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能效分析范文

建筑能效分析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能效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建筑能效分析

第1篇

关键字: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测评标识;框架;实例

Abstract: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logo, mainly refers to th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units through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o each building energy assessment and detection efficiency, thus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for publicity to identify the information in a manner. To reduce civil construction energy, improve energy management of civil construc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his article unifies our country civil building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dentifies the instance, the civi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identification framework and identifies the instance are studied and described briefly.

Keywords: civi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evaluation; identification; framework; examples

中图分类号: TU20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主要分为:建筑能效实测标识以及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两个部分,目前我国大力开展的主要是理论标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有效降低民用建筑能源消耗,提高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成效,我国城乡和住房建设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公共建筑、居住新建以及节能改造实施后建筑物节能效果进行对应的量化评价,从而为大力开展省地节能型公共建筑、居住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短缺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一、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实例框架

(一)测评标识对象和框架

在建筑工程中,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总体方案可以归结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标识和测评相结合、实例和理论值相结合。测评对象主要为房地产单位开发和建设单位,其中,建筑单位根据扩建、改建国家办公建筑以及单位面积在两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在实施综合改造申请财政支持的大型建筑以及公共建筑中,申请省级以及国家级节能示范工程建筑,或者申请有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物。民用建筑能效标识和测评以单栋建筑物为主要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冷热源设备以及建筑管网。

在测评机构中,主要分为省级以及国家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根据承接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维护机构、空调采暖、能效综合见证取样检测以及再生能源系统评标。国家级测评机构主要由城乡建设以及住房组织相关专家组成,根据申报单位提供的资料,对自治区、省、直辖市以及建设部门推荐的机构进行评审认定;省级测评机构主要由自治区、省以及直辖市建设部门专家进行评审认定。在这个过程中建筑所有权人必须向测评机构提供相应的申请资料,由对应的机构进行文件审查、软件评估、工程检查以及性能测试,完成后再向所有权人提供对应的测评报告。

在标识管理中,所有权人必须根据测评报告,向相关部门提供申请标识,作为建筑能效实测值以及建筑能效理论值,支管部门根据相关管理办法,在资料审核没有异议后,根据规格进行标识性活动,建筑实测值标识一般为五年。

(二)测评标识等级划分

在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中,能效标识一般分为5个不同的等级,当基础达到50%到65%的节能,并且满足建筑节能要求时,为一星;节能达到65%到75%基础项时,标识为二星;基础项为75%到85%时,并且满足要求时,为三星;当基础项在85%以上时,并且满足规定,为四星;当分数超过60分时,再加一星。在建筑能效实测标识阶段,在不转变理论标识等级时,必须将实测能效值、能耗值写入标识证书,同时规定项必须满足相关要求,反之则必须取消标识结果,根据相关结果对标识等级进行科学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标识结果被迫取消,必须重新申请民用建筑能效标识以及测评方法。

根据现行国家级建筑节能设计方法、标准,获得建筑物空调能采暖调耗能量。规定项则是基础项除外后,根据现行国家建筑节能设计要求,保障采暖空调系统以及维护结构始终满足建设要求。当建筑物围护结构以及主要用能设备必须进行置换更换时,或者建筑物效能测评标识结束后,相关建筑所有权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的标识;当使用者或者所有权人对建筑效能测评标识结果有异议时,通过相关主管部门申述,在主管受理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对应措施。

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实例

某钟楼区,拥有十三栋住宅,有18层和11层两种不同高度的短板小高层,B3-2项目主要由11、10、9、8、6号楼以及商业一号楼、地库工程组成,总面积达到六万一千多平方米,18层作为最高层,根据相关民用建筑技术导则具体要求:民用建筑能效测评必须以单栋建筑为对象,使用11层为民用建筑能效评标,建筑面积达到一万四千多平方米,位于小区西北角,总高度达到54米,共有18层。

(一)节能措施以及基础项测评

在围护结构中,该建筑外墙使用外保温的形式,100毫米的模塑保温板加上20毫米地方水泥砂浆加上200毫米的页岩砖加上防水层。

屋面保温,采用40毫米的细石混凝土加上20毫米的水泥砂浆、70毫米的硬泡保温防水层、20毫米的水泥砂浆、30毫米的泡沫式混凝土、20毫米的水泥砂浆、100毫米的混凝土楼板。外窗采用5+5+15A的中控玻璃。

在用能系统中,该项目采用热泵加上天棚辐射、新风系统,在每天24小时运行的过程中,全年没有间断果;室内温度常年都在20到26度左右,湿度一直在30%到70%之间,在恒湿恒温,夏凉冬暖的过程中,极大程度的增强了居室舒适度。

在测评基础项中,根据竣工验收相关资料为具体依据,以施工过程的取样见证为具体检测报告,辅助现场数据检测。根据BECS2010节能软件计算得到,该项目屋面结构、传热系数、窗墙面积比、遮阳系数、传热系数、建筑气密性以及外窗透射均满足DGJ32/J71相关规定。

(二)规定项、选择项

在这个过程中,规定项测评主要以抽检方式为主,从而辅助检测报告以及验收报告,根据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涉及规定项条文8个,满足项也有8个(如表一、所示)。经过相关调查显示:该工程11楼气密性等级为五级,屋面、外墙的墙体热桥部位保温,通过膨胀性聚苯板进行保温,采用发泡胶将墙体接缝以及窗框进行填实,使用密封胶进行密封;采用发泡材料对洞口以及外门窗框进行填实,从而满足项目规定项要求。

在空调方面,根据地源热泵特点,在空调末端采用天棚辐射和新风系统置换,使用两台热泵主机,单台的额定热量为947KW,冷量为874KW;另外两台为新风机主机,冷量为1248KW,热量为1354KW。在集中性空调水系统进入每层集水器时,通过温度特点,在调节末端阀门的过程中,让末端流量改变,进一步满足室温调节标准。

表一、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实例分析

在选择项中,通过充分利用地热,新能源的使用占整个生活热水以及采暖能耗比例的70%以上,根据现场调查以及文件审查显示,外窗一般采用铝合性金卷帘的方式,进行遮阳。在理论值等级评定中,基础项达到72.5%的节能率,选择项加80分,总体平能理论值为三星。

三、结束语

民用建筑能耗测评标识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由于我国建筑能耗测评刚刚起步,在建筑理论测评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实施框架以及具体实例,在加强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沁芳,许鸣,张朝辉等.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实例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2,(9):52-53

[2] 王沁芳,张朝辉,许鸣等.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实施与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12,39(7):40-42..

第2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节能效果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建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世界能源危机的临近,人们的节能意识逐渐的增强,开始加强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研究和应用。文章希望通过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和建筑节能效果的分析,促进我国的建筑朝着节能化和节约化方向发展。

1 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

1.1 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的必要性

建筑节能是指通过一定的节能设备的选用对建筑的耗电,耗水和耗能进行改善,减少建筑的耗能,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消耗。因此对建筑进行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十分的必要。

一是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十一五以来,一直在进行节能环保建设,建筑行业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和能源的消耗十分的大,因此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对建筑进行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十分的必要[1]。

二是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已经拥有成熟的技术基础和材料的保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建筑节能玻璃膜已经实现了研发到应用的推广,因此在技术和材料上具备了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保障[2]。

1.2 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的意义

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意义重大,需要对建筑节能玻璃膜进行必要的推广和应用。

一是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有利于我国的节约型社会的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具备节约的意识和理念,还需要实摘 要:从十一五开始我国加强了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视,十以来我国开始了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因此在建筑行业也开始了节约节能材料的推广应用。文章首先分析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概况,其次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节能效果摘 要:从十一五开始我国加强了节能环保方面的重视,十以来我国开始了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因此在建筑行业也开始了节约节能材料的推广应用。文章首先分析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概况,其次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节能效果际的行动参与到节约社会的构建,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是对建筑节约材料的实际推广和应用,能够为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做出突出的贡献[3]。

二是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是对建筑节能的成功尝试。我国的建筑在使用的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能源,空调和照明会耗费大量的电力资源,清洁和饮用会耗费大量的水资源,办公和生活会耗费大量的纸质能源,通过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可以为建筑节约大量的电力资源,夏季通过节能玻璃膜的应用降低室内温度,冬天通过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增加室内温度,减少了开放空调对电力资源的耗费。

三是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降低了建筑使用的成本。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是通过一次性的玻璃膜的投入带来建筑使用的长远收益,通过减少空调的耗能来降低建筑使用的成本[4]。

2 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的节能效果分析

对建筑节能效果的分析是全面和复杂的工程,因此要在对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的基础上研究节能的效果,寻找新的节能技术,促进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和研究。

一是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节能效果分析要注重安全性研究,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不能过度的盲目,必须保证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安全性,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节能效果分析前进行安全性的考量,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节能效果的分析。

二是建筑节能玻璃膜的节能效果分析要注意对照性,对节能的效果进行必要的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建筑节能玻璃膜的节能效果,在对照的同时注重不同地区的区分和不同使用效果的分析[5]。

文章设置了两组对照实现,第一组是对北京的同一栋大楼的相邻两层进行测量,一层是普通的玻璃,另一层使用节能玻璃膜。第二组是同样的条件但不同的地点,地点选取在南方城市广州,实验的时间定在8月份。根据节能效果的分析结果绘制成如下的表格。

通过对对照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建筑节能玻璃膜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遮蔽光照,避免阳光照射对居民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同时建筑节能玻璃膜还可以有效减少对电力资源的消耗,改善夏季室内的温度。因此要提倡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使用。

三是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建筑节能效果分析要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季节,建筑节能玻璃膜的效果可能不像实验的效果那么明显,因此要注重建筑节能玻璃膜使用的适用性,根据建筑的使用实际进行建筑节能玻璃膜的使用[6]。

3 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对策

3.1 建筑节能玻璃膜的技术创新

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在我国才刚刚兴起,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针对问题进行必要的技术创新。一是对建筑节能玻璃膜进行问题改进的技术创新,比如在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中建筑在冬季需要采光而在夏季需要避光的问题,如果使用窗帘就可以通过窗帘的调试进行光照的采取,但是节能玻璃膜却不能随意的更换,这就需要对节能玻璃膜进行智能化的技术更新,让节能玻璃膜更加的智能化,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二是加大技术的集成创新,国家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通过研发投入和推广投入,促进我国的建筑节能玻璃膜的产业化发展。

总之,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技术的革新,促进建筑节能玻璃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

3.2 加强重视

通过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效能分析发现建筑节能玻璃膜的优势明显,因此需要对建筑节能玻璃膜进行推广和应用。一是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的氛围,新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和制作专题短片的形式,对我国的节能玻璃膜的应用优势进行推广。二是在政府机关内部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优势进行宣传,在政府内部加强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重视,在政府的带头下对建筑节能玻璃膜进行必要的推广和应用。

总之,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需要在各方的重视下进行推广。政府需要对国家的节能环保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推广,在政府的带头下促进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发展。

3.3 完善相关的节能政策

我国的节能政策制定注重对重工业的节能规范,对建筑的节能政策注重建筑建设过程中的规范忽视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规范。因此要完善相关的节能政策。一是淘汰落后建筑产能,建筑节能玻璃在建筑的过程中就注重节能玻璃膜的安装,从而将对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安装融入到建筑的规范中,避免建筑完成后对节能玻璃膜安装的困难。二是分析建筑节能玻璃膜的现状和问题,根据问题制定符合建筑节能使用的节能政策,让我国的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发展走向制度化的轨道。

4 结束语

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和建筑节能效果的分析十分的重要,因此要彻底分析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的现状和建筑节能效果,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化的建筑节能玻璃膜应用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冯一曼.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与建筑节能效果分析研究[J].厦门大学,2012,24(3):16-18.

