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范文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中课堂教学要求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

第1篇

一、科学明白,表述清晰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核心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对于概念的讲解教师就要做到清晰明白。例如,在讲授物质概念时,教师就要把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两个概念都介绍清楚,这样学生才知道二者之间的区别,也才能更清楚地把握物质概念,利于今后的学习。其次,会遇到一些知识层次之间的差别。教师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地介绍会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例如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区别、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两个方面介绍这一原理内容的,教师利用语言表述给学生作出提示后,学生在理解上就会更容易,也更有针对性地去掌握原理,这对于有很多原理内容的哲学教学来说大有裨益。最后,教师语言的清晰还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知识间内在逻辑的把握。用清晰的语言传递知识的逻辑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在讲解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关系时,教师按照“价格上涨―获利增加―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生产减少―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样一个逻辑顺序就会使学生觉得价格与供求这一理论很简单地展现在面前,更容易学习和掌握。

二、严谨到位,表述准确

高中政治教学不但承担着传递知识的目标,更要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准确的语言表述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一方面,教师对知识的传递要准确,高中政治教师要及时关注时事政策变化。例如在以往教学中,教材讲解公司的注册资本时都有相应的数额限制,后来《公司法》修改,取消了这一限制,而教材还来不及更改,教师就要及时准确地把这一变化传递给学生。再如关于政府职能的表述,以前一般认为政府只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四个方面的职能,而在现行教材中对这一知识的表述则对原来的段落进行了拆分、修改,增加了生态建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准确说明,这样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的变化,更是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的理念,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更准确,在情感上对老师更信任。其次,教师对于教学中用到的材料引用表述要准确,对于社会现象的引导分析也要准确。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学生会觉得教材知识有很多的说教,不符合社会现实,教师就要准确、正确引导,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多样文化存在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对于不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的落后腐朽文化要加以正确区分,明确人民群众需要的和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不一样的,我们提倡文化多样性,而不是要发展多元文化,在文化激荡发展的大背景下,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是主流、主旋律。这样学生才会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我们可以说学生的正确认识要有教师的准确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表述的严谨准确。

三、轻松诙谐,表述幽默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

1围绕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

有一项关于中外青少年的创造能力上的比较调查发现:中国学生的创造力远远不如外国学生。为什么?原因是在基础教育中,西方注重探索,而中国注重知识的记忆。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教学在观念、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例如:把教学过程看成了教师的个人行为,学生只需要接受就是了。忽视了教学是一项师生交往、师生互动的双边性活动,抹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应有地位。新课程理念下,上课不再是教师单向的教学模式,而是师生互动式的一项活动。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为此,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原来的教育观念,才能探索出一条更适合学生需要,又能真正挖掘学生的各种创造潜能的教学模式。

1.1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成为教师说教的对象,对于教材的知识只要接受就行,所以历史课堂就显得特别的琐屑、沉闷。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十分死板的历史知识,但付出的是孩子的生机与灵气的泯灭,人文关怀和创造精神的缺乏。而这恰恰违背了学史最基本的功能:“学史使人明智”。教育活动是要求师生双方互相配合,共同进行的活动。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主人”。坚持“以人为本”,即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大动力,只有切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能力的提高。

1.2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是有差异的,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所采取的教育办法,也应有所变化。面对平时学习态度差,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学生,如果采用惩罚的办法往往达不到我们追求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应摸清学生学习不好的症结所在,然后心平气和地和学生座谈,“对症下药”,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从而转为主动学习的源泉;对于学习成绩不错,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教师又要起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加强心理疏导、增强其耐挫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学习必胜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收获丰收。

1.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本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观,我们要相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热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环境。针对不同意见的学生我们应以一种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去对待,尤其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看法,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使教学课堂变为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的基地。

2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实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的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实现新课程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微观应用,解决“如何教,怎么学”的问题,使学生能比较容易的融入教学过程中去,成为教学的“主人”,这对于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无疑是重要的。

首先: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兴趣越大,学到的东西便越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充分利用其声、色、形、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历史情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秦朝的统一》一节时,首先以影片《英雄》中秦统一历史必然性和深远影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紧接着提出问题:残剑为什么要无名放弃刺秦呢?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学生们就议论开了,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踊跃发言,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第3篇

一、历史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新授课)

这是高中历史最基本的课型,也是最常见的课型,即教授新课。基本方法是采用“1251”教学模式。即一堂课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教师精讲20分钟,反思训练5分钟,自主消化10分钟。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10分钟)

1、教师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对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提纲,做到教学目标问题化,并辅助以学案。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完成对课时内容的学习,掌握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

2、学案上基本内容的填写以课下为主,课堂上整理记忆知识为主。

(二)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知识梳理,点拨归纳,解决疑难(20分钟)

1、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解决自己不能理解的重点、难点和疑惑问题,重在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做好指导。

2、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教师要精讲,点拨归纳,解决疑难,突破重难点,重在方法的指导上。

3、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本课知识结构,进行小结,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典例剖析,练习巩固(5分钟)

1、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学生设计情境新颖、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或直接引用高考试题、典型模拟题,进行同步目标的巩固训练。或由学生自己编写训练题,这样,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会更深,记忆更清晰。

2、学生要独立完成问题解答,教师要检查练习效果。

3、教师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剖析例题,点拨思路,提炼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

(四)自主消化(10分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课堂效率的提升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消化,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再梳理,强化知识记忆,沟通知识联系,反思所学,升华认识,真正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只有自己真正理解记忆的知识,才能在大脑里留下永久的痕迹。

