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范文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风险意识;创业风险偏好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248-02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毕业生创办小型科技企业,既是其就业的重要渠道,又是发展经济、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也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在浩浩荡荡的创业潮中,充满激情的大学生创业者常常由于对市场、产品、财务、管理等各种风险估计不足,而中途溃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5%左右,而在失败案例中,又以缺乏风险意识排在首位,即对创业前景过于乐观,而对创业风险估计不足。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必须加强风险意识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的界定

对创业风险的界定,学术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观点,绝大多数国内外学者都是只针对自己所研究领域或角度来界定风险,而并没有将其作为一般概念提炼出来。国外学者Timmons和Devinney将创业风险视为创业决策环境中一个重要的因素[1],不仅包括处理进入新的企业或新的市场的决策环境风险,而且包括新产品的引入风险。我国学者赵光辉则主要从创业人才的角度来界定创业风险,认为创业风险就是创业者在创业中存在的风险,即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以及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从而导致其创业活动偏离其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主要指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风险的意识,即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能够准确判断和预测风险,在创业中期能够沉着冷静处理风险,以及创业后期能够预防风险的能力。

二、大学生创业过程风险意识现状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由于风险意识淡薄,常常使成功与自己失之交臂。总的来说,目前大学生创业过程风险意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2]:

第一,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许多大学生创业者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在创业初期或者准备期,大学生创业者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因而忽视了成功的背后曾有过更多的失败。只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也就不能把握真正的市场,这种盲目乐观的心态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不理智。

第二,急于求成、缺乏商业管理风险意识。这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涉世未深,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并非来源于管理专业,由于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很难胜任创业者的角色。

第三,对创业过于理想化,对困难和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很多大学生提交的创业计划书中,常常试图用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而缺乏对风险的预见。殊不知,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大学生要创业,没有资金来源,通过做兼职或勤工助学也很难积累创业资金,即使一部分同学通过家里的扶持或贷款等其他渠道获得了启动资金,也可能会因为资金周转和所要承担的投资风险而使创业变的困难重重,压力重重。这些,实际上都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所在。而实际上,在凭借热情和勇气创业的大学生观念中,却缺乏对未来风险的预见性。因此,遇到困难和风险,缺乏处理策略。

第四,市场观念较为淡薄,缺乏市场风险意识。很多大学生经常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对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却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三、建议及对策

针对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现状,结合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的界定及大学生对创业风险的偏好分类,提出如下建议及对策。

第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辨别风险的能力。创业风险教育重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在教育体系上应包括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实习模拟、实地调研四个部分。要对学生进行创业风险教育,对教师在创业方面的培养也必不可少,学校可以安排一些培训课程,供教师充电,了解相关的风险知识,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或者由教师自己安排到企业进行实践[3]。更重要的是,学校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定期邀请一些商界人士来给学生讲解最新的市场动态,最真实的创业经历等等。

除了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实践,学校还可以组织创业设计大赛,开设创业讲座等形式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兴趣的同时,引进风险意识及管理知识。另外,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可以适当的将一部分管理内容让学生来参与,比如食堂,商店,环境卫生,校内便民服务等等一些岗位,在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学生在这些项目中学习一些管理技能,从而丰富创业经验,增加风险意识。

第二,利用大学生创业典型,既要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又要增加大学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显而易见,身边的成功案例对大学生的激励作用尤为明显[3]。建议在进行相关成功案例报告的时候,要适时地结合实际有意识的强调该创业者在创业中关于创业风险的防范及处理措施,使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创业风险。

很多大学生创业初期都信心百倍,创业也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是当企业需要再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便遇到了种种不可预测的困难,这时候缺乏社会经验和创业经验的大学生老板变得束手无策,使企业发展受到遏制甚至是停止。因此,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各方面都应该对创业的大学生多提供一些后续的扶持工作。

第三,开设专门的创业风险课程,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传播风险知识。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高校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开设专门的创业风险课程,指派专业教师专门讲授风险知识及相关风险的防范与处理方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风险理论及常识。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资源,讲授风险分类,结合案例分析,让大学生保持对创业保持清醒的头脑。教师可以通过创业风险偏好级别系统,测试学生们对创业风险的偏好程度,使他们清楚地了解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风险偏好者。然后,根据不同的创业类型,选择合适自己的创业行业及时机。

实际上,大学生创业风险意识的提高,不仅依靠专业教师指导及学校安排的实践活动,更重要的的是,需要通过自身的历练。比如,在实践中,可以有意识的给自己设置一些困难,培养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 戴雪滢,缪校莉.大学生创业行为分析[J].管理观察,2010,(23).

[2] 王珍.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探析[J].科技资讯,2009,(12).

[3] 卜晓慧.浅议大学生创业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资讯,2008,(10).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调查;培养;建议

中图分类号: C31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大学不断扩招,本科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困难,为此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鼓励大学生创业就是一个很好的政策。但是大学生毕竟经验不足,创业成功率很低,而且大学生创业意识也不强,这时候大学就要相应的开设部分课程以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意识。究竟大学生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大学又该开设什么课程呢!这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问卷调查目的及人群

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从数据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继而建议相应的大学机构开设对应课程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开办的企业也可以解决很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缓解社会压力。但是大学生待在学校时间太长了,只会学习,对于做生意就欠缺很多能力了,社会经验也不足,所以我们要针对性开办一些课程,提高创业能力,继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国家也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大学生创业。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安徽理工大学14个学院所属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此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40份,收回问卷312份,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87.65%。调查对象分别情况如下:女生95人、男生203人;团员253人、党员45。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以及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

2、大学生创业的热情;

3、大学生了解创业的途径;

4、大学生创业的阻力;

5、大学生创业需要什么素质;

6、大学针对性开设的课程以及创业活动――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

7、大学课程该如何改进;

8、男女大学生创业意识有何差异等。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1)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不全面

对于创业的定义,学生中30%认为创业就是开公司、35%的认为是创新项目、27%的是开创事业。很多人理解的创业就是开公司、开店、当老板,实际上创业并非如此,当老板只是其中一个方向。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只要我们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就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将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社会空间,所以创业不仅仅是经济上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这种理解是局限的。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开设一系列课程,从而纠正同学们对创业的理解错误。

(2)大学生创业热情有待提升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同学们对创业兴趣高的并不多,创业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世界,我们习惯了学校生活,出去后也更希望找一份工作,比起创业来说工作就轻松很多。虽然创业诱惑很大,但是困难重重,所以大学生就望而却步了,就像彩票,奖项丰厚,但是概率太低了。

对于大学生我们要建立激励机制,可以通过政策进行激励,大学中开设相应课程使学生们消除顾虑,并提供相应法律保护,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创业或者对创业有更大热情。

(3)大学生从媒体中了解创业较多

53%的学生了解创业是从社会媒体中,媒体对于创业意识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在网上很多关于创业的信息,比如国家政策、创业需要的条件、创业技能培养等等。

(4)大学生创业阻力大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几乎所有创业的大学生都是白手起家,通过提供技术支持,以达到创业的目的。除了资金问题,还有经验的缺乏,大学生接触社会机会有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进入社会经营事业很难生存下去。还有就是创业本身存在的压力很大,大学生很难应付这种困难。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家庭的压力,家人希望孩子少点磨难,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这些方面的问题的阻力达到了76%,所以要鼓励大学生创业,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供资金以及经验支持,大学生提供想法和技术,而对于家长也要普及教育,改变以往的安于现状的情况,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发挥。然而考虑创业存在的风险的仅有7%,同学们对创业的考虑还是很多欠妥。

(5)大学生很多创业能力还需提高

市场洞察力、较强的专业知识、庞大的人际关系网络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方面也是同学们选择最多的,但是也是非常难培养的,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经营。没有平常的日积月累,很难有很大的改观。除此之外,对于创业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却很少有同学关心,可见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还是不甚了解,创业面临巨大的压力,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难经营下去。对于市场洞察力的有268位同学选择了,达到了近90%,还有交际与社交能力,也是同学们觉得非常重要的。

(6)大学针对性开设的课程以及创业活动――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

从安徽理工大学收集的数据中看出,学校针对创业意识的培养还有有所欠缺。在关键的四个方面都差不多,没有完整的课程和知识支持,为学生提供的设计实践机会太少,缺乏专门创新创业指导老师等等。这些都是很多高校都缺乏的,对大学生创业重视力度不够,多关注的是就业,这是大学当前课程出现这种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安徽理工大学已为此举办的很多关于创业培训班,如:GYB培训(又称创业意识培训)和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培养了数千人,已改变了很多学生的观念,激发了创业热情,但创业意识仍需提高,社会实践机会需要更多,指导老师也需要有很大增加。