[2]肖.建筑节能材料和建筑节能效果的分析对策[J].北京理工大学,2013,12(2):10-12.

[3]和小伟.浅析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与建筑节能效果分析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12(1):14-15.

第3篇

关键词:建筑生态环境;节能效果;综合评价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已带领我国社会经济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建筑行业带来的污染也同样关系着我国民众的身心健康,因此合理的对建筑行业施工工序进行制定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自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一直在关注建筑业建造的建筑物的节能效果,为合理节约我国的能源消耗,并且控制我们身边环境的迅速恶化。本文对这两个问题的关联性展开探讨,并分别对这两个问题之中存在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

1使用传统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1.1传统施工技术施工时具有环境污染的特性

伴随着我国民众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建筑在能耗上也远远超过过往的能耗标注,在我国南方地区因为和北方地区地域上的差异,南方地区居住的人们经常性使用空调等智能供暖设备并随之造成大量的电能量消耗,其对环境的影响可想而知,而在我国北方地区这种情况则要明显改善很多,北方的四季气候较为明显,并且冬季可依靠地热或暖气渡过寒冬,在北方居住过的人们都了解北方人在冬天的取暖方式主要是利用燃烧燃料来取暖,而非南方地区的电力取暖。因此,在建筑设计上北方的建筑明显要比南方某些地域的建筑在结构上要复杂很多,其中供暖设施就是其中最大的不同点。我国北方地区的建筑物一般要长于南方的建筑物,这其中的里有主要是北方的墙体在建造期间为了应对北方的气候加入了墙体的保护措施,该措施在保护墙体的同时,也起到了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因此南方的部分建筑设计师应从建筑的布局以及构造重新入手对建筑的节能设计,相信这个问题在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不断发展下会有更好的改善。

1.2传统施工技术易现污染

针对建筑施工下环境的污染问题,这里着重说明的建筑物建设进程期间的污染状况,施工方应综合分析整体的施工工序,并针对工序问题进行汇总处理,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施工方要进行重点标注,而对于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施工方要立即采取措施给予解决。一般来这类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对建筑的能源处理不恰当所造成的,因此我们从客观的来说应重点针对建筑的生态环境进行其评价系统的制定,并依据此系统对建筑的部分结构进行评定,其评价机制越是详细建筑的节能措施实施工作在之后越容易实现,此评价系统还被作为建筑生态环境的技术核心被应用于建筑工地中,其利用智能化的方式实现了绿色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并与创通施工技术形成了两种对立的体系。

1.3传统技术产生废气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环境影响建筑风格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我国科研人员就建筑施工中出现的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对建筑工地的节能建筑建造效果给予了与之对应的建造基准,我国今后的节能建筑的建造标准都是基于这个一标准。在这一有力标准机制的实施下,我国早年间建造的大部分建筑物都是不合格的,因此针对这些不合格建筑,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后期的建筑补救,合理运用这项补救措施,可有效改变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

2基于节能理念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2.1节能理念施工技术对施工现场的控制

节能理念施工技术的应用中所包含的评价策略主要分为两大类,对施工工序规划以及建筑用施工图纸的设计,将二者进行适当的结合并制定出建筑施工的审核机制。其审核机制只要源于施工方被授予的能源节能效果,在这一机制中的系统具备了一定成都的一致性,其本身就如同生态环保原理一般。在机制的实施下施工方不仅更易归纳施工现场的评定系统,并与此同时提升了建筑物的节能效果。

2.2节能理念的施工技术对施工环节进行控制

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居住小区内的噪声分布,可以看到,颜色愈深的建筑所处的声环境越差,在没有采取设防噪绿带等降噪措施的情况下,其临街一面的室外噪声级不能满足居住Ix:室外自天低于SSDB、夜晚低于45dB的国家标准。为此,笔者对合理降噪提出了建筑群空气流场的分析标准,仍以前述居住小区为例,这种高层建筑、多层建筑混合存在的小区,其建筑群内部的空气流动情况对其微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局部风速太大可能对人们的生活、行动造成不便,也有可能在某些地方形成旋涡和死角,不利于室内的自然通风。因此,业主提出在规划设计阶段预测居住小区内的空气流动状况,以对小区内微气候作出合理的评价。

3节能理念是今后建筑生态环境的重点推广对象

3.1使用节能理念排除施工现场的非人为因素

施工现场中包含着一系列非人为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由地理环境的气候所造成的,通常我们会针对空气流速的分布图对天气进行判断,其中冷色就代表着气温及将下降,这时的户外天气通常表现在无风且天空万里无云。我们都知道气流对风速的影响非常大,气流的流通速度加快代表着风速和风力也随之加强。据我国相关科研人员您的研究表明,建筑施工现场的气流将会对施工现场的建造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南方的春季和北方的冬季建筑施工工作者都会停下手里的工作,这个举动的主要原理就在于在这样的气候下进行施工建造会严重影响工程的建造质量。

3.2使用节能理念的施工技术防止施工现场

结合建筑群空气流动分析,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预测居住小区不同位置小范围内的逐时气温,同时进行比较并给出评价。所得结果既可供居民选择适合个人习惯的工作生活环境提出参考意见,同时也能为改善居住小区热环境指明方向。某居住小区中不同位置的热岛强度变化情况。其中的原因在于居住小区建筑布局合理,建筑间距选择合适(天空视角系数较高而利于长波辐射冷却天且集中绿地多,绿化好,并或多或少地采用了人工水景布置准得其与空气的热湿交换加强,有效地降低了空气的温度)。值得一提的是,环境最好的区域均为小区居民日常生活、起居、休憩、娱乐等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区域内的健康适宜的温度环境将极大地利于居民的室内外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4结论

我国为加强建筑行业的建设工作,在政府的不断鼓励下以综合相应的评价机制系统,对我国还处于建设当中的工程项目进行与之相应的评价系统的制定,并根据其具体情况逐渐进行完善,在建筑环境和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理念的应用过程中,我国目前已经彻底明晰了建筑生态环境中所包含的真正内涵,并及时进行了建筑节能概念的推广工作,为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除了一定程度上的探索。

作者:魏焕

参考文献

[1]李萌.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和生态节能之间的关系分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25(15).

第4篇

关键词 公共建筑; 暖通空调系统; 能效分析; 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4-0078-02

能源危机作为时代的课题,追求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充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建筑节能领域日益受到关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又是能源消耗大国,坚持能源的高效利用,确保能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对我国城镇公共建筑的能耗进行统计分析,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的能耗约为普通居住建筑的15~20倍,特别是大型、配置全年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其能耗比将更大,其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将超过建筑全部能耗的65%以上。因此,加强对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效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公共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特点

从建筑的分类来看,由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两大类,而民用建筑中,又分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我们常说的如商场、酒店、娱乐场所、以及写字楼、科教文卫建筑,邮电、通讯、机场、车站等,都属于公共建筑的范畴。由于公共建筑人流量大,人口密度相对集中,对公共建筑的能耗需求较大,通过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公共建筑能耗与民用建筑进行比较,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中的比例已超过一半以上,笔者结合郑州地区冬冷夏热的特点,选取25栋公共建筑来作为调研对象,就其建筑内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进行测试,其结果如下。

从上图表分析可知,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比例都在50%以上,其中在对被测查的公共建筑中,商场的照明系统能耗指标在256kWh/m~409kWh/m之间,平均值在328kWh/m,约占整个公共建筑能耗的40.3%;酒店的照明系统能耗指标在56kWh/m~189kWh/m之间,加上油、燃气等能耗折合成电耗约占71kWh/m~296kWh/m之间,约占整个公共建筑能耗的40.9%,综合办公楼的照明系统能耗指标在56-297kWh/m之间,其约占整个公共建筑能耗的41.3%。通过现场实测和调研,郑州市公共建筑的能耗相对较大,利用率水平较低,还存在较大的节能空间,特别是暖通空调系统中,对冷水机组的配备过大,在水系统中“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管理上缺乏必要的制度和措施等。

2 加强对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结合郑州地区公共建筑能耗调研分析,从设计阶段的准确计量和控制,以及运行阶段的合理调节和管理,以及制度措施的建立与落实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现结合其具体实际提出相应的整治意见和措施。

2.1 从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阶段来强化节能目标

我国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从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标准和原则上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此,加强对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环节的节能管理,合理配置建筑冷热负荷指标,因地制宜的选择系统形式,如配置冷水装机容量,设计恰当的输配系统等,都能够实现对节能指标的有效管理。

2.1.1 对建筑空调系统进行动态负荷计算

空调设计通常是采用负荷指标来确定其冷、热负荷,而在公共建筑的负荷计算上,其估算值均比实际值大1/3左右,从对郑州某四星级酒店的调研中发现,其配置的冷水机组的制冷量分别为1584kW、2112kW,在平时的运行中,1584kW的机组就已经够用,及时是在最大的需求下,2112kw的机组也能够完成制冷需求,也就是说,其冗余负荷比实际最大负荷大了一倍,不仅增加了前期投资,还造成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来看,在对公共建筑进行冷热负荷计算时,必须要求设计单位逐项逐时的来进行,对于全年动态负荷的计算,也需要计算出供热、制冷负荷的全年能耗,因此,合理的负荷设计和冷热源方案,都能够对公共建筑的节能目标进行改善,特别是针对夏、冬两季的计算和累计,从提高设备的设计容量和总负荷量来合理分配供冷、供热量,以实现整个公共建筑节能目标的完成。

2.1.2 强化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输配系统的能效控制

输配系统是暖通空调系统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公共建筑节能目标的重要途径。与普通民用建筑不同,大型公共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中,输配系统所占的能耗约占总系统的60%-70%,因此,抓住输配系统的能耗指标是提高整个系统能耗的关键。从暖通空调系统的构成中,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变频技术的成熟,大大减少了水泵、风机等输配设备的能耗。通过对郑州某酒店水泵变频技术的测试和分析,3台冷冻水泵和3台冷却水泵全部安装变频器后,结合郑州夏季典型日的温度值,通过对变频器的温差进行设定,对进出水温差设置为4.9℃~5.6℃,通过进行实测,冷冻水泵的平均每小时节约电耗为47%,冷却水平均每小时节约电耗为51%。

2.1.3 强化对室内环境设计标准的合理设定

结合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特点,合理的设定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参数,对于建筑节能也是重要的关键点。比如对于夏季时室内温度设置过低,冬季室内温度设置过高,不仅加重了暖通空调系统的负荷,也使得能耗增加,运行成本攀升。据统计,在冬季供暖时段,每降低1℃,能够节约能源6%-10%,在供冷时段,每提高1℃,能够节约能源8%-10%,而且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下,对人的健康是不利的,因此,从人的舒适性来看,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是确保健康的前提,也是实现公共建筑节能目标的前提。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新风量作为输配系统中消耗大量能量的关键指标,在节能目标上,合理的减少新风量,充分利用自然风源,如过渡季节应该加大新风量,或者全部采用新风,可以大大节约建筑能源消耗。

