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内容范文

课堂教学内容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堂教学内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课堂教学内容

第1篇

【关键词】 教材 创造性 教学设计 重构 对策

一、中职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1、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服务类专业学生女生偏多,语言基础相对好一点,但是工科类的学生,很多学生连基本的26个字母拼读都存在问题,更别提英语口语的表达和听力。所以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讨厌英语。

2、中职英语教材内容拥有共性,缺乏个性。新版的中职英语教材内容配入了大量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图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科学化、实用化和生活化,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学生个体和教师教学理念、水平、经验等的差异性,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实现了其共性,而没有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实现其个性。

3、教师处理教材内容时缺乏创造性。很多老师觉得现在的教材进行了新的革新,不用在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按照教学要求执行教学就已经足够了。于是照本宣科的现象还大有存在。

二、国内有关中职英语教学的现有研究基础

“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程晓堂,2002)笔者结合现有的研究基础,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总结以下观点:

1、合理利用其它资源,拓展教材内容。①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利用声音、文字、图片、视频图像等手段,能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学习材料,并能通过不断输入大量的信息,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②开发利用学校的其它资源。如通过学校的广播经常播送一些英文歌曲和金华英语常用英语900句等,让学生进入阅览室或图书馆寻找英语报刊杂志。

2、联系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内容。现在的教材内容为生活和职业场景中出现的真实材料,已经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了,但是由于学生语言基础、认知特点和学习目标等的差异性。因此我们教师要勤于思考,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所包含的生活因素,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情境,开发和利用这些实际的生活资源,使得教材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活化。

3、设计游戏情景,教材内容。“游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把游戏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能为英语学习创造逼真的、富有交际性的语言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中,我们可以适当的设计一些游戏情景,这样可以调节学生学习的节奏和情趣,在处理教材内容时起一个的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重构教学内容的教学尝试

结合以上的理论研究,笔者结合浙江省职成教教研室编《英语》第二册第三单元Section B Directions的具体教学设计说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教材为依托,笔者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异构,模拟实际的生活场景,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共同合作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路和指路的问题,通过实际生活情景练习培养学生有创造性的学习。教学过程如下: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Step I:Warming up

Daily greetings

Good morning ,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What day is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s sunny)

(Since it is a sunny day, would you like to play outside? Let’s go.)

Who is she ? 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

(视频插入)该处插入一段学生问路视频,为学校校门口实景拍摄,片中角色由高一届英语专业两位学生扮演并进行对话。熟悉的校园,熟悉的场景,通过对学生视觉和听觉的触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加了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的语言学习更加生活化,更加自然。这是传统教学所不可能实现的。

How can we help her?

Where does she want to go?

Where is her dormitory?

Let's find her dormitory on the map of our school.

Activity 1

Matching: Put the pictures in the right places.

通过最简单的日常语言对话,来降低学生参与交际的焦虑度,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巧妙语言诱导,建议学生到教室外享受阳光,一来投学生所好,二来激起学生的好奇,今天老师怎么会让我们出去玩?实际目的就是通过三言两语,使学生进入教师设定语言环节,即遇到一个到校新生,以此来引出给新生描述教室,寝室所在位置的学习目标。并且将学校的平面图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眼前,并在旁边配上学校主要建筑物的实景图,这样通过熟悉和形象的建筑物的描述自然引出dormitory、gym、teaching building、office building、playground等词汇。从而对Section A部分所学词汇进行复习巩固。

活动1中设计让学生动手参与图片匹配,当学生触及图片时,图片自动放大,若图片放置位置正确,图片定位,如果放置错误,图片将自动回到原位,该处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学生喜欢的Game 方式动手,不仅动手匹配了图片,熟悉了校园平面图,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巩固复习了已学过的词汇和学习了新词汇,使词汇学习不像传统教学那么枯燥。词汇学习显得如此自然。

2、进入情景,探究问指

Step II: Position Description

① Presentation(Read the map of the school and help the new comer find the dormitory and teaching buildings.)

Which dormitory does she live in?

Where is it (Dormitory 3)?

Dormitory 3 is (between) Dormitory 2 and Teaching Building 1.

Dormitory 3 is (on the left) of Dormitory 2.

Dormitory 3 is (near) Dormitory 2.

Dormitory 3 is (next to) Teaching Building 1.

② Drills :

Where is the super market?

The super market is opposite Teaching Building 2.

……

③ Pair work(学生练习):You are asked to practice the following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Student A:Where is …….?

Student B.:… is ………?

利用多媒体的直观表示,让学生复习描述位置的介词:between, on the left of, opposite, near, close to.小组活动达到口语的反复操练,为下一步活动做好语言技能的基础准备。通过展示校园平面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描述校园建筑的位置关系,促进学生语言操练的有效性,减少语言学习的其他干扰项。

Step III:How to ask the way and give directions?

Praise students that they did a good job, so they can get bonus to watch a short flash.

(Show a short of flash)

T: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Student: One is asking the way and the other is giving the directions.

A:Where is …..

B:I want to go to……

A:Walk along……

教师对学生的操练活动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表扬,并给予学生观看Flas片的奖励。目的是引领学生进入问路和指路环节。用Flash 动画片进行对话示范教学,让学生进行模仿和操练,训练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

Now I am at the school gate. Who can tell me how I can get to the playground?)

①----- 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playground?

----- Turn right, please

②----- Excuse me ,where is the school clinic?

------ Turn left, please

③-----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office building?

----- Go straight ahead/go down the road please.

借助学校平面示意图,引出新知识点Turn left, please. Turn right, please. Go straight ahead, please。利用校园平面示意图,以及箭头指示,对语言知识点进行逐条直观教学,图表框内标出句型知识点Where is the ……?How can I get to ……? 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语言点的动态显示,使语言学习不再枯燥。仍然是直观的图示,突破了语言教学的难点,即对复杂路况的清晰描述:Turn left at the first crossing/turning/traffic lights/street/在第一个十字路口/拐弯处/交通灯/ 街口左转.有了直观地图,语言难点得以清晰凸显,比传统的说教更加让人容易掌握,记忆深刻。

3.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Step IV Problem Solving.

Game (Treasures seeking)

Situation:

Somebody hid some treasures in someplace in our school. Your classmates know where they are. Please go and ask for the way to the treasures.

Activity3: Student A: Asks the way

Student B: Gives the direction

Student A: Draws the route on the map

Student B: Judges whether the route is right.

If it is right , Student A wins one point. The one who gets the most points wins all the treasures.

Make a dialogue as the following?

A:Excuse me, …….?

