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老人护理服务内容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服务网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34
AbstractObjective:toknowtheruralelderlyhealthstatusandforcommunitynursingrequirementandusing,seekanddiscusscommunitynursingcannotmeettheoldmanneedstoreasonandformulatecommunityhealthservicedevelopmentstrategyprovidesthebasis.Methods:usetheself-designedquestionnaire660casesofruralelderlypopulationmaterial,health,communitynursingdemandoftheinvestigation.Results:theoldmanhighrate,badhabits,anddonottakethephysicalexamination,totheneedsofthecommunitycareandusingsituationoutofbalance,receivedonlyandmedicalrelatedtohelp,andtoguide,oldpeoplehealthcare,andpsychologicalhealthadviceandguidance,chronicdiseasepreventionhealthcarecontentrehabilitationutilizationrateislow.Conclusion:theestablishedcarecommunityservicenetwork,tocareneedsastheguidance,changepeople''sidea,thepublicityofcommunityhealthservicecanprovideservices;Integrationofexistinghealthresources,effectivelyimprovethecommunitymedicalservicequalityofcare,cansatisfyalltheneedsoftheruralelderly.
KeyWordsCommunitycare;HealtheducationCareServiceNetwork
本文调查研究60岁以上温州城乡老人的护理需求和健康状况,通过健康状况分析了老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目的是为开展老人的卫生部门社区护理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基础资料与指导依据。
资料与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针对常住人口中文成、泰顺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调查方式采用入户问卷式,共计调查660人,男300人,女360人;年龄60~93岁,平均67.5岁。文化程度:文盲50%,小学258%,中学18%,大专以上文凭62%。婚姻状况:独身82例,有配偶220例,离异21例,丧偶237例。
方法和内容: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情况调查表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都是自行设计,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士向60岁以上的辖区居民中的老年人发放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入户访谈的方式,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由护士收集资料,剔除填写不完整及年龄<60岁的60份,有效问卷收回660份,完成问卷内容。有效回收率为93%。内容包括社区居民的人口学特征、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状况(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11种常见老年病)、健康相关行为、社区护理需求(康复护理、健康指导上门服务、体格检查、心理护理和家庭病床6项服务)、现有卫生资源利用等。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
结果
健康相关行为,见表1。
讨论
关键词: 敬老院老人 社区护理 经验 体会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2006年6月我院被定为济困医院试点单位,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济困医院成立后,我们收住了很多来自农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这些老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的卫生保健条件不尽人意,照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吃、住,很难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照护,缺乏保健和康复等专业性照护,一些疾病不能及时预防,老年人一旦疾病缠身,或者重病重伤不能治好,就很容易瘫痪,甚至是离世[1]。
为实现WH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有效地节约国家卫生资源,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对本市的10所乡镇敬老院的老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我们对农村敬老院老人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 制定计划和措施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和护理措施:成立社区服务小组,小组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服务时间一年(2007.10-2008.10。护理对象是本市10所敬老院的老人。小组定期轮流到这10所乡敬老院进行下乡服务。
2 护理方法及内容
2.1 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敬老院老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对10所敬老院的258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档案,这有助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258位老人中65岁以上的有229人,男性占45%,女性占55%。
2.2 护理内容。
2.2.1 饮食保健指导 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如预防性饮食、适合基本健康老年人代谢特征的饮食、针对老年疾病的饮食[2]。
2.2.2 睡眠保健 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2.3 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室明亮、通风、清洁,居室环境的安全,防意外措施。
2.2.4 老年人运动保健 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运动时意外。
2.2.5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寂寞仍是老年人挥之不去的心病[1]。指导敬老院工作人员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锻炼等各种活动,缓解老年人的悲观情绪,减轻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和排斥的感觉,使生活充满乐趣。
2.2.6 培训敬老院的照护人员,使他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保健知识及老年照护技术,指导他们为老人提供服务。
3 护理效果
为了解对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前后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病后治疗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对实施社区护理此项卫生保健满意度共6个项目内容,并就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较。
从调查表发现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也比上一年降低25.8%。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经验与体会
关键词: 敬老院老人 社区护理 经验 体会
根据国家医改政策,2006年6月我院被定为济困医院试点单位,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济困医院成立后,我们收住了很多来自农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这些老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村敬老院的卫生保健条件不尽人意,照护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基本上就是吃、住,很难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照护,缺乏保健和康复等专业性照护,一些疾病不能及时预防,老年人一旦疾病缠身,或者重病重伤不能治好,就很容易瘫痪,甚至是离世[1]。
为实现WH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有效地节约国家卫生资源,从2007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对本市的10所乡镇敬老院的老人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年来我们对农村敬老院老人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1 制定计划和措施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服务计划和护理措施:成立社区服务小组,小组由医生、护士、检验士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服务时间一年(2007.10-2008.10。护理对象是本市10所敬老院的老人。小组定期轮流到这10所乡敬老院进行下乡服务。
2 护理方法及内容
2.1 健康状况调查摸底
为全面掌握敬老院老人的健康状况,我们对10所敬老院的258位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病史、患病治疗情况等,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慢病管理档案,这有助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在258位老人中65岁以上的有229人,男性占45%,女性占55%。
2.2 护理内容。
2.2.1 饮食保健指导 包括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分类(如预防性饮食、适合基本健康老年人代谢特征的饮食、针对老年疾病的饮食[2]。
2.2.2 睡眠保健 如睡眠有规律,睡前泡热水脚等。
2.2.3 优化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居室明亮、通风、清洁,居室环境的安全,防意外措施。
2.2.4 老年人运动保健 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注意运动时间,防运动时意外。
2.2.5 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寂寞仍是老年人挥之不去的心病[1]。指导敬老院工作人员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锻炼等各种活动,缓解老年人的悲观情绪,减轻老年人被社会边缘化和排斥的感觉,使生活充满乐趣。
2.2.6 培训敬老院的照护人员,使他们掌握老年人的一般保健知识及老年照护技术,指导他们为老人提供服务。
3 护理效果
为了解对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一年来的效果,我们设计了《敬老院老人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及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有被调查人基本情况;前后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病后治疗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情况;对实施社区护理此项卫生保健满意度共6个项目内容,并就实施社区护理前后的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较。
从调查表发现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大有改善,患病次数减少,特别一些老年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复发及住院次数明显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也比上一年降低25.8%。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经验与体会
与老人打过招呼后,伊尔梅利掏出日志,查阅老人健康状况、护理情况、家庭服务项目和注意事项。她告诉记者,每个护理员和护士上门为老人服务时,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这本日志,了解老人护理基本情况,以免发生错误。
