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家庭教育普法宣传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一、充分重视,加强领导,提供财政保障
态度决定高度,思想决定出路。面对普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镇党委政府对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给予充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青少年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一是把对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做好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成立了法制宣传和依法治镇工作领导小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会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全镇中小学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三是提供财政支持和保障。三年来,镇政府采取倾斜的财政政策和补贴,投入资金1万余元,主要用于中小学青少年普法宣传。
二、多方协作,整合资源,综合治理
做好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是全社会人民的事。镇党委政府为使全镇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形成了以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在组织上指导、协调、检查、推广、提升上狠下工夫,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汇集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多方协作,整合资源,综合治理。先后采取多项措施,确保法制教育环境良好。一是强化网吧管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周边200米以内的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厅和经营性娱乐场所进行清理整顿取缔。二是建设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对我镇枧忠中学和两所小学等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进行指导,保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三是通过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教育,重点对学生进行自尊自爱自护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形成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四是结合“平安家庭”“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校园”等活动,加大普法力度,拓展普法领域,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法制底蕴。
三、突出重点,创新方式,广泛宣传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妇女法制观念
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宣传,坚持面向群众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树立男女平等观念,尊重妇女,保护儿童。
(一)组织重大纪念日和节日的宣传教育活动。以“3.8”维权周、“11.25”反家庭暴力日、“12.4”法制宣传日等为契机,组织区、街、社三级妇联上下联动,集中开展声势浩大、各具特色的普法宣传活动。送法进社区,通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提高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增强社会各界认识男女平等、尊重和保障妇女权益的观念,营造大维权舆论氛围。
(二)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宣传与妇女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借助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家庭驿站电子显示屏,展示妇女群众依法维权的成果;在区妇联网站及时充实完善有关法律知识,发挥网络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独特功效。
(三)开展家庭法治文化宣传活动。组织普法工作者、女法律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家庭教育志愿者等开展广场普法宣传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组织协调各部门广泛深入开展法制文化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抓好《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障法》等关系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宣传;利用母亲学堂、家长学校举办报告会,邀请专家、学者和法律工作者前来授课,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法律、崇尚法治、鼓励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二、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强化来信来访调处办结力度
充分认识做好来信来访调处工作是预防矛盾激化,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减少不和谐因素的重要举措,认真做好工作,把“平安家庭”创建落实到解决困难、化解矛盾上。
(一)提升接待能力。坚持依法治访、以情接访。按照“分级负责”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把住初信初访关。积极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综合运用教育、疏导、服务、调解的办法,做好上访妇女的情绪疏导、矛盾化解工作。及时发现涉及妇女儿童权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努力推动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巩固妇联干部接对走访制度。发挥群团组织优势,扎实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针对婚姻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影响家庭平安的突出问题,开展社会矛盾的大排查、大调解;完善和强化工作,探索建立集接待、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心理疏导于一体的工作模式,在协调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拓展妇女议事内容。从实际出发,重点开展当前婚姻家庭中妇女权益维护难点问题的专题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大力推进社区妇女议事制度,通过开展多形式妇女代表议事活动,激发广大妇女源头参与的热情和水平。
(四)健全工作责任制。坚持接访工作专人负责制,确定专人承担日常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理。为妇女提供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婚姻家庭方面的维权咨询与法律服务,教育引导妇女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维权能力,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
三、拓展平安家庭创建的深度和广度,夯实社会稳定基础
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大局,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拓展领域,提升创建水平,充分发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在服务妇女、维护权益、促进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强化维权服务,增强平安创建活动的实效性。将平安家庭创建与畅通妇女诉求表达渠道相结合。与法院、公安、司法、劳动等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共同创建工作规范、服务到位、维权有效、群众欢迎的“妇女维权示范岗”,不断巩固和完善维权合作机制和服务阵地。扎实开展“六进”活动,提高广大家庭成员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使创建活动贴近家庭、贴近群众。
多年来,学校秉承优良的治校传统,以优秀的教学质量和良好的社会信誉,赢得社会的认可。尤其是XX年以来,学校以五五普法为契机,坚持把普法工作与依法治校相结合,把普法工作与平安创建相结合,把普法工作与构建和谐校园相结合,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现就我校“五五”普法工作作简要汇报:
一、加强领导,注重宣传,为普法教育提供保障
1、强化领导,统筹规划
在“五五”普法工作启动之时,学校就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综治办、党办、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等处室为主体的“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小组”,普法办设在党办;以党员、团员、班主任和中年青教师为学法、普法工作的骨干力量,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认真制定每学年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按步骤、抓落实;定期组织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法制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共同探求开展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机制与新途径,把“五五”普法贯穿到学校日常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我们学校紧紧围绕学生的年龄实际、认知特点,开展多种形式、寓普法于教学的活动中,注重普法宣传以“从班级到校园,从小事到细节,从个人到集体”地积极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注重普法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利用定期的校园普法宣传栏、普法班级黑板报、普法手抄报、普法校园广播与校园网络,开展多维式的法制教育宣传工作,让普法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中,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守法”的普法宣传氛围,提高了全校师生对“五五”普法、“依法治校”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普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机制,实行考核。
进一步明确普法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生动格局。学校将普法工作纳入对处室、年级和班级目标考评内容,普法办会同督查室,跟踪工作进展,督促任务落实。坚持以督查促提高,向督查要效益,定期开展普法督查活动,并进行考核。
二、明确重点,分层推进,把普法教育引向深入
普法,首先要学法、知法、懂法。学校在全面推进“五五”普法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为先导,在普法对象、普法内容、普法方式三个方面突出重点,分层学习,激发教职工、学生和家长的学法热情,从而保证学法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落实。
1、认真组织领导干部、教职工学习法律法规,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观念和意识。
普法教育,领导是表率。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后,学校着力把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落实到日常学习中去,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特别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加强了对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学校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等法律法规,并结合“五五”普法阶段性计划要求,组织我校全体教师参加法律知识培训与考试。通过普法学习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广大教师遵纪守法、依法施教、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提高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意识增强了,更加明确自己的权益与义务。在“五五”普法阶段,我校教职工没有发生一起违法案件,极大地增强了教师“教书先要育人”的责任意识,做好“身正为范”的师风表率。
2、加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力度,增强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结合学校实际,我校立足课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让普法宣传教育“寓于课堂组织教学中、相互渗透到教材内容中、因势利导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通过《思想政治》等课程以及各学科的教育目标与各年级阶段的水平领域要求内容,将法制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让学生法制观念和意识逐步提高,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心理。学校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主、周三班会活动课、每晚的读报和每周的“法制园地”校园广播栏目,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效果显著。学校每年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中学生手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使学生进一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积极努力学习打下扎实的法律基础。
3、积极开展对家长得法制宣传教育,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
开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法制教育的亲合力,对促进学生法律意识和行为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注重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育人环境,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也离不开社会整体环境的优化和支撑。学校自XX年成立家长学校以来,得到了社会和家长们的好评,也得到了省、黄冈市的肯定。从家长学校成立之日起,前后邀请20多名法律专业人士来校进行法律讲座,受益家长达到2万多人次,在广大家长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我校每两年一届选举产生家校联系委员会,参与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和监督学校依法办学;各班级也选举出家长代表小组,参与班级制度建设管理,义务督导孩子们在校遵守校纪校规表现和教师教学授课情况,对促进班风学风师风取得明显成效。学校每学期都发放《家长意见征求表》,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共同监督学校办学和教育孩子学法、知法、用法、守法;同时学校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用浓厚的法制宣传教育氛围来切实加强学生法制学习,用积极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好学生。如今,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共2页,当前第1页12
