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水闸施工;技术与管理
虽然我国为水资源大国,但由于分布极不合理的原因使得当前围绕区域水资源进行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并不能满足基本的用水、用电条件。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国在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后建设了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不仅满足了资源利用需求,同时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而水闸作为关键的水利工程结构,其过程施工质量甚至决定了最终的工程使用效果。但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多数施工单位并没有重视水闸施工环节,反而逐渐忽视对于水闸施工的管控,继而凸显了大量的施工问题,对实际的工作与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防洪、发电以及存水利用等,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水利水电工程水闸施工环节所应用技术类型以及管理思路进行探讨分析极其重要,通过定位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有的施工条件与技术种类,能够快速制定对应的问题解决措施,继而完善对应的管理制度,为未来水利水电工程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水闸施工的重要应用价值
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对于防洪抗灾、河道管理里以及水势调节等方面均有极大的应用价值。作为工程的核心部件,其质量甚至决定了最终工程的应用效果与使用寿命,更与其能够充分发挥预先设计的工程功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相较于其余结构,水闸施工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凸显了其较大的现实应用意义。
1.1河道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河道管理,其主要以水闸作为工程的主体结构,通过水闸的现实应用动作作为河道管理的效果基础,简单的开闭即可达到河道管理的基本目标。对于有通航要求的河道,水闸在其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更加明显。通过水闸关闭能够对河道中存在的船只进行统一管理,提高对中小型船只的管理效果,从而大大降低了河道交通拥堵与各类河道事故的发生风险。图1为水闸的一种类型。
1.2防洪减灾
作为基础的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其对于防洪减灾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亚热带季风是我国典型的气候特征,因此在我国的长江等流域,洪灾的发生风险非常大,例如由洪水引发的内涝灾害等,给周边居民带来了极大的生命安全威胁。水闸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主要起到的是拦截洪水、引入活水改善水环境,发挥生态水利工程效益的作用,既能起到降低水位的目标,也能以水闸开关决定洪水趋势,随时对其进行改变,最大程度的降低产生的洪水对于沿线环境的影响。
1.3水势调节
水资源丰富的基本条件下,想要保障我国人民的用水用电需求从理论来看应较为简单。但实际情况却是由于水资源分配不均匀,再加上人口众多的情况,使得人均水资源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我国针对此也开始建立了众多的水利水电工程,以这些工程作为改变水资源分布与走向的基本方式。而在调度水资源方面,水位的水势能也在逐渐增加,无论是水资源分布还是水势能发电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立,相较于天然地势有着更高的应用价值,资源产量与分布相较以往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通过水闸的开关能够起到蓄水与水资源利用的基本作用。
2.水利水电工程水闸施工技术
多个子项目共同进行是水闸施工的基本特征,其中涵盖的混凝土、开挖以及结构工程等技术更是控制施工工艺与质量的核心内容,需要对其关键的控制点进行深入分析。
2.1开挖工程
在进行水闸建设前应首先分析施工场地的开挖情况,通常需要在确定施工环节前进行。多数的水利水电工程分布于具有软弱地质特征的区域,再加上水闸作为特殊部件,长期处于河水浸泡的环境,一旦忽略了定期的养护或是没有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处理很容易导致其性能受到影响。在开挖过程中,若是不能保证周围地层处理的及时性很容易增大边坡垮塌风险,甚至导致滑坡威胁到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水闸对应的开挖工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因此在开挖前应充分考虑可能影响施工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在决定进行开挖前应以设计的工程施工量为基础对施工组织以及各个环节的任务量进行科学安排,并在完成基坑后对其进行适当的支护处理,以免影响周围土层稳定性增大垮塌风险。整个施工过程应以严格把控施工环节与施工参数为基本原则,强化施工管理为后续的施工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是工程项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水闸施工中建设混凝土工程相较于其他工程项目来说,无论是组织方法还是施工工艺都有着些许差异。作为水闸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其质量与最终水闸结构稳定性以及应用效果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更应重点强调其质量的管理与监督,避免偷工减料的情况出现。多数应用于水闸施工中的混凝土材料需要增添一些添加剂用以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效果,应对其添加剂量进行严格控制。由于水闸施工所应用混凝土具有大体积特性,更应在确定施工前综合可能影响现场施工的各类因素,例如天气、地质遗迹水文变化等,从而确定最佳的混凝土浇筑时间。图2为即将浇筑的水利水电工程结构。
2.3结构工程
水闸施工为钢筋立柱框架架构,虽然其刚度与强度较高,但在其与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很难与其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提高其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程度,应在闸门设置内支撑的同时进行浇筑,以提高二者的结合度,使其结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另外需要依据结构尺寸条件选择适合的材料,严格控制规格是保证最终结构质量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2.4导流工程
为避免水闸施工影响航道条件,因此多数采用导流法进行施工。而应用导流施工应充分周围的场地特征与水文条件,从而确定最终的导流工程施工方案。每个水利水电工程所在区域对于水闸的类型要求也不同,因此在进行导流工程施工时,不能照搬以往其他水利水电工程的结构设计图纸或施工方案,而应以实际施工条件为基础分析流域特征、水土环境等对施工的影响,继而制定出更为完善且符合设计要求的施工方案。
3.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施工管理措施
3.1施工管理制度的完善
水闸施工应首先优化其对应的闸门施工系统,并以各项基本施工数据为基础构建完善的施工体系并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并提高施工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意识。施工应考虑环节的合理性与制度的落实情况,既要符合现有的施工条件,也应强调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从而保证施工环节的有序性。另外还应针对现有的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制定奖惩制度,充分激活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完善管理细节,仔细记录施工流程内容,从根本上提高对员工的管理效果。
3.2科学管理标准的制定
标准化的施工管理流程是保证闸门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无标准的施工管理过程随意性较大,施工人员不能充分认识到阶段的施工任务,使得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针对这一问题,应结合实际施工方案制定规范化的施工管理流程,简化繁复的施工环节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施工效率。
水闸施工全过程包括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施工管理涉及到上述三个方面,必须同步完成。
1.1施工前期准备
水闸施工前期准备是确保水闸施工顺利的关键。前期准备包括材料准备、设备准备、质量检查、方案审核等等。结合水闸施工实际,水闸施工前期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施工单位要在施工前期对各道施工工序作严格审查,确保各道工序的可行性。审查时要对施工方案的可实施性进行考查,包括核对施工措施、管理制度等等,务必要做好一切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水闸施工的安全高效。其次,要对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进行加强,要合理配置施工队伍,确保人才的优良,以便能圆满完成水闸施工。在施工设计图纸方面,要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审查和评论,掌握好施工技术要点,并制定一套相应的施工管理制度,为后期水闸施工的顺利奠定基础。再次,水闸施工前期要结合施工实际建立健全的组织协调机构和协调管理制度,为水闸施工行为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并指导施工,保证水闸的施工质量。施工组织机构,即施工小组成立之后,要尽快完善机构内部配置,使小组能在实际施工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1.2施工中的管理
施工阶段的管理内容很多。由于水闸施工分为多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的施工技术与管理质量都会对水闸整体质量造成危害,所以施工阶段必须做好每一个小项目的施工控制。
1.2.1开挖工程施工管理。土石方开挖是水闸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在实际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注意保证土石方开挖质量,严格按照开挖要求实施开挖。考虑到土石方开挖断面过大会需要大量的混凝土,而开挖断面面积小了又不能保证水闸的强度,所以开挖时必须找准中腰线位置,按照中腰线进行施工,保证开挖断面大小的适当性。开挖工作完成之后,相关施工人员要按照设计图纸对开挖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确保开挖质量的合格。
1.2.2混凝土工程。1)原材料管理。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陛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2)混凝土科学配制。换算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要正确。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粒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千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粒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粒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3)混凝土浇筑振捣。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是整个施工环节中的重要环节。混凝土浇筑成型时,必须保证外观上无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最大程度的避免因振捣不良,内部蜂窝、孔洞所引起的内在质量问题。因为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也同样会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
1.2.3金属结构工程。金属结构工程的施工要严格按照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金属结构工程也是一道较为复杂但规律性较强的流程,需要在钢闸门和门槽预埋件的制作安装时控制加工工艺、材料、安装程序等。在钢闸门制作安装时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控制。为便于制作质量的控制,钢闸门采用厂内生产、整体或分片运输、现场安装的方法,制作材料必需有厂家的质保单,使用前随机抽取一组试样进行检验,确保材料质量。为控制焊接变形,除在平台上制作靠模,安装墙时支撑外,还需按工艺制定的次序进行焊接。2)门槽预埋件制作安装。整体焊接完成后的门叶应用水平仪进行检测,依照有关规定确保误差合理可控。门槽预埋件制作安装按施工图和有关埋件制造的规定执行。
1.3施工后期管理
施工后期管理主要是保养和质量检查,重点包括水闸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单元工程的质量检查需由专业的质量监督部门执行,对工程质量给予审查和评定。实际操作时为了进一步确保单元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可构建由业主、施工方、建立方三方质量监查体系,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对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作仔细检查。对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而言,跟单元工程质量控制类似,先是施工单位质检部门自我评估和审核,之后再由项目法人或监理单位复核。完成这些过程后,再报质量监督机构审查。对于那些已然完成后期审查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审查工作不能就此停止下去,必须贯穿水闸施工管理和水闸使用全过程,及时汇总相关资料,保证工作无遗漏。
