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初中物理教学特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时也常听到这样的话。如果没有兴趣,即使你讲的天花乱坠,学生依然无动于衷。对于物理这一课程,既有对数学的紧密联系,又要涉及到语文的口语表达。所以教师在开始教学时,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的能力。学生初学一般表现为,对说理题的回答感到力不从心,觉得有话写不出,有理讲不准。教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理解学生初学物理时的困难,然后作出示范性的回答,鼓励部分学生尝试使用物理语言,逐步培养他们自己动脑的一面。可综合几名学生回答的结果,示范性的给出问题的答案,使其余学生回答问题准确、全面,并把错误的问题予以纠正、指出。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兴趣
“问题情境”是指与某些具体情境融合在一起的问题。初中阶段,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儿童在学前期已形成的各种同一性,已不能应付眼前必须作出的种种选择和决断了。为了能把握好这一阶段的物理教学,教师应尽可能的把问题放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在新奇、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浮力》这节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泰坦尼克号》的片段。号称当时最大的油轮,鸣笛徐徐驶来时,把同学们带到影片中的境界,欢呼之余已把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用的,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幽默语言,调动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恰当运用幽默语言,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引起注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若引用男女之间的关系,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进行幽默比喻,能使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
四、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初中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小学时学习方法的束缚和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差异,使部分学生对物理产生了一种害怕、畏惧的心理。其中性别差异最为明显,女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更难于男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
五、借鉴“生活世界”信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细致入微的渗透生活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而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问题亦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
六、多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正好符合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心理条件,加以恰当引导,就能解决物理学习中的大部分难题。在物理学习中,物理实验可以为发现物理规律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检验物理理论假说的正确性,还可以开拓物理学应用的新领域。在物理教学中它还更有其特有的作用。首先,它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再者,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仪器的优良品质。对于中学物理实验,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演示实验。这是学生最为直观的感性体验,教师要充分的准备,以调动学生思考能力。如在讲过“光现象”后,我给同学们做了一个扑克魔术:方法很简单,就是在自己前面的讲台上,盛上一杯黑墨水,然后拿出一张扑克牌,背面朝上,慢慢通过墨水上方,就能说出自己所拿的是什么牌。刚开始同学们兴趣之余又百思不得其解,不由得佩服老师太厉害了……我当时只是微微一笑,轻轻地对同学们说:“其实你们也能拆穿这个把戏。”这时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经过一番提示,同学们纷纷点头,原来是这样的,原来我也可以玩魔术了。这是一个小小的实验,却把光的内容有趣地显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边学边实验。这是一个小实验,同学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3.分组实验。这种实验是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最好办法。初中生的好动,使他们喜欢动手进而喜欢实验。在做分组实验时,教师尽可能的只当看客,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他们学习的目的。例如在电路这部分教学时我如下进行:在未讲电路时,开始就带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每组3~4人(同组男女合作效果更好),分给每组3~4个电键开关,三盏小灯珠及灯座、电池组、若干导线,只提一个实验要求,就是让三盏灯亮起来,另外每个小组都要就实验提出一个以上表述正确的问题,各组提的问题不得重复。学生提出问题后就记在黑板上,比赛哪个组提出的问题多。接下来的几节课就让学生解决问题,有时是教师讲解,有时是请学生代表上台解答,有时是学生自行讨论。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在学完电路分析这部分后进行的测试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以往同期学生强多了。
4.课外实验。课外实验重要是利用简单、方便的器件,让学生自己动手。这种实验,要求教师予先布置,课后检查。课外实验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学习范围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学生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87-01
物理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爱它。但又感到物理难学,很不容易把这门功课学好。如何解决物理难学的问题,我认为:从教师角度来看,在手段上,必须注意学生以下几种心理特点:
1.求趣心理
求趣是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当学生学习自己喜爱的知识时,他们心理上会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物理内容涉及的物理现象或问题往往是新奇的生动的。教学时,如果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奇异的自然景观、物理奇观、物理学史的奇闻轶事等,就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震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讲磁场时,引用了“魔鬼三角洲”的传说,在北大西洋有一片广阔的海域,在这片海域上神秘失踪了数以百计的船只和飞机,从事航海和航空事业的人更是谈虎色变,把这一带海域视为畏途,因此人们都称它为"魔鬼三角洲",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此处海底有一个巨大的磁体呢?到目前为止还未揭开这个谜,科学是不断地发展的,通过我们同学的不断努力,将来揭开这个谜的也有可能是我们在座的其中的一个,这些深含期待、鼓励的话语,增添了学生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壮志豪情。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根据学生的求趣心理,运用一定的物理学史料,并适当地介绍有关物理学家的奋斗历程和进取精神,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对本学科产生的兴趣,即使内容再难学,他们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刻苦钻研,并以顽强的毅力学好它。
2.求奇心理
