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效农田灌溉范文

高效农田灌溉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效农田灌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效农田灌溉

第1篇

【关键词】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农田灌溉高效用水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因为地区上的差异,在南方地区一些农田灌溉用水管理机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完善,因此,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起来。

一、存在的问题

1、任然存在轻管理、轻改革、重建设的情况

南方地区经常的会出现一些洪涝灾害,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家也认识到了改革大型灌区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改革大中型灌区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并且一部分人、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利益会在改革下受到影响,加之传统的旧观念在人们的心中已经很难割舍,改革起来会非常的困难,很多的灌区领导和地方领导任然热衷于跑项目,对于改革的信心仍然比较缺乏,对于调查和研究工作也没有深入的进行,只是流于形式,在表面上下功夫。

2、没有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灌区水利工程产权制改革,管理政策上比较缺乏。

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①、一些地方的承包和拍卖过程没有有效的公开;②、一些地方没有约束拍卖之后的水价,造成水价格升高,使农民出现了不满情绪,③、一些灌区存在着拿现钱、丢包袱的情况。

3、管理工作上不够科学,相应的标准上比较缺乏。

保证技术规范的执行是管理的核心问题,技术效益的发挥在一定的程度上与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很大的联系。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联系的非常密切。但是现阶段,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上还很不完善。

4、尽管节水的政策上有所发展,但没有很好的对其进行监督,作用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来,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加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机制在实处还没有真正的落实,也没有量化这种投入的机制,还使用法律对其进行了固定,导致人们没有办法检查和操作。

二、解决对策

1、做好宣传工作,激发水市场意识

人们需要清晰的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个行业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逐渐的觉醒,在市场经济下农田灌溉工程还不够成熟,还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水商品意识,和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用水体制还不够完善,还没有真正的形成水市场,因此现代的农田灌溉工程对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上要予以贯彻,在水水资源的配置中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要充分的发挥出来,将水的市场意识充分的体现出来,国家和文章所述的南方地区政府,要对这方面的工作在人们中进行大力的宣传,多举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

2、在水市场理论和水权方面推动改革用水体制的步伐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离不开水利的支撑,不仅在农田灌溉上发挥着作用,在其他方面的作用也是不能代替的。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中也出现了水利的身影,对市场经济体制正在慢慢的适应,要不断的建立和完善水市场,实现在农田灌溉中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伟大目标,对和水市场相关的一些配套体系建设要进一步的予以提升,在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中将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真正的运用进来。水务一体化就是主要的表现形式,用水利部门的统一管理来取代水资源的地上、地下、多头的管理,对水权分配的公平性上通过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利用法律法规来保障水市场,来促进我国农田灌溉高效用水能够健康、快速的朝前发展。

3、合理的改革水价、对水价体系进行完善

首先,应该同步的对水价和体制进行改革,水管单位的体制改革会出现在水价改革中。水利工程有的是综合性的、有的性质不够明确、有的是公益性的,客观实际就很难通过水价反映出来。因此要将二者的改革有效的结合起来,只有对水管部门的性质上予以明确,对水价才能够合理的确定,将农民在灌溉中的用水负担上予以降低。

其次,将水价改革的配套政策进行研究,要将合理科学的水价政策构架构造出来,将合理的、科学的水价管理体系尽快的构造出来。例如,核定农田灌溉工程管理单位的收益情况、折旧各类固定资产、分摊公益效益和经济效益、核定各项经济指标和人员的定编情况,都要合理、科学的进行规定,将水价政策的可操控性提升上来,防止在核定供水工程中出现随意性和主观性。

再次,将多种水费征收的模式因地制宜的推行出来。应该依据南方地区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水费征收方式。经营的时候可以利用承包的方式,或者将农民用水协会成立起来,水费有其代收,或是配水的时候按面积进行,对经营买断的方式上进行使用。

4、将稳定可靠的投入机制建立起来

改革和实施农田灌溉高校用水的机制,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资金缺乏,会影响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会影响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近些年,我国南方地区通过对节水的重要性上进行宣传,鼓舞地区各个单位、个人加入到节水项目的构建和运营中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阶段因为缺乏具体的约束条件在这种投入机制中,监督上也比较缺乏,在具体的操控中有较强的随意性,操作起来非常的不便,经常导致这种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机制出现反弹的情况,又会与国家的支撑联系在一起,对水利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将科学的投入机制建立起来是当务之急。

5、对农田灌溉高效用水机制实事求是的进行选择

南方地区农业种植面积比较庞大,受资源、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各个地区的作物种类存在着差异,加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业生产上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农田灌溉高效用水机制进行选择:首先,对当地的经济、农业生产水平、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进行考虑,根据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对不同节水灌溉技术或者灌溉工程进行建设,对不同的管理机制和不同的管理方法上进行使用。其次,根据不同的节水灌溉工程、灌区的类型、灌区的具体大小,对不同的灌溉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上进行选择,对农民的意愿上一定要切实的尊重,保证高效利用的模式在农田灌溉用水中能够有效的实现,将节约与发展有效的联系起来。

结语

改革开放之后,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在经营、运行机制、体制和水价等层面的改革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因为我国南方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水平的限制,这种农田灌溉运行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在战略的角度出发,认真的分析、研究和总结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情况,将正确的解决方式挖掘出来,是农田灌溉工程的一个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沈菊艳,黄宝全,王景雷.浅论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的现状及改革途径[J].水利经济.2005(05).

[2]莫春华,廖为民.典型示范村的农业高效用水模式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9(01) .

第2篇

关键词:农田灌溉技术;节水灌溉发展基金

1 农田灌溉技术变革的科技积累已经基本具备

农业生产的发展总是与生产技术的革命相伴随的,纵观我国农田灌溉技术的现状,从总体来说,仍然基本上采用着千百年来所习惯采用的旱作大畦灌溉和水稻淹灌。近20多年来在旱作物喷灌、微灌、膜上灌以及水稻湿润灌溉等新灌溉技术的研究上,均取得了一批成果,但在实际生产中采用这些技术的面积仍然很少,都只占几个百分点。是什么原因使我国农田灌溉技术的变革滞后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呢?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在大力加强农田灌溉新技术研究的同时,从欧、美等许多国家引进过水动或电动时针式、电力直线移动式、绞盘式、滚轮式等各种大型喷灌机,并经过试用、研究、筛选,研制成功和批量生产了电动时针式喷灌机,成功地应用在一些国营农场;也引进了微灌技术、喷头生产技术,薄壁钢管镀锌工艺,并自行研制和批量生产了小型喷灌机、微灌设备、薄壁铝管和各种配套管件,对推动当时和现在喷、微灌的发展发挥了作用;根据需要我们还自行研究建设了恒压喷灌系统、自压喷灌系统、大坡度山地喷灌系统,以及移动式微灌系统等,所有这些技术均普遍获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我国农田灌溉技术变革所要求的技术条件即科技储备,在80年代中期已经基本具备了,到90年代初又进一步得到加强。但实际上此后多年并未能推动我国农田灌溉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推动技术变革不能单抓技术,还必须有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之相适应,也就是常说的还要解决一个“机制”的问题。

2 必须解决推动农田灌溉技术变革的机制问题

近二三十年来,不论是渠灌区或井灌区,在减少灌溉输水损失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效益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制约经济活动的核心。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同样都是节约用水措施,而灌溉输水防渗却比农田高效用水要受到更多的欢迎。灌溉管理部门是以“水”为商品开展经营活动的,向农民出售的水量越多,收益越高,在取水量有限制的条件下,减少输水损失就意味着可以大幅度增加对农户和其他用户的供水量,也就是为管理部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样,井灌区采用管道输水,可以在同等能耗的条件下,大幅度增加送入农田的水量,既加快了灌溉进度,增强了灌溉的时效,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又降低了单位面积能耗,效益也非常显著。而农田灌溉技术的变革,虽然可以减少灌溉用水量,为缓解水资源危机做出贡献,但对于灌溉管理部门来说不仅不会带来任何现实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没有新的用户时还会减少水费收入;对于农民来说,由于水费很低,由节约用水所实现的经济收益,也难以补偿所需要的投入。因此,推动农田灌溉技术变革,除必须解决好的相应的科技储备问题,创造必要的技术条件以外,还必须解决好机制问题,特别是投入机制的问题,其关键则是要把农田高效用水彻底地转变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轨道上来,实事求是地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农民和管理部门对待农田灌溉技术变革的积极性。

3 现阶段农田灌溉技术变革的内涵

农田灌溉技术变革这个概念,是由于我国现阶段普遍采用的农田灌溉技术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对节约用水的要求而提出的。也就是说日益加剧的水资源危机,迫使我们不能不加快步伐推进农田灌溉技术变革,把农田用水的无效损耗减小到最低限度,发挥水的最大效益。当然,农田灌溉技术变革当是有条件地首先对畦田或格田进行改革,使之能根据作物需要控制灌排水量,达到灌排自如、灌溉均匀。这就要求必须把田间工程当作灌溉系统的基础工程来抓。

农田灌溉技术的变革给旧灌区技术改造指出了一个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当前全国大多数旧灌区都面临着技术改造的任务,既然是技术改造,就必然有一个如何改造的问题,是用新技术、新装备把旧灌区改造成现代化的,可以高效用水的新型灌区?还是仅仅做到恢复或提高其原有的灌溉功能?这个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十多年前我们提出来过,现在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机可能已经比较成熟了。

