杨.基于食品安全的消费行为分析[J].消费导刊,2007,(12).

[3]谢敏.从市场失灵角度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消费经济,2007,(6).

[4]于爱芝,李锁平.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J].消费经济,2007,(6).

[5]周洁红,姜励卿.食品安全管理中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与进展[J].世界农业,2004,(10).

[6]周应恒,霍丽,彭晓佳.食品安全:消费者态度、购买意愿及信息的影响――对南京市超市消费者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11).

第5篇

一、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的几个关键点:

关键点一:源头数据要准。源头数据的精准可靠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为了提高数据质量,要把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法律法规贯穿于数据采集工作的全过程,做到事前宣传教育、事中监督检查、事后惩处查办相结合,不断提升基层统计人员的数据质量法律意识;时刻保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不放过任何薄弱环节,不留任何死角,每一笔记录、每一组数据、每一份报表,都要确保数据真实完整,经得起检验

关键点二:业务调查要细。农产量调查由意向调查、面积调查、预产调查、实产调查等一系列调查组成,而每一专项调查又由一连串细节组成,把握细节水平决定调查质量。只有秉承责任心和细致心,坚持“多想、多思、多做”,才能做好农产量调查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细思深思,变被动调查为主动调查,努力学习农产量遥感测量新技能新方法,用熟用透PDA和县级系统程序;其次,从抓细节入手,提升调查工作质量。要求乡、村两级调查员必须清楚每一个样本单位区的方位和边界,对地块信息了如指掌,做到不重不漏不错。要求每位辅调员都要熟练掌握报表填报、皮尺测量、测规定位、踏田估产、放样收割、脱粒除杂、测量水杂等基本调查技能,每一步都严格的规范化操作,不少算一尺,不多割一束,不少称一粒,多次测量求平均,认真登记在册,妥善保管样本至下一季作物收获。

关键点三:审核把关要严。对基层上报的报表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对数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准确性进行认真地核实,各项数据计算要核准无误,要符合平衡关系和逻辑关系,发现疑问,及时电话询问,弄清楚搞明白,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对重要数据在与往年同期对比波动幅度较大,甚至越界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并撰写说明,确保数出有据、数出有因。安排专人录入报表,反复校对审核,保证数据准确无误,不出差错。

二、当前农产量抽样调查存在的不足:

(一)样本网点代表性有待检验。新一轮农产量抽样调查样本网点是以三农普遥感测量样本网点为基础的。遥感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农作物播种面积,而农产量抽样调查除了进行面积调查外,还要进行产量调查,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在样本网点选择上倾向性有区别。在农产量抽样调查中,抽中测产地块质量对推算村、县产量有重大的影响。以鹤峰县为例,部分样本村的测产样方种植粮食作物较少,村内90%耕地种植烟叶,没有粮食高产样方;一些地块直接抽中居民区,只是零星种植,而该样本村连片种植粮食作物的地块未被选中,由此可能会导致推算的产量低估了实际产量。

(二)辅调员队伍建设问题。村级辅调员青黄不接危机再现,新老交替亟待考虑。乡村辅调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能力下降,与我国瞬息万变的现代化进程、信息化社会,与统计工作电算化、队伍年轻化的趋势,与统计事业发展形势的要求已不相适应。

(三)PDA程序的不成熟。由于PDA的程序不稳定,版本更新过于频繁,基层业务人员无法及时给所有辅调员培训到位,导致上报的数据不统一,县级系统无法汇总,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现已推出的PDA农产量调查程序版本也还不完善,很多功能还不能使用,采取其他方法进行统计,影响调查方法的规范性。

三、几点建议:

(一)基层据实调整样方。基层调查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样本网点调整。一是针对个别地区用地性质改变,种植作物品种改变等问题允许以县为单位进行样本网点调整,二是针对部分测产样方靠近居民区,可以适当调整测产样方位置,使其覆盖在连片种植的耕地上,确保农产量抽样调查数据更准确。

第6篇

一、加强统计组织建设,稳定统计工作队伍。

统计组织的建设与稳定是开展政府统计工作的基本保证。多年来,南邵镇的统计工作一直处于健康发展状态,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统计队伍稳定。由于政府统计科人员稳定,工作积极主动,南邵镇统计工作也一直排在全区的前列。在漫长的统计服务进程中,自1974年南邵镇首次编撰年度《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汇编》以来,经过不断的调整与完善,如今已连续出版了26年,从未间断。1977年,为配合昌平区(当时叫县)农业生产评比竞赛活动,政府统计部门又着手创办了统计图表上墙。当40张统计图表展现在各级领导面前时,首先震动了在场的县领导,当即决定组织全县各公社的统计人员前来参观学习。1986年,南邵镇综合统计科根据镇级领导的工作需要,又开展了属地统计、创建了统计月刊制度。同年,撰写的统计调查分析,更赢得各级领导们的关注。近几年来,他们每年撰写的统计分析都在30篇以上,统计信息50条左右,为镇领导经济决策起到良好的参谋作用。现在,他们靠优质服务换来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热情也在不断提高。

