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家庭教育专题调研范文

家庭教育专题调研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家庭教育专题调研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家庭教育专题调研

第1篇

一、基本情况

(一)观念发生新变化

许多家长从自己得失成败的经验和教训中受到启示,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子女的教育普遍比较重视。经问卷统计,认为家庭教育重要的占83%。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以往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的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问卷统计,有72%的家长首先重视的是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次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二)载体得到新拓展

全区38个社区都建立了家长学校,聘请社区干部、优秀家长、五老以及大学生和教师志愿者等任专兼职教师,不定期进行家教咨询、请优秀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各社区都开辟了道德大讲堂、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全区13所中小学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内容讲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和育人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广大家长的道德水平和家庭教育水平。调查统计,有43%的家长认为是通过家长学校获得家教知识。

(三)不断涌现新典型

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社区和学校因地制宜,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创新家长学校活动内容,丰富内涵,提升了家长道德水准,为家庭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街道人民路社区的**,女儿本科考上南京大学,后又被保送清华读研,成为了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女孩。她经常在社区家长学校与辖区家长分享自己的育儿理念,与大家共同探讨,协调解决了很多家庭因为教育理念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等社区与区法院联合开展驻社区法官制度,法院一名法官与社区保持经常联系,帮助社区对家长进行法制宣传,及时解答家长对青少年维权方面的疑惑和难题;上海路社区成立社区心理咨询室,定期聘请心理专家为家长、青少年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师院附小与所在社区**街道车站社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自资源,双方联手联办家长学校。学校家长学校开会,请社区干部和五老参加,社区家长学校开课,请学校派出老师授课,这种校社联合办家长学校的形式,受到许多家长和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问题成因

调研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普遍比较重视,但因家庭情况、个人文化素质的不同,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困惑。二是各社区家长学校及中小学校的家长学校在提升家长道德水准中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是相关部门尽管也意识到家长的道德水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履行职能、牵头联动,整合资源等方面,还有很多拓展的空间。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家长观念存在误区。一些家长自身道德文化素养不够,自我感觉良好,不肯主动学习提升。受应试教育影响,少数家长过度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期望值甚高,忽视了对孩子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问卷调查中,尚有近30%的家长把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作为首选。有些家长由于忙于劳作,一头劲追求做生意赚钱,缺少与孩子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问卷统计,家长与小孩主动交流的只占50%,有10%的家长从来不与孩子交流。

第2篇

关键词:黑龙江省 家庭教育工作 调查报告

一、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工作基本现状

几年来,全省家庭教育工作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全省党政领导、妇联教育部门主抓、多部门合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1.政策机制不断健全。近几年,全省妇联、教育、文明办、民政、卫计、关工委系统合力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省级部门联合制定家庭教育五年工作规划并纳入儿童发展规划、人口发展规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城市村镇测评等工作中,13市(地)和116县(市、区)制定家庭教育本级规划,原省计生委制定《“十二五”时期推动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省级近三年在妇女工作专项经费中安排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普及项目经费,对骨干培训、宣传教育、网校建设等重点工作给予保障,大庆及所属4县、伊春及所属5县、哈尔滨4县和齐齐哈尔、双鸭山、黑河各1县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或设立专项经费。

2.阵地队伍发展壮大。全省建立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10917所,其中: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4047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家长学校59所,街道、城市社区家长学校1760所,乡(镇)、行政村家长学校3329所,新婚夫妇、孕妇学校、人口学校等1237所,机关单位家长学校278所,广播电视家长学校95所,网络家长学校112所,其中留守流动儿童监护人家长学校1400余所。各部门加强指导管理,促其完善功能、发挥作用。

3.科学研究实践性强。依托家庭教育阵地、依靠骨干力量开展课题研究、专题调研,推出科普成果并引领家长实践。组织省儿童中心等三个全国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及各有关人员申报课题,确立“80后家长养育方式”“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等5个全国家庭教育科研课题、17个省级课题进行研究,5个全国课题和14个省级课题已结题。组织骨干专家编撰15万字家庭教育问题指导用书,对道德习惯养成、能力责任培养、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等专题107个代表性疑问进行解析拓展。组织省及各地优秀专家录制课程视频20讲、撰写指导文章近百篇,统一编发科普光盘、资料。