2.1.4 强化对暖通空调系统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节能技术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从对郑州部分公共建筑的能耗分析中,做好节能技术工作,充分利用过渡季节的新风量,对空调系统中的热量和水系统进行回收和利用,都是节能的重要方向。如变频技术的使用,可以对冷水泵、冷却水泵,以及机组进行高效的利用,减少不必要的管路系统的能源消耗。再如变风量空调系统,通过对末端装置变风量的调节,从而合理调节空调机组的风量,已达到节省设备和能源的目标。热回收系统通过对内外余热进行回收,以便于充分利用加热设备的余热,实现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要求。同时,增加太阳能、热泵技术等也可以大大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2.2 加强对暖通空调运行中的姐能控制

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控制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方向,特别是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对各设备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通常可以实现对能耗的精确计算。如对投入运行的空调机组台数进行控制,对启停进行控制,对供水系统进行有效调节等。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专门针对建筑物内部各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实现对人力、物力、能源等安全可靠控制。同时,对于智能化建筑来说,加强对空调系统的自控能力,也是提高建筑设备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2.2.1 加强对建筑系统内各能耗的准确计量

能耗计量是实现公共建筑节能目标的关键,只有将建筑内部的各个用能系统进行分类、分时、分项统计和计量,对于不合理的用能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改进,如在结算能耗时,侧重于对房间面积、使用时间的控制,而忽视了对使用者节约能源意识的提高,以致于冬季房间温度过高,夏季房间温度过低,不仅有害健康,也对能源造成了严重浪费。

2.2.2 对部分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

暖通空调系统中,对水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是节约能源的重要环节。从建筑设计负荷来看,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系统实际负荷都远远小于设计负荷,制冷机长时间的启停都是能源浪费的重要环节,因此,改进和完善机组部分负荷的运行效率,以实现对建筑节能目标的完成。

2.3 健全和完善公共建筑节能制度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其能耗也不尽相同,为此,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制度规范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标准,对建筑节能工程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从管理条例和制度措施上来推动公共建筑的节能目标的实现。同时,作为公共建筑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节能意识的培养,从制度上明确国家对节能政策的实施要求,尤其是政府事业单位的建筑节能工作,更应该从严格管理上来突出节能的意义和重要性。

3 总结

作为公共建筑节能的重点,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必须从建筑设计阶段加强,加大对建筑冷热负荷的准确计量和合理配置,在运行管理阶段,加大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效监测和控制,从制度管理上不断完善,以真正将公共建筑节能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公共系统;暖通空调;提高能效;

中图分类号:TB657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我国的主要建筑分为居民建筑和工业建筑,绝大部分的居民建筑包括商业用途的建筑,比如是商场、酒店、写字楼、商场等等,目前我国的公共建筑耗能达到了普通居民耗能的6倍,对于一座大型的配置有暖通风空调系统的建筑来说,暖通空调的耗能达到了建筑耗能的70%,而且空调系统的运行又加多了电力的负荷,所以公共建筑的节能具有很大的发展意义和发展潜力,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二、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

1.暖通空调的含义

采暖通风与空调(HVAC):控制建筑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技术,包括对噪声的控制。

采暖(Heating)――又称供暖,供热;技术职能:按需向空间供给热能,补偿热损失,达到室内温度要求。是人类最早开始使用的室内温度指标控制手段。

系统组成:热源、输送管道、散热设备、调控构件

分类:分散式:热源与散热设备在一处,火坑、火炉、火墙、 火地;集中式:热源与散热设备分开,城市、区域集中供暖。

通风:(Ventilation):技术职能:通风换气、防暑降温、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防止内外环境污染。

主要功能:提供人呼吸需要的氧气;稀释室内污染物或气味;排除工艺过程产生的污染物;除去室内多余的热量(余热)和湿量(余湿);提供燃烧设备所需氧气。

系统组成:通风机、送(排)风口、风道、净化装置、调控构件等。

2.空气调节(Air-conditioning)

系统职能:用来对房间或空间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度流动速度进行调节,并提供足够量的新鲜空气的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可以对建筑热湿环境、空气品质实现全面控制,即包含了采暖、通风部分。

系统组成:冷热源、空气处理设备与末端装置、风机、泵、管道、风口、调控构件等:使用采暖,通风或空调要区别考虑。

工作原理:民用建筑(商用建筑、公共建筑);得热:人体、照明、电器、太阳辐射、室内外温差;得湿:洗涤、晾衣物、烹饪。

热负荷:为维持室内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向建筑物提供的热量;冷负荷:为维持室内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所排走的热量。

湿负荷:为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湿度,所排走的湿量。

工作原理:向室内提供冷量、热量,加湿或减湿,稀释室内的污染物,保证室内具有适宜的冷热舒适条件和良好的空气品质。

3.工业建筑

特点(与民用建筑比):空间大,人员密度小,不宜对全车间进行全面温、湿度控制(除一些特殊的生产工艺或热车间)。

排风系统:为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蒸气,固体颗粒等污染物,使室内污染物浓度达到要求所设立排风系统。

送风系统:为稀释室内的有害气体,蒸气,固体颗粒等污染物,补充排出室内的空气量而设置送风系统。

工作原理:当室内得到热量或失去热量时,从室内取走热量或向室内补充热量;当室内得到湿量或失去湿量时,从室内排走湿量或补充湿量;当有污染气体时,排走污染空气,补入等量的清洁空气。

4.按照用途分类:

(一)舒适性空调――保证创造舒适健康环境的空调系统;民用建筑,商用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办公楼等;特点:温度、湿度精度要求不高。

(二)工艺性空调――为生产工艺过程和科学实验创造必要环境条件的空调系统。

特点:按工艺类型不同,功能、系统形式的差别很大,精度有时要求较高;电子:含尘浓度;纺织:相对湿度 ;计量室:温度;医药:无菌。

5.暖通空调发展历史

(一)历史

人类使用火的开始,就有了采暖。后发展为火坑、炉、地、墙均属辐射采暖;自然通风古代已被利用;秦、汉年间就有利用天然冰降温的空调房间。

(二)发展

近代采暖发展起源于1673年;1784年英国开始应用蒸汽采暖;1904年纽约交易所建成空调系统。

(三)我国发展

建国后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采暖通风,工艺性空调,当时依托前苏联技术。开设了“供热、供燃气与通风”专业;60-70年代热水采暖,集中供热,加热器、散热器、热水锅炉的研发生产,洁净空调系统、舒适性集中空调、空调产品的发展。1975年颁布《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80-90年展最快,空调由工业转向民用;21世纪考虑可持续性发展,节能,新能源开发利用,环保。

三、公共建筑暖通空调提高效能措施

1.室内设计计算温度的取值问题

在冬季供暖工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降低1℃,能耗可减少5%~10%左右;

在夏季供冷工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升高1℃,能耗可减少8%~10%左右。

为了节省能源,应避免冬季采用过高的室内计算温度,夏季采用过低的室内计算温度。办公室、居住等建筑的冬季的采暖不宜高于20℃,公共建筑一般房间的夏季空调不宜低于25℃。

2.采暖系统的设计

采暖系统设计得合理,采暖系统才能具备节能运行的功能。不管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合理的设计节能采暖系统主要原则是:一是采暖系统应该能保证到对各个房间(楼梯间除外)的室内温度能进行独立调控; 二是便于实现分户或者是分区域热量(费)分摊的功能;三是道线路系统的简单、管道材料消耗量少、节省一开始的工程预算。

3..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一)冷却塔应布置在环境清洁、通风良好、远离高温的地方,以确保其冷却效率。

(二)多台冷却塔并联使用时,冷却塔之间应设连通管 或共用连通水槽,以避免各台冷却塔补水和溢水不均匀,造成浪费。

(三)冷却塔的总供、回水管之间,宜设旁通管并装电动两通调节阀或采三通调节阀调节控制,保证冷却水混合温度满足冷水机组对冷却水低温保护要求;并宜采用出水温度控制风机启停或变频调速控制,达到节电目的。

4.冷热源设备的选型

(一)空调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宜采用集中设置的冷(热)水机组或供热、换热设备。机组和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特征,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及其价格政策、环保规定按下列原则通过综合论证确定:

在有天然气供应的区域,要使用分布式的热电冷联供和燃气的空调技术,实现错峰用电,提高能源的利用。

凡是执行峰谷电价以及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同时空调负荷不均匀,并在用电高峰期使用为主的建筑工程,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均可采用蓄冷(热)系统,以便减少装机容量、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制冷能耗。

具有多种能源(热、电、燃气等)的地区,宜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

具有天然水资源或地热源可供利用时,宜采用地源热泵供冷供热。对全年进行空调以及各房间和区域负荷特性相差较大,长时间同时分别供热和供冷的建筑物,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后,可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但冬季不需供热或供热量很小的地区不宜采用。

(二)除了无集中热源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外,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等作为直接采暖和空调的热源:

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地区的建筑;

以供冷为主,采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

四、结束语

作为公共建筑中耗能最多的暖通空调系统,因为通过设计其室内的参数,准确的计算建筑的冷热负荷情况,以及采用新的节能技术,这能有效的提高暖通空调的系统,对于公共建筑来说,必须严格的制度符合自身的耗能管理系统,要严格控制其耗能,这对于建筑有着长远的意义,对于我国的环境生态保护来说更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孙纯武,郭林文.重庆市大型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能耗状况及分析[J]. 洁净与空调技术.2011(8):90-92

[2]江亿.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J].暖通空调.2013(4):20-22

第6篇

关键词:学校建筑;分时供暖;热负荷;节能。

据统计我国各类高校3000所,分布在采暖地区的建筑面积约26亿平方米。以采暖费25元/平方米计,每年取暖费用高达650亿元。学校类建筑普遍存在以下特点:建筑物使用依据课时安排存在分时段性,绝大部分人员停留有固定性,如夜晚和假期学校的许多建筑无人。尤其在冬季我国北方院校采用集中式供热,供暖期内,所有建筑不分昼夜供暖。即使是节假日教室内无人停留,仍然按照室内采暖温度(18℃)。能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在集中供热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外网系统水利不平衡,单栋建筑热力入口无调节装置,散热器布置过多,这样会使建筑之间供热分布不均。由此从经济效应、社会效益和环境效应,可见供暖节能势在必行。

1.1分时供暖

分时供暖即按照建筑物的使用规律使用分时供暖,在非假日供暖期内,分时供暖每天室内温度设定按时段划分(见图):06:00、23:00室内温度设定为18℃;23:00/06:00室内温度设定为5℃

1.2基本耗热量百分比

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取18℃,室外温度取大连市供暖室外计算温度(-11℃),则在设计工况下,分时供暖较传统供暖可节约的热量折算成百分数为

1.3热用户热负荷分析

现行供暖方法年度能耗计算可用下述公式计算,即:

Q =qf・F・N×24×3.6×10。GJ (1)

式中:Q 一建筑物全年供暖总能耗,GJ;

qf一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W/m2,取50W/m2 ;