二、历史导读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导读课也即“自学导读课”,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自学导读法”教学更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要独立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让学生去听、去读、去学、去思、去说,做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了以“指导阅读组织讨论引导交流重点启发反馈总结练习巩固”为基本结构的“自学导读学习法”。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一)出示导读提纲,指导阅读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出示导读提纲,让学生默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在学生结合导读提纲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做好标志,以待小组讨论时商议。

(二)组织讨论

在学生阅读并独立归纳要点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要以问题形式出现,要有针对性,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每组指定一位学生记录讨论后的结果,以待全班进行交流时阐述。

(三)引导交流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指定一位学生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重点交流在讨论中存在的疑惑点、重点、难点,在此争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交流结果作评议,肯定成绩,并进行适当的指正。

(四)重点启发

“自学导读课”的主要思路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生看不懂的,由教师去讲解。在学生分组讨论、集体交流后,教师适时进行重点启发,精讲学生讨论后仍存在的疑惑点、重点、难点,并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以及知识的纵横联系。师生可以互相质疑,以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反馈总结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后,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较深的了解。这时教师可指定几位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教师进行肯定、补充或纠正,并且板书出课文的知识要点及线索,使课文知识系统化。

(六)练习巩固。辅助适当的练习题,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三、历史阅读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新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与教材有关的历史知识,如2008年高考的天干地支、2010年高考的五行相克等知识,这些知识教材都没有,需要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历史阅读课型就是要求大量阅读课外历史知识,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类课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1、教师指导是关键。我们提倡“海量阅读”,“快乐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制定阅读计划,阅读哪些历史书籍,如何与教材、高考联系,阅读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防止学生借阅读名义看不该看的书。像专家推荐的中学生必读的100部书,四大名著、名人传记等文学或历史书籍。

2、学生课外自我阅读是主体。知识的掌握和内化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学生要制定阅读计划,每星期阅读一点,积少成多,持之以恒,必有所获。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摘抄,注意积累,多动脑,多思考。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阅读和摘抄情况。

3、教师安排专门的课外阅读课,但必须指定阅读内容,拟订出阅读提纲,设计一些新颖灵活的问题来带动。为检查阅读效果,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检测,问题力求题型多样,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的手段。师生可以共同阅读、讨论历史知识、质疑历史。阅读时既要注意基础知识和课外知识的联系,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历史讲评课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讲评课是在学生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从学生做题中反馈信息,从而对学生存在的知识、能力、技术、习惯、规范等方面的缺陷进行教学矫正的一种课型。

(一)教学目的

1、抓住学生训练中暴露的知识缺陷,回扣知识,夯实基础。

2、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方法,总结一般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解题能力。

3、抓住共性问题,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培养学生规范的答题习惯和考试技术,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课堂结构

1、试卷评价。包括试卷的总体评价、难易度、知识点的考察,错误因分析和归类,各个试题的得分情况统计。这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

2、出示学习目标。错题本身不是教学目标,解决通过训练诊断出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才是教学目标。

3、分析讲解。找准错因,师生互动分析,着眼目标达成。

(1)析错例。引导学生暴露其思维过程,抓住错因进行答卷失误分析。

(2)讲思路。引导学生把握题型特点、题目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解题的突破口、思路。要重视从错题所涉及的知识方法背景切入。

(3)找方法。抓住典型题目,分析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解题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4)探规律。即归类讲解分析,对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规律,规范解题流程,纵横联系,真正使学生触类旁通,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5)求变化。讲评试题不能就题讲题,要借题发挥,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力求一题多变。如对考察的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训练设计;对原题的设问方式、限制条件进行变形设计。这种变化有利于学生分析比较、正误对比,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做题能力。

(6)求规范。要求学生规范答题,向规范化再要一个分数段。

4、补救、强化性训练。学生做错的试题,说明对这个知识点还没有熟练掌握,需要强化练习,因此,教师要再精选一些习题,针对共性错误进行补救训练,以练促思、练中悟法。

5、总结。以应用为目的,总结学生错误的原因,归纳类型题的做题方法和规律,力求学生不再重蹈覆辙,力求满分卷。

(三)几点说明

1、 高质量的试卷批改是讲评课的前提。

2、 坚决禁止对答案式、就题讲题式的讲评方法。

3、 讲评过程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讲是精讲,要在知识、方法、思路、规律;防止教师一言堂,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去审题、去分析材料、去动手组织答案),要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分析归纳。

五、历史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复习课包括日常学习中的单元复习和考试前的综合复习。复习课要切实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教为主导体现在评析、点拨、引导归纳;复习课要始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读思考、归纳构建、训练总结;训练是复习课的生命线,无论是知识巩固、体系构建,还是能力提高,都要在训练中完成,训练的方式是多样的,训练的目的是巩固知识。

(一)历史复习课的目的

1、夯实“双基”。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检测,使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

2、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求融会贯通、透彻理解。

3、培养能力。通过强化训练,使知识指向运用,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

(二)课堂结构

1、学案(提纲)导学。教师课前首先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强的导学提纲(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交待自学任务,让学生依据导学提纲先行进行复习。(复习提纲的内容主要有:考点分析、目标要求、知识结构、训练题组)。教师收集反馈信息,依学定教,确定教学目标。

2、出示复习目标。主要是对知识点掌握与应用的要求、标准。复习内容本身不是教学目标。

3、复习目标问题化、情景化,以问题带复习,以应用带复习。进行基础性诊断训练(精选基础性、典型性题目),或把课本内容题目化,覆盖重点、易混淆知识点和常规解题思路、方法、题型。