二、规范统计制度建设,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南邵镇现在共有统计单位288家(不包括在地的中央市区属单位),每月直接与统计科有联系的综合报表单位不下60家。众多的统计单位,形成了庞大的专兼职统计人员队伍,建立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已是必然。自1987年5月南邵镇正式成立政府统计科以后,统计人员管理制度、统计资料审报制度、统计档案保管制度、统计工作考评制度等相继出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前提下,统计科又进一步规范了年度统计争先创优工作计划、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通过镇统计科积极的工作和严格的管理,得到全镇各系统统计人员的认可,自觉地将上级统计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视为自己的职责与行动。

南邵镇统计科在开展依法统计方面,始终把确保统计数据源头质量做为大事来抓。特别是在统计“三五”普法工作中,他们组织全镇78家单位统计员和42名单位领导共计120人参加了普法学习培训。通过验收,参训人员全部达标,并领取了北京市统一印发的统计三五普法合格证书。

三、建立业务培训制度,提高统计业务素质。

近年来,南邵镇统计科已先后六次组织在职人员参加区统计局举办的统计员上岗培训,现在,该镇统计持证上岗人数已达到88人,平均每个综合统计单位1.5人。南邵镇统计科自建立以来,始终把培训列为年初工作的重点,春节过后要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培训统计人员。仅1999年就对基层统计人员培训6次,参加培训人数达180人次。在统计台帐建设和统计基础资料管理方面,他们己追记了自1961年以来的统计台帐。该镇农村基层单位也从1978年起,追记了综合统计台帐。1995年以来,该统计科又先后建立了基层工业企业统计台帐、商业企业统计台帐。现在,全镇统计台帐建帐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四、完成国家网点调查,履行统计工作职责。

自1983年北京市开始实行农产量抽样调查以来,南邵镇被国家抽为农产量网点已经有17个年头。国家网点也随之变换了3轮。17年来农产量调查点更换一次又一次,农作物经营方式更新了一种又一种,但这17年只有一点未改变,就是实事求是的调查原则从未改变。不管是在似火骄阳的麦浪中,还是秋雨沙沙的玉米田里,每次农产量调查都是始终如一。他们信守着《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手册》,严格遵守农产量抽样调查方法和技术操作规程,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本地区农业生产形势,为本镇领导以及上级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数据。

从1985年至1999年底,南邵镇还一直承担国家住户网点调查工作。斗转星移,国家住户网点已经变迁三轮。15年来,镇级指导员、村级辅导员始终坚持调查方案原则不走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镇统计科工作人员不懈努力,使南邵镇的住户调查工作多次得到区统计局领导的好评。1998、1999年两年,该镇的记帐本在市统计局的记帐抽查中,记帐差错率均在1%以下,为昌平区的农户网点调查工作增添了光彩。

第7篇

[关键字] 结构优化 农业种植 节水型

[中图分类号] S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8-0096-01

引言

我国的种植业不断发展,农业种植量不断提高,这与我国紧缺的水资源出现了很明显的反差,这一反差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对节水种植技术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节水型种植结构的特征进行了讨论,之后提出了几条节水种植结构的优化策略,希望对以后农业种植结构的发展有指导作用。

1 节水型种植结构的特征

1.1 技术综合特征

节水型的种植结构它所设计的支撑技术有很多种,包括农业设施、植物保护、栽培技术、耕作等,这些技术组成一个整体,互相补充,无法分离开来。所以说节水型种植技术是一项融合入了多项技术于一体,综合性能很强的技术。

1.2 效益特征

要想对一个体系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那么必须将这项体系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其对照物进行比较。如果没有效益可谈,那将是无从谈起。一个体系所带来的效益可以很综合性的体现出这一体系的优劣程度,比如在社会、生态以及经济方面所带来的效益情况。所以说,真正的节水型种植结构需要有及其显著的效益特点。

1.3 系统特征

节水型种植系统这是一项非常典型的复合系统,它是融合了多项技术于一体,作物、水、肥等多种资源综合开发的一项工程。这些资源共同为种植业服务,缺一不可。比如说水是农产品生成的重要资源,但却不是唯一的一项资源。所以说,需要从整个农业生产结构出发,将节水种植结构看作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环节。

2 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策略

2.1 合理种植促进节水农业的发展

要想通过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来达到种植水平的提高,那么就一定要根据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来有目的的选择种植作物,实现将最适合的农产品种植到最合适的地方,这样就在保证了农业产量的条件下,更好的实现了节水型农业种植的发展。在这一环节,要想真正达到因地制宜进行种植,那么就必须对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做好分析。

