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范文

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血糖的预防及控制方法

第1篇

【关键词】 骨折;高血糖;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辽区 2009年初至 2010末共收治 38患者 , 年龄平均50岁, 男25例, 女13例, 骨折前具有糖尿病者25人, 骨折后出现应激性血糖增高者 13例。

2 护理

2. 1 心理护理 患者因骨折需要治疗时间长 ,易产生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介绍成功病例 ,告知恢复良好, 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决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2 饮食指导 合理安排患者饮食 , 使血糖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患者饮食要营养丰富 , 少量多餐、既要提供足够的能量 , 又要控制好血糖 , 并配以补钙药物 , 以保证骨折早日愈合[1]。

2. 3 功能锻炼 此类患者病程长 , 护理人员要正确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 , 既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胸、腰椎骨折要采取轴式翻身 , 指导患者腰背肌练习及抬腿、屈膝等活动。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到离床活动至正常[2]。

2. 4 并发症的预防

2. 4. 1 预防控制感染 术后认真观察术区周围血运情况 , 保证患者敷料包扎完好、敷料清洁、松紧度适宜;教会患者进行有效排痰 ,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 预防坠积性肺炎;留置尿管每日膀胱冲洗一次并更换尿袋 , 患者尽早拔除尿管 , 鼓励患者多饮水 , 以防止泌尿系感染;每 2 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 按摩受压部位, 防止压疮的发生[3]。

2. 4. 2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折患者因病情限制、活动受限、手术创伤及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 ,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3];护理人员采取预防措施 ,抬高患肢 15度左右有利于静脉回流并按摩 , 指导在床上正确活动 , 加强肌肉锻炼 , 禁止患肢输液 , 遵医嘱给予改善微循环药物及抗血栓药物[4]。

2. 4. 3 禁止低血糖发生 高血糖患者因饮食及胰岛素使用不当易出现低血糖症状 , 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监测血糖 , 并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量 , 告知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低血糖症状时, 及时吃含糖食物自救。

2. 5 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及时复查的必要性;教会患者回家后如何监测血糖 , 把血糖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 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做好生活护理如脚部卫生以防止糖尿病足 , 生活规律 , 心情愉悦 , 合理饮食[5];科学进行关节、肌肉的锻炼 , 每日有规律的进行温和的体育锻炼 , 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 活动时注意安全 , 避免意外发生 , 以保证理想地控制血糖同时促进疾病的恢复[6]。

3 小结

对于骨折合并高血糖患者 , 既要对症治疗外又要控制好血糖 , 做好住院宣教及心理护理 , 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 合理饮食控制血糖促进骨折尽早愈合 , 指导患者科学的锻炼方法, 做好出院指导, 使患者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金芳 . 骨科临床实用护理 .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2005:12-17, 54-59.

[2]杜克 , 王守志 . 骨科护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5: 345-357.

[3]李振香 , 房玉霞 .骨科临床护理学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 2005:111-114.

[4]潘长玉 .糖尿病学 .1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7:1154?1163.

第2篇

关键词:骨折;高血糖;护理对策

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骨折患者合并高血糖病在临床上较多见,与患者外伤后应激性血糖增高有较大关系。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很高,但是缺乏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进入靶细胞被利用,组织细胞中缺乏葡萄糖,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特别是高血糖致使血液黏度高,容易长成血栓因子堵塞血管和侵蚀血管,造成大血管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加之微血管病变,导致皮肤黏膜。致使细菌移位从而增加伤口感染机率,使骨折延迟伤口愈合。特别是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做好临床观察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7岁~68岁,平均(51.5±12.5)岁。上肢骨折15例(其中肱骨8例、尺桡骨4例、指骨3例),下肢骨折33例(其中股骨颈6例、股骨干10例、胫腓骨10例、髌骨4例、骨盆3例);骨折前有糖尿病病史者23例,骨折后应激性高血糖者25例。

1.2  治疗方法:48例患者中,有40例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8例采取保守治疗。根据监测到的血糖、尿糖进行血糖控制,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尽早使用胰岛素,使患者血糖控制满意。

2 结果

48例患者中采取不同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47例患者痊愈无并发症状,1例8个月后骨折处并发窦道感染。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把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和家属一对一的个性化随机教育,讲解有关高血糖病的知识和意义。患者病程长,易出现焦虑、悲观情绪,及时鼓励患者。让乐观开朗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教,介绍治愈成功的病例,有效利用家庭及社会支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休养环境,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发放印制《糖尿病相关知识手册》,制作温馨提示卡、播放光盘等便于患者理解掌握有关高血糖病的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

3.2  饮食指导:骨折合并高血糖病的患者食物组成和分配为: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20%;脂肪含量约占总热量的25%~30%。主食的分配应定量定时,少量多餐、口味清淡。根据患者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要特别注意进食高钙、富含Vit D、适量磷的均衡饮食,辅助骨质疏松药物,以增加骨密度及强度,促进骨折愈合[2]。

3.3  功能锻炼: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能很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其康复。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轴式翻身方法,3~4周后指导患者行五点式腰背肌练习;下肢骨折患者可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使整个下肢肌肉用力后再放松,但不一定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骨折患者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动作。骨折临床愈合后,在他人保护下离床由不负重活动逐渐过渡至半负重、全负重状态,以确保安全。正规功能锻炼极为重要,积极有效功能锻炼可能让患者恢复如初,反之,可能让患者报憾终生[3]。

3.4  预防并发症及低血糖:骨折并发症主要为伤口裂开、皮肤坏死、感染,其发生可能与手术切口的位置、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熟练程度等有关。鼓励患者经常进行深呼吸、有效咯痰,定期为患者拍背排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患者由于限制、活动减少、手术致使静脉壁损伤,加之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均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时根据患者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高血糖患者极易因胰岛素使用不当会出现低血糖,如出现虚汗、脑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手足发麻、烦躁、性格改变、昏迷等。教会患者及家属相应急救处理方法[4]。

3.5  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的重要性,患者回家康复期间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用药,定期监测尿糖、血糖。合理休息,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焦虑和运动。糖尿病患者常发生疖、痈等化脓性感染,可反复发生,有时可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自身防护,控制血糖、体重、规范饮食、坚持适当运动,防止皮肤破损。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开朗,控制饮食,加强股四头肌、踝关节、腰背肌等功能锻炼。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散步、体操等,控制血糖,使骨折处早日完全康复。

总之,对于骨折合并高血糖在临床上是一种疑难病,骨折急症使原有糖尿病加重,糖尿病又会加重创伤对机体的损害,影响骨折的愈合。临床上除针对骨折采取治疗措施外,还积极控制血糖,精心的临床护理对于糖尿病合并严重皮肤感染患者疗效显著,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各种并发症。指导患者正确功能锻炼方法,科学饮食控制血糖促进骨折愈合,做好出院指导,使患者顺利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徐志慧.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6(1):44.