三、拓宽渠道,丰富活动,提高“五五”普法教育效果
1、积极开展德行教育,为普法教育夯实基础
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而道德是人遵从社会规范的思想基础。我们坚持法律教育与道德建设相结合,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德”是道德的“德”,德育的“德”,品德的“德”;“行”是行动的“行”,品行的“行”。“德行”它就是我们在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品德行为过程中的一种具体的行动。我们学校以《弟子规》为载体,开展了《弟子规》诵读、编印了《阳光下鲜花盛开》传统美德故事集、广播站开播了陶老师故事会、开办了“幸福人生”专题讲座,通过进社区、进光荣院进行道德实践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开启智慧、陶冶性情,为普法教育夯实了鉴定的基础。
2、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增强学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
法制副校长在帮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中,坚持突出重点,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制教育,效果显著。
一是把握重点时期开展针对性的法制教育。每年寒、暑假是学生容易出现违纪违法的重点时期,因此,每当寒、暑假来临时,法制副校长就以“自觉遵纪守法,远离违法犯罪”为主题,着重讲了假期“泡网吧”容易违法犯罪,容易受黄赌毒影响。讲课从违法犯罪的案例到违反的法律条款等,从事例到理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学生们深受教育启发。
二是围绕重点对象开展针对性的法制教育。针对学校出现的一些问题学生,坚持有重点地进行法制教育,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顶撞老师,不遵守课堂纪律,有的喜欢与社会上的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旷课迟到,有的欺弱霸道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分类进行重点帮助教育,突出用法教育。针对使用暴力手段,欺弱霸道的学生进行《刑法》、《治安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对不遵守学校纪律,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混迹于一起的学生,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教养条例》等法律法规教育。教育方式采取主题讲座、个别谈话、个别讲解等形式进行。通过对有问题的重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了学校法制教育的整体效应,使问题学生转变大,进步快,都能自觉地遵纪守法。
3、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学法用法。
关键词:预防犯罪;犯罪原因;法制教育
近些年来,农村青少年犯罪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经研究发现,农村青少年犯罪呈现出团伙作案、社会危害性大的特点。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呢?致使农村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第一,心理发育不够成熟,这是导致农村青少年犯罪的首要原因。因为生活在农村的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够成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此时的他们心理比较脆弱,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法律意思又淡薄,因而极易走上犯罪的不归路。
第二,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农村,教育水平落后,教学设施不够完善,有的乡村学校甚至缺乏师资力量。在教学条件如此差的条件下,青少年在学校很难受到良好的教育,青少年的文化水平也难以提高。同时,他们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农村的家长,他们本身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农活又比较忙碌,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甚至有的农村家长为了生计,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孩子只能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这些孩子通常被叫做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和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又比较溺爱,有些留守儿童会比较任性。此外,加之爷爷奶奶疏于教导,使那些留守儿童在家庭里也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缺乏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会致使农村青少年走上犯罪之路。
第三,不良思想文化的冲击也是导致农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农村,改革开放使农民比以往富裕了,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农村的文化水平还相对落后。一些不良思想文化大量涌入农村地区,淳朴的乡村思想文化受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影响着农村的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此外,网吧、歌厅、舞厅以及一些不健康的书籍、音像制品对青少年也形成较大的影响,刺激着他们的内心世界。如今,大大小小的网吧在农村可谓是遍地开花,由于监管不力,许多未成年的青少年进入网吧,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而网络中的暴力、犯罪、等不良思想又腐蚀、毒害着他们,进而走上犯罪这条不归路。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家庭幸福,关乎社会和谐。面对农村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攀升的问题,我们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而是要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他们远离犯罪。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措施,使农村青少年远离犯罪:
第一,提升农村的教学水平,改善农村落后的教学环境。由于落后的教学条件,致使农村的青少年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头脑简单,受落后封建思想、不良思想文化毒害较深。因此,提升农村教学水平,改善农村教学环境尤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投身到农村教育中去,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更新农村落后的教学设备,对农村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与指导。这样,农村学校就能更好的教书育人,教育好我们广大的农村青少年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从而使他们远离犯罪。
第二,丰富农村青少年的课外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他们进行课外活动,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使他们的课外生活丰富又多彩。首先,可以对农村青少年进行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让法律走进他们的生活。我们的法律工作者要深入农村进行普法宣传,使农村不再是普法的盲区。对农村的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可以使他们了解法律,知道哪些行为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提高法律意思和法制观念,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源头上杜绝犯罪。其次,还可以开展一些体育活动,比如球类比赛,这样既益智又培养团队意识,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再次,开设农村图书馆或是社会公益组织捐赠图书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组织广大的农村青少年多看些健康有益的图书、杂志、音像制品,促进农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通过开展这些健康有益的活动让农村青少年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进而能够减少他们犯罪的发生。
第三,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建设文明乡村。对于社会上的歌厅、舞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要加强监管力度,防止他们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清除农村文化中封建残余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净化文化市场使农村青少年远离那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我们要共同努力建设文明的乡村,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青少年能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成长。此外,对于那些有过犯罪前科的农村青少年,我们不要放弃,更要加强教育,防止他们再次犯罪。
生活在农村的广大青少年,他们是家乡的未来建设者,是我们国家走上繁荣富强的强大力量。对于他们,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防止他们走上犯罪的不归路。(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陆士桢、高洪主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导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宋浩波主编《犯罪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3、陈鹏、祁占勇主编《教育法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素质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道德水平为重点,以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以创建健康、文明、祥和的家庭为目标,通过开展集中宣传月活动、开辟电视专栏、建立宣传一条街、发放“公开信”、建立家庭档案、签订责任书、组织“巾帼文明队”巡回演出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多渠道、高密度、高频率地把创建平安家庭的目的意义、内容标准、方法措施,倡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广泛宣传到千家万户,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加强普法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广泛开展“三八”维权周、普法宣传月、“送法下乡”、“法律进万家”、法律咨询等活动,大力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和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广大妇女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全县100余支“巾帼文明队”结合村情,把一些法律、法规、常识,编成文艺节目进行宣传,影响带动家庭成员学法、守法、用法,教育妇女依法管家、依法治家,深受妇女群众的欢迎。
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丰县有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为了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改变目前存在的尊老不足、爱子有余这一社会现象,在全县广泛开展了“爱心献老人,科学育子女”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家庭成员从小事做起,为老人做好事、办实事,使尊老敬老、养老爱老成为人们一种自觉行动。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我们以“好事做在婆家、光荣送到娘家”、“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等丰富多彩的评选表彰活动为载体,教育家庭成员尊敬赡养老人,科学教育子女,夫妻相互忠实,家庭成员之间宽容谦让,邻里之间平等友爱、互帮互助,逐步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和新型邻里关系。明确要求“五好文明家庭”评选不漏村,并总结推广了多年来各镇创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层层评选表彰好婆婆、好媳妇1000余人,“五好文明家庭”20__余户。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我们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注入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之中,以开展“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为抓手,教育引导广大家长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理念,为儿童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我们针对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德等突出问题,聘请教育界的心理专家授课,目前,授课次数达50场次,教育面遍及全县。
二、做到荣辱分明,及时化解家庭矛盾
丰县妇联组织把倡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化解家庭矛盾、指导行动的规范,充分发挥镇街道妇联主席兼任调解中心副主任或成员的工作优势,把家庭矛盾的排查纳入镇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范围,定期排查、主动排查,把工作重心下移,及时了解妇女群众生活现状和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疏导群众情绪,坚持当庭调解、现场调解、预约调解和诉讼调解相结合,及时调解处理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家庭、化解在萌芽状态,构筑起建设“平安丰县”的第一道防线。全县100余支“巾帼调解队”、近400支“巾帼巡逻队”利用对本地民风、习俗和家庭情况熟悉的优势,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为推动全社会形成荣辱分明、正气昂扬、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做出了积极贡献。去年,全县“巾帼调解队”成功调解纠纷200余起,成为群众信任的“百姓法官”。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提高到90。
三、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创建实效
我们立足实际,把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平安家庭创建有机融入丰富实效的活动之中,使广大妇女从中受教育、得实惠,从而充分调动了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针对干部家庭,在全县大力开展家庭助廉活动。我们配合县纪委、监察局在全县领导干部配偶中开展了争当“廉内助”活动,通过组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演讲会、事迹报告会、下发倡议书、举办廉内助培训班、观看案例电教片、请有关人员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促使领导于部配偶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教育她们念好“廉政经”,吹好“枕边风”,管好“家中事”,把好家庭廉政关,扩大家庭助廉的社会影响,构筑反腐倡廉的家庭防线。
大家上午好!