4.指导服务渠道拓宽。一是以品牌载体常态指导。省妇联牵头省文明办、教育厅开展全省家庭教育巡讲龙江――绿荫行动,带动双鸭山“母亲讲堂”、甘南县“家庭教育进乡村大讲堂”及各地20余个民间组织公益讲堂发挥积极作用,年均讲座1100余场次,160余万家长受益。二是以新兴媒体扩大覆盖。省妇联、教育、卫生共同承接推动全国家庭教育“空中课堂”项目;省妇联、省家庭教育学会创办省网上家长学校,原省计生委创办了省人口早期教育协会网,示范带动全省网上阵地的实践探索。省及各地依托网校、微博、QQ群、微信平台等集中宣传展示本地重点和特色工作、提供本省专家和家长主创的指导交流资料。

5.示范典型作用明显。肇东市作为我省唯一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试点,完善工作组织管理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本土化实践,成为我省又一县级工作典型。省级层面表彰30个先进集体、40名先进个人,命名15个示范家长学校、 36个示范社区(村)、10个示范县(市、区)、7个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这些来源于、活跃在基层的工作典型,发挥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助推当地家庭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

6.倾斜特殊困境儿童。一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在全省绿荫行动中专设留守流动儿童监护人大讲堂子项目,省及各地组织专场讲座370余场。二是发起关爱帮扶行动。近几年,省妇联在妇女工作专项经费中拨款200万建设100个省级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牵头募集13万册爱心图书、募资20万建设“助未来爱心书屋”;省妇女儿童基金会“春蕾计划”公益行动将贫困留守流动儿童纳入到资助重点人群范围,进行常态化关爱。

二、存在问题

1.家庭教育发展大环境有待突破。当前,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仍缺少法律规范和顶层统筹设计,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对需要付诸长期努力才能见成效的家庭教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2.家庭教育责任部门作用有待加强。各相关部门虽各具优势但合力不足,导致有些工作交叉重复,有些工作少人问津,有的部门则因机构改革或人员变化导致工作衔接不上、职责不清等问题出现。

3.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践有待完善。一是阵地建设方面。实体阵地和网上阵地只求覆盖、功能不全、作用有限的情况仍然存在,还有7市行政村家长学校建校率、4市城市社区家长学校建校率未达到预期。二是队伍发展方面。指导服务队伍专业化仍是短板,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投入力量不够。三是指导规范方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层次不一,没有统一规范。日渐活跃的民间力量易伴有功利色彩,不易监管。四是特殊群体服务方面。单亲家庭、留守流动儿童家庭等特殊类型家庭易出现家庭教育问题,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源不充足。

三、思考和建议

1.完善保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关注家庭教育立法,探索源头保障。二是争取党政高度重视,强化政策保障。

第3篇

一、总体情况

(一)高离婚率下产生的庞大单亲家庭群体。通过对全县16个乡镇、学校及0-18岁单亲家庭子女及家长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我县有单亲家庭子女2840名,占我县未成年人总数的3.12%。其中,62.4%单亲家庭子女是由于父母离异而造成的,29.2%是由于丧偶,其它情况仅占8.4 %。调查显示:我县有5个乡镇因父母离异形成单亲家庭的高达90%。在0-18岁未成年人单亲家庭中,子女仅7-14岁年龄阶段的居多,占59.8%。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特点,心理情绪。由于家庭的缺损,造成了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他们通常表现出孤僻、内向、任性等性格弱点。绝大部分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未成年人在个性发展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在调查的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处在离异家庭的单亲家庭子女,大都行为习惯差,甚至染有不少不良习气,诸如抽烟、赌博、打架斗殴、谈情说爱、寻衅闹事等等。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状况。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只有少数单亲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多数单亲家庭的生存状况是十分艰难的,生活条件差,生活质量跟不上需求。在调查中发现,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有53.9%随父,46%随母,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扶养的占0.1%;在生活条件较差的家庭,父或母为了寻求生计,外出务工,也只能将子女交给长辈或他人看管。

(四)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文化结构。调查的单亲家庭中家长是农民的居多,占整个的89.76%,是工人的占4.2%,是干部及其他的占6.04%;同时,他们的文化层次也参差不齐,其中,小学文化占单亲家庭的60.59%,中学的占34.01%,大专以上文化层次较高的只占其中的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