(1)水利条件的分析

水利条件是农业种植结构中一项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决定节水型农业种植的关键环节,所以对农业种植地区做好水利条件的分析极为重要。在分析农业种植地区水利条件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当地的湖泊、河流等自然水利资源,还应该对当地的水库进行分析,真正的实现对种植地区所有水利条件的综合分析,并作出合理的灌溉计划。对于一些干旱严重的地区,当地政府应该考虑到为人民打造深水井或是构建水利工程等,从而进一步的促进了当地农业种植的发展水平。

(2)气候特点的分析

气候特点也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一项关键因素,并且也是影响节水型农作物种植的关键因素。在开展节水型种植结构优化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必须提前对当地的温度、年日照分布、降水分布以及气候属性等多方面做好相关分析,综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再进行农作物的种植选择,这样则可以有效的利用当地资源,提高农产量的同时,也实现了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

2.2 农作物用水量的分析

我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不同的地区有着不一样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不同地区农作物种植类型的选择,比如说我国东北地区就适合种植水稻、玉米,而新疆地区则就适合种植马铃薯等,对这些农产品的种植选择都是综合了当地的实际自然环境情况最终才决定的,因此,在这前提下,要想真正的实现节水型种植结构优化,那么就必须综合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气候、温度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及分析,从而实现科学的对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另外,工作人员还应该对农作物的需水量进行及时的调查统计,根据不同地区农作物需水量的不同,做好供水控制,提高灌溉效率,减小水资源的流失。

2.3 科学种植,提高农业种植的科技水平

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那么就要不断地 提高农业种植的科技水平,采取科技兴农的战略,真正实现农业种植水平的提高。比如说要达到农作物产量的最优,那么就要充分的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合理的选择农作物种植;要实现减少水资源的流失,改善农业的生存环境,就要提高地膜覆盖技术,增强滴灌与喷灌技术的传播使用。由此看来,科学技术子在实现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加快了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速度,为我国农业种植节水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

3 结语

总之,要想真正实现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则必须要对正确对待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改革,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保证农产量的提高,真正实现节水型农业种植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万林.基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农业种植结构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04):67-68.

第8篇

一是市政府及时召开全市统计工作会议。x月xx-xx日召开了全市统计工作会议,主要回顾总结2008年全市统计工作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统计局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市统计工作任务。各镇综合统计、工业统计,市有关部门、直属单位统计xx多人出席会议。xx电台、电视台、xx日报社记者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宣传报道。二是市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市委书记xxx、市长xxx和分管副市长xxx多次听取市统计局关于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汇报,要求全市各级统计机构依法统计,如实统计,认真做好各项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工作,使各项统计数据真实反映全市经济发展现状。副市长xxx、xxx就作好房地产开发企业统计和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工作,亲自协调,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带领财经工委一行4人专程到我局听取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并征求市统计局对全市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协调研组就《关心和扶持弱势群体,促进农村共同富裕》到我局调研,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和建议。三是市编委发出《关于xxx市农调队、城调队、综合抽样调查队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内部实行“三队合一管理,对外三块牌子”的模式,同意“三队”人员依照制度管理。四是有关部门对统计工作的支持配合程度不断提高。为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市建设局专门发出《关于加强全市建筑企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市经贸、农林、粮食、外经、旅游等部门也对统计工作主动协调,密切配合。这些对于更好地履行统计职能,解决统计工作在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推动统计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切实做好各项年定报工作,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年定报的贯彻落实。一年来,先后召开了农业、工业、贸易餐饮业、国民经济核算、劳动工资、固定资产投资等10多个专业年报培训会议,各镇、市有关部门、直属单位和重点企业的统计人员500多人次参加了年定报业务培训,做到了贯彻及时,要求明确。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各专业精心准备,认真编写年报指标解释和操作方法,制作幻灯片,用投影仪进行培训。针对机构改革、企业改革、行政区划调整后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着力加强组织协调,以确保年定报渠道畅通,确保统计人员工作到位,确保各项年定报的质量和时效。二是对基层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评估和审核把关。把好统计数据搜集、审核、汇总、上报等环节,全面推行数据质量控制制度,对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经济指标采用相互指标验证、比例控制、抽样推算等方法进行验证,对基层上报的不符合实际的指标及时进行纠正,力求各项年定报数据的客观真实。三是改革汇总上报方式,提高了年定报数据的时效。各项年定报有过去的手工汇总、层层上报为主变为现在的计算机汇总审核,因特网传输上报为主,减轻了基层负担,确保了统计数据质量。全市主要统计数据符合客观实际,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三、广泛应用抽样调查,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

一是做好农村140户住户、城市100户住户抽样调查。一方面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今年是城市住户换点扩户的第一年,我们经常深入调查点和记帐户,做好思想工作和业务辅导工作,指导记帐户详细、真实地记录好家庭现金收支和实物收支帐,如实提供各种收支信息。另一方面,坚持严格审核把关。每月对帐本按收入来源和支出去向进行分类编码,录入计算机审核、汇总,仅现金帐本,全年录入汇总工作量就达xxxx本。我们两次对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严格评估,从而确保了调查资料质量。省城调队、农调队通过对我市的检查,对我市的城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