人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等方面的精神需要,这是众所周知的。好奇作为思维的先导,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既能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进行引发,有效地利用这一特点来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2.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组织好起始课的教学。精心设计好第一课堂,争取给学生留下一个“新鲜好奇”的印象,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学的感觉。例如,上初二物理绪言课时,如果补充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就能把学生带进一个变幻神奇的知识天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2利用好奇心组织好新课导入。物理课堂教学中引课的方法有很多,诸如开门见山法、故事导入法、矛盾悬念法、实验引入法、质疑引入法、引导探索法等等。只要认真钻研教材、注意搜集有关的素材,有效地运用各种新课导入方法。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3利用好奇心,开展问题讨论。利用问题来引发学生好奇心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所提出的问题新异有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水平相近,极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静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坐没动,路旁的孩子赞叹他前进得真快,一个说他静止,一个说他运动,谁说得对呢?通过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好动心理
好动是大多数中学生的天性,他们厌倦老师的死板教学,希望老师多进行实验教学。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深深地体会到,有无实验其教学效果大不一样。精彩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情绪高昂,心情振奋,例如我在讲直流电动机时,指导学生自制直流电动机,当学生看到自制的电动机旋转不停时,个个拍手叫好。这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
4.求新心理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教材特点;教材编排
苏科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在编排的体系上有着比较严密的逻辑和层次。教师要对教材非常熟悉,掌握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这样才能把课上得更好。这本教材的体系及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一、在教材的 一、整体编排和构建方面
1.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教学内容的分层设计,探究的过程与知识梳理相辅相成,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技能的认识。这样的设计更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如在学习《力 弹力》这一课时,可以根据内容来组织学生实验理解什么是力、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再适当地点拨方法,就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的目标。让学生们了解到知道什么是力;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2.反映了物理科学的基本思想
课本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开始,在宏观上展示的是能源与社会,以及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又包括各种形式的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物体的运动;能量的另一方面又是机械能、电磁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物理探究的是物质以及物质的性质与结构,运动和相互作用。最终达到生活、物理、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统一。因此,物理科学的本质决定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3.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刚刚发展起来,对抽象的事物的理解还不是很好。因此,在每个单元的内容编排上,书本都突出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变化规律,不再拘泥于每个单元之间知识点的逻辑线索,在认识上也遵从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对于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八年级上册所学习的一些具体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肯定是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然后才慢慢过渡到力学,机械能,电能等更抽象的物理科学。
二、创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情景
像物理这种与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适用一些探究的学习方式,因为很多经验可以从生活中来,对学生来说有利于探究。教材的编排在这方面也体现出注重探究的思想,并且比较注重探究方式的引导。
比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们可以通过几个实验进行探究。如: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在课中,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情景来增加学生们思考和探究的机会。教材在探究方式上也没有做统一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探究活动和现实的器材设备等方面的因素来采取一些更灵活多样的探究方式。
三、注重与社会和人文的联系与渗透
物理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一门学科。身边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物理现象。课本也特别注重物理与社会及人文的联系。例如,教材选用了“生物电”的探究故事,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介绍了科学家从偶然发现到找出本质联系艰辛探究的历程,在教学的同时也不忘弘扬科学精神,体现了物理学的发展对技术和相关学科以及社会发展的作用,也突出了物理中所含有的人文精神。还介绍了曾侯乙编钟、夏商周断代工程、纵目青铜面具、竞速项目中的中国奥运健儿、中国的载人航天以及一些著名的中外物理学家、发明家等。用这些充满人文情怀的小故事来激励每一个初中生。同时还注重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联系,例如,介绍了激光测距仪、哈勃望远镜、同步卫星、光纤通信、磁悬浮列车、纳米技术等内容,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拓展视野,对物理学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把物理和社会、人文相联系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三者之间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四、教材版式新颖活泼,图文并茂
丰富的插图是本书的又一大特征,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带领学生挖掘插图中所表示的意义,充分使用插图的功能。插图的功能不仅仅只是提升内容的趣味性,还有其他方面的功能,比如书本上设计了两个学生和一个学者形象的卡通画人物,这幅图不但可以运用视觉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借画中人物之口表达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疑惑,并且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引导。另一方面,每一章的首页设计的图案也是非常讲究的,既有导学的作用,又可以概括本章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还能体现出这一章的内容与生活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学会看书上的图,最大化地读取出图中所含的信息。
综上所述,教师要把握住了教材的特点,就可以更好地使用教材,更好地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尽量把教材中的新特点,新优势运用到教学中去,用更适合教材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栖位.关于对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改革的解读,教育导刊,2012.12.