[2] 宋文军,吴凤英.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6(1):12.

第3篇

【关键词】高血压;高血糖;壮族;农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营养过剩引起了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增多[1]。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和控制,引发了很多病发症。高血压,高血糖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到人民的健康[2],壮族农民地处偏远,对预防高血糖高血压的意识薄弱,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加强对壮族地农民的高血糖高血压控制已经成为目前首要任务,现在壮族农民670例高血压高血糖患者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出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在2008年1月――2011年8月选取壮族670例农民进行调查,其中包括368例男性农民,302例女性农民,年龄在50-90岁之间,平均年龄(65.8±21.7)岁。

1.2纳入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对高血压、高血糖进行标准分类:年龄在18岁以上,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者)舒张压(DBP)≥90mmHg的患者,即为高血压患者[4]。老年人收缩压(SBP)≥140mmHg但是舒张夺(DBP)却

1.3方法对670例农民进行检查,使用血压测量仪对血压进行血压测量,观察收缩压值、舒张压值。对患者进行血糖测量,检查前48小时之内患者要清淡饮食,取空腹静脉血5ml,使用血糖测量仪对患者血糖进行测量,记录下血糖数据。对高血压患者和高血糖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比较。观察年龄性别对高血压高血躺患者治愈率和控制率有什么影响。

1.4率的计算高血压患者治疗率=(已经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本次调查的所有高血压患者)×100%。高血压受到控制是指高血压患者通过服有降压药,收缩压(SBP)≤140mmHg,舒张压(DBP)≤90mmHg,老年人的单纯性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可以得出高血压的控制率。高血糖患者治疗率=(使用降糖药物治疗高血糖或者使用胰岛素治疗高血糖的患者/本次调查的所认高血糖患者)×100%[5],空腹血糖(FPG)≤7.0mmol/L,视为同血糖受到控制,可以得到高血糖的控制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用K-S检验计数资料,P

2结果

2.1高血压患者有226(33.7%)例,高血糖患者有95名(14.2%)例,年龄在60岁-70岁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和年龄>70岁的高血压高血糖患者明显高于年龄

2.2对壮族农民的高血糖和高血压普查中发现同时患上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者人数达到159(23.7%)人,其中男性同时患上高血压和高血糖两种疾病的患者人数与单独患高血压或者患高血糖人数低。女性同时患上高血压和高血糖两种疾病的患者人数比单独患高血压或者患高血糖的患者人数高。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由高血压和高血糖引起的并发证很多,其中冠心病、脑卒中是高血压患者和高血糖患者最常的两次合并病,而恶性肿瘤是高血压和高血糖患者患病率比较低的一种疾病,两者之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对患者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及控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进行测量,观察数据变化,分析患者在不同年龄的治愈率和控制率之间的区别,年龄在60-70之间的患者治疗高血压的控制率明显低于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治疗高血压的控制率低于年龄在60-70之间的患者和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男性的高血压的控制率比女性的高血压的控制率高。年龄大于70岁的高血糖患者治疗率低于年龄小于60岁的高血糖患者:但是年龄在60-70岁之间的高血糖患者和年龄大于70岁的高血糖患者对血糖的控制率明显高于年龄小于60岁的高血糖患者(P

3讨论

据调查发现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影响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已经达到因为疾病死亡的人数的29.2%[6],这个数字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关注,而高血压高血糖就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要预防高血压高血糖就要从平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开始改变,定期做检查。本文对壮族农民的高血压高血糖进行调查,有72.8%患者患有高血压,31.6%患者患有高血压。引起高血压高血糖的原因主要饮食习惯,生活水平好了,饮食也改善了,造成营养过剩就会引起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壮族农民地处山远,健康知识普及比较少,医疗设施简陋,没有定期的身体检查,容易忽视,引起高血压高血糖。我们要加强对壮族农民普及健康知识,定期帮助壮族农民检查身体,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7,828.

[2]邓宇,何坪.重庆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病例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88.

[3]宛悦,王若涛,孔灵芝,等.中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防治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2010,16(7):640-642.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高血压杂志,2009,8(1):94-102.

第4篇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脑梗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可以合并许多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血糖是影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程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现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入院的6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60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42~86岁。根据从1997年制定的标准,全部病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发病前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42例,发病后确诊18例,其糖尿病病程在1~35年。其中合并高血压者55例,冠心病14例。高血脂45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均有程度不同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症状。症状全部病例均为急性起病,分型:入院时脑梗死病情的轻重分为3型:①轻型:神志清楚,瘫痪肢体肌力3~4级型;②中型:神志清楚,瘫痪肢体肌力1~2级;③重型:有意识障碍或瘫痪肢体肌力0级。

1.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糖:全部病例均在入院后1~3 d内检查空腹血糖2次或2次以上均高于正常范围(7.4~29.5 mmol/L)。

1.4 治疗方法 本组60例均按脑梗死类型及发病时间采用不同的治疗,包括吸氧,溶栓,调控血压,抗凝,改善循环及脑水肿明显者加用脱水剂降颅压等治疗,并予改善脑代谢、康复治疗及纠正酸碱失衡和水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空腹血糖值>11.1 mmol/L患者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值在6.5~11.1 mmol/L患者予皮下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

2 结果

本组经以上治疗,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可自理,瘫痪肢体肌力在Ⅳ级以上36例;症状和体征好转,瘫痪肢体肌力提高14例;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瘫痪肢体肌力在Ⅰ级以下10例;无1例死亡。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可以合并许多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血糖是影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程及预后的重要因素。糖尿病脑梗死多见于55岁左右的人群,主要与高血糖、高血压长期对机体损害有关。综合其脑部特点,大部多发性脑梗死是上述多种因素长期慢性综合作用的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病发生率较无糖尿病者多2~4倍,且以脑梗死为多见。这与其广泛的血管病变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血管壁的结构破坏是脑血管病发病的基础。糖尿病由于糖、脂、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引起脑内大、中、小等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致血浆和组织蛋白发生过度非酶糖化反应,如糖化血红蛋白(HbALC)增高时引起组织缺氧;糖尿病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胆固醇的合成旺盛,脂质沉积在血管内皮上,促使管腔狭管;血管弹性差,血流缓慢,脑灌注不足形成脑组织缺血缺氧。

高血糖使梗死面积扩大,加重脑水肿,这是因为脑缺血时糖的无氧醉解增加,在高血糖状态下其乳酸的产生更多,造成局部脑组织酸中毒,破坏血脑屏障,加重脑水肿,更加促进脑细胞死亡,同时,由于血糖明显升高,引起弥漫性血管病变,影响梗死一侧支循环,使脑梗死面积更加扩大。所以脑梗死伴高血糖者病死、病残率高于正常血糖者。糖尿病伴脑梗死者空腹胰岛素水平较糖尿病患者无脑梗死者及非糖尿病脑梗死者都高。另外,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之一可能为胰岛素抵抗(IR)与高胰岛素血症(HIS),而在糖尿病伴脑梗死者,其IR和HIS更为明显。