4、精讲点拨,构建体系。针对诊断情况进行精讲。精讲内容主要是复习的重点、难点、易混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精讲要讲出新意,要在“知新”与“提高”上有所突破,开阔学生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深化教材;师生一起归纳、梳理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5、强化训练。精选典型性、针对性的试题,创设一些相对新颖的情境,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6、总结。根据复习目标归纳、升华,形成知识、方法体系。

(三)几点说明

1、克服两种错误的复习方法。复习课的知识点需要串讲,但不能以讲授代复习,把复习课上成新授课,也不能对学生实行大撒把,任务布置后,教师不管不问。这样做,复习效果会非常差。

第4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挖掘文本价值,构建读者与坐者的心灵连接

新课程强调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了学生与文本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学生对文本是积极的交流和认真的审视过程。文本是学习语文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心灵交流。离开文本的阅读教学,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心灵交流的阅读教学,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所谓的学生个性的培养。以人为本,构建学生与文本的自主心灵交汇。教师不需要做过多的提示,只需要帮助学生复习一下已有知识,加深知识之间的联系,保证下一环节的顺利进行。当然,由于学生初读感知的水平不同,在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可巡视指导,以便于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适当给予学生自学指导,让学生保留有价值的问题,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成立不同类型的阅读小组

根据一个丰富的世界才易接纳另一个丰富的世界,这就要求学生平时有一定阅读量的积淀。学生可根据自己爱好确定读物,并且长期坚持阅读下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也可以关注身边琐事或某一电视栏目或名人传记,随时积累材料或写随笔、读后感等。其目的是以一点为突破口扩展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养成勤动脑、勤用眼、勤动笔、勤用口的良好习惯,以达到由自觉学语文到不自觉学语文的阶段。教师将根据学生喜好不同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如①文学爱好小组。(可以选择刊物有《读者》《读者文摘》《意林》《中学生阅读》《青年文摘》等)②实事新闻小组。(提供资料来源:中央新闻4台,以及各电台新闻栏目、报刊杂志的新闻部分等)③生活琐事小组。(自己身上的小事、家庭班级身边发生的琐事、寻常人寻常事等)④文娱体育轶事小组。(关注文体界明星生活以及他们的艺术生涯,最新动态)⑤名人探究小组。(古今中外名人传记及他们代表性的作品)⑥学科探究小组。(学生可以针对最喜欢某一学科进行研究和探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以组成其他的更多的小组,因班级而异,因实际情况而定。

三、理清文脉

语文教学的目的,使学生学会阅读各种文体,并有计划提高阅读能力,使之能迅速准确地把握文本想要表达的意义。一千一万个人读的哈姆莱特都是莎士比亚所创作的唯一的哈姆莱特!文学文本带给你的喜怒哀乐来自于对文本基本的理解和把握。弄懂文本才能谈不同的感受。先读懂莎士比亚作品中这唯一的哈姆莱特,才能在头脑中构建自己的哈姆莱特。所以阅读根本是还原性阅读,即读懂莎士比亚笔下的唯一的哈姆莱特是什么样的人。余彤辉在《也谈“创造性阅读”》之中,从内容的角度,把阅读的文本大致分为三类,文学文本、科学文本和一般文本。文学文本指各种文学作品。文学文本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灵活性。首先他的“文本所指”就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同样的客观对象由不同的人去描述,都不会相同。其次,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是作者对世界的观察、理解和感受,是作者的主观世界作用于客观世界的结果。第三,描述的语言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使文本增加了一层虚幻的色彩。正是由于文学文本的这些特点,造成了文学文本的“空白点”“未定点”。于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们首先尽量读懂作者笔下的那一个。科学文本可细分纯科学文本,准科学文本,泛科学文本。纯科学文本主要包括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论著和教科书,也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一些交叉学科,例如数量逻辑,教育统计学等等。这类文本兼具了确定性,精确性和严密性几大特点。泛科学文本,指传统的人文学科学术论著(包括教科书),例如哲学、历史、美学、神学、语言学、文学理论等等。这类文本在确定性和严密性上无法与自然科学著作比肩,这些特点决定了泛科学文本也具有“空白点”和“未定点”。

四、发挥网络技术优势与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有机融合

网络教学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尽可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学习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内在需求。利用网络着力给学生搭建听说读写活动的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更好地从事听说读写活动。网络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多媒体的展示、网络学习专题网站的建立等都应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过程应该始终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应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一定要避免繁琐的内容分析,加强语言实践,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质疑、讨论、练习的时间。网络语文教学不能也不应该排斥传统有效的教学手段。只有注意加强教学手段的“融合”,语文教学才会取得应有的成效,也才能焕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国家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顾黄初.语文学科性质之我见[J].语文学习,1997(1):2-4.[3]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33.

