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服务行业风险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商业银行;海外代付;风险规避
海外代付业务需要多个合作方共同参与――进口商、开证银行、代付银行,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业务的开展出现问题。开证海外代付业务有很高的风险性,因此,银行方在开展海外代付业务时要慎重的选择合作伙伴,最好选择有多次合作经验的企业展开业务。
一、商业银行海外代付业务的内容及其风险
1.商业银行海外代付的定义及其流程
海外代付,是一种新型的代付业务,指的是当进口商存在融资需求,且开证行暂时无法为进口商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在能够提供足够的信用保证的前提下,由开证行委托海外银行为进口商提供资金支持。由于海外代付业务涉及多个合作方,故其业务办理流程比较复杂,在办理业务之前,进口商应该提供全部的信用证明,并出具资金困难的相关证明,并且需要开证行出具书面证明,证明开证行暂时无法为进口商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另外,开证行需要出具协议书,请求代付行提供代付服务,还需要在信用证款项支付前通过加押报文的方式通知代付行付款详情,而代付行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存档。在以上文件审批通过之后,才能进行开展海外代付业务。
2.商业银行方存在的风险
与代付客户方的风险相比,商业银行方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其危害性远高于代付客户方的风险。常见的风险例如:在付款日开证行由于经办人员疏忽或工作效率不高等原因,没能及时授权代付行向指定收款人付款,导致产生迟付纠纷等,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海外代付业务的开展,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另外,在海外代付业务的操作中,银行管理人员对外部监管政策执行不到位,也可能引发外部监管风险。
再有,海外代付需要一个开证行来进行代付双方的沟通,而如果代付行在将代付资金提供给开证行后,开证行没有如期的将资金提供给进口商,那么就会影响代付行的业务展开。这种情况下,代付行不仅没能成功的展开业务,还将造成很严重的资金损失与信誉损失,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商业银行海外代付业务的发展分析
1.海外代付业务的优点
海外代付业务是一个风险高、收益高的业务。从进口商的角度来说,选择海外代付业务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增强进口商在跨国商务中的竞争力,方便其争取到市场优势竞争地位。除此之外,现阶段海外代付利率一般情况下低于国内同期限人民币贷款利率,也就是说海外代付可以让进口商降低融资成本,方便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开展海外代付业务对于业务双方都是有利的,对于银行方来说: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规模普遍偏紧,开展海外代付业务,可以为开证行增加业绩,为代付行提供新的资金流通渠道。而且,海外代付业务也可以提高客户对本银行的忠诚度,方便银行的长期发展。另外,由于境外融资成本普遍偏低,境内银行可在代付行报价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利润空间,通过取得利差收益,获取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由此可见,海外代付业务对于代付双方来说都有很大的利益空间,各大银行应该注重此方面的发展。
2.为合理规避风险,商业银行在开展海外代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正如上文所述,海外代付业务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开展此业务可以为银行方获取较高的利润,而且还能为本行提供新的发展平台,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很高,为此,银行方在开展海外代付业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开证行的选择上,代付行应该选择与本行有较多的资金交流的开证行,而尽力避免与一些信誉不佳的开证行展开海外代付业务,从而尽可能的规避“开证行风险”。在客户的选择上,要重点注意对客户的信誉审查,对于存在信用污点的客户一律不予审批。另外,开展海外代付业务的初期,银行方可以采取“联合投资”来进行探路,将投资风险分散化。除此之外,代付行也应该加强与开证行的沟通、交流,方便双方更多的进行业务上的合作。
3.商业银行海外代付业务的发展方向
海外代付业务是一项新兴的业务,它是高风险与高收益的结合。银行方在开展业务时需要在注重信誉审查的同时,还应该更加注重多元化的发展。例如可以将目前的进口托收、进口信用证等货物贸易项下的海外代付业务,逐步推广到海运费、保险费、专利技术使用费等服务贸易项下,增加银行海外代付业务的覆盖面,再逐步加大业务的深度。
现阶段,商业银行海外代付业务还是以被动为主,即客户主动请求海外代付时,银行方才会开展该业务。其实,银行方也可以通过主动对接来获取更高的利润。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主动的引入商业项目,即由银行方引入进口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来吸引进口商一同合作,这样一来,银行就由单纯的投资方变为了合作方,从而大大增加商业银行获利的比例。
三、结语
银行代付业务是一个新兴的业务,也是一个风险与收益并存的业务。参与该业务可以是银行方获取不错的收益,也能促进资金的流通,加强企业客户的忠诚度。现阶段,商业银行在应对海外代付业务还是被动应对,银行方应该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引进海外商业项目,来吸引进口商加入合作,增加银行方的收益。
参考文献:
【摘要】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在实践中的主要来源就是政府相关债务的增加,其主要表现在相关融资平台的还款时间不及时以及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等问题,这些风险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对此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政府融资平台首页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探究分析,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建议,希望可以降低银行信贷的整体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 政府融资平台 信贷风险
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融资主体,对于地方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实践中,商业银行政府中的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平台存在中一定的潜在风险,一些商业银行基于自身的基本利益的考量考量,要对融资平台信贷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与研究,逐渐制定了相关风险控制制度,在实践中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现存风险分析
(一)技术风险因素
基于技术风险的角度来说,平台授业业务相关金融服务自身的安全程度主要就是受到信息技术以及安全技术的发展状况所影响。在政府融资平台授业的金融大环境之下,政府融资平台授业的融资业务的整个过程都是通过电子数据化的方式开展相关运走,主要就是利用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电子货币、信用卡系统以及网络在线服务系统等不同部分共同组建形成的政府融资平台授业的系统,其中相关客户信息共享以及一些日常交易活动都在整个网络中一览无遗。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相关客户身份信息、账户信息以及各种资金信息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非法篡改以及获取等风险;同时,因为主要交易信息都是通过电子方式存在的,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利用盖章或者签字的形式对其进行处理,导致在纠纷或者争议出现的时候,要通过法律的方式对其进行系统的处理。
(二)信用风险因素。
信用风险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政府融资平台授业的融资等相关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中,主要将政府融Y平台授业的平台作为主要的服务供应方,将相关资金流、信息流及其信用评级为一体,是以一种信用缺失背景下产生的部位产物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整个电子上午的有序性,增强了资金交易的整体信用程度,为相关使用客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以及增值服务。但是政府融资平台授业的平台基于自身的信用承担责任,与银行信用相对比来说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在一定领域中制约了电子商务业务范围的拓展。同时因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中存折众多的商务平台,大多数的贷款网站都存在着一定的违规行为,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性,为众多的金融诈骗提供了平台,对于整个融资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在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些中小型企业自身的信用体系缺乏完善性,企业管理制度尚待完善,一些政府与民间征信系统与机构处于完善阶段,整个社会信贷环境有着极大的进步空间,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对整个政府融资平台授业的金融服务模式的优化与完善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二、商业银行角度的风险控制
(一)完善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系统
商业银行在时间中,要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无法机构中的相关历史信用信息,构建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的整体资产、实力、具体的经营状况等信息进行综合考量,进而制定一些与经济规模相适应的信用管理标准。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身的素质能力、信用记录以及具体的现金状况、供应链的完整程度与客户自身的满意程度等因素进行系统的考核,基于实际状况灵活开展各种分类评级授信管理活动,健全完善整个信息披露制度与守信激励管理制度,构建系统的失信行为整合管理制度,在构建系统的同时,商业银行要对信贷准入标准、融资总量以及具体的还款期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进而降低一定的贷款转入标准,使得一些与相关条件相符合的企业可以得到一定信贷支持。
