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网络可视化管理范文

网络可视化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网络可视化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网络可视化管理

第1篇

1)网络中交换机越来越多,多种厂家网络设备不能集中统一进行管理,所有交换机处于无序管理状态,线路拓扑结构没有清晰明了的视图,只是机械的添加、更换维护等状态,具体某个竖井位置有几台交换机如何级联都不能清晰明了地了解,不能很好地统筹管理。

2)交换机的级联层级越来越多,具体不能确定到底有几级。因为由于不断地增加交换机,每台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之间有几级不能确定。注意的是交换机不能无限制级联,超过一定数量的交换机进行级联,最终会引起广播风暴,导致网络性能严重下降。

3)交换机出现环路情况无法及时诊断与确定。因医院科室地面需要定期清洁,需要把相应的线路进行收起来后重新清洁地面。往往清洁完地面后,人为原因导致把一根网线的2端都插入到交换机上,造成了整个网络死锁,并导致整个网络瘫痪。这种故障不易排查,发作也比较突然。

4)网络中某一交换机出现故障,导致其级联下的全部中断。故障不能及时发现,必须到现场进行逐个测试排查,从故障终端向上追溯逐个检查,直到检测到相关设备故障,才能解决故障,不能及时定位到具体哪台出现故障,整个检测过程比较费时费力。

5)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性能有差别,如何将合适的交换机配置到合理的位置,只能根据网络流量大小进行分布,传统的网络不能监控网络中交换机端口的流量,只能凭借经验及管控的大小进行分析,有时分析不当会造成网络出现瓶颈或者浪费问题存在。实时的流量监控可以出现流量异常现象不能及时处理,对医院网络系统硬件监控力度不够。

6)核心交换机及服务器集换机出现故障如何及时发现,往往该交换机出现故障后相关故障灯没有报警,整个网络出现中断,服务器无法进行访问,到底是服务器故障还是核心交换机故障,在排查过程中费时费力。这个是医院网络威胁最大的故障,并且是最难发现排查的。如何第一时间发现故障、排查故障是很关键的。面对以上的问题,传统的网络管理方法单一、管理力度不足、管理操作复杂,已不能全面高效地管理现有的网络,不能实时监控到相关设备的报警信息,不能及时排除网络故障,更不能对网络资源和业务进行全面的融合管理与调配。以下将通过可视化网络管理软件与合理的布局可视化网络管理软件的服务器端与客户端就可以很好地发现解决以上问题。

2网络管理软件实现可视化管理与对策

2.1可视化前期准备

先将网络中的服务器、存储、交换机等资源进行融合管理,对相应的服务器及存储进行IP地址分配管理,网络中的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对全院内网交换机进行了统一的IP地址分配与相关策略配置,全部内网交换机都重新打上了标签进行编号标注,对没有可管理功能的交换机进行替换升级,保证对交换机的管理覆盖到终端,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数据中心网络的全覆盖管理,更方便了当终端出现故障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定位排查。

2.2可视化管理

H3CiMC智能管理平台创造性的使用业界主流虚拟化软件(VMware,Hyper-V)等对服务器、VM的管理能力,将网络管理服务器、网络管理报警客户端及交换机统一纳入到资源可视化管理中,虚拟网络拓扑以实际的链接拓扑方式体现相应设备之间的从属与链路关系。同时,通过设备之间的链接关系,展示出网络设备所在的网络地理位置。满足数据中心基础设备间的链路关系、所见即所得的管理需求。可使医院的交换机分配具有了可视化监控,出现故障也可及时查看与排除。通过网络拓扑结构图,对现有的交换机层级进行了线路优化,使得山西省人民医院的交换机层级达到最小化。医院外部的医疗联合体医院网络也通过专线也实现了网络实时监控。在可视化界面上可以实时查看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设备属性及当前报警信息等。

2.3流量性能与报警管理

流量性能管理方案包括IMCNTA,ACLM,QoSM等组件。流量性能管理可以使用支持NetStream/sFlow/NetFlow等技术的网络设备提供网络流量信息,也可以使用DIG探针采集器对网络流量信息进行采集。通过可视化界面实时查看各设备流量的分布图与明细图,在对流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ACLM、QoSM从实际应用层次上去规划网络管理,创建QoS规划、控制QoS部署、监控QoS部署效果,优化部署策略,屏蔽底层设备差异,实现QoS服务保证所见即所得,实现流量异常实时报警功能。并且提供SLA工具,通过获取抖动、时延、丢包率等指标数据来量化QoS,并输出图形报表,使得关键的业务得到端到端的带宽保证。从而使人们从实时输出图形报表中分析流量,并且进行相应的管理与优化。iMC提供了通过对交换机相关属性设置,自动监控网络中的交换机状态及链路情况,甚至细微到每个交换机的端口启停状态,自动发现应用、应用监控、主机监控、分类监视等模块,同时拥有丰富的报表功能。当被监视的交换机相应的状态出现异常时,系统就会自动产生告警,通过这些告警,可以鉴别出网络故障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2.4总结经验优化管理

网络管理服务器与网络管理报警客户端地理位置不在一个地方使用,网络管理服务器在密封的机房环境内统一管理,而网络管理报警客户端则在办公室机房内使用,二者之间要实现实时管理需要交换机进行连接,故障发生时,如果之间的交换机有一个发生故障就会导致系统瘫痪,实时监控就无法使用了。总结经验,把网络管理服务器与网络管理报警客户端的所有交换机都去掉,对网络管理服务器新增了第二块网卡,在网络管理服务器与网络管理报警客户端新增加专线,采用双网卡把二者直连起来,当网络中出现故障时,排除了相关交换机出现故障导致网络不能进行实时呈现监控。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实时性。

2.5网络内部安全管理

因院内网机器数目多,使用人员多,操作复杂,导致内网感染病毒较多,最终造成网络及内网程序不能正常工作。为解决此类问题,通过使用网络版杀毒软件,经过对比各类杀毒软件性能,采用了赛门铁克局域网杀毒软件,并设置了相应的杀毒、管理及升级策略,定期每周进行杀毒软件病毒库的升级。安装后的客户端计算机不能卸载,所有移动存储设备、光驱等都被相应禁止掉了,无法使用。该杀毒软件上线以来,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病毒的传播和破坏,进一步保证了院内网信息系统网络的安全性。

2.6培养优秀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

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管理需要24小时人员值班,处理故障需要快速及时有效,这就需要工作人员,技术水平高,并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他们即要熟悉医院的相关医疗事务,医疗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以及医院网络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日常的维护工作,还需要及时处理各种网络突发故障,因此,工作人员水平的高低与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服务质量密切相关。在人才建设方面,科室树立以人为本,人员每周五下午轮流给大家讲课并相互交流经验,定期每个月初先进的技术厂商前来进行相关先进技术讲学。

3结束语

第2篇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固定宽带网络作为一种高效、低价和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方案仍然是目前用户的首选。随着用户数量的与日剧增,相应的通信基础设备也在不停的增多。目前,基础通信设备的数量已经很难用常规的方法进行管理和维护,在可预见的将来,大量的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用户信息监控将成为网管部门工作的难点。如何在大量数据的状态下准确定位设备,维护设备,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在工作实践中原管理方式存在几下几个突出问题:(1)维护人员使用传统的手工输入命令的方式进行网络设备的信息检索与维护。这种原始的方法一方面人工输入的方式增加了错误发生几率,另一方面人工输入方式效率极低,无法应对未来发展。(2)没有严格的权限管理。权限的开放使得所有维护人员都可以对设备进行管理,甚至越权管理。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办法追溯问题原因,追究责任,造成过程不可知、结果不可控的问题。(3)设备数量的增长导致维护任务的增多,在保持原有维护人员和管理方法的情况下,会造成管理跟不上数据的增长的现象。没有一套实用又简单的管理程序代替工作人员完成繁琐的数据整理工作将会使管理任务堆积,设备可靠性降低。针对以上问题和矛盾,设计并研发了网络设备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对现有城域网中设备的管理,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对设备进行图形化检索和展示,降低了底层维护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简化了操作流程。同时,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用户上网信息,分析并进行过滤处理,能够提高错误定位效率,极大提高了障碍处理的速度。在安全方面,实现了维护人员权限分级,相应的权限只能处理相应权限内的信息,记录维护人员的操作流程,能够形成完整的操作日志并对追溯信息进行管理。

