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提高系统電网工程建设安全风险超前防范能力,国家電网公司于2011年12月下发了《国家電网公司電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该办法通过電网工程的固有风险分析,结合项目实际作业特点对電网工程作业的动态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真正实现了安全风险评估的量化,并明确不同动态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确保電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可控、在控、能控状态。

1 電网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等级与类别

電网工程建设安全风险主要来自施工作业安全风险,它包括人身及電网安全风险。根据LEC安全风险评价方法中LEC值的大小及所对应的风险危害程度,将電网工程基建施工安全风险从小到大划分为五个等级进行控制和管理,五个等级分别为:

1.1一级风险(稍有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低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轻伤及以下事件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有:现场临时建筑物搭设、浇筑混凝土、電气焊接等等;

1.2二级风险(一般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轻伤事故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有:钢筋笼安放、屋面施工、敷设電缆、保护接地等等;

1.3三级风险(显著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重伤或人身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有:深度在3—5米的基坑开挖、模板安装、构架及横梁吊装、土石方爆破等等;

1.4四级风险(高度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容易发生人身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有:高度超过8米或跨度超过18米的模板工程、深度超过5米的基坑开挖、大件吊装、深基坑支护、不停電跨越作业等;

1.5五级风险(极高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施工作业。典型作业如架空线路穿越铁路、高速公路施工等。

2 電网工程施工风险识别方法

電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以人身触電、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火灾以及電网、交通事故等典型风险为防控重点,从人、机、物、环境和管理等因素分析和识别施工作业活动动态风险。

工程开工前,业主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设计、施工、监理项目部开展项目交底及风险点初勘工作,采用头脑风暴法,梳理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危险点及风险源。施工项目部应根据风险交底及初勘结果,依据《国家電网公司電网工程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从《電网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中选择符合本工程的作业工序及其对应的风险等级,确定本工程各施工工序固有风险等级,编制本工程的风险预控清册,并建立本工程风险分级控制档案。

3 電网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重点

在電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全过程控制中,在依据《電网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开展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还应重点识别、控制以下重大风险因素:

3.1难度大、系统复杂、危险性大的220kV以上改扩建项目、在110千伏及以上变電站运行母线下方或设备附近进行吊装及其他临近带電体作业;

3.2跨越高铁、高速、不停電跨越高压带電线路及重要通航河流的特殊线路工程;在带電线路附近组立(拆除)铁塔;在险恶地理环境下组立(拆除)铁塔等;

3.3采用大型特殊施工机械的项目;重量达到起重机械额定负荷的95%;两台及以上起重机械抬吊同一物件;大件吊装;大型机械(如塔吊、井架等)拆装项目等;

3.4 220kV以上高压设备的電气试验作业;

3.5新技术、施工单位技术和管理经验不足的特殊项目;

3.6达到和超过5米的深基坑、大跨度高支模工程等;

3.7达到和超过24米的脚手架(跨越架搭拆)工程等。

4 安全风险分级控制管理在工程施工中应用

4.1二级及以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工序作业由施工项目部组织开展风险控制,监理项目部实施巡视检查。二级风险动态升级为三级及以上风险的,应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至二级以下风险。否则,按照三级及以上等级风险控制办法组织实施。特殊条件(暴雨、雷雨、大雾、冰雪等恶劣天气时的户外作业)下,对风险等级低于二级的,考虑到作业条件的特殊性,应将风险等级按照三级及以上风险进行控制,极端情况下,应停止施工。

4.2三级及以上固有风险工序作业前,施工项目部应组织进行实地复测,填写,按照动态安全风险等级确定方法,计算动态风险等级,并报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后,填写《三级及以上风险作业项目现场复测报审表》,报送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

4.3优先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三级及以上施工工序风险等级。采取措施后仍然在三级及以上风险的,应严格执行電网工程安全施工作业管理规定,制定“電网工程施工作业风险控制卡”,报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后,在作业前递交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

4.4四级及以下固有风险经过动态修正后出现五级风险的,应通过改善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环境、安全管理等六个因素的条件,把风险等级减低为四级及以下之后,再行施工。无法降低时,施工项目部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含安全技术措施),由业主项目部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论证,并报上级公司备案。作业时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条件不能满足时必须停止施工。

5 变電站建设工程中危险作业安全控制措施

5.1作业前进行危险点分析与预控。对于复杂和风险度高的工作项目要组织现场勘察,制定施工方案;在交代设备停電范围、保留的带電部位时,要指明设备双重编号和安全距离的具体数值;工作负责人要在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前先点名,并逐一签名。

5.2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应始终在工作现场;专责监护人要明确监护对象和监护范围,且不得兼做其他工作;严禁失去监护单人作业:包括工作负责人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不得单独进入、滞留在高压室和室外高压设备区。工作负责人、专责监护人必须严格执行红马甲制度。

5.3作业区域实行封闭隔离。室内高压设备停電作业应在工作地点两侧和对面运行设备设置遮栏,室外高压设备停電作业必须全封闭隔离,变電站改扩建必须执行全封闭硬质隔离(硬隔离)措施;二次系统作业应设置红布幔区分运行设备。作业中严禁擅自移动和跨越遮栏。

5.4作业现场安全警示标志正确完备。设备区入口应正确设置限高、限速标志,超高、超宽车辆确需进入设备区,应设专人监护和引导;作业现场悬挂的标示牌应正确、醒目、齐全、规范。

5.5所用工器具和材料与带電部位保持足够安全距离。梯子、钢管等长物要放倒搬运,禁止单人搬运;严禁肩扛铁锹、扫帚等硬质、轻型长物;带電设备区禁止使用金属梯:装拆梯子、脚手架等要做好防倾倒和误碰带電设备的措施。

5.6接触停電设备前要可靠接地。接地线两端均应连接牢固,防止意外脱落;作业点有感应電危害时,应加装临时接地线:在500千伏電压等级的变電站构架上作业应穿静電感应防护服、导電鞋。

5.7接设备引线及收放线缆要防止弹摆或滑落。拆接设备引线时和拆下引线后,必须用牵引绳拴牢;收放线缆、软管等严禁抖动或猛力拖拽;在半高层、架空过道等带電设备上方作业,要做好防止线缆、软管滑落(脱)措施。

5.8施工机械在带電设备区作业要可靠接地,并设专人监护。车、斗臂车、金属升降平台、绞磨等施工机械要可靠接地;作业前要设置限高、限位标志;作业过程中,专责监护人要重点监护施工机械抬升高度和旋转方向,确保斗、臂及起吊物品与邻近带電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5.9运行设备构架、底座等部位作业要采取可靠安全措施。未停電设备构架、底座进行電焊、喷漆作业要用绝缘隔板有效隔离,防止烟雾、油漆造成短路;设备构架、底座防腐及取油样等作业,人体任何部位及工具均不得超过设备金属法兰高度,且应使用绝缘架梯,并设专人监护;变压器散热器水冲洗宜停電进行。

5.10室内高压配電装置要完善隔离防护措施。室内配電装置非封闭母线交叉部分、跨越人行通道的母线桥应装设永久性隔离挡板(护网);手车开关拉出后,应观察隔离挡板是否可靠封闭,隔离挡板封闭后禁止开启。

第2篇

Abstract: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 is the foundation industry, its safety concerns not only itself, but also social stability and other industry; so it's very important to introduce risk management into power enterprises safety production. Through analysing safety situation of electric power production and experts investigation, to identify risks of safety production; safety risk factors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includ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other risk. Using AHP method to rank the importance of risk factors, get the key risk factors with human factors, emergency plans, function design,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n risk control, expec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guarantee system on China'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safety production.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识别;层次分析法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safety production;risk identificati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026-04

0 引言

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万起,死亡4.1万人,其中电力行业较大安全生产事故45起[1],近几年电力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如图1[2]所示,纵观整个电力生产行业,安全事故仍然不断发生。

这些事故在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也反映出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水平上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降低和消除安全生产风险,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电力企业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转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3]。

1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识别

1.1 安全生产的范围界定

电力安全生产主要包括电力生产安全、力基本建设安全、电力多种经营安全三大部分[4],本文研究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主要指电力生产安全。

1.2 风险识别

本文采用专家调查法进行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领域的风险识别,调研的多位具有电力行业专业背景的专家,其中包括45%的工程师、55%的高级工程师,工龄少则6年多则17年,分别来自电力行业的不同领域,包括技术支持、运行生产、财务及行政管理等;专家单位或者主营电力生产,或者承包电力工程,或者电力多种经营,充分保证了调研对象的广域性、全面性、权威性。

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方式,了解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风险问题主要有人身伤亡事故风险、设备事故风险、电网事故风险等。通过对访谈结果和文献研究的整理,归纳出主要影响电力企业生产的安全风险因素有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劳动管理失误、违章指挥、交叉作业管理混乱等二十多个,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调查问卷,进行细化调研。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特性(系统整体性、过程连续性、劳动环境复杂性、高度密集性等),进行归纳整理,可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分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其他风险等五大类。

2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分析

2.1 技术风险

安全生产过程中因设备、工艺技术等引起的风险统称为技术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工艺流程,生产工艺自身未有充分的安全保障,人机界面设计是否符合人因工程原理,工艺规程有缺陷以及再设计及变更可能导致人身、电网、设备等的事故;功能设计,主要包括抗震设计、强电设计、暖通设计等;设备系统,指生产设备尤其是关键设备,如变压器设备、开关设备、调度自动化设备等,因具有一定的寿命周期,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隐患等危险;应急预案,指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设计出的应急处置方案,必须保证它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

2.2 管理风险

安全生产过程中因管理不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导致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力因素(生理及心理),例如作业人员的身体素质、作业能力、行为方式、随机应变能力等会直接左右作业人员的工作状态,影响工作效率,严重时引发安全事故;管理组织,管理者需具备沟通、协调、决策等的能力,应注意防止出现管理决策失误、违章指挥等问题;规章制度,不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工作责任制度和操作程序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包括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模式等,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懂,都记的清楚,也不可能永远保持警醒状态,安全意识差,凭老经验办事、侥幸心理的存在以及员工教育与培训的落后,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以上因素均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3 环境风险

安全生产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期间必然受来自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自然环境,指不可抗因素,如地震、洪水、台风等恶劣气候条件;作业环境,包括空气状况(有害气体、固体粉尘、放射性物质等)、噪声状况和微气候等因素,而作业现场涉及的高压和低压电气设备多,高速旋转机械多(如发电机、风机等),特种作业多(如高处作业、焊接作业等),因工作场地光线不足或光线太强,容易使视线受阻而引发操作失误等风险;市场环境,主要指行业竞争和市场消费需求变动引起的风险。政治环境,国家的政治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稳定性,一旦涉及到企业,就会使企业发生十分迅速和明显的变动,而这一变动是企业掌控不了的。