脑梗死发生部位的脑细胞缺血缺氧,而在短期内没有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脑细胞很快凋亡,预后很差。因此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改善微循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故目前主要采取对症治疗,除了严格控制高血糖、高血脂外,严格控制血压也相当重要。对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除了给予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剂等常规治疗外,胰岛素早期应用也至关重要,尤其对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除了有调节血糖作用外,还对脑缺血内灌注损伤有直接保护作用。早期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积极控制血压,调整血脂、血尿酸及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对DACI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糖尿病引起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密切相关。积极控制血糖对预防糖尿病性微血管并发症作用肯定,但血管病变有许多除血糖以外的其他因素,如血压、血脂、血尿酸等。总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结果。应控制血糖,注意饮食习惯,降压、调整血脂和血尿酸及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吴兴良,刘根生.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的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4):541.

[2] 黄卫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5):655.

第5篇

【关键词】 糖尿病;出院;高血糖;护理干预

随访Ⅰ糖尿病和Ⅱ糖尿病患者421例,发现162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糖,其发生率较高,约占38.4%,高血糖的发生率与年龄、分型、依从性、所患的并发症的多少有关,高血糖的后果不仅加重糖尿病的病情,而且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甚至造成死亡。现对我科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出院后随访的糖尿病患者421例中,对发生的162例高血糖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性护理干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Ⅰ型糖尿病38例,Ⅱ糖尿病患者124例,年龄6~86岁,病程6个月~28年。合并症:糖尿病足14例,视网膜病变31例,高血压29例,肾脏病变34例,脑血管病变19例,神经病变37例,感染性疾病8例。其中胰岛素治疗73例,单用磺脲类11例,磺脲类+双胍类46例,磺脲类=a-糖苷酶抑制剂32例。

1.2 监测毛细血管血糖值:11.2~24.3mmolL,平均比正常值高4.2~17.3 mmolL,出现高血糖症状,加降糖药或胰岛素微量泵降糖后症状缓解。

1.3 临床表现

58例患者无明显症状,104例患者不同程度出现自觉口渴、多饮、多尿较前明显、乏力、头晕、视物模糊、食欲下降、皮肤瘙痒等。

1.4 治疗与结果

162例患者均在随访时随机监测毛细血管血糖或出现症状时监测血糖时发现。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其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或静脉滴注短效普通胰岛素6~12u+0.9%NS100ML或胰岛素微量泵注射0.9%NS50ML+短效普通胰岛素20~50u,以10~25 ML小时静注,每小时监测微量血糖值。经调整或用药后血糖均下降,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 原因分析

2.1 药物因素

当糖尿病患者一定程度上控制血糖后,口服降糖药一般在附近的药店买,不清楚其生产厂家不同所造成的影响,再有的情况就是厂家、剂量相同但价格便宜与正规医院不同的冒牌产品,部分患者以为血糖平稳或正常一段时间后,没有经过咨询医生而自己减少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的剂量。本组162例患者中占 78例。

2.2 饮食因素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不可缺少的措施。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强调控制总量,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分配3或4餐的热量。但本组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地增加餐的总热量或吃甜食等,本组高血糖患者占46例。

2.3 运动因素

运动疗法的糖尿病治疗的手段之一。减少运动量和运动时间错误是本组老年糖尿病的特点,主要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一种或多种合并症减少运动或难以运动引起的。本组发生高血糖患者占38例。

2.4 年龄因素和自我效能差

Ⅰ型糖尿病患者中,年龄6~14岁,Ⅱ糖尿病患者58~86例,可见,年龄偏小或偏大的两组年龄段的自我效能差较差[4]。

2.5 不重视血糖的自我监测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部分患者未能根据出院后的建议进行血糖监测,当监测的血糖正常一段时间后,认为没有必要经常监测血糖,加上自觉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故不重视血糖的自我监测的患者占了本组39例。糖尿病治疗过程复杂难以坚持 糖尿病治疗是系统的连续过程,多数患者认为难以坚持,但由于病程漫长,治疗复杂,还有长期的药费费用,让部分患者心理出现焦虑、忧郁等情绪。

3 护理干预

3.1 使用药物指导

建议患者到正规的医院就诊买药,减少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的剂量时必须咨询医生。怕麻烦和便宜药导致血糖升高在我们基层面向农村病人比较多见。

3.2 饮食指导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饮食的重要性和要求,熟悉食品交换法,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重新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每餐的时间、食量相对固定,饮食量和药量保持平衡,在进餐多或进甜食时,对进餐的总量要适当减少或增加药量。

3.3 运动指导

本组部分年老的糖尿病患者多数合并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症,如心脑血管方面的并发症,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减少运动,指导其合适运动强度的运动,并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其中步行及做轻体力的家务是容易坚持的最好方法。以简单易行、容易重复、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为原则。

3.4 加强自我管理效能和家庭成员支持

年龄偏小或偏大的两组年龄段的自我效能差较差,需加强自我管理的意识,认识糖尿病虽然是终生性疾病,但自我管理加强了,它可以平稳的控制血糖,从而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优化生活方式。进行家庭干预,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糖尿病患者控制疾病,离不开家庭支持[2]。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监测中,使患者的家庭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有力的支持系统

3.5 血糖的自我监测

血糖的监测是最常用、最可靠的病情监测方法,经常按每日6次或3次或隔日一次的空腹学糖或餐后血糖的监测。这样可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如发生高血糖或低血糖时可以尽早调整用药、饮食和运动等,让患者知道血糖监测的必要行。

3.6 心理干预及加强宣传

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患者内环境的稳定。而焦虑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3]。通过心理干预,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加强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和健康教育[1],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并向患者如出现高血糖时的主要表现和如何处理。以减少其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侯玉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干预探讨.国际护理杂志,2006,25(3):183-185.

[2] 孟昕.糖尿病教育的进展.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07,23(6):27-28.

