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的核心范文

高效课堂的核心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效课堂的核心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效课堂的核心

第1篇

关键词:师生;教学行为;课前准备;学习习惯

近年来,“减负增效,高效课堂”成了教师课间的热门话题。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怎样做才能使课堂高效,这也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结合近两个月的教学实践与“减负”工作的逐步落实,自己也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因素还是教师和学生。

一、教师方面

1.转变教学行为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整个课程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教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成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新的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及“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自觉调整教学行为,转变自身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2.充分的课前准备

从理论上讲,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这个教学策略的提出就给每位教师课前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何用好这四十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教材研读是语文备课的重中之重。教师要静心凝神地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其次,要准确把握学情。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教学的细节问题,确保课堂顺利进行。再次,课前还要准备好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动感强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使学生获得直观表象,进而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课堂教学的预设也是教师课前备课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有效的前提。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灵活驾驭教学过程,不能由于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确保提高课堂效率。

3.要精讲与精练

实践证明:精讲精练,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一个极为有效的做法。精讲,是指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学生难以理解的共性问题,精心设计,透彻剖析。课堂上,教师多占一分钟,学生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一分钟。所以,教师要牢记学生才是课堂的教学中心,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三讲、三不讲、三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讲促思,以讲解惑,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精练,即针对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点、难点、容易混淆需对比的知识,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设计合理恰当的练习,是实施精练的关键。这样才能立足课堂,提高效率,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二、学生方面

1.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课前预习是学生的自学形式之一,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前导,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它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行为,又能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好了,听课才能有的放矢,能抓住重点、难点和自己在预习时没有理解的知识,并成为学生关注的部分,主动而又重点地学习,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果坚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就会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语文《太阳》这一课前,把学生分为三组,并且给各小组布置了事先设计好的不同的预习题目,采取了加分的激励手段。学生通过课内预习、课外搜集等方法了解到了许许多多关于太阳的知识,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他们滔滔不绝地互相答辩,学而不厌地研讨课文内容与重点,既分享课外搜集的资料,又补充了课文内容,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求知欲非常强烈,时间在静静的阅读、感情的朗读、激情的辩论、快乐的研讨中过去了,学生知识的深度、广度得到了更好的扩展。所以,学生预习到位了,课堂效果自然就好了,课堂的高效性也就得到了保障。

2.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好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有哪些呢?(1)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学生听课的专心程度不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学生不仅要听教师的讲解和提问,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以便做好评价和补充。(2)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要边听、边想、边记,重点的内容作批注。(3)课堂上敢想、敢说、敢质疑,勇于探索,积极参与讨论活动,不断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既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第2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交流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46-02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探索课堂的高效率就显得格外重要,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师的追求。我认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课堂的有效交流,因为每一堂课是由交流开始的,也由交流结束的。

一、课堂有效交流的误区

合作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学习方法,是新课标倡导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在课堂上,师生通过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见解、解除内心的疑惑,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课堂上热闹活跃的气氛,随处可见的交流场面背后,到底有多少学生发表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认真地倾听了别人的见解,又有多少学生游离其外,无所适从呢?

误区一:课堂气氛热闹给人一种"有效交流"的假象

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不管时机是否恰当都要尝试着用,似乎只有讨论一下才热闹,只有交流一下才是新理念。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思考,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教学目标难以达成,费时较多,收效甚微,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误区二:课堂上小组讨论给人一种"有效交流"的假象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临时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交流讨论。既没有对学生的交流作指导,也没有时间全程监控学生的交流活动。这样的小组交流不是有效交流。

误区三:课堂上教师与优生的交流给人一种"有效交流"的假象

在"合作交流"时,教师是"主角",优生是"配角",中等生是"群众演员",学困生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课堂上很热闹,但往往变成了教师与优等生的热烈交流,大部的学生自觉不自觉的成了陪衬,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交流流于形式,不能真正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误区四:课堂上没有实际意义的"合作交流"给人一种"有效交流"的假象

教师所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应多给点时间,反之则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讨论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但在课堂实践中,老师想着教学进度,学生思维刚打开,教师总结即开始。

二、有效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学科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还应具备广泛的参与性和思维的再现与吸纳性。

三、课堂有效交流的策略

策略一: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营造"安全"的课堂交流氛围。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组织课堂有效交流的前提。虽然新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我们还是在有意无意中带有权威性和指令性,很多学生缺少"安全感",怕出错后被老师批评或同学笑话。

策略二:挖掘教材,丰富课堂有效交流素材

学生的学习内容是进行有效课堂交流的材料。学习材料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是否为学生提升课堂交流、探索能力营造广阔空间,这是影响课堂有效交流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编写导学案时,必须认真挖掘教材,对教材从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多个角度去重建,力图凸显教材的现实性、挑战性、探索性和课堂的交流性。提供真正成为学生开展课堂交流的"有效素材"。

策略三:强化课堂有效交流意识,寻找有效课堂交流途径

首先,创设课堂交流情境,课堂交流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与接纳,要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来,除了创设外在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敢于课堂交流外,还必须创设能激发学生课堂交流内在动机的情景或课堂交流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单靠个人智慧或能力要完成它具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感到课堂交流的必要,或者是学生有迫切的愿望需要与别人进行研讨、课堂交流或获得别人的帮忙,这样才能从内因调动学生合作课堂交流的积极性,也才能使课堂交流更加有效。其次,我们要把握课堂交流时机,在学生愤悱之时引导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争辩中获得启迪、获得灵感。再次,教师在学生合作课堂交流学习过程中适时的参与和指导,教师不能定格在"表演者"位置上,而必须是由台上走到台下,与学生一样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心平气和地接受学生地质疑、肯定与否定,师生缔结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对学生提供"到位"而不"越位"的帮助,教师应从更深层次上去思考如何指导与引导,才能使课堂交流顺利进行,更加有效。