二、结语
水库水温预测是水利水电工程环评报告中难度较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开展技术复核可以从技术层面客观、公正地评价环评报告中环境影响预测部分的预测方法和评价结论。通过分析水库水温预测存在的问题,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水温影响预测研究工作及技术评估要求,依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同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环评及技术审查要求,提出水库水温预测及技术复核要点,并进一步提出水库水温预测研究工作的几点想法,以期为水利水电工程水温预测及技术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利水电;水温预测;技术复核;环评
大深型水库水温分层及其低温水下泄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引起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环境影响评价和技术审点关注的内容[1-2]。水库库区水温及下泄水温预测也是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或相关专题中技术难度较大的一项内容,其预测结论直接影响到环评报告对工程实施后影响的评价及相应环保措施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性。从环评及技术评估实际情况来看,水库水温预测是水利水电工程环评工作中容易出现误差甚至错误的部分,该部分内容在技术评估过程中也较难准确把握。本文基于水利水电工程水温影响预测研究工作总结,结合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技术复核要求,提出水库水温预测及技术复核要点,以期为水利水电工程水温预测及技术评估提供参考。
1技术复核总体要求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环评报告中预测部分的预测方法和评价结论,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逐步对环评文件中预测部分内容提出技术复核的要求。环评技术复核是指依据国家相关环境管理要求和技术导则规范,针对重点项目环评报告书中有关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部分开展的技术性复核分析的过程。开展技术复核并非是抛开原环评报告的预测过程和结果重新进行评价分析,而是从技术层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各环评报告中环境影响预测部分的预测方法和评价结论,杜绝在环境影响预测过程中出现“假数真算”、“真数假算”的不良现象,同时也可以弥补长期以来技术评估过于依赖专家主观判断的不足。技术复核的基本原则是以环评报告中的环境影响预测部分内容及建模、预测内容为基础,以国家现行技术导则规范为依据,对预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计算对比与验证,重点针对环评报告中环境影响预测所采用的技术方法、预测模型、基础数据、模型参数及预测结论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环评报告中环境影响预测部分结论是否可信的结论[3-4]。
2水库水温预测存在的问题
水库水温预测与一般水质预测不同,水温变化可简单描述为水体作为受热、传热的载体,在水动力、气温和水温的交互影响下发生的水体纳热、散热及热量传输过程。影响水温预测结果的因素很多,如水库运行调度方式、水电站调节性能、入流和出流、气温、风速、太阳辐射、支流汇入、上游梯级电站下泄水温等因素[5]。另外,在使用数值模型计算时,模型选用、参数选取、边界条件、初始水温、网格尺度、时间步长、地形概化等对水温计算结果都有重要影响[6]。总结以往环评技术评估和技术复核工作,水利水电工程环评水温影响预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建模基础资料不全
水库水温模型建模基础资料主要包括水文资料、气象资料、地形资料和工程设计资料4大类。水文资料主要有库尾入流、支流汇入、发电出流、泄洪出流、弃水流量、电站运行水位、入流水温等;气象资料主要有气温、太阳辐射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地形资料主要有库区大断面地形、水库水位-库容-面积曲线;工程设计资料主要有发电取水口分布位置、取水口底板高程、取水口数量及尺寸、泄洪孔底板高程及尺寸、分层取水设施设计及运行方案等。由于建模涉及基础资料较多,对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在可研设计阶段相关水文、气象等资料比较详细,而对于一般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在新疆、等实测资料匮乏的地区,建模所需基础资料往往难以保障,导致所建模型无法反映模拟对象的客观情况。
2.2缺乏模型验证资料
模型率定、验证是数值模拟工作的关键内容。在对拟建水库水温预测之前,需选取同一流域、位置相近(最理想情况)的已建水库作为验证水库,并且两个水库的规模、调节性能、运行调度方式相似,已建水库具有较为详实的实测水温资料。国内已逐步开展水库水温原型观测工作,积累了部分水温实测资料,但在已开展的水温观测工作中,存在观测方案、测量仪器以及观测精度不统一等问题,内业数据的整理缺乏系统性。另外,受环评工作周期限制,预测所需的实测资料,尤其是模型的重要边界条件、验证数据等,无法在短期内实测获得,只能通过概化、简化处理,影响预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水温预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验证水库选取不合理;验证水库实测水温资料不足,无法满足模型验证需求;典型时期如封冰期、双跃温层期未验证。
2.3计算范围概化不合理
模型计算范围应包括拟建水库全库区、主要汇入支流及坝下河段。下泄水温沿程恢复预测应在考虑下游河道主要环境敏感目标的前提下,合理延长模拟河道长度至下泄水温恢复到天然河道水温。如拟建水库上下游有梯级电站,应考虑梯级电站下泄水温累积影响。水温预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库区范围计算不完整,未考虑主要支流,导致模拟库容比实际库容小,影响水体纳热、散热能力;下泄水温预测未考虑下游河道主要生态敏感目标,如鱼类栖息地、产卵场,水温减缓措施效果及阈值不明确。
2.4下泄水温计算方法需改进
水库下泄水体为坝前不同层水体混合后的下泄,其下泄水温为不同层水体掺混后的水温(不考虑下泄过程中的能量损失)。环评报告中,下泄水温预测方法大多为直接选取与发电取水口高程同层的坝前水温作为下泄水温,该方法给下泄水温预测结果带来一定误差。
2.5模型预测缺乏规范指导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给出了适用于河、湖、海湾的水质污染物预测模式,但未提出水库水温预测方法、模型及方程原理。2006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了《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提出了水库垂向水温和下泄水温数学模拟方法,对水库水温预测工作及技术评估工作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但相关导则、指南均未对水温数值模拟的建模过程、基础资料、率定和验证、参数选取、时间和空间尺度提出具体要求,使得实际工作中水温数值模拟工作尺度不一、深浅不同,导致预测结果的合理性无法准确判定。
3水库水温预测及技术复核要点
依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同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环评及技术审查要求,水库水温预测及评价部分应明确以下几方面内容。
3.1计算方法选择
水库水温预测首先应对水库水温结构进行简易判别,方法主要有:α-β指数法、密度佛汝得数法等。在对水库水温结构初步判别的基础上开展水温预测,方法主要有:东勘院法、朱伯芳法、统计法、李怀恩公式等经验公式,以及垂向一维模型、立面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等数学模拟方法。经验公式是研究人员在国内外多座水库实测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有其适应性和实用价值。但经验法反映的是水温变化的统计性规律,缺乏对水温变化规律的深入研究,在应用上有一定局限性。数学模型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经验法的不足,可考虑气象、水文等交互过程,缺点是所需资料较多、操作过程复杂。根据水库水温结构判别结果,对于完全混合型且下游无生态敏感目标的水库,水库水温可采用经验公式预测。对于水温稳定分层的水库,应根据水库形态特征、调节性能及下游生态敏感目标等进行数值模拟:纵向尺度较小且流动相对较缓的水库水温可采用垂向一维模型计算;水流和水温横向变化不大的河道型水库水温可采用立面二维模型计算;湖库型水库水温若采用三维模型计算,垂向网格尺度应能体现跃温层的变化,计算结果可用垂向一维模型对比验证。当计算硬件、资料丰度和研究人员操作能力等条件满足时,原则上应尽量采用二维或三维模型进行水温预测。
3.2基本资料收集
水库水温预测的基础资料包括地形、水文、河道水温、气象、电站运行调度、发电取水口和泄流孔口位置及尺寸、分层取水方案等多种要素。各项资料应以实测和设计资料为依据,气象资料应采用水库周边气象站台资料经高程修正后加权平均,入库水温资料应收集上下游水文站资料进行插补,或采用临近河流水温资料类比;入库流量、发电流量、泄洪流量和水库水位资料应以设计资料为依据,符合水库调度规程;采取分层取水措施的,应收集分层取水进水口型式、设计参数、运行方案等。
3.3预测范围确定
水库水温预测及评价范围主要包括3部分:库区、主要入库支流、坝下河段及生态敏感区域。库区预测范围应包括从坝址至库尾回水末端,回水变动区的库尾河段不应“舍弃”,该段的水动力和入库水温对整个库区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不可忽略;库区主要支流的入流和入库水温应根据实测资料确定,主要支库不宜简单概化为点源,支库库容的纳热、散热能力应计入模型;下游河段应重点预测水温影响的沿程恢复情况、到达生态敏感区域的水温情况,有灌溉要求的,应预测到达灌区的水温恢复情况。
3.4验证水库选取
选用的验证水库在地理位置上应靠近拟建水库,以相同流域、相同纬度为宜,气象要素、水面与大气的热交换等条件接近;验证水库的规模、调节性能和水温结构等相近;验证水库应有较全的入库、库区及下泄水温实测资料,如无全年的水温实测资料,至少应有春、夏、秋、冬每一季典型月水温实测资料;所在区域如有封冰期,则封冰期至少有一个月的实测水温资料。
3.5计算工况设计
工程运行后,水库所在流域的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变化随机,与工程设计阶段模拟预测的支撑数据必然不同。数值模拟无法穷尽所有可能的工程运行和自然变化情况,但应根据工程特点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计算工况。一般边界条件应考虑丰、平、枯典型年水文条件,加上多年平均状况的气象条件组合;对于大型水电站且下游有生态敏感目标的,考虑历史气象条件、来水水温及水库调度运行等,为反映极端条件对水库水温及下泄水温的影响,针对运行期的高水位、低气温、低来水温度等条件,设置特殊边界条件组合工况;拟建工程上游有已建、拟建电站的,应计算梯级电站联合调度下的水库水温分布情况,预测河段水温的累积影响;采取分层取水措施的,应考虑不同典型年下单层取水、分层取水水温计算工况。
3.6模型计算时间
一般计算全年的水库水温变化情况。为消除模型初始场的影响,模型以同一年的水文、气象等资料循环计算多年后,当后一年与前一年的某一时刻温度场、流场相比满足相对误差要求时,则认为计算收敛,取后一年计算结果作为预测成果。
3.7库区地形修正
在工程可研阶段,库区河道一般具有实测大断面地形资料,实测断面间距少则几百米至1km,多则数千米,无法完全反映全库区地形情况。对于无实测地形资料的水库,研究人员则采用网上下载的DEM地形资料,分辨率和准确度无法保障。地形资料是模型计算最基础和关键的资料之一,为保证地形的可靠性,在开始各工况水温计算之前,应根据工程设计的水位-库容-面积曲线进行地形修正,以保证各水位下概化地形的库容和面积与设计资料一致。
3.8库区流场计算
水库水温分层是流体密度流现象的一种,水库水温分层的形成是库区内流场(包括来流和出流)、太阳辐射和界面热交换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分层现象其实是一种流场和温度场都随时间变化的平衡过程。水温预测应与流场耦合计算,计算结果应首先分析流场,流场结果不符合一般物理规律,则应调试模型重新计算。
3.9下泄水温计算
库区水温预测值的准确度是下泄水温准确预测的关键。应合理率定水动力和热平衡参数,准确把握预测水库库区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确定年内库区水温垂向分布结构,通过分析流场分布规律,识别坝前取水层位置、厚度和层内水温,进而分析下泄水温的变化过程。预测结果应选取有实测资料的水库进行对比,判断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4结语
水库水温预测是水利水电工程环评报告中难度较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虽然《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中对水温预测部分的内容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说明,但由于影响水库水温预测结果的因素很多,无论预测模型、水文条件、气象条件、地形修正,还是预测范围、参数率定、计算工况、下泄水温计算方法等,都可能影响到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合理性。鉴于此,对于水库水温预测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开展全国水库水温调研、观测资料收集工作,建立水库水温数据库;统计分析全国水库水温时空变换一般性规律,绘制水库库表、库底水温等值线图。
(2)基于水温数据库,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率定不同类型典型水库热平衡参数,建立不同类型典型水库水温预测热平衡参数参考值。
(3)开展分层取水措施效果评估研究,分析采取分层取水措施的水电站下泄水温变化规律及下游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4)尽快制定水库水温原型观测规范以及水库水温数值模拟指导规范。
(5)加快研究并推出水环境法规化模型,利用典型水库实测资料验证法规化模型。
作者:祁昌军 陈凯麒 曹晓红 翟媛 吴玲玲 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水电环境研究院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考文献:
[2]张士杰,彭文启.流域梯级开发方案调整的水温累积影响研究[J].水利学报,2009,40(10):1254-1258.