第6篇

[关键词]高血压;高血糖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b)-118-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高血压、高血糖以及相互作用是促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研究高血压高血糖以及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对高血压、高血糖及心电图改变之间关系进行分析,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0月,本校三校区全体教职工进行体检,抽出南校区336例为研究对象,在职240例,男104例,女136例,年龄26-60岁;离退休96例,男41例,女55例,年龄51~81岁;其中高血压组111例,对照组225例。

1.2方法

聘请三级以上医院的专业人员与校医院医务人员配合进行全面体检,收集南校区全体职工的体检报告进行分析。高血压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空腹血糖≥6.1 mmol/L为高血糖。心电图报告异常为心电图改变。

2 结果

2.1高血糖捡出情况

336例教职工中检出高血糖35例,检出率10.4%,其中高血压组检出率为(25/111)22.5%,对照组检出率为(10/225)4.4%,高血压组与对照组高血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03,P

2.2心电图改变检出情况

在检出的高血糖35例中,有糖尿病史16例。合并高血压心电图改变检出率为(9/111)8.1%,对照组心电图改变检出率为3.1%(7/2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9,P

3 讨论

高血压与糖尿病是两类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疾病,高血压、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更是促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所以为了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势在必行。

从本次体检结果来看,高血压人群中高血糖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血压人群。高血压对血糖的影响机制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可多达50%,由于高血压患者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受损,导致高血糖,进一步发展成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机体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

高血糖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般地说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比率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1.5~2.0倍。高血糖对血压影响的机制也与高胰岛素血症有关,它能促使肾小管重吸收纳增加,使体内总钠量增加,导致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胰岛素使副交感活性减弱,增强交感活性,提高心输出量、心率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还可刺激H+-Na+交换活性,使细胞Na+、Ca2+增加,由此增强血管平滑肌对血管加压物质的敏感性,致使血压升高。另外,高血糖由于糖代谢紊乱可加速肾动脉和全身小动脉硬化,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血管壁受损,管腔阻力加大,导致血压升高;糖尿病有脂质代谢紊乱,影响血压。

第7篇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血糖水平 预后

非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脑血管意外后会出现血糖一过性升高,随着病情控制多在病程1~2周内恢复正常,称为应激性高血糖,近年来发现这种应激性高血糖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现将我院82例患者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2年3月~2006年9月选择82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血糖测定,全部病例除病史体征符合外,均经行CT证实其诊断。病例选择标准如下:男48例,女34例,年龄59~84岁,平均69.5岁。脑出血24例,脑梗死46例,脑出血合并脑梗死12例。既往均无糖尿病史。

1.2 方法 入院后次日晨抽空腹静脉血查血糖,均经脱水降颅压、积极控制和预防感染等综合处理以及分别扩血管或加用止血剂等一般治疗。血糖升高者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限制糖的入量,血糖过高(≥10 mmol/L)时,加用小剂量胰岛素。血糖升高者在10~14天后病情稳定时复查血糖均恢复正常。将所有病例按存活与死亡两种转归分组,并将自动出院、无变化和恶化的病例除去,即存活组能真实地代表好转和痊愈者。同时按入院时血糖水平分血糖升高组(≥6.4 mmol/L)和血糖正常组3.9~6.3 mmol/L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观察分组 将所有病例按存活与死亡两种转归分组,并将自动出院、无变化和恶化的病例除去,即存活组能真实地代表好转和痊愈者。同时按入院时血糖水平血糖升高组(≥6.4 mmol/L)和血糖正常组(3.9~6.3 mmol/L)进行比较。

2.2 结果分析 死亡组18例,血糖升高16例;存活组64例,血糖升高12例。结果表明死亡组血糖升高(89%)高于存活组(18.75%)。经χ2检验,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3 治疗结果 血糖正常组52例,无一例死亡。血糖升高组30例,存活12例(40%),死亡18例(60%)。可见血糖升高组存活率(40%)低于血糖正常组(100%),而死亡率(60%)大于血糖正常组(0%),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医学界对急性脑血管意外后出现的应激性高血糖日益引起重视。动物实验表明脑卒中时应激性血糖升高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增多,颅内血肿、水肿和血性物质对下丘脑及脑垂体的刺激或损伤致生长激素释放增加而产生高血糖[1]。本组脑血管意外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为36.5%(30/82)多呈轻、中度升高,随着病情的控制,大都在10~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及程序可以反映病情轻重,并对预后产生影响。

在脑卒中发生时伴有高血糖者,CT可见较大的病灶和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动物实验证明,脑缺血时有血糖增高者,其神经系统损害较正常血糖者重,并可直接影响到疾病的预后[2]。本组资料中,死亡组平均血糖水平较存活组,显著升高(P

治疗及体会:由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及程度与病情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应及时测定血糖,及时监测血糖变化,对血糖轻度升高(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喀什; 糖尿病; 高血压; 基线调查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73

高血压、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的疾病,是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疾病[1]。喀什市自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启动,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已逐渐展开。本次对喀什市居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现况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基线调查,从而获取笔者所在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危险因素的详实数据,为喀什市居民今后高血压与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宝贵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喀什市乡镇街办3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根据喀什市的实际情况,在经费允许范围内适当增加样本含量,预计调查居民3000人。

1.2 方法 抽样方法:喀什市辖区内有6乡2镇4个街办,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首先随机抽取1个乡/镇和1个街办,在随机抽取的乡/镇、街办的每个社区和村里,按年龄段分组,35~45岁、45~55岁、55~65岁、65岁以上四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随机抽取适当人数。血压检测:患者检测血压前30 min内禁止吸烟和饮用咖啡,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 min。医师将血压计汞柱开关打开,汞柱凸面水平应在零位;被测上肢(通常为右上肢)、伸开并外展45°;将血压计袖带缚于上臂:气囊中部应对准肱动脉,袖带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测得血压数值。血糖检测严格按照血糖检测仪器的相关要求,测量所抽样居民的血糖值。

2 结果

此次调查居民3388名,调查问卷当场收回,发放问卷3388份,剔除无效问卷137份,有效问卷为3251份,有效率为95.9%,其血压和血糖相关情况如下。

2.1 喀什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慢患者群基线调查3251人收缩压情况分析,收缩压≤139 mm Hg为2494人,占76.7%;收缩压140~159 mm Hg之间524人,占16.1%;收缩压160~179 mm Hg之间153人,占4.7%;收缩压≥180 mm Hg者65人,占2.0%;有15人血压值缺失,占0.5%。

2.2 喀什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慢患者群基线调查3251人舒张压情况分析,2391人舒张压值≤89 mm Hg,占73.5%;400人舒张压值90~99 mm Hg,占12.3%;324人舒张压值100~109 mm Hg,占10.0%;舒张压值≥110 mm Hg者118人,占3.6%;有18人舒张压值缺失。喀什市居民收缩压有76.7%为正常值,有22.8%居民收缩压值≥140 mm Hg;居民的舒张压值73.5%小于89 mm Hg,属于正常范围,但有25.9%的居民舒张压值超过90 mm Hg,属于高血压患者。

2.3 喀什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慢患者群基线调查3251人血糖值情况分析,血糖值≤6.1 mmol/L者2377人,占73.1%;有308人血糖值6.1~6.9 mmol/L之间,占9.5%;有377人血糖值≥7.0 mmol/L,占11.6%;有189人血糖值缺失,占5.8%。由此可知,喀什市居民的血糖值有73.1%趋于正常,有11.6%的居民血糖值超过7.0 mmol/L,为高血糖患者。