策略四:重视方法指导,养成学生的课堂交流技能

课堂交流的技能是课堂交流的成效高低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课堂交流的技能视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是课堂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教师必须用心渗透在每一节课中的一个内容。

第3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一定影响的。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只强调知识的传递,而不强调多种能力的培养,那么这肯定是不适合于学生的长久发展的。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物理是一门强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激发自己主动探究的兴趣,为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就是理论知识偏多。在拥有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开展实践操作。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他们没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不宜在课堂上展开实践教学。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设计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情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当的教学情境,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针对物理学科而言,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注重于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主动地投入其中,开展学习的基本步骤。[1]具体来说,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要让教学情境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教学情境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预设一个教学的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的基本概念。教师可以拿一个小口哨,利用这个口哨发音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先将口哨堵住,再吹,学生会发现没有声音了。然后,教师再将手放开,口哨就能发出声音了。教师利用这种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渗透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师来说,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材内容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本目标。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将课堂的教学目标和实际的生活相联系,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物理问题。物理是一门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学科。教师要牢记这一点,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穿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2]如今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那么,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实际生活和物理知识的联系,制定合理的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拥有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3]例如,在学习“匀速圆周运动”这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电风扇转动、地球绕着太阳转等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举出合理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三)开展具体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

物理学科更注重学生的实验过程。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开展具体的物理实验,利用物理实践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只学习物理知识,而不进行物理实验,那么他们获得的知识就等于“纸上谈兵”。长久下来,这将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没有相应的实践经历,其物理学习成绩是很难得到提高的。可见,物理实验过程和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是单独的一部分。教师要将这两部分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基本的物理学习体系。[4]因此,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直观的感受,利用做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摩擦力”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摩擦力。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玩具小车,让学生自己研究平面上的摩擦力和斜坡上的摩擦力。

第4篇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情境;开放课堂

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在特定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内容。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互动的过程,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的教学气氛等都是影响学生是否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以上观点,对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参与进行分析。

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引导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就成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过程,教师占据了教学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注重教学本身,而不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只是以成绩来衡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学习。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这也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缺陷。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要充分地尊重学生,让课堂教学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由此可见,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以丰富的教学情境来激活学生的参与

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虽然高中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发展还不成熟。高中新课程教材在编写上比较注重联系实际,也有一些学习情景的创设,但由于地域条件和学生基础的差异,并不是都能满足教学实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有关的情境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抽象的知识,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几种情境设定方法。

1.生活情境

知识是源于生活的,最终也会运用到生活中去。高中生物更是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一门课程,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设定情境,这样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也能使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进行关于细胞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理解细胞的定义,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多媒体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例子没办法拿到课堂中来,这时可以将这些抽象的问题通过设立多媒体情境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理解生物中的抽象概念,也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加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3.游戏、活动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游戏和活动,能快速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进行交流与合作,这合作互动的过程中,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远比教师单纯地教授理论知识效果好。例如,在进行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从体液调节的学习开始,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既轻松,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情境设定只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不是让学生去玩。在课堂教学的情境设定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素材,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去进行一些无关紧要的活动。

三、以开放的课堂来带动学生的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环境可能随时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学生的认知变化更为复杂。在封闭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了限制,这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就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但是,开放式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重点是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以开放式的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高中生物课堂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开放

时间上的开放使生物教学不仅只在课堂的40分钟上,将生物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课堂上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为主。从空间上看,开放式的教学要摆脱课堂的限制,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活动、户外实践为辅助。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空间中进行学习。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到户外收集生物材料自制生态瓶,通过对组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成分的思考和对其稳定性的观察,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注重过程

教师的教学并不是只为了学生的升学考试,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以学习过程能力的培养为主。因此,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作用,适当的鼓励可以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钱世梅.找出病根,开出药方: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索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

[2]王慧.如何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8).

第5篇

一、新——思维过程的揭示一定要新

课堂教学应突出思维过程和认知环节的实际过程,然而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掩盖必要的分析、探索过程,实行注入式和结论式教学,要么一猜就中,一选就准,一证就对,一用就灵;要么采用题海战术,强调纯技能技巧,指望学生形成条件反射,以套路与程式让学生“对号入座”,机械模仿,生搬硬套,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与封闭,这乃是素质教育之大忌,这与教师在备课和讲授中忽视或不同程度地掩盖解问题的思维过程有关。

什么是“思维过程”?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结合学科教学表现为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性质规律的发现过程,对文章作者思路的挖掘过程。学生只有“身入其中”,才能领略其妙,才能学会创造。怎样展示思维过程?方法很多,因学科而异,但有几点是共同的:

第一,备课时深入挖掘可以进行创造思维训练的内容或因素,找准训练点。第二,通过发散性提问、延迟性评价、集体讨论、结果预测、闭目想像、观察联想等多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第三,要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机进行。其一,创设情景,作为铺垫。如,一位科学课教师教学“斜面”时,首先放了一段录像,工人叔叔用一块斜放的木板将油桶推上汽车。师问:工人叔叔为什么这样做?生答:省力。教师接着讲:这块木板叫“斜面”,利用斜面推重物,真的能省力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斜面”……其二,引导探究,步步深入。教师要把“思维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阶梯,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拾级而登。

二、高——教学的思想性一定要高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主体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提高设计的思想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的现象、事件及问题的主动、积极、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使学生的兴趣与真实的事例密切地相连,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学习“任务”与生活化的“问题”相结合,这必然使教学始终处在一种动态和谐的交流、合作以及有自豪和成就感之中,优质的学习环境,高雅的思想交流,师生共同享受课堂,共同提高。

