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合同管理类型范文

合同管理类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合同管理类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合同管理类型

第1篇

KU卫星;四类站;维护;管理

民航KU卫星通信网络工程是“民航航路改造二期工程”中的一个子项目,是继民航C波段卫星通信网后的又一个覆盖范围广,业务适应性强的民航专用传输网络。KU卫星通信网络借鉴当今世界上的最新技术,利用其灵活、可靠的中、低速率传输电路以及高速率的应急备用电路,保质保量为民航航班安全飞行提供各类话音通信、雷达信息引接、甚高频遥控、数据广播等功能,与原来的C波段卫星网优势互补,组成一个具有更高可靠性的民航专用卫星通信网。

1.民航KU卫星通信网的网络概况

民航KU波段卫星通信系统是依据民航通信业务发展需要,建成后将主要承载高、低速数据通信业务、话音通信业务和视频会议等业务。KU卫星通信网将建设主、备网络控制中心各一个,一期建设各类卫星地球站95个,购买KU卫星转发器(带宽为54MHz)一个。民航KU波段卫星通信网首期建设卫星地球站93个,按照所承担业务量大小划分为网控站、一类站、二类站、三类站、四类站,并配置测试站和移动站。

2.四类KU卫星站的设备配置

四类站所承担的业务量比较小,典型的四类站配置为:天线口径3.7米、室外单元16W、系统设备VSATPlusIIe室内终端1个、E1数据卡2块、话音卡2块、高速数据卡2块。

连云港KU卫星站是民航KU卫星通信网的四类站点,节点号为132,设备配置如下:

室内设备配置

室外设备配置3.7米天馈系统,室外单元16W的AnaSatODU。

3.连云港KU卫星站的运行和维护

A.KU卫星设备的长期正常稳定运行需要靠维护人员日、周、月、季对卫星设备的精心维护

日维护的内容包括:机箱电源风扇是否有异响;Modem状态显示灯是否全绿;Modem电源显示灯是否全绿;

Modem CPU fault示灯是否为红;接口卡状态是否正常;ODU的工作温度;ODU风扇是否正常;ODU的上行、下行频率;ODU的上行、下行衰减;

周维护的内容包括:1)ODU的工作状况;UPS的工作状况;卫星链路状态;接收网管站的信噪比;本站的接收信噪比。

月、季维护的内容包括:检查天馈是否有渗漏现象;检查系统参数;电缆接头检查;机箱内部常规清洁;室外设备清洁

B.KU卫星设备的故障判断

power灯不亮:检查电源插头是否插牢,电缆线有无断裂;能发不能收:执行监控软件;RXGAIN设置小于85有时会引起接收系统(RX OUT)报警,由于接收增益设置。过低,监控系统认为LNC故障。解决办法提高接收增益设置使其在正常范围内即:85 to 100。

接收增益设置在正常范围内,RX OUT报警,检查室外单元LNC端口到LNC的连接电缆是否接好,有无破损。

LNCV电压是否为13伏。以上都正常则为LNC故障更换LNC。RXLOCK和OSLLOCK状态是否为LOCKED,RXPLL和OSLPLL电压是否在4-11伏之间。若不是可关闭室外单元电源从新起动。再不正常则为下变频器故障。

用命令RXD 255回车,若无告警则LNC或LNC电缆故障,若仍有告警则下变频器故障。

能收不能发:执行监控软件;TX IN是否大于-40dBm,否则检查室内单元是否有输出,中频电缆有无破损断裂。发射功率低,检查中频电缆,更换中频电缆进行测试。TXG设置是否合理,即TXIN值与TXG值相加为所要发的功率。

TXLOCK是否是LOCKED,TXPLL是否是4-11VDC。发射连接电缆是否完好。PA电压是否为5-11VDC。TEMP值是否低于75度。若以上都正常,则为上变频器故障。