第9篇

1、基本情况表:

(1)样本点地块登记表;

(2)样本点基本情况调查表;

2、播种面积表:

(3)夏收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表(台帐);

(4)秋收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表(台帐);

3、单位面积调查表:

(5)实测作物逐块估产面积核实表;

(6)实测作物放样实测地块样本分布表;

(7)样本标签;

(8)实测作物放样实测位置图;

(9)农产量抽样调查放样实测作物卡片(小麦、中稻、玉米);

(10)非实测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调查表;

4、基层综合表:

(11)产粮大县粮食生产情况基点汇总表。

5、报表时间、方式

见附件:报表时间、方式。若有变动,另行通知。

二、上报工作材料

有工作安排意见,半年有小结,年末有工作总结,有信息4条,有调研分析2篇.

三、数据质量要求

1、严格按《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实施方案》执行,坚持现场调查,实割实测必须按方案、程序进行,实割实测必须保留、上报现场照片;

2、所有表册要数出有据,实事求是,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不得弄虚作假,同时要审核改错;

3、户主编号、户主姓名、大地块编码要填写完整;

4、按时上报电子档和纸质档,纸质档必须要分管领导签字盖章。

四、乡镇辅助调查员职责

1、做好粮食调查相关表册的填写、录入工作,做到机表一致;

2、按时参加县局的业务培训会议,上传下达及时无误;

3、按时上报调查表,确保数据质量,不得迟报、虚报、瞒报、拒报;

4、所有资料、表册按时归档;

5、按要求做好年终报表及其他相关工作。

五、调查补贴

辅助调查员每年补助800-1200元(乡镇只有1个点的每年800元,乡镇有两个点的每年1200元),年终兑现。

第10篇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系统改革和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农村住户调查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城镇住户调查工作的通知》及《关于支持做好农村抽样调查样本轮换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凤台调查队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积极支持,加强领导。经济开发区、各乡镇(简称各乡镇,下同)要高度重视凤台调查队安排的各项调查工作,分管领导要认真组织完成好调查队安排的调查任务。为便于加强凤台调查队与县直有关部门的沟通和业务协调工作,对于凤台调查队安排的调查任务,按调查内容分别由县统计局、县农委、县畜牧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县直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密切配合凤台调查队积极探索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各乡镇统计站、农经站等单位要做好具体调查任务的落实工作,确保各项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和调查结果真实可靠。

二、落实工作经费。凤台调查队工作所需的经费,由凤台调查队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办理,县政府按有关文件精神给予必要的支持。各乡镇及有关居委会、村委会在经费上也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三、规范管理。各乡镇要协助凤台调查队选配好村级调查员,落实好调查户。调查员使用采用灵活用工制度,经凤台调查队培训后上岗从业。已确定的城乡居民收入和农产品价格调查户、农产量调查地块、畜牧业调查样本单位对象等,未经调查总队批准,不得擅自变更和终止。凤台调查队承担上级安排重要事项的调研,由县直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提供资料和必要的支持,调研报告的撰写和上报由凤台调查队负责完成。样本信息采集中的有关业务和技术问题由凤台调查队负责解决。凤台调查队要加大对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力度,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加强对调查对象的培训工作。各乡镇务必要高度重视对调查对象的培训工作,要教育城乡居民收入调查户记好现金和实物帐,杜绝调查户不记帐或记假帐现象。同时,要加强对畜牧业调查、农产品价格调查、中间消耗调查、农村贫困调查、粮食生产调查等调查对象的管理工作。凤台调查队与各乡镇要经常沟通协调,加强培训,培训调查户时,乡镇分管领导和调查村、居委会领导要共同参加,并坚持每年至少对调查户轮训一遍制度。对责任心不强的调查户,凤台调查队和乡镇、村委会、居委会有关领导及有关人员要共同入户加强教育,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可靠。

五、勤于检查。检查是发现问题、纠正错误、规范管理的必要手段,凤台调查队和各乡镇有关人员,要坚持每季度共同逐村入户检查相关规定的执行情况、调查户的记账质量情况和上报数据的真实性情况。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凤台调查队会同县直有关部门或有关乡镇共同研究解决。

第11篇

正当大家都以为油价和食品价格上涨速度已经够令人怵目惊心了,殊不知肥料价格正以更惊人的涨势加重农耕成本中!美国农业部(USDA)的数据显示,4月份美国农业肥料成本比去年同期激增65%,是所有农耕原物料成本当中增加幅度最大者;同一时间内,燃油价格上涨43%,种子价格上涨30%,其它化学原料如除虫剂等仅上涨3.8%。