三、好——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一定要好

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课堂引入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首要条件。在课堂教学开始时,要求教师注意师生角色的位置,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师生之间要由“权威——服从”关系变成“指导——共享”关系。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置各种游戏以及小品等教学活动,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愉快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我在“用坐标表示平移”这一课中,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首先我出示了一个直观的直角坐标系,让学生首先耳目一新。

2.让学生分组上台,合作完成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

3.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点与图形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规律,这又构建了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三)设置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点与面有什么关系?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与图形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又有何关系?你能验证吗?通过这样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是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欲望。

(四)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前提条件。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四、美——课堂教学艺术一定要美

教学艺术是教师个性体现,需要不断地积累学习,提高修养。“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水到渠成。这种个性特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主体表达。在遵循学科教学的科学程序的同时,要将审美表现与科学再现相融合,完美地表达教学内容信息,产生形象的艺术表达效果;第二,情理交融。情是教学艺术的魂,离开它,教学艺术将不复存在,它有动力。理是教学艺术之脉,在再现与表现的完美统一中使师生优化发展。第三,用语之智。第四,和谐奇异。教学中要挖掘教学内容自身表现的内在美,特别是和谐美与奇异美,使教学中信息量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使学习者积极投入。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108-02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高思维的学科,能够很好地锻炼人的思维能力。高中数学中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思维训练。思维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与准确率,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高中数学实施高效课堂思维训练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数学教学的重点是将数学思维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具备多种思维能力。学生学到这些思维能力之后,能够活学活用知识,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到,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数学学习中,学习数学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数学思维训练更加重要。数学思维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大脑。学生通过思维训练,使思维更加敏捷、灵活,在解决问题时更能采用多种方式,更懂得变通,并在这种训练中使得思维深度能够不断深入,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活动的开展

为了推进教育的良性发展,教育改革提出的高效课堂理论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理论,它将“自主、合作、探究”等原则和方法贯穿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去,并将其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其中,高效课堂的思维训练是其核心内容,这项核心内容很好地吻合了现在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宗旨。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能够促进各种教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达到了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开展的目的。

二、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思维训练

教师激发学生参与思维训练的兴趣与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数学教材中的兴趣点与兴趣因素挖掘出来,采用直接或者是间接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遇到自己感兴趣并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时,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主动性,学生的注意力会迅速地集中,并会在参与数学训练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创新性、建设性的意见。这样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二)让学生在解题后进行反思,提升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良好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思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思维过程有条理性,因此这样的思维得出的结果才可能会是正确的,也就是要求思维要具有周密性。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的周密性,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解答出数学题后,进行题后反思,将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单独找出来,将错误找出来,让学生在分析和反思中发现错解的原因,培养学生养成严格对待问题的好习惯。将解题过程中思维不严谨、出现漏洞的地方找出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出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慎思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三)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性思维

高中数学思维训练培养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将已经收集到的资料信息,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找答案。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针对同一个问题,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学生采用发散性思维思考时,思路就会随之扩大,让思维空间得到扩展,使之能够达到训练发散性思维的效果。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弄懂一题,就能够解答多道题目。不用题海战术,就能够比较轻松地解题,将数学之间的联系完全掌握在心中,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归纳、总结以及概括能力。

(四)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思维能力中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是人在生产创造过程中,能够生产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思维,植根于一般性思维,需要长期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些点滴的新观点、新思维以及一些新奇的看法给予鼓励与赞美,使学生有积极探索、进取的自信与动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做好示范、表率作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教导学生,不断鼓励学生乐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质疑,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与观点。

三、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思维训练的具体做法

上述探讨过高中数学课堂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之后,以下结合实例,探讨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思维训练的具体做法。

(一)根据结果寻找原因,采用逆向思维解题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题目,采用正向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或者是论证时,有时是非常难的,这时就需要使用逆向思维方法,从结果推导、探索出题目的解题渠道与原因,找出结果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最后找到解答题目的思路与方法,下面用实例来具体分析这种思维方法的用法。

例题1 正数s,t 满足s+t=1;x,y∈R,求证

(sx+ty)2

对于这道题目来说,证明过程如下:

s>0,t>0且s+t=1

s=1-t>0,t=1-s>0

sx2+ty2-(sx+ty)2

=sx2+ty2-s2x2-2stxy-t2y2

=sx2(1-s)+ty2(1-t)-2stxy

=st(x-y)2≥0

(sx+ty)2

这道题目的解题过程很好地采用了根据结果寻找原因的方法,采用了逆向思维思考问题。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出一些类似的数学题目,教会学生采用去伪存真的方法对学习的知识进行了解与反思,培养问题反思意识。传授给学生逆向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结果推出解决的方法,从反面进行论证。

(二)利用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开放性思维解题

高中数学学习中,有许多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题目没有唯一答案,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局限,因而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训练学生去思考问题。这种题型的特点之一就是题目的条件是开放的,并且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因而得出的结论也是开放的变化的。结果结论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而且能够从题目中的一个问题衍生出多个问题。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思考,进行逆向思考、换位思考,锻炼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以下结合一个实例来看一看怎样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例题2t 在哪种情况下,方程x2-(t-1)x+t+1=0存在实根,再者,t 又在哪种情况下,有两个实根,并且两个实根的平方和是4。

对于这道题目来说,首先,采用换位思考方法,从反面入手,判断 t 处于哪种情况时,整个方程是无解的。其次,考虑两个实根的平方和是4的条件时,将 t 的范围求出来,将方程存在两根的条件方程式计算出来,得出 t 的范围。再次,根据实际情况与前面对的判断,找出不符合题目要求的 t 的取值范围,完成解题。

(三)培养学生多采用分析法思考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借助分析法教学。这种分析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以及换位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这种教学方法是基于命题假设成立的基础上,根据结果探讨其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的一种思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思考题目给出的问题,按照逻辑思维推理方法思考问题,将题干给出的条件以及隐含的条件考虑进去,采用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方法,综合分析题干,找到解题的突破点,从而成功解题。