2.4 经济风险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变化密切相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利率,法规,汇率。外汇汇率引起的人民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等会直接或间接促使电力企业调整生产进度而可能引起生产风险。目前国家相关的安全生产法规并不健全,其中甚至出现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导致我国电网事故频频发生。

2.5 其他风险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资金风险,能源风险,合同风险。相当一部分电力事故发生是因为企业资金链的短路、合同管理的不规范,雇佣缺乏专业知识的临时工,采购劣质个体防护用具等;电力生产的能源类型有火电、风电、核电、水电等,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3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评估

基于上面风险识别、分析的结果,本文采用AHP法[5,6]进行风险因素的重要度排序,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3.1 建立风险评估层次结构

结合以上风险分析结果得出一级指标有5个,分别为环境性风险、技术性风险、管理性风险、经济性风险、其他风险;二级指标为18个,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层次结构图,如图2所示。

3.2 判断矩阵和相对权重的确定

抽样选取调研专家中的部分专家(50%),采用九分位比率标度法[7]进行指标间两两重要性的比较、打分获得判断矩阵中的系数,根据比较判断得分表可直接得到比较判断矩阵结果,如表1-表6所示。

采用方根法求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w1,w2,…,wn)和最大特征根λmax。经过对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总排序计算结果的一致性检验,计算过程略,详细计算可参考文献[8、9],结果如下:

W=(w1,w2,w3,w4,w5)

=(0.3403,0.3248,0.2037,0.0789,0.0523)

w1=(0.3452,0.3701,0.0997,0.1850)

w2=(0.1320,0.5541,0.1715,0.1423)

w3=(0.1504,0.0901,0.6017,0.1578)

w4=(0.5499,0.2402,0.2098)

w5=(0.2000,0.2000,0.6000)

根以上计算结果,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指标权重表,如表7所示。

3.3 重要度排序

依据W中各因素的相对权重大小,按相对权重从大到小顺序给出下列风险因素重要度排序结果:

因素层:技术、管理、环境(权重>0.1);其他、经济(权重

指标层:技术风险:应急预案、功能设计、设备系统、工艺流程;

管理风险:人力因素、规章制度、安全文化、管理组织;

环境风险:作业环境、政治环境、自然环境、市场环境;

其他风险:能源、合同、资金;

经济风险:汇率、利率、法规。

根据上面结果可知,技术性风险中“应急预案”指标和“功能设计”指标分别约占37%、35%,管理性风险中的“人力因素”指标约占55%,环境性风险中的“作业环境”指标约占60%,应将其作为关键风险因素重点研究,如图3所示。

4 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

控制风险是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是落实“ 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措施。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电力企业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

4.1 以人为本,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落实安全教育与培训

管理风险在系统中占32%,其中人力因素指标占该类风险55%,针对这类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管控:

①必须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首先,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个体防护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维模式;其次,定期举办电力生产风险控制方面的讲座和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最后,电力企业应当加大对员工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程序。严格执行标准程序、实施安全检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将规章制度落实到实践中去,保证员工有章可循,防止人因差错的发生。

③定期进行安全文化宣传、安全技能竞赛和安全培训,树立员工安全意识;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个体防护意识,有效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操作失误。只有进行适时、内容合理、方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形成制度,才能将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位。

④监督管理是搞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内因,加强现场管理和监督对安全生产起决定作用。只有加大安全监督的管理力度,从已发生的事故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切实有效地防范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证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发展。

4.2 不断优化技术设计,做到科学、合理、及时、有效

技术风险在重要度排序中以34%排在第一,而其中的应急预案和功能设计两项指标又是该类风险中的重中之重,分别占37%、35%,针对这类风险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①加强应急预案的管理,尤其是火灾应急预案、防地震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等的管理。定期进行应急培训和事故演练,以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的处理能力,并在演练结束后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改意见。同时,电力企业应针对情况的不同,遵循综合协调、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包括预案体系及相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和预案演练等主要内容。

②定期M行设备系统的维护检查和更新。通过对设备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对过时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新,不断降低故障设备诱发的风险事故。在土建安装阶段,严格做好检查和监督;在设备系统的运行阶段,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员工熟练掌握设备的详细性能,依据指南操控设备,从而降低设备破损,延长设备使用周期;在设备的检修阶段,应严格执行检修制度对设备进行拆解检查,保障设备系统的安全性、整体性。

③不断优化功能设计,如抗震设计、给排水设计、强电设计、弱电设计、暖通设计等,以降低后期因技术变更带来的安全生产损失和风险。

④及时调整工艺流程,设计合理的人机界面,充分考虑人的特性,满足能见性、清晰性、易操作性要求,避免不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人机设计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

4.3 提高作业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安全性

环境风险在整个系统中占20%,其中作业环境指标占该类风险60%,针对这类风险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风险管控:

①对于定义极高风险的作业,提前做好防范,及时关注空气浓度,做好疏散工作;如遇极高危险作业,或者放弃改选其他方案,或者使用机器人代替,避免人身事故等发生;针对危险区域,加强保护措施,如适当地屏蔽电源、热源等;通过实施现场6S管理,改善作业环境等。

②针对性地选择个体防护装备工具,不仅是预防和减少风险发生、防止人员受到伤亡的必要手段,更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屏障。例如进入生产现场配备安全帽、防砸鞋,焊接作业配备护目镜,粉尘超标的场所配戴口罩,带电作业配备屏蔽服,进入高辐射区域配戴防辐射服等。

5 结语

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是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将风险管理理论与我国电力行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任重而道远。我们需不断深入研究电力领域风险管理的特点,切实做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力求为我国电力行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北极星电力网.国家能源局2016年12月全国电力安全生产情况-电力安全事故[DB/OL].http://.cn/special/?id=805156, 2012-08-03/2017-01-22.

[2]http:///newpage/.

[3]田振雨.安全风险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4]杜明峰.电力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化工管理,2013(10):41-41.

[5]钟登华,张建设,曹广晶.基于AHP的工程项目风险分析方法[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2,35(2):162-166.

[6]苗后营,王伟,宋波,等.改进AHP方法在工程评标定标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2):23-25.

[7]程安顺.城市综合体项目风险评估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3.

第3篇

一、所谓地铁暗挖施工风险工程的控制与管理,是指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各个阶段应对风险工程进行风险识别、分级和评估,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为便于进行安全风险技术管理,风险工程分为自身风险工程和环境风险工程。自身风险工程指因工程本身特点和地质条件复杂性等导致工程实施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轨道交通工程。环境风险工程指因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复杂,轨道交通施工可能导致其正常使用功能或结构安全受到影响的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主要指既有轨道交通工程(含铁路)、建(构)筑物、管线、道路、水体等。

二、施工阶段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管理目标

通过加强施工准备期的施工安全设计交底、地质踏勘、环境核查和空洞普查、安全风险深入识别及风险工程分级调查等,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监控、评估预警、信息报送和预警处理等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避免工程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2、管理内容

2.1施工准备期的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施工安全设计交底

在施工准备期,建设单位负责组织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设计交底。施工安全设计交底的内容原则上应涵盖施工图设计的有关安全风险专项内容。施工单位应仔细、全面地熟悉施工设计图纸,查对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核实工程环境安全设计在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在设计交底时应提出风险设计安全性的有关质疑,由设计单位负责解答。

(2)地质踏勘、环境核查和空洞普查及分析

施工单位对地质踏勘结果和环境核查、空洞普查成果进行分析,当与勘查报告、环境调查报告有出入时,书面报监理单位。

(3)风险因素深入识别与风险工程分级调整

在施工准备期,施工单位应深入识别工程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工程分级调整,形成调整清单,经项目技术负责人签认后,报监理单位审核,经总监签认后,报业主。由业主组织专家对风险工程分级调整清单进行审查。施工单位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风险工程分级调整清单,形成专册,上报业主备案。

(4)施工风险预告

风险预告内容包括:风险描述、监控方案、应急预案、施工注意事项、责任人等。风险预告须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签认和监理审核,并报业主备案。

2.2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安全风险监控、评估与预警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按照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监控内容、范围等进行安全风险监控,在监控过程中及时整理、分析监控信息和进行安全状态评估和预警,并结合预警级别进行相应的风险处置和信息上报。

(2)安全风险监控、评估与预警的信息报送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均应及时报送各自的监测、巡视、评估及预警信息。信息报送形式主要有书面报送、信息平台报送和电话、短信等。

(3)预警的响应与处置

当监控管理中心综合判定综合预警等级后,各相关监控实施及管理单位应根据不同的综合预警级别分别组织不同层级领导的响应。黄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应加强组织分析,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项目总监、第三方监测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专业负责人和监控管理分中心参加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加强监测和巡视,监控管理分中心监控跟踪。橙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应组织四方会议,项目经理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第三方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及业主单位有关领导参与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监控管理分中心加强监控跟踪,业主单位加强督查和协调处理。红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企业主管领导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第三方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业主单位领导参与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业主单位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督促和协调处理,监控管理中心加强监控跟踪。

三、针对暗挖车站施工风险工程采取的管控措施

1、认真组织核查,实施分级管理

开工前由项目部牵头组织技术人员对管区内风险源进行详细的识别、核查,形成调查报告,并绘制相关平面与剖面关系图,以准确掌握各风险源的第一手资料。按照《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对自身风险及环境风险进行定性分级,采取分级管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讨论研究,确定风险集中区域。

2、组织技术论证,严控方案编制

针对重大风险源,提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评审各重大风险源的施工方案,根据专家意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报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经两级总工程师逐级审核后再报监理单位审批,保证方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3、强化管理手段,保证措施到位

针对车站自身风险工程,严格按图施工,落实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要求;拱部施工要保证开挖、格栅安装、喷射混凝土连续作业,杜绝出现影响其连续性的现象。为减少拱部作业面暴露时间,尽快封闭掌子面,拱部土体自稳性较差地段,小导管打设需在喷射混凝土完成后进行,并预埋套管,且应“一榀一打”;拱部土体自稳性较差地段,拱部格栅安装完成后要及时喷射混凝土,不应等临时仰拱再统一喷射。