3 讨论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当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超过正常值,就属于高血压的范畴[2]。高血压若治疗不当就会病变成为较严重的脑中风、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等常见高血压合并症[3]。而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长期的高血糖使全身各脏器及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当然高血糖的危害远不止这些,高血糖后果严重,危及生命[4]。控制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实行生活方式的干预,自我管理及合理治疗,让血糖、血压、血脂获得长期控制,就可以显著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对喀什市居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基线调查,充分了解和掌握健康的基本情况,发现居民高血压和高血糖比率都超过20%以上,情况不容乐观,应该引起广大居民和相关部门广泛重视。在调查中,居民产生高血压和高血糖的危险因素:(1)居民饮食中对咸食的喜好。本次调查中有1329人对咸食的喜好,所占比例为40.9%。(2)生活不规律、睡眠不充足。本次调查中有2058人表现生活规律、充足睡眠,所占比例为63.3%。(3)对动物肝、脑、骨髓、乳脂等食品的喜好。本次调查中人数为1838人喜好动物肝、脑、骨髓、乳脂等食品,所占比例为56.5%。(4)蔬菜、水果等食用情况,本次调查中蔬菜、水果平均一天内能吃上半斤左右的人数为1716人,所占比例为52.8%。(5)吸烟史。本次调查中,不吸烟的人数为2760人,所占比例为84.9%。(6)饮酒情况,本次调查中,不饮酒的人数为2958人,所占比例为91.0%。(7)工作或生活压力的情况。本次调查中,很少感觉工作或生活压力很大的人数为1545人,所占比例为47.5%,其次为从未感觉工作或生活压力很大的人数为694人,所占比例为21.3%。(8)身体锻炼情况,本次调查中,偶尔锻炼身体的人数为1202人,所占比例为37.0%,其次为不锻炼身体的人数为1153人,所占比例为35.5%。由此可以分析出喀什市居民潜存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数还比较多,必须引起疾控部门关注,持久性地做好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预防宣传,普及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并做好相关防控措施,确保绝大多数居民的身心健康,这是神圣责任和使命。通过本次对喀什市辖区居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基线调查,客观地掌握居民的健康数据指标,为笔者所在市下一步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取得可喜的工作进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慢性病的流行与防治对策[J].国疾病预防控制,2005,13(1):1-3.

[2] 孔灵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社区卫生服务[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6(1):35-38.

[3] 顾素玲,朱银潮,乐依萍,等.宁波市镇海区社区居民高血压干预前后KAP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5,5(17):9-11.

第9篇

关键词: 糖尿病  尿糖  血糖  监测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与冠心病、肿瘤并称为人类的三大杀手。糖尿病为终生性疾病,其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大大升高了。下面阐述糖尿病患者血糖与尿糖临床意义以飧读者。

        1 尿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对于糖尿病病友来说,血糖的检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随着简便易学的血糖仪的普及,在许多城市家庭,病友自己就可以在家里进行血糖检测,了解一天当中血糖的变化,已经变得不象以前那么困难了,所以尿糖的检测逐渐被忽视了。那么,是不是尿糖检测已经没有存在必要了呢?实际上,尿糖作为衡量血糖的间接手段,尤其是对于没有条件进行多次血糖检测的糖尿病病友来说,自我进行尿糖检测也不失为一个方便而经济的病情监测手段。其优点在于简单易行,没有痛苦,花费低廉。

        关于尿糖检测的方法,以前多采用“烧尿糖”的班氏试剂法,烦琐而且准确性差,现在已渐被淘汰。目前广泛采用的是“试纸条”的葡萄糖氧化酶法,此方法方便而且可靠。虽然尿糖试纸的品种很多,但测定方法则基本相同。操作方法,首先应将试纸条有试剂的一端浸入到新鲜尿液中;然后取出试纸条;一分钟后,将试纸试剂一端改变后的颜色与尿糖试纸标准比色板比较,这样就可根据试纸颜色,大概判断出尿糖的含量。尿糖检测结果以“+”表示。病友应充分注意尿糖试纸的有效期,应用过期的试纸测定的结果,则是不可靠的。

        总之,尿糖检测,最终还是为了了解血糖波动的情况,所以要检测尿糖,还是应该不怕麻烦,通过收集四次、四段尿,进行规律检测。

        2 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血糖是指血中的葡萄糖,血糖是临床上的习惯简称。血糖测定对糖尿病的诊断,疗效观察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2]。健康成年人血清葡萄糖浓度范围3.9-6.1mmol/L。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正常个体的血糖峰值在开始进食后30分出现,在30分~60分钟达最大值,一般在2~3小时内恢复至餐前水平,即使血糖在3小时内恢复至餐前水平后,摄入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过程仍可至少持续至5~6小时。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增高则反映餐后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峰值出现延迟(60分钟以后)。 由此可见,如果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小时血糖增高更能够反映早期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利于糖尿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等[3]。其机制是: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则可引起餐后显著高血糖,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导致餐后血游离脂肪酸得不到有效控制;另外,餐后高血糖刺激后期胰岛素分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峰值出现延迟不足以控制餐后血糖水平,这部分人群经常处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中,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缺陷,直接损害终末器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

第10篇

关键词:体重指数;腰围;分析;慢性病

为了解大洼县居民体重指数、腰围、血压、血糖情况,查找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我们随机抽查了575例居民,对居民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采用多阶段随机原则先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再用随机数字法抽取5个村,每个村随机抽取一个居民组,各组结合人口构成抽取一定数量居民,按照标准方法测量居民的身高、体重、腰围、血糖、血压,并计算BMI值。

1.2质量控制及测量指标要求 县疾控中心对防保站大夫进行培训,防保大夫对村医进行培训。防保站须打电话对被调查者核实真实情况。测量前仪器均进行了校正。身高精确到毫米;体重精确到0.1kg;血压用水银汞柱法测量,血压值精确到2mm汞柱;血糖用血糖仪试纸法(罗式活力型)测毛细血管血,要求空腹测定,精确到0.1。

1.3判定标准 按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1],BMI值为18.5~23.9为正常, 24~27.9为超重,BMI≥28为肥胖;男性WC≥85cm、女性WC≥80cm为中心型肥胖;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2]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按照《糖尿病防治指南》毛细血管血血糖≥6.1mmol为高血糖。

1.4统计方法 采用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一般情况 此次抽查575例,合格572例,合格率为99.4%。其中男性275例,女性307例,各占调查总数的46.3%、53.7%。