[3]丁峰,李时蓓,赵晓宏.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编写及技术复核要点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20(6):65-68.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做好施工技术创新和管理,其实际价值突出。可以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其基础是技术,其重点是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的每一步发展都源于技术推动,实现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工程安全建设、高效建设的必然,同时技术管理也成为控制建设成本、提升建设规范性的保障。本次研究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与管理展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重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需要注重于技术效能、在确保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满足合同工期等目标,通过以技术、人力资源为核心的各种施工要素优化投入,以施工图会审、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安全技术措施及技术交底等为管理重点,遵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律,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水平逐渐得到提升,更为有效地发挥水利水电工程价值,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保障,确保水利水电基础工程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1.1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效能
水利水电工程的社会价值不言而喻,对于我国这样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积极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和项目管理,能够从本质上有效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效能,强化项目建设水平,使水利水电工程发挥出预定作用。
1.2控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管理成本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投入非常高,不论是大型项目还是中小型项目,其建设周期和投入都比一般建设项目高很多。通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有效落实项目管理,可以使工程建设成本更加可控,提升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避免过度投入造成的负面问题出现。通过实施有效内控和监管措施,在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投入过程中,能够对资金流向进行监督把控,进而实现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在建设过程中技术革新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施工环节的投入,获取更加突出的建设成果。
1.3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性
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是安全。总体来看,只有技术创新和规范管理才能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性,相关工程从纯人工施工到半机械施工再到基本实现全部机械作业,施工安全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可以说施工作业安全性的提升,基础保障是技术创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新型工程机械设备被引入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后,工程施工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长期稳定运转。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尚存问题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专业性、系统性、复杂性,施工技术管理贯穿施工全过程,只有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特点和建设程序开展施工技术管理,不断实现技术创新,才能获取到理想的施工效果,进而确保施工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符合规范标准和达到设计要求。现阶段,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已经成为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
2.1技术管理措施不到位
技术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灵魂,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技术管理措施不到位的情况。虽然多数项目开工之前都进行了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标后),编制了相应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但实际建设中却并没有能够有效落实,其技术质量管理目标并未有效分解和实施。可以说,技术管理是最终决定施工成本、投资效率、质量安全的关键,只有切实履行技术管理制度,达到技术管理规范要求,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实现建设目标,在投入使用过程中项目能够发挥应有作用。一部分水利水电施工方只注重于成本控制,忽视安全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这就导致技术管理容易失范,是产生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和事故的主要原因,将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2.2施工作业人员素质问题
目前在水利水电施工作业过程中,因人员素质等原因造成的负面问题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度和施工质量。施工作业人员素质问题是各类工程的主要问题。施工作业人员技术能力达不到要求,可能使操作标准得不到落实,同时个人职业素质低,也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等问题,使项目失去标准化管理的价值与意义。
2.3建设程序执行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立项周期长,建设周期长,运行周期长。水利水电工程完工后,其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建设所需的投入多为国家投资。建设程序规范与否,最终影响投资安全和投资回报率。任何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都建立在规范程序的基础之上,只有程序更加规范,才能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才能得到保证和保障。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创新策略
3.1积极引入新型施工技术
现阶段在施工中已经有GPS定位、网络管理技术、云计算等技术得到应用,后期这些技术应用的空间还非常大,可以进一步加以应用和实践,同时,引进、消化、创新先进施工技术,如特性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研究、深基坑及高陡边坡加固、控制爆破技术应用及创新等,使新技术更好体现在实际项目施工中,使项目能够达到预期设计效果。
3.2优化施工技术应用管理体系
完善确立技术替代制度,使新技术能够更加高效替代传统技术,实现效能化。技术应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构建需要从技术规划、技术应用、技术创新等方面入手,只有明确技术为先理念、确立原则,才能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效能,使工程能够顺利有效达到预期目的。技术应用管理体系是信息技术与管理措施结合的成果,对于持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具有直接推动作用。只有形成规范化、体系化,才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合理、科学配置和应用。
3.3进一步增强施工人员技术能力
技术人员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是上岗前的基本必要条件,而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也要结合技术创新而不断巩固提升个人能力,展望先进的操作技能,进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升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使水利水电工程能够符合预期标准和要求。
3.4施工技术与管理的保障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主体是施工人员。要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在施工技术与管理中的效用,必须建立两个保障机制:一是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科学高效的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制、机制,做到人尽其用、权责分明;二是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法制化水平,按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实施管理,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程序管理。鼓励全员创新,加大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成果的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营造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环境。
4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持续创新是未来的一个主流发展方向,通过技术完善能够提升工程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的施工作业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关培.BIM和BIM相关软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4).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管理;方案
一、施工中的技术要求
1.坝坡混凝土面板施工技术
对于坝坡的混凝土面板主要采用无轨滑模施工,面板由中心条块向两侧跳仓浇筑,混凝土由自卸车水平运翰,混凝土由自卸车水平运翰,,“U”形溜槽人仓,人工摆动溜槽布料。面板混凝土严格按规定每层厚25~30cm 分层布料,卸料口距滑模上口不大于1m,插点间距不大于40cm,振捣深度达到新浇混凝土层底部以下5cm。模板滑升时,模板上口严禁堆放混凝土,两端提升平衡、均速、同步。每浇完一层混凝土滑升一次一次滑升高度约25~30cm。不得超过一层混凝土浇筑高度,滑模的滑升速度一般为1m/h 到2m/h,对脱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及时进行人工修整,抹平和压面。
2.预应力锚固技术要求
在实际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时,在设计预应力锚固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不同水利水电工程的坝型有所区别,对于施工强度、稳定性的要求也就不同,从而造成强度、稳定的标准不一、分析方法不同,为保证基础结构施工的安全、稳定,并使其与上部结构相适应,可根据上部结构的规格、类型、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标准,来选择相对的规定、标准。值得注意的是,预应力锚固的施工角度,对于锚固的荷载、锚杆的数量有着一定影响,应综合考虑锚固施工的标准与场地条件来选择角度。
3.坝体填筑的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对于坝体的填筑,其主要的作业内容、关键技术就是坝面的流水作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作业方向、工作段的划分,不仅需要考虑到坝体的最大面积,同时还应保证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能够以正常的方式进场、运行。在划分坝体流水作业面时,可将大型碾压机械的施工条件作为衡量标准,一般情况下其宽度应超出机械压实、错车时的最低标准、条件要求,可初步设定为10m 到20m 左右,而长度则需要综合考虑机械的型号、性能以及作用,在保证机械能够正常作业的前提下,可初步设定为40m 到100m 左右。对坝体的填筑,在划分施工流程、次序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施工的标准与设计要求,根据作业强度、填筑面积、铺料方法、场地气候等多种条件因素来决定坝体填筑的作业流程、具体步骤。值得注意的是,倘若实在低温气候或冬季进行施工时,应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尽可能的减少循环操作、生产的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材料流失掉的热量。坝体的填筑,在科学划分、合理明确坝体流水作业面后,方可按常规方法继续施工。
4.施工导流、围堰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导流设计方案的专业性、完善性,对于整个项目施工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有着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项目的施工通常会选择修筑围堰的方法来解决导流问题。在实际的施工中,倘若施工场地位于河流上方,由于水工建筑结构的施工需要在土体稳定、干燥的岸坡上进行,为有效疏导河流、将水体引向预定的下游位置,就需要采用围堰技术来解决导流问题。对此,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必须综合考虑施工场地内的地质结构、水文特点、气温条件等自然因素,如果在枯水季节或流水量较小的时段进行施工,能够大幅降低导流工程的作业量与难度,以至于节约施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于施工导流,应严格依据我国有关的标准、规范,考虑到河流在年度内的周期性变化,合理组织、明确安排生产活动,优化配置项目的财力、人力、物质资源,详细划分导流时段,拟定具体的导流设计方案、措施,以施工进度、周期、河流周期为核心内容,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在自然条件、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分期围堰导流是最为经济、适用的技术方案。
作为一种临时的挡水结构、设施,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增设围堰,主要是为水利枢纽建筑结构的施工建设创造条件、打下基础,在设计水利枢纽建筑结构的过程中或施工时,应事先开展水利模型试验,对结构物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围堰的性能与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规划围堰结构的平面布置,其能够保证围堰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还可有效减轻河道冲刷、航运排水的压力与困难。
二、工程施工中的管理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意义可归纳为4 个方面: 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按预定的时间交付使用,及时发挥投资效益;加强进度控制,有益于维持国民经济秩序的良性循环;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可给承包商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监理单位实行进度控制,可以加强进度控制的效果。