(7)大学课程该如何改进

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通过专家讲授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较少,大家都认为创业最重要的就是社会经验,如果单单只凭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需要丰富的创业经验,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同学们的想法是教授都没有创业又怎么指导我们创业呢?的确,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选择通过创业者讲授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以及创业模拟分析的较多。我们需要的是社会和创业经验。但是某些必要的创业指导还是不可或缺的,这里我们调查了同学们更重视哪些技能,以此为例,可提供相应的课程支持。

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市场营销比例都达到了80%左右,针对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在这里我们很容易的发现市场营销以及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是非常受欢迎的两个课程,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也挺关注,而对于其他课程同学们就没有很大兴趣。在创业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都不容忽视,所以这些课程对创业者来说都很有必要,可能我们需要变换一种方式来使同学们接受这些内容,比如对财务税收我们模拟公司运行,从中加入税收环节。

(8)女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女生较男生创业热情更低,几乎95%以上的女同学都趋向于找工作或者考公务员,女生期望更低,只求安稳工作的更多,这是非常保守的观念,在创业过程中,女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们的思维和男生不一样,取长补短,这对创业非常有用,而且女性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交际能力,我们需要改变这种状况,针对性的辅导女生,以提高女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四、总结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安徽理工大学本科生的创业意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学生对创业理解不够全面,认为就是挣钱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对于创业的激情逐渐的减弱,大一大二有很大热情,大三大四就趋向于找一份安稳工作了。面对创业路上的各种艰辛,学生们也做了很多思考,认识到创业需要多方面的技能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并且渴望拥有它们。但资金短缺、经验不足成为他们创业路上最大的障碍。我们的建议是:

1、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某些方面,打好基础。

2、针对自己某方面的不足,重点改进。

3、多参与社会实践,获取经营管理的经验,多和他人交流,多接触一些人,管理好自己的人脉。

4、学校应多组织各种创新创业的活动,营造更好的创业氛围。

5、政府应出台更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帮扶大学生创业,创办创业基金组织,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

参考文献

[1]钟玉泉,彭健伯.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5):151―153.

[2]董亮.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大学生成功就业[J].中国就业,2007(7).

[3]陈学峰.综合大学创业教育内容与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3).

[4]李晓峰,等.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模式的选择[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2,(2).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08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严峻,高职教育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突出强调要加强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教育主要是就业教育,需要解决学生的目前的生计问题。但也应该重视创业教育,以满足学生后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应该成为高职教育的使命。

一、高职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能否进行创业,首先取决于学生创业的意识,重视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前提。

(一)创业主体意识。创业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体观念、会成为创业者在风险浪尖上拼搏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会鼓舞他们抓住机遇,迎战风险,拼命地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会使他们承受更多的压力和困难。因此,这种创业主体意识的树立,就成为创业者在创业中必须具有的、十分宝贵的内在要素。

(二)迎战风险意识。风险经营意识是一种现代经营意识,也是创业企业和创业者急需培养和增强的的一种重要的创业意识。创业者要从害怕风险,不敢迈步之中解放出来,敢于去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劈风斩浪,又要在敢于经受商海的历练中善于规避风险、化解风险。

(三)知识更新意识。原有的知识底蕴和劳动技能,不足以应对创业过程中涌现的大量新情况和新问题时,创业者应随时注意进行知识的更新,才能适应和满足繁重的创业需求。

(四)资源整合意识。整合理念是现代营销学中的新理念。任何一个创业者都不可能将创业中所涉及到的问题都解决好,关键在于要学会进行资源整合。创业者要在创业中借势发展,巧用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五)战略策划意识。策划是一种智力引进,是一种思维的科学。策划既是进行战略设计的过程,也是对每一个具体事件和行动进行战略思索的过程。大到企业发展战略,小到一句广告语,都要经过策划的过程。很多创业企业能够快速崛起,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十分注重策划。

(六)开发信息资源意识。信息是资源,是财富。只有懂得信息的价值和信息资源的重要,才会积极寻找和利用信息资源,才会去开发信息资源中的价值。

二、高职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创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创业能力是在知识不断积累,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深入的基础上获得的。

(一)专业技术能力是创业的基础。在现代创业活动中,创业者为了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

(二)经营管理能力是创业的关键。经营管理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它从以下几个方面直接影响创业实践活动。

(三)社会综合能力是创业的保证。在创业过程中,综合性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公关能力、持之以恒的适应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具有强烈的社会实践性和综合性,从整体上影响和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

三、高职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全面融合创业教育内容,传授学生创业的基本知识。

课堂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把创业教育融入课堂,使知识技能学习与创业素质培养有效地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业教育,要挖掘原有教学内容与创业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因素,充实与创业教育有关的新内容。

2.开设创业课程进行强化教育。学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导论、创业常识、创业技能、职业指导、经营管理、公共关系、演讲与口才等内容。同时也尽可能多开设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特长等选择地学习金融债券、股票交易、市场分析与预测、广告策划与设计、营销对策、谈判技巧、生产规划与计划、生产流程与操作程序等课程,以保证学生获取创业所需的各类知识。

3.注重教学中的创业能力拓展。在课程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延伸与能力的拓展,把创业教育的落脚点放在提高能力上。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活动,锻炼学生创业的基本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高职学生创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校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活动,锻炼学生的业的基本能力。

1.把创业教育与学生思想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针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把创业教育纳入到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之中。

2.把创业教育与学生课余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这是创业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3.把创业教育与学生创业专题培训结合起来。创业专题培训是提升学生创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成立"创业训练协会"、"创业俱乐部"、"生存训练营"、"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创业沙龙"、"生存训练"、"创业研讨"、"勤工助学"等一系列活动,锤炼学生创业的心理品质。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努力构筑创业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创业的实际本领。

社会实践也是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丰富学生的创业体验、检验创业能力、确立创业方向、提高创业实际本领具有重要的意义。

1.校内创来实训。模拟实训是创业教育的一个既便捷、又有效的形式。可以在校园内建立创业园区,学生从寻找创业商机开始,到制定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融资和创业管理的全过程设计,最终到实际场所进行经营试验或检验,学生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将在这个环节得到具体的应用和体现。

2.校外创业实践。到工厂去"顶岗实习",到公司去"挂职锻炼",到小店中去"充当老板",这是最有效、最重要的创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树立市场意识,学会做人、做事,尝试进入"职业角色"。

参考文献

[1]周航.大学生就业与创业[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

第4篇

关键词:创业意识 高等数学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224-02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大幅增长,而全球经济下滑,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创造的就业岗位明显减少。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实现由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的思想转变。

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要实现创业,需要具备基本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包括:创业意识,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承担风险进行计算的能力,一些基本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自我创业的技能[1]。

创业教育是解决当前及今后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有效方法[2],而创业意识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业意识教育是高校创业教育最佳的途径,离开学科教学,创业教育就是空谈。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教学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传统的数学学科教育,忽视了数学学科教学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因此,特别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1 数学过程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创业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数学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方式。对大学生来说,学习高等数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目的,而是通过学习高等数学掌握逻辑推理和创新方式,进而训练和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3],使学生不仅知道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而且领会到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然而当前有些高等院校提倡所谓的新型教学模式,数学教学以够用为目标,过于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忽略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大量删减甚至完全删除数学公式定理推导和证明过程。

事实上,数学公式、定理的典型推导或证明过程十分重要,因为其中运用了独特的思想方法、艺术技巧和逻辑思维方式。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数学公式、定理的典型推导和证明过程的教学,同时,介绍数学概念定理的背景材料和应用案例,实行“过程教学”,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例如在导数的概念教学中,通过介绍物理学中的瞬时速度和几何学中的曲线切线斜率这两个实际问题,分别运用平均速度近似瞬时速度,运用割线斜率近似切线斜率,进而引入极限思想得到瞬时速度和切线斜率的精确定义,推出导数的概念,导数即为平均变化率的极限――瞬时变化率,反应了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的快慢程度。通过这样的过程教学,能使学生体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

2 数学建模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数学实践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数学建模就是根据需要针对实际问题组建数学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数学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首先通过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求解数学模型,利用数据模拟分析验证数学模型,并不断对数学模型进行校正。数学建模过程,不断地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合理的数学模型,进而使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数学建模竞赛赛题紧密结合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吸引学生关心、投身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数学建模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践能力。竞赛问题的解决方法没有任何限制,学生必须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解决问题,数学建模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学建模竞赛要求三人一队,三人分工合作、取长补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同舟共济,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创业领域,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会合作是创业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以选拔为主的应试教育的导向片面强化竞争意识,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学、中学都曾面临一系列竞争,竞争倾向被强化的同时,团队合作意识被淡化了,而通过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可以培养这种团队协作能力。

