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范文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农贸市场智慧化监管

第1篇

在河南省郑州市,与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实施外迁交相辉映的,是一首昂扬的全市农贸市场提升整治交响曲。如今,正在提档升级的农贸市场已成为郑州市区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有力支撑。

改善民生首抓“菜篮子”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如果说对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实施外迁是郑州站在可持续发展高度的重大战略布局,那么,对全市农贸市场进行集中综合整治,并重新进行科学规划,分步骤实施提升改造工程,则是紧扣百姓民生,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必然选择。

河南省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进才认为,农贸市场是与河南省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消费习惯相适应的流通业态,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是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主渠道、农产品消费的重要场所。

调查数据显示,普通居民“菜篮子”所需近八成来自农贸市场。但目前郑州市农贸市场发展现状与民众的需求和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农贸市场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市场硬件设施落后、环境条件较差等“瓶颈”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农贸市场的综合环境要求不断提升,建设“整洁、放心、平价”的农贸市场体系是市民共同的期盼。

近年来,郑州市将农贸市场综合整治及改造提升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郑州市市场发展局曾组织相关人员到上海、杭州、绍兴等地考察农贸市场学习先进经验,并多次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为切实加强城区集贸市场综合整治,郑州市专门成立集贸市场综合整治指挥部,迅速掀起综合整治工作,使全市市场卫生面貌焕然一新。该指挥部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原中路菜市场、纬四路农贸市场、百顺农贸市场、祭城农贸市场等作为样板市场,全面带动全市集贸市场整治工作。

放眼未来,郑州市拟用三年时间对市区建成区及纳入城市管理区域的农贸市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标准、便民利民、分级指导、属地管理”工作思路,通过完善提升硬件建设、提升服务保障功能、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等措施,为市民打造规划布局科学、配套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完善、经营秩序良好、卫生状况优良、商品质量放心的农副产品交易平台和购物场所。

农贸市场悄然“变脸”

近日,笔者在经八路农贸市场看到,不少市民正在摊位前选购新鲜蔬菜。农贸市场内设施齐全,卫生环境条件良好,保洁人员对垃圾进行及时清理,市场内车辆停放有序,活禽宰杀均实行隔离,整个市场内整洁有序,每个摊位前都有一个由市农委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监制的“郑州市农产品市场准入标示牌”,牌上写着品种类别、来源、检测项目、监督电话及检测结果等内容。

走进位于郑密路与淮河路交叉口南的百顺副食品农贸菜市场,映入眼帘的是:丰富的货品,光洁的经营台面,坚固的地砖,统一的排水设施。据该市场经理闫俊才介绍,去年,他们投资600万元对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配有专职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商户卫生意识教育,同时严格落实食品追溯制度和检测制度,努力让群众买上放心菜。

值得一提的是,打造“智慧市场”这一创新理念正在郑州市生动实践。笔者在部分农贸市场发现,不少摊位前设有二维码标签,顾客扫描二维码,市场名称、摊位号、摊主姓名和各种蔬菜检测日期及结果可以马上看到。在这样整洁优美的环境购物后,不少市民点头称赞:“整改后的农贸市场干净卫生,农产品检测结果一目了然,让人非常放心。”

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与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实施外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郑州市计划对农贸市场重新科学布局,并新建一批新型农贸市场。这“一减一增”和“一出一进”生动折射出市委、市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目前,郑州市城区现有农贸市场80多个。按照15分钟便民生活圈要求,以一个农贸市场辐射半径一公里、辐射人口2-3万来推算,全市需规划设立240个农贸市场,目前还应新建农贸市场100余个,不少现有农贸市场还将改造提升为标准化市场。放眼未来,按照全市新型城镇化推进目标,为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郑州市将在新建大型社区、旧城改造区等处新建大型农贸市场。

与重塑农贸市场体系同步,郑州市还将依托“智慧城市”框架尝试打造“智慧市场”:计划建设以市场管理层、商户、采购商为主题的智慧平台,实现信息互交共享,达到市场智能化目标。通过开展智慧市场试点创建,打造实体交易与网络交易互通互融的现代化市场。

第2篇

在超市中买果蔬尽管贵一些,质量和卫生却可以得到保证。即使出现问题也可以找到卖主进行索赔。然而,这样的常识现在遭到了颠覆。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最近了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进行的常见蔬菜和水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让人触目惊心。选取的45个样品中,40个样品检测出50种农药残余,30个样品残留着至少5种以上不同的农药。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次检测发现,超市中的蔬菜水果农药残余反而比农贸市场中的蔬菜水果农药残余多。例如,上海易初莲花(正大店)选取的5个样品均检出了3种以上农药残余,检出率为100%,其中两个还测出了国家禁用农药。著名的沃尔玛超市(北京宣武门店)一颗草莓身上竟含有13种农药残余。而上海浦东新区泾东农贸市场选取的5个样品中,一种甜玉米没有检出农药残余,农药残余检出率为80%,没检出禁用农药。

这种情况让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食品消费经验受到怀疑:超市的食品真的相对安全吗?专家曾建议,尽量选择到大型超市购买食品。原因在于,超市进货有比较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查机制和程序,而且一旦出现问题,拿着超市所购买的小票或发票可以索赔。但是,超市中的蔬菜水果农药残余反而比农贸市场中的蔬菜水果农药残余多,这让公众今后需要什么样的火眼金睛或智慧才能吃到相对安全的蔬菜水果呢?

其实,在严格的食品安全制度得到执行之前,公众和专家的所有消费智慧都是不管用的,更不可能人人拥有辨别有毒有害食品还是安全食品的火眼金睛。在此之前的一个安全消费知识的颠覆就已经在告诫人们了。

过去购买选择蔬菜有一个几乎人人皆知的知识:要选择虫子咬过的、叶子上有窟窿的菜,窟窿越多越安全。因为,有窟窿表明虫子爱吃,虫子没有被杀死,这如同虫子事先为人们尝毒或试毒了。但是,过了不久,又有专家解释,这种选择蔬菜和水果的方式并不科学,因为有窟窿的蔬菜和水果并不意味着没有施撒农药。

虫子咬过的菜而使叶面出现窟窿,的确发生于施农药之前,但菜农会认为,被虫子吃的菜必须马上喷洒农药,而且要加大剂量喷洒,才能杀死虫子,不让它们继续吃菜。所以,带虫眼的菜说不定施撒了更多的农药,这样的蔬菜并非是安全的、放心的菜。也许,相似的理由也可以解释为何超市的蔬菜水果农药残余多于农贸市场的蔬菜水果。

农贸市场中的蔬菜水果大多是农民自己种植后去卖的,而要进入超市则门槛较高,而且限制多,他们不愿意付出更高的成本,所以愿意到农贸市场去卖。超市门槛高的要素之一便是,对蔬菜水果的外观要求比较高,这就逼迫生产者和销售者会对蔬菜水果施加更多的农药、催化剂、保鲜剂等。如此一来,农贸市场上的蔬菜水果反而比超市中的蔬菜水果的农药残余量少。

不用说,过去选择有虫眼的菜还是无虫眼的菜难倒了无数的公众,同样,今天选超市的蔬菜水果还是农贸市场的蔬菜水果也会难倒消费者。也许,专家永远都无法在形势瞬息万变的市场下教给公众消费安全食品的智慧和知识,而公众也永远不可能拥有辨别安全食品和有害食品的火眼金睛。所有人需要的只是一种制度,即严格的食品安全制度,这才是保障所有人安全消费的有效防火墙。

例如,食品安全对蔬菜水果以及其他各种食物的制度保证是,食物上可以有农药残余,但必须保证在一定的浓度之下。食物中的农药残余量有几种主要标准。如世界卫生组织对有毒化合物制定的每人每日允许最大摄入量(ADL值)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MRL值(食品中农药最高残余限量标准),如果超过所规定的数值,则为有害食品或不安全食品,如果没有超过,则为安全食品,可以放心食用。

第3篇

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简介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对抽查检测结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进行检验。抽查检测结果确定有关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虽然并未被赋予明确定义,但已经从法律层面明确赋予快速检测方法权威地位。从实践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主要是指基层执法部门或专业检测机构借助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对各种食品与农产品进行相关指标的快速定量测定。目前主要载体有检测车、检测室(大多建设在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移动检测箱等,其中设在农贸市场向公众开放的免费检测室,由于覆盖面广、时间固定、检测项目贴近群众买菜需求而最被关注。事实上,在基层执法实践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由于所需时间短(15-30分钟)、效果显见(试纸颜色对比可以现场直观查看指标是否合格),权威性高(随着快检技术的发展,通过国家认证的检测指标不断增加)、费用低等优势,有着定量检测难以企及的意义。以每年传统年货元宵抽检为例,要赶在元宵节前公布元宵等冷冻节日食品定量抽检情况,至少必须提前一个月到备货的冷库去抽检;如果选择节日期间公众消费元宵抽检,等抽检结果出炉早已过时,这也正是有些报告难免被诟病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有效运用快检手段有效提升并及时传导食品安全公信力,成为摆在基层执法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温州农贸市场免费检测室建设成效

食品安全连续几年均列入省、市民生实事项目,温州市场监管部门利用有效契机,大胆抓农贸市场免费检测室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创新,通过微信公众号“众筹”抽检品种、“你点我检”市民参与全程抽检、时令特色农产品通检、实时对接定量检测、1+e云仓智慧监控平台……现在,为百姓实时捎去“食品安全放心消费”大礼包,受到温州市民的广泛参与,收到十分显著的成效。

(一)119个免费农贸市场检测室:高峰错时抽检+群众免费送检2016年,温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新一轮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按照“改造升级一批、取缔关闭一批、新建扩建一批”的推进思路,相继建成一批布局合理、整洁靓丽、功能有序的放心农贸市场,并按照“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公众可查”的建设要求,即通过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抽样检测、信息公示和不合格食品后续处理等举措,全面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快速检测体系建设。公众可以将选购的菜品送往菜场免费检测室,查看蔬菜农残情况。除了群众免费送检,市场检测员每天早上在菜品上市前,结合农贸市场入市食品和农产品的特点,择取15-18个品种,通过新型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等设备,查检农药残留、甲醛、吊白块、二氧化硫、亚硝酸盐、双氧水、工业烧碱、硼砂、铝含量、抗生素残留和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等项目。检测后,及时将检测结果公示在检测室门口的公示栏和市场大门口的大型LED显示屏,供群众买菜时参考。发现抽检不合格食品,即时根据规定做好退市处置及送样量化检测依法处置。这样错峰抽检,为农贸市场安全消费赢得可贵时间,更让群众选购放心。据悉,全市2016年底前已建成119个免费农贸市场检测室,供群众免费送检。

(二)嫁接微信公众号“你点我检”:群众网络参与推荐+检测结果网络推送根据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安排,温州市市场监管局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继续扩大开放农贸市场检测室的范围和数量,也将从城区拓展到集镇及农村农贸市场。既然是民生实事项目,群众参与度自然成为考量民生项目的重要风向标和第一指向。如何让群众更多地知道农贸市场免费检测室,如何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到农贸市场菜品抽检,如何让群众拒绝流动摊贩自觉到正规农贸市场选购菜品,如何避免群众受一些不负责任的自媒体影响而产生的食品安全认知误区……让群众更便捷地参与其中,自然也成为摆在市场监管部门面前新的“时髦选题”。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深化创建,对农贸市场检测室的建设标准、管理规范、检测项目等做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通过日常管理和督查回访,确保免费检测室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通过微信公众号软件开发、市民群众有奖参与、网络推送告知检测结果等形式,引导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瑞安、鹿城、苍南等地,结合微信公众号和2016年度食品安全“你点我检”进家庭活动,在微信云端开发“食品品种征集公众投票渠道”,广泛宣传、便捷投票、有奖参与,吸引市民群众参与。每期公布20种候选食品品种,让市民群众投票选取10种,根据投票计票排前5位的,纳入农贸市场检测室次日抽检品种,并加大批次抽检量。对市民筛选出的抽检品种,还邀请市民代表到现场参与抽检和检测活动,并在当天农贸市场公示栏、LED显示屏和微信公众号客户端公布检测结果。检测工作开展最扎实的瑞安市市场监管局“你点我检”工作已持续开展二十几期,通过每期不同的时段指定市场、公众推选检测品牌,并让公众有奖参与,实时公布检测结果,收获许多当地群众的热心粉丝,平均每期阅读点击量2000以上,参与投票200人次以上。