2.网络设备管理系统

网络设备管理主要针对接入网络内的以下几种设备:(1)OLT(OpticalLineTerminal)OLT是光线路终端,用于连接光纤干线的终端设备,可以与前端(汇聚层)交换机用网线相连,转化成光信号,用单根光纤与用户端的分光器互联。(2)ONT(OpticalNetworkTerminal)ONT是光网络终端,是xPON网络接入方案中的产品,是一种用于用户端的光网络设备,主要应用于最终用户。(3)ONU(OpticalNetworkUnit)ONU是光网络单元,也是一种用户端的光网络设备,他与用户之间通常还有其他的网络设备,比如交换机、路由器、网桥等。其中多个ONU设备与ONT设备连接在OLT设备下,多个OLT设备连接到数据中心,构成一个树形拓扑网络结构。针对网络结构的特点和具体的业务需求,系统主要分为用户账户管理、上网信息管理和设备信息管理三大模块。网络设备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①系统采用B/S架构,以HTML5通过浏览器呈现数据,无需安装客户端,能够适应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平台。②系统基于开源数据库存储数据,自主加密数据储存,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充分保证。③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维护能力,能够辅助管理人员,将管理人员从繁琐、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维护效率,真正实现软件适应用户。④系统数据展示方式多样,除了传统的表单方式,还有更加直观的图形方式,使管理人员操作难度降低,提高用户体现。⑤系统实现了从网管中心到分局的数据全面共享,使不同部门的操作人员管理、协作更加方便。⑥规范化的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将所有账户的操作情况记录在案,做到所有操作可追溯,方便责任认定。⑦系统可根据管理员提供的关键字查询OLT设备、ONT设备和ONU设备的信息,可以对ONT设备进行注册、删除操作,替代传统的拆装机工作。在开通PITP(PolicyInformationTransmissionProtocol,策略信息传送协议)或PPPoE(Point-to-PointProtocoloverEthernet,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功能的服务器上,可追踪话单信息,查询用户所使用端口、VLAN、MAC地址、登陆账号、登陆时间和离线时间等信息。当出现障碍时,维护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查询用户登陆账号或MAC地址等关键信息快速定位到用户设备所在地,做到故障及时排查。

3.数据可视化

传统系统采用列表式展示数据结果,在设备数量过多时,具有相同关键字的数据将会特别多。比如以区域进行检索,结果常常达到数百条,维护人员很难在长达4-5页的检索结果内定位故障设备。分局信息以拓扑图形式直观的展示出来,通过点击分局可查看分局下挂接设备的拓扑结构。通过拓扑图方式,网络设备的层次结构,状态信息得到了直观的展示,维护人员可以不依靠关键字,甚至不依靠键盘的情况下依靠鼠标或触摸设备准确查询设备信息。这种方式还适用于移动便携式客户端使用,为现场处理故障提供了可行、可靠的判断依据。

4.结论

第3篇

关键词: 可视化运维系统; 网络管理; 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6-0065-01

前言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VoIP、IPTV、移动服务、VPN业务、游戏以及越来越多的增值业务在IP/MPLS网络上运行。如何管理客户的各种质量体验、实时监控业务质量、业务出现故障时准确快速故障定位、新业务开展前的能力评估、7*24小时的业务综合质量评估是当今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新挑战。

一、可视化运维系统的应用意义

由于IP网络运维存在三个“不可视”的问题,导致网络运维效率整体偏低。

1.承载的业务品质不可视,不能感知终端用户体验。网络性能与业务品质是分离的,业务部门和网络部门认识故障的维度不统一,没有统一的度量尺度,造成故障定位需要跨部门专家协同工作,人员技能要求高,故障定位效率低。

2.路由不可视,看不到业务路径。IP网络引入动态路由,三层网络是一片云,看不到业务的路径。路由不可视导致在IP网络运维过程中,经常出现终端用户申报了故障,而当运维人员进行故障定位时,故障又消失了,问题无法重现,又没有历史信息可以查询,无法找到故障原因,无法彻底解决用户的问题,造成排除故障隐患困难。

3.端到端管道不可视,创建过程复杂,且状态不可视。端到端管道的创建过程需要跨域部署,并且配置内容复杂。在业务部署过程中,需要运维人员全盘考虑每个节点上业务部署的参数和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旦发生参数配置错误,也很难检查和纠正,对IP运维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高。

对于承载着各种业务的运营商网络,如何判断承载的业务质量劣化、如何评估网络承载业务的能力、如何监控网络健康状况,特别是当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如何通过测试手段快速而准确地定位故障点、区分是业务平台的问题还是网络自身问题,成为当前IP网络维护面临的新挑战。

可度量,才可管理;可管理,才可改进。在网络IP化后,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可度量,也就业界提出的IP运维可视化方案。

IP网络可视化运维有以下三个要求:快速解决故障,即当网络和业务出现故障时,需要快速解决问题,实现迅速的故障定界和定位;主动预防问题,即对业务质量和网络性能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IP承载网的故障需要关联到被影响的业务上,并通过趋势分析,提前做出预警;网络日常管理,即建立网络质量监控和健康评估系统,通过整套的指标体系来反映和管理用户体验,掌握网络的实际运行状态,不断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二、陕西铁通可视化IP网络运维应用实践

陕西铁通互联网网管主要使用IP城域网综合网管及其子系统实现对省内互联网业务的全方位综合监控管理。综合网管系统可以对城域网核心层、业务控制层、接入层网络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三、综合网管系统在网络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设备和链路性能管理

通过综合网管系统对在网设备的实时监控,不仅可以发现当前网络中正在发生的故障,还可以通过其强大的后台信息库系统,追查故障的历史记录信息。并且通过定期检查在网设备TOP N排名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局点,深入分析问题根因,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整治,如对接入层设备的上行带宽进行扩容、对存在隐患的设备进行更换或进行线路整改等。

2.用户质量管理

(1)面向接入层的用户质量管理

用户资料准确率,端口速率达标率,用户异常掉线率,是衡量网内宽带用户接入层质量最重要的三项指标。综合网管系统可以按地市、分局、机房、型号、类型等有选择的显示所有接入层DSLAM、LAN、PON设备信息。后台数据采集任务对所有网元进行扫描测试,提取用户端口和线路参数,形成宽带用户历史信息数据库。各类报表的输出可以对用户端口达标率及掉线率的统计分析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通过综合网管系统,可以做到接入层设备可控可管理可查询,包括设备局点、端口、用户资料等多方面信息,为各种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统计等提供了完整的原始资料,为维护和故障查修部门提供了整治依据,逐步提高接入层网络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用户体验。

(2)面向用户感知的端到端质量管理

陕西铁通近年来端到端时延/丢包合格率始终控制在96%左右,优于业内认可的平均指标,但仍有用户频繁反映下载速度慢、视频缓冲、游戏卡等问题,这也间接反映出以时延/丢包为主的网络质量评估系统难以全面准确反映客户的上网感知。

通过综合网管系统,能够对全网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不仅可以对各链路流量进行单独评估;也可以细化网内流量模型中的各种成分,如对P2P,VOIP,HTTP等业务进行细分,并进行针对性控制;还可以基于特定用户进行流量流向的统计分析,为我们掌握用户的上网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将得到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展开互联网链路优化,流量流向分配,用户差异化管理等工作,大大提高了IP网络运维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同时,为了解决端到端用户体验不可视问题,我们建立了一套独立的用户Q值体验系统。通过该系统,我们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比本地其它运营商的用户测试结果,找出网络质量差异。对不达标的项目,有目的的进行限期整改,使用户综合质量感受始终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第4篇

关键词:网络;课程实训;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7-6561-02

课程实训是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动手实践,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达到深入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目的。在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中,课程实训包括毕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各类高校的几乎每门专业课中一般都会安排一到两周的课程实训,大概10~30个学时不等。尤其在高等职业院校,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课程实训更加的普遍和丰富。在今天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却很少见到一套为实训课程专门设置的管理系统。为了填补我院实训教学管理中的空白,在.net2.0框架下开发了一套设计课程管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以方便的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监控学生的设计任务完成状态;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与教师互动交流,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管理者可以将题目、任务等信息在该平台上,方便与各个用户查看,同时能够为后期建设留下丰富资料。该项目课题获得200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 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功能概述

整个系统基于B/S模式建立,用户无需下载客户端即可操作。系统采用技术,使用C#作为开发语言,使用sqlserver2005作为数据库。在平台中包括课程(批次)模块、学生管理模块、教师管理模块、课题管理模块、选题模块、日志模块、互动模块、考核模块、系统设置模块等几个部分。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不同角色的用户在每个模块中所起的作用和完成的任务也各不相同。

1)课程(批次)模块

管理员在系统中设立实训课程或实训批次,其中限定参与课题辅导的教师的条件和参加课程实训的学生的条件,这样符合条件的教师和学生就可以进入平台在自己可操作的课程或批次下进行课题辅导和课题设计。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同时在多个符合条件的课程或批次中同时进行课程实训和课程辅导。

2)学生管理模块和教师管理模块

管理员可以通过平台手动单个添加、修改、删除学生和教师的信息,也可以通过批量导入的方式,将学生或教师的信息导入系统数据库内。首先将学生或教师的信息导入到固定格式的EXECL表中,再通过平台上的程序操作一次性批量将EXECL表中的数据导入数据库表中。学生和教师也可登陆系统后自行修改各自信息。

3)试题管理模块

教师可以自己在平台内题目,每个题目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唯一的题号,同时题目的教师对该题目有管理权限,可以修改、删除题目和向该题目上传资料。题目的教师本身即为该题目的辅导教师,也可指定其他教师为该题目的辅导教师,但其他教师没有修改题目的权利,删除题目仅表示放弃对该题目的辅导权。

4)选题模块

在平台中,管理员可以给学生指定设计题目,学生也可以自己选择题目。在自己选题时先选择自己可以参加的实训课程或批次,然后选择该批次下的设计题目,然后选择指导教师;或先选择指导教师,然后选择该教师名下的设计题目。选题完成后向指导教师发出选题申请,教师审核开题后即可开始设计题目。一个批次学生只能进行一个课题的设计,当前批次设计开始后则不能选择其他设计题目。如果需要改题的学生,可以向教师发出改题申请,指导教师同意后,取消其名下的学生,则该学生可以重新选择题目。题目完成后向教师发出结题申请,并附带设计结果或内容,指导教师同意后即可结题并由指导教师给出成绩。

