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程变更风险评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笔者总结,在当前建设监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监理风险来源:(1)监理单位职责与权力不相匹配,导致监理方无法对工程投资、采购、施工等方面进行具体控制,却须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进度等方面付较大责任。(2)建设监理制度、监理人员专业度以及执行力方面存在缺陷,导致建设监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监理人员无法胜任庞大的建设工程控制工作,从而造成建设监理形同虚设的后果。(3)建设单位以及各施工单位对建设监理工作的配合度不高,在工程执行过程中出现盲目干涉、随意拖延工期、互相推卸责任等现象。由此可见,要将建设监理的风险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保证工程建设得以高效高质完工的同时,提高建设监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2建设监理的风险管理措施
2.1风险评估
2.1.1针对施工各方的风险评估
针对工程建设各参与方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须做好工程建设开展前施工各方的风险评估,包括对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业主单位以及监理单位自身的风险评估;对以上各施工单位的历史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大致调查,对施工事故频发且程度严重的单位进行相对严格的监理和控制,或建议更换合作单位。(2)在施工合同以及监理合同的基础上明确各单位总职责以及职责明细,并对其施工过程中易产生的事故等风险进行评估。(3)明确各单位工程预算,并取得各单位真实的采购流程和采购质量信息,对工程造价方面进行风险评估。(4)在明确工程中各施工单位目标的基础上,监督各单位严格制定施工进度计划,从而进行工程完成率的风险评估。
2.1.2针对监理单位的风险评估
针对监理单位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对监理单位历史承包项目的执行力调查、业务洽谈的公开合理性评估、监理人员专业能力以及道德水平的调查和评估等。其中,保证监理单位承担职责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降低监理风险的关键,如监理单位须尽量避免承接超出本单位监理能力范围的项目,培养专业、负责的建设监理队伍以及有原则地与业主单位进行业务洽谈等。
2.2风险防范
为了避免监理风险过大而对建设工程的顺利完成造成不良影响,监理单位应于工程实施前做好相关的风险防范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从实际出发,严格制定与业主单位的监理合同细则,细则内容应以双方意愿为基础,从而为工程的高效实施提供规范和保障。(2)与工程建设的各参与方建立友好和谐的合作关系,以工程相关合同为基础对其工作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和提醒;理性解决双方分歧,避免因个人情绪与其发生冲突和矛盾。(3)对监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其培训内容包括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监理专业技巧、工程建设各方相关知识等;并建立健全监理工作制度,制定能有效激励工作人员的奖惩制度,以提高监理工作效率和质量。(4)对工程实施的进度和质量进行定期以及不定期监察,并对其进行阶段性评估和分析,降低因阶段性纰漏造成大事故的风险。总而言之,监理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全方位考虑,制定能有效预防风险发生的防范细则,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2.3风险控制
尽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风险评估,以及制定全方位风险防范措施,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评估内或评估外的风险。此时,监理单位需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例如,业主单位不按时按量下拨工程款项,导致施工方受限于工期进度而垫资采购、施工,从而对工程造价、质量以及进度造成不良影响;此时,监理单位应以合同为约束依据,监督业主单位按合同规定拨放工程资金;若已达成由施工方垫资施工的约定,监理单位应对施工方的采购流程、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监督。又如,业主单位为降低工程成本,在施工过程中无视合同,以降低工程标准为代价随意变更工程进度,提高工程安全风险;此时,监理单位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工程合同、监理合同为依据,要求业主将变更项目记入补充合同条款,并明确各方职责;同时对工程质量、造价及进度进行严格监督,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总而言之,监理单位在进行风险控制时,应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在明确工程各参与方职责、维护本监理单位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将工程风险降至最低。
3结束语
【关键词】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评估;防范措施
工程项目建设是个工期长、技术含量高及投资数量大的复杂工程,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模糊风险因素,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质量与投资控制的基本依据,合同管理受社会自然环境、规模与投资数量等因素影响较大,存在不确定风险,加强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可有效保障工程项目经济效益。
一、合同风险形式
1.客观合同风险
客观合同风险一般是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与合同条件所规定的,这种风险责任一般是合同双方所回避,而人的主观努力通常无法控制的,诸如合同所规定承包商应该承担的变更风险、时效风险与市场价格风险等。工程变更在15%合同金额内,而承包商无法得到任何补偿,此时即为工程的变更风险;当索赔事件出现后,在28d内承包商应该提出索赔的意向通知,否则索赔就会失效,这种风险发生便是时效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则是指合同价格规定不允许调整差价,在市场价格上涨后,承包商就要承担全部的风险。
2.主观合同风险
此种合同风险是由人为因素所引起,不过也可通过人为因素控制。在国内的许多施工合同里,业主运用自身有利条件,将苛刻条件隐含于工程合同条款之中,而有些承包商为承揽工程,制定工程项目合同时,对有利自身权利的理据不敢抗争,或者合同判断仅重视工期与价格,对于其他条款注意不够,在合同签订上存在较大随意性与盲目性,此时便会受制于业主,很容易被业主占据主导地位,合同平等性就很难体现,进而增加合同风险性。还有些承包商很容易轻信业主的许诺,草率签订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当业主因资金不足出现工程拖款情况时,承包商自身经济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二、合同管理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后,采取合理科学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辨别量化,然后按照权重大小进行排序,综合考虑工程项目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与损失大小。项目风险权重不同,重视程度就应该不同,风险评估是合同管理风险中的重要组成,是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工程项目中,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加强合同风险评估,可有效控制不利风险因素,避免为工程项目建设带来影响,风险评估常用方法有下列几种。
1.模糊评估法
模糊评估法是指运用模糊集的理论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给予评价,运用三角模拟或者蒙特卡洛等模拟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度量,通过改变参数,可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多次模拟,并运用模拟仿真的统计结果度量项目风险结果。
2.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是邀请评估专家,评估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与风险水平,并依据整体风险水平进行排序,以次来度量合同管理中的风险。
3.外推法
此类评估方法是最常见的,可分成旁推、前推与后推等类型,旁推是运用类似的项目数据对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给予分析评估,前推是依据历史经验数据对未来事件可能出现的后果与概率进行判断,而后推是没有历史数据状况下,将项目合同未来存在风险事件归结为有数据可查的初始风险事件上,从而对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一种方法。
在风险评估方法中,除了以上三种评估法外,还有故障树法、层次分析法等,在风险评估中,亦应考虑因资料不全及环境复杂等因素而使风险评估存在一定偏差的可能性。
三、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合同风险意识,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合同是工程管理的主要法律文件,对项目风险的管理具有保障作用。承包商应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尤其是合同风险意识,依据企业原有项目所遇风险问题,对其整理归类,并对其风险出现与影响范围给予分析评价。在新项目合同签订与条约履行中,对每个细节与条款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让所有参与者都要参与,在思想上加强参与者的合同风险意识,在项目建设中,构建施工与企业经营不同层面风险的管理体系,完善合同风险的全过程分析与防范,并采取一定处理机制解除风险,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2.完善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制度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的环节较多,主要包含合同洽谈草拟、评估签订、交底学习、履行跟踪与变更终止等,工程企业应不断规范本企业合同管理,将本企业经济利益在合同中尽量最大化体现,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纠纷,并保障企业社会经济效益的获得,这就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合同管理制度主要有责任分解、合同交底、审查批准与每日工作报送等,其中,责任分解制度是指合同管理者把各合同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小组,并明确其工作范围与责任,经过合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员,然后积极配合协调工程合同的履行;当合同签订后,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各项目管理者与工作负责人实施合同交底,解释并说明合同主要内容,以形成工程项目的合同交底制度;为避免索赔费用不能及时纳入月付款要求的状况,并便于管理者审核进度款,可建立进度款的审查批准制度;每日工作报送制度所指的是每个职能部门把本部门工作状况与未来一周计划送到工程合同管理部门,让合同管理者及时了解项目信息,以便作出准确决策。
3.实施全过程的全面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应该将合同作为主线来实施规范标准的制度化管理,制定与合同有关的工作规定,尤其是合同管理程序、组织、谈判、起草、签订与检查等工作环节,均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工程项目合同整体的实施过程中,每项工作均要严格按规定管理和执行,合同资料要记录收集齐全,尤其是索赔资料的收集。工程项目建设中,难免出现一些不确定风险,一旦发包商不能依照合同来履行责任,承包商就会因合同价款影响延误工期,这时承包商就应依法进行索赔,而索赔成功性主要取决于索赔强有力的证据与解释,加强合同资料收集,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合同纠纷,确保企业应得利益。
4.提高合同管理人才培养
工程合同管理者应是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工程技术素质,熟知相关法律法规与合同业务,还要胜任合同的拟稿、谈判、修改与解释,对工程的合同管理、索赔管理、工程造价与财会账务等也要非常熟悉。同时,合同管理者还要配备精通合同管理与熟悉业务知识的专业人士,以应对有些业主为避免承包商索赔,进而聘请专业工程技术顾问与法律专家来起草项目合同的情况,此类合同条款编制质量较高,隐含许多对承包商不利成份,承包商对业主的这些不利条款要避免盲目接受,应善于转移与限制合同风险,使风险在双方间合理分配。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项目规模、工期与投资数量均不断增加,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合同管理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采取一定风险防范策略降低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可有效保障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并获得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钱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分析与防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2)
[2]闫爱勤.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探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08)
本文运用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房地产项目管理者的角度讲述了房地产项目工程变更的风险管理。并提出了对房地产项目工程变更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分析的方法和风险应对措施。并且依据理论,对房地产项目工程变更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房地产工程;工程变更;风险管理;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房地产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房地产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工程变更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如工程变更可能带来工程造价提高,延误工期导致交房拖延等后果,工程变更的风险管理逐渐受到广大房地产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视。
