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服务行业风险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商业银行;海外代付;风险规避
海外代付业务需要多个合作方共同参与――进口商、开证银行、代付银行,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业务的开展出现问题。开证海外代付业务有很高的风险性,因此,银行方在开展海外代付业务时要慎重的选择合作伙伴,最好选择有多次合作经验的企业展开业务。
一、商业银行海外代付业务的内容及其风险
1.商业银行海外代付的定义及其流程
海外代付,是一种新型的代付业务,指的是当进口商存在融资需求,且开证行暂时无法为进口商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在能够提供足够的信用保证的前提下,由开证行委托海外银行为进口商提供资金支持。由于海外代付业务涉及多个合作方,故其业务办理流程比较复杂,在办理业务之前,进口商应该提供全部的信用证明,并出具资金困难的相关证明,并且需要开证行出具书面证明,证明开证行暂时无法为进口商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另外,开证行需要出具协议书,请求代付行提供代付服务,还需要在信用证款项支付前通过加押报文的方式通知代付行付款详情,而代付行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存档。在以上文件审批通过之后,才能进行开展海外代付业务。
2.商业银行方存在的风险
与代付客户方的风险相比,商业银行方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其危害性远高于代付客户方的风险。常见的风险例如:在付款日开证行由于经办人员疏忽或工作效率不高等原因,没能及时授权代付行向指定收款人付款,导致产生迟付纠纷等,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海外代付业务的开展,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另外,在海外代付业务的操作中,银行管理人员对外部监管政策执行不到位,也可能引发外部监管风险。
再有,海外代付需要一个开证行来进行代付双方的沟通,而如果代付行在将代付资金提供给开证行后,开证行没有如期的将资金提供给进口商,那么就会影响代付行的业务展开。这种情况下,代付行不仅没能成功的展开业务,还将造成很严重的资金损失与信誉损失,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商业银行海外代付业务的发展分析
1.海外代付业务的优点
海外代付业务是一个风险高、收益高的业务。从进口商的角度来说,选择海外代付业务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增强进口商在跨国商务中的竞争力,方便其争取到市场优势竞争地位。除此之外,现阶段海外代付利率一般情况下低于国内同期限人民币贷款利率,也就是说海外代付可以让进口商降低融资成本,方便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开展海外代付业务对于业务双方都是有利的,对于银行方来说: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规模普遍偏紧,开展海外代付业务,可以为开证行增加业绩,为代付行提供新的资金流通渠道。而且,海外代付业务也可以提高客户对本银行的忠诚度,方便银行的长期发展。另外,由于境外融资成本普遍偏低,境内银行可在代付行报价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合理的利润空间,通过取得利差收益,获取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由此可见,海外代付业务对于代付双方来说都有很大的利益空间,各大银行应该注重此方面的发展。
2.为合理规避风险,商业银行在开展海外代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正如上文所述,海外代付业务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开展此业务可以为银行方获取较高的利润,而且还能为本行提供新的发展平台,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很高,为此,银行方在开展海外代付业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开证行的选择上,代付行应该选择与本行有较多的资金交流的开证行,而尽力避免与一些信誉不佳的开证行展开海外代付业务,从而尽可能的规避“开证行风险”。在客户的选择上,要重点注意对客户的信誉审查,对于存在信用污点的客户一律不予审批。另外,开展海外代付业务的初期,银行方可以采取“联合投资”来进行探路,将投资风险分散化。除此之外,代付行也应该加强与开证行的沟通、交流,方便双方更多的进行业务上的合作。
3.商业银行海外代付业务的发展方向
海外代付业务是一项新兴的业务,它是高风险与高收益的结合。银行方在开展业务时需要在注重信誉审查的同时,还应该更加注重多元化的发展。例如可以将目前的进口托收、进口信用证等货物贸易项下的海外代付业务,逐步推广到海运费、保险费、专利技术使用费等服务贸易项下,增加银行海外代付业务的覆盖面,再逐步加大业务的深度。
现阶段,商业银行海外代付业务还是以被动为主,即客户主动请求海外代付时,银行方才会开展该业务。其实,银行方也可以通过主动对接来获取更高的利润。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主动的引入商业项目,即由银行方引入进口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来吸引进口商一同合作,这样一来,银行就由单纯的投资方变为了合作方,从而大大增加商业银行获利的比例。
三、结语
银行代付业务是一个新兴的业务,也是一个风险与收益并存的业务。参与该业务可以是银行方获取不错的收益,也能促进资金的流通,加强企业客户的忠诚度。现阶段,商业银行在应对海外代付业务还是被动应对,银行方应该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引进海外商业项目,来吸引进口商加入合作,增加银行方的收益。
参考文献:
【摘要】政府融资平台信贷风险在实践中的主要来源就是政府相关债务的增加,其主要表现在相关融资平台的还款时间不及时以及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等问题,这些风险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对此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政府融资平台首页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探究分析,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建议,希望可以降低银行信贷的整体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 政府融资平台 信贷风险