当然,技术革命也不仅仅是工程装备的革新问题,技术措施的革新也必须与之协调发展。所以管理为节水增产服务,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次观念上的革命。

4 建立节水灌溉发展基金

据分析,全国现有5000亿m3左右的可供水资源量中,90%是70年代末以前开发的,将来很难依靠新增水量全部满足城市和工业高速发展,以及新增灌溉面积的需要,必须也有可能从现有所占份额最大的灌溉总用水量中转让出一部分。

所以按节水投入成本核算,实行有偿转让,理应成为一项政策确定下来,而且不论以何种形式收取的转让费,也均应作为节水灌溉发展基金,投入到包括农田高效用水在内的灌区技术改造中去。实践证明它是解决节水灌溉投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可以给管理部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调动管理部门发展包括农田高效用水在内的节水灌溉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把农民在发展提高农田灌溉技术上的投入产出关系调整到一种比较合理的程度,调动农民实行节水的积极性。

第3篇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运用

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拥有广阔的土地,但是水资源却比较匮乏,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必须结合我国农业和种植业的具体状况,解决农村经济长远发展中存在的水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通过对更加高效智能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合理运用,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和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土渠输水与地表漫灌之外其他全部灌溉方式的统称。推广和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够较好地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较好地解决各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甚至将一些戈壁或是荒漠改良为农业用地,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该技术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1)在社会效益层面,相较于以往的灌溉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够节约更多的水量,一般可达到30%~40%,还能够提高单位水产值。例如,在新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对于漫灌方式的应用,要求农民提前进行挖渠和打埂,最多只有90%的耕地得到利用,但通过应用滴灌等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最多能够利用99%的耕地。由此可见,我国通过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大力发展和运用,能够有效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2)在生态效益层面,通过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以有效应用,可以极大程度地节约水资源,提高区域内植被的覆盖率,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同时,该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等问题,防止了水土流失。(3)在经济效益层面,相较于以往的灌溉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更好地节省水量、人力和肥力,促使人工管理效率的显著提高,农民也无需投入更多的人工、水及肥料[1]。

二、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农田水利灌溉设计存在不足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这就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针对农田灌溉工程的设计,相关人员并没有对农田具体地形进行全方面的考察。我国南方地区的大部分农田较为分散,且形状和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田水利灌溉设计和相关灌溉技术使用的难度。(2)针对农田灌溉工程的设计,相关人员并没有充分利用专业的勘探信息,尽管其在设计之前已对当地农田的地质条件等进行有效勘探,获得了相应的信息数据,但并没有将这些信息数据应用到具体设计之中,从而造成后续施工的实际情况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大大降低了灌溉技术施工的质量和应用效率[2]。

(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我国拥有非常广阔的土地面积,且经纬度跨幅大,包括亚热带、温带、寒带等,故而拥有多种气候条件。环境因素的多样性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灌溉设施的应用。同时,农田灌溉设备的设计也极易受到气候条件、空气流速、阳光照射等因素的限制,加上在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也存在很大区别,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灌溉设备,从而无形中增大了农田水利灌溉设计和相关灌溉技术的应用难度。

(三)灌溉技术与使用对象不匹配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应用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农作物更好地吸收水资源,以此来确保农作物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然而,大多数农田均在农村,由农民负责耕种和种植,有的农田应用了节水灌溉技术后,因为农民综合素质偏低,并不能够充分了解耕种的作物和相关节水技术,这就导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无法得到充分应用[3]。

三、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重视设计前的信息收集

农田土壤结构情况、栽种农作物需求等,将会对实际水资源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保证农田水利灌溉设计更为高效合理,在设计前,应对规划设计区域做充分的调查,如调查农村地区历年来的降水情况、灌溉用水保证率、渠道引水流量确定等,基于地区农田种植生产的实际需求展开设计,合理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从而确保设计高效性、节水性。

(二)优化节水灌溉技术配置,降低环境因素影响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相关政府部门依据区域内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规划,秉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对农业用水和人们的生活用水进行科学安排。积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用水制度,进一步优化水资源的配置,使之实现标准化与科学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出用水制度的作用,提高农民对节约用水的认识程度,树立起节约用水的意识[4]。在节水灌溉技术设置应用的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考虑到地区环境的差异,采用合适的灌溉技术和灌溉设备,尽可能在满足农田灌溉需求的过程中,降低水资源的损耗。如在以往的农田灌溉中,由于水资源的运输流动中存在渗透或是蒸发等情况,会消耗很多的水量,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而通过对水资源运输的高效节水技术进行有效利用,相关人员可以强化水渠的防渗透功能,借助渗透材料开展水渠建设工作,并强化输水管道的建设,这就能够对水资源运输流动过程中水量的消耗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实现高效节水。

(三)科学选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在设计过程中,应掌握当前各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和缺点,然后结合农田环境进行合理的选用。

1.喷灌式节水技术

该技术主要针对大面积的农田灌溉,可首选喷灌式节水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原理为:在实际农田灌溉过程中,以水的压力作为动力,让卷盘进行旋转,从而实现以卷盘为中心对周围土地进行灌溉。该技术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只需将喷头设置在喷灌机上,使之在得到充足的水压后,即可进行稳定灌溉作业,从而实现农田的大面积喷灌。在农田喷灌节水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充分明确现阶段该区域农田的具体情况,对满足其农田灌溉需求的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然后合理安装和妥善固定相应的喷灌设备,以此来达到灌溉的目的。当前在农田灌溉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喷灌设备为移动喷灌机,该设备可以确保作物获得全面的灌溉,操作简便,且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可适用于各种地形的农田灌溉作业。通过有机结合这一设备和机械自动化设备,能够更好地保证灌溉效率。然而,移动喷灌机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需要消耗很多的资源、占地面积较大以及需要借助一些辅助设备才能够完成灌溉作业等。

2.微灌技术

该技术属于一种滴灌技术的衍生技术,能够很好地节约水资源。现如今,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微灌技术种类主要是渗灌、滴灌、小管涌流灌、微喷灌。在实际农田灌溉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结合具体的生产需求,选择最为适宜的微灌技术。例如,对于气候较为湿润的区域,可选用微喷灌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还能够较好地满足当地农业生产需求;对于气候较为干旱的区域,应避免使用微喷灌技术。同时,微灌技术能够在控制灌水量的同时,实现短周期灌水;通过有机结合水分和养分,让土壤根部对所需营养成分进行较好的吸收,从而获得与施肥同样的营养效果;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水资源利用率,相较于传统的灌溉方式,这一灌溉方式能够节约50%~80%的水分,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从而较好地改善土壤结构。

3.渠道防渗漏技术

渠道防渗漏技术大多应用于土渠输水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渗漏而导致的水量流失。针对这一技术的具体应用,相关人员应注重防渗漏材料的合理应用,包括混凝土、沥青及塑料膜等,还应注重沥青护面、土料施压等技术措施的有效使用,从而显著提升渠系水利用系数,大大提高渠道输水的安全性。

四、结语

面对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困境,我国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有效应用,通过有效发挥该技术的应用价值,来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赵海峰.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分析[J].新农业,2020(20):61.

[2]文云霞.刍议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思路与应用策略[J].农家参谋,2020(20):117,145.

[3]王苗,吴玉秀,张晓炜.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18):39-40.

第4篇

【关键词】节水灌溉输水制度

1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临泽县水资源短缺,水利工程灌溉设施配套不完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灌溉方式相对落后,灌水技术水平较低,农田灌溉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需要,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的要求,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高效节水工程积累经验、典型示范的需要。临泽县水资源短缺,通过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配套完善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农村工作协调发展,推进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必须走高效节水灌溉之路。

2小型农田水利现状

2.1农业节水发展情况

临泽县是甘肃省主要产粮县和全国最主要的制种玉米基地,农业整体发展基本形成了区位优势显著、市场优势突出、竞争优势强劲、发展潜力巨大的制种、草畜、果蔬、轻工原料等支柱产业。临泽县紧紧抓住被水利部确定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和推进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机遇,不断深化水权制度改革,系统推进农业领域的节水工作,积极推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水定地(产)、配水到户、公共参与”的运行机制,坚持“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布局”的原则,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同时,推广了一批地膜覆盖、垄作沟灌、小畦灌溉、无土栽培、温室节水微喷滴灌、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实用技术,初步实现了现代农业高科技起步、高技术组装配套、高效益经营的发展目标。

2.2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需要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是均分布在临泽县农业生产的粮食主产区。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质地良好,耕地集中连片,光热资源丰富;群众对加强和改进农业基础设施愿望十分强烈,投工投劳的积极性较高。但项目区现状已不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要求,水利基础设施尤其是田间工程较薄弱,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2.3高效节水灌溉方法

高效节水灌溉与传统的灌溉方法相比具有节水、节能、节肥、节地、省工、省时、增产、增效的特点。通过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运行状况,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农业灌溉条件进一步改善,能促进农田灌排体系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大大提升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减少农民浇水灌溉的时间、降低水费开支,从而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使农业作物增产,增加农民收入。

3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目前我国把节水农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实行开源与节流并举。在旱涝灾害日益频繁、水资源紧缺状况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及早抓好高效节水工作,将会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显著地有利影响。发展高效农业,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必须改变和调整传统种植结构和方式,在目前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最好的出路就是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单位水量产出效益,高效节水灌溉是重要手段之一。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的要求。临泽县作为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县,通过大力实践和积极探索,探索了一条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新经济结构模式,积累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农业”、“水权交易激活节水型社会”的建设经验。节水之路刚刚步入轨道,只有通过发展高效节水技术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纵深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优化调整用水结构,增强水资源保障供给能力,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3.1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是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

