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基金的投资策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对冲”一词原本是一种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同时买入和卖出证券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1949年美国记者琼斯创立了第一支对冲基金,买入被低估公司的股票,同时卖出被高估公司的股票,加上利用杠杆交易,获取了高额的回报。这样的投资策略无论市场涨跌都能获得绝对收益。当市场上涨时,被低估公司的股票上涨幅度大于被高估公司股票的上涨幅度,整体而言是获利的。相反,当市场下跌时,被高估公司股票的下跌幅度大于被低估公司的下跌幅度,总体而言依然是获利的。琼斯的多空头并非完全对冲,由于他相信股票价格长期来看处于上升趋势,他持有净多头。琼斯的这一投资策略被称之为股票多空头策略。琼斯认为,虽然经济情况不好预测,但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状况等的分析,是能够寻找出低估与高估的公司。这样的投资组合的收益率的波动性小,虽不能保证很高的收益率,但是可以通过杠杆来放大,同时投资组合的方差变小,也就是风险变小,实现了低风险下的高收益。
琼斯的对冲基金神秘运作数年后才被人得知,而后被广为效仿,对冲基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琼斯的投资策略显然具有对冲的性质,买低卖高,所以称之为对冲基金。但是随着对冲基金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投资策略,很多对冲基金不具有或不明显具有对冲的特点,“对冲基金”一词也就只具有名义上的意义了。
一、对冲基金的特点
目前,存在着很多对冲基金,不尽相同,但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私下募集:这样可以有效的规避监管,无需受监管部门在杠杆使用、能否做空、披露信息、衍生品使用方面的限制。对冲基金的投资人一般来自高净值的人群。但近年,机构投资者对对冲基金的投资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大有赶超个人投资者之势。(2)投入自有资金:对冲基金经理通常将自有资金投入对冲基金,这样能够使基金经理和投资人的利益保持一致。对冲基金经理作为一般合伙人管理基金,投资人作为有限合伙人享有分红权,但是不参与经营,提高了对冲基金的运营效率。(3)收取15%-20%的业绩奖励费:除了像共同基金那样收取管理费之外,对冲基金经理通常对基金的收益收取15%-20%的业绩奖励费,这样更大程度的激励基金经理提高业绩,同时也吸引大批优秀人才进入对冲基金行列。(4)操作隐蔽:对冲基金不像共同基金那样需要公开披露有关信息,同时基金经理通常与投资人约定享有极大的操作自由,不必向投资披露投资策略和方式。(5)投资工具灵活:除传统的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外,对冲基金还运用如期货、期权、掉期等各种衍生工具,或者他们的组合,使用的投资工具广泛而灵活。(6)使用杠杆,可以卖空:对冲基金充分利用杠杆和卖空技术,杠杆可以放大资金量,杠杆使用从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不等,形成强大的力量。透过期货、期权、融资融券等方式卖空可以在资产被高估或者市场下行的情况下获利。宏观对冲基金,如索罗斯的量子基金透过杠杆和卖空的方式可以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7)数量化投资:对冲基金运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来做投资决策,在对投资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减少风险,增加回报。
二、对冲基金按照投资策略的分类
(一)市场中性策略
市场中性策略又称为证券套利策略或相对价值策略,利用市场的非均衡进行套利。当基金经理认为两种相关资产的价格偏离合理的区间时,买入被低估的资产,同时卖空被高估的资产,当两种资产价格回归均衡时获利。买入和卖空的资产在金额上应做到严格匹配,这样才是市场中性的,即与市场的涨跌无关。市场中性策略又可细分为固定收益套利和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固定收益套利基金投资于各种债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等,利用相关债券之间出现的不均衡价差寻找投资机会。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利用相关股票之间出现的不均衡价差获利,将市场风险完全对冲。
(二)股票多空头策略
与股票市场中性策略略有不同,股票多空头策略一般持有净多头,也就是说,买入的金额大于卖空的金额,认为市场是向上的。此外,在买入股票的同时,为了防止下跌带来的损失,除了通过卖空相关股票外,还可以买入此股票的看跌期权,这样当股票下跌时,亏损的最大金额就是看跌期权的执行价与买入股票价格的差。由于买入期权的成本通常较高,所以基金经理大都采用卖空相关股票的方式来规避下跌的风险。相反,在卖空股票的同时,为了防止价格上升带来的损失,可以通过买入看涨期权的方式来进行对冲。
(三)卖空型策略
此策略寻找被高估公司的证券,通过卖空此类公司的证券,待证券价格回归正常时获利。对冲基金通过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真实性、市场前景等方面判断公司是否被高估。比如,通过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再加上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冲基金发现公司有财务造假的情况,虚增利润,从而导致股价被高估。此时对冲基金首先做空此公司的股票,然后将公司财务造假的情况宣布出去,造成公司股价下跌,对冲基金获利了结。卖空型基金通常持有净空头或者纯空头。前者会持有一部分多头,后者则纯粹的持有空头头寸,风险也较大。
(四)宏观策略
运用宏观策略的对冲基金称之为宏观对冲基金,此类基金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全球各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金融资产出现的价格错配情况,通过货币、利率、债券、商品等工具进行投资,充分利用杠杆将资金量放大数倍,以达到与一国金融当局对抗的能力。宏观对冲基金可以运用两国之间的汇率不均衡进行投机获利。当一国实行固定汇率时,由于出现了严重的国际收支逆差等情况,导致此国货币被严重高估,但由于固定汇率的限制,此国货币不能贬值,宏观对冲基金便趁此时机大量抛空此国货币,从而给此国货币造成巨大的贬值压力,直至此国宣布本国货币贬值,对冲基金获利了结。宏观对冲基金的典型代表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索罗斯在1992年就是利用英镑与德国马克之间的汇率失衡通过卖空英镑的手法狙击英镑成功,获得了大量收益。索罗斯在1997年狙击泰铢时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香港市场和俄罗斯市场则以失败告终。
(五)事件驱动策略