一、房地产项目工程变更分类及形式。工程变更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部分或全部工程在材料、工艺、功能、构造、尺寸、技术指标、工程数量及施工方法等方面做出的改变。根据房地产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部门的分工,将工程变更划分为四类: 1、建设单位提出的变更:建设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提高质量标准、使用功能、工期改变、节约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而提出的工程变更;上级主管部门部门变更:指上级规划、城建、消防、建筑节能等主管部门提出的政策性变更。(因现行广泛存在的房地产项目管理模式,将上级主管部门部门变更归于建设单位范畴。)2、设计单位变更:指设计单位在工程实施中发现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设计错漏、设计调整或因自然因素及其它因素等提出工程变更。如各种管道因实施过程中标高冲突而提出的工程变更。4、监理单位变更:监理工程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出于协调、控制有利的角度提出的施工工艺、施工顺序等工程变更等。5、施工单位变更:施工单位因质量、安全、进度等原因提出变更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顺序等工程变更或指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不一致而提出来的工程变更等几方面。
一般来说工程变更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1、更改工程有关部分的标高、基线、位置和尺寸; 2、增减合同中约定的工程量;3、增减合同中约定的工程内容;4、改变工程质量、性质或工程类型;5、改变有关工程的施工顺序和时间安排;6、为使工程交付使用而必需实施的任何种类的附加工作。
综上所述房地产项目工程变更存在提出单位较多、变更原因复杂、不确定性较大等一系列风险因素。
二、针对以上对工程变更所做分析并结合在房地产项目工程变更风险管理的体会,摸索出一套工程变更风险管理的流程,具体如表1所示:
运用风险管理理论结合实际操作流程对风险管理各个环节分析如下:
1、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将那些可能把工程变更风险带到实施过程中的因素识别出来(简称风险识别)。一般来说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德尔菲法、核查表法、图解法、工作分解结构法和风险调查法等。在现实中很难识别出所有的风险因素,最重要的是一旦风险被识别,就要诚实的对待风险。影响工程变更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条件风险 ;是指房地产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现象、物理现象等风险因素所造成的风险。比如严寒、暴雨、台风、地质构造、雷暴等因素都有可能带来对工程不利的影响和损失。比如曾有一别墅项目正常雨水情况下,其排烟道不漏水,但台风过后出现漏水情况。经分析确定台风将雨水从通风口处打入造成漏水。最终对排烟道盖帽的形式做出工程变更,解决了漏水问题。(2)技术风险;是指在房地产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的技术条件不确定性而引起工程变更的风险。技术风险主要在可行性研究、工程勘察、工程方案选择、工程设计等过程中,在技术标准选择、安全系数的选取、计算模型的采用以及深度、设计质量等问题上出现的偏差而形成的风险。比如在一房地产项目悬臂挡土墙的设计中,因为不同设计人员选取的计算模型不同,造成设计图纸的不同,不该锚固的钢筋设计成了锚固钢筋,增加了工程造价,最终在实施过程中优化设计,进行了工程变更。(3)经济风险;是指房地产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为经济的因素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原材料价格(如钢材、水泥、铝合金等)上涨及某种材料缺货,为降低工程成本或保证工期而采取的工程变更。比如因某种钢筋的型号缺货,采取钢筋代换而采取的变更。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因严格限制炸药的使用,造成大理石缺货、价格上涨,采用铝塑板替换而造成的工程变更。(4)政策法规风险 ;是指房地产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政府对建筑业产业政策及技术政策的强制性调整所带来的工程变更风险。例如山东省2011年3月份实施的《山东省消防条例》就规定:“新建高层住宅应当分户设置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在新建高层住宅实施过程中就有可能造成工程变更。(5)人员素质风险;是指房地产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工程参与各方主要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的欠缺给工程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如设计人员素质低下,出现设计错误和遗漏;如施工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使工程出现大面积的返工,影响工期,造成工期变更;如建设管理人员能力一般,导致工程管理失控,协调不畅,造成各个参建单位衔接不好,致使工期延长和成本上升等。
将上述所有风险因素的具体形式,收集起来,将风险信息分门别类,进行编号,建立专门风险库,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员进行管理,对工程变更的重点风险事件进行跟踪和监测,对风险库进行全面的动态管理。
2、第二步进行风险因素的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简称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重点应该放在发生概率最大和潜在影响最大的风险因素上。一般来说现行的风险评估也主要侧重于发生概率和潜在影响两个维度上,但依据笔者多年的经验认为应该加上及时发现风险的困难程度。在综合以上三个维度进行综合风险评价。如表2所示:
将第一步中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评估,掌握风险分布的整体情况。
3、风险对策,是指采用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项目的潜在影响或使这种影响更具有可测性。风险控制措施具体包括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自留风险等方法。 按流程图所示,风险控制包括风险预防、风险应对两个方面。风险预防是指尽量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侧重于预防),风险应对是指风险因素引起的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处理措施(侧重于应对)。应该结合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两个方面的信息,将所有风险因素编制专门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将两种措施整合在一起,如表3所示:
采用表格的形式一目了然,简洁清晰,便于在实际中应用。
4、任何的的管理形式,都应该进行考核评价,以便进行总结提高,进一步完善。在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应进行风险管理考评。工程变更的风险管理的考核评价可参考KPI(关键绩效指标)、GS(工作目标指标)考核评价体系。KPI指标侧重于工程变更的次数,GS指标侧重于在风险管理各项工作的实施。关于KPI(关键绩效指标)、GS(工作目标指标)考核评价体系论述较多,在此就不赘述了。
Abstract: During construction, the project has a number of risk factors, including its stake to the investment of the direct benefits. It is not reasonable if we only look at a non-deterministic number as an indicator of the project cost.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roject cost and characteristics, more reasonable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procedure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achieve a full scientific risk of project cost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and ensure the ultimate economic benefits.
关键词:风险管理;工程造价;措施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 project cos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113-01
1 我国工程造价的发展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和发展,我国建设项目事业突飞猛进。虽然各个项目建设速度和建设量十分巨大,在项目管理上也积累了许多未有经验,但在其管理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例如:建设市场管理不规范、工程质量欠缺等等问题,最让我们重视的,还是工程造价的偏高和风险问题。近年来,许多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预算、决算和概算超支现象,导致许多工程项目投资失控。另外许多项目的投资过大且工期长、质量和工艺需求相对较高,这也就说明了各个风险因素并存的时候,该如何有效的控制不确定的内外部因素的干扰,保证工程的完成的重要性。各个风险因素的之间关系复杂,之间联系呈现多层次性,随着工程的实施,项目的造价所面临的风险也随时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好项目工程建设的风险控制和管理。
2 我国工程造价全风险评估分析
对于工程造价的风险识别仅仅是一个基础工作,重要的还是对于这些风险因素确定以后的评估工作。在确定了具体环境后,每一个风险因素的风险水平和项目目标的整体风险程度,是要对其进行合理的风险分配的控制的,这样才能为下一步风险控制工作做好铺垫。
2.1 风险评估的基本方式 笔者结合实际,对于造价的风险独立和评估方式进行了有效的结合分析,目前关于风险评估评估的方式很多,笔者根据造价风险的特性,在实际中分成了以下方式。
2.2 确定风险标准 在造价风险的评估过程中,对于风险度量(子风险因素)的各个组成因素的衡量工作是很重要的,无论从那一个层次关系做衡量,都要建立在有效的风险度标准之上进行。人们对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于风险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所以要运用效用理论要进行科学的分辨,然后用数学模式对于造价的风险度进行判定和分级。
2.3 各阶段的造价风险评价 在对于各子风险准确的度量后,再次基础上建立风行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对个权重指标和各指标风险度进行模糊矩阵的数学计算,求得数值后,进行各个数值的判定和评估。
3 我国工程造价中主要的风险管理方法
3.1 控制原理 以科学风险分析为基础,根据各个阶段的造价风险目标管理进行工具合理选择后,制定出来的处理造价风险的总体方案,我们称之为工程造价全风险控制。整个过程的最终目的就是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或者其最后收益。
3.2 阶段性造价风险的控制 首先要确定项目的建设标准,一个项目的定位是很重要的,不仅要分析项目的功能和作用,还要对于其所处地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做衡量分析。在项目实际工作中,拟建项目技术的标注指标不能过高。对于可研报告中过于简单的数据要采用多方案比选。最后要对目标做合理的估算、概算和预算的编制工作。其中对于最后的竣工结算工作中,要做好结算费用,设备、工器具及家具购置、工程建设其他、尾工工程等费用审查的工作。对那些费用额度大的费用项目,要特别加强审查力度。
3.3 传递性造价风险的控制 首先要做好强化管理的设计工作。从可研报告开始,对于初步设计、施工图等等要要经过国家的相关部门合理的身体之后,在对于不同角色和责任进行不同的划分。并且要加强图纸审核和中途设计的变更监督工作。在项目觉得之后,对于必要的变更要尽量提前,变更发生的越早,总体损失就越小。其次,就是要重点注意工程量的变更管理。在一个工程开始后,难免会出现与计划背离的情况,其中工程量变更的比重最大,对于此,一是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及协调工作,二就是要严格工程量变更管理工作。最后,就是要控制好施工材料的涨价风险。对于原材料的价格要合理控制,尽量要选择正规、可靠的供应商。在选择中,要采用招标的竞争机制。开工后,要对于冲程造价指标的编制合理且有序,尽量做到不要超标。
4 结语
虽然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是全程的、动态的管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识别、评估、控制等方式,对于造价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关键词]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基于知识的定性分析;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100-02
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各军工企业的科研、生产和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部分单位提出了军工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异地协同设计与制造等概念,并开展了ERP、MES2~PDM等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这些信息系统涉及大量的国家秘密和企业的商业秘密,是军工企业最重要的工作环境。因此各单位在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工程施工、运行和维护、系统报废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开展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是极为重要的。
一、风险评估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国家风险评估有关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公正的综合评价的过程。风险评估是组织内开展基于风险管理的基础,它贯穿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安全策略制定的依据,也是ISMS(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风险管理是一个建立在计划(Plan)、实施(D0)、检查(Check)、改进(Action)的过程中持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风险评估是对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判断其存在的脆弱性以及利用脆弱性可能发生的威胁,评价是否根据威胁采取了适当、有效的安全措施,鉴别存在的风险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二、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常用方法
风险评估过程中有多种方法,包括基于知识(Knowledge based)的分析方法、基于模型(Model based)的分析方法、定性(Qualitative)分析和定量(Quantitative)分析,各种方法的目标都是找出组织信息资产面临的风险及其影响,以及目前安全水平与组织安全需求之间的差距。
1、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
在基线风险评估时采用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来找出目前安全状况和基线安全标准之间的差距。基于知识的分析涉及到对国家标准和要求的把握,另外评估信息的采集也极其重要,可采用一些辅的自动化工具,包括扫描工具和入侵检测系统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组织拟订符合特定标准要求的问卷,然后对解答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在与特定标准比较之后给出最终的报告。