(二)探寻合适的中小企业的担保模式
第一,相关担保机构选择。在实践中,要通过市场调查活动,选择具有一定的领域机制、效益以及信用程度与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为优质的担保公司作为自身的合作单位,构建风险分担以及效益共享的合作关系。在电子商务环境中,要提升对相关担保机构的资金流、信息流动等信息的监管力度,提升担保对象的整体稳定性,进而降低自身的贷款风险系数。
第二,相关担保模式的甄选。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模式之下,可以通过互的担保模式开展工作,要充分的提升相关平台内部企业自身的积极性,其优势主要就是可以将银行、担保公司以及相关会员企业的关系稳定化,通过一个产业集群,对各种信息进行系统的掌握,进而有效的避免银行开展信贷工作中各种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
(三)科学探究与中小企业相契合的定价方法
(1)加强精细化管理。商业银行应要将风险管理与相关价值的创作作为主要的生存与发展基石,构建精细化管理系统,转变固有经营风险模式,在风险以及相关利润的动态错位中探究长足的发展,对此可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相关要求,提升整体的经济资本管理职能,加强对相关贷款定价覆盖的成本、风险各种信息的稳定性,通过对科学定价模型的引用,对于具体额利润浮动空间进行合理的明确。进而实现自身风险的稳定性以及效益的最大化。
(2)实行差别化服务。在实践中,商业银行要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服务思想,基于相关客户自身的需求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模式,构建一个具有综合性的业务服务基础模式,根据现存的风险特征,在信用等级、具体的担保模式以及相关供应链完善等领域进行系统的风险定价,进而做到各种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
三、结束语
现阶段,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要基于政府融资平台授业的融资企业作为其发展的契机,要根据市场经济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升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要提升对各种融资平台授业业务潜在风险的重视,探究合适的风险降低方式,提升商业银行自身的稳定性,进而提升整体商业银行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的稳定以及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Abstract: 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way for commercial banks to enhance their competition, but the various risks hidden in the service outsourcing activities will affect the outcome greatly; therefore it poses a question for the decision-makers of commercial banks to be aware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avoid the risk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origins and forms of the risks from the four sides: the employers (banks), the clients (supplier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and external surroundings, on the basis of which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risks are discussed about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external supervision in service outsourcing of commercial banks.
关键词: 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对策分析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service outsourcing;risks;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171-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竞争的加剧、服务外包业快速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的服务外包业务也加快了发展速度。自90年代商业银行服务外包业务开始发展至今,目前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软件开发、技术研究、支持推广业务均外包给了隶属于总行的软件开发中心,其他中小商业银行则多采用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1]。然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基本限于IT服务外包,另外后勤服务属于商业银行的传统服务外包业务,业务形式单一。同时,由于中国商业银行受制于体制弊端、不健全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尚待完善的法律监管等,其服务外包业务在开始后便出现了一个外包业务面狭窄和发展缓慢的状态。
《金融服务外包征求意见稿》将金融服务外包定义为:“受监管实体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利用外包服务商来实施原由受监管实体进行的业务活动。”[2]目前,针对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的研究可归结为定性和定量为主两大类。定性研究着重分析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类型和相关对策建议,而定量分析更多侧重于风险评价与度量。
定性研究方面:曹淑艳[3]分析了常见的四大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并认为四大风险主要来源于:外包合同、商业银行业务变更、银行机密信息外泄、产生依赖性。陈福明[4]针对金融服务外包中存在的外包失败风险、外包收益分配的不确定性风险、信息不对称诱发的道德风险等提出了:提升自我防范、外包商信用评级、完善配套法律框架、利用合同控制外包风险、改善法律制度环境的五大策略。曾康霖[5]认为在外包过程中有3个环节需要注意,即选择外包业务、选择外包商、管理外包双方的伙伴关系,并对健全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监管制度提出政策建议。
定量研究方面:蒋欢[6]运用战略风险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风险矩阵分析法对具体风险事件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以此进行风险管理。J·P·Morgan[7]运用风险值测定法,将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分为5个等级。通过定量化的调查,对服务外包过程中的具体风险事件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各项指标的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大小,以此控制风险。刘小军等[8]建立了基于完全信息的金融服务外包静态博弈模型,强调了完善金融服务外包配套法律框架及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对控制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重要性。江畅等[9]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因素分析与路径分析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对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终根据所得的风险与绩效的相关性数据,确定主要风险,进行风险管理。
综合以上文献可见,由于中国金融服务外包起步较晚,且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的研究方面以定性研究居多,且多是基于巴塞尔委员会归纳的十种风险进行研究的;定量研究虽较为严谨,但对风险的测量结果仍然难以准确量化,对实际的服务外包活动的参考作用有限;同时,已有研究对金融机构内部治理鲜有涉及,而成功的金融服务外包需达到战略、战术、运营、人员等多方面的融合,其风险管理必将涉及内部治理层面。本文基于不同的风险来源对风险进行分类,进而探讨商业银行如何通过机构内部治理进行风险防范与管理。
1 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主要风险来源
巴塞尔联合论坛在《金融服务外包》文件中将金融服务外包的主要风险归纳为以下十种: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退包风险,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履约风险,监管障碍风险,集中和系统性风险。同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指出了银行业的三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内容,对各国对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的界定有着深刻影响。然而,存在的弊端是,巴塞尔协议是从监管者角度定义三大风险的内容的,因此更多地满足了监管当局的实际需要,但不能完全满足银行自身对风险管理的需求。笔者根据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的不同来源,总结出存在于商业银行服务外包中的主要风险,以便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来自银行的主要风险:战略风险。它是指银行在决定是否要开展服务外包及选择服务外包内容的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具体引起该风险的因素有:商业银行未准确定位合适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商业银行与外包商的战略目标不一致,商业银行对外包商的了解、检查和监控不力等。
来源于外包商的主要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履约风险。操作风险是外包商因技术故障、操作差错、内控不严导致客户资料保密性受损或无充足的财力来完成外包工作。信用风险是主要由外包商信誉不佳或者经济环境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外生性风险。履约风险是外包商完成服务外包的能力强弱在银行服务外包执行阶段存在的风险。
来源于双方交互过程的主要风险:合规风险,退包风险。合规风险是指在服务外包的制定、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具体的风险因子包括合同条款的准确度(对归责等情况说明准确)、合同条款的完善度(对违约情况等说明完善)等。退包风险是指银行综合考虑评估后决定中断外包服务的风险,具体风险因子包括继续外包的成本增加、外包商违约中断等。