事件驱动策略又称之为特殊事件策略,利用公司发生的特殊事件进行投资获利,比如合并、重组、股票回购等事项,此策略主要包括兼并套利策略和不幸证券策略。(1)兼并套利策略投资于各种兼并收购事件,比如杠杆收购、要约收购等。一般认为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上升,收购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下降,所以对冲基金在做多被收购公司的同时,做空收购公司,当股票价格如预期那样变化的时候,便能获得收益。(2)不幸证券策略是指投资于那些面临破产、重组以及其他危机情况公司的证券,当这类公司摆脱危机情况后,证券价格随之上升,对冲基金便能获利。由于此类证券属于较低等级,其他类型的投资基金较少参与,从而此类证券的价格会更低,对冲基金能以极低的价格买入,待情况逆转后获得可观收益。但是,此种投资策略也面临较大的风险,如果危机公司未能走出低谷,对冲基金将面临较大损失。
(六)新兴市场策略
此种策略的对冲基金投资于经济增长速度快、增长潜力大的新兴市场国家,获取高额的回报。新兴市场国家一方面发展快,另一方面在制度上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漏洞较多,信息传递效率低从而价格变化不够及时,这就给了对冲基金更多的机会在合适的价格投资,最终获得巨额收益。新兴市场策略与宏观策略存在重叠之处,宏观对冲基金往往利用新兴市场国家的制度缺陷,攻击一国的金融体系,达到获利的目的。
(七)基金的基金型策略
该策略指对冲基金投资于其它的对冲基金,以使投资多样化,减少风险,增加回报。具体而言,该策略又可分为两类。(1)一只大型基金又分成若干子基金,每个子基金由一名对冲基金经理管理,不同的子基金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或投资于不同的资产,若干子基金构成的大型基金在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方面均实现了多样化。(2)一只对冲基金不分成若干子基金,由一名基金经理管理,该基金经理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特点的对冲基金,从而获得更加稳定的回报。基金的基金收取双重管理费和业绩奖励费,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支付比例更高的费用。大型基金由于规模庞大,自身的管理能力有限,所以较多采用基金的基金型策略,这也是大型基金的一个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杨.宏观型对冲基金的经营策略分析[J].特区经济,2009,1
[2]张树德.对冲基金的定义与分类[J].财会月刊(理论),2008,12
本文介绍了保本基金的起源、概念和保本原理,对保本基金的主要投资策略,包括CPPI、TIPP和OBPI,各自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结合国内保本基金发展概况,对国内保本基金主要的投资策略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保本基金 CPPI TIPP OBPI
一、保本基金概念
保本基金(Capital Guaranteed Fund):保本基金是指在一定投资期限内(如3年或5年),对投资者所投资的本金提供100%或者更高保证的基金。也就是说,基金投资者在投资期限到期日,至少可取回本金保证,而同时如果基金运作成功,投资者还会得到额外收益。
在国际上,还有一种与保本基金相类似的共同基金,叫护本基金(Capital Protected Fund),其中护本基金不需要第三方提供担保。而国内的保本基金属于前者,需要第三方提供担保。
1、保本基金起源
保本基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源于美国。其核心是投资组合保险技术。由伯克利大学金融学教授HayneE.Leland和MarkRubinstein创始的这项技术自1983年被首次应用于保本基金,在80年代中期得到蓬勃发展。
2、保本基金如何实现保本
保本基金是执行保本投资策略的特殊类型基金产品,其特点在于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为投资者提供一定比例的本金保障,并在此基础上分享市场上涨收益。保本基金的 “保本”主要通过两方面机制来实现:一方面是投资,利用债券等安全资产的预期收益和基金前期已实现收益去冲抵股票等风险资产组合潜在的最大亏损,从而实现本金保全;或者,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固定收益类的证券并持有到期以实现一部分的固定回报,而将少部分的资产投资于其他高收益的投资工具,如股票、金融衍生证券等,以获得超额的收益。另一方面是引入担保机制,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对基金产品进行担保。
3、保本基金适合对象
保本基金特别适合那些不能承受本金损失,而又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投资人。在证券市场波动较大或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之下,保本基金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同时又期望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回报,并且以中长线投资为目标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风险极低、同时又具有升值潜力的投资工具。
二、保本基金主要投资策略
保本基金核心是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 PI)策略,根据设计依据不同,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据投资者本身风险偏好以及承担能力,设定一些简单参数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包括:固定组合(Constant-mix)策略、固定比例组合保险(constant proportion portfolio insurance,简称CPPI)策略、时间不变性组合保险(time-invariant portfolio protection,简称TIPP)策略;另一类则是基于期权的组合保险(Option-based portfolio insurance,简称OBPI)策略,包括:欧式保护性卖权策略、复制性卖权策略。
1、CPPI策略
固定比例组合保险(constant proportion portfolio insurance,简称CPPI)策略:Perold (1986)提出了CPPI策略,该策略通过动态调整投资组合,以保证风险资产的损失额不超过投资者的保险额度。先设定组合的价值底线(Floor),然后计算组合现时价值超过价值底线的数额,即安全垫(Cushion)价值;投资者将相当于安全垫特定倍数的资金投资于风险资产,剩余资金投资于低风险资产。
2、TIPP策略
时间不变性组合保险(time-invariant portfolio protection,简称TIPP)策略:Estep and Kritzman在1988年提出了时间不变性组合保险策略(TIPP)。TIPP和CPPI的调整公式非常类似,也可以算是在CPPI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策略。它与CPPI调整公式相同。唯一的差异在于其价值底线并非不变,而是在该时点资产值的某一固定比例和原先的价值底线中,取最大值,作为新的价值底线。
TIPP是比CPPI更为保守的保险策略,也可以将其视为CPPI的一种特殊形式。
3、OBPI策略
欧式保护性卖权(Option-based portfolio insurance,简称OBPI)策略:动态OBPI(基于期权的组合保险)策略是根据Black and Scholes(1973)提出的期权定价公式所衍生出的投资策略。欧式保护性卖权策略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资产和以其为标的的欧式卖权,以保障投资组合到期价值在某一特定值以上。