2、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是对构成风险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的水平赋予数值或货币金额,当度量风险的所有要素(资产价值、威胁频率、弱点利用程度、安全措施的效率和成本等)都被赋值,风险评估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就都可以被量化。定量分析就是从数字上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一种方法。定量分析两个关键的指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威胁事件可能引起的损失。
3、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是目前采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需要凭借分析者的经验和直觉,或国家的标准和惯例,为风险管理诸要素的大小或高低程度定性分级。定性分析的操作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包括讨论、检查列表、问卷、调查等。
4、几种评估方法的比较
采用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组织不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时间和资源,只要通过多种途径采集相关信息,识别组织的风险所在和当前的安全措施,与特定的标准或最佳惯例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不符合的地方,最终达到消减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理论上定量分析能对安全风险进行准确的分级,但前提是可供参考的数据指标是准确的,事实上随着信息系统日益复杂多变,定量分析所依据的数据的可靠性也很难保证,且数据统计缺乏长期性,计算过程又极易出错,给分析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目前采用定量分析或者纯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较少。
定性分析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但也存在因操作者经验和直觉的偏差而使分析结果失准。定性分析没有定量分析那样繁多的计算负担,但却要求分析者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定量分析依赖大量的统计数据,而定性分析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定量分析方法也不方便于后期系统改进与提高。
本文结合以上几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和不足,在确定评估对象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知识的定性分析方法,并且本方法在风险评估结束后给系统的持续改进与提高提供了明确的方法和措施。
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由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的安全防范目的不同,同时不同信息系统所依据的国家标准和要求不一样,使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方法也不相同,因此每个阶段进行的风险评估的作用也不同。
信息系统按照整个生命周期分为规划与设计、工程实施、运行和维护、系统报废这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进行相应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特征以及主要作用如下:
第一阶段为规划与设计阶段,本阶段提出信息系统的目的、需求、规模和安全要求,如信息系统是否以及等级等。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可以起到了解目前系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安全防范措施,帮助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策略,确定安全防范的投入最佳成本,说服机构领导同意安全策略的完全实施等作用。在本阶段标识的风险可以用来为信息系统的安全分析提供支持,这可能会影响到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要对体系结构和设计方案进行权衡。
第二阶段是工程实施阶段,本阶段的特征是信息系统的安全特征应该被配、激活、测试并得到验证。风险评估可支持对系统实现效果的评价,考察其是否满足要求,并考察系统运行的环境是否是预期设计,有关风险的一系列决策必须在系统运行之前做出。
第三阶段是运行和维护阶段,本阶段的特征是信息系统开始执行其功能,一般情况下系统要不断修改,添加硬件和软件,或改变机构的运行规则、策略和流程等。当定期对系统进行重新评估时,或者信息系统在其运行性生产环境中做出重大变更时,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活动,了解各种安全设备实际的安全防范效果是否有满足安全目标的要求;了解安全防范策略是否切合实际,是否被全面执行;当信息系统因某种原因做出硬件或软件调整后,分析原本的安全措施是否依然有效。
第四阶段是系统报废阶段,可以使用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来检验应当完全销毁的数据或设备,确实已经不能被任何方式所恢复。当要报废或者替换系统组件时,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以确保硬件和软件得到了适当的报废处置,且残留信息也恰当地进行了处理,并且要确保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能以一个安全和系统化的方式完成。对于是信息系统的报废处理时,应按照国家相关保密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废。
四、基于评估对象,知识定性分析的风险评估方法
1、评估方法的总体描述
在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存在四个不同阶段的风险评估过程,其中运行和维护阶段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是持续时间最长、评估次数最多的阶段,在本阶段进行安全风险评估,首先应确定评估的具体对象,也就是限制评估的具体物理和技术范围。在信息系统当中,评估对象是与信息系统中的软硬件组成部分相对应的。例如,信息系统中包括各种服务器、服务器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及各种服务程序、各种网络连接设备、各种安全防范设备和产品或应用程序、物理安全保障设备、以及维护管理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这些都构成独立的评估对象,在评估的过程中按照对象依次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估。通常将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分为七个主要的评估对象:(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2)业务流程安全风险评估;(3)网络安全风险评估;(4)通信安全风险评估;(5)无线安全风险评估;(6)物理安全风险评估;(7)使用和管理人员的风险评估。
在对每个对象进行评估时,采用基于知识分析的方法,针对互联网采用等级保护的标准进行合理分析,对于军工企业存在大量的信息系统,采用依据国家相关保密标准进行基线分析,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定性分析的原则,按照“安全两难定律”、“木桶原理”、“2/8法则”进行定性分析,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设置一些“一票否决项”。对不同的评估对象,按照信息存储的重要程度和数量将对象划分为“高”、“中”、“低”三级,集中处理已知的和最有可能的威胁比花费精力处理未知的和不大可能的威胁更有用,保障系统在关键防护要求上得到落实,提高信息系统的鲁棒性。
2、基于知识的定性分析
军工企业大多数信息系统为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基于知识分析时,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物理隔离、边界控制、身份鉴别、信息流向、违规接入、电磁泄漏、动态变更管理、重点人员的管理等。由于重要的信息大多在应用系统中存在,因此针对服务器和用户终端的风险分析时采用2/8法则进行分析,着重保障服务器和应用系统的安全。在风险评估中以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系统为关注焦点,分析组织内的纵深防御策略和持续改进的能力,判别技术和管理结合的程度和有效性并且风险评估的思想贯穿于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有效的系统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根据运行环境和使用人群,判别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互补性,及时调整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合理性。在技术上无法实现的环节,应特别加强分析管理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是否到位和存在隐患。
3、注重纵深防御和持续改进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要点;薄弱环节;对策
电力行业是一个高危险性行业,据有关资料统计,电力工程安全危险程度在高危行业中列第八位。安全与风险是两个对立面,风险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安全工作的“可控、在控、能控”,安全风险管理实际上是风险管理。如何直面风险,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切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作到“见之于未萌,防患于未然”,切实规避、控制和降低风险,是当前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
电网企业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最终都需要由不同专业人员的现场作业来完成,如电网运行方式调整需由电网调度和变电倒闸操作来完成,输变电设备技改大修需由输变电检修作业来完成。因此,落实对现场作业的风险管控是电网企业实现安全目标的基本保障。为确保现场作业风险管控工作落实到位,对于现场作业的风险辨识非常重要。由于目前电网企业所安排的周期性停电计划均为综合停电计划,计划中包括技改、消缺等多项作业内容,所以传统的仅针对某一作业开展的风险辨识已经不适用。风险辨识必须综合考虑作业本身和与其他作业之间的影响,才能真正反映某一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基于上述考虑,供电局研究提出了包含多个作业内容的作业项目的概念和围绕作业项目实施安全风险管控的理念。
2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风险“辨识三步走”
针对作业项目的安全风险辨识,不仅要关注作业本身的风险,还要关注其他作业的影响。因此,供电局提出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三步走”的方法。
(1)依据《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等方法,对作业现场(包括电网运行方式、输电线路交叉跨越、变电设备隐患等)的静态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提出管控措施并更新入《作业安全风险库》,为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评估提供静态风险基础数据支撑。
(2)运用三维辨识法对作业现场的风险进行综合辨识、评估以及复核确认,提出风险管控措施。三维辨识法是指对照《辨识范本》来辨识作业过程中的动态风险,查看《作业安全风险库》来提取作业过程中的静态风险,通过现场踏勘来确认作业项目的风险。
(3)依据前两步所明确的现场动态、静态风险,使用《作业项目风险评估标准》,从工作复杂度、工作难度、风险情况、班组交叉作业、施工器具、施工时间跨度等方面对作业项目开展风险辨识和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通过作业项目安全风险“辨识三步走”的规范作业流程,尽量减少、弱化人为主观判断内容,充分考虑影响作业项目实施的各类因素,并以量化的依据来界定作业项目安全风险等级以及明确相应的风险事件和控制措施,从而使对作业项目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实现标准化。
3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工作要点
为了能够规范化、标准化地开展作业项目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供电局梳理提炼出作业项目安全风险管控流程(见图1),同时明确各流程责任的部门和单位,并着重对项目建立、风险评估、审核批准、承载能力分析、现场实施这5道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管控。
3.1 项目建立
作业项目创建时,一般以单条月度工作计划为一个作业项目;对于关联度较高的几条月度工作计划,可以合并成一个作业项目。地市电力局运维检修部计划专职负责将生产管理系统中正式下达的次月工作计划导入风险管控系统,依据通用原则创建作业项目,并将作业项目下达到涉及的工区(包括检修、运行工区)和相关配合单位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同时填写风险管控措施。
图1 作业项目安全风险管控流程
3.2 风险评估
作业项目下达后,就要对作业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一是,由地市电力局调控中心结合省电力公司电网运行风险预警单,依据《电网运行方式风险预警管理标准》编制电网运行方式风险评估表和电网运行方式风险预警通知书,明确电网运行方式、存在风险和电网预控措施等内容;对于存在较大及以上电网运行风险的作业项目,还应编制电网事故预想。二是,由项目涉及工区安排相关人员结合调度提出的电网预控措施要求,按照“辨识三步走”的方法,对所指派的作业项目(含多个作业任务)进行风险辨识、评估,并上报工区专职;相关配合单位(营销部)根据调度提出的电网预控措施要求,填写针对性风险管控措施。三是,由工区专职对作业项目所有风险等级工作任务的风险进行评估,同时对风险预控措施进行审核,填写工区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到岗到位人数和相应岗位,并上报工区领导。
3.3 审核批准
工区领导对作业项目的风险评估及风险预控措施进行审核,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专职对工区上报的作业项目风险评估及风险预控措施进行审核,填写单位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到岗到位人数和岗位。对于作业项目风险等级为一般及以下的,其风险评估及风险预控措施需由安监部专职备案后,作业项目风险辨识及评估工作才能结束。对于作业项目风险等级为较大及以上的,其风险评估及风险预控措施需由安监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审批。对于作业项目风险等级为重大的,其风险评估及风险预控措施还需由单位分管生产的领导审批通过后,作业项目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才能结束。
3.4 承载能力分析
在一般及以上风险作业项目列入周计划后,由各工区安排相关人员对各工作任务开展安全承载能力分析,依据工作任务风险评估及预控措施生成《控制措施卡》进行现场作业风险管控。作业项目为单一生产班组承担的,由该班组的班长进行安全承载能力分析;项目涉及多个生产班组的,由工区作业项目负责人进行安全承载能力分析。
3.5 现场实施
现场实施作业风险管控包括:在开展现场作业前,由工作负责人查看并打印《控制措施卡》,必要时可补充完善《控制措施卡》中的安全风险和控制措施;依据《控制措施卡》对现场作业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及时总结《控制措施卡》执行情况。
3.5.1 变电运行作业《控制措施卡》的使用
(1)使用人为负责拟票、审票、操作、许可工作的运行值班人员,作为危险点分析预控使用。
(2)依据《变电站安全围栏标准》和《操作票、工作票管理规定》开展“两票”工作。在操作拟票、审票、正式操作和工作许可前,应确认《控制措施卡》中的风险是否变更并及时调整。
(3)正式操作(许可工作)前,值长根据《控制措施卡》向负责操作的值班人员进行交底。
(4)操作过程中的新增风险事件应按“操作异常”处理要求执行。
(5)操作结束或工作票终结后,值长应结合“复查评价”与操作人员共同总结《控制措施卡》的执行情况。