针对车站环境风险工程,采取措施为:(1)工程实施前对车站上方及周边相邻管线详细调查,并通过管线所属单位了解掌握管线的现况,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不同管线制定不同的预防及加固方案。(2)对污水、雨水和热力管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洞内探明管线的现况及渗漏水情况,必要时施工前对污水及雨水管在洞内导流、增设防水内衬措施、施工过程中采取定向注浆等措施确保管线安全。(3)对电力沟、大型电信等管线应对管线状况及周边环境进行严密监控,并应与管线所属的管理单位取得联系,在施工前制定完善的抢险预案,备足抢险物资,如遇险情立即启动抢险预案并及时上报。

4、重视监控量测,确保不留隐患

施工期间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反馈信息,及时掌握结构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相应调整补充施工措施,进行施工的动态管理,确保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风险源通过后继续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直至数据稳定为止。如有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并组织专家分析原因,制定补救措施。

四、效果检查(以下内容为苏州桥站环境风险工程风险源统计台账)

序号

风险类型

风险等级

风险源信息

预计开始时间

预计通过时间

施工进度

风险源状态

风险源状态

工点

风险工程基本情况描述

已通过

在施

未进入

环境风险工程

1.1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平行下穿上水管(DN600)竖向净距4.41m

2014.4.20

2014.5.6

已通过

安全

1.2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平行下穿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4.08m

2014.5.8

2014.5.12

已通过

安全

1.3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电力管沟(2000x2000)竖向净距1.53m

2014.5.18

2014.5.20

已通过

安全

1.4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66m

2014.5.31

2014.6.1

已通过

安全

1.5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4.05m

2014.5.28

2014.5.29

已通过

安全

1.6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2.98m

2014.4.28

2014.4.29

已通过

安全

1.7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37m

2014.4.26

2014.4.27

已通过

安全

1.8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雨水管(D700)竖向净距2.82m

2014.4.30

2014.5.1

已通过

安全

1.9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400)竖向净距3.894m

2014.6.8

2014.6.9

已通过

安全

1.10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2.96m

2014.6.4

2014.6.5

已通过

安全

1.11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1000)竖向净距2.94m

2014.6.12

2014.6.13

已通过

安全

1.12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3.85m

2014.6.10

2014.6.11

已通过

安全

1.13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污水管(D800)竖向净距0.27m、水平净距4.5m

2014.5.31

2014.7.29

已通过

安全

1.14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污水管(D800)竖向净距1.84m、水平净距6.24m

2014.5.31

2014.7.29

已通过

安全

1.15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64m

2014.6.26

2014.6.28

已通过

安全

1.16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上水管(DN1000)竖向净距3.58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安全

1.17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上水管(DN400)竖向净距4.62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安全

1.18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4.58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安全

总之,地铁工程项目是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影响,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风险管理要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以减少项目实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全面的风险管理不仅使各层次的项目管理者建立风险意识,重视风险问题,防范于未然,而且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过程。地铁苏州桥站通过对暗挖车站施工安全风险的辨识分析后采取有效对策,并在有效过程监控的基础上,随之施工进度,风险源全部安全通过,施工现场自开工到现在始终处于全面安全受控状态。

苏州桥站位于西三环北路和北三环西路交汇处苏州桥西北侧,与规划地铁12号线换乘。交叉路口东侧为北三环西路,南侧为西三环北路,西侧为长春桥路,北侧为万泉河路。路口西北角为金洲大厦,东北角为西海国际大厦;东南角为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和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小学;西南角为武警总部,临近道路为破旧平房、一至二层商铺。车站结构型式为叠摞侧式车站,双层三跨钢筋混凝土结构,全暗挖洞桩法施工。工序转化快,附属结构多,施工环境复杂,制约施工的因素多给施工造成很大压力,特别是苏州桥站结构下穿管线多,结构与管线净距离2~6m,如何做好开挖过程中的支护,减少主体施工对管线的影响,是本工程的施工难点。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必须做好安全风险管控,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一、所谓地铁暗挖施工风险工程的控制与管理,是指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各个阶段应对风险工程进行风险识别、分级和评估,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为便于进行安全风险技术管理,风险工程分为自身风险工程和环境风险工程。自身风险工程指因工程本身特点和地质条件复杂性等导致工程实施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轨道交通工程。环境风险工程指因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复杂,轨道交通施工可能导致其正常使用功能或结构安全受到影响的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主要指既有轨道交通工程(含铁路)、建(构)筑物、管线、道路、水体等。

二、施工阶段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管理目标

通过加强施工准备期的施工安全设计交底、地质踏勘、环境核查和空洞普查、安全风险深入识别及风险工程分级调查等,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监控、评估预警、信息报送和预警处理等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避免工程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2、管理内容

2.1施工准备期的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施工安全设计交底

在施工准备期,建设单位负责组织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设计交底。施工安全设计交底的内容原则上应涵盖施工图设计的有关安全风险专项内容。施工单位应仔细、全面地熟悉施工设计图纸,查对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核实工程环境安全设计在技术上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在设计交底时应提出风险设计安全性的有关质疑,由设计单位负责解答。

(2)地质踏勘、环境核查和空洞普查及分析

施工单位对地质踏勘结果和环境核查、空洞普查成果进行分析,当与勘查报告、环境调查报告有出入时,书面报监理单位。

(3)风险因素深入识别与风险工程分级调整

在施工准备期,施工单位应深入识别工程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工程分级调整,形成调整清单,经项目技术负责人签认后,报监理单位审核,经总监签认后,报业主。由业主组织专家对风险工程分级调整清单进行审查。施工单位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风险工程分级调整清单,形成专册,上报业主备案。

(4)施工风险预告

风险预告内容包括:风险描述、监控方案、应急预案、施工注意事项、责任人等。风险预告须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签认和监理审核,并报业主备案。

2.2施工过程安全风险技术管理

(1)安全风险监控、评估与预警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按照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监控内容、范围等进行安全风险监控,在监控过程中及时整理、分析监控信息和进行安全状态评估和预警,并结合预警级别进行相应的风险处置和信息上报。

(2)安全风险监控、评估与预警的信息报送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第三方监测单位均应及时报送各自的监测、巡视、评估及预警信息。信息报送形式主要有书面报送、信息平台报送和电话、短信等。

(3)预警的响应与处置

当监控管理中心综合判定综合预警等级后,各相关监控实施及管理单位应根据不同的综合预警级别分别组织不同层级领导的响应。黄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应加强组织分析,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项目总监、第三方监测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专业负责人和监控管理分中心参加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加强监测和巡视,监控管理分中心监控跟踪。橙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应组织四方会议,项目经理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第三方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及业主单位有关领导参与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监控管理分中心加强监控跟踪,业主单位加强督查和协调处理。红色综合预警:施工单位企业主管领导主持并组织风险处理,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第三方监测单位技术负责人、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的技术负责人、业主单位领导参与风险处理方案的制定和风险处理过程的监督、管理;业主单位主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督促和协调处理,监控管理中心加强监控跟踪。

三、针对暗挖车站施工风险工程采取的管控措施

1、认真组织核查,实施分级管理

开工前由项目部牵头组织技术人员对管区内风险源进行详细的识别、核查,形成调查报告,并绘制相关平面与剖面关系图,以准确掌握各风险源的第一手资料。按照《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对自身风险及环境风险进行定性分级,采取分级管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讨论研究,确定风险集中区域。

2、组织技术论证,严控方案编制

针对重大风险源,提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评审各重大风险源的施工方案,根据专家意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报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经两级总工程师逐级审核后再报监理单位审批,保证方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3、强化管理手段,保证措施到位

针对车站自身风险工程,严格按图施工,落实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要求;拱部施工要保证开挖、格栅安装、喷射混凝土连续作业,杜绝出现影响其连续性的现象。为减少拱部作业面暴露时间,尽快封闭掌子面,拱部土体自稳性较差地段,小导管打设需在喷射混凝土完成后进行,并预埋套管,且应“一榀一打”;拱部土体自稳性较差地段,拱部格栅安装完成后要及时喷射混凝土,不应等临时仰拱再统一喷射。

针对车站环境风险工程,采取措施为:(1)工程实施前对车站上方及周边相邻管线详细调查,并通过管线所属单位了解掌握管线的现况,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不同管线制定不同的预防及加固方案。(2)对污水、雨水和热力管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洞内探明管线的现况及渗漏水情况,必要时施工前对污水及雨水管在洞内导流、增设防水内衬措施、施工过程中采取定向注浆等措施确保管线安全。(3)对电力沟、大型电信等管线应对管线状况及周边环境进行严密监控,并应与管线所属的管理单位取得联系,在施工前制定完善的抢险预案,备足抢险物资,如遇险情立即启动抢险预案并及时上报。

4、重视监控量测,确保不留隐患

施工期间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反馈信息,及时掌握结构物及其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相应调整补充施工措施,进行施工的动态管理,确保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风险源通过后继续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直至数据稳定为止。如有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并组织专家分析原因,制定补救措施。

四、效果检查(以下内容为苏州桥站环境风险工程风险源统计台账)

序号

风险类型

风险等级

风险源信息

预计开始时间

预计通过时间

施工进度

风险源状态

风险源状态

工点

风险工程基本情况描述

已通过

在施

未进入

环境风险工程

1.1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平行下穿上水管(DN600)竖向净距4.41m

2014.4.20

2014.5.6

已通过

安全

1.2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平行下穿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4.08m

2014.5.8

2014.5.12

已通过

安全

1.3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电力管沟(2000x2000)竖向净距1.53m

2014.5.18

2014.5.20

已通过

安全

1.4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66m

2014.5.31

2014.6.1

已通过

安全

1.5

L3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4.05m

2014.5.28

2014.5.29

已通过

安全

1.6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2.98m

2014.4.28

2014.4.29

已通过

安全

1.7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37m

2014.4.26

2014.4.27

已通过

安全

1.8

L4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雨水管(D700)竖向净距2.82m

2014.4.30

2014.5.1

已通过

安全

1.9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400)竖向净距3.894m

2014.6.8

2014.6.9

已通过

安全

1.10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2.96m

2014.6.4

2014.6.5

已通过

安全

1.11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1000)竖向净距2.94m

2014.6.12

2014.6.13

已通过

安全

1.12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垂直下穿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3.85m

2014.6.10

2014.6.11

已通过

安全

1.13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污水管(D800)竖向净距0.27m、水平净距4.5m

2014.5.31

2014.7.29

已通过

安全

1.14

L1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污水管(D800)竖向净距1.84m、水平净距6.24m

2014.5.31

2014.7.29

已通过

安全

1.15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道垂直下穿上水管(DN800)竖向净距3.64m