第5篇

关键词:抽象 逻辑 地理

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有利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对中考、高考进行了重大改革。当今世界,知识飞速发展,学科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越加紧密。知识面狭窄的单领域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时展的要求,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很远,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本文将就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二、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

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四、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视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中考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作出评判。

第6篇

一、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重要性

所谓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利用课堂有限的四十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可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意识,让他们能够在政治课堂以外灵活运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所传授的政治知识,从而形成长久、持续的良性发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学目标需要优化

现阶段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多关注学生考试能力的提高和保证本校的升学率。表面上是关注学生的高中政治学习,实际上教师更关心个人教学成就以及个人教学活动所受到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标准恰恰是由学生考试成绩所决定的。高中政治教学目标多年以来都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保证学校升学率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需要更新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当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实效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原有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正不断受到冲击并不断演变。然而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仍然沿用一成不变的备课内容,教学案例早已脱离社会生活实际,难以让学生在学习中结合现实社会进行思辨。同时,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多年来一成不变的情况也导致难以激发学生的高中政治学习兴趣,难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

3.教学方式需要改进

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大多采用高中政治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课学生做笔记,课堂上的单方面灌输占据了学生大量时间,学生只能利用课后时间复习笔记,再通过笔记学习来提高学习成绩,实际上是浪费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时间,大大降低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另外,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多关注课本内容,不重视社会热点和重大问题的案例分析,忽视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策略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中政治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里的“人”并不单单是要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本,还要以当下社会热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为本。“以人为本”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有限时间内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加以引导和推动,提高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养成高中政治学习兴趣,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要满足“以人为本”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发现时政热点,善于引导学生发觉其中蕴含的高中政治知识点,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利用政治学观点和理念解释经济和社会发展现象的思辨能力。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要加强自我提高,持续学习以提升自身政治修养和知识底蕴,从而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确保实效性,保证教学活动可以产生持久、良性的影响,提高学生政治学习能力。

2.改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改进高中课堂教学实效性,重点是要加强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学生对新奇的教学形式更感兴趣,特别是能够形成热烈的高中政治课堂氛围的教学活动。案例分析、情景架设、课堂讨论是高中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不同,高中政治教学涉及时事政治和社会新发展的内容较多,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改进自身知识结构,通过情景架设将全球发生的时政大事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及时更新备课和教学内容。例如:对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的禁止穆斯林国籍的公民进入美国的总统令,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包括此后美国联邦法院此项禁令的新闻,都可以被高中政治教师用来构建教学情境。通过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播放此次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后引发的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信息,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体验美国政治生态的多媒体环境,借此机会可以引导学生共同思辨美国总统竞选机制、三权分立的意义和历史渊源等高中政治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关心时事政治、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如教学思想陈旧、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过于重视成绩提高而忽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问题。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和“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深化,广大高中政治教师一定会越来越重视情景化教学等教学手段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同时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促进和保证。

作者:叶琼 单位:龙海一中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一、新课改理念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把更新观念、转变认识等新的教育理念引入教育教学中,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具体说来,新课改理念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是改善教学方式。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方面,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英语,学生在学习高中英语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英语知识。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方面,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英语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培养学生全面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改进教学方式方面,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开始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些都是新课程改革理念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

二、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营造民主氛围。更新教学理念,营造民主氛围,是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新课程理念下,为发挥新课改理念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高中英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深入理解新课改理念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发挥新课改理念的作用,开展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其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理念, 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与此同时,英语课堂教学上还应营造民主氛围,有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自觉地、积极地营造平等、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以便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更好发挥。

2.创设语言情境,模拟情境教学。创设语言情境,模拟情境教学,是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重视情境教学的作用,结合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适时创设语言情境,模拟情境教学,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英语知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英语的印象和理解。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语言情境,模拟情境教学,把握好三个关键点。首先,创设真实语境。课前可充分利用教学的几分钟,和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其次,模拟语境。用动作、语言、表情等各种体态语言讲解英语,模拟设计真实的场面或动作讲解英语,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利用实物和电化教具创设语境,化抽象为具体,在视听感官上给学生以深刻的刺激与感受。

3.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对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理念对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应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教学中,要从听、说、读、学四个方面正确地评价学生,以发展的观点肯定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真诚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通过设疑、提问等形式引导学生创新。

4.优化教学评价,开展全面评价。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还应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优化教学评价,开展全面评价。对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而言,新课改下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即把形成外语能力的各个要素及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我们评价的对象。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比较灵活, 没有较为固定的评价方式,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如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而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评价,则可采取客观考试的方法, 通过测评了解现阶段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除此之外,对学生的整体评价可采用建立学生档案的方式, 将反映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文件系统地收入学生的个人档案,从而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发展性和有效性。

三、结语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将新课改理念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应结合英语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更新教学理念,营造民主氛围;创设语言情境,模拟情境教学;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教学评价,开展全面评价,不断探索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水平, 促进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卫.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有效教师”[J].魅力中国, 2010(08).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人性化教学;启示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以人为本成为社会各行业各阶层发展的出发点。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同样如此。高中历史主要是基于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对过去史实的编写,这其中包含两种人本思想,一是对历史存在敬畏,二是正视历史。因而实现高中历史课堂的人性化教学也成为当前教学活动的重要研究对象。从微观上来看,实现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是要求教师、学生都能够养成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能够尊重个性发展,开放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

一、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特点

1.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具有传统与现实相联系特点

高中历史所讲述的内容主要是我国的历史以及历史对于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在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中历史和当代是相联系的。一方面人性化教学是基于历史事件和历史启示而展开的,但是却又在中国化的思想体系指导下展开教学的。即要求在人性化教学中纳入历史辩证主义。另一方面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是在素质教育体系发展下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即学生不仅仅要完成专业性学习还要求学生完成人性化、道德化学习。因而从这两方面可以说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是历史与现实的相联合。

2.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具有多重主体性特点

新课程改革要求下,要求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对于高中历史的人性化课堂教学而言,要求各个教学主体都可以实现人性化发展。一是学生要求能够从个性化发展出发,树立人性化的学习思想;二是教师能够采用人性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展开高中历史教学;三是要求学校能够实现人性化教学计划,即在高中历史学习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选修的课程,如某高中学校学生偏向于历史人物学习。