为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根据全县“六五”普法规划和“法律六进”活动的要求,经县委、县政府同意,政法委、610办、综治办、禁毒委、依法治县办、司法局、教育局联合举行“禁、反、法律进校园”主题宣传系列活动。这次活动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对于推动在校学生普法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做好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几年来,司法、教育等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职责,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围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保能力,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同时,围绕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积极开展未成年人远离“网吧”、远离等活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的方案及规定,有力地推动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青少年法制教育尤其是在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工作方面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从我县情况看,青少年犯罪案件屡屡出现,特别是去年2月28日至3月8日,短短10天时间,我县第一、二、三中学相继发生3起在校学生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案件,造成10名学生受伤,其中3人重伤,1名死亡。这些数字和案例触目惊心,充分暴露了我们在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可以说,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和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工作已经到了非抓不可、不抓不行的地步,希望大家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工作,全力以赴推动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宣传活动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关系万千家庭的希望和利益。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有利于引导、保障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高学习成绩,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一要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我县现有普法讲师团成员10名,法制副校长96名,这支由各部门领导、政法干警及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的队伍,是我县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师资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大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使青少年学生知道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分清罪与非罪的界线,达到知法、守法、护法的目的。同时,各宣讲团成员、兼职法制副校长和各中小学校要根据在校青少年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形式,创新教育方法,激发青少年学法、用法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法律素质。二要突出教育管理重点。实践表明,闲散和有轻微违法行为的青少年学生是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也是我们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重点。可以说,把这个人群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教育、挽救一片,就能有效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各学校要通过摸底排查、建档立卡、跟踪帮教、专人联系等措施,真正把这两类群体纳入教育、管理和服务范围,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到在生活上解困、学习上帮助、行为上纠偏,把违法犯罪的倾向和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三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法制教育。要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家长的法律知识和意识,补齐“家庭教育”短板,进而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效衔接起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此外,我也衷心地希望广大青少年学生要充分利用好此次学习的机会,积极行动起来,勤奋学习,遵纪守法,提高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习惯,把法制规范落实到具体言行上,提高法律素养,争做知法、守法的实践者。同时,积极参与法制宣传,向父母、家庭成员、同学、同伴宣传法律知识,参与法制建设,争做普法、用法的倡导者。
三、加强领导,全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法制教育工作格局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各级党政部门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部门,要按照社会治安综合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坚决减少和避免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一是教育部门要大力加强德育和法制教育 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起以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政治课教师为骨干的德育、法制教育骨干队伍;广大教师要身正为范,以良好的道德情操教育、带动和帮助学生,以文明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促进青少年在校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公、检、法、司等部门作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要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发挥作用。特别要注重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上好法制讲座,强化沟通,增进交流,使青少年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同时,要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净化社会空气,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2009年1月,《法眼》栏目联合公安、检察院、法院、教育局、热心企业、各大律师事务所等社会力量成立了公益法律服务团队———“法眼服务团”。“法眼服务团”秉持“做福州人身边的法律顾问”的宗旨,选取新闻线索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以记者和服务团成员帮忙的形式,向当事人提供法律上的帮助,并力争促成事情的解决。当然,整个事件的过程最终也会以新闻专题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另外,为了扩大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大众,“法眼服务团”还不断举行“进社区”、“进乡村”、“进海岛”、“进学校”等系列公益法制服务活动。
二、点面结合的法制服务
作为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保障体系,法律为我们提供了和谐进步的社会环境。利用电视传媒手段,通过一系列法制节目,向广大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这是为我们所熟知的一种普法手段,但这一作法说教味浓,服务意识不强。在新时代下将定位指向科学、实用的法制节目,其要求不仅能够通过节目宣传法律,更应该切实地为公众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法眼服务团”就是贯彻这一服务理念,由点到面,创新实践,通过各种形式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和提供法律服务。
(一)以点为范,全程介入个体事件
电视媒体的服务对象,往小的看是一个个的个体,往大的说,就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群体。那如何服务好每个个体呢?《法眼》栏目曾经就接到这样一个法制热线,当事人张枫(化名)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19岁了,但却没有户口,更不用说身份证了。问其原因,张枫告诉记者,他幼年丧父,其父母是未婚时生下他,相关手续不全,致使他一直没办法立户口。小时候读书就需要开各种证明才能寄读,长大后,没有户口更是办不了身份证,致使其无法像正常年轻人那样办证件找工作,这黑户的身份困扰了张枫19年,多方求助却一直无法解决,给其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张枫求助《法眼》栏目组后,“法眼服务团”立即启动援助行动,把张枫相关情况向当地派出所反馈后,得知像张枫这种情况要办理落户手续,不仅要张枫所属街道办事处出具相关证明,还要证明张枫与其母亲是母子关系。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条件,却难住了张枫一家人19年。在了解了办户口所需条件后,“法眼服务团”全程介入,带着张枫在各个职能部门间奔走,并发挥电视媒体的作用,为张枫寻找相关证人,从街道办事处帮张枫开出所需相关证明,还发动社会力量,找到热心司法鉴定所,免费为张枫母子进行亲子鉴定,经过几天的奔走,办齐了所需手续后,最终当地派出所为张枫立了户口,张枫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困扰张枫一家人19年的难题,在“法眼服务团”的介入下,几天时间就得以解决。有人曾经对电视法制节目的社会作用做了如下阐述:“电视法制节目一方面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披露以及评析批判,监督社会法制现状,担负着监督各级政府、司法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法情况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还满足了公众舆论需求,表达公众对被监督对象的意见,并往往直接促进了个案的处理,使得民众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不否认张枫的事情很快得以解决,这与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有着某种关系,但我们认为更多的原因是“法眼服务团”介入得法,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把个人眼中的大事难事,化为小事易事,最终成功解决。同时,要强调的是,张枫事件的成功解决,在电视媒体播出宣传后,也为同类事件提供了一个范例模版,让更多的人受益。我们不能小觑“点”的作用,张枫的遭遇是一个个体事件,就好比一个点,把这个点的问题解决好,其解决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而这个范例通过电视媒体的传播,将对受众的认知和判断起着积极作用。“法眼服务团”在日常采访活动中,对于个体事件介入与服务是多方面的,不仅有上门为市民回答法律疑难问题,帮助协调解决;还有帮助受伤员工讨回工伤赔偿,协助农民工讨薪,全程介入一些业主产权证“难产”问题,督促开发商及时为业主办理产权证。“法眼服务团”全方位地介入群众的生活,真正使栏目贴近群众生活需要。另外,根据“法眼服务团”工作实例制作的法制电视专题,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模版,例如“讨薪模式”、“产权证督办范例”等新经验,这些典范的产生,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法律认知,也为群众维权实践提供了可行的范例和经验。
(二)以面为基,普法活动广泛辐射