B:Turn left ……

此处的校园平面图换成了校园立体图,有草有山,更加增强了寻宝的神秘气氛,使语言背景更加真实化,活动3的寻宝游戏,旨在通过设定任务,以竞赛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与同伴练习问路指路的对话。由于设定了情景,谁获得的分数越多,谁就可以获得所有珍宝,刺激学生寻求最大限度的练习,同时为了保证语言练习的质量,要求学生在完成问路的同时,还要与同伴互动,听懂指示方向,画出路线图。此处语言使用环境虚拟,但是语言真实。

Activity 4 Enjoying the Life in the Downtown

Situation : You have got so many treasures ,so you decide to enjoy your life in the downtown of Jinhua. But you don’t know the way to the hotel, bank, KFC, coffee shop…….

Please ask the way and give the dir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given map.

承接上一个话题,学生在校园内找到诸多珍宝,因此学生要到市区享受生活,但是又不认识路,根据闹市区三维图,做出对话,语言学习到此真正进入到语言的实际运用。运用课件提供闹市区的三维地图,让学生看到了熟悉的金华八一街,中山路,婺州公园,人民广场,肯德基,咖啡屋,银行等,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得以提高,语言使用环境更加清晰真实。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真实的语言交际成为可能。(基础不太好的班级或就业班级这个环节可以省略掉。)

4、课外拓展,大胆使用

You are asked to fulfill the task of asking the way and giving the direction in English in the campus with someone you don’t know.

通过对该部分内容创造性的加工处理和拓展,并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优化课堂教学的对策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重构中职英语教学内容 ,是一项需要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为了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需要多渠道、全方位努力。

1、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异构需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整合,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构建的效果。“同课异构”的活动已经在我们身边实施了,教师应该多参加这样的学习培训,从而提高自身的水平。使得课堂教学更加优化。

2、需要扩大教材的弹性空间

在教材的编排上更加科学化、多元化,生活化,让教材给教师提供更大的教学空间和弹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好能编排自己的校本教材。

3、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

学校应该制定一些政策方案,多鼓励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重构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教研组为单位,大力提倡课改,努力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以形成创新教材内容的这种氛围。

参考文献

[1] 胡娟娟.活用初中英语课本[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第26期

[2] 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

第2篇

摘 要 教材是静态的,课堂是鲜活的,教学内容虽来源于教材,但在教学中应该超越教材,从教材中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必须经过教师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改造或加工,才能焕发出其应有的生命力。实践证明,体育教学内容如果不利于学生形成终生体育,学生就不会自主地在课余乃至终生持久的利用它来锻炼身体。

关键词 体育课堂 教学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教学内容在体育学科中是谈“教什么”的问题,它的基本依据是课堂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在当前一些体育课教学和一些校本教材开发的案例中,常会出现肤浅认识先进教学理念,违背学生身心发展和动作发展规律,错误选择教学内容,背离体育教学基本规律等现象。例如:在教学中常出现“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足球射门”,“高二级学生学习前滚翻”。纵观改革历程,反思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三:首先,现行的《体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提出了内容标准,却没有提供相应的被选择的教学内容。虽然课标的这一做法赋予很大的自主选择的权力和空间。在实践教学中。这一操作对于教师要求太高,造成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全面实施;在研究层面上,由于各个方面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观点,谁有言之有理,但谁也不能包罗,不能让其他人认可,而造成了整个教学“不知道拿什么上体育课”的现象。其次,由于在以往的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教学实践中,更多依据是教育学,心理学,体质研究的研究成果和体育教学的经验,从宏观上来郑明明这个“内容”是否适合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动作发展”。最后,“教学内容与教材”关系不清,又造成了概念混乱。

那么,该如何从发展的角度选择体育教学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要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以发展的视角分析下内容选择。

二、讨论与分析

(一)审视教材――科学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前提

审视教材是科学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前提,只有立足学生实际,对教科书和教师用书中相关运动项目的教材整体进行全面审视,才能深入地把握新课程精神和教材精华,在处理具体问题上才能高屋建瓴。

(二)环视教材――拓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保障

环视是在借鉴其他书籍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自己正在使用的教材,它是一个开阔视野,学习借鉴,准确把握,融会贯通的过程。只有环视教材,才能在纵向体系上精确把握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并通过所选择教学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相应的知识特征,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三)仰视教材――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关键

仰视是实现学生体质持续发展的超前思考,仰视就是要吃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领会课程标准对这一目标的要求,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选择既能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运动技能,同事又能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这一技能的科学锻炼去增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和技能终身受用。

(四)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科学合理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正确的运动生理曲线,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各项目之间的有效迁移,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体育知识技能的拓展延伸,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灵活性。

(五)体育教学内容要有创生

体育教学内容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素材来源广泛,较难归类,二是教学内容之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无法完全按难易来排列教学内容,三是每项内容都具有多种功能性,能同时达成多个教学目标。正因为体育教学内容具有以上特征,才使得教学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原则来选择,并且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加工和创新,才能很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如要发挥教材的最佳功能,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和加工。教学内容的创生是指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赋予教学内容以鲜活的“生命”。把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创生过程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排列,组合与教材化。

(六)要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传承和改造

传统教学内容在我国体育课程教学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盘否认,在传统教学内容中,有不少运动项目内容丰富,且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和健身性强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值得进行继续传承和发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完全可以以传统的教材为基本框架,根据课程目标及参照地方课程基本要求进行取舍,优化和组合,从中选择学生喜爱的适于本校开展的项目,以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对于使用学生特点,能体现课程目标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部分传统教学内容就继续加以沿用。面对一些基本的跑、跳、投及体操或球类项目等内容,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在运用某些运动项目上会出现不适应现象,为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可对所选运动项目做适当改造,将一些竞技性、成人化的项目内容通过简化其方法,规则,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使之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

三、结论与思考

第3篇

【关键词】烟草学;烟草化学;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烟草化学是郑州轻工业学院烟草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同时也是本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烟草化学的开设为学生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同时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1]。2012年,郑州轻工业学院新增农学门类烟草学专业,并于2013年正式招生,2015年下半年第一次开设烟草化学。烟草化学也是该专业重点学习的基础课程。

1烟草学专业烟草化学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烟草学专业开设的烟草化学与以往烟草工程专业开设的烟草化学有所不同,首先讲授内容不同,烟草工程专业的烟草化学包括了烟草化学、烟气化学、香味化学三部分内容,而烟草学专业的烟草化学仅包括了烟草化学、烟气化学。其次,讲授学时也发生较大改变,烟草工程专业的烟草化学共90学时,而烟草学专业的烟草化学仅48学时。最后,实验内容有所不同,烟草工程专业的烟草化学实验涵盖了所有的基础实验,而烟草学专业的烟草化学实验只做极个别实验。这也就决定了烟草学专业的烟草化学不论从内容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要做出相应调整,以便更好的适应其农学特点。