5)日志模块

管理员在实训开始之前,根据实训课程的不同情况,按照一定的时间段划分设计阶段,提出不同阶段的设计要求。要求学生按照固定阶段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并根据进度向指导教师提供实训日志,由教师进行评判实训进行程度。实训日志最后将打印输出并作为学生实训成绩的重要评判指标。

6)互动模块

学生在进行设计时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留言提问的方式向教师寻求指导,也可向教师发送问题文件,教师也可以将题目所需的参考资料或信息通过平台向学生。

7)系统设置模块

管理员根据教学需要,在平台中开设实训课程,导入教师和学生信息,导入课题信息、管理院系、专业、班级信息,系统公告等。

2 系统的设计实现

1)UML对象建模

在代码编写前,对整个系统进行UML对象建模,包括对系统中的用户对象建模,事件流程建模等等。

2)数据库设计

系统使用SQLSERVER 2005数据库。SQL Server 是目前使用最广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它具有可靠性高,安全性好,易于使用,扩展能力强等特点。在数据库设计中,将学生、题目、教师、实训课程(批次)单独建立数据表,每个表中都包含各自需要的主要信息,比如学生表包括学生学号、姓名、专业、班级、联系电话、邮箱、照片等信息;教师表中包含教师的工号、姓名、性别、专业、特长、简介、照片等信息;题目表中包含题目的名称、题号、适用的专业、课程等信息;批次表中包含批次的编号、名称、内容、限定的专业、班级、课程等信息。

通过使用学生―课题,课题―教师两个表将学生、题目、教师和实训课程(批次)的数据联系起来,做成学生选题数据表和教师管理题目数据表。学生选题表stutosub_db结构如表1。

教师管理题目表teatosub_db结构如表2。

在日志表设计中,首先建立批次表,然后由不同批次建立出实训阶段表,学生在不同实训阶段填写实训日志。

3)代码设计

平台采用技术,使用C#语言编写。构架可以用Microsoft(R)公司最新的产品 Visual 开发环境进行开发,目前最新的版本是 4.0。它的优点在于强大的适应性和高效的管理性,并且在Visual 开发环境中提供非常多且好用的控件,用户也可以快速的创建自己的自定义控件,使其功能更为强大。安全性基于Windows认证技术和每应用程序配置,确保原程序的绝对安全。在使功能实现同时因其所见即所得和自动完成的编程操作使编程效率大幅的提高。

基于在系统中充分考虑面向对象的编程操作,为系统中的用户和操作建立各种类,包括各种对象类和操作类,在类中将对象的操作设定为不同的方法,在程序页面中基本靠调用各种操作类中的方法来进行系统操作,这种方法也大幅提高了编程效率,同时也使系统更加容易维护。比如关于教师的数据操作都放在teaoperate.cs类中,而关于学生的操作都放在stuoperate.cs类中。

4)系统测试

在系统完成后会进行大量的测试,测试是软件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我们主要采用动态测试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软件的编写人员尽量不参与测试的进行。我们找了一个专业60名学生和10位老师,对系统的运行能力、可靠性、安全性等进行了一周左右的测试,通过测试可以发现很多原来编写中的错误和疏漏。进而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相对于静态测试,动态测试效率更高,但测试的漏洞可能更多。

3 结束语

课程综合实训管理系统在我院运行了已有两年半,其中经过几次升级和补丁。目前已比较成熟。系统结合目前比较流行的技术,适用于各类专业课程使用。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易于维护,使用技术使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高。现在机械学院的全部课程实训已经使用了该系统,运行状态良好。很好的解决了原来课程实训管理混乱的问题,为教学管理保留的准确的资料。下一步是向全院其他专业及其他高职院校推广该平台。

参考文献:

[1] 张婵,肖云波,严思静.基于B/S模式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1(4).

[2] 侯群.基于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开发[J].信息技术,2009(11).

第5篇

(一)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的特点

课程考试在各种教育形式中都是永恒的主题,它不仅是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办学主体教学和教务管理水平的集中反映,也是评估办学主体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过网络教育的课程考试比之于传统学校的教育考试,也表现出了许多鲜明的特征。

1.考试时间相对统一笔者浏览了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主页,绝大多数网络教育课程考试都是全国统一时间,考虑到成人学生的特点,考试时间一般都在周末,每一个科目的考试场次都是由各网络学院统一制定,但也有几所网络学院存在本埠和外埠的考试时间不同,各中心补考或者重考时间不一致的情况。

2.考试地点分散统计数据显示,各网络教育学院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设有学习中心,其中最多的浙江省有560个学习中心,最少的自治区有2个学习中心,[9]而实际考试中,有些学习中心为方便学生考试,还在学生的相对聚集地租用教室设置考试点,因此各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教育课程考试都是遍布全国学习中心、考试点范围内的一场大统考。

3.考试科目和考试人数众多有数据表明,平均每所网络教育学院开设的专业数达到12个,[10]这也意味着每所网络教育学院期末考试的平均科目数要超过百门,而网络教育在校生人数平均20,999人/网络教育学院。[11]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2年秋季的网络教育期末课程考试为例,考生分布在遍布全国的50个学习中心,考试科目总数达到288门,试卷分装超过4千袋,印制总量达到11万份。

(二)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常见的管理流程

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的管理流程,每学期开始阶段学生要完成选课任务,选课结束后再根据网络教育学院统一安排的时间预约考试课程;网络教育学院根据学生的约考情况分配考场,再依据分配数据印制试卷;学习中心组织考试,考试结束按照科目分拣试卷,最后把试卷按时邮寄回网络教育学院。

(三)常见流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1.操作环节多,管理成本增加

选课是在学分制的改革下各个网络教育学院普遍采用的一种做法,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进程自由选择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操作;约考就是学生对照考试时间向学校预约考试课程,主要目的是避开冲突课程,选择自己能参加考试的时间段。选课和约考是涉及所有学生的操作,选课结束不久,又要通知所有学生预约考试,这个环节增加了学习中心的工作量,而且约考和下游的考场安排高度耦合,有一个学生没有完成约考就不能由平台安排考场。考试流程环节多,涉及面大,每年考试次数过多还会大大增加学院和学习中心的管理成本。

2.信息技术运用不足,管理效率低

在课程考试管理中,信息技术运用不足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如由于考试科目众多,同课程试卷的归并在发放的分装阶段或者回收的分拣阶段都是较大的工作量,这些可以通过现在比较成熟的机读卡技术解决,不过目前只有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等6所学校网络教育学院的部分课程使用机读卡。

3.考试样式多,标准不统一

部分网络教育学院在正考之后对于有课程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安排有补考或者重考,有的网络教育学院在学生毕业前还组织有毕业清考,正考以外三种考试的自主性大,监管薄弱,甚至有些网络教育学院的三种考试还由学习中心自主安排。正考和三种考试的管理流程不统一,标准不统一,监管不统一,势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滋生学习惰性,影响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管理的流程再造实践与效果

网络教育的课程考试管理流程再造是以考试管理的流程为导向,以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为出发点,对每个流程进行再审视、再思考,对关键环节进行再设计。针对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的特点和现行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现有流程进行再造,再造目标应该是达到这种理想的考试管理模式:“严格考试管理,考务组织应该采取相对高度统一的组织管理要求,每学期的开考课程科目由总校统一规定的组织管理要求,每学期的开考课程科目由总校统一规定并,考试要求(考纲和考卷统一)、考试日期、阅卷评分标准应统一。”[12]笔者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进行考试管理流程的再造实践研究。

(一)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管理的流程再造实践

1.重新审视业务,精简流程

重新审视业务就是要在流程再造的思维下把视野转移到现有管理范围及其环节本身的合理性上来。管理者对每一种管理都要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种管理必须存在吗?可以开展信息化管理吗?必须由本单位来完成吗(可不可以“外包”)?“外包”以后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吗?[13]约考环节必须要存在吗?约考是为了避开考试冲突,自由选择考试时间,这两个目的可以通过提前设置科目考试场次和考试时间达到。选课前设置科目考试场次,有冲突的科目不能被同时选择;每学期初公布课程考试日期,让学生足够预留考试时间,达到“所学即所考”,如果学生预留考试时间有困难,可以增加申请缓考环节,在考场安排之前“谁需要谁操作”,而不是“部分需要全部操作”的反向选择,这样约考环节的功能在选课时可以一并成完成,两个环节合并。试卷分装可不可以外包?试卷分装工作量大,精度要求高,笔者见过个别网络教育学院的试卷分装工作,全院动员,“全民参与”,业务流程再造中我们认为这部分工作可以外包给具有保密资质的单位来做,经过两次磨合,外包单位已经非常清楚学校的意图,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试卷分装的外包减少了学校的资金投入,节约了人力,使学校可以把管理重心转移到应该管、必须管好的领域。