对于群众的各种法律需求,“法眼服务团”有面向个体的专门的法制服务,帮他们维护自己正当的权益,就如上文所述的典范作用。那在面的方向,就是要增加基础数,扩大受众面,形成辐射带。而常规的电视节目普法宣传,由于收视群体的相对固定性使得拓展乏力,因此还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策划和组织各种普法活动,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手段。其实,媒体与受众之间,还是存在着距离感,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式各样的现场活动,可以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距离,促进媒体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让媒体的宣传功能得到充分地扩展和延伸。而“法眼服务团”的“进社区”、“进乡村”等受众面广的普法活动,就是颇具创新的事例。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重阳节,“法眼服务团”都会与王庄菊园老人会合作,举办“送法进社区开心过重阳”活动。据社区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社区居民对家庭矛盾、遗嘱继承、财产等法律问题很关注。于是“法眼服务团”就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在活动现场,“法眼服务团”成员们结合执业过程中遇到的婚姻家庭财产实际问题,以案说法,详细讲解了居民关心的夫妻共同财产、贷款买房、法定继承顺序及如何立遗嘱等多方面内容。另外,还邀请了司法局、律师所、鉴定所等相关人员到现场接受咨询解惑,一场活动就为60多人次的社区居民提供了法律咨询服务。对于一些典型的有新闻价值的问题,“法眼服务团”还会及时介入,帮忙协调。至今《法眼》已连续四年到菊园社区举办普法活动,亦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和积极反响。而类似王庄社区这样的普法模式,《法眼》也在其它社区展开。与“进社区”相似,“进乡村”也是“法眼服务团”普法活动的重点。当然,社区与乡村,虽是两个同级别的社会基层单元,但由于本身存在生活和文化形态差上的差异性,其法制诉求也会有所不同。“法眼服务团”也针对乡村特色展开法制服务。在乡村,“法眼服务团”一般会联系当地村委会集中问题提供法律服务。老人赡养问题、土地承包流转相关政策、新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和养老保险政策、留守儿童抚养和教育问题,这些都是村民们关注的重点。对于村民的问题,“法眼服务团”的专业人士都会细心解答,必要时还会提供法律援助。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是“法眼服务团”普法活动的最主要的形式,占整个普法活动量的80%左右。当然“,法眼服务团”对于一些特殊群体也从未忽略。如“3•8妇女节”,《法眼》除了开展常规维护妇女权益活动外,还开展了“‘法眼服务团’走进女子监狱”的活动,带领心理咨询师和律师,为监狱内近100名女子服刑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对于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和法律诉求,现场能解决的就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法眼服务团”也会详细记录,整理汇总后,形成建议和意见交给监狱管理部门,协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另外,在活动中,“法眼服务团”也会调查总结女性犯罪的成因及主要因素,这些调查的结果,也用于指导《法眼》的日常报道实践。“法眼服务团”的普法活动,有主有次、层次分明,既关注主流群体,也不忽视特殊人群。无论是人流密集的公园与商场,还是地处偏远的城镇和乡村,都有“法眼服务团”的普法足迹,使得受众群体和层面都有所拓展。“法眼服务团”成立至今已举办了50余场的公益普法活动,为群众提供义务的法律服务及援助,直接受益人近五万,辐射带动人群更是庞大,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功能丰富的普法方式
当然,“法眼服务团”除加强对个体的法制服务和“进社区”、“进乡村”等方面的法制宣传服务外,也在普法实践中求新求变,提升自己普法方法和手段。在平时《法眼》节目的报道中,我们发现青少年的犯罪率居高不下,以《法眼》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节目中的刑事案件为例,犯罪嫌疑人中约有60%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缺失、法律知识的匮乏、过早地辍学,还有不良玩伴的影响,都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法律不仅要打击犯罪,其更重要的功能应该是预防犯罪。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这是一个社会大课题,也是法治社会努力的方向。《法眼》栏目作为普法宣传战线的重要一分子,这些年也一直在这一方面进行尝试。从娃娃抓起,加强校园普法,这是《法眼》栏目普法宣传工作的重点之一,但如何普法才最适合,要如何实施才会达到最佳效果,这同样也是“法眼服务团”随着实践求新求变的一项核心内容。
(一)联合社会力量做深校园普法
校园普法,是媒体法制宣传常用的一个手段,但在特定的情形下,也时常沦为应时应景的宣传报道手段,形式往往大于内容,影响力可想而知。“媒体要使举办的社会公益活动产生持久的影响力,活动本身必须具备可持续性”。[4]于2009年5月份开始的“爱心接力普法入校”活动,是一个针对校园学生的大型连续性的普法活动。为做好这一活动,提升其影响力和可持续性,《法眼》栏目在“法眼服务团”的基础上,组建“法眼讲师团”作为其功能的延续和升级,“法眼讲师团”的成员中有法庭的庭长、派出所的所长、未成年管教所的教导员、知名律师和法制节目资深主持人等近30名讲师。“法眼讲师团”组建完成后,《法眼》联合福州市教育局和福州司法局,根据地域性和各学校的代表性,在全市中小学中抽取相应学校作为代表,进行普法宣传教育。从2009年5月到2013年5月,《法眼》共为60多所学校做过普法宣传讲座,“法眼讲师团”的讲座不是干瘪瘪的做报告,而是利用多媒体环境,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影音并茂的方式,阐述法理人情,并在现场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用寓教于乐的形式,以发生在身边真实的案例进行模拟,教育警醒同学们,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法律的力量。当然,讲座只是入校普法的最初级模式。媒体自身的优势我们也要好好利用,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时,新闻报道也紧跟其上,《法眼》栏目派出业务能力强的记者组,对“法眼讲师团”的讲课现场进行全程拍摄,精编成别具特色的法制电视节目,一边在《法眼》节目中播出,一边把视频材料分发给各中小学,让学校组织观看,多管齐下,让活动与报道互为映衬,形成合力,扩大入校普法的影响力。
(二)合理调配资源丰富活动内涵
“新闻媒体作为活动的核心,需整合相关的社会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加大服务力度,提升活动品质与品位”。“法眼讲师团”的入校普法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普法活动本身,而是尽量利用“活动”这个载体,拓展服务领域,使“活动”承载更多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在法眼讲师团“爱心接力普法入校”这一活动的过程中,还附带了一个任务,就是为八县市贫困山区学校捐建“法制图书园地”。带着这个使命,“法眼讲师团”到各个学校进行普法宣讲的过程中,也号召各师生们把自己的多余的书籍捐献出来,这一倡议,得到大家的热情响应,在入校普法活动中,《法眼》共募捐到各类图书30000多册。我们同时还在电视节目中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在大型图书城等地方设立捐赠点,这些举措,也得到不少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一些企业为这一活动送来数量可观的文具、书柜等物品,还有许多爱心人士仍在不断地为这个活动送上自己的一片心意,目前图书的种类和数量还在进一步增加当中。可以说,这些举措,让“爱心接力普法入校”活动的内涵变得不简单,爱心更加丰富。在整合利用社会闲散资源,最终把爱心汇集一处后,“法眼讲师团”也分赴各个山区贫困小学,为他们送去社会的关怀。目前,已为十多所山区小学建立了法制图书园地。一个故事,有时就可改变一个人;一本书,也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法眼讲师团”的入校普法活动,就像在四处播洒法律的种子,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影响每一个同学,让“法治”这一最质朴的概念,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
四、结语
通过调研表明,在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县、乡镇妇联从实际出发,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领域的优势,从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素质、致富能力、家庭教育水平、营造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增强家庭防范意识、妇女维权、为群众办实事等方面入手,开展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影响家庭平安的因素
一是离婚率逐年上升。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婚恋观发生了深刻地变化,离婚率的居高不下成为了影响家庭和谐的一大因素。突泉县民政局一年受理的离婚案件达180多件。
二是老人赡养问题突出。突泉人民法院一年受理的赡养案件达26件。 有如下几种状况:
1、一些子女推卸责任,使老人生活无着落。从调查走访的情况看,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的占全部赡养纠纷的80%以上。
2、部分农村青年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拒不承担赡养老人的法定义务。
3、一些老人在处理诸如分家产、帮忙料理家务等事务中,或重子轻女,或重女轻子;或重小轻大,或重大轻小。从而导致子女对父母产生偏见,并把所得好处与赡养老人对等起来,形成多得好处多养老,少得好处少养老,不得好处不养老的格局。
4、个别子女由于自然灾害、或供自己的孩子上学、或家中有病人等造成经济非常困难,导致在赡养老人问题上心有余力不足,没有能力赡养老人,使老人的赡养存在危机。老人赡养问题最终成为家庭不平安的因素之一。
三是未成年人教育存在偏差。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老人的隔代教育之间存在着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引发两代人在未成年人教育上的矛盾,造成家庭的不和谐。
四是留守妇女问题凸现。
1、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受损。“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留守妇女”的体力大幅度透支。对于一些生育孩子本就落下病根的“留守妇女”来说,家中缺劳力和生产劳动强度加大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2、夫妻情感缺失,家庭功能失衡。“留守妇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长期分居的“留守妇女”,自我控制力不强,易受不良现象和不法分子的诱惑,出现婚外情和婚外, 影响了夫妻感情给婚姻家庭带来不稳定因素,形成了家庭婚姻的危机。
3、养老、子女养育方面暴露出新问题。因丈夫长期外出务工,家庭的养老、子女的养育的重担全部落在“留守妇女”的身上。在养老和子女养育方面容易暴露出一些情况问题:一是虐待老人现象呈现上升趋势,二是子女的教育培养状况呈下滑趋势。
4、安全感降低,家庭财产受威胁。男性劳动力外出后,农村只剩下了老人、儿童和妇女,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带来农村治安防范力量的减弱,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农村中针对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现象增多。
以上种种情况给婚姻家庭带来不安定因素。
五是留守儿童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目前我县留守儿童有1200多人。存在问题很多:
1、 缺乏严格的督查指导,造成学习动力不足,成绩较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又因年龄、文化、体力等条件限制,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和监督,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2、缺乏父母的亲情交流,造成性格和心理上存在缺陷和障碍。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强烈渴望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但是父母难以企及,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孤僻,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3、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造成是非观念淡薄,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由于平时缺乏及时有效的家庭约束管教,对很多的问题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出现行为偏差和道德滑坡,纪律散漫,是非不分。