2.2居民BMI、WC、血压、血糖检查情况 见表1。

2.2.1超重率最高组为65岁组,肥胖率最高组为55岁组,超重和肥胖率最低组为15岁组。男性超重率大于女性,有显著差异(χ2=70.82,P

2.2.2腰围WC 超标率15岁组最低,最高组为65岁组。

2.3血压、血糖情况:高血压率为25.7%,高血糖率为8.6%。

2.4不同BMI高血压、高血糖分布情况 见表2。

3 分析

大洼居民体重指数超标率为30.1%,标化率为26.3%,略低于河南新乡农村地区水平[3],高于李氏沈阳市居民超重描述水平[4];肥胖率为12.2%,标化率为10.9%,大洼县居民超重肥胖现象较普遍。

从表1年龄上看,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新生一代, 25岁组男性超重率为33.3%,女性超重率为21.5%。超重率基数大,预示着未来的肥胖人群增长势头足。控制体重不仅是老年人的事,年轻人更应重视身体素质。居民肥胖率已达12.2%,提示10例中就有1例为肥胖,大洼县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严峻,控制体重,维护居民健康的任务迫在眉睫。

从BMI性别差异来看,男性在65岁以前超重率均高于女性,这不同于武阳丰关于《中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5]的农村居民超重率男低于女,这可能与大洼县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交通方式的改变等导致男女超重差异接近城市。

从表2可知高血压、高血糖检出率随着BMI值增加而增加,肥胖组高血压率、高血糖率明显高于正常组(血压χ2=90.95,P

综上所述,大洼县应把控制体重、减肥当成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来抓,灵活多样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超重与肥胖的危害,倡导全民健身,提倡合理膳食,维持理想体重,减少慢性病的发生率,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春明,孔灵芝.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3]马帅,郭跃伟,等.河南省新乡地区农村居民超重与肥胖的分布特征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A):1519-1523.

第11篇

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预防保健所,广东深圳51812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超重肥胖与血脂、血糖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量320例儿童身高、体质量、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根据BMI指数水平,将320例儿童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超重肥胖组,比较各组儿童血压、血脂、血糖的差异。结果本次研究对象男生165例,女生155例,超重肥胖儿童共56例,超重肥胖率为17.50%的超重肥胖率为17.50%。超重肥胖儿童在性别分布方面,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重肥胖组儿童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方面的发生率分别为25.0%、19.6%、25.0%,均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对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进行早期预防时,应从儿童抓起,将肥胖超重儿童这一群体作为重点干预对象,并加强健康教育。

[

关键词 ]儿童;肥胖;血压;血糖;血脂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6(b)-0003-02

Overweightandobesityinchildrenandtheresearchofabnormalbloodpressure,dyslipidemiasandbloodglucose

CHENWeiliFENGJieLuRuopian

DapengPreventiveHealthCareStation,DapengnewDistrict,Shenzhen5181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overweightobesityinchildrenandthecorrelationbetweenbloodlipids,bloodglucoseabnormalities.MethodsMeasuring320casesofchildren&acute;sheight,bodymass,bloodpressure,fastingvenousbloodcollecteddeterminationofGlu、TC.AccordingtoBMIlevel,320casesofchildrencanbedividedintonormalcontrolgroupandtheoverweightobesitygroup,comparingthedifferencebetweenthegroupsofchildren&acute;sbloodpressure,dyslipidemias,bloodglucose.ResultsTheresearchobject,165casesoftheboys,girls155cases,beingoverweightobesitychildrenatotalof56cases,beingoverweightobesityratewas17.50%ofoverweightobesityratewas17.50%.Obesechildrenintermsofgenderdistribution,overweightandnormalcontrolgroup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Overweightobesitygroupofchildrenintheincidenceofhypertension,hyperglycemia,hyperlipidemiawere25.0%,19.6%,25.0%,andthenormalcontrolgroupwithsignificantdifference(P<0.001).ConclusionToearlypreventionofchronicdiseasessuchascardiovascularandcerebrovascular,shouldgrab,childrenwillbeoverweightchildreninthisgroupinterventionasthekeyobject,andstrengthenthehealtheducation.

[Keywords]Children;Obesity;Bloodpressure;Bloodglucose;Dyslipidemias

[作者简介]陈维力(1962-),男,籍贯:广东梅州,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现任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预防保健所所长,主要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儿童肥胖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肥胖不仅给儿童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是引起成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为探讨单纯性肥胖与儿童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于2013年9月—2013年12月,对320例6~12周岁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大鹏新区6~12周岁儿童320例,其中男生165例,女生155例,所有调查对象均排除心、肺、肝、肾等可能严重影响血压、血糖、血脂的疾病。

1.2测量方法

按《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实施细则》[1]的要求,在受试者休息10min后测坐位的右臂血压。用电子体重计测量体质量,用标准身高坐高计测量身高,以上两项分别精确到0.1kg和0.1cm。要求空腹12h以上,然后抽取静脉血,按规范检测血清中的血清总胆固醇(TC)、血糖(Glu)含量。

1.3诊断标准

以舒张压(SBP)和(或)收缩压(DBP)的测量值在同性别同年龄所在组别的第95百分位以上者,判定为高血压;以体质量指数(BMI)19.85~24.00kg/m2判定为超重,BMI>24.00kg/m2判定为肥胖,(BMI)<19.85视为正常对照。以空腹Glu≥6.10mmol/L判定为高血糖;以血清总胆固醇浓度作为脂类代谢的指标,以TC>5.2mmol/L判定为高血脂。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调查共320例儿童,其中男生165例,女生155例,超重肥胖儿童共56例,超重肥胖率为17.50%。本组超重肥胖儿童在性别分布方面,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超重肥胖组儿童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方面的发生率分别为25.0%、19.6%、25.0%,均与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见表2。

表1两组儿童的性别分布比较分析

注:超重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性别分布χ2=0.846,P>0.05。

表2两组儿童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分布比较分析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大鹏新区超重和肥胖儿童的检出率为17.50%,与国内有关调查结果相比偏高,甚至高于美国2009年—2010年的报告的儿童肥胖率16.9%[2],由此可见,深圳市大鹏新区儿童肥胖状况应引起高度重视。本组研究表明,男生与女生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与有关报导一致[3-5]。儿童超重和肥胖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单纯性肥胖症是无明显病因所导致,主要原因是机体摄入热量相对过多而形成[6]。因深圳地区经济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较高,营养过剩且运动不足是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引导家长调整膳食结构,限制高脂肪、高糖等高热量食品的摄入量,同时形成爱好运动的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生活习惯。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超重肥胖组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均是P﹤0.001)。在高血压方面,因肥胖可导致血液总容量增高,心脏的每分钟相应的输出量也增加,有研究表明,成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起病可追溯到儿童期,而高血压是心肌梗塞、脑血栓、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风险因素[7-9],早期预防高血压,可以降低成年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高血糖方面,早期肥胖儿童糖代谢异常仅表现为糖耐量异常,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增高,随后将出现糖代谢紊乱[10]。

在儿童及青少年慢性病防治方面,不仅要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还应对超重儿童的潜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危害性给予足够重视。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儿童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个别重度肥胖儿童已存在胰岛素代谢异常的情况,具有糖代谢紊乱的潜在危险。在高血脂方面,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肥胖儿童可能伴有高脂血症,说明导致成人期血脂代谢异常的情况,在儿童阶段就可能已经存在[11-12]。

综上所述,儿童超重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儿童因营养过剩且运动不足,导致肥胖的问题已十分突出。超重肥胖儿童不仅可以造成血压、血糖、血脂异常,而且会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危险性。因此对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进行早期预防时,应从儿童抓起,加强健康教育,特别是将肥胖超重儿童这一群体作为重点干预对象,积极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血脂异常问题,并促进肥胖超重儿童形成健康行为。

[

参考文献]

[1]陈友鹏,李健,梁旭竞,等.体质量指数对青少年学生血压升高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100-102.