一是农村庭院绿化、林带防风固沙、退耕还林还草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诸多措施,因缺水灌溉,举步维艰;二是由于地表水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补充灌溉可能导致水土资源极不平衡;三是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程度加快。因此只有加大田间节水灌溉力度,走高效节水之路,才能彻底改变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形成通畅、清洁的农村水网,增强水系自净能力、提高防污控污能力,使农村水环境得到涵养,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3.2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为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高效节水工程积累经验、典型示范的需要。从整体上看,现阶段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抗灾能力较差,科技贡献率较低,投入产出比相对较小,这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节水技术。另外,多数农民习惯于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对于新的节水措施,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节水措施适应性、经济性以及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均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建设高效节水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有利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4结语

在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其中,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现象非常的严重,为此,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有着无限的发展使用空间,并且这将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水利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可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运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看到技术自身所具备的局限特征,伴随着深入化的研究,我们坚信,未来不久的时间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将为我国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我国农业快速稳定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农业灌溉 灌溉技术 微灌 灌溉作用

中图分类号:S274.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1-80

前言:随着农业的发展,农田灌溉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微灌,它在农业的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微灌已经逐渐为人们所知,并投入到农业中去。而微灌所带来的效益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以后的农业发展中,微灌将会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帮助农业再创高峰。

一、微灌的含义

微灌就是一种根据作物的需求,通过细小的管道系统和装在管道末端的灌水器,将作物所需要的水和养分,采用比较小的流量,尽可能均匀和准确地运输到作物根部土壤的一种灌溉方法。它与传统的灌溉技术不同,传统的灌溉技术是大面积的,甚至是全面积地灌溉作物。而微灌只是灌溉作物的根部附近土壤,使得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也可以把微灌技术称作局部灌溉技术。

二、微灌技术的分类

1、地表滴灌。地表滴灌是一种常用的灌溉方法。它是通过管道系统末端的灌水器,将水直接或者间接地、均匀地滴在作物附近的土壤表面上。这种灌溉模式能有效地解决作物急需水分,又不违背浪费水的原则。

2、地下滴灌。地下滴灌就是把管道系统埋在作物土壤下面,直接把水施到地表下得作物根部区。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的流量都十分相近,但是地下滴灌能够有效地防止因为蒸发问题而致使水分流失问题,它是目前最节省水的一种灌溉方法。

3、微喷灌。微喷灌是一种通过管道系统和装在管道系统末端的灌水器,利用压力水来喷晒作物的灌溉技术。微喷灌可以通过喷洒的方式来提高作物空气中的湿度,从而改变作物空气的温度,对作物起到一定的温度调节作用。

4、涌泉灌。它是一种利用压力水通过灌水器,采用小水流或者是泉水的形式施到作物土壤的表面的一种灌溉方式。涌泉灌和传统的灌溉作为相似。

三、微灌技术的优点

微灌技术作为现代农业重要的一项灌溉技术,已经在不断地发展了。因为它自身的优点,已经在一点一滴地融入到农业发展当中去了。微灌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微灌技术省水省工。微灌技术的出现,大大地减少了农业的用水。它所采用的滴灌和喷灌等,是按照作物需要水的程度来调节的,仅湿润了作物根土壤,因此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灌溉水的损失。而且微灌是管道系统供水,它的操作方便,同时微灌只提供了作物所需的水分,而没有提供杂草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因此杂草就会很少生长,从而减少了除草的劳动力和农药费用。

2、微灌技术节能增产。由于微灌技术的安装和使用都是很简单方便,而且很大程度上能减少灌溉水的损失,也能减少工程安装的费用和各方面的费用。微灌技术能根据作物所需的水分而准确地提供,这就很大程度地解决了作物因水分不足而造成产量下降的情况,起到了节能增产的作用。

3、微灌技术灌水均匀,对土地的适应性强。微灌技术采用的管道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灌水量和减少灌水的间隔时间,起到了均匀灌溉的作用。无论是在平地灌溉还是在山地灌溉,微灌技术都能够适应。它的应用范围可以很广泛,因此它对土地的适应性是很强的。

4、微灌技术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微灌技术是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以及灌水器组成。它的水源工程建设简单,可以取江河水、湖泊水、井水等。而它的首部枢纽就包括水泵、化学剂、过滤设备控制阀等。输水配管网则是由干、支管和毛管组成。最末端的是毛管,负责连接灌水器。而灌水器就是直接施水灌溉的设备。用来消减压力,将水流变成作物所需的流量大小,有效地控制水流。微灌技术无论是安装还是使用,都是比较方便的,所以很多农民都愿意采用微灌技术。

四、微灌技术在农田高效灌溉技术的作用

现代微灌多数采用塑料低压管道或者金属低压管道,这样可以把流量很小的灌溉水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也有把水滴在作物上或者喷洒的,这种灌水方法流量小、持续时间长、间隔时间也短、同时湿度变幅小。微灌的水源很广,可以是江河水、井水、湖泊等,所以它同时也拥有取水方便的优点。根据多家国家的试验,微灌相比于喷灌要省水30%左右,而比地面灌溉节水70%左右。一般的微灌技术都是采用工作压力为60-150kpa,这样就能减少能量的消耗。微灌技术能帮助农民有效地解决因灌溉所投入的大量资金问题,也能缓解灌溉水紧张问题。微灌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的作物产量,也能提高劳动力的分配与使用。虽然现在的传统灌溉还没有淘汰,还在继续使用当中,但是从农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来说,微灌技术的出现无疑是农业未来发展的又转折点。微灌技术的优点多,缺点少,已经为很多国家所推广使用。我国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微灌技术,让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使我国的农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结语:我国是农业大国,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微灌技术的出现,也使得我国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微灌技术的优点以及其市场前景,微灌技术将会成为未来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灌溉技术。

参考文献:

[1]高本虎编著.橡胶坝工程技术指南[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2]邢义川[等]著.现代渠道与管网高效输水新材料及新技术[M].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6

[3]许迪等编著.引黄灌区节水决策技术应用研究[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4]李久生等编著.滴灌施肥灌溉原理与应用[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5] 王友贞,汤广民. 节水灌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 节水灌溉. 2005(02)

[6] 吴来杰,李波,金远雄. 基于内嵌汇编语言的PC机与单片机串口通信[J]. 煤矿机械. 2005(03)

[7] 靳兆荣,徐敏杰,魏学良,盛翊智. 基于模糊决策的自动节水喷灌控制器的设计[J]. 排灌机械. 2004(05)

第6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措施

一、农田水利节水概述及农田灌溉用水量分析

(一)节水就是要充分合理利用各种可用水源,采取水利、农业、管理等技术措施,使区域内有限的水资源总体利用率最高以及效益最佳。

(二)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节水研究的重点。目前可采用的节水农业技术通常可归纳为工程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生物(生理)节水技术和水管理节水技术等四类。

(三)近年来,尽管农业节水技术发展很快,但问题也存在很多,目前我国农业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又存在用水浪费的普遍问题,水的利用效率仅为30%-40%左右,单方水粮食生产能力只有1KG左右。我国喷灌、徽灌等先进节水措施的灌溉面积仅占总灌溉面的5.6%。

(四)为满足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灌溉水量和渠系输水损失以及田间灌水损失水量之总和称为灌溉用水量。需从水源引入的灌溉水量,包括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灌溉的水量、渠系输水损失水量和田间灌水损失水量。灌区作物所需的灌溉用水量。以万m3计。可分一个时段的及整个生育期的灌溉用水量。前者常按月、旬划分时段统计,可得灌溉用水过程,即按作物的灌溉制度;在各时段内作物的灌水定额乘以种植面积即得各时段的净灌溉用水量,其和就是整个生育期的净灌溉用水量。

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目前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措施很多,受水区内普遍应用的主要节水技术与措施有渠灌区的渠道防渗、井灌区的垄沟衬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包括滴灌、渗灌等)、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以及井渠结合节水技术等。

(一)喷灌技术

利用加压水泵、动力机等喷灌机器把水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再由喷嘴将水喷洒到空气中形成水滴,均匀地分布在作物和农田之间,这种技术几乎适用于所有农作物。

(二)微灌技术

包括滴灌、脉冲灌溉、微喷雾和涌泉灌等多种方法。根据设备工作压力不同分为常压微灌和重力微灌,根据设备铺设方式不同分为地下微灌和地面微灌。微灌技术的特点在于通过灌溉控制系统、水过滤系统和输水管道的综合运用,可以很好地控制用水。以管道上的特殊喷头像滴水头、稳流器、分水器、滴灌水带、喷水带等,把溶解于水中的肥料和营养物质,以较小的流量速度准确注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局部农田灌溉。

(三)渠道防渗技术

在灌溉过程中,沟渠渗透是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防渗技术是通过降低土质渠道的通透性,从而形成河床透水的保护层,常用混凝土衬砌、浆砌、石头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多材料组合防渗等技术手段。

(四)低压管道输水

先提取机井内的水源,再通过灌溉管道系统将水输送到灌溉区域,属于地面灌溉的一种方式。

(五)步行式灌溉

以各类农用机械和电力作为动力,再加上配套的灌溉设备,提高灌溉的机动性,对工程设施的要求较低,主要是机器的组装和拆卸,支持拖拉机的使用,对设备的要求高,用于对急需灌溉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灌溉操作,不但效率高,而且节水能力强。