年近九旬的约尔马坐在沙发上,戴着助听器看电视。他说,护理员来访的时候是他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希望他们能多陪他一会儿。
伊尔梅利为老人量了血压后,将带来的午餐放进微波炉加热,服侍老人用餐。约尔马用餐间隙,伊尔梅利将带来的药品按每次服用的剂量放入分药盒里,以便老人按时按量服用。约尔马用餐后,伊尔梅利帮老人擦了嘴、洗了脸,并将餐具收拾起来,把餐桌擦干净。然后,她帮老人服下中午的药,滴了眼药水。最后,在护理日志上记录了这次护理的情况。至此,伊尔梅利完成了一次日常家庭服务。傍晚,将有另一名护理员来为约尔马送晚餐,帮他服用晚上的药。
伊尔梅利说:“照顾像约尔马这样的高龄老人的起居,每天会有不同的护理员到访3~6次,每次约15~20分钟。”但记者注意到,这次服务的实际用时已将近30分钟。
目前,约尔马除了听力、视力和记忆力有所减退,身体状况尚好,可以借助助步车行走,起床、就寝、如厕及早晚洗漱都能自理。因此每天只需要早、中、晚3次服务。“但如果他生病了,就可能要增加护理次数,比如保健护士来访或者夜间护理”。
在芬兰,养老是一种由全社会共同承担的责任。为使老人在自己家中颐养天年,各地政府社会福利部门都会为他们提供尽可能细致周到的家庭服务。以赫尔辛基为例,市政府社会卫生局将该市划分为5个社会服务区,每个服务区又按小区划分为若干个社会服务部。家庭护理员伊尔梅利就职的普伊斯托拉社会服务部就是其中之一。
在芬兰,家庭护理员都是受过两到三年专业培训并具备从业资格的专业人士。伊尔梅利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已有十几年,不仅照顾过老人,也护理过残疾人。虽然每天工作很繁琐、辛苦,但她说:“这是分内工作,看到老人们在我的帮助下安度晚年,很有成就感。”
赫尔辛基地区的家庭服务分为照料日常起居、餐饮、保洁、保健护理等几方面。其中,照料日常起居的具体内容包括:洗漱、洗澡、剪指甲、换尿不湿、穿脱衣服和洗衣,以及陪老人外出等。保健护理则细化为观察疼痛、记忆力和情绪状况,进行血压、血糖检查和医学身体检查,必要时与其他服务团队取得沟通等。
近年来,芬兰一些城镇开始尝试将老人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由医疗机构转入家庭服务范畴,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将后期康复治疗安排在家中,理疗师定期上门服务。结果表明,这种“家庭康复”模式不仅受到老人g迎,还可以为地方政府节省开支。
【关键词】失能老人;肺部感染;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85-02
【Key words】 Home stay aged people Pulmonary infection Nursing Care Effect
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中,肺部感染居首,尤以肺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AECB)为最,成为老年人的重要死因。统计表明肺炎死亡者中老年人约占70%,肺炎严重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上海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9073”养老模式使很多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其中不乏失能老人。失能老人是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依靠他人照料的老年人。他们长期卧床不起,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生理机能衰退,支气管纤毛远动降低,疾病防御能力下降,天气骤变、室温潮湿、护理不当等因素极易诱发呼吸系统感染。所以,在街道开展居家失能老人一、二级预防干预极其重要。现将我中心组织社区护士和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结对,提供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使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天平街道80位失能老人进行肺部感染护理干预及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照顾者分居家照顾者80名及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21名。纳入标准:①居家照顾者照顾时间每周至少40h,持续2个月以上的配偶、子女及居家保姆;②照顾的对象均为完全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持续卧床时间1年以上;③知情同意,愿意参加调查;④沟通无障碍,能用语言或文字和调查者进行有效交流。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是天平街道为老服务社组织的专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日间照护服务的社会服务团体。失能老人资料来源于天平街道为老服务社。
1.2问卷内容:包括呼吸道发病数、病死数、医疗费用支出及肺部感染知识认知调查。医疗费用支出表登记自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6月31日期间发生的所有医疗费用,包括临床用药诊断、患者转归情况。
1.3方法:按照居委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名。课题组成员共7名,6名为中级以上团队护士,社区护士长进行全程护理质控,其中1名为天平为老服务社负责人,组织老服务志愿者协助团队护士与为完成入户调查、资料采集及相关护理指导。对照组老人按照常规护理,家庭医生或护士根据患者需要提供出诊服务、上门治疗或卫生站代配药及相关知识咨询服务等。干预组老人:①组织社区护士及为老志愿者进行肺部感染预防护理知识培训2次,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无护理知识的社区志愿者采取课堂互动、操作动作分解、手势带教情景角色互动及有奖竞答多种形式,提高授课效果;②印制肺部感染健康教育宣传折页;③团队护士与志愿者结对,上门对志愿者及家庭照顾者进行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知识传授和技能指导时间持续3个月,第一个月护士带教志愿者频次为每周上门1次,第二个月护士带教频次每二周上门1次,第三个月每二周电话随访1次,志愿者按需提供上门服务;④干预时间是2013年4-6月,连续3个月;⑤ 家庭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分第一次入户采集及干预结束后采集,内容包括生理、心理、疾病、健康教育及康复五个维度21项条目。
1.4 统计分析:采取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二组医疗费用支出均数比较用Z检验,肺部感染、病死数及二组肺部感染知识干预前后比较用P检验,Z、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100%。居家卧床失能老人平均年龄87±8岁。居家照顾者文化程度大学3人,大专2人,高中22人,初中及以下53人。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情况见表1,二组医疗费用支出比较分析见表2,肺部感染发病数及病死数见表3。
3 讨论
3.1居家卧床老人肺部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高
居家失能老人由于长期卧床,生活照顾均由照顾者完成,纤毛运动减少,抵抗力降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病数在37.5%,高于韦洁钦的老年脑中风非急性期106例死因分析中肺部感染发病率30.7%【1】。肺部感染病死率15%,低于徐桂英等社区长期卧床老人肺部感染57例分析的19.64%【2】。可能是由于失能老人年龄在87±8岁,均属于高龄老人、气道屏障功能减低、免疫力降低、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致肺部感染发病率高。另天平街道地处徐汇区老城区,周边医疗资源丰富,一旦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获得及时治疗和正确干预,使老年人采取有效的咳嗽排痰,及时消除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致使病死率低于19.64%。
3.2 掌握正确的护理技能,能提高失能老人生存率
比较分析二组肺部感染发病率:对照组37.5%,干预组17.5%;病死率:对照组15%,干预组2.5%,二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二组医疗费用的支出比较:对照组666±1.19元,干预组747±4.26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干预组护士定期上门护理干预及与志愿者结对上门护理指导过程中及时发现患者患病情况,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和临床治疗,指导居家卧床老人多饮水,进行有效咳嗽,及时排出痰液,保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定时空气流通,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和用药指导,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病死率,医疗费用发生数也随之增加。所以,社区护士通过定期上门护理干预、电话咨询指导及利用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开展上门结对护理服务,让照顾者掌握必要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加快护理知识的传播和应用,提高为老服务的满意度和效果,降低肺部感染病死率,受益人群扩大,提高失能老人生存率。
3.3 社区护士与社区为老志愿者结对,是“医养结合”的有效探索
与照顾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力资源有限,而为老服务需求无限,特别是长期卧床老人,她们的护理需求更加迫切,只有充分利用和调动各方资源,让社保、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密切配合,才能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家庭照顾者肺部感染知识认知前后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干预组通过护士上门干预、健康指导和技能示范带教,五个维度都有所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医社结合”与“医养结合”非常必要。社区为老志愿者熟悉居家老人心理、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等,但缺乏应有的照顾知识,对社区护士来说是桥梁和助手,通过他们帮助介绍,使社区护士尽快熟悉患者情况,做出正确评估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和家庭照顾者来说,他们缺乏照护知识,通过社区护士的讲解和手把手的带教,能很快掌握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患者更能得心应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街道为老服务社双方优势互补,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使各方尽快进入角色。引入“医养结合,持续照顾” 理念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多方式的结合,可以解决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减轻子女负担【3】。
3.4 养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区护理的发展
无论是“9073” 养老格局,还是“421”养老模式。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我国居家养老还是选择家庭养老为首要模式。社区全科护理对社区居民尤其是居家养老的老人健康照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区护理与养老事业紧密相连。家庭长期卧床患者,需要生活护理指导、用药指导、导管护理指导、康复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干预。从政府层面上说在举办护理教学课件设置上,要增加老人护理学的学时,开设社区老年护理相关的继续教育培训,设置规范、科学的家庭护理评估记录单、质量考核标准及家庭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在护理收费项目上,能增设居家护理服务收费项目,对建立家庭病床的患者,增加每周常规护理查房服务收费。使社区护理不仅仅完成家庭医生的医嘱及上门治疗服务,能更多地走进家庭从事主动护理干预,开展一、二级社区预防可以明显减少常见病的发病率以及降低发病后的病死率,同时社区护士能更自主地处理家庭和老人护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能力,加强社区护理服务的内涵建设。
4 结论
居家养老问题的解决,政府是主导,配套政策是关键,政府投入要增加,医保政策要倾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联动,并且需要提高助老工作者的待遇及地位。只有加强多资源投入、多渠道沟通、多项目合作,才能促进养老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洁钦,老年脑中风非急性期106例死因分析【J】中外医疗2008(11):22
[2] 徐桂英 .王庆云 .郎春华. 等,社区长期卧床老人肺部感染57例分析【J】.《医药前沿》2012(8):
[3] 郭东,李惠优,李绪贤,等. 医养结合服务老年人的可行性探讨【N】. 国际医药卫生
通讯作者:
关键词 介护 基础护理技能 培训 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6-0030-02