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融资主体,对于地方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实践中,商业银行政府中的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平台存在中一定的潜在风险,一些商业银行基于自身的基本利益的考量考量,要对融资平台信贷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与研究,逐渐制定了相关风险控制制度,在实践中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现存风险分析
(一)技术风险因素
基于技术风险的角度来说,平台授业业务相关金融服务自身的安全程度主要就是受到信息技术以及安全技术的发展状况所影响。在政府融资平台授业的金融大环境之下,政府融资平台授业的融资业务的整个过程都是通过电子数据化的方式开展相关运走,主要就是利用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电子货币、信用卡系统以及网络在线服务系统等不同部分共同组建形成的政府融资平台授业的系统,其中相关客户信息共享以及一些日常交易活动都在整个网络中一览无遗。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相关客户身份信息、账户信息以及各种资金信息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非法篡改以及获取等风险;同时,因为主要交易信息都是通过电子方式存在的,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利用盖章或者签字的形式对其进行处理,导致在纠纷或者争议出现的时候,要通过法律的方式对其进行系统的处理。
(二)信用风险因素。
信用风险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政府融资平台授业的融资等相关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中,主要将政府融Y平台授业的平台作为主要的服务供应方,将相关资金流、信息流及其信用评级为一体,是以一种信用缺失背景下产生的部位产物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整个电子上午的有序性,增强了资金交易的整体信用程度,为相关使用客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以及增值服务。但是政府融资平台授业的平台基于自身的信用承担责任,与银行信用相对比来说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在一定领域中制约了电子商务业务范围的拓展。同时因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中存折众多的商务平台,大多数的贷款网站都存在着一定的违规行为,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性,为众多的金融诈骗提供了平台,对于整个融资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在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些中小型企业自身的信用体系缺乏完善性,企业管理制度尚待完善,一些政府与民间征信系统与机构处于完善阶段,整个社会信贷环境有着极大的进步空间,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都对整个政府融资平台授业的金融服务模式的优化与完善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二、商业银行角度的风险控制
(一)完善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系统
商业银行在时间中,要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无法机构中的相关历史信用信息,构建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的整体资产、实力、具体的经营状况等信息进行综合考量,进而制定一些与经济规模相适应的信用管理标准。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身的素质能力、信用记录以及具体的现金状况、供应链的完整程度与客户自身的满意程度等因素进行系统的考核,基于实际状况灵活开展各种分类评级授信管理活动,健全完善整个信息披露制度与守信激励管理制度,构建系统的失信行为整合管理制度,在构建系统的同时,商业银行要对信贷准入标准、融资总量以及具体的还款期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进而降低一定的贷款转入标准,使得一些与相关条件相符合的企业可以得到一定信贷支持。
(二)探寻合适的中小企业的担保模式
第一,相关担保机构选择。在实践中,要通过市场调查活动,选择具有一定的领域机制、效益以及信用程度与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为优质的担保公司作为自身的合作单位,构建风险分担以及效益共享的合作关系。在电子商务环境中,要提升对相关担保机构的资金流、信息流动等信息的监管力度,提升担保对象的整体稳定性,进而降低自身的贷款风险系数。
第二,相关担保模式的甄选。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模式之下,可以通过互的担保模式开展工作,要充分的提升相关平台内部企业自身的积极性,其优势主要就是可以将银行、担保公司以及相关会员企业的关系稳定化,通过一个产业集群,对各种信息进行系统的掌握,进而有效的避免银行开展信贷工作中各种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
(三)科学探究与中小企业相契合的定价方法
(1)加强精细化管理。商业银行应要将风险管理与相关价值的创作作为主要的生存与发展基石,构建精细化管理系统,转变固有经营风险模式,在风险以及相关利润的动态错位中探究长足的发展,对此可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相关要求,提升整体的经济资本管理职能,加强对相关贷款定价覆盖的成本、风险各种信息的稳定性,通过对科学定价模型的引用,对于具体额利润浮动空间进行合理的明确。进而实现自身风险的稳定性以及效益的最大化。
(2)实行差别化服务。在实践中,商业银行要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服务思想,基于相关客户自身的需求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模式,构建一个具有综合性的业务服务基础模式,根据现存的风险特征,在信用等级、具体的担保模式以及相关供应链完善等领域进行系统的风险定价,进而做到各种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
三、结束语