3.5.2 变电、输配电检修作业项目《控制措施卡》的使用
(1)《控制措施卡》执行人由工作负责人担任。
(2)《控制措施卡》可作为工作安全交底内容使用;使用《控制措施卡》的作业项目,若同时使用《作业指导书》,则应用《控制措施卡》替代《作业指导书》中的“危险点预控措施”使用。
(3)作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工作负责人负责监督《控制措施卡》中控制措施的落实并逐项确认,并随时判断《控制措施卡》中的风险是否变更且及时调整。
(4)作业结束后,执行人应在班后会中与工作班成员共同总结《控制措施卡》的执行情况。
4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控薄弱环节及改善措施
(1)虽然力公司在作业项目安全风险管控体系中引入了班组安全承载能力分析,但是班组承载能力分析仅能通过可以直接取得的人员素质情况和班组装备情况进行评估,尚无法准确反映班组成员的精神状况。
改善措施:引入员工岗位适应性心理学分析,优化班组承载能力分析标准,定期由班组长将班组人员岗位适应性信息录入到系统中,使得评估所需的信息更加贴近实际。
(2)作业项目立项过于依赖个人判断,尚缺乏统一的立项标准,实施过程中差异性较大。
改善措施:经过不断摸索,提炼形成作业项目立项标准,并定期更新完善。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的、严谨的、全过程的管理活动,要做好项目的风安全风险管理,建立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安全风险管理手段,才能对风险进行更有效地控制,确保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才能使其健康、安全、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体系评估;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造价的风险评估体系具体含义
1.1工程造价的特殊职能作用
除了普通商品价格应有的职能作用以外.工程造价还有自身特殊的职能作用。如预测作用,即因为工程项目投资大,变化多.所以投资单位和承包单位在工程投建之前都会作出一个科学实际的预测.不但为投资单位进行项目选择、资金预备和成本控制等工作形成依据.也给承包单位的招投标决策、评估报价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控制作用,工程造价具有有力的控制职能.即对投资主体在工程建设中的全部投资活动及承包单位建设成本起到控制作有:评估职能。工程造价是评估项目总投资、各建设单元投资效能、生产效益和项目还贷的参考依据,在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工程造价还有调控的职能作用,工程建设与社会经济、社会资源和分配利益流向有着直接关系。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结构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1.2工程造价的实质
顾名思义,工程造价就是建设工程价格成本,从管理学角度可从两方面来理解:即投资方在工程某个项目建设中所需要的全部费用。以工程投资活动与管理形式为主.将构成工程造价的所有投资总额转变成相对固定产业和无形资产.换句话说.建设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所用的投资额即为工程造价:还有一方面,就是在社会主义宠观经济环境下,圆满完成工程建设所需的土地、技术、设备、劳动力和承包等市场费用.以及市场经营活动中投入到建筑和安装工程上的费用总和由于建设施工承包企业和投资主体市场角度不同.前者追求最高利润,必然会提高工程造价.而后者则控制建设价格。追求成本最低化。所以说.不同利益主体需要实现的目标不同.解决这一矛盾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将市场供给作为主体管理目标.并不断建全和完善管理活动中工程造价的管理内容与管理方式。
1.3工程造价风险管理要素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是施工单位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采用相应有效的管理形式控制和尽量避免资源损失.分析不同管理形式、投资成本和建设结果得出最合理有效的方法.实现风险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风险判断.就是产生风险的诱因,风险预计和评估.是指判断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和风险出现的后果.还有风险应对。即风险发生后,经过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解除风险,或将风险影响降到最低.以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2.工程造价风险的判断和评价
风险判断和评估是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活动中的重点工作.对施工企业有效控制建设成本.提高管理质量具有极期重要的意义。
2.1风险判断的内容
工程造价风险判断应贯穿整个项目施工过程始终.具有阶段性.即以不同工作阶段实现目标为基础.对各阶段工作有可能发生的风险作出判断。首先是招投标工作期间的风险预测。以分析资讯信信风险、垫付投资风险、勘察设计的不确保因素、施工形式和技术处理有可能造成的风险、招投标价格和决策等潜在风险为途径.为各主体实施有效的针对防止措施建立科学依据。其次。进入施工期后,对投资业主、管理主体,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外界因素和相应的法规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识别判断。包括由施工单位自己导致的风险识别。最后是竣工验收期间的风险识别,包括投资方和工程造价单位压价空间、由资金问题产生的核算风险.施工和设计变化等方面造成的工程造价不确定因素。同时,对工程财务评价的规定和条件变更使得项目利润低于预期效果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
2.2工程造价的风险评估形式
随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项目工程风险管理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丰富。工程造价风险评估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结合具体实践,现阶段通常采取的评估方法有模糊层次探析方式、概率评价方式等形式进行评估。并对影响整体工程的各种因素建立相应数据模.以分析和判断影响因素的程度,使风险管理能够明确目标和方向。
3.防范工程造价风险的对策
3.1制定完善合理的应对工程造价风险计划
施工主体在自身经济允许的基本上,采用多种相应控制手段防范风险,以提高风险管理质量。因此,必需要分析每一个策略投入成本和导致的后果,从中总结出最优方案,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制定的全面且不断完善的一系列计划和策略
3.2提高风险意识,认真对待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
首先,在招投标期间要慎重应对,因为工程招投标工作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基本前提,建设承包主体要尽可能地提供施工必须的条件和参考依据,如工程清单、施工图、招标条件和法律合同等,促进招投标工作成功实现。在施工单位完全理解招投标文件内容的前提下.对一些可能导致风险的条件提出改进.将风险防范作为工程清单报价的重要内容。结合市场规律和企业实力,以工程总价不变为原则,对不平稳报价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变更,这就要求招投标报价必须合理实际,并能游刃有余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发生的风险。在制订合同时,必须严密、规范和谨慎。确定各方职责和利益,将合同带来的风险限制在合理、最低的范围内。同时。要加强施工期间的管理工作,这是实现风险控制的重要阶段.施工承包单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工程质量、资金支付、损失索赔和验收工作的管理,减少风险发生。
3.3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规范主要设备和材料管理
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建立统一的岗位责任制,给予项目经理管理权、人事选择权和业绩考核权。使其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对工程所需的主要设备和材料,从采购到购回后验收都要进行严格把关,制定合格报告。在使用过程中要加强维护和管理,将消耗控制到最低程度,节省使用成本。
3.4强化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工程建设是一个易发风险的过程,安全隐患比较多。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科学的项目安全管理体制.以合同和文件的形式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实现人人有责,保证安全管理实现。预防隐患是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所在,在施工之前还要制定一系列的风险应对和事故救援预案,以应对威胁安全的隐患,将事故影响最小化,实现顺利安全作业的目标。
4.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变化的不稳定的漫长过程,参与单位较多,各单位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同时,又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工程造价的风险评估时常面临风险。而构成工程造风险管理评估的所有要素,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处于不稳定状态,必然会对风险评估造成影响。所以,构建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体系,对研究和建立良好解决防止风险对策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工程造价的风险评估对整个项目工程意义重大。因为影响工程顺利建设的因素不但多样而且复杂.做好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和评估.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和实施风险防范对策.有利于工程的进展的后期结算.是项目工程商品化并与市场接轨实现效益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佚名.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土木工程[M].2008—02—07.
(一)缺乏控制项目财务风险的意识
对于建筑行业的很多领导者和员工来说,他们控制财务风险的意识较弱,导致建筑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系统和制度不够完善,当遇到风险时,不能有效的抵抗风险,使得企业遭到财务上的损失。
(二)没有专业的控制项目财务风险的人员
对于我国的很多建筑企业来说,缺少专业控制想财务风险的人才是大部分企业的共性。很多企业就算聘用专门的项目财务风险控制人员,但这些人员都缺乏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导致他们所作出的政策或方案不能再实际操作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没有科学、合理的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由于企业控制项目财务风险的意识较弱,再加上又没有专业的项目财务风险控制人员,所以建筑企业就没有科学的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系统,使得企业在开展项目时没有依据,对风险也不能及时、准确的意识到,给企业带来财务损失。
(四)合同规定不够详细,造成财务损失
在施工之前,建筑企业在编制合同时,不够详细,忽略了一些细节,而当双方发生纠纷时,没有充分的证据维护自身的利益。
(五)预算编制不够全面,导致施工过程中资金损失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预算的编制是很重要的。但是大部分建筑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人员,导致在预算编制时考虑不够周到,在节约成本上没有真正的起到作用,再加上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强,最终导致建筑企业资金损失。
(六)缺乏规范化的成本管理
对建筑企业来说,成本管理是控制项目财务风险的重点。而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材料使用的控制,而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在材料使用方面是很随便的,没有进行详细的记录,导致材料使用超过预计,给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
二、强化建筑行业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
(一)强化项目投标时的财务风险控制
1.选择风险最低的发包商,尽最大可能避开财务风险对建筑企业来说,选择最合适的发包商是很重要的。建筑企业在确定所合作的发包商之前要对发包商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对发包商的财政状况和信誉进行风险评估,选择风险最低的发包商,为建筑企业带来最大利益。对于需要招投标的项目,建筑企业应着重评估发包商项目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例如发包商是不是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而对于不需要招投标的项目,建筑企业应着重对发包商项目资金的来源进行调查,并评估发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能提供的周转资金的数目。
2.构建投标风险评估部门,专门评估投标项目的风险程度在投标之前,建筑企业应将所获得的投标文件交给投标风险评估部门,由该部门进行全方面的风险评估。投标风险评估部门不仅要预估该项目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要详细的审核施工图纸,投标风险评估部门需要向领导层提供评估报告,建筑企业根据投标风险评估部门所提供的评估报告,再综合自身所具备的生产力、劳动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选择最合适的投标方式。同时,在决定投标之前,建筑企业还应进行全面的成本预算,预计项目进行时租用设备、购买和运输材料所需要的周转资金等,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3.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基础上签订合同建筑企业在项目中标后,双方要签订合同。在签订合同时,合同中的一切条例都必须以国家相关的法律为背景来开展,合同必须明确指出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力,双方都必须仔细的阅读合同中的所有条例,在签订合同之前双方可以提出不满和疑问并进行修改。合同必须明确规定工程验收时间、工程结款时间和结款方法,并且明确材料购买方、缴纳税款方等,双方应该将一切细节都拟定在合同中,避免发生纠纷。
4.选择能力强的分包商建筑企业除了要选择最合适的承包商,还要选择最合适的分包商。因为分包商要想建筑企业支付一定数目的质量保证金,所以分包商可以为建筑企业分担财务上的压力,使得建筑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投资,不断发展企业。建筑企业在确定分包商之前需要对分包商的施工成本的垫付能力进行评估,选择资金雄厚的分包商。
(二)项目施工期间的财务风险控制
1.制定多个施工方案,从中选择最好的一种方案一个项目要想顺利的开展和进行的话,必须要有最完美的计划方案与之附和。建筑企业应在项目施工之前制定最完美的施工方案,建筑企业要在制定施工方案之前到施工现场多次勘察,结合施工的实际条件、环境和规模来制定方案,在最大限度节约施工成本的同时还能保证施工的质量。施工时要严格执行建筑企业所制定的施工方案,向建筑企业定期提供报告,做好事中的及时反馈,企业要及时根据报告作出准确的调整,增强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为企业带来最大利益。