(三)1+e农贸市场菜品抽检体系:抽检品种全覆盖+云端管控大数据农贸市场是群众“菜篮子”供应的主渠道,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建立起源头把控和市场检测室的双向互动,让批发端主渠道检测数据和零售端不定向抽检数据合成互补,才能真正让群众的菜篮子拎得更放心。市场监管部门率先从农贸经营户的主批发源头———市菜篮子农批市场的“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创建抓起,联合瓯海区政府、温州市现代服务业投资集团合力创建。主要从完善市场准入体系、深化质量监测体系、构建退市追溯体系、提升诚信维权体系、探索物流配送体系、打造科学监管体系六方面推进创建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创建,该市场完成入场经营户登记、开发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结算系统等智能管理软件,实现入场经营户登记、入市农产品备案、交易信息记录、“一票通”使用率四个100%。市场内主动加强快检定性和抽检定量,对不合格食品依照规定相应处置,涉案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初步形成了管理现代、监管到位、品质保证、信誉良好的态势。联合开发的食品安全管理软件系统,整合形成信息化管理数据库,通过无线移动手持扫描仪,对进入经营户车辆号牌进行识别,并由工作人员对进场农产品进行备案登记并传输至后台,系统根据录入信息每日自动生成快检抽样指令,抽样结果录入系统备查,实现了快检工作智能化。全市批发市场“一票通”也在继续扩大,苍南温州浙福边贸水产城下发了统一格式的销售票据;瑞安在望江、农贸市场、水产城等批发市场实施供证供票工作,为农贸市场索证索票监管提供依据。另外,农贸市场检测室每日按计划开展不同品次抽检,再加上市民送检,基本实现一周全覆盖。同时,检测人员将抽检数据录入“浙江省农贸市场综合管理平台”,由省局后台智控中心,根据全省抽检大数据,结合专家意见,定期形成抽检意见评估,为定性、定量抽检提供参考。

三、延伸思考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与定量检测相比,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权威性和检测结果利用仍然有待提升。实践中,难以避免有发生农贸市场摊主反对快检结果大闹现场的事件,市民半信半疑快检结果的情况。《食品安全法》也规定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于如何进一步发挥食品安全快速检验的优势,提升公信力,仍需各地不断实践和更高层面的权威统一。

(一)增进检测机制的权威性

只有根据检测专业特点,从检测项目设置、检测人员技能培训、检测结果有效性等方面下大工夫,建立权威统一的快检机制,才能树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服务品牌。

(二)增进检测过程的互动性

食品快检由于结果显现,更易起到为送检群众当面解释和科普作用,温州多地实践的借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载体,使公众便捷地参与其中并进行信息传送,消除对食品安全的误区和错误观点,无疑是农贸市场检测室的一项新功能。

(三)增进检测设施的覆盖面

农贸市场是百姓餐桌消费的最大来源和食品安全集聚处,通过设在农贸市场的一个个免费检测室,并保持其正常运行,正是基层食品安全执法的有力补充。

(四)增进检测结果的互补性

第4篇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积极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明确各级监管责任。食安办与各行政村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对各村综合考核,同时要求各利用村干部会议、集中开会等机会,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学习。全年共召开领导班子食品安全工作研究会议2次,食安办会商会议7次,主要领导开展检查4次,分管领导开展专项检查7次,联合执法5次。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有机结合。 

镇食安办紧盯食品安全年度计划,联合市场所在做好食品安全日常工作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工作,同时结合平安检查,加强对辖区内的食品加工销售摊点、超市、农贸市场、学校等重点区域监管。

1.开展重大节假日、重要时间节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为保障元旦春节、“两会”、“五一”、国庆等重要节点食品安全,镇食安办、市场监管所联合村级网格员对辖区内的涉食单位开展专项检查排查,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切实保护消费者饮食安全。全年共开展专项检查行动11次,涉食单位检查全覆盖5次,出动检查人员778人次。

2.开展春季、秋季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为保障新学期师生饮食安全,进一步落实“食安校园”行动要求,镇食安办联合市场所、综合执法中队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联合整治行动,同时定期对小学、中学、幼儿园食堂及学校周边餐饮单位、副食店进行检查,实现“食安校园”常态化监管。

3.开展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保健”市场乱象整治工作。镇食安办、农办、市场所对镇域范围内农贸市场、小作坊、杂货店、超市等食品经营主体进行拉网式排查,集中查处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酒水饮料、肉及肉制品、保健品等品类,重点打击食品假冒、侵权“山寨”、“三无”劣质、超过保质期、非法添加、虚假宣传等重点违法违规情形。活动期间出动检查人员400多人次,检查场所182处,检查人员密集型场所5处。

4.巩固省级食品安全县成果、平安创建工作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镇食安办、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中队等多部门联动,结合智慧掌心网格员队伍,对镇辖区范围内各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排查,持续加强食品安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治理。对前期整改问题、整改单位进行回头看,进度一步防治食品安全问题反弹。期间共排查问题214处,整改率实现100%。

5、加强农产品种养殖环节监管。全面掌握本辖区内食品种养殖业底数,深入开展农产品种养殖环节监管,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全年共抽检各类农产品农残定性快速检验860批次,抽检合格率达100%。

6.完成“厨房革命”建设验收工作。按“厨房革命”五类餐饮建设规范,指导建设单位落实硬件设施改造、可视厨房安装、燃气报警装置安装、餐厨废弃物处置、软件完善等相关工作,同时推广“厨房革命”APP安装使用,发动公众积极参与,提高公众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截止11月底,25家建设单位均已完成验收工作,完成“厨房革命”APP安装1500人。

三、强化宣传,广泛引导,做好社会共治和监督工作。

1.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围绕今年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实施方案,通过开展宣传咨询、食品安全讲座等活动,以悬挂横幅、设立展板、现场咨询、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多角度的宣传,以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最大程度的扩大宣传面,大力营造“人人关心、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共开展尚德守法食品安全周活动3场,家庭厨房入村宣传5场,食安安全科普知识宣传4场。

2.有机结合“周一驻村会诊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党员活动日等载体,广泛发动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普食品安全相关知识,讲解食品安全违法案例,共开展活动32次,受益人群达3000多人次。

第5篇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1.旗帜鲜明讲政治,围绕中心,我们担当有为。主动对标上级要求,切实做到上级有号召,我们必响应,上级有部署,我们必落实,上级有指令,我们必执行,确保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局各项决策部署在我局落地落实,不打折扣。一是聚焦重点强担当。围绕各项中心工作,立足市监职能,找准工作切入点,精准发力,主动作为。如棚户区征迁改造中对房地产乱象开展专项整治,文明创建中开展非机动车流通领域专项整治,餐饮业和农贸市场规范提升整治等。还抽调15名优秀青年干部脱岗工作对小城镇综合整治、扫黑除恶、治水创文等中心工作予以配合。我们干部在各项中心工作中展现出的不怕吃苦、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市监铁军风范,得到了众多领导的肯定与赞扬。2.聚焦改革善作为。始终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当做“头号工程”来抓,坚持排头兵和领头雁的高标定位,以高质高效的服务为当地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今年,我们通过打造“综合窗口”,实行“无差别受理”以及推行积极办、就近办、简易办、提速办、贴心办等“五办”模式,实现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双提高,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此外,我们推出“微信预约办照”功能,全省首位通过手机APP进行企业名称申报的实践者在兰产生。3.聚焦民生抓落实。各项民生实事项目稳步推进,智慧监管项目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餐饮4D厨房建成21家,创建“放心消费示范餐饮单位”17家,建成豆制品集中加工区2个,智慧市场2家,成功通过市政府层面来落实农村家宴放心厨房创建工作,灵洞乡西山寺村家宴中心挂牌运行,2家主体工程完工,另有7家正在内部装修施工。

2.倾情守护保安全,围绕创建,我们攻坚克难。主动担当起食药安全“守护者”的历史使命,不断强化监管职责,破解监管难题,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药品消费环境。一是以专项行动破解监管难题。今年我们推出“全域化、全过程、全链条”系列专项整治新模式,旨在通过“一个领域一个专项行动,每个专项行动实现全覆盖”,对食品药品各领域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检查,彻底消除监管“盲区”和潜在安全隐患。上半年,我们已经开展了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提升月、药械经营使用质量安全提升月两大专项行动,成效很明显。通过这一系列专项行动,逐步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使食药安全风险进一步可控。二是以部门联动增强监管能力。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先后调研考察食品安全工作,市“两办”出台《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规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更加凸显。今年以来,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相继开展了食品安全排雷“百日攻坚”、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查处地沟油、油条中过量使用明矾、馒头中非法添加甜蜜素等食品违法案件57件,移送司法机关4件。三是以宣传造势浓厚创建氛围。为进一步提高创建“三率”,今年我们积极拓展宣传阵地,丰富宣传形式,除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战略合作以外,还把宣传任务作为硬指标下发给食安办各成员单位和局内部的各科室所队,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社、高炮广告、户外电子屏、科普宣传站、公众号美篇等新旧媒体,营造起“铺天盖地”的宣传氛围。成功营造起“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浓厚氛围。

3.自觉扛起新使命,围绕职能,我们履职尽责。秉持“监管要严、服务要优”的理念,用好执法利剑,打好服务组合拳,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一是坚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持续推进小微企业质效提升行动、农贸市场转型提升行动以及商标品牌战略行动。上半年新增小微企业数772家,比去年同期增长21.8%,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1家。农贸市场累计改造提升25家,创建放心市场10家,星级市场17家。今年在商标工作上,我们自我加压,通过加任务、减费用、全流程服务等举措迎来了商标注册小高峰,1-6月共申请商标1130只,成功注册607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231%、104%。二是有力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工作理念,坚守执法主业,对违法行为敢于亮剑,积极作为。今年借助法治市监建设,我们进一步强调严执法、强机制、抓队伍,提高执法办案水平。上半年开展了反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共查处违法案件113 起,罚没款128万元。三是着力打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深入开展放心消费示范创建活动,完成上报无理由退货单位200家,放心示范单位163家,消信单位27家,放心示范景区2个。对老年保健品、汽车消费、预付卡消费等重点领域加强消费引导和消费警示,抽检化肥、农膜等农资17个批次,受理处置投诉举报70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万元。

4.严抓管理提质效,围绕队伍,锻造铁军。一是突出行政高效。我们推出重点工作清单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通过“亮清单、晒进度、对标销号”倒逼各项重点工作提质提速提效。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和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组织开展“向人民报告、让社会监督”公开述职活动,促进阳光履职、服务提效。二是突出正风肃纪。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党风廉政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推动“一岗双责”履行到位。下发了关于加强工作纪律执行的10条规定,使规矩意识深入人心。同时,强化局纪检监察室作用发挥,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坚决纠正“懒、散、浮、推、拖”等不良风气和杜绝腐败行为,营造风清气正干事环境。三是突出铁肩担当。从年初开始,我们几乎每个月一个专项行动,甚至更多,再加上“四个平台”治水拆违等中心工作,我们的干部“5+2”、“白加黑”,连续作战已成常态,其苦干、实干、埋头干的铁军精神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高举改革大旗、扛起使命担当,坚持改革提质、项目提速、监管提效,当好新时代答卷人,护航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务实创新,深化改革抓落地。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宽进严管”治理格局。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全面推广电子化登记,提高服务质量,争取“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得更快、更好;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并结合试点工作,分阶段做好市场主体集中清理、吊销、注销工作;扎实推进智慧监管项目建设,争取后程发力,尽快赶上市局和各兄弟局的进度。

二是精准服务,助动发展求实效。小微企业新三年成长计划着重质量与效益。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服务再提升”活动,开展小微企业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针对小微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从面上和点上分类进行帮扶。力争本年度新增商标注册3000件以上,培育上报驰名商标1件以上,积极争创省级商标示范市,并深化商标质押融资工作。

第6篇

2014年上半年工作回顾

社区两委正确把握形势,找准发展方向,明确工作目标,结合社区实际,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认真落实市镇的工作部署,保障社区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社区经济发展质量。社区两委干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由高速向高质转变,为建设智慧长安贡献力量。

(一)集体经济稳定增长,社区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社区居组两级总资产达141659万,比去年同期减少0.5%。总收入为5673万,其中社区级总收入4553万,与去年同比增长5%;组级总收入1120万,与去年同比减少9%。社区居组两级纯收入为2988万,同比增长1.63%。其中社区级纯收入2085万,同比增长7.8%;组级纯收入903万,同比减少12%。另外,为化解债务风险,降低资产负债率,社区归还银行贷款1000万。

(二)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今年上半年,社区新签外资企业2家,引资额为530万美元。增资企业4家,增资额为92万美元。三资出口创汇16706万美元,较去年同比下降27%。新增民营企业1家,增资300万元。

(三)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来料加工企业实现就地不停产转型。社区现有外资企业71家,大部分以外销为主,其中来料加工企业17家,三资企业54家。社区来料加工企业工缴费2805万港元,比去年同期降了38%;三资企业工会经费约13000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从数据上看,企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实效。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配套服务功能。五里牌社区紧密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城镇”思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配套服务功能。

(一)做好居民公寓收尾工程项目。五里牌社区建设办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严抓狠管、全力以赴做好居民公寓内部装修、电梯、周边绿化等配套工程的建设,社区预计公寓7月可交付居民使用。

(二)完成五里牌排涝站重建工程主体建设。霄边原有排涝站经过22年使用,设备陈旧已不能满足现时排洪需要,根据镇统一规划,霄边社区积极做好排涝站主体建设的施工监管,现已完成总体建设的80%,按施工进度,预计2015年11月可投入使用。

(三)做好“三旧改造”项目的方案编写。霄边社区今年积极开展“三旧改造”规划设计工作,编写项目改造方案。上半年已完成了十一个项目初步权属调查及改造方案编写工作,特别是对第一工业区的“三旧”改造项目已与相关公司形成合作方案,目前正在办理土地手续。

(四)做好霄边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工作。作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之一,农贸市场是集民生性、公益性、社会性和市场性于一体的民生工程。霄边社区“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为理念,以“标准化”和“信息化”为抓手,全面改造和提升农贸市场。今年已按进度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改造工作。