2014.6.26

2014.6.28

已通过

安全

1.16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上水管(DN1000)竖向净距3.58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安全

1.17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上水管(DN400)竖向净距4.62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安全

1.18

L2横通道

一级

苏州桥站

横通道邻近燃气管(DN500)竖向净距4.58m

2014.7.2

2014.7.7

已通过

第4篇

关键词:输电线路;检修作业;作业风险;安全监督管理;电网建设;电力生产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5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3-0116-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57

输电线路运维单位对于寿命周期内的输电线路运用相关的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进行综合管理就是输电线路检修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用电需求量随之不断增加,电网建设规模也随之扩大。而当前对于输电线路检修的安全日益得到社会的关注,输电线路是否完好、输电线路的整体状况,都对电力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关系。

1 输电线路检修中的危险点

输电线路检修中存在一些危险点。危险点是指容易发生危险的位置、具体部位、工具和操作等。这类危险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线路的运行状态、具体检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此外,天气和环境也会影响危险点的变化。在输电线路检修中,要保障检修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不能因对危险点的疏忽而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设备的损伤。因而在进行输电线路检修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检修作业中的各个危险点,同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务必保证人身、设备和电网的安全。

1.1 输电线路检修中的危险点分析步骤

1.1.1 在开展具体的输电线路检修工作前,应当由相关负责人对作业现场进行仔细勘察,对于现场的周围情况和状态都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应当根据具体检修作业的特点,结合自身以往的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以往对危险点的处理方法,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之后,再规划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线路检修方案。

1.1.2 确定初步检修方案之后,该检修工作的负责人就应当组织相关作业班的人员,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估,尤其是在作业计划、人员分工方面要进行详细的布置。对于作业现场的工作环境和安全措施应当进行认真勘察和清点。包括停电、验电、接地线装设和拆除在内的安全措施更是应该多加注意,确保安全措施的到位。同时对于在检修作业过程中会用到的个人防护用品也应当注意检查,如有破损等情况应当及时更换。以上各项因素都是危险点应当注意的地方。在输电线路检修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多个危险点,而且危险点通常都复杂多变。这时不应只考虑一个影响因素,而要全面细致进行判断和评估。以往类似的经验可能在检修工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完全依赖工作经验而忽视检修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因而让所有检修成员参与到对危险点的分析判断,可以更大程度上对危险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分析,减少忽略某个危险因素的可能性。在充分的分析讨论之后汇总相关的结果,从中筛选出能真正确定线路检修危险点的方案。务必使分析危险点做到科学和合理。

1.1.3 当危险点被确定之后,需要再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针对性强的控制措施。同时应当采用工作票、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会以及人物观察等方法,认真管控整个作业过程,从各个方面确保整个检修作业的安全性。

1.2 注意事项

线路检修中的危险点通常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会随检修作业的现场状况的改变而变化。因而在具体的线路检修危险点分析时应当注意结合具体的作业场地特点进行分析,如此才能保障危险点分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在考虑检修工作的场地同时,也应当注意周边的环境,尤其应当注意工作场地附近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是否存在可能导致检修人员缺氧的因素、是否有危害人体的有害有毒气体的泄露等。应当对工作场地的周边环境进行排查,确保不存在危害检修人员身心健康的安全隐患存在,在工作环境上保障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2 输电线路检修安全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由于输电线路检修的内容繁多、工作时间有限,因此在线路检修工作安排之时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状况,甚至会因疏忽导致检修项目过多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却不能真正进行检修工作。此外,检修工作时由于辖管的线路较多,检修又往往相对集中,为了降低自身的工作压力通常会利用外部施工单位来帮助协作完成检修工作。但在协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线路安全问题,这应当引起输电线路检修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输电线路的不足和缺陷通常是在日常巡视中发现的,而检修不仅要对巡视中发现的不足和缺陷进行相应的改造,更应当在国家和行业规定的基础上,结合线路的运行状况进行相关的预试定检和技改检查等。当线路检修实施不合理的计划时,容易造成偷工减料的状况。如此一来,线路检修成了表面文章,检修成了敷衍了事,而实际情况却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给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不能真正掌握输电线路的运行状况,也就不能及时进行整改和消除隐患,很大可能会进行事后检修和反复维护工作,导致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输电线路检修有时会需要进行高空作业,因而检修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将会面临更大的作业风险。同时在检修过程中,由于作业项目数量的繁多,导致检修人员的相对分散,这就要求有极高的安全管理能力,对于有可能出现的危险应当及时排除和预防,保障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进行输电线路检修时,天气因素也将增加输电线路检修的危险性。遭遇大风大雨天气,检修人员在高空作业时将会面临更大的危险。湿滑状态下难以固定检修人员,风力较大时甚至有将检修人员吹走的可能性。同时由于受到大风的影响,检修的输电线路会不断摇晃,更加影响检修人员的检修效率和安全性。高温天气时,由于高空作业不能得到很好的遮挡,太阳暴晒之下,检修人员有可能出现中暑现象。一旦中暑或者更为严重出现热辐射,检修人员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出现晕厥的状态,加剧检修工作的危险性。冰冻天气同样会加剧检修工作的危险性,增大检修的难度。冰冻状态下会阻碍检修部件的检修,也同样会影响检修人员的身心,发生冻僵冻伤的状况,因而对于天气因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确保检修的安全。

检修成果大致取决于检修人员的水平、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在实际检修工作的过程中,因检修人员的个体差异,可能会存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异、态度上的差异和自身是否负责的差异,因而检修的标准和质量会随之打折扣,对于日后的输电安全存在一定的影响。

3 输电线路检修管理内容和措施

3.1 检修原则

输电线路检修工作是要将消除隐患和缺陷作为重点,将恢复输电线路的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作为目标的。因而应该秉持应试必试、试必试全,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对输电线路进行及时的检修。在检修过程中,各个部件和项目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检修,及时进行检修性操作,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检修项目的实施,切勿随意调整检修项目。在实际检修工作中应当尽可能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完成检修工作,在此基础上,可以在具体检修工作中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当自身力量不足时,可以向外界寻求帮助,诸如利用社会化专业检修力量进行检修工作。在平时,应当注重对线路应急抢修队伍的建设,保障线路抢修的及时性和安全性,确保检修人员拥有线路抢修的能力。

3.2 检修计划管理

检修计划应当是在检修规程、反措要求、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结果及特巡特维要求等内容的基础上制定的。输电线路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检修项目和内容并且结合停电计划安排制定相应的检修计划。在制定具体的检修计划时,可以将计划细分,诸如年度检修计划、预试计划、维护计划、技改计划、检查性操作计划等,细分检修计划,使检修工作能够更加合理高效。在落实预试计划和维护检修计划的同时,应当进行相关的停电安排。在综合实际输电修路的具体情况之下,输电线路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设备状况和风险评估结果等要求将年度计划拆分成月度计划和周计划,并且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而及时对检修计划进行调整和修编。

3.3 检修实施管理

在输电线路的实际检修过程展开前,应当及时准备好充足的物资、工器具和技术资料等,并进行详细系统的风险评估,尤其是可能危及人身、设备和电网安全的各类因素都应当进行详尽的风险评估,尽可能降低危险因素的危险性。同时对于在检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应该尽可能控制,做好相关的安全措施。在技术和管理上保障检修人员的安全。检修人员在进行检修工作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输电线路的检修。检修所使用的设备应当在检修工作开展之前认真检查,仪器、仪表都应该经过专业人员的专门检测。检修工作完成之后,工作负责人需要和设备运行人员一起对检修工作进行验收。验收人员应该秉持严格把关的原则进行验收,保证检修的质量,降低事后检修的可能性。在检修、预试和定检过程中应当做好相关工作的记录。对于已经完成的报告要进行认真的审核和审批,并及时形成电子档案进行保存。对于检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出现的缺陷进行及时的整理和总结,分析问题,从而可以高效、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检修计划。

3.4 检修安全管理

作业负责人在检修工作开始前就应当对实际检修工作和流程有基本的、全面的了解。在检修工作开始前就应制定科学全面的工作项目和工作计划,统筹兼顾各类检修作业的任务和安全。检修工作开始前,作业负责人应当向检修人员交代应当注意的安全事项和存在的危险点。作业负责人应当明确工作票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对于工作票的管理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发挥好工作票应有的作用。检修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安全认识,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对于参与检修的工作人员都要进行相应的安全规范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做好取证验证工作。进行特种工作的人员应当持有特种作业上岗证,并持证上岗。进行检修工作前应当检查相关安全防护用品是否配备齐全,例如安全帽、安全带绳、绝缘鞋等安全用品是否携带齐全,金具、避雷器、驱鸟器等物品是否齐备。

在遵守健全的检修安全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现场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工作流程进行检修和试验。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控制检修的安全。在检修过程的实际实施过程中,特种工作人员也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作业规定进行检修工作。在检修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及时排除。同时,检修管理人员应当对检修过程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注意检修过程的各个方面,对于有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应当及时指出和纠正。对进行检修工作的人员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和监督,监督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是否损坏安全帽音响警报、是否系好安全带绳、操作步骤与顺序是否正确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在现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以防意外的出现。

当检修作业进行到最后阶段时,应该更加注重安全管理,以防应工作进入尾声而对安全问题掉以轻心。完成线路检修工作之后,要仔细检查检修质量是否达标,尤其是线路的关键部位,各作业负责人都应当进行检查核实。同时应当检查现场组织措施是否闭环。结束检修工作后要对后续工作进行认真的记录和检查。只有当检修作业的质量验收完毕,所有设备归为原处,确保人员的安全,才能恢复送电。

4 结语

输电线路在电力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电力输送和电力企业的发展。输电设备检修是对输电线路的安全的基本保障。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影响到输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和使用寿命,同时也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用电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倍加关注输电线路是否完好,输电线路的整体状况的安全性、稳定性,进而推动电力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程仁成.浅谈架空输电线路的检修管理[J].现代制 造,2015,(36).

[2] 冯建龙.浅析架空输电线路的检修管理的常见问题及 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2).

[3] 孙伟忠.110~500kV高压输电线路检修危险点分析与 防护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

[4] 贾冠青,曾雍.输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的风险与管控 [J].大科技,2015,(27).