数学作为一门主要的学科,不仅起到传授数学知识的作用,而且还起着重要的思维能力培养作用。只有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产生高效的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雷珍.加强高中数学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换位思维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

[2]鲍留兄.高中数学思维训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12))

[3]刘惠茹.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5)

第7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自主探究;导学案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过于看重的是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目的都只是为了最后的高考,这样的教学只会增加学生的课业压力,让学生感到语文的枯燥,导致学生看不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当然,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会得到提高,实现高效的课堂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最终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做好铺垫。

一、提倡自主学习,凸显学生主体

以人为本,凸显学生主体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提倡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设计教学方案,并面向全班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采取的就是小组自学,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教学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之前,我已经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重点难点和情感目标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更具有针对性,当然,这些都是每个小组在课下进行准备的。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选择1~2组优秀的设计让学生进行试讲,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更新的课堂环境中找到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测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地明白“套子”的意思。最后,教师再对学生设计的教学方案中不足的地方进行点拨,进而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热情

问题是探究的前提,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对其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已经抹杀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如,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把握本文主题。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之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2)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这个思想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结合文章内容,自主分析上述问题。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文本中所要展示的思想情感,进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三、精编课前导学案,提高教学目的性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前精心编排课前导学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而且,课前导学案改变了由教师一味地教的情形,它将课堂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向转变。同时,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导学案中,逐步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设计了如下导学案:

基本知识自学:

1.请选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 )

2.作者是怎样从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请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3.“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怎样的

心情?

……

引导学生在课下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自主预习,并将自己没有明白或是把握不准确的地方标记出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目的性,另一方面即便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涉及自己遇到的这个问题,学生也可以进行提问,提高学习的针对性。而且,质量高的导学案,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也为实现高效课堂打好了基础。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魅力与价值,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凸显学生主体,进而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姜清平.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教师,2009(18).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效课堂;主体

新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高中新课改理念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受此影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收获不少,感受颇丰。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几十年来,在我们的课堂上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我们在教育理念上一直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得知识和发展。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一直独霸课堂。老师成了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了配角,只能被动地跟在老师后面走。

在笔者近十年的教书生涯中,也早已经习惯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我是权威,从头讲到尾。为了检查听课效果,也时不时地提问几个学生。有时候也会设计一两个问题,和学生一起探究讨论,而这样的探究活动更多的是出现在公开课上。老师上课,总是习惯于老师喂,学生吃,不管学生喜欢不喜欢,能不能接受,吃下去能不能消化。这样一来,学生吃得难受,老师喂得费劲。长此以往,学生听得枯燥无味,而教师却讲得满头大汗。

谁来解放我们老师呢?只能靠我们自己。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学校也提出要进行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创新,提倡打造高效课堂。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新的教材,我茫然了。有一次,校长的一句讲话提醒了我。他讲到了带领老师去广州学习。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广州市丹阳六中的数学老师,叫荆志强,他是“生本教育”理念的忠实追随者和践行者。奇怪的是荆老师大多数时间都不在学校,他到处去讲学。那他的数学课由谁来上呢?其实他所带班级的数学课都是由学生自己组织讲课,自己批改作业,自己解决问题,而学生的数学成绩依然很好。对于荆老师到处云游讲学的本领我学不来,但他的上课方式值得一试。

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于是,我进行了一个大胆尝试。选择了高二(15)班这个文科班。课前根据课程内容需要选定两名学生担任上课的小老师去做准备,其实就是要求他们像老师一样去备课。课堂上就由这两位小老师给同学们上课。刚开始,两位学生由于准备得不够充分,不知道怎么讲,再加之有些紧张,还有点害羞,讲得不够好。于是对后面要上课的学生在备课、上课方面做了一些指导,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讲。当轮到第三组的时候,就能准备得很充分了,课堂环节几乎完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小老师备课非常认真细致,重难点也很突出。为了把道理讲清楚,引经据典,有的从网上搜集,有的从课外书上查阅,经常举出一些非常典型和贴近生活的实例,言简意赅,课堂效果远远超出了意料。最让笔者满意的是课堂探究讨论。每当小老师讲完一个问题,就会有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有的学生还没等小老师讲完,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打断小老师的讲课开始发问了。可以看得出,有些问题同学们是真的不懂,也有些问题是他们有意刁难小老师的。但不管什么样的问题,小老师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一定解释。期间我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现象,有时候一位小老师提问,整节课总是盯住一位同学,每个问题都要他来回答。原本想这位被提问的同学和小老师之间是不是有矛盾,后来通过了解才发现,他们是最要好的朋友。也有时候,当某位小老师上课时,同学们就会给他提出很多问题要他解答,结果发现这位小老师是班里最优秀的同学,也是人缘最好的同学。笔者还注意到,一些同学在班里还有一些“雅号”,比如有个叫李想的女生,同学们都叫她“想神”,据说她数学学得超级棒,多难的题她都能解出来,因此得了“想神”的大名。还有一位叫马鑫的男生,同学们都叫他“马心疼”,也有一位叫杨欣桐的女生,他们有叫她“杨心疼”,这样的雅号还有很多。上课的时候他们也毫不避讳地叫上了,这无疑给课堂增添了几分轻松和快乐。

学生上课的时候老师在做什么呢?老师的任务有三个:一是组织和掌控课堂。每节课上课前,会做一个漂亮别致的开场白。就像中央电视台节目“明星开讲啦”中的主持人那样。二是听课。这个时候角色既是一位老师,也是一名学生。记下小老师讲得精彩的地方和好的实例,更要记下小老师对课本内容理解肤浅的地方,尤其是要记下小老师讲解失误和讲授不太清楚的知识点,最后还要记下同学们和小老师回答不太好的问题。三是讲评。对小老师的授课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重点是对重点和难点知识再进行强调和讲解,对同学们和小老师回答不太好的问题再做必要补充。

就这样,课堂轻松而不零乱,简约而不简单。越是到了后面,同学们讲课的热情越高涨,都想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他们把上课当成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把讲台当成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课也越讲越好了。一学期的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为了检验课堂效果,期末进行了一个小测验,成绩令笔者和同学们都很满意。同学们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高投入会有高产出,但效率很低。新课程改革要打造高效课堂,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地钻研。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会发生在被动的吸收之中。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该放手时要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思考是自由的,相信他们的潜力也是无穷的。

参考文献:

[1]荆志强.幸福地做老师: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04.

