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

老师的基本素质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老师的基本素质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老师的基本素质

第1篇

论文摘要:音乐教育呼唤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因为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成功的基础,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将促进和提高国民音乐素质,时代欢呼每位音乐老师都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稳定、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的形象、文化知识、育人能力等内在涵养的总和,因此,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有献身教育、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师德,还具有广博的知识过硬的语言艺术,综合的音乐专业技能,良好的心理和科学的教学管理能力。

广博的知识对音乐教学的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具有着其他艺术学科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还能够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和竞争意识,开发智力并提高能力。因而,一名音乐教师仅有精通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在学生中才能具有威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仅是传授本领,同时还要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具有真挚的爱,对业务要精益求精。教师对知识渴求的广度和深度,对引导学生发展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都具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复合的音乐技能作用: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弹、唱、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备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对多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

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原来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逐渐掌握合唱指挥、乐器演奏以及音乐创作等复合的专业技能。同时,一名音乐教师也绝不是上好课就完事了,他们的任务还在于课外艺术实践。

总之,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准。以音乐素质为先导,以高超的语言素质为手段,以娴熟的业务水平为前提,在平凡且艰辛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琐琐碎碎地辛劳,年复一年的开拓,以百分之百的热情解决百分之一的问题,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最大的幸福。

第2篇

当然,具体的讲:“德智体美劳”是以“德智体”为重点的。因为“美”与“劳”这两个字的内容不能独立的表现出来,它必须要以“德智体”为依托,建立在“德智体”的基础上,才能表现出其自身的特性。

比如说“美”吧,它只是一种特性的表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必须依附在物的形态上才行,好象我们说“花”是美的,这个“美”就是花托出来的;说山水美,这个“美”就是山水托出来的。离开了依托,则“美”就不存在了。上面说的是物,如果要说人的话,除了相貌,人的美就还有另一层涵义,那就是人的心地。所以看人不光是看人的长相,而是要看人的心灵。人的心灵就来源于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智慧。因为只有一个有崇高品德的人,才会有语言美的内涵,才有心地美的表现。而这种崇高的品德,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人才具备的,是要有一定知识、有一定智慧的人才懂得美的实质。所以说“美”是不能脱离德智体的基础的。

同样,德智体美劳中的“劳”字,也完全是要用“德智体”三个字来体现。因为一个德性好的人、智慧高的人、身体健康的人,则必然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其德性好者,不但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意义,也必然会做事勤快,工作兢兢业业;反之,一个品质不良的人,就必然懒散、怕苦、怕累,总有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所以,要培养一个热爱劳动的人,首先要培养他的良好的品德。

而智和劳也是关联的,一个高智能的人,一般都善于思维、富于创造。其学习知识也好、使用知识也好,都很勤奋,都很认真。自己想到了什么、就一定会去做什么,这就形成了劳动。反之如果是一个不热爱劳动的人,也必然是智力不高的人,就像家雀和大雁,由于家雀的能力小,所以它追求的就是房前屋下人们抛撒的一粒米、一把糠皮;而大雁则由于它本领高强,因而就会放眼千里,追求着更远大的目标。人也是这样,为什么说能者多劳,就是因为他什么能做到、所以就经常有事做。那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实则是智力到了那里的人。由此可说明“智”与“劳”的关系。

再就是“体”与“劳”的关系。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谁都知道,一个强健的身体主要是锻炼得来的,是“劳”与“动”的结果。一个不管你四肢如何发达,不去锻炼,不去劳动,天天吃了睡、睡了吃,睡得个年把半载,没病也都睡出病来了。这样也就成不了健康的人,虽然其命还活着、其身体还在,这充其量只能算作病体、残命。

综上所述,我国的“德智体美劳”的五个字的教育方针,实际上是由“德智体”全部包括了的。因此,这里就专门解释一下“德智体”的问题。当然这“德智体”三个字,也绝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有缠绵不断的关系的。尽管这三个字的各自用处不同,但却都紧紧联系着个人之人生与社会。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个字的属向。“德”字是属于社会性,无论你个人的道德,还是社会的公德,都是属于社会性的,于个人的作用只是名誉的问题。人最属于自己的是“智”和“体”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对于社会的作用次于自我的作用。我们暂且把“德”字撇下,说说属于自我的“智”和“体”两字。

“智”是人的智能,即智慧和能力的统称。应该说凡人都是有智能的,就好象地球不管什么地方都是有矿藏的,只是矿种不同和有用矿物的程度不同以及开发和利用程度不同而已。凡人都有智慧,只是有什么样的智慧,智慧的高低程度以及发挥的作用大小不同而已。

人的智慧的开发工具是知识,是人们用学到的知识去思维而开发出来的,用来指导人的行为的能力。所不同的是由于各人学到的知识的质和量的不同,从而也就形成了各人的智慧形式不同,和行为能力不同的状况。比如学医的,所开发的是医学方面的智慧,学电脑的是开发电脑方面的智慧。这样,社会上才有了各行各业的区别。也由于学的力度不同,而导致了各人的工作能力不同。这就是为什么知识程度越高越聪明的缘故。什么钥匙开什么锁、什么藤结什么瓜,人的付出有多大,收获也就有多大。世界上任何生物都是为繁衍后代的,都是有着其物质内在的生理规律的行为能力的,这就是智慧。所以说不能认为谁有智慧、谁没有智慧。只是有智慧的高低如何,智慧的性质与形式怎样而分”。苍蝇吃屎,蜜蜂采花,张三种田,李四打铁等,都是各自在为着自己的生存发挥着自己拥有的智慧的能量。因此人类社会对人类的教育的根本,就是增长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能,使其更好的为自己的生存和社会的建设出力,

上面说的是德智体的“智”。而对于“体”来讲;其含义这里当然指的是人的身体、人的生命。人的身体是自然物。所以法律上把人叫做自然人。人在德、智、体各方面是独立存在的,不受“德、智、体”制约。无论这个人有德无德,有智无智,只要这个人还活着,这个人的“体”就必然存在。所以“体”是根本,德和智是装饰其“体”的。一个人的人生之“体”,如果不用德和智来装饰的话,其生命之“体”虽然照样存在,但却失去了其生命的价值。特别是智,对人生个人犹为重要。人活在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是万万不能少的:一是身体;二是本事。比如说这个人身体很壮,但没有知识。什么都不会干。那么这人便“山大无柴烧”,白生了一个好的身体;但如果这个人有知识而没有健康的身体,那么也许你的本事就发挥不出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人顾此失彼。注重身体的人特别爱惜身体。晒点太阳都怕把皮子晒脱了长不出来,流点汗都生怕自己脱水。所以不爱学习,不爱劳动。到头来变成为一个不劳而食的、失去了其生命的价值的人。而另有一些则恰恰相反,为了工作,为了学习而置身体于不顾,结果本事是学到了,但身体则垮了。这一次的工作是做好了,但下一次工作也就无法做了。这同样也是很可悲的。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残疾人不同样也有做大事的吗?当然有,而且还多。但我们应该明白,残疾人之本身是并不希望自己残疾的。面对现实,他(她)们只有奋争和拼搏,付出比正常人高出几十、几百倍的代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把本事和身体这两样东西摆在人的眼前,任其选择一样的话,我则宁愿选择“体”,不要“智”也,因为“体”才是人的根本。所以为了这“体”,不但要生活,而且还要锻炼才能使之强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教育方针中的德智体的“体”,就不单是指人的生命之躯体,而是包含着体育事业、体育锻炼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素质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千万不能忽视体育教育的实质。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既是靠着自我的智慧而生存的,也是靠群体的力量来生存的。所以人们需要一个共同的准则规范来维护人类社会的秩序,来建设和保障人类社会的文明,这除了国家用法律的力量来制约以外,还需要人们的自我道德和社会公德来维护。

为什么在德智体美劳教育里,把“德”放在第一位,就是因为“德”是社会性的;“智”和“体”都是自我之物,是在自我属性的前提下而进入社会的。但必然要用“德”的力量来推动。否则,一个人的身体再好,智慧再高,没有“德”的作用,那是只能是自我的。而且是身体越好,智慧越高,其对社会的危害也是越大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德”是主宰“智”与“体”的神,是第一重要的。这里这么说可能有人会不赞同,认为“德”从属于政治、说“德”于人类社会第一重要,那是强调了政治第一的说法,是忽视了社会人才的作用。我们必须明白,大凡一个人才之本身,是必须要具备“德”的因素的。何况人才和德对于社会的关系是以“德”而定的。我们说社会的人才比比皆是,但社会之“德”却只有一种。就说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吧!不否认某个英雄人物所起的作用、但人类社会的能人很多,“江山代有人才出”,不能说没有你这个人,人们就不生活了,地球就不转了。人们依然要生活下去的,地球仍然还要转的,社会的建设也照样要发展。只是可能会不是按照你的这个办法去做,而是按照另一个办法去做了而已。这就不能把个人的作用看得太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你不做还有人来做的。死了个康熙,还有乾隆。不见得没有你就不行,这就是关于人才的形势。而德呢,社会之“德”是万万也不能少的,没有一个“德”,就会不成体统,就会造成社会混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第3篇