4、缺乏家庭的安全监管,造成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诸多隐患。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这些也是影响家庭平安的问题之一。
二、影响“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效果的因素
一是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应进一步提高。由于乡镇经费不足,宣传渠道不宽,宣传手段单一,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宣传还存在死角,还没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二是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吸引力应进一步增强。大部分地区开展传统的创建活动较多,缺少新颖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创建活动、方式方法和载体。
三是普法工作尤其是妇女权益保障法普及存在差距。参与调查的部分妇女不知道《妇女权益保障法》,更不知道自己应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正因为如此,对一些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不以为然,如家庭暴力。说明普法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
四是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开展的不平衡。由于对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认识不同,所以创建活动在各旗县之间、乡镇、村之间开展的还不平衡。
三、对策及建议
根据调研结果,县妇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一是以宣传营造声势,进一步提高“平安家庭”创建的知晓率。即过强化舆论宣传、深入家庭宣传、巩固阵地宣传等方式,使全县上下形成“人人讲平安、家家创平安”的良好局面。
二是以活动拓展内涵,增强“平安家庭”创建的吸引力。通过开展“普法宣传进家庭”活动、“科技文化进家庭”活动、“ 安全知识进家庭”活动、“我家拒绝黄赌毒”活动、深化“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等,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教子能力、提高家庭成员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净化和优化家风,弘扬传统美德。
一、主要工作
县教体局站在提升学生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县进程的高度出发,采取各种措施,丰富宣传形式和教育内容,进一步健全了学校普法工作齐抓共管格局,促进了中小学校法治建设。
(一)抓组织,健全网络。全县中小学普遍把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本校教育教学工作总体规划中,作为依法治校的基础工程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四有”(有计划、有教材、有师资、有课时)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考核,年底有总结。全县各中小学均落实了“一校一警”制度,中心小学以上建立了校园警务室18个,积极开展了警校共建活动;由县关工委牵头,组织教体局等部门成立了学校法治教育工作联合委员会,聘请了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和法院等部门的同志32人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颁发了为期三年的聘任证书,定期到学校进行法治宣传和讲座,并为学校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法律服务。法治教师一般由学校各班级班主任兼任,利用主题班会、班刊、黑板报等各种形式积极开展法治教育,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抓载体,创新形式。2017年,教体局参与编撰了县法治教材《中小学道德与法治》丛书,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中学和小学版本。由县财政出资10万元,印刷后分发到全县各中小学。在对中小学生法治宣传教育过程中,各学校大多以法治讲座、法律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激发学生的学法热情,提高趣味性。同时,还以“八荣八耻”、中小学生“三热爱”教育及“师风师德建设”等活动为载体,巩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基础,加大中小学生法治教育力度。如大段小学每学期初和学期末都组织学生开展“珍爱生命,预防溺水”、“远离”的签名活动。一些学校在寒暑假中组织学生自办“法治天地”小报及“法在我心中”的征文活动,开学后评出优秀作品在学校展出;另外还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法律知识”竞赛。如2020年上半年组织各校开展了禁毒和疫情防控知识专场竞赛、教育体育法律法规专场知识竞赛、森林法专场知识竞赛、民法典进校园等活动,这些活动的举行,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生学法用法工作的开展。
(三)抓预防,重在教育。在深入开展中小学法治宣传教育过程中,各学校把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探索出许多有益的做法,收效明显。如棋坪小学因住宿生较多,且大部分属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欠缺,生活习惯、学习成绩和品德培养方面问题较多,易出现心理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学校把加强留守儿童的法治教育纳入年度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问题。同时动员老师、社会热心人士等担任留守儿童的“家长”,及时纠正其不足,共同关注其成长,并定期开展法治和心理教育培训,使广大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受到关爱,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感到温暖,为更好的开展留守儿童法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四)抓协作,发挥综合效应。青少年普法和法治教育工作涉及范围广,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尤为重要。各学校均能主动与综治、司法、公安、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如三都小学与官山自然保护区、县林业局组织开展“关爱野生动物,共建美好家园”主题讲座,排埠中心小学与县检察院联动,在高陂小学开展防法制教育示范课,棋坪中学与棋坪交警中队和棋坪派出所联动,在棋坪中学开展交通安全知识与治安法律知识讲座。二中专门成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长委员会,建立了以学校为中心,社区、家庭联动的“三方联动”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创办了家长学校,定期指导家长了解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及青少年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另外组织开展“致家长的一封信”活动,以及多种形式学习宣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家长、社会对依法治校的认识,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建设平安校园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尽管各校在加强对学生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法治教育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目前学校绝大多数法治课教师基本上由班主任教师兼任,一方面他们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另一方面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仅靠自学相关法律法规读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遇到实际问题存在措施盲区。二是存在认识偏差,少数教师和家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倾向。少数教师和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倾向,忽视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有的认同“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任务,忽视了要想学生“成才”必须首先“成人”的道理。三是综合治理机制有待加强。一些青少年学生离开学校后开始走向社会,有的还不到法定就业年龄,思想不够稳定,如不加强教育管理,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四是普法和法治宣传资金投入不足。中小学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缺乏资金投入,影响了普法和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师资,着眼实践,加大学校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一是大力增强学校法治课的师资力量,配备法律专业专职教师。高度重视初中阶段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对那些不能升入高中、过早步入社会的青少年学生,进行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二是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各学校聘请的法治副校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以开展“法律进校园”为主题,协助学校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对师生和学生家长进行普法教育,培养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遵纪守法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大力开展法治实践活动。如制作普法和法治手抄报、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模拟法庭、充当小交警、开展法治文艺演出、举办法治夏令营活动、开展法治征文等等。
(二)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普法工作成效。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法治教育有效形式,转变靠书本灌输、枯燥乏味的现状,提高他们学法用法的兴趣,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法治教育内容,引导中小学生学法用法。其次,要把加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与抓好其他普法对象学法用法工作结合起来,纳入到全民学法用法的总体规划中。第三,结合道德规范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开展中小学生学法用法活动。第四,要把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结合起来,积极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运用法律手段帮助青少年解决困难和问题,使每一次法律服务都成为一场生动直观的法治教育。第五要把加强对“双差生”、“问题生”、“后进生”、“留守儿童”的帮助教育作为中小学法治教育的重点之一,树立转变一个“双差生”比培养一个“尖子生”更重要的教育观念。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学学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普法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几年来,我校在县教育局、管理中心的安排下,把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德育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治理规划之中,广泛动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从源头上遏制了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增长势头。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我校在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我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强化领导、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