2烟草学专业烟草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由于烟草学专业的烟草化学与烟草工程专业的烟草化学存在诸多不同,因此需要从理论教学上和实验教学上进行改革,重新制定教学大纲,凝练重点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2.1重新制定教学大纲

由于教学内容与之前烟草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要重新制定教学大纲,包括理论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大纲中删除掉香味化学的部分,同时缩减烟草化学和烟气化学部分,尤其是烟气化学部分,有些章节的内容可以完全去掉,比如吸烟机的原理、吸烟与健康等,而对于烟草化学部分,则需要提炼重点,有些不重要的、重复的知识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只讲重点难点。对于实验教学大纲,由于学时限制,只保留三个实验,其中测水溶性糖的实验,测水分的实验和测烟碱的实验要让同学们认真操作,其余的实验删除掉。

2.2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凝练重点

理论教学是烟草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烟草及烟气中含有哪些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在烟草生长、发育、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对烟草品质的影响。这是烟草化学理论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凝练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后续课程需要,以应用为目的,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闫克玉教授主编的《烟草化学》和程传玲教授主编的《烟气化学》为蓝本,在此基础上,调整部分内容,并凝练重点。烟草化学里每一章最开始讲授的基础有机化学知识可以缩减,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方便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基础有机化学知识,同时便于学生理解烟草中相应化学成分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少讲些。另外,在每一章的最后还涉及到化学成分的检测,这部分内容可以减少,因为现在学生有开放的大型仪器实验,学生通过开放仪器可以学到化学成分的检测,所以为了减少重复,这部分内容可以减少。在每一章中涉及到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代谢、积累的,强化一下,重点讲解。同时根据烟草学农学的特点,加入烟草发酵原理,烟草质量的化学指标等章节。另外,烟气化学中吸烟机的原理及操作、低焦油卷烟、吸烟与健康等章节删减,这些内容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涉及到,因此考虑到学时问题,删减这些章节。实验教学也是烟草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烟草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加强学生基本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基础烟草化学分析方法[2]。但是由于烟草学专业的实验课时有限,故有些很重要的实验无法完成。为此,优化课程结构,将基础操作实验与综合设计实验相结合。尽量设计一些综合性实验,可以同时包括多个实验内容,同时又节约时间。比如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可同时测定糖、氮、钾、氯等,这样一个实验就可以代替原本需要几次才能完成的实验,不仅节约时间,效率也大大提高。另外,有些无法操作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相应视频,通过视频的播放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知。

2.3在教学上加以应用实践

将按照教学大纲凝练后的内容重新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讲授中加以应用。在第一年的讲授中,注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包括讲授的内容量、讲授的难易程度、讲授的方式等,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方便在下一年上课时加以改进。另外,老师从第一年的讲解中也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讲授的内容量是否与学时一致,有没有上课满堂灌或者内容太少,空余时间太多的现象。讲授的内容是否易被学生理解,每一章的内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学生在学完整个课程后,脑子里是否有清晰的印象,能够说出每种化学成分的特点、性质、对烟质的影响等重点内容。讲授的方式是否被学生接受,学生上课时是精神百倍的听讲,还是萎靡不振甚至打瞌睡,要根据学生上课时的随堂表现,及时调整授课方式,通过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老师的讲解,可以发现整个课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及时改进,避免在下一年的讲解中出现相同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才能把烟草学专业的烟草化学课讲好。

3总结

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烟草学专业的烟草化学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出更符合烟草学农学特色的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铭钦,姬小明,韩富根,等.烟草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55-7374.

第4篇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内容;初中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10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众所周知,人物文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文字功底都可以打下坚定的基础。所以说使学生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这就是我们经常呼吁的,初中语文课堂教育应该需要走出课堂,让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内容紧密联系,只有如此才能打开学生的视野。目前,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直沿用的还是单向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信息传播,这种教学习惯难以被新型的教学方法所取代。为了推广这一高效的教学方式,需要教职员工深刻地意识到该理念的重要性,才能做到在课堂中有效地应用。本文主要阐释了在语文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分析思考的可操作性与必要性。

一、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含义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我国的初中教学课堂中,教师越来越倾向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学习思考。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在生活体验中深刻理解文本含义。

二、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堂语文课,教师切忌不可急功近利,更不能机械地、格式化地讲解。要注意学会引导,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想法。要让他们真正地去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不可否认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现实中并没有被广泛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不再是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地发掘适合自己学习、生活的有效途径,不断地提高自学的能力,锻炼个人的自我思考能力。与此同时,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建立学生主动实用知识的意识,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困难可以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寻求答案,在思维逻辑的末端层层梳理,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核实办法,思维的肌肉就在一次次的撞击中变得强健起来。更为重要的是,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更愿意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吸取知识,所以该教学方式获得了较多学生的追捧与认可。

三、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操作建议

1. 树立生活化教学的思想理念

倘若对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广泛推广,获得教学工作者的认可,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思想桎梏,建立生活化教学的思想理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要死学教科书上的知识要点,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素材来思考文本中所遇到的知识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且锻炼学生自己对生活的观察,留意寻找有价值的经验,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的能力。语文知识在本质上就是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进行讲授的时候可以将文本置于学生熟悉的情境之中,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突破死读书的藩篱,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中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调动多种教学方式,不再仅仅采用学生被动听课的呆板教育,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寻找到既能保证教学质量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

2. 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该在措施方面具有更多的创新性与新颖感。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进行知识学习,再把握这一教学核心的基础上需要注意实施方式能够吸引学生,注意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情景再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还原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切实感受中理解文本人物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对问题进行层层解读,采用合适的方法处理问题。在情景再现教学法中,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所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3. 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为了将生活化教学更加具体生动化,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比如,当教师讲授到节假日方面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引导学生亲自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了解特定节日的名族传统文化,在观赏中理解节日背后所承载的精神内涵,这些亲身感受绝对是课堂教学难以提供的。

语文作品是生活的提炼总结,是作者在经过生活的洗礼之后所得出的经验总结,或感叹世事或教导世人,但都是作者的真情实感。所以,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将课堂内容置于特定的环境背景中,能够帮助学生鲜活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层次似懂非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营造适当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自己设定的情境中,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在诵读课文时放一点轻音乐烘托氛围,引导学生在温馨的学习环境中联想自己父亲深沉无私的爱,酝酿情感,以更加投入的状态进入文本的学习之中。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拓展

课堂教学拓展旨在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初中历史教材限于篇幅,信息量有限,因无法年年更新而显得滞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拓展、充实相关材料,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显得很有必要。如何把握好尺度,怎样让课堂张弛有度,这是每一位历史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注意:

一、围绕课标要求,把握学生实际

课堂的拓展,一定要以课标要求为基础,注意课堂的时间分配,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程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一定要发挥 “主导”作用,切忌为了迎合学生一时的所谓“兴趣”而忽视了我们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比如,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这一课,讲到“”和“化”这两个栏目时,我给学生投影一部分资料、图片,作为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教师都知道,这个时期发生的事情是多么的荒唐可笑!如果不做限制的话,学生们会在一堂课中哄笑过去。基于此,本人在提供相应的历史图片资料后,要求学生分组探究:“”和“化运动”给我们的教训分别是什么?学生在兴奋之余大声展开讨论,很容易达到教学效果。总之,课堂的拓展要适度,要围绕教学目标,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要放弃了“主导”作用。历史课堂的拓展是为了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更好地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更要注意到不同的学情,考虑到学生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不能太肤浅更不能太深奥,分层次进行拓展,也许对于学困生来说,掌握基本的目标就是“拓展”。

二、注重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所谓传承,简单地说,就是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合理成分和成功的教学方法。例如: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输;帮助学生建立合理、完整的知识结构、整体框架、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脉络;注重对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比较;组织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训练,加强对知识的落实和检测等。而创新主要是指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新课程改变了历史知识的内涵,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不再单纯是过去的人与事,历史不再孤立,而是与现实的统一。历史教师的使命就应将历史拉到学生的身边,让学生走进历史,再成功地返回现实,让历史发挥其应有的不可替代的“史鉴”作用。的胜利一课,为了达成最后正确对待和处理中日关系、维护国家的情感升华,引入一段关于问题的视频文件用于拓展,该视频是网络人士用了我们都很熟悉的几个电影片段重新配音录制而成,开始诙谐的语言、熟悉的电影明星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慷慨激昂的对白加配乐激发了学生心中的爱国情结,明确了坚决维护国家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反对和谴责日本的各种否认侵华事实的言论和行为。同时,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和处理中日关系的方法,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当然,中日关系问题较为敏感,为此历史教师在课堂中涉及此问题时要注意引导。

另外,历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要过于迷信课本上的结论,而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中的精髓,体味教材中的意境,将情感教学融入课堂,与学生产生共鸣;其次,要经常关注史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新闻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做适度的补充,如在讲“”时,可以补充“国家公祭日”,让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三、梳理联系点,提升“应试”能力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是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当然,有学生记忆力不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他们总把学过的历史事件看成是孤立的、零碎的,没有意识到这些事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因此,在历史教学课堂拓展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梳理课本体系中前后存在密切关系的联系点,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从而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有关于建国后农村政策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这部分知识点是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也是测试中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在课堂讲解中,必须要分阶段归类总结,并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深入理解几次政策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变化产生的影响。再如九年级下册关于工业革命这个知识点,讲解时必须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联系起来,通过列表的形式分析说明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深刻影响、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样的讲解、拓展,让学生加深了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中外联系,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拓展是要求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在用好教材的同时,要对教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注重开发课程资源,适当拓展利于学生的学和理解。拓展的内容、途径是多方面,对于教师来说仅有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平时要多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等,拓展自己的视野,多向其他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提升理论水平,从而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品课堂!

【参考文献】

[1]程欣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拓展策略初探《考试(教研)》.2011年07期

第6篇

关键词: 思想品德 优化内容 教学效率

因教育布局调整,原为高中教师的我转为初中教师,面对全新的教材体系、全新的教学对象,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审视教学,以期更好地适应初中教学,更好地适应全新的教材和学生。

借《开发初中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之机,我提前介入了初中教学,认真学习新的教材,认真分析新的教学对象,思考如何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优化初中教学内容,对思想品德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我校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使思想品德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从而强化我校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效果。

一、备课环节,要立足学生生活,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一)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详尽分析。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十分明了。以《世界因我而精彩》为例,我上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经过分析,整框教材共讲了三个问题,分别是明确成才目标,成才的基本途径,以及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择业观。通过教学,应该达到让学生清晰地知道什么是人才,怎样成为人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教材上有些事例不一定都用,可以根据实际选择案例使用。

(二)对教学对象有充分的认识。我校初中学生生源相对较差,在校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占到90%以上,其家长均为打工族。据了解,很多学生家长都在城市中从事环卫等辛苦工作。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非常滞后,他们虽然纯朴、勤俭、刻苦、有较强的上进心,但由于父母是进城农民工,文化程度低,从事工时长、强度大的工作,既没有时间,又没有精力,教育意识薄弱。教师要对他们格外关爱。

(三)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学生的实际,可以选取和他们生活相关、相似的材料引发学生的共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分析《世界因我而精彩》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我选取了常州一名普通环卫工人的视频《城市美容师――梅风云》,因为许多学生的父母也从事同样的工作,非常辛苦,以期通过这个典型的事例激发他们认识职业,理解父母。

二、上课环节,要启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上课环节尤为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适合他们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体验中思考、感悟。教师要逐步引导,不断启发学生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抛出一个“诱惑”,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新闻,对这些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诱惑,随即问他们羡不羡慕,引导他们逐步思考并谈谈最高科技奖得主是不是人才,什么是人才,是不是得奖的名人才是人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走进人才招聘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哪些人才?让学生对人才的内涵和人才的多样化(各个职业、各个层次)有清晰的认识。知道了什么是人才,怎样才成才呢?引导学生对此问题探讨交流。通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清楚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除外在的环境、外部条件外,最重要的是自己勤奋努力。

在处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的问题上,我播放《城市美容师――梅风云》的视频,因为我校许多学生的家庭与此视频讲述的相似,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不要歧视某些职业,不要看不起父母,理解父母的艰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后环节,要留有回味余地,巩固课堂教学知识。

第7篇

摘 要 素质教育已经逐渐进入强化推进阶段,在体育教育教学的素质教育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体现了体育素质教育为提升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但初中阶段体育必须经过中考,而成绩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学生体育成绩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 体育 课堂 教学 内容 选择

一、背景分析

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社会、学校、教师、学生都得到了协调性的发展和提高,并且课程改革开始进入了二次改革时代。新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的教材相对开放,知识面广。体育教育教学是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注重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体能方面存在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确保全民全面身体素质的发展和不断提高。

二、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意义

《体育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它实际上就是解决一个,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它是新的课程标准目标理念是不是能够全面贯彻实施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首先,课程标准和大纲比较,它的内容是开放的,它只是提出来一个比较宏观的目标体系的内容框架。给老师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留有充分余地和空间。其次,从教学课程理念来看,我们的教师即是课程的参与者,同时又是课程的选择者。在这些课程的设计选择过程当中,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他还是课程的一个创造者。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要求老师从课程意义上认识为什么来教这些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更有利于把握整体的课程目标的标准。把握目标、把握具体的内容。只有从这个层次上来认识课程,在具体指导教学的时候,对于他更好的实施课程,更好的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在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学校、学生、师资的等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无论是学习什么样的内容,都应该从基本的知识开始,只不过随着年纪段的增加,教学内容的加深,基础的知识在不断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以新的观念,增加对学生有益的内容,增添学生喜欢的、反映时代特征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有利于学生今后系统掌握一两门甚至更多一点技能的。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一定要做到的。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基本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连续性原则;4、基础性原则;5、灵活性原则;6、均衡性原则;7、实际性原则;8、自主性原则。