当然,具体的讲:“德智体美劳”是以“德智体”为重点的。因为“美”与“劳”这两个字的内容不能独立的表现出来,它必须要以“德智体”为依托,建立在“德智体”的基础上,才能表现出其自身的特性。

比如说“美”吧,它只是一种特性的表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必须依附在物的形态上才行,好象我们说“花”是美的,这个“美”就是花托出来的;说山水美,这个“美”就是山水托出来的。离开了依托,则“美”就不存在了。上面说的是物,如果要说人的话,除了相貌,人的美就还有另一层涵义,那就是人的心地。所以看人不光是看人的长相,而是要看人的心灵。人的心灵就来源于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智慧。因为只有一个有崇高品德的人,才会有语言美的内涵,才有心地美的表现。而这种崇高的品德,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人才具备的,是要有一定知识、有一定智慧的人才懂得美的实质。所以说“美”是不能脱离德智体的基础的。

同样,德智体美劳中的“劳”字,也完全是要用“德智体”三个字来体现。因为一个德性好的人、智慧高的人、身体健康的人,则必然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其德性好者,不但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意义,也必然会做事勤快,工作兢兢业业;反之,一个品质不良的人,就必然懒散、怕苦、怕累,总有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所以,要培养一个热爱劳动的人,首先要培养他的良好的品德。

而智和劳也是关联的,一个高智能的人,一般都善于思维、富于创造。其学习知识也好、使用知识也好,都很勤奋,都很认真。自己想到了什么、就一定会去做什么,这就形成了劳动。反之如果是一个不热爱劳动的人,也必然是智力不高的人,就像家雀和大雁,由于家雀的能力小,所以它追求的就是房前屋下人们抛撒的一粒米、一把糠皮;而大雁则由于它本领高强,因而就会放眼千里,追求着更远大的目标。人也是这样,为什么说能者多劳,就是因为他什么能做到、所以就经常有事做。那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实则是智力到了那里的人。由此可说明“智”与“劳”的关系。

再就是“体”与“劳”的关系。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谁都知道,一个强健的身体主要是锻炼得来的,是“劳”与“动”的结果。一个不管你四肢如何发达,不去锻炼,不去劳动,天天吃了睡、睡了吃,睡得个年把半载,没病也都睡出病来了。这样也就成不了健康的人,虽然其命还活着、其身体还在,这充其量只能算作病体、残命。

综上所述,我国的“德智体美劳”的五个字的教育方针,实际上是由“德智体”全部包括了的。因此,这里就专门解释一下“德智体”的问题。当然这“德智体”三个字,也绝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有缠绵不断的关系的。尽管这三个字的各自用处不同,但却都紧紧联系着个人之人生与社会。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个字的属向。“德”字是属于社会性,无论你个人的道德,还是社会的公德,都是属于社会性的,于个人的作用只是名誉的问题。人最属于自己的是“智”和“体”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对于社会的作用次于自我的作用。我们暂且把“德”字撇下,说说属于自我的“智”和“体”两字。

“智”是人的智能,即智慧和能力的统称。应该说凡人都是有智能的,就好象地球不管什么地方都是有矿藏的,只是矿种不同和有用矿物的程度不同以及开发和利用程度不同而已。凡人都有智慧,只是有什么样的智慧,智慧的高低程度以及发挥的作用大小不同而已。

人的智慧的开发工具是知识,是人们用学到的知识去思维而开发出来的,用来指导人的行为的能力。所不同的是由于各人学到的知识的质和量的不同,从而也就形成了各人的智慧形式不同,和行为能力不同的状况。比如学医的,所开发的是医学方面的智慧,学电脑的是开发电脑方面的智慧。这样,社会上才有了各行各业的区别。也由于学的力度不同,而导致了各人的工作能力不同。这就是为什么知识程度越高越聪明的缘故。什么钥匙开什么锁、什么藤结什么瓜,人的付出有多大,收获也就有多大。世界上任何生物都是为繁衍后代的,都是有着其物质内在的生理规律的行为能力的,这就是智慧。所以说不能认为谁有智慧、谁没有智慧。只是有智慧的高低如何,智慧的性质与形式怎样而分”。苍蝇吃屎,蜜蜂采花,张三种田,李四打铁等,都是各自在为着自己的生存发挥着自己拥有的智慧的能量。因此人类社会对人类的教育的根本,就是增长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能,使其更好的为自己的生存和社会的建设出力,

上面说的是德智体的“智”。而对于“体”来讲;其含义这里当然指的是人的身体、人的生命。人的身体是自然物。所以法律上把人叫做自然人。人在德、智、体各方面是独立存在的,不受“德、智、体”制约。无论这个人有德无德,有智无智,只要这个人还活着,这个人的“体”就必然存在。所以“体”是根本,德和智是装饰其“体”的。一个人的人生之“体”,如果不用德和智来装饰的话,其生命之“体”虽然照样存在,但却失去了其生命的价值。特别是智,对人生个人犹为重要。人活在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是万万不能少的:一是身体;二是本事。比如说这个人身体很壮,但没有知识。什么都不会干。那么这人便“山大无柴烧”,白生了一个好的身体;但如果这个人有知识而没有健康的身体,那么也许你的本事就发挥不出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人顾此失彼。注重身体的人特别爱惜身体。晒点太阳都怕把皮子晒脱了长不出来,流点汗都生怕自己脱水。所以不爱学习,不爱劳动。到头来变成为一个不劳而食的、失去了其生命的价值的人。而另有一些则恰恰相反,为了工作,为了学习而置身体于不顾,结果本事是学到了,但身体则垮了。这一次的工作是做好了,但下一次工作也就无法做了。这同样也是很可悲的。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残疾人不同样也有做大事的吗?当然有,而且还多。但我们应该明白,残疾人之本身是并不希望自己残疾的。面对现实,他(她)们只有奋争和拼搏,付出比正常人高出几十、几百倍的代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把本事和身体这两样东西摆在人的眼前,任其选择一样的话,我则宁愿选择“体”,不要“智”也,因为“体”才是人的根本。所以为了这“体”,不但要生活,而且还要锻炼才能使之强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教育方针中的德智体的“体”,就不单是指人的生命之躯体,而是包含着体育事业、体育锻炼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素质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千万不能忽视体育教育的实质。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既是靠着自我的智慧而生存的,也是靠群体的力量来生存的。所以人们需要一个共同的准则规范来维护人类社会的秩序,来建设和保障人类社会的文明,这除了国家用法律的力量来制约以外,还需要人们的自我道德和社会公德来维护。

为什么在德智体美劳教育里,把“德”放在第一位,就是因为“德”是社会性的;“智”和“体”都是自我之物,是在自我属性的前提下而进入社会的。但必然要用“德”的力量来推动。否则,一个人的身体再好,智慧再高,没有“德”的作用,那是只能是自我的。而且是身体越好,智慧越高,其对社会的危害也是越大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德”是主宰“智”与“体”的神,是第一重要的。这里这么说可能有人会不赞同,认为“德”从属于政治、说“德”于人类社会第一重要,那是强调了政治第一的说法,是忽视了社会人才的作用。我们必须明白,大凡一个人才之本身,是必须要具备“德”的因素的。何况人才和德对于社会的关系是以“德”而定的。我们说社会的人才比比皆是,但社会之“德”却只有一种。就说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吧!不否认某个英雄人物所起的作用、但人类社会的能人很多,“江山代有人才出”,不能说没有你这个人,人们就不生活了,地球就不转了。人们依然要生活下去的,地球仍然还要转的,社会的建设也照样要发展。只是可能会不是按照你的这个办法去做,而是按照另一个办法去做了而已。这就不能把个人的作用看得太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你不做还有人来做的。死了个康熙,还有乾隆。不见得没有你就不行,这就是关于人才的形势。而德呢,社会之“德”是万万也不能少的,没有一个“德”,就会不成体统,就会造成社会混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第4篇

关键词: 工科类大学生;基本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型;产学合作

0 引言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结构是大学生各种能力素质组合形成的系统。学界针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有学者认为,这一系统是由多方面综合而成的整体,其内在要素和层次结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功能联系,并且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对大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和促进作用[1]。在众多研究中,学者将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进一步细化为逻辑推理能力[1-2]和心理健康水平[3]等。但因工科类大学生专业设置及培养的特殊性,其基本素质不局限于以上的普通能力素质系统,还应针对其具体情况将相关的能力素质元素包含在内。目前针对工科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及其培养模式探讨较少,因此文章将对此进行细致化的探讨。