[2]韦竹.对新课程的反思,考试周刊,2012.46.
一、趣味性,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认识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内容,又是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贵生课堂”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初中学生性格活泼,好奇心强,对于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一特点。通过制作Flash,将学生难以想象、理解的问题简单直观地通过设计的动画展现出来,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感知认识。以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为例,电学本身的逻辑性与抽象性较强,很难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在思维中形成完整的认识。将电学实验用多媒体的形式演示出来,就很容易将知识的难点化解了。
二、灵活性,使抽象知识形态化
“贵生课堂”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根据这个理念,可利用多媒体将各类实验的内部发生的变化灵活地表现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卫星的运动、日(月)食的形成时,这些内容在实验室根本无法完成,仅仅依靠几张图片的展示也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日食、月食发生及变化的规律。此时借助于多媒体的灵活运用,通过制作动画、三维立体展示日(月)食的形成过程,展现其逐渐发生的变化,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不仅保证了实验的效果,也增强了实验知识的直观性。
三、时间性,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实施“贵生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对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作科学的安排。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好所讲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贵生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对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以大气压强为例,这个知识点一直是学生最难以理解的难点之一。课堂开始的前15分钟,我以经典的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长做的著名的半球实验为素材,以Flash形式在屏幕上呈现动画:左右各一匹马同时拉一个空心铁球,两边同时增加马匹,当累计到16匹马时空心铁球被拉开。在这个演示过程中,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不断发出惊叹声,充满了好奇。中间15分钟,我因势利导地提出问题,学生们在好奇心的作用下,认真听讲同时积极回答问题。最后的10分钟,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兴趣浓厚,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简单性,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贵生课堂”提出让学生简单学习、自主学习。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关键。但是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很多实验靠仪器本身的演示效果不够理想,难以完成从实验现象到物理规律的转化。如《串联和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的实验,器材很多,而且对于串并联的公式及特点学生也很容易混淆。于是我在实验中间同时播放该实验的实况录像和模拟动画课件,学生实验操作同步进行,既看清了操作技法、注意事项,又明白实验原理,大大加快了学生的实验速度和准确性。
五、直观性,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关键词] 学生 心理特点 发现式教学法 教学模式 教师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新课程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
我们的教学就是要使教学内容的输出与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达到最佳“匹配”,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指导处于“共振”状态,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因此,有必要研究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年的初期,跟初中阶段比较在心理,生理上更趋成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烈、记忆清晰。其智力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观察水平不断提高。能够初步地独立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各个主要细节,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但在观察时,往往存在程序不恰当,过早下结论的缺点。
2.注意力较稳定且持久,能把注意力集中并稳定在那些毫无直接兴趣而又具有直接意义的比较抽象的学习上。对难度不大的理论推理较感兴趣。适当难度的问题能激发他们向更深的知识探求。
3.对死记硬背的方法感到厌烦,会寻求良好的记忆方法。具有初步归纳重点知识,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对“保姆式”呆板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
4.抽象逻辑水平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不轻信,不盲从,对各种问题能谈出自己经过思考后的见解。但往往存在主观性、片面性、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对经过自己思考后而得出的见解,往往固执己见,不易改变。
根据这些特点,有必要整理出一套在系统地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利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进行主动学习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体系。
二、着重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发现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新课程的特点,我觉得发现式教学法较能适应高中生心理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使学生在未知的境界里,自己去求发现,从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发现式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可分为:(1)教师提出课题;(2)学生通过动脑来探讨解决的方式;(3)通过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而得出结论;(4)教师取得反馈来检查教学效果这四个主要环节。
在尝试发现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教学模式:
1.实验式发现法。对于本源性知识或来源于实验的派生性知识,如物体的平衡条件,主电路欧姆定律,楞次定律等内容,较适用于实验式发现法。通过教师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有所根据的猜想和设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2.观察式发现法。对一些较复杂,在学生头脑中易受直观错觉干扰的概念和规律,如惯性定律,动量守恒定律以及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内容,可采用观察式发现法。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认真、有系统地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经过自己的思考,讨论进而突出本质、摈弃非本质的东西,发现事物的因果关系。
3.讨论式发现法。对于派生性知识或学习内容超过学生理解能力的知识,如电位等内容,可用讨论式发现法。让学生在教师周密设计的情景中,根据平时已学过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师适当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得出结论。
4.自学式发现法。对课本内容意义丰富,语言生动,容易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可以由教师提出阅读提纲,学生在课堂中认真阅读课文,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自学的时间里,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地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返回看,遇到旧知识不清楚,还可以翻到前面去复习。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听课中由于疏忽,疑问等原因造成学习的障碍。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困难之所在,教师再给予指导,从而获得实际的帮助。
发现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应该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该穿行,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正确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材。
三、发现式教学中教师指导的份量
让学生在自己发现中学习,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发现式教学以教师指导份量的多少可分教师高组织,学生低参加和教师低组织、学生高参加二种形式。究竟采用那种方法为好呢?