F―供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

N ―供暖期天数,大连地区150d

3.6×10-3――每小时3600秒

测定教学楼面积为31649m2带入(1)式,得到按现行供暖方式全年的总能耗

Q=50×31649×150×24×3.6×

=20509 (GJ)

2. 采用分时供暖建筑物年能耗计算

2.1 建筑物采用分时供暖能耗计算公式

寒假期间教学楼供暖年能耗计算公式为:

式中:Q‘-建筑物非寒假值班供暖年能耗,GJ;

-温差修正系数, =(t2-tpj)/(tn-tpj);

-分时供暖室内温度,取5℃ ;

-供暖期室外日平均温度,长春地区取-8℃;[2

-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取18℃;

h-工作日每日工作小时数;h=17 3461.387GJ

其它符号意义同式(1)

50-寒假50天,d;

计算结果如下:

(1) 非寒假期间,用公式(1)计算,式中Ⅳ供暖天数在

此为150-50。

=50×31649×(150-50)×24 ×3.6× ‘

=9570.66KJ

(2) 寒假期间用公式(3)计算:

其分时供暖年能耗量为:9570.66 +3418.09=12988.75GJ

(GJ)

由上述计算可知,采用现行供暖方法,该建筑全年供暖能耗为20509GJ,而采用分时供暖方法,全年总能耗降为12988.75GJ。节省能耗7520.25GJ。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257吨。

3 能耗其它问题的解决以及技术措施

首先在供热入口处将手动调节阀改为电动调节阀;其次在锅炉房设自控系统,实现分时供暖控制,即通过控制流量来达到对室内温度的控制。控制器根据室内设定温度与当前温度的对比反馈,自动控制螺旋阀门开关的开度,从而实现根据建筑实际用热量控制热水流量。

4 总结与前瞻

第7篇

1.1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分析

目前,对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相关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主要近几年才开始发展。李静和田哲[6]通过构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与效益模型,对绿色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运营6个方面的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进行了研究;吴俊杰、马秀琴等[7]通过计算住宅楼全年负荷和CO2减排量及协同效应,计算了天津中新生态城的经济效益;刘秀杰[3]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结合外部理论对绿色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杨婉等[8]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曹申和董聪[9]分析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项成本和效益的内容和特点,定量计算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10]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根据定义,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可以分为节能环境效益、节水环境效益、节地环境效益、节材环境效益和环境质量改善效益。根据绿色建筑效益形式的不同,环境效益又可分为CO2减排效益、健康效益、建材寿命延长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CO2的排放量必然还将增长[1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不是实现CO2减排,每十年全球的气温平均将升高0.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威胁。绿色建筑以“四节一环保”为目标,结合当今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节能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

1.2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人类正在遵循碳循环的概念,以低碳为导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推广普及低碳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等措施来达到节能目的。绿色建筑的主要节能手段[12]如下:(1)护结构节能护结构是建筑节能设计最主要的内容,护结构节能措施是指从屋面、外墙、门窗等方面采取保温隔热有效措施。比如通过增大门窗面积来增加采光和通风面积,改善材料自身的保温性和隔热性以及提高门窗密闭性最终达到节能的效果。(2)智能化技术节能智能化技术节能是对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冷冻机组以及照明设施等实行最优化的控制,以最大化地减少建筑的电能消耗。建筑能耗中,照明耗能所占比例较大,室内外照明系统应综合考虑节能光源、灯具和附件,为了节省电能消耗,绿色建筑通常采用高效的新型节能灯具,公共区域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延时或声控开关,同时注意自然采光部位的节能措施。除节能灯具外,节能措施还包括设置节能电梯、暖通空调、室温调节器、能量回收系统等高效节能设备和系统,也需要增量成本投资。暖通空调系统应控制设备的能效化比、管网系统的输送效率。设置集中采暖或空调系统的建筑可以安装新风系统对能量加以回收利用,能够取得相对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3)可再生能源节能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重复产生的自然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非燃料型能源系统。绿色建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通常是太阳能和地热能,是最易获取的再生能源。

2苏州市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2.1主要研究方法: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是按市场现行价格作为价格标准,据以确定自然资源价格的一种资源评估方法。它是比照与被评估对象相同或相似的资源市场价格来确定被评估资源价值的一种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能耗,计算得到截至2012年底苏州市绿色建筑节约的能耗量;然后将能耗转换标准煤以及CO2排放当量;根据CO2市场价格来计算获得的效益。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直观看到绿色建筑节能导致的CO2减少量,这将减少温室效应的程度;同时还能得到绿色建筑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2.2CO2交易价格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东议定书规定的3种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施的一种碳交易机制,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碳交易机制,因此参考目前“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可用于交易的“核证的减排量”(CERs)参考合同价格[13-14]。由于本文研究的是2012年之前的环境效益,所以参考2012年刘秀杰[5]的论文,当年CO2的减排价值约为160元/t。

2.3基准建筑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中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建造的公共建筑作为比较能耗的基础,称为“基准建筑”。

2.4数据处理

本文直接获取的有用数据包括绿色建筑的申报建筑面积、建筑总能耗、节能率。申报建筑面积有85个有用数据,建筑总能耗有50个数据,节能率有56个数据(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列出)。截止2012年底苏州市85项绿色建筑总面积为285.075万m2,具体如表2所示。数据整理后,总共有36组有用数据。经计算,绿色建筑单位面积能耗范围为13.14kWh/m2a~154kWh/m2a,相应的基准建筑单位面积能耗范围为37.38kWh/m2a~346.03kWh/m2a。它们在每段范围的分布如图5和图6。其中单位面积能耗和基准建筑总能耗的数据可以通过公式(1)、(2)计算:单位面积能耗=建筑总能耗/申报建筑面积从图中可以看到,不论是绿色建筑还是基准建筑,单位面积的建筑能耗分布不均匀,因此在本文中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获得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平均单位面积能耗,具体的比例以及能耗见表3。根据表3,则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平均单位能耗分别为:绿色建筑平均单位面积能耗=ΣX·E=48.49kWh/m2a基准建筑平均单位面积能耗=ΣX·E=131.78kWh/m2a则苏州市2012年底之前绿色建筑比基准建筑节约的总能耗为:(131.78-48.49)×285.075=2.37×108kWh/a相当于减少使用标煤2.9×104t,减少排放CO27.54×104t。根据2012年CO2的减排价值知道截止2012年底,苏州市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为1.21亿元。

3结论

第8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能源;可持续发展;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前言:

传统的建筑中在用地规模、建筑材料、环境污染等方面均存在着较为严峻的问题,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讲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环境污染、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会大量降低一些不可再生能源的实际存储量,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在原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强化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加强对不可再生能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及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的能源经济发展要求,而建筑作为耗能较大的行业之一必须在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导下推进绿色、环保的现代建筑的发展。

一、能源可持续发展

能源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因而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强化对其的战略利用与管理,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管理的重要工作环节。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并强化各个领域的严格遵守与贯彻落实:

(一)长期坚持节能优先的发展战略

长久以来我国多数领域的发展是建立在高能源消耗与高环境污染基础上的,虽然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却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因而我国各领域建设中有必要长期坚持节能优先的发展战略。节能优先的发展战略是强调在降低各种不可再生或对环境的影响较大的能源利用程度的基础上鼓励更多领域加大对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利用度,从而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转变能源结构

从能源结构上看我国长期以煤炭为主且对煤炭的利用程度较低,在降低煤炭储备量与环境污染的同时没有充分燃烧或利用的煤炭残渣又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因而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必要调整并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天然气等能源的利用。天然气虽然不是可再生能源,但与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相比,其属于清洁能源,其在燃烧与利用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小。

(三)发展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以及各种海洋能都是可再生能源,通过各种科学研究可知这些可再生能源可以成功的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缓解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压力的同时极大的控制或降低了环境污染。例如,我国的发电、供电体系中很多电厂仍以传统的火电厂为主,其不但会对煤炭的供求关系带来严重的压力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而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系统中亦能发挥积极的功效,新时期电厂便可以实现由火电厂到水电厂或风电场的转型,进而将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到经济建设中来。

二、现代建筑中能源可持续发展效果分析

建筑行业是一项对不可再生能源及各种合成材料的需求量均较高的行业,其在发展中很多方面都存在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新时期为推进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完善化发展,建筑行业也不断加大了对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建筑的设计与建设。

(一)各种建筑节能材料的研究与利用推进了能源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建筑建材方面的标准的严格规划,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加大了对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的研究力度,很多建筑节能材料已经成功的应用到现代建筑中。近年来市场需求量较高的建筑节能材料主要有EPS聚苯板、XPS挤塑板、中空玻化微珠、酚醛板、岩棉板、珍珠岩板、发泡聚氨酯、聚苯颗粒、各类复合装饰保温板、保温涂料等为主要材料的墙体节能材料,中空节能玻璃、中空覆膜节能玻璃、节能窗框等为主的门窗节能材料,新风系统、通风系统等通风节能设备,基本同墙体节能材料等屋面建筑材料,这些合成的节能材料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房屋建筑对常规建筑资源的利用程度。以LED节能灯为例,其虽然仍以常规电能为主但其的节能效果也较为显著,长时期的应用下去其会节约较为可观的电能。

(二)可再生能源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近年来随着相关科研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被成功的应用到现代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在现代建筑领域的深化发展大大推进了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1.现代建筑中的太阳能

(1)太阳能供热系统。目前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板等为主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中正向着普及的趋势发展。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辅热供暖系统及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等太阳能供热系统更是成为现代建筑中最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其中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更是以其综合利用太阳能与空气两种可再生能源成功的解决了一般太阳能系统昼夜、自然天气等影响下存在的缺陷,在提高太阳能及空气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传统加热中对常规电能的需求量,有利于能源的节能发展。

(2)太阳能照明系统。在建筑的屋顶或建筑周围墙体上安置太阳能集热器,集热器与相应的设备连接将热能转化成电能,待夜晚的时候经由特殊管道将电能传输到各个照明设备上从而将太阳能成功的转化为电能照明能源。

2.现代建筑中的地热能

地热能对现代建筑的主要贡献是作用于建筑物的供暖系统,最常见的是地热能热泵利用系统,通过地热换热器将低温热能转化成高温热能,然后将其与特质的蓄热地板相互连接,使其将热能输送到地板中从而实现为建筑的供暖。现代建筑中的地热系统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可再生地热资源可以成功的应用到建筑物的供暖体系中,大大推进了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

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促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而社会各个领域必须强化对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探究与落实。现代建筑中可以从采用节能建材以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等方面推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该种建筑模式的发展更有利于推进我国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经济;社会效益;消耗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己越加突出和尖锐。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加快建筑企业节能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减少建筑耗能,节约能源;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传统建筑业的改造和提升,转变城乡建设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做好建筑节能工作,是当代建筑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建筑节能经济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随其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建筑能耗的大幅度增加。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对此国家一直提倡低碳建筑、节能建筑的概念。建筑节能经济也备受关注。

因为建设成本的增加,让很多人对其市场前景心存疑虑。以广州省为例,广州市政府已批准下发《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规定海珠生态城、国际金融城等城市发展新区的新建房屋建筑项目如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将不颁发施工许可证。