1 工科类大学生基本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型

1.1 工科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积累,还应对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分析。通过逻辑推理过程,学生还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未曾预见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达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通过实践进行进一步学习的效果。因此,对工科类大学生而言,学习能力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应包括对所学知识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目前我国的工程硕士考试已经将逻辑推理作为考试项目之一。在美国的SAT等系列考试中,逻辑推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工科类大学生基本素质结构的学习能力子模块中,主要包含专业能力和推理能力两个方面。对于这两种能力的培养而言,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以及专门针对推理能力的训练,都构成了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

1.2 实践中的操作能力是工科类大学生基本素质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工程素质水平是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素质的具体化,其基本内涵包括必要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的训练以及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等[4]。因此,工科类大学生在工程实训中体现出来的能力水平,是其基本素质结构中重要的构成因素。但是,工程实训往往是在大学教师的指导下,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仅依靠工程实训的培养,大学生还难以获得在社会环境中工作和处理问题的经验。因此,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对工科类大学生进行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生在此环境中获得的能力,就构成了其基本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环节。

工程实训和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工科类大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实训可以帮助学生习得必要的专业技术,把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把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生产实践经验相结合。在合作教育方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率先推进了产学合作教育模式,造就了“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真实育人环境,形成了科学的常态化育人机制,培育了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始终坚持依托地方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区经济的办学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了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成为培养具有“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精神的优秀工程师的摇篮。大学生通过实践并结合带教老师的指导,不断习得在实际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践习得新的知识。因此,大学生在产学合作中获得的能力可以细化为业务动手能力,再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与此相对的培养措施主要包括构建师生互动的产学合作教育指导体系和包括实训仪器、师资、管理理念、教学技术、研发水平在内的实训中心软硬件建设等方面。

1.3 工科大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专业上的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以及较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工作的节奏加速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的压力与日俱增,能否在此环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身处于良好的状态,勇于面对挑战,对于工科类大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成为其基本素质结构中的因素之一。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细化,工程项目中团队成员间的合作显得日益重要。因此,工科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成为其基本素质结构中的另一因素。可以通过测量大学生的社会态度了解其团队意识。具体来说,个人心理特征主要是通过卡特尔16PF和UPI进行测定。通过测量,可以得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维度的数据和人格因素的相关信息,这就为教师指导学生(如个人辅导和团体咨询等)提供了参照和依据。同时,对于社会态度主要是通过社会态度的相关测试来进行测量的。工科类大学生的个人心理特征及其社会态度的相关数据是不断变化的,这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征,以及对大学生后续的指导有关。因此,在大学生的培养模型中,大学生心理辅导及成长督导体系的构建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2 结束语

与探讨普通大学生基本素质并强调课堂知识学习的许多传统研究不同,本研究以工科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实践操作能力、个人心理特征及其社会态度等纳入到学生基本素质结构及其培养体系模型中。这一模型的构建为进一步明确工科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评价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培养措施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进一步的研究将针对基本素质体系中的子模块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得到相应的权重并进行排序,从而为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耿俊茂.大学生能力素质结构优化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6,(8):96-97.

[2]林琳.谈大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组合创造力过程中的主导作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6):95-96.

第5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职教师;学生职业能力

1前言

中职教育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大力推广,发展前景好,但在发展深度上依旧留有疑问,尤其应当注意作为职业教育执行主体的中职教师的发展情况。近年来我们对医药化工专业的老师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进行相关研究,得出了一下结论。

2中职教师缺乏对学生足够的认知

作为一名医药化工工业学校的中职老师,我深知我们自身对于学生的看法,对于我们教育教导学生是影响极大的,那么老师对于学生的普遍看法又是什么样的呢?我对本校的100个中职医药化工老师进行了相应的访问调查。首先是询问教师们对于现在中职生基本素质的看法,回答“一般”的占35%,回答“高”的没有,剩余老师的答案则是“太差”与“差”,占总数的65%,从以上数据可知我们老师中绝大多数对于中职生的基本素质是持不认可甚至否定态度的。而在回答“你认为教育现在的中职生是否有难度”的问题时,回答“可教”的只占总数的15%,而回答“难教”、“很难教教”以及“不可教”的总共占到85%,远远超过了半数。由上述调查可知,我们的老师大多觉得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很累,同时本身对中职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的基本素质不行,可见身为中职老师在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工作时非常的被动,这样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而为了完成工作目标,恐怕敷衍了事的居多。所以上述问题若是得不到解决,我们在教育教导学生方面智能处于被动局面,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3中职老师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规划缺乏相应的认知

作为中职医药化工专业的老师,除了需要掌握好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了解在该行业实践操作中的知识。那么我们的老师对于实践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是怎样的,在对我校50名正编认可教师调查后总结如下。在医药化工工厂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15年前有10人,占总数的20%,其中6人约半年实践;5年前有10人,占20%,近2~3年有15人,占30%,从来没有参与或从事过工厂技术工作的有15人,占30%。在这50人里,根据调查显示,也只有5~7人未来可能常到化工现场,而其他老师再与化工工厂接触的机会不多。那么我们的中职教师是直接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学校里来,他们同化工厂的接触就很难实现。近些年来我们招聘的老师,如果之前有过在化工厂工作的经历,那么他们还有实践操作的经验。不过待到他们正式成为教师后,就没有在深入接触化工厂的机会了。而工厂的施工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着,长期没有接触的老师很快便落伍了,也不可能知晓工厂的实情。如何让我们的教师能够有机会去了解化工厂的实情,这是中职学校的领导们需要思考的。此外,我们是让老师利用寒暑假去工厂还是定期安排老师固定时间轮流去工厂学习?另外学习的经费从何而来这都需要管理层进行协调。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讲课,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也有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

4中职老师对于职业教育以及自身专业缺乏了解

由于思想上的限制,我们中职教师有时无法紧跟时代的潮流,较好地区吸收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我们对于自己的学生、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化工工厂的认知还存在极大的不足。首先我们应当掌握我们所教育学生的具体情况,目前中职生的特点普遍是做事三分钟热度,缺乏耐心;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喜欢太多的理论知识;只听讲不温习等。其次我们要对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学习,学习其内涵,了解其知识,丰富教学手段,避免因教学手段单一化而使学生厌烦。第三身为医药化工专业的老师,我们还应当弄清楚医药化工工厂的施工技艺,各专业的流程以及相应规章制度和质量监管。只有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学生以及专业,包括现金的教学理念,我们才能因材施教,更好地教导学生,实现我们的职业价值,完成我们的职业责任感,这样才能找到我们工作的使命感。

5对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看法

作为中职教师,在工作中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目前职业教育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对学生基本素质的看法,在对老师的调查中,询问教师们对于现在中职生基本素质的看法,回答“一般”的占35%,回答“高”的没有,剩余老师的答案则是“太差”与“差”,占总数的65%,从以上数据可知我们老师中绝大多数对于中职生的基本素质是持不认可甚至否定态度的。事实上导致中职生基本素质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不能都归咎于学生本人,可以说学校、社会、家长都由不可逃避的责任。作为中职的老师,我们应当去深入地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情况,多进行换位思考,这样也能更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在教材方面我们的老师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在对老师的调查中,“医药化工类的教材需要重新编写吗”,回答“太难了”占20%,回答“编写的不尽如人意”则占到了80%.事实上无论是哪种回答都预示着老师们认为教材是时候重新编写了,旧有的教材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教学任务,这也为我们日后完成教材编写工作奠定基础。

6总结

我们对老师的研究与调查可能还存在着某些不足,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职业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就更要抓紧研究,跟上时代的先进理念。只有我们自身了解我们的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样我们才能做好职业教育工作,也才能为社会培养相应的高尖技术人才。参考文献:

[1]李乃彬.符应理论视角:职业教育与中国新产业工人的生产——一项对H市XS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职校工(生)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电子版),2011(08):47.

[2]吴正淮.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本科培养的课程设置研究——以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为例[J].教育学杂志,2011:142.

[3]熊堃.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电子版),2013(19):256.

[4]李爱华,黄迎.中职生问题行为及其处理的审视与研究[J].基层教育论坛,2011(27):332.