二、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的现状

1.高中历史教材人性化课堂教学

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主要要依托于人性化的教学内容,即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不断呈现出人性化特点。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历史教材的编写是按照农业经济、政治文化等为导向的,而高考考核中往往喜欢针对同一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事件的考核,对于学生而言,大大增加了难度。而随着素质教育体制的改革,开始按照按照时间朝代的编写方式,使历史教材形成了清晰的横向发展脉络。

2.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

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还体现在教学方式的人性化。一方面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制定教学计划,而非刻板的照本宣科,教师抛弃了讲台和教材,开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历史资料,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特点对其指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如某高中历史教师要求班级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能够对必修一的政治生活进行归纳总结,而对于其他的能力不足的学生只要求其能够熟练掌握并尝试总结即可;另一方面是利用多种模式、多种工具展开教学发展,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cctv播放百家讲坛,吸引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因而通过教学观念来指导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人性化发展是当前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的重要表现之一。

3.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

在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性的调动。众所周知人的发展在于在于人开始关注自身的思想发展情况。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教材、课外读物对历史知识进行分辨掌握,同时还可以主动提出历史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某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在讲授王安石变法一课中去,学生甲在课前对北宋的整体发展进行一个掌握,并对王安石变法的时代背景、北宋皇帝的个性特点进行了解掌握,最终对王安石变化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看法和见解,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三、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的启示

本文对于人性化课堂教学的研究分析着眼较大,并且对高中历史一些细节处的人性化课堂教学缺少分析。但是总体上提出了当前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活动的优点和不足。在未来要求一是能够通过具体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指出教学观念的人性化、教学方式的人性化、教学主体的人性化的表现及作用,为各学科人性化发展提供参考;二是要求能够正确认识不同学科人性化学习的特点,即初中、高中、理科、文科等不同学科特点;三是要求能够充分调动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观念的体现、还是教学目标达成的渠道、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向针。

总之,人本思想是未来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只有遵循人本化思想,才能调动学生的发展,而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同样属于人本思想,是当前重要的教学理论。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史为鉴可以知是非,历史对于现实生活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对于当代人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历史作为唯一正式的学习历史的途径,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至关重要。因而在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的相关探讨至关重要。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性特点、具有个人化发展特点,与此同时,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在教材的人性化、教学方式的人性化、教学思维的人性化,同时在教学工具、教学主体、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人性化特点。在未来还可以通过完善教学目的的人性化,优化加强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观念来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创新。

参考文献:

[1]宋雪梅.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徐波.高中历史教学人性化课堂教学设计探析[J].中W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8:55.

[3]马丽.多媒体辅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高效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了对教育教学的高要求。不仅仅包括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把教育教学目的由注重高中生的知识转变为不仅注重高中生的知识学习,更注重高中生的能力提高。同时,教育教学更要注重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师要把现在的课堂教学打造成为高效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对高效教学的要求不仅要求具有足够的学科知识的教学容量,更要有一定的教学节奏,只有满足这样的要求才能实现高效教学。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参与,只有高中生高效参与,高中生的学习才是高效的,才能真正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已成为学校和教师的一致追求。我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把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在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我就谈谈在这方面的认识和思考,希望能够服务于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要有效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见成效的,需要的是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及对高中生常抓不懈的管理。我在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以下方面的长期积累。

一、注重氛围,强化习惯

高中数学由于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高中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对学习数学知识并不感兴趣。再加上逻辑思维较强的一些计算题、应用题的出现有些枯燥乏味,容易让高中生感到乏味甚至厌学。如果这样的情况不改变,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目标就无从谈起。为此,教师必须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高中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为此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高中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让高中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感受熟悉的情境,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强化高中生对数学知识实用价值的客观认知。让高中生在教师营造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观察和思考,从而发现与自己所学知识出现矛盾的地方,引起思考,从而产生一探究竟的学习冲动和学习动力。可以说这种以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内驱力,促进高中生自主参与,提高了高中生学习的有效性,对实现高效数学课堂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实现高中生高效学习不仅需要教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的常抓不懈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高效不仅体现在教师教学组织的高效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高中生学习行为的高效上。新课程强调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参与,只有高中生实现高效学习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如何才能让高中生实现高效学习,只是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对高中生的良好学习行为进行强化。在实际教学观察中,我发现高中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各有不同,高中生的表现直接决定了高中生的学习实际效果。优等生具有优秀的学习行为,而后进生在这方面就有非常欠缺。可以说正是高中生平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习惯的不同导致了高中生的学习结果各有不同,导致了课堂教学中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出现。所以,教师要把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来展开,帮助优等生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克服不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转变为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长期坚持、常抓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鼓励和批评,对有进步的同学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对没有进步甚至是倒退的同学要及时进行谈心和批评,帮助高中生找出原因,及时进行改正。

二、主动进行角色转变,实现高中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宰,总是把师道尊严挂在嘴边,强调高中生在课堂上要绝对服从,要求高中生被动接受式学习,高中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不会考虑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只会一味强调高中生的知识学习,高中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课堂教学效率极为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转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新课程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因素,高中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引导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实现高中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把课堂教学的主导权交给高中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中生的高效学习。为此,教师必须做好以下方面。

1.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不能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管教不管学。要反过来,教师的教学必须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高中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实现全体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第10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育一代又一代的能够顺应时展要求的,具有较高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新人才。基于这一目标,新课程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大力提倡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课堂教学反思是有其必要性的,主要以现在:①课堂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及时的发现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课堂教学反思,教师能够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以便能够及时的作出更正和完善;②课堂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教师通过课后反思,对以往的教学行为作出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式进行大胆的创新;③课堂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这是课堂教学反思的终极目标。