2.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业务流程再造的“使能器”,是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石。[14]同课程试卷合并、阅卷登分等人工环节可以通过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从2011年秋季开始推行所有科目使用机读卡,首先制定试卷的命题格式标准和统一的机读卡,学生作答前在机读卡上填涂学号和课程代码,机读卡回收以后全部扫描,机器把机读卡上的学号和课程代码作为关键字识别,能自动按照科目归并答卷,客观题由机器评阅,主观题扫描成jpg图片由阅卷教师在电脑终端上手工评阅,阅卷结束系统自动生成标准格式的成绩库。相同科目没有完全集中安排考场的要求,考场就能得到最大的应用,只有最后一个考场可能不足30人,这样能节约学习中心租用考场的成本。流程再造要求数据高度共享,学习中心完全共享学生的选课数据和场次安排,据此设立虚拟考场,学校见到考场数据后再把学生分配到位,最后导出分配数据交付印刷。考试结束后,学习中心将缺考数据传递至学校,学校将缺考数据、阅卷数据和考试数据三者对冲校验,检查阅卷、登分环节可能出现的错误。数据共享减少了数据的手工传递环节,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都得到有效提高。

3.完善规章制度,不留管理“死角”

所有考试执行相同标准才能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保障教学质量,杜绝学生产生“正考不过等补考”的侥幸心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每年只在6月份和12月份举行两次正考,教学计划中第一、三学期和第二、四学期的课程分别集中安排在第一天和第二天的第一至四场举行,学生每学期的选课数最多为8门,如第一学期课程不过,第二学期选课时可以把当前课程选完后再选择上学期没有通过的课程,第一学期未通过课程会在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出现,所有未通过的课程都是在正考中完成,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网络教育课程考核管理条例》,形成了完善的课程考核规章制度,在标准上做到统一、规范、透明,不留管理上的“死角”,减少重感情、凭良知、依赖责任心办事的现象。

4.“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

我国的网络教育有两种管理模式“学校—学习中心—学生”和“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学习中心—学生”,[15]这两种模式中学习中心和学生都处于整个管理链的末端,都是学校管理服务的对象,流程再造应该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

三、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设备管理;模拟器;一体化教学;网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187-03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教育正在探索创新的模式。所谓的一体化教学,笔者认为是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一种模式。随着网络的无处不在,学生希望突破课堂学习的束缚,教师希望及时、准确、动态共享或完善教学资料。思科网络学院是一个在线互动网络课堂,资源库平台是一个可以在线存取资源的容器。借助于思科网络学院及资源库平台,可以实现基于网络的一体化教学。

一、传统网络设备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设备管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原有的教学模式不利于网络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安排不合理。传统网络设备管理课程理论与实训教学分离,理论知识在教室,实训在实验室。理论与实训之间少则相隔一两天,多则相隔一周,这样造成学生学习理论时认识不深刻,实训时理论不清楚,无从下手。课程最后的综合实训涉及整个课程内容,由于对前面知识已经遗忘,实验效率低下,效果差。

2.案例脱离实际工作。传统网络设备管理教学认为理论知识重要,实训就是配置命令的简单练习。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再加上授课教师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实训教学案例都是纯粹的配置命令练习,跟真事工程案例相去甚远而脱离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3.资源更新不及时,不顺畅。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是教师学生沟通的主要平台,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把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给学生,课下交流较少。但在课下,教师可能对教学内容有新的灵感,搜集到新的课程资料;学生也可能通过网络等渠道获取不同的PPT、视频等课程资料。由于这部分资源获取时间的不固定性,不能实现及时共享,甚至就没有共享,造成资源浪费。

二、一体化教学准备

1.修订教学方案,集中授课。在一体化教学思想指导下,修订了教学方案,在增加实践学时基础上,把授课时间集中在一学期的一段时间内,在一体化教室理论实践交互教学。集中式边理论边操作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理论教学跟实践教学不再脱节。

2.坚持教师企业锻炼。一体化教学中,教师不但是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师,也是传授实践技能的师傅。企业应用在工程中的技术也在持续更新,如果不持续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根本就不能满足一体化教学中师傅角色的要求,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目标。教师到企业锻炼是提高教师工程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满足教学需要,该课程的负责老师坚持轮流进企业锻炼,如果因为教学任务不能整学期入企业锻炼,也要在寒暑假到企业参与项目。

3.改革教材,突出实际。市面上多数教材都是从路由到交换的章节顺序,学生意识不到章节之间的关系,学得很迷茫,没有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一个局域网构建的顺序,编订了校内教材。为了创造实战氛围,课程中教学案例都来自于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及就业学生实际工作项目。实际项目现场照片及简化后的项目需求,让教学带有工程感,学生提前融入到工作氛围。

4.创建满足一体化教学的实验条件。一体化教学最重要的是实训,没有实训就没有一体化教学。为了满足实训要求,通过课程组教师多次沟通及咨询企业工程师,在思科实验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网络实验室。网络实验室提供的网络设备配置调试环境跟真实工作环境基本一致,学生通过在实验室操作,提前体验到真实工程环境,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路由交换真机操作,让案例更加真实具体,理论知识也更容易理解。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经常邀请校企合作单位及知名厂商企业带着新设备新技术在实训室做演讲,同时让部分同学上手操作设备,能够缩短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期。为了满足学生实训需求,实验室延长开放时间,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网络中心管理学院网络,是学院唯一可以接触真实网络环境的部门,充分利用网络中心资源给学生提供真实场景体验机会。一方面开学第一次课,在网络中心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参观学院整体网络,包括中心机房、各楼宇机房等,通过中心老师讲解,让学生对学院整体网络架构有一个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学习过程中,在不影响网络中心正常工作情况下,安排已经有一定理论与实践基础的学生再次参观学院网络,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成立网络兴趣小组,让网络中心老师做师傅,学生做徒弟,在课余时间参与网络中心工作。

5.网络模拟器的应用。实训室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操作真实设备的机会,但是受地点、时间限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技能培训的要求。网络设备模拟器软件可以安装在个人PC上,只要有电脑,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软件进行实验,是除了实训室实际操作真实设备外重要的学习设备操作手段。虽然有多种模拟器可以选择,但考虑到综合操作的简单性、功能性、占用资源数量等因素,课堂主要应用Packet Tracer、Dynamips、Web Dynamips教学。Packet Tracer是由Cisco公司的一个辅助学习工具,最新版本是6.0。此软件操作简单,在图形界面下可以通过直接拖拽图标建立网络拓扑,主要模拟部分思科路由器、交换机、无线设备等,能够完成CCNA阶段的全部实验,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Dynamips是一个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模拟器,通过加载真实的IOS在PC上面模拟2600、3600、7200等系列部分类型路由器。Dynamips比Packet Tracer操作复杂,但由于使用IOS模拟,更接近真实设备效果。两种模拟设备优势互补,模拟路由器多用Dynamips,而模拟交换机及大型综合实验多用Packet Tracer。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训效率,简化基础配置过程,相关教师开发了基于Dynamips的网络版模拟器。只需要登录实验网站,就可以在做好基础配置的拓扑图上进行关键步骤操作训练,极大的方便了实训操作,同时有利于课下实训的管理。

6.思科网络学院及资源库平台。思科网络学院是思科公司提供的一个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平台,主要为CCNA等认证课程服务。该平台提供在线通告、作业、讨论、文件、测试等功能。通告可以让教师提前要学习的内容;作业及测试除系统已有的试题外,还可以由教师编辑内容,设定开考及结束时间;讨论可以让所有参与课程人员在线交流。

三、一体化教学举例

以网络设备管理课程中“静态路由”项目为例,介绍一体化教学过程。

1.提出任务,明确目标。回顾上一任务,提出在内网已联通基础上,客户还有访问外网需求。用多媒体展示两种类型上网需求:单出口网络、双出口网络。单出口网络用某小型公司网络拓扑,双出口网络用学院网络拓扑。根据拓扑图描述两种类型网络上网需求。为了便于理解,利用Packet Tracer软件可以模拟数据包流向的功能,在软件模拟模式下演示两种类型网络内网访问外网时数据包流动的线路。

2.分解细化任务。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把两种类型网络的上网需求分解,可以分为以下4个任务:①无论数据包目的地址是什么,路由后,被从同一端口转发。②数据包目的地址是教育网网段,路由后从连接教育网端口转发。③数据包目的地址是非教育网网段,路由后从连接电信网端口转发。④连接电信链路出现故障,所有访问外网数据包走连接教育网端口。

3.逐任务先理论后实践。本项目包含的理论知识点主要有:路由原理、静态路由原理、静态路由配置(下一跳及送出接口两种)、静态默认路由原理及配置、浮动静态路由原理及配置。对每个知识点,先讲理论,随后安排小实验实践。每一个知识点纯理论讲解都不宜过长,防止引起学生厌学情绪,能验证的知识及时用实验演示。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后安排分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4.综合实验检验。知识点讲解完后,安排学生分组完成综合实验。通过分组在学生间产生竞争激发积极性,同时分组合作锻炼了团队意识。综合实验包括两部分,一是Packet Tracer部分,二是真机部分。小组可以通过讨论、翻书、查阅资料完成实验,这个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5.成绩考核。成绩是对每个同学及小组学习的总结,通过成绩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对于成绩采用综合评定办法,包括在线成绩、Packet Tracer部分成绩、真机部分成绩。在线成绩是学生完成思科网院系统中静态路由部分测试的成绩,这部分由系统自动给分。Packet Tracer可以做自动评分系统,这部分成绩学生配置完成后,也可以自动打分。真机部分成绩依据最终配置结果及文档完整性、团队合作、桌面整洁综合评分。

通过一体化教学,多数同学掌握了网络设备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团队意识也得到培养。连续几年在省级技能大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公司对毕业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体化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丽薇.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职业教育,2013,(11).