来源于外部环境的主要风险:监管障碍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监管障碍风险是指由于国家缺乏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管金融服务外包的各交易环节或其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银行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国家相关金融服务外包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致使银行在交易过程中存在风险。国家风险是指由于外部市场环境影响,导致商业银行在决策、交易过程中存在风险,具体包括债务国政治、经济、金融及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可能给债权国金融机构权益造成损失的风险等。
2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规避与管理对策
2.1 完善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内部治理
2.1.1 识别最合适的金融外包业务 识别最合适外包的业务,确定自身业务经营的核心产品和核心市场,是实现业务外包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行在进行外包决策时,应结合自身机构的现状,包括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自身业务水平等,综合考虑银行信息安全、外包商信誉等风险因素,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业务进行外包,在保证信息安全、外包商与银行自身都保持正常运作的状况下,求得利益最大化。
2.1.2 合理地选择服务商 外包商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外包活动的成败,因此服务商的选择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层来说至关重要。服务外包决策者应听取来自内部或外部法律、人力资源、财务专家的意见,结合自身的业务需求,通过市场调研对外包商信用及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评级,做出最优选择。此外,加强与外包商的沟通,使其能正确理解了商业银行的需求,同时管理外包双方的伙伴关系。通过对商业银行与供应商关系的有效管理,同时充分考虑到外包商的利益,促进金融机构与外包商结成稳固的、有弹性的伙伴关系,达到双赢。
2.1.3 设立专门的服务外包监管委员会 COSO的报告、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ustralian Stock Exchange)及相关文献指出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三者间的关系: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而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环境要素之一,是内部控制的前提,而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嵌合关系,而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二者相互制衡。笔者认为,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部分,应加大风险管理的力度,成立专门的服务外包监管委员会,同时,让董事会了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质量信息,以达到有效的内部控制。
服务外包监管委员会应明确其自身的以下职责:分析外包环境,识别风险因素;对外包商信誉、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等进行全面评估;对服务外包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控制以求在源头上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掌握与金融服务外包相关的法律条文,保障自身的权益;随时掌握市场的相关信息,并以此及时对外包服务策略进行调整。
2.2 加强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外部监管 商业银行在实施服务外包中,不仅受自身特殊性和内部环境影响,外部环境也将在外包服务中产生关键风险,阻碍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在本文对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过程中风险分析可以了解到,法律风险和国家风险是两个主要外部影响风险,下文将具体对这两项风险提出相关规避对策和建议。
2.2.1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外包过程中,金融机构将自己的部分或全部信息提供给外包服务商开发、运行和管理,其间外包服务商及其员工有获准接触金融机构秘密及机密资料的权力,这样金融机构的商业秘密及其相关信息就极有可能会泄漏给竞争对手,从而使金融机构面临着战略泄漏和知识产权纠纷风险。以欧盟为例,其于1995年通过了《个人数据资料处理和自由转移的命令》(即95指令),使得欧盟会员国纷纷按照该指令对个人资料保护立法进行修订[10]。鉴于此,笔者认为,国内相关部门也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防止信息泄露、合同纠纷和知识产权纠纷等事件,具体需要做到:对商业银行信息资料保密做出具体、严格的规定,如加大泄露信息人员的具体刑责处罚力度,防止银行内部和外包商违背职业道德,泄露信息造成双方物质和声誉的损失;完善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相关《合同法》规定,使银行能够在如服务质量标准、外包执行程序、款项支付、知识产权规定、后续合同延续等合同内容引起纠纷时受具体的法规保护。
2.2.2 建立安全网络并建立危机处理机构 从上文的风险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过程中也将面临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国家风险:由于债务国政治、经济、金融及社会环境等发生变化,以至其不愿意或无力偿还债权国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国际结算款项,或使投资收益无法汇回国内,而给债权国金融机构权益造成损失的风险[10]。因此,面对在外包过程中,因市场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突发、偶发事件,如造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国家应采取适当的财政措施,同时建立一个危机处理机构,帮助银行度过危机。上文的内部控制对策中提到,相关部门应掌握市场的实时信息,这不仅仅可以帮助管理者随时做出外包服务的决策,还可以辅助国家危机处理部门提前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此外,国家应提出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和外包商双方培训内部人员的风险管理、风险应对技能。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防范风险的同时,相关部门更应该培训能够处理风险、面对风险的人才,配合相关培训机构,共同改善金融服务外包的整体环境。
3 结束语
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目前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高速成长期,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虽然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但也会带来失败。因此,加强商业银行对服务外包的风险防范与治理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和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商业银行服务外包中存在的风险的不同来源,对风险进行了分类,进而将责任归集,认为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在服务外包风险管理体系中占据责任主体地位,商业银行应通过识别最合适的的外包业务、选择信誉度高、技术水平高的外包商来做出最有利于银行发展及盈利的战略决策,同时建立银行内部的服务外包监管委员会对金融服务外包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识别风险因素进行全要素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及时传达风险管理的质量信息给银行董事会,更好地进行内部控制。同时,本文对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外部治理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建立安全网络并建立危机处理机构以促进形成良好的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氛围。总而言之,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管理应将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紧密联合,使商业银行和外包商能够相互制衡同时互利共赢,这为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庭辉.加快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思考[J].新金融,2011,(7):60-63.
[2]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金融服务外包征求意见稿(中文摘要)[N].李文龙编译.金融时报,2004-10-26(4).
[3]曹淑艳,张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现状与风险监管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2):43-47.
[4]陈福明.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风险和策略分析[J].浙江金融,2010,(06):52-53.
[5]曾康霖,余保福.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控制及其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06,(6):20-25.
[6]蒋欢.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7-37.
[7]吴国新,李元旭.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识别、度量与规避[J].国际金融,2010,(4):48-53.
[8]刘小军,陈君杰.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静态博弈分析及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0,(2):68-71.