2.当代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反思问题上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进和发展,但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中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亟需高中语文教师作出改进,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进一步的突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意识无行动,从目前高中语文教师的普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还停留在意识层面,还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具体行动,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教师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将课堂教学反思新意识付诸行动;②课堂教学反思不够全面,就挡墙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情况来看,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过于片面,有的只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有的只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这是由于课堂教学反思的概念较新,教师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很好的把握;③课堂教学反思的方法较为单一,当代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往往都是通过课后写反思笔记来进行的,缺乏形式多样的反思,得不到很好的反思效果。

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反思的相关建议

3.1变意识为行动

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不能永远都停留在意识层面,教师必须努力的做出突破,在对课堂教学反思有了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后,就要将其付诸行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的尝试,针对每一堂语文课作出细致的事后反省和思考,反省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新方法。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领悟能力,因此,在实行课堂教学反思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高中语文教师的优势特点,切实将自己对课堂教学反思的所感所悟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反复的进行课堂教学反思,吸收经验,记住教训,逐渐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越来越具有实效性。

3.2进一步学习和和把握课堂教学反思

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反思中存在的片面性,相关的教研机构和组织,应该密切掌握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现状,根据实际调查,找出问题普遍存在的原因,组织和分派一些专门负责课堂教学反思研究的专业人员深入到各个高中学校,对高中语文教师进行以“课堂教学反思”为中心的培训和指导,让教师通过专门性的学习,更加深刻的理解何为课堂教学反思,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目的何在,并且通过专业人员的训练和指导,更加准确的掌握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要领和技巧。此外,教师自身也应该具备强烈的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意识,对时下的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技术等,加以充分的利用,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设备更具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更加的完善。

3.3融合多种课堂教学反思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方式上,必须变单一性为多样化,采用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如研讨会、交流会、反思报告大会等,与以往单一的反思笔记方式相结合,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反思效果。而各种课堂教学反思方式又可以以不同的组织形式来进行,例如,在高中语文教师中开展以“课堂教学反思”为题的研讨会,其组织形式可以是同年级的语文教师研讨会,互相进行反省和思考,讨论出有利于该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又可以是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师研讨会,根据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所作出的反思,总结经验,以便日后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汲取教训,避免在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重复出现类似问题,这样去伪存精,有助于减少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反思的探索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和弯路,让教师可以更好的进行高中语文的教学。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一整套的课堂教学反思体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为反思性教学提供强制性的保障,避免教师懒于反思的情况出现。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思考与浅探

听课评课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的一项重要活动。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教师通过对其他教师教学问题与经验的思考,认识自己教学的长与短,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评课实质就是对施教者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重要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追求的目标应是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最优化的教学活动过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的良好发展。我认为: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逐步采用“定性评价为主”代替以往“量化评比为主”的做法,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校长室、教导处与教研组、备课组同事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制度。

下面结合我对我省新课程实施五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及参加2011年度“有效评价”专题远程培训学习的心得,谈谈自己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一点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和领导批评指正。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基本要求

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往往是一所学校甚至多所学校同行们进行教学经验和学术观点交流的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教研活动。在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自身的专业发展往往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只有明确评价的基本要求,才能提高评价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评价的目标与标准。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评价,首先应明确评价的目标,制定一个切实可行、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 贴近学生认知实际。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从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各要素进行全面、综合、细致的分析评价;收集信息的来源要全面、细致。评价时不仅要听取领导、老师的意见,还要注意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结合。横向比较评价,是对高中语文教师已达到的水平进行评价,此时应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教学设备、场地等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纵向比较评价,是将高中语文教师现有水平与过去比较进行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进步。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过程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按制定的标准进行,一分为二,客观分析,公正评价,切忌带个人主观感彩。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要素

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语文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很大程度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因此,笔者认为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常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语言、教态等要素的评价,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1.三维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能否让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首要因素。三维目标是新课程实施的精髓和关键,其实现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成,但三维目标应贯穿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2.发挥主导、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能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评价的一大要素。只有当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才会“授生以渔”,才会想方设法引导、激发学生通过多渠道、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在体验、探究中获取和构建知识,并由此积累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能力。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发展。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这也是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一大要素。因此,教师更新观念,树立“大语文”观,要充分开发、利用教材之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如网络、电视、报纸、乡土文化等资源。充分网络、电视、报纸、乡土文化等资源,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教师能否创造性的处理教材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一大要素。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体系

科学、客观地制定一个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体系,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本年级组和本备课组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评价体系项目及内容标准应详略得当。过于简略,则会降低评价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及其作用;过于详细、复杂,则又会失之烦琐。

总之,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否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是否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关键。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应侧重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赖光春.语谈文课堂问题教学 [J]. 语文学. 2011(14)

[2] 张大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 文学教育(下). 2010(09)

第12篇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高中语文的学习是在不同学校特定的环境下、以语文课程目标要求为基础、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自我构建与生成的经验习得行为。对于高中生来说,其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从现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目标存在着不明确的情况,加之一些学生还没有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练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仅仅是经验的累积,无法将学到的语文知识个性化。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将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以学习需要为导向的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

