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两者的定义
战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一个高层次构成要素,是财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的风险。这种风险来源于客观的经营风险或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串通舞弊、虚构交易或事项而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错报怎样进行审计的问题。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在本身真实的基础上,怎样发现财务报表存在的错报,将审计重点放在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层次,而不从宏观层面考虑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这很可能只发现企业小的错误,却忽略大的问题。
二、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局限性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通过对会计报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定量评估,从而确定检查风险,进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实质上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发展,它还不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虽然它使审计效率与效果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但它在理论与实务两方面都存在固有的缺陷。
(一)从理论层面分析。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采用的依然是简化主义,认为审计师通过对管理层关于会计报表账户层面各个不同认定的审计,就可以自下而上地为审计师对整个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证据。这就要求审计师以系统的整体观点,结合简化、分析、综合,并进行适当的平衡,才能够对被审计单位取得深入的理解。虽然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与实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下而上、由点到面审计思路的缺陷,要求审计师对企业经营环境做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它仅作为一种参考,没有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与经营风险紧密联系起来。20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企业与内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简化主义的缺陷越来越明显。
(二)从实务层面分析。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因为采用简化主义的观点,假设审计师通过对各个账户层面的认定进行审计就可以获得充分、适当的证据,所以审计师只需要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因此,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一般认为审计师发现不了上下串通的蓄意造假。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发现重要错报的概率等于零。这样,审计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客观上削弱了审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价值。
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经深入研究发现,上述审计风险定义及审计风险模型存在许多不足:第一,该定义认为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对于存在重大错误的财务报表未能适当地发表审计意见的风险。它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使财务报表没有重大错误,注册会计师也会因各种原因而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第二,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仅从审计的过程上把审计风险划分成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三个因素,未能从审计过程之外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原因。而实际上,审计风险是审计内环境与审计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三,传统审计风险定义及审计风险模型不能够解释如下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审计实务界普遍认为,审计风险在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审计理论界普遍认为,审计质量在普遍提高。
同时,运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所依据的审计手法是以“以证实性为主”,无法将“应有的职业怀疑”观念落到实处。
从制度基础审计到20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国家建立起来的风险导向审计,审计的手法一直都是以证实性为主。审计人员所进行的控制测试是为了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虽然我们在一些准则中也强调“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合理确信能够发现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但同时我们的准则也强调“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计,并非专为发现错误或舞弊”。因此,迄今为止,包括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在内的审计手法还都是在“以证实性为主”,奉行的是“无反证假设”和“无错推定”,只不过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证实性审计的过程中去关注可能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这样的模式是与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相吻合的,但其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一方面这种模式不利于缩小审计期望差;另一方面“应有的职业怀疑”在这种模式下难以落到实处,很容易成为一句空话。
考虑到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局限性,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是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来实现的。这一思想将风险评估的范围拓展了,要求将被审单位的各种风险,包括控制风险、账户及交易层次风险以及其他如经营风险、行业风险、舞弊风险等都考虑进去。总体来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它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以审计理论、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完成审计工作。其具体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运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可以更有效地发现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将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综合为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通过风险评估程序,对重大错报风险存在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不仅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同时对企业经营环境、经营战略以及管理层是否诚信等做出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进而确定检查风险,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和范围,并且对于各类重大交易、重要账户余额和重要披露,无论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及有效,必须进行详细审计,这是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重大改进。
第二,运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采用的是一种全新审计技术。其基本程序包括:战略风险分析、经营环节问题分析、经营业绩评价、剩余风险评估、实质性审计测试时间、性质和范围的确定。
第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审计模式。独立审计师可以在合理评估剩余风险的基础上有效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然后采用“自下而上”的审计模式,汇总审计情况,最后在评价被审计客户会计报表中的整体错报水平的基础上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程序是一种科学化的系统分析过程。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既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审计风险因素,简化审计手续,提高审计效率,又可以合理整合审计资源,抓住主要矛盾,提高审计效果。