我在高一年级对不同气质的学生进行分组跟踪实验中发现:具有热情好动,动作敏捷,情感难于自我控制的属于胆汁质,多血质型的学生,他们思想活泼,善于探索,勇于追求。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老师指导份量宜少,而由他们自己去在发现中获得知识,效果较好。而具有好静,动作迟缓,情感发生慢的粘液质,抑郁质型的学生,他们思想不够灵活,学习态度拘谨。对于这种类型学生,则以教师高组织,学生低参加为好,并且指导得越周密,成绩越优良。
四、检验教学效果的目标和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何,主要是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取得。评定发现式教学效果的标准,我认为主要是看能否达到以下五个指标:(1)学习成绩的提高;(2)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3)自学能力的成长;(4)能力的迁移;(5)学科的全面发展。
取得反馈信息的方法,我们做了如下一些改革尝试:
1.课堂提问。如果在评定教学效果时,单靠提问个别学生来取得反馈信息,则测量可能受到偶然取样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影响测量的信度。为及时统计多数学生反馈信息,每学完一个课题后,给出一组有4个答案的选择题,根据学生举手的情况来统计反馈信息。
2.作业评定。由于高中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强,具有一定分析和判断能力,因此,可以把作业评定权交给学生自己。每次课上让几个学生讲上次课作业思路、方法,让大家自己知道错误所在,并得以矫正。而教师的批改着重放在发现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3.考试方法。传统的考试采用求同思维的方法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保留,它是同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相适应,无法评价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在评价发现式教学效果的考试中,我们除保留部份传统的求同思维的方法外,增加了:(1)采用求异思维的小论文形式考题来评价学生是否善于运用自己的思考和思考能力所达到的程度。(2)采用学生未学过知识为内容的课本或科普小文章,通过学生认真阅读后回答问题,借以评价学生阅读、自学能力。(3)采用告诉学生题目的物理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组织实验能力、操作技能和得出结论的方法。
通过我们的摸索和尝试,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成绩普遍提高。特别值得庆幸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能力等方面迈出可喜一步。
教学理论丰富多彩,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笔者认为,遵循教育规律、改革教学方法是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三明市教师进修学院编.现代教育理论选介.1997,3.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10.