收发都不能:P12值是否为13.3伏。P5V值是否为5.0伏。N5V值是否为-5.0伏。检查室内单元是否正常,天线是否偏离。

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上面的故障判断方法来分析判断故障。KU卫星设备安装以后,设备运行一直较为稳定,故障率比较低。根据连云港KU卫星站的经验,比较容易出现故障的部分为ODU的风扇,由于工作在室外,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受风、雨、雪、灰尘的影响大,因此ODU风扇故障的比较常见,维护人员在日维护应注意检查ODU风扇的状态,发现故障及时更换,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容易因过热导致室外单元无法正常工作。

C.防止电磁干扰及雨衰、雪衰

电磁干扰。常见的电磁干扰为中波干扰、短波干扰、手机机站干扰、雷达干扰、微波干扰等。防止电磁干扰主要靠电磁检测、频率协调以及电磁屏蔽手段解决问题。KU卫星维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避免在卫星接收区近距离使用电焊机、手机等工具,以防止对卫星信号造成干扰。

雨衰和雪衰。当电磁信号穿过对流层时,其能量会因雨、雪、云、雾的吸收或散射而受到衰耗,衰耗的程度因信号频率、雨雪的大小及信号穿过雨雪区的路程长短而不同于Ku以上波段的卫星传输受雨衰影响明显,根据实际经验,除非是暴雪,一般情况下,降雪对Ku波段的卫星信号不会产生明显的衰耗。但化雪过程,对于Ku波段的卫星传输来说,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化雪过程中,天线馈源及主反射面凹凸不平的积雪对电磁波产生了强弱不同的散射和吸收,大大降低了天线增益,影响Ku卫星信号的传输质量。因此,在雨、雪天气Ku卫星维护人员应密切监视各项系统参数和信号的传输质量,如发现传输受影响应及时上报网控。在雪后要在化雪前及时清扫天线馈源及主发射面上的积雪,以避免雪衰的影响。

4.连云港KU卫星站的管理体会

A.建立严格的业务管理制度杜绝人为失误

人为失误包括操作失误、责任心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异常状态并采取挽救措施、业务不过硬造成的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维护检修不到位造成的设备故障。人为失误是可以杜绝的,办法是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细致的故障预案、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心。因此我们连云港KU卫星站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严格遵守《KU卫星设备维护制度》、《KU卫星机房管理制度》、《KU卫星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

B.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重在衔接: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主备设备之间、主备系统之间、部门之间的无缝衔接,是减少影响的关键。衔接程序要科学严谨,衔接手段要完善,衔接责任要明确,要求要高,管理要严格,考核要精确,对接才能准确无误,达到尽可能减少影响,避免信号传输中断的目的。

重在反应: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反应迅速、处理果断,是避免重大事故的关键。反应快是建立在责任心强的基础上,值班三心二意往往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果断是建立在业务功底强的基础上,业务不熟练,技术不过硬往往延误处理时间。因此,一线值

下转第021页

上接第027页

班员的业务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号传输中断的时间和影响大小。

重在方法: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清晰的处理程序,简洁的操作步骤是争取时间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就要善于总结,善于积累,通过每一次设备故障改进维护流程,制定准确、简明、有效、实用的应急处理预案,通过科学的方法达到有效抵御干扰,保障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信号的正常传送。

C.制定详细的年度培训计划,不断提高维护人员的业务素质

每年年初制定详细的年度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学习,并且让业务骨干进行讲课,提高维护人员的理论水平。在进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全体KU卫星维护人员参与KU卫星设备的调试及各种信号的测量和维护,提高大家的动手能力。

四类站是民航KU卫星通信网最基层的站点,数量占到整个网络站点总数的近一半,我们要加强对KU卫星站的管理和维护,探讨出更加先进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方法,为民航通信保障做出贡献。