最简单的策略就是购买风险资产,比如某一市场指数,然后买入该指数的欧式卖权。不论该风险资产到期日的价值如何变化,组合价值将总是大于卖权的执行价格。也就是说,欧式卖权锁定了组合的收益底线,从而起到了购买保险的作用。不过在现实中,一般不会存在同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完全匹配的卖权,因此,这一策略的适用性不强,通常只适用于一些指数组合。
复制性卖权策略(Synthetic Put Strategy):复制性卖权策略的产生动因就是要通过连续调整投资组合中风险资产(如可转债)与低风险(如债券和现金)的相对比例,来达到与欧式保护性卖权组合策略一致的保险功能。
复制性卖权乃是利用可转债及无风险债券来复制卖权的损益结构,并随着现货价格及时间的演变动态调整此投资组合;传统上,此种复制性投资组合保险(Synthetic Portfolio Insurance)以Black-Scholes期权公式来决定可转债及债券的持有比例。
“价值底线+欧式买权”策略:金融衍生工具,如指数期权的出现使得OBPI策略,在实现中,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进行运作,从而替代了成本较高的复制性卖权策略。现在较为典型的OBPI策略是采用底线价值同欧式买权相结合的方法。
CPPI同OBPI中的价值底线+欧式买权策略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两者都要设定价值底线和安全垫(或者隐含着这些概念)等等,但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将安全垫特定倍数(一般大于1)的资金投资于风险资产,其余投资于低风险;而后者则将等同于安全垫价值(相当于放大倍数等于1)的资金用于购买买权,而将剩余资金作为t0期的价值底线投资于固定收益证券,比如零息债券、息票等。前者属于动态资产配置策略,因为其要不断调险资产同低风险的比例;而后者属于静态资产配置策略,在期初进行资产配置后,以后不再调整。
现实运作中,CPPI和OBPI在目前海外保本基金的运作机制都被广泛采用。当然,亚洲地区尤其是在香港,OBPI策略占主导地位;而在欧美地区两种策略则兼而有之。
三、国内保本基金介绍
1、国内保本基金发展概况
我国内地第一只保本基金始于2003年6月27日成立的“南方避险增值基金”,2004年是我国保本型基金发行的阶段高峰时期,当年共有4只保本型基金成立,保本基金总数达到了5只,规模110.29亿元,占到全部基金管理规模的6.88%,随着2005年股市转暖,保本型基金的发行基本陷入停滞状态。到2007年以后,保本基金仅以每年一只的速度发行,宝石动力、南方恒元、交银保本(不包含进入下一保本周期基金)3只保本型基金相继设立。
在2010年,多通道审核制度背景下使得国内各类型基金均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保本型基金的发展再度陷入停滞,全年成立的将近150只基金中没有一只是保本型基金。
截至2010年底,国内共有南方避险、银华保本、金鹿保本、南方恒元和交银保本五只保本型基金,合计管理过莫228.47亿元,仅占到全部公募基金管理规模0.9%。
2010年10月,证监会了《关于保本基金的指导意见》,对保本型基金进行了制度规范和松绑,限定保本基金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不得低于基金资产的70%。同时,允许保本基金投资股指期货,并且可以不受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的投资比例限制,为保本基金在保持低风险特征的前提下获取更高的收益创造了可能性。
《指导意见》一经公布,国内各大基金公司就积极申报保本类基金产品。据证监会基金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显示,截至2010年2月,正在审批中的保本型基金即超过10只。可见目前国内保本基金的市场需求之大。
2、国内保本基金主要投资策略
目前,国内保本基金主要都使用恒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即CPPI策略。一些保本基金还在CPPI策略的基础上,辅以优化动态调整、或者针对可转债投资使用基于期权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即OBPI策略。
CPPI 策略的主要思路是投资者根据其风险收益偏好设定期初参数,以此为基础动态调险资产与低风险资产比例,从而使投资组合价值维持在风险下限之上,达到组合保险的目的。CPPI 策略的实际上是当风险资产价格上涨时,买入风险资产,增加整个资产组合中的风险资产份额。当风险资产价格下跌时,卖出风险资产,降低整个资产组合中的风险资产份额。
国内目前保本基金的保本策略大致相似,不同基金产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的比率不同。
出现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使用策略时模型参数设定的不同。对于主要使用CPPI 策略的产品,主要是风险下限和风险乘数两个参数的设定不同。对于使用OBPI 策略的产品,主要是对风险资产波动率的预测值、保本期限的时间长短、无风险收益率等参数的设定不同。尽管国内基本所有的保本基金均是以CPPI 策略作为保本机制,但是其资产配置仍存在较大差异或是存在进一步差异化的可能性。通常而言,保本基金资产配置中的债券比例不会低于60%,现金等高流动性资产的比率不低于5%。
(2)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使用的具体工具不同。
风险资产可以是股票、ETF、权证等;无风险资产可以包含各类国债、公司债、金融债、各类中长期票据、货币市场工具与理财产品、现金等。
四、国内保本基金发展分析
我国保本基金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投资人偏好和需求,这一点从其募集规模和情绪可以看出来,虽然我国目前整体保本基金数量不多,发行期间市场推广力度没不及权益类基金产品,但新发保本基金平均首发规模维持在近30亿的水平,即便在08年年底市场极度悲观气氛中发行的南方恒元保本基金,其首发规模也维持20亿以上。
结合A股市场和投资的具体特点,主要以下四个客观因素是保本基金产品受到市场认可的原因:
(1)保本基金潜在客户风险意识突出,有明确保本需求,厌恶下行风险。
(2)长期存款低利率环境和通胀预期,刺激银行客户转向低风险证券产品。
(3)债券市场不发达,个人投资者难以参与。
(4)二级市场“过山车”,超出很多人心理承受能力。
(作者系新浪基金频道主编)
参考文献列表:
[1]李彦青、“保本基金CPPI策略研究”、《金融经济》、2008年8月、国内刊号:CN43-1156/F、2008年16期、92页