1.感性特点
概念是人们在感觉、知觉和表象有效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形成的,所以概念给人们的感觉是抽象的。但是概念并非凭空产生的,离开了感觉、知觉和表象的有效积累,人们也就无法科学、有效地建构概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应该是感性的。
(1)观察和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物理、探索物理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会给学习者带来许多生活经验以外的直接经验和感性体验,为科学地建构概念积累宝贵素材,所以强调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感性特点符合物理学科的特点。
(2)媒体与软件
考虑到某些物理对象和实验对条件、成本、可看性、可重复性等的具体要求,物理教学中可以选用一些图片、动画、音视频和仿真实验室(如国内的仿真物理实验室、美国的鳄鱼夹仿真物理实验室等)加以辅助教学。例如在探究“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时,不妨调用一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模拟动画;再如在讨论“声音的三要素”时,可以调用一下示波器仿真软件,对各种声源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又如在进行有关“电路”方面的习题教学时,不妨运用仿真物理电学实验室加以动态演示,科学、合理地应用媒体和软件可以有效增强物理教学的感性特点,以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科学建构。
(3)问题与情境
众所周知,物理问题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有其现实根源的。合理地设置物理问题与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思维。例如在讨论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特点时,教师不妨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如你站立在一个绝对光滑的冰冻的湖面上,如何才能顺利地返回岸边?(参考答案:脱去鞋子向前扔出去,你会沿相反的方向退回岸边)我们在教学中,每每会激发出许多学生的奇思妙想。当然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关键是要注意如何积极、及时地加以运用,努力避免机械地就事论事,了然无趣的概念教学。
2.渐进性特点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的确,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或多或少地带着一些“先验经验”,这些先验经验是概念教学的起点,它们也常被称作“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大多是零散的、肤浅的、片面的、甚至还是错误的,有的是学习物理前形成的,有的是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待于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甄别、矫正、完善和巩固、强化,逐步地趋近于科学的物理概念。
前概念中有许多积极的元素,值得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加以发现和利用。例如教学中可以借助学生对水流、水压的认识,逐步建立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将小车在不同路面的分界线上发生偏转的原因类比光的折射原因。
前概念中也不乏错误的元素,值得教师予以关注和警惕。例如许多学生常认为“白雾”是水蒸气、物体远离平面镜成像变小、没有力就不运动……如果教师漠视学生头脑中与科学认识相异的这些前概念,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对该物理概念的理解很容易会退回到原有的水平,以至于在新的问题情境下连连出错。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简单地求全责备,要更多地反思和改进教学的不足,要让他们知道科学家在探索物理世界时,也经常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干扰,例如他们曾把对宏观现象的理解简单地映射到微观领域,以至于对光本性的认识、黑体辐射的认识出现过错误。
3.严谨性特点
许多初中物理概念虽谈不上严密,但都很严谨。例如在力臂和功的概念表述上,学生稍不留神就会犯错。这一严谨性特点同样地体现对许多物理规律的表述上。如对于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应该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可以说成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再如在描述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说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而不可以说成是质量与重力成正比。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练习和及时的诊断反馈。
4.系统性特点
任何概念的学习都不是孤立的,都要和其他概念发生联系,概念与概念的联系就形成了命题,而命题是知识意义的最小单元。从这个意义上讲,概念教学还应该体现系统性特点。
概念图模拟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层次性,并以层级结构组织知识,有利于学习者把握新知识的“同化点”,从而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同时,概念图将知识以图形的方式表示,增强了信息的回忆和识别,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和补充,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从而加速了学习者思维的发生。为此,笔者一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地尝试着基于概念图的物理概念教学,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积极地引入并运用概念图建立、梳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可以突出概念教学的系统性特点,同时也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概念教学过于孤立化、线性化的倾向,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发展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能力,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关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 台阶 同化 顺应 直观性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高度;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在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阐述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做法。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知识,把高中教材中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中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二、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研究复杂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实物演示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三、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设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四、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高中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适应高中学习,顺利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降低高初中物理学习台阶高度,是一项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系统工程。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从教材、学生方面想办法;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初高中教师都应重视这个问题,加强理论学习,共同努力,为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做出贡献。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7—0068—01
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过好衔接关,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重要任务。笔者愿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高一新生做好教学衔接工作。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跨度大。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绝大部分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吻合的、一致的。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
2.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多,如果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不行的。
3.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欠佳。高一物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搞不清楚,到高中物理阶段,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就更差,直接导致了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恐惧。
4.学生在以往生活中接触、感受到许多物理学的现象,特别是力学现象,而在初中阶段,所研究的力学现象,如杠杆原理、浮力问题等,与他们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而高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更本质、更抽象一些,甚至有时一些生活现象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
二、对策
1.注意新旧知识承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消化理解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和顺应新知识。
2.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3.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4.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白,但一解题就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胜任教学的发展。新课程理念是将传统教学融入现实生活,根据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深入理解具体核心概念。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抛弃了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方向,通过新型的教育方法,拓展学生参与能力和创新能力。
1.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特点
(1)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材采用了新的编排方式,加入了常见的物理现象和故事,以此来说明物理概念,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思维和想象也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2)内容简单,注重实验。和传统教材相比,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知识比较简单,原来很多要求掌握的难点,演变为了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注重探究式学习,将学习分为知识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教学实验的比重,让学生能够将实际和理论具体的结合起来,展现了素质教育的完美理念。
(3)新的评价标准。和传统的物理教学相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成果体现不再是单一的书面考试,还有学生实验以及活动等。通过实际能力考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表现。
2.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陈旧,理念落后。传统初中物理教学具有教材单一、备课简单、要求少等特点。新课程实施后,很多老师还是用传统讲课代替实践内容,违背了新课程教学的目的,从而影响了新课程教学的效果。
(2)学生在课堂上未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目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由于老师追求进度,“填鸭式”教学普遍存在,没有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让学生处在被动的位置上,从而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