三、农业水利灌溉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小,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也仅局限用于经济作物,只是作为示范工程,有待于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推广。

(二)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政事企不分,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

(三)受经济利益影响,水资源相对充足地方的农民对搞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

(四)资金投入不够,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衰减和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

(五)有些地方在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不能够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可行性论证不够,存在针对性差的问题,致使有些节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六)节水灌溉工程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设备不配套,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差,维修服务跟不上。很多工程设备因质量问题或维护维修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工程使用寿命短,损坏率高等,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四、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一)提升农业节水灌溉制度管理水平

农业节水灌溉就要求以最少的灌溉水投入量获取最大的收益,农业节水灌溉制度包括农作物育种期及整个生产生长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水周期、灌水时间、灌水定额等;对于不同农区的不同作物要进行分类管理,加大对各种耗水量大的作物,尤其是经济作物进行耗水量研究,寻找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在不同灌区的节水灌溉管理方案,包括供水、气象、管理技术等,高效率的进行节水灌溉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二)加强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综合利用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多种多样,不能单单重视一种节水技术,要灵活利用各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例如,把喷灌、滴灌等和水肥结合起来,不但能够提升肥料的效力,还能节省水资源,延长灌溉周期,降低灌溉成本。

(三)建立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制度,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

现行的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主要靠集体出资,农民筹资,国家补助建设。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国家补助资金却很少,大部分资金需要农民自筹解决。因此,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从而确立农业节水的重要性,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四)加强再生水的灌溉技术利用水平

应加强对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利用水平;首先,要保证污水废水的处理符合灌溉用水的科学标准,严格进行再生水的质量检测,保证符合灌溉标准;此外,加强对污染物在田间的移动规律、污染物对农作物生长及品质的研究,保证再生水不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并研究再生水的灌溉制度、施肥方式等。

(五)合理规划,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六)加强对节水设备的研究和生产制造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节水设备的科技含量较低,节水效率低下的现状,我们要加大投入,进行节水设备的研究,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节水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才能节省劳力、提升生产效率,重点开发和研究节水灌溉农具;针对我国农业区域广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的特点,应有专门的针对性研究,生产符合本区农业生产的节水灌溉设备;比如,针对一些经济作物,可以设计出一种智能化控制的节水灌溉系统,自动的进行气温、湿度、墒情的分析,既可以做到节水灌溉,又可以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

结束语

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不但要符合当地农业的发展规划,还要结合当地的水土资源,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及单位水量产生的粮食产量和价值。这个体系以农业节水为中心,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效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小涛,王春生.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9.6.

[2]金桂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第7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 高效节能灌溉 发展思路 探索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能源危机也相继爆发,因此节能环保无疑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发展方向。作为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鉴于此,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能灌溉发展思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建设的结合

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可以以生态的发展思路指导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从而完成对水资源的涵养和节约。由于受到气候特征和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降水量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使得不同地区的天然降水量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本文主要以某省市为例说明如何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能灌溉。

本文中例举的省市,其地势特征为自西北向东南,平面、山地和丘陵依次呈现阶梯状分布。气候特征是典型的亚热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降水量在不受到特大环境变化影响时也表现的较为稳定,其年平均降水量可以达到1380mm,最大降水量为2280mm,年最小降水量也可以达到880mm,降水月份大多集中在5-8月,鉴于该地区有比较明显的降水特征和分布特点。因此,本文在充分分析其降水特点的同时,对该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一些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强的建议措施,具体方式内容总结为表1。

通过表1中的四种措施可以发现,通过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充分的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对农田的灌溉可以有效的保证节水效果。此外在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实施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应性较高的策略。其次,由于每个地区的补贴政策不同,在建设过程中也要注意经济性和价值效益,针对于增加绿化种植面积的举措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效应,因此在其基础上也要通过其它方法进行农田水利灌溉的巩固。

为了保证工程灌溉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对相关的渠道进行防渗技术的加固,并以最低的成本投入保证储蓄水可以快速的从渠道引入到田间,从而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在该省市的实践过程中,据统计渠系输送水与土渠输送水相比可以节约30%~50%的水资源,并且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最高可以达到80%。因此在这种灌溉方式下可以保证高效节能灌溉的发展需求。

其次,上述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采取了微灌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输送。微灌技术是微灌系统通过压力作用于水资源输送的技术,其在喷洒过程中不仅可以保证对田地的均匀灌溉,同时也可以保证节水增产的效果。这种灌溉技术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大面积种植过程中,例如蔬菜和果园等。

3.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3.1采取引调模式充分利用地下水

在引用地下水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引调模式,在充分分析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水源进行合理的引调。通过科学合理的引调模式可以保证地下水库的容量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且可以有效的避免洪涝灾害的出现。本文的举例县城共有4条主要河流,共有拦河闸坝11座,在引调模式的选择过程中,主要依据水流特点分为洪峰期间和平稳期间,并依据水流的上下游水位的高低不同,采用不同的引调策略。一般情况下,洪峰期间水流太过迅速很容易导致地下水库容量的失控,因此要少引,将重点引调放在平稳期间。在下游水位高时少引,低时多引。这种引调模式可以有效的利用地下水,优化水源的管理。

3.2采取合理的配水方案

合理的配水方案与天气特征以及农田作物生长情况密不可分。一般在耕种初期进行田地灌溉时可以优先使用储蓄地表水进行灌溉,其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从而为后期用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出现旱情时,要优先灌溉作物受旱较为严重的地块和作物。在浇筑耐旱作物之前要时常关注天气变化,在提示雨水来临之前可以放缓灌溉的速度,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尽管,这种配水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从作物生长的角度以及高效节水的角度均是值得借鉴的良策。

4.积极推广农艺措施节水

可以达到高效节水和农业健康发展的农艺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多选则一些耐旱植物,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旱情带来的危害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较高耐旱性的农作物包括葵花、豆类和一些特殊品种的玉米等,在合理调整这些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灌水量。

②划锄保墒,降低地表水分蒸发的速度。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与土地特征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苗期或者春季耕种时节要划锄保墒,避免土地板结,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提高土地对雨水或者灌溉用水的渗入量。与其具有相同原理的措施还包括秸秆覆盖,其也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这种加护措施除了减少水分蒸发以外,还可以保证对雨水的涵养和储蓄,提高对雨水的利用率。

③结合一些化学抗旱剂,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为了实现高效节水灌溉除了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入手以外,还要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其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以营养元素的方式将化学抗旱剂施加于作物成长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保证作物的抗旱效果,从而节约水资源的使用量。

5.加强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灌溉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行业和领域的跨越,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必备武器,在农作物灌溉过程中也不例外。“3S”技术是信息时展的产物,其融合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地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其可以被应用于农业灌溉过程中,提高对水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

3S技术作用于田地灌溉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对土壤和作物含水量的估计和监测,通过监测系统的实时统计和汇总可以有效的为农业抗旱减灾和农业灌溉用水提供服务,从而使农业灌溉更加科学合理。

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相结合,实施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测也是必然的。因此,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对农田水利灌溉整体流程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分析,从而保证各种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借鉴一些成功的工程信息化建设经验,对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精益化管理,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和实施策略,保证农田水利灌溉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共提出了4项农业水利工程高效节水发展的思路,分别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积极推广农艺节水措施与加强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灌溉的结合。鉴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对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还要结合一些有效措施以及现代前沿技术保证灌溉的高效节能。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高效节水;模式;重要性;存在问题;措施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但是,我国的水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与水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因此,发展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势在必行的。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节水技术的运用已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只是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蓄水保墒耕作技术、适雨种植技术或者是地膜覆盖等等。在进行水利灌溉的过程中,建立健全节水刮泥体系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按照节水制度和规定,做好节水计划,同时对于水量和水费要加强重视。

一、农业水利节水灌溉模式

一般对农业水利灌溉来说,其发展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1、渠道防渗技术。从古至今,采用渠道的方式来进行农业水利的灌溉是较为常见的,主要是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方便性,操作的过程中减少了人工作业。但是冲渠道灌溉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在水体输送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渗漏问题,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从这一方面入手,对渠道防渗技术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以节水方式为主,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滴灌式灌溉。滴灌式灌溉是用小塑料管将灌溉水直接送到每棵作物根部的附近,水由滴头慢慢滴出,是一种精密的灌溉方法,只有需要水的地方才灌水,可真正做到只灌作物而不是灌土地。此法可长时间使作物根区的水分处于最优状态,因此既省水又增产。但其最大缺点就是滴头出流孔口小,流速低,因此堵塞问题严重。对灌溉水一定要认真地进行过滤和处理。

二、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在农业建设中,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的重要部分,节水灌溉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节水灌溉指的是农作物种植中利用低量的水来获得农田的高产,是在保障农业生产不受影响的基础之上,尽量节约灌溉用水,主要的措施是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进行科学灌溉,避免在水资源的运输和运用中出现浪费的现象,尽可能地追求水资源的最大利用率。由于传统农业灌溉技术中,并不考虑水资源利用率的问题,而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所运用的水资源中只有小部分被真正应用到了农作物的生长中,这是现代农业发展中所不容的,是农业科学建设的重大阻碍。