现在全球粮食供需失衡,供给亟需加快脚步提高,才能满足与日俱增的需求,但是肥料价格1年内大涨近7成,对农民而言是一大额外的负担,在利润被压缩,甚至可能亏本的情况下,农民提高产量的意愿必不高,毕竟赔钱的生意没人想做。也因此,尽管食品价格涨个不停,农民不见得有意愿提高农产量。

肥料厂是否哄抬价格受争议

肥料制造原料如碳酸钾(potash)和磷肥(phosphate)掌控在少数企业手中,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在这些国家有一些特别的法规,让多种产业免受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rule)限制,例如美国政府在1918年制订的韦伯-帕默内法案(Webb-Pomerence Act),内容规定若干企业可以逃脱反托拉斯法,甚至可以跟竞争同业协商价格或其它事情,肥料业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涨得实在太夸张,相当令人质疑肥料商刻意联合哄抬价格。

美国农业工会在5月初才向国会提出控诉,要求详细调查肥料业者是否有操控价格的嫌疑,这股怒火延烧至其它国家。堪称原物料大吸盘的“金砖四国”就是反弹最强烈的国家,印度主要肥料采购业者Indian Farmers Fertilizer Co-operative Ltd.大声疾呼联合国介入协助调查,肥料价格是否受到供应端哄抬。

中国向加拿大肥料厂Canpotex的采购价格,从去年的每公吨400美元上扬至576美元,涨幅超过4成,原本中国怎么样也不愿意对如此剧烈的涨价幅度妥协,最近也不得不接受了,Canpotex就是一家不受加拿大“竞争法”约束的企业。

俄罗斯反垄断当局3月份要求当地最大碳酸钾业者Uralkali降价,理由是Uralkali有不当涨价的嫌疑。巴西政府正准备将当地肥料存货收归国营,希望藉由平抑价格来降低农产成本。

农民被剥好几层皮 肥料商荷包赚满满

被剥了好几层皮的农民苦不堪言,反观肥料业者荷包可是赚饱饱,对于哄抬价格的指控,他们辩称价格上涨纯粹是反映供给吃紧和需求增加,将多年来偏低的价格调到合理的水平罢了,但是数字会说话。以前述加拿大Canpotex为例,股东之一的碳酸钾供货商“萨斯克彻温省钾肥公司”(Potash Corp.of Saskatchewan Inc.)今年第1季净利5亿6600万美元,换算成每股盈余为1.74美元,比去年同期激增2倍,该公司在美国挂牌股票价格近3年来劲扬近8倍,从25美元攀抵最近的200美元附近。

联合国FAO表示 肥料2012年前供给无虞

Canpotex另一家股东马塞克(Masaic Co.)爆发力更强劲,第1季获利比去年同期暴增10倍多!在北美,氮肥可自由取用,含氮的尿素可是很珍贵,1年来价格上涨2倍,现在每公吨600美元,磷肥(磷酸盐)从365美元涨至1000美元,钾肥从230美元涨至700美元,肥料商荷包想不满也难。

究竟大家有没有冤枉肥料商哄抬价格,答案还不得而知。倒是所谓的供给吃紧是造成价格上涨主要的原因,这点大概就值得商榷。

全球第一大农业放款机构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 Group)经济学者Steve Jesse透露“此刻肥料并没有供给面的问题。”联合国食品农业组织(FAO)2月份的评估报告也指出,全球氮肥、磷肥和碳酸钾相当充裕,2012年前供给将无虞。

在这场1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供给危机中,除了肥料商还能赚饱饱之外,农业生技业者也是大丰收,美国孟山都(Monsanto Co.)和农耕设备业者Deere & Co.,这些同样属于农耕供应链上游的业者,获利也很可观。孟山都今年第1季大赚1.08倍。又如,直接向农民购料的食品加工业者,例如Bunge前1季获利大赚近20倍。这些公司这么会赚钱,股票也同样具爆发力,孟山都过去1年大涨1倍,Bunge上涨58%。

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么猛的获利成绩,恐怕也是普罗大众买单堆砌而成。拿Bunge来说,曾经与这家公司主管联系的分析师透露,市场对食品短缺的恐慌,已经到了让Bunge在销售大豆油时任意喊价的境界,当然实际价格还是视一般供需而定。

肉品加工业者惨淡经营

第12篇

关键词 瓮安县运达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环境调查;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2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290-01

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可以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对于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与身体健康、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民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1-5]。对瓮安县运达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进行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根据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照无公害农产品申报的条件和标准,对该公司生猪养殖基地的环境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公司的基本情况

瓮安县运达牧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经瓮安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法人代表:熊仕方,注册资金50.00万元。现有职工15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技术人员5人。从2008年发展到2012年固定资产1 700万元,年总利润200万元。

2 生猪养殖基地概况

2.1 产地规模

瓮安县运达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位于瓮安县岚关乡龙塘村,养殖基地规模2.67 hm2。