【关键词】P2P借贷 监管 问题 革新
一、引言
P2P借贷定义为:基于特定信息中介,以对等主体之间的直接资金借贷为特征的资金融资方式。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P2P网络借贷双方依托互联网及网络借贷平台,向陌生人借贷。国外P2P网络借贷行业渐趋成熟。2005年3月,英国成立的Zopa是世界上第一家网贷平台。我国第一家P2P借贷平台宜信于2006年成立。随后大批的借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尤其是2013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网贷之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该行业运营平台数量已经达到1263家,出现提现困难、跑路、停业等问题。针对P2P借贷行业的野蛮生长,我国严格的P2P监管政策亟待出台。
本文鉴于国内外有关P2P借贷行业发展及监管状况,根据我国P2P借贷行业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管分析,探讨当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P2P行业监管方式及监管前景问题。
二、P2P借贷模式风险分析
P2P借贷至少包含三方参与人:借款人、投资人和平台。由于借款人违约成本较低,风险便集中于平台和借款人。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讨论风险的产生问题以及在参与人之间的风险分配问题。
(1)平台自身运营及外部环境风险。此类风险主要有:一是平台的自身运营风险。比如平台非法集资欺诈风险;平台客户信息的泄露风。二是平台市场风险.例如:借款人违约成本低,借款人信用风险;易出现洗钱风险。
(2)投资人风险。此类风险包括有:一是信息不对称,网络交易,投资人对借款人的了解仅限于平台公布部分信息及借款人的信用评估;二是平台倒闭风险及信息泄露风险;三是借款人违约风险。借款人违约成本较低,增大了投资人收回贷款的风险。
(3)借款人风险。借款人风险主要来源于平台信息泄露以及无法还款的法律风险。
三、我国P2P借贷监管
P2P网络借贷在促进民间金融“阳光化”的同时,其监管问题越来越突出。P2P网络借贷平台为民间资金寻找到了新的盈利渠道,大量民间资金涌入该行业。平台的迅猛发展,问题平台随之骤增,法律监管空白,尤为明显。
(1)传统监管。P2P网络借贷产生之初,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规范甚至监督,给予平台较大的发展空间。而美国主要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对P2P实行多部门分头监管、州与联邦共同监管模式。2011年9月,银监会《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的通知》,表明P2P网络借贷的风险问题已经引起金融监管部门的重视。监管真空、平台借贷巨大的利润空间、巨大的市场潜力,引发了一场P2P爆发式的生长。
(2)P2P监管的革新.经过野蛮的生长期,P2P行业需要专门的监管部门出台专门法律规范,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另外,行业可以建立行业协会进行具体的监管管理。借鉴欧美国家的监管经验,国家应制定相应的监管规则。主要政策:
一是部门监管权责清晰,尽快建立专门的法律体系。美国实行多部门分头监管、州与联邦共同监管的方式,权责清晰,但监管成本高,平台运营成本也高。英国实行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宏观监管与P2P行业自律协会(P2PFA)微观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的保护了投资者利益。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规定最低注册资本金要求、严格资金三方托管制度和消费者保护相关系列法律法规。
二是设立行业自律协会,细化行为准则。截至目前,P2P行业仍没有建立全国性的行业协会,缺乏具体的行业监管指导。英国的行业自律协会建设较成熟。2011年,由Zopa、RateSetter、FundingCircle三家P2P公司自行成立的P2P行业自律协会(P2PFA)。行业协会对平台具有一定的约束机制和较高的失信成本,可以提高平台的质量。协会也可建立集中的交易数据中心,借款人信息共享,避免发生重复借贷或抵押现象。
四、行业展望
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正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风险投资资本的陆续注入,行业平台发展前景广阔。2014年1月8日,“爱投资”引进中援应急投资有限公司的千万元人民币级别的战略投资。之后1月9日,人人贷宣布获挚信投资领投的1.3亿美元融资。近年来,专业投资人和机构投资者陆续加入,有助于平台的规范经营。P2P借贷本质为民间借贷,P2P的规范将加快民间借贷的阳光化进程,引导民间资金流向合法渠道,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成为融资市场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王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之银行信贷渠道分析[J].中国商贸,2012,(25).
[2]陈建中,宁欣.P2P网络借贷中个人信息对个人借贷成功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人人贷为例[J].财务与金融,2013,(06).
[3]张扬.P2P监管,创新才是关键[J].华东科技,2014,(07).
[4]黄震,邓建鹏,熊明,任一奇,乔雨涵.英美P2P监管体系比较与我国P2P监管思路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4,(10),.
[5]宋鹏程,吴志国,赵京,Melissa Guzy.我国P2P借贷行业监管模式研究[J].南方金融,2014,(01).
关键词:财务管理环境分析认识策略
一、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一)外部财务环境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活动不断深入,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也在逐步完善。2011年来国家不断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国内通货膨胀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大环境对通信企业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供大于求,社会通信消费不旺。另一方面的影响是国家加大对电信等基础设备的投入,推进通信企业的发展建设。
2、企业金融环境分析
随着世界金融自由化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全面可兑换指日可待。这意味着所有企业外部金融风险加剧。所以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众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再者,随着金融业与世界金融业相接轨,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融入我国市场,更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二)内部财务环境分析
通信企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与垄断性的产业。但是企业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基础设备建设,更新通信设备,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通信企业财务管理层次较低。目前,我国移动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以营运资金为中心。将企业投资、筹资,资本结构、财务风险预测与控制及财务数据分析做为次要财务管理内容。这样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化的发展速度,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通信企业的干部与员工都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经营意识,国内通信行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垄断也滋养了人们懒惰情绪的产生。
二、通信企业财务风险认识
(一)合法、合规性风险
通信企业在我国作为服务行业,面临着无处不在的监督。通信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所受限制条款较多,不能违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要符合相关规定。
(二)市场风险与技术风险
通信市场长期投资项目也具有市场、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的风险。也可能将短期债融入的资金用作长期投资。通信企业若大规模发行短期融资券,该行为中包含的潜在投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比如,企业资金投入项目是在新开发的市场,投资目的是发展移动业务或其他相关通信业务,易导致网间、网内结算支出大幅上升,最终导致超出项目预算,入不敷出,给通信企业造成一定损失。
(三)道德风险
财务人员缺乏相关财务素质,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损失。有的财务人员与领导勾结,利用财务管理漏洞,满足私心而私自挪用企业公款。
三、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投资决策管理策略
通过研究市场运行规律,我们发现风险与收益是呈比例存在的。传统意义的投资决策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风险管理。就是针对国内金融市场存在的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等内容,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项目评价和预测。同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采取一系列的防范风险等措施。第二方面内容就是效益分析。运用财务管理的相关方法,对投资项目的货币时间价值进行分析、预测、比较,从而选择最佳方案。我国通信企业在投资相关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项目风险。
(二)融资决策管理策略
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很多。通信企业必须选择正确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渠道。传统的企业融资主要是负债经营,企业流通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等。目前,我国通信企业融资方式正在转变,由债券融资向股权融资方向转变。同时通信企业拥有越来越多的融资方式。通信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债权承担能力,选择正确的融资方式,并扩大融资规模。
(三)集约化财务管理策略
通信企业应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权责明确、具有现代化特点的企业管理制度,需要建立新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应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方向转变。必须逐步实现通信企业集中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等等,建立完整的利润分配制度与中心,促使各地分公司成为收入和成本中心。进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由分散型向集中型的转变,精化管理层次,提升财务管理层次,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最终实现通信企业建设发展目标,实现为全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加强风险监察工作
我国通信企业可安排相关权威部门进行风险监察,监察内容包括员工是否严格遵循客户服务准则、财务人员有无舞弊现象等等。加强企业风险动态预测与监测,并及时处理发生的各种无法预测的因素,尽量排除潜在风险因素。
(五)加强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
通信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的监督。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缺陷应及时向上级管理层反映情况,避免事态恶化。