我校近年来的法制教育工作在校长李清莲的发动和领导者下,动员组织学校教师、家长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历年来均成立有由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师的考核目标,形成了统一规划部署、检查考核制度,明确各位教师的责任;从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注重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法制教育进行布置,学校校长亲自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形成了较浓厚的氛围。聘请织金县人民检察院韩琦检察官担任法制副校长,举办专题法制讲座,讲解相关案例的法律法规。实践证明,这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符合客观实际,是开展学校法制教育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保障。
二、以充分利用好学校主阵地的资源,多渠道宣传法治教育
以学校为主阵地,突出对学生从正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普及。我校充分利用学科渗透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做到了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任课有教师、上课有教案,课时有保障。课堂上穿插法律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法治观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使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基本普及,增强了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和防范自护意识。
三、结合学生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1、紧密结合学生特点,紧扣时代主题是我校法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开展好法律教育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现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成熟早、自控能力较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学生“世界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心胸十分狭窄,虚荣心又强喜欢争强好胜。针对这些特点,我校法治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活动,结合学生特点,根据讲解的法律条文结合学生身边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学生容易接受。
2、利用宪法宣传周开展系列活动。在宪法宣传周,我校制定了“宪法宣传周活动方案”、并按方案开展了旗下讲话,师生举行宪法宣誓,背诵宪法誓词、读宪法、诵宪法等一系列活动。
3、举行普法系列报告会。为了更新、拓展教师、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教育水平,我们邀请法治副校长韩琦检察官举行普法系列报告,学生从听韩琦检察官《我的身体不容侵犯》的法治培训课后,更加明白了如何防范、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增强了应对的防范能力。
4、积极举行法制知识展示活动。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橱窗等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大量的法律、法规都是通过这个阵地向学生进行宣传的。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治电视节目,参观“三个教育基地”,使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更加形象生动。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们守法的自觉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普法宣传教育为重点,以推进依法治校为落脚点,认真做好“五五普法”总结、表彰工作,依法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充分保障广大群众享有的受教育权,确保国家教育方针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二、目标任务:
1、创新普法形式,提高全校教师和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的法制水平。
2、建立校园保护机制,维护教师和学生合法权益;加强教育行政执法针性,促进社会办学机构良性发展。
3、坚持依法执教,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民主法治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普法教育,打造与我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法制环境。
1、量化考核,教师法制教育落到实处。近几年来,国家和我省新颁布和修订出台了数部涉及教育的法律法规,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该以这些法律法规为学习重点,采取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组织多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活动,确保学校教职员工学法时间不少于40学时,并进行全校教职工普法考核。
2、以人为本,青少年法制宣传注重实效,要充分研究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法制教育应采取的不同策略,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途径要多、角度要新,避免空洞说教,例如可采用:法制小故事演讲、法制小品表演、法制漫画、摄影评比、模拟法庭、参观看守所、制作法制宣传标志,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着力推进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学校要掌握分析在校生思想情况,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开展教育转化和管理方式专题研究,积极探索有效地帮教方式,遏制在校生违法犯罪。
3、整合资源,青少年法制教育形成合力。要采取多种形式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法制教育网络。
(二)夯实基础,发扬民主,依法治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推进民主和依法治校进程,既是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逐步实现学校办学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1、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民主法治意识和依法育人、依法参与民主管理、依法进行民主监督、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为学校构建开放、民主、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建立依法治校的现代化学校制度奠定了基础。
2、打造有力的法制队伍。进一步打造好学校法制安全办公室这一机构载体,选派好法制联络员,继续实行聘任制副校长制度,聘请思想品德好、工作经验丰富的政法部门人员担任法制副校长,加强法制副校长来校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并创新工作模式,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管校长、德育主任、工作模式,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管校长、德育主任、法制联络员、班主任及品德课教师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切实提高法制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强化意识,落实责任,依法行政质量寻求新突破。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普法宣传教育为重点,以推进依法治校为落脚点,认真做好“五五普法”总结、表彰工作,依法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充分保障广大群众享有的受教育权,确保国家教育方针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二、目标任务:
1、创新普法形式,提高全校教师和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的法制水平。
2、建立校园保护机制,维护教师和学生合法权益;加强教育行政执法针性,促进社会办学机构良性发展。
3、坚持依法执教,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民主法治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普法教育,打造与我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法制环境。
1、量化考核,教师法制教育落到实处。近几年来,国家和我省新颁布和修订出台了数部涉及教育的法律法规,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该以这些法律法规为学习重点,采取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组织多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活动,确保学校教职员工学法时间不少于40学时,并进行全校教职工普法考核。
2、以人为本,青少年法制宣传注重实效,要充分研究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法制教育应采取的不同策略,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途径要多、角度要新,避免空洞说教,例如可采用:法制小故事演讲、法制小品表演、法制漫画、摄影评比、模拟法庭、参观看守所、制作法制宣传标志,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着力推进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学校要掌握分析在校生思想情况,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开展教育转化和管理方式专题研究,积极探索有效地帮教方式,遏制在校生违法犯罪。
3、整合资源,青少年法制教育形成合力。要采取多种形式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法制教育网络。
(二)夯实基础,发扬民主,依法治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推进民主和依法治校进程,既是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逐步实现学校办学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1、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民主法治意识和依法育人、依法参与民主管理、依法进行民主监督、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为学校构建开放、民主、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建立依法治校的现代化学校制度奠定了基础。
2、打造有力的法制队伍。进一步打造好学校法制安全办公室这一机构载体,选派好法制联络员,继续实行聘任制副校长制度,聘请思想品德好、工作经验丰富的政法部门人员担任法制副校长,加强法制副校长来校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并创新工作模式,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管校长、德育主任、工作模式,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管校长、德育主任、法制联络员、班主任及品德课教师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切实提高法制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强化意识,落实责任,依法行政质量寻求新突破。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落实责任