第2篇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类赫氏反应

结核性脑膜炎是儿科常见病, 一般需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部分患者尤其是初治患者, 在抗结核治疗初期出现病情暂时性恶化的现象, 即类赫氏反应, 作者观察了部分类赫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1999~2012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并且发生类赫氏反应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年龄5~11岁, 平均年龄(9.22±3.42)岁, 男18例, 女12例, 卡介苗接种者13例, 有明确的结核患者接触使者17例。入院时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发热, 神志不清16例, 烦躁或精神症状14例, 头痛20例, 肢体抽搐4例, 偏瘫2例, 呕吐25例, 脑膜刺激征阳性23例, 咳嗽6例。

1. 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象偏高者21例, 血象正常者3例, 6例血象偏低;血中结核抗体阳性者15例;脑脊液呈现白细胞数增高者23例, 白细胞数正常7例, 蛋白升高者28例, 蛋白正常者2例, 糖降低者24例, 正常者6例, 氯化物27例, 正常者3例。未在血中和脑脊液中发现结核菌。

1. 3 影像学检查 胸片或者胸部CT发现肺结核患者11例, 头颅CT发现脑积水7例。

1. 4 类赫氏反应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大多数患者类赫氏反应出现在化疗的头3个月, 表现为原有症状和体征加重, 体温升高可达39℃以上, 意识障碍加重, 头痛明显, 或伴明显呕吐和脱水, 头颅CT可见脑水肿明显。有些出现新的症状体征, 其中2例偏瘫, 1例面神经麻痹, 2例颈部淋巴结肿大。对于发生类赫氏反应患者, 原有抗结核方案不变, 加用强的松口服, 5~15 mg/d, 疗程1月, 适当增加脱水剂用量, 加强营养支持及合并症治疗。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 类赫氏反应症状大多能在1月内得到控制, 胸部和头颅影像学好转, 随访观察半年, 结核控制良好, 嘱患者规律服药, 按时复诊。

3 讨论

赫氏反应最早是指用青霉素治疗梅毒患者时, 大量梅毒螺旋体短时间内死亡, 产生大量内毒素引起暂时性的寒战、发热、头痛表现。部分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时, 尤其是应用大剂量异烟肼和利福平初始治疗时, 也会出现类似的病情恶化现象, 被称为类赫氏反应。共同特点是原有疾病或症状的暂时性恶化, 或出现新的与原有疾病相关的症状或体征。本组在抗结核过程中, 出现症状加重和病情恶化, 主要表现头痛, 呕吐加重, 发热及脑膜刺激征明显。

一般认为, 类赫氏反应的可能机制为: 异烟肼、利福平为全价杀菌药, 对细胞内外结核菌均有杀菌作用, 大量细菌在短时间内杀死后, 菌体破坏释放毒素, 如凝脂和蛋白使患者发生超敏反应, 至局部血管扩张, 渗出物增多。

本组患儿出现类赫氏反应后, 原有抗结核方案不变, 加用强的松抗炎症反应和减轻脑水肿, 加强甘露醇脱水降颅压, 经大约1月治疗后, 患者症状减轻, 病情好转。作者认为: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在初始强化治疗过程中, 出现病情恶化时, 应认真分析, 做好鉴别诊断, 识别类赫氏反应, 不要错把类赫氏反应判断成结核性脑膜炎恶化, 错误地更改治疗方案有可能导致病情延误, 甚至治疗失败。另外类赫氏反应的出现, 常常提示结核菌在短期内大量死亡, 从理论上说, 这是一个治疗有效的征兆, 甚至有专家认为, 如果没有发生类赫氏反应, 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值得怀疑。

参考文献

[1]吕焕昌, 何立东, 吴新军.结核病化疗期类赫氏反应.临床荟萃, 1995, 10(4):149-151.