根据这一规定,广州四类项目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立项、土地出让、规划、建设和管理:一是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资金,或者国有资金占主导的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项目(含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二是旧城改造项目;三是海珠生态城、国际金融城、中新广州知识城、白云新城、天河中央商务区、天河智慧城、白鹅潭商务区、南站商务区、琶洲片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新区、空港经济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大学城南区等城市发展新区的新建房屋建筑项目;四是2014年起,广州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单体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

二、社会效益分析

(一)不同的专业人士所给予社会效益不同的定义:

1社会效益是指项目实施后为社会所作的贡献,也称外部间接经济效益。任何柔层通常是指地面较其上部楼层软弱的那些建筑。

2、社会效益是指企业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收入,而社会成本则是其带来的消耗,两者之差就是社会收益,即企业所提供的社会贡献净额。

(二)社会效益评估的特点:

1、外部效益的多角度和定量分析难度大

项目社会评估所涉及的间接效益和外部效益通常较多,例如产品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稳定与国防安全等等。

2、多目标性与行业特征明显

项目社会评估要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目标,因此具有多目标分析的特点。由于各行业务类不同性质的投资项目社会效益的多样性,而且各行业项目的特点不同,反映社会效益指标的差异也很大。因此,社会评估指标的行业特征较强,一般各行业能通用的指标较少,而专业性的指标较多;定性分析所涉及的范围和指标差别也很大。因此,各行业项目的社会评估指标设置要

3、注重宏观性和长远性

项目社会评估是对投资项目社会效益的全面分析评估,它不仅包括涉及社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宏观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等,还包括更广泛的属于纯粹社会效果的非经济社会效益。而且有些社会发展目标所体现的社会效益与影响具有相当的长远性,例如项目对居民健康、寿命的影响,对生态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对居民文化生活、人口素质的影响等。

(三)评估的作用:

项目社会效益评估可以促进在投资决策中全面衡量项目的财务,经济和社会效益,减轻项目对社会的不利影响,防止社会风险,促使项目与社会相互适应和协调发展,达到项目的持续发展和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提高项目成功率,增进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社会发展目标与社会政策的顺利实现。

三、两者的关系: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业的深入,绿色建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经济因素是影响绿色建筑推广的关键所在,一般建筑开发商只看到绿色建筑所带来成本增加的一面,而绿色建筑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被忽略了。因此,对绿色建筑进行技术经济和费用效益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节能收益是指建筑由于采用节能措施而带来的能耗收益、运行维护收益和舒适性收益的总和。其中能耗收益为最直观的收益。

建筑节能技术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建筑节能节约了大量社会能源和社会资金。以北京为例,截止2001年全市建成符合节能50%标准的住宅达3600万平方米。这部分住宅每年就可以节约采暖耗能40万t标煤,从而节省大量能源和资金,建筑节能是缓解当前电力紧张的有效手段,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建筑经济节能对社会效益的意义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1.建筑企业节能的意义 企业实施节能改进,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成本,而且有助于缓解政府能源供应和建设压力,对减少废气污染保护环境也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2.建筑节能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减轻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3.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居住建筑节能效果较差,总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容易导致用电高峰(夏季拉闸限电)

4、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生活水平

5、拉动建筑节能相关产业的发展:保温隔热性能、门窗的热工和气密性、采暖空调系统等相关技术和产业的进步。

建筑节能的发展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人们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受开发商广告轰击下错位的概念,使得消费者不能真正理解绿色建筑,而简单认为绿色建筑等于豪宅。开发商则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增加投资,并不产生的收益,或者仅为迎合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而打出“绿色”广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建筑首先也是一种商品,它从生产到消费背后需要多个群体共同支撑,这些群体同时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作为这一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政府、地产开发机构、研究机构、设计机构、建设机构、产品供货商、行业协会、消费者、金融机构乃至媒体,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同推动力量和影响因素。绿色建筑推广仅靠政府一些强制政策和社会道德力量是不够的。要充分做到建筑节能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结合必须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四、总结:

要想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就必须做好各种经济节能工作。尤其是建筑业的节能经济,占很大比重。建筑项目建设如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国家、省、市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该项目有利于传统材料领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增加传统材料的技术附加值,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带动全省农林业的快速发展,节省资源,对促进人员就业、社会稳定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就回去的很大社会效益。我们要努力做到建筑经济节能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墙体自保温节能效果经济效益环保效益

Comprehensive benefit Analyses on Self- insulation System on Energy-saving Wall

GanJie1

(1 China Railway 11 Group)

Abstract:Self-insulation system on energy-saving wall is trend for development of the Summer Hot and Winter Cold Area.The paper specifed advantage of self-insulation wall by analysing construction features、energy effect、economic benefits and conservation benefits,and expects promote self-insulation wall applicated in the Summer Hot and Winter Cold Area.

Keywords: self-insulation wallenergy effect economic benefits

conservation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夏热冬冷地区,冬夏两季气候条件较为恶劣,人们通常用电热器和空调改善室内热环境。而由于不注意改善墙体隔热和保温性能,能量的损失比较大。在传热耗热量所占份额中,外墙约占23% ~34%;窗户约占23%~25%;楼梯间隔墙约占6% ~11%;屋顶约占7%~8%;阳台门下部约占2%~3%;户门约占2%~3%;地面约占2%[1]。因此墙体围护结构节能对居住热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本文针对夏热冬冷地区正在大力推广应用的蒸压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明确正压加气混凝土在节能与经济方面的优势,以促进自保温墙体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广泛应用。

1墙体自保温技术发展

1.1 墙体自保温构造

节能建筑自保温墙体是指不通过内、外保温技术,其自身的热工指标达到现行国家和地方节能建筑标准要求的墙体结构。外墙自保温系统又分为外墙全自保温系统和外墙主体部位自保温系统,见表1、2。自保温墙体的主要节能效果体现在基层墙体,因此基层墙体以节能型墙体材料为主,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轻集料多孔砖等。在柱、梁等部位进行合理的处理“冷、热桥”、“接缝”的措施。

表1 墙体自保温系统基本构造(一)

1.2 墙体自保温体系主要特点

墙体自保温体系与外墙外保温系统等复合保温技术相比,具有耐久、防火、耐冲击、施工方便、综合成本低、质量通病少、与建筑物同寿命等优势,特别是采用可持续发展材料的自保温技术。尤其在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以夏季隔热为主,兼顾冬季保温,围护结构中墙体节能的贡献率相对有限;节能设计对围护结构墙体的要求是:一定的热阻、较大的衰减值和延迟时间、外表面浅色饰面等,自保温墙体技术较容易达到这些要求[2]。

2节能效益分析

2.1 墙体自保温技术性能

中部地区,特别是湖南、湖北两省墙体自保温体系主要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系统、节能型烧结页岩空心砌块墙体自保温系统、陶粒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自保温系统、轻集料混凝土多孔砖墙体自保温系统、N式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自保温系统、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孔中插保温材料)墙体自保温系统、PK多功能混凝土空心砌块等7大类,特色鲜明,应用广泛。特别是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和应用已颇具规模。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密度为350~700 kg/m3, 相当于红砖的1/3, 普通混凝土的1/5,其主要热工性能如下表3:

表3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基本性能参数

2.3 算例分析

以湖南为例,参照《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作者采用不同厚度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利用PKPM软件对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外墙平均的传热系数进行了测算。本次测算中发现在进行外墙节能设计计算时,在建筑体型系数和窗墙面积比、屋顶传热系数等指标都满足《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第四章规定性指标限制的前提下,热桥厚度为240mm,热桥面积占整体外墙面积30%以下的情况,使用240mm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砌筑墙体和热桥部分均可以不采用其他保温形式,直接采用加气混凝土自保温体系进行节能外墙设计即可达到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反之热桥厚度为200mm,热桥面积在整体外墙面积30%以上的情况,使用240mm加气混凝土砌块,200mm热桥部位需要采用其他保温材料作为补充才能达到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热桥厚度为200mm,热桥面积在整体外墙面积90%以下的情况,使用280mm加气混凝土砌块,热桥部位需要采用80mm加气混凝土配块才能达到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自保温能够满足当前主要结构形式的节能要求,节能效果符合相关标准。

3经济效益

3.1 主要自保温材料价格

市场上几种主要墙体自保温基层材料价格如下表4:

表4 主要墙体自保温产品价格

3.2 经济效益分析

从市场价格和目前市场应用情况来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具有最佳性价比。虽然自保温体系单价较高,但省去了外保温材料和施工费用。按照“终端节能”的概念,在能源消费的终端设备或系统上采取节能的措施投资1个单位资金,相当于对能源生产投资5-10个单位资金。因此应在保证用户舒适健康的前提下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外保温按外墙体面积计算(不含施工人工费用),仅隔热保温层材料增加的投资约为60-70元/m2。由于该模式使用的隔热保温材料,一般为高分子有机材料或含有高分子有机成分的材料,易受外界气候影响,且耐久性较差,使用年限一般在15-25年,势必今后还要重新投入维修费用[3]。根据现在应用情况来看,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外保温按照普通投资施工的,不仅会出现开裂、脱落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危及人身安全。

而自保温体系模式根据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理论[4],采用费用效率法(CE)可知:CE=SE/LCC=SE/(IC+SC) ,其中:CE为费用效率;SE为工程系统效率;LCC为工程寿命周期成本;IC为设置费;SC为维护费。

当要达到相同的工程系统效率时(SE为定值),工程寿命周期成本越低(LCC降低),则方案的费用效率就越高(CE增大)。采用自保温体系增加节能投资为A,但设置费用至少降低了4A左右,且由于自保温体系与结构同寿命,因此维护费用大大降低。则总体费用效率CE比外保温体系大大提高。

4环保效益

墙体自保温体系所依靠的自保温墙体材料,大都是研发出的新型隔热保温墙体材料,不仅能就地取材,再生资源,而且与传统墙材相比,在生产工艺上也有节能作用。例如,加气混凝土与传统烧结粘土砖相比,加气混凝土制造能耗为1390KJ/KG,远远低于烧结粘土砖3090KJ/KG。以10万m3加气混凝土为例,由减少制造能耗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0576吨。此外,1立方米加气混凝土可利用粉煤灰420Kg左右,对工业废弃物利用产生了良好作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取材环保、生产应用节能的理想效果。

5结语

墙体自保温体系在节能效果上可以满足国家和地方标准,技术上已有足够的可行性。在经济效益方面,由于自保温墙体的维修费用低,耐久性强,因此综合成本较以往的外墙外保温低。环保效益方面,由于自保温墙体多采用新型墙材,不仅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而且起到节能减排的双效。因此,墙体自保温特别是蒸压加气混凝土墙体自保温系统在夏热冬冷地区已逐步成为主导节能墙体围护结构。随着生产工艺的提高和节能工作的发展,适合夏热冬冷地区的自保温体系也会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唐欢. 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建筑墙体研究[D].湖南大学,2005.[2] 许锦峰,吴志敏,张海遐,张源. 自保温墙体技术在节能工程中的应用[J].建设科技,2008.