3 概率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风险意识

风险,是创业过程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对创业者来讲风险是指从事创业投资活动所面临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创业决策实施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盈利还是亏损,在事先是无法准确的预测的。如果失败,风险越高,代价也就越大;如果成功,风险越高,其额外的风险收益也越大。大学生是否具备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创业的成败,风险意识是新时期创业者所必备的基本意识观念。仅靠兴趣和激情去创业,不考虑市场的风险和企业运作的不确定性,很容易造成创业失败。

创业风险意识的提高对大学生创业成功极为重要。因此,要加强大学生风险意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风险意识,增强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使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规避和应对风险[4]。

概率是对不确定性事件进行描述的最有效的数学工具,是对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一种度量。通过对概率论等有关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以及度量风险的能力。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当加强概率论等有关风险理论的教学,尤其是概率论在金融、投资、竞标、激励机制、存货决策等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概率论的方法在企业的风险分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的概率分布是度量风险的基础;计算事件的期望值是在风险状态下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在事件的期望值比较接近时,方差可以较好地衡量事件的风险程度。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市场调查数据和历史经验,通过计算期望值来量化风险,并选择最优创业方案,进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总之,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创业意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只有在学科教学中才能真正有效地进创业意识教育,高等数学学科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风险意识。

参考文献

[1] 陈圣滔,孙玉秋.加强大学数学教学,培养创业创新人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12):177-178.

[2] 汪建华.创业教育―― 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J].现代大学教育,2003(6):70-73.

第5篇

一、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学生创业的比重相对偏低。有人在北京某著名高校做过调查,大学生创业的比例还不到1%。湖南省教育厅湖南0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通报,统计显示:2009年湖南大学生就业率为75%,其中,自主创业的586人,仅占0.21%。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低的基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大学生毕业去行政事业单位就业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创业在大学生中还存在一些模糊意识,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与农民工进城和下岗工人再就业差不多,不愿承担创业的艰辛和风险,有的非常羡慕创业者,自己都没有信心和勇气去尝试。大学生自身面临很多难题,主要有:知识限制、经验缺乏、心态问题、创新能力薄弱和资金问题等。

二、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途径

大学生创业是当前大学校园的一个热门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对于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同时也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因此,认清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性和探索大学生创业意识及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并没有得到很大程度的激发。创业意识的缺失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 增强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知识教育

要让大学生在观念上变革,就要以实践作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载体,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强竞争意识,进而萌发创业意识。要转变就业观念,尤其是在给学生上就业指导课时,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打破安于现状的就业观念,树立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新观念。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的主要是基本理论,创意知识比较薄弱,实践表明:创业除了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初期的学生创业者,不可能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高薪聘用众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他们不得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充当管理人和“技术人”的双重角色,在整个创业过程中,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管理、法律咨询,资产评估等等都是必须通过自己亲力亲为。因此,对创业大学生必须进行创业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和增加创业风险、创业技巧、创业法律等知识,以及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公共关系,保险等。做好知识经济创业的储备,同时,要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创业案例,汲取创业者成功经验,寻找其成功的共同点,避免日后走弯路。

2、 创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①大力宣传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橱窗等宣传工具,进行创业宣传,使培养创业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形成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主力军,他们不仅可以用自己的创业精神感染学生,成为激励学生创业的楷模,而且可将学生纳入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直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③成立创业者协会,未来创业者协会要组织通过社团沙龙的组织管理、公共活动的设计组织、报刊杂志的创意策划、学术研究的立项申请、法律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活动来创造创业氛围。

3、做好国家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工作

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大致包括办理营业执照、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小额贷款、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免费查询人才劳动力供求信息、免费招聘广告等服务、适当减免参加人才集市或人才劳务交流活动所收取的费用等等。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岗位创业者;创新创业意识

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是新的时展和现实给高校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21世纪社会经济越来越需要更多运作灵活的创新企业,也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如何有效对大学生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是每个高校必须面对的新课题。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中面临诸如创业教育价值取向等瓶颈问题。培养岗位创业者,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新取向,能有效地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达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企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达到大力推进高等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一、创新创业教育:时展的必然要求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始于20世纪末。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成为第一所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引入亚洲的高校。2002年,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这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从自发探索到教育部门引导下的多元探索阶段。

此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2008年教育部通过质量工程项目,又立项建设了30个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验区,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范围。2010年,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明确指出,“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高教司、科技司、学生司和就业指导中心联动,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支持和创业指导服务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格局。2010年5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要求,大力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教育部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至此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展开。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拓展就业新视野,确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新理念,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素质,将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将会为社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为促进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贡献,是时展的新要求。

二、何去何从: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瓶颈

首先,从观念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扶持学生开公司,当老板;也有人觉得大学生创业是个别现象,是学生毕业后的事情,因此在校内开展创业教育的需求与意义都不大。这些认识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只停留在怎么树立学生开公司创业的典型,怎么快速培育开公司的学生老板这样的功利性层面,而看不到其背后的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来开创事业的理性层面。

其次,在实际推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往往忽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过多局限于创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往往只针对部分精英学生,而忽视全体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再次,由于受到“第二课堂论”制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不可否认,第二课堂的开展对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动手能力的锻炼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此据此,就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于第二课堂完成的事情,那就不可避免的会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开来。

这样的功利主义价值倾向想将每一位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都培养成为未来的企业家,这是不切实际的。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盲目的创业冲动,把创业过程理想化、简单化。体现在创业项目上就是失败率高、低科技含量、易复制的项目多,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展现学生专业特长的项目少,转化成功率低;表现在创业效果上就是创业与社会实际联系不够密切,为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创新型人才的动力不足。

三、“岗位创业者”: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新取向

岗位创业是指在岗位工作的同时,利用自身专业技能知识以及所掌握的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开创一份新事业。以培养岗位创业者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新体系的本质是将创业教育理念与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全体在校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这一探索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把加强创业教育作为今后10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精神,符合教育部一贯倡导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理念,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提供了新思路,也能比较有效地解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局面。

岗位创业者,就是要让每一位大学生在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育起利用专业知识与技能来开创一份事业的意识与能力。这一份事业,可以是开创一个企业,也可以只是以一个老板的心态在普通的岗位上工作。如果说当老板只是少数大学生才可能选择的人生梦想的话,那么,从事一份职业是所有大学生目前或今后必须面临的现实选择。以不同的心态与投入从事工作,每个人能达到的职业目标与境界也会截然不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开展以岗位创业者为导向的实践探索与尝试,既能使一部分有条件进行创业的同学创成业,也能使大部分暂时还没有条件的同学的心中埋下一颗创业的种子。

高校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人才的最重要手段。然而,岗位创业者的培养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一条新思路,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先尝试以就业者的身份融入到企业中,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特长和创新意识,在几年的时间内逐渐进入企业的管理层,进而在企业内部亲自率领团队进行创新和创业。这样的内创业者,往往是企业内部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最佳体现者和实践者,将来还可能是企业重要部门的领导者甚至是最佳CEO(首席执行官)人选,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内创业者的培养,要求高校更加注重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将重点从关注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转移到针对多数人的创业教育上来,拓宽学生知识面,注重通识教育,注重培养人的积极处世观,注重培养人的创造价值观,培养复合型的实用创新与创业人才。要使各种专业、各种特长的学生都可以在其中接受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王锋.我国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4).

[2]陈耀,等.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J].高教与经济,2009(1).

[3]孙静月.我国高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

[4]易玉梅,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

[5]关晓辉,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4).

第7篇

近些年来我国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为的就是鼓励毕业大学生创业,通过创业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医学院校学生在当今的社会浪潮中也会面临创业的问题,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创业能力,帮助医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专业进行创业,成为医学生创业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医学生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

1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现状

11创业环境的局限性

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号召下,医学院校的学生也在谋划自己的创业计划,想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放眼望去,很多医学生所选择的创业项目都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无关,主要原因就是,首先,医学的专业性比较强,对医学生自身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医学的专业知识,将无法利用医学专业进行创业,学习医学专业就是为了救死扶伤,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将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其次,国家对于医疗卫生领域的创业项目审批比较严格,如果没有一定的资历,是无法在医药卫生领域进行创业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学生利用本专业进行创业的机会。

12创业能力的缺失

很多医学生不能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进行创业,也是因为自身能力的缺失,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首先,要想在医药卫生领域进行创业,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因为医学专业主要就是研究人的生老病死的学科,所以医学专业创业都与人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如果稍有差错,不仅会导致创业失败,还会伤害消费者,所以很多医学生不能利用医学专业进行创业,主要还是自己不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其次,医学生不能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进行创业,最主要的还是不具备创业能力,由于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医学生要学习的专业知识非常多,课程安排得比较紧密,很多医学生很少有时间与外界接触,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和实验,很少有时间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也缺乏积累创业经验的机会,这也就导致很多医学生没有创业的能力,无法成功地创业。

2医学院校大学生缺乏创业能力的表现

21缺乏?Υ匆档娜鲜?