第3篇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其病理为关节的滑膜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又因其病因不明,迄今尚无根治的有效方案。笔者自1996~2006年共收治RA患者218例,其中110例RA患者以自拟通痹活络汤合甲氨喋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所有218例患者均系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且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RA,并排除合并有较严重心、脑、肝、肾、血管和血液系统疾病。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110例,其中男32例,女78例;年龄21~66岁,平均(43.51±10.32)岁;病程3个月~7年;其中中医辨证属寒湿痹者47例,湿热痹者38例,行痹者25例。②对照组108例,其中男29例,女79例;年龄19~65岁,平均(42.81±9.47)岁;病程3个月~6年;其中中医辨证属寒湿痹者50例,湿热痹者34例,行痹者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基本一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正的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给予自拟通痹活络汤。方剂如下:丹参、青风藤、海风藤各30 g,当归、伸筋草、透骨草各20 g,桑寄生、杜仲各18 g,姜黄、独活各15 g,木瓜50 g,乳香、没药各9 g。寒湿痹者加制附子6~10 g(先煎),细辛3 g,桂枝、萆薢、防己各10~15 g;湿热痹者加生石膏、薏苡仁各20~30 g,知母、威灵仙各10~15 g;行痹者加防风、羌活各10~12 g;呕恶、纳差者酌加茯苓、砂仁、白术各10~15 g,制半夏9~12 g。每次煎20剂,加水10 L,浸泡1 h,用天津产BZY150RX型煎药机煎药,煎煮45 min,取8 L全密闭无菌真空分袋包装,每袋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西药给予0.9%NaCl 200 ml+甲氨喋呤针7.5 mg(上海华联制药),静脉滴注,1次/周。7周后改为甲氨喋呤片7.5 mg,口服,1次/周。注意:每月化验肝、肾功能及血常规1次。

2.2 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片(扶他林),100 mg/d,分早晚两次口服(北京诺华制药)。

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RF,ESR,CRP及不良反应等变化。

3 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缓解标准[3],需具备下列至少5项,持续至少2个月。①晨僵时间不超过15 min;②无疲乏感;③无关节压痛;④无关节痛、关节活动时无痛;⑤关节或腱鞘无软组织肿胀;⑥血沉低于30 mm/h(女性)或20 mm/h(男性)。有活动性血管炎表现,心包炎、胸膜炎、心肌炎和(或)近期无原因的体重下降或发热者不能视为缓解。符合以上5项及以上者为显效,3项及以上者为有效,未达3项及以下者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①治疗组:显效78例(70.90%),有效23例(20.91%),无效9例(8.19%),总有效率91.81%。②对照组:显效65例(60.19%),有效22例(20.37%),无效21例(19.44%),总有效率80.56%。两组经χ2检验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3.3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好转(P

3.4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后RF,ESR,CRP均显著下降(P

4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属祖国医学“痹病”范畴,多由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致病邪气多为风、寒、湿邪。正如《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邪流注肌肉、筋骨、关节,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筋脉拘急、失养,遂发本病。本虚标实为本病特点,本虚指阴阳、气血不足,标实指风、寒、湿热之邪。故《济生方·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其基本治疗原则为祛邪活络、缓急止痛。自拟通痹活络汤中,青风藤、海风藤、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通痹;久病必瘀,故用丹参、乳香、没药活血祛瘀生新、通络止痛;“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佐以当归寓养血活血之意;又因肾主骨生髓,故以杜仲、桑寄生、透骨草补肾壮骨,搜风透骨;姜黄、独活祛风通络止痛,对于风胜于上,以肩肘等上肢关节痛为主者能加强止痛之效;对于湿胜于下,以下肢关节疼痛为主者,选用木瓜以舒筋活络,祛湿通痹。全方共奏祛风除湿、补肾壮骨,活血通络止痛之功。现代医学认为类风湿因子是免疫球蛋白IgGFe端的抗体,它与自身的IgG相结合,故又是一个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和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造成关节局部和关节外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免疫抑制剂甲氨喋呤(MTX)可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从而抑制免疫复合物的产生及附着,产生抗炎的作用。MTX虽有肝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但由于用药剂量较小,同时中药中加入了健脾益气、养胃和胃降逆之品,大大减轻了MTX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李宗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05.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