第9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

前言

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这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营造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让学生经历处理信息、开展合作交流的过程,才能提升学生全面的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如何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已经成为当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营造一种和谐的、充满生机的课堂气氛

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如:在讲授《图像的加工》时,我首先演示一组我在世界各地名胜古迹的留影照片,请学生欣赏,“法国凯旋门”“美国自由女神”“埃及金字塔”等。“老师你真的去过那么多地方吗?”突然,一个学生大声说:“老师,你在各地留影所穿的衣服是现在的,你这些相片是假的,是合成的。”我笑着说:“是的,这是用Photoshop 合成的留影照片,你们想不想也尝试一下?”“想!”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当我们找到了适应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才能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动力,为之后的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二、优化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保障,也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或碰到书本上没有的新问题,需要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备课,针对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实现以“教”促“学”的目的,使信息技术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同时,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人而异,设置多个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以便降低完成任务的难度,对优秀的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以后,可以继续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较高要求的任务,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推动个性的发展,逐步培养其能力。总之,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造力为目标,及时汲取新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力求把教学内容、学情、经验与课件设计整合到最佳状态,才能让课堂教学实现最高效率和最大效益,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和谐、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对改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在《文件的下载》课时中,我让学生自己运用合适的下载工具,把网页上有精彩的动画下载下来时,有很多同学认为这是小菜一碟。然而,他们动手一试,才知道这并不容易,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情趣盎然地进行思考、探究。同时,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为他们搭建一个平等、和谐、自由的平台,使学生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从而使得我们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当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四、完善评价体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动力

新程下的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我们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转变评价理念,制定评价策略,关注学生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等单一指标来评价学生的做法,注重综合评价。同时,我们要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学会自己评价自己,敢于正确对待自己,才能坚定学习的信心。而对他人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能够用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来对照检查自己,从而克服自己的短处和缺点,才能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要以高中新课改为契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有效、更高效。

【参考文献】

[1]钟柏昌,付小林. 例谈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1).

[2]钟 鸣. 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教学[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5).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碳教学实效

“低碳”这一理念已不只是经济、环境领域的追求,,同样也是教育领域的期盼.在课堂上,构筑低耗高效、以生为主的”低碳课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上乘对策.身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笔者的思路也从日常生活延伸到了教育领域.我们不仿也用”低碳”来审视一下当下的数学课堂,化繁为简,回归本真,扎扎实实,夯实基础,让低耗高效切实落到教学实处.

1.淡化形式 化繁为简,洗尽铅华

课堂教学始于教学设计,一堂低耗而高效的数学课,应从教学设计入手,课堂教学要讲技巧,要有创新,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所有的技巧运用和创新探索,都应当真实、扎实地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服务,万不可堕入形式主义的泥沼.然而在课堂上(尤其公开教学的课堂)我们会很多地见到:别出心裁的”导入”,花费了很多口舌却不如开门见山有效;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游戏,大费周折的结果;徒有形式的小组讨论,在讨论还没有展开就结束;复制模仿名师的教案,结果弄巧成拙反成了东施效颦……这种单纯为了追求教学”出彩”的形式主义套路,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宝贵时空,给人留下不扎实、不朴实的印象.这样 “高耗”的教学完全是对师生生命资源的一种浪费.我们需要正视由于过度”注重形式”而把问题复杂化的现象,不能丢弃了数学课程的知识内涵.

因此,我们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简化”目标,从众多的目标中精心筛选最重要的、可以保留下来的目标,目标可以不一定大,但一定要具体,一节课若能扎扎实实地解决一两个数学问题就可以了.其次要”简化”内容,针对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把那些讲不清的内容删除、讲了对学生无益的内容删除,让教学内容切实贴近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最后”简化”教学手段,去掉表演的成份,重视课的实质,一切教学辅助材料包括课件、教具、学具等,应为教学起”烘托”、”渲染”作用,该省的要省、能简化的可简化.这样的课堂就是低耗而高效的课堂.

2. 激发内驱 ,以学代教,回归本真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的有意义的学习.显然,要实现这种学生自主的有意义的学习,就必须把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演练.新课程评价教学成功与否,落脚点不在于教师做得怎么样,而是学生最终学得怎么样.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什么,并不等于学生就一定”收到”了什么.如果我们的立场错了,那么教的内容越多,学生因厌倦而导致教学效果越差.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就与低耗高效背道而驰了.

如何实现学生自主有意义学习的低碳课堂教学呢? “激发内驱,以学代教”就是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津津有味地参与学习研究,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知识与方法.在课堂上教师是导学者、合作者、”竞争”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努力摘到”苹果”,品尝成功的喜悦.”以学代教”不是指老师少教或不教,而是教在关键处,将力气用在”刀刃”上,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要学、爱学、乐学,引导学生学懂、学会、学透各种知识,并感受到学习的充实与快乐.