1.施工质量的管控。在项目施工前,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设计人员对勘察、测量、放线的结果进行复核,为项目的施工打下基础。综合考虑到坝体、围堰、枢纽建筑物等关键工程的施工,应事项对其施工班组的技术能力、施工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工程标准、设计要求,从中找出施工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制定具体的防范、整治措施。对于施工物料,在进场时应组织进行审查、检验,所有产品必须附有齐全的出厂证明、使用说明书、合格证书等资质文件,通过抽样试验确定其是否合格,倘若存在问题,应立即与厂家沟通或组织返厂。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待确认一道工序质量合格后,由管理人员、监理工程师共同签字验收,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否则应责令进行修复、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2.施工进度的管控。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应根据项目的工期要求,结合项目的生产水平、技术条件、施工能力,事先拟定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综合考虑项目施工标准与设计要求,对生产作业的次序、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定期对实际施工的成效进行分析、审查,与进度计划作详细对比,倘若存有较大差距,应找出原因并对施工方案、计划等事项进行调正。
3.施工成本的管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主要围绕项目施工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进行。在实际的工作中,所有施工物资的采购,应事先调查、分析相应的市场价格,通过对比多个供应厂家的行业信誉、生产能力、运营规模等资质条件,以经济合理、质量安全为核心原则,选择合作单位。对于物资的使用,可实行限额领料制度,综合考虑每道工序、施工班组的实际需要,制定合理、完善的标准,避免出现浪费、损坏情况而提高项目成本。
4.施工安全的管控。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购入质量合格、功能完备、数量充足的安全防护用具、设备。为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可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典型事故案例教育、自我保护技能培训的方式来实现。针对施工现场,所有危险区域均需要设立相应的警示标志、设施,危险工种的生产活动必须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具,从而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管理 水利水电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1、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的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是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综合工程设施生效的平台。一般包括:水建筑物形成的水库和水电站引水系统、发电厂房,机电设备等。水库的高水位水经引水系统流人厂房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出电能,再经升压变压器、开关站和输电线路输入电网。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实施中,技术是它的根本,只有技术作保障才能在艰巨的重大工程中完成工程建筑的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将直接关联作用到水电水利的效益和产生的影响,它并不只是简单的工程而已,它是构成整个水电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要素。只有将技术含量高与社会相紧密联系的技术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的作用和地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若仅有技术和资金等硬件,而没有管理的软件,则它将会成为一盘散沙,没有目的没有纪律没有指挥的工程将会是没有灵魂的走肉,并不会发展成为任何的大项目并运用于人类,只有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把管理运用好 ,管理好了各种设施及整个建筑工程的实施,那么项目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才会是建筑工程的每块发挥作用 ,从而使整个建筑工程达到质的提升。所以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技术和管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只有把管理和技术同时运用好,才能使工程发挥作用。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和技术的统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存在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工期限制严格,以及工作环境艰苦、不安全因素相对较多等特点,技术管理是对水电厂生产中的一切技术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和严密的组织,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效益的保障是安全,安全的核心是管理,管理的结果是效益。运行管理单位,实行企业管理,一是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缺乏激励机制,二是传统就业制度过于包容,致使企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技术素质差 ,大部分职工末受正规培训,缺乏应有的知识。
2.1 加强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相关项目负责人建立厂站、车间、班组三级技术管理工作网,实行分级负责管理 ,责任到人。建立技术信息的收集,事故及故障分析、整理、反馈制度。开展技术讨论,工作总结,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活动成果进行分析、归类并进行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及事故或故障等进行统计分析 ,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损坏率 ,起到增收节支的作用技术档案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确保其资料的完整性 、系统性、准确性,应认真收集和整理归类有关文书数据 、图表,机组的原始数据资料(设计 、施工 、安装 、调试 、试运行记录 、设计文件图纸资料 ,运行、检修、试验、检验记录等)。特别注意收集散落在各工作面、车间、班组的数据,并将其分类汇编归档,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文档查阅制度。
2.2 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程,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 、《生产管理办法》、《电厂及变电站通讯中断事故处理办法》、《工作票、操作票签发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等以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 。在运行中严格执行“两票 、三制 ,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改正不良的习惯操作行为。同时还应建立运行分析制度,即对运行中通过仪表指示、运行纪录 、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映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 行分析,及时找出产生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原因.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
2.3 加强维护检修和技术监督
在“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工作。逐步把恢复设备性能转变到改进设备性能上来,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要努力学习新技术 ,掌握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改革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制定检修网络图,使检修质量提高,工期缩短。耗材降低工力减少。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加强仪表监督,绝缘监督,金属监督和技术监督。技术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4 提高技术水平 促进安全生产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技术管理工作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制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人。狠抓落实,用血的教训说明安全生产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使职工增强执行规程制度的自觉性。并对各类大小事故认真开展调查分析及时写出调查报告和事故通报。用安全规章制度约束人,用事故教训教育人,以奖优罚劣激励人。在职工中形成“抓安全就是抓生产的综合性治理 ”,从而使职工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平时要加强职工培训 ,提高整体素质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属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人的素质要求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少小水电厂已广泛应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现有职工缺乏应有的知识,在工作中感到吃力。所以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是小水电厂发展的必由之路。
3、施工中生产与经济运行考核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经济考核由于其生产过程复杂、业主及管理方式的不同,目前还没有比较有效和公认合理的标准。国家电力公司时期曾推出过水能利用提高率指标,并纳入到达标创一流标准的评定 ,但因该法对水量和综合出力系数的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或不确定性,其程序的计算结果难于取得管理方和相关部门的认可 ,结果没能切实推行。
从维护水电厂正常生产秩序的要求出发,水电厂生产运行指标应能充分体现各项工作的成效,反映设备管理维护和水能利用的水平,至于具体工种、岗位的工作成效应作为发电厂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它们综合起来反映发电厂宏观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管理水平。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防渗墙;混凝土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极大地促进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一大批巨型水电站的水发电系统,其工程规模之,施工难度之高,进一步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可以预见,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拥有了一批有自己特色的水利水电工程新技术。因此,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技术
目前在各种复杂地基处理过程中,基础灌浆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提高。钻孔设备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使用液压式回转钻机到80年代的小口径钻机,钻具方面以合金及金刚石钻头取代钢砂钻头,机械的自动化程度、工作效率和钻孔质量大为提高。灌浆机也不断更新换代,已能满足高、中、低压力的灌浆要求。灌材主要有水泥、粘土及各种化学材料(如丙凝、聚脂、水玻璃等)。近十几年来灌浆方法主要采用小口径钻孔、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或孔口封闭法,有些复杂基础采用高压灌浆法进行基础灌浆处理。
2、地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2.1射水法造墙技术
在河堤加固工程中,大多会采用射水法造墙机进行地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自1986年以来射水法造墙机不断进行更新换代,目前投入使用的射水法“三代机”可适用于粒径≤80mm左右砂石卵石地基处理,墙体防渗系数≤1x10-7cm/s,墙深≤30m,墙厚0.22~0.60m,其垂直度≤1/300。这项技术为我国在砂土地基中建造混凝土防渗墙提供了一种速度快、成本低、质量可靠、施工简便的方法一与机械,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应用。
2.2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塑性混凝土是一种以膨润土、粘土等掺合料取代大部分水泥而形成的柔性防渗墙体材料,具有弹模低极限变形大的特点。
2.3水工建筑物软基处理
在江河堤防建设过程中,对砂基及软弱基础采用形式多样的处理技术,并取得较丰富的施工经验。如在某地河整治的堤防工程建设,根据不同地段的地质条件,分别采用振冲碎石桩、沉管灌注桩对基础进行处理;在某水库渠道节水改造工程中,对于淤泥质土层的箱涵基础采用水泥搅拌桩基础处理。
3混凝土坝施工技术
近十几年来,大中型水电工程普遍采用先进的混凝土拌和设备和与之相配套的混凝土运输、浇筑设备,使混凝土施工达到较高的机械化水平。
3.1水工模板技术
混凝土坝施工的模板技术,在近20年有较快的发展,钢模板、竹木胶合板己大量取代木模板,模板的型式也大量采用滑升模板、悬臂模板及预制混凝土模板等。
3.2混凝土“双掺”技术
(1)混凝土的掺合料:坝体混凝土掺粉煤灰,可大量节约水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增强混凝土密实性,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提高抗裂性能等。自80年代初以来,在大中型水坝施工中大力推广掺粉煤灰技术,不仅在碾压混凝上中掺量达50~70%,在常态混凝土中的掺量般也可达20~30% 。
(2)混凝土的外加剂:坝体混凝土掺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是改善混凝土质量和性能、节约水泥用量和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我国不论是常规混凝土坝还是碾压混凝土坝都根据小同上程项目的不同要求,普遍采用合适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防裂膨胀剂、脱模剂、泵送剂等。
3.3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
施工的碾压混凝土坝普遍采用高掺粉煤灰技术,在早期水坝施工时的试验表明,碾压混凝土粉煤灰的掺量可达50~60%左右。由于高掺粉煤灰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水泥用量节省,坝体温升减少,达到不裂不渗、降低工程造价的良好效果。
3.4碾压混凝土的铺筑工艺
(1)薄层铺筑。我国早期碾压坝主要采用大仓面薄层铺筑工艺,混凝土施工强度要求高,当混凝土暴露时间超过初凝时间须按施工缝的标准进行层间处理。这种方法施工速度慢,不经济,且高温、雨季不能施工。在高温、多雨环境下碾压混凝土施工是个难题。
(2)斜层平推铺筑。此工艺可以大大缩短碾压混凝土层间隔时间,彻底解决碾压混凝土层面结合问题,也有利于夏季和雨季施工。
(3)高温季节碾压混凝土的施工。主要方法是采取简易温控措施以及加快层面混凝土覆盖速度,以达到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和提高层间胶结强度。
4堆石坝施工技术
在建的各类大坝中,土石坝的数量较多,土石坝就筑坝材料分主要有均质土坝、土石混合坝和面板坝三种,早期修建的土石坝多数是均质土坝及土石混合坝。近十几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控制爆破、震动碾压、面板混凝土连续滑模施工等成套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相继出现,从根木上解决了堆石坝的防渗和坝体沉陷问题,混凝土面板堆石(CFRD)应运而生,成为当今世界上坝工发展的主流之一。