第6篇

中职教育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大力推广,发展前景好,但在发展深度上依旧留有疑问,尤其应当注意作为职业教育执行主体的中职教师的发展情况。近年来我们对医药化工专业的老师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进行相关研究,得出了一下结论。

2中职教师缺乏对学生足够的认知

作为一名医药化工工业学校的中职老师,我深知我们自身对于学生的看法,对于我们教育教导学生是影响极大的,那么老师对于学生的普遍看法又是什么样的呢?我对本校的100个中职医药化工老师进行了相应的访问调查。首先是询问教师们对于现在中职生基本素质的看法,回答“一般”的占35%,回答“高”的没有,剩余老师的答案则是“太差”与“差”,占总数的65%,从以上数据可知我们老师中绝大多数对于中职生的基本素质是持不认可甚至否定态度的。而在回答“你认为教育现在的中职生是否有难度”的问题时,回答“可教”的只占总数的15%,而回答“难教”、“很难教教”以及“不可教”的总共占到85%,远远超过了半数。由上述调查可知,我们的老师大多觉得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很累,同时本身对中职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的基本素质不行,可见身为中职老师在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工作时非常的被动,这样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而为了完成工作目标,恐怕敷衍了事的居多。所以上述问题若是得不到解决,我们在教育教导学生方面智能处于被动局面,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3中职老师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规划缺乏相应的认知

作为中职医药化工专业的老师,除了需要掌握好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了解在该行业实践操作中的知识。那么我们的老师对于实践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是怎样的,在对我校50名正编认可教师调查后总结如下。在医药化工工厂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15年前有10人,占总数的20%,其中6人约半年实践;5年前有10人,占20%,近2~3年有15人,占30%,从来没有参与或从事过工厂技术工作的有15人,占30%。在这50人里,根据调查显示,也只有5~7人未来可能常到化工现场,而其他老师再与化工工厂接触的机会不多。那么我们的中职教师是直接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学校里来,他们同化工厂的接触就很难实现。近些年来我们招聘的老师,如果之前有过在化工厂工作的经历,那么他们还有实践操作的经验。不过待到他们正式成为教师后,就没有在深入接触化工厂的机会了。而工厂的施工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着,长期没有接触的老师很快便落伍了,也不可能知晓工厂的实情。如何让我们的教师能够有机会去了解化工厂的实情,这是中职学校的领导们需要思考的。此外,我们是让老师利用寒暑假去工厂还是定期安排老师固定时间轮流去工厂学习?另外学习的经费从何而来这都需要管理层进行协调。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讲课,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也有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

4中职老师对于职业教育以及自身专业缺乏了解

由于思想上的限制,我们中职教师有时无法紧跟时代的潮流,较好地区吸收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我们对于自己的学生、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化工工厂的认知还存在极大的不足。首先我们应当掌握我们所教育学生的具体情况,目前中职生的特点普遍是做事三分钟热度,缺乏耐心;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喜欢太多的理论知识;只听讲不温习等。其次我们要对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学习,学习其内涵,了解其知识,丰富教学手段,避免因教学手段单一化而使学生厌烦。第三身为医药化工专业的老师,我们还应当弄清楚医药化工工厂的施工技艺,各专业的流程以及相应规章制度和质量监管。只有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学生以及专业,包括现金的教学理念,我们才能因材施教,更好地教导学生,实现我们的职业价值,完成我们的职业责任感,这样才能找到我们工作的使命感。

5对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看法

作为中职教师,在工作中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目前职业教育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对学生基本素质的看法,在对老师的调查中,询问教师们对于现在中职生基本素质的看法,回答“一般”的占35%,回答“高”的没有,剩余老师的答案则是“太差”与“差”,占总数的65%,从以上数据可知我们老师中绝大多数对于中职生的基本素质是持不认可甚至否定态度的。事实上导致中职生基本素质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不能都归咎于学生本人,可以说学校、社会、家长都由不可逃避的责任。作为中职的老师,我们应当去深入地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情况,多进行换位思考,这样也能更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在教材方面我们的老师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在对老师的调查中,“医药化工类的教材需要重新编写吗”,回答“太难了”占20%,回答“编写的不尽如人意”则占到了80%.事实上无论是哪种回答都预示着老师们认为教材是时候重新编写了,旧有的教材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教学任务,这也为我们日后完成教材编写工作奠定基础。

6总结

第7篇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基本素质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的健全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是以培养学生主体的主动精神和智能的开发为根本出发点的,而不是单纯地以培养少数尖子淘汰绝大多数为最终目的的“精英教育”。解决学困生问题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以适应其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说过:从长远利益看,把一个学困生转变成才的社会意义远超过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同时,转化学困生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安宁和秩序,促进社会和家庭的稳定,也功不可没。可见,学困生转化有它潜在的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那么,对处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来说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办法来转化学困生呢?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以下几点可以一试。

一、分析成因,明确转化方法

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的,没有无因之果,学困生也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一定的原因所致。要教育转化学困生,就要了解和研究学困生。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和研究学困生,才能把握其思想脉搏和行为倾向,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转化工作。在做此项工作时,应先多方了解这些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背景、家庭人际关系状况、家庭教育、小学或初中阶段的情况及当前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思想状况,不仅要听取家长的介绍,而且要倾听任课教师及学生的反映,注意观察他们的言行表现,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后,冷静地分析每一个学困生成因,并将他们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其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来解决。

二、充满爱心,营造转化氛围

爱是教育的前提,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高学困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学困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具体一点来说,教师可以在与学困生的真诚相待中把爱的信息通过诸如备课、讲课、辅导、批改、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采用赞许、表扬、信任、奖励、委托等措施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以达到“激励”的效应。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有了“亲师”和“信道”,转化工作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转化何以不成?

三、不吝尊信,成就转化关键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

根据学困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应充分信任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在如此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断激励他们去完善和超越自己,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树立牢固的心理基础。此外,在做转化工作时,教师不能简单说教,应多与他们接触,多参与他们的讨论,成为他们可依赖可信任的朋友。在接触、讨论中将转化教育的着眼点由结论灌输转向正确思想方法形成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准则和行为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独立的思考、反省,逐步形成适合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这样,他们就能树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信念,实现身心如一的转化。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这样提醒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第8篇

关键词:音乐教师;基本素质修养;专业素质修养;审美修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223-0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通过文化知识技能的传播和自身道德行为的影响,去培育一代新人的崇高职业。由于人类社会精神文明无比丰富和广阔,因此形成了教师在 “授业”方面的不同分工。音乐教师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音乐为教学内容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文化课教师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而音乐教师则更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的普及以及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和对所有教师的要求一样,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修养,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文化素质修养,教育理论等等修养的同时,也应该有自己的专业修养,如音乐的本技能技巧的修养、音乐基础理论修养,组织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修养等,同时更要增强对审美修养的培养。

一、音乐教师应加强基本素质的修养

音乐教师同所有教师一样,应该具备从事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修养,如教师的职业道德、文化素质以及教育理论等的修养,只有加强基本素质的培养,音乐教师的素质才会提高,才会更加努力的投身于教育事业当中,为祖国培育一代新人,所以加强基本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地说:

(一)音乐教师应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忘我”。“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这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写照。教育这个事业,是需要无数教师为之献身奋斗的事业。教师没有对事业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对学生的那一颗银子般的童心和终年累月的辛劳,也就不会使后起新人成才报国。既然献身教育事业,就得做到“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忘掉自我。

2.“乐道”。人说为师苦,苦为师。苦由乐来,乐由苦来。在艰苦的工作中,从不慨叹双肩负重之苦,晚眠早起之劳,而是生命之力勃发,爱生之火燃烧,把学生当作明媚的春光和欢乐的节日。一个教师能面对现实,与日俱进,以业为乐,并心甘情愿为之献身,这就是高尚人格宽阔胸怀和乐观主义的生动体现。

3.“修身”。人师者,人之楷模也,时时树之以榜样,处处立之以规范。在我国,历代都把“身教”和“师表”作为教师的美德。一名教师应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行为准则,严于律己,刻苦磨砺,励志,修行,慎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只有严格“修身”,才无愧于教师的光荣称号。

所以说,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热爱工作,爱护学生,应该尽力去探寻工作的意义,并且把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的教给学生。古人从师讲求为人师表,当今的教师就更应如此。

(二)音乐教师应加强文化素质的修养

教育事业是借助传授文化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来实现的,而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因此,教师文化素质的优劣,智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目的的实现。音乐教师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对于任何职业,都存在着本专业知识的起码要求,否则,就难以胜任本职工作。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教师在本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应更高、更完整、更系统、更扎实。

2.相关学科知识。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固定在本门学科专业知识范围内类似画地为牢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有尽可能广博的相关知识,它必须以教师的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为生长基点,尽可能地向外伸延、拓展。

3.一专多能。教师的活动是在极为复杂的关系中进行的,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整体性。在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的今天,学生的求知要求也愈来愈强烈,就更要求教师具备一专多能的职业能力,包括教育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利用计算机进行教育教学的管理能力。

二、音乐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修养

一个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好坏决定着学生水平的高低,学生只有在专业水平高的老师的带领下,才会不断发挥出自己的潜能,音乐教师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培养,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音乐素质:

(一)音乐教师应加强音乐的本技能技巧的修养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及专业知识,这是教师的立足之本,音乐教师必须进行音乐技能技巧的学习与训练,使自己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为了加强音乐的技能技巧的修养,音乐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唱歌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唱歌能力应是音乐教师最基本的能力。教师的歌唱不但要求姿势,呼吸,发声方法正确,咬字吐字清晰圆润,更要求以情带声,并以此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