杨浦区引入老龄化社会的“介护”工作概念,以患有疾病且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居家老人家属和为老服务者为对象,提供居家老人基础医学护理技能培训,使其更好的承担起老年人居家护理和生活照料的责任,提升居家老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享受[1-2]。本培训工作纳入了杨浦区2012年的政府实事项目,实施前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介护”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度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延吉社区有常住人口74 777人,65岁及以上的人数为15 825人,占21.16%;80岁及以上的人数为4 448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28.11%,远远高于周边平凉社区的6.22%和大桥社区的9.74%[3]。卫生服务中心于2012年6月结合病史和入户调查,确定100户家有患病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家庭,免费提供居家护理技能培训。100户老人中,由子女和配偶照顾占56.00%,保姆和护工、志愿者照顾占44.00%。
1.2 方法
使用杨浦区卫生局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编制的“介护”培训《需求咨询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老人基本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患病情况,家属或保姆希望得到哪些居家护理技能的培训项目等。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
2 结果
2.1 居家养老者的疾病构成
居家老人中居首位的是脑卒中后遗症,占45.20%;其次为心血管疾病,占39.60%;糖尿病占15.20%。2种及2种以上的慢性疾病患者占58.60%,有46.30%的患者有肢体障碍。
2.2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100名居家老人中,13项日常生活能力判定,完全自理平均为14.77%;有些困难平均为38.50%;需他人帮助平均为23.20%;完全依赖他人帮助平均为23.50%(表1)。
2.3 培训项目需求调查
“介护”技能培训必授项目,需求度最高的为扣背按压、预防压疮、协助床上更衣;选择性项目最高的为口腔清洁、床—轮椅患者转移单人操作、床—轮椅患者转移双人操作(表2)。
3 讨论
“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很受欢迎,有多种慢性疾病、肢体障碍的患者家庭对“介护”培训有很高的需求[3]。我中心自2012年6月开展此项培训宣传以来,在广大居家养老患者家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本次调查样本主要挑选有肢体障碍和困难家庭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因此调查结果中,需要依赖他人部分帮助和完全依赖他人帮助的患者比例有所上升[4]。家庭医生服务制是社区医疗工作的发展方向,“介护”式居家养老模式丰富了家庭医生服务内容,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了更为便捷、科学、精心的护理模式,是值得在社区进行推广的。
调查显示,患者家属及陪护更加愿意学习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护理操作。肢体障碍患者因为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褥疮等疾病,对贴近实际需求的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有较高的需求。这些应当成为“介护”培训重点考虑的内容。上海延吉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进行“介护”技能培训,是应对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金其林, 王颖丽. 日本老年人介护模式及其理念的借鉴与思考[J]. 上海医药, 2012, 33(2): 23-24.
[2] 王君俏. 老年介护发展现状与我国介护事业的关键问题[J]. 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1): 18-20.
[3] 孙伟, 钟宁, 蒋中陶, 等.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需求度调查分析[J]. 上海护理, 2011, 11 (4): 27-30.
[4] 王颖丽, 金其林, 崔明, 等. 老年人“介护式”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度调查[J]. 上海医药, 2012, 33(2): 25-29.
[关键词] 医养结合模式;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研究
[中图分类号] F840.6 [文献标识码] B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截止2015年末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提升至10.5%,同比增长0.4%,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并呈现加剧趋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仅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城市已经突出,同时在年轻劳动力输出较多的贫穷农村也相当严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护”已成为今后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提出把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作为发展养老服务的主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又连续多个文件指导发展医养结合模式,以此来破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但医养结合模式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政府层面上缺乏立法保障与制度安排,在研究层面上专家学者只针对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论证[1]-[4],亟待需要一套配套的政策制度支持。从国内外发展医养结合模式的实践经验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以较好的解决老年人护理、医疗照顾等一系列问题。
一、医养结合模式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构建的必要性
长期护理保险(Long-term Care Insurance,LTCI)是一种对被保险人因年老、疾病、意外伤残等原因导致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家庭成员或者护理机构提供康复与支持所产生的费用进行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5]。
(一)适应老年人日常医疗护理需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升高,老年人日常护理需求也持续上升。伴随年龄老化,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老年人的疾病谱也在发生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提高,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及残障老人对专业的日常医疗护理需求更为突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不论居家或机构养老都需要把医护老年人常见病的功能凸显出来,才能提升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老年人常见病的医护环节进行保障,构建专门的长期护理保险,当老年人需要预防调理或康复治疗时,可及时享受到专业的针对。
(二)减轻家庭养老照护的压力
家庭成员间的照料,在养老护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家庭结构不断小型化,传统三四世同堂变为“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家庭结构呈现“四二一”的倒金字塔型,人口抚养比持续上升,独生子女需要承担更大的赡养责任。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城市群体中居民工作压力增大,很难抽出更多照顾老人的时间、精力;农村中伴随务工、求学群体的外出,造成“留守老人”问题不断严重。家庭护理功能的弱化背景下,人民群众对护理保险的需求不断升高,需要社会来承担更多的养老责任,以应对老龄化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巨大风险。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旨在提升居民的养老质量,减轻家庭养老照护的负担,这就需要社会更多的参与到养老照护中,构建完善的护理保障体系。
(三)提供专门的护理保障资金
老年人日常医护费用不断升高,但当前老年人护理费用并没有完全列入医保报销目录,给老年人享受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造成了较大经济压力。许多老人在治疗完疾病后没能及时进行正规的康复护理治疗,从而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影响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护理保障资金的帮助支持。然而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护照料费用超过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调研天津市医养结合模式机构发现,收费多在每月4000元以上,入住老人多为退休的高级干部或企业经理家属,普通工薪阶层退休老人及广大农村老人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在居家式医养结合模式,上门提供医护服务发生的费用,同样也需要统筹解决。因此,建立发展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专门的医养结合保障资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二、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构建
(一)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构建的基本思路
1.立法先行。德日两国开始实施护理保险制度,都是建立在相应的法律保障基础之上,在实施之前用法律形式明确了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与监管市场运作行为,推动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青岛在推行长期医疗护理保险之前,出台相关试行规定发挥了指导规范作用,但是缺乏法律保障使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推行护理保险制度,一定要立法先行,给制度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基础。
2.广覆盖、保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老龄化程度与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补充。伴随农村生育率快速下降及年轻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农村中“留守老人”问题不断严重,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以上老人农村占比为14.98%,城市为11.69%;65岁以上农村为10.06%,城市为7.8%[6],可知农村老年人长期护理的问题比城市更为突出,因此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定要覆盖更广大的城乡居民,使制度在建立之初就考虑到起点公平。德国模式与青岛经验中,护理保险先“依附”于医保,覆盖全民,再逐步提升保障层次;制定我国护理保险制度时,可以借鉴“依附”医保强制参保,覆盖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护理保险保障,再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保障层次。
(二)参保对象与护理对象
考虑到覆盖人群的广泛性,受益群体的公平性,借鉴德国模式,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对象均强制参加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建立与基本医疗保险平行的基本护理保险,在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管理经验基础上,对基本护理保险进行运行管理。
青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的护理对象明确定义为: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人身某些功能全部或者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医疗护理机构或居家接受长期医疗护理照料的参保人[7]。借鉴青岛经验,将护理对象主要定位在因正常衰老及病理性衰老导致的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接受入院及居家医疗护理照料服务的老年人,同时兼顾身患重症、瘫痪在床、需要特殊医疗护理服务的群体。
(三)保费筹集