[2]郭成芳.基于“项目驱动”的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24).

[3]范生东,董述欣. 职业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07).

[4]吴海超.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4,(10).

第7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应用型本科管理学 教学信息化 教学模式

一、网络环境下管理学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是培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具备适应社会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管理学是一门在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广泛开设的课程,通常作为必修或选修课。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管理学教学中,必须根据管理学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教学内容与方法。然而,现实中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讲解相关管理方法,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学生也普遍觉得这门课似乎并不难学,通过死记硬背就可以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但同时觉得这门课“没有用”,对于求职和工作帮助不大。这种重灌输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于创新型应用型管理人才的需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为管理学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成为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如何将信息技术用来既辅助教师“教”又促进学生“学”上,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上的“双向整合”,让教师的角色并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而且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既获得新知识,又学到如何获得知识的本领,这是由管理学的课程特点决定的。

首先,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管理学涉及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数学及各种工程科学等,这种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管理实践过程的动态性、复杂性决定了学习管理学要借助的知识、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其次,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同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相比,由于影响管理工作的因素很多,存在不可控和不确定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管理学往往没有标准答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较少的投入争取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管理创造的价值很难被明确地划分出来,是个模糊概念,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的手段,以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解决。

再次,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管理学一方面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科学性,但另一方面,在运用这些管理学原理解决复杂多变的管理实际问题时,必须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可见,运用管理知识的技巧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决定了培养应用型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实践中学会管理。

最后,管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管理学的兴起比较晚,在近几十年才作为一门现代科学研究,它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其理论正处于新旧更替的关键时期,并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收到诸多效果的同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难以适应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二、管理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现状。

(一)教材内容的实践性不强。

国内相当多的教材内容上存在以理论阐述为主,对案例、思考题等内容设计不充分、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缺乏生动性和启发性,学生很难把这些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既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又觉得难以学以致用。此外,部分教材的内容还存在不以学生思维的逻辑过程编写和难以及时反映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变化等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经营国际化等外在环境和对管理内涵的认识的变化,管理过程还应包括在实践中的沟通、激励和创新等管理行为。这些变化客观上要求《管理学》也应相应地发生变化,进行一些观点的更新和理论的修正,以避免因教材内容陈旧而使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此外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存在差异,但接受同样的教学内容,所学内容欠缺实用性、有效性,因此授课教师必须结合各专业特点对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应用不够。

目前的管理学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很多教师采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一言堂式教学法,教师唱独角戏,没有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意识差,教师只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实践环节很少。即使偶尔使用其他方法,也只是形式而已。比如当前教师在课堂上也经常使用案例讨论法,但讨论的主题和进程都是由教师控制的。好的案例教学法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管理素质,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适用的教学方法。但目前多数的案例教学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案例教学往往结合课堂上的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播放的课件在内容和时间上有限制,较少采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往往使学生对案例信息的了解不够充分和全面。

(三)难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管理学课程实践性很强,但由于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要求,管理学课程偏重于理论讲授,案例讨论和现场实践教学很少或是没有,很难把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课堂上管理学的教学脱离了实际的管理环境和管理对象,难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也很难被仪器和设备替代,因此,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难度也很大。

(四)课程考核方法单一,不够系统和全面。

目前的管理学课程对学生学知识的考核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通常根据课程最后期末考试成绩(卷面分)和平时成绩(出勤分)按一定的比例计算确定总成绩。仍然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成绩的主要标准。考核方法上仍旧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目设计也缺乏新意,客观题较多,发挥性的主观题、分析应用题较少,重点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难以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使得学生竞争的意识逐渐淡化,参与意识与动手能力不断减弱,甚至有不少学生通过期末突击,死记硬背获得高分的成绩。

三、网络环境下应用型本科管理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

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管理学教学模式,应该紧紧抓住应用型本科管理学的教学特点,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新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

(一)管理学信息化教学的理念。

在管理学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仅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沟通交流、团队合作、阅读自学等多种学习方式。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在学习方面,重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主要是考虑如何依托校园网平台,建设管理学的虚拟教室,强调对学生特点的分析,开辟教师空间和学生空间,充分支持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网上实时教学和讨论交流等教学模式,并支持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实施和自动管理。

第二,在教学条件方面,学校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基于信息资源的学习方式,对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要求较高,信息化的教学效果与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质量密切相关。

第三,在课程考核方面,实施科学的学习评价方式。信息化教学环境不仅能为师生提供快捷的信息交互工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能提供一种更为科学的评价工具给教师使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评价工具和原有评价工具,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体现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二)管理学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管理学的教学将会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完善。管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起着养成系统科学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管理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应主要以管理相关的基本范畴和管理职能为主,揭示管理的基本内涵和理论体系,系统介绍管理过程中各种职能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要点,体现管理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由于管理学理论体系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在管理学的教学内容中,还应适当介绍管理学科体系及与其他学科的渗透、融合,并不断补充和更新管理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内容,以体现管理学的宽广视野和管理学的动态发展。管理学教学中,将自主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教”和“学”两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开放的教学体系。

(三)管理学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技术。

在管理学教学中可以使用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工具有网络教学技术、数据库技术、BBS留言板技术和博客技术等。

1.网络教学技术。这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技术。国内外很多著名大学均会定期制作各类开放课堂的视频课程,通过网络教学视频可以大幅度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印象,灵活安排学生学习时间。

2.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主体之一,包括建设案例库、习题库、资源库等手段,能有效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BBS留言板和QQ群等即时通讯软件技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建设简单,使用方便,师生之间可以随时进行网络沟通,拉近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4.博客技术。博客具有公开性、互动性、公共性、即时性、私密性、个性化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教师可以围绕管理学的主题建立博客,学习资料,开设专门的案例分析讨论区,允许学生开展有关讨论,使之成为教师指导学生的一个公共资源平台。

参考文献:

[1]霍明奎.网络技术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8):104.

[2]王华强,李成标,刘新卫.网络环境下的管理学教学模式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48.

第8篇

关键词:网络管理与维护;项目化;教学方法

1 课程简介

《网络管理与维护》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共68学时。主要教学内容有网络管理与维护基础,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网络管理和维护工具软件,网络设备的管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网络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管理能力;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管理能力;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网络连接能力;网络管理能力及故障排除能力;网络安全配置能力;常见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与调试能力。本课程的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勤劳诚信、刻苦钻研、工程配合、和沟通交流等职业素养,为毕业后从事网络管理工作领域中的企业网络管理员等职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在设计上按照网络建设工作领域中的实际工作项目,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思想。选取教学内容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在课程内容排列上,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具体设计如下项目:项目一:网络系统的安装、配置与管理;项目二:网络安全配置;项目三:网络管理和维护工具软件的应用;项目四:网络管理及故障排除;项目五:常见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与调试;项目六:网络测试仪器和网络故障维修。

3 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由教师提出任务;学生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完成该任务,写出报告;学生小组内首先进行互查,提出本小组的最佳方案;然后由学生小组代表进行公开方案讲解,教师对其进行提问,最后是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

(2)分组学习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共有6个项目,每个项目划分多个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且组长轮流担任,保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当组长的机会。组长在每个学习任务中起到组织者的作用,主要职责是查询资料、方案设计、任务分配、组内自评互评、收集文字报告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做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等数样并举,使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提高。

(3)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讲授了标准访问控制列表之后,教师就采取了启发引导的方式来讲授扩展访问控制列表。对于这种知识点,教师只讲授最基本的内容,然后就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层层深入,通过发现、探索等途径获得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继续学习能力。

(4)"教、学、做"一体化

本课程授课采用全程实训室的模式,教师在计算机上教,学生在计算机上学,然后在计算机上做,这种边教边学,边学边做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做合一,手、脑、机并用的效果。

4 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要注重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加大过程性评价比重,目标评价采用每个工作任务完成后评价的方式进行。过程评价和阶段性目标评价以考核职业技能为主,过程性评价可占到60%的比重。具体考核方式设计为:

总评=项目综合成绩60%+期末测试20%+平时成绩20%

(1)平时成绩由教师评定,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其参与讨论和态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和实际的操作技能。

(2)项目综合成绩按工作流程划分工作任务,每次工作任务均按百分制进行评价,最后按百分比形成各项目的综合评价成绩。

(3) 期末测试成绩由教师评定,测试学生网络管理与维护相关理论知识点掌握情况。

5 教学效果

基于项目化模式的《网络管理与维护》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学中再现了企业的网络管理过程,设计各个训练项目针对性强既有现实性,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避免了在实际环境学生不熟练的操作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损失。课程的教学方法合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练三者结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学生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高度一致,提高了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毕业生能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和环境,动手能力较强,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特色明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光.《网络管理与维护》教学初探[J]. 吉林教育,2010(12).

[2] 王平安,彭建辉,肖六芹,钱芳.《网络管理与维护》课程开发与模拟公司项目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J]. 新课程研究,2013(05).