三、农业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对农业生产模式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提高农业产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农田水利措施的建设和完善,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于此同时,在农业水利灌溉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农业管理部门的重视。(1)灌溉方式落后:我国的农业水利灌溉,多是挖渠引水、凿井汲水的方式,或者利用相应的闸坝、堤防、沟渠等,从水库、河流等处引水灌溉,采用的一般是漫灌的方式,很容易造成灌溉不均匀的情况,而且在灌溉过程中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2)灌溉设施不完善:在灌溉中,多是以沟渠引水,而且沟渠以土质为主,在传输过程中,水资源会渗入土层中,同样造成了严重的浪费。(3)管理不当:灌溉工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权不明、权责不清、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4)资金投入不足:对于已经建成的水利灌溉工程,缺乏维护资金,导致其存在老化、损坏的情况,灌溉面积和灌溉效益逐渐就爱那个第,而新建的灌溉工程由于资金短缺,难以达到应有的规模,其功能也无法充分发挥。

四、加强高效节水灌溉的措施

农业节水灌溉不可能单纯的依托于先进的工艺灌溉设备来实现人们节水意识提升的目的,还有各种政策导向、科技市场发展、规模化经营等方式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国外在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过程中,使用了一套十分缜密的技术管理方式,当中很多的经验都是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的。

1、制定节水灌溉政策。当下我国的农村经济技术条件不够先进,因此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发展还离不开国家的重点扶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地区,需要订立农业节水灌溉设备,设立专项补贴政策。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国家需要鼓励金融单位研究订立各种专门针对农民购买节水灌溉设备的优惠贷款政策,提高农民加入节水灌溉队伍的积极性,而一些已经开展农业滴灌的增值税减免政策上,另外需要加深订立各种农业用有别于其他节水灌溉设备的税收优化政策,以加快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发展。

2、以现代化方式发展节水灌溉。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时候,以高新技术与资本当成主要的发展手段,重点研究各项节水农业的各项灌溉结束以及后期的生产研发等等多品种配套的方式,其中像是输水管道、喷头以及滴灌管等,一整套设备组成了一个完备高效的节水灌溉模式。除此之外,投身农业科技发展的工作人员,还对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含水量、各项组成元素等都有专业系统的研究,农民能够参照专家鉴定的结果,实行系统的灌溉施肥管理,有效提升了水资源与肥料的有效利用率。

3、推广节水技术的应用。依照我国具体国情特点,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要求使用常规技术和高新技术相互联合的方式,同样不可忽视工程技术和非工程技术之间的配合。现下我国节水措施的使用,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技术措施的使用:(1)雨水积蓄使用技术;(2)田间工程技术;(3)节水灌溉技术;(4)机械化保护耕作技术;(5)节水抗旱种类与高效种植技术;(6)耕作和覆盖的保墒技术;(7)化学方式抗旱节水保水技术;(8)监测土壤地力墒情和信息管理技术。

4、精细化地面灌溉技术。对地面的项灌溉技术进行改良,是建设在平整地面的基础上的,我国的地面灌溉量巨大,有十分广阔的灌溉覆盖面积,因此在平整地面的过程中,要求使用激光控制平面的技术和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各种有效改进地面灌溉方式的措施,以期慢慢的实现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控制以及精细化灌溉调整。激光控制平地设备的组成是激光发射装置、激光接收装置以及控制器和平地铲运等几个部分。此设备的使用能够高效实现土地平整的要求。

五、结束语

在节水灌溉的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依照各个地区具体的经济发展情况、土壤状态与农作物要求,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操作方式,以促进节水灌溉技术和各种设施的推广应用。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它涉及多学科技术领域,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及单位水量产生的粮食产量和价值。这个体系以农业节水为中心,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效为目的。

参考文献

[1]飞.浅谈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

第9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高效;技术

1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问题

(1)重建设、轻管理。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现下的很多农田水利工程,基本上都意识到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因此,从水利工程的建设之初,就开始投入相关的设备、设计,希望能够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上取得预期的效果。可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部分农田水利工程的运作当中,针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落实,仅仅是在建设上非常的重视,而后续的管理则缺失严重。第一,当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相关内容建设完毕后,管理方案非常的简单,都是按照机械化操作来完成的,并没有预料到突况的影响。第二,日常管理工作当中,针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未做出详细的记录,很多内容都出现了较多的矛盾,即便是在维护当中,也无法较好的完成。(2)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就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本身而言,其虽然是为了农田水利工程而服务的,但是自身所受到的内部影响、外部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很容易在应用中,遭遇到较多的挑战。部分地方的农田水利工程,表面上造就了宏大的场面,而实际上得到的成果并不显著。分析认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操作上,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首先,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体的服务范围、预期效果等,没有得到合理的设计,有些地方是效果过于突出,有些地方是范围过小,进而引发了很多的不良问题。其次,考虑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时间较长,所以在规划设计当中,会投入过多的资金来建设,而实际上的需求则并不需要那么多,这就造成了供需矛盾现象,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收益需要很长时间来完成,针对农田水利工程运转,也产生了一定的损失。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技术要点

(1)加强设施管理。现代化的农田水利工程运作,本身是一个框架,在框架的内部会融入相应的技术、设备、体系,保证工程的合理运行,创造出预期的效益和价值。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当中,必须不断的加强各类设施管理。首先,在基础设施方面,需要定期观察其性能是否达到要求,是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各种线路及功能,是否出现了严重的损坏。应及时针对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必要时进行革新、更换,为农田水利工程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供较多的基础帮助。其次,在移动设施方面,一定要详细的记录各种使用情况。现下的农田水利工程当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都配有相应数量的移动设施,这部分设施的移动频率较高,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移动,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是重点保护的对象。第三,终端设施方面,是总指挥、总操作的平台,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处理;但是,一定要在终端设施上进行阶段化的系统更新,为日常操作提供更多的帮助。(2)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在农田水利工程当中,水资源配置是一个细节工作部分,同时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产生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对于现代化的工作而言,水资源已经开始不断的减少,为了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运作,在分配上应该按照“优化”的原则来完成。首先,必须要对水资源进行大量的调查和分析,观察可用水资源的数量及具体范围。国家现在对水资源的保护是比较强的,有些地方禁止开采,应减少错误的利用和配置。其次,在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阶段深入调查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情况,优化水资源的设计、配置,实现分质供水。通常情况下,地面水可以分两种方式使用,灌溉区域的地面水或可以采用阻拦蓄水的方法;灌溉区以外的地面水则可采用引水系统。第三,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使用过程中要加强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好生态环境的监测,以保证后续用水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最后,在分配水资源时不仅要保证每个用水单位的用水量,还要加强对用水总量的控制,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由此可见,在今后的技术应用当中,水资源配置需要作为重点内容来对待,减少各种不足问题。

3总结

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技术要点展开讨论,现下的很多地方,都将农田水利工程做出了改善处理,在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时,能够遵循技术的优势来完成,采用联合的模式,将单一技术的劣势进行良好的避免。日后,农田水利工程的服务范围,还会进一步的扩大,各方面的工作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提高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融雪 单位:聊城市东昌府区水务局

第10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发展出路

1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十分贫乏,因此,如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水资源予以高效利用,是我国发展农业经济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积极发展农田节水灌溉势在必行。因此应大力建设农田节水灌溉设施,可结合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的科学的灌溉方案,立足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等,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进行针对性的灌溉,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在保证农作物生长需求,促进农业增产的同时,也达到了理想的水资源节约效果,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

2.1做好前期调研和勘察

在不同的农村地区,农作物种植及水资源状况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时,首先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和勘察工作。通过实地调研和详细勘察,可以更好地掌握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此外,还应结合第一手资料,对各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背景和设计可能性进行科学分析,才能更好地满足当地农业发展需求。

2.2积极应用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在农田节水灌溉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对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各种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农田水利发展的实际需求。而各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也被逐渐的研发出来,并应用于各种农田水利工程之中。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便需要积极应用各种新技术。当前受到广泛关注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包括利用最新的智能技术提高节水灌溉的相关技术和建立在3S技术上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建立在生物技术上的调控灌溉技术等。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不同地区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技术进行选择和应用,以更好地促进本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在不同地区,积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也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前期的工程选址阶段,要注意优先选择严重缺水或地面高低不平的地区、种植种类比较多的地区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并注意根据当地的农作物需水情况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对当地的水资源予以最大化的可持续利用。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要注意立足高效节水灌溉的相关特征,制定一定的指标进行施工。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尽可能应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工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从而更好地建设现代化与信息化并存的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保证后续的工程实施效果。

2.4做好节水灌溉科学管理

为保证节水灌溉的发展效果,还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注重管理的科学性。积极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各项节水农业建设的科学开展。其次,要注重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以及各种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等,对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密切的观察。按照实际情况,及时对相应的节水灌溉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以达到更好地节水灌溉效果。此外,在这一过程中,还可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借助一定的信息技术动态监测不同农作物生长过程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按照相应的监测数据结果进行适当的管理,以提高管理质量。

3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实际情况;必要性;问题;思路

现今广西特色农业已经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几个特色农业产业带,如以南宁、柳州、崇左、来宾为中心的甘蔗产业带。而从广西特色产业的分布情况上来看,百分之六十五大概288.7万hm?都是处于坡耕地,这些山坡丘陵地方由于没有较好的种植环境,同时也缺乏农业基础设施,很多都缺乏必要的水利灌溉设施,缺乏较强的抗旱能力,很容易由于自然灾害而导致作物大面积减产。依据我区“十二五”实施方案,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中,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必然是我区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田水利工程灌溉面积,提高我区农业经济社会效益的一项关键性策略。

1 现今农田水利工程在节水灌溉方面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

1.1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在设计阶段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