[2]肖彦明,王秋花、“保本基金:资本市场的选择”、《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2月、国内刊号CN42-1224/G3、2003年第12期、148页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 投资策略 投资风格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存、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人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就是指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投资工具,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集合投资,基金是这样一种投资方式:它将零散的资金巧妙地汇集起来,交给专业机构投资于各种金融工具,以谋取资产的增值;分散风险,以科学的投资组合降低风险、提高收益是基金的另一大特点;专业理财,基金实行专家管理制度,这些专业管理人员都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丰富的证券投资和其它项目投资经验。证券投资的划分标准很多,按投资标的分类,证券投资基金可以分为:债券基金、股票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以及混合型基金。我国的债券投资基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发展迅速,为我国资本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同事也为中小投资者拓宽了投资渠道,促进了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一、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投资风格实证分析
对股票型基金的风格分类有两种分类方法:第一是事前分类,即按照基金的招募说明书的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分类,也就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自己宣称的风格,所谓的名义风格。一般来说基金都会将自己所属的基金风格体现在基金的名称当中,比如易方达积极成长基金,上头摩根成长先锋等等;二是事后分类,即基于基金公布实际投资组合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是按照基金实际投资的组合和绩效判断其风格归属。这里采用事前分析,本文选取截至2013年底处于上市的股票型基金58 只和封闭式基金30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为样本,将样本基金按照成长型、平衡型、价值型进行归类,详见表1。
表1 样本基金事前基金风格情况表
统计结果显示,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格则较为集中,从基金数目来看和从基金规模来看,平衡型开放式基金规模占比最高,各占2/3 左右,成长型基金相对较少占比近1/3,价值型基金最少。封闭式基金的投资风格也比较集中,60%的封闭式基金其投资风格为平衡型,占全部基金规模的近74%。可见,随着基金业的发展,尤其是开放式基金的出现,基金产品的投资风格设计渐趋改变,各基金公司开始向其他细分市场扩展,通过差异化的投资风格,传递不同的投资理念,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投资者的需求。
二、我国投资基金股票选时选股能力的实证分析
选股能力,评价基金经理正确选择证券的能力。选时能力,评价基金经理恰当选择投资时机的能力。对基金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评价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一般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基准和出发点,将投资基金的择时能力和选股能力明确分离和准确量化,然后进相关评价和能力分析。本部分的实证选择的是特雷诺(Treynor,J)和玛泽(Mauzy,K)提出的T-M模型。
(1)T-M模型简介。1966年由Treynor和Mazuy共同提出,用于对基金经理的时机选择与证券选择能力的评估。认为具备时机选择能力的基金经理应能预测市场走势,在多头时,通过提高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在空头时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从而CAPM特征线不再是固定斜率的直线,而是一条斜率会随市场状况变动的曲线,该曲线相应的回归模型简称为T-M模型。公式如下:
根据二次市场超额收益模型:R-Rf=α+β×(Rm-Rf)+γ×[(Rm-Rf)2]+ε。
其中:R为基金复权净值收益率序列数据的算术平均值;Rf为当前银行一年定期存款税前收益率(折算到用户设定的计算周期);Rm为标的指数收益率序列数据的算术平均值。通过该模型回归后得到的α表示了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γ表示了基金经理捕捉市场时机的能力,即选时能力。
(2)选时选股能力的实证分析。样本集与样本期间的选取,本次实证研究扔选取2012年9月到2013年前成立的所有非指数型开放式股票基金(25只)为样本,样本数据为2013年到2014年1月截至52周前每周的复权净值。无风险收益率的选择以一年定存利率(税前)为准,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2.25%。市场基准的选择上证综合指数。
(3)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样本基金择时择股能力实证数据表
(4)对于实证结果分析。样本基金之中25 只基金的α值均为正值的有20只,表明绝大部分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均具有选股选择能力在T-M模型下的选时能力,我们可以从大部分基金的γ 值为负得出,样本基金的选时能力不强。
三、结论总结
本文从投资风格与选时选股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我国基金的投资策略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基金的投资风格具有一定的差异,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投资风格则较为集中,封闭式基金的投资风格相比开放式更集中。对于选股选时能力的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基金具备一定的择股能力,但尚不具备择时能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还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制度不完善、产品相对不成熟包括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也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关于投资策略的研究仅是证券投资基金很小一个方面,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还有诸多不足兴许还有错误,但求自己的研究工作能为该研究在实践方面的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熊胜君,杨朝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变化原因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
[2]曾晓洁,黄高,储国强,基金投资风格与基金分类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4,(3).
[3]杨东锐.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5.
[4]丁志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4.