5砌石拱坝施工技术
近十多年来,砌石拱坝体型口趋多样化和优化,有多心圆、椭圆、抛物线、对数螺旋曲线等,砌筑工艺不断更新,施工技术不断提高。
5.1坝面的砌筑
坝面的砌筑主要以外形美观和防渗为主,坝面、般采用经过细加工的条石及强度等级为MTO的砂浆砌筑。由于坝面有倒悬的要求,因此有些双曲拱坝砌筑时采用“水平安砌法”,即将不同部位的面石加工成不同坡度并进行编号,砌筑时对号入座。这种方法成本高、速度慢分砌石拱坝的面石采用统一规格,砌筑时按设计坝面不同坡度采用挑出或缩进的“倾斜安砌法”砌筑。砌石双曲拱坝面石一般采用丁一砌,座浆法砌筑,并要求砌体达到平整、稳定、错缝。上游坝面的砂浆深勾缝是防止大坝漏水的第一道防线,一般用强度等级为MTO的砂浆进行深勾缝。
5.2坝腹的砌筑
坝腹的砌体是防止大坝渗漏的第二道防线。腹石石料多数采用块石或乱块石直立竖向摆放砌筑,对石料强度要求从严,形状从宽,边长不超过lm为宜;混凝土一般用强度等级为C10~C15的细骨料混凝土,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节省水泥,混凝土拌制时一般掺适量的减水剂和掺量为20~30%的粉煤灰。
5.3基础混凝土垫层的施工
砌石拱坝基础混凝土垫层以抗裂、防渗为主,混凝土强度等级比砌体略高,一般为C15~C20,厚度为1~2m。两岸基础混凝土垫层一般待砌体升高一至两层后才浇筑,浇筑前应对仓面进行常规施工缝处理。对于岸坡坡度大于60°的拱坝基础,有些工程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垫层,因补偿收缩混凝土垫层的微膨胀而产生的自应力加强了砌石坝砌体与基岩之间紧密挤压结合,提高抗渗能力。
6施工缝处理
坝体砌筑施工缝只作一般处理,因施工干扰造成大坝横缝较高或预留时间较长的施工缝,采用留宽缝(0.8~10m)回填补偿收缩混凝土,并辅以灌浆处理,以防渗漏。
7施工网络管理技术
在一些大中型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施工网络技术。网络计划软件可实现进度计划、资源平衡、网络绘图、成本分析、项目跟踪,能方便地进行工程网络计划的修改、调整工程成本的控制、管理,大大地提高大中型工程施工管理水平。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化,进一步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提高,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大量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出来,并且随着工程复杂程度的增加,对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如何对推动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是当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断探讨的课题。
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意义
水利水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而且安全无污染,其应用为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技术是工程建设的根本与关键,因此,一定要做好施工技术工作,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可以顺利的实施。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工程能否顺利完成,只有在施工中将技术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从而使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提升到一个质的高度。
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关系着水电水电工程工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否,也关系着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因此,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意义重大,下面将就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2.1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一项较为特殊的技术,其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水利水电工程的经济效益。预应力锚固是对预应力岩锚以及混凝土预应力拉锚的一种统称,是预应力不断发展变化的一种新的锚固技术。该技术可以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要求以及设计的大小、方向以及锚固的深度等,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提前向基岩施加一种预应压力,这样可以保证基岩受力条件的优化,从而可以发挥出好的锚固效果。 预应力锚固这一技术可以保证拉应力更好的延伸,而这是其他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预应力锚固技术回应为种类的差异而使得结构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范围锚孔与锚束两类。锚孔是指放置锚束的一种钻孔,而锚束是预应力作用的基础。锚头应放置在锚孔之外,这样课可以更好地锁定预应力,而锚束可以起到连接锚头的作用,在这种支撑作用下,可以使基岩更好地承受负荷。预应力锚固技术可以很好的加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从而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2.2施工导流技术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施工导流是一项特殊的防护工程,对水利水电工程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通过施工导流可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导流技术的实施需要修筑围堰,这是临时建立的一种当挡水物,可以更好地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由于围堰流速很快、减少河道面积以及流量很大的特点,因此,在建设围堰时,一定要实现做好技术,全面考虑其稳定性与抗冲性,这样才能为施工导流技术打好基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导流技术可以很好的控制河床,因此,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进度与安全。施工导流技术关系重大,因此,在施工中,一定要做好各种配合工作,考虑各种环境、地形的影响作用,做好协调控制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进度与质量,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要求。
2.3土坝防渗加固技术
一般说来,水库的土坝很容易发生渗水、跌窝以及潮湿的现象,其结果是会导致土坝的渗漏、变形甚至会对水库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问题,因此,土坝防渗加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坝防渗加固技术可以处理土坝的渗透与变形,从而可以使坝体劈裂灌浆,并且在坝体内形成一种防渗体,避免出现渗漏现象,最终保持坝体的坚固与稳定。对土坝坝体的劈裂灌浆要根据土坝的实际情况安置灌浆孔,主排孔要沿着坝轴线来设置,副排孔要放置在坝轴线上方的的1.5m的地方,这两排孔要分开设置,还要保持3~5 m的距离,灌浆孔要穿透坝体并最终到达坝基,这样可以形成一道防渗体。
2.4外加剂的使用
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很广泛,因此,外加剂的使用不仅是混凝土技术的需要也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当前常用的外加剂主要有,处理外表的外加剂,修补的外加剂以及改善色泽的外加剂,增强表面强度的外加剂,还有提高抗变形能力的外加剂等多种类型,外加剂的使用可以很好的改善混凝土的质量,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筑质量。
2.5坝体填筑技术
坝面流水作业是坝体填筑技术的关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流水作业完成之后,要进行卸料以及平料工作,制定出工程的工序;第二,坝体填筑要根据施工要求做好铺料以及填筑的工作;第三,要根据坝面的划分做好碾压工作,可以保证水坝的建筑面积。同时,为为了避免热量的流失,还要做好填筑土料的时间安排工作,从而减少工作时间。
3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也逐渐的增加,并且逐渐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中,施工技术管理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对工程的长远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中,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出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实施全面的管理,从而可以保证工程的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黄谋,岑耀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传播,2011(1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施工技术
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关系国计民生,其发展现状也表明着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从工程技术入手,挖掘问题关键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法。然而,在实际项目中,往往存在更多的不可控因素,不可以偏概全,需施工者更多的关注实际、积累经验,为工程负责、为水利水电发展奠基。
1.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技术分析
1.1 对传统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1)围堰技术的施工应用,其使用范围不是很宽,一般用来处理导流。假如施工的区域处在河上端的话,那么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就应选取那些干燥而且非常稳固的区域来进行。这个技术的优点是能够确保水体流到下方的特定地点,而且还能够发挥出它疏通河道的功效。在具体开展的时候,还要了解施工区域的温度以及气候等,只有掌握好了这些要素才可以确保施工工作顺利开展。举例来讲,在较为干旱的时节开展工作的话,工作就相对于雨季好开展,而且还能够显著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者的劳动强度,减少物资的用量。
(2)有关碾压混凝土的技术,该技术在过去的施工工作中是比较先进的,它的发展速率非常快,使用范围也很广阔,不仅在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受到很高的好评。该技术的关键点是把混合物彻底的碾压通常使用大规模的碾压设备来,不但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成效,而且还能够节省资金,缩减工作用时,降低劳动强度。
1.2 对现代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在最近几年科技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此时水利项目也开始引入这些先进的技术,比如将GPS恰当的用到水利项目中。通过三维全景模式能够展示出项目的总体布局,能够体现出时空上的关联。以信息的数字化、直观化、可视化为出发点,直观清晰地描述复杂工程建设的施工动态过程。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前期准备工作
在具体的开展工作之前,要结合当初的招标资料以及技术要求等列出详细的工作步骤。为实现总工期目标,首先,应以总进度网络图计划为依据,根据进展阶段的不同,将其分解为多个层次,再按照各个层次分解为不同的进度,从而建立起一个以进度控制为目的、以分解进度目标为手段的进度控制目标系统。
2.2 做好土石坝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
(1)有序的布置料场
在开展工作之前,要做好料场的布置工作,只有布局合理才可以确保后续的工作有序开展。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对坝体的质量有干扰,还会影响到项目的整体用时以及成本。所以,为了合乎工作规定,要认真的分析图纸,做好调研工作,进而正确的布置场地,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2)挖掘输送石料
在进行土石坝施工的整个过程中,能够通过互相配套的工程机械实现各项工序,包括料场的开挖、运输,坝面的平料和压实等,保证施工工艺流程的顺利进行,实现综合机械化施工。
2.3积极开展压实活动
(1)对于防渗体等粘性土料来说,通过压实干表观密度和施工含水量这两指标控制压实标准。对于砂土及砂砾石来说,它们是填筑坝体或坝壳的主要材料之一,对其填筑密度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于石渣及堆石体,它们可以用来做坝壳材料,选择空隙率作为压实指标。
(2)对于压实机械的选取来说,必须紧密结合原状土的结构状态、填筑方法、筑坝材料的性质、施工强度及作业面积的多少等,选择的碾压设备的类型,必须要求其性能可以达到设计施工质量的标准。
3.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施工技术
3.1 混凝土碾压技术
在此类施工中经常性的会用到一类技术,即混凝土碾压。它是经由大规模的碾压混凝土来完成浇筑工作。此类混凝土已然成为当前非常受欢迎的一类建筑材料。它的类型多样化。比如常见的有高粉煤灰混合混凝土,贫碾压混凝土,砂卵石与水泥混合的混凝土。它的用料和常见混凝土的用料是完全一样的,唯一的区别是各类材料的配比不一样。它的稠度更高,使用的水泥量要较之于普通的少,而粉煤灰的用量增加,必须经由碾压才可以达到压实的效果,能够用到各种不一样的建筑体中。
3.2 施工导流技术
该技术的意义非常重大。在水利项目的导流过程中通常都要修建围堰。一般来讲,河床要通过导流来控制。只有保证施工导流工艺优秀,才可以保证防洪等部门的切实权益,才可以确保项目按照正常的速度来开展。施工导流技术一定要起到最有效地提升水利水电施工进度的作用,施工单位要根据当地施工条件进行围堰和导流。通常围堰多是用来暂时性的阻挡水流,目的是为了确保建设或是维工作可以正常开展。对于这些暂时性的项目它们的工作条件非常特殊,我们平时见到的这些项目施工都会修造围堰,只不过是细节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由于围堰的存在,河床的规模变小,此时就会导致过水区域变窄,进而使得水流增速,这在无形之中就会给围堰带来一定的冲击力。因此在建设围堰的时候一定要全方位的分析。
3.3 上坝路面硬化技术
3.3.1 路基施工。对于现状路面用上游坡面的清基,使用80HP推土机进行,同时,使用推土机将路基压实,接着,进行测量放线,并做好土方回填工作,回填工作到达设计高程时进行测量放线,并进行路槽开挖工作,要求其能够符合设计参数,达到铺筑泥结石的要求。
3.3.2 泥结石路面施工。用自卸汽车依据断面比例铺倒碎石,人工配合推土机进行摊铺,开展摊铺工作的时候,技术负责人必须亲临场地指导,要认真的检查铺石的尺寸,以一个每30O的密度进行抽查,铺石厚度应该大于或者等于20cm,在整平后,进行6cm 土料的铺筑工作,然后,进行洒水工作,接着,旋耕机拌和,人工整平,最后,使用15T 振动平压路机进行碾压工作。
3.4 混凝土中砂石骨料应用
众所周知,在水利项目建设工作中有一项原料是非常重要的,即混凝土。按照不一样的配比来拌合,就会得到不一样质量的混凝土。假如比例调试的不合理或是使用的材料质量有差异的话,都会对其成品的品质有一定的干扰,进而影响到最终的项目品质。在使用众多材料中,细石和砂子是非常关键的两类,它们的尺寸以及掺配的分量都会对最终成品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虽说目前的条例资料中对混凝土的配比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不过在具体的工作中时常会因为失误等原因导致其配比出现误差,进而影响到混凝土强度,最终为项目埋下隐患。
4.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得知,水利水电项目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相应技术的应用对于项目的顺利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当前阶段要结合先进的科技以及过去的发展经验,积极的探索研究新的施工技术。我们坚信我国的水利水电项目一定会有所防范,为国家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创造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和执武.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3(6).