从长期护理保险长远发展角度出发,保费筹集应该建立专项的筹资体系,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缴费为主,基本医疗保险结余资金、社会福利基金、非盈利组织及个人捐助为补充。同时考虑到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赋税能力有限,普通居民保险缴费的意识及能力不足,政府应该先承担主要的保费筹资比重(有学者测算,国家有机划地筹集护理保险基金,国家财政有能力保障护理保险的顺利运营,政府用于护理服务的公共花费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0.8%[8])。通过大力宣传与政策引导,提升个人的缴费意愿与缴费水平(专家测算,15年的护理保险缴费基本能够满足老年对护理服务的统筹需要并有部分积累,个人缴纳费率以不超过个人收入或者养老金的0.6%为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转型,企业建立发展企业年金制度,从企业年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筹集医疗护理保险基金。
(四)服务内容
不论是德日模式,还是青岛探索经验,都先依据老年人具体的健康程度与自理能力划分不同等级,然后再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同时,根据医护服务资源配置情况,划分为居家护理与机构护理两种不同的服务方式。我国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之初,提供服务内容与水平应当与保费筹资能力相适应,与老年人实际需要相适应,在考虑老年人特殊生活习惯基础之上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不断提升医疗护理服务的服务水平与服务内容。
(五)运营管理
从政策制定、保险费筹集、基金运行到机构监管、服务评估等管理,都可以先依托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营管理经验,同时借鉴德日等国运营管理的可取之处,初步建立与我国实际相符合的长期护理保险运行管理制度。在运营管理的具体实际中,不断丰富完善运营管理模式,使其更好地推进我国老年护理保险事业的发展。
三、构建我国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建议
(一)注重居家与社区护理保障
近年来,全国各地探索适合当前国情下的养老服务方式,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葛丽英等组织的老年服务情况调查显示,成都市金牛区1000个被调查家庭,99%的老人住在家里,有92%的老人希望社区能够提供各种养老服务[9]。提供上门的居家护理服务也是德日及青岛模式中最主要的护理服务方式,老人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比较熟悉与适应,从情感上更能接受与认同。同时,对有一定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又可以减轻机构资源配置的负担,减轻子女心理方面的愧疚感。社区作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要充分认识社区护理的平台作用,构建社区护理的配套制度与设施,形成居家与社区为基础,专业人员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的模式,增强服务的多样性与可及性,切实满足老年人实际养老护理需求。
(二)鼓励志愿者队伍的参与
充分调动起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事业中去,补充政府与家庭在养老事业发展中人、财、物投入的不足,同时促进形成“爱老、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构建完善的社会养老志愿服务制度:探索志愿服务“时间储蓄”的模式(服务累计的时长可以抵换自己父母或自己年老后的服务时间),鼓励让更多有时间、精力的年轻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成为养老服务的奉献者与受益者;探索医护专业人员对所在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志愿服务时长可以与绩效考评及职称评定相关联;探索医护及养老机构与附近社区对接,进行志愿指导服务的制度,服务的规模、内容与机构等级评定等相关联;通过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切实降低养老护理费用负担,提升养老护理水平,注重对老年人的心理慰藉,构建一个更为优质高效廉价的老年养老护理体系。
(三)传统中医药的融入
传统中医药在老年人医护及养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可以很好地提升老年人的保健康复水平,且具有安全廉价的优势。2014年卫计委《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优势作用。探索将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中医药特色纳入到上门居家护理及机构护理项目中,建立相关的中医医师招聘、考评、激励等管理制度,为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康复发挥特色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黄佳豪,孟P.“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6)
[2]孙雯芊,丁先存.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模式可行性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5)
[3]郭冬等.医养结合服务老年人的可行性探索[J].改革探索,2005(21)
[4]杨景亮.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探究[D].沈阳: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荆涛.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J].保险研究,2010,6(4)
[6]蔡茜,向华丽.我国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6)
[7]袁彩霞.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路径研究――以青岛市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在广东省湛江巿已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8个社区中随机抽取空巢老人840例,入组方法:(1)2008年1月~2012年8月期间在该社区内居住;(2)符合空巢老人的定义;(3)排除听力残疾等影响调查实施的因素;(4)排除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5)取得知情同意;(6)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1.2.1 调查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和卫生系统反应性》量表[2]的内容自行设计《空巢老人意外发生相关因素调查表》,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后,选择具备社区卫生服务1年及以上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目的、对象、方法等相关内容的培训,最后组织发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填写相关内容。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的调查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并给予空巢老人社区干预,方法见下;2008~2010年7月期间的调查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
1.2.2 调查内容 调查表中的内容包括入组对象的意外发生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按下列标准进行分类量化:意外发生情况:未发生=0、发生=1;年龄:70岁以下=0、70岁以上=1;文化程度:初中以下=0、高中=1、大学及以上=2;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不利用=0、利用=1;家庭月收入:<1000元=0、1000~2000元=1、≥2000元=2;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3]<90分=0、ESCA评分≥90分=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4]<60分=0、Barthel指数≥60分=1。
1.3 空巢老人的社区干预方法
在社区内组织空巢老人进行健康知识学习,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各类慢性疾病、掌握疾病的自我护理技能并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同时,定期对空巢老人进行家庭访视,减少其孤独感,并缓解其负面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以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 社区干预前后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
干预后,跌倒/滑倒(1.56%)、心血管意外(0.67%)、脑血管意外(0.44%)、呼吸系统急症(0.89%)以及意外发生率(3.56%)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表1 社区干预前后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n(%)]
2.2 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空巢老人意外发生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空巢老人意外发生例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意外发生情况与年龄、空巢时间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讨论
现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资料显示[5]: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10.3%,1987年全国空巢家庭与老年人家庭的比例是16.7%,2000年上升到26.0%,目前,空巢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的25.0%,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6]。如何迎接及处理空巢家庭带来的各种问题,提高空巢老人空巢期的生活质量,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7]。
空巢老人意外包括指烫伤、走失、跌倒、坠床、自杀、突然昏迷、摔死等,是目前对空巢老人危害最大的情况[8]。但是,目前仍缺乏关于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因而也无法有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措施[9]。所以调查本市[论文写作 dylw.net]社区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探讨预防意外发生的措施,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为空巢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本社区空巢老人空巢期的生活质量[10]。通过初步的社区干预措施可知,干预后跌倒/滑到、心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呼吸系统急症的发生例数以及意外总例数均低于干预前。这就说明社区干预措施能够减少空巢老人意外的发生例数,但是进一步干预措施的制定还需要参照意外发生情况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空巢老人意外发生例数不同,差异有显著性,这提示上述因素可能影响空巢老人意外的发生情况,尤其是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收入、自我护理能力等因素,这些单因素对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影响更大。但是意外发生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同时作用,不能用单一因素解释[11]。为此,进一步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意外发生情况与年龄、空巢时间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负相关。
综合以上讨论和分析,我们认为:年龄、文化程度、空巢时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空巢老人意外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采取社区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意外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何斌军. 胸外科住院空巢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5):17-19.
[2] Valentine N, de Silva A, Kawabata K, et al. Health system responsiveness: Concepts,domains and operationalization. In Health System Performanc e, Debates, Methods and Empiricism[M]. Edited by CJLM and DBE.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574-596.