[5]贾祖国.有效市场与证券投资组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4.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投资策略;投资风险;投资方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37-2
1 什么才是开放式基金
开放式基金是指基金规模可变动,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发行新份额或者由投资人赎回的投资基金。封闭式基金则正好相反,基金规模始终确定不变的投资基金。有两种基本运作方式。即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运作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式基金的规模不受限制,根据市场需求能够变化,投资者可依照具体情况随时提出申请认购或赎回。封闭式基金的规模是被限制的,发行量是固定的,没有经过批准在封闭期限不能增加发行。
2 基金种类的选择方法及策略
2.1 不同种类基金的选择方法及策略
目前,市场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类型的基金,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基金,它面对的投资对象也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和方法方面的特点。人们在投资基金时,面对不同的基金类型选择投资时,尤其是初次涉入基金投资市场的投资者,面对基金市场上出现的愈来愈多的不同类型的基金,该如何取选择取舍,有时候还会出现在同种类型的基金中,有个别基金投资的对象也会不同,因而在选择投资方法和投资策略方面的特点上也有不同。因此,针对基金市场上大量的不同种类的基金产品,投资者该如何选择,应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①考虑基金投资风险。因为选择不同类型的基金,面对的投资风险大小是不相同的,因此原则上投资者在选择不同种类基金进行投资时,对于基金品种该如何选择主要要考虑选择此品种基金对投资者本身的风险承受度的问题。
②着手考虑不同种类基金投资的收益特征。这一般得从基金本身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目标,基金经理的从业背景,基金费率,基金预估收益及基金近期净值排行,基金分红等信息都会影响我们选择基金品种和决策。比如,每个人的年龄、收入家庭状况不同,相对应的就具有不同的投资目标。大多数人来说,年轻人大多选择风险高一些的基金,而年龄大一些的人则相对选择风险较低的基金多一些。一般来说,高风险的投资也会带来高回报的收益。
③选择基金品种时要考虑是否适合投资者的个人投资需要,分别针对不同的投资者,除了上面所说的从基金的投资风险水平,基金收益考虑而外,还要考虑基金的风险承受度,投资目标,收益目标,投资对象是否与个人的具体目标以及个人的投资预期相符。根据投资中表现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同的投资人因年龄,收入,职业,家庭状况不同选择投资的基金品种是不同的,投资对象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投资目标。如果,投资者对市场短期波动敏感,则应考虑投资一些风险较低价格稳定波动不大的基金。如果投资者目标中期望得到较高的收益,也不介意市场短期的波动,那么就可以选择一些风险较高的基金就符合投资者的需要。
④对于不同种类基金选择时还应该结合基金业绩作为参考,包括基金经理的业绩(投资理念,投资风格,基金经验丰富,任期回报率高),基金近几年的收益排名是否靠前(也不是绝对的,收益靠前的选中后要观察一段时间入手),申购赎回费用等(基金不要频繁赎回,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投资风格以及基金的业绩表现都是投资人在投资基金前期所应该尽可能详细了解的。投资人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经历、过往的业绩水平和投资思想了解的越详尽,对投资基金的风险度也能相应降低。
2.2 相同种基金的选择方法及策略
投资者面对同类基金进行选择时:
①要看基金公司重视服务程度.仔细阅读基金公司的基金宣传单,掌握基金公司的信息,看基金的星级排名及基金公司的诚信.一般情况下,基金公司对服务程度足够重视,基金的星级排名越靠前,基金公司的诚信度越高也能反映出基金业绩的好坏。
②选择基金的稳定性包括基金近几年业绩的持续稳定和基金经理的稳定。一种类型的基金,如果持续几年业绩很好,说明它的市场波动较为稳定。基金经理近几年的业绩较好,也说明基金经理选择系数较高。
③重视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的选择,基金受基金经理的能力及基金管理的影响较大,在具体选择基金品种时应考虑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主要看长期业绩。短期业绩很难推断基金经理团队的能力,建议基金业绩好坏应当在较长时间观察分析,选择出优秀的明星经理人。一个基金业绩好的优秀明星经理人也是投资基金风险度的保障。
2.3 开方式基金时机与方式的选择策略
基金投资者在确定选好基金之后,最好先进行观察,等待合适的时机,一般在低点买入,高点卖出,具体的还需要专业分析,很难在短期内做决定,买了也不能频繁赎回,投资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买入卖出。这就跟投资股票类似,如果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买入,即使买进的基金各方面都好,所得到的收益也会比在好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要低得多,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被套牢的情况。所以,买入基金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
①选择合适的购买时机,基金受股票市场,经济政策,基金经理人能力影响极大,和股票投资一样也要有一个合适的时机,股票一天内有好几个价格,基金一天只有一个价格,今天买进下个工作日就能确认基金份额,查看收益,所以在选好后一定要观察等待合适的时机低买,高卖,而且进行专业点位分析及时止盈止损。投资时机选得好,获得的收益就越大,相反,投资时机选择的不好得到的收益就会大打折扣。这经过一个月的募集期,募集完要经过将近三个月的建仓,封闭期内也不能赎回,会错过上涨的机会,但同样会避开下跌的亏损,新基金也没有长期的业绩参考。
②方式的选择
第一种,新基金和老基金结合组合投资
从股市行情看,在股市上涨到一定程度时,已经达到了预期收益,止盈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可以适当买一些新基金,而股市在下跌时以多买一些以往业绩好的老基金,根据经验基金净值较高时少买些,净值低的时候多买一点,根据市场行情进行新老搭配,多少结合的方式进行基金投资购买会更加有利于分散风险,增加整体收益。新基金的最大特点是和原始股票一样,一般1元一个基金单位,一些投资者为了追求稳妥可以购买一些口碑较好的新基金,而且购买新基金一般比购买老基金费率相对低一些,所以,较为看中手续费的投资者可以考虑购入新基金。虽然新基金费率相对低,但由于它的运作还未正式,能否带来较高收益还是个未知数,并且基金的封闭期一般在三个月左右,封闭期内不能赎回,它的灵活性就收到了一定的影响,因而老基金在透明度和灵活性上比新基金更占优势,对资金灵活性要求高或者对新基金未来市场把握不准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考虑买老基金。
第二种,开放式基金的购买
在购买开放式基金时应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开放式基金本身也有较大的收益风险。在市场走势不佳的情况下, 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出现亏损,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3 结论
总之,在开方式基金投资中,基金投资方法和策略问题尤为重要。在基金品种和方式选择时,在不同基金种类中要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和财务状况及投资需求选择基金,在同类基金中要综合基金的业绩,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等因素选择基金,结合考虑基金购买时机和方式等策略,这样才能在投资中选择出从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对自己来说最合适的投资,这样的投资也是最有效的投资。对于基金投资者而言,基金的数量越来越多,投资者需要在众多的基金中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收益偏好的基金。
参 考 文 献
[1] 甄红线.开放式基金投资策略浅谈[J].区域金融研究,2009(43):52-54.