现阶段,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要基于政府融资平台授业的融资企业作为其发展的契机,要根据市场经济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升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要提升对各种融资平台授业业务潜在风险的重视,探究合适的风险降低方式,提升商业银行自身的稳定性,进而提升整体商业银行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的稳定以及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Abstract: 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way for commercial banks to enhance their competition, but the various risks hidden in the service outsourcing activities will affect the outcome greatly; therefore it poses a question for the decision-makers of commercial banks to be aware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avoid the risk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origins and forms of the risks from the four sides: the employers (banks), the clients (supplier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and external surroundings, on the basis of which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risks are discussed about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external supervision in service outsourcing of commercial banks.
关键词: 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对策分析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service outsourcing;risks;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171-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竞争的加剧、服务外包业快速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的服务外包业务也加快了发展速度。自90年代商业银行服务外包业务开始发展至今,目前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软件开发、技术研究、支持推广业务均外包给了隶属于总行的软件开发中心,其他中小商业银行则多采用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1]。然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基本限于IT服务外包,另外后勤服务属于商业银行的传统服务外包业务,业务形式单一。同时,由于中国商业银行受制于体制弊端、不健全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尚待完善的法律监管等,其服务外包业务在开始后便出现了一个外包业务面狭窄和发展缓慢的状态。
《金融服务外包征求意见稿》将金融服务外包定义为:“受监管实体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利用外包服务商来实施原由受监管实体进行的业务活动。”[2]目前,针对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的研究可归结为定性和定量为主两大类。定性研究着重分析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类型和相关对策建议,而定量分析更多侧重于风险评价与度量。
定性研究方面:曹淑艳[3]分析了常见的四大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并认为四大风险主要来源于:外包合同、商业银行业务变更、银行机密信息外泄、产生依赖性。陈福明[4]针对金融服务外包中存在的外包失败风险、外包收益分配的不确定性风险、信息不对称诱发的道德风险等提出了:提升自我防范、外包商信用评级、完善配套法律框架、利用合同控制外包风险、改善法律制度环境的五大策略。曾康霖[5]认为在外包过程中有3个环节需要注意,即选择外包业务、选择外包商、管理外包双方的伙伴关系,并对健全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监管制度提出政策建议。
定量研究方面:蒋欢[6]运用战略风险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风险矩阵分析法对具体风险事件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以此进行风险管理。J·P·Morgan[7]运用风险值测定法,将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分为5个等级。通过定量化的调查,对服务外包过程中的具体风险事件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各项指标的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大小,以此控制风险。刘小军等[8]建立了基于完全信息的金融服务外包静态博弈模型,强调了完善金融服务外包配套法律框架及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对控制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重要性。江畅等[9]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因素分析与路径分析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对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终根据所得的风险与绩效的相关性数据,确定主要风险,进行风险管理。
综合以上文献可见,由于中国金融服务外包起步较晚,且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的研究方面以定性研究居多,且多是基于巴塞尔委员会归纳的十种风险进行研究的;定量研究虽较为严谨,但对风险的测量结果仍然难以准确量化,对实际的服务外包活动的参考作用有限;同时,已有研究对金融机构内部治理鲜有涉及,而成功的金融服务外包需达到战略、战术、运营、人员等多方面的融合,其风险管理必将涉及内部治理层面。本文基于不同的风险来源对风险进行分类,进而探讨商业银行如何通过机构内部治理进行风险防范与管理。
1 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主要风险来源