[3] Yamashita M. 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J]. West J Nurs Res,1998,20(3):370-381.
[4] 王玉友. 康复评定[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2-293.
[5] 王海彦,李莹霞,陶慧. 昆明市空巢老人居家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087-1089.
[6] 王彦茹,代亚丽,江月英,等.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现况[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911-1913.
[7] 陈洁琼,徐水凌,张力衡. 浙江省沿海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心理现状与对策[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2(9):2121-2123.
[8] 董帝英,周光燕. 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对照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6):58-60.
[9] 李志菊.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719-722.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和老年患者的逐年增多,对老人的护理服务也相应提高。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在老人院发展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使我国能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
【关键词】老人院 人口老龄化 老年护理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1]。当前,老龄问题已成为各国重大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家庭养老必然向社会化养老发展。下面就来谈谈国内外老人院的发展现状:
1 北美国家老人院的发展
1.1 美国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2]。根据养老院的不同功能将其分成三类:第一类为技术护理照顾型养老院,主要收养需要24小时精心医疗照顾但又不需要医院所提供的经常性医疗服务的老人;第二类为中级护理照顾型养老院,主要收养需要24小时监护和护理但又不需要技术护理照顾的老人;第三类为一般照顾型养老院,主要收养需要提供膳舍和个人帮助但不需要医疗服务及24小时生活护理服务的老人。
1.2 加拿大 依据护理的需求程度划分有以下几种类型:(1)高龄人士公寓:入住者基本上能自我照料;(2)退休人士之家:住客大体上能照料自己,但每天需要约一个小时的医护照顾;(3)老人屋:住客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个人生活和健康都需要人照顾的人士;(4)护理安老院:入住者完全失去独立生活能力,需要长期全面照顾。
2 欧洲国家老人院的发展
2.1 英国 具有代表性的老年住宅有三类:第一类对于可以独立生活的老年人提供内部无障碍设计的老年人住宅;第二类是在上述住宅的基础上增设常住的特别管理人员,负责与有关单位进行联系或调节;第三类是基于以上住宅服务,服务对象扩大到了身体衰弱、行动不便的老年人。
2.2 德国 它是一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 其养老护理制度是符合其经济高度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的基本国情的。他们通过养老金、个人储蓄、商业保险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专业机构养老等多种途径解决养老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
2.3 挪威 对于老年人的照顾和护理基本形式有四种,即居家养老护理方式、老年中心护理方式、老人护理院护理方式和老年疾病医院护理方式。 转贴于
3 亚洲国家老人院的发展
3.1 日本 它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老龄化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老人院分特别养护老人院、养护老人院、低收费老人院和收费老人院等几种[4]。特别养护老人院的服务对象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在身体、精神上有明显缺陷,需要全天护理,而且在其住宅内护理有困难。养护老人院接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家庭照顾有困难的都可进入养护老人院。低收费老人院及收费老人院接收对象是没有疾患的老年人,居住者需要交一定的费用或费用全部自理。
3.2 我国老年护理工作由于我们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还没有独立的机构和完整的体系。
3.2.1 香港 医疗保健事业体系比较完善,老人院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一大内容。老人院有严格的组织管理和细致的分工,实行岗位承包责任制[5]。
3.2.2 天津地区 老龄人口在2000年时已达到常住人口的13.6%,通过以医院为依托建立的老人院,从管理与服务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办院经验,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海截至2002年6月底已注册的老年护理院达67家,较好地满足了一部分特殊人群的需求。广州市老人院截止到2006年10月已是一所具有780张床位的综合性养老机构。它集休养、医疗、护理为一体,为住养老人提供生活护理、医疗、康复等服务。
4 结语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据联合国2001年预测,到2050年全球除非洲以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或接近30.00%,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到3.7亿人。目前,我国老年护理的状况无论从护理专业在整个卫生领域的质量还是从今后护理专业满足老年人口的护理需求来看,与发达的老年型社会国家存在很大距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老年人对养老护理服务的需求将会日益增加,相信通过借鉴发达国家老年护理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徐福来,丁敏冲.老年人住宅建筑浅析[J].山西建筑,2008,34(30):65-66.
[2]程牟华.老年公寓建设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3]梅红光.德国养老护理制度的启示[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7,11:40-41.
老年一科共有护士22人。年龄20~48岁。工作年限1~30年。文化程度:中专15人,占68.1%;大专5人,占22.3%;本科2人,占9%。职称:护士14人,占63.6%;护师4人,占18.2%;主管护师3人,占13.6%;副主任护师1人,占4.5%。在科老人:75人。
2爱心护理模式的构建
2.1爱心护理模式的内涵及要求:爱心护理模式体现的就是“医治与疗养相互结合”的理念,即为老人提供长期的护理照料,它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可满足年龄大,身体状况差、家中又无人照料的老人的需求。我们要为来医院入住的老人提供爱心及亲情护理服务,使之倍感家的温馨;同时要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改变其不良的生活行为和方式,从而达到增进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2.2加强岗前培训,夯实护理业务基础:为新进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同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礼仪等方面培训,进而规范言语行为,提高护理技能。以甜美的微笑、认真的倾听和温柔的话语接待每一位老人;用四心(热心、耐心、细心、爱心)去关爱他们,使其感受到家的温馨。为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把护理骨干送到疆内外综合医院进修和学习。
2.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将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作为一项长效机制,经常组织护士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如“假如我的父母在老年科”“如何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等,使护士明确人性化服务的意义和目标,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4强化护理技能岗位练兵:每周四下午组织全院人员业务学习;护理部每月对护士进行急救知识、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和考核;科室每周利用晨间学习及业务学习的形式对应急预案及内科疾病护理常规进行学习,对于科室疑难病例进行护理查房及病例讨论;每月开工休会1~2次,及时征求老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满意度进行随机抽查。每月对科护士进行理论、操作、及健康教育考评,将考核结果与该月绩效相结合。
2.5加强爱心护理服务的管理
2.5.1制定服务标准、规范和实施办法,要求礼仪服务、礼貌用语。见面尊称老人“爷爷、奶奶”,每天进行床头交接班,礼仪交班。精心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耐心倾听老人的倾诉;以爱心去关爱老人的冷暖;以细心去观察老人的表情。用家常式的谈话交流,细致了解老人的需求,想方设法满足老人的合理要求。护士长每日带领护士亲临老人身边,查问情况、了解需求,有问题及时办。并要求护士们做到对每一位老人的情况都要清楚。科室每周二进行大交班,由每位护士将经管老人的心理状况、饮食情况、躯体疾病情况汇报给全体医护人员,全科进行讨论,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及措施;科室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考察与评比,对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以季度为单位评选出星级护士,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如有被老人投诉者,当事人当面向老人赔礼道歉,并扣发工资奖金。
2.5.2优化就医程序美化就医环境:对新入住的老人,护理人员做到热情接待,为他们介绍主管医师、护士长、护士、住院环境和住院须知等,并进行健康方面的教育。送老人到房间后,为他们介绍同室病友,从而减轻老人的陌生感与恐惧感,为老人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入住氛围。近几年医院开展了完善形象,树立品牌的服务理念,首先在改建美化医院的环境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医院建立了怀旧区域、古老文化区域、民间传说区域、健身休闲区域、大棚种植区域,绿地区域占全院总面积的50%以上,为老人创建了一个舒适、温馨,具有文化品味的、公园式的住院环境。