三、借力“三打两建”,营造社会风清气正氛围。社区两委高度重视“三打”工作,积极落实镇委、镇政府的指示精神,迅速成立“三打”专项行动小组、社区“三打”办公室,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第7篇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解放思想的智慧破解难题,促进环卫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贯彻省、市委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促进环卫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结合起来。要广泛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活动。要从战略高度和世界眼光谋划未来,进一步解决好影响环卫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我市的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存在着突出问题:一是生活垃圾终处理设施虽然起点很高,但容量不足,特别垃圾焚烧能力严重滞后,给今后我市的生活垃圾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要从改革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入手,鼓励我市国有企业参与垃圾焚烧设施的建设。二是我市餐厨垃圾每日高达1000吨,未能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对环境影响很大,也落后国内一些城市。要尽快研究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的立项和收运体系的问题,加快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三是我市市政主干道的保洁水平很高,但“城中村”、内街内巷的保洁由于经费不落实,保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在各区保洁作业逐步市场化的基础上,研究街道的环卫体制和环卫作业市场化后的监管问题,保持环卫队伍的稳定,保证保洁作业质量不下降。

二、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好基础

针对国家爱卫办技术评估组在穗期间指出的问题,加强对存在问题的整改,为考核验收打好基础。要加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内街内巷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防止环境卫生问题的反弹和出现新的卫生死角。要加快南沙、番禺和花都区垃圾处理设施的整治,使生活垃圾尽快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要加强公厕免费开放后的管理,确保公厕卫生洁净。垃圾中转站要进一步完善除臭设施,疏通排污渠道。要抓好垃圾的收运工作,尽量缩短生活垃圾的滞留时间,对垃圾装运点和废物箱周围要加强清洗。要加强农贸市场周边环境卫生的管理。

三、建立和完善环卫长效管理机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重新修订《*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完善市容环卫质量标准,全面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二是完善全市重点区域卫生保洁责任监管体系。要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坚持属地、业主和区域保洁队伍三结合,确保对重点区域卫生保洁监管到位。三是认真总结海珠区的改革经验,加快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推进清扫保洁作业公开招投标,实现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要解决好环卫作业市场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保持环卫队伍稳定。四是探索改进环卫收费方式,落实环卫保障经费。五是深入开展“双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市容环卫网”、局领导接访日等,及时处理群众对环境卫生的投诉和意见。六是进一步整合宣传资源,加大环卫法规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增强市民保护环境意识。

四、以大型环卫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厂要早日开工建设。要加快兴丰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扩容工程的建设速度。*市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建设项目是我局今年的1号工程,要全力推进前期工作。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二场,要完成立项、可研和环评的审批,完成用地总体规划审批和征地审批工作。金沙洲生活垃圾真空管道收集系统工程,要完成1号系统的设备采购、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并根据征地进度进行2号系统管线施工。今年计划新建公厕50座,改建大修80座,并更新环卫公厕指示牌。新建垃圾中转站9座,改造5座。加快推进荔湾环卫停车场、*第二环卫停车场和水上综合码头等工程建设。

第8篇

一、2020年工作情况

(一)疫情防控展示了新担当。

2020年,面对疫情突袭,我们知重勇担当,负重逆风行,啃下了疫情防控这个“硬骨头”。大年初二,在县疫情防控机构和部门职责不十分清晰的情况下,我们主动请缨,承担了全县所有可能引起人员聚集场所的所有市场主体的关闭任务。此项工作共涉及我县餐饮、酒店、KTV、茶馆等4459个市场主体。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从大年初三开始,全员停休、全员上岗。没有制服,我们制作了300多只红袖标;嗓子喊哑了,我们为一线执法人员购买了30余部小喇叭;车辆不够,我们人休车不休,轮流巡逻在疫情一线。疫情期间,市场监管执法车队、红袖标、小喇叭,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靓丽风景线。我们连续奋战50余天,一线监管人员步行逐个门店拉网式排查,每天步行数万步,高强度、高风险工作,全局没有一名同志叫苦喊累,被县指挥部称为“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铁军”。当我县第一家隔离衣厂家在我们的帮助下及时达产达效时,所有县领导为我们市场监管点赞;当第一家口罩生产厂家出厂口罩时,县指挥部称市场监管是及时雨。在抗疫一线,我局涌现出了带病逆行奋战“疫”线的女所长李淑艳、抗疫一线逆寒绽放的铿锵玫瑰--陈永慈、奋战疫线与家人56天不见面--金力、自费资助孤寡老人的“硬核”所长--冯茹、“疫”线巾帼不输须眉--付春华、坚守战位永抗战疫“擎天旗”的执法大队大队长黄建华以及逆行“疫”线领头雁、铜墙铁壁战“疫”魔的基层所长代表万殿喜、孙新安、赵法堂、卢东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疫情期间我们共编写疫情防控工作信息27期,推送美篇45篇,电视台播放新闻6条,国家、省市、县新闻网站播发新闻27篇,18名同志被县以上媒体作为抗疫典型报道。

3月底,随着我县疫情的缓解,上级要求有序复工复产。在前期的一周内,由于我县地处2省4市6县交界地,地理位置特殊防控难度大,加之我县出现2例病例,大多企业持观望情绪,复工复产顾虑大,致使我县复工复产率连续一周处于全市倒数第一。面对这一形势,县里要求我们进驻企业服务复工复产任务,对此我们没有推诿,勇于担起这份重担。经党组研究,我们在全县县直部门中率先出台了服务复工复产20条措施,8名党组成员带队组成8个服务督导组分赴全县各行业、各乡镇宣传政策,督导复工。一周后,复工复产率跃居全市第一。为全县企业的复工复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食安创建再结新硕果

2020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向“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发起总攻,最终打赢了这场“攻坚战”。工作中,我们突出工作重点,细化工作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对标创建验收标准实行常态化督导检查;全局干部职工铆足干劲,砥砺奋进,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敢战必胜的工作作风,按照“四个最严”标准,对食品店、餐饮服务单位、集贸市场、超市等食品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治理。特别是终期评估创城攻坚阶段,我们多次召开推进会、调度会、现场督导观摩会以及积极打造“明厨亮灶”、“透明工厂”、“食安地图”,先后组织4次创建食品安全先进县问题整改专项行动,从城区沿街商铺专项治理向乡村延伸,撒大网、过细箩、全覆盖,对排查出的问题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逐一列出时间表、路线图,采取立查立改、关停并举等措施,限期整改,完不成任务决不收兵,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强有力的雷霆之势,食品安全工作不断提升。2020年,我们组织监督抽检4375批次,开展食品应急演练1次,发现不合格食品216批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8次,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5次,开展风险排查行动3次,责令整改468处安全隐患,行刑衔接运行顺畅,公安机关共立食品药品刑事案件5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7人,逮捕2人,移送5人。10月27日,全市食品执法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我县食品执法监管经验在全市推广。在12月16日“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县”验收过程中,我县的创建工作得到了验收组的好评,表扬我县农贸市场等管理规范,在全省也名列前茅;并称我局在农村食品监管方面下了真功夫。

(三)服务经济发展工作展现新作为。

2020年以来,我们以持续深化“助企护企”活动为依托,紧扣我县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在加强政策扶持引导的同时,集聚资源、整合职能,瞄准重点、精准护企,喊响“助企护企”最强音,坚持做到对诚信企业“无事不扰”“吹哨报到”,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在服务我县高质量发展方面向县委县政府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2020年,我们共为企业办理动产抵押业务67笔,为我县50余家企业办理贷款资金11.86亿元;帮助格鲁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格鲁斯”商标申报了中国驰名商标,帮助石化集团申报了省长质量奖,帮助我县牛集盐鸭蛋、鲁西南黄牛等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完成申报,帮助三信木业有限公司“三信三优”和县青发木业有限公司“青发”商标等成功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12件,帮助指导玉皇田园综合体完成了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帮助县西瓜协会完成了团体标准创建,帮助方明药业集团公司完成2件PCT专利申请;授权发明专利有效量181件,比去年同期的75件,增长了141.33%,10年以上发明专利有效量18件,比去年同期的5件,增长了260%,申请发明专利60件,其中已授权专利7件。2020年,我局被县委评为“功勋单位”称号。

(四)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新突破。

受境外疫情影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由于具有可在低温环境内长时间存活以及可以通过物体传播给人的特性,从6月份开始,全国多地陆续发生了病毒通过冷链食品传播的病例。加强冷链食品监管,又成了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为进一步做好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守住市场主阵地,打赢疫情防控战,最大限度防范进口冷链食品污染风险,确保冷链食品安全无“疫”,我们又义无反顾的擂响冷链食品安全保卫战的战鼓,扛起病毒剿灭战的战旗,成为了守护全县冷链安全的坚强“战士”。为严防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我县,我们采取双管齐下监管方式,进货源头、销售终端两手抓紧,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过程闭环管控可追溯,做到了上可溯,下可查。为确保进口冷链食品的监管无死角,冷链食品风险监管不留“缝”,我们以食品加工企业、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冷库、餐饮单位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重点场所,以进口水产品、肉及肉制品和冷冻冷藏食品为重点品种,全面反复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和迅速处置,严防冷链食品被污染风险,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我县共有冷链食品经营业户348家,经营人员824人,进口冷链食品经营户19户。深入这些商家认真仔细的排查冷链食品,并记录相关信息,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由于经常出入冷库、打开冰柜检查,不管是酷暑三伏,还是数九寒冬,棉大衣、棉手套又成了我们市场监管人员的标配。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共出动车辆1100余台次,人员5500余人次,共摸排农贸市场520余家次,冷库、商超2600余家次,开展冷链食品相关人员、产品及环境核酸检测12510份,经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未发生通过冷链食品传播的情况,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

(五)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新成绩

2020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保安全、促发展、惠民生”三条主线,紧紧守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三大安全底线,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抓牢重点、破解难点,时刻保持奋斗姿态,步履不停、奋斗不止,争做市场监管事业的最美奋斗者,相继开展了哄抬物价、虚假宣传、食品质量、防疫等药品医械产品质量、不正当竞争、放心消费创建等整治行动,突出保障了“三大安全”监管这个底线。

一是食品安全持续向好。2020年,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我们推进会、调度会、新闻会、应急演练、邀请新闻记者现场观摩以及“明厨亮灶”、“透明工厂”、“食安地图”等有序推进,网络订餐、校园周边、农村食品、食安护佳节、食安护考、“三小”食品整治以及问政、问政菏泽等整治行动扎实开展,各食品业态巡查规范、创城宣传、食品抽检、果蔬快检、飞行检查等齐头并进,我们举全局之力撒大网、过细箩、全覆盖,严格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补短板、强弱项,聚力攻坚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保持了食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投资50万元,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评定和“明厨亮灶”等智慧监管,开展食品抽检4500余批次,食品快检2万多批次,有效地维护了全县食品安全良好秩序。二是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平稳可控。开展特殊药品、抗疫用医疗器械等高风险产品隐患排查整治,推进中药饮片、药品质量等专项整治行动。监督检查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700余家次。三是特种设备安全总体平稳。开展了县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生产规范化提升工程专项行动,积极推进菏泽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油气管道法定检验情况监督抽查。2020年,我们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600多家次,检查特种设备1890台次;依据平台预警信息,及时对相关企业催告,确保了定检率、登记率不断提高,确保了特种设备正常运行。目前,我县特种设备占全市四分之一,为全市最多,特种设备定检率持续保持在100%,公共场所电梯安全责任险购买率100%,各项量化考核指标均据全市前列,全年安全态势平稳,做到了特种设备安全零事故。四是新型监管机制顺利推进。2020年,我们扎实推进“双随机”抽查为主、重点监管为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圆满完成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2020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2020年,我县企业应年报数7751户,已报7217户,年报率93.11%;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年报数3352户,已年报3154户,年报率94.09%。五是质量强县成效明显。在产品质量领域共开展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专项检查、“三夏”粮食计量专项检查、口罩认证专项检查、建筑材料专项检查等10余次专项检查;在特种商品领域,以成品油、农资为重点,进行了监督抽检,配合县商务等部门清理整治非法加油站8处;保持“食品快检进市场”常态化,大力普及食品“你点我检”活动,检测食品2万余批次。建立健全企业标准网上自我公开平台,52家企业的186件在用标准在网上平台公开,全县16家重点用能企业全部通过能源计量审核,为全市通过审核最多的一个县。六是“放心消费在”创建进展顺利。2020年,我们召开3次放心消费单位创建推进会,消费警示5期,约谈27家大中型商超、19家药房,投资50万元建设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监控指挥中心工程,对全县大型餐饮店、学校食堂的后厨实施适时监督,投资12万元免费为10处学校食堂、5家商超配备了食品快件设备,联合省派第一书记,积极搭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县优质农产品推广平台,帮助20多家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近100种优质农产品进入平台,通过平台积极推介我县黑麦酒、牛集盐鸭蛋、雷庄挂面、武胜桥红薯、西瓜豆酱、黑腐竹等优质农产品。2020年,共有“放心消费在”创建单位4564家,推荐市级示范单位10家,ODR企业发展26家,县汇够商贸有限公司等6家为示范创建单位,积极打造振东路放心消费一条街,制作放心消费宣传牌180块,制度牌120块、消费者投诉流程图120块,倡议书2000份,承诺书亚克力台签120个,吊旗5000张,灯杆旗20块。2020年12月24日在市局召开的全市消费环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