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设计阶段,设计工作员工在项目勘查阶段里面往往过于依赖以往的相关材料,没有认认真真地进行项目实地考察,仅仅依靠其设计经验开展工作,这样很容易致使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设计不够科学的情况出现。所以,节水灌溉项目设计工作人员需要认真进行现场考察,研究清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各种影响因子,在掌握好第一手相关材料之后才能开展设计的相关工作。只有在这样情况之下设计出的项目,才可以确保今后运行中将其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1.2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阶段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但是对于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运行管理阶段却没能引起关注

因为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且有着较高的工艺要求,所以其建设阶段往往获得各方面的关注。然而,项目一旦建成正式投入使用之后,其运行管理等方面却往往被人忽略。探究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没有明晰的产权,没有运行管理的配套资金及有效的运行管理措施。为了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所在地区的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明晰产权,并拟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运行管理制度,利用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配套管理资金,开展专项管理,这样做好之后,才可以确保将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1.3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域中缺乏合理的种植结构

我们开展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的目标在于提高工程覆盖区域的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然而,因为受到种植方式与传统种植理念的影响,有很多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覆盖区域的种植结构都没有进行较大的变革,即便某些片区开展了高效农业种植结构,其区域所占的比例也相当小,致使项目提升经济效益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项目增产增效的作用,在项目所在区域,管理工作人员要将宣传工作认真地做好,同时做好农民种植理念转变的工作,调整地区种植结构,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可以将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效益发挥好,提升地区的整体经济状况。

2 进一步推进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思路

2.1 结合农业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

结合我区水资源的供应情况,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相关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开展全方面的分析研究,将水资源配置情况尽可能科学化、合理化,推行分质供水。在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阶段,要加大项目周边自然环境保护的力度,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项基本建设原则,统筹各方面用水,加大项目周边环境监测力度。在水资源配置方面的分配思路要坚持“控制好水资源总量,要根据相关配额进行水资源的管理”,将各个灌区,各个用水方的需水量与所灌溉农田的用水指标都确定下来。而且做好节约用水的宣传工作,尽可能做到把每一滴水资源都用在对的地方,在提高水资源效率的同时,确保现代化农业发展与农业水资源配置紧密结合。

2.2 加大力度建设水利高效节水灌溉的示范性项目

一个好的灌溉项目能推动区域水利项目建设的进步。在进行示范性项目选址的时候要注意下面几点:第一,尽量选择缺水情况严重,而且由于农田地势不平开展自流灌溉难度大的区域;第二,最好是选择在经济方面发展情况较好,且该区域中大部分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第三,区域中领导层面的思想较为活跃、开放,可以配合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性项目建设的区域;第四,社会治安情况较为稳定,较少出现恶性案件的区域。在这种区域开展示范性项目的建设,不仅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建设情况又好又快,而且项目使用情况也会较为稳定,可以将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3 做好高效节水灌溉相关技术的引进工作

为了实现农业水利工程项目高效节水灌溉,引进相关技术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做好相关技术的引进工作对于提升农业水利工程项目节水灌溉效果有着重要意义。现今新型的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生物科学的调控灌溉科技,这种灌溉科技主要是利用生物技术,如依据农作物的生物特点,在作物某个生产时期进行亏水生长,进而让其获得某种程度的亏水练习,慢慢提升它们的种植质量,更好地管理作物的生长,实现高效节水,提升作物的种植效益;第二,利用GlobalPositioningSystem、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RemoteSensing技术,及时采集作物的各类信息,并利用计算机将种种数据进行二次研究,再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灌溉,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农作物及时获得灌溉,又能实现节水;第三,利用最新智能技术提高节水灌溉的效果,对农田中土壤的水分、作物含水情况开展控制,然后把获得的信息发送到调控中心,让调控中心传递相关指令控制灌溉的情况。

2.4 因地制宜选择灌溉模式

通过分析广西现有灌水方式下的农业措施、作物、地形地貌、工程建设投资、工程运行情况等,研究确定广西特色作物适宜灌水方式。以田阳县那坡镇弄坡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例,主要作物为芒果,地形地貌以连绵起伏的土山丘陵为主,水源工程为2km以外的右江。由于地势起伏较大,设计采用了“水泵水池首部配水管道作物”的方式,为了合理利用地形的优势,并考虑到芒果喷药的要求,选择了“低压管道灌溉+喷灌”组合方式,即在和水池高差20m的芒果地采用工作水头小的低压管道灌溉,20m以上采用微喷灌方式。

2.5 大力加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而其管理是高效节水灌溉的关键,发挥其效益是目的。为了保证已经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能够长期运行,必须大力加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为了保证工程管理落到实处,首先要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乡镇村组协调合作管理,明确其责权利,将制度落实到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能够长期发挥其作用。

3 结束语

总之,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进行节水灌溉,不但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对当前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农业的社会经济效益,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推广。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在水资源稀缺的今天尤为重要。在农业现代科学技术中,节水灌溉技术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一直是实践研究的重点。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包含甚广,其中既少不了水资源,同样地农业技术的推广也是不可或缺。那么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不但可以使农作物可以供给充足的水源,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的产量,可见节水灌溉技术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1灌溉模式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节水方式主要两个部分,其中一个是关于节水管理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是农业节水技术的,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技术管理技术主要是为了让水资源的调度更加科学化、规划化,能够通过科学的分析来保证水资源利用率更加充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使征收水费更加合理化;农业节水体系主要是为了改变传统的靠天吃饭的现状,优化作物的品种,培养耐旱抗旱的技术、蓄水保墒耕作技术、限额灌溉与节水抗早作物品种选育技术、秸秆覆盖或地膜覆盖保墒技术等构成。

1.1渠道防渗技术

我国挖渠灌溉的传统久远,隋朝的大运河就是虽然当初是为了满足杨广难寻的愿望,当然大运河到后来对于灌溉来说还是有重大的意义的。但是这种传统的方式也有着自己的缺点,那就是由于渗水的缘故导致水资源的无故损失比较大,约占总水量的 50%~60%,所以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技术一直为渠道防渗。该措施技术的节水特点是:使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水量损失减少,提高渠道里面谁的利用率,增加了渠水的供给的稳定性以及耐久度。其通过防渗材料可将其分成三合土护面、土料压实、沥青护面防渗、混凝土衬砌以及塑料薄膜防渗等。

1.2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全称为喷洒灌溉技术,喷灌技术是指通过专门的设备(如管道、水泵等)将水加压把水送到灌溉地段;还可以利用喷头把水喷成水雾状以达到喷洒比较均匀的目的,利用各种管道、喷头等协同控制,组成了该系统。

1.3滴灌技术

滴灌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及低压管道系统,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要求,将水连同肥料一起滴到作物的根系的办法。滴灌系统主要包括管道、滴头以及枢纽系统,其主要特征就是完全自动化的管理方式,灌水时控制灌水时长,所以灌水量相对较少,灌水周期短;使灌水量控制较准确,避免造成水源浪费。与喷灌相比,滴灌工程能在灌水的同时施肥,做到肥料的高效利用。滴灌系统的组成方式,主要是固定与半固定的系统组合,半固定适用于宽行的蔬菜和瓜果等作物,其主干管及相关的支管是都是固定的,但这并不妨碍其田间的浇灌,通过毛细管道就可以控制作物的浇灌,一条毛细管就可以轻松的负责多行作物,在浇完了一行的作物后便移到另一行灌溉,这样大大提高了毛细管道的利用效率。固定的系统对果树、蔬菜等作物比较适合,其管网全部安装好后便不再移动。

2.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节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简单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技术设备问题:节水灌溉工程的相关设备并不齐全,设备协调性差,目前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很多工程设备因这些问题,工程使用寿命缩短,损坏率高,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灌溉工程投入资金与维护资金不足,造成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设备老化失修,进而灌溉效益与灌溉面积逐年递减,资金问题一直是其发展规模得不到解决的核心问题;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

宣传管理问题:许多水资源相对充足地区的农民,受经济利益影响,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管理职责分配不清,节水灌溉工程产权关系不明,监督管理激励机制匮乏,管理粗放、调度不够灵活等问题;相关部门并没有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是采用一刀切的办法,既造成了节水效果不理想,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致使很好的项目却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

3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的建议

3.1统筹规划节水问题

在农村很多地方的节水方式还是很落后,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和抗击旱灾,群众打更多、更深的水井,或是利用节水灌溉中节约的水资源进行扩大灌溉,这样的做法并不是非常切合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资源节约型”的总体目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统筹节水是增加农村地区农业发展后劲,稳固农业在我国基础性地位的重要举措,这不仅仅是一个科技问题、民生问题,同时也更是一个关系到粮食安全、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展开多领域的、富有创见性的、科学性的广泛的合作,相关部门之间既要精诚合作,各个地方也要统筹本地区的农业节水工程的发展,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真正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科技大国而努力,逐步完善切实可行的可行性农业节水体系。

3.2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改造中低产田已成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扩大中低产田实际效益,首先要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制定适合当地农业的发展规划,因地适宜的选择节水灌溉技术,改变盲目引进、盲目推广“样板工程”的弊病,贯彻落实先考察、后制定的原则。对待盐碱地的问题要制定合理的节水措施及灌水定额。

3.3合理规划灌溉水资源

通过分析包括区内拦蓄和区间饮水系统在内的灌区的地面水利用情况,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么多年来我们水资源的实际的使用情况。一般来讲,灌区的地下浅水层有调节水资源的作用,其补给量包括排水管、渠道渗漏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降水补给,人工回灌等等;消耗量包括蒸发、开采、渗透等等。统一调度两种水源可以按照地下水非稳定流或区域均衡法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3.4加大建设投资