2.5.3以“医治与养老”为中心,建立爱心护理养老中心:为了满足居住老人的护理需求,我们利用医院的医疗设备与医疗资源完善了老年科的配套设施,病房设施齐全,如同家一样,使老人倍感家的温馨。科室还开设了老人活动场所,为入住老人提供托老、诊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医院将医治与养老有机结合,既能为入驻老人提供优质的爱心养老服务,也可以随时提供医疗手段帮助。使老人真正感到“老有所养”,“老有所治”,从而消除了老人的顾虑、改善了老人生活质量。老人们把这里当成了家,把医护人员当成自己的孩子。此项爱心服务真正做到了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替天下儿女尽孝。
3爱心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3.1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高。2007年至今,老年科床位由几十张增加到290张。按照爱心护理服务模式开展“爱心护理服务”以来,护理质量各项指标均达95%以上,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85%提高到95%,无严重护理差错发生,老年科的床位使用率100%,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服务意识提高。以热情、真挚、细心、周到的工作热情拉近护理人员与老人间的距离,用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耐心解答老人的疑惑,用真挚、包容、尊重的态度对待老人,用博大的胸怀和子女般的关爱去对待他们,这就是我们的服务理念所在。通过“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开展爱心护理服务,医院2010年获得了“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及“全国百佳专科医院”、“职业道德模范单位”、“兵团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称号。老年科也得到了政府的关爱,老人的认可。
4结语
关键词:涉老人才;养老机构管理;高校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099―02
1涉老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养老机构中涉老人才的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从图1可以看出:在调查的42家养老机构中,老年服务与管理等涉老专业大学毕业生人数占50%以上的,只有1家,仅占2%;涉老专人才占30%-50%的,只有2家,占4%;涉老人才占10%-30%,只有3家,占7%;涉老人才不到10%的,有16家,占39%;而在调查的养老机构中,仍然有20家,48%的养老机构没有涉老人才。
从数据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养老机构中涉老人才的比例不大。
在调查的42家养老机构中,共有22家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中有涉老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其中,17家养老机构中的涉老人才从事基层、中层及其他管理工作,占77%;有5家机构中的大学毕业生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
1.2养老机构对涉老人才的质量需求远没有满足
(1)涉老人才在专业操作技能方面仍需提高。
在22家有涉老人才的养老机构中,16家养老机构(占72%)的受访者认为,涉老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需要提高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操作技能,同时又有12家养老机构(占55%)的受访者认为,高校需要在实习实训环节方面重点培养学生。
受访的养老机构表示,专业操作技能非常重要,尽管涉老专业大学毕业生在专业知识等方面占优势,但是也必须提高专业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胜任养老护理员等工作岗位。
(2)涉老人才在职业素养上也需进一步提高。
受访的养老机构表示,作为涉老人才,养老机构是非常欢迎的,但是大浪淘沙,真正留下来、脚踏实地地在养老机构工作的学生不多,他们认为涉老人才必须在一些职业素养上提升自己。在调查的22家有涉老人才的养老机构中,12家(占55%)认为涉老人才在工作理念、工作态度、良心、爱心、工作责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2涉老人才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受访的养老机构中,有48%的比例没有涉老人才,即使有涉老人才的养老机构,涉老人才所占的比例也非常少,为什么会这样?除了养老机构多、涉老人才少等客观原因之外,也有一些值得我们探讨的其他原因。
(1)涉老人才的工作内容低于其预期。
涉老人才接受的教育在《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学习生活照料、技术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培训与指导等工作,还学习养老机构的管理、经营、活动策划等内容。但是在养老机构中,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主要为简单的生活照护,这远远低于涉老人才对工作的预期,造成一部分涉老人才放弃养老机构的工作。
(2)付出与回报不对等。
在访谈调查中,很多受访者都提到了薪酬少,很难吸引涉老人才。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涉老人才如果在养老护理员的岗位上,他会把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之比,与其他大学毕业生的相比较。如果他发现自己的工作比起其他人的“苦脏累”,而薪酬没有反而没有别人“高大上”,他会觉得很不公平,继而放弃这份工作。
(3)涉老人才看不到职业前途。
在现代社会,养老机构的老人素质不断提高,对服务质量要求也越老越高,这就势必要求有一支素质良好的养老护理员队伍。而现实是目前养老护理员队伍素质低,流动性大,有相当部分涉老人才在养老机构待不到1个月。究其原因,涉老人才进入养老机构后,作为一名养老护理员,他们的工作内容是给老人端屎端尿,同事是40、50岁的大婶,他们接受的养老护理、经营管理、活动策划、心理慰藉等方面的教育,很少有发挥的机会,让他们看不到职业前途,看不到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根据调查,77%的养老机构中涉老人才从事基层管理以上的岗位,正是良好的职业发展道路,吸引了怀有一腔抱负的大学生。
3对策
3.1养老机构应加强涉老人才的管理工作
(1)从满足老人需求的角度招聘涉老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的素质越来越高。以南京为例,高素质老人所占的比例已达55%,他们希望养老护理员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但现实中涉老人才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内容是简单的生活照护,这样既无法满足入住老人的需求,也不会吸引优秀涉老人才进入养老机构,更不利于现有涉老人才的发展。
养老机构应该从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分析入住老人的需求,进行养老护理员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分析,明确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岗位职权、岗位任职资格。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养老护理员等岗位的招聘、培训,目标是人岗匹配,吸引优秀的涉老人才,在涉老人才成长的过程中,也能不断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
(2)重视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
养老机构最重要的是提高入住老人的满意度,核心问题是养老护理员的素质,而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养老护理员等岗位的工作职责,设定绩效目标,与养老护理员达成绩效契约,约定好绩效指标和标准,进行良好的绩效沟通,选取合适的绩效考核方法以及绩效反馈方式,根据养老护理员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给予不同的薪酬,也就是加大浮动薪酬和奖金的比例,使拥有不同能力和素质、能让入住老人满意的养老护理员获得满意的薪酬,或者晋升到不同的岗位,这样养老机构整体的绩效就能不断提升,能更好地为入住老人提供服务。
(3)拓宽涉老人才的职业道路。
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的缺口比较大,以南京为例,截止到2014年7月18日,老年人口总数约120万,南京约需居家养老护理员4.3万人,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总数约5000人(含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的专兼职养老护理员总数3000人,专业居家养老护理员缺口仍达4万人。这些数字充分说明涉老人才是很稀缺的。
3.2高校注重对涉老人才培养
(1)注重对涉老人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高校培养的涉老人才具有专业知识强、实际操作技能弱的特点。高校要进一步重视实训实习等环节,让学生更多地与养老机构“亲密接触”。同时在实习实训中加大对学生的考核力度,提高学生在养老机构中的融入程度。实习教师与养老机构的培训老师必须制定有效的实习实训手册,让学生以一个职场人的身份在养老机构中学习,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考核,监督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实习实训结束必须进行最终考核,与奖惩措施相结合。
(2)加强涉老人才职业素养的教育。
任何一份工作的职业素养都很重要,尤其因为涉老人才面对的是老年人,爱心、孝心、耐心等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影响到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职业素养的教育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高校必须在涉老人才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校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讲座、实习实训等环节,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一方面,使涉老人才有敬业精神,能吃苦耐劳,无怨无悔的为老人服务,不管自己的能力如何,只要是为老人服务,就要尽心尽力;另一方面,有良好的工作态度,用心对待每一位老人,真诚友好地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有耐心。
参考文献
[1]王婧,何国平.我国老年护理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0,(12).