在广大医学生中对创业的认识存在着两个极端:有的医学生不能对创业进行合理的定位,把创业看成一件很神圣很困难的事情,认为创业只能在高科技领域和热门领域进行,如果自己不掌握高新技术就无法创业;还有的人认为,创业就是不爱学习的人才做的事情,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只有学习好专业知识才是王道,创业就是一种不学习的表现,只有学习不好的人才会去想创业,这两种想法都歪曲了创业的真实目的,也正是因为这两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广大医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降低了医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22缺乏自我认知

在当今大学生的创业浪潮中,有一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大学生对市场和自己的创业项目缺乏合理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创业就是为了追赶潮流,效仿名人,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一方面,很多医学生看到自己身边有很多成功的创业模范,认为自己也应该进行创业,盲目地效仿别人,忽视了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或者是自己是否具备成熟的创业条件;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医学生为了急于创业,并没有对自己的创业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更加没有进行社会市场调查,只是一味地追求结果,最终导致自己创业失败,严重影响了自己创业的积极性。

3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31医学院校应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提高医学生的创业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助医学生打好创业的基础,在学校就对医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为医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帮助医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创业状况和国家的创业政策,提高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根据医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需求,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制定医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大纲,让医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培养自己创新创业的能力,丰富自身创新创业知识。其次,制定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医学生专业的特点和成长的需求,制订符合不同年级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培养医学生创业的兴趣,提高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32提高医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当今社会影响医学生创业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创业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医学生不能对创业有正确的认识,很难明确自己的创业方向,大多数医学生都存在着盲目创业的现象,要想指导医学生成功创业,必须帮助医学生正确认识创业,首先,在广大医学生中对创业进行正确的指导,让医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为什么要创业,怎么创业,创业的意义是什么,对创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盲目地投身到创业的热潮当中而无法自拔;其次,帮助医学生规划自己的创业梦想,结合医学生自身的特点,制订符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创业计划,并且带领学生对自己创业计划进行市场调查分析,根据市场的需求,对创业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终帮助医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创业计划,明确创业的目标和方向。

第8篇

[论文摘要]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受到了它的影响,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也因此出现经济效益不佳甚至倒闭的情况。企业经营不善直接后果就是大批员工的失业,大学生因没有工作经验等原因,就业非常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困难有教育体制的原因,但是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专业人才,他们的就业情况关系到我国整体的发展。为此,国家不断推出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们对自主创业的态度如何?他们如何把握创业机会?他们在创业中需要培养什么能力?这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关系到生存的问题,创业是就业的发展之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国很多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艰难的就业环境下自主创业,这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人力资本价值的最好体现。尽管在创业的初期阶段会遭受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大学生创业环境的优化和创业能力的增强,大学生创业的进程会发展的越来越迅速。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创业机会的把握,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探讨大学生创业机会的识别和把握问题有利于国家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条件,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

目前我国大学教育中提供给大学生的创业模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全真式的创业教育模式,也就是说采用模拟真实创业环境的方法开展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工作;另外一种就是孵化式的创业教育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依托高校创业园区中的企业,将其作为“孵化器”,大学生在企业内进行学习,参与锻炼,毕业后脱离企业自行创业。

不管采取何种创业教育模式,我们都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培训,为大学生脱离校园之后能够成功创业提供基础性的条件.

二、大学生创业机会的存在

由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的2009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经济条件发达的地区所处的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比较高,而相对应的创业率就低。但是我们不能说,较高的自主创业率就能够保证较高的创业成功率。因为相比于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不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政策引导、地方财政支持、融资环境等当面都有着很大的差距。而正是这些差距导致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自主创业机会的发掘,经济发达地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融资环境宽松、人才储备雄厚、信息流通顺畅等因素,更加能够保证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优越环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

我们在考察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时候不得不考虑目前我国因受到的美国金融危机波及而遭受到的经济困难,这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也是非常直接的。金融危机在两个方面影响大学生的创业:一方面,金融危机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是,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发展困难,企业生产能力下降,无法容纳更多的大学生,这就迫使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这条路,并且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做出创业决策的机会成本比较低;第二,金融危机使得大众消费降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选择机会就变多,创业门槛较之以前也降低了。大学生选择某一个领域进入后,可以利用经济衰退的机会积累经验和财富,为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基础;第三,金融危机导致失业人员增多,且大学生就业也很困难,因此选择自主创业在吸引人才方面的成本就下降了,这有利于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创造核心团队,也有利于创业者们在同甘共苦的条件下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金融危机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造成的消极影响。第一,金融危机导致了很多经济活动衰减甚至停顿,严重挫伤了人们对经济发展和投资的信心,在这种大的消极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也会减退;第二,大学生由于没有资本,需要从市场融资,但是融资机构对贷款等条件的限定非常严格,大学生在融资方面的苦难就不言而喻了。没有融资渠道只能依靠大学生自筹资金,但这样也加大了大学生的创业风险和投资风险。

分析对比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创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之后,我们可以做出总结:总体来讲,金融危机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时机,而如何把握这些有利条件创业成功,关键在于大学生对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对创业机会的有效利用。

三、大学生机会的发掘与利用

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影响到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而成功企业家的共同精神包括积极进取、创新、奉献、合作等。大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创业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能力,使自己具备成功企业家的精神。概括来讲,创业者的个体能力都与发掘并利用创业机会有关,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发掘创业机会和合理利用创业机会的能力。

(一)发掘创业机会的能力

我国相关的政策和社会的经济环境大学生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创业条件,但是创业不仅需要外在的完善的客观条件,还需要创业者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能力,辨别出创业机会且发掘出其中的价值,这样才能创造利润,创业成功。大学生对创业机会的发掘和把握能力需要自身知识结构、性格特性、认知能力等各个方面素质的综合。

1.知识结构

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都来源于大学,知识结构主要是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思想道德教育能够为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把握好价值取向,并且提供精神支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对大学生的创业有着保障作用,能够使他们明确奋斗的目标,同时充满热情地向目标前进。创业的热情和自身潜能的发掘能够促使大学生们不断进步直至成功。

大学课堂上积累的专业知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基本条件。我们在这里提到的专业知识不能仅限于大学生掌握的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包括对所要涉及领域的详细了解,特别是对创业相关理论掌握,这对创业成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大学生虽然对本专业的知识更为了解,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其他原因的限制,他们都会选择与本专业关联性不大的行业进行自主创业。据叶国爱等对我国中部地区高校的一项调查显示,94.6%的创业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大学生创业的范围局限在服务咨询、饮食行业、娱乐业等服务性行业。这一现象与大学生对创业相关理论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大学教育在创业教育方面的缺失使得很多大学生对创业精神、创业途径和创业知识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这也是我国大学生在创业中创新能力不强、不能将本专业的知识与创业行为相结合的重要原因。

2.性格品质

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者一般都具有独特的性格品质,这些独特的个性能够使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热情。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当具备坚强的意志、缜密的思维和过人的胆识。坚强的意志能够使创业者在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坚定目标,奋发图强,不至于被失败吓到,不会因身处逆境而退缩。在顽强拼搏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缜密的思维能够使大学生创业者紧紧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迅速捕捉到市场中的信息,还可以在作出决策的时候审时度势、科学判断,这样才能将企业带入良性的运转中;过人的胆识能够帮助创业者在市场竞争中不畏艰险,以智谋和勇敢取胜。另外,这些独特的性格品质也是大学生创业者吸引到人才的关注,能够巩固团队的必要的品质。

3.认知能力

能够在市场中发现创业机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者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成功人士比其他人更加容易发现市场机遇,对有效信息的接收能力较强,这都与他们有这强烈的认知能力有关。大学生创业者对市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认知力,才能对市场的变幻做出准确的判断:一是从经济形势的微观变化判断出大的市场走向;二是从政府创业政策的深入了解找到好的创业机会。大学生创业者要将创业看作是一种机会而不是冒险,对信息的发现和挖掘要有独特的视角,这样才能打破守旧成规,闯出自己的天地。