四、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的效果

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目的就是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下面是本人在选择性内容实施教学与非选择性内容教学的效果调查和成绩对照:

(一)效果调查

选择性内容实施前(201班为实验班):

(二)成绩对照

选择性内容实施前:中段测试(201班为实验班)。

选择性内容实施后:期末测试。

从以上的调查和成绩对照看:1.选择的教学内容具有实效性。从效果调查来看,201班实验班在体育爱好、体育特长、体育成绩的提高比例远超过202班非实验班,选择性体育内容教学积极地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真正实现了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2.选择的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体育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吸引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这学期在选择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阶段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选择性教学内容,能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达到共同提高,增强身体健康。3.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上两个表数据中可以看出,针对性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实施,对学生的个人体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体育特长,兴趣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增强。

由此可见,实施针对性选择的教学内容体育课堂教学,能更有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更好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此项实验只为各位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取得更好效果而作为抛砖引玉……,不足之处敬请提出以便共同研究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内容生活化

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语文又具有丰富的思想性、生动的情境性、广阔的开放性,最能把学生引入五彩的生活世界、独特的心灵世界。而生活本身就是“大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走向生活,并以生活为发散点,拓展文本,给学生创设一个张扬个性、享受生活乐趣的空间。语文教学融入到真实的生活中,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

一、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现状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时代气息浓且现代意识强。但我们在教学中仍然沿用着多年不变的格局:在一间教室,用若干个45分钟,一个学期教二三十篇课文。这直接导致了语文学习枯燥乏味、语文课堂死气沉沉。教师们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但这只是在教语文课本,几乎没有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因此致使语文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尝试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二、生活融入语文课堂的意义

记得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教学更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语文课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出结论。教师应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尤其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发生许多细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教师作为学生这个群体的旁观者,应该及时将这些事情捕捉到,并适时地转化为自己情感教学的良好的素材。这样知识得到了应用,教师带着教材与学生一起走向了新的未知世界。

三、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意味着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生活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阵地,有生活就有语文。要做到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前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分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而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因此,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能力目标应该是作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素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过程方法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着重体现对学生进行基本情感、基本态度的培养,以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注重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学会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恰当地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语文的探究性学习,就是把课文与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比如进行社会调查、现场观察、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在新教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通常情况下,综合性学习最好提前几天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并能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问题。具体的活动大致上可以这样安排:(1)自由组合,以4-6人一组为宜。组内有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方式和任务;(2)个人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讨论切磋;(3)充实补充,装订成册;(4)课堂交流,展示探究成果,评价。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能促使学生直接观察周围的事物,亲身去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以保证他们做出有意义的探索,这样也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第9篇

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语文又具有丰富的思想性、生动的情境性、广阔的开放性,最能把学生引入五彩的生活世界、独特的心灵世界。而生活本身就是“大语文”,课堂并非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走向生活,并以生活为发散点,拓展文本,给学生创设一个张扬个性、享受生活乐趣的空间。语文教学融入到真实的生活中,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

一、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现状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时代气息浓且现代意识强。但我们在教学中仍然沿用着多年不变的格局:在一间教室,用若干个45分钟,一个学期教二三十篇课文。这直接导致了语文学习枯燥乏味、语文课堂死气沉沉。教师们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但这只是在教语文课本,几乎没有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因此致使语文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尝试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二、生活融入语文课堂的意义

记得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教学更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语文课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出结论。教师应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尤其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发生许多细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教师作为学生这个群体的旁观者,应该及时将这些事情捕捉到,并适时地转化为自己情感教学的良好的素材。这样知识得到了应用,教师带着教材与学生一起走向了新的未知世界。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

三、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意味着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让语文教育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并获得与其能力发展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增强中学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为其终身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生活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阵地,有生活就有语文。要做到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以前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分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而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因此,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能力目标应该是作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素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过程方法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着重体现对学生进行基本情感、基本态度的培养,以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注重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学会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恰当地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语文的探究性学习,就是把课文与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比如进行社会调查、现场观察、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在新教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通常情况下,综合性学习最好提前几天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并能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问题。具体的活动大致上可以这样安排:(1)自由组合,以4-6人一组为宜。组内有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方式和任务;(2)个人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讨论切磋;(3)充实补充,装订成册;(4)课堂交流,展示探究成果,评价。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能促使学生直接观察周围的事物,亲身去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以保证他们做出有意义的探索,这样也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第10篇

学前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国家对于学前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不断加深,这就要求社会高职高专院校能够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学的重视,为国家学前教育培养更多优秀和专业的人才。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对于中小学而言,学前教育人才较为稀少,人才的综合素质也还有待提高,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能够从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出发,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以下本文就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学前教育的特征分析

相对于其他的学科而言,学前教育尤其独有的特征,分别是:首先,学前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较强,需要花费的时间也较长;其次,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年龄上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大部分学生均为年轻较小的初中生,可塑性较强,能够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灵活化,同时也较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再次,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特征明显,并且教学中较为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最后,学前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因此在实际的课堂设置中,实践技能所占比例远远要超过理论知识占用的比例,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需要以实践技能的掌握为基础。

二、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

学前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技能,对于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而言,其主要的教学目的也是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教学技能,如唱跳技能、编导技能、导演技能等。除此之外,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还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幼儿,将幼儿培养成为具有音乐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必须要求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实际技能的掌握,将学生培养成为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学前教育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有:第一,钢琴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弹奏简单的乐曲,并能够掌握多种风格的钢琴乐曲,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能够根据儿歌自行进行配乐伴奏;第二,声乐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同时要掌握一些简单的幼儿歌曲;第三,舞蹈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舞蹈动作和舞步,且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儿童编舞能力;第四,器乐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铃鼓、口琴和葫芦丝等常用乐器的使用;第五,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爱心、耐心和高度责任心的合格幼儿教师。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因此除了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之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这些方面获得的进步和成果。

三、当前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仍然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以灌输式教学法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十分不利,还会造成学生未来的教学发展。幼儿教育需要幼儿教师能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如灵活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力等,而我国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教师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方面会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幼儿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这对于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及促进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当将会严重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2.授课形式落后