×我委切实把“四五”普法和综治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建立了任期目标责任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把这两项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年度述职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团区委机关及时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综治和普法领导小组并指定专人负责综治工作和普法工作建设的日常工作。年初,认真制订活动计划,确定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及工作要求。按要求坚持定期召开综治工作和普法工作建设工作例会,安排部署综治和普法建设阶段性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我们把综治工作和普法工作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机关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高度得重视,克服我委人员少、经费不足的情况,想方设法确保在人力、财力上的投入,曾多次到综治挂钩村涂岭镇寨后村走访和慰问挂钩村贫困学生,帮助挂钩村领导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使团区委机关的综治和普法工作更具丰富内容和实效。
二、切实履行职责,将综治和普法工作与机关各项工作紧密结合
×、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围绕“平安泉港”建设,严打整治、拆除违建和城市建设管理等,重点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印发各类法制宣传资料,做好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较好地提供了司法保障。同时,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守法护法意识。每年两节期间、月份和“五四”均组织全区性大型的法律义务咨询活动。年月与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的人员在山腰街道举行了《行政许可法》宣传活动,现场赠送《行政许可法》、《办理行政许可须知》等宣传资料份(册),向余名群众解答法律咨询。年元月联合交警大队、福师大青年志愿者在生活区开展《新交通法》宣传活动,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运用多种教育载体,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针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分析外界客观因素存在的影响作用,形成教育网络,加强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个载体建设,积极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一是抓好家庭教育载体建设,开展好家庭教育。从父母影响入手,通过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建设好家庭这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堤坝。如山腰街道办事处通过设立家长学校,教育和引导家长走出溺爱、纵容或“棍棒教育”等误区。二是抓好学校教育载体建设,开展好对青少年自身的教育。各中小学均成立了以校长或书记为组长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开展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风气。同时开设第二课堂学生心理咨询教育课。积极探讨青少年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泉港一中建立心理咨询室,及时帮助学生疏导和排除心理障碍,被中国教育杂志社、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授予“健康杯”的荣誉称号,被全国第二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为“先进学校”;各中学、学区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开展法制讲座,此外,还通过建立法制教育基地,举办少年法校。今年月份,团区委与天竺中学团总支在天竺中学联合开展了少年法校模拟法庭活动,从而进一步提高广大青少年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和工作实效性。三是抓好社区载体建设,积极开展零犯罪社区活动,为青少年健康的成长营造良好氛围。先后建立了社区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社区青少年服务中心、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基层工作阵地。同时团区委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创建社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成立了“青少年权益维护中心”等维权机构。同时在团省委统一部署下,我委在今年开通了“青少年维权服务热线”,进一步加大维权工作力度。调动与青少年事务相关单位的积极性,加大打击侵害青少年权益犯罪的力度,预防和减少犯罪。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针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良莠不齐的信息,我们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一方面,针对非法“网吧”、不健康“口袋本”图书、、校园暴力等容易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突出问题,公安、卫生、工商、文化、综治、团委等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全区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今年月份团区委与相关部门在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开展了“网吧说不”的整治网吧启动仪式。另一方面,本着重在建设的原则,推出了一大批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图书、报刊、影视和文学作品,积极引导青少年阳光上网,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团区委将从今年月份开始到明年月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手抄报”、“阅读比赛”等系列活动,从正面上引导广大青少年,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行为习惯。
×、采取各种积极措施,青少年司法维护得到有效保障。司法等部门本着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恩威并举,充分发挥法律震慑作用,建立了公安、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及时掌握“特殊学生”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谈话训诫教育。区检察院制定了《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犯罪案件审查规则》、《未成年人不捕帮教工作规则》、《对在校学生暂缓和实施帮助工作规则》以及《检校共建设维权岗联席制度》等维权工作制度,积极落实维权工作措施,挽救失足青少年。区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理,坚持“寓教于审、惩教结合”的原则,注重庭审程序方面的特殊保护,同时还注重做好判后的延伸回访和帮教工作,积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有效预防未成年人重新违法犯罪。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继续推进依法治区进程,政治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我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角度,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扎实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党与社会各界群众的联系,培育了全国和省市优秀青年创业者、优秀青年集体等一批先进典型。坚持依法行政广大青少年的社会法治意识、水平不断提高。广泛在青少年中开展禁赌活动,打击、平安社区、平安少年、“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认真贯彻落实“平安泉港”,深入开展系列创安活动和“严打”、反等专项斗争,有效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
×三、强化队伍建设,增强队伍的战斗力
一、以教育培训为根本,进一步增强女性自身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围绕宣传贯彻中国妇女“十大”精神,通过专家授课、参观学习、座谈讨论等形式,引导广大妇女干部认清自己的特殊身份,提高广大妇女的政治理论素质;要通过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客观实践等培训,进一步增强各级妇联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与本领。
二是着力培育和开发女性人才。全面实施《区2008—2011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大力培育女领导干部、女性经营管理者和女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配合组织部门不断推进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努力适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更多的女性走上领导岗位。
三是加强失业妇女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结合社会需求和她们的实际需要,重点进行家政、插花等技能培训,帮助她们实现就业,解决自身及家庭生活问题。
四是抓好家庭教育工作。以社区德育中心、家长学校、小公民道德实践基地等为平台深入开展形式多样活动,着力引导全区广大家庭崇尚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一是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指导各社区家长学校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实地考察要求,开展家长学校工作;全面开展家长学校检测、评估工作;招募一批经验丰富、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志愿者,定期开展活动;推动家庭教育课程进入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内容,举办“家庭教育培训者培训”。二是继续配合市妇联实施“家庭教育百千万”工程”(百场公益讲座、千次家教活动、万户家庭受益)。组织家庭教育专家,深入社区家庭,广泛宣传家庭教育新思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邀请专家深入学校,以家长会的形式举办“开心一课,健康成长”专题讲座;继续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月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多渠道、多样化的宣传,提高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氛围。三是促进家庭教育研究成果转化工作。开展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探索家庭教育新规律、新机制、新形式、新途径,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整体水平。跟踪、督促承担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家庭教育课题按时完成。组织专家,深入街道社区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活动,向广大家长宣传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教子方法,营造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进行家长学校师资培训,提升广大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举办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暑期夏令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征文活动,年底对家长学校进行评估考核。