2.创建预算管理委员会,专门编制预算建筑企业在每年的年初要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全面预算,企业不仅要有足够的投资项目资金,还要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周转和作为项目成本。建筑企业财务部门要根据投资的项目来调整企业的资金结构,不断优化企业长期与短期的资金比率,借入、借出和自由的资金比率,同时,建筑企业还应提升企业的偿还财务能力,为企业建设好的形象,提供企业的信誉程度。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创建预算管理委员会,专门编制项目预算方案,并严格监督项目事中的预算执行和事后的预算审核和评估,为企业构建庞大的信息系统,逐年强化预算的编制、执行、审核等操作,通过预算提升建筑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
3.规范化建筑企业成本管理,节约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建筑企业的项目风险管理重点在于成本管理,规范化的成本管理能够大幅度的提升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而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节约成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建筑企业应该制定材料使用制度,并要求员工严格执行,增强企业施工人员节约材料的意识,对超额使用材料的部门和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严格执行需要多少材料就用多少材料的制度。同时,施工时应计划好大型设备的使用时间,尽量将大型设备的可使用时间用满,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三)工程结款阶段的财务风险控制
1.做好竣工后的签证工作,最大限度巩固工作成果工程竣工后,建筑企业应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签证工作,签证工作必须在相关法律基础上开展,签证工作必须明确劳务费、工程的增加量或减少量、材料的用量和费用,在发包商代表作出书面的签证后,建筑企业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查签证的签证人是否有权力进行签证工作等,在签证工作结束后,还要审核签证所授予权力的期限和范围,保证签证工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并依照之前合同所规定的竣工时间和工作量等来保障建筑企业的权利。
2.保存好施工的所有资料,保障自身利益建筑企业应该保存好施工的所有资料,例如材料使用记录、所有会议记录、暂停工程通知单、施工调整签证单等,充足的材料能够在发生纠纷时提供足够的证据,保障企业自身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工程变动是要做全面备案,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施工工程中的工程变更并不列在之前签订的合同中,需要重新备案。所以工程变更时要经过双方的协调后才能进行,建筑企业应做好备案工作,保障自身的权利。
三、结语
(一)缺乏控制项目财务风险的意识
对于建筑行业的很多领导者和员工来说,他们控制财务风险的意识较弱,导致建筑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系统和制度不够完善,当遇到风险时,不能有效的抵抗风险,使得企业遭到财务上的损失。
(二)没有专业的控制项目财务风险的人员
对于我国的很多建筑企业来说,缺少专业控制想财务风险的人才是大部分企业的共性。很多企业就算聘用专门的项目财务风险控制人员,但这些人员都缺乏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导致他们所作出的政策或方案不能再实际操作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没有科学、合理的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由于企业控制项目财务风险的意识较弱,再加上又没有专业的项目财务风险控制人员,所以建筑企业就没有科学的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系统,使得企业在开展项目时没有依据,对风险也不能及时、准确的意识到,给企业带来财务损失。
(四)合同规定不够详细,造成财务损失
在施工之前,建筑企业在编制合同时,不够详细,忽略了一些细节,而当双方发生纠纷时,没有充分的证据维护自身的利益。
(五)预算编制不够全面,导致施工过程中资金损失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预算的编制是很重要的。但是大部分建筑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人员,导致在预算编制时考虑不够周到,在节约成本上没有真正的起到作用,再加上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强,最终导致建筑企业资金损失。
(六)缺乏规范化的成本管理
对建筑企业来说,成本管理是控制项目财务风险的重点。而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材料使用的控制,而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在材料使用方面是很随便的,没有进行详细的记录,导致材料使用超过预计,给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
二、强化建筑行业项目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
(一)强化项目投标时的财务风险控制
1.选择风险最低的发包商,尽最大可能避开财务风险
对建筑企业来说,选择最合适的发包商是很重要的。建筑企业在确定所合作的发包商之前要对发包商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对发包商的财政状况和信誉进行风险评估,选择风险最低的发包商,为建筑企业带来最大利益。对于需要招投标的项目,建筑企业应着重评估发包商项目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例如发包商是不是拥有土地使用权的一方;而对于不需要招投标的项目,建筑企业应着重对发包商项目资金的来源进行调查,并评估发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能提供的周转资金的数目。
2.构建投标风险评估部门,专门评估投标项目的风险程度
在投标之前,建筑企业应将所获得的投标文件交给投标风险评估部门,由该部门进行全方面的风险评估。投标风险评估部门不仅要预估该项目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要详细的审核施工图纸,投标风险评估部门需要向领导层提供评估报告,建筑企业根据投标风险评估部门所提供的评估报告,再综合自身所具备的生产力、劳动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选择最合适的投标方式。同时,在决定投标之前,建筑企业还应进行全面的成本预算,预计项目进行时租用设备、购买和运输材料所需要的周转资金等,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3.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基础上签订合同
建筑企业在项目中标后,双方要签订合同。在签订合同时,合同中的一切条例都必须以国家相关的法律为背景来开展,合同必须明确指出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力,双方都必须仔细的阅读合同中的所有条例,在签订合同之前双方可以提出不满和疑问并进行修改。合同必须明确规定工程验收时间、工程结款时间和结款方法,并且明确材料购买方、缴纳税款方等,双方应该将一切细节都拟定在合同中,避免发生纠纷。
4.选择能力强的分包商
建筑企业除了要选择最合适的承包商,还要选择最合适的分包商。因为分包商要想建筑企业支付一定数目的质量保证金,所以分包商可以为建筑企业分担财务上的压力,使得建筑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投资,不断发展企业。建筑企业在确定分包商之前需要对分包商的施工成本的垫付能力进行评估,选择资金雄厚的分包商。
(二)项目施工期间的财务风险控制
1.制定多个施工方案,从中选择最好的一种方案
一个项目要想顺利的开展和进行的话,必须要有最完美的计划方案与之附和。建筑企业应在项目施工之前制定最完美的施工方案,建筑企业要在制定施工方案之前到施工现场多次勘察,结合施工的实际条件、环境和规模来制定方案,在最大限度节约施工成本的同时还能保证施工的质量。施工时要严格执行建筑企业所制定的施工方案,向建筑企业定期提供报告,做好事中的及时反馈,企业要及时根据报告作出准确的调整,增强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为企业带来最大利益。
2.创建预算管理委员会,专门编制预算
建筑企业在每年的年初要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全面预算,企业不仅要有足够的投资项目资金,还要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周转和作为项目成本。建筑企业财务部门要根据投资的项目来调整企业的资金结构,不断优化企业长期与短期的资金比率,借入、借出和自由的资金比率,同时,建筑企业还应提升企业的偿还财务能力,为企业建设好的形象,提供企业的信誉程度。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创建预算管理委员会,专门编制项目预算方案,并严格监督项目事中的预算执行和事后的预算审核和评估,为企业构建庞大的信息系统,逐年强化预算的编制、执行、审核等操作,通过预算提升建筑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
3.规范化建筑企业成本管理,节约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
建筑企业的项目风险管理重点在于成本管理,规范化的成本管理能够大幅度的提升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而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节约成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建筑企业应该制定材料使用制度,并要求员工严格执行,增强企业施工人员节约材料的意识,对超额使用材料的部门和人员给予一定的惩罚,严格执行需要多少材料就用多少材料的制度。同时,施工时应计划好大型设备的使用时间,尽量将大型设备的可使用时间用满,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三)工程结款阶段的财务风险控制
1.做好竣工后的签证工作,最大限度巩固工作成果
工程竣工后,建筑企业应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签证工作,签证工作必须在相关法律基础上开展,签证工作必须明确劳务费、工程的增加量或减少量、材料的用量和费用,在发包商代表作出书面的签证后,建筑企业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查签证的签证人是否有权力进行签证工作等,在签证工作结束后,还要审核签证所授予权力的期限和范围,保证签证工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并依照之前合同所规定的竣工时间和工作量等来保障建筑企业的权利。
2.保存好施工的所有资料,保障自身利益
建筑企业应该保存好施工的所有资料,例如材料使用记录、所有会议记录、暂停工程通知单、施工调整签证单等,充足的材料能够在发生纠纷时提供足够的证据,保障企业自身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工程变动是要做全面备案,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施工工程中的工程变更并不列在之前签订的合同中,需要重新备案。所以工程变更时要经过双方的协调后才能进行,建筑企业应做好备案工作,保障自身的权利。
关键词:工程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思路;控制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自2007年开始实施的全新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准则中最为突出的审计准则就是强调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审计中的思想。自此,全国会计师事务所都开始加强了对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对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和审计实务中加强了审计风险的控制和评价。然而,很多业内人士还是对风险导向审计表示出了怀疑与担忧,认为许多审计失败的案例中会计师事务所都采取了风险导向审计,但是还是使得企业面临很大的诚信危机。
1、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和特征
1.1涵义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以被审计对象的风险为导向,采用风险分析工具,利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方法,综合分析和评估影响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各项因素,对被审计对象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综合治理进行测试和评价,依据风险水平确定的审计范围与重点开展审计工作,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实现审计的价值增值。
1.2特征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传统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审计模式,它代表了现代审计方法发展的新趋势,与传统审计模式相比,其特点表现为:
1.2.1审计基础不同。传统审计以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对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可行性和效果性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审计范围;而风险导向审计侧重于对影响被审计对象经营活动的内外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体现了审计重心前移。
1.2.2审计方法不同。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尽管传统审计与风险导向审计都会运用到抽样技术,但传统审计多采用随机抽样或依据金额大小等简单的指标进行抽样,而风险导向审计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这种风险评估不仅用于确认单个审计项目中的审计重点,还运用风险量化来确定审计项目,使风险评估从零散走向系统化,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并减少效率较低的细节工作。
1.2.3审计重点不同。传统审计的重点是内部控制制度,它仅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风险导向审计除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外,还对影响风险水平的内外因素进行测试,它根据目前市场状况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审计范围更为广泛、全面。
1.2.4更注重效益性。风险导向审计根据对影响被审计对象经济活动的内外部风险因素的评估,从被审计对象面临重大风险的宏观角度出发,识别管理中存在的内控薄弱环节,分析其投资决策、经营策略等方面需要关注的高风险领域和重点审计内容,注重被审计对象经营决策的风险性和效益性分析。
2、风险导向审计在工程审计的各个阶段的控制研究
在工程全过程中实现跟踪审计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工程建设前期进行造价控制有利于发现和挽回不必要的损失,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这就要求在工程的全过程深入实行审计工作,在工程决策、项目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以及竣工阶段全过程的跟踪设计。