第5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 急诊护理 安全管理 应用分析

医院的风险管理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管理程序所谓的风险管理,是指病人、家属、访客、及相关护理人员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识别和评价,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处理。为处置紧急护理操作,危重病人,在出诊和配合救援等等环节经常出现各种护理风险。对于急诊的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风险,处理起来如果不仔细或者是不够慎重的话,情况比较轻的话就会影响到护理的质量,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就会加深医患关系的矛盾。

在近年来,我院对于急诊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规范、科学的管理非常的重视。下文的重点,就是将我院在急诊护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介绍以及阐述,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医院的护理人员提供参考以及经验。

一、 对于急诊室临床工作中的加强风险管理的认识

1、风险管理的内涵意义

风险管理作为医院的工作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指的就是经济损失的风险给以发现与评价,并寻求其对策的一门管理科学,以减少经济的损失以及法律诉讼为目的。

2 、在急诊室临床工作中的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医院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一下几点:a、有效地对护理风险的发生进行预防以及控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护理的目标 b、有效地提升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c、为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声誉奠定基础。所以,如果想医院临床护理纠纷有效地避免、将护理纠纷发生的频率降到最低,提供住院病人更舒适、更质量、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那么实施临床护理风险管理是必然有效。

3 、在急诊室临床护理中对于各种风险的认识

在实际的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种类的风险,主要有:a、由于人为或者系统因素所引起的风险。人为的因素是护理风险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风险,它主要是决定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细心程度还有护理人员的主观意识,具有比较强的主观性,如人为操作的不规范和主观意识的干扰等等。系统因素则是由于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和器械而产生的风险。对风险产生的人为因素和制度因素,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护理风险存在的过程,以确保安全的医疗保健。

b、患者的就医行为,病人的就医行为主要是表现在病人能配合医生的工作或者不配合医生的工作。所以,病人的就医行为也是一种临床护理中产生风险的因素。

临床护理的工作是一项管理活动,由护患共同参与,所以这个管理活动的规则需要两者进行共同的遵守以及维护。

二、加强急诊护理的过程之中风险管理的对策

基于以上关于急诊护理过程之中的风险管理的简明扼要的阐述可知,在加强急诊护理过程之中的风险管理,对于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还有维护护患关系的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就是着重阐述加强急诊护理的过程之中风险管理的几点对策。

1 、要积极加强提高急诊的护理工作人员业务的水平

对于急诊护理工作来说,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一个关键,这直接决定了急诊风险管理的好与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急诊室医患关系是否和谐。所以,要加强急诊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提高急诊室护的理工作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

2 、要加强制定切合急诊实际的工作制度

工作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规范,对于医院来说,工作制度则是指导或是引导医务工作者正确、规范地去操作。因此,在实际的工作流程中, 应加强制定紧急护理的工作制度,工作制度也应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通过仔细、认真地对以前本科室护理工作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并按照一定的工作方法或者是工作经验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较为准确地找出其中的安全隐患。

3 、完善管理的制度

对于护理风险的管理进行有效的监测,针对问题要及时查找出原因并制定相应整改的措施。如果这是人员的问题,在调查中就做记录。处罚的程度就要看情节的严重大小,同时,对于监管的力度要加深加强。如果是制度问题则要具体分析,集思广益,并找出症结的所在,要采取对策,需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体现不断持续改进的工作作风。

三、 结论

近几年来,我院对急诊护理过程之中的风险问题加强重视,积极地分析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制定出上述几方面的风险管理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医院急诊护理工作进行的很顺利,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促进和谐的关系,护士和病人之间共同建立了良好的医院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J]。中华护理杂志,2005,1(1):47~48。

[2]贾涛,李继平。激励理论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6,6(2):29~31。

第6篇

【关键词】不安全事件 空管 风险管理

对于任何交通运输行业来讲,安全是其永恒的主题。空管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可以说,空管的安全现状对整个航空系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1.空管的相关概念

空管全称是空中交通管制,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控制和检测飞机的飞行过程,保证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以及飞机能够按照预定好的路线飞行,并到达指定位置。

空管的管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雷达管制。雷达管制就是雷达管制员通过雷达所显示的信息,来了解本管制区域内所有航空器的位置及状况。这种管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各航空器彼此间的间隔,并且能够使管制人员在指挥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因而整体上提高了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使航空器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工作。另外一种管制方法就是程序管制。程序管制不像雷达管制那样,需要精密的雷达监控设备,程序管制只需要地空通话的设备。这种管制方法就是通过通话设备,管制员了解飞行员所在位置及各航空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此了解空中交通状况以及变化的趋势,并向飞机放行许可,进而指挥空中交通。程序管制这种方法也可在雷达失去相应效应时候使用,以便在雷达出现故障过程中依然能够指挥空中交通。

2.我国空管风险因素及现状

2.1空管风险因素

空管风险因素多种多样,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因素:人为因素、组织管理因素、恶劣环境因素及设备因素。如图:

2.2我国空管管理现状

我国空管风险管理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是目前还存在许多状况。首先,我国未建立风险管理理念体系。这导致空管风向管理过程中很难实施相应的对策以及方法处理不安全事件。其次,我国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过程中导致运行机制落后,监督机制不完善。然后,风险管理责任体系缺失,问责制体系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全员责任体系很难到位。最后,风险管理人才匮乏,技术设备落后以及对信息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3.对我国目前空管风险管理现状的建议措施

空管管理涉及到航空器的安全飞行以及人员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状况,所以必须对空管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以保障航空器的正常运行。

3.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空管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培养员工对空管风险管理的整体认识,使其意识到空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在空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选用上,要注重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并且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出现问题的员工要严厉惩罚,给以教训并能够让其他人员引以为戒。同时,空管管理是一门与高新技术联系紧密的门类,空管管理人员要定期更新设备及技术知识,可以邀请国内外优秀专业人员对管理人员进行知识宣传教育,确保管制员的整体素质。

3.2建立空管风险管理的相关原则及制度

目前我国并没有形成有关空管风险管理的相关原则以及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导致空管风险管理过程中不能依照有效、正确的规范进行,使得各个管理系统整体处于一个各自分离,不成系统的状态。建立空管风险管理的相关原则,例如从实际出发原则、精确原则等,使得管制员的工作的时候能够依照有关原则进行。同时还可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将各项内容依规范条文的形式展现与众人面前,提升其强制性。这样就能够使整个空管风险管理能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并形成一套机制,保障空管风险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高效进行。

3.3建立相关责任体系

我国空管风险管理中并无有明确的责任体系,这就导致一些人心里存在侥幸心理,不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这就需要建立严格的责任体系,可以实行分工负责制,就是每个人在各自领域管理各自事项,哪一环节出现问题,主管人员就可以就其相关部门进行惩罚。这样在员工心里就形成了一个明确的管理目标,做起事来就能够有重点、有主次。

还应该制定相关的风险等级表,对于处于何种等级下的责任实行相应等级的处罚,做到奖罚分明。

3.4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

针对我国空管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状况,有关人员可以查询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引用,使之变成符合我国现实的管理方法。主管人员可以要求员工定期出国考察学习,并为其出国考察学习提供相应的条件。这样员工个人提高了知识能力,同时也能给我国相关管理方面带来优秀的管理经验。

4.结语

空管作为航空器能够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和作用。虽然我国空管风险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正视这些问题,并采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使其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断的为我国航空事业提供更优秀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何世明.浅谈风险管理在空管指挥工作中的应用[J].华章,2011,17(24):97—98

第7篇

关键词:地铁工程;安全监控;水文风险;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地铁的修建必不可少。然而,一条地铁线的建设投资资金多、规模大、工期长、安全隐患多等特点。如2008年1月17日广州地铁5号线施工中突然涌水塌方事故,如2008年11月浙江省杭州市风情大道地铁一号线施工现场发生重大坍塌事故,导致21人死亡,被专家认为“中国地铁修建史最大事故”,2009年7月西安地铁1号线一个月时间内连续发生多次塌方事故。坍塌事故的频发,可见对安全管理控制远远落后于地铁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分析及管理体系。以江苏2号线为例对安全的识别和地铁工程施工监控体系进行了分析,为其他工程的安全分析和监控体系提供参考。

1 地铁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安全识别

1.1 工程的地质与水文风险

地铁工程建设对周围土体、环境等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与场地的地质条件、工程条件、周围环境条件等有关。我国地铁建设主要涉及的地质为第四纪沉积层,其中第四纪中的风积土和冲积土结构相对密实,例如北京主要为冲积土。洪积土和湖积土的结构相对松软;例如上海主要为洪积土。残积土、坡积土、风积土主要涉及在高原和山区,地铁修建比较困难。

工程地下水主要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从地下水对地铁工程建设的危害性质来看,承压水>潜水>滞水。从地下水对工程危害发生的概率来看,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如果地下工程排水不当,水将在重力作用下流动从而破坏土体结构。由此可见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也是相当大,例如北京地铁1O号线熊猫环岛站透水事故。

1.2 工法对周围环境隐患

根据江苏无锡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使用功能、所处环境条件等,本着安全可靠、确保工程质量、使用方便、施工技术成熟、易于操作等原则,应因地制宜审慎地选择修建方法。无锡地铁新线土建工程采用的主要修建方法为:明挖法、浅埋暗挖法、盾构法。

(1)地铁明挖法施工,该工法可适应各种地层,工艺成熟,在地下水丰富地区应先降水后施工,总工期较短,但是对周边及地下建(构)筑物影响较大,管线及民房拆改移难度大,引起的沉降较大。

(2)地铁浅埋暗挖法施工,可以适应各种地层,有水地层做特殊处理,适应不同断面大小,沉降较小,不需要拆迁,开工快,造价低于其他方法2~4倍。主要是暗挖段降水有一定难度。 .

(3)地铁盾构法施工,除盾构始发和接收井外基本不对周边交通造成影响,不需要降水,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土仓压力,调整好盾构姿态同步注浆和跟踪补偿注浆是施工控制的要点。

1.3 周边建(构)筑物隐患 .