四、总结
通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通信企业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办理能力、预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应提高企业人员财务风险意识。加强通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落实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责,避开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风险。为促进企业发展更快、更强,做好财务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晓舟,张玉娇. 新形势下移动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辽宁经济. 2002;10
论文摘要:现代通信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识别与管理已经受到许多人的关注。财务风险管理相对于多数人来说是一个以前较少涉足的领域。笔者在本文从外部宏观环境和企业内部财务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而提出相关财务风险识别与财务管理策略。
一、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分析
(一)外部财务环境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活动不断深入,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也在逐步完善。2011年来国家不断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国内通货膨胀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大环境对通信企业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供大于求,社会通信消费不旺。另一方面的影响是国家加大对电信等基础设备的投入,推进通信企业的发展建设。
2、企业金融环境分析
随着世界金融自由化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全面可兑换指日可待。这意味着所有企业外部金融风险加剧。所以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众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再者,随着金融业与世界金融业相接轨,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融入我国市场,更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二)内部财务环境分析
通信企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与垄断性的产业。但是企业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基础设备建设,更新通信设备,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通信企业财务管理层次较低。目前,我国移动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以营运资金为中心。将企业投资、筹资,资本结构、财务风险预测与控制及财务数据分析做为次要财务管理内容。这样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化的发展速度,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通信企业的干部与员工都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经营意识,国内通信行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垄断也滋养了人们懒惰情绪的产生。
二、通信企业财务风险认识
(一)合法、合规性风险
通信企业在我国作为服务行业,面临着无处不在的监督。通信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所受限制条款较多,不能违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要符合相关规定。
(二)市场风险与技术风险
通信市场长期投资项目也具有市场、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的风险。也可能将短期债融入的资金用作长期投资。通信企业若大规模发行短期融资券,该行为中包含的潜在投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比如,企业资金投入项目是在新开发的市场,投资目的是发展移动业务或其他相关通信业务,易导致网间、网内结算支出大幅上升,最终导致超出项目预算,入不敷出,给通信企业造成一定损失。
(三)道德风险
财务人员缺乏相关财务素质,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损失。有的财务人员与领导勾结,利用财务管理漏洞,满足私心而私自挪用企业公款。
三、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投资决策管理策略
通过研究市场运行规律,我们发现风险与收益是呈比例存在的。传统意义的投资决策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风险管理。就是针对国内金融市场存在的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等内容,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项目评价和预测。同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采取一系列的防范风险等措施。第二方面内容就是效益分析。运用财务管理的相关方法,对投资项目的货币时间价值进行分析、预测、比较,从而选择最佳方案。我国通信企业在投资相关项目的时候,一定要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项目风险。
(二)融资决策管理策略
企业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很多。通信企业必须选择正确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渠道。传统的企业融资主要是负债经营,企业流通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等。目前,我国通信企业融资方式正在转变,由债券融资向股权融资方向转变。同时通信企业拥有越来越多的融资方式。通信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债权承担能力,选择正确的融资方式,并扩大融资规模。
(三)集约化财务管理策略
通信企业应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权责明确、具有现代化特点的企业管理制度,需要建立新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应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方向转变。必须逐步实现通信企业集中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等等,建立完整的利润分配制度与中心,促使各地分公司成为收入和成本中心。进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由分散型向集中型的转变,精化管理层次,提升财务管理层次,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最终实现通信企业建设发展目标,实现为全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加强风险监察工作
我国通信企业可安排相关权威部门进行风险监察,监察内容包括员工是否严格遵循客户服务准则、财务人员有无舞弊现象等等。加强企业风险动态预测与监测,并及时处理发生的各种无法预测的因素,尽量排除潜在风险因素。
(五)加强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
通信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的监督。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缺陷应及时向上级管理层反映情况,避免事态恶化。
四、总结
通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通信企业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办理能力、预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应提高企业人员财务风险意识。加强通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落实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责,避开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风险。为促进企业发展更快、更强,做好财务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晓舟,张玉娇. 新形势下移动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辽宁经济. 2002;10
关键词:金融企业 财务风险 内控 管理
一、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状况包括我国的经济性质、经济水平及经济结构,国家经济政策是国家为调控经济水平及经济结构而实施的政策方针。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金融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的发展。如果金融企业无法适应外部经济环境,那么必定会给企业财务带来严重风险。
(二)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可能会影响银行贷款,导致企业资金短缺,若资金匮乏,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另外,央行为稳定经济也会实行加息政策,会增加企业的利息支出和筹资风险。金融危机也会影响投资者的资金行为,从而增加金融服务企业的投资风险,难以实现预期的投资项目。由于经济全球化,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容易就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市场,加大企业财务风险。金融危机还会影响国内外消费者的资金行为,一旦消费者减少甚至停止购买行为,那么企业产品的销售将会面临巨大的困难,从而影响商品资金的转换。金融危机也会造成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计划,造成资金短缺,使金融服务企业无法将结算成本转换为货币成本。金融危机还会影响各国商品价格,影响汇率,有可能因此而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金融危机很容易使金融服务企业处于资金短缺时期,降低企业偿债能力,而且还会降低企业的信誉,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三)银贷融资困难
银行贷款融资是指企业向银行贷款,筹集企业运营所需的资金,主要包括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银行贷款是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但由于中小型企业抵押物少、折扣率高,评估部门资产评估服务不规范;中小型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差的企业不能做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不愿给自己添麻烦;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存有恐贷心理,害怕追究信贷责任;中小型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遇到风险很容易逃债,所以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面临着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
1、 货币政策紧缩