(二)利用创业机会的能力

创业机会的发掘不是大学生创业的终点,还需要好好地把握机会和利用机会,这样才能坚实创业的基础。将创业机会转变为利润,这对大学生创业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创新精神

大学生创业者在变幻的市场信息中发掘出创业信息之后,要做的是对这些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一旦肯定了这些信息的价值,就果断地开展行动做出创业的决策,这正是创业者们创新精神的体现。每一个能产生利润的创业信息都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时候创业者的创新精神就决定了谁能够在这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另外,创新精神还表现在对新产品的开发、对融资渠道的开拓以及企业组织形式的革新等方面,另外,创业者们还需要在各个细小的环节注意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效果,因因为创新才是企业的生命力。

2.融资能力

创业资金的筹集是大学生创业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大多数人选择的是家庭的资助,但是我们提倡大学生们通过各种商业渠道筹集所需的资金。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解决一部分问题,另外,在创业过程中选择科技含量高、资本需求较少的项目也是可行的方法。大学生创业者也可以从其他企业中融资,或者从风险投资机构中融资,这都需要对大学生融资能力进行专业的培训。

3.管理才能

创业者利用创业机会成功建立起新的企业离不开大学生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作为创建者,其在管理方面的才能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一方面,大学生需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创业团队,如何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是每个创业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另一方,大学生创业者要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出发,对企业发展进行长远规划,不计较短期收益的得失。总的说来,创业者的管理才能表现在对创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上,这些资源包括创业者的个人知识和认知,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创业团队的人力资源以及其他战略资源。创业者组织各种资源成立企业,其管理才能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叶国爱,徐紫云,徐朝亮.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基于中部地区某高校的调研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7~150.

第9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创新创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3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造就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这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总的要求之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如何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从上至下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涵盖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大学生综合素质涵盖哪些主要内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由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等组成。基础性素质主要指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也就是我们国家教育方针一直倡导的“德、智、体、美、劳”。道德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文明程度、法律法规的遵守。智力素质主要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身体素质包括心理和身体健康两方面,他是保证其他素质完成的能力,是人类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条件。审美素质对社会文明的发展又进了一步,包括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能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劳动素质是指个人的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是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得已体现的必要条件。专业性素质是指能较好地胜任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创新性素质对人才的要求较高,是指必须具备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且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脚踏实地、勇于向前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只有不同程度地具备以上各点才能叫做具有创新性素质的人才。每个大学生只有当这三部分素质协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说具备了一定的综合素质。 

二、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作者在高校工作近30年,亲眼目睹了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大学生的原则更加科学合理。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思想道德素质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专业知识与技能较好;学习意愿高,有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强;团结沟通协作能力较强。实际上这几点与上面所说的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是一致的。共同点就是大家首先要考虑的还是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一层面如果没过关,也就是说没有思想道德这个“1”,其他也就全是“0”了,如果没有这个“1”,有时对社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不只是“0”的问题了。这也是我们一直所说的,要想学会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德才兼备”是用人之道。思想道德的培养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具备了基本的思想道德水准,对于大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大学教育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社会教学等各个方面来完成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目前,全国各高校实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较好平台。 

三、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包括:创新意识与创造力;机会识别与利用;风险认识与决策;组织领导与管理,这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每一个项目都在不同侧重面体现了对学生以上内容的训练。本文对我校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调研发现,学校参与和举办的各种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很多,参与的学生以二、三年级为主。因为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学了一些专业知识,又没有马上面临就业找工作或准备考研究生的压力,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占总参与人数的80%以上。而参与大创活动的学生,我院统计的结果,占学生总数的20%,相对受众面较小,这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在此先不陈述。从参与的学生的表现及这些学生后期做毕业设计情况看,他们的能力都比不参与的有很大提高。举一个项目实例,前年我指导多功能健身娱乐摇篮项目,这个项目由两名学生提出,找我作为指导教师。他们的主要创意是想利用人脚蹬自行车的运动带动一个小摇篮摆动。主要设计意图是为了减轻老年人照顾第三代的辛苦,同时又可以锻炼身体。想法很好,但我没有让他们马上动手设计,而是给他们二个星期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市场需求,写出调研报告,此项任务目的是让其了解一个项目的实施的程序上首先应做适当的社会调研,同时也训练其与人交流的能力及把自己的理念或想法灌输给别人且让别人能够接受的能力,以及收集到改进意见,从中训练其能否合理接受客户建议的能力。通过调研他们在我的指导下结合调研时客户的建议进行改进,摇篮换成了摇椅,但这样增加了机械设计的复杂度。接下来的任务是他们要确定项目组成分块,每一块需要什么样的人及人数。选拔参与学生时,他们先到所需专业的班级发广告,面试时由他们主持,我旁听,最后讨论定人选,这一项任务主要训练他们选人要把握基本原则。确定好人选及各自分工后,他们又进行市场调研,确定开发成本,然后根据学院的经费支持情况调整设计方案。经过几轮的反复最后确定设计研发方案。在几次调整的过程中学生们训练了良好沟通能力及财务预算能力。通过这一项目的完成,我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这么多年指导下来,学生们在每一个项目中都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经验和教训是成长的最好老师,再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四、如何通过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对毕业生及在校生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高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提供了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学生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如何培养其创业能力,这方面各高校没有系统的训练,如何克服师资不足及教师在这方面训练不足,且各高校条件不一样,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学校要有意识地将创新创业活动结合到一起,在较多的科技创新项目中主动加强学生创业理念的培养。

首先,要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各校、学生及教师对这方面的训练还不够重视且也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如果在高校的培养过程中没有主动对其加以训练,将来他们毕业后走向社会既缺乏工作经验,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就更别谈创业的可能了,因此学生步入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这就需要在高校学习期间由经验丰富、引导有方的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训练。但是很多高校这方面都是由专业教师兼任,学校对教师的考评机制也使得教师没有过多精力投放到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上。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必须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其次,各高校应从培养计划上、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内容及训练。同时,引进或培训在编教师,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调整我们的培养模式,结合各高校的办学条件多种培养模式,多渠道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院的经验是增加一门相关理论课程及综合实训环节。把毕业设计内容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各种专业比赛项目相结合,把毕业设计分块制,团队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受众面广,有目标、早准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学院鼓励并支持教师分阶段带学生到企业实习,为此,学院支持并帮助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这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经验丰富了,课堂中的实例教学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身教大于言教,学生参与教师的产学研活动对他们了解专业知识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只有教师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不断更新,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更多的是检验他们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这些更多的需要教师言传和身教。所以,高校要重视对教师进行与时俱进的培养和训练,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根据社会现实的变化不断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真正掌握能够在踏入社会后用的到、效果好的创新创业技能。 

社会实践也是锻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学校每个寒暑假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走访社区帮助孤寡老人、义务为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献爱心、筹集善款善物寄送偏远山区和受灾群众等活动。这些活动增加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培养了义务奉献精神。 

总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我们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就是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重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进步之魂。要实现我国的科技强国、科技大国、自主创新、中国制造等伟大梦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创新创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大学生群体的重要使命,已成为时代进步的希望和灵魂。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 影响因素 构建对策

知识时代预示着具有较好教学经历的大学生拥有更强的创业优势。今天,创业依然是很多人的理想,然而很少的人最终走上创业的道路。到底是什么制约了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目前大学生对创业又是怎样理解?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创业成功?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熟虑。

一、创业意识的内涵

创业意识是指创业过程中对创业者起助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与世界观等要素[1]。在本文中,作者将其详细划分为对创业的兴趣、 愿望及需求, 对自我创业能力的认知评价和需求, 对创业风险的认知和心理承受能力, 对创业的目的和动力的认知,对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其主客观原因的认知。

二、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因素

(一)创业教育滞后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对创业教育的内涵缺少深入理解,没有将创业教育与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及大学生人才培养有效结合起来,没有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大学生教育课程体系中,更别说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这样大学生创业意识缺少了必要的生长土壤。

(二)创业资金缺乏

很多大学生自身资金较为缺乏,再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都不会向大学生提供贷款业务。有些企业偶尔会为大学创业提供商业贷款,但是需要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财产、设施、其他资产做担保,这对于毫无资金和财产的大学生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创业资金的缺乏扼杀了很多大学生的创业理想。

(三)社会扶持不够

我国现有的大学生创业环境还不够理想,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规章制度还未完善或落实,虽然政府对于大学生创业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然而在实际过程中难以操作。

(四)大学生自身缺乏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只看到他人创业的成功与辉煌,缺乏自身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缺乏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这都是造成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的主要因素。