新建地铁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方式来分,有侧穿影响、上穿影响、下穿影响。从对建(构)筑物地理位置来分,有地上的建筑物、地下的建筑物。如地上的高层居住建筑、高层公共建筑、大型桥梁等,地下的地铁车站、各类管线等。

2.工程风险分级

2.1 风险工程的分级原则

自身风险工程:因工程本身特点和地质条件复杂性导致工程实施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轨道交通工程。

环境风险工程:因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复杂,轨道交通施工可能导致其正常使用功能或结构安全受到影响的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主要指既有轨道交通工程(含铁路)、建(构)筑物、管线、道路、水体等。

3 地铁安全监控预防体系

3.1 监控预防体系的原则

(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群防群治制度。

(2)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适用于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预防管理和控制。

(3)对于涉及到安全施工,多方相互配合、共同预防。

(4)预防安全管理的体系方案文件,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文件和规范要求。

3.2 监控预防体系的组成与运行

3.2.1 地铁监控预防体系组成

地铁工程的建设要经过规划一设计一施工一竣工等一系列复杂过程。这一系列过程中,往往施工阶段所发生危险概率较大,应着重加强管理。

3.2.2 地铁监控预防体系运行

监控体系的运行,应以安全预防为主线,以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原则,即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方式展开控制。同时保证监控体系的运行和结果信息及时反馈。

(1)计划:针对其内部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将可行、目标宜予以量化。组织在建立和评审预防体系安全目标时,应考虑到法规和其他要求;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可选择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相关方的意见。

(2)实施与运行:预防体系成功的运行实施,需要各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所有人员的承诺。因此,不能只认为某个部门才能承担某方面的作用和职责

例如某一地铁工地预防体系组织,第三方监测单位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立即同时通知甲方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立即同时通知甲方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施工单位。树立起群防群治制度,更好地确保安全。

(3)检查:检查是保障计划实施的一种有效方法,及时发现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方案,如发生变化则查明原因。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是否达到标准进行评价

(4)处理:经检查出的问题,应进行分析一解决一总结。对已取得的成果进行巩固,对工程上的难题要克服,对犯过的错误要吸取教训避免重犯。预防体系按照PDCA的循环周而复始地运转,每运转一次,安全指数就会提高。

4 无锡2号线地铁施工安全监控体系的建立

结合上述的风险识别特点和风险监控体系,在2号线地铁施工之初就开始委托了第三方监测单位并纳入了安全监控体系。2号线安全监控体系按照三个级别建立,第一级是项目监控中心,是体系中的最高级别;第二级是监控分中心,建立在项目分中心,由第三方监测单位和项目分中心共同实施具体内容;第三级是监控工点建立在项目部,这其中包括了业主、第三方监测、监理、施工等相关单位。每个级别的单位都具有排查安全隐患的责任与义务。对排查过程形成文字记录,并形成了会商制度,对安全隐患进行全面讨论形成共识,确保对安全识别的准确性。

安全监控手段和方法是安全监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在2号线的安全监控体系中采用了多种技术融合的监控平台。以基于信息化网络的风险监控平台为核心,建立了安全综合评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现场巡视、现场监测、风险预警消警系统、门禁系统、盾构掘进监控系统等系统。多种方法和手段覆盖了施工的全过程。

在监控体系中,业主和第三方监测单位为主要负责单位,对安全监控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护要熟悉,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等方式将监理和施工单位等其他相关单位纳入监控体系,确保体系正常运行。由于体系相对复杂,涉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给体系运行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增加了安全隐患。在实施过程中,专门成立了教学小组并加强现场指导,达到让每一个人都具有安全意识,都积极地参与到监控体系中的目标。

监控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有信息上报和预警后响应两部分。施工单位发现隐患后可在信息平台上预警建议,监理单位和监控分中心可综合预警(红、橙、黄三级预警),预警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第三方监测和业主四方按照预警级别的高低各自响应,共

同处理。险情结束后,由施工单位提出消警申请,报监测单位审评,监控分中心审核通过后给予消警处理。体系覆盖了施工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

第8篇

[关键词]石油安全;工程风险;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029-01

0.引言

在现阶段国内外石油供需市场合作及竞争关系逐渐强化的形势下,提高我国石油工程的建设水平,除去要加强技术的革新外,还务必要不断强化石油工程风险管理,进一步把石油工程的潜在风险弱化到最低限度。这对于确保我国石油工程的施工安全、投资安全,获得国外石油工程项目,提升我国石油的供给水平,进一步解决中国石油的供需缺口,确保国家经济能够平稳、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

在我国当前的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中,无论是理论或是实践上,仍然未能出现体系的概念。以国家视角出发,也始终缺少整合度高,具备即时调节的风险管理模式。即便,我国的三大石油巨头都各自创建了与之相对的风险管理机构,亦或是委托了一些专业的风险管理评价机构,然而在风险管理中所涉及到的每个流程,总体都十分独立,由此,所呈现出来的结论必然会稍显偏颇,最终导致石油企业的决策人员无法按照有效结论来行使决策。不难看出,在风险管理尚未生成系统的链条状态下,即便实施了风险识别、分析以及应对等诸多方面的策略,其实践效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导致风险管理比较片面,这也必然会给石油工程的风险管理形成巨大威胁及潜在的漏洞[1]。其结局就是,如果风险出现,我国的石油企业必定措手不及,在此背景下所产生的风险管理的支出会很高,然而在现实风险管理的成效却也无法让人满意。

1.2 风险应对能力差

风险应对行为属于风险管理目标的执行过程,重点涵盖了事前预防及事后措施。预防的意义旨在规避风险的出现,而事后措施的意义就是要把所产生的风险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我国以部分石油企业针对工程业务所可能遭遇的重要风险,进行不断总结,强化研究力度,也进一步提升了风险应对的针对性。石油风险主要是来自地缘政治类风险与经济政策类风险,前者奉行以确保人身安全为第一,财产安全其二的原则,进行预警演习,创设与之相对的应急联防联动机制[2]。后者机敏积极地应对来自外部环境下的法律、政策变动,主动配合制度审核,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然而这些风险应对措施绝大部分都是根据石油企业的内部管理所实施的,我国石油企业缺乏积极追踪国际石油市场动态环境变化的意识,及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应对的行动仍然匮乏,这也使得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时,风险应对水平低下。

2.加强我国石油工程风险管理的措施

2.1 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

首先,需明确风险管理行为。最为主流的手段为:设立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应对、事后评估。按照上述办法分析,只有设立目标,风险管理人员方可进行明晰管理的趋向及内容,让指标体系和管理目标进行绑定,制定风险容忍度。风险管理人员展开风险识别时,一定要全面权衡存在的各种因素,且为风险实施分类,以此,安排风险计划。无论是在预防亦或事后应对阶段,都需要按照风险管理的目标,择取最具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手段。另外,在所有风险管理的各个流程中,需要创设及时、准确、灵敏的信息交流办法,从而保证信息及命令的有效传达,其中包括信息在主体中的流动,预防由于系统以外因素所带来新风险。

其次,需制订可以量化的风险指标系统。由于石油管理中会牵涉出诸多环节、层次、以及主体,因而,也就一定要给每一个风险实施分类,且考虑每一项风险形成的概率与可能引发的消极影响。按照上述研究能够得知,通常情况下石油工程风险能够分解成为国际政治风险、经济市场风险、地质风险、以及施工风险等。然而,这些也只是最为笼统的风险表现类型,因此还一定要根据具体的风险工程项目,再按照该风险系统的框架设计出更加具体、细化的指标。在该系统中,一定要对全部的风险指标实施量化,从而综合考虑风险的严重程度[3]。另外,还需要给各种风险区分责任主体,进而明显风险边界,对企业这一主体之外的且并不会对企业造成影响的风险内容,不去过多考虑。

2.2 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无论是怎样无懈可击的风险管理措施,其管理主体始终是人,可以说,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程度在绝大的层面上直接决定了风险管理的优劣。所以,在上述背景下,还应当通过对风险管理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后续教育,以及对风险管理人员展开技能培训等相关方式进而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素质,最大程度上提升有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强化风险识别展开的可靠性。我国所有石油企业都应当构建与之相对的风险管理部门,进而对企业的石油工程风险实施统筹管理。在部分特殊情况下,还能够委托专业的第三方的咨询机构介入石油企业的风险管理,对石油工程项目的风险展开识别与研究。

2.3 提高风险管理识别意识

石油工程管理中的风险识别属于不断循环的、动态的一个过程。换言之,也就是不仅要对部分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认定,也需要给每一种风险的属性展开初始状态地记录及初步分析,从而强化风险识别的实效性。然而,现阶段,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风险识别意识整体来比较薄弱,并且,我国也比较缺少拥有专业的风险管理的人才。在石油企业国际竞争愈发激烈的将来,我国行政部门一定也会给国内的石油企业提出更为严格的标准,而风险意识则是属于石油企业能否“走出去”需要拥有的最为起码的素质。对此,可在石油企业的内部开展宣传、培训等机制,把来自外在的风险压力换化成企业内部的动力,以此即时地不断加强石油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意识。

2.4 综合应用风险管理办法

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中的风险分析属于极其重要的一个流程,其作用是对风险识别结论展开进一步加工整合,这也直接的左右了风险识别及风险计划的衔接。按照我国专家、学者所得出的分析办法,石油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者可通过比率分析、加权分析法、概率分析、矩阵分析法、混合分析、模糊分析法、半定量分析、层次分析法等诸多层面的评估手段,针对评价系数对全部风险展开分析对比[4]。

3.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石油企业的石油工程建设是妥善解决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然而在当前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上,我国绝大多数石油企业其风险管理仍然不够系统。为提高我国石油工程风险管理,企业应当强化风险管理识别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综合运用风险管理方法、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等,以此,才可为我国全面发展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礼茂,郎一环.中国资源安全研究的进展及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2,24(4) :333-340.

[2] 王灵碧.国际石油合同中的风险与对策[J].油气地质与采收,2014,16(7):127.