2.演奏时,不仅要把每个音和节奏弹准确,更要把曲子所要表达的感情表现出来,在弹奏时要懂得如何处理乐曲,使乐曲听起来更加美妙动听。

3.为歌曲伴奏时,应多练习弹不同的调,以适应不同的学生,并且要多多练习即兴伴奏,使自己拿到一首新歌就能很快为歌曲弹出伴奏来。

4.乐理方面,教师必须熟练掌握五线谱和音乐基本要素知识,诸如音名,唱名……旋律,节奏与节拍,调式与调性等,并能在教学中灵活应用。

5.音乐史方面,除对中外音乐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外,对重要音乐教育者的生平,事迹,以及对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等应重点掌握。

总的来说,音乐教师只有把音乐的本技能技巧学好,才能为人师表,才能在工作岗位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二)音乐教师应加强音乐基础理论的修养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音乐基础理论的培养,只有加强对基础理论的修养,音乐教师的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因此加强音乐基础理论的修养音乐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看一些有关声乐、钢琴、及音乐教育方面的理论书籍,从书中吸取有用的知识,为实践的积累做最基本的准备工作。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要多多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悟出真理,才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3.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要学会总结、整理。对今后的工作应该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懂得创新,找出一条更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所以说理论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打好,根基才会更加牢固,它的生命力才会更加顽强。一个好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素质之外,其音乐基础理论的修养也要加强。

(三)音乐教师应加强组织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修养

音乐教师应具备组织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能力,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具体的说:

1.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灵活。不要呆板地只用一种模式,要善于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一起转动。

2.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创新意识,要通过多种音乐手段把复杂的音乐知识通过简单的方法教给学生。

3.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时间分配的合理、有序,使时间在每一阶段都得到合理的利用,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到了有用的知识。

4.作为音乐教师要讲一口标准,流畅,具有感染力的普通话,并且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提高自身的联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音乐教师应加强审美修养的培养

由于音乐是一种艺术美,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审美修养决定着音乐感知、表现、理解和鉴别的能力水平,所以说,音乐教师加强审美修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一)音乐教师审美修养的内容

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具有广泛的知识领域和全面系统的运用能力,应具备的主要审美修养有:

1.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理想是人向往追求的美的最高境界,它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中。音乐教师的心灵美,是构成高尚审美理想的主要内容。因此,音乐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事业,以自己优良的品格和行为去做学生的楷模,它是审美修养的重要前提。

2.良好的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理解和评价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审美特点的能力。对音乐教师来说,审美趣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美育的方向和质量的高低。

3.敏锐的审美知觉。审美知觉是在感性知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能力。音乐教师敏锐的知觉除了来自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外,生活阅历、思想修养、文化水平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因为它们对理解音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些,才会使音乐审美知觉更敏锐,更准确。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的途径

音乐教师审美不仅是实现自我完善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参与音乐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必备条件。因此,音乐教师在加强自身艺术基本功学习和训练的同时,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审美意识、完善审美心理机制,构建起健全而良好的审美素质。这些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高政治思想学习。以音乐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审美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支配这种音乐教育行为的总体意识形态就是音乐教育观。形成一个人正确科学教育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因此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先决条件就是提高思想政治修养。

2.经常聆听大量中外优秀名曲。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仅仅熟悉课本上的曲目是不够的,必须突破音乐教材的范围,经常聆听并熟悉各种题材和风格的音乐作品,才能扩大音乐视野,积累审美经验,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3.学习和掌握扎实的音乐技能技巧。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必须以音乐专业修养为基础,如果没有基本的演唱演奏技巧,又匮乏各方面的音乐知识,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审美修养。因此,音乐教师必须进行音乐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使自己能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使音乐审美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

4.加强生活体验的积累。音乐来自生活,音乐是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如果一个人与世隔绝,不参与一切社会活动实践,把自己关闭在一个狭小空间里,那么不仅写不出好的作品,而且也不会具有良好的鉴赏和评价音乐的能力。

审美修养决定着音乐感知、表现、理解和鉴别的能力水平。良好的审美修养与提高音乐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9篇

[关键词]江苏省;农业类;高职学生;创业基本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2 ― 0160 ― 03

教育部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对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成果显著,高职生的创业基本素质明显提升。对高职学生创业基本素质进行调查与分析,掌握其状况,对增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高职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内涵

高职学生创业基本素质,是指高职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智力、意志、素养、经验的基础上,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质量水平。它是创业者创业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态、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高职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环境的感染、教育的熏陶以及学生个体后天的努力,才能从无到有,并不断增强。

2江苏省农业类高职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状况

为了充分掌握江苏省农业类高职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状况,课题组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创办的经济实体、访谈创业学生、问卷调查等多种调查形式,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4所江苏省农业类高职院校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在数据整理、归类与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江苏省农业类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现状。

2.1创业意识持续增强。本次调查向4所院校的学生各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其中,每个院校的一、二、三年级学生各发放80份,共发放问卷96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953份。在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选择有创业意愿的高达801人,所占比重达到了84%。其中,向大一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中,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19份,选择有创业意愿的达253人,所占比重达到了79%;向大二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中,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18份,选择有创业意愿的共265人,所占比重为83%;向大三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共收回316份,选择有创业意愿的为283人,所占比重接近90%。调查结果呈现出江苏省农业类高职生年级越高,创业的意愿越强烈的发展趋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近年来江苏省农业高职院校重视创业教育工作,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深化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2创业动机趋于理性。在回收的953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对于“如果自主创业,你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选择“赚钱”的有572份,比重为60%;选择“实现自我价值”的661份,占比为69.36%;选择“服务社会”的274份,比重为28.78%:选择积累经验的442份,占比44.30%。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农业类高职学生创业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自我价值、赚钱和积累经验,这三个方面可以归结于自我发展,说明农业类高职生很务实。此外,选择服务社会的占到了近三分之一,说明不少学生认识到要将实现自我价值融入到服务社会的过程之中。这些情况表明,江苏省农业类高职生的创业动机趋于理性。虽然农业类高职生在高考中的分数不高,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倾向,但经过高等职业教育后,绝大多数学生持有积极的人生观,将实现自我价值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这为他们成功创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3创业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磨练。创业品质主要体现在人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等方面,它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在回收的953份有效调查问卷中,针对“你在创业品质方面的优势有哪些”的问题,选择“独立性较强”的有689份,占比72.30%;选择“敢做敢为”的572份,所占比重为60.02%;选择“坚忍不拔”的605份,比重为63.48%;选择“适应性较强”的654份,占比68.63%;选择“合作性较强”的496份,占比52.05%。在对从事创业实践的学生的访谈中,多数学生表示创业过程中常常遇到诸如资金缺乏、经验不足、学业与创业实践冲突、创业团队成员的意见分歧等一系列困难,但他们能够坚定信心,沉着冷静,迎难而上。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农业类高职生的创业品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历练,为他们走向成功创业之路创造了必要条件。

2.4创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在对从事创业实践的学生的访谈中,80%以上的人表示创业前咨询过创业指导老师以及成功创业者,与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获得了支持,决定创业后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制订了完备的创业方案,对市场环境、创业机会、创业项目的可行性、融资渠道、经营成本、创业风险、创业过程中意外变故的应对策略以及退出创业的方式等一系列创业环节进行了反复的斟酌,完成了精心的策划,可谓有备而来。从江苏省农业类高职学生创业实践的结果来分析,调查数据显示,农业类高职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接近50%,横向比较,两年前这一数据只有30%左右,纵向比较,这一数据远远高于非农类高职学生创业成功率。在创业实战过程中,江苏省农业类高职学生捕捉商机、进行决策、创业规划、成本核算、营销策划、团队管理、经营管理等一系列创业必备的能力大幅提升,这也是近年来江苏省农业类高职学生创业成功率持续攀升的根本原因。

3江苏省农业类高职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不断提升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江苏省农业类高职院校以申报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为契机,普遍重视创业教育工作,构建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了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

3.1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构建并实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通盘考虑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规定各个专业必须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自编高职创业教育系列教材,深入开展创业实践培训,先后引入了“大学生创业训练营”、“全球创业模拟实训”等一系列创业教育培训项目,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性开设跨领域的“专业基础课”、《创业就业指导》及“创业培训”等课程,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全院所有涉农专业开设《经济管理基础》拓展课,在所有非农专业开设《现代农业概论》拓展课,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服务现代农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该学院在结合专业对所有在校学生实施普及化创业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创业意愿强烈,同时具备创业条件的学生进行小班化授课,专门教授有关企业管理、创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等与创业关联度较高的课程。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紧密结合农业产业链以及农业类高职学生的特征设置创业教育课程,目前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予以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类高职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