货币政策是由政府或央行控制货币供给、调控利率,影响国家的经济活动,从而稳定市场物价、平衡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影响着金融企业的投资行为及日常运营。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增加融资难度,若信贷额度受到控制,则银行为了优化贷款结构,防范金融风险,就会提高贷款利率,减少可贷资金,加大贷款企业的审核力度,那么资金就会更多地流入信誉度高、效益好的企业,而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而生存的金融服务企业就会增加融资成本,削弱偿债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减缓投资进度,一旦企业融资行为受到控制,则企业的投资行为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已确定或即将进行的投资项目不得不因为资金问题而搁置,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影响金融服务企业的日常运营,若企业的预付账款及存货占用资金增加,则企业日常运营的资金流动性也会下降。
2、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金融服务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还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若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各部门之间的资金管理及利益分配存在严重问题,则资金利用率就会非常低,且资金流失严重,有限的资金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有效运用,无法保证企业财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目前,我国企业基本上处于滞销状态,一些企业为销售更多的产品,不断使用赊销方式,扩大市场和社会库存占有率,最终造成收账困难的局面,甚至有些公司还出现了因财务管理不当而造成严重投资错误,导致企业资金遇险。
3、 企业财务决策
企业财务决策是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正确的财务决策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若企业管理者不能正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缺乏科学评估依据,只凭主观意识而导致错误的决策,那么很容易就会引发财务风险。企业管理者在进行财务决策
,切忌主观臆断,盲目投资,造成企业无法挽回的损失。
4、 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缺乏认识和重视
对于金融服务企业来说,只要进行经济活动,那么就会存在财务风险。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不能客观地认识到财务风险,认为管理好企业产销资金就不会发生财务风险,这种财务理念是无法适应企业风险管理需要的。有些管理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重视投资发展指标,轻视财务风险指标,从而积聚了大量的经营风险。另外,管理者没有将财务风险意识灌输到财务工作人员的思维中,以至于忽视了日常经营细节所暴露出来的风险预兆。
二、加强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控管理
搞好企业,简而言之无外乎“软硬结合、开源节流”八个字。下面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谈一下加强企业财务风险内控的措施方向。
(一)软件措施
1、建立独立的财务监控牵制的风险管控线条体系:
以经营高管为首的企业经营线条,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决策和执行中,应重点加强和践行“效费比”分析及反馈,以降低效益回报风险。与此同时,应建立以财务高管为首的独立的财务风险监控线条,进行日常定期式和对重点客户、重大项目的节点式财务风险分析及反馈,以降低财务运行风险。当两个线条的分析相冲突时,提交企业最高控制者,并优先依照财务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决策取舍。
2、强化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1)设立专人专岗即时跟踪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市场发展状况
在财务团队中,设立专人专岗即时跟踪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市场发展状况的动态,分析各种变化所造成的现实或潜在财务风险,借鉴先进国家的风险控制理论和技术,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对策,不断强化企业对经济和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确保风险管控体系有效运行。
(2)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财务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服务企业必须设置高效的组织机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组织机构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对标式管理职责。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赊销管制政策,完善财务管理战略,细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和制度体系,针对关键环节,设置多层防范机制,增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内控和防范能力,保证财务系统有效运行。
(3)加强资金流动控制
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应保证资金流的效率,合理规划企业现金流量,保证企业日常运营通畅,合理安排资金的投放,降低资金占用率,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还要科学预测中长期的资金流量,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另外,企业在进行借贷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做到合理负债经营,对于即期债务和利息应有足够的偿还能力。若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差,不能按期偿债,则潜在的财务风险就会变成实际的资金风险,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4)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
企业的财务决策决定着财务工作的成效,为了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影响财务决策的各种因素,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分析,选择最优决策方案。当进行筹资决策时,企业应根据运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求量动态变化曲线,评估筹资风险,选择合理的筹资方案,以降低决策失误。
(5)加强财务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必须时刻具备财务风险意识,熟悉与企业业务相关的财务风险各个关键控制点,强化财务风险理念。另外,企业还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监测、评估、预警和决策。通过监测和评估,可以对风险指标进行统计和预测,反映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应变方案;通过预警,可以根据当前系统运作情况以及专业知识规则,提示风险信息;根据不同的警报水平,可以辅助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包括控制政策、控制程序及控制环节等,提高金融服务企业运营的安全性。
3、强化上游客户体系建设
(1)持续强化银企关系,提高企业信用评价水平
任何银行扩展业务皆需增加存款,企业在资金充裕时增加存款,可以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有助于加强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支持。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制度进行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不断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改善财务状况,并实事求是地向银行通报经营情况,如实提供财务资料,
合理接受银行监督,给银行留下好印象。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一定要努力争取,一旦贷款成功,要按时还息,把握企业资产盈利率、负债率及信用偿还率等指标,提高自觉还贷意识,奠定企业的信用基础,以实际行动取信于银行,使银行真正感觉到企业经营目标明确,运营管理科学规范、信用等级趋向性良好,可以放心贷款。
(2)合理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资金利用率
金融服务企业不仅要防止资金链断裂,保证日常运营,还应增加融资渠道。金融服务企业的融资对象除了银行,还有民间金融组织、创业基金等,可以通过租赁融资、发行股票、债券及商业信用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运营多角度筹措资金。另外,金融服务企业还应加强投资管理,控制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持续跟踪、分析投资项目,及时处理闲置和亏损资金,清理贬值和不良资产,回收滞留资金,避免不当投资及扩张。
4、强化下游客户体系建设
金融服务企业应以专人专岗建立起针对下游客户的资料信息和经营状况的动态化档案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商务回报评价和财务信用评价同步并行的双线模式对客户进行定期评级管理。该客户动态评级和跟踪管控体系在执行过程中,若双线评价结果相冲突,则执行以财务信用评价结果为主导的财务风险防控优先模式。
(二)硬件措施
1、强化电脑系统软件的建设和应用
随着电脑科技进步,金融服务企业均已普遍应用了fms财务管理软件系统,而在条件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应更进一步地应用crm客户管理和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系统,把企业财务风险内控管理的制度化、流程化指导思想以科学的硬件手段加以固化,提升管理的客观化水平,降低管理的主观性成分。在此条件下,应在系统软件中,以具体的量化指标,在不同端口环节设定财务风险数据的自动报警功能,一旦报警则按事先的程序设定,进行纵向向上和横向相关式地节点式提交,使管理层和独立监控人员得以及时、实时地知晓风险状况,并进行后续决策处理。
2、使用科学管理工具进行运营风险分析
随着管理科学的进步,金融服务企业亦应在日常运营中引入和利用好科学管理工具,定期进行运营风险的有效分析。例如,可以对整个企业进行麦肯锡swot对持矩阵分析,定性评估企业的运营和决策方向;可以针对客户群或经营项目群,灵活设定纵向和横向数据体系,进行变种的bcg波士顿矩阵定量分析,在效益和风险的不同象限结果中进行决策取舍。而针对企业财务风险内控体系的执行过程,在整体层面和局部环节中,均应普遍贯彻pdca戴明环管控体系,以做到风险控制过程查无遗漏的循环及闭环控制。
三、结束语
在中小型金融服务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必须加强财务风险意识,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市场动态的了解,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制度,扩大企业筹资来源,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和资金有效利用率,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防范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参考文献:
[1]孔晔.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