【关键词】失能老人;老年长期护理;社会支持
1.问题的提出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数达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而当前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并不完善,存在养老护理资源匮乏、供给侧矛盾突出、相关法律制度缺失等问题,老年人依旧将家庭护理作为养老第一选择,但家庭护理服务内容主要是日常照料为主,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6]。与此同时,随着传统家庭规模的缩小,其护理功能也正面临弱化,无力独自承担护理功能。所以老年人长期护理需要从家庭、社区、机构、政府多元主体寻求支持,从满足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出发,探索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目前,S市的老龄化和高龄化特征显著,其对于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已经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状态,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尽管S市为了解决老年长期护理问题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但在其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的社会支持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2.S市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现状分析
S市长期护理服务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为方便我们了解目前S市护理服务现状,文章主要从养老服务政策、养老机构和护理人员的现状进行分析。
2.1S市养老服务政策现状
S市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在2020年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新格局,集养老、保障、政策支持、需求评估、行业监管为一体。其中主要任务有:要依托社区促进家庭照料服务开展,提高家庭照护能力;要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六个服务项目,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对公办的养老机构要建立起入住评估制度,先保障经济条件困难的无儿女、高龄和失能老人,所收住的失能老人数量要占总入住人数七成以上;倡导邻里互助,建设老年大学和社区文化中心等设施;完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在养老机构内增设医疗机构并扩大其医保支付范围,使医疗与生活护理能有效衔接。
2.2S市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现状
S市承担长期护理服务的责任方主要有三方,因为家庭成员承担护理功能内容较单一,因此本文主要从社区居家和机构所提供的护理服务进行论述。
(一)社区居家护理服务现状。居家养老服务依靠老年日托中心、社区助老服务社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开展项目,项目有10个方面,为生活护理、助餐、助浴、助洁、洗涤、助行、代办、康复辅助、相谈和助医。服务方式有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等。2015年末,S市社区老年日间服务机构的数量就达442家,每天托养的老年人有1.5万人,社区助老服务社有202个,每月服务30.55万人,社区卫生服务站有215个,年内开设总病床数5万多张,这些服务机构的数量每年在逐渐增加。
(二)机构护理服务现状。S市由养老专业机构承担老年人的生活护理服务,由老年医疗护理专业机构来承担老年人医疗相关护理服务。养老专业机构包括公办养老机构及长者照护之家等,为老人提供长期生活照顾及护理服务。老年医疗护理相关机构不仅有老年护理院、部分二级医院护理病房和综合民办医疗机构、老年医院,还有设立在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目的是给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服务。目前S市护理床位的数量并不多,截至2015年,S市老年护理院有24所,床位数仅6645个,导致了护理床位“一床难求”的局面。
2.3S市护理服务人员现状
目前S市护理服务人员包括家庭护理人员、社区护理人员和机构护理人员。家庭护理人员主要由子女、配偶组成,提供非专业化的护理服务,仅能满足生活护理功能。社区护理人员则绝大多数来源于劳务派遣和社会上的失业人员,年龄偏高,综合素质也不高,技术能力不强。机构护理人员虽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但伴有流失率高的特点。社区护理人员和机构护理人员持证率仅17%。从中可以看出,S市提供长期护理服务的人员服务水平并不高,服务质量堪忧,因此,在政府发展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护理人员的建设问题。
3.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S市老年长期护理服务存在的困境
社会支持不仅包括了正式支持,还有非正式支持,前者为政府、社会团体、社区、服务机构和各种制度保障,后者为家人、朋友和邻里之间提供的支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是通过将这两种支持进行功能上、资源上的整合,才能使老人拥有一个完整的社会支持网络。
3.1老年长期护理服务正式社会支持存在的困境
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正式支持不足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完整的长期护理服务支持体系。目前S市的社区护理服务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调查发现,社区护理服务存在着项目对象不明确,项目之间功能交叉的问题。如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立初衷是给失能老人服务,但有不少照料中心变相地成为了老年活动中心。特别是日间照料中心并不能满足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的需求,因为大多数中心的设施并没有失能老人所需的项目和康复护理服务[8]。日间照料与文体活动在功能上的交叉使得失能老年人的专项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机构长期护理存在的问题则是,老年护理机构床位太少,病床使用率高,周转率低下,“一床难求”现象明显。特别是老年人需要专业医疗护理的需求,其护理人才队伍仍需加强专业化建设。总而言之,目前S市长期护理服务中,家庭护理缺乏家庭支持政策,社区护理存在功能交叉问题,机构护理床位严重不足,三者服务水平都不高,并且三者服务呈现碎片化的状态,各自为政,也没有进行有效的衔接。
(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缺失。目前大部分老年人长期护理的费用由自己及子女支付,政府补贴少,老人表示无法承担高昂的护理费用,亟需政府给予资金补贴。政府在解决护理费用问题时,必须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通过制度的互助共济功能来给予老人正式支持。但S市目前还未建立一个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仅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工作,并且试点工作才刚开始还未取得成效,是否能扩大到整个城市还尚未可知。
(三)尚未建立完善统一的养老服务评估体系。S市老年照护等级评估由民政局负责,高龄老人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评估由医保部门负责,老年护理院的入院标准由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这三个部门各自制定老年护理需求分级评定标准。由于S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老年护理机构护理产生的费用可由医保报销,在无法正确评估的情形下将会导致那些本来应去养老机构接受专业护理的失能老人反而挤占医疗护理的床位,降低护理床位周转率;S市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当老人处在不同区域时,即使护理需求一样,也无法得到一致的服务;除此之外,S市还未完善长期护理评估机构和评估团队,无法保障评估是否真正透明公开。
3.2老年长期护理服务非正式支持方面存在不足
长期护理服务体系非正式不足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家庭规模缩小导致长期护理功能退化。有学者指出,当老人遇到困难时首先会向家庭成员求助,由家庭承担长期护理功能,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还能减少家庭在护理方面的直接支出[7]。这说明在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中,家庭成员提供的不仅仅是物质保障还有精神慰藉的功能。但随着家庭规模逐渐缩小,4-2-1家庭模式的存在已更为普遍。加之女性家庭成员进入职场的比例越来越大,照顾家中的老人的时间被大大压缩,家庭承担的护理功能已经逐渐弱化。除此之外,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预期寿命的增长,甚至有些家庭还出现了子女与父母一同步入老龄化的现象,家庭承担护理功能的能力进一步受到挑战。
(二)非专业护理人员服务能力不足。专业的护理人员才能运用专业护理知识,有效地解决老人身体、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而对S市长期护理服务人员的研究发现,S市真正拥有专业护理知识和真正能从事护理行业的人比较少。现存主要以大量非专业护理人员提供长期照护服务,该群体人员大多数服务水平不高,质量堪忧,这将会严重影响老年人对长期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4.完善S市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建议
4.1建立家庭—社区—机构三维长期护理服务支持体系
应加快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首先,让家庭成员主动承担护理责任,同时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政策。同时要给予一定的信息支持,如开展培训服务或讲座,由专业护理人士对家庭中老年人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方法、技巧上的交流和探讨。再者,当家庭成员出现护理压力过大或暂时无法护理老人的情况时,可提供暂时的护理服务。重度失能老人所需护理时间长、对服务专业性要求较高,应由机构提供专业护理服务;另外,将社区养老作为家庭养老的依托。社区养老护理体系的对象应该是全部不同体质的老人[3]。由社区提供的支持,家政公司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上门日照服务,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提供日托服务,专业机构和短期托养机构提供的短托服务和长者照护之家的长托服务;最后,机构护理应该成为三维长期护理服务体系里的支撑,专门为重度的老人提供专业的长期护理服务。养老机构要根据评定标准对老人护理需求进行评定,实施分级护理。
4.2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为了保障家庭、社区、机构三方护理功能的衔接,就须在家庭、社区和机构这三维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以分级护理为主要形式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对筹资渠道、保障对象和筹资比例等作详细规定。针对资金来源渠道狭窄问题,应通过鼓励社会上的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团体进行慈善捐赠或通过发行福利彩票获得资金等方式解决,实现应保尽保。在建立制度保障基础上,相关部门应将重心放在对失能老人的科学分级中来,通过科学分级将失能老人合理地安排到家庭、社区、机构中去。
4.3建立完善长期护理评估机制
S市应在全市建立统一的需求评定标准,由一个部门采用分级评定的方式对申请长期护理的老人进行失能等级认定,分级分流提供服务,将轻度、中度失能的老人安排在家庭或社区进行护理,将重度失能老人安排在机构护理,统一规划,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服务碎片化。并且组建专业的评估机构和评估团队,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评估的过程、结果进行监督制约,杜绝腐败现象发生,还可引入社会媒体进行舆论监督,保证评估的透明。
4.4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对护理人员进行人力资源建设,形成专业护理队伍。首先政府可适当地进行人才储备,如在高等院校设立老年护理相关专业,培养未来专业的护理人才;再者,对社会上正在从事或将来想要从事护理工作的人,通过职业培训,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合格者才能提供护理服务,做到每人持证上岗。同时,也可让社区居民自愿加入志愿者队伍,最大限度地使用社区内人力资源,但需要对从事护理工作的志愿者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培训。
参考文献:
[1]林艳,党俊武,裴晓梅等.为什么要在中国构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J].人口与发展,2009(4).