1.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缺乏先进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然而,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科学技术创新并未真正运用于工程建设,导致缺乏先进技术的支撑,其现有专业技术含量较低,严重阻碍了水利建设发展的速度。
1.2水利建设设备老化,更新升级发展缓慢
水利建设技术的创新速度,深受设备更新和引进的影响。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设备老化问题严重,并疏于维护,有些设备甚至长期闲置。但由于企业设备投入不足以及规模发展迟缓等原因,严重阻碍了先进设备的引进和更新。
1.3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带动了水利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新的技术、设备和工艺的引进,这就要求水利施工技术人员不仅要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也要熟悉和掌握新的操作技术。然而,目前从事施工技术的人员,多数年龄偏大,专业技能较弱,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因此,要引进更多年轻的、具备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改革发展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措施
2.1培养施工技术业务骨干
水利建设的技术创新,关系到水利水电市场和施工范围的发展和革新,应顺应新的市场形势需要,健全技术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加大技术骨干的培养力度。只有建立和完善人才选拔、使用和评价制度,形成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通过奖惩机制,才能吸引更多专业人才的加入,才能引领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促进水利建设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另外,还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重视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在岗培训工作,完善继续教育机制,使水利建设的先进技术不断地被更新和应用,以普及我国水利技术,使其广泛应用于水利建设领域。
2.2重视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
所谓预应力锚固技术,是一项效率优异、应用广泛、具有独到之处的技术,可分为预应力岩锚和混凝土拉锚,其不仅能够对原有建筑进行加固增补,也可以增强建筑工程的预应力。国内外业内人士已充分意识到预应力锚索独特的优势,通过传统技术与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完美结合,有效定位锚固的尺寸和深度,从而达到改善和加强锚固的目的。
2.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优化管理模式
为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科技水平,施工企业应加大投入力度,划拨资金,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同时,为鼓励科研创新,也应建立创新奖励基金。另一方面,为强化技术科研和新材料应用,应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具体实际和特点,也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技术研究,以及专题研究,以推动技术措施与工程计划的同步开展。与此同时,应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与学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材料,并组织员工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水利水电建设企业还应学习先进的管理措施、方法和技术,优化企业管理模式,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尽快建立有效的、适合企业本身的企业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推动技术的健康发展。
2.4推广水利水电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所谓施工导流,是指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中,在河床挖坑围堰,以便于按预定方式,将上游来水引入下游,从而创造出有利于水利施工的条件,其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一环,是项目整体布局和施工程序选择的关键因素。分流选择何种方案,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工期,以及汛期成本和安全。施工导流技术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常见的围堰方式。土石围堰一般分为四种,即斜墙带水平铺盖式、灌浆帷幕式、斜墙式和垂直防渗墙式。通常情况下,制定分流方案时,必须熟悉施工周围的地理环境,合理安排工期,其设计规划必须符合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以有效控制工程总体发展。
2.5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环保治理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而传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易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通过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的应用,严格执行环保标准,绿色施工,突出创建和谐的人文自然环境。
2.6加大维护检修管理力度,注重技术监督
企业应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完善检修管理机制,加大维护力度,同时进一步重视技术监督工作。对设备的检测和检验,应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方法,实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了解其技术状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目前,我国水利水电技术监督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7加强质量控制,提高工程质量
1)加强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
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健全工序质量的控制体系,另外,还应及时收集工程质量相关统计数据资料,绘制质量控制图表,对变更设计或修改的图纸也要及时审核。同时,严格监督检查施工作业,建立相应的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对工程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水利工程建设初期,应制定具体的质量监督责任制度,并及时检查落实情况,加强监督工作的日常化、常态化管理,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检查验收工程质量必须需严格。
为确保工程质量,除科学管理措施之外,还应在施工现场配备线锤、水准仪、钢卷尺、经纬仪以及塔尺等检查工具,以便于根据有关标准,随时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评定。需要注意的是,质量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检验时应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新规范进行调整。
3)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
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质量为先的意识,不得牺牲工程质量来换取企业经济效益;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对施工人员进行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敬业意识的培养;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激励机制,强调责任意识,积极调动施工人员的创造性;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建立和完善操作程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严禁无证上岗,杜绝无基本专业技能、无操作能力的人员上岗,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4)把好施工材料的人口关。
施工所需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质检人员应对每一批次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抽样送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准许入场;对关键性的施工材料,如关系到结构安全,或涉及建筑物使用功能的材料,必须实行抽检和普检,以保证材料的质量。
3结语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水闸施工技术;管理
水利工程中比较常见的建筑物就是水闸工程,而且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也比较大。而影响水闸施工技术的因素也比较多,但是控制水闸施工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积极维护水闸工程的稳定,促进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平提升。因此,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从而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
1水闸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水利电力工程中的水闸与电能的转换密切相关,属于综合性较强的施工技术工程,而且水利电力工程中水闸工程的好坏对水利电力工程的质量有一定的直接影响。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水利水电的运用有助于我国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迈进。而水闸工程技术能够为运用水能提供积极的技术保证与支持,有助于我国水利工程效益的积极实现[1]。因此,为了有效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应该借助技术含量高的技术在水闸施工中运用,才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2影响水闸施工质量的因素分析当前,对水闸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其中有施工前设计图纸的质量问题、考察地质的情况,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质量的把控以及技术管理质量的监控等。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则是水闸工程的第一影响要素,水闸工程的前提则是水闸设计方案的质量,而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则属于一种客观影响因素,而作为水闸工程质量的关键则是技术指标的管理。
3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措施分析
3.1施工前的准备
作为水闸施工顺利进行关键环节,水闸施工的前期主要有材料准备、设备准备、方案审核以及质量检查等。因此,对于施工前的工作首先应该严格审查各道施工工序,使各道工序的可行性得到积极的保证,积极考察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等,如施工措施、管理制度等,使水闸施工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高效性等。其次,加强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应该加强施工队伍的建设,使人才的优良性得到一定的保证,从而使水闸施工工程得到圆满完成。另外,施工设计图纸的审查与评论,应该发挥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作用,把握好施工技术的要点,将施工管理制度得以制定,并且奠定水闸施工的基础;最后,还要积极与施工实际相结合,将组织协调机构建立起来,完善协调管理制度,使水闸施工行为具有一定的参考依据,以此指导施工,使水闸的施工质量得到积极的保证[2]。作为施工组织机构,对机构内部配置进行合理完善,从而在实际施工中真正发挥作用。
3.2施工中的管理
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管理主要分为开挖工程的施工、混凝土的施工以及金属结构工程的施工等。首先,水闸施工中的土石方开挖比较关键。因此,在现实施工中应该开挖的质量,在开挖要求的严格执行下实施工作。针对土石方开挖断面大的问题,应该找准中腰线的位置,按照中腰线位置进行施工,使开挖断面的大小比较适当。在完成开挖工作后,还要施工人员参照设计图纸,进行开挖质量的验收,保障开挖工程的质量问题。其次,就是混凝土工程。其一,应该加强原材料的管理,要求质量控制人员不仅要检查一般材料的检查,还要对其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掌握,还要使相应的对策进行拟定;其二,对混凝土进行科学配制。在对混凝土施工的配合比进行换算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其准确性。其三,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振捣。作为整个施工环节中的重要环节就是浇筑振实成型以及养护。另外,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外观的质量问题,如无气孔、麻面以及蜂窝或者裂隙与孔洞现象的存在等。尽量防止由于振捣不良,或者蜂窝、孔洞而造成的质量问题。混凝土内在质量方面的缺陷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最后,在金属结构工程方面。应该在依据行业技术标准与规范的前提下,实施金属结构工程。作为一项复杂、规律性较强的流程,金属结构工程在制定与安装钢闸门与门槽预埋件的过程中,对加工工艺、材料与安装程序等应该进行严格控制[3]。另外,对于钢闸门制作与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质量的控制问题。材料的制作需要厂家的质保单,在使用之前应该随机抽取一组试样,通过检验,使材料质量得到一定的保证。除此以外,要想对焊接变形进行控制,不但要制作平台上的靠模,以及在安装墙过程中进行支撑以外,还要依照工艺制定的次序进行焊接;还要加强门槽预埋件制作的安装。还要借助水平仪对整体焊接完成后的门进行检测,按照相关规定使误差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后,应该针对施工图以及埋件的规定来制定与安装门槽预埋件等。
3.3施工后期管理
保养与质量检查则是施工后期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水闸分部工程与单元工程等。在单元工程质量的检查上应该发挥质量监督部门的作用,审查与评定工程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对单元工程质量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保证,使业主、施工方与建立方的质量检查体系得以建立起来,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还要积极检查隐蔽工程与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水平。另外,在控制分部工程的质量过程中,与控制单元工程的质量相类似,一方面施工单位应该让质检部门进行自我审核与评估,然后通过项目法人以及监理单位进行复核。在这些程序完成以后,还要让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审核[4]。另外,已经完成审查的单元工程、单位工程以及分部工程等应该继续进行质量审查,而且还要在整个水闸施工管理与使用全过程进行质量审查,对相关资料进行及时汇总,确保工作遗漏问题。
3.4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与安全教育工作
当前,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能力与素质的把关,如果没有获得一定的建筑施工安全合格标准的人员不能进行施工。加强对在岗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教育,通过考试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作业。另外,还要积极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全面管理施工人员的任务的完成情况。除此以外,最为关键的是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防范意识等,加强对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解决与防护工作,还要做好相关的安全记录,从而促进施工工程的顺利完成。
4结论
综上所述,水闸工程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比较大,对水闸工程的施工技术的管理与质量控制有助于水利水电引水与排涝功能的发挥。作为一项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工程,加强对水闸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的控制与管理能够保证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作为相关管理部门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制定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制度,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有助于我国积极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树峰,张会竞,李志彬.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55-57.
[2]宋元红.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59-61.
[3]吕俊,周浩.探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若干问题[J].民营科技,2010,(06):30-31.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技术应用;工程项目
目前,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以及我国基本设施建设成为当代国家发展的一大重要内容。我国目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以及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主要生产力,而水利水电工程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更有效的促进我国工农业的稳步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作为我国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在经济技术的推动下,也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对水利工程的施工速度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也出现了变化,同时各种高新技术也不断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目前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约束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效益,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常见的施工技术以及主要高新技术进行分析,以求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取得突破,争取更大的成就。
一、常见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
1.1坝坡混凝土面板施工技术
坝坡的混凝土面板的施工主要采用无轨滑模,面板由中心条块向两侧跳仓浇筑,混凝土由自卸车水平运输,“u”形溜槽人仓,由人工摆动溜槽布料。按严格规定,面板混凝土每层厚25―30cm分层布料,卸料口距滑模上口不能大于1m,插点间距不能大于40cm,振捣深度要达到新浇混凝土层底部以下5cm。模板滑升时,混凝土严禁堆放在模板上口,两端提升要保持平衡、均速、同步。每浇完一层混凝土滑升一次,滑升高度约25―30cm。滑模的滑升速度不得超过一层混凝土浇筑高度,滑升速度一般为lm/h到2m/h。对脱模后的混凝土表面要及时进行人工修整,抹平和压面。混凝土出模经二次抹面后,表面扭盖要粘有塑料模的绒毛毡保温被,并且按照早期保湿、中期洒水、后期流水等方式进行养护。