第9篇

论文摘要: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具有优化教学的多种特性,使得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交流协作的教学方法得以实现。本文结合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并针对网络化教学模式建设的一些研究。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方便、省时、异地共享的优点已充分被运用到社会各行各业中;网络教学也不例外,远程教学、网络考试、教学资源共享等都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网络教学已经在许多国家被广泛运用;鉴于此,网络化教学模式必将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更有效的辅助作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基础课,适用面广,知识点多,对学生日后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影响较大,因此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乃至对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的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因此研究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及其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提出网络化教学模式,并对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做了一些探讨。

二、国内外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现状

目前国外网络教学的发展比较成熟,许多国家都在教学中广泛地应用网络教学。网络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文档,课件的在线生成,文档的共享,在线或离线的考试、测验,实时答疑、问题讨论、自动生成题库,分数统计等。目前涌现了很多网络教学平台,如由British Columbia计算机科学系开发的WEB CT、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开发的Virtual-U基于WEB的教学工具等。

在国内,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也在广泛的进行中,如:2007年12月王慧等在辽宁工学报上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新型教学模式研究》,其中提到了目前人力资源课程教学所存在的缺点,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措施与建议,但是缺乏对课程实施网络化教学。现在,我国的网络速度相对于西方还不是很快,网络覆盖还不完善,缺少在网络课程中应用人工智能等。

三、建设与研究的内容

理论基础:从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供小于求。首先,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无论是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研究还是高等院校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开设,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并不多,而真正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就更少了。其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多集中于一些金融保险业、咨询服务业、快速消费品行业等热门和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达,课程建设的网络化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有利的平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应用于计算机操作将有利于教与学,更好的培养“具有基础宽厚、实用能力强、综合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

事实依据:随着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和经济一体化要求,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人力资源作为第一竞争要素,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如何满足企业对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强烈需求。就成为高等院校的最紧迫的要求。为迎合社会的这种要求,许多院校纷纷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但由于该门课程实践性较强,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的技能掌握较弱,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难题。 转贴于

四、建设与研究的思路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建设与研究主要研究方法及过程是:首先是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调查本省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模式与做法;其次典型课例的分析与总结,建立试点班,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网络化教学模式在试点班实施,并找出问题的存在之处并得出解决方案;再次是教育行动研究法,围绕课题要旨,不断地摸索出因材施教的符合《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化教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最后是网络教学资源的修改完善,参考阅读有关文献,拓宽思路;在以上基本上实现网络平台设计,建立网络化教学软件平台。

网络化学习模式注重学生在虚拟世界和真实体验,实现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重心转移;注重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实现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向教学过程设计转变;网络化的学习模式是一种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扬弃和改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教学要素的四个转变,即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地位的转变: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媒体作用的转变: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的转变:从知识学习转变为素质的培养,由讲授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作学习及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

五、建设与研究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适用面广,知识点多,对学生日后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影响较大。而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一般的反映是,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目前我省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存在的一定的弊端,基本是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法,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差。在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建设中,可借助于网络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通过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操作性的能力。网络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缺憾,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训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服务。本文的研究对提高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对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的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六、结束语

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看到: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是网络化学习模式的主要特色;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是网络化学习模式的主要优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网络在教育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步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力量,教育的网络时代即将到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更须不断地研究探索和实践网络教育的应用形式,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25号.

第10篇

【关键词】教、学、练 任务驱动 提升能力

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来说,加强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直接从事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本文以网络服务与配置课程为例,研究“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方法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并探讨这种教学方法的开展与实施。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方式的现状

(一)课程体系设置没有特色

有调查显示,当前高校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仍是一些传统的专业和培养计划,没有准确定位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因而在课程设置上仅仅是传统本科课程的简单增删版。

从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基本上已将实践环节从课程中剥离出来,设置实验课程、课程实验,但课程的实践环节仍然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同时也突显不出应用型本科课程的特色。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常规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模式,情况稍好一些的会配备一定的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对应,但缺少实践案例教学,不能针对学科中的理论课程的教学环节结合当前实际加入实践教学。这样使整个课堂比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会出现学了就忘最后什么也不记得的尴尬结果。

二、“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内涵

(一)“教”:是教师针对知识体系,选用合适的项目作为示例,在生产实际环境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按实际工作过程,演示完成过程,并寓理论知识穿插其中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学”:是在教师讲解和示范的基础上,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项目从而理顺项目思路,复制、熟悉教师操作的过程。因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施教的过程。

(三)“练”: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项目的相关知识、工作方法、操作技能的前提下,独立和以团队形式完成教师给出的类似项目工作,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记忆,最终达到真正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三、《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 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应用

(一)课程设计

根据课程的定位与要求,以及本课程在网络专业的地位,将课程的内容分解为三个项目7个“学习型任务”,每个任务都以“迷你项目”的形式提出环境要求和标准要求。理论教学穿插于解读项目要求的过程中,将项目中出现的新名词、新技术进行介绍,最后进行技术知识总结和技术要点分析,从而总结出项目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这样既保证学生掌握了必备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

(二)“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

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在校内专用虚拟环境实验室进行,采用“教、学、练”相结合、课堂与实验地点合并,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由老师进行项目任务的布置,然后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任务解读,期间介绍新的专有名词和新技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在逻辑上理顺项目的思路。之后由老师进行演示,演示的同时学生可以跟随模拟或进行要点记忆,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在临摹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关键点,请老师进行指导和解答。在此之后学生练习一个与演示项目类似但不完全相同的项目,通过教师的检验之后进行任务总结、填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该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营造创新的课堂环境,注意调动“教”与“学”的双向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

2.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该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了很多的实际项目,学生经过几轮的练习之后会形成一套针对服务器管理的比较固定的逻辑思维方式,有利于以后学生的能力拓展。

3.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该课程强调应用型、操作性,有利于学生毕业实习和参加工作,可以让学生顺利进入工作角色和工作状态,顺利完成学生由学校到企业的对接。

四、结束语

本课程使用了 “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在企业中一名网络工程师的工作流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分析、方案规划、项目实施、项目总结等一系列的操作和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大大提高,也真切地进入角色,毕业后能够很快地融入工作角色中,凸显出专业技能的绝对优势。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创新数据;可视化方法;管理研究

视化技术使得人们不再局限于通过文本或关系数据表来观察和分析数据信息,转而以更直观的方式研究数据并发现其中隐藏的关系,将单调乏味的数据及其内涵关系美观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根据实现原理的不同,数据可视化方法可以划分为基于几何的技术、面向像素的技术、基于图表的技术、基于层次的技术、基于图像的技术和分布式技术等。

目前,数据可视化技术已经在电子商务、数据仓库、社交网络、计算机网络等信息领域得到了普及应用。由于信息可视化技术及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本文中,我们仅侧重于网络数据的可视化技术研究(这儿的网络数据是指通过网络测量、网络管理和安全等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始数据),主要介绍几种典型的网络数据可视化方法和相关的应用实例。

一、计算机信息领域可视化技术的需求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规模(特别是Internet)的不断扩大,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人们对网络服务质量(QoS)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网络性能监测、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已经成为网络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数据可视化技术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关键。

首先,为了实现性能监测的目的,管理人员必须即时对网络中设备的工作负荷,即数据流量、链路利用率、丢包率、延时等各项性能参数进行定量评价。因此,网络性能的可视化是网络运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在针对园区网、骨干网以及因特网的管理和研究过程中,网络拓扑、IP地址和AS域分布范围的可视化也一直是研究人员的重中之重;最后,针对网络安全的恶意攻击行为,如扫描、蠕虫、病毒等造成的安全事件、异常流量及影响范围和演化趋势的可视化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与其他领域的可视化需求相比,网络数据的可视化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网络数据与时间紧密相关,因此时间序列数据的可视化是其重要研究内容;二是由于网络数据的海量性和复杂性,需要快速实时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来获得可视化结果;三是网络数据的可视化以真实性为首要目的,在保证正确显示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可视化结果的美观性。目前,CAIDA、IEPM、SecViz等测量和研究组织和团体已经提出并实现了许多适用于网络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和工具。概括来说,网络数据的可视化主要以基于图表和基于图像两种可视化技术为基础,其中基于图表的可视化技术主要用于网络性能的可视化,包括折线图、散点图、柱状图、饼图等多种方法,基于图像的可视化技术主要用于网络管理和安全研究数据的可视化,包括气象图(WeatherMap)、热图(Heat Map)以及三维图像可视化等许多方法。总之,通过网络数据的可视化,可以实现:

1.方便快速地获取更多的网络性能、网络状态等参考信息;

2.深入了解和分析已知的网络现象和规律;

3.能够从繁杂的数据中找出其中蕴含的关系,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因此,深入研究和使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对于开展网络监测、网络管理以及网络安全等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际的图例来详细介绍几种典型的网络数据可视化方法及其应用。

二、计算机基于图像的可视化技术

网络气象图

网络气象图是一种直观的显示网络拓扑、设备节点和链路状态等网络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工具。网络气象图最早是由Panagiotis Christia实现的一个基于Perl的开源的可视化工具,以后Howard Jone又在功能、界面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改进,发展成为一个受到普遍欢迎的网络数据可视化技术。