1.1卖空
卖空指的是将借来的证券销售出去,然后在将来以更低的价格重新买回来,获取中间利润。卖空需要基金经理具备识别价值高估证券的能力和运用存量资金进行高效投资的能力。由于政府管制,卖空这种投资技巧很难成功。
1.2套利
套利指的是利用在各种证券、各个市场之间暂时出现的价格差异进行无风险套利。套利往往是对冲基金投资背后隐藏巨大风险的根源,如果我们认为金融市场的效率在不断上升,那么许多类似的投资方法所产生的投资效益就会减小。因此运用杠杆效应来调用大量的头寸是一个基金提高套利收益的唯一方法。
1.3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指的是减少某个头寸中内生的现金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企业风险等部分风险的方法。套期保值需要运用卖空、衍生工具,或者是二者的结合,但它不是完全直接的。
1.4合成头寸或衍生工具
这种方法是使用衍生工具合约来构造头寸。让某金融中介处理建立头寸的机制,然后合约的持有者就获得这些头寸的获益潜力。而这种潜力与银行所持有的原生头寸的升降是紧密相连的。
2探讨对冲基金投资策略
2.1股票多头或空头策略
股票(多头)组合持有相应的空头组合来对冲。多方应当选择那些看上去价值高的股票,空方则应选择吸引力小、看上去没有价值的股票。当市场发展旺盛时,多头就能获利;当市场表现一般时,多头价值损失要小于空头,也不会有损失。
2.2全球宏观策略
全球宏观策略的核心是以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判断为基准,建立股票、债券、外汇等资产组合。由于全球宏观基金一般不选择对冲操作,风险敞口较大,因此更加适用于灵活性强、流动性较好的投资工具。
2.3管理期货策略
这种策略以金融期货、商品期货产品为投资对象,借助历史数据所建立的模型对买卖时机做出判断和分析。管理期货基金主要投资方向为与市场相关性比较低的衍生品,可以在全部的组合配置计划和对冲基金组合中提供分散性。
2.4卖空策略
该类投资基金经理倾向于保持投资组合的净空头,往往是在详细的公司研究基础上做出某只证券的净空头决策。为抑制风险,基金经理们大都采用空头转多头和止损的办法来降低损失。
2.5兼并套利及特殊境况
投资策略这种策略是利用公司地破产、重组、兼并或者收购等重大事件引发的短期证券价格浮动,利用买入事件公司证券、卖出同质公司证券,获得事件收益。实行并购套利策略的对冲基金会同时购买被收购公司的股票,并卖空收购公司的股票,形成保持市场中性的多空组合,收购成功后,基金可以获得多空双重收益,并可以用买入的股票填补空仓。
2.6困境证券策略
困境证券策略策略主要是对存在财务困难的公司债券或股权进行投资。比如当公司的财务情况急剧恶化,财务吃紧,债务评级下降,资不抵债的时候;或者因难以清偿债务而寻求破产保护的时候;或者是在企业申请破产的时候,都是企业财务困难的主要症状与表现。基金能够以及其低廉的价格买到这些公司的证券,当公司财务有所回升时,证券价格和对冲基金可以获得的回报也随之“水涨船高”。
2.7转换套利策略
这种策略一般是买入并持有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或其他混合证券,同时卖出同一公司的基础证券或期权。转换套利基金需要对冲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为应对市场变化,基金经理会不断调节对冲比例,确保能够减缓市场走势对投资组合收益带来的不良影响。
2.8股票市场中性策略
这种策略使用组对交易或统计套利等的方法来平衡投资组合中多头与空头的数量,保护投资组合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组对交易是对那些价值被低估或者业绩加速增长公司的股票进行买入并持有多头,而同时寻找价值被低估或者正在发生不良事件公司的股票进行卖空并持有空头。
2.9固定收益套利策略
这种策略就是寻找、挖掘所有固定收益套利证券之间微弱的价差,以获取投资收益。为了增加获利能力,基金经理常常会选择高杠杆操作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寻找投资机会。由于固定收入策略的风险较低,因此其收益也相对低一些。
2.10对冲基金中的组合投资策略
组合投资是对冲基金中的基金。通过投资于所有类别策略的对冲基金以及相互之间不相关的对冲基金,组合投资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规避风险的机会。组合投资的波动会小于投资于单个或单一策略的对冲基金。
3结束语
现在市场上有这么多指数基金,投资者该如何去选择?简单说,指数基金的投资策略主要有两种:-一是长期配置策略,二是阶段配置策略。
策略一:长期配置策略
首先,在大盘非泡沫期间进行长期配置,并作为投资组合配置的一部分长期持有;其次,定期定额投资法长期配置,即采用定投指数的方式长期持有。
长期配置的策略一般投资期限要在8到10年左右,适合精力和时间有限的投资者,或是一些对金融知识比较缺乏又不太愿意花时间关注市场的投资者。
策略二:阶段配置策略
1.在指数基金跟踪股指的市盈率相对低位时介入,高位时退出。
2.转换策略:低位配置指数基金,逢高转换成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或债券基金。
3.针对指数基金跟踪标的指数的交易策略。比如紧密跟踪上证50的上证50ETF,或者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存在的理论基础是市场有效假说,根据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特点,对于中短期投资者来说,指数基金投资可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品种的转换。
如果按照传统的金融理论指导金融投资,很难起到对投资者正确指导,使投资者更为理性地进行投资活动。所以,传统金融理论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亟待对传统金融学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理论的补充,积极研究并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不断地拓展金融学研究范围。目前,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关于投资的诸多问题。行为金融学是集心理学和金融学于一体的相互融合的学科。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金融市场中交易者非理性投资行为。具体分析,行为金融学是借助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投资者的心理活动,以此为基础评价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也就是说行为金融学主要研究投资者心理因素导致在金融市场上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结合传统投资理论在金融市场的投资范式,分析评估交易者在金融市场中投资决策时犯系统性错误的原因,指导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进而对非理性投资行为进行修正,达到科学理性投资,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行为金融学融合了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知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金融市场上投资决策可得出如下结论:基于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投资时容易犯下主观判断失误,使得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投资行为活动变得反应过度或者反应不足,严重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所以,行为金融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动因,结合金融学的有关知识,建立完善的金融投资理论体系,为投资者在金融投资活动中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使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趋于理性化、科学化。
二、金融市场上的心理分析方法
长期以来,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者最为常用的投资分析法有两种,即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基本面分析法所采用的分析依据是投资对象的经营业绩以及经济发展形势;技术面分析法针对经济市场走势进性数据统计,并编制图表,根据图表定量分析未来投资的方向以及前景。而行为金融学的投资分析方法主要是对投资者心理因素的探究,依据心理学原理及相关知识分析投资者的心理状况对金融投资造成的正负面影响。从金融学角度分析,在金融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投资者对金融决策的依据主要是基于主观判断和客观地对金融市场走势进行分析、估测。然而心理分析法是传统分析法的补充和改进,心理分析法是主要是以传统分析法为依据,将心理分析法融合到整个金融市场投资环境中,强调以分析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突出投资者的主观性为主要研究方向。然而过于强调投资者的主观能动因素而忽视机械交易的客观性,会导致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受到人性弱点的干扰。因此,基于金融市场上的心理分析法还应以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为依据。