1.2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性能优越、适应面广、潜力巨大,已受到各部门的重视。预应力锚固是预应力岩锚与混凝土预应力拉锚的总称,在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起来,可大致将其分为两种:混凝土预应力拉锚、预应力岩锚。预应力锚固技术既可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补强,也可在新建工程中显示其独特的功能。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时,预应力锚固技术具有传递拉应力的性能,主要是利用其来降低、减缓一些施工部位的受力荷载,避免发生沉降、损坏、裂缝等情况,加上结合GPS技术,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控制、调整锚固施工的位置、方向和深度,这样才能事先向建筑结构、基岩主动施加预压应力,达到改善局部受力条件、提高结构稳定性的效果。在预应力锚固的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由于不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强度、稳定性的要求不同,从而造成强度、稳定的标准不一致、分析方法不相同。为了保证基础结构施工的安全、稳定,并使其与上部结构相适应,可根据上部结构的规格、类型、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标准,来选择相适应的规定、标准。还有值得注意的是,预应力锚固的施工角度对锚固的荷载、锚杆数量有一定影响,我们应综合考虑锚固施工的标准和场地条件来选择角度。最后,对于具体工程的具体锚固段形式,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切勿盲目套用。
1.3坝体填筑的施工技术
坝面的流水作业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坝体填筑的主要的作业内容和关键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作业方向、工作段的划分,需要同时考虑到坝体的最大面积和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的正常进场及运行。在划分坝体流水作业面时,可将大型碾压机械的施工条件作为衡量标准,一般情况下其宽度应超出机械压实、错车时的最低标准和条件要求。对于坝体填筑的作业流程、具体步骤,应该在划分施工流程、次序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施工的标准与设计要求,根据作业强度、填筑面积、铺料方法、场地气候等多种条件因素来决定。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在低温气候环境或冬季进行施工时,要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尽可能的减少循环操作、生产时间,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材料的热量流失。坝体的填筑需要在科学划分、合理明确坝体流水作业面后,才可以按常规方法继续施工。
1.4水工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与应用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工程材料之一,是水利、电力建设中最基本的大宗建筑材料,而混凝土外加剂作为改善和调节混凝土性能的第五种混凝土组成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推广应用混凝土外加剂不仅是混凝土技术发展的需要,更是水利电力建设的需要。我国在2O世纪50年代的水利、电力建设中利用混凝土外加剂,积累了宝贵经验。伴随着水利电力建设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各类品种齐全、效能更好的外加剂。外加剂按主要功能分为四类:其一,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其二,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其三,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其四,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加气剂、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高新技术分析
2.1 GPS定位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GPS定位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工程的测量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给测绘定位技术带来了一场空前的变革。以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被GPS技术融合与替代。由于GPS技术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以及定位范围的广泛性,此种定位方法,从静态逐渐扩展到动态,而定位服务的领域,从导航和测绘领域也扩展到了国民经济建设以及更加广阔的领域之中。GPS接收机随着应用的广泛性也已渐渐成为一种通用的定位仪器,大大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工作效率。
2.2 AutoCAD辅助设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 Design简写CAD),是新兴技术型的应用软件,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该技术主要是利用AutoCAD配合AutoLisp语言,通过编制计算程序,来得到定制的计算结果。这一技术为工程施工提供了来源更加便捷、数据更加准确的科学依据。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复杂计算问题,单纯依靠计算器来进行手工计算,不但工作量巨大,准确性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而利用AutoCAD来进行数字化模型的构建,使其执行点坐标查询的功能,就可以解决工程中的复杂计算问题。AutoCAD的特征提供了测量内业资料计算的另外一种全新直观明了的图形计算方法。对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工程横断面图和纵断面图的绘制,特别是断面面积的计算等需图纸绘制的工作,也能得到精确的绘制结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也不断出现,传统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我们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针对工程施工要求、条件以及性能要求多方面考虑,进行施工技术的选择,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当然,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进行中,单纯的依靠先进的施工技术是无法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我们必须要做好团队管理,做好施工监督、管控、考核工作,减少工程质量隐患,控制好工程进度,完成高效率、高质量的水利水电项目施工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绍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要略[J].民营科技.2010(08)
[2] 杨平军,石书锋,张辰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河南科技.2011(16)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作用和地位
1、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的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利用是社会进步到现阶段的产物,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实施中,技术是它的根本,只有技术作保障才能在艰巨的重大工程中完成工程建筑的施工,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将直接关联作用到水电水利的效益和产生的影响,它并不只是简单的一个工程而已,它是构成整个水电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要素。只有将技术含量高与社会相紧密联系的技术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管理的作用和地位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若仅有技术和资金等硬件,而没有管理的软件,则它将会成为一盘散沙,没有目的没有纪律没有指挥的工程将会是没有灵魂的走肉,并不会发展成为任何的大项目并运用于人类,只有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把管理运用好,管理好了各种设施及整个建筑工程的实施,那么项目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才会是建筑工程的每块发挥作用,从而使整个建筑工程达到质的另一个提升。
二、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
1、坝坡混凝土面板施工技术
对于坝坡的混凝土面板主要采用无轨滑模施工,面板由中心条块向两侧跳仓浇筑,混凝土由自卸车水平运翰,“U”形溜槽入仓,人工摆动溜槽布料。面板混凝土严格按规定每层厚25~30cm 分层布料,卸料口距滑模上口不大于1m,插点间距不大于40cm,振捣深度达到新浇混凝土层底部以下5cm。模板滑升时,模板上口严禁堆放混凝土,两端提升平衡、均速、同步。每浇完一层混凝土滑升一次,滑升高度约25~30cm。不得超过一层混凝土浇筑高度,滑模的滑升速度一般为1m/h到2m/h,对脱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及时进行人工修整,抹平和压面。混凝土出模并经二次抹面后,表面扭盖粘有塑料模的绒毛毡保温被,并按照早期保湿、中期洒水、后期流水等方式进行养护。
2、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作为一种性能优越、适应面广的技术措施,可大致将其分为混凝土预应力拉锚、预应力岩锚两种,不仅可以将其应用在既有工程结构的维护、加固处理中,同时还能在新建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彰显其独特性能。在实际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时,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主要是利用其传递拉应力的性能来减缓、降低一些施工部位的受力荷载,避免发生损坏、沉降、裂缝等情况,通过结合GPS技术,能够按照项目的设计要求,更加全面、准确的控制、调整锚固施工的位置、方向、深度,由此才能事先向建筑结构、基岩主动施加预压应力,以此达到改善局部受力条件、提高结构稳定性的效果。在设计预应力锚固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不同水利水电工程的坝型有所区别,对于施工强度、稳定性的要求也就不同,从而造成强度、稳定的标准不一、分析方法不同,为保证基础结构施工的安全、稳定,并使其与上部结构相适应,可根据上部结构的规格、类型、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标准,来选择相对的规定、标准。
3、坝体填筑的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坝体的填筑,其主要的作业内容、关键技术就是坝面的流水作业。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作业方向、工作段的划分,不仅需要考虑到坝体的最大面积,同时还应保证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能够以正常的方式进场、运行。在划分坝体流水作业面时,可将大型碾压机械的施工条件作为衡量标准,一般情况下其宽度应超出机械压实、错车时的最低标准、条件要求,可初步设定为10m 到20m 左右,而长度则需要综合考虑机械的型号、性能以及作用,在保证机械能够正常作业的前提下,可初步设定为40m 到100m 左右。对坝体的填筑,在划分施工流程、次序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施工的标准与设计要求,根据作业强度、填筑面积、铺料方法、场地气候等多种条件因素来决定坝体填筑的作业流程、具体步骤。值得注意的是,倘若实在低温气候或冬季进行施工时,应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尽可能的减少循环操作、生产的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材料流失掉的热量。坝体的填筑,在科学划分、合理明确坝体流水作业面后,方可按常规方法继续施工。
4、施工导流、围堰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导流设计方案的专业性、完善性,对于整个项目施工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有着直接影响,一般情况下项目的施工通常会选择修筑围堰的方法来解决导流问题。在实际的施工中,倘若施工场地位于河流上方,由于水工建筑结构的施工需要在土体稳定、干燥的岸坡上进行,为有效疏导河流、将水体引向预定的下游位置,就需要采用围堰技术来解决导流问题。对此,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必须综合考虑施工场地内的地质结构、水文特点、气温条件等自然因素,如果在枯水季节或流水量较小的时段进行施工,能够大幅降低导流工程的作业量与难度,以至于节约施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自然条件、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分期围堰导流是最为经济、适用的技术方案。
作为一种临时的挡水结构、设施,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增设围堰,主要是为水利枢纽建筑结构的施工建设创造条件、打下基础,在设计水利枢纽建筑结构的过程中或施工时,应事先开展水利模型试验,对结构物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围堰的性能与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规划围堰结构的平面布置,其能够保证围堰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还可有效减轻河道冲刷、航运排水的压力与困难。
三、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加强设备运行管理
制定和完善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加强技术培训,做到全部运行岗位持证上岗。运行技术管理工作必须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发电企业运行管理办法》,通过对生产运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保证水电生产的安全、经济、可靠、环保,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努力学习和推广科学的运行管理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机组安全运行和经济运行水平,提高运行人员的分析和操作等技术水平,取得安全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2、加强设备检修管理
(1) 发电企业应制定《设备分工管理规定》,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做到全部设备都有负责部门。车间、班组应参照《设备分工管理规定》制定本单位设备分工管理办法,做到台台设备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并随人员的变更及时变更。
(2) 发电企业应开展设备异常分析工作,对出现的异常,由设备管理责任人负责分析编写《异常分析报告》,其内容应包括异常现象描述、异常原因分析、可能引起的后果及应采取的对策等。对不安全现象早发现、早准备、早处理,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 设备管理部门对机组定期组织检修,并结合机组日常运行情况,找出设备隐患。检修中应积极推广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为了提高检修质量,提高效率,还应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制定检修网络图,改革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缩短工期,节约材料,避免浪费,提高设备技术水平,有效降低检修费用。
3、加强专项记录管理
在机组服役期间,除了投产前的原始资料外,还要产生很多运行资料,这些资料都应妥善管理,以便随时分析,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在运行岗位上,值班记录是反映运行活动的历史记录,是进行运行生产分析和交接人员了解非在岗时间设备,系统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值班记录应长期保存。运行记录应包括: 运行方式及变更、机组的起停、继电保护等运行操作,以及发生的事故、异常、设备缺陷和处理情况。对运行记录的填写要求必须真实、准确,用词规范、字迹工整,要写明时间、地点、操作人、下令人等。设备正常启停及调整操作记录要完整,简明扼要。接受或的指令、故障及其处理情况等重要内容要详细填写。随着企业管理水平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以上各种记录表均可纳入计算机管理。
4、加强对职工的技术培训
水利水电工程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施工人员不仅要掌握电气知识,而且还要精通机械运行工作。一些检修人员也要身兼电气、机械检修工作。因此,要加强对水利水电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在岗培训,学习一些工程施工规范及相关的质量技术要求,学习一些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检测手段。此外,对技术人员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工作实践。请厂内的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傅对技术人员进行实践演练和技术指导,使他们熟悉操作流程,强化质量意识。
5、强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制度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经济考核由于其生产过程复杂、业主及管理方式的不同,目前还没有比较有效和公认合理的标准。国家电力公司时期曾推出过水能利用提高率指标,并纳入到达标创一流标准的评定,但因该法对水量和综合出力系数的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或不确定性,其程序的计算结果难于取得管理方和相关部门的认可,结果没能切实推行。从维护水电厂正常生产秩序的要求出发,水电厂生产运行指标应能充分体现各项工作的成效,反映设备管理维护和水能利用的水平,至于具体工种、岗位的工作成效应作为发电厂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它们综合起来反映发电厂宏观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管理水平
6、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为使广大员工不断提高对安全生产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遵守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的自觉性,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各项建设工程顺利进行,必须对员工普遍、深入、经常地进行安全生产思想、安全技术知识、规章制度和操作技术的教育。对新入厂的职工、临时工、实习人员须经厂安全教育,并经《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考试合格后方能进入现场。对全厂安全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进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消防规程》考试,考试不合格不准上岗。企业还要开展每月一次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由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负责,召集以安全为主的有关部门参加,组成检查组,对所有项目工程进行检查。检查和整改情况要进行汇总上报。企业要定期或不定期通报全厂安全生产情况,总结经验和事故教训,及时反馈事故信息和落实防范措施情况。
7、加强技术监督管理