第四,运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是实施“以侦察性为先导、以证实性为补充”的审计战略。现代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大、业务繁杂、会计普遍实现电算化、内部控制比较健全。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大大减少了会计上一般错误发生的可能性,管理当局舞弊成为当前会计报表审计中最主要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以侦察性为先导,以证实性为补充”的审计战略可以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并能将“应有的职业怀疑”从一开始就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地减少审计期望差。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关注和控制管理当局舞弊风险,必然要求由原来对管理当局“中性”的看法转变到对管理当局实行“有错推定”,使“应有的职业怀疑”不再是一句空话。舞弊是现代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所面临的主要矛盾,而管理当局舞弊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风险导向审计将战略调整到将主要精力转向关注管理当局舞弊风险,充分体现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一种哲学思想。
总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或事项而导致会计报表存在错报怎样进行审计的问题。相应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按照战略管理论和系统论,将由于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战略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进行评估,是评估审计风险观念范围的扩大与延伸,是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继承和发展。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作用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运用修订后的审计风险模型,克服了原模型的局限性,强化了审计风险管理。在现阶段,审计人员是用测试和抽查的方法进行审计取证的,所以审计风险无可避免。随着审计结果使用者日益注重维权,一旦不当的审计意见对会计报表使用者造成损失,审计人员就有可能承担赔偿等审计责任,在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不易区分的情况下,重大错报风险能更综合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情况,从而让审计人员有章可循,并在涉及诉讼的时候处于有利的申辩位置。从理论上分析,重大错报风险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乘积差别不应很大,在实际操作中外部风险较容易被认识,而潜在风险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单纯的风险容易发现,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如国际经济影响,外汇汇率变动,国内经济波动,政治、战争因素的影响,由于新模型将风险因素归为重大错报风险,因此新模型的可操作性比原模型要强得多。同时,新模型的出台对审计人员的理念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审计将始终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对于审计人员所需承担的责任,也能以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果和审计人员工作形成记录的基础上,再评估为检查标准。
(作者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大位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春静.新编审计原理与实务(第三版)[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风险导向 现代与传统 审计方式 相互比较
引言
风险审计的基本概念就是指经济活动中,以被审计的企业的风险评估资料为基础,对影响被审计企业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对审计的对象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精确分析,最终对其进行量化范围和重要关键部分进行实际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就是着重进行识别和控制风险,风险导向审计时在财务账目导向审计和制度审计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一、从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方面分析
进入本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经济极速发展,人类社会都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在这种世界新形势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果仍然使用原先传统的审计方式最终不能够很好对完成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在变化的过程中被审查的企业已经不再是单个孤立的主体。而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的考虑范围就只是仅仅考虑了被审计企业本身的各种因素,而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影响到企业发展运行的外部因素。当然,这主要是由我国在建国以后实行的是全民国有制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政策决定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是基本上是没有外部因素能够影响企业的运行和发展的,因为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生产、计划分配的制度,所以市场根本就没有其到作用:
(一)从审计角度方面分析
由于传统的审计工作针对的大部分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立的大型国有企业,所以在审计工作中考虑的角度就拿仅仅只是企业本身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问题。许多企业根本就不存在市场竞争,在审计工作中根本就不用考虑市场或者外部因素的变化。在考虑审计影响因素时只能够从企业局部去分析,而不会从企业发展的整个市场生存大环境去考虑,更不会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所以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考虑范围十分的小,很难从客观上正确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从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思维方面分析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基本上都是简单的分析思路。审计模式采用自上而下、从局部到整体的简单模式。,而不是系统全面的进一步分析企业所处的社会外部环境,所以也无法对企业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更不可能把企业的的运行经营风险和企业自身的财务报表结合起来对企业进行整体评估,所以往往用传统方法进行的审计风险评估工作缺乏真实性,不能够用于实际的工作中,因此其审计结果的作用也就十分有限。
(三)从审计方法方面分析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基本模式下的测试性初级方法,这种评估方法只是简单地将企业表面的风险进行过高的评价,这样就忽略了一些表面因素对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影响程度,只是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了可人为控制的风险因素方面,对其所采取的也是基本的初级方法,这样对固有的风险因素做出的评估十分地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更加不利于从总体上风险评估企业的重大经营问题,最终导致评估失衡。
(四)从审计过程中的事实性参考依据方面分析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思考的审计因素通常哟偶三个方面即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传统的的风险导向审计思维模式就是假设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现实生活中这三者是不可能完全独立的。其中的固有风险行业控制风险既要受企业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同时还要两者之间还有一定的联系。另外,检查风险部分也不能够完全与控制风险和固有风险彻底隔离开来。因此,传统的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得出来的结果十分的有限,不能够充分的反映实际情况。二、从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方面分析新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主要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新方法。形成了在传统审计评估考虑的基础上对企业经营的市场风险进行了全面考虑。是战略思考和理论思考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运用的新模式。具体的就是专业的会计人员亲自进入企业了解企业经营的真实状况和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通过实质性的测试对企业的自身风险评估审计水平有一个真实的全面的了解。