三、健康的心理范式利于正确投资决策的形成
行为金融学强调的是提高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良好心理的形成,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金融投资决策,对规避投资风险和降低投资风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应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原理,加强对行为金融学中心理学科的探讨,建立健全正确的心理范式,帮助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形成良好的金融投资心态,确保金融投资者投资受益最大化。具体来讲健康的心理范式的建立需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提高情商。
按照投资心理层次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理性层面和非理性层面。理性层面我们可以理解为投资者的智商,而非理性层面可以理解为投资者的情商。投资心理理性层面主要考察的是投资者智力的高低,投资心理非理性层面主要考察的是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情绪的控制把握力度和体验深度。从金融市场投资行为分析,行为金融学更多的还是考察投资者的情商。这是因为心理因素对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影响远远大于理性层面的影响。所以,提高投资者情商是避免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投资行为出现错误,降低投资风险的重要思路。应作为行为金融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2.培养规避错误信息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规避错误信息的能力是投资者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前提条件。在金融市场中有关投资的虚假信息无处不在,如果投资者不能正确地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而是盲目地、不理性地进行投资,很有可能会增加投资风险,收益受损。所以,作为投资者应具有良好的规避错误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投资的收益,得到较好的投资回报。第一,投资者对金融市场信息认真地主观客观地分析鉴定,甄别。避免偏听偏信,对客观的信息融入过多的主观色彩,导致对信息错误判断。不能因为信息同自己的主观思路相符就愿意相信,愿意接受,愿意投资,而对于那些同自己主观思路不相符的信息就不予理睬。第二,投资者不应有盲目从众的心理,就是我们常说的“羊群效应”;不能人云亦云,受别思想、意见左右,这主要是因为金融市场是个复杂的环境,同其他社会活动不同,具有较大的风险。其他人对金融投资的判断结果并不是完全正确的。第三,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要心态平和,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因反应不足或者反应过快做出缺乏理智的投资决策,进而增加投资风险;第四,投资者要对投资收益期望值保持平和的心态,要学会等待,从等待中获得应有的预期收益,而不是急于求成。对于各类利空或利好的信息投资者都需用辩证的角度去分析对待。这是因为投资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市场是动态的市场,随时都有可能产生新的变化,如利空向利好转化,利好向利空转化等。第五,投资者应学会用动态的眼光去分析投资问题,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实时对原来的决策做出调整。因为只有投资者的主观判断同市场的动态发展实际相符,其投资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3.学会远离市场上的投资氛围。
关键词:企业年金,投资,法律机制。
2000年,我国出台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方案中首次提出将企业年金进行市场化管理和运作。2004年至2005年,针对企业年金投资运作,我国相继出台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企业年金管理指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专家评审规则》、《企业年金资金管理运作流程》、《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但是,由于企业年金市场化运作和相关法规的出台之间的法律空白,再加上我国多元化的企业年金投资方式,企业年金投资出现了许多问题。下面我们将对企业年金投资运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企业年金投资法律问题分析
法律规定缺乏严谨性无疑加大了企业年金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性。我国虽然针对企业年金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在细节问题上的疏忽,企业年金市场还是表现出了不同层次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
(一)投资比例缺乏限制。
在关于企业年金的各种现行法律中,都缺乏对委托人投资比例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经营不慎,出现亏损或者破产,企业年金的安全性就会受到威胁。2002年,美国能源业巨头——安然公司养老金体系崩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出于对公司的信任,许多安然职工都将养老金投到了企业股票当中,但是,因为一直隐藏的债务问题和管理上的原因,安然股价一路狂跌,最后致使公司破产,职工的养老金投资收益灰飞烟灭。我国虽然在《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第四十七条中对每一类金融产品的投资比例大体做了限定,“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投资,按市场价计算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投资银行活期存款、中央银行票据、短期债券回购等流动性产品及货币市场基金的比例,不低于基金净资产的20%;(二)投资银行定期存款、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等固定收益类产品及可转换债、债券基金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净资产的50%。其中,投资国债的比例不低于基金净资产的20%??”。其中,只规定了所要投资的金融产品占总体投资的比例,对企业年金的整体投资比例没有限定,所以并不能从根本上排除企业年金投资的高风险性。
(二)投资风险补偿力度小。
针对企业年金投资风险补偿问题,2006年,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关于基金管理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应当每月从基金管理费收入中计提风险准备金,计提比例不低于基金管理费收入的5%”,但是懂得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的人不难发现,以5%的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对于投资风险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因为股票型基金,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提取需要133年才能达到基金资产净值,货币型基金则需要600年。笔者认为,关于投资风险补偿机制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坚持“双腿走路”,在设立风险准备金的同时,设立盈余准备金,当企业年金的实际回报率过低时,可以先用盈余准备金进行补偿。
(三)投资管理人鱼龙混杂。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综合类证券公司注册资本不少于10亿元人民币??取得企业年金基金从业资格的专职人员达到规定人数??具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和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规定只对投资管理人的经济实力、员工规模作了详细规定,但是这些都是一些硬指标,而对于企业的软实力,例如从业人员素质、企业的诚信度等并没有做限定。截止到目前,企业年金服务机构有50余家,这中间既有综合类证券公司,又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还包括其他专业投资机构。投资方式多种多样,投资实力定位模糊不清,大多数企业只是道听途说或者是禁不住基金公司业务员的死缠烂打勉强为之。但是,选择哪一家作为投资管理人直接影响着企业年金投资的收益和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所以企业在选取投资管理人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在选择之前一定要对备选机构的往年业绩、市场规模、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深入了解,最好让备选机构都准备一份投资计划书,企业可以双向结合,进行优中选优。另一方面,还需要法律法规的介入,进一步规范投资管理人的行为。