目前,网络气象图在国外许多网络中得到了实际部署与应用,国内的CERNET、中国科技大学等也都使用网络气象图作为一种网络拓扑显示和监测的方法,网络气象图能够实时显示网络节点状态、链路利用率等信息,实现网络拓扑、网络设备和链路状态的实时监控。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网络气象图开始与Flash动态显示技术、Google Maps等新的可视化方法相结合,从而能以更加直观友好的方式显示丰富的网络状态信息,典型的代表是GlobalNoc的RealTime Atlas项目。这里面的数据管理,又称为“数据资源管理”,包括所有与管理作为有价值资源的数据相关的学科领域。对于数据管理,DAMA所提出的正式定义是:“数据资源管理是指用于正确管理企业或机构整个数据生命周期需求的体系架构、政策、规范和操作程序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这项定义相当宽泛,涵盖了许多可能在技术上并不直接接触低层数据管理工作(如关系数据库管理)的职业。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网络安全数据; 实现机制; 网络技术; 可视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 TN926?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6)14?0057?04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network security data visualization fusion

LI Le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Qiongtai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in China, peopl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the network data security to realize the network security data visualization fusion based on data visual angle. It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requirements are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so as to design a network security data visualization fusion mechanism, which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entire network data security and network security. With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twork security data visualization fusion mechanism, and the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to achiev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protection, monitoring and emergency response, the performance of network security data visualization is increased by 12%. The conclusion confirms that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security data visualization fusion mechanism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network security data, which will play a positive impact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network security data; realization mechanism; network technology; visual fusion

随着当前云技术与数据大时代的到来,维护网络安全数据,实现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融合机制,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信息[1]成为研究热点;实现网络安全数据的可视化融合,可以满足互联网大数据维护需求,可快速收集、筛选以及分析归纳网络安全数据,不仅可保证网络安全数据,也可实现数据可视化,发挥其积极应用价值。

1 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融合技术

网络安全可视化分析技术是一个新兴多学科融合的研究领域,它利用人类视觉对模型和结构的获取能力,将抽象的网络和海量高维数据以图形图像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快速地发现网络安全数据中隐含的规律、模式以及发展趋势,帮助分析人员提高认知,把握、预测和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2?5]。

2 需求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实时连续地采集网络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得到主要成分性能指标,结合网络流量的理论,通过统计出的性能指数观察网络状态,分析出网络变化趋势,找出影响网络性能的因素[6]。设计和建立动态监控流程数据结构,开发录入、修改、动态监控流程执行需求[7];并发加载,监控网站的瞬时服务处理的能力;该机制中还可以可视化在线定时网站动态监控和管理网络安全数据。

3 设计实现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融合机制

3.1 总体设计结构

本文中主要从网络安全数据服务可用性、网络性能、网络并发负载能力、网络运行可视化方面进行设计,并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运行方式,设计实现该软件。其总体设计图如图1所示。

3.2 功能设计

维护网络流量数据安全:可以统计网络访问者浏览情况,并对网络文件、页面显示次数以及文件下载次数进行管理。

网络用户操作安全:对用户的来源进行管理,并可对网络用户的实际操作进行监控[8]。

网络浏览稳定性:可以确保网络安全数据稳定,对用户上网类型、浏览器版本、操作系统等进行管理分析,以确保系统稳定[9?12]。

维护网络数据传输安全功能:要能够实现单IP(或域名)和IP段(连续或不连续)的网络主机存活性探测。探测结果只显示存活主机情况,要有一定的图形显示[13?14]。局域网内的主机存活性探测速度要快。除发送ICMP数据包实现网络主机存活性探测外,还使用SYN Ping,ACK Ping,Fin Ping,Null Ping方式实现,其设计流程图如图2所示。

3.3 数据库设计

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作为后台数据库,主要信息数据项与数据结构如表1~表4所示。

4 实现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融合的应用效益

网络安全领域中实现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一直是网络安全研究领域的热点[15]。实现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融合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到入侵攻击,可以有效地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网络性能管理,并利用报警机制协助网管人员采取对应的安全策略与防护措施,从而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本文通过对多元异构网络安全数据进行筛选,设计实现了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融合机制,实现了网络安全体系中防护、监控、应急响应的有机结合,提升了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融合性能。本设计在Win 2000/NT环境试运行下,编码后经过多次测试并将发现的错误及时修改,系统运行正常,基本达到设计目标,发挥实际应用效益。

5 结 论

综上所述,在网络安全数据管理中,实现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融合机制,既可以保证网络数据安全需求,也可以满足当前时展对网络安全的需求。该技术机制可以帮助网络分析人员快速地认知网络安全态势、识别网络安全异常,从而可以及时发现安全攻击模式,提升网络安全性,具有较大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 何杰惠.网络数据捕获技术的探究[J].电子制作,2013(22):141.

[2] 陈鹏,司健,于子桓,等.基于信息熵的网络流异常监测和三维可视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5,51(12):88?93.

[3] 孟正,曾天宁,马洋洋,等.典型Adobe Flash Player漏洞简介与原理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4(10):31?37.

[4] 梁艳琪,彭博,高劲松.基于JASIST的科研合著网络可视化研究[J].情报杂志,2015(8):87?91.

[5] 杨敏,艾廷华,卢威,等.自发地理信息兴趣点数据在线综合与多尺度可视化方法[J].测绘学报,2015,44(2):228?234.

[6] ,王清,陆燕萍.基于隶属网络的西安软件产业集群网络形成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3):69?74.

[7] 张瑞,水静.基于复杂网络的图书管理信息数据可视化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10):57?60.

[8] 杜一,任磊.DaisyVA:支持信息多面体可视分析的智能交互式可视化平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3,25(8):1177?1182.

[9] 吴雅云,庄绍燕,洪瑞安.基于PCI接口的跨网络安全数据通信模式[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3):45?47.

[10] 罗永健,史德阳,陈涛,等.基于多路由传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数据汇聚机制[J].兵工自动化,2012(9):38?41.

[11] 马小飞,董卓亚.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数据融合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6(9):81?86.

[12] 周嫣然.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可视化应用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1):47?48.

[13] 郭昕.图像质量主观评价中眼动信号的可视化分析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15,38(12):70?73.

第13篇

系统设计

1 系统设计思想

自动化立体库的储存器材可视化系统主要利用RFID、PDA、网络等相关技术,实现装备器材信息的管理,包括器材出入库和盘库、存储集装箱实际库存和位置信息、用PDA实现装箱器材的快速查找定位和出入库,并能够对器材消耗情况作出实时统计,以便及时作出补充计划。该系统应能实现自动化立体库储存器材的管理和形象、直观显示,通过采用RFID技术、无线组网技术,结合PDA、计算机等设备,实现器材信息的采集和识别,实现自动化立体库储存器材可视化。

本文设计的系统可视化包括主要仓库存储器材可视化、设备作业监控、存储位置可视化选取,虚拟场景可视化。

(1)器材存储可视化

仓库器材存储可视化是指可视化地显示可存放位置的状态:或空闲,或存放,或调度出货,或已存储器材,或不可存储等,可以清楚地查询和显示具置的存储情况,以方便调度。由于整个库房是以立体化存放方式进行管理,存在遮盖的问题。一般需要结合使用俯视图和侧视图来实现。不同的存储状态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更加直观。

(2)器材储存位置可视化

存储位置可视化的选取,是针对手动作业调度,以方便选取正确的位置,进行作业调度。可视化选取并不仅是单一位置的选取,为支持批量作业,系统还支持选取特定数量的合法位置。

(3)设备作业监控可视化

立体库设备作业监控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实时掌握堆垛机、输送机的作业运行状态:包括堆垛机、输送机当前的位置,停机、运行、暂停、或正在作业、正在完成哪条指令等。

通过立体库设备作业监控,还可以实时了解各堆垛机、输送机之间的间隔,尽早地发现问题。并以声像方式进行警告提醒,避免事故的发生。

系统体系结构

以立体仓库管理主机为中心,向上与仓库器材业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连接,接收来自业务系统开出的器材入库单据和器材分发单据,并支持各种数据处理和文件处理的功能。向下直接控制仓库中的设备,是出入库管理机和监控机之间的通讯桥梁,同时也是仓库服务器通信的纽带。仓库的终端设备主要有出入库管理机的条码扫描仪、普通打印机、条码打印机等,监控机管理的AGV和堆垛机等。其他辅助设备如消防系统、照明系统、报警系统等都在仓库设计时预留位置中安装。如图1所示。

通过立体库无线终端系统与器材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立体库接收器材任务并在人工确定进行器材出入库操作后,任务调度系统通过采集物流中心库存和设备状态,及时满足器材作业,动态地调度系统任务,完成自动化物流系统的任务调度。设备监控系统通过制定的内部协议,连接管理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对各种物流系统设备进行控制。系统采用多进程的管理调度思想,通信进程完成管理/监控系统与各种物流设备的通讯,物流进程根据下位机发来运输申请、出入库申请,分配物流的货位,并生成相应的任务指令。调度进程根据调度规将任务进行排队。并按优先级发送命令。

系统功能

立体库的储存器材可视化系统集成地管理、协调和调度立体库中与物流有关的活动,井及时与仓库器材业务管理系统交信息。执行仓库器材业务管理系统所下达的器材入库任务和器材分发计划等,并将执行结果及时反馈。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实现器材业务的自动化处理

利用器材“在储”可视化系统,可以实现器材储存业务的综合管理;通过对器材资源全系统、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可以为器材保障决策提供高效、精确、快速与及时的信息服务。最终显著降低器材库存费用,有效提高装备器材保障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

(2)实现器材信息的网络化交换

利用网络平台与仓库器材业务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传输、交换和联机服务,能提供联机入/出库、脱机入/出库、直接入/出库操作的功能,并可以使各级器材保障部门快速、及时、准确地掌握器材资源、消耗、需求隋况,科学进行器材保障决策。图2为基于自动化立体库的储存器材可视化系统的物流过程可视化示意图。