[2]鞠红,刘启贵,宋桂荣.大连市1745例6~17岁儿童血压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8):651-653.

[3]华琦,刘朝晖,刘荣坤,等.青少年营养转型期体重指数与血压、血脂、血糖、心脏结构及功能相关关系的队列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8):655-658.

[4]李晓惠,杜军保.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刊,2004,39(6):17-19.

[5]陈曼娜,黄培信,苏乃其.儿童肥胖与血压研究调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9,9(1):31-33.

[6]马冠生,李艳平,武阳丰,等.1992—2002年间中国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11-314.

[7]张迎修,王淑荣,张朋才.血压偏高儿童的生长发育和体质特点[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669-670.

[8]O’SullivanJJ,DerrickG,FoxallRJ.Trackingof24-hourandcasualbloodpressure:a1-yearfollow-upstudyinadolescents[J].JHypertens,2000,18(9):1193-1196.

[9]杜松明,李艳平,崔朝辉,等.北京城区9-10岁儿童超重肥胖与血压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3):213-215.

[10]常素英,季成叶.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血压与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8):652-653.

[11]LambrechtsenJ,RasmussenF,HansenHS,etal.Trackingandfactorspredictingrisingin“trackingquartile”inbloodpressurefromchildhoodtoadulthood:odenseschoolchildstudy[J].JHumHypertens,1999,13(6):385-391.

第12篇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 高血糖 高甘油三酯 高胆固醇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老年人高发病之一,π难管疾病来说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对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老年人要做好该病的预防。高血糖、高血脂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导致老年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加强老年人员血糖、血脂监控与干预,对预防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很有必要。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因复杂、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且有些尚未完全被认识的概括性总称。在慢性病患病人群中老年人极多,所以我们要加强对老年人的血糖、血脂的监控与干预,积极预防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我们通过对本社区1131名≥65岁老年人的血糖和血脂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分布情况,为慢性病的预防提供支持。

1资料和方法

1.1检测对象

本社区≥65岁老年人1131名,其中有男性585名,女性546名。根据性别,分别统计两组人群血糖和血脂实验室检查结果。

1.2检测方法及仪器

1131名老年人进行空腹采静脉血3-5ml,并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血糖(GLU)、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测定。GLU采用己糖激酶法,TG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TC采用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

1.3判定标准

GLU≥6.1mmol/L为高血糖,TG≥1.7mmol/L为高甘油三酯,TC≥5.7mmol/L为高胆固醇。

2结果

2.1不同性别检测结果情况

由表1可见,本社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高胆固醇情况(P0.05);对于高甘油三脂(TG),男性组低于女性组(P

3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称为冠心病,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冠脉炎症,栓塞,痉挛等因素导致管腔狭窄或者闭塞,临床中,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而本社区中老年人高血糖、高血脂人群情况均较高,检测的指标水平以及发病率高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同时也高于卫生部2008关于《血脂异常与心肌梗死和脑血栓防治知识宣传要点》中血脂异常的情况发病率。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亿,而且平均每年以1000万左右递增。心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最高。据统计,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因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死亡近30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因此我们要积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及早检查,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及早规范治疗。同时,也要对社区中的老年人进行反复多次的老年慢性病知识宣传。提倡平衡饮食,适当锻炼,合理控制血糖、血脂水平,以预防和干预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晚年的幸福指数。

基金项目: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6-2017学年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编号:XZYX2016003)。项目负责人:周靓;指导教师:陶永平,孙莉。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控制血糖

影响恶性肿瘤患者血糖升高的因素

应激因素:严重的疾病状态可引起强烈的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机体严重的物质和能量代谢障碍在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时糖的生成率超过糖的清除率是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主要原因。

年龄因素:6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恶性肿瘤的几率远远高于年轻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继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之后的主要死亡原因已是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营养的摄入: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摄入过多的糖均可引起高血糖。长时间卧床患者缺乏运动体内糖转换减少血糖升高更加明显。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各种代谢功能降低、体力活动减弱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更应控制饮食不可暴饮暴食并且应改变食后就睡的习惯避免因此而导致的消化功能紊乱同时还可避免冠心病发作等不良后果。忌食甜品少食煎炸、腌制或过热过冷等食物宜食清淡细软、有利于消化吸收食物。

高血糖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危害

血糖升高会影响机体自身免疫功能高血糖是加重机体能量代谢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

化疗药物对包括胰腺在内的正常组织有很大的损伤作用造成胰岛素分泌减少加重糖尿病的代谢紊乱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于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来说血糖控制是化疗成败的关键。

血糖控制

监测血糖:是否采取一种正确严格的方法监测血糖将影响到具体控制血糖方案的执行效果。指端皮肤消毒方法对测定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使用75%的酒精消毒皮肤时需待手指末端皮肤干燥后再采血否则水分稀释血液而且酒精也会对试纸上的氧化酶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测量值不准确。另外不同手指指端血糖值存在差异。因此需监测血糖值的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应相对固定在同一手指指端采血。采血一般选择左手无名指尖两端指甲角皮肤薄处为佳。

控制血糖:①急症发生时控制血糖:在临床上胰岛素是快速使血糖恢复正常的首选药物当患者不能进食存在酮症、昏迷、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很难通过皮下注射达到目的必须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②化疗病人控制血糖:化疗期间、化疗后仍监测三餐前、睡前末梢血糖根据末梢血糖给予调整口服降糖药或诺和灵的剂量。③注意低血糖反应:对于重症患者来说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十分重要如果血糖

交代家属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饥饿、冷汗、烦躁等低血糖表现应立即给予葡萄糖注射或者进食含糖高的食物。老年人外出时随身携带甜食和急救卡。 调动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了解长期高血糖的危害性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性认识到糖尿病的可防性和可治性及不防不治的危害性。做到严格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合理药物治疗积极发现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第14篇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糖 护理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稳定性心绞痛1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例,有陈旧性心绞痛病史者12例,合并高血压10例,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例。