为了提高水电厂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以保证电厂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要加强对水电厂的技术监督工作。技术监督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的原则,对电力生产全过程,全方位进行技术监督管理。技术监督工作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体系。技术监督工作要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和推广成熟、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技术监督的专业水平。电厂还应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技术监督领导小组,这是电厂技术监督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技术监督管理工作。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必须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式来提高施工技术和管理,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工程建设的最大作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实现技术和管理相结合,发挥出工程建设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利;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管理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is its overall construction work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ne job content, also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But the main purpose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is used in a variety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to improve the foundation conditions. So, in the process of handling shall strengthen the necessity of atten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must be combined with practice, to ensur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s and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work experience, to shallow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discuss with you.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水利工程地基施工基础的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对水利工程地基管理,首先要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在对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按照有关施工标准,清晰的认知和熟悉其建设原理。在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过程中,水泥粉煤碎石桩可以说是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使用非常广泛的手段和方式,其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材料就是水泥、粉煤灰和碎石等,其主要原理主要就是通过桩和土的作用形成复合地基,对水利工程地基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让建筑在地基上面的建筑物能够受到一定的支撑能力,避免建筑变形的情况发生,采用水泥粉煤碎石桩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形成一定的承载能力,起到保护地基上面建筑物的作用,为此,为了满足其施工条件,在进行管理中,一定要对其材料是否达到标准,水泥粉煤碎石桩是具备承载力,然后在对其施工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和了解。
在地基施工部分管理中,还要及时对地基土的性质,是否具有一定的挤密作用和效果进行管理和监管,在水利工程地基建筑过程中,如果回填的土过于松散,振动沉管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发生振动和倾向就会产生一定的挤压作用,在挤压之后,就会导致桩间孔隙减少,其含水量更是大大的降低了,因此,如果土的干密度如果达到挤压的标准化,就会在很大意义上提高了桩和桩之间的承载力量。
在地基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其强度的要求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在施工中,水泥的用量一般要求有所减少,而要进行大量的粉煤灰的掺用,这样就会减少混凝土的发热量。下表是混凝土的配合比,经过多次的实验,施工的配合比的用水量一般控制在83m3,而水泥的用量则为75kg/m3。
地基施工部分对于桩体排水作用的管理,在地基施工中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在复合地基成桩的初期,因为在其桩孔内部和周围都是被充填过效果非常好的粗颗粒充填材料,这样就会在地基中形成渗透能力非常好的排水渠道,可以减少通道的排水压力,能够非常有效的防止和避免水流过大给地基造成影响的情况发生,由此可见,此项施工部分在地基施工中是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在进行管理中,一定要对其颗粒充填材料的质量问题严格控制管理,如果排水程度达不到的标准,要及时的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
地基施工部分的桩防震程度的管理,在进行地基施工部分防震过程中,我们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地基基础的防震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建筑物的防震程度,因此,在防震施工中,一定要尽量的提高其地基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可以采用振动器的方式,采用振动器的频率来对水进行一定的冲击,加强土体的凝结力,提高地基土和桩的抗震和抗液化能力。
桩的置换作用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荷载力量,如果施工合理的情况下,就会很大程度提高桩体之间的抗剪强度以及变形的模量,因此,为了保证其施工质量,我们在进行水利工程地基施工桩置换的管理中,一定要注意做到减少桩间土应力,要做好对施工桩的压缩性管理和控制,只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就是提高复合地基的承受能力。
水利工程地基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预应力的建设环节,为了能更进一步的对水利工程地基基础进行加固,通常在施工过程中,还采用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方式,来提高水利工程地基的质量,在进行构建过程中,普遍都是使用桩基高应变法和低应变法来对单桩的承载力以及桩身完整性能进行检测的,在这一地基施工管理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对其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提高其预应力的作用。预应力管桩的形式,可以说是水利工程中地基施工非常基础的一种处理方法,为此,如果保证了水利工程中基础桩的质量,那么也就是保证了水利工程地基基础的质量,就可以很大意义上提高了水利工程地基施工建设的质量。
2、软土地基上建筑物失稳的原因
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建筑物往往因为发生滑动而遭到破坏。引起建筑物滑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软土地基中某一个面上的抗剪强度弱于它所遭到的剪应力,使原本的平衡被打破。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施工过程中地基上面的负荷变大或者是由于降水使软土的容重变大导致的剪应力的突然加大;二是由于软土地基自身的特点造成的,如抗剪强度减弱等。
软土地基是高压缩性结构的地基。它的压缩层主要是承载能力很低的淤泥以及淤泥质土组成。由于它的承载能力一般不超过50kN每平方米,无法满足水利工程施工的要求,因此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
3、水利建筑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3.1、排水固结法。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排水固结法、换填法以及化学固结法。排水固结法按照加压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法、联合加压法以及降水预压法。真空预压法是指在软土内部设置竖向排水体并在地面铺设砂层,在砂层上铺设不透气密封膜,确保薄膜底下的土体形成真空,并利用负压荷载来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实现地基的排水固结。堆载预压法是在软土地基中设置砂井,使用塑料排水管将地基中的水分排出,通过加压预载在实现土层的固结,逐步提高地基的强度,减少地基的沉降。此外,降水预压法是利用井点抽水来降低砂质土或者砂土等软土地基含水量,改善土质性能,提高地基稳定性。在使用排水固结法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真空预压的面积设计,提高预压效果。
3.2、换填法。在软土地基淤泥质土层较薄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换填法,将一定深度的软土层挖除,使用中砂、碎石、软石或者是粗砂等低压缩性软体材料进行换填,并对其进行夯实。在换填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选择合适的底层材料,提高地基的透水性和排水能力。换填法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只有在软土地基的面积不是很广和软土层不是很厚的情况下才可以采取换填法进行地基处理。
3.3、挤淤法。软土地基施工中常用的挤淤法有抛石挤淤法和堤身自重挤淤法,其中抛石挤淤法是将一定粒径和数量的块石抛在淤泥质土中,将软土层中的淤泥或者是淤泥质土挤走,实现地基的加固。抛石挤淤法的典型特点是施工工艺简单,较常适用于淤泥质软土,可以较大的节省资金。堤身自重挤淤法就是通过逐步加高的堤身自重将处于流塑态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外挤,并在堤身自重作用下使淤泥或淤泥质土中的孔隙水应力充分消散和有效应力增加,从而提高地基抗剪强度的方法。在挤淤过程中为了不致产生不均匀沉陷,应放缓堤坡、减慢堤身填筑速度,分期加高。其优点可节约投资;缺点是施工期长。此法适合于地基呈流塑态的淤泥或淤泥质土,且工期不太紧的情况下采用。
3.4、化学加固技术。灌浆法是化学加固技术的代表,化学加固技术主要有灌浆法、深层搅拌法和高雅喷射注浆法,其中深层搅拌法是利用深层搅拌机来对石灰和水泥等固化剂进行搅拌,实现软土和固化剂的粘合,通过两者之间的化学作用来促使软土层硬化成为整体,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灌浆法是利用液压或者气压将预制好的浆液注入地基中,常用的浆液有水泥砂浆、粘土浆以及木质素、聚氨酯类或者是硅酸盐类等化学浆液。高压喷射注浆法可以促使软土形成摩擦桩,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控制地基的不良沉降。
3.5、加筋法。加筋法也是软土地基处理中常用的加固技术。在地基沉降不是很明显的地方,施工人员可以使用土工合成材料来分散水利建筑承载力,避免承载力的塑性剪切破坏,限制软土地基的侧向变形,提高地基稳定性,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对上部水利建筑本身的影响。因此,水利建筑施工中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有多种,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地基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地基加固措施,改良土层性质。
【关键词】技术管理;管理特征;施工技术;管理意识
0.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在现代化的建筑施工中,技术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成本、施工进度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严格管理施工技术,优化技术管理的措施,以保证工程施工的施工质量与控制施工成本。
1.技术管理与施工技术的关系及其自身特征
1.1施工技术与技术管理的关系
应用水利发电是一种已实现的可再生的能源,安全并且没有污染。除此之外,水利水电使得我国经济不断得以发展。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是该工程中的根本,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进度与质量,而技术管理是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必须把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与技术管理两方面的工作做好,这样才可以使得各方面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协调一致,使水利水电的工作更加完善。除此之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与技术管理之间还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技术管理可以落实整个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发挥建筑工程的潜力;技术管理对水利水电资源进行一定的技术管理,保证工程建筑有一个合理的技术保障体系等。
1.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特征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及困难程度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地理环境因素、气候因素和人文环境因素等,以及受到技术、工艺方面的限制等因素影响。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为确保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进度和质量以及面临的安全问题的合理安排,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的技术管理系统也是复杂多变的。其主要特征为:(1)涉及领域范围广。涉及水利、电力、工业、交通、环保、城市建设等领域。(2)涉及学科多。涉及地质、经济、管理、法律等学科。(3)涉及法律法规多。由于地理因素影响,可能涉及到土地、交通、水利、电力等相关法律法规。(4)具有地域差异。地域差异、人文因素、社会经济、施工环境等的不同,造成管理难易程度不同。(5)无标准统一化。管理形式不同,难以确定标准,使管理工作不好做。
2.我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现状
2.1钢筋与模板技术质量问题
在我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钢筋与模板容易出现技术质量问题。经常会出现生锈的钢筋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其抗拉强度并不能满足其设计的要求;在焊接的时候,钢筋可能会出现不规则加工现象,得不到长度要求,其焊接处不饱满;钢筋的搭接不规范,底板钢筋没有足够的垫块,与基础连接的钢筋不符合要求,梁之间的钢筋间距很小。模板一般是木模,容易在多次使用中出现变形、拼接不严密等问题,在灌浆的时候出现漏浆。
2.2企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落后
目前很多的水利水电企业仍然存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工程技术管理制度。在很长时间的实际施工中积累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其施工设备也较为先进,但是施工技术管理制度跟不上企业发展,企业自身的创新管理能力缺失,经营死板不够灵活。
2.3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
我国相关的水利水电企业一般都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也导致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水利水电行业畸形发展等问题。其企业内部缺乏竞争意识,得过且过,技术创新缺乏,相关的人才也严重不足,企业的管理与创新也只是走过场,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也受到社会招标不合理现象的影响,发展不健全。
3.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措施
3.1钢筋与模板技术管理措施
对于钢板技术质量问题,一般是严格检查购进钢筋的合格证明,并随机抽查现场钢筋质量,保证合格产品。在钢筋绑扎工作之后,要和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对比,确认钢筋的位置、规格、数量以及长度准确无误,在浇筑之前,对垫块与马凳也要仔细检查,排除施工隐患。对于模板质量问题,考虑从工程建筑的基础开始,一点一点逐层检查,检查标高、轴线与梁板柱的位置与尺寸,检查模板与模板之间的严密程度,若是发现缝隙,进行封堵,保证模板拼接严密。当模板出现变形时,则不再使用该模板。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要仔细清洗模板的内壁,排除杂志,进行良好浇筑。注意在进行梁板拆模的时候,先要将侧模拆除,在拆除底模,注意不要出现棱角的磕碰。
3.2控制施工技术,完善管理制度
在实际施工中,技术管理人员根据相关规定,控制施工的步骤与细节,要求施工规范。首先要加强对施工采购的管理,完善施工材料管理制度,防止有问题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技术管理人员要对工程的总体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对重要的施工环节,要专人负责,提高管理质量。
3.3强化安全施工的管理意识
技术管理人员要注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工作,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培训,保证安全施工。同时技术管理人员也要注意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技术管理,随时注意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对施工中的违反规定的行为,纠正其错误,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严厉处罚,借此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技术管理人员也要完善施工设备的检查制度,要在施工前检查,施工结束后收好,保证符合施工要求的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尽可能减少安全隐患,保证安全生产,避免安全事故,进而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
3.4控制施工进度与施工成本
技术管理人员在具体的施工中,要对建筑工程的成本与进度与合理的预期,严格按照相关建筑规定,提高对建筑工程的控制力度,把握好施工质量与施工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建筑工程分解为若干个小工程,对每个小工程进行施工控制,把握施工成本,进行成本预算与施工管理,尽可能的降低施工成本,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好每个小工程的施工质量,合理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施工进度方面,要在施工之前进行施工进度安排,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对施工进度与施工内容合理安排,尽可能使整个建筑工程处在管理人员的控制中,以便获得良好的技术管理效果。
3.5采用先进设备,提高技术水平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在采用科学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前提下,技术管理人员要注意采取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以保证良好的质量保证。比如,混凝土振捣的时候,要是采用人工振捣,由于振捣人员的懈怠,很容易就出现混凝土振捣不实不彻底。要是能够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振捣,同时配备一定的监督人员,那么混凝土振捣效果将会更加理想。所以在建筑施工中,合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再加上监督人员的管理,将会有效的提高建筑施工的施工质量,同时降低施工成本,取得良好的效果。
4.结语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工作,可以说它控制着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对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完善施工制度,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管理人员要注意控制施工成本与施工进度,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设备,控制施工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张保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J].江西建材,2015(5):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