3. 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夯实基础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我们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还应关注学生的学,所以要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如 “乘法的认识”在练习设计中我紧扣乘法意义的理解,加深体验,第一层次着重强化必须是相同加数相加才能用乘法表示;第二层次由摆图片写算式,看图写算式到根据乘法自己来表示算式的意义,层层递进,训练扎实;第三层次利用主题图写乘法,锻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这样的设计,围绕乘法本质展开数学活动,有的只是平平实实的活动,教学环节简化朴实、教学手段简单实用.采用的是”低碳”教学手段,追求的是数学活动的扎实有效.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当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推动教学过程的快速向前,而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理科学科在高中整体的学习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由于其本身的抽象性等特点,使得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导致一些学生对于化学课堂的厌倦和反感,导致化学课堂效率的低下,以下就从高中化学课堂的现状以及高中构建高效课堂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一、高中化学课堂的现状

1.教学形式上单一枯燥

尽管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是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但是仍然有很多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缺乏观念上的彻底转变,有的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法,对于整个课堂采取绝对控制的策略,使得学生的主体性根本无从体现,这就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缺乏听课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导致学生溜号现象的提升以及课堂效率的低下,长此以往对于学生高中化学的学习实际是不利的。

2.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于高中化学的课本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整个课本强调授课方式的探究性以及授课手法的多样性,因此在这一过程对于某些教学内容就进行了概括和省略,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于教材进行透彻的研究,仅仅按部就班地按照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导致学生知识点上的断层和缺失,很多学生学完了课程却并不能对于这一课的相关习题进行理解和解答,造成了学习内容上理论与实际的脱轨。

3.缺乏足够的化学实验

由于化学器材和环境条件的局限性,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于很多重点的化学实验并没有让学生进行亲自的实验,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水中望月”。学生仅仅对于化学理论进行死记硬背,既加大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难度,又使得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缺乏基本的直观的认识,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4.缺乏相应的实践活动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当中,教师一味地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却很少开展关于化学的系列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化学上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这就使得很多化学成绩很好的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却极为低下。而这也就是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在研究方面核心竞争力缺乏的根本原因,是亟待高中教育工作者解决的大问题。

二、如何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

1.教学形式多样化

要想改变传统意义的“填鸭式”课堂,首先就要打破以老师为主体的单方面教学模式,可以以讨论小组、学习小组、实验小组等多种以小组展开的促进学生思考以及与老师积极互动的小组的课堂教学的方式。例如,在学习有机物的相关知识时,我会列举出不同的烷、烯、烃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我所举出的例子,总结出这三种物质的本质区别以及最终定义。通过这种探究式的讨论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又能够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概括和归纳能力。

2.教学内容全面化

教师对于教材要进行透彻的研究与分析,知道哪些知识点是教材当中没有完全体现需要教师进行扩展讲解的,哪些知识点是学生不能够理解,需要学习其他相关知识点才能够明白的,哪些知识点是做题过程当中所必须掌握的等。通过对于教材的熟练掌握才能够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的教学内容更加全面有序,避免了知识点的不足、缺失、断层等现象的发生。

3.增加化学实验或直观教学

化学实验在化学的学习当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条件允许的化学实验要尽量让学生亲身进行体验,对于有危险的实验教师应该尽量自己实验来让学生有直观感受,而对于有些实在不能够进行的实验,最好通过多媒体及幻灯片等方式来给学生展现出来,让学生对于实验有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于化学知识的深入探究。

4.开展丰富的相关活动

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应当在学校范围内或者班级范围内展开相关的化学活动,例如,化学课外知识竞赛、谁是化学实验达人等活动,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嘉奖,以此来促进学生对于课外化学知识的探究,以及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达到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良好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学生对于化学的热情得到了提高自然会使得化学课堂效率得以稳步提升和加强。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实践以及创新,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教育工作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以及毅力来改变高中化学课堂,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及培养目标,达到最终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全能型人才的目标。

第12篇

【关键词】 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已成为现代各类产业的领头羊,信息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在我们小学信息教育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电脑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要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旧貌,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如何做起呢?

首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高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教信息技术课程已有五年了,在教学的实践中,我有这些体会: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教成年人,教学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方面着手,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计算机基础常识、操作技能的训练、益智性教学软件为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

一、教师转变角色,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也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探索新知的热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word2003”时,我把比较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介绍给学生,对于为文字的颜色、特殊效果、图片的插入与设置等编辑方式,则让学生自己去设计,然后发现有创意的做的好的学生让他们介绍一下如何操作的,随后教师再以总结、补充的方式把相应内容讲解清楚,清除“悬念”。中学计算机教学应以操作技能的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作为教师就应该抓住孩子喜欢亲自动手,喜欢游戏这一点,把知识简单化,让孩子们容易接受,以游戏为切入点进行教学。

二、创设情景,积极学习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来优化教学场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动手操作的欲望,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如学习即时聊天工具时。可以在互联网上申请QQ聊天,把QQ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工具,使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更为方便、及时,这是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特有的先天优势,并能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从自身出发,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修养和经验积累

从课堂教学的本身出发,在容易被忽视的课堂语言、教学能力、自身魅力等方面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1、语言:生动、激情、幽默。

自古以来,课堂教学靠的是口耳相传,不管是「传道、授业、解惑都离不开口语表达,而且教师语言修养的高低会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故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性是不置可否的。开场白、导入语、讲述语、提问语、评价语都要充分考虑如何才能生动幽默。

2、随机应用的能力:因材施教,因境而教。

同一个班的几十名学生,他们的智力能力有高下强弱之分,学习态度有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之别,几乎每个学生都不尽相同。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使教学能为程度不同的每个学生所接受,也就必须真正从每一个或每一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境而教。如在教学“在桌面上建立快捷方式”一课时,我让程度好的学生自行练习,如建立或删除新建文件夹,快捷方式,给文件重命名或更换图标,并要求他们操作完后说出操作过程中鼠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快捷方式创建有几种方法和创建快捷方式的作用。对那些程度差的学生,在巩固鼠标、键盘操作的同时,只要学会用一种方法创建快捷方式即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看到经过自己的操作丰富了桌面图标,并能找出创建快捷方式的最佳方法而兴趣高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高效课堂给我们老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实践。高效课堂改革任重而道远,我坚信“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所以我还将继续学习和摸索。边实践、边总结,尽快弥补自己教学上的不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