[3]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筑外墙外保温技术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

第11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建筑 给排水设计 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提出,节能建筑已经成为了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住宅建筑分布广泛,数量多、比重大。是节能建筑发展的重要区域,目前我国对于住宅建筑的给排水节能设计已经有了统一的准则,这无疑大大提高我国住宅建筑的给排水节能技术水平。

1住宅小区建筑给排水的主要节能技术

1.1采用节水、节能用水器具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根本,随着生产和人口的增多,目前我国不少地区的水资源日益紧缺,供需矛盾加剧。住宅小区的用水主要集中于洗衣、做饭、洗澡、厕所等四个方面。显然,用水器具的节能效果直接影响到了用水量的多少,所以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住宅小区建筑在选用给水排水设计时,要选择国家推广的节水、节能型产品。比如:在选用水表时,尽量选用防滴漏的;在选用淋雨时,要选择能够调节流量与水温的;选用大便器时,选择有两次冲洗阀门且用水量小于6升/次的;选用水嘴时,要选择限制水流率且密封性性好的。对于那些已经被国家的淘汰的产品:例如一次用10升谁的大便器;螺旋升降式水嘴等,要杜绝采用此类容易产生浪费的用水器具。采用节水、节能的用水器具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可以避免或减少水资源在的浪费,节约水资源。

1.2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给水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压力大部分采用的是满足六层以下多层建筑,但是由于目前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高层住宅小区已经成为了住宅小区的主流。高层住宅小区的供水需要进行二次加压,二次加压不仅容易产生水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能源的浪费,所以,在高层住宅小区给水设计时,要多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市政管道提供的水压。在市政给水管网水压能够满足住宅小区建筑时,尽量采用市政管网水压进行直接供水。当出现市政管网水压达到不楼层高度,无法满足住宅小区建筑的高层用水时,要采取建筑低层直接采用市政给水管网进行供水,好充分利用政府给水管网的压力。对于需要经过加压才能供水的楼层,计算好所需要的最大管网加压值,在进行加压或者水流量设置时,加压不要超过最大加压值,以免因管网压力高产生能源的浪费。

1.3消防给水系统和生活给水系统区别设置

由于消防给水系统和生活给水系统两者所需要的水压不同,所以住宅小区在给水设计中要对两种给水进行单独设置,以免产生两个系统不能正常供水的问题。按照我国目前规定,生活供水的静水压力要保持在300kpa-400kpa之间,而消防供水的静水压力要控制在800kpa之内。如果按照消防供水标注进行供水,则会导致生活供水水压太高,引起超量供应的现象,如果按照生活供水进行供水时,则又导致了消防供水压力不足,从而必须要配备更多水泵。所以,综上所述,为了减少浪费,同时节约项目投资,应把消防给水系统和生活给水系统区别设置。

1.4 雨水的收集利用

雨水的收集利用指的是,通过一定的设备或手段将降雨(雪)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质量处理,使雨水能够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然后再进行利用的过程。收集的雨水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作景观用水或用于冲刷马桶等。建筑物雨水收集的步骤是:首先,在地下建立一个雨水沉沙池,然后通过引水管将屋顶的水引入。待雨水沉沙池沉淀之后,通过水泵将水送到蓄水池,经过一系列的消毒后方可送至中水管道系统。为了避免地区酸雨带来的影响,一般在降雨开始5分钟后进行雨水收集。

1.5 热水供应循环系统的完善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住宅小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目前,我国热水供应系统存在着不少问题,目前,我国的热水供应系统在开启热水装置后,想要获得自己满意的温度要首先放掉一部分凉水,而这部分凉水就严重浪费掉,因为它没有任何价值。这种浪费的产生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管理、施工以及设计建筑考虑不周等众多原因而造成了热水供应系统的不完善,假如,在建设热水供应系统时加入多路阻力的平衡,那么远离加热设备的水流温度也会保持一定的温度。如果能科学布置热水管网,保证热水和凉水的出水水压保持平衡,那么也不会在开启热水设置后水温调整缓慢。在国家出台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干管、立管和支管循环中,取消干循环,在今后的建筑热水循环系统时立管和支管的循环方式,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因此,要结合地区的具体经济条件以及建筑成本和节水效果在住宅小区建筑建设热水供应循环系统时选择立管循环或支管循环,以减少不必要的冷水浪费。,

1.6真空节水技术

排水工程可以与真空技术结合,真空技术运可以运用到洁具以及下水道的冲刷中,少量的水和空气在真空负压的作用下,依靠快速的冲击,将洁具或下水道中的污垢、污水冲刷干净。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用水,而且在冲刷的过程中带走污浊空气。具体操作流程是:首先通过真空泵,让排水管道内产生35-55kap的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污水被抽进收集容器具内,最后污油泵将集容器具里的污水排至下水道,经过多次试验表明,在住宅小区内使用真空技术,能够节水超过45%。

1.7科学选择变频水泵

变频水泵适用于供水方式里没有调节水箱的条件下,传统供水系统常常在供水最不利的情况下计算水里,应用变频水泵后,水泵的自动调节系统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供水系统下造成的水电浪费问题,在水电资源紧缺的中国,变频水泵无疑有着巨大的市场。随着变频水泵的不断升级,特别是新型感温材料的出现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更新。在热水供应系统中,变频水泵可以通过改变流量改变扬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调控。在具体的热水供应系统中,通过在水龙头配置流量指示器,循环水泵控制系统接受指示器的信息,在不同配水命令下及时安装要求改变水泵运行参数,从而达到节能省电的目的。

2 其他节能技术

2.1尽量不要使用生活饮用水在对住宅小区绿化、道路的浇洒水,可以使用经过处理的雨水进行,绿化用地也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进行浇灌,例如:喷雾、滴灌。

2.2 对于小区的用水景观和游泳池要设置水处理器,以保障水的循环使用。

2.3 小区尽量使用重力排水时,以节约能源。

3、结语

住宅小区的给排水与我们密切相关,建筑进排水节能设计人员要采用正确的节能手段,尽量选用对人身心无害的节水设备、器材。我国是一个人多水少的国家,水资源缺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大力推进住宅小区给排水节能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它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必然措施,也是我国今后节约用水的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渤.刘义.多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几个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6(9):95-95.

第12篇

关键词:绿色学校建筑;设计;节能设计

引 言:在进行绿色学校建筑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资源利用率和自然规律,最后使该建筑的采光、保温、通风等环境逐渐得到完善,建筑的耗能也大量减少。

1 绿色学校建筑的概念

根据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学校建筑可定义为具有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特性的校地、校舍、校园、运动场地及其附属设施。健康、舒适, 就是要求学校建筑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室内、室外学习和活动环境, 保证学生的健康和高效地学习; 同时, 学校不仅是人才的“生产者”,也是能源的“消费者”, 是环境问题的“制造者”, 节能、环保就是要求学校建筑要尽可能少的消费资源, 制造最少的废弃物, 降低周围环境的负荷。

2 学校建筑发展趋势

学校自产生以来就形成了以“班级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该模式的不足在于学生的立体交往太少;而现代教育注重交往、开放、互动,强调个性化等方面的发展。学校设施不仅提供在校生学习,还应承担非在校生(电大、夜大、职大生等)接受业余教育的职责。同时校区应尽可能多置绿地, 并适当预留可发展的用地。校区内的公共设施(体育馆、图书馆、科学楼等)应与校区外的设施互补,保证校区的开放性及自由度。此外,设计师在设计学校建筑时需要把握的方面有:

2.1 对特定地域、特定人文历史背景下的学校设计, 应表现其建筑或场地所拥有的品质和特别的精神;

2.2 建筑要体现设计师对建筑、社会、历史的个性化理念;

2.3 建筑本身应该是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诠释。

3 绿色学校建筑设计中的节能设计分析与探讨

3.1 绿色学校建筑的选址设计

建筑强调“天人合一”和“因地制宜”的生态思想,所以在绿色学校建筑的设计中应该要兼顾节能和节地两个方面。选址好的建筑地址,根据地形地貌的状况来设计绿色学校建筑,可以使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影响其内外环境并节约大量的空调耗能。因为冬天冷空气会对建筑物产生“霜冻”的影响,所以绿色学校建筑不应该被放在洼地、山谷之地,这样会使其用于采暖的耗能提高。要实现提高建筑节能和采暖效率的水平,必须把绿色学校建筑置于避风、向阳之地。

另外,要注意的是选择绿色学校建筑用地时,要遵循生态环保的理念,保护周围已有的生态环境,避免对原有的自然条件和设施产生不利的影响。绿色学校建筑的基本原则中包括不能对建筑周边环境有破坏作用。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将边角地变为可用的建筑用地,或者开发地下空间,确定合理的校园容积率,有利于达到节地的目标。

3.2 绿色学校建筑的布局设计

科学合理的校园建筑布局设计,不仅可以方便师生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更是绿色建筑的良好体现。明确合理的出入口、实行人车风流,划分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都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途径。

做好建筑的良好朝向,主要建筑以南北向布置为主,争取做到最佳的采光及景观,合理设置建筑间距,在减少教学楼间的声音干扰的同时,保证主要用房能够得到足够的日照,符合的日照标准要求,减少彼此间的遮挡。对于临水或者依山而建的校园,更要利用好有利的地形,深入分析布局利弊,做好景观、节能的有机结合。

3.3 绿色学校建筑的单体设计

随着建筑单体节能技术措施的不断提高,新型的保温墙体材料、中空隔热玻璃、屋面保温材料、节能变频空调等技术日渐成熟,但我们不能忽略了更廉价环保的技术手段―自然通风和有效遮阳。

(1) 提高自然通风效率

使用自然通风不仅仅能够减少空调的耗能,能够在不耗费资源的条件下使室温降低,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生活在新鲜的自然空气中,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在设计通风装置时要考虑到在夏季主导风方向上应该使用开放式设计,在冬季主导风方向采取封闭式设计。控制好窗墙比以及外窗开窗率,在南向尽量扩大外窗可开启面积,为过渡季节组织室内自然通风创造有利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房间,尽量采用两侧对开窗,形成良好的穿堂风,有利于夏季降温,降低空调能耗。为了达到获得良好通风条件的目的,在设计时应该根据气流的惯性原理,在相邻的墙面将进、出口的位置错开分布。

(2) 提供有效遮阳效果

对于我国夏热冬冷地区来说,夏季东、西墙面的温度能够高达40℃,从而可以直接影响到室内的温度。对绿色学校建筑的遮阳设计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可以考虑阳台、遮阳百叶、垂直绿化等手法来进行处理。设计时应该综合计算夏天遮阳和冬天日照的不同要求来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其在高温天气阻挡热量的进入,在低温天气让人享受足够的阳光。

3.4 绿色学校建筑的绿化设计

绿色学校居住建筑的附近如果有大量的水面和绿化,能够对周围的气候进行改善。但是不同的建筑材料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是有差异的。通过实地测试发现在夏天,草地表面的平均温度相对于混凝土地面大概低了4.4℃,相比沥青地面更是低了7℃左右。绿化的作用是对建筑周围夏季进行增加湿度、降温等。相关理论证明,每增加10%的绿化覆盖率,就可以使温度下降高达2.6℃;当覆盖率高达50%,温度会下降大约13%,这正好可以解除热岛效应。

(1) 建筑周边的绿化设计

在我国夏季气候十分炎热,为了让从建筑外地面上反射过来的热能量减少,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必须选择对太阳辐射反射率低的用材。通常,可以在建筑外种植草坪和灌木以形成降温效应,从而使反射到室内的热量下降。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植被进行的呼吸机制带走相应的热能,进而让建筑物周围的空气温度明显下降。

(2) 建筑屋面的绿化设计

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来维持生命,可以改变热能量的垂直分布方向。对屋面的绿化能够改变建筑屋面能量的平衡关系。进行屋面绿化的作用不仅仅是增加了城市的植物覆盖率,而且能够起到很好的蓄水效果,使得2/3的雨水能被植被吸收,从而进一步促进植被的生长和城市空气、温度的调节。通过相关的实测,发现屋面绿化能够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并且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的辐射作用。

(3) 建筑墙面的绿化设计

从美观的角度来说,墙面绿化可以美化环境,营造一个自然、健康的生活条件;从节能的角度看,可以使起到很好的降温蓄热作用;从防止污染来说,能够减少城市的粉尘污染,有效的缓解热岛效应。墙面的颜色和朝向对其温度的高低有重要影响。朝南、西的深色墙面,夏季最高可以高达60℃,冬季外墙温度低达-10℃。对墙面进行绿化设计,能够有效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起到降温遮阳的效果,避免墙面承受巨大的温度差异。

4 结束语

总之,绿色节能设计作为比较容易实现的生态手段,具有投资少和节能效应持久的优点,而且一般的学校建筑都可以采用,特别是节能手段与建筑美观和功能使用结合在一起,会更好的实现节能型社会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公炳. 试谈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的通风与遮阳节能设计[J].建筑.2009(13).