2.2 产地地理位置及农业气候特点

岚关乡龙塘村生猪养殖基地位于东经107°56′30″,北纬26°7′45″。该养殖基地位于岚关乡政府西南面,距县城30 km,场区附近有乡村公路通过,地势平缓,地表多为峰丛、峰林、槽谷地形,具有独特的高原台地气候特点,平均海拔1 270 m,年平均气温在12.3 ℃,年降雨量大于1 300 mm,有宜牧宜草荒山近666.67 hm2,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季作物生长期雨量大于400 mm,年日照时数为1 200~1 300 h,年总辐射量大于334.72 kJ/cm2,无霜期大于260 d,年均初霜期11月上旬、中霜期翌年1月下旬。

2.3 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

该公司养殖基地土壤属于黄壤类型,土层深厚,土壤肥沃,pH值5.5~6.5,是典型的亚热带生态环境。

2.4 基地环境状况

公司养殖基地周边2 km范围内无化工厂、采矿厂、肉品加工厂、屠宰场、饲料、活畜交易市场或其他畜牧污染源,产地离公路主干道约2 km,有通村公路直接进场,交通方便,水源充足,饲料来源丰富,无“三废”污染源,产地的水、土、气都在良好的灌木林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生产上使用的饲料以豆粕、麦麸、玉米、平衡蛋白为主,无使用任何垃圾饲料,并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对猪只进行免疫,对厂区进行消毒;使用的药品为正规渠道购买的、取得国家相关认证的青霉素钾、硫酸链霉素、穿心莲、氟苯尼考。废水主要为生活废水和猪尿、猪舍清洗废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元素,这些物质主要来源于饲料,是很好的肥料。目前,该公司已经开始建立了一个大规模沼气池,计划将废水经沼气池发酵、沉淀池处理后可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准,同时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标准,用泵打入场区的蔬菜、果树的蓄水池和定期由农户运至旱地作肥料,保持了基地无害化的良好生态环境。生产上防虫治病使用的农药是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保持了基地无害化的良好生态环境,达到了《畜禽场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88规定的相关要求。

3 产地环境调查评价

通过对该公司生猪养殖基地环境调查,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一是基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无工矿、企业、村庄等“三废污染”;二是土壤是砂岩发育的土壤,该养殖基地是岚关乡的土地资源,地处该养殖场相邻的土壤、水经省理化中心检测分析,重金属没有超标,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质》NY/T5027要求;三是在生产上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32-2006供应饲料,使用的饲料、药品是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对水源、土壤均未造成污染。综上所述,瓮安县运达牧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基地产地环境,符合《NY/T 5335-2006无公害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调查规范》《NY/T 5295-2004无公害食品 产地环境评价准则》。

4 建议

在实施无公害生产过程中,应切实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增加物理预防设施,减少农药使用量,消除病菌滋生环境,同时采取有效的杀蚊措施,及时做好疾病防治措施,保护产地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5 参考文献

[1] 敖祖彭,缪仕松.永善县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26-327.

[2] 王栓.漯河市生猪生产的调查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78-3979.

[3] 刘璟,唐式校,季佩东.无公害生猪饲养对猪场内环境的要求[J].养殖技术顾问,2013(2):13.

第13篇

一、目前我区镇(街)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镇(街)统计工作是任务重、人员少、困难多,尽管现有的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全力工作,但是完成目前的工作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有的工作处于应付状态。

1.统计任务繁重,人员相对不足。全街的23名工作人员要承担上级布置的20多个专业的统计调查,任务相对繁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开展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国家大型调查,每一个普查从开始到结束一般都要三年左右的时间。由此出现调查项目相对较多,工作任务相对繁重,业务人员相对不足的状况。统计人员除了负责以上各种调查的组织实施外,还要负责市级有关部门布置的其它报表,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

2.经费严重短缺,工作待遇较低。镇(街)每年要承担除日常统计报表以外的大量调查,绝大多数调查项目经费严重不足,比如:2005年我们承担的群众生活热点调查,上级下拨的经费仅为000元,限下商贸企业抽样调查的调查经费为000元,利用内资统计的调查经费为000元,劳动力抽样调查的经费为00元,每年调查经费缺口近0万元。同时,镇(街)在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上也困难重重,镇街业务经费大幅减少,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更加突出,只有任务,没有经费。尤其是即将开展的农业普查,调查员的补助和差旅费至今未纳入财政预算。同时,统计人员的待遇相对较低,特别是节假日加班根本没有加班补助,而财政、纪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仅有补助,而且每月还有特殊岗位补贴。镇街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待遇相对更差,而且工作十分辛苦。尽管如此,统计人员都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班加点,尽职尽责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3.统计改革滞后,指标设置过多。首先,各专业统计报表制度的改革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各级领导和当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现有统计报表缺乏民营经济、小康监测、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标,而服务业的统计几乎处于综合统计的盲区。其次,各专业统计制度有交叉现象,突出表现在综合统计与三峡库区监测统计、两纲监测统计,以及综合统计与全面农业统计中的县卡有交叉重叠现象,多头上报同一个指标、同一个数据的现象十分突出。第三,各专业统计和各种普查、专项调查的指标设置不科学。突出表现在指标设置过多、过杂、过细。如经济普查中规模以下企业要求填报具体的财务指标,这对绝大多数个体经营企业来说相当困难。而工业常规报表中,要求填报的工业产品产量也太多太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相对较大,而且很难核实。农产量抽样调查的指标设置也不科学,要求填报的农产品调查卡意义不大。第四,统计核算的方法不科学。如:计算工业发展速度和农业发展速度时,不应采用工业增加值和农业增加值率进行推算,而应采用价格缩减法计算发展速度。