2.1工程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的审计是在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以前的一系列工作所做的审计,它可以包括对工程前期决策程序的合规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投资估算的编制内容等一系列工作的审计。在这个阶段的审计可以促使企业进行正确的决策,避免因为决策失误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同时可以加强建设单位前期准备工作的质量,为工程建设阶段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得建设单位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2.2项目设计阶段
项目设计阶段的审计是对项目建设中勘察、设计环节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及其效果的审查和评价,项目设计阶段对整个项目建设的成败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做好项目设计阶段的审计,预防由于投资失控等问题所带来的项目风险也对整个工程建设审计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从源头上控制项目造价,也是遏制设计浪费的有效手段,项目设计阶段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设计单位的资质和界别、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经济性、设计图纸、设计变更、设计收费等内容。
2.3工程招投标阶段
工程招投标阶段的审计是指对招投标阶段及其各个环节中各项管理工作及其效果的审查和评价,以往的设计人员往往在投标工作完成后进行事后审计,但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思路应该在工程招投标阶段的设计应该在招投标开标时就介入审计。审计人员的工程招投标的审计它包含招标报告、招标文件、标底、开标过程等方面的审计,它要求审计建设单位招标项目是否办理审批手续,资金来源、招标方式等等一系列工作。
2.4工程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建设工程实施的重要阶段,由于施工阶段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群体何相关单位,因此,它也是最难以控制和暴露问题最多的阶段,一旦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就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投资也面临风险,因此,要顺利实现项目目标,就需要对施工阶段进行审计工作,对施工阶段的审计需要处理好细节问题。施工阶段的审计主要包括对施工单位资质准入审计、工程变更、工程签证、工程进度款审计、索赔费用审计、工程成本分析及审计等内容。
2.5工程竣工结算阶段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审计是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进行审计,它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一关,包括审查工程项目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概(预)算在执行中是否超支及其原因,结算资料的有效性和竣工结算的合法性。通过对竣工结算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更合理的确定工程造价,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3、风险导向审计的注意事项
3.1塑造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文化
要想有效的在企业内实施风险为导向的审计,企业领导需要在思想上转变观念,由于风险导向的理念可以渗透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战略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风险评估系统,这就需要领导学习最先进的理念和实践经验,在全企业内倡导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文化,不断改善工作流程,对企业内审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将组织内部交流会作为一种制度稳定下来,从制度、理念、工作流程等各个方面全面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才能促使企业内部更好的履行职责,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和结果。
3.2组建能适应风险导向审计的人才队伍
人员素质是制约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瓶颈问题,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首先要了解审计部门所面临的风险,找到审计中的风险控制点。这就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想顺利的推行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就需要组建能够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企业应该健全内部培训机制,制定远期和近期培训计划,每年定期组织培训和企业内部交流会议,安排审计人员到业务部门轮岗学习,以应对业务快速发展变化。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防止审计人员从业道德风险。
3.3提高风险评估标准化程度
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审计人员对风险的理解各有不同,对期望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还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甚至是审计操作上的失误,直接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可信性。因此,企业在建立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思路时,需要这些企业今早建立起风险评估信息数据库,加大调研力度,列出影响风险的因素,编制风险原因分析字典,对控制风险的水平进行量化,及时确定风险评估标准,在实践中给审计人员必要的业务指导,同时,在每一次项目完成后可以加强总结,对现有方法和规范体系进行审后评价,以进一步完善现有流程和标准,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企业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主动识别风险、处理风险的行为,它以企业风险为导向,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按照特定条件和预设目标,对审计风险主动施加影响,本文通过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和内容入手,分析了在工程全过程中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思路,并提出实施建议。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也已经发展到了风险导向阶段,传统的审计方法向现代风险为导向的审计转变是发展的趋势,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风险导向审计思路必然会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许佳琪.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审计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1,01:193-195.
[2]郑子远.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背景以及特点分析[J].财会通讯,2011,21:48-50.
[3]徐颖.风险导向审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J].财会研究,2011,17:68-71.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风险管理;风险识别
电力是社会经济运行发展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随着电力需求与日俱增,新增电力工程数量庞大,同时对电力工程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电力工程由于其特殊性,在设计、施工建设以及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都蕴含着大量风险因素。传统电力工程比较注重施工和运营阶段的风险控制,但并没有以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来看待风险管理,特别是在造价阶段对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借鉴现代风险管理理念,来完善电力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1现代风险管理理念
现代风险管理理念提倡全面和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首先,根据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inrich)提出的法则,每当存在300个隐患时,就必然要发生29起轻微事故,在这29起轻微事故中,必然有1起重大事故。因此,现代风险管理要求对风险隐患进行全面的排查,对潜在风险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将必然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其次,现代风险管理强调全生命周期的持续风险管理,主要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措施、风险监控。四个环节构成一个连续的循环,贯穿于项目或生产运营的全过程。因此,按照现代风险管理理念,需要对电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2电力工程造价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对一个项目而言,不仅要确定有哪些潜在风险,还需要分析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原因、可能引起的后果以及风险的触发条件等。本文采用流程分析法来识别风险,即对电力工程造价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分析。电力工程造价通常包含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建设施工、工程收尾、生产运行计价管理等阶段,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在初步设计阶段,总体方案的选择和设计至关重要。如果方案选择不理想,或者设计精度太低,容易导致后续阶段的方案变更,对工期和成本影响较大。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常常由于工程量大、时间紧迫、设计人员缺乏经验等原因,导致施工图设计出现错误或者超出限额,造成施工图局部修改。在招投标阶段,由于电力工程专业性较强,参与招投标的企业较少,如果其中有企业因资质不够、标书不合规等问题退出招投标,则会导致废标,拖延工程进度。在施工建设阶段,如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等不可抗力影响工程工期和成本;如果因为意外因素导致工程变更,甲乙方之间会出现纠纷和索赔问题;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实际人工费上涨,将导致工程成本上升。在工程收尾阶段,如果法规发生变化,会影响工程验收;如果部分工程验收不通过,将导致工程价款的结算和支付纠纷,给企业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3电力工程造价风险评估
PI矩阵是简单实用的风险评估工具,通过分析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从而评估风险等级。例如,发生概率高、影响程度严重的风险就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高等级风险。电力工程造价风险的PI矩阵中,初步设计精度低、施工过程中的不可抗力以及纠纷是等级较高的风险,方案选择和法规变化是中等风险,施工图修改、人工费上涨以及废标是较低风险。可以看出,电力工程造价的关键风险集中在初步设计、施工过程以及验收结算阶段。
4电力工程造价风险应对措施
常见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预防、风险减轻以及风险自留五种,而且对于不同等级的风险,侧重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对于电力工程造价,风险应对措施的选择主要是:
4.1对于初步设计精度低的问题,应采取风险预防措施,包括:在设计前开展充分的调研、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论证,提高设计准确性;聘请有经验的设计人员来带领设计团队,或通过系统内外部的培训来提升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建立设计咨询制度,聘请企业外部专家对项目提供评估和咨询;尽量采用成熟的、标准化的设计流程、方法和软件,提高设计稳定性。
4.2对于方案变更以及验收结算所引起的纠纷,同时采取风险预防和风险减轻措施,例如:提高设计和造价质量,减少方案变更的出现;完善合同中的风险条款,在合同中事先约定意外情况对施工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案,减少纠纷的出现;与合作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伙伴关系,及时稳妥地处理纠纷问题,减少双方的损失。
4.3对于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等不可抗力,同时采用风险回避、风险分散以及风险减轻措施:首先应采取风险回避措施,加强电力工程区域的环境调查和风险预测,及时与业主沟通,避免在高风险环境下建设施工;其次,采取风险分散措施。由于电力工程对资质和质量要求高,业务外包难度大,因此风险分散的主要办法是为关键设施购买保险,在遭遇不可抗力时通过保险赔偿降低损失;此外,还应采取风险减轻措施,即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利用现代信息通讯系统,及时调动设计、施工、抢修等各部门协同应对灾害,减少损失。同时加强日常的预案演练,提高应急预案反应速度和执行效果。
4.4对于法规变化,采取风险分散与风险减轻并行的对策:一方面,在签订合同时,将法规变化因素纳入合同,约定其造成的影响由甲乙双方共同分担。另一方面,当法规发生变化时,及时与业主沟通协商,说明情况,并及时对工程做出调整。
4.5对于施工图修改、人工费上涨以及废标等较低风险,采取风险自留并加以监控的措施。例如,对施工图设计错误进行记录,达到一定界线时纳入设计人员考核;对人工费进行监控和及时的反馈,及时与业主沟通并调整方案;对于废标情况,则事先预留重新招投标的时间。综合上述分析,电力工程造价风险应对措施可以归纳为三个重点:一是完善工程设计体系,减少由于设计变更产生的风险;二是完善合同中的风险条款,减少纠纷和损失;三是完善与合作方的沟通机制,处理好合作伙伴关系,及时协商处理风险,将损失降到最低。
5结束语
本文基于现代风险管理理念,按照电力工程造价流程进行风险识别,运用PI矩阵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了一系列风险应对措施。总体而言,对于现代电力工程造价,必须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电力工程的建设效率和质量,推动电力工程向着现代化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华等.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关键词:国际石油工程项目 风险控制 风险类别