分层教学,指的是以语文课标与教材的要求为基础,在一个班级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在接受能力以及基础等方面存在的区别,设计出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并给予学生不同层次的辅导、检测以及评价等,进而实现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知识信息的获取。而学习需要,则指的是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愿望或者学习意向,是驱使学生进行语文课堂学习的根本动力。学生的学习需要主要包括:自主需要、归属感需要、自尊需要以及成就需要四项内容。正如上文所述,学习需要的满足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而基于学习需要为导向的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将学生需要与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融合,进而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实现教与学真正的双赢。

三、以学习需要为导向的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

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为基础,结合学习需要以及分层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确定以下以学习需要为导向的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

1. 以学习需要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学习认知方式、学习风格以及学习需要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在分层时,应对行政分层班级进行再次分层,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细化的分层,即以学习需要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

2. 预设语文课堂分层教学的目标。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分层的实际情况,对课堂上分层教学目标进行预设。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确保以学生需要为导向的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通过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实施以及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考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而使得以学习需要为导向的分层教学方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3. 以学习需要为导向分层教学的具体分层。以学习需要为导向分层教学的具体分层按教学流程依次为:学习需要的分层、课堂设问分层、作业布置的分层、分层辅导以及分层考核检测。通过对这些具体分层的实施,真正将学习需要贯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分层辅导为例,教师对优秀层的学生则以学习需要中的自主需要和成就需要出发,鼓励这些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自主需要以及归属感需要基础,在对其进行提示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与讨论;对于基础层的学生则以归属感需要与自尊需要为基础,对这些学生进行耐心的讲解,努力帮学生建立其解决问题的决心,鼓励这些学生进行思考。

第1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对策研究

一、前言

由于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无论是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是满足高考需要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一现实需求下,高中化学应将课堂教学作为重点,认真剖析课堂教学现状,把握课堂教学原则,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际出发,认真分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存问题,制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应对策略,满足课堂教学需要,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高中化学教学能够在教学水平和教学实效性上都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标准,更好的满足高中阶段的教学需要。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在教学时间和教学力量的倾斜上,往往能够获得足够的支持。从近年来化学在高考中的分值来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高考成绩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这一认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受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限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出现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实验教学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实验教学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解释化学原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目前许多学校为了赶教学进度,往往将某些不重要的课堂实验省略,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这一教学方式虽然在理论教学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但是却使化学实验丧失了原本的面貌,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体实效性不强

从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与学生没有实现有效沟通,导致了课堂教学形式僵化,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现实需求,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整体实效性不强,制约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开展。为此,只有明确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任务,在老师和学生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才能保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进而满足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需要。

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在学生兴趣培养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由于高考的现实压力,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过于注重化学原理及基本理论的教学,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关注不够,导致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不愿意或者没有兴趣进行主动思考。由此也制约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开展。所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还应在学生兴趣培养上进一步加强,增进老师与学生的相互了解,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需要。

4、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缺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新课标的推出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教学需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积极创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但是从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来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速度较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实现全面更新,制约了课堂教学的开展,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有效性。所以,教学创新必须要不遗余力的坚持下去。

三、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考虑到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为了保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并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经过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教学过程分析可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备课过程准备不足

对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而言,要想取得课堂教学的积极效果,就要在课堂教学开始前进行详细的备课准备。但是从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来看,由于教材内容相对固定,导致了许多老师在课前备课过程中,没有进行教材内容的拓展,没有做到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教学素材,制约了备课的整体效果。由于备课过程准备不足,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在整体效果上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开展,无法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此,这一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没有做到师生有效互动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要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在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师生能够进行有效互动。但是通过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后发现,目前许多老师的教学策略还是填鸭式的方式,由老师单纯的扮演教的角色,将学生禁锢在被动学习的角色中,使学生的想象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正是受到这一问题的制约,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开展。所以,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将其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从教学理论来看,因材施教既是重要的教学模式,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但是从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来看,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未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成为了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化学基础不同,虽然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老师的教学难度较低,但是单一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现实需要。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只有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练习和作业环节开展不理想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除了正常的基础知识教学之外,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积极效果。但是从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来看,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环节开展不够理想,不但制约了课堂教学的开展,同时也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应对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从以上列举的问题可以看出,要想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就要立足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重点解决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认真收集材料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有效备课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取未来发展所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要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在上课前的备课尤为重要。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应立足高中化学教学实际,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保证备课工作质量,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2、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做到有效互动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究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而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是有效教学的保障。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采取积极的互动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解决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3、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新课程教学观认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做为化学教学的第一要务。化学教学应该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化学学习,使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高中生在心理成熟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方面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在化学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否则成绩好的学生会“吃不饱”,成绩中下等的学生会“吃不了”。因材施教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理念,为了解决学生基础不同的问题,我们应积极开展分组教学,对学生的素质和基础进行全面了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有效布置作业,做到有效练习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已经取得可喜的进展,但在如何布置作业方面相对滞后,往往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有不少化学教师已接受新课程理念,在化学教学中做了不少尝试,但往往在布置作业时,又因循守旧大搞“题海”战术,使学生不知所措。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中,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本着夯实基础训练能力的目的,做好高中课堂的练习和习题工作。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就要立足教学实际,认真分析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从课前备课、互动式教学、因材施教和有效联系等几个方面,全面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满足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叶跃娟;巧设情境增强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J];新西部

[2]杨明全;主要发达国家STS课程研究与实践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

[3]赵恬;高中化学STS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4]朱太斌;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思维情境,提高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J];化学教学

第1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学习的知识基础,因此,高中的英语教学对整个教育阶段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加他们在英语上的积累,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如何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安排课堂教学的知识量,这都需要在高中英语有效性教学方面进行探析。