3.2打造创业实践基地,着力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新禾园”大学生创业计划,专门划拨22亩葡萄基地作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用于在校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选派经验丰富的创业教育教师进行创业流程指导,选聘校内长期在生产一线从事葡萄生产管理的老师为技术顾问,聘请行业技术工人从事兼职生产指导工作。目前,已有侯蕊、施天龙等6名在校生入驻园区承包经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该学院通过打造创业实践基地,推动在校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学院还对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力争三年内建成“新禾果园”和“新禾菜园”,十年内建成“新禾庄园”。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着力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专门打造了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基地,既有30多间临街的门面房供在校学生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又从位于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的实训基地中调拨一部分房舍及设施供学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凡江苏牧院大一、大二的在校学生,依据“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的要求,学习完规定的创业教育课程、接受创业培训后,本人或创业团队提出申请,结合所学专业制作并提交规范的创业规划书,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创业规划书进行规范的评审,竞争中胜出的申请者,可进入创业实践基地从事创业活动。目前,创业实践基地有40多个创业项目正常运营,既有宠物医院、宠物护理中心、旅行社、西饼屋、寿司店、水族馆、花卉园艺店、周博士黑猪肉经销部等营业性、服务性创业实践活动,也有林下草鸡蛋、宠物狗繁育、法国番鸭、苏江猪等紧密结合学院主干专业的农副产品的生产性创业实践活动,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开设了网店,通过网络系统从事销售、经营活动。在校学生进入基地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及热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对提高全院在校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产生了理想的示范、辐射效应。

3.3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重视创业教育工作,着重从制度建设、经费投入、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创业教育的主要环节着手,初步构建了“课程+师资+教材+平台+服务体系”的农业类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了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培养了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编写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概论》、《创业实务与技巧》等系列化的创业教育教材,在校园内建立了总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同时还依托产业,在相城科技园、东山果树研究中心等园区及研究机构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依托政府,联合打造“姑苏区大学生创业园农学院分园”,搭建了多元化的创业平台,该院根据专业组建了30个创业社团,先后与12家企业签订了设立创业基金的协议,总金额达60多万元,苏州市姑苏区人社局对该院大学生创业资金资助累计达22万元,姑苏区还专门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形成了紧密型创业服务体系。江苏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紧密结合专业教育探索了“引领―保障―能力―实践―示范―评价”六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实现了创业教育教学、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创业扶持政策、高职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诸多创业教育环节的有效对接,重视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在专业、行业、创业互融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增强了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全方位、多层次提升了以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为主的农业类高职学生创业基本素质。

4进一步提升江苏省农业类高职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建议对策

4.1做好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工作,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江苏省农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及层次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有的仍处于起步阶段,只是开设了2门创业教育的课程,每年组织几场创业讲座,举办一到两场创业规划大赛,对提升高职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效果不明显;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创业教育颇具特色,代表了江苏省农业类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向,重视顶层设计工作和制度创新,初步构建了创业教育体系,基本解决了创业教育、创业扶持与保障、创业基地建设与管理、学生校内外创业实践、创业评价等各环节的脱节问题,对提升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创业教育工作本身牵涉到地方政府、企业、高职院校、教师、学生等多方主体,同时又存在着创业课程教学、创业实践活动等诸多环节,还要考虑与具体专业相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协同发展,再加上高职学生在校时间又短,存在着课时分配与安排、资金缺乏、教师数量偏少等实际问题,目前已经构建的创业教育体系仍不完善,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予以改进。

4.2强化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为更多的高职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

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鼓励、引导、支持、推动条件成熟的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参与率及成功率,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创业实践基地是学生从事创业实践的平台,也是培养其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在整个创业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部分农业类高职院校已着力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其中一些基地已初具规模,逐步驶入科学管理的轨道。然而,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仍是目前创业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基地的数量偏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需求;基地与区域主导产业的关联度不高,不仅自身发展的后劲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业项目的发展壮大;基地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专职的管理人员及创业实践指导教师。这些问题,都需要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做好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结合实训基地建设,扩大创业实践基地的规模,完善其管理制度,为更多的创业意愿强烈,创业条件成熟的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优质的平台,减少创业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4.3树立成功创业典型,为学生提供创业的榜样

限于师资力量缺乏等多种原因,高职院校对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予以跟踪和指导,是整个创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逐步改变这一局面,对在校学生或毕业生正在从事的创业项目,高职院校可从中选择几个发展前景较好的,选派经验丰富的创业教育教师或专业教师予以跟踪及指导,尽全力帮助解决项目运营过程中的诸如资金、技术、销售、管理等存在的主要问题,努力将项目做大、做强,树立为成功创业的典型,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作为案例予以讲解,也可作为学生参观、考察的对象。对于毕业生中业已成功创业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职院校也需予以跟踪,总结成功创业的基本经验,树立为成功创业的典型。通过树立成功创业的典型,为在校学生树立成功创业的身边的榜样,激发其创业意识,推动其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创业典型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参 考 文 献〕

〔1〕丁晓昌,徐子敏,经贵宝.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新案例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林莉.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8).

〔3〕李芳凝,张建哲.大学生创业素质模型建构及培养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1,(08).

[收稿日期]2015 ― 01 ― 08

第10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基本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120-01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革命。新课改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然而新课改是一个逐步探索创新、慢慢实践完善的过程,怎样在探索中进行科学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加强对学生以下三个方面基本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必须重视以下八个方面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是主动学习、按时学习的习惯;二是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是勤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习惯;四是大胆探索、敢说真话的习惯;五是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是好问多思的习惯;七是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是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循序渐进、强化训练,点滴到位、形成定势。如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就要从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的笔画顺序、正确的字体结构等入手,悉心指导,慢慢训练,然后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写字要有一定速度、规范、整洁。习惯是具有综合迁移性的,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其他良好习惯的养成有迁移促进作用。如学生把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等良好习惯也会逐渐强化。

二、积极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高效性。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文课堂是生命成长的课堂,离开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好的。因此通过祖国语言文字的长远历史、文化功用、艺术魅力等来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同感和好奇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以情生趣。

2.创新语文教育教学模式。一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文内容分析解读、课文情景表演再现、课后问题讨论探究等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二是要科学设置课后作业,多安排开放性、启发性作业,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和拓展思维的学习机会,严禁安排机械抄写、重复记忆等带惩罚性质的课外作业。三是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回答问题、合作学习、表现自我的机会,尤其是要多给后进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位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四是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普通话演讲、规范字书写大赛、古诗文诵读大赛、主题作文竞赛等,展示并检验语文学习的成效,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催化剂,也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用“真爱”关心每一个学生。老师对学生给予的每一份关爱和教导,学生都能感受的到,爱是信任、是温暖、是激励,当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感受到老师润物无声般的爱时,才能将心与老师靠近,才能听老师的话、学老师的课,并积极向上,乐观进取。二是用文雅、亲切、激情的语言教学并交流。语言是艺术,语文老师更应该讲求这一点,让学生深深感受到语文老师身上体现出来的语言魅力,这就可以被深深吸引,并向老师学习。切忌不可讽刺、挖苦学生,这既有损老师的伟大形象,也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尽力营造师生平等交流、互相进步的氛围。教师且不可以传统的“师威”而压制学生,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质疑和提问,辩证对待学生的大胆设想和观点,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各抒己见,形成良好的师生共同进步、平等交流、坚持真理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切不可对学差生、后进生有偏见或“一棒子打死”,而是要给这些学生更多的激励、肯定和机会;也不要给目前学习较好的学生“吃偏食”,啥好事啥机会都赋予他们,让其产生优越感和傲慢性。

三、基本语文能力的掌握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基础 新授课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10-073-01

学习高中生物的课程,一般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年级的新授课;第二阶段是高三年级的复习课。高考生物成绩的好坏,直接受这两个阶段学习的影响,其中基础年级新授课打下的基础又是整个高中生物的关键,直接影响高三复习及其成绩。因此,学生在新授课时打下扎实的基础,非常重要。那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新授时学习好生物,打牢基础呢?