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各石油企业对国际石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该项目安全正常实施,达到预期收益,并保证本企业及国家的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科学管理过程。这一管理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风险识别、项目前期的风险预先管理、项目中期的风险监控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后评估。对于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投资者来讲,要想管理好投资和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事件,除理解风险管理的概念之外,还必须确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指导思想,包括风险管理的目标、管理内容和程度,不然将造成风险管理混乱。
一、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体来说,我国现阶段的国际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学习、探讨阶段,无论是对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理论研究还是应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与不足。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1.风险识别的准确性低
在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进行风险辩识,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手段,通过运算及分析找出影响国际石油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风险辨识是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会影响到项目风险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我国石油公司在参与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会有关心股东投资回报率,而忽略国际石油项目前期的风险。尤其对项目的政治风险和石油市场风险缺少识别能力,存在侥幸和放任心理,导致风险辨识的准确性降低。
2.风险评估技术不成熟
风险评估专业细分性不强会导致石油企业风险评估人员不能熟练掌握国际石油工程项目施工的专业知识,尤其缺乏专业的石油项目风险评估人员。这就造成评估人员在许多方面考虑与分析得不够周全,使得在国际石油工程这种高技术风险项目的评估中常处于某种粗放状态。
3.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
在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实践中,对于风险管理应用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还不完善,我国大型的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缺乏整合的、系统的管理思想,很多企业虽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但是不能很好的对风险管理各个环节加以整合。因此,即使采用了一定的风险管理分析、评价及应对手段,也常常不能形成完整的风险管理链条,使得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不够全面,这种风险管理系统性的缺失会造成风险管理漏洞,还会影响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正常运行。
4.风险监控复检体系不完善
我国现行风险监控复检体系不够完善,风险监控复检环节缺失,会造成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链条的中断,不能形成完整的风险反应回路,进而使得风险管理手段不能适应目前变化的风险因素。风险监控复检系统是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重要的环节,监控复检的不完善,会造成风险管理的漏洞,使得风险管理偏离预定目标,不能做到有的放矢造成风险管理的错位,影响风险管理的效果。
二、加强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几点对策
1.强化风险识别可靠性
对于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的识别,可按照国别风险和工程风险分类的风险分解结构进行识别。一般而言,风险识别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多步骤的将识别的风险特性文档化的过程。风险识别的参与者可以包括承包商的项目组成员、项目干系人、项目外的风险管理专家等。其次还应通过风险管理的后续教育及风险管理人应用技能培训等方式来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大力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使风险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并在培训中普及风险识别的方法及应用技能,使科学的风险识别可以真正的应用于国际石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之中。
2.多种评估方法并行
石油工程风险评估包括对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和风险出现的概率进行估算,为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控制管理提供依据等。国际石油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投资额高、风险因素复杂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过程中应采取多种风险评估方式,如比率分析、概率分析、混合分析、半定量分析等评估方法,然后利用加权法,根据评价系数对风险说明中罗列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比对。
3.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3.1企业内部组建管理小组。应挑选有较高职位的管理人员和较高业务素质的专业人员参加,具有善于沟通、严谨细致、处乱不惊、具有亲和力等素质,熟知企业和本行业内外部环境。
3.2常规性的调查分析征兆。从消费领域、生产部门、研发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营销部门、经销商及同业竞争者等渠道收集显性和隐性的危机信息,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危机开列清单,预先予以警示。
3.3建立灵敏准确的外部环境监测系统。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首先要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状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密切注意与本企业相关的各种因素,如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目标因素和制度因素等变化发展趋势,从因素变化的动态中分析预测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
4.多次进行风险复核
建立工程项目监督管理从业人员培训、认证制度。工程项目管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对于工程项目监督管理从业人员要实行严格的资格管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风险监控应是一个实时的、连续的过程。它应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4.1修改风险应对计划。当预期的风险发生或未发生时,当风险控制的实施消减或未消减风险的影响或概率时,必须重新对风险进行评估,对风险事件的应对计划等做出修改,以保证重要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4.2变更计划。过多的实行随机应变措施,可能会大大增加项目的风险,增加过多的费用,这种情况时可以对风险做出反映的项目计划变更请求。
4.3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就是实施己计划了的风险应对措施,具体包括实施应急计划和附加应对计划。
【关键词】房地产;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城镇化的速度逐年加快,房地产行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房地产投资数额大、投资周期长、变现能力差的特性决定了房地产一个高风险的事业[1]。投资过程中既有金融财政风险等有形风险,也有如政策变化等无形风险,使投资方案和决策具有相当的潜在风险[2]。目前国内对房地产风险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定性分析和经验决策仍然是房地产开发经营风险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也很少有系统的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结合了风险管理理论与房地产业的施工建设具体实践,根据房地产风险的特点,以a市天和苑房地产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从项目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对本项目施工建设阶段的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加强本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概况及施工建设阶段的风险识别
a市天和苑项目定位为cld概念,也就是中央居住区,是复合地产项目,即融合商业、商务、商住和居住为一体的大型地产项目。从项目选址上讲,本项目四面临街,地处城市中心,具备极强的商业辐射能力,且周边已经形成若干有规模的市场,具备成为a市新的商业和居住中心的地位。本项目规模较大,共分五期进行开发,每期开发约15万平米,基本处于市场可消化的范围内。项目建设采用滚动开发模式,以销售资金支持后续开发,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率。本项目总的销售额是136123万元,其中,住宅销售额99003,底框商业销售额11760万元,商业销售额25360万元。
a市天和苑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施工建设阶段是指开发项目从正式开工到工程竣工验收形成建筑物实体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强管理、采取措施,确保开发项目计划工期、质量、成本和安全目标的实现,从而保证项目能按时、按质地推向市场,保障投资商利益[3]。a市天和苑房地产项目内建筑承包商比较多,他们的施工水平参差不齐,引起的风险因素难以预测,主要的风险因素有工期风险、质量风险、管理风险及技术风险等,详见表1。
表1 项目施工建设阶段的风险因素表
风险因素 类型 风险
管理 管理 项目目标是否清晰
决策是否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是否对经验教训进行分析
技术 施工方法风险 安排施工组织、采用的施工方法不合理
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风险 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创新而给投资商带来的工期、成本和质量损失
工期 管理者自身造成的工期延误 未能按时提供图纸;临时增加工程量;未能按时支付工程款,建设管理和质量监督部门拖延审批时间,不可抗力等
项目承包商造成的工期延误 承包商技术水平不够无法完成任务;承包商设备不齐备;原料供应不足等
无法识别的风险 一些不可抗力造成的延误;意外的社会因素造成的延误等
质量 质量 影响工程质量的五个重要因素是人、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环境
三、项目施工建设阶段的风险评估
在上述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本文将运用综合评价法对项目建设前期阶段中识别出的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价,其具体过程是:(1)讨论专家确定每个风险因素的权数;(2)确定权重即风险的等级值e,可以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分为五个重要等级,分别为0.2、0.4、0.6、0.8、1;(3)将每风险因素的权数和相应的等级值相乘,求出该项风险因素的得分;(4)将风险得分相加,求出此风险因素的总分,即风险度,它表示一个项目的风险程度。
按照综合评价法的步骤,通过对a市天和苑房地产项目的调查,联系了a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房地产专家、该项目的经理、项目组成人员和工程师,确定在天和苑房地产
目建设阶段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和打出相应的等级值,形成了风险因素评价表,详见表2。
表2 项目风险因素评价表
主要风险因素 权重 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 wc 排
序
很小0.2 较小0.4 中等0.6 较大
0.8 很大1.0
征地拆迁风险 0.1 √ 0.08 3
突发事故 0.05 √ 0.02 8
安全事故 0.1 √ 0.02 7
质量不达标准 0.15 √ 0.06 5
工期拖延 0.2 √ 0.16 1
施工索赔 0.1 √ 0.06 4
设计变更 0.15 √ 0.09 2
施工方案不合理 0.15 √ 0.03 6
合计 0.52
由风险因素评价表可以看出,该项目建设阶段风险度为0.52,在0.5和0.7之间属于中度风险。通过对上述风险因素排序可知,项目的主要风险为工期拖延风险、设计变更风险;次要风险为征地拆迁风险、施工索赔风险、质量风险;非重要风险为施工方案不合理风险、突发事故风险、安全风险。
四、项目施工建设阶段的风险控制
通过上述分析,a市天和苑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建设阶段的主要风险依次是工期拖延风险、设计变更风险,其主要的应对控制措施如下:
(1)工期拖延风险控制
首先,采用合同手段进行风险转移。即严把合同关,严格制定相关工程工期条款,明确工期拖延所造成的后果及相应承担的责任,将该部分风险转移到主体承包单位;找准专业监理单位,在委托监理合同要明确工期条款,明确监理公司对各施工单位拖延工期也要承担责任[4]。然后,及时有效地与人沟通,督促承包商在非关键路径上的工序同时施工;督促承包商保证资金和材料的充足;找对供货商,保证供货的质量、合格等,要确保供货商提供的产品满足设计文件所确定的各项技术要求,以及后续服务保障问题;完善风险控制过程;强调供方资源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监控[5]。最后,改进房地产企业的工程进度控制水平,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分析。
(2)设计变更风险控制
主要是通过风险转移的方法加强风险管理,具体措施主要有:加强建筑设计图的审查和最后的验收制度建设;采用监理制度,并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处理好工程部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关系;严格设计变更审查制度,设计变更必需经过业主和原来的设计单位的共同同意,并且要由原设计单位制作正规的设计变更计划,签字确认[6]。
五、结语
本文将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与a市天和苑房地产开发项目实际密切结合,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对本项目的施工建设阶段进行了深入的风险管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然而,由于房地产项目本身的复杂性,房地产项目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为了完善相关的研究分析,并使之指导于实践,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尚庆云.浅谈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j].集团经济研究,2007(1):31-32.
[2]丁烈云.房地产开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
[3]骆珣.项目管理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4]董志文.试析房地产项目的风险管理[j].江南论坛,2006,(3):4-6.