另外,2020年我们的党建、扶贫、第一书记、万名干部下基层、驻村工作队以及滩区迁建等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2020年9月,被县政府、县政协评为“提案承办先进单位”;2020年10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功勋单位称号;2020年10月,荣获全县第六届“尼山书院杯”国学知识竞赛第二名、国学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2020年10月,县第四季度门球比赛第一名;11月27日,全市食品执法现场会在我县召开;12月份,全市消费环境建设工作座谈会,我局做了典型发言。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管任务和监管力量不匹配。监管力量薄弱,两次机构改革,知识产权、盐业、商务执法等职能划入,工作量急剧增大,但与之相关的监管人员、专业性资源却未随之下沉,且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制约市场监管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是监管形势与监管能力不对等。随着新科技迅猛发展,网络订餐、微商电商等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监管对象由“实体店”扩展到“线上”,目前市场监管技术支撑手段滞后,传统的监管方式创新不足,监管风险空前增强。

三是干事创业激情不足。有时停留在确保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和推进日常工作上,工作激情不高,进取心不足。我们班子成员现有7人,三定方案仅设置1正3副,现有班子成员严重超出编制数,上级对超出职数党组成员分流方案不明朗,加之我局现有公务员166名,实际编制只有75名,导致部分同志思想上有顾虑,认为政治上晋升晋级无望,工作中出现了“等一等、缓一缓、歇一歇”的松劲情绪,影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是人员队伍老龄化严重。我局平均年龄47.5岁,40岁以下25人、30岁以下仅7人,人员积极性、创新劲头不足,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办法不多、能力不足,爱用老办法应对新问题,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敢于在全市全省全国创先争优的意识不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21年打算

一是围绕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2021年,进一步强化职能担当,扎实做好重点场所防控、重点领域“物防”、信息追溯管理、防疫物资质量监管等相关工作,全力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大局。

二是加强食品药品监管。2021年,注重源头防范,加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强化药品安全全程监管,提高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能力,着力防范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不断巩固质量安全稳中向好的基础。

三是持续推进质量强县战略实施。2021年,加强高位谋划和推动,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四是扎实开展市场秩序突出问题整治,加大重点领域治理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统筹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扎实做好消费维权工作。

第9篇

当江海燕第四次来到浙江省桐庐县武盛村的一家豆腐店时,老板终于主动承诺暂停经营,等到办理完营业执照和相关证件后再开门营运。

身为武盛村副主任的江海燕,还兼任着当地的食品安全协管员,每天下了班就会去周围商户转转,村里208家食品经营户,她都了然于胸。“我的工作麻烦点,老百姓吃东西就放心点。”江海燕的办公桌上总摆着两本台账,一本是辖区内所有食品产业的底数资料,一本是平时的检查台账,多年来的每一次检查、每一项反馈,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安全监管离不开“人”。在浙江,30604个行政村、社区被设置成8.7万个社会治理小网格,每一个网格都选配了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江海燕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们履行着食品安全的隐患排查、宣传教育等工作职责,被老百姓称为“舌尖”上安全的守卫者。

2014年,浙江省保障公众食品药品安全的“三网六体系”建设项目启动,即构建安全责任网、电子监管网、社会共治网等“三张网”,建立健全监管执法、风险防控、应急处置、技术支撑、标准法规、社会监督等“六大体系”,逐步从“被动整治”走向“主动作为”,从“事后救后”走向“事前防控”,从“人海战术”走向“智慧监管”,从“单打独斗”走向“社会共治”。

“我们的食品要让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群众就没有获得感、幸福感,‘高水平’全面小康更无从谈起。”在浙江省副省长、省食安委副主任朱从玖看来,浙江的这一食品安全协管网络就是布局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的一个重要“棋子”。

“机器换人”实现智慧监管

一个厚厚的巡查记录本、一张地图,这是浙江临海市东塍镇东溪单村食品安全协管员秦晓晓曾经的两样法宝。每天到指定的食品单位检查食品安全、记录各项数据、向上级汇报是她的工作,“当时我就天天拎着这个记录本走街串巷,要找检查的地方就看地图,有问题就记在本子上,其实挺不方便。”

2016年9月,秦晓晓告别了她的“老搭档”,用上了新设备――装有“食安通”APP的智能手机。走进一家食品单位,秦晓晓就可以对要例行检查的地方进行拍照、上传;电子地图能帮助她轻松定位到要检查的单位,省去了找路的时间,效率提高了不少;如果发现任何食品安全隐患,可以随时通过打字进行记录,不仅速度快,看起来也一目了然。

食品安全,是“管”出来的。人少事多的矛盾成为首要难题。在浙江,2万多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8万多名食品安全协管员需要面临“三个一百万”的监管对象:一百f个发证企业,一百万个无证摊贩、作坊、农贸市场流动摊贩,还有一百万个网络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商户。

如何改变监管的“人海战术”?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朱志泉向《小康》记者介绍说,浙江的经验是“机器换人”,走“智慧监管”道路,用现代化的监管手段和监管设备,解决人少事多的矛盾,提升监管工作效能。

2015年3月,浙江省启动食品药品“智慧监管”工程,以“一个中心七大平台”为框架,建设包括一个省级数据中心,审评审批、信用管理、实时监控、产品追溯、行政执法、公众服务和综合管理等7个应用平台。

“这是我们食品安全检查在‘互联网+’时代的一次转型。”临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锦海介绍说,安全协管员手机里的APP,都连接着办公室里的电脑终端,可以实时看到检查结果,分析食品安全问题。

“每个季度,我们会把APP中记录的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数据整理出来,向市民公布。”陈锦海形象地把“食安通”搜集的数据比喻成临海食品安全的“大数据”,“2016年9月到12月,‘食安通’导入巡查经济户口11804家,协管员输入巡查信息6054次,上报各类问题123个。”

上报及时,处理也及时。“食安通”上传的问题,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相当重视,已经实现问题100%处置。

不只是临海市,宁波、台州、丽水、舟山等市都开发了“食药通”、“永安通”、“食安通”软件和信息化监管平台。在浙江省全省范围内至少有1.8万余名执法人员和协管员使用了移动监管信息平台。这套基于智能手机运行的移动执法系统,是浙江省食品药品“智慧监管”体系的组成部分。

“智慧监管”用一张看不见的电子监管网构筑起了食药安全的防线。大量食品安全的数据从无数端口进入互联网。有了数据,如何推进数据互联,探索大数据应用,是浙江省推进“智慧监管”重点工作之一。在浙江省食药监局看来,建立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省、市、县各级系统按照“统一标准”建设,才能实现数据沟通共享,走出“数据孤岛”。2016年,省级食品药品“数据中心”一期建设已完成,有10个市建立食品药品数据交换共享节点,实现数据交互。

据了解,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对智慧监管“数据中心”现有的数据进行挖掘,探索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数据的分析应用模式和方式,通过定期汇集、挖掘、分析现有数据资源,可以动态了解浙江省食品药品行业总体状况,包括企业、产品及从业人员等基本情况,还可以利用可视化图表直观反映各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格局

2015年12月4日,一部名为《爱的保险单》的微电影走红视频网站,上传一个多小时,点击量就破万。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单亲家庭,母亲为了支持儿子创业开面馆,隐瞒下了自己病重的事实。当儿子发现时,母亲已病入膏肓。承受了丧母之痛的儿子,每日魂不守舍,因为一次操作疏忽,导致了一批食客食物中毒住院。本就经济拮据的儿子又将面临巨额医疗赔偿费。所幸,天无绝人之路,母亲在世时,悄悄为儿子的面馆购买了一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当地保险公司了解情况后及时协助其儿子处理事故,并快速赔付了相关费用,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这部温情微电影的“导演”正是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是全国首部以食品安全责任险为题材的公益微电影。”浙江省食药监局综合协调和督查处副处长祝永飞向《小康》记者介绍说,选择用微电影的形式进行传播一是节约成本,二是方便网络传播,也更符合互联网时代下大众的审美需求。

“食品安全监管仅靠监管部门难以管到位,必须发挥全社会力量,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全力推广普及食责险正是浙江着力探索的重要途径。”浙江省食安办专职副主任、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卢永福说。

2015年年初,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食责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将食责险试点情况纳入地方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企业投保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和分级分类管理指标体系。

“食品安全责任险出保率较低,所以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加上侥幸心理,一般不会主动投保。要想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必须以投保人需求为导向去思考。”祝永飞介绍说,在对比欧美多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条例后,浙江食药监局与多家保险公司沟通,认为应该增加理赔项目、减少免赔条款,以此来保障投保人的权益。

打破了传统保险弊端的浙江省,在食责险的推广上也跑出了“浙江速度”,截至2016年6月底,已有10435家单位投保,保费收入达3344.95万元人民币。祝永飞把食责险的推广形容为“多赢”,在他看来,这不仅及时保障了消费者以及投保主体的合法权益,也为保险行业打开了新的市场。

除了保障多方共赢,方法和路径也尤其重要。浙江省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提倡各地根据本地区食品产业特点和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各地在探索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投保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台州通过界定市场主体“公商属性”,实行了以市场运作为主体、政府公益购买为辅助的“政企同推”的投保模式;仙居等地引入第三方风险管理机制,对100余家小餐饮单位进行了风险评估;临海市各镇(街道)设立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专项基金,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并将营业场所500平方米以下的餐饮经营户、小作坊、食杂店等单位纳入投保范围,实现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的“团体式投保”。

监管部门的主导发力,也带动了食责险推广的重要参与方――保险行业,它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食责险的推广工作还只是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内容之一,通过试点食品安全金融征信体系建设,浙江省将食品安全与银行征信系统挂钩,摸索建立了“政府―银行―市场”的三方合作模式。

作为全国首个经央行批准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浙江省丽水市通过“互联网+食品+金融”的监管模式,将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情况纳入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差别化信贷政策等措施,倒逼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强主体责任意识。截至2016年10月,丽水市已有49万户居民、3.5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公示“黑榜”79家,发出惩戒告知书60余份,限制贷款31家。

在寻找痛点中转型升级

要保障食品安全长治久安,除了靠日常监管外,更需要找准痛点,助推企业走向规范化、品牌化的运作道路。

2016年9月22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宣贯会暨衢枳壳推介会在浙江省常山县举行,多名专家用科学数据详细论述了衢枳壳的药用功能,吸引了400多名医药企业、医疗机构代表参会。

在常山大宝山胡柚基地,常山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毕旭灿为一批医药企业代表介绍了胡柚生态种植技术,他们也都是冲着衢枳壳之名而来。

“我们公司就准备生产衢枳壳饮片,预计今年底第一批产品就能下线上市。”常山天道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照辉说。

徐照辉所说的衢枳壳其实就是胡柚片,是常山独有的地方柑橘品种。而如今医药企业的“抢手货”,却曾有过“被打假”的经历。

“胡柚片是用未成熟的胡柚果实横切晒干而成,它的形状、效用与中药枳壳相同,而且在衢州作为民间用药历史悠久,但是因为没有标准的炮制规范,因此不仅不能进入医药市场,还一度成为‘打假治劣’的对象。”浙江省食药监局从产业角度切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从根源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衢枳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2013年开始,浙江省食药监局多次与省级医疗机构、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医专家以及相关科研部门专家共同召开胡柚片炮制规范专家咨询会,对其药用历史、植物基源、化学成分、药理药效、质量进行调研研究。制定了胡柚片的炮制规范,并命名为衢枳壳,作为地方品种收载入新版炮制规范。在符合国家对地方中药炮制规范的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既满足了浙江省中医临床需要,又扩大了药用资源,同时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又因制定了炮制规范,主动化解了胡柚片因炮制不当而产生的潜在食品安全问题。

终于,在2016年8月的《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中,胡柚片以“衢枳壳”的名义列入其中,有了正式合法的药用身份。

2012年,浙江省提出“健康浙江”发展战略;2014年,《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精准对接、精准服务”食品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跟发展政策,连续3年开展“双精准”专项行动,全面助推食品医药产业转型发展。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食品药品安全关乎人民健康和生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三网六体系’也将建设完成,浙江省将基本建立覆盖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基本具备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基本形成企业自觉、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朱志泉描绘了浙江省打造食品药品安全放心省份的愿景。

第10篇

近年来,河南省的零售业正吸引着国内外的零售企业巨头纷至沓来。随着国家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的实施,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明显,特别是近几年河南投资环境的变化及内、外资零售巨头发展战略的改变,中国中部成为他们发展的首选之地。目前,已有家乐福、麦德龙、易初莲花、五星等为代表的外资、合资零售企业在河南落户。同时,大商集团、北京华联、世纪联华等全国性大型零售企业也已在此“安营扎寨”。但是相对于城镇市场的一片繁华,农村零售市场的开发却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城镇市场不同的是,农村零售市场有其独特的特性。具体体现如下:

(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特殊性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支持“三农”的政策,农民也相对富裕起来,但由于受到多年消费习惯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富裕起来的农民不是将钱花在了如何更好的享受生活之上,他们更多想到的是如何在吃饱饭的基础上让自己的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住上舒适的房子。因此,农村零售市场产品消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种子等。二是对建筑装饰材料的需求比较多,三是对家电等耐用消费品日益提升。与此同时,多年来形成的购物习惯,使得农民在购买方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农贸市场和农村集会,更愿选择价格低廉的产品。严格意义上来说,农村的零售店铺虽然冠以超市的名头,但实质上更像是杂货店。其更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式的产品销售,在店铺选址、店铺装修、产品结构、产品陈列及促销等方面与城镇仍有很大差距。

(二)消费者需求产品的差异性

由于受到信息等条件的限制,使的农村消费者对产品品牌认知度不高,产品偏好不明显,更谈不上忠程度。但是,对于农村消费者而言他们更看重产品的美誉度,更注重亲朋好友的推荐和介绍。因而,对于零售企业而言,一方面要保证产品质优价廉,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口碑效应。

(三)消费者选择的局限性

虽然随着城镇零售业竞争的越演越激烈,很多零售商已开始把目光投向三四线市场,但是就目前来看,真正在农村安营扎寨,规范化投资经营的零售企业少之又少,因而,农村消费者在购物的过程中只有到多年形成的农贸市场或“赶会”完成购物,即使有所谓的超市也只不过是冠以超市之名,很难见到正规零售超市的身影。业态的单一使得农村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选择性大大受限,最常见到的都是夫妻店、家庭店,很难看到都市中大型超市的身影,更别提多样化的购物中心。

(四)消费者质量意识的欠缺

笔者曾调查过农村市场,深感农村产品价格低廉,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产品都是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有些产品已经过了保质期,但是由于农民质量意识的淡薄,使其不太注意产品质量更多关注的是价格。同时,在农村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产品是由村子周围附近的一些小厂所生产的,这些企业在资金实力、生产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都有不到位的地方,但因其产品价格低廉,销售异常火爆。

(五)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性

据资料显示2012年我省企业网络销售额逾30亿元,电子商务的发展助推了零售业的进程。但是,落后的网络设施设备,滞后的物流配送体系,使得在农村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缓慢,很多消费者对网上购物更是知之甚少。即便有所关注,但昂贵的物流费用也打消了其购物的初衷。

二、SWOT对河南农村零售市场的分析

(一)优势(slxength)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居民的购买力不断提升。国家统计局曾进行过测算: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在农村人口中对任何家电产品的普及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牛)消费需求。河南是人口大省且有多半的人口在农村,如何开启庞大的消费市场,对于零售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需要智慧。

(二)劣势(weakness)

1.基础设施的落后

就目前来看,基础设施的落后仍然是阻碍农村零售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交通不便、电力供应紧张、信息建设滞后等现象在广大农村表现仍比较普遍。而基础设施的滞后增加了商品流通和管理的成本,限制了农民的消费和购买,成为农村零售业长足发展的绊脚石。

2.经营者观念的局限

酒香不怕巷子深。传统的农村零售经营者更多是把精力放在了如何降低产品的价格,如何通过渠道的取巧来使得成本更低。但是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随着农民消费观念的日益改变。零售经营者也必须转变观念,既要注重成本核算,还要在产品结构、产品陈列、店铺选址、产品促销以及服务理念上下足功夫,才能更好的适应发展的需要。

(三)机会(opportunity)

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为开启农村零售市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职业角色从农民转变为劳动生产率更高的第二、三产业的劳动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提升。城镇化不仅引起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而且促进消费层次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优化。零售企业如何通过对消费者心理的分析和把握,结合自身制定适合的营销策略,才能够在城镇化进程中分一杯羹。

(四)威胁(threat)

目前,苏宁、国美等大型零售企业一开始关注并抢滩三四线市场,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对城市市场的角逐,更多还要看如何更好的去开启农村市场。未来农村零售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国内零售企业的较量,更多企业将会参与进来。尤其是对于世界500强企业,其经济实力和经营理念都要更胜一筹。沃尔玛就是成功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典范。因而,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如何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跑马圈地,占领先机,既是策略更是战略。

三、开启河南农村零售市场的策略

(一)监管力度的增强

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使我省农村零售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首先要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广大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尤其是对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更好的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其次。政府监管部门要提升执行力。工商行政部门要走出去,多检查,多抽查,本着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真正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最后,要加大对农村零售商的支持和培训。积极转变其经营思想,关注产品质量,努力为其提供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多渠道全方位解决其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并力争取得金融机构的支持,为广大农村中小型零售商的成长壮大提供帮助。

(二)商品结构的调整

相对于城市消费者来说,农村消费者的需求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农村零售超市既要能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日常用品和食品,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销售农副产品,如化肥、农药等。与此同时还可以同生产厂家合作,加大对农民的引导和培训,科学合理的使用农副产品。只有真心站在消费者立场,让消费者获益,企业才能蒸蒸日上。

(三)业态的更新完善

夫妻店、杂货店在农村随处可见,虽然其方便了农村消费者,但是业态的单一和落后制约和影响了农村零售市场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的牵线引导。2012年我省全年共举办各类促销活动236个,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10787.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在全国第5位。在加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方面,我省持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划建设了80家乡镇商贸中心、20家配送中心、500个直营店,对2000个农家店进行了信息化改造。我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农家店突破5万个,全国第一,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销售额占农村消费的近30%,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20多万人。另一方面。要立足长远,规划好业态类型和网点布局,使零售店铺的建立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促销手段的多样化

促销对于城镇消费者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在农村零售市场难得一见。通过加大促销力度,让更多的农村消费者了解认识零售,在促销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另一方面通过促销手段的多样化,让消费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方式,切实感受零售就在身边,并与其利益休戚相关。而促销的有效开展还需要物流配送的有力支持。现代化的配送中心除了要具有存储、集散等传统功能外,还应具有采购、加工、调运、信息等功能。我省的农村商品配送中心总体看现代化程度不高,特别是信息化水平不高,而信息化水平是配送中心各种职能得以发挥的关键。因而对于企业来说既要做好台前的“促销”更好搞好台后的“物流”,打好组合拳。

(五)加大人员培训,提高经营管理人员水平

得人者得天下。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逐渐更新和消费领域的逐步扩展,现有农村零售业的服务水平已经成为零售市场营销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为了防止农村居民“走出去”消费,促进农村零售市场发展,培育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零售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进行商品的宣传和介绍,引导农村居民进行消费,为农村居民提高售前和售后的优质服务。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决杜绝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侵犯消费者权利的活动。

第11篇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确保公众饮食安全”这一中心,按照提出的“四个最严”的要求,完善食品安全体制机制,大力开展重点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与水平,全省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继续稳定向好。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关于跟踪检查食品安全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浙人大常办传〔2015〕41号)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化体制改革,严格落实监管责任

(一)机构改革基本到位。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整合监管队伍,强化基层工作力量。目前,全省共有10个设区市、23个县(市、区)实行食药监、工商“二合一”,1个设区市和67个县(市、区)实行食药监、工商、质监“三合一”市场监管模式。已到位的市场监管局,全部保留食品药品监管局牌子,并加挂食安办牌子。全省共设乡镇(街道)市场监管所906个,已组建到位并履职的822个(含与乡镇食安办合署办公)。今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每个所人员配备原则上不少于8名,至少配备1辆执法车及专业化信息化执法装备,执法人员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在领导干部任用方面强化基层导向,要求县级市场监管局中层干部应具备3年以上市场监管所工作经历,新录用人员必须在市场监管所工作3年以上。完成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能调整工作。

(二)监管责任层层落实。一是落实政府责任。年初,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内容涵盖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和《审议意见》重点关注的问题。二是完善考核评价制度。9月份,省食安委出台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新增一年2次的暗访和年中督查,明确了“一票否决”和减分的各类情形,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今年7月,省政府组织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督查暗访,并将结果通报各市政府,督促及时整改落实。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制定出台我省《食品安全行政责任追究办法》、《食品安全行政责任约谈办法》,及时督促各地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

(三)基层责任网络有效运转。目前,全省133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全部成立食安委、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472名;行政村(社区)设立社会治理小网格8.7万个,配备协管员、信息员8.2万余名;成立食品安全民间组织、志愿者队伍138支。2014年至今,全省乡镇食安办受理投诉举报2800余起,协调开展联合执法6400余次,开展宣传活动1.2万余次,协管员、信息员巡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80余万户次,发现并上报违法违规行为1万余起。省食安办组织编写出版《乡镇(街道)、村居食品安全工作实务手册》,有力促进了基层食安办和协管员、信息员能力提升。举办省、市、县三级基层食品安全工作实务知识竞赛活动,全省累计有1.5万名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人员参加比赛。开展全省优秀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评选活动,在全省掀起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全程监管制度

(一)食用农产品准入准出机制建设稳步推进。省农业厅与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签订食用农产品合作备忘录,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检验检测资源共享等合作机制。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制定下发《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各项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分级分类监管要求,积极稳妥推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严格查验供货商主体资质、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和合格证明,大力推行农产品批发市场一票通制度,实行供货商“一户一档”全登记,做到票、货同行,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批发市场建立IC卡结算制度。严格督促落实不合格产品退市销毁制度,严防不合格产品重新流入市场。

(二)全程追溯体系初见成效。省政府确定了五年内90%规模以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纳入追溯体系的建设目标。今年,农业部门、海洋与渔业部门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渔业追溯平台主体信息库建设。目前,全省已有3.7万家规模主体纳入信息库管理,82万条快速检测数据进入平台,4261家主体实现主体责任追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制定食用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探索建立农产品智慧监管系统,在全省统一执行《农产品市场信息分类与计算机编码》,形成食用农产品统一编码系统。截至9月底,全省539家城区农贸市场已建成全程追溯体系和快速检测体系,占全省城区农贸市场的50%以上,其中快速检测体系免费向公众开放。

(三)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深入开展。在农产品种养殖环节,开展农药及农药使用、“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用抗菌药经营使用、生猪屠宰、农资打假6个专项整治行动。全省共出动检查人员5万余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3.5万家次,发现问题451起,行政执法立案520件。在水产品养殖环节,以“五水共治”为契机,重点实施养殖塘生态化改造、稻鱼共生轮作减排、禁限养区划定与整治以及规模化水生生物的增殖放流四大工程,累计改造面积达150万亩,实现整治与转型并举,促进现代生态循环渔业转型升级。在食品生产环节,召开食品安全风险专题研讨会,梳理归纳24大类食品主要存在的不合格和风险问题,形成相应风险提示和监管提示,指导各地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风险管控。组织开展对2014年度抽检监测不合格和问题样品处置情况“回头看”。组织实施“地产食品533安全保障行动”,以冷冻饮品、肉制品、水产制品、乳制品、白酒等五类食品为重点,加强“飞行检查”和抽检监测,治理安全隐患,建立长效机制。在食品流通环节,以乳制品、散装食用油、肉制品、酒类、糕点、米面制品为重点食品,以农贸市场、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及周边以及农村市场等问题多发场所和监管薄弱区域为重点,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并根据排查结果,开展了饮用水、临保食品、网络食品等的专项整治。在餐饮服务环节,建立全省餐饮环节被行政处罚单位、食物中毒发生单位、食品抽检不合格单位、被投诉举报核实单位数据库,将上述四类餐饮单位列入“飞行检查”重点名录和重点约谈对象,要求对其检查覆盖率达到100%。1-10月份,省级共开展餐饮环节明察暗访和“飞行检查”220家次。在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省食安办建立日常舆情实时监测、专项舆情动态跟踪和月度、半年度及年度舆情汇总分析的舆情监测工作机制,前三季度共编发《每日舆情汇编》186期,相关舆情信息750篇,专项舆情监测30期。制定《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急防范处置规程》,及时核实信息权威,妥善处置20余起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及舆情事件。

(四)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圆满完成。2013年至今,省政府连续三年把“千万工程”列入对各市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今年是收官之年,各地将“千万工程”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经费投入,注重学校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教育,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强化校园周边食品专项整治,提升学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学校大宗食品统一配送(定点采购)率达97.8%、学校饮用水城镇管网接入率达98.5%、学校食堂A、B等级达76.6%、品牌超市进校园比例78.4%,上述指标均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五)社会共治格局不断深化。一是宣传教育立体多样。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组织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站建设工作,设立市级科普宣传展示中心12个,区级科普宣传基地45个,基层科普宣传站1700多个,开通“浙江食品药品监管”官方微信公众号,全省共创建食品安全公众微信号67个。在浙江经视开辟《食药聚焦》电视专栏,每周日20:40播放。开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直通车”、“三品一标”宣传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百部公益广告宣传活动”、“食品安全五进”活动,全方位宣传食品安全工作。二是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有力推进。出台《浙江省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成立省级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召开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政保对接会,研究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示范性文本。加强对保险机构落实事前事中事后服务“六个一”措施情况的督查,切实推动保险为食品安全工作服务。目前,全省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投保单位5169家,保费规模比上年增长5倍多。三是“四个你我”活动有声有色。以“四个你我”活动为载体,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去年以来,全省共组织“我执法,你参与”活动7160余次(期),参与人数8.8万人次;开展“我宣传,你传递”活动12580余期(次),开辟媒体宣传专栏772个,宣传报道3747期(次),参与人数134.4万余人次;通过“你点题,我检测”活动,抽检10.78万批次,检出不合格1883批次;开展“你举报,我查处”活动,受理公众举报线索19355条次,查实举报7577起(次),发放举报奖励金90余万元。四是农村食品安全征信体系建设试点成效初显。在丽水开展农村食品安全金融征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将食品安全信息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库,实行差别化信贷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正在总结经验拟在全省推广。五是食品安全义工队伍不断壮大。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与省消保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全省食品安全义工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指导义工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消费维权义工有7548名。组建“食品安全消费维权义工队”,开展食品安全义工“啄木鸟”公益行动。成立“产品质量百姓买样团”,委托百姓购买最关心最担心最想购买的样品进行检测,公布检测结果,做好后续处理。六是行业协会作用有效发挥。引导各类协会组建 “社会共治监督员队伍”,加强会员单位管理,强化行业自律,指导和督促会员单位诚信经营。省保健品行业协会实施保健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公益工程,免费为从业人员开展培训。