巴塞尔联合论坛在《金融服务外包》文件中将金融服务外包的主要风险归纳为以下十种: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退包风险,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履约风险,监管障碍风险,集中和系统性风险。同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指出了银行业的三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内容,对各国对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的界定有着深刻影响。然而,存在的弊端是,巴塞尔协议是从监管者角度定义三大风险的内容的,因此更多地满足了监管当局的实际需要,但不能完全满足银行自身对风险管理的需求。笔者根据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的不同来源,总结出存在于商业银行服务外包中的主要风险,以便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来自银行的主要风险:战略风险。它是指银行在决定是否要开展服务外包及选择服务外包内容的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具体引起该风险的因素有:商业银行未准确定位合适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商业银行与外包商的战略目标不一致,商业银行对外包商的了解、检查和监控不力等。
来源于外包商的主要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履约风险。操作风险是外包商因技术故障、操作差错、内控不严导致客户资料保密性受损或无充足的财力来完成外包工作。信用风险是主要由外包商信誉不佳或者经济环境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外生性风险。履约风险是外包商完成服务外包的能力强弱在银行服务外包执行阶段存在的风险。
来源于双方交互过程的主要风险:合规风险,退包风险。合规风险是指在服务外包的制定、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具体的风险因子包括合同条款的准确度(对归责等情况说明准确)、合同条款的完善度(对违约情况等说明完善)等。退包风险是指银行综合考虑评估后决定中断外包服务的风险,具体风险因子包括继续外包的成本增加、外包商违约中断等。
来源于外部环境的主要风险:监管障碍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监管障碍风险是指由于国家缺乏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管金融服务外包的各交易环节或其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银行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国家相关金融服务外包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致使银行在交易过程中存在风险。国家风险是指由于外部市场环境影响,导致商业银行在决策、交易过程中存在风险,具体包括债务国政治、经济、金融及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可能给债权国金融机构权益造成损失的风险等。
2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规避与管理对策
2.1 完善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内部治理
2.1.1 识别最合适的金融外包业务 识别最合适外包的业务,确定自身业务经营的核心产品和核心市场,是实现业务外包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行在进行外包决策时,应结合自身机构的现状,包括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自身业务水平等,综合考虑银行信息安全、外包商信誉等风险因素,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业务进行外包,在保证信息安全、外包商与银行自身都保持正常运作的状况下,求得利益最大化。
2.1.2 合理地选择服务商 外包商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外包活动的成败,因此服务商的选择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层来说至关重要。服务外包决策者应听取来自内部或外部法律、人力资源、财务专家的意见,结合自身的业务需求,通过市场调研对外包商信用及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评级,做出最优选择。此外,加强与外包商的沟通,使其能正确理解了商业银行的需求,同时管理外包双方的伙伴关系。通过对商业银行与供应商关系的有效管理,同时充分考虑到外包商的利益,促进金融机构与外包商结成稳固的、有弹性的伙伴关系,达到双赢。
2.1.3 设立专门的服务外包监管委员会 COSO的报告、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ustralian Stock Exchange)及相关文献指出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三者间的关系: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而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环境要素之一,是内部控制的前提,而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嵌合关系,而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二者相互制衡。笔者认为,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部分,应加大风险管理的力度,成立专门的服务外包监管委员会,同时,让董事会了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质量信息,以达到有效的内部控制。
服务外包监管委员会应明确其自身的以下职责:分析外包环境,识别风险因素;对外包商信誉、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等进行全面评估;对服务外包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控制以求在源头上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掌握与金融服务外包相关的法律条文,保障自身的权益;随时掌握市场的相关信息,并以此及时对外包服务策略进行调整。