一、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高中英语老师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考上理想的学府,依旧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办法,只知一味的灌输给学生知识,使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目前,我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模式落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灌输性知识教学模式,课堂上大多是教师一人在讲,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掌握技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忽略了听、说的训练,使得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某些高中英语课堂上,师生关系只是一种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了解,在课堂上互动少,没有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只知道一味的按照固定的思路讲解教材,使得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3.英语教学缺少环境的培养。我国的高中生长期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对话,很难适应英语模式和说话顺序,想要提高高中生的英语水平,一定要注意环境的熏陶。

4.英语教学的评价标准单一。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仍然对学生实习统一的要求,拿成绩的好坏来断定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教学中采取统一要求、统一练习,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高中英语学科教学的生命线。“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加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迫在眉睫。

1.优化教学设计,为有效课堂教学导航

一堂有效的高中英语课,首先要求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在课堂上有灵感的激发和有生成的喷发。在进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牢记教学是人的活动,师生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人的因素应该成为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突出重点,做到主次分明,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投入出发,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和探究性并能激发课堂兴奋点。

2.突出活动实效,为有效课堂教学铺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要积极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追求课堂活动实效是教师进行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有效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应该具有以下特性:一是主体性。教学活动必须以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来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是合作性。按照“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成立合作小组,各司其职,平等合作,快乐学习,真正做到人人有参与,人人有收获。三是情境性。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设计情景化、角色化的活动形式,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实践英语语言活动。四是可操作性。活动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具体年龄层次的英语能力,把握任务活动的难度,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搭建活动的支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合理使用媒体,为有效课堂教学助推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应掌握的一门必不可少的教育技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科整合既有闪光点,又有注意点。闪光点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注意点是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三度”,一是运用多媒体的“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可行性程度;二是运用多媒体的“密度”,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经常性程度;三是运用多媒体的“效度”,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程度。英语教师应该学会在有关教学法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把设备功能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求真、向善、趋美。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位置应作如是观,基点依然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4.进行分层次教学,完善课后评价

第15篇

【关键词】三三式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提升课堂效率?从古至今的教育者都在不懈的探索着,自从美国的乔伊斯和韦尔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领域,教学模式就倍受青睐。他们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从17世纪的夸美纽斯到19世纪的杜威,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处推进。成熟的教学模式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的特点。

本文针对我校提出的“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探究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效率在一线高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具体要求

1 课前三问――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方面的要求。但是《新课程标准》同时还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还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个更深层面的要求已经不仅仅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传道授业了,它更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正因为此,“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的课前三问才更加的值得提倡,课前三问是一个呈现语文教师本节课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问题;也是一个明晰教学对象、教学主体的问题;还是一个提醒教师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问题。它们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初便深入思考如何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再触及学生内心。

2 课中三段――掌控课堂教学的效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不能忽视对必要的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针对我国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的需求,特别要重视探究学习。”

“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的课中三段正好契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要求将课堂的40分钟意识上分为三段,当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划分。将复习旧知学习新知巧妙的结合,同时还将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练习结合,最后还有总结及分享。这就将原来教师的“满堂灌”时间压缩,教师讲授的可能只占到15―20分钟,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进行学习讨论研究,使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3 课后三思――追求课堂教学的精益求精

课后三思其实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它不仅仅是本节课得失的总结,更是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习惯的反思,在点滴的反思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会使得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

二、“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目标在于使课堂更有效率,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帮助语文教师走出传统教学,进而关注文本、学生及情感,使语文教学更加灵动活泼。

1 关注文本

无论要求模式如何改变,但是我们对文本的解读始终不能忽视,“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无论备课还是上课,以及反思,都有效的关注到了文本,要求语文教师研读文本内涵,并且在课中与学生共同解读。因为文本始终是教学的根本。

2 关注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已经明确了学生的课堂地位,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更是主动的探究者。而“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的课中三段正好契合了这个要求。它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前复习预习情况,还关注学生课中学习新知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参与情况。督促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和探究者。

3 关注情感

因为在备课之初,教师已经有了深入情感的思考及设计,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对这方面的领悟及引导。虽然情感价值观不能在一朝一夕形成,但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做到潜移默化,最起码让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上有所触动,有所感悟。

三、“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要求

“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突破了以往单纯注重教学步骤与教学过程的模式,而将备课与课后反思放在与教学同等的地位,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阅读更多的书籍,不断的汲取专业营养,将人生领悟人生情感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努力给学生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的语文课堂。

老子有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虽然名为“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这更多的是一种弹性的约束,它更多取决于教师本人的专业素养、对课堂模式的解读以及独特的人生情感价值观,所以切不可将其做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否则,将会使教学陷入僵化的条条框框,失去了灵动可言。

附《三三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三问:

为何教?――呈现理念、目标

教给谁?――明晰对象、主体

怎样教?――研究内容、方法

课中三段(40分钟):

第一段(教学导入)时间5―6分钟

1、复习巩固上节课知识(提问或联系检测)

2、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新课

3、出示本节课学习主题和目标

第二段(学习新知识)时间25分钟

1、展示上节课布置的学生预习成果(5―6分钟)

2、老师针对性讲解(10―12分钟)

3、课堂练习或小组讨论(7―8分钟)

第三段(总结归纳知识)时间8分钟

1、总结本节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本节学习收获感受

3、作业布置(巩固本节知识的作业和下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的预习要求)

课后三思:

思想有高度吗?

――教育境界 (理念的渗透、文化的传承、人格的培养)

知识丰富了吗?

――教育素养(视野的开拓、思维的创新、认知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