[2]刘娜,曹瑜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 财务管理 风险 风险控制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房地产企业经营要求,遵循资本营运规律,对房地产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组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监督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其特点有:资金投入量大、回收期长、变现能力差等,而房地产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财务管理工作以资金的筹集、使用及分配等财务活动为核心,因此,财务管理对房地产企业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房地产企业对财务管理也有着相应的要求: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破产的风险,使房地产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筹集房地产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房地产企业获利。
房地产行业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个在我国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新兴行业已成为当前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但是各地房地产泡沫高涨,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后实体经济所受影响渐渐显现,房地产泡沫受到严重的挤压,房地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所存在的风险都逐渐暴露,如果这些风险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及时的风险控制应对策略,一旦整个市场受到某种刺激或冲击,某些房地产企业资金周转不畅造成资金链断裂,承受不住来自资金、工程等方面的压力破产,或许会在整个行业内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房地产行业面临重新洗牌。这是房地产企业乃至国家和民众不想看到的。因此,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必须得到重视。
一、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风险
1、偿债风险
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它需要大量的资金参与运作才能支撑企业的运营。因此在项目初期阶段,大部分企业自有资本金的比例非常低,开发方式以负债开发为主,大量的开发资金源自外部借贷等融资,而在高投资高回报的内部利益驱动下,企业为追逐高利润,经常会在财务方面忽略考虑项目的可行性,预算工作流于形式,盲目上项,不合理地、过度地、不合规范地进行各种名目的外部融资借债。所有利用这些负债进行的投资不能按期收回并且得到预期收益,公司大量外债无力偿还,面临严重的偿债风险。根据全国工商联经济部、中华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中华工商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指数(2011年度)》财务数据比较全行业上市公司2011年财务数据,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仅次于轻资产的金融服务行业。
从2011年的截面数据可以看到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率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已处于高位,假设全行业资产负债率服从正态分布,那么房地产行业已经落在了这个以47.78%为均值的正态分布的98%,即3σ范围以外,从统计学的概念已经可以认为其达到了极大值。
从1997年至2011年,整个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率一直在75%上下波动,远高于60%的警戒线。房地产企业处于这么高的资产负债率下,因收益降低而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
2、筹资风险
从目前看房地产企业资金的筹措渠道单一,虽然自筹资金的比例逐年升高,但外债仍是主要资金来源,还有很多类似民间借贷等不明来源的不合规范的借入资金,使得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当,而且不够稳定的资金构成使得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很大的筹资风险。
目前随着土地、信贷政策的收缩,房地产行业的资金门槛逐步提高,加息直接增加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成本,使得资金压力骤然加大。不仅如此,在房地产企业负债经营期间,贷款利率因通货膨胀等因素发生增长变化,不仅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而且还抵减了一部分预期收益,这种资本结构使得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对利率变化相当敏感,随着利率的上下浮动产生较大的财务波动。
3、管理风险
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较长,这也就决定了财务涉及面广、资金周转历程长,使得财务管理难度相对较大。面对如此庞杂的财务关系,在经济活动中房地产企业就会有大量的、频繁的资金往来结算活动,相应的风险和责任也就比较大。因为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房地产产品的流动性和变现性差,如果财务管理能力不强,财务监控不力,那么内部控制制度就会缺失,就会造成基础管理薄弱、成本控制粗劣等。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成因
1、预算执行力低
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预算环节中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没有制定合理合规的预算管理制度;没有对评估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及SWOT分析;没有从征地成本、资金成本和运作以及资产报酬率等方面进行财务分析;没有对企业资金出入的必要性以及合理性作出相应的评判。即使最后项目开始运作,整个项目资金使用的全盘计划没有制定好预算,大量地吸引资金,盲目使用,不分资金使用的轻重缓急,甚至只考虑个别项目和之前短缺资金项目的用款,拆东墙补西墙,影响了整个项目和所有项目的利益。这就造成了极大的偿债风险和筹资风险。
2、资金管理低效和成本控制不力
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存在着资金管理低效和成本控制不力的问题。筹集到资金后,在企业层面,财务部门对资金方面的投资、融资、利润分配和资金回收等方面的管理低效;而在企业基础层面,财务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相应的管理知识,不能够上升到宏观层面去对整个企业资金运作流转做管理。由于企业对资金管理的低效,既无法为企业良好的筹集资金和开拓资金渠道,又加大了资金运行的成本,同时成本控制不力使得财务系统处于一个非常脆弱的环境,很容易因外界的冲击而崩溃,这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管理风险。
三、房地产企业风险控制对策
1、树立风险意识
上述三点风险是房地产企业特别并值得高度重视的,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针对自身情况树立风险意识,设立风险防范机制等应对方案。没有树立风险意识的企业,就算现在做得规模再大、盈利再好,一旦出现小的财务波动,有可能就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整个房地产企业由上至下要树立风险意识,进而企业全体了解所面临的风险,做好应对这些风险的措施,学习现代化高速发展的资金管理模式,及时对于管理中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
2、可行性论证和科学决策
因为房地产企业有着独特的行业特征和特点,在项目开发之初,企业就应从整体效益出发,使用成本性态分析法对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与此同时,也要做好对整个企业的SWOT分析,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制定企业能够做的和可能做的战略组合,从而确定当前项目是否是企业能够做、必须做的,考虑企业人力、资金、时间、效率等是否能够承受。在整个决策过程中,财务部门要从筹资成本、资金规模以及预期收益等方面进行整体分析、测算,实行科学的决策而非盲目立项上项。
3、加强预算执行
房地产企业能够通过财务预算指导具体职能部门进行短期目标和长期计划的完成,根据企业短期和中长期目标的不同,合理地对资金进行分配。同时,财务预算能够科学地了解当前项目可能要求的大致财务状况,进而做出相应的、合理的调整,有效避免和防范房地产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有理有节地限制企业高投资高收益的内在投资驱动,避免资产负债率的逐年走高,将资产负载率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始终保持企业的偿债能力,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
房地产企业应将企业的整体收支、资金的投放和实际收益以及经营的统筹分配在管理层面上做出统一的部署,在具体的项目预算方面,先对项目的各环节进行整体的预算。在实施和调节上,需要将月度、季度、年度的预算分析和考核进行协调安排,定期检查和考核,定量约束资金管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超出预算范围内的业务,应将其上报至企业最高决策层进行审批,并附加理由说明,在内部控制资金的流转,确实保证资金的安全。
4、构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测评指标体系
我国现有的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是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体系又由多种基础指标构成。财务风险评价方法大致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分析指标体系虽然重要但仍然需要改进,用更加数量模型的方式去分析,包括单变量(多变量)判别模型、概率模型、神经网络分析等。
在众多的风险评价方法中,层次分析法有其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处理各种评价因素的优点,房地产企业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构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测评指标体系。
5、规范财务行为,强化业务素质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就无章可循,如果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做,企业内部管理的加强便无从谈起。
同时,强化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知识,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很重要。质量好的财务人员对于新情况的处理能力是相当关键的。企业财会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财务修养,通过科学的战略眼光加强对企业资金运作的管理,从而达到降低财务风险的根本目的。
综上所述,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较大的风险,而其风险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各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结构和成本控制不力的原因,也有外部行业特性造成的资产负债率高的原因,因此,加强房地产企业的应对风险能力,必须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以有效预防财务风险。只有有效地降低和规避财务风险,才能切实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房地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健康发展、做大做强,成为一个健康的投资产业。
【参考文献】
[1] 刘永生:浅析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措施[J].中国市场,2012(26).
[2] 常俊华:浅谈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J].中国集体经济,2011(36).