三、培养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途径

(一)社会要推动,政府要鼓励

帮助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支持力度,可以建立有关创业基金和采用贷款贴息的方法,这样政府只需要小部分的钱就能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而且可操作性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另外,政府还应该制定更多优惠的扶持政策,例如劳动、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应制定更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对户口、档案、减免税、咨询服务等实际问题能够切实解决,特别是对愿意到西部或广大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可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在快速发展的今天,重视大学生创业,给与更多的帮助,同时用创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学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创业

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学校要注重引导大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创业理念,这是创业意识培养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实现“三破三立”:破安于现状的理念,树立自主创业的新理念;破一业而终的旧观念,立准备从事多种职业的新观念;破安于现状的旧观念,立开拓进取的新观念[2]。经过创业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到自主创业是生存发展的需求,也是时展赋予青年的职责。

注重创业教育,指导学生将创业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与实际市场经济相结合,加大创业的成功率。学校要重视对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影响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创业意识、创业思维能力、创业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高校在加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优良品质教育的同时,需要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创业积极性,增强创业思维能力,学会更多创业技能,从而在毕业后能够实现创业梦想。

(三)学生要主动、勇于创业

首先要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积极转变传统就业理念,自己掌握主动权。凭借自身知识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结业压力[3]。

其次,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新性。对创业实践形式不挑剔,尽可能自主参加各种创业活动何如创业项目开发。

再次,要敢于实践。大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对于实现创业梦想还远远不足,需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创业活动,例如创业计划比赛、模拟创业竞赛等等,并将自己所掌握的创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大学生对于创业实践活动必须充分准备,多方论证,不能知识一时盲目。大学生需要铭记爱拼才会赢的道理,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使得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职责,也要注重构建较好的创业环境,扶持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牢固的基础。随着创业环境的逐渐优化,大学生创业意识逐渐成熟,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必然会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张文平.推开创业虚掩的门―――谈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6)

第11篇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培养方式

大学生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大学生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要素。创业意识集中支配着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规定着大学生创业行为的方向、力度。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

为了准确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我们于2009年1月到6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共11所本专科院校学生,涉及近50个专业,其中包括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5所高校的全日制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以及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河北交通职业学院、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等6所高校的高职学生。本次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39份。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

(一)一些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比较强的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08名学生表示愿意尝试创业,占总数的35%,这其中422名是专科生,而且有过实习经历或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自我创业愿望更加强烈。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一些大学生有很强的创业意识。

(二)大多数学生缺乏创业意识或创业心理不成熟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6%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不会考虑创业。而且79.3%的学生认为自己创业希望渺茫或认为自己创业是一种赌博,即使是有创业意愿的一些学生也认为创业就是冒险。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10%的学生对自我创业有信心。在被问到如果一次创业失败,应该怎么办时,有40.5%的学生选择放弃,有25.4%的学生选择不知所措,有23.9%的学生选择等待机会重来,只有10.2%左右的同学选择筹集资金,进行第二次创业。这说明大学生创业心理不成熟。

(三)大学生缺乏风险与竞争的市场意识

大学生创业者由于身份特殊,人际范围相对较小,接触社会的机会少,对市场经济规则、模式还不熟悉。大学生创业者善于从一个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而很少从一个创业者的角度思考,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他们缺乏风险和竞争意识。在调查过程中,当问到如果创业,你会选择那个领域时,15.5%的学生选择软件等高科技行业,54.9%的学生选择容易开业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16.5%的学生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13.1%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由此我们看出,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很风险低的行业,这说明大学生创业者缺乏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因素

对问卷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影响当前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因素有创业教育滞后、资金缺乏、社会扶持不够、自身能力不足、认识误区及其他等因素

(一)创业教育滞后。创业教育滞后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首先,创业教育师资缺乏。目前大多数创业教育师资和研究人员并没有创业经验。有些学校的创业教师往往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的:其次,缺乏完善的创业知识传授体系。在被调查的11所高校中,开设创业课程的有5所学校都是通过讲座或报告的形式进行的,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第三,缺乏创业教材。创业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创业意识的基本依据,也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缺乏创业教材,缺乏学习之“本”,影响和束缚了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最后,创业实践较少。人的思想和意识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创业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创业实践活动。缺乏创业实践活动,就缺乏了创业意识产生的土壤。

(二)创业资金缺乏

创业不仅需要有创业头脑,还需要创业资金。一般而言,对创业者来说创业资金有三个筹集渠道,一是自筹,二是借贷,三是风险投资。这三种融资方式对大学生来说都是难以越过的障碍。家庭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加上近年来教育成本不断增加,一些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等费用已经成为了家庭的重要负担,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给学生投资:银行贷款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大学生没有任何资产来作抵押:靠别人投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创业资金缺乏,扼杀了许多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和意识。

(三)社会扶待不够

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虽然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确实提出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其中有些政策很难操作,特别是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一些地方政府也没有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没有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从整个社会看,缺乏大学生创业意识形成的社会环境。

(四)认识误区

当前一些人对大学生创业持不正确的观点。有人把创业看得高高在上,认为只有高科技、高资本才能创业:有人把创业看得一文不值,认为创业是下岗工人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一些家长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一时“冲动”、“逞能”,是不成熟的表现,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开办一个小的企业时,就会流言四起,特别是当前大学生创业的领域多是科技含量低、认为是大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问题,找不到工作,所以才进行创业的。这些对大学生创业的片面认识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方式

创业意识是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因此只有培育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才能使大学生真正实现自我创业。

(一)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1、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创业教材建设,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高校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对创业教育教师进行培训。造就一批创业的带头人和领路者,进一步推动高校自主创业教育工作。学校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写专门的创业教材,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

2、要强化创业实践环节

创业实践是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学校要构建创业实践基地,如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园等,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对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应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保障。还要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等等创业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创业实践,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

3、深化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创业品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人只有情绪稳定、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协调,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中,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得以有效发挥。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要求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等。

(二)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除了学校外,全社会都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鼓励大学生自我创业,形成良好的社会创业环境。

1、政府扶持

政府要为有创业愿望并具备创业条件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贷款、办公场地、办公设备、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为大学生创业在申请、登记、审批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做好后续帮扶工作,尽量帮助他们创业要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要提高就业部门、企业管理部门、税务部门等部门工作效率。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优势和行政职能传递国内外创业信息,推进和督促创业教育有序、有效地进行,以支持大学生创业和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2、社会其他力量支持。

我国大学生创业刚刚起步,大学生自我创业意识比较弱,需要全社会来支持和帮助。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等服务应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全过程,这样才能积极有效培养大学生自我创业意识进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银行要开辟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自主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往往是资金的缺乏,毕业生跨出校门进行自主创业时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资金积累,这就需要银行部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银行可以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息贷款、小额贷款,让刚踏上社会没有经验和资本积累的年轻人积极创业。

新闻媒体要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典型事迹。大学生创业还是新生事物,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宣传途径和方式,要着力宣传中央和省、市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特别是鼓励大学生自我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各有关职能部门认真执行好各项政策,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排忧解难。媒体对大学生创业事迹报道时要坚持客观、实事求是、保护大学生创业的原则。生活中有些媒体在大学生创业之处,为了赶时髦,吸引大家眼球大肆夸赞,但当大学生创业者遇到问题时,媒体又大肆批评。

第12篇

关键词:创业意识;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作者简介:张强(1981-),男,山东临沂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牛梦洁(1991-),女,新疆博乐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本科生。(上海 2016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上海大学生创业训练及创业实践计划项目(项目编号:cy1215001)、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10856039)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206-02

目前,发达国家大学生毕业创业率在20%至30%之间,在我国大学生毕业生中,有意从事自主创业的人员占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而最终能选择自主创业的仅为1%。在常人来看,创业可以和老板、财富这些耀眼的名词关联,可为什么我们这些锐气十足的大学生们的创业意向如此薄弱?这里面既有内在的因素,更多的恐怕还是缺少优化的外部条件所致。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内涵

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就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效进行有关创业的体验,使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愿望,形成从事创业的内在动力的教育活动。[1]大学生创业既能为自己创造机会,又能为社会分担就业带来的压力,而且还可以承担大学生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但为什么我国的大学生却很少选择自主创业?