[5]胡煜.浅谈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及防范[j].现代商业,2009(12):44-45.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边缘科学,是处理由不确定性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一整套方法。风险管理主要涉及技术风险、设备质量风险、可靠性工程问题、采矿、设备维护与更新、自动仪表可靠性分析、金融和经济决策等领域,而应用到项目管理是近十几年才兴起的。迄今为止,我国的一些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某一具体风险的研究,如“三峡工程投资风险分析及其理论与方法研究”、“投资项目中汇率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等,而缺乏对项目风险的系统研究。而作为项目管理者,要想成功地管理项目,就必须成功地管理项目风险,即应研究项目发展的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要有侧重点地管理好风险,分清轻重缓急,研究出防范风险的措施,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使其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
2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的研究背景
某项目是国家“八五”重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是黄河中游规划开发的八个梯级中的一个,其主要任务是供水结合发电调峰,同时兼有防洪、防凌作用。该项目于1994年11月3日主体工程开工,1995年12月9日顺利实现截流,1998年10月1日下闸蓄水,至1998年10月底主体工程已接近尾声,发电在望。而此时,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形势较该项目可研阶段和建设初期有了很大变化,并且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使项目业主单位中许多人对其面临风险认识模糊并且不知如何进行管理。鉴于此,该项目业主委托我们就其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研究。
作者经过研究建立了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并将其运用于该项目,圆满完成了业主风险管理任务,并得到了专家首肯。
3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简介
如图1所示,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即风险辩识、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相关图片如下
3.1风险辩识
风险辩识是指找出影响项目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风险,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对风险的定性分析。风险辩识应根据风险分类,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入手。风险辩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⑴专家调查法(包括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等几十种方法);⑵幕景分析法;⑶故障树分析法等。风险辩识的过程分三个步骤: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建立风险清单;进行风险分类。
进行风险辩识时,风险管理者不仅要辩认所发现或推测的因素是否存在不确定性,而且要确认这种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因素才可以视做风险。将辩识出的风险一一列出,就建立了风险清单。建立的风险清单必须客观、全面,尤其是不能遗漏主要风险。在当今社会,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分析,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不可抗力风险、特殊风险、资源供应风险、法规变更风险、行政性风险、利率变化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技术故障/设施质量风险、完工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偿还期限风险、费用超支风险、违约风险、人员风险、合同变更风险、合同文件缺陷风险、施工现场条件变化风险等。将风险清单中的风险进行分类,可使风险管理者更彻底地了解风险,管理风险时更有目的性、更有效果,并为下一步评估风险做好准备。风险分类见表1
3.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采取科学方法将辩识出并经分类的风险据其权重大小予以排队,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管理好风险提供科学依据。风险评估的对象是项目的所有风险,而非单个风险。在该模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法)进行风险评估。经过风险评估,该模型将风险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Ⅰ级严重风险0.1≤权重≤1
Ⅱ级一般风险0.01≤权重≤0.1
Ⅲ级轻微风险0≤权重≤0.01
对于以上不同等级的风险,业主应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尤其是对于被评估为Ⅰ级的严重风险,应进一步分析,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被评估为Ⅱ级的一般风险,应给以足够重视;对于被评估为Ⅲ级的轻微风险,给予一般管理即可。
3.3风险分析
为了了解风险的准确情况和确切的根源,尤其是Ⅰ级风险,尚需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风险分析有定量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决策树分析、影响图技术、模糊数学法、CIM模型等)和定性分析(包括幕景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两种方法。上述几种风险分析方法各自都有优、缺点,都不是万能的。因此,风险分析方法必须与使用这种方法的模型和环境相适应,没有一种方法适合于所有的风险分析目的。因此具体分析某一风险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风险分析是协助风险管理者管理风险的一种工具,它并不能代替风险管理者的判断,所以,风险管理者还应辨证地看待风险分析的结果。
3.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只有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才可以说风险管理者成功地管理了风险。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降低(减轻)、风险抵消、风险分离、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自留。
风险回避是指当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太大,或一旦风险事件发生造成的损失太大时,主动放弃该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当:⑴某风险所致的损失频率和损失幅度都相当高;⑵应用其他风险管理方法的成本超过了其产生的效益时。风险管理者可以考虑采取此种风险控制方法。如,风险管理者认为在某地区修建水电站,会有电量供大于求的风险,那麽项目管理者可以放弃该项目。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方法之前,必须对风险损失有正确的估量。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方法最好是在项目决策阶段,否则等项目实施时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采用这种风险控制方法,一方面使项目管理者回避了风险,避免了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使项目管理者失去了可能从风险中获取赢利的机会。如果经常采取这种消极方法,就会失去生存、竞争能力,就会被淘汰。所以,如果项目管理者既想生存发展又想回避风险,就得采用下面的风险控制方法。
风险降低(减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一旦风险事件发生尽量降低其损失。如,项目管理者要求承包商出具各种保函以防止承包商不履约或履约不力。采用风险降低(减轻)这种风险控制方法对项目管理者是有利的,可使项目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
风险抵消是指将一些风险加以合并抵消,以便降低风险损失。如,黄万公司除开发、建设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外,还成立了山西黄河万家寨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内蒙黄河物贸有限责任公司。如果一个项目遭受了风险损失,还有其他项目可能会带来收益,则会全部或部分抵消风险损失。这样,就起到了控制风险的作用。
风险分离是指将各个风险分离间隔,以避免发生连锁反应或互相牵连。如,我国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管理者,在招投标工作中采取了将整个工程分成几个子标,一个子标又分解成几个合同或又分成几个小标,分别选取中标单位的招投标模式。该模式就起到了风险分离的作用。假如有一个中标单位不能履行其对业主承诺的义务,使项目管理者蒙受损失,这种损失也是小范围、小数量的,也不会带来许多的连锁反应。这种控制风险的方法的目的是将风险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即使风险发生其损失也不会波及此范围之外,以达到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
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增加承受风险的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使多个单位共同承受风险,从而使项目管理者减少风险损失。如,我国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管理者,在一条河流上完成一个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任务的同时,还组建几个子公司对该流域实施梯级开发。这就将开发该流域的风险分散给了几个子公司,从而减少了自己的风险。采取这种风险控制措施,在将风险分散的同时,也有可能将利润同时分散。
风险转移是指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采取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必须让风险承受者得到一定的好处,并且对于准备转移出去的风险,尽量让最有能力的承受者分担。否则,也许会给项目管理者带来一些意外损失。风险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保险风险转移和非保险风险转移。保险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保险的办法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或保险机构。非保险风险转移是指通过保险以外的其他手段将风险转移出去。非保险风险转移主要有:⑴分包;⑵辩护协定;⑶无责任约定;⑷保证;⑸合资经营;⑹实行股份制。
业主对项目中的有些风险采取风险降低、风险抵消、风险分离、风险分散等方法都无法控制时,还可考虑采取下述方法。
风险自留是指项目管理者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该方法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⑴处理风险的成本大于承担风险所付出的代价;⑵预计某一风险发生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项目管理者本身可以安全承担;⑶当采用其他的风险控制方法的费用超过风险造成的损失;⑷缺乏风险管理的技术知识,以至于自身愿意承担风险损失;⑸当风险降低、风险抵消、风险分离、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等风险控制方法均不可行时。可以看出,这一方法主要运用于控制那些风险损失较小、业主能够承担的风险。
对于以上所述几种风险控制方法,业主可联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进行项目风险管理
将研究建立的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应用于上述项目,具体步骤如下:
4.1风险辩识
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中风险辩识中的专家调查法、故障树分析法,经实地考查、口头咨询和问卷调查,认真分析后,总结出该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面临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分类,见表2。
表2某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分类表
风险类型典型风险
自然风险不可抗力风险资源(水)供应风险
社会政治风险法规变更风险行政性风险
经济风险利率变化风险通货膨胀风险
技术风险技术故障/设施质量风险完工风险
其他风险完工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偿还期限风险费用超支风险违约风险人员风险
4.2风险评估
根据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项目已辩识出的施工末期业主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见表3。
表3某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权重表(按权重大小排序)
相关图片如下
根据表3以及3.2该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Ⅰ级风险:利率变化风险B5行政性风险B4
Ⅱ级风险:技术故障/设施质量风险B7通货膨胀风险B6
法规变更风险B3资源(水)供应风险B2
市场风险B9完工风险B8
经营风险B10偿还期限风险B11
Ⅲ级风险:人员风险B14费用超支风险B12
不可抗力风险B1违约风险B13
对于Ⅰ级风险,业主不仅要对其进行分析,还要重点防范;对于Ⅱ级风险,业主应给以足够重视;对于Ⅲ级风险,业主予以一般管理即可。
5结语
以上将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模型应用于某项目施工末期业主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得到了一些专家的首肯。从而说明该模型是适用的、可行的、有效的。
为加强精细化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有效防范事故,现就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意义
精细化工生产中反应失控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开展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对于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也是企业获取安全生产信息,实施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必然要求。当前精细化工生产多以间歇和半间歇操作为主,工艺复杂多变,自动化控制水平低,现场操作人员多,部分企业对反应安全风险认识不足,对工艺控制要点不掌握或认识不科学,容易因反应失控导致火灾、爆炸、中毒事故,造成群死群伤。通过开展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反应工艺危险度,以此改进安全设施设计,完善L险控制措施,能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二、准确把握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范围和内容
(一)企业中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金属有机物合成反应(包括格氏反应)的间歇和半间歇反应,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要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1.国内首次使用的新工艺、新配方投入工业化生产的以及国外首次引进的新工艺且未进行过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
2.现有的工艺路线、工艺参数或装置能力发生变更,且没有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
3.因反应工艺问题,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的。
(二)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安全风险来自于工艺反应的热风险。开展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要根据《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见附件)的要求,对反应中涉及的原料、中间物料、产品等化学品进行热稳定测试,对化学反应过程开展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根据反应热、绝热温升等参数评估反应的危险等级,根据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等参数评估反应失控的可能性,结合相关反应温度参数进行多因素危险度评估,确定反应工艺危险度等级。根据反应工艺危险度等级,明确安全操作条件,从工艺设计、仪表控制、报警与紧急干预(安全仪表系统)、物料释放后的收集与保护,厂区和周边区域的应急响应等方面提出有关安全风险防控建议。
三、强化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运用,完善风险管控措施
(一)涉及的反应工艺危险度被确定为2级及以上的,要根据危险度等级和评估建议,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和安全仪表系统;反应工艺危险度被确定为4级及以上的,在全面开展过程危险分析(如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基础上,通过风险分析(如保护层分析)确定安全仪表的安全完整性等级,并依据要求配置安全仪表系统;对于反应工艺危险度被确定为5级的,相关装置应设置在由防爆墙隔离的独立空间中,并设计超压泄爆设施,反应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应进入隔离区域。企业要优先通过开展工艺优化或改变工艺路线降低安全风险。
(二)企业要把反应安全风险评估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新建项目要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开展工艺设计及安全设施设计,保证各项安全控制措施落实到位;相关在役装置要根据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补充和完善安全管控措施,及时审查和修订操作规程。
(三)企业要保证设备设施满足反应工艺安全要求,根据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情况,建立关键设备设施清单,定期开展检查、维护和维修,要确保泄放、冷却、降温等设施和安全仪表等系统的完好、可用。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操作培训,保证岗位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本岗位反应安全风险,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不断提升操作技能。要根据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岗位应急处置方案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强化定期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各有关企业要高度重视,聘请具备相关专业能力的机构组织开展评估。企业要加大对工艺反应测试分析条件的投入,培育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逐步形成自身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能力。
(二)有关企业要确保列入评估范围的新建装置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前,完成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对相关在役装置要制定计划逐步开展,根据评估结果完善风险控制措施,努力降低安全风险。从2020年开始,凡列入评估范围,但未进行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精细化工生产装置,不得投入运行。
(三)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指导和督促相关企业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积极跟踪评估结论,掌握并研判本地区有关企业的风险情况。积极培育具备条件的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机构,鼓励具备条件的有关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培养,配备完善实验测试设施,规范服务工作,提高反应安全风险评估能力和质量。
请各省级安全监管局及时将本指导意见精神传达至本辖区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有关企业。
附件: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
(详见安监总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