五是加强信息调研。重点围绕妇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妇女干部队伍建设、外来务工妇女生存与发展、婚姻家庭新问题、家庭教育等进行信息调研。通过走访慰问、专题研讨等活动,组织力量深入街道和社区,现场实地了解妇女儿童生存状况和利益诉求,进一步找准各类问题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以服务群众为主题,进一步引领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建设 二是开展“岗上建功”活动。完善表彰激励机制,结合相关工作活动,评选表彰“巾帼文明岗”20个、“巾帼岗位明星”10位;
三是开展“岗下创业”活动。开展“三八架金桥?春风送岗位”系列活动,积极拓展妇女就业渠道。开展巾帼牵手syb(创办你的企业)导师行动,与企业家联合开办提高女性创业能力(get ahead)培训班,增强妇女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是开展走访活动。六一期间开展“情系单亲母亲,关爱特困女童”活动,走访慰问35户特困家庭和百名品学兼优的春蕾女童。同时,“三八”期间,开展“送保险、送体检、送智慧”活动,并慰问百名特困单亲母亲。
五是继续实施“家庭文明”工程。评选表彰“五好文明家庭” 15000户、“和谐家庭”标兵户100户、“文明(楼)院” 30个、“好邻里”11位。深入社区指导“星级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
六是组织庆“三八”文艺演出活动。举办“巾帼和谐花盛开——鼓楼区‘庆三八妇女节?迎国庆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 六是认真做好来访接待工作。认真接待并处理好来信来访,为广大妇女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力争结案率达100%。
三、以普法维权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妇女发展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开展维权普法宣传活动。启动“三八”妇女维权周、禁毒宣传等活动。以贯彻《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新颁布的省实施办法为重点,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悬挂横幅、发放读本、以及广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宣传新颁布的《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各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法律法规,推动男女两性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协调司法局深入街道社区,以“妇女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维护妇女权益”为主题,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服务、司法援助等活动,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在6.26来临之际举办国际禁毒日活动——组织妇女维权志愿者进戒毒所开展帮教活动,恢复和增强失足妇女生活信心。进一步加大宣传《江苏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的力度,组织街道、妇委会开展《江苏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知识竞赛,使广大妇女了解把握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重点内容和修改要旨,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了解自己保障妇女权益的职责,努力营造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两个规划”实施力度,促进妇女儿童事业新发展利用妇儿工委办公室设在妇联的有利条件,结合“两个规划”中期评估的结果,协调推动“两个规划”的实施。同时加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加强妇儿工委办公室的协调服务职能,完善妇儿工委各项工作制度,协调、指导各成员单位整合资源,团结协作,推动“两个规划”各项任务指标圆满地完成。
二是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工作,通过监测评估,了解全区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进展状况,并做好规划的监测评估工作;
三是健全维权网络。“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是妇联工作的原动力,更是常抓常新的永恒主题。在建立巾帼维权志愿者队伍基础上,完善街道和社区维权站工作机构,进一步规范妇女维权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婚姻家庭纠纷特邀调解员、“鼓楼区法律援助服务团”的作用,指派有妇女儿童维权经验的专长律师,认真办理援助特殊困难妇女案件,做到亮牌服务,优先接待;与劳动部门联手,加强侵害妇女劳动权益案件查处力度,形成妇女劳动权益的保护网络。以解决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为突破口,推动妇女各项权益得到有效落实。
四、以增强素质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按照“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努力加强基层妇女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好妇联常委、执委、团体会员和妇女代表的表率作用,认真执行常委会、执委会工作制度;积极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妇女组织网络,完善与团体会员的工作联系制度,结合社区建设的发展,巩固街、居妇女组织,进行省基层组织示范点推进会,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和妇女工作示范社区创建,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形成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妇女工作格局。争取在一家两新组织建立妇女组织.根据省市妇联部署,在执委和女企联开展妇女工作热点问题调研社区妇联换届工作
一、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和创新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夯实组织基础,增强工作力量。一是充分发挥学校关工委作用。结合工作实际,把思政课教师、校长、班队教师分别列入工作队伍,使工作开展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优化工作效果。二是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在初中和城镇学校组建青少年工作志愿服务队伍,坚持以集中服务与个别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工作,即在清明节、五四、六一、十一等传统节日等重要节点开展集中活动,强化主题宣传教育,在平时重点开展一对一帮扶等个别服务活动,确保志愿服务工作持续性。
(二)创设载体,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熏陶,激起他们的遵纪守法的强烈意识。开展法制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得到感染。一是每学期学校都聘请的法制副校长或校外辅导员都要到校作普及法律知识的报告。5月份以来,各学校邀请了县检察院和法治副校长作了法制专题讲座。他们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做为同学们分析和讲解青少年容易触犯的各类犯罪行为,对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化解矛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告诫同学们要通过学法,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做一名合格好学生和社会主义好公民。二是组织开展了法制黑板报的制作展览,学校各班级的黑板报都以图文并茂,新颖的版面设计、工整的字迹勾勒出浓浓的普法精神,黑板报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版面设计活泼,主题鲜明而具时代气息,充分展示了师生们独特的创造性和饱满的热情。三是开展法律安全知识实践活动。城区学校通过模拟法庭活动的开展,对事件的审理,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法庭审理案件的主要经过和程序,同时也通过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熏陶。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成绩显著,我们今后将继续努力,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思想,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为构建和谐校园创设良好的基础。
(二)做好舆情管控。做好今年维稳敏感期意识形态工作,严禁通过网络传播不实信息,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要求各学校(园)校园长随时了解和掌握教师思想动态,多关心教师生活和工作,发现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矛盾,稳定教师情绪。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随时掌控班级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等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三)坚持社会、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形成教育合力。一是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积极与派出所、市场监管、文化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实时对周边的社会环境及治安状况进行有效的整治和监控,坚决抵制低俗文化和歪风邪气侵入青少年群体,严防不良书籍、报刊、影像等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健康的图书音像类物品流入校园,严治校外不法分子和闲散人员通过各类途径实施危及青少年思想健康的行为。尤其加强了校园周边环境的净化工作,严打黑网吧,维护校园周边良好的风气和秩序。教体局在5月初对县域17所中小学课外读物进行了一次检查,9月中旬开展一次复查,主要针对各学校(园)阅览室存放书籍进行清理,发现涉及非法出版、暴力等不健康的30余册,并予以全部销毁。今年各学校开展36场次群文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健康习惯。开展好教材排查,把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材剔除。抓好推广语言文字工作,大力推广普通话,让学生增强中华民族意识。二是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深入开展4.23世界读书日、“经典诵读”、“书香校园”等主题文化活动,积极弘扬优良道德传统。通过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讲座、图文宣传等方式,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积极开展校园道德讲堂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通过上门服务,召开家长会等方式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了解,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学习,确保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青少年公德观念还比较单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传统道德教育收效较差。家庭教育尤为不足。
(二)原因分析,社会公德教育还存在缺失,社会整体文明水平还不够高,青少年易受不文明行为影响。信息时代青少年获取外界信息方式多样化,传统道德教育与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思潮激烈碰撞,对青少年思想造成冲击。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家庭教育缺失比较严重,青少年家庭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