其实,企业家并非天生,他的某些方面也是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和传承的。美国经济学家维斯拍(Vesper)在1982年曾说过,“创业是可以被教的”;而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也说过,“企业家精神并不神秘,它不是模式,更与基因无关,它是一门科学。像任何的科学一样,它可以通过学习获得”。[2]因此,想要培养出企业家最为重要的则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因为它对于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它还有利于社会发展,并且,对造就未来企业家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3]而向学生灌输创业意识,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够在创业过程中得以激发和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便是积极引导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重视创业意识。[4]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所面临的困境

1.谁磨灭儿时的创业激情

相信大多数年轻人儿时都有一个梦想,长大之后要开公司、做老板、干自己想干的事情。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梦想就会被越来越现实的生活给打磨。在死板教条的教育下,在唯分是图的环境中,学生们还有多少时间去做着儿时的梦?现在,要走出校门的时候,儿时那份创业的激情早已消失。但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又有多少学生会无奈选择创业?

2.谁打消毕业生的创业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创业意识是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现今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与激情反而低于低年级的学生,是什么打消了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首先,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氛围的笼罩下,学生们会越来越现实,追求高收入、工作清闲的机关工作。其次,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宠爱,对于创业者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心理恐惧,缺乏坚强的意志,害怕面对社会的竞争与压力。再者,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这一方面,学校只是针对创新能力较强、学习成绩优秀的极少数大学生来开展教育,导致有很多学生难以涉足,所以致使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缺乏创业成功的土壤。

3.谁为创业意识指点迷津

很多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刻的认识。教育管理者只是认为创业教育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联系紧密,并没有重在培养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化培养。我国在创业教育方面起步较晚,导致大部分学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并没有相关的创业经验,也更没有教育体系及创业实践活动,这样便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而那些有意创业的学生在他们最初的创业过程当中,会不可避免遇到各种各样未知的情况和问题,他们解决这些情况和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创业意识的形成过程和创业能力的提高锻炼过程,可是,他们偏偏缺乏的就是帮助他们来解决这些情况和问题的指导老师与探索环境。

4.谁为创业激情买单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选择创业这条路不是有了激情就能成功。创业资金通常情况下有三种筹集渠道:自筹、借贷和风险投资。这三种筹集资金的方式对大学生来说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5]自己本身无力负担创业资金,并且通过创业计划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也几乎不可能成功。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评估,又有多少投资者会愿意给创业者提供创业资金?显然,创业资金的严重缺乏扼杀了许多大学生创业的梦想与意识。

同时,我国现今正处于不理想的大学生创业环境当中。目前,有关于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措施还尚未得到健全和落实。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可其中的过程却很难操作。

三、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几点建议

1.打造创新独立的成长环境,营造创业氛围

父母是儿童早期社会化过程中的最初模式,父母的价值观对大学生创业选择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些鼓励孩子不要担心失败、大胆尝试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积极、乐观地去选择创业。[6]而那些从小娇生惯养,不经历一点困难挫折的孩子,家长会担心孩子失败、担心孩子吃苦受累,所以会希望孩子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更为谨慎选择自主创业。社会的环境也会影响创业意向的抉择。在一个大力宣扬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激发全民创业激情,正确引导全民培养创业意识的社会大环境中,让自主创业成为一种人生追求、一种活力的象征的时候,学生自然会选择创业来展示自己的才华。所以笔者认为,父母及环境影响对大学生创业意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让大学生创业意识在教育里融会贯通

学校的教育是连接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纽带,作为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应该让创业教育成为新的教育理念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们能够认识到自主创业是未来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需要。首先,建设一支适应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因为每个人的先天潜能、性格、爱好等有所差异,学校应当尊重和保护这种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把创业教育始终落实在行动里,注重学生主观意识的培养,从创业意识塑造、知识体系构建、实践创新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来构成大学生创业全程教育格局,从而夯实大学生的创业基础。其次,要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观念,让自主创业这一校园文化成为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载体。这样的校园文化不仅能体现出一所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更体现出这所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风貌。浓厚的创业校园文化将会对大学生的创业素质起到良好的整体指引、塑造和培养的效果。再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不仅仅体现在校园期间,而且还应当对大学创业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进行跟踪,建立起后期的咨询服务平台,而这一服务平台成为广大学生的实践学习基地,来帮助更多同学培养创业意识。

3.构建课程体系,完善创业教育

“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是一个得到逐步升华认识的过程,这要求高校首先要把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提升和创业精神塑造作为学校创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并且学校要根据各个专业的学习制度安排,将创业教育培养贯穿于学生入学直至毕业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其次,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当为一门课程来开设。”[4]笔者认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应该将创业课程的教育内容渗透在各个学科之间,把创业意识灌输给学生,与此同时更要夯实创业教育专业课程。创业教育课程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创业意识塑造、创业知识构建、创业能力锻炼、创业心理健康。充分让学生掌握创业前所需要的基本创业准备、创业步骤,学会初步的市场把握等相关创业知识。使学生在逐步树立市场共建意识、诚信原则意识、风险处理意识、责任分担意识等意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创业能力。同时学校在基本课程教育之外,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们学有所用。

4.社会多方相助,共建良好的创业环境

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形成,除了家庭和学校的基础教育影响之外,还需要整个社会都承担起这份责任与义务。同时,更应该汇集社会上多方力量,通过各种方式以及途径来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共建良好的创业环境。

第一,政府主导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当务之急,是需要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指导加强扶持,以及提供完善的创业环境。政府应尽可能多提供一些诸如科技园区之类的创业孵化器,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全面、周到的市场服务。许明等人认为:“作为政府应该为大学生创业专门设立培训机构,针对那些有创业愿望、创业创想并且在创业方面具备一定条件的学生开展创业培训辅导,有效促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能够掌握自主创业时所必备的工商、金融、税务、劳动和企业经营等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及法例法规,从而熟悉国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最终使每一个准备创业的学生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决策能力。此后,政府还要通过开展政策咨询和跟踪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使创业的成功率提升。”[7]

第二,政策辅助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是民生之路、富民之本,还是培养新一代青年成为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国家栋梁之才的重要途径。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建议政府致力于完善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体系,并能够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同时成立专门的机构来协调、统筹协助大学生自主创业;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一些创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建立适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创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区;设立分级融资政策体系等方式扶持大学生创业。

第三,多方力量相助。我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才刚刚起步,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参与,同时,大学生自我创业的意识相对薄弱,更加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社会上的优秀企业家、创业人士,应主动、义务成为大学生创业者的导师,为他们提供实际指导与帮助;银行要开辟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新闻媒介应完善工作机制,依据自身的服务优势,向社会大力宣传大学生成功创业典型事迹,并且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来保护大学生的自主创业;作为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要积极帮助、关心创业者,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在创新创造的过程中创业。

参考文献:

[1]赖泽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2]Drucker,P.F.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M].New York:Hatpec&Row,2006:43.

[3]陈江,包奕峰,阮雪刚,等.高职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5).

[4]潘高,时小燕.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的必要前提[J].前沿,2006,(10).

[5]刘凤清,乔芬.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及培养方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6,(2).

[6]宋建新.论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6,16(2):73.

[7]许明,肖强,韦鸿鹏.广西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与对策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21.

第1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

创业素质是个体所具备的能够使之完成创业过程并取得创业成功的内在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大学生创业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能够实现所创事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完成自身从创业者向企业家转变所应具备的素质,它一般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四个部分。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是指以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开发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以提高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注重培养大学生“白手起家”创办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求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仍然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改革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的主要特点

由于资金、技术力量等方面不如普通高等学校,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相对单一。创业课堂教学与创业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不能在创业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对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还缺乏专门的指导和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主要以创业教育讲座为基本形式,与就业指导相结合,面向毕业生展开,或者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载体,鼓励大学生参加创业规划和科技创新活动,或者结合某些创业成功的案例传授创业知识和经验。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操作,以指导大学生就业为目标,完全依附于就业指导,缺乏独立性。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把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等同于毕业前的就业指导

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受人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创业实践基地和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创业素质教育开展不够深入,甚至将创业素质教育等同于大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内容主要是突出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这种模式很难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更谈不上帮助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了。

2.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课程缺乏实践性和科学性

创业仅有创业意识肯定是不够的,大学生更需要在创业实践中增长见识、磨炼意志、提高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素质教育时更多地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以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的阐释加上一些并不一定切合大学生创业实际和当地创业环境的案例,课程形式主要是课堂讲授,缺乏创业的实践性环节。另外,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时间、内容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等没有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体系,教学评价也没有实现科学化、标准化。

3.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缺乏社会力量的支持

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不仅需要学校大力开展创业素质教育,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但是,目前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主要推动者还只是学校,政府、企业等有关社会力量的支持比较薄弱。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还不完善,或者虽然政策已经出台,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二是企业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不能或不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在与学校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方面也表现得并不积极。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改革的对策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不同于传统大学教育,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虽然各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创业素质教育模式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较好地提升了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开拓意识、竞争意识、成功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拓展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空间,但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模式还没有形成系统化、专门化和科学化的体系,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改革创业素质教育的模式。