4.统计环境不宽松,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有所下降。首先,统计法制不健全。突出表现在《统计法》中如何确保统计调查人员的权利上还很不够,在如何加大对统计违法者的处罚上还相对较软。其次,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还有待提高(受统计法的限制),群众的配合程度有所下降。有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法制观念淡薄,守法意识不强,为了逃避国家税收,增加自己的收入,千方百计地隐满自己的生产情况和经营情况。对统计工作不关心、不支持、不配合,迟报、漏报、瞒报,甚至拒报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少上税,人为瞒报劳动工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的现象也比较突出。这在2005年全市相处的15件统计违法案件中就有11件是瞒报,2件是虚报,2件是未建统计台帐。第三,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困难重重,执法环境并不宽松。我们在查处每一个统计违法案件时,都要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挠,统计工作举步维艰。

当然,在统计现代化建设上,我区与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服务器等硬件设施严重老化,全市没有建立独立的统计信息网。有的基层单位还没有配备专用计算机,办公条件也十分简陋,工作效率相对较低,远不能够适应统计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二、今后工作的建议

针对我们提出的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国家统计局抓紧对《统计法》进行修改和完善,突出基层统计建设这一重点,镇街统计机构的设立、人员的编制、设备的配置、经费的安排、统计人员的待遇等,从法律上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议国家加大对统计调查制度的改革,进一步理顺各专业统计调查的关系,规范统计调查的指标体系,减少或取消重复指标、过时指标和难以调查的指标,同时增加与当前经济发展有关的“民营经济指标”、“和谐社会指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以满足各级领导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建议国家在开展各种大型调查与专项调查时,彻底打破分级负担的限制,采取国家直接预算或省级预算的办法,将普查和各种调查经费直接下拨到县(市)级或乡镇级,以彻底缓解县(市)级财政和镇街财政的紧张状况,进一步推动基层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建议国家或省级统计机构,加大对县(市)级统计调查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大对农调队的业务经费及统计局硬件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县(市)级统计机构的硬件环境,切实提高农调队员的自身待遇,促进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14篇

一、目前我区镇(街)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镇(街)统计工作是任务重、人员少、困难多,尽管现有的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全力工作,但是完成目前的工作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有的工作处于应付状态。

1.统计任务繁重,人员相对不足。全街的23名工作人员要承担上级布置的20多个专业的统计调查,任务相对繁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开展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国家大型调查,每一个普查从开始到结束一般都要三年左右的时间。由此出现调查项目相对较多,工作任务相对繁重,业务人员相对不足的状况。统计人员除了负责以上各种调查的组织实施外,还要负责市级有关部门布置的其它报表,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

2.经费严重短缺,工作待遇较低。镇(街)每年要承担除日常统计报表以外的大量调查,绝大多数调查项目经费严重不足,比如:2005年我们承担的群众生活热点调查,上级下拨的经费仅为000元,限下商贸企业抽样调查的调查经费为000元,利用内资统计的调查经费为000元,劳动力抽样调查的经费为00元,每年调查经费缺口近0万元。同时,镇(街)在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上也困难重重,镇街业务经费大幅减少,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更加突出,只有任务,没有经费。尤其是即将开展的农业普查,调查员的补助和差旅费至今未纳入财政预算。同时,统计人员的待遇相对较低,特别是节假日加班根本没有加班补助,而财政、纪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仅有补助,而且每月还有特殊岗位补贴。镇街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待遇相对更差,而且工作十分辛苦。尽管如此,统计人员都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班加点,尽职尽责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3.统计改革滞后,指标设置过多。首先,各专业统计报表制度的改革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各级领导和当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现有统计报表缺乏民营经济、小康监测、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标,而服务业的统计几乎处于综合统计的盲区。其次,各专业统计制度有交叉现象,突出表现在综合统计与三峡库区监测统计、两纲监测统计,以及综合统计与全面农业统计中的县卡有交叉重叠现象,多头上报同一个指标、同一个数据的现象十分突出。第三,各专业统计和各种普查、专项调查的指标设置不科学。突出表现在指标设置过多、过杂、过细。如经济普查中规模以下企业要求填报具体的财务指标,这对绝大多数个体经营企业来说相当困难。而工业常规报表中,要求填报的工业产品产量也太多太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相对较大,而且很难核实。农产量抽样调查的指标设置也不科学,要求填报的农产品调查卡意义不大。第四,统计核算的方法不科学。如:计算工业发展速度和农业发展速度时,不应采用工业增加值和农业增加值率进行推算,而应采用价格缩减法计算发展速度。