第9篇

一、 主要负责人职责

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履行以下职责:

1.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总体方案;

2.组织制定并审核批准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管理制度文件;

3.组织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并负责最高等级风险管控,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

4.组织实施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排查,组织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评估,持续改进风险管控措施,有效管控风险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5.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纳入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并督促落实;

6.保障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所需资金和人力资源。

二、分管负责人职责

7.企业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具体负责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8.负责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相关制度;

9.组织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动态管理,监督指导各分厂、车间、单位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10.组织或者督促有关部门实施风险管控排查,对较大以上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履行具体管控职责;

11.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全员责任制考核,具体组织实施安全风险管控评估工作;

12.组织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年度教育和培训计划;

13.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化系统建设等相关职责。

三、安全科职责

14.参与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相关制度;

15.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相关决策,提出改进建议,督促本单位其他机构、人员履行相关职责;

16.具体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全员责任制考核;

17.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教育培训;

18.督促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排查治理事故隐患;

19.应当履行的涉及安全分级管控的其他相关职责。

四、车间主任职责

20.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相关制度;

21.负责分厂、车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2.监督从业人员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并进行考核;

23.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教育和培训;

24.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五、班组长职责及从业人员职责

25.执行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相关制度,对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26.参与本岗位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落实管控措施;

27.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报告;

28.参加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教育和培训;

第10篇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安全防范对策

心血管内科是高风险专科之一,患者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病死率高,护理管理的风险较大,容易引发护理纠纷[1-3]。为了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防范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减少护患纠纷,我院心内科加强了护理管理安全防范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内科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患者22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07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3.7岁;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患者228例做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32例,女性96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62.8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性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可能风险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管理结果,探讨相关护理管理安全防范对策的有效性。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t和χ2检验,以P

第11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施工安全风险

1 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目前,由于我国地质条件非常的复杂,我国城市化结构的复杂性,所以这就直接决定在对于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体系发展并不完善,但是我们必须充分的认识到其建立和完善的发展对于现阶段指导我国的建筑行业内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所以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契合实际的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制度是非常紧迫的一项任务,如果迟迟没有正确的有效系统体系的支撑,那么我国在建筑行业尤其是在大型基坑附近施工的安全问题的发展将会面临一个分散的状态。所以当局政府应当有效的加强政府的引导工作,引导从事研究建筑安全行业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加强对我国现阶段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2 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原则

首先我们在前文提到过,建立有效的体系的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有效规避相关风险的基础,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我们都知道由于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有效的规划设计不到位,所以直接影响到了后期可能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必须在发现的基坑附近进行有效的作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我们意识到,建立细致的施工原则可以直接指导在建筑操作中的一些技术性难点和问题。本文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点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原则:

2.1 科学管理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我们在施工建筑工作中一个首先需要遵守的原则就是科学管理的原则。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我们需要有效的做好在大型基坑附近的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例如对于相关的爆破技术、拆建技术,对于施工材料的研究都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发展,确保做到能够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去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的保障。在大型基坑附近施工安全的危险系数就更高,所以我们要充分做到尊重科学事实规律的基础之上,做好相关的施工安全技术的研究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模式的发展,旨在促进我国的建筑行业的一个整体健康的长远发展。

2.2 系统全面

由于在大型基坑附近施工安全的工作保障所需要面临的环境非常复杂,既会涉及到一个相关地质环境的影响,还会存在气候环境的影响,最终在是施工的过程当中还会受到一个施工技术或者施工人员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做好在大型基坑附近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规划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必须要做到系统和全面。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不仅仅要落实到施工方,相应的还包括业主方面、勘察方面、设计方面、监理方面和监测方面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好权责和义务划分的工作。深入的认识到风险管理模式当中我们需要考虑所有方面的问题的综合发展。

2.3 简洁明了

我们在前文提到了在大型基坑附近施工安全工作的保障所需要面临的环境非常的复杂,所以在安全风险管理当中需要有效的做好全面系统的分析。但是我们需要做好一个主次的分析工作,对于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要做好相应的点拨的工作。分析的时候要做到一个全面的分析,但是最后在设计和施工当中,确保整体的流程简洁明了,突出核心的内容。所以在研究大型基坑附近的风险管理模式的时候,一方面我们需要做好一个充分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在总计归纳的时候需要做到简洁明了。

2.4 测定层次清晰

在建筑行业内衡量风险系数一般采取的是权重系数的方式去进行测定,由于我们知道在大型基坑附近的施工安全的危险程度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就需要充分的做好相关的测定工作。根据我国现有的建筑行业的施工体系来看,我们需要有效的划分相应的施工危险系数,分析好建筑工程之间的关系性、从属性和逻辑性。确保整体施工的逻辑层次清楚,那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够有条理的进行,确保杂乱无章工作情况的发生,一方面对于施工的进度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在大型基坑附近的施工技术发展风险管理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5 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在大型基坑附近的建筑施工的技术和理论很多都是借鉴的国外的技术和经验,我国自主研究适合我国地理条件具有可操作性的施工技术,由于不同的国家在施工技术发展方面所具备的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必须保障风险管理技术的发展必须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不能盲目的借鉴国外的技术经验水平来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施工安全问题。做好相关的外部环境的定性定量工作分析,确保我们在借鉴国外优秀建筑技术的基础之上,能够有效的结合我国现阶段施工技术水平发展的情况,确保我们在大型的基坑附近施工风险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3 基于影响分区的大型基坑近接建筑物施工安全措施

3.1 提高施工质量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想保证接近大型建筑物的深基坑安全,前提要保证质量,在进行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施工工艺,要控制施工的材料,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3.2 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深基坑的安全度,比如说一旦发现围护结构出现涌水现象时,就马上停止作业进行开挖,进行处理。

3.3 采用现代化监测手段

利用科学原理,对深基坑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机平台,全面检测,专家和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发现隐患,解决隐患。

4 结语

在各类工程项目中,大型建筑深基坑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多,基坑开挖过程中受到了地质条件、施工环境、天气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为了降低深基坑开挖的风险,所以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根据深基坑工程的特点,分析深基坑工程中存在的风险,以便及时做好深基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和合理的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 许振浩,李术才,李利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岩溶隧道突水突泥风险评估[J].岩土工程学报,2011.

[2] 李利平,李术才,陈军等.基于岩溶突涌水风险评价的隧道施工许可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

[3] 李兵,张顶立,房倩等.海底隧道建设全过程核心安全风险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

第12篇

【关键词】风险预控;煤矿;安全管理

1 引言

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煤炭行业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办法,但过多地依靠专项整治、集中排查、命令、处罚等行政手段,短期内对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长期看很难从源头遏制事故的发生。相对而言,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依靠严格监管的经验管理阶段,如何构建安全管理的机制,使得煤矿安全管理从经验管理转向预控管理,成为煤矿企业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本文基于风险预控原理,构建了煤矿风险预控的基本流程,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机制。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辨识,判别危险源产生风险大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最后消弱和消除危险源,杜绝煤矿事故发生。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同时也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是通过循序渐进不断修补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最终实现煤矿的安全管理。

2 煤矿风险预控的流程

根据风险预控理论,风险预控的对象为能量和行为失误,如果进一步细分,能量可划分为设备能量和环境能量,行为失误有操作失误和管理失误。能量和行为在正常状态下称为危险源,在失控状态下称为隐患。在煤矿企业中,风险预控的本质对象是危险源,而在实际工作中,煤矿往往不加区分地使用这两个概念,重隐患控制,轻危险源管理,并没有完全遵守风险预控的原理。因此,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做法除了重视隐患管理之外,更应该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真正实现风险预控。根据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技术方法,遵循危险源辨识-监测-控制的基本思路,形成煤矿风险预控的流程,风险预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监测;危险源控制。危险源辨识是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的基础

性工作,其辨识的全面与否,直接关系到风险预控的效果。危险源监测的主要作用是及时发现与正常状态相偏离的危险源,发出预警信息,并根据危险源监测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安全管理问题,修订制度规范或培训员工。危险源控制是根据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危险源实施动态监测,直至警情得到控制和消除。

3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及评价

3.1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内涵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煤矿安全风险管理

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辨识,判别危险源产生风险大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最后消弱和消除危险源,杜绝煤矿事故发生。在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中危险源辨识是关键,危险源辨识可以按照煤矿日常系统来辨识,也可以按照煤矿事故发生机理来辨识,但辨识必须全面,这样才能杜绝事故发生。

(2)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标准和措施制定。

当煤矿安全管理所有危险源辨识出来以后,需要将危险源进行合成提炼,形成管理要素,将来通过管住管理要素就可以管住危险源。如何管住管理要素,把要素管到什么程度就能杜绝事故发生是通过制定管理要素标准和管理措施来完成的。管理标准是指管理要素管到何种程度事故就不发生,管理措施是管理要素达到标准的手段。

(3)加强安全培训,实施安全管理人员准入制度

对煤矿企业来说,首先应建立目标清晰、分解科学、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培训目标体系。其次,要分析培训需求,针对不同的人群或工种确定培训的具体内容。再次,要重点实施行为矫正培训,即针对煤矿员工惯常、频发的不安全行为,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最后,要建立起培训效果评价体系,以促进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完善。同时,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准入管理,如班前抽考不及格不允许入井,没有取得区队长和班组长资格证不能担任相应职务等。

(4)健全安全考核制度,实行奖惩激励

将安全指标层层分解,制定严密的考核制度,使得人人有指标,人人有压力。考核方法可以采用绩效评估法,该方法针对煤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构建相应的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能够体现组织调查、全员参与、发展回馈、多元评估系统等多个组织绩效原则,而且能够体现风险预控的思想,找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采取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提供指导,充分保障煤矿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为强化安全考核制度,必须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使得考核结果与职工收益挂钩。在奖惩激励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信息透明,考核结果要及时公布,接受员工的监督,反对奖励平均主义和重罚轻奖的现象。激励要实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5) 煤矿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煤矿安全管理辅助环节建设包括煤矿事故救援体系建设, 职工健康保障体系建设, 煤矿环境管理和煤矿准入等方面。

3.2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主要是考核评估煤矿安全管理建设是否到位, 是否以风险管理为核心, 主要评价内容包括:

(1)评价煤矿的风险预控管理是否到位, 风险管理中危险源辨识是否全面, 危险源静态和动态度量是否正确, 危险源信息检测是否及时, 危险源预控措施是否全面, 危险源产生风险预警方法是否正确, 预警是否及时, 预控是否得当。

(2)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中组织管理体系是否完善, 包括相关机构设置是否完善, 激励奖惩制度是否全面, 管理运行体系是否闭环, 岗位职责是否明确, 监督机制是否完善健全, 煤矿文化是否体现本质安全思想, 煤矿文化管理是否到位,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监督是否到位。

(3)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是否准确到位, 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分析是否合理, 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手段是否合理有效。

(4)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要素是否管理到位, 要素是否全面。

(5)评价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辅助环节是否跟上, 包括煤矿事故救援体系是否完善, 职工健康保障体系是否完善, 煤矿环境是否达到本质安全要求等。

3.3 煤矿安全管风险管理的参考指标

参考指标如下:

(1)煤矿有完善的财政风险管理体系;(2)企业编制计划和任务时考虑存在风险;(3)各工作场所有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评价、风险监测与预控;

(4)所有工作程序都进行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评价、风险监测与预控;(5)各类危险源识别全面;(6)各类危险源监测方法得当;(7)各类危险源预防、预控方法得当;(8) 各类危险源产生风险预警程序全面;(9)各类危险源都有相应消除措施;(10)有紧急情况风险评估和应急措施;(11)有意外情况风险评估和应急措施;(12)有危险任务风险评估;(13)危险源处理有分类报告,分类科学;(14)危险源有事后分析报告;(15)危险源处理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处理及时;(16)员工了解危险源预控管理,全员参与危险源预控管理;(17)其它风险防范全面。

4 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评价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 安全管理评价是根据现场安全检查和定性、定量评价的结果, 对那些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制度、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人员配置, 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的工艺、场所、设施和设备等, 提出安全改进措施及建议; 对那些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或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及建议。

参考文献:

[1]查振高,李新春.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建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魏晓平,巩岩,李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7(2).