(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认识应用不足。不少老师在备课时,太过注重新教材,一切都按照教材要求来做,没有将教材和实际教学以及具体学生具体情况联系起来,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能力。
(4)没有真正实施新课程评价标准。由于传统考试标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学校没有从根本上落实新课改要求,一味注重升学率,导致考试依旧是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
3.增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新课程理念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针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老师必须将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上课之前,教师应认真做好教学方案,明确教学内容和核心,将重点、难点系统地展现给学生,从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探讨、思考。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实际自然现象和教学具体地联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适当“步白”,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从根本上避免灌输和“填鸭式”教学,将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正确地吸引到教学实践中,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实验原理和书本概念。
(3)完善实验方法,增强实验效果。实验教学表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属于现有结论,通过实验验证结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知识的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意识。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通过验证性实验分析,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从而提高实验效果。
(4)完善评价体系。政府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教育情况和政策法规,摒弃原有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新课程评价标准,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该淡化结果色彩,尊重学生个性特点。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在课程结构、功能、实施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提高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能力和水平,用新的视角和方法进行教学,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霜爽.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创新教学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
关键字: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学习兴趣
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初中物理一直伴随学生整个初中求学生涯。由于初中物理自身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由于初中生大多处在成长阶段,很难具备良好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刚刚接触到的物理知识存在恐惧心理,使学生丧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物理学科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显得格外重要。
一、初中物理教学与初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应当对学生心理进行分析,将物理教学特点与学生心理状况相结合,显著增强教学效果。初中生大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内心对外界世界充满好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思维活跃。然而,初中生同样面临心灵脆弱,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问题。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时,初中生往往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讨厌物理学科。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内容非常抽象,需要一定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学好物理。这些要求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而言相对较高。在教学阶段,教师如果能把握教学尺度,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一旦没有把握好教学尺度,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厌恶物理学科,害怕物理学科。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发现优质教学切入点进行教学。
二、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学生心理特点和物理学科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一)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在众多物理教学方法中,实验教学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很多抽象物理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具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好学好问的特点,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教会学生物理知识。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硬纸片放于盛满水的杯子上,然后将杯子倒立,使学生观察到杯中水未流出,硬纸片未被水冲掉的物理现象。学生看到此景时往往感到非常惊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亲手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物理实验的神奇,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器官,激发学习热情。
(二)从生活入手,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习兴趣。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改变自身角色,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索,并最终发现正确答案。实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在一旁观察学生实验,找出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物理是一门源自生活的学科,很多生活常识中包含丰富物理知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尽可能取用生活材料进行试验,避免替代品进行试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应当给予鼓励,不能给予不耐烦的回答,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三)加强初中物理课堂趣味性,深化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设施上,学校应加大对物理硬件设施的投入,配齐物理教学实验室,并配用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维护,为学生物理实验提供有力后盾。另外学校应该利用信息手段优化物理教学方法,如使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积极使用网上资源,拓宽学生思维和视野,提升物理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针对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各类资源,尤其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新闻。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伟大物理学家的一些趣味故事,如牛顿煮手表的故事。另外在教学时应当尊重学生发展规律,按教学难度由易向难、循序推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
(四)灵活运用教法,创设物理情境,巩固学生学习兴趣。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使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论证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更深地理解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对于危险性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代替。物理实验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物理课的趣味性、形象性,提升物理课教学质量。通过合理创建不同的实验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使学生主动记忆知识点,积极探索未知点,为学生创新打下基础。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只是物理教学的一种方式,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学习,如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兴趣小组、参加课外辅导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课外读书活动,多读有关书籍,使学生视野变得更开阔,让学生跟上最新时展潮流。如我国正在进行的北斗卫星、低碳经济、高铁速度、核辐射等与物理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科学实验。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知识竞赛问答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作者:郎永丽 王丽雪 单位:农安县开安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殿爽.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1).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物理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实行,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不能满足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研究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针对初中物理的教学特点,提出几点简单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我国的教学体制中,教师的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只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一味的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灌输,以及大量的物理习题的练习,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不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增长。这种教学观念与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是不相符的,这也违背了现代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改变传统的主动灌输知识的教学观念,而是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单纯的看学生的学习成绩的高低,而是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单一,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难以提高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在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胆的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根据相关的知识内容,制作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的动态演示课件等,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注意力非常集中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积极的组织实验教学,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实验,学生能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牢固的掌握,同时,对于一些大型的实验,如果学校的实验室中没有条件来完成,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有关的视频,通过多媒体播放,同样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的理论内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三、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展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家庭背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都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要使班级中的学生都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采用一种统一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是很难实现这一目的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对于班级中的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初中物理教学时,教师应该首先根据学生的各方面的特点,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根据每个层次的学生的特点,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