[2]罗小华.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3]肖亚梅.城市社区老年护理服务研究[D].学位论文:工程技术大学,2014:52.
[4]杨莘.老年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4(1):6-9.
[5]胡双燕.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模式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5.
[6]符美玲,陈登菊,杨巧,张伟.关于我国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A),2016(7).
[7]侯志强.城市居家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保障完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40-41.
欧洲各国多以社会养老为主,政府、慈善团体、非营利机构和社会捐赠出资修建养老院和老年社区,并聘用专业的服务公司对其进行管理和运营。另外,欧洲养老方式呈现相对多元化趋势,如德国的社会化养老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以房养老和异地养老等类型,而丹麦则出现了DIY自助养老及跨国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其中由于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院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各国政府鼓励居家养老,并向家庭提供补贴。政府也对养老社区等新兴养老产业的建设提供了政策监督,强调在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础上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欧洲政府将养老更多地放在民生视角下考量,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经过多年发展,欧洲已有包括养老金体制、养老意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等各方面的成熟配套,养老体制相对完善。
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积极老龄化”概念中,养老产业被赋予了新含义。“参与、健康和保障”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新对策。在医疗保养条件优越的当代允许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老年旅游、体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构建不断被提出且应用,衍生出出国考察、健身、徒步旅行、老年摇滚乐队、老年夜校等一系列针对身体健康的老年群体提出的活动。丹麦的自助养老社区,代表了老年服务业的新潮流。这里不但提供各种居家养老的服务,也充分尊重老人的自由意愿,选择志趣相同的老友同住。与此同时,设有各种小作坊、小农场、小鱼塘等活动设施,满足老人的一切需要。
欧洲的养老模式更加适用于城市内或者风景优美地区的小规模多功能型养老机构,因有国家养老保险进行支撑,同时国民收入较高,付费能力与意愿均明显较强,因此其运营模式难以为中国养老机构借鉴。但其服务内容与理念,仍然值得国内养老机构借鉴学习。我国养老体系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德国经典养老案例解读
德国是全球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与许多欧洲养老护理中心一样,莱维茨护理中心坐落于一个风景优美的自然保护区旁边,其服务内容包括日间照料中心、养老公寓和二十四小时急救等内容,是典型的乡村住宅式养老机构。养老中心的座右铭为“有勇气做个快乐的人”。莱维茨护理中心为老人提供日托、短期入住类的临时服务,日托中心每日能够将老人接入护理中心,参与其中的服务与活动,然后再将老人送回家中。日托服务中除重要的餐饮服务、洗浴服务外,更多则是鼓励老人在中心的休息室和公共活动场所与其他老人交流,享受其中的各种理疗活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区380名老年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4例,女性156例;年龄60-91岁,平均(69.1±7.2)岁,其中60-69岁者218名,70-79岁者124名,80-89岁者38名;职业:农民23名,工人103名,教师52名,医务人员15名,企业职工91名,公务员67名,无业者12名,其它17名;文化程度:小学114名,中学及高中192名,大专及以上74名;婚姻状况:丧偶68名,夫妻健在305名,独身7名。
1.3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①受试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②受试者的健康水平: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等11种老年常见疾病史;③制定社区护理的需求问卷,包括疾病预防、疾病护理、健康促进三个方面,共23个条目;④采用GQOLI-74生活质量的综合评定量表[1],内容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共74个条目,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调查问卷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入户发放,使用统一指导用语向受试者讲解。调查表由受试者本人填写。本次共发放400份问卷调查表,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8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5.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
2结果
2.1老年群体疾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380名老年人中,患病者273名(71.8%)。其中患1种疾病165名,2种及以上108名。患病率最高的的前五名疾病是高血压(125名)、关节炎(76名)、心血管病(63名)、糖尿病(46名)、白内障(19名)。
2.2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影响因素
表1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影响因素
2.3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
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平均(61.72±9.84)分,躯体功能平均(60.11±11.86)分,心理功能平均(67.31±12.62)分,社会功能平均(63.34±10.76)分,物质功能平均(55.76±13.52)分。
2.4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和生活质量间相关性
表2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和生活质量间相关性(r)
注:*表示P
3结论
3.1护理工作利用情况与影响因素
本调查显示,社区老人的护理服务利用率较低。通过调查结果可知,380名社区老年人中273名患病,患病率高达71.8%。而患病率最高的前五位分别是高血压(125名)、关节炎(76名)、心血管病(63名)、糖尿病(46名)、白内障(19名)。此类疾病与老人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也说明老人对于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较高。社区老人生活质量平均(61.72±9.84)分,这与国内外相关资料[2-3]的研究结果相近。该现象也说明老人有较高社区护理需求,但目前我区护理服务的状况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区护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服务站工作宣传不充分,老人对于社区护理工作的性质、特点、方法、意义等缺乏深入了解;而社区老人对社区护理不接受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费用问题,老人对于费用考虑与平时经济收入和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同时也可反映出老人对于护理工作认识的缺乏[4]。
3.2增强护理服务工作
3.2.1全面了解社区老人护理需求,针对性开展健康宣教 实施健康宣教工作,进一步提高社区老人健康意识与自我保健的能力,提倡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调查显示社区老人主要患病为高血压、关节炎、心血管病、糖尿病及白内障,因此,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开展健康宣教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干预对策[5]。
3.2.2增强对社区老人生活质量的检测,对生活质量较差的老人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特困老人与空巢老人属于社区老人中的困难群体,护理工作人员应增强对该类群体的护理。可将该类老年人资料进行分开保存,让护理人员心中有数,定期对老年人进行针对性护理。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入住老人)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亲属或本市担保人)
亲属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入住人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所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担保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协议总则
一、为满足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实际需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学”,人人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切实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老人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体现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各方遵循《民法通则》、《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年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及国家其他法律法规,经平等协商,签订本协议。
二、各方签约表明:
甲方对乙方已进行体检,确信可以为乙方提供约定服务,并接受本协议的约束。
乙方对甲方提供服务的宗旨、内容、性质、工作流程及责任已充分了解,自愿接收甲方提供约定的服务,自主签约并接受本协议的约束。
丙方对甲、乙双方已有充分的了解,对乙方承担连带责任。
三方均确认,协议内容已仔细了解,对各方的情况均已了解并理解己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情形变迁时,得订立补充协议。
任何一方认为有必要,可订立补充条款。
协议分则
甲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提供与资质等级相应的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服务设施配套。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医疗护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无医务室的应有与其签约的专业医院负责老人疾病的诊治)。老人居室及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的使用面积不低于部颁《规范》,为老人提供的生活设施和用品须是安全可靠的。有完善的管理规章和服务流程。提供住宿条件及日常生活措施,保障乙方生活环境舒适、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