4.统计环境不宽松,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有所下降。首先,统计法制不健全。突出表现在《统计法》中如何确保统计调查人员的权利上还很不够,在如何加大对统计违法者的处罚上还相对较软。其次,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还有待提高(受统计法的限制),群众的配合程度有所下降。有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法制观念淡薄,守法意识不强,为了逃避国家税收,增加自己的收入,千方百计地隐满自己的生产情况和经营情况。对统计工作不关心、不支持、不配合,迟报、漏报、瞒报,甚至拒报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少上税,人为瞒报劳动工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的现象也比较突出。这在2005年全市相处的15件统计违法案件中就有11件是瞒报,2件是虚报,2件是未建统计台帐。第三,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困难重重,执法环境并不宽松。我们在查处每一个统计违法案件时,都要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挠,统计工作举步维艰。

当然,在统计现代化建设上,我区与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服务器等硬件设施严重老化,全市没有建立独立的统计信息网。有的基层单位还没有配备专用计算机,办公条件也十分简陋,工作效率相对较低,远不能够适应统计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二、今后工作的建议

针对我们提出的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国家统计局抓紧对《统计法》进行修改和完善,突出基层统计建设这一重点,镇街统计机构的设立、人员的编制、设备的配置、经费的安排、统计人员的待遇等,从法律上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议国家加大对统计调查制度的改革,进一步理顺各专业统计调查的关系,规范统计调查的指标体系,减少或取消重复指标、过时指标和难以调查的指标,同时增加与当前经济发展有关的“民营经济指标”、“和谐社会指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以满足各级领导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建议国家在开展各种大型调查与专项调查时,彻底打破分级负担的限制,采取国家直接预算或省级预算的办法,将普查和各种调查经费直接下拨到县(市)级或乡镇级,以彻底缓解县(市)级财政和镇街财政的紧张状况,进一步推动基层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建议国家或省级统计机构,加大对县(市)级统计调查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大对农调队的业务经费及统计局硬件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县(市)级统计机构的硬件环境,切实提高农调队员的自身待遇,促进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15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统计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决策和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此,镇政府对农村统计基础工作检查工作高度重视,认真领会工作精神,再次学习《统计法》和《省统计管理条例》,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统计检查工作的重要性。

二、乡镇统计队伍建设

1、分管情况:XX镇镇长徐建琦亲自分管统计工作。保证统计工作有人负责,有人管理。

2、统计机构健全、制度完整:镇政府确定专职统计员从事统计工作,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统计制度,要求统计人员按规定参加统计业务培训,按时参加统计年检,做到持证上岗,依法统计。

三、统计工作软、硬件建设

1、镇统计办公场所

镇党政领导在政府办公场所紧缺的情况下特意为统计办留置了单独的办公室,有效提高了统计工作效率。

2、制度建设

根据统计制度要求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统计资料管理制度、数据质量抽查制度,规范各项统计报表工作记录和统计资料的存档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日常统计报表工作和资料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四、数据来源

1、充分发挥广大镇、村干部主观能动性,认真开展统计基础工作调查。包括农产量抽样调查、畜牧抽样调查、经济普查、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等统计调查工作。

2、镇统计人员到有关部门搜集相关的统计基础材料。统计人员到镇畜牧站、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搜集劳动情况及报表材料和相关统计材料。

五、基础工作

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及业务素质。统计人员能坚持认真学习《统计法》及工作中的有关法律法规,按时按规定参加统计工作会议、有关统计培训,提高了自身素质,适应了工作需要。

2、对统计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镇统计部门及时拟定了年初工作计划,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统计工作进度,镇党委、政府每年研究统计工作会议不少于2次,对统计工作早安排、早部署,保证了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3、坚持实事求是、严格统计执法,认真做好统计调查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了统计各类报表工作。

(1)镇统计人员每月都要抽出部分时间,深入农村进行统计调查,搜集统计资料,了解辖区农业生产,群众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情况,进一步核实统计数据,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严格统计执法,按时按规定上报各种报表。

(2)认真搞好档案管理。将统计资料及时装订成册,将重要统计资料整理归档。由于基础工作做得扎实,统计数据来源可靠,统计人员加强学习,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较好。因此,本镇历年农村统计工作没有发生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

六、存在的不足

对村级统计人员培训较少,镇有关部门因平时业务繁忙统计报表不能及时上报镇统计办。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镇统计人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的学习,要认真学习与统计有关的法律、法规,按规定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行的会议、培训、执法考试,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不断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需要。

2、规范统计档案管理。认真搜集统计资料予以保存,规范建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