第13篇

关键词 建筑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省际差异;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40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2-0056-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2-009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能源、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前提。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一个高耗能产业,每年能源消耗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年消耗量从2000年的2 17853万t标准煤增长到2008年的3 81253万t标准煤,年均增长72%。此外,其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时排放出大量污染气体,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建筑业的节能减排直接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和环境保护,提高能源效率则是在不影响建筑业发展的情况下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地域辽阔,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能源利用情况和节能潜力也必然有所不同,制定各种举措时不宜一刀切。因此,本文以区域建筑业为研究对象,对各省建筑业的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鉴别分析,从而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置差异化的节能目标、制定相关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1 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对能源问题的重视,能源效率成为了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世界能源理事会(WEC)[1]将能源效率定义为能源的服务产出量与能源使用量(或投入量)的比值。对能源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源效率测度”和“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两个方面。

能源效率的测度方法可总结为单要素方法和全要素方法两大类。单要素能源效率指标中最常用的是“能源强度”,用单位GDP的能耗来表征,早期对能源效率的研究通常采用该指标。虽然该指标的测度简单易行,但其把能源作为唯一的生产要素,忽略了其他生产要素,也未考虑能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2]。Hu和Wang[3]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框架下,提出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概念,并以“目标能源投入量”和“实际能源投入量”的比值来测度这一指标。该指标综合考虑了能源、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更加符合生产实践情况,因此在后续研究中被广泛采纳。魏楚和沈满洪[4]、李世祥[5]分别采用此方法对我国各省的能源效率、工业部门和6个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杨红亮和史丹[6]则使用单要素方法和全要素方法对中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全要素方法所具有的优势。鉴于此,本文采用全要素方法对建筑业的能源效率进行测度。

对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包括因素分解法和要素计量回归法。史丹等[7]采用方差分解测算了全要素生产效率、资本-能源比率、劳动-能源比率对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影响。李廉水和周勇[8]、王群伟和周德群[9]等利用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将全要素生产效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从而考察了各要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谭忠富和张金良[10]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经济结构、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单向动态变化过程及成因。因素分解法和指数分解法的缺点在于选取的指标都较为综合,无法准确把握具体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在全面分析影响能源效率具体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系统的指标体系,从而采用回归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以深入把握导致差异的原因。

其中,θ表示第k个决策单元的生产效率,X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投入向量,Y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的产出向量,λj为第j个决策单元的权重,S-为投入的松弛调整量,S+为产出的松弛调整量。(1-θ)Xk为投入要素的径向调整量,冗余投入量等松弛调整量与径向调整量之和,(θXk-S-)即为目标投入量。

22 投入产出指标及数据说明

合理确定投入产出指标并对其进行准确度量,是采用DEA方法准确测度建筑业生产效率从而计算能源目标投入量的前提。随着对能源的重视,以资本、劳动力和能源作为三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已逐渐为众多学者所采用[11]。在以往对能源效率的评价中,学者们较为一致的选取资本、劳动力和能源三个要素作为投入指标,选取总产值作为产出指标。本文延续学者们的做法,结合建筑业实际情况,各指标的具体描述及度量方法如下。

(1)资本:一般认为资本存量能够较真实的反映资本投入的实际值,但由于计算较为复杂,且各区域的建筑业固定资产折旧率无法获得,本文以固定资产来表征资本投入。当期固定资产=(当期末固定资产+上期末固定资产)/2,原始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

(2)劳动力:严格的讲劳动力投入应当用从业人员的有效劳动时间来衡量,并考虑劳动力的质量差异,但由于相关数据难以获取,本文选择《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中的“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这一指标来代替,该指标是指建筑业企业(或单位)报告期实际拥有的、与建筑施工活动有关的人员的平均人数。

(3)能源:建筑业所消耗的能源种类繁多,且省份之间的能源消费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文将各种能源消耗统一折算成“万吨标准煤”后汇总形成能源消耗总量。能源基础数据取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各地区能源平衡表。

(4)总产值:直接选取《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中的建筑业总产值这一统计指标。

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基于中国大陆30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数据缺失)2005-2008年的建筑业面板数据,利用DEAP21软件对各省建筑业的目标能源投入量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上述公式(1)计算其能源效率,最后按4年平均效率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能源效率较高的省份为黑龙江、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和天津,能源效率较低的省份为内蒙古、山东、海南、甘肃和宁夏。其中,黑龙江、上海和浙江4年的效率值均为1,表明其能源效率高且非常稳定。

通过对30个省份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能源效率最高的为1,最低的不到03,各年的平均效率值约065,标准差为024,表明省际间的能源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四年的标准差相差不大,说明省际间的这种差异在考察期间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能源效率较低的省市尚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通过对各省四年的效率值进行纵向比较,除天津和福建的能源效率有明显下降,河南与吉林有明显提高外,其余省份的能源效率均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当然这是指在全国的相对水平,而非绝对值。

3 建筑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1 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上文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省际间的建筑业能源效率差异较大,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这一差异的?此问题的解决对于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能源效率的提高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12],为对建筑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对有关能源效率和建筑业生产效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将建筑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确定为以下五个方面:能源消费结构、产业发展程度、产业组织特征、辅助产业发展程度和科技水平。具体影响因素的指标描述及定义见表2。

(1)能源消费结构。建筑业能源消费种类繁多,总体上以原煤、汽油、柴油和电力为主,但不同地区的消费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表明,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能源效率的高低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大小相对应,[13]相对于煤炭,电力属于高效能源,电力的消费比重上升,有助于提高能源整体使用效率[14]。

(2)产业发展程度。建筑业发达的地区,建筑市场相对较为规范,能够实现有效竞争,从而促使各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另外高度发展的建筑产业能促进各生产要素的配置趋向合理,更容易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学者的研究亦表明建筑业越发达的地区,建筑业效率水平越高[15]。

(3)产业组织特征。一般认为产业集中度和市场化程度越高,越容易形成有效的竞争;专业承包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外商投资带来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在促进市场竞争的同时会对内资产生技术外溢和示范效应,从而对区域的生产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16]。而大量分包使工程涉及更多的参与者,使总承包的协调管理工作变得更为繁重复杂,生产效率降低,但分包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专业化。

(4)辅助产业发展程度。建筑业的生产过程与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密不可分,研究表明辅助产业对当地建筑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协助作用[17]。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能够从源头上促进设计方案的合理化,从而实现资源的节约;监理咨询等则能通过过程监督降低各种资源的浪费。

(5)科技水平。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能够有效的提高能源效率[8,10]。科技水平包括技术装备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一般来说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技术创新则是技术进步的源泉。

回归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结构、产业发展程度、产业集中度、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均对建筑业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技术水平、辅助产业发展程度、工程分包和专业承包的发展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能源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在建筑业中的应用较少,因此影响程度有限,但随着新能源技术在建筑业中的推广,技术创新能力对建筑能源效率的影响势必会加强。而由于目前对建筑节能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在设计阶段的节能意识薄弱,导致勘察设计等相关辅助产业未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工程分包和专业承包,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建筑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但同时过多的分包使管理工作变得复杂繁重,生产效率降低,所以综合起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

对能源效率最高及最低的9个省份的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果:①黑龙江的高效率主要缘于其电力消费比重远远高于其他省份,上海和江苏的高效率分别得益于其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浙江、北京和天津的高效率则是由产业发展程度、产业集中度、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②海南的低效率主要由其较低的产业发展程度和市场化程度所致,而内蒙古和山东的低效率则是由其过低的电力消费比重、产业发展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所致。

此外,分别对效率发生了显著变化的天津、福建、河南和吉林的影响因素进行纵向比较,发现导致天津和福建能源效率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电力消费比重和外商投资比重的下降,而导致河南和吉林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电力消费比重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省际间的建筑业能源效率存在较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能源消费结构、产业发展程度、产业集中度、市场化程度和外商投资水平,而技术水平、辅助产业发展程度、专业承包发展程度和工程分包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各省的节能潜力不仅与能源效率相关,而且与能源消费规模相关。山东、内蒙古和河北的能源消费规模大且能源效率低,是全国节能潜力最大的省份,尤其山东的节能潜力约占全国的33%。因此,在设置建筑业节能降耗目标时,不应一刀切,而应综合考虑各省的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的差异。

(2)各省应注重对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尽可能提高电力等高效能源的消费比重,降低煤炭等低效能源的比重,从而提高能源效率;应适度的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加强市场化改革和外资的引进,从而在提高建筑业生产率的同时提高建筑业能源效率。

由于数据可得性所限,本文在进行能源效率评价时,仅考虑了能源的投入,而未考虑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有待寻求有效的方法将建筑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离和量化,从而将其纳入评价体系中,以提高评价结果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WEC WEC Statement 2006: Energy Efficiencies: PipeDream or Reality[R] London: World Energy Council (WEC), 2006

[2]Jenne C A, Cattell R K Structural Change and Energy Efficiency in Industry [J]Energy Economics, 1983, 5(2):114-123

[3]Hu J L, Wang S C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gions in China [J] Energy Policy, 2006, 34(17):3206-32l7

[4]魏楚, 沈满洪 能源效率与能源生产率:基于DEA方法的省际数据比较[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7, 24(9):110-121 [Wei Chu, Shen Manhong Energy Efficiency and Energy Productivity: A Comparison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by Province [J].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2007, 24(9):110-121]

[5]李世祥 基于工业化视角的能源效率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11):12-18 [Li Shixiang Analyses Method and Demonstration on Energy Efficiency: An Industrialization Perspective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20(11):12-18]

[6]杨红亮, 史丹 能效研究方法和中国各地区能源效率的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 (3):12-20 [Yang Hongliang, Shi Dan Energyefficiency Methods and Comparing the Energy Efficiencies of Different Areas in China [J]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08, (3):12-20]

[7]史丹, 吴利学, 傅晓霞, 等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成因研究[J] 管理世界, 2008, (2):35-43 [Shi Dan, Wu Lixue, Fu Xiaoxia, et al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Its Causes of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 [J] Management World, 2008, (2): 35- 43]