1.2结果 本组痊愈16例,出现精神症状5例,搬出ICU精神症状消失恢复正常,低氧血症1例,术后症状缓解。全组患者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切口愈合良好,下肢无感染。

2 术后监护

2.1神经系统 冠心病患者易发生脑部缺血缺氧所致神经系统的并发症。术中术后脑血管灌注压不足,造成脑细胞缺血缺氧。升主动脉严重粥样硬化,术中此处操作所致斑块脱落,易造成脑动脉栓塞。术后高血糖可引起酮症昏迷,血糖过低可引起脑细胞代谢障碍出现昏迷。所以要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精神状态、肢体活动、肌张力等情况,在控制血糖的同时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2.2循环系统 术毕入ICU监护,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保持心率60~100次/分,血压100~130/60~80mmHg,中心静脉压6~12cmH2O,术后在维持血容量稳定的情况下,早期应用血管扩张药。有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葡萄糖明显增高,同时心肌糖原分解明显增强,而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严重障碍。心肌胰岛素抵抗程度更重、持续更久且终止体外循环后心脏指数、每搏指数及左室每搏工作指数均显著降低,应给予胰岛素降糖等治疗。

2.3肺部检测 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拔管后继续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翻身、叩背,协助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研究显示[1]高血糖时肺存在着限制性、阻塞性及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亦存在换气功能障碍。

控制血糖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本组病人均在12h内拔管,无肺部并发症。

2.4血糖的监测 由于手术本身可导致应激性血糖升高,高血糖可诱发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血糖过低可致脑细胞死亡和昏迷。因此,监测血糖并维持血糖稳定对患者术后病情控制及机体恢复极为重要。当血糖>13mmol/L时用微量泵注入胰岛素0.07~0.1U/kg-1·h-1以降低血糖水平,强化胰岛素治瓶刂蒲撬皆?.4~6.1mmol/L可以降低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降低医疗费用[2]。2h后再次测血糖酌情增减用药,此后监测血糖每4~6h/次,尿糖每日2次。脱离呼吸机前1~2h监测血糖1次,拔出气管插管后4~6h进食,如血糖仍高于正常,按常规控制血糖方法,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逐渐减停胰岛素泵入。

2.5预防切口感染 各种管道的护理,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每日更换所有输液器及三通接头,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高血糖病人易发生感染,切口部位应保持干燥,无菌,渗血过多或有污染时应在无菌操作下及时更换敷料。在换药时观察切口的皮肤,有感染征象时及时处理,并加强抗感染措施。本组未发生切口不愈。

3 健康指导

3.1饮食的护理 拔出气管插管4—6h后,病人无恶心呕吐,即可进少量流质饮食。一般术后第2天根据血糖水平给予糖尿病半流饮食,鼓励患者少量多餐。同时配合医生给予白蛋白、血浆静脉滴注等营养支持。随着胃肠功能恢复及食欲好转,3~4天血糖检测正常后可给予普食。在严密监测血糖下,适当增加总热量的供给,增加蛋白质的量,以利于切口愈合,促进术后恢复。

3.2运动管理 根据患者病情,鼓励并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或床旁功能活动以促进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改善循环,防止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利咳痰,防止肺部感染。

3.3冠心病危险因素宣教 向患者宣教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告诉患者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平时注意预防感冒,自觉控制血糖的稳定,预防和延缓冠状动脉再出现病变,提高和保持手术效果,并保障心肌血运重建术的远期疗效。

4 小结

控制体外循环下CABG术后患者血糖对于患者的术后心肌糖的利用,改善肺功能及脑组织糖的利用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患者术后的顺利康复。

参 考 文 献

第15篇

妊娠糖尿病对胎儿及母体的影响

众所周知,母体和胎儿之间通过胎盘进行营养物质的交换。葡萄糖、氨基酸可以自由通过胎盘,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妊娠期胎盘血流量丰富,营养物质通过胎盘的浓度较高,使血糖升高,高血糖可使胎儿的胰岛B细胞肥大,合成分泌胰岛素,胎儿得益于这小量胰岛素,生长加速,脂肪合成增多,成为巨大儿(体重≥4千克)。据统计,妊娠糖尿病患者生产巨大儿占17.9%,非妊娠糖尿病人群生产巨大儿占5.6%。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这会增加分娩时产伤和剖腹产的机会。

高血糖易使胎儿畸形,损伤胎盘血管,导致胎儿宫内窒息。高血糖抑制胎儿的肺泡膜成熟,使胎儿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糖尿病孕妇的死胎率高达10%~15%。此外,许多研究也表明,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孕期及孕前存在代谢异常,这对后代在体重、胰岛B细胞功能和神经系统发育均会产生远期不利影响。同时妊娠糖尿病中的新生儿常发生多种并发症,如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及血小板减少症。

同样,妊娠糖尿病对母体也有众多不利的影响。孕妇易发生妊娠中毒症、高血压及全身浮肿。20%孕妇羊水过多,25%子痫,生殖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也明显增高。

妊娠糖尿病的预防

既然妊娠糖尿病对母体及胎儿有重大的危害,我们该如何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呢?年龄超过30岁、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既往生产巨大胎儿(4千克以上)、畸胎或多次围产期死胎病史的孕妇都应该检查有无糖尿病。可先进行尿糖和血糖的测定,进而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若结果示糖耐量减低者,应控制体重,使之不要过快增加。若结果示糖尿病者,更需积极控制血糖于正常范围,从而降低许多与之相关的围产期疾病的罹患率及病死率。

妊娠糖尿病的治疗

妊娠糖尿病患者首先需饮食控制,但是过于严格的饮食治疗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孕母每日总热卡按35~38千卡/千克体重给予,每日摄食的碳水化物含量不应少于250克,并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分配饮食(每日6~7餐)。这样既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对24小时总体血糖水平亦无影响。

适当的运动锻炼对孕妇的血糖控制也是有帮助的。它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臂力锻炼和平卧位踩自行车运动对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安全而有效。

确诊糖尿病的孕妇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以防畸胎的发生。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并且随着孕期的延长,剂量需不断调整。开始每2~3周,妊娠中期以后每1~2周,根据血糖和尿糖调整一次胰岛素剂量,维持空腹血糖3.6~5.0毫摩尔/升(65~90毫克/100毫升),餐后1小时血糖<7.3~7.8毫摩尔/升(130~140毫克/100毫升),餐后2小时血糖<6.2~6.7毫摩尔/升(110~120毫克/100毫升),是我们的预期目标。因为这个血糖水平可以将巨大胎儿出生危险性降至普通人群水平。

妊娠37周以后,糖尿病孕妇的死胎率上升,应及时引产,但为避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孕期又不宜少于35周。可依靠B超、胎儿监护、羊水卵磷脂/神经磷脂、尿雌三醇来决定引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