一、处理好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因为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因此,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

考试说明是高考生物命题的基本依据,也是指导高考复习的纲领性文件。每年的考试说明都清楚地阐明了当年考试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虽然不同年份考试说明都会有所变化,但考查的主干知识是不变的。因此,老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以高考说明中要求的能力层次为依据,以考试说明所列出的知识点条目为线索,对照课本中的有关知识点和内容逐条分析,以明确考试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认真研究学生,清楚学生整体认知、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那么在新授过程中,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学生,教师应该以什么为标准,进行教学呢?个人认为,应以课标为中心,参照考试说明中的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具体内容的教学,热气学生的能力水平,控制教学难度。

二、重视课本,夯实双基、突出主干知识、特别重视概念学习

夯实“双基”,立足点首先放在课本上,课本是生物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蓝本”,应该重视课本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如课本中生物术语、概念、定律都具有规范性、权威性,抓住课本的知识点,把握好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按照高考的能力要求,对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拓宽、纵向加深。

特别重视概念学习。生物学概念是对生物的结构、生理乃至一切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精确而本质的阐述,也是学生进一步探究深层的生物学现象与规律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客观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生物学概念是中学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生命科学体系的基本单位,人们正是依赖概念的这种性质而展开思维和行动的,因此,对概念的掌握和运用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

教给学生一些概念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自己建构概念,提高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会剖析概念本质特征,并在思考中正确理解概念。

三、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①新授时不仅要突出主干知识、重点内容,还要教会学生具体方法

主干知识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的重点,同时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还要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方法。

②充分利用课本材料,循序渐进的培养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方式、能力、技能和态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和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交互作用的。因此,我们在新授时要重视课本中实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掌握好与生物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③重视强化训练

第12篇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1994年春,安徽省教科所中学语文视导组赴安庆调研《纪要》中有这样几行文字:“潜山野寨中学汪南松等五位老师近几年来,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关于中学语文教研文章共43篇。一个学校的语文组取得这样成果,这在全省尚属罕见。”面对如此热情洋溢的评价,我们自然把目光投向该校语文教研活动的核心,“人课”教学观的倡导者、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汪南松老师。汪老师现任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教研员、安庆市政协常委。1996年5月、1997年4月先后被评聘为安庆市教坛新星和安徽省教坛新星语文学科评委。从教40年来,他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进行科学研究,潜心探索中语教学科学化、艺术化的一般规律和具体规律,博采慎取,提出了“人课”教学观,逐渐形成了实而不泥、活而不乱、朴而不涩和巧而不浮的严谨而又宽舒的教学风格,获得了一系列颇有分量的教学教研成果。概观汪老师“人课”教学观的内涵,即一个中心,三个支点。

所谓一个“中心”,即“语文学科是一门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生存、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基础学科”。汪老师认为,在教育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系统工程中,尽管各门学科都有其独特作用不可或缺,但语文学科居于前沿,是领头学科,在优化人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过程中,没有别的哪一个学科能像语文学科这样全面深刻地经常性地发挥作用,因为成功的语文教学能直接促使受教育者在理智认识、思想意志、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基本能力基本素质方面得到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调和发达”,从而养成“灵肉一致的人”。因此,“人”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立足点与归宿点,当然成为语文教学的“中心”。所谓三个“支点”,即“情意熏陶、思维训练和语文实践”,它们既是“人课”的基本内容,也是实施“人课”教学观的基本途径。

“情意熏陶”是指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材向学生进行情感、道德、意志、人格等非智力因素教育的特定方法。汪老师认为,无论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中语教学效率,还是着眼于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完美个性的跨世纪建设性人才,情意熏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都要列为基本目标之一。在汪老师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他极重视语文教材对学生的情感、道德、意志和人格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上他总是让学生主动地“披文入情”,在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精美得体的言语佳境中感悟。比如,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汪老师先让学生借助注释和课文提示反复诵读全诗,感受诗句的清新流丽及其节奏明快、音调铿锵的韵律美;再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两个疑点予以启发,将学生导入末二句构建的佳境,明确帆影远融碧空,长江流向天际的壮阔景象乃诗人所见,并由此想象出诗人在送走孟浩然之后长久伫立江边,极目凝望的痴迷形象,这样,诗人在孟浩然去后的惆怅情怀,诗人对孟浩然的浓烈深厚的友情,学生们就可感可触了,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相对“情意熏陶”来说,“思维训练”是个“热门”课题。汪老师反对那种受应试教育思想和“狭隘工具论”役使的思维训练。汪老师认为,思维训练的目的是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更好地发挥中语教学培育人才的功能。思维训练不能跟在高考语文试题后面转圈,而要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提供的范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汪老师还认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关系,忽视甚至取消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其结果是抑制学生大脑的联想、想象机制,给学生认识领域造成严重的智能障碍,限制了学生基本能力的发展。对于阅读和写作中常常出现的“越轨”现象,汪老师洞察秋毫,认为这是一种“病态思维”,是思维品质的异化,因而不能放任自流,应该根据内容与形式、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法则,承认差异,因势利导,纠正讹误,导上“正轨”。在其力作《导读三要》中,汪老师提出了关于导读技术应用的三条法则: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要导上正轨,这是完成导读任务的前提和关键;根据教学的需要,要导入佳境,这是导读的精微所在,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优质课文范例作用的基本途径;根据语文学习和“育人”的目的,要导出智能,这是导读法区别于“填鸭式”乃至“讲读法”的本质体现。

汪老师认为,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进行语文教育、发展语文能力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活动和主要任务,但语文教学不是“专管”学习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坚持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坚持培养语文整体素质和发展语文能力统一的原则。比如,汪老师引导学生辨析“白皑皑”与“白茫茫”这一对同义词,不仅有关于词形、词义静态语知的温习,而且超出一般动态的语用范畴,让学生进入“修辞以适应题旨和情境”的高层艺术空间中领略感悟。在作文教学中,汪老师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反映”和“表达”的观念,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口说笔写都力戒虚夸编造,无病,越是不起眼的地方越要提醒学生不可疏忽大意。比如《跛鸽》(《中学生作文指导》1995年第11期)原稿中有段话是这样的:

一天我正在屋里做功课,屋外突然传来一阵猫叫,不时还发出森然的“呜———呜——”声。“不好!莫非……”我冲出屋子。小鸽子正在树底下;不远处,一只大黄猫伏在那里,胡须银针似的根根翘起,粗粗的尾巴不停地摆来摆去,猛地,它向前一扑。“这下小鸽子完了!”……

这个场景描写,单从字面上看,语句通顺、叙事清楚,但用“反映”和“表达”的观点来审视,就觉得不够味儿,没有营造出小鸽子生命受到威胁时的紧张气氛,不能反映出与之相应的“我”的关切惊惧的心理状态。于是汪老师给习作者“说戏”,启发他们入境体验,考虑如何调整词句,经过反复商讨和斟酌,习作者删去了“莫非……”“银”“不停地”,将“粗粗”改为“又长又粗”,将“摆来摆去”改为“左右摆动”,将后面两句改为“随即猛地向前一扑———完了!”经过这样的语文实践,学生不仅能悟出遣词造句的某些规律,而且能提高对事物对生活观察体验的热情,养成作人的良好习惯。

第13篇

关键词:新护士 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7-0085-02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独立学科,对于刚刚走出校门进入临床工作环境的新护士来说,怎样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是各级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服务质量。开展针对毕业一年护士(称为新护士)的培训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我院几年来开展对新护士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 制定培训内容

1.1 护理理念

护理是一种服务,是助人的方式,护理的核心是关怀,护理程序是护理的工作方法,护理工作是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从而对其提供生理、心理乃至社会的有效护理服务的过程,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有着自身的知识体系、教育体系、专业标准、价值信念和论理。

1.2 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

热爱护理专业,具有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按照专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护理实践,具有护理专业所需的态度、价值、道德和自律,能够关怀、同情服务对象,能够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健康问题,并提供有效的护理,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1.3 新护士的特点

刚刚走出校门的护士,虽然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接触了一点临床实际,但这只打下了一个基础,与专业护理人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新护士有以下特点:(1)护理专业所需的态度、价值、信念还未完全形成;(2)临床基本技能有待进一步学习、实践、提高;(3)沟通交流技巧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4)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工作自律性还需要在临床环境中不断培养;(5)不熟悉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问题;(6)临床思维还未形成。

1.4 护士成长的特点

护理人员的成长具有实践性、晚熟性的特点,实践性是指理论知识、工作经验、操作技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掌握、积累、提高。晚熟性是指学习周期长,因此护士的培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

2 新护士培训的目标及方法

根据对新护士上述特点的分析,我们把对第一年新护士的培训重点放在培养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上。

2.1 培训的总目标

通过一年的培训,使新毕业的护士能够达到:(1)具有专业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2)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医院和护理人员的形象,无违纪行为;(3)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各种操作考核达标;(4)能够胜任临床各个班次的护理工作,能够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5)能够理解和陈述护理质量标准,并能依据质量标准进行护理实践;(6)通过护士专业注册考试。

2.2 培训的方法

分为岗前和岗位培训两个阶段。岗前培训的重点是使新护士熟悉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医院文化服务理念和职业道德。岗位培训的重点在岗前培训的基础上使新护士逐步熟悉医院的环境,适应临床工作,实现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培养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 制订严密的培训计划

3.1 岗前培训阶段

时间 2~3 周,首先熟悉医院环境,是培训护士的必修课。其内容包括,病区环境、治疗室、护理室、抢救室、监护室.卫生间等各个相关科室的位置。

3.1.1强化规章制度。

(1)基本素质要求和护士礼仪培训,岗前培训要求新上岗护士必须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不许迟到、早退,不许中间办私事,要求在工作时间不许聊天,不许背后议论别人,不许在工作其间接手机或用医院电话聊天谈私事,工作时间内不许着奇装异服,化浓妆,留长指甲。要求在病区工作中要说话轻、走路轻、动作轻;使护士们能够严格自律,衣帽整齐,紧张有序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2)明确各班职责,要求护士按程序工作,新上岗护士在毕业实习时对一些职责有所了解,在培训班上还要进一步强化。要求护士对每一个病员都进行认真的交接班,认真记录护理记录,做好晨、晚间护理,生活护理,观察病情和护理效果,研究制订符合病人的护理方案。这些培训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很具有操作性;(3)查对制度的培训。增强查对意识,了解查对工作的重要性,使规章制度成为每位护士护理工作中的必然行为,而不是负担。

3.1.2 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培训。

在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培训中,强调以下几个内容。(1)垃圾分类及登记(2)无菌物品的检点保养方法,(3)强化安全操作观念,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要求做到为病人负责,为自己负责.