第13篇

一、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我县风险分级管理工作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覆盖、公开透明、动态监管、鼓励进步”的原则,于2020年8月至今相继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动态等级评定工作,动态等级评定严格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餐饮服务风险等级评定表检查内容,采取监督检查与风险等级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对餐饮服务单位许可管理、信息公示、制度管理、人员管理、环境卫生、原料控制、加工制作过程、设施设备及维护、餐饮具清洗消毒等九大项内容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与动态等级评定。执法人员在动态等级评定工作中始终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做到标准公开、尺度统一、过程透明、结果公函,无有失公正的评定行为及餐饮服务单位的投诉。

二、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

2020年度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26人次、执法车辆11车次,对我县范围内学校食堂、餐馆、小吃店等48家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风险分级等级评定工作,其中a级0家、b级18家、c级5家,d级25家。加强我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为消费者营造安全、透明的饮食环境,推进餐饮服务规范化管理,确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由于我县餐饮服务市场点多面广,加之执法人员人手不定,在监管过程中难免存在遗漏等现象。另外,条件所限,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只能采取日常监管和突击检查的方式,无法做到长期连续性监管,导致一些餐饮服务单位经营者在执法人员监管后容易产生松懈侥辛心理,放松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管理,极大一影响我主签位服务食品会全数优水字

第14篇

北京协和医院在原有手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于2012年在全院手术科室开展了手术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出台了相关制度、流程以及规范化管理方案,各手术科室又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具体工作方案。运行一年来,这项工作在保证患者手术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

分级管理方案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管理系统由手术患者的麻醉(ASA)分级、手术难度分级、手术时机、患者及其家庭对手术的承受能力(如经济和社会状况、心理预期、对手术本身和预后的认知等)等4个要素构成,从而形成手术风险分级和相应的分级管理方案。

综合患者的麻醉分级和手术难度分级,医院将手术风险划分为低、中、高、极高4个级别(见表1)。依据手术风险评估分级结果和手术时机的分类,确定相应医疗管理方案(见表2)。每个管理方案,均有规范的工作流程、术前检查项目和会诊项目,从而避免术前漏做临床项目,使治疗方案更合理,最终实现降低临床风险、提高手术安全保证系数的目标。各个管理方案包含的检查项目和会诊项目组成不同。A方案为基础方案,以此为起点,B方案包含A方案的管理内容,C方案要完成B方案和A方案,以此类推。

另外,急诊或紧急手术的患者病情多为紧急或危重,有时难以进行详尽的术前准备。此时需要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手术风险,或向医院医疗管理部门报告后,再进行急诊手术。术前需依据急诊或紧急手术风险分级管理方案,进行必要的术前流程准备和处理。

手术授权是评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建立在对医生手术资质的准入、确认和管理基础上。各科需要修订和完善已有的手术准入制度,成立手术委员会,依据年资、职称、专业方向、手术经验,对手术医师准入进行规范管理。每年手术医师可申请一次,经批准后,方可从事高一难度级别的手术。

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医院采取医政部门管理人员分工定点手术科室的办法,深入科室,协助工作。

试点先行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最初,临床科室对此持质疑态度。一是由于这项工作增加了临床程序;二是由于将手术进行5种分类分级,环节繁琐,不易操作。有鉴于此,各科制定自身方案,整合临床工作程序,减少了术前检查漏项,并使之表格化。这两个问题迎刃而解。

因国内外尚无完整的术前分级管理系统。因此,医院采取试点先行、分批推广的办法。

血管外科属外科高风险手术科室。就医患者往往合并心脏血管多种疾病,且高龄和动脉硬化患者占手术患者的74.1%,故而手术麻醉风险大、手术难度大、易出现多种手术并发症、预后较差。因此,医院首先在此科开展手术风险评估分级管理,成立了血管外科手术风险管理核心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各医疗组组长为主要负责人。管理组根据文献报道和工作实际,对手术进行了难度分级(见表3)。

在患者全身状况的麻醉分级过程中,血管外科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回顾性病历总结。经数据显示,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心脏疾患为全身系统并发症的显著危险因素。这为制定手术风险评估分级和分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手术风险分级管理过程中,血管外科尤其注重对管理方案的不断完善。他们先后3次修改评级表格,删去和精简了易混淆的条件,增补年龄、肝脏、内分泌等风险管理内容,并对手术风险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反复认证。其方案成为了全院手术科室开展此项工作的样板。

试行一年来,血管外科共有803例患者纳入该风险评估管理,总并发症35例,占4.3%;重要脏器并发症18例,占2.2%。与2011年同期相比,前者下降4.3%,后者下降2.8%,切实保证了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手术安全。

分批推广

血管外科试行3个月后,血管外科主任在全院科主任沟通会上介绍经验。医院领导层达成共识,决定在医院层面分批推行手术风险评估管理。医院选择了高风险手术的4个科室作为第二批试点,包括心脏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和耳鼻喉科。第三批科室为:妇产科、基本外科、胸外科。第四批科室包括口腔科、乳腺外科和整形外科等。目前这项工作已覆盖全院84%的手术科室,并延伸至放射介入、超声介入等有创诊断和治疗的临床项目中。

为了提高执行力,各科室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每日交班会上,医生需报告第二天拟手术患者的分级情况,由主管医生按时填表,上级医生及时审核,再经总值班严格把关。凡是未经手术风险评估的,不予安排手术。在此基础上,医院总结出手术风险分级的原则是,标准“靠上不靠下,就高不就低”,充分考虑和重视各种风险因素可能对医疗后果产生的影响。

一年来,全院2857例高风险手术通过手术风险评估管理,且术后无一例安全纠纷,这项工作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和支持。最近对手术科室的专项调查显示,临床医生对这项工作的知晓率为93%,落实率为84%,科主任的认可率为100%。

第15篇

天津市食品销售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科学有效实施监管,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切实提高食品销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风险分级管理是指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场监管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销售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以及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等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销售经营者风险等级,并根据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实际,对食品销售经营者实施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食品销售经营者是指我市已经取得合法主体资格的食品、食用农产品销售者,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食用农产品贮存服务提供者。

第四条 食品销售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风险分析、量化评价、动态管理、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市场监管委)负责制定天津市食品销售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

第六条 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区局)负责开展本辖区食品销售经营风险分级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 风险分级

第七条 对食品销售经营者进行等级划分,应当结合销售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特点,从食品(食用农产品)类别、经营规模(面积)、经营方式、经营项目、品种数量、供货商数量、经营场所设施设备情况等静态风险因素,和主体经营资质、经营条件保持、经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及运行等动态风险因素,确定食品销售经营者风险等级,并根据食品销售经营者日常监督管理记录实施动态调整。

食品销售经营者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划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

第八条 市场监管部门确定食品销售经营者风险等级,采用评分方法进行,以百分制计算。其中,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为40分,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为60分。风险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

第九条 市市场监管委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品生产经营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和《食品销售环节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所列项目,并结合本市监管工作实际,制定本市《食品销售经营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以下简称为《静态风险表》,见附件1)和《食品销售经营者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以下简称为《动态风险表》,见附件2)。

第十条 区局应当通过量化打分,将食品销售经营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加上销售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之和,确定食品销售经营者风险等级。

风险分值之和为0-30(含)分的,为A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30-45(含)分的,为B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45-60(含)分的,为C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60分以上的,为D级风险。

第十一条 区局根据食品销售经营者年度监督检查记录,调整食品销售经营者风险等级。

第三章 程序要求

第十二条 区局评定食品销售经营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时,应当根据《静态风险表》所列项目,逐项计分,累加确定食品销售经营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

第十三条 区局评定食品销售经营者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时,应当取本年度日常监督全项目检查结果的平均值确定食品销售经营者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

初次评定食品销售经营者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时,应当组织人员进入销售经营场所按照《动态风险表》进行打分评价确定。

现场打分评价人员应当如实作出评价,并将食品销售经营者存在的主要风险及防范要求告知其负责人。

第十四条 评定新设立的食品销售经营者的风险等级,原则上区局应当在其设立一个月内完成初次风险等级评定。

第十五条 取得市级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称号的食品销售者、取得示范快检室称号的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以及取得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称号的食品(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区局可以将其风险分值核减5分。

取得区级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称号的食品销售者,区局可以将其风险分值核减3分。

第十六条 区局应当根据当年食品销售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违法行为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应对、不安全食品召回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情况,对辖区内的食品销售经营者的下一年度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调整。

第十七条 食品销售经营者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下一年度风险等级可视情况调高一个或者两个等级:

(一)故意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且受到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的;

(二)有1次监督抽检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且经查证未落实进货查验与查验记录义务的;

(三)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四)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

(五)不按规定进行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

(六)拒绝、逃避、阻挠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或者拒不配合执法人员依法进行案件调查的;

(七)具有法律、法规、规章和市市场监管委规定的其他可以上调风险等级的情形。

第十八条 食品销售经营者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下一年度风险等级可以调低一个等级:

(一)连续3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没有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所列情形的;

(二)具有法律、法规、规章和市市场监管委规定的其他可以下调风险等级的情形。

第十九条 监管人员应当根据量化评价结果,填写《食品销售经营者风险等级确定表》(见附件3),并根据第十七条、十八条的规定对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调整,确定食品销售经营者年度风险等级。

第二十条 市场监管部门依托天津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巡更)系统,采用信息化方式开展食品销售环节风险分级管理工作。

第四章 结果运用

第二十一条 市场监管部门应当根据食品销售经营者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对较高风险销售者的监管优先于较低风险销售者的监管,实现监管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

(一)对风险等级为A级风险的食品销售经营者,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

(二)对风险等级为B级风险的食品销售经营者,每年至少监督检查2次;

(三)对风险等级为C级风险的食品销售经营者,每年至少监督检查3次;

(四)对风险等级为D级风险的食品销售经营者,每年至少监督检查4次。

第二十二条 区局应当统计分析辖区内食品销售经营者风险分级结果,确定监管重点区域、重点业态、重点单位。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在监督检查、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中确定重点企业及重点品种,并合理调配监管力量,实施科学监管。

第二十三条 区局监管人员在风险分级管理工作中不得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第二十四条 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根据风险分级结果,改进和提高销售经营规范化水平,加强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第五章 附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