三、从现代审计方法与传统审计比较进行分析
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和传统的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就在审计技术和审计思维方面的不同。具体的也有五个方面:
(一)审计重心的改变
传统的审计方法只注重微观的局部,而现代的审计方法从全方面的对审计对象进行了宏观分析,并将审计的重心放在了风险评估上面,这样十分的有利于控制识别在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中重大错误信息,并及时地对其进行纠正。
(二)风险审计方式的改变
相对于传统的审计方式而言,现代的审计方式有了巨大的改进,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不仅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而且还对非财务信息资料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三)获取审计关键依据的改变
现代审计评估获取依据的关键信息主要从企业员工和外部相关人员进行广泛的征集信息,最终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风险评估审计过程中的需要从整体的宏观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并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充分全面的控制住了企业才财务会计报表上面许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信息,新的审计风险评估方法更加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琳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
[2]张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A会计事务所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徐宝华,於超.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审视[J].消费导刊,2009;10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型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控制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将风险分析、评价与控制融入传统审计方法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
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可以解决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具体认定层次的错报,发现经济交易和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发现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知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报,从而将审计风险控制在比较满意的水平。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
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经营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通过“战略分析――流程分析――经营业绩评价――财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将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和经营风险联系起来,从而提出了审计师从源头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观念。
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了国际审计准则第315号(ISA315):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审计风险模型修改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明确规定了审计工作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作为新的起点和导向。
三、两个模型的比较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方法的不同,后者是对前者的改进,其主要区别如下:
(一)审计起点不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综合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由于固有风险难以评估,审计的起点往往为企业的内部控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其审计起点为企业的战略系统及其业务流程。假如企业的业务流程不重要或风险控制很有效,则将实质性测试集中在例外事项上。这种新模式的优点是将审计的重心前移到风险评估,这将有利于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因此主要针对风险设计、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此外,注册会计师轻易全面把握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有利于节省审计成本,克服因缺乏全面性观点而导致的审计风险。
(二)风险评估识别以分析性复核程序为中心。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注重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以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信息的再加工程度不高,分析性程序主要用在报表分析上。分析性复核程序已成为现代风险审计方法最重要的程序,为适应分析性程序功能扩大的要求,分析性程序开始走向多样化:在数据分析上,不但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也要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在分析工具上,借鉴现代治理方法,把战略分析、绩效分析、财务分析以及前景分析等分析工具运用到风险评估之中,使风险因素不再唯一,变一元风险评估为多元风险评估,使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更加可靠。
(三)风险评估方式由直接评估转变为间接评估。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是一种直接的方式,即直接评估重大错报的概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间接地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因为经营风险越高,审计风险也越大,也就是治理舞弊的可能性越大;并且从经营风险中能更有效地发现财务报表潜在的重大错报,因为财务报表是经营的反映,假如经营风险未能在报表中得到体现,则财务报表很可能失真。此外,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评估也只有从经营风险入手,才能进行正确的评估。
(四)审计程序实施具有个性化。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审计程序是标准化形式,对不同的被审计单位都使用标准相同的审计程序,其缺陷是没有充分贯彻风险导向审计思想,使注册会计师无法突破客户预先设置或防范的措施,难以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评估及识别的审计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相结合,针对不同客户以及客户不同的风险领域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
(五)审计证据的内涵扩大。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式下,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审计证据也由内部向外部转移。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环境,由此评估客户的经营及审计风险,同时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的外部证据来证实风险评估的恰当性。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所依据的审计证据不仅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获取的证据,还包括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
(六)扩充了内部控制要素。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的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发现、纠正错误与防止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的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治理当局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的三要素扩充为五要素,即控制环境、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和对控制的监督。
(七)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结果主要依靠风险评估,要求把握现代治理知识和行业知识(包括市场、研发、生产等方面),这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该是复合型人才,不但要把握一般常用分析工具,还要接受现代治理知识和行业专业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