[2]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3]张青.当前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若干问题的探索.北京:中国电化教育,2000

第13篇

关键词:课改;教学;高效

随着我区开展新课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摆在了我们面前;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思想观念陈旧,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落后,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更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在此形势下,如何立足学校的实际,构建思想政治的高效课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不断提高自己,以教师的人格魅力、独特的风格感召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教师的人格魅力应具有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平易近人的气度、教学相长的谦虚品质。试想,一个风趣幽默、衣着得体、知识渊博、谈吐优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老师,哪个学生不喜欢,只要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自然就喜欢上你的课,自然就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课前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打造高中政治教学的高效课堂,课前备课必须充分,既要备“教材”,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所以我平时备课会根据我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教材,编写教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生可能问到的问题,或者近期的社会热点设计教学程序。备课时我还会翻阅大量试卷,看看同一个内容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题型,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一般的课堂都会安排5至10分钟的练习时间,这些作业练习要有典型性、有代表性。如高一教材《价格对消费的影响》中,我就选用了一道选择题:2012年温总理的报告中要求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保持在4%,而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了会产生什么影响?这道题既考查了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又复习到了上节课的重点“通货膨胀的影响”。课前准备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作业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中心环节

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我平时采用的导课方法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定,常用的有:温故知新导入法、时政热点导入法、身边的事例导入法和开展课前“新闻播报”活动。如在学习高一第一单元第三课《消费面面观》时,我首先提出“关于压岁钱”的主题,“压岁钱”是每个同学在新年时都会得到的,但随着时展和人们收入的提高,数额越来越大,它成了一把“双刃剑”,让学生讨论和自己是如何使用的。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例比较感兴趣。利用这种方式作为一节课的开始,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还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对这节课的理解和学习。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灵活动用教学方法,争取每一节课都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四、创造积极有效、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

1.创设积极有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轻松和谐的氛围能唤起学生的热情,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能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共鸣,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既轻松又和谐。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运用商量的口吻,充分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2.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

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交往与沟通是教学的核心。学生构建思想政治知识的过程,就是师生双方思想交流、碰撞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思考、表达,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

五、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辅助条件

现行政治教材拥有大量的小资料、小故事及插图,图文并茂,融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运用得当,同样可以把课堂变得很精彩。另外,作为政治教师,要引领学生把握时代脉搏,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时政材料,如认真研读《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看世界》等,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知识面,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其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根据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在校园内举办一系列活动,如举行“政治生活知识知多少”竞赛、举办安全讲座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优化课堂结构,构建高效课堂,是值得我们政治课教师不懈探索的一个问题。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我相信,只要我们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同步,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高效课堂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于一.社会工作的起源及本质特征[J].中国妇运,2010(1).

第14篇

新课改生物课堂实效性新课改已进行了一段时间,新课程的理念指导着我们如何去开展教学,新课改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评价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整体社会的大环境以及家长、学生对学校的期望,导致我们总是以获得成绩为最根本目标,应试教育仍左右着我们的生活。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教师该怎么样去构建高效课堂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提高生物课堂实效性的措施。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驱使,学生的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只有学生想学习,才能学好习,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做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利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调动兴趣,如: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桥梁是什么?加酶洗衣粉能不能用来洗羊毛衫?做肉类食品为什么加粉口感更好?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学习生物知识可以加强自己在医药卫生,农业,生态等等领域的知识储备,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2)联系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来激发学习的热情,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展示自己的成果,如《基因工程的应用》这节课,教材知识就是简单的罗列、枯燥、没劲,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上课时抛出问题:如果你是生物学专家,你会做出哪些转基因成果为人类所利用,同时教师可以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也移到这节课,组织课堂辩论。这样一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他们学知识用知识,创新知识,最重要的是学生们都“动”了起来,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3)合理利用多媒体、白板等手段,增加知识的直观性,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从而降低知识的相对难度使学生乐学易学,如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酶作用的原理等都可用Flash呈现。(4)把课堂改到实验室、户外等。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开展必要的实验课一方面原因是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的实验才会深深印在脑子里,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另一方面是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还有一点就是高中的孩子活泼爱动,喜欢做实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或者失败的沮丧或者再来一次的不服气都会让孩子们对这个学科更加热爱。

二、联系学情实际设计教学方案

我们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大多更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而忽略其他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课前预习这块,没有预习的课堂不可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可能高效,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各个环节的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即可以看成是高效课堂。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可行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差异性不能搞一刀裁,否则难以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也就是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定目标。但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每个班级人数都很多,因人定目标很难实行,但分层施教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2.课前有效预习

对于课前预习,大多数学生敷衍应付,流于形式,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领导学生教会学生去预习,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提纲或者预习导学案,或者围绕核心知识概念设置一些问题等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完成预习。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在讨论、合作、点评、质疑中提高自我,才能成就每个生命的精彩。

3.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策略

(1)具体课节具体分析授课方式

新课改后我们往往只注重形式和表面,一味追求探究,把课堂调动的很热闹,这样的课堂确实充满乐趣和活力,但课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点,真正在能力上有所进步和提高,教师素质是否在进步,能否让学生举一反三,这些都是我们该认真思考和反思的。其实我们教材中有些课很适合探究,如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等等,但是有些课必须以讲授的形式教给学生,比如细胞呼吸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过程等等,这样的课节首先要突出教师的作用,再进一步通过相关原理的应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之高效课堂是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的。