【关键词】:抵押房地产评估;形成机制;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风险防范
一、房地产抵押存在风险的表现形式
1.1评估目的风险
评估的直接决定和制约着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和方法选定,
以抵押为目的的评估价值类型是抵押价值。《规范》要求:房地产抵押价值的评估,可参照设定抵押权时的类此房地产的正常市长价格进行,但应在估价报告中说明未来市场变化风险和短期强制处分等因素对抵押价值的影响。以抵押为目的的房地产评估要注意以下风险:
1、1、1预测风险。因为房地产抵押评估价值是当时某一时点的价值,而抵押期间一般会在一年以上,一旦发生处分清偿,处置价值是在未来某一时点价值。因此,在评估时,对预期会降低评估价值的因素要充分考虑,而对预期不确定的收益或升值因素较少或不予考虑。
1、1、2市场变现能力风险。抵押权人实现抵押房地产回收时大多数是将抵押房地产变卖,而不是回收实物;并且由于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抵押价值也相应变动。尤其对有价无市的房地产要进行分析,降低因不能及时变现的市场风险。
1、2抵押评估方法选择带来的风险
抵押房地产评估方法根据房地产具体情况一般采取成本法、市场比较法、收益法或假设开发评估法进行评估。采取不同评估方法所评估的结果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均能反映房地产公开市场的公允价值,但由于各种评估方法在评估过程中所选定的参数和考虑的因素均不相同,也会造成抵押评估价值的高低风险。如:以收益法评估商业用途的房地产价值时,在测定收益率时,会因确定的收益率微小变化造成房地产评估价值结果很大的差异;以假设开发评估在建工程的价值时,建成的房地产价值、后续工程成本、销售税费等参数均需要进行科学的预测,预测结果的真实来自于要有一个完善透明的房地产市场才能实现,但由于房地产市场很不完善及行业内相关信息资料相互共享不够透明和有效,存在着采用不同评估结果高低风险。
1、3评估人员执业风险
在我国,房地产估价是一项新兴服务行业,也是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它要求评估师不仅要熟悉掌握评估专业知识,而且要求评估师要具备广泛的经济、法律、金融、建筑、财务及管理等方面知识。由于行业的规范和管理正在探寻阶段和估价人员执业水平的参差不齐,对评估原则、评估方法、技术参数及相关因素的选择、评估信息资料真实性的甄别、评估人员的执业能力和经验不足及价值含意的把握等都将影响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也都增加了执业风险。
1、4职业道德风险
房地产评估公司是公正性的中介服务机构,对所出具的评估报告承担法律责任。在房地产抵押评估过程中,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遵循独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但当前,个别房地产评估公司和评估人员出于自身私利目的或委托方需求,故意提高抵押房地产价值,提供虚假评估报告,导致评估结果失真,职业道德意识淡薄造成了抵押人员利益的潜在损失风险。
2、房地产抵押的风险
2、1认识误区。房地产抵押贷款是在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即第一还款来源之外,以房地产抵押物代偿为条件设置了第二还款来源。这种贷款方式从理论上讲比第一种多了一道风险屏障,当第一还款来源出现问题,借款人无法用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来归还贷款时,银行可通过处置抵押物获得补偿。因此,从这一意义出发,房地产抵押物在降低贷款风险、减少贷款损失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不少信贷人员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把借款人能否提供抵押物作为能否贷款的主要依据,而不注重对借款人的偿付能力进行分析。
2、2操作风险。银行操作上的缺陷也是引发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的重要原因。
2、2、1抵押物产权存在瑕疵造成的风险。抵押物虽然通过特殊方式取得了所有权证,但没有相应完善的程序和手续;抵押物存在产权纠纷或债权债务纠纷;占有形式不合规。如办理房产或地产抵押时,房产与地产分离,没有同时进行抵押登记,一旦所占用的土地用途发生变动时,抵押房产的价值将灭失;抵押权被悬空。如开发商以无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作抵押取得贷款,用于该地块上的房产开发,随着商品房的完工出售,开发商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售房款转移,最终使抵押权悬空;抵押权灭失。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土地有动工期限限制,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时间可以加征土地闲置费甚至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依此规定,土地长期闲置不用超过一年的,无疑会增加处置成本,削弱还贷能力,更为严重的是,一旦闲置期届满两年,土地使用权被国家无偿收回,抵押物就不复存在;抵押权难以实现。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必须按照出让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开发,达不到法定转让条件的均不得转让。显然,面对这样的土地使用权,银行即使维权成功,也只能够以折价形式受偿,但问题还在于受偿以后抵债土地使用权如何处理。
2、2、3抵押物的价值风险。
(1)抵押物市场价值减值风险。抵押物市场价值减值主要分四种情况:一是远离城区的企业以土地、厂房设备抵押,抵押物重置价值与市场变现价值相差大;另一种是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抵押物减值。如用城区土地抵押,由于城市规划的调整或抵押物所处地区的功能环境的改变,也会使抵押物市场价值减值;第三是部分用专用性很强的抵押物如厂房、职工宿舍楼,交易市场狭窄,变现能力很差;第四种是功能性减值,如用机器设备抵押的,由于技术进步和设备的加速损耗,造成抵押物市场价值减值。
(2)现行抵押率计算方法已不能有效控制风险。一是当前的抵押物评估价值经常被高估,即使不被高估,反映的也是市场价值,而不是变现价值,变现价值往往与市场价值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确定抵押率时,未从评估价值中扣除实现抵押权所需发生的费用,如诉讼费、评估费、资产保全费、产权过户费、处置费等,而这些费用所占抵押物价值的比例甚大。
2、2、4社会经济环境不规范形成的风险。一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咨询评估机构的评估失真责任追究不严,为虚假评估报告提供了生存空间;二是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存在管理上的漏洞,不具备产权办理条件的,通过特殊关系可以办理产权C明。不符合抵押登记条件的,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三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银行在实现抵押权时,法院裁定用于抵偿债务的抵押物价值往往偏高,且未考虑偿债物处置变现的相关费用。
3、房地产抵押风险的防范及对策
3、1进一步完善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对抵押物件进行细分,明确规范不宜作抵押物的统一标准。房地产抵押物的选择,应牢牢把握"坚固耐用,不易毁损;通用性强,容易变现;价值稳定,不易贬值"二十四字原则。
3、2加强银行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操作程序。信贷人员要到现场核实抵押物真实状况,到有关职能部门核实产权档案情况;法规部门要严格审核抵押物权证的合规合法性;咨询部门要重新评估确认抵押物价值。
3、4建立与规划、城建、房管、国土、工商等职能部门的联系机制,及时了解抵押物是否存在缺陷,是否存在变动,是否存在重复抵押等情况。
3、5严格审查抵押人资格及抵押房地产的有效性。要审查抵押人是否是《担保法》、《房地产管理法》等规定的不得作为抵押人的几种情形,是否有法人资格或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是否是体制改革后可以作为抵押人的事业法人。
3、6严格完善房地产抵押登记手续。房地产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在房地产抵押过程中,应严格核实抵押房地产的情况,在进行抵押房地产评估后,在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房地产产权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抵押登记期限一般以评估报告的效期为限,但往往借款期限长于抵押登记期限,这就要求债权人在登记到期日前重新办理评估和登记手续,才能完善房地产抵押合同的法律延续性和有效性,保证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和风险可控。
3、7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的信息收集,及时了解各种有关抵押担保上的新的司法解释、抵押管理办法和政策。
3、8认真进行实地勘察、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实地勘察是依据抵押房地产产权证明和相关资料到实地验证和勘察,从而确定影响房地产价值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房地产所出位置和交通条件、周围环境质量及配套设施等区域因素;房地产的建筑结构类型、内外装修、设施设备、朝向楼层及完损程度等个别因素;了解当地房地产市场行情,掌握市场交易信息;实地拍照、收集资料等。
3、9 综合分析评估过程,慎重确定评估结果。明确了评估对象之后,应选定拟采用的评估方法。由于采用的评估方法不同,计算出的评估额不同是很自然的。无论采取何种评估方法都要对整个评估过程在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参数选择是否合理、公式选用是否恰当、影响因素是否齐全及是否符合评估原则等方面进行检查,在确定所选用的评估方法估算出的结果无误后,对市场行情和潜力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决定评估价格。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在房地产抵押评估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风险进行了罗列,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根据实际的房地产抵押评估的操作来从对于抵押人主体资格的审核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引起相关部门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卓群 建设银行佳木斯分行中间业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