三、整合检验检测资源,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一)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强势推进。市级层面,11个设区市均整合食品检验检测资源,组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湖州、衢州、金华、丽水、杭州、嘉兴等6个市级食品检验能力项目列为中央投资项目,累计获得中央投资3546万元。县级层面,2015年拨付专项资金4800万元支持县级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工作。61个需整合食品检验检测资源的县(市),已有45个启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其中3个列入全国试点。

(二)检验检测能力逐步提升。经过近年来持续投入和建设,我省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建成了“省级强龙头、市级创特色、县级重基础”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23家食品检验机构,取得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机构31家,国家食品复检机构8家,我省食品检验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面轮训基层食品检验人员,多层次举办检验检测业务培训,邀请省内外权威专家授课,有效提升各级食品检验人员业务水平。坚持开放检测市场,引导市场力量服务监管,通过公开招标确定11家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参与食品检验。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目前省、市两级疾控机构设备配置率分别为83.3%、78.6%;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溯源平台,率先推广食源性疾病报告卡与医院信息系统整合工作,提高监测效率与报告质量。

(三)食品抽检监测全面覆盖。持续开展监督抽检和风险检测,安排食用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1.7万余批次。安排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1.5万余批次,比去年同期增长约40%,实现地产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品种全覆盖。同时,加大专项抽检、评价性监测的力度,根据应急处置、举报投诉及案件查处、专项整治,以及考核评价等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监督抽检或评价性抽检,实现对食品安全隐患的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

四、破解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治理

(一)全面推进餐桌安全治理行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餐桌安全治理行动三年计划(2015-2017年)》, 对食品安全整治提升工作进行系统、全面部署。以实施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进口食品、“三小一市场”和餐饮具及食品相关产品等六大质量提升工程为载体,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共治为原则,重点整治群众反映强烈、风险隐患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管控体系。9月份,省政府对各地餐桌安全治理行动情况开展首次督查,及时通报存在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创新“三小一市场”监管。以属地管理为主,采取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手段,破解“三小”整治难题。在小作坊监管方面,积极探索负面清单与申报登记制度,初步做到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底数清、情况明、安全可控,为规范管理、提升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启动《小作坊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地方标准制订工作,为基层加强日常监管提供明确的依据和规范。在小餐饮监管方面,按照“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实施监管重心下沉,强化乡镇(街道)监管职责,消除监管盲区。同时,扩大持证小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覆盖范围,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等级公示,提升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目前,全省共有持证小餐饮14.22万余家,等级公示率达91.7%。在小摊贩监管方面,各地结合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全面整治流动摊贩,引导小摊贩定点定时经营。在农贸市场监管方面,目前全省共建成539家农贸市场快检室并免费开放,提前完成今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指标。检测室设立统一标志标识,张贴免费开放信息牌,每日公示检测结果,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三)破解过期食品与餐厨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难题。在过期食品监管方面,制定下发《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指导企业落实临保食品提示、临保食品专区(柜)、临保食品退货、过期食品处理等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将过期食品作为日常监管和各项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超过保质期食品台账,如实记录退货、回收、处置台账。在加强餐厨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方面,省政府出台《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行动计划》,利用5年时间,开展设施能力建设、收运体系建设、资源化利用产品管理,全面推进我省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在杭州、宁波、嘉兴、绍兴、金华、衢州6个市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督促餐饮单位建立健全餐厨垃圾处置台账、日产日清和流向追溯制度。

(四)开展食品冷库与进口食品安全重点治理。上半年,针对目前肉制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进口和使用未经检验检疫肉品等8种违法行为、冷库和仓储等7个区域为重点,全省开展了肉品和水产品专项整治“百日会战”。行动期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4万人次,检查食品冷库等各类重点区域或场所18.53万个,排查发现风险隐患817个,查扣问题肉品、水产品760余吨,涉案货值1600万元;行政立案4385起,行政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18起,公安部门刑事立案139起,形成了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强大声势。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冷库监管长效机制,规范冷库管理标准,建立冷库经营档案。目前,杭州、宁波、台州、湖州等地冷库管理试点已取得实效,拟在全省推广。

(五)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队伍建设,6个市、29个县(市、区)相继挂牌成立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专门机构。强化涉食品犯罪问题打击工作,明确5大类食品安全犯罪打击重点。召开部门联席会议,梳理可能涉嫌食品犯罪的种类,解决农产品种植中使用禁限用农药等的定性问题。截至9月底,全省共侦破涉食品安全犯罪案件517起,刑事打击1065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11.2%,端掉犯罪窝点110个,破获公安部督办案件40起,破获的3起走私牛肉等冻品案件被公安部表扬通报。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食品安全工作仍处在食品安全风险高发、监管职能磨合和监管力量薄弱的“三期”叠加阶段,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基层监管力量不足。基层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以来,食品安全监管的力量得到有效整合,但一些地方也存在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削弱、专业人才流失的现象。基层食安办虽已全部组建,但运行机制、经费保障仍显不足,协管员、信息员发现问题、排查隐患的能力相对欠缺。市、县渔业、林业主管部门缺乏专职的质量安全监管编制和人员,乡镇(街道)市场监管所设置尚有84个未组建到位,仍有5个地市、61个县(市、区)未设立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专门机构。二是难点问题巩固成果难。食用农产品限用农药残留超标时有发生、常用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仍然存在。“三小一市场”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秩序虽有明显改观,但尚不稳固,无证经营、脏、乱、差等现象容易死灰复燃。三是食品安全犯罪打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食品犯罪呈现跨省、跨区域、组织化、网络化趋势,案件侦办成本高,影响全链条、全环节的犯罪打击。对于超限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定性问题,法律适用上缺乏统一标准。同时,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方面也存在检验鉴定不规范等问题。四是食品行业基础薄弱。目前我省乃至全国食品产业发展仍处于低、小、散、乱阶段,产业层次和集聚程度低,安全风险隐患还比较高,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主体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不强,严重制约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也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以省人大常委会跟踪执法检查为契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餐桌安全治理三年行动为抓手,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创建为主线,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食品安全的审议意见,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一是进一步推进“两个创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对于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国家已同意我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杭州、宁波两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下一步,我们将把“两个创建”作为重点工作,围绕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完善政策举措,加强经费保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局、取得实效。

二是进一步强化基层监管力量。推动基层市场监管所应设尽设,加强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强基层监管力量,强化执法保障,改善基层监管条件。组建专业讲师团队,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培训,提升基层监管能力与水平。深化基层责任网络建设,健全各项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切实发挥协管员(信息员)作用。

三是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食用农产品准入准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完善食用林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执法机制。继续推进食品安全犯罪专门侦查机构建设,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完善线索通报、信息交流、案件会商、倒查督办等制度,充分发挥刑事打击精准有力、震慑违法的作用。

四是进一步深化餐桌安全治理行动。继续开展餐桌安全治理六大提升工程,着力治理农产品源头、小餐饮、小摊贩、小作坊、校园及校园周边食品、进口食品等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深挖风险隐患,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五是进一步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抓紧开展我省食品安全法实施办法、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等相关地方性法规制(修)订的前期工作,加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订和清理工作。通过组织举办全省食品安全论坛、食品安全法征文比赛、食品安全知识展览等活动,进一步深化新食品安全法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12篇

(一)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助力复工复产复学

一是加强环卫保洁。在全区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共累计出动清扫车辆台次3650余次,人员32300余人次;加大对居民生活和企业自产垃圾的收集转运工作,每天清运生活垃圾达140余吨,做到日产日清,及时收运,无害化处理;成立了环卫消杀小分队,设置口罩等专用垃圾桶,每天坚持对垃圾收集容器每天消杀不少于2次,垃圾中转站每天消杀不少于6次,公厕每天消杀不少于2次。二是加强市容管理。以“门前三包”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全方位开展秩序整治活动,对主次干道市容秩序执法排查,对流动摊贩、出店经营等现象现场进行整改,共劝导临街店铺480余家,查处违法行为180余起;成立临海童城管临时党支部,每天抽调5名党员协助临海童办事处加强市容管理;对校园周边环境秩序日常巡查管理的基础上,落实错时管理等长效管理制度,全力保障学校正常有序复学;联合市场管理、交警等部门,对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全面开展整治,对我区2个高速路口车辆进行管控,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市容秩序保障。三是落实服务举措。推行首错免罚制和“马路办公服务”工作模式,对沿街商铺和企业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免于行政处罚;推行网上审批报备制度,优化业务申报条件,简化网上审批流程,方便企业在疫情期间正常办理业务审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便民不扰民、放开不放任,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有序开放“地摊经济”“马路经济”,科学、合理设置临时摊(群)点和便民服务点共计14个;推行对企业“一对一”上门服务活动,给帮扶企业宣传优惠政策,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帮助及时解决复工复产困难和问题,现两个企业已正常运行;

(二)以重点工作为抓手,助推“美丽”建设

坚持垃圾治理,狠抓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是推进垃圾分类。年初,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逐步建立垃圾处理系统,进行源头分拣管控,对有价值的废弃物重复再利用,减少垃圾处理终端处理量,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对我区5个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120余吨,日处理餐厨垃圾8.5吨,无害化处理100%;二是严格监督考核,认真落实考核责任机制,综合督查考核结果拨付保洁费用。1-5月,我局对城区26条主次干道环清扫保洁综合考评36次,日常考评52次,罚款32.0925万元;对三镇一办农村清扫保洁综合考评13次,日常考评4次,共扣款2.0705余万元。加大对工业园环卫保洁监督管理,实现全区环卫保洁全覆盖。同时,加强对雷河大堤公厕进行管理,坚持每日消杀,保障卫生干净、环境整洁。

坚持标本兼治,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是道路扬尘治理。我局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清扫冲洗机制,采用高压冲洗车与湿式洗扫车联合作业,加大对道路清扫洒水力度,特别对我区核心范围内的道路严格落实洒水标准,有效抑制道路扬尘。二是渣土运输整治。加强前置审批,截止目前,共对渣土运输进行审批10件;加强源头监管,监督指导围挡施工现场、施工喷洒抑尘、冲洗出入场车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采取24小时不间断巡查,共查扣车辆91台、处罚金51800元。三是露天烧烤和餐饮油烟专项整治。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疏堵结合、分类整治、标本兼治、长效治理”的原则,我局对82家餐饮经营单位餐饮油烟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均按要求运营,确保环境质量优良。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工作。一是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报刊媒体和互联网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城市管理工作,共组织2次大型现场法制宣传,发放宣传单300余份。同时,上传各类工作信息50余条,及时报道城管工作动态。二是严格依法行政。制定《执法服务水平提升年主题活动方案》,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今年上半年各项审批共计47件,依法立案查处行政处罚案件99件,其中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全市城管系统的2019年卷宗评比中,忠正建筑公司无正当理由不与招标人签订施工合同案获得优秀卷宗称号。三是创新执法思路。创新“城管+律师”司法保障模式,探索律师进中队工作思路,推进标准化城管中队建设。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签订律师,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和职业优势,让律师深入城管中队中,参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案的水平。

坚持精细化管理,狠抓市容秩序工作。制定《区智慧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暂行)》,监督对各镇办智慧城管工作落实,提高案件及时整改率,目前为止,共发现上报有效城市管理方面立案2998件,已结案2998件,结案率100%。以“门前三包”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全方位开展市容市貌“六乱”整治,1-5月份,共计清理辖区内流动摊点1183余个,清理店外店60余家,拆除违建2643平方米,铲除非法小广告300余处,查处违法停放车辆120余辆,全面提升我区市容秩序。以服务群众为宗旨,深入推进小区内电动车飞线充电专项整治,联合各镇办、住建、公安、消防等单位,按照“疏堵结合、科学规划”思路,协调建设充电桩等硬件设施,为市民提供服务,截止到目前,全区已设立安装室外充电设施157组,安装充电插孔2477个,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工作计划

全力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以智慧城管平台为依托,严格《区智慧城管工作考核办法》,有效发挥智慧城管督查考核作用,强化通报、约谈、问责力度,抓好市容案件整改的结案率、及时率,降低反复立案率,不断提高案件办案质量和效率,积极推进香港街、工人村大街“示范街”创建力度,不断提高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全方位开展市容市貌“六乱”整治,实现市容管理常态化、智慧化、精细化。