节水工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自古水利工程的兴建就是历朝历代的大事,就是因为水利工程耗资巨大,但却关系民生。农民筹资、集体集资和国家补助制度是目前我国针对农业高科技节水的主要的建设投资方式。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必要将农业节水建设纳入重要议程,并建立资金补助或其他鼓励制度。有了政策、资金的保障加上政府的支持,农民会更加重视农业节水建设,社会也会随之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节约用水风气。

结束语

农田节水灌溉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农田节水灌溉。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各部门统筹兼顾,针对各地不同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我国的节水灌溉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农田灌溉;节水措施;水资源利用率

当前我国水危机严重,节约能够起到很好缓解作用,农田灌溉占很大的用水量,所以农田灌溉的节水工作至关重要,节水工作可以缓解水供求矛盾的问题,农田灌溉的节水技术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农业用水,提高农作物产量。节水技术是由农业、工程、管理和水资源等环节的综合技术的体系,合理运用这一体系,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使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农业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土壤水、地面水和可利用的废水,合理开发这些水资源,需要多项工程,比如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技术、地上水合理开发利用技术和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灌溉节水技术主要包括喷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和微灌技术等等,这些技术节水效果显著。

1 农田灌溉节水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农田灌溉节水是发展农业的基础,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使粮食生产更加稳定,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我国很多地区的水资源都有匮乏的现象,水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所以首要问题就是水资源利用率,农田灌溉节水是现代化农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农业灌溉节水存在很多问题,灌溉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小,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只用于经济作物,有待大规模推广。节水灌溉的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管理粗放、管理职责不清、产权关系不明、政事企不分等等问题。资金的投入不足也是很重要的问题,灌溉工程维护资金很少,灌溉的面积逐年降低。节水灌溉工程设备不配套,标准化的程度低,很多工程质量不高,维修不及时,工程损坏率高,寿命短,使节水灌溉工程受到严重阻碍。

2 农田灌溉节水措施

2.1 转变农田灌溉节水的理念

农田灌溉节水在农业生产中很重要,要想做好灌溉节水的工作,首先应该转变农田灌溉节水的理念,从被动的抗旱转换为主动避旱,高效用水,健全农田灌溉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制定工作方案,推进节水工作。为了增加粮食生产,人们打更多的井,并且利用节省下的水来扩大灌溉面积,这并不是资源型的节水。所以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做好节水工作,农业节水作为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涉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切身利益等很多方面,这些问题不是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需要多个部门进行配合,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完整的节水方案。

2.2 合理规划

灌区地面水可以获得多年的可供水资源。灌区地下潜水层是一个调节水库,补给形式很多,包括降雨,区外地下水补给,人工回灌等等;消耗主要包括蒸发、开采和出流。可以按照区域均衡法进行均衡分析,在开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确定开采强度,根据开采强度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或者根据开采强度和补给方式来确定区域内开采的布局。如果地下水位比较高,而且外引水源量低,就应该使用井灌;如果地下水很少,就应该修建当地的蓄水工程,回灌地下水。

2.3 加大农田灌溉节水资金的投入

自从取消农业税增加各种农业补贴之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农田灌溉水费成为了向农民征收的唯一费用,是农田灌溉费用收取困难。而且农田灌溉建设工程一次性投入比较大,国家补助的资金比较少,不富裕的地区很难拿出钱来搞农业节水工程,所以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引导全社会来关心农田节约用水。

2.4 推行节水灌溉技术

推行农田灌溉节水技术,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喷灌技术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喷灌技术可以提高土壤的湿度,调节土壤的田间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呼吸以及光合作用,此外还可以达到省时、省力和省水的目的作用。喷灌的管道都是埋在地下,所以应该结合施肥的方式来节约用水。喷灌对土地的要求不高,对地形的要求也不高,但是受到空气湿度和风力的影响比较大,可能会导致喷洒不均匀的现象发生,所以如果风速很大的时候,不应该使用喷灌的形式。可见,推行节水灌溉技术的时候要因地制宜,才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

2.5 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已列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

综上所述,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体系,它涉及多学科技术领域,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及单位水量产生的粮食产量和价值。这个体系以农业节水为中心,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

参考文献

[1] 刘强,何伟才,宋伟.农业节水激励机制及其措施——以沈阳市东陵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11)

第14篇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农田灌溉机电井建设对推动农业向节水高效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将其视为现代农业专业化、集成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农田灌溉机电井的应用对优化农田生产条件,改善用水结构,推动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本文以江西省都昌县为例,对农田灌溉机电井的现状及建议对策展开研究,为推动都昌县农业发展作出努力。

关键词:

农田灌溉机电井;现状及建议;都昌县

农田灌溉机电井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作物抗病能力、推动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受到现代农业种植的高度重视,但受农民传统种植理念、经济投入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在应用的过程中仍存在问题,需要针对性的优化和改进。

1农田灌溉机电井的现状

都昌县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北岸,水域广阔,水系众多,全县水域面积139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2.1%,拥有鄱阳湖1/3水域,湖岸线长达185公里,占整个鄱阳湖湖岸线的1/10;沿湖大小圩堤89座,其中万亩6座、千亩21座、百亩62座,堤线长93.5公里;水库262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34座、小(二)型水库225座;塘堰10822口,机电排灌站583座,是典型的“水乡泽国”,2013年调查发现其当时538座灌溉机电井中损毁的农田灌溉机电井共514座,其中无法修复达210座,其机井损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移民建镇中由于渠道被平毁,提灌站无人管护;鄱阳湖水位今年持续降低,而部分沿湖提灌站取水口较高,导致泵站无法正常发挥效益,群众疏于管理;因缺乏专职管理,被人为破坏;“两工”取消,渠道清淤维修难以落实,工程效益严重弱化,使群众疏于管理;较大资金投入缺失,老化失修工程中机电设备报废;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和灌溉支出与农业收入不对称,导致农民对泵站依赖度降低,群众疏于管理;现阶段农民种植作物的自由度增大,同一灌溉片作物需水时段不同,导致30千瓦以上提灌站基本难以组织开机,群众疏于管理。

可见,现阶段农田灌溉机电井的管理中仍有群众自发管理模式为主,未充分发挥依靠村委会集中统一管理、将农田灌溉机电井承包给部分农民管理、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进行管理等管理模式的作用[1]。另外,农田灌溉机电井建设对地方自筹资金的依赖性较大,受区域经济条件的限制,机电井整体建设、维护工作难以全面落实;普遍存在的重建设请管理问题,使农民群众不能全面准确的认识到机电井的作用,使农田灌溉机电井在节水方面的优势被忽略,加大其被损毁的可能;在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过程中,农民灌溉单纯依靠现有农田灌溉机电井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而且随着机电井损毁数量的不断增多,这种矛盾愈加激烈;而损毁的机电井得不到有效的维修管理,使机电井的使用寿命和效果都得不到保证,维修成本不断增加。

2完善农田灌溉机电井的对策

2.1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农田灌溉机电井建设具有较强的公益性,所以政府在农田灌溉机电井建设中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优化政策,鼓励、引导群众参与灌溉机电井的管理维护工作中,例如落实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员补助模式,安排泵站维养专项经费,加快土地流转,扶持规模化农庄,鼓励大户承包等[2]。

2.2注重规划布局农田灌溉机电井建设要以区域全面水文地质调查、地下水资源综合评价预测、机井取水调查等基础工作为前提,并对地下水禁采区、开采深度等准确判断,针对地下水的合理划分规定地下水利用的专项计划,使地下水超采区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在开展机电井工程时要结合限采区地下水深度和开采范围制定合理的布局,并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保证农田灌溉机电井建设按照规划布局落实。

2.3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统一调度和管理通过都昌县现阶段农田灌溉机电井疏于管理的原因可以看出,加大节水宣传,优化农田灌溉水利设施结构等是现阶段落实管理的主要途径,通过宣传使农民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农田节水灌溉中,将灌溉机电井与喷、滴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相结合,这不仅有利于节水灌溉机电井的推广,而且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使农田灌溉机电井不断良性发展[3]。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强化统一调度和管理,使机电井的灌溉作用得到充分的挖掘,改善农民对灌溉机电井的认识,充分挖掘农民在农田灌溉机电井管理中的作用,统一管理有利于短时间内对机电井进行维修、更新,提升农田灌溉机电井在灾情严重时的供水效果;有利于提升农民对机电井的重视程度;有利于规范机电井的使用过程,避免一井多泵、争抢井等问题的发生。

2.4对地下水开采进行合理的限制农田灌溉机电井的出水量缩减或完全不出水会对其使用效果和价值构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改善农田灌溉机电井使用现状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加大对地下水的保护力度,使地下水开采得到行政、经济等手段的限制,例如传统大水漫灌的农田粗放灌溉形式,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生的效益均不理想,而且造成地下水的极大浪费,政府应通过政策鼓励、减免农民灌溉电费等形式对此种农田灌溉形式限制,推广硬化渠道、地埋管道等节水模式,使地下水的开采量缩减,降低灌溉机电井被损坏的概率。

2.5强化农田灌溉机电井建设队伍首先要保证农田灌溉机电井建设队伍具有专业资质,防止非法随意打井现象发生,以此保证地下水开采利用的规范化;其次,落实机电井建设队伍的业务技能、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提升机电井的建设质量;再次,加强对机电井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保证机电井建设所使用的材料满足要求,例如当机电井深度超过一定标准但仍未使用4米一节规格的水泥管,会加大地下水被串层污染的可能。

2.6创新农田灌溉机电井管理方法政府在加大农田灌溉资金投入的同时,应引导农民发展民营水利,利用产权改革制度使覆盖范围广、数量多的小型农田灌溉机电井得到转让、承包、租赁管理,农民参与机电井管理是保证管理全面、可持续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由于地下水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而且农田灌溉机电井自身使用寿命有限,所以承包的时间不宜过长,以1至3年为主,以此调动农民参与农田灌溉机电井承包的积极性,另外,要通过科学合理且全面的合同对承包农民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防止因人为恶意提升农田灌溉费用,对其他农户的权利构成侵害[4]。除此之外,可推广谁投资谁所有的管理模式,使农田灌溉机电井的投资活力和管理弹性提升,在此基础上建立用水协会,对其统一调度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3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都昌县农业发展过程中已经认识到建立农田灌溉机电井对提升当地农业水平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有意识的推广应用,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优化,这是当地农业种植管理理念提升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朱彬彬.巴里坤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4.