当前的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授课形式大部分为大班授课,这种授课形式对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采用大班授课形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只能够对学生进行统一的知识讲解,无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分类教学,最终会导致教学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5]。此外,大班授课或者集体授课制会由于时间和人数的影响而无法让全体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这与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是相违背的,根据无法保证所有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也无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全面进步和提高,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因此,这种授课形式实际上并不利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

3.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足

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教学法,加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和任务的限制,教师对于教学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远远要大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这种教学现状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宗旨相违背,并不利于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更加不利于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要培养出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需要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中,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均要求教师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实现学生在教学、专业方面的成长,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不少学前教育人才在毕业后会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的教学应用中需要的能力契合度较低,也就是说,学校教授的专业知识是脱离当前实际发展的,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因此会导致出现学前教育人才专业性不足的问题。

四、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

1.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还能够实现学生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同时,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提高学生未来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尽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或者采用探究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其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发声的声部情况,也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情境创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这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

传统的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授课方式为单一的集体授课形式,这种授课形式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较多的不足。如,集体授课形式可以节约教学的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对于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必须要在此基础上实施多元的授课形式进行教学;首先,集体授课形式。虽然集体授课形式并不利于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的,但是教师可以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如,教师在钢琴的理论知识教学中采用集体授课模式,让所有的学生统一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这样可以节约学生和教师的时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小组授课形式。小组授课形式一般是针对实践技能而言的,教师根据需要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的人员控制在10人以内为宜。例如,本班学生如果一共有40人,那么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学生平均为四组或者五组,每组学生10人或者8人。在进行器乐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分组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乐器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进行指导。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就能够得到一定的保证;最后,个别授课形式。个别授课形式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而言的,包括个别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学生或者个别学习较差的学生两种[7]。对于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培优、攻尖的方式进行人才的特别培养,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男癫狂,实现学生专业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3.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不少学前教育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发展需求相脱离,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其中,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各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重视,摆脱原有教学内容的束缚,跟上时展的步伐,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的设置,加强课堂教学和现实需求的联系,切实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多开设兴趣课程,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和自我创新的机会,帮助实现学生创新能力、节目导演能力的提高。

第11篇

新课程将语文学科的性质重新界定后,明确所谓“工具性”即体现交际工具的特点,也就是体现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思维的工具,直接指向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所谓“人文性”,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探究和审美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营造丰富高尚的精神境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特点明确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之和。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有必要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作思考。语文教学要站在文化的背景下,不仅传授基本的语言规律和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能力,更要把文学、艺术、生活、科学等融合在一起,吸收和体验人类的进步文化,在感受与感悟文化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质。

因此,在这里我们要明确语文教育的具体内容。

首先,双基训练不可丢

新课标把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些教师为了落实“人文教育”目标,目光只锁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在教学中不注重对文本的解读,不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好像教学中一涉及“双基”,就不是在搞课程改革了,正像有些教育家批评的那样“所谓‘两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事实上成了人文性的独霸天下”。殊不知,课堂上缺乏语文知识的渗透,没有阅读、写作技能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没有了附丽。所以,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语文知识的引领和规范。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扎扎实实抓好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语文的“工具性”特点,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其次,科学性和人文性并重

阅读教学中片面强调人文性,突出文学篇目的教学,忽视科学性文章的阅读。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注重人文关怀是语文学科的优势所在。现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也好,语文教学过程也好,过多甚至片面强调人文性的问题还表现在课文选文上注重文学篇目,教师也偏爱文学篇目的教学。古代语文教育以教化为主,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知识信息快速增长、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仍倡导以精神为本,片面强调人文性,甚至提出了文学教育取代语文教育的主张,把科学的、理性的文章放在一边,这是不符合社会实际的。科学言语能力是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言语和艺术语言形成统一体,共同构成语文教学的对象。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这里也应该包括实用科学言语交际能力,以便使他们在知识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能阅读各种信息,掌握生存的技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科学性文章的阅读教学。

第三,课堂阅读教学注重与文本的对话

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对话,是学生的语感和文本的言语形式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不断感知、研读文本,才能使文本言语的内容和形式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一是能不断地雕琢语感,最终能用文本中更新更好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升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的能力。同时,受到文本思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阅读教学首先要做到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读懂文本中那些确定性因素。这是对话的前提,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充分显示语文工具性的特点。

对话的第二重境界是探究和创新。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提倡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学生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思想感情、社会知识来补充、改造、创新文本中的可变性内容。换句话说也就是学生通过接触文本不断地与各种思想交流融合,把自己从个人的狭隘天地里释放出来,从而对世界、对他人、对自身的理解和感受逐渐加深、拓展,逐渐建构、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教育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多数大学生是从中学校门直接迈进大学校门,从小生活在家长的保护下,人生阅历少,思想比较单纯,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对社会复杂程度缺乏了解。而由于独立学院创办时间一般不长,学校选址大多在市郊,或较偏僻的地方,周边环境较荒凉,而且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比较富裕,思想比较单纯,个别学生更有炫富心理。以上这些原因,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行骗或实施不法行为的对象。安全教育,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就显得十分必要。所以独立学院近年开始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把该课程列为必修考察课,适用于各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树立安全责任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为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提供一层保障。课堂是学校育人的重要渠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课堂讲授进行安全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保障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切实落实。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笔者经过研究,认为从当代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校园所处周边环境及安全问题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可以着重选择以下几点:

(一)防火知识,消防安全

近年新闻报道,高校发生多起消防安全事故,导致学生的财产遭到损失,甚至有学生在火灾中失去宝贵的生命。生活中可以引起火灾的因素很多,一时疏忽就可能引起火灾,消防防火安全知识在独立学院学生中的普及非常重要。通过防火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懂得火灾的多发性和巨大危害性,了解国家和地方相关消防法律法规;掌握正确的用火、用电、用气的安全知识。掌握在各种场所突发火灾的消防逃生知识,了解消防报警、消防处置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掌握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物品保管,财产安全

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少,防范意识差,而且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给予的物质、财物也不少。现今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已经将目标放在了大学生身上,通过各种手段骗取或盗窃大学生的财物,我院已经发生多起学生被骗钱或财物被盗窃事件,物品保管及财产安全知识的推广也十分必要。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使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财产不法侵害行为,提高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管理好自身的物品和财产,且可以使学生掌握财产物品遭到侵害时的权益维护方法和途径,保护好个人的财产安全。

(三)珍惜生命,人身安全

大学生在读大学前大都是处于家长的保护下,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挫折很容易一时想不开,做出伤害自己身体或生命的事。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社会责任,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珍惜自己的生命,提高自身的国民素质。