第13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省食品药品监管暨党风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6年工作,全面部署2017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州委州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2016年xx州政府正式印发了《xx州“十三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建设规划》,出台了《xx州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共同责任机制》、《xx州食品安全行政约谈管理办法》(试行)和《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州委州政府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决心。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16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简要回顾

2016年,全州食药监管系统认真贯彻州委州政府和省局的决策部署,按照“四个最严”要求,推动落实“四有两责”,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持续加强日常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守住了不出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底线,全州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可控、稳中向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筑牢工作基础,进一步完善食药监管体系

当前,xx州食药监管系统承担“四品一械”监管职责,同时承担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责。目前全州共有17个食品药品和工商质量监管局,142个基层监管所。全州58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建立了食安办,聘请了4329名村和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把监管触角延伸到乡镇(社区),同时将食品安全协管员补助及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二)严抓日常监管,进一步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2016年度,xx州食药监管系统全面落实“四个强化”、“两个公开”,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强化食品药品日常监管。食品方面: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开展食品生产许可审批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普查建档工作。开展食品经营许可审查换证和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农贸市场规范工作,目前已初步完成流通环节猪肉追溯体系建设。推进食品经营许可制度改革和换证工作。加强网络订餐监管,要求州内仅有的1家“美团外卖”依法审查入网餐饮单位食品经营许可资质、进行实名登记并在网上公示。推进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和“明厨亮灶”工作。药化械方面:强化对全州药化生产流通企业的监督检查和整改落实。强化特殊药品监管检查。推进新修订药品GSP实施。对西昌辖区药品批发、零售连锁公司的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督促企业进行全面自查和整改。以《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及现场检点内容》涉及的产品为重点产品,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从事需要冷藏、冷冻及植入材料经营企业为重点企业,开展日常监督检查。

二是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方面,开展了节日食品安全、食用植物油塑化剂、牛肉制品、月饼、收售病死猪肉、农村食品市场“扫雷”专项整治行动等专项整治。药品方面,开展了中药材、中药饮片、药品流通领域专项整治回头看、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冷链管理监督检查专项行动、非法经营疫苗行为专项清查等药械安全专项整治。

三是狠抓大要案件侦破,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以查办典型案件、强化办案能力为重点,查获了贩卖磷酸可待因案件(“8.10”案)、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案(“2.24”案)、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 “3.01”案)三个大案要案,涉案金额x万余元。2016年xx州共出动监管执法人员x人次,检查食品药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共计x家次,立案526件,结案717件(包括当场行政处罚210件),罚没合计x万元。移交司法机关17件,批准逮捕13人,全力查处食品药品违法行为。

四是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食药化械抽检工作。以往年抽检不合格率较高、日常监管中投诉举报较多的食品药品为重点抽检对象,对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各业态类型进行覆盖性抽样。同时结合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抽检工作。2016年度,xx州完成食品抽检x批次(国抽x批次、省抽x批次、州抽x批次,评价性抽检253批次),不合格56批次;完成食用农产品x批次,不合格4批次;完成药品抽检756批次,不合格20批次;完成化妆品抽检9批次,医疗器械监督抽检32批次。

(三)强化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目前,xx州检验检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一是加快推进州食品药品检验所搬迁新建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x万元,位于西昌市食品药品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6亩,已于2016年9月14日正式动工。二是加快推进四个分中心建设。昭觉、越西、会理、盐源四个县区域性检验检测分中心建设项目,已落实了建设用地,现处于施工图纸设计阶段。三是配备基层执法装备。2016年州局已对51个基层监管所配置了台式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摄像机等执法装备,为部分有车辆编制的基层监管所配置了执法车辆,投入资金共计490万元,同比增加x%。

(四)强化培训力度,进一步打造优质高效队伍

委托四川大学、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开展了4期集中业务培训,培训人数400余人次。组织召开“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等系列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组织县(市)局监管人员、乡镇分管领导召开了全州系统各类专题集中培训6期。对乡镇、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4000人进行了各类食品药品监管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

2016年,全州监管制度不断完善,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监管工作不断加强,稽查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各项监管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希望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

取得的成绩固然可喜,但存在的突出问题也不容回避。一是我州基层监管体系有待健全。基层监管所普遍存在经费不足,基础设施条件不足,缺乏执法车辆,装备配备数量偏少、质量偏差等情况,无法满足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执法需要。二是技术支撑能力有待加强。州内目前面临技术机构划转整合缓慢的问题,系统检验检测等技术支撑能力还比较薄弱。三是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全州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职能新、机构新,系统人员来源广,新进人员剧增且大多业务基础薄弱,监管队伍业务素质与担负任务不相适应,不适应工作的情况突出。四是全州食品产业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企业数量大,绝大多数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发生问题难以查源追踪。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过去一年,州委州政府和省局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有力有效保障了监管工作顺利推进;过去一年,各县(市)扎实开展工作,你追我赶,大胆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注入了新动力;过去一年,全系统干部职工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方面的尊重和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州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6年全州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总体考虑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实现科学监管、精准监管和效能监管为目标,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以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保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的底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监督检查,强化风险应急

一是推动企业自查。督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主动排查隐患,明确风险点源,落实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出厂检验等制度规范。通过信息公开,及时曝光违法行为,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在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推行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应用,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和考核。加强食品药品生产加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二是加强风险应急。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研判会议制度,加强食品药品应急管理和风险监测。推进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及时高效处置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全力做好会东县2017年度Ш级食品安全应急事故处置演练。三是强化日常检查。按照 “四个最严”的要求,落实 “四有两责”,完善农贸市场及农产品销售监管制度建设,继续开展重点品种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对全州药化生产流通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和整改落实、加强特殊药品监督管理,做好医疗器械日常监督检查和经营备案。四是强化专项整治。以白酒(特别是散装白酒)、淀粉制品、饮用水、畜禽水产品、保健食品等为重点品种,以网络订餐、小餐饮、小作坊为重点业态,以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学校及周边、旅游景区为重点区域,以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为重要节点,结合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五是规范依法监管。在监管全过程中,都要注重加强痕迹化管理。确保执法行为无过错。要进行文字记录、图片的系统留存和管理,把痕迹化管理自觉融入到每一次执法检查当中,监督检查执法人员每一次现场检查,都要认真填写“四品一械”监督检查记录卡,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意见等详细记录,并由当事人、执法人员签名确认。做到日常监管时有章可循、规范执法时留有痕迹、考核检查时资料完备、责任追究时有据可查。

(二)强化抽检监测,加大办案力度

科学安排抽检监测任务。配合国家总局和省上完成“国抽”和民生工程食品抽检任务。继续开展食用农产品抽检工作。突出日常消费量大、风险高、易受环境影响等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重点品种的抽检,突出开展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添加剂、非食用物质等抽检,突出对大型超市等主要销售环节的抽检,突出对高风险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抽检,强化抽检监测核查处置工作。落实行刑衔接制度,集中督办一批社会影响大、公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通过行政告诫、曝光、限制产品销售、联合惩戒等措施,严查严惩违法广告的企业和产品。强化执法规范、程序规范、文书规范,提高办案质量,切实提高全州查办案件的能力。

(三)推进制度改革,助推食药企业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州县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实现州县两级行政审批项目服务指南、审查细则、办理流程、运行模式基本统一。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推动依法行政、阳光用权。积极参与盐业体制改革,确保食盐质量安全监管职能顺利交接。深入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改革。对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自建网站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实行分级备案管理。二是推进实施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督促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稳步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及时掌握进展情况;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加强政策宣传,鼓励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和药品生产企业积极申报,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工作;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中药材种植养殖模式,鼓励和引导企业自建中药材GAP基地,使用可追溯的中药材为原料,从源头上提升川产中药材质量,助力脱贫攻坚。

(四)健全监管执法体系,提升标准化水平

一是健全抽检监测体系。深入推进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实施好《xx州“十三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建设规划》,推进州食药检验所搬迁新建工程、4个县区域性检验检测分中心建设等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项目,继续推动实施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对州、县市、乡镇(街道)三级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机构的执法人员配备基本装备(移动执法终端、现场取证设备配备)等工作,着力强化检验检测技术支撑力量和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力量。推进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智慧监管”,推进食品安全工作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综合平台建设,食品药品安全重要信息。二是开展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建设,落实人员和装备配备,力争全州大部分县(市)完成年度快检车投资计划。xx州共有基层监管所x个,目前已对x个基层监管所配置了台式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摄像机等执法装备,计划到2018年完成全州142个基层监管所的标准化建设。推进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快检室规范化建设进程,在13县(市)设立快检站,配备快检人员和快检设备,并及时公布快检信息。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监管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2017年,要继续加大对县(市)一线监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计划培训监管人员x人左右。各县市要对乡镇(街道)食安委办人员、村和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进行全员培训。加强对监管相对人的教育培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五)扎实推进创建,提升质量安全

积极组织会东县申报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加强对已申报成功第一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西昌市进行动态管理,巩固提升创建成果;督促各县(市)认真抓好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计划从今年开始,各县市以每年推进全县20%的乡镇创建成功,力争5年内实现全州全部乡镇(街道)创建成功,为我州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州奠定坚实基础,构建具有xx特色的食品安全示范创建体系。落实餐饮单位主体责任,提升“明厨亮灶”的覆盖面。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进货查验、成品检验、环境卫生、防止餐厨废弃物回流餐桌等各项制度规范。加强网络食品经营监管,督促网络第三方平台等开办者落实实名登记、许可证审查等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及时查处违法经营。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认真宣贯《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小摊贩管理办法》和《食品安全法》,以“三小”条例的贯彻落实为重点,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以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农村集体聚餐、旅游景区、“三小”(小餐饮、小摊贩、小作坊)为监管重点,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加快解决部分学校食堂无证经营问题,今年内,全州所有学校食堂必须持证经营,无证经营的将被依法予以取缔。全州所有已备案登记的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应当悬挂备案证、登记卡、健康证明和食品安全承诺书。

(六)推进信息公开,强化宣传报道。

一是强化信息公开。制定和设计监管信息公开计划及相应制度,分行业、分类别、分品种的推进信息公开。进一步深化政务网络建设,逐步实现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全公开、全透明,重点抓好案件查处信息公考和检验检测信息公开。二是强化舆论监督。继续在xx日报、xx城市新报、xx电视台和各县市的有限电视等媒体开辟栏目,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动态的宣传,畅通12331投诉举报渠道,进一步提高公众识别假劣的能力和消费维权的意识。三是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今年将州局各科室队(所)和各县(市)局的信息工作等各项单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任务,实行单项考核表扬先进,逗硬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和信息报送等单项工作的督查考核。要求各县(市)局要加强领导,上下联络,确定一名信息宣传联络员,负责落实与州局办的衔接、稿件组织、信息报送等具体工作。对州局各科室队(所)考核将根据信息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评选各类先进的主要依据。

三、真抓实干促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017年的工作思路已经确定,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狠抓落实,开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局面。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者,如今我们面临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风险更高。在这里我强调几点要求:

一是要强化学习,提高能力。食品药品监管,对象多、环节多、业态复杂、链条很长,同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重大,政策性、专业性都非常强,不懂不会的问题还是存在。针对这些情况,州局非常重视和强调培训工作,在2017年也有针对性地安排了一些培训内容。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志,在珍惜这些培训机会的同时,都要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努力掌握监管规律、钻研工作业务、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素质能力,特别是要认真学习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

二是要严明纪律、廉洁自律。我们既要严格遵守中央、省、州委相关廉政规定,做到廉洁从政、廉洁自律,要遵守严格的工作纪律,更要恪守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体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遵守纪律、以身作则,严格遵守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八要”“十不准”的行为准则。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心系群众、真抓实干,只有执法人员作风正、监管才公正、执法才严明,食品药品监管才有良好的社会公信力。要把提高行政效率、规范审批程序、优化作业流程、公开审批事项,作为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具体内容,最大限度地缩短审批周期,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正确运用手中权力、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14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省食品药品监管暨党风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6年工作,全面部署2017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州委州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2016年xx州政府正式印发了《xx州“十三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建设规划》,出台了《xx州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共同责任机制》、《xx州食品安全行政约谈管理办法》(试行)和《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州委州政府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决心。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16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简要回顾

2016年,全州食药监管系统认真贯彻州委州政府和省局的决策部署,按照“四个最严”要求,推动落实“四有两责”,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持续加强日常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守住了不出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底线,全州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可控、稳中向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筑牢工作基础,进一步完善食药监管体系

当前,xx州食药监管系统承担“四品一械”监管职责,同时承担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责。目前全州共有17个食品药品和工商质量监管局,142个基层监管所。全州58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建立了食安办,聘请了4329名村和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把监管触角延伸到乡镇(社区),同时将食品安全协管员补助及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二)严抓日常监管,进一步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2016年度,xx州食药监管系统全面落实“四个强化”、“两个公开”,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强化食品药品日常监管。食品方面: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开展食品生产许可审批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普查建档工作。开展食品经营许可审查换证和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农贸市场规范工作,目前已初步完成流通环节猪肉追溯体系建设。推进食品经营许可制度改革和换证工作。加强网络订餐监管,要求州内仅有的1家“美团外卖”依法审查入网餐饮单位食品经营许可资质、进行实名登记并在网上公示。推进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和“明厨亮灶”工作。药化械方面:强化对全州药化生产流通企业的监督检查和整改落实。强化特殊药品监管检查。推进新修订药品GSP实施。对西昌辖区药品批发、零售连锁公司的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督促企业进行全面自查和整改。以《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及现场检点内容》涉及的产品为重点产品,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从事需要冷藏、冷冻及植入材料经营企业为重点企业,开展日常监督检查。