[8]李廉水, 周勇 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 [J] 管理世界, 2006, (10):82-89 [Li Lianshui, Zhou Yong Ca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J] Management World, 2006, (10): 82- 89]

[9]王群伟, 周德群 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 系统工程, 2008, 26(7): 74-80 [Wang Qunwei, Zhou Dequn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hange of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 [J] Systems Engineering, 2008, 26(7):74-80]

[10]谭忠富, 张金良 中国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关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20(4):43-49 [Tan Zhongfu, Zhang Jinliang Demonst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 in China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 20(4):43-49]

[11]郑照宁, 刘德顺 考虑资本-能源-劳动投入的中国超越对数生产函数[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4, (5):51-54 [Zheng Zhaoning, Liu Deshun China’s Translog Production Function Using Capital, Energy and Labor as Input [J] 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 2004, (5):51-54]

[12]Boyd G A, Pang J X Estimating the Linkage between Energy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J] Energy Policy, 2000, 28(5): 289-296

[13]史丹 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0(10):49-58 [Shi Dan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hina’s Energy Efficiency and Conservation Potentials [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2006, 10(10):49-58]

[14]董利 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J] 产业经济研究, 2008, (1):8-14 [Dong Li Energy Intensity Trend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in China [J] 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 2008, (1):8-14]

[15]戴永安, 陈才 中国省际建筑业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0, (1):87-95 [Dai Yong an, Chen Cai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J] China Soft Science, 2010, (1):87-95]

[16]王志平, 陶长琪 我国区域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2001-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与随机前沿方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3(10): 1762-1773 [Wang Zhiping, Tao Changqi Region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Analysis in ChinaBased on 2001-2008 Interprovincial Paneldata and SFA Method [J] 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 2010, 3(10):1762-1773]

[17]刘炳胜, 王雪青, 李冰 中国建筑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分析:基于PLS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1, 30(1):12-22 [Liu Bingshen, Wang Xueqing, Li Bing Analysis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Formation Mechanism:Empirical Research of PLSBas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J] Journal of Applied Statistics and Management, 2011, 30(1):12-22]

Interprovincial Difference in Energy Efficiency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ina

WANG Xueqing LOU Xiangzhen YANG Qiubo

(Faculty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

第14篇

【关键词】智能安防;小区管理;监控系统;构建分析

1、系统概述

根据招标文件的具体需求,本住宅小区的智能安保系统必须具有标准化、稳定性、可靠性、扩展性、经济性、兼容性等特点。包括D段、D1、D2、D3、D4、E段、E1、E2、E3、E4住宅楼及D5-E5地下车库。该小区共8栋楼,主要在小区各楼的道路口及单元门口、电梯轿厢内安装摄像机,监控主中心设于小区内地下一层,将所监看部位的图像信号采集通过视频线及光缆传送到中控室的硬盘录像机进行存储,并实时显示在电视墙的监视器上。使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小区情况,在“技防”与“人防”的有机配合下,从而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系统硬盘记录下的画面更可以作为一个真实可靠的证据。

2、系统的整体结构

2.1小区智能安防系统的功能介绍

监控功能:通过在各个楼宇单元的主要道路、主要进口与出口、安全相对薄弱的区域以及电梯内部、车库周围安装监控摄像机,通过监控摄像机实时拍摄视频信号然后传送到安保控制系统中心服务器,再通过监控切换技术,将拍摄到的视频内容在显示器上进行播放,小区物业安保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监控显示器,实时进行小区的安全检查,对于发现的异常可疑事件,进行第一时间行动,同时也可以实现电视显示系统与报警系统进行互联,实现报警联动,提高防范能力。

存储记忆功能:通过高容量的存储硬盘,可以将小区各个监控摄像机拍摄的影像进行不间断保存,定期进行存储,这个功能可以方便安保人员随时调用与查找不同时间的监控画面,以便找到线索加快事故处理效率。

移动监控:这个功能主要是为了保证能够全方面进行监控,当摄像机画面发生差异时候,机器设备就可以进行检测到画面的差异,从而按照预定功能,进行联网报警,同时可以进行监控图像的切换,有利于安保人员及时发现现场情况,快速处理。

远程监控:系统具有成熟的数字图像网络系统。可利用电脑网络系统来实现观看、分送、图像切换和控制不同地点的闭路电视系统,甚至可以通过ISDN/DDN/ATM通讯线路达到远程实时监控功能。

开放式结构:可通过DDE、串口、继电器等多种方式与其他系统如BA、FA、OA 系统完美集成。 这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集成方式。本系统为电脑智能化操作平台,可靠性高,功能强大, 软件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

2.2系统具体设计

摄像机的选择不仅要根据图像的种类、所适用的照度、摄像器件的种类、适用光谱的范围,而且还要考虑设备外形与环境的美观协调性,以及系统配置的性价比。所以现场设计时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合理配置、选择摄像机。

根据项目情况,在不同位置、不同级别的监控点设置不同的摄像机;摄像机的布设原则满足:

2.2.1主要是在楼内的主要出入口、大厅、重要通道、电梯轿箱、车库等处设置摄像机,对大厦内部的主要防范区域和重要部位进行24小时实时监视控制,具体布设如下:

2.2.1.1在各楼首层大堂设置枪式摄像机;

2.2.1.2在地下车库、地下车库出入口、主要车行通道、分别设置枪式摄像机;

2.2.1.3在室内公共走道和其他有吊顶区域采用半球摄像机;

2.2.1.4在各楼公用电梯轿箱、观光电梯内设置广角摄像机。

2.2.2在各个楼室外周边重要公共区域设置室外活动云台或室外枪式摄像机,对这些主要防范区域和重要部位进行24小时实时监视控制;

2.2.3通过以上布防,可以直观地掌握现场情况和记录事件事实。

2.3 集中存储部分

视频监控存储系统为集中存储系统,每个摄像机的图像都必须录像,图像预览画质达到4CIF,回放CIF,且必须至少保存1个月。按上述存储策略,存储量计算如下:

3、系统功能

在本次设计中,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在中心控制室可调用、控制前端任意一路视频图像。在中心控制室可对前端云台、镜头、辅助开关、显示设备进行控制。管理服务器软件可自动实现自动容错功能,无须人工干预。所有命令均可通过鼠标点击菜单或图标的方式来完成,系统包括控制键盘,操作简单、直观。系统具备独立的软件控制功能,实现软件对管理、存储、显示设备的控制和视频画面调用显示;系统前端视频信号录制包括日期、时间、编号/地址。磁盘中录像图像资料保存不少于30天,监控图像信号以CIF格式质量保存。

系统图像质量的性能指标符合《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的规定。系统中使用的设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经法定机构检验或认证合格。

第15篇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筑节能也在建筑领域得到推广并得到广泛应用。所谓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国家建筑节能标准,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等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采暖、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平衡和改善人居环境紧密结合。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集中供热面积大,采暖能耗是建筑能耗的最大组成部分,建筑物的防寒保温问题是关系能源消耗的关键问题,注意节约能源消耗已成为北方建筑设计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建筑节约能耗的几点措施

(一)外墙窗玻璃的节能:纳米透明隔热涂料是一种可以让玻璃既保持高透光性同时又有较好的隔热效果的高科技产品。纳米透明隔热涂料可采用喷涂或刷涂技术涂与各类建筑物的玻璃上。在夏季,能抑制65%太阳能辐射不进入室内,并能保证透光率达到70%,能使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达到4℃~7℃,测试表明,夏天开空调时,空调的耗电量可从原来303度降低到208度,可节电20%~30%左右;在冬季,隔热涂膜的特殊金属膜呈透明型、引进可视光,长波长的暖气能在室内反射,使室内的暖气(远红外线)约90%不外流。

(二)太阳能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广泛应用。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价廉,对生态平衡没有任何影响。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在3.3×103~8.4×106kJ/(m2/年)之间,相当于2.4×104亿t标煤。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200h,日照能量在5×106kJ/(m2/年)以上。我国、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高原的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均为全国最高,属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除四川盆地、贵州省资源稍差外,东部、南部及东北等其他地区为资源较富和中等区。在建筑中加强太阳能的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太阳能可以为建筑供暖、供热水、供电,甚至能够提供建筑物的全部能量。我国北方被动太阳房采暖节能60%~70%,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每年可节约20kg~40kg标准煤,有着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注重墙体节能。多年以来,我国建筑墙体一般采用单一材料,如空心砌块墙体、加气混凝土墙体等。单一材料导热系数大,一般为高效保温材料的20倍以上,由于建筑节能的需要,新型复合墙体已经出现,复合墙体主要通过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来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复合墙体很好地发挥了两种材料的长处,既不会使墙体过厚,又能承重,保温效果又好,因此,发达国家新建建筑已基本上采用了此种方式。我国要达到节能65%的要求,除部分采用加厚的加气混凝土单一墙体外,使用复合墙体将是大势所趋。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位置的不同,墙体保温包括内保温、外保温、夹芯保温等。

(四)关注门窗节能技术。在整个建筑物的热损失中,而门窗缝隙空气渗透的热损失则占20%~30%。所以,门窗是围护结构中节能的一个重点部位。门窗节能主要从减少渗透量、减少传热量、减少太阳能辐射3个方面进行。减少渗透量可以减少室内外冷热气流的直接交换而增加设备负荷,可通过采用密封材料增加窗户的气密性;减少传热量是防止室内外温差的存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建筑物的窗户由镶嵌材料和窗框、扇型材组成。为此,要加强节能型窗框和节能玻璃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大窗户的整体传热系数以减少传热量。塑钢门窗不仅防噪隔声功能显著,防雨水渗漏能力强,空气渗透量小,更主要的是塑钢门窗的导热系数极低,隔热效果优于铝材1250倍,在采暖和制冷上,能耗要低30%~50%,室内空调的启动次数明显减少,耗电量也显著减少。

二、建筑节能的经济效益

节能建筑由于使用了节能材料,往往会增加初期投资,使建设费用增加。但从能量效率方面分析,节能建筑有着非常可观的效益,并能在一定的年限内回收节能投资费。而且,在节能收益和节能投资平衡后,节能建筑就进入了纯收益期,在使用周期内可节约大量费用。从一些节能试点小区实际情况分析,住宅建筑节能投资增加额/住宅建筑本身的造价=6/1。与此同时,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可以节约锅炉供热设备和采暖系统建设的投资,并且在建成使用后可以节约能源支出,节约运行管理费用。试点表明,节能建筑的投资回收期一般在3年~7年左右。节能建筑经济分析可参照如下几个指标来进行。

(一)节能投资。节能建筑在一般情况下,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建筑工程造价势必也要相应地提高。在我国,节能65%住宅的投资增长率一般可控制在10%以内。

(二)节能收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节能率指标也在逐步提高。节能建筑的设备运行负荷比传统建筑小,其维护费用也相应的减少;建筑物由于受到良好的隔热保温措施的保护,从中就节省了一笔维护开支。

(三)投资回收期。节能建筑的投资回收期一般不应超过8年。

(四)生命周期收益。节能投资是一次,而收益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更科学合理的分析节能建筑的经济效益,应该采取建筑物生命周期的计算方法: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收益=非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总费用-节能建筑生命周期总费用。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