(2)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重难点突破策略

掌握学情,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去开展课堂教学。由于很多初中没有开设生物课,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让他们便于理解,可以联系实际或者打比方如在讲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时,被动运输相当于逆流而下,有一些物质如木头可以直接由上游运到下游,而另外一些物质如盐的运输就需要借助载体(木筏、船等),主动运这种方式可以比喻为逆水行舟,船就是载体,不断的划船就是在消耗能量。学习是枯燥的事情,采用类比推理联系实际的方法,会使知识变得鲜活生动,学生易于接受。在讲解酶的影响因素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布置学生回家用不同温度的加酶洗衣粉洗带奶渍的洗衣服,看洗涤效果,学生有了自己亲身的体会,上课的时候就愿意发言讨论辨析,很容易就化解难点了。通过这些设计,把难点简单化,重点突出化,考点升华化,这样对学生来说课堂学习也变得更容易。

4.有效设计课堂提问,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性

对于一般的知识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有难度梯度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思考,并适时的提问适时的评价,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难度大,不易理解的知识如体液免疫过程和细胞免疫过程,教师就要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逻辑性强的问题串,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课堂练习教师要优化,尽量涵盖知识点还要有开放性,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可以灵活安排,目的是巩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还与课堂问题相关的就是课堂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在理解内容或者讨论之后提出的质疑,适当的插入到教学当中引起师生共鸣和思维碰撞,对提高课堂效率很有帮助。

第15篇

[关键词] 语文课堂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目标

当下中学语文课堂的现状是:虽然新课程改革从2000年左右开始试点,2003年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实施,现今新课程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在我市也已推行了八年,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像依然存在。

针对以上中学语文课堂高耗低效的现状,要构建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笔者以为当从以下五方面入手或可提高效率。

一、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缩。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依据语文科的特点,以听、说、读、写的训练为主而不能以理解分析课文的内容为主,即应以能力训练为主,而不是以知识传授为主。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不可含糊不清,要具体,识记、理解、运用的层级目标要清楚明白,并要兼顾认知目标和智能目标。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以智能目标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

只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方可将语文教学导入正确的航道,也才有可能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二、课堂结构要清晰,以体现高效。

1.导入语要简洁、新奇

许多教师在情景创设时目的不明,游离课堂,喧宾夺主,如在创设情境导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有教师就利用多媒体播放《水浒传》中相关视频,半个小时就在观看中过去了,学生受画面的吸引,看的津津有味,但教师游离于文本之外,未能带领学生解读文本,这样就本未倒置变成电影欣赏课了,学生受到视频影像的干忧,也一下子不容易集中精力产生兴趣去阅读文本,这样的导入就是失败的。

2.学习新知阶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养成,全部需要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主动投入,否则,沦为教师的灌输,教学效率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施中,不妨多采用些激趣设疑的手段,利用问题激励学生去探究讨论。

3.课堂小结要精练,高浓缩

教师小结要简短精炼,突出重点,让学生易懂,易理解,易消化,同时又应是本堂课知识提纲挈领的高度概括,并能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故它应是“压缩饼干”,浓缩的全是本堂课的精华。

4.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代表性

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有目标意识,要紧扣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来设计,又要兼顾学生基础,利于巩固所学,进一步理解掌握,甚至形成能力,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科特点,除了设计知识层面的练习外,更应多设计智能层面的问题。

三、课堂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符合课型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有串讲法、评注法、谈话法、讨论法、提问法、读书指导法、朗读指导法、生疑质疑法、发现法、暗示法、程序教学法、掌握学习法等等,课型根据文体的不同分为实用文体和文学作品两大类,如以实用文体来看,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一般应用文的教法就有较大的区别:记叙文数学方法以“把握结构理清线索概括主题研究表达”为纲;而议论文教学方法则以“找出论点分析论据分析论证”为纲。在论叙文中,朗读法可能用得较多,而议论文,就不太适合朗读,小说对训练默读大有好处。因而在不同的文体教学中,我们应依据文本确定课型选择适合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完成教学目标。

四、优化课堂调控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要提高课堂效率,还需要教师从课堂管理、教具、教学手段、教学语言、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调控。

1.课堂管理要科学规范

对于如何管理课堂,我们一直未曾进行深入研究,英国教育家保罗・迪克斯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资借鉴的管理方略:

①开课前就要考虑应对一些问题。

②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不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

③公正无私,一视同仁。

④带领学生学习规范。

⑤恰当的课堂用语。

⑥有针对性的表扬和奖励,表扬能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自尊、激励学生向上,改善学生对老师、课程和学校的态度。

⑦对违规的学生处罚,处罚要迅速有力。

只要遵循以上原则,语文课堂一定会有序、和谐。

2.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课堂上完全可以再现生活。声画光影的再现,不仅可激趣,更能提高了课堂容量。如练习课运用多媒体投影仪,就可节约大量的板书抄题时间,让学生在阅读后就能答题,大大提高了效率,另外,网络上的相关信息完全可借鉴过来为我所用,极大地充实了教学资源。

3.教学语言要准确简洁

语言要有针对性、逻辑性,以显示其说服力;语言要具比喻性、节奏性、形象性,以示其感性;语言要有含蓄性,亲切、幽默,以示其亲和力。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如在课堂上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信息量将会大打折扣,要提高学生接受信息量的比率,就需要调动学生参与的激情,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试想一个心中怨恨教师的学生,又怎会集中精力,听其“传道、授业、解惑”呢?

五、拓展迁移环节,要与教学重点、能力培养有关联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多时是在解剖文本这一例子。而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还需要拓展延伸来促使他们有机会从“游泳他”来到“江河湖海”中畅游。如何在迁移训练时提高效率?这就要求在迁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不同的学习内容之间保持一定的同一性

如教学生学了议论文的三要素后,在迁移环节就可引导学生分析拓展迁移的文本的三要素,这样学生就能真正掌握了。

2.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促使基础知识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