二是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方面,开展了节日食品安全、食用植物油塑化剂、牛肉制品、月饼、收售病死猪肉、农村食品市场“扫雷”专项整治行动等专项整治。药品方面,开展了中药材、中药饮片、药品流通领域专项整治回头看、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冷链管理监督检查专项行动、非法经营疫苗行为专项清查等药械安全专项整治。

三是狠抓大要案件侦破,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以查办典型案件、强化办案能力为重点,查获了贩卖磷酸可待因案件(“8.10”案)、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药品案(“2.24”案)、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 “3.01”案)三个大案要案,涉案金额x万余元。2016年xx州共出动监管执法人员x人次,检查食品药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共计x家次,立案526件,结案717件(包括当场行政处罚210件),罚没合计x万元。移交司法机关17件,批准逮捕13人,全力查处食品药品违法行为。

四是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食药化械抽检工作。以往年抽检不合格率较高、日常监管中投诉举报较多的食品药品为重点抽检对象,对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各业态类型进行覆盖性抽样。同时结合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抽检工作。2016年度,xx州完成食品抽检x批次(国抽x批次、省抽x批次、州抽x批次,评价性抽检253批次),不合格56批次;完成食用农产品x批次,不合格4批次;完成药品抽检756批次,不合格20批次;完成化妆品抽检9批次,医疗器械监督抽检32批次。

(三)强化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目前,xx州检验检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一是加快推进州食品药品检验所搬迁新建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x万元,位于西昌市食品药品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6亩,已于2016年9月14日正式动工。二是加快推进四个分中心建设。昭觉、越西、会理、盐源四个县区域性检验检测分中心建设项目,已落实了建设用地,现处于施工图纸设计阶段。三是配备基层执法装备。2016年州局已对51个基层监管所配置了台式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摄像机等执法装备,为部分有车辆编制的基层监管所配置了执法车辆,投入资金共计490万元,同比增加x%。

(四)强化培训力度,进一步打造优质高效队伍

委托四川大学、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开展了4期集中业务培训,培训人数400余人次。组织召开“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等系列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组织县(市)局监管人员、乡镇分管领导召开了全州系统各类专题集中培训6期。对乡镇、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4000人进行了各类食品药品监管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

2016年,全州监管制度不断完善,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监管工作不断加强,稽查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各项监管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希望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

取得的成绩固然可喜,但存在的突出问题也不容回避。一是我州基层监管体系有待健全。基层监管所普遍存在经费不足,基础设施条件不足,缺乏执法车辆,装备配备数量偏少、质量偏差等情况,无法满足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执法需要。二是技术支撑能力有待加强。州内目前面临技术机构划转整合缓慢的问题,系统检验检测等技术支撑能力还比较薄弱。三是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全州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职能新、机构新,系统人员来源广,新进人员剧增且大多业务基础薄弱,监管队伍业务素质与担负任务不相适应,不适应工作的情况突出。四是全州食品产业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企业数量大,绝大多数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发生问题难以查源追踪。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过去一年,州委州政府和省局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有力有效保障了监管工作顺利推进;过去一年,各县(市)扎实开展工作,你追我赶,大胆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注入了新动力;过去一年,全系统干部职工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方面的尊重和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州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6年全州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总体考虑是: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实现科学监管、精准监管和效能监管为目标,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以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保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的底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监督检查,强化风险应急

一是推动企业自查。督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主动排查隐患,明确风险点源,落实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出厂检验等制度规范。通过信息公开,及时曝光违法行为,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在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推行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应用,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和考核。加强食品药品生产加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二是加强风险应急。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研判会议制度,加强食品药品应急管理和风险监测。推进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及时高效处置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全力做好会东县2017年度Ш级食品安全应急事故处置演练。三是强化日常检查。按照 “四个最严”的要求,落实 “四有两责”,完善农贸市场及农产品销售监管制度建设,继续开展重点品种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对全州药化生产流通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和整改落实、加强特殊药品监督管理,做好医疗器械日常监督检查和经营备案。四是强化专项整治。以白酒(特别是散装白酒)、淀粉制品、饮用水、畜禽水产品、保健食品等为重点品种,以网络订餐、小餐饮、小作坊为重点业态,以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学校及周边、旅游景区为重点区域,以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为重要节点,结合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五是规范依法监管。在监管全过程中,都要注重加强痕迹化管理。确保执法行为无过错。要进行文字记录、图片的系统留存和管理,把痕迹化管理自觉融入到每一次执法检查当中,监督检查执法人员每一次现场检查,都要认真填写“四品一械”监督检查记录卡,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意见等详细记录,并由当事人、执法人员签名确认。做到日常监管时有章可循、规范执法时留有痕迹、考核检查时资料完备、责任追究时有据可查。

(二)强化抽检监测,加大办案力度

科学安排抽检监测任务。配合国家总局和省上完成“国抽”和民生工程食品抽检任务。继续开展食用农产品抽检工作。突出日常消费量大、风险高、易受环境影响等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重点品种的抽检,突出开展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添加剂、非食用物质等抽检,突出对大型超市等主要销售环节的抽检,突出对高风险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抽检,强化抽检监测核查处置工作。落实行刑衔接制度,集中督办一批社会影响大、公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通过行政告诫、曝光、限制产品销售、联合惩戒等措施,严查严惩违法广告的企业和产品。强化执法规范、程序规范、文书规范,提高办案质量,切实提高全州查办案件的能力。

(三)推进制度改革,助推食药企业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州县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实现州县两级行政审批项目服务指南、审查细则、办理流程、运行模式基本统一。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完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推动依法行政、阳光用权。积极参与盐业体制改革,确保食盐质量安全监管职能顺利交接。深入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改革。对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自建网站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实行分级备案管理。二是推进实施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督促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稳步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及时掌握进展情况;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加强政策宣传,鼓励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和药品生产企业积极申报,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工作;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中药材种植养殖模式,鼓励和引导企业自建中药材GAP基地,使用可追溯的中药材为原料,从源头上提升川产中药材质量,助力脱贫攻坚。

(四)健全监管执法体系,提升标准化水平

一是健全抽检监测体系。深入推进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实施好《xx州“十三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建设规划》,推进州食药检验所搬迁新建工程、4个县区域性检验检测分中心建设等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项目,继续推动实施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对州、县市、乡镇(街道)三级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机构的执法人员配备基本装备(移动执法终端、现场取证设备配备)等工作,着力强化检验检测技术支撑力量和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力量。推进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智慧监管”,推进食品安全工作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综合平台建设,食品药品安全重要信息。二是开展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监管所标准化建设,落实人员和装备配备,力争全州大部分县(市)完成年度快检车投资计划。xx州共有基层监管所x个,目前已对x个基层监管所配置了台式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摄像机等执法装备,计划到2018年完成全州142个基层监管所的标准化建设。推进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快检室规范化建设进程,在13县(市)设立快检站,配备快检人员和快检设备,并及时公布快检信息。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监管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2017年,要继续加大对县(市)一线监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计划培训监管人员x人左右。各县市要对乡镇(街道)食安委办人员、村和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进行全员培训。加强对监管相对人的教育培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五)扎实推进创建,提升质量安全

积极组织会东县申报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加强对已申报成功第一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西昌市进行动态管理,巩固提升创建成果;督促各县(市)认真抓好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计划从今年开始,各县市以每年推进全县20%的乡镇创建成功,力争5年内实现全州全部乡镇(街道)创建成功,为我州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州奠定坚实基础,构建具有xx特色的食品安全示范创建体系。落实餐饮单位主体责任,提升“明厨亮灶”的覆盖面。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进货查验、成品检验、环境卫生、防止餐厨废弃物回流餐桌等各项制度规范。加强网络食品经营监管,督促网络第三方平台等开办者落实实名登记、许可证审查等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及时查处违法经营。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认真宣贯《四川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小摊贩管理办法》和《食品安全法》,以“三小”条例的贯彻落实为重点,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以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农村集体聚餐、旅游景区、“三小”(小餐饮、小摊贩、小作坊)为监管重点,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加快解决部分学校食堂无证经营问题,今年内,全州所有学校食堂必须持证经营,无证经营的将被依法予以取缔。全州所有已备案登记的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应当悬挂备案证、登记卡、健康证明和食品安全承诺书。

(六)推进信息公开,强化宣传报道。

一是强化信息公开。制定和设计监管信息公开计划及相应制度,分行业、分类别、分品种的推进信息公开。进一步深化政务网络建设,逐步实现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全公开、全透明,重点抓好案件查处信息公考和检验检测信息公开。二是强化舆论监督。继续在xx日报、xx城市新报、xx电视台和各县市的有限电视等媒体开辟栏目,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动态的宣传,畅通12331投诉举报渠道,进一步提高公众识别假劣的能力和消费维权的意识。三是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今年将州局各科室队(所)和各县(市)局的信息工作等各项单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任务,实行单项考核表扬先进,逗硬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和信息报送等单项工作的督查考核。要求各县(市)局要加强领导,上下联络,确定一名信息宣传联络员,负责落实与州局办的衔接、稿件组织、信息报送等具体工作。对州局各科室队(所)考核将根据信息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评选各类先进的主要依据。

三、真抓实干促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2017年的工作思路已经确定,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狠抓落实,开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局面。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者,如今我们面临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风险更高。在这里我强调几点要求:

一是要强化学习,提高能力。食品药品监管,对象多、环节多、业态复杂、链条很长,同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重大,政策性、专业性都非常强,不懂不会的问题还是存在。针对这些情况,州局非常重视和强调培训工作,在2017年也有针对性地安排了一些培训内容。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志,在珍惜这些培训机会的同时,都要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努力掌握监管规律、钻研工作业务、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素质能力,特别是要认真学习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

二是要严明纪律、廉洁自律。我们既要严格遵守中央、省、州委相关廉政规定,做到廉洁从政、廉洁自律,要遵守严格的工作纪律,更要恪守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体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遵守纪律、以身作则,严格遵守食品药品监管人员“八要”“十不准”的行为准则。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心系群众、真抓实干,只有执法人员作风正、监管才公正、执法才严明,食品药品监管才有良好的社会公信力。要把提高行政效率、规范审批程序、优化作业流程、公开审批事项,作为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具体内容,最大限度地缩短审批周期,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正确运用手中权力、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15篇

深入领会省市领导讲话精神,认清严峻形势,切实增强抓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一要深入学习领会战书书记、克志省长的讲话精神,切实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实、抓好。当前,在全省上下正按照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的精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奋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快发展的形势下,省委、省政府两位主要领导亲自对安全生产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这在我省安全工作的历史中是少有的。省委、省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及时、高度重视,责任追究力度之大,也是少有的。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增加责任感和危机感。二要认清我区安全生产严峻形势。1-10月份,全区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3起,死亡15人(其中较大安全生产事故1起),占全年死亡控制指标20人的75%。特别是交通安全形势异常严峻,从事故分类看,安全生产事故中12起是交通事故;从事故程度看,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在交通安全。7月3日发生在头偏线的车辆坠坡事故,集中暴露出交通领域的安全隐患,对此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岁末将至、冬季来临,是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火灾事故的高发期,要切实做好生产企业、建筑工地、非煤矿山等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扎实开展森林防火等工作,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切实转变作风,强化两个主体责任,抓好九大安全措施

一是转变三个作风。增强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危机感,要扎实思想作风,坚决克服盲目乐观,麻痹松懈的侥幸心理;要扎实领导作风,坚决制止流于形式、“蜻蜓点水”,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的安排部署,对本部门、辖区的安全生产隐患认真排查分析,制定;要扎实工作作风,坚决制止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假落实,只有把身子扑在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线,才能保证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二是强化两个主体责任。责任是落实的前提,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切实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如果企业主体责任不自觉去落实,就得靠政府去监督他落实。今天,我主要强调政府监管责任的落实。我们的监管责任要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中落实,对于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不仅要指出,还要提供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要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帮助企业整改;要正确认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安全是发展的基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机制,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在形成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合力中履行监管责任;要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在严格依法依规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中履行监管责任。

三是抓好九大安全任务。要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各单位要全力完成道路交通安全、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危化品生产经营安全、建筑施工安全、烟花爆竹安全、企业安全、非法采矿和地质灾害安全管理、学校安全、各行业安全职责等九个方面的安全生产任务。

三、大战50天,再鼓一把劲,全力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一是对九大安全生产任务进一步分析落实。各单位要按照九大安全生产任务的要求对本部门、本辖区的生产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的排查,做到排查不留死角、责任不留缝隙、整改不留盲区。二是各单位要将九大安全生产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个人,对需要整改的隐患要坚决落实措施。会后各单位要把九大安全生产任务的分解情况报纪委和监察部门,对整改落实的情况向纪委、监察和安全部门一周一报。三是对照年初签定的安全生产目标任务,逐项梳理,查缺补漏,确保任务的完成。四是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度,对包保的单位和区域要责任人要牵头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落实整改措施;对排查整改后仍然出现问题的要严格追究包保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