(四)饮食卫生,食品安全

近年有不少食品安全方面的报道,国民的食品安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在校期间一日三餐除了学校饭堂就是校外的饮食店,饮食方面的卫生安全问题是经常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卫生法规,选择就餐地点懂得注意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并掌握发生食物中毒时该采取的营救措施。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本上的内容多,而且相对较枯燥,难以引起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讲课,难以取得好的授课效果。笔者认为,讲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师课前需查阅大量,寻找相关案例,制作好生动,图文并茂的课件,讲授的时候能以大量的现实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并可采用如PBL(Pl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以案例为先导,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教师教学引导两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授消防知识的时候,还可将课堂挪到操场等空旷的地方,采用实地操作演示的方式,将灭火器的使用等内容讲解,使学生印象深刻。

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找到更适合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在独立学院取得真正的实效,学生真正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减少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校正常生活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成功走向社会。

作者:肖灵铭 叶绘晟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第13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不买账”的情况:对课堂某些教学环节感到厌烦,对教师讲解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对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有抵触情绪。面对学生的表现,有些教师会使用高压政策,来个“强买强卖”,这样教学的效果自然不会好。也有的教师喜欢和学生“讨价还价”,让学生有条件地接受,这当然也不是好办法。其实,这些需要“打折”的教学内容已经没有太多的含金量了,学生不愿接受,教师还有必要坚持吗?为什么不用别的内容进行替换呢?

一、更换没有市场的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前就已经把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好,教学其实就是执行教案预设。每一种课型都有比较固定的教学环节,学生对这些教学环节都比较熟悉,渐渐对这些环节失去敏感性了。教师执行这些教学环节没有什么激情,学生则处于麻木的状态,教学当然没有什么效果。虽然学生不能公开拒绝接受这些教学环节,但内心的不耐烦和狂躁却是可想而知的。有些学生不愿意主动配合教师,有些学生精力不集中,有些学生简单地应付教师的检查。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早就“不买账”了,教师再怎么“打折”也是徒劳的。这样,不如另辟蹊径,换换内容口味,也许有意外的收获。

在学习《埃及金字塔》时,临近下课,按照惯例,我要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这个时候,学生开始骚动了,都想着下课之后的事情。我知道此时做什么总结都是无用功,根本就没有几个学生愿意听。脆换换方式:“小组讨论一下,学习完这节课有什么感想和收获,然后推荐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学生听我这样安排,顿时诧异了。两分钟后,有些小组完成讨论,几个学生举手了。我指名一位学生来回答,说得比较全面。我给予肯定:“不错,很有感触。为了鼓励你们,今天的课外作业,你们这个小组就免了。”教室里顿时哗然。看到这个小组欢呼雀跃,其他学生自然是羡慕不已。

只是一个小小的替换,由教师的课堂小结换成学生发表学习感言,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起来。既然学生对教师课堂小结如此“不感冒”,我们何苦要选择“打折贱卖”呢?不如干脆换掉,说不定会带来一股新鲜的空气。

二、更换滞销严重的教学内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敏感度,有些内容就难以吊起学生的胃口。像反复机械地诵读课文,学生是很抵触的,有的会偷工减料。这时,需要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假如让你连续读课文,你会是什么感觉呢?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很多教师都会将自己并不喜欢做的事让学生去做。像这样的机械性学习内容,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如,学习《最佳路径》时,在初读感知之后,进入到文本的分析阶段,我刚让学生读完课文,就发现有几个学生开始心不在焉。我猜想他们已经把教师要提问的内容都准备好了。按照往常的做法,我会提问这些学生。如果他们都能够回答上来,那就没有理由按照这个思路再教学下去。我知道此时讲课文的内容,很多学生都没有听下去的欲望。我突然转换个话题:“根据最佳路径的设计方式,你也找一项生活中的事例说说其特点。”学生自然没有想到内容变了,都急忙进行讨论。表面上已经置换了学习内容,其实不然。学生的讨论和思考,都与原文有诸多联系。只是换了操作方式,由原来的教师“一言堂”,变成了现在学生的“群言堂”。

三、更换学生反对的课堂作业

语文课堂当然要有一定比重的课堂作业,这是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手段。在这个问题上,很多教师还存在一些习惯做法——不管学生乐意不乐意,作业任务都是没有商量的。特别是一些机械性的作业任务,像抄写课文、生字词多少遍,写多少字的笔记,练多少个字等。学生对这些海量的课堂作业,是深恶痛绝的。迫于教师的压力,他们不得不完成,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了。“减负”其实就针对这些不合理的作业来说的。学生不能不做作业,教师也不能把学生作业都免除,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作业有认同感、兴趣感。

在完成《三顾茅庐》课文的学习之后,我打算布置抄写课文。还没等我说完,学生就已怨声载道:“昨天不是写过吗?怎么还要再抄啊?”我这才觉察,这份作业已经成为“毒药”,学生从心底开始拒绝了。我急忙改变作业布置:“这样吧,不想抄写也行,每一个学生编写一个课本剧,明天咱们筛选一下,找同学来表演表演。”学生一听要写课本剧,马上来了精神。如果从难度上来讲,这比抄课文要难很多,但是学生却愿意编写课本剧,这当然是兴趣使然。“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喜欢做效果一定会好。

第14篇

1、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活动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国外早期可追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及后来杜威提出的“学校及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国内从两千多年前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都十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起来,让教与学达到最好效果。

我国的活动教学先后在课外活动、活动课、活动、活动类课程、科学探究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等活动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但在具体学科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动活泼地去探索,积极热情地去交往,是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国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实现三大转变: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以知识量为目标,讲授为基本方法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实现上述三个转变的核心,是能否有效地将“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因此,“活动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较为适宜的教学方式。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也是生物学科本身教学特点的需要。生物学本身就是一们实验性科学,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探究于游戏之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还是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不满足。“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活动符合他们的兴趣和动机,也可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堂以外,冠以“课外”前提。即使是生物课堂中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控制。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2.1寻找“动点”

2.1.1“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

“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动点”。

2.1.2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

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

2.1.3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

2.2设计“动法”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2.2.1游戏类

人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

2.2.2制作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

2.2.3探究实验类

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结构和成分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探测脉搏与运动关系,探究反应速度……。

2.2.4设计与创作类

我们开展了生物园设计、宠物条件反射建立设计,新的动物运动方式设计与制作、动物通讯方式探究方案设计、营养食谱设计……?