1.教育内容从创业形式的突破转向创业心理的突破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加,使更多的大学生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但是,真正创业成功的并不多,因为创业就意味着冒险和付出,甚至有可能遭遇失败和挫折,所以很多大学生只是在条件具备或毕业后没找到理想工作时才选择创业。许多创业成功者在总结自主创业的经验时都认为,创业的心理品质是尤为重要的,如能吃苦、讲诚信,务实、积极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创业素质教育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要使大学生具有敢于行动、敢冒风险、富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抉择、善于沟通交流与合作、善于发现的行为品质,具有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2.教育模式由创业课程模式转变为创业氛围模式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是一个内容庞大的体系,其课程具有指向性、综合性、活动性、多样性的特点。高职院校不仅要在创业课程实施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还要通过营造学校的创业文化氛围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综合素养。因此,创业文化氛围建设是学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营造浓厚的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氛围,努力实现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目标。首先,加强创业意识宣传,利用学校广播、电视、网络、校报等多种宣传工具宣传学校的校园精神和办学宗旨,使开展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次,把学生社团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技能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鼓励和倡导成立有利于进行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社团,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最后,定期举办创业成果展览,营造创业光荣的浓厚氛围,加强校园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创造条件。

3.教育方式从学校教学方式转向社会教学方式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3%。高职院校创业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真正想要创业并能积极探索创业道路的人才。因此,学校不仅要使大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为什么要创业、创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成功创业者创建企业的实践经历,还要使大学生了解并掌握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结构以及创业必备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社会知识,其中包括准确的市场分析能力,敏锐把握商机的能力,与创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商业计划、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创业融资等方面的知识等。在师资力量的配备方面,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授课教师不仅应包括学校的专职教师,还应包括社会的精英师资,包括经济理论专家、工程技术专家、政府管理人员、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等。学校应聘请这些社会精英及创业成功人士通过开展讲座、演讲等形式,担任创业素质教育的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

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是社会和时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需要。面对新世纪国际国内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挑战,高职院校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创业素质教育的模式,真正培养具有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汪歙萍,熊丙奇.大学生创业[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丁桂苏.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14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做了诸多有益探索,基本形成了初级的创业教育体系。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本质、发展中的问题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不足和误区,本文拟针对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并力争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与本质

创业教育于1989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公开提出,认为创业教育是为方便高校毕业生就业,关注学生创业技能、创业精神培养,开发和提高创业素质的教育。结合本文关于“创业”的理解,可以将创业教育界定为以更好地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的,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教育。

1.培养创业精神的教育

创业精神是学生从事创业活动必备的基本品质,主要体现为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技能、方法提出新观点、发现新方法、创造新事物,是创新型人才的灵魂,也是成功创业的保证。创业教育应面向所有学生,尽可能地使他们具备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创新的心理品质。

2.树立创业意识的教育

学生成功创业首先要有创业意识,即创业需要、动机、兴趣及理想信念。创业教育就是要激发、唤醒学生的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培育创业兴趣、保证学生坚守个人独立意识与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创业;促使学生将创业视为个人的人生追求,与个人的专业知识、技能、爱好、特长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3.掌握创业知识的教育

创业离不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专业知识指为从事某一职业必须具备的知识,是创业的基础和起点;管理知识是指为管理好所从事创业各种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而综合性知识是指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对创业活动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多种知识,如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税务、金融、保险及人际交往知识等。创业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4.提高创业能力的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能力社会,凡事离不开能力的发挥,创业亦需要能力的支撑。关于创业能力可以理解为专业施展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它与创业知识相呼应。创业教育中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是要使学生具备成功创业的创新能力、开拓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学生创业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应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多寡。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覆盖率和有效性偏低

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展主要局限在高等教育领域,而真正有效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数量又十分有限,存在着覆盖率偏低的问题。加之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多属于被动学习,导致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效率不高,难以满足现实发展需求。

2.存在认识误区,目标定位不准

面对我国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部分人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为了短期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功利主义倾向严重,使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仅仅局限于操作层面,忽略了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及提高创业素质等长远目标,导致创业教育就是单纯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办企业实体,而不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等内在功底。

3.方法和途径单一,效果不理想

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多停留在计划、竞赛等途径、方法的应用上,创业教育教学过程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学生创业理论基础知识薄弱,整体效果不佳。已有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拥有创业技能、经验的人仅占3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2%。学生创业技能、能力的欠缺主要表现为创业知识、经验缺乏,根源在于创业教育实践途径、方法的单一。

4.与学科教育分离,缺乏整体性

高校在确定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将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起来,导致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分离。甚至部分高校认为,创业教育属于非正规教育可有可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片面地灌输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科教育过程中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对策与建议

1.深化创业教育理念,提供组织保障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忽略了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自我就业潜能的挖掘发挥,导致学生丧失创业与就业机会。因此,要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支持创业教育开展,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2.端正创业教育认识,提供思想保障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并非要求学生必须创办企业等实体。相对于创建实体而言,学生深层次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更为重要。要从教育人、培养人的高度理解、把握与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不能简简单单地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办企业实体等混为一谈。

3.整合各种资源,提供资金资源支持

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充分地与校办产业、工业中心、实训室、科研项目及地区创业产业园等校内外资源的利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及开展科学研究;积极践行产学研结合,共同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尝试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源支持。

第15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分析

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比重高达20-23%。而在我国,由于各方面原因,大学生创业的比重相对偏低。根据对北京某著名高校学生调查,大学生创业的比重还不到1%。在大学生自我创业方面,中美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1)对于高校学生创业的目的:认同实现自我价值的占88.5%;认同改善经济处境占49.2%;认同服务社会的占45.8%;(2)在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坚强的信念,占88.9%;其次是一个创意,占87.6%;接下来是选择创业伙伴,占60.9%;然后是资金,占54.7%;接着是社会关系,占46.9%;最后是工商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依次是43%、42.2%;(3)学生希望学校提供的支持最迫切的就是创办学生创业服务机构,这个比例高达85.6%。

主要是:(1)传统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起到了阻碍作用。传统教育实际上是以知识和技术传授为主体,过分强调教育教学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传统教育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2)教学过程中忽视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3)应试教育体制使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出于兴趣;(4)没有形成权威的教材体系,严重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从目前高等教育课程学习中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的时间分配比例来看,实践环节比重太少。

二、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途径

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通过对一定的案例分析,并结合所在高校实际情况总结了以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途径。

(一)开展素质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每个人都有创业意识这种基因,这种基因是隐性的,需要去唤醒。唤醒的方式比较多,如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实施“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创业知识竞赛、创业模拟活动及创业方案设计比赛等方式,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活动为组织形式来实践创业活动。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晨曦创业社团”。该社团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仅是该我近年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模式之一。我校团委以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为龙头,层层推动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学生创业活动的广泛开展。通过第二课堂的教育,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依靠科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科技活动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大学生有创业不能局限在自雇型创业上,要在专业型创业和产品创造型创业方面有所作为,必须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科技文化活动中的电子设计与制作竞赛等活动都应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使竞赛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弥补了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组织大学生科技文化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科研方法的训练,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立足现实,关注社会,为学生创业能够创造性独立解决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奠定基础。

(三)着力素质结构,整体上提高能力

1、着力于创业的素质意识培养。创业的素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对创业目标的心理准备,才在有意识之间将自己的能力指向创业的意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高创业能力。

2、着力形成创业素质系统。在进行创业设计时,要充分理解创业对大学生的实际意义,不能简单地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与毕业等同。也不能将不同群体,不同行业的创业等同,要主动从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角度,系统设计创业蓝图。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不定期的邀请校内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讲座,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和报告,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整合多方资源,营造创业实践氛围,锻炼创业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校园特有的文化氛围,尤其是社团活动能锻炼各种综合能力,这是创业者积累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实施“以校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创业实践氛围,锻炼创业能力”的战略是推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保障。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字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与指导教研室,并建立了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

三、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建议及展望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校首先应当转变创业教育理念,将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和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助推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其次,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出适合高校人才培养特色的模式,形成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完整的课程体系;第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兼具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在整合学校现有创业师资的基础上,从企业、政府聘请一批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就业指导师等兼任创业指导师;第四,创新创业教育形式,通过举办创业讲座、校友创业报告会、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模拟训练、创业素质拓展、企业实习、职业规划大赛等卓有成效的形式,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钟玉泉,彭健伯.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5).

[2]张建民,阳舒娟,范文兴.关于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6).

[3]任国友.大学生创业素质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