2.2 加强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外部监管 商业银行在实施服务外包中,不仅受自身特殊性和内部环境影响,外部环境也将在外包服务中产生关键风险,阻碍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在本文对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过程中风险分析可以了解到,法律风险和国家风险是两个主要外部影响风险,下文将具体对这两项风险提出相关规避对策和建议。
2.2.1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外包过程中,金融机构将自己的部分或全部信息提供给外包服务商开发、运行和管理,其间外包服务商及其员工有获准接触金融机构秘密及机密资料的权力,这样金融机构的商业秘密及其相关信息就极有可能会泄漏给竞争对手,从而使金融机构面临着战略泄漏和知识产权纠纷风险。以欧盟为例,其于1995年通过了《个人数据资料处理和自由转移的命令》(即95指令),使得欧盟会员国纷纷按照该指令对个人资料保护立法进行修订[10]。鉴于此,笔者认为,国内相关部门也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防止信息泄露、合同纠纷和知识产权纠纷等事件,具体需要做到:对商业银行信息资料保密做出具体、严格的规定,如加大泄露信息人员的具体刑责处罚力度,防止银行内部和外包商违背职业道德,泄露信息造成双方物质和声誉的损失;完善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相关《合同法》规定,使银行能够在如服务质量标准、外包执行程序、款项支付、知识产权规定、后续合同延续等合同内容引起纠纷时受具体的法规保护。
2.2.2 建立安全网络并建立危机处理机构 从上文的风险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过程中也将面临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国家风险:由于债务国政治、经济、金融及社会环境等发生变化,以至其不愿意或无力偿还债权国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国际结算款项,或使投资收益无法汇回国内,而给债权国金融机构权益造成损失的风险[10]。因此,面对在外包过程中,因市场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突发、偶发事件,如造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国家应采取适当的财政措施,同时建立一个危机处理机构,帮助银行度过危机。上文的内部控制对策中提到,相关部门应掌握市场的实时信息,这不仅仅可以帮助管理者随时做出外包服务的决策,还可以辅助国家危机处理部门提前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此外,国家应提出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和外包商双方培训内部人员的风险管理、风险应对技能。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防范风险的同时,相关部门更应该培训能够处理风险、面对风险的人才,配合相关培训机构,共同改善金融服务外包的整体环境。
3 结束语
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目前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高速成长期,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虽然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但也会带来失败。因此,加强商业银行对服务外包的风险防范与治理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和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商业银行服务外包中存在的风险的不同来源,对风险进行了分类,进而将责任归集,认为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在服务外包风险管理体系中占据责任主体地位,商业银行应通过识别最合适的的外包业务、选择信誉度高、技术水平高的外包商来做出最有利于银行发展及盈利的战略决策,同时建立银行内部的服务外包监管委员会对金融服务外包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识别风险因素进行全要素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及时传达风险管理的质量信息给银行董事会,更好地进行内部控制。同时,本文对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外部治理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建立安全网络并建立危机处理机构以促进形成良好的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氛围。总而言之,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管理应将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紧密联合,使商业银行和外包商能够相互制衡同时互利共赢,这为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庭辉.加快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思考[J].新金融,2011,(7):60-63.
[2]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金融服务外包征求意见稿(中文摘要)[N].李文龙编译.金融时报,2004-10-26(4).
[3]曹淑艳,张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现状与风险监管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2):43-47.
[4]陈福明.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风险和策略分析[J].浙江金融,2010,(06):52-53.
[5]曾康霖,余保福.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控制及其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06,(6):20-25.
[6]蒋欢.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7-37.
[7]吴国新,李元旭.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识别、度量与规避[J].国际金融,2010,(4):48-53.
[8]刘小军,陈君杰.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静态博弈分析及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0,(2):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