(3)保证较好的安全性

系统具有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功能,提供权限管理,对于联机入/出库的生成、调度与执行过程以及重要的操作(如修改库存账目)备有日志,从而能责任到人。

(4)实现器材资源的可视化管理

利用器材“在储”可视化管理系统,可以使得总部、军区器材业务部门实时掌握器材的消耗、储备、分布及流转等动态信息,提前预知器材的需求,及时、准确地确定装备应急保障方案,优化使用器材保障资源,适时进行器材的调配与供应,从而实现器材的“精确”保障。

与此同时,应用该系统能够使器材储存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系统实现

1 立体库管理系统和仓库业务管理系统数据传输的实现

通过业务系统提供的通讯功能,以网络报文的方式与立体库的管理系统进行通讯,共同构成完整的仓储物流体系。当业务系统收到立体库器材库存管理系统发出的业务请求时,根据预先设定的要求,对应不同业务做出相应处理,并将业务种类、器材信息等写成固定格式文档。通过网络传输给通讯接口软件,接口软件根据业务类型,将传送来的文档解析还原为数据,写入立体库器材库存管理系统的底层数据库。再由立体库器材库存管理系统将数据取出,进行相应处理后转化为若干人、出库任务下发。任务优化调度软件将下发的任务,按照预定的优先级自动重新调整排列次序,也可进行人工干预。监控软件按照调整后的顺序依据设备的当时状态下发任务,最终完成实际的物料操作。

系统通信流程如图3所示。

储存器材物流过程实时监控的实现

设备监控系统能实时监视整个立体仓库中各部分的运行情况,动态显示堆垛机和出入库传输设备以及货物的运行位置,显示所有任务的当前运行状态、出错报警情况,并能直接独立地控制仓库中所有设备的运行,实现储存器材物流过程实时监控。此外还包括当前接收到的任务和正在执行任务的统计,各任务具体参数显示和动态编辑,当前通信状态显示;运行设备动态位置、状态显示;货位占用情况的俯视、侧视图显示,底层单步控制信息显示及动态修改,紧急停止、出错报警、堆垛机召回功能;任务执行状态动态显示等。立体库设备监控如图4所示。

第14篇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可视化网格化管理模式、新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目前市政道路等设施网格化管理现状

上海从1999年提出“管养分开”,2006年提出市政设施“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深化养护管理。目前,养护网格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日常巡视管理,三位一体有机结合,逐渐形成一套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而日常巡视与热线电话是最常用的两种手段,及时发现道路质量或路面积水等问题,然后按专业派发任务单形式进行应急处置,要求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6小时内解决质量问题,使市政设施各种质量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得到了解决,弥补了以前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管理的不足,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使市政设施养护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网格化管理日常巡视常规方式为:人员巡视、车辆巡视;发现质量问题用手机打热线电话,然后按专业派发任务单及时进行处置。上述日常巡视方式存在人多、量大、描述点位及内容不具体,相对速度慢等缺陷。

二、可视化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设想

2.1、建立可视化网格化管理系统

首先开发一套全区市政设施养护电子图,然后运用GPS跟踪与定位系统,市政养护巡视车上装载巡视仪,巡视人员配备数码相机或摄像机,巡视仪上设置一个数据输入系统。使现场拍摄的照片或摄像、以及简要文字描述,通过巡视仪输入系统直接上传至网络系统,电子图上指定位置立即有一个红灯闪烁点,点击电子图上闪烁点,就能显示该点的照片或摄像、以及简要文字描述。坐在监控中心即可第一时间看到现场存在的市政设施质量问题,并立即安排专业队伍到现场进行处置,真正实现可视化网格化管理。

以出租公司为例,每一部出租车均装载车装导航仪系统,公司网络终端系统即可将所有出租车进行跟踪控制,若有叫车,即可用网络语音报话系统,出租车驾驶员即可知道附近有没有叫车,即可第一时间到达客户现场,为客户进行服务。

2.2、建立可视化网络系统

建立网站,并设置密码,根据需要可设置权限。公司领导只要打开电脑,进入网站,进入网格化电子图,点击图中显示市政设施报警点,即可清晰看到图像及简要文字概述,就可立即安排专业队伍,达到快速处置的目的。

如图所示:

说明:

(1)、红灯闪烁:未抢修

(2)、蓝灯闪烁:正在抢修

(3)、绿灯闪烁:已抢修完毕

可设置不同级别(用颜色区分):

(1)、抢修(非常急);

(2)、中修(一般急);

(3)、日常养护(正常处理);

以二手房买卖市场为例,现已建立电子网络图,只要点击该电子图,然后点击该电子图上不同闪烁点位,即可知道该路段,该房子基本情况,进行实时化管理。

2.3、功能系统

建议巡视仪增加定位导入功能,增加照片、文字输入输出功能(可能都有),若有即可做到:

2.3.1、跟踪定位保存功能,利用GPS跟踪定位功能,输入内容自动定位到电子图指定位置;

2.3.2、定位点具有自动显示功能:点击电子图上闪烁点位,可自动显示照片、录像、文字,以及时间等简要内容。

2.3.3、设置手机同步报警功能,巡视仪数据上传至网络,网格化监控中心可显示报警点,手机同步也显示报警点,且手机上能显示报警点的具体内容。

2.3.4、具有数据转化、统计功能,将电子图上内容自动转化为excel表格,表格上有事件发生具置、发生时间、内容、处理时间、处理结果等项;并具有打印功能。

三、可视化网格化管理

3.1、运用范围

3.1.1、日常养护;

3.1.2、抢修、抢险;

3.1.3、防汛、防台;

3.1.4、突发应急事件等。

3.2、可视化跟踪管理

3.2.1、养护巡视车装巡视仪,巡视车开到何处,公司可同步跟踪;电子图上可显示该车的行驶路线,即可做到实时跟踪。

3.2.2、巡视车一旦发现路面质量问题,或下水道质量问题,即可现场定位,同步将该处情况拍照片或录像,实时现状输入巡视仪;公司网格化监控中心就可实时看到现场存在的问题。

3.2.3、报警点过程处理、以及已处理完毕等信息,巡视车可跟踪拍照片或录像,实时现状输入巡视仪;公司网格化监控中心就可实时看到现场处理及处理完毕等整个过程。

3.3、快速应急处理系统

公司网格化监控中心,第一时间知道:准确地点、准确的路面或下水道存在问题,立即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抢修,即可达到快速化反应机制。

也就是说领导不出办公室或出差,只要打开电脑进入网格化监控中心,即可同步知道全区道路、下水道等设施养护情况、突况、处理结果等;对发现的问题即可利用监控中心,第一时安排抢修。

同步,领导在会议期间或出差途中,手机报警功能,也能让领导第一时间知道现场养护情况,以便第一时间指挥现场。真正实现全过程、全时段的可视化网格化无缝管理。

3.4、可视化网格化管理优点

3.4.1、管理署、养护公司通过可视化网格化管理系统,可第一时间掌握全区市政设施动态,可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处理,真正实现联动管理的快速反应机制。

3.4.2、数据库可永久保存,具有可追溯性,具有存档的依据。

3.4.3、具有可对比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时间、解决好的照片,即可上传网络,作为解决问题保存的依据,包括施工情况均可跟踪。

3.4.4、可建立同步excel表格化处理系统,将现场情况同步生成excel表格,同步显示可完成情况,具有表格化管理功能,以及表格化汇总功能,真正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

3.4.5、可有效监督全区市政设施日常巡视频率,通过网络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自动统计与汇总功能。

3.4.6、可建立一套考核体系:日常巡视频率、网格化应急处理考核表等。

四、建立全区可视化网格化监控系统与处理系统

4.1、可建立全区可视化网格化监控系统

4.2、可建立全区可视化网格化处理系统

五、可视化网格化管理运用与推广

市政设施可视化网格化管理可先在一个区进行试点,然后根据试点经验,可向全市进行推广。

同样,在房地资源、交通、绿化、市容环卫、城管执法、水务、港口等专业管理部门;以及燃气、自来水、排水、电力、电信、物业公司等公共服务的单位;均可进行试点,然后进行推广,以期实现全市可视化网格化管理,使城市数字化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有序,真正实现城市现代化管理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

第15篇

>> 基于数字地球平台的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 基于FLEX技术的台风灾害数据时空可视化表达 多层样式的离散地球网格可视化技术研究 基于LOD的三维地形可视化技术研究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可视化沙盘技术研究 基于ArcGIS的航道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LIC的海洋流场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及应用 基于维约束的平行坐标可视化技术研究 基于GIS的统计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实践 基于三维可视化的地籍管理技术研究 基于可视化技术的知识提取研究 基于VTK技术的可视化研究 基于变电站的微机防误系统的可视化监控技术研究 油田注水系统可视化技术研究 可视化技术研究与比较 可视化技术对器材保障的作用及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Matlab的通信原理可视化教学平台 基于海量网络数据的可视化服务平台的研究 面向电力系统的可视化信息系统技术研究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可视化技术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Bigheader.World Wind技术手册[R].2007.

[6]童晓冲,贲进,张永生.全球多分辨率数据模型的构建与快速显示[J].测绘科学,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