例如,对于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好,物理解题能力较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选择一些具有探索性的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同时,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对于一些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一般,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适当的培养。而对于那些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对于物理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较为简单的评价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评价成绩,对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应该注重对其物理能力及物理水平进行评价。需要重点强调的时,不管是依据学生的那种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这种分层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根据学生后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
四、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学习是学生物理学习的重要的打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为后期的深入的物理学习做铺垫,还有一种重要的培养目的就是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各种具有引导意义、探究意义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这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是科学探究式教学,在该种教学方式中,需要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物理教学课堂中,发现身边的物理问题,并将已经学习过的物理知识作为基础,通过自主的探索以及相关资料的查询,去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获得物理知识的牢固掌握,如果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课堂中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在该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及相关的知识,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课题,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的探究与学习中寻找答案,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牢固掌握,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物理科目的学习,与其他科目的学习相比,其培养目标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标的实行,加强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显得非常的必要,本文就针对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特点,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其中提出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以及科学探究式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初中物理 高中物理 衔接教学
推进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新教材的教学始终。新教材虽然减小了教学梯度,降低了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难度,但由于高中物理的自身客观要求,学生仍感觉高中物理难学。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初中物理学多以物理现象的识记为主,而高中物理一开始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力学,习惯形象记忆的高一新生如坠五里雾里,更别说学好,所以认为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学习难度,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物理学习的难关,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台阶的形成的原因
1.初中物理教材对大多物理问题只进行定性分析,即使有定量计算也很简单;而高中教材绝大部分问题不但要定性分析,而且要进行大量的甚至是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所以从初中到高中物理学习是从定性到定量的“跳变”。
2.初中物理知识绝大多数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而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绝大多数上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主要体现在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上,阶梯很高。
3.不善于利用数学工具解题是形成台阶的重要因素。高中阶段数学工具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必要手段,尤其力学部分大量运用三角函数、直角坐标系、相似三角形、二次函数、矢量等,让学生一下适应确实不易。
4.呆板学法的“惯性”对高中物理难学结论的形成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初中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习惯于背牢记熟,而对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过程分析极少考虑。高中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学法的飞跃,更是一种能力的飞跃。
二、帮助学生走出误区,降低台阶的方法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从而比较轻松地掌握新知识,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难度。实践证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过程中,应及时完善新知识更新认知体系。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外还有方向、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创新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地“走弯路”,增加物理学习难度。
2、加强物理直观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导致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往往感到模型抽象,难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实验,多举实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多种媒体教学,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模型,掌握物理概念,并设法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说:“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所以通过做实验、举例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3、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亚里士多德说:“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应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每一节课都设法创设思维情境,组织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联系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授新课时采用导、悟、练、思的模式,在讲解习题时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策略选择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研究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与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外,初高中物理教师之间相互不了解,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清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也不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同时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教材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改变。这些问题对高一学生来说,是不适应的,要有一个过渡期。
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中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必须重视和要研究的问题。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跨度较大
初中物理教材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讲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设计的实验简单易于操作。而高中物理教材更注重知识的推理、规律的发现,内容较多,叙述严谨,概括性、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多样,有文字叙述,也有公式和图像说明。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从而使学生很难迅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
(二)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
由于初中物理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形象;公式简单、概念少;题型简洁,运算少,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单一。很多学生习惯了背诵,很少推理、归纳、思考以及论证;习惯了简单计算,不会复杂计算;习惯了模仿,不能创新。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单凭初中那种机械记忆的方法显然已经不够了。因此,独立主动地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构建完整的物理情境来解答问题,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三)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欠缺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运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如力的分解中的三角知识、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等等。然而,许多学生连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都不清楚,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了。更令人担心的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意识淡薄,数理结合的能力差,这一点应该引起各位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不佳的策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同化是把新学的知识和内容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完善;顺应就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如果新学习的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模式所容纳,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模式或建立新的模式。其实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内容,初中基本上都提到过,但初中v得比较简单、浅显,而高中讲得更系统、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和扩展,细化知识体系。