[2]张鹏.浅谈机电井的运行管理[J].四川水泥,2016(01):140.

[3]蔡小娣.岐山县农田灌溉设施运行管理工作浅谈[J].陕西水利,2015(04):168-169.

第15篇

1农田灌溉渠道现状

目前,我国的农业灌溉过程中渠道渗漏问题频发,导致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当所选用的渠道工程施工技术存在弊端时,农田灌溉的水资源利用率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无法有效提升农田灌溉质量,对地区农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了提高农田灌溉质量,需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强化渠道应用效果。目前我国农田灌溉渠道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渗漏是农田灌溉渠道工程施工面临的一大难点,大部分质量问题都由此引发,究其原因是施工单位不够重视防渗漏工作,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发生渗漏现象时,某些区域已存在应力撕裂的情况,力学平衡被打破,处理不及时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二是养护对于农田灌溉渠道极为重要,尤其是在渠道施工后期。部分施工单位在农田灌溉渠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养护工作不足的情况。养护人员缺失、人员素养不高、专业能力无法满足施工要求、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导致养护质量大幅度下降。部分农田灌溉渠道工程施工存在着极为隐蔽的安全风险,只有专业的检测才能发现,倘若施工单位没有进行日常检查与维护,则不能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后续施工过程中风险因素的危险等级不断升高,给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三是施工材料选择不当也是导致农田灌溉渠道工程施工质量受损的一大原因。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施工单位往往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土壤开展施工,但土壤土质存在差异性,很难完全满足施工要求,导致渠道工程建设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此外,当地土壤所涉及到的土质因素多以可种植为基础,其本身需具备较强的渗透性才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这类土壤被应用于工程施工时其渗透性会影响工程质量,水资源也会被大量浪费。为了避免出现类似情况,施工单位在施工时需对土壤进行测定,判断其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四是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对农田灌溉水渠工程施工质量至关重要,部分施工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甚至存在盲目施工的现象,对农田灌溉水渠工程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

2农田灌溉水渠工程施工的特点

农田灌溉水渠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需明确相关工程的施工特点,科学选择施工技术。农田灌溉水渠一般靠近水源区域,该区域的土质较为松散,易出现结构沉降现象,进而引发结构破坏,给施工造成困难。若不做好施工区域的全面调查与分析工作,则会导致施工存在盲目性,不仅会造成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还会对工程质量和安全造成威胁,难以保障灌溉水渠的运行效益[1]。水渠施工各环节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只有做好各个施工工序的有效衔接,才能保障工程项目顺利竣工。施工道路缺陷和水渠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会加大技术应用难度。同时,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施工时不能完全依靠机械设备,还需人工操作加以辅助。农田灌溉水渠工程施工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需充分了解物理力学、基础设计和结构学特性等,并遵循水渠建设标准,为农田灌溉提供基础设施保障。水渠作为农田灌溉的重要工程,将江河水引入农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水渠是人工开凿的水道,一般用石砌或水泥筑成,有干渠、支渠之分。水渠工程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灌溉质量和农作物产量,因此水渠工程施工十分重要。一方面,农田灌溉水渠工程建设是为了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确保施工质量可充分发挥水渠应有的功能,保障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充足,提高作物产量;另一方面,水渠工程建成后可减轻农业生产人员在灌溉环节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农田灌溉水渠工程施工要点

3.1施工原则

农田灌溉渠道工程施工需遵循相关原则,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加快施工效率。首先,灌溉渠系要尽可能地布置在高地和分水岭上,避免渠系经过建筑物或过大的挖方填方,降低施工难度,同时有助于控制更多的自流灌溉面积,进一步促进灌溉功能的发挥。其次,要考虑其他水利设施的布置。农田中可能存在其他沟渠,在进行灌溉渠道施工时要考虑已经存在的设施,避免对原有设施产生干扰,确保各水利设施的功能正常发挥。再次,要遵循“短、直”原则,使灌溉渠道尽可能的短且呈直线施工,施工设计环节要尽量避开岩石、山体等,降低施工难度。最后,将渠道布置与行政区划相结合,综合考虑机耕、土地规划及用水管理等因素,尽可能确保各用水单位有独立的引水口。

3.2地质勘测

为了降低外界环境对施工的影响,需提前开展地质勘测工作,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并结合地质情况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指导施工作业顺利开展。仔细分析相关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确保勘测技术选择的合理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对地质勘测过程加以控制。对已建成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获取相关数据资料,结合勘测信息选择施工技术。若施工区域的地质状况较好,可采用覆膜技术对水渠进行处理,解决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问题。表面铺设和埋铺方式在实践中的应用较多,埋铺可有效保护塑料薄膜不被破坏。若施工区域的地质环境较差,存在土质松软的问题,可应用混凝土技术[2]。地质勘测工作的实施,可有效控制水渠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3.3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效果是决定水渠施工质量的关键,应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开挖效果良好。基础施工时对周围杂物及时进行清理,保障基础的平整性和承载力。以地质勘查报告为依据对基础情况进行评估,如果存在较多的不良土质,可选择夯实工艺和加固工艺等改善力学性能,尤其是在软土地基施工时可应用换填加固法,用性能良好的填料置换原有软土,防止造成不均匀沉降等问题。水渠沟槽开挖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预留剩余开挖量(通常为20cm左右),是保障首次开挖质量的关键[3]。施工中多采用U型预制件和L型预制件,在规定位置完成预制件安装。对周围土质进行有效保护,防止开挖施工造成严重破坏,尽可能避免超挖问题,必要时以回填土压实的方式进行弥补。积水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开挖施工中应做好排水处理。最后,对沟槽进行夯实处理,虚土回填后用电动夯实设备进行夯实处理,确保沟槽平整度和稳定性良好,回填厚度约30cm。

3.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材料,能够提高水渠的稳固性、强度、承载力和抗渗性,从而改善槽底结构性能。对混凝土浇筑施工加以控制,可延长水渠的使用寿命。施工前应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检测,尤其要关注骨料的粗细程度,保持骨料均匀性,根据相关规定确定最佳配合比,确保混凝土材料性能良好。混凝土搅拌施工以均匀性和充分性为基本原则,保障混凝土的饱和度,合理规划混凝土运输线路,科学控制温度,防止因温度变化过大而影响混凝土质量[4]。在施工现场及时浇筑,分段式浇筑的方式较为普遍,适应了灌溉水渠施工的特点。上一段水渠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原浆收面,按照设计标准控制混凝土质量,确保其达到验收标准后再开展下一阶段的施工。振捣方式是决定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可采用机械振捣和人工振捣相结合的方式,振捣前要保证容器的清洁性,尽量避免因外来杂物残留而造成混凝土质量问题。此外,混凝土在凝固环节会出现粉化和开裂现象,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因此混凝土凝固过程中需采用洒水和覆盖的养护方式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防止在后续使用时出现严重裂缝和渗漏水问题。

3.5砌体施工

砌体施工可采用浆砌石体砌筑工艺,砂浆配置时选择M7.5水泥砂浆,可增强砌体的黏合效果,保障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良好。对水泥标号和安定性等性能进行检测,施工中通常选择统一标号的水泥,混合使用会对砌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河砂是主要原材料之一,应合理控制其含泥量(通常不超过5%)[5]。严格控制骨料和水泥的配合比,做好实验室检测工作。为了增强材料的和易性,砂浆搅拌时间不能少于2min[6]。结合水渠施工进度对砂浆搅拌施工加以控制,既要避免材料供应不足,又要避免因停留时间过长而影响砂浆质量,放线时严格遵循图纸要求。压实施工时应注重对砌体的保护,避免出现松动。

4结语

农田灌溉水渠工程施工易受周围环境和技术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如果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会对水渠建设质量产生影响,不利于灌溉工作的高效开展和农业发展。应掌握地质勘测、土方开挖、混凝土浇筑和砌体施工等不同环节的施工技术要点,并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施工技术,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消除灌溉水渠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王翠娟.农田水利灌溉水渠工程运行维护及管理[J].农村实用技术,2021(3):177-178.

[2]吕柏霖.农田水利工程水渠设计与施工管理关键点分析[J].农家参谋,2020(23):84+91.

[3]郑琴.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8):91-92+96.

[4]潘兴岩.农田灌溉水渠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乡村科技,2019(22):124+126.

[5]于建国.农田灌溉水渠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J].现代物业,2018(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