此外还有调查、分析讨论等等。

以上的各种活动过程需经历亲身实践,记录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综合过程,眼、脑、手、全身并用才能完成。其中动手实践是个核心环节,体现了活动的本质特点,离开这一环节即失去了活动的特点。

3.存在问题

3.1课堂组织

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扩大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活动中学生情绪激昂,教师如组织不当,容易出现为了活动而活动,忽视学习目标思维内化活动。要做到形、神结合,形散而神不散。师生需要默契,老师更需要有较强组织能力。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很好地控制。

3.2课堂评价

由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兴趣爱好也有差异,从而导致在生物课堂活动化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进度与产生效果产生一定差异。因此,在活动中如何及时、科学地评价课堂活动化教学效果,具有一定困难。

第15篇

新课程认为课堂教学应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它是师生共同的历程,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那么化学教学中我们如何来构建这样的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学科本身的优势,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并有效地转化为新的课堂教学资源。

1开放实验,创设有利于动态生成的氛围

要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首先要创设有利于动态生成的氛围。只有建立了一种接纳性、支持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才能真正进行知识互动、情感互动、思维互动,才能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更多地生成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在化学教学中创造这种氛围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开放实验,让学生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己动手、自己观察、自己思考,总结归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及时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和观点。例如:在关于“氯水中含有哪些微粒”这一知识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的仅靠理论分析来得出结论的方法,而是开放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这一改变使课堂“沸腾”了,学生个个热情高涨,兴趣十足,氯水中含有HClO、Cl2、Cl-很快都得到了证明,但在探究是否存在H+时,问题生成了,有一学生问:“老师,我想通过测定氯水的pH小于7来说明氯水中存在H+,但当我把新制氯水滴在pH试纸上并没有变红,这是为什么呢?”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个好机会,便说:“是啊,老师也觉得你的想法很有道理,我们其他同学不妨也做一下,仔细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出现。”一滴氯水下去,全班一片惊讶声:“真的不变红!”但立刻又有学生站了起来:“我发现pH试纸滴有氯水的中央是变白了,但最外圈仍可观察到红色,又是什么原因呢?”我大加赞赏:“观察得非常仔细,问得好!谁能解释这一现象?”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结论出来了:中间变白是因为含有次氯酸的浓度大,被漂白了,而随着氯水向四周扩散,次氯酸的浓度变小,周围一圈变红那就是H+所为了,原来如此!同学们豁然开朗。为了充分挖掘这动态生成的资源,我又趁热打铁,继续问道:“还有更好的检验氯水中含有H+的方法吗?”强烈的求知欲望再次在学生心中产生!他们立即进入了状态,有的查阅资料,有的讨论方案,有的动手实验,我则在一旁巡回点拨,最终学生们自己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些结论:①不能用紫色石蕊试液,因为它也因漂白而不会变红②加NaHCO3检验也不产生气体,可能是H+的浓度太小了③可往NaAlO2溶液中加氯水,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了,从而证明含有H+,因为HClO酸性弱不会使Al(OH)3溶解。实验至此,大家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整个课堂气氛融洽而和谐。

由此可见,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积极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促进有效生成,并及时发现每一个可能会涌流无限生机的“泉眼”,精心地加以疏通、引流,巧妙地将它转化为一种难能可贵的教学契机。

2创新实验,拓展动态生成的思维空间

思维不是停留在一个点或一条线上,而是在一个三维空间内左冲右突,上通下达。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仅追求停留在表面上的、某个点上的、浅层次的动态生成,而应培养学生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充分开发深层次的、多层次的思维,有效地拓展动态生成的思维空间,使动态生成的资源成为更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新实验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大思维容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更多、更广范围地促进动态生成。例如:在高三的实验复习中,我演示了一实验,如图所示:

打开夹子,稍稍加热充满氯化氢气体的试管,立即移开酒精灯,“哗”的一下子,烧杯中的水都倒吸入了试管,学生惊呆了:倒吸竟是如此“壮观”!在学生感叹之际,我见缝插针:“如果试管已加热到很高温度,或者试管中装有象浓硫酸这样的危险试剂,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我们要防止倒吸。那么,如何可以防倒吸呢?请大家开动脑筋自己来设计实验装置。” 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陷入了沉思,紧接着是自发的讨论,十分钟后,我惊喜地发现,超出教师预设的多种创新方案出现了(如下图所示)

再如:“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酸性气体,能和NaOH溶液反应,这大家都知道,但如何设计实验,能通过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来说明确实发生反应了呢?”这问题的提出,打破了常规,将学生习以为常的知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思维发生了碰撞,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经过学生发散性的思维,经过合作讨论和实验探究,更具动态性、深刻性和创新性的多种方案产生了,有的认为可将C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如果红色褪去即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更多的则是设计了各种装置来说明,如图所示

虽然学生设计的装置还有欠缺、设计的方案还不全面,但我不得不惊叹学生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学生的创造力是如此之强。可见平时教学中只要我们给学生创造机会,给他们铺设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就能使他们活跃思维,开发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 评价实验,提升动态生成的思维品质

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给出的实验方案作出选择、评价或找出最佳方案,在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比较,从而提升动态生成的思维品质。

评价实验包含的内容很多,可以评价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价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可行性、安全性等,可以是对新设计的不成熟方案的评价,也可以挑战权威,对现行教材上的一些实验进行评价,进而不断完善,拓展延伸。例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三册第六单元第二节性质实验方案设计,有这么一段话“如图所示,

给试管中的乙二酸晶体(H2C2O4・2H2O)加热,将分解产物先通入干燥的、冷的小烧杯中,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现象。”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对该实验从原理入手来分析、评价,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我们认为存在如下弊端:①试管口向下倾斜,乙二酸晶体熔化成液体,顺试管壁流向试管口,导致实验不能成功;②将分解产物先通入干燥的、冷的小烧杯中,检验出来的水可能是乙二酸晶体分解出来的结晶水,不能证明乙二酸分解了;③乙二酸受热挥发出蒸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的CaC2O4是白色沉淀,对验证CO2有干扰,无法确证乙二酸已分解;④乙二酸加热分解的产物可能为CO2、CO、H2O,其中CO是有毒气体,必须进行尾气处理等。针对以上情况我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重新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乙二酸的分解并测定其分解率,操作步骤如下:

①把乙二酸晶体放在烘箱中进行烘烤,去掉结晶水,称取一定量备用。

②按图连接好装置。

③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④打开活塞a,通入H2一会儿,再关闭a;点燃酒精灯b、c。(可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乙二酸分解生成了水;E装置吸收了乙二酸蒸气,F中石灰水变浑浊就可证明有CO2生成;点燃酒精灯c 可消除有毒气体CO对环境造成污染)

⑤当C装置中固体消失后,停止加热。

⑥打开活塞a,继续通入H2,直至冷却。

⑦称取F装置增加的重量即可定量计算出乙二酸的分解率。

该实验经过这样改进后,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一气呵成,显然更严密、更科学了,而且在这评价、改进的过程中使学生具有了明辨是非、独立分析的能力,学生的智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精密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都得到了行之有效的强化、开拓和训练,大大提高了学生思维的能力,完善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