(二)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要正确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但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则用“整体法”解答更简便。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常常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白,课本习题也能做,但一考试就出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解题方法和技巧。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物理教师要不断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有耐心。
(三)注重解题和作图的规范性
初中的物理题目相对简单一些,教师对解题规范性的要求也不严格。但是到了高中后,题目变得复杂起来,解题过程也比较烦琐,这时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是越做越乱,越学越糊涂。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严格要求他们准确、严谨地解答物理题。另外,许多物理难题需要作图分析解答,尤其是一些力学题型,作好受力分析图尤为重要,而作图也必须正确规范,否则不但不能帮助解题,还会误导学生做出错误的答案。
(四)教师要提高备课效率
【关键词】物理教学;衔接
很多学生觉得高中物理较初中物理,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上都存在着较大跨度。许多孩子在初中时物理成绩很好,而到了高中成绩却很一般。其实,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不仅是教学内容上有较大拓宽和延伸,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容易出现初、高中物理教学上的脱节。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特点和教学特点,是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应该注意以下五方面:
一、初、高中教材的变化
初中教材难度小,趣味性浓,物理现象一般都是从实验或生产、生活中来,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数据的浅显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物理概念和原理进行深层次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初中物理主要通过习题的重复训练来加深学生对一些简单自然现象的认识和物理规律的掌握,且要求学生以解说物理现象为主,要求学生进行深入思维活动的习题较少。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物理现象和过程都比较复杂,并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分析,建立物理模型,从而解决问题;高中物理要求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类比分析和演泽推理等多种物理思想认识方法,着重培养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
在初中,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高一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得不到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帮助,甚至受到不公正的批评,便开始对物理学科产生反感(尤其是女生),产生自卑感和畏难情绪。经调查发现,学生在进入高中文理分科之间,认为“物理难学”的学生占60%以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热爱学生,亲近学生,给学生尤其是物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力求让学生在高中衔接期不断尝试“成功”的乐趣,这样既促使学生产生进步满足的愿望,又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同时又融洽了师生关系,为建立良好的物理教学环境铺平了道路。
三、教学中降低学生的思维台阶,注意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
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这样就降低了高中物理学习台阶。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时,应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的知识,再提出“合力、分力”的概念,进而提出“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从而引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淅进,这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应坚持的原则。
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做好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尽量多安排些实验,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一个完整的实验,包括提出问题、设计操作、数据分析和理论解释四个阶段。在整个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习方法,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推理、归纳、演绎等。教学中要注重把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探索实验,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领会科学家研究问题的物理方法,并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用物理方法主动探求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在新教材中“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方法去解决“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导出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真正体会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和推理的过程。当我们最终得出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后,学生才真实地感受到探究式学习既坎坷又有趣,这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对其他物理规律的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物理概念和规律讲解,逐步渗透物理思想方法
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规律是方法的载体,脱离了概念、规律,物理方法教育就成了空中楼阁。物理概念是从大量同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是构成物理理论的细胞。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应用物理科学方法思维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会学生形成概念的物理学方法。在概念教学中,教会学生形成概念的一般方法,即从提出问题到经过观察、实验(直接感官)、分析、比较(抽象思维),最后演绎出概念。
一、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以生为本
力学是物理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物理学科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目前,在实际的力学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力学的时候,有些学生不能真正地了解力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力学知识包含的内容,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学习兴趣;有些学生不能实现对所学力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达不到物理教学的要求等.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讲解,不重视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应用和练习,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较低.在新课标背景下,创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另一种角度上说就是以生为本理念的体现.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重视对以生为本重要教学理念的应用.比如,初中物理力学的教材,强调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加强物理知识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实际的社会和生活需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物理教学理念.物理学科作为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科学的探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传承到知识积累的过程.在力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重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
二、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以生为本的应用
针对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实现对学生力学知识的教学.例如,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力学知识的实际演练,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对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充分重视教材中实验的作用,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物理实验等,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
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物理实验的特点和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根据以生为本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特点,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认真地进行教材阅读,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力学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等.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地布置课后练习作业,结合物理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之后,能够对力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明白力学知识中所包含的内容.教师应用问题引入等方式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设置练习作业,组织学生认真地阅读教材,加强阅读指导,对比较复杂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对所学的力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后来的物理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认真地阅读教材,让学生初步地认识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和定义,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大概的分析等.在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些像受力物体的判断、浮力的大小值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等问题.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验,实现对物理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应用.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力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物理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