3.2 岗位培训阶段

时间为一年,此阶段的培训以各科的科护士长和高年资带教老师为主。此阶段分为两个阶段。

3.2.1岗位培训第一阶段:

时间为3个月,为带教老师指导下的临床见习阶段,培训重点是在岗前培训的基础上熟悉临床环境。各病房的培养内容有:(1)讲解各班职责和工作程序,并见习各班工作;(2)带教老师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安排新护士进行各种基础护理操作;(3)讲解专科的基本护理常规;(4)在专人负责带教的前提下,安排新护士与不同的护理人员合作,使其尽快熟悉本科室工作人员。

3.2.2岗位培训第二阶段:

时间为 9 个月。为带教老师督导下的临床实践阶段,培训的重点是使新护士逐步适应临床环境,并在此环境中按照专业标准进行护理实践,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士的角色转变,并能够在带教教师督导下,解决临床中遇到的护理问题.(1)指导带教各班次的护理工作;(2)督导临床各种基础护理技术操作;(3)督导专科护理技术操作,(4)指导健康宣教及护患勾通的技巧.

4 评价方法

4.1 阶段评价

在岗前培训结束前和岗位培训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考核工作由护理部教学人员与科室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共同完成。

4.2 终末考核

新护士完成上述培训和实践后,护理部要对新护士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需要新护士达到以下标准,才能成为正式的护士:(1)按时完成培训计划并无延期。(2)基础护理操作考核达标;(3)胜任临床各班次的工作,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对新护士的评价合格;(4)通过国家组织的注册护士考试;(5)在培训阶段无病人投拆。

4.3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新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第14篇

一、科学教育的基本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同时还要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切实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人格尊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幼儿自主研究、自主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幼儿自身特点把幼儿的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幼儿培养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栋梁。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要教幼儿的文化知识,更要培育幼儿的各方面基本素质;既要增长幼儿的智慧,又要增强其身体素质。教学中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过程的感与受。

三、科学教学的基本途径

科学教育并不是以培养科学家为唯一的目的,而是以应用及创新科技生活为基本。所以在幼儿的科学教育中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主要目的来进行培养:幼儿对科学认识的能力;幼儿对科学探索的能力;幼儿对科学的认识与探索的态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践幼儿的科学教育呢?

1.正确地向幼儿提供直接的经验

众所周知,幼儿的好奇心极强,喜欢直接用其感官的方法对科学与知识进行探索,所以,幼儿科学的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对其提供最直接且正确的知识或者对新事物的认识。所以,在我们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时,我们绝不可以完全依赖纸与笔进行教育。当然,幼儿由于对新事物的理解与认识有限,知识与意识很有限,也不可对其进行直接讲授教育。在对幼儿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特点,刻意创造科学的环境,可以让幼儿具体操作并运用相关的新事物新知识。如,观察、分类、比较、总结等。

2.科学地培养幼儿的基本能力

(1)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直接用人类的感观去了解事物的信息,是获得第一信息的直接方法,也是人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所以,幼儿老师应该多让幼儿用其感官来对周围的事物与信息进行探索。如,看、听、摸、闻、尝。可让孩子们用心去观察鱼儿在水中游,天上的月亮、星星等,不仅可激发孩子们对事物的探索兴趣,也能让孩子们养成观察习惯。

(2)推理能力

当孩子们对周边事物有了新的发现,但由于其根本不知道事物的客观真实性,在客观上有可能其认识的信息是错误的,所以,当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我们应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逻辑、真实性、科学性进行推断。这不但提高了孩子的推断能力,也让孩子能够找到事物的客观真实性,还能让孩子养成科学推断的习惯。尽可能地提供一些适合幼儿特点的因果问题。比如:让孩子试着去探索太阳为什么会将湿衣服晒干?

(3)判断能力

判断就是对一件新事物在没有得出结论之前,用自己的思维与知识对其进行预测。在幼儿进行学习与教育时,老师应该多运用一些关于判断的手段,对孩子进行培养,而且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形象化,或者实验来揭示答案。从而提高孩子的判断方法,判断能力。在这方面,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游戏,像让孩子数花朵,看其对数字的掌握程度,是否能够判断正确?

(4)沟通能力

沟通不仅是人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在人们思想交流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所以,当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老师应该多让孩子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沟通。如,肢体语言、直接语言、创作等方式。幼儿的沟通是一种对事物的理解的表示,他首先需要对事物进行理解,才可以用他特有的方式将自己的理解表示出来,也只有表示出来,老师才知道孩子是否对事物理解到位。同时,老师也要通过幼儿的表现,来对其进行分析。

第15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B-0090-01

健美操专业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健美操专业人才,为健美操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和储备高效的专业人力资源的专业。在中学进行健美操高考训练是帮助想要考取健美操专业的学生提高专业成绩的必要手段。那么,教师如何组织健美操专业高考训练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经验。

健美操专业对考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身体强壮、肌肉匀称、上下肢较长的学生,同一身高而体重较轻的学生,以及力量、平衡能力、柔韧性、协调性、弹跳力等素质较好的学生比较适合报考健美操专业。教师可以对具备上述身体条件,且有意向报考健美操专业的学生进行专门的高考训练。

健美操高考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形态、基本素质、专项技术和成套动作。除基本形态是学生的先天条件外,基本素质、专项技术和成套动作都可以通过后天的系统训练来提高。

基本素质是指练习健美操所必需的基本身体要求,如肩部和髋部的柔韧性,上肢及腰腹力量等。考试项目一般以转肩、劈叉、俯卧撑和“两头起”为主。所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之间(或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压肩、压叉。练习柔韧时,可能会遇到学生疼痛难忍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做好思想工作,鼓励学生要有吃苦精神。可以通过快速俯卧撑、夹肘俯卧撑、推起击掌俯卧撑等训练学生的上肢力量。教师组织腰腹力量练习时,可以先降低难度,从“一头起”做起,如仰卧起坐、仰卧举腿等,再过渡到“两头起”。

专项技术是练习健美操专业特别需要的与其他专项不一样的身体技术,主要是A、B、C、D四个组别难度动作与7个基本步伐的组合。值得注意的是,该项主要是以考官的主观感觉来打分,而且分数比例较大,所以难度动作的选择非常重要,既要保证学生可以成功地完成,又要在难度上多得印象分。笔者建议A类难度可以选择“直升机”类,因为此类动作只要学生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力量,重点练习绞腿后的顶肩动作就可以完成,但又相对于俯卧撑类能多得一些难度分。B类难度是一个难点,一般的中学生的静力性力量素质偏弱,可以选择较基础的“分腿支撑”或“直角支撑”来应考,这类动作主要依靠腰腹及大腿的控制力量来完成,要重点进行一些静力性力量练习。C类难度可以选择跳转类或团身跳类的基础性动作。D类难度同样可选择较基础的转体类,不同性别或素质的学生可以在转体角度上加以区别,如立转540、立转360等。难度练习比较枯燥,学生往往比较排斥,所以,在训练中教师要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以提高训练效果。

成套动作的训练至关重要,它的分值在健美操高考项目里是所占比例最高的,也是可塑性最强的一项。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完成能力,选好或编排好适合不同学生的成套动作。在训练中,教师应遵循“先慢速,后快速”“先分解,再组合”“先操化,后难度”“先口令,再音乐”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开展训练。

每次训练课时间要保证在一个半至两个小时之间,时间太短,训练内容过少,时间太长,学生没有足够的体力完成训练,训练效果不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每次上训练课之前教师务必要求学生先热身,再进行教学,避免运动损伤。教师可以用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进行伴奏,让学生伴随音乐完成慢跑等热身运动。在训练中,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规范、优美的教师示范是教学的关键,每个动作教师都要亲力亲为,一定要避免“只说不做”。为了确保学生在考试时有足够的体能,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训练当中穿插速度、耐力训练,如300米、600米计时跑,适时地加入器械力量练习以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等。

训练之余,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明确考试大纲要求,使学生对高考项目及各分项的分值比例“心中有数”。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考试化妆的技巧,对评委老师的礼节等,还应提醒学生考前与考中的饮食注意事项,并及时对学生的紧张情绪进行疏导。高考前,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考试,笔者建议由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和其他艺术课教师担当评委,邀请专业生家长参加,整个考试过程全部公开,以此督促学生有压力地训练,提高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