(四)突如其来的合同风险。
受托人、托管人、帐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之间委托关系一经确定,就会签订书面合同。委托人与受托人要签订受托管理合同,受托人与账户管理人要签订账户管理合同,受托人与托管人要签订托管合同,受托人与投资管理人要签订投资管理合同,各种书面合同条款繁多、关系复杂,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一个关系主体违背合同,都会给企业年金的受益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五)天生的不公平性。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任何企业都必须参加,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但企业年金却是自愿的,有条件的企业才能建立,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更注重效率原则,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战略中是具有激励机制的福利手段。”企业年金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年金的投资只是垄断企业的内部专享,企业年金的适用范围狭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其法律风险和投资风险。
除以上弊端之外,在企业年金的投资过程中,也出现了企业推迟交付企业年金的现象,面对“僧多粥少”的市场现状,许多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机构不得不“打破牙齿合血吞”,承担额外的调整年金计划管理方案的费用和客户维护费用。企业年金投资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投资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必然性。
二、企业年金投资的法律对策
企业年金投资的得失不仅关系着公司的整体利益、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从投资的大环境出发,对企业年金投资的重要性进行再认识,在不断完善和细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改善企业年金操作,从根本上保障企业年金的安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投资收益,做到利益最大化。
(一)预防信用风险。
前面我们提到的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合同风险就是所谓的信用风险。从根本上降低信用风险的唯一做法就是政府针对企业年金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各个参与主体设立严格的详密的准入和退出制度和法律规定。对于参与主体尤其是帐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要对其资本规模、经营业绩、人员素质、资信水平、治理结构等进行严格周详的审核,坚决杜绝不满足相关条件的企业渗入到该领域,其次,也要对曾经出现违规经营的企业禁严,从源头上杜绝信用风险的发生。另外,笔者认为,针对所有参与到企业年金经营运作中的企业甚至企业负责人要建立特殊的信用档案,信用档案要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权力机构报备,确保受托人在确定帐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时,能够在信息获取上畅通无阻。
(二)分散投资风险。
将企业年金分配给多个投资管理人,拓宽投资渠道,对投资比例进行法律规定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投资风险,减少投资带来的损失。
1.增加投资管理人。对于企业年金,尤其是金额庞大的企业年金,可以选择多个投资管理人分别对部分企业年金进行管理。这样就能从根本上避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局,个别环节投资的失败不至于导致企业年金整体投资计划的失败,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了风险的波及范围。
2.拓宽投资渠道。拓宽投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就弱化了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缩小了不法之徒的运作空间。《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对企业年金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关于企业年金投资范围,该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包括短期债券回购、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和企业债、可转换债、投资性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等。”由于政府对企业年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有限制规定,所以,企业年金投资普遍存在收益低、投资面狭窄、投资灵活度不够等问题。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金融类产品更是推陈出新,股指期货、期权、利率掉期、各种国债、企业债、银行理财产品层出不穷,金融产品的增多,无疑为企业年金开拓了新的投资渠道。投资渠道的增多也为降低企业年金投资风险、增加投资收益提供了保障。拓宽投资渠道对于企业年金投资而言可谓是有百利,笔者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改革和企业年金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可以与时俱进,在对各种投资渠道进行反复权衡的前提下,有计划、渐进性地放宽投资限制,比如可以将企业年金适当引入到房地产、基础设施的投资甚至海外投资上,至于放开形式可以先试点,如果效益好,再大规模地推行。目前,在国外,对于企业年金的成功运作,除了最大可能的搭配更加优良的投资组合之外,还包括将投资领域扩大到了实物领域,在某一实物,例如房地产,发展向好时,集中投资,从而使收益最大化;将政府债券搭配到投资组合当中,在对投资收益把握性欠缺的情况下,许多国外企业选择将企业年金投资在政府债券上,政府债券相对而言是一种性能稳定的投资方式;青睐共同基金,共同基金由专业人士专门负责,可以节税,变现性灵活。
3.限定投资比例。笔者认为,在投资领域受限的情况下,要想降低投资风险,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通过法律对各个投资领域的投资比例做出限定,例如,适当降低风险性较大的领域(如股票等)内的投资比例。
(三)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是维持企业年金投资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首要前提。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是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的必然选择。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不但有利于企业自我反省,更有利于企业年金的委托人及时了解企业年金的投资状况和投资收益以及企业年金管理机构的经营状况,有利于增加委托人和管理机构之间的粘度。目前,国外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做法主要包括对信息披露项目进行了严格规定,要求信息披露及时、充分、公开。充分性主要是指披露渠道的多样化,包括纸媒、网络等;及时性主要是对披露时间进行了规定;公开性,主要是指有针对性的公开,比如向委托人及时公开投资收益数据,向劳动保障厅公开可能使企业年金投资收益受到重大影响的事件、董事会相关的变动等等。
(四)加强风险管理。
企业年金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能够各种风险。“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无论是企业年金的委托人还是受托人都必须具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的能力,受托人还要具备化解风险的能力。
正如企业年金大多数的投资方式一样,企业年金投资行为的规范也需要经过漫长的一段时间,相关制度规则的制定既需要从特殊情况出发,又需要从长远利益、大局利益着眼。对企业年金投资行为的规范需要根据情势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务实地进行。
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企业年金的投资环境越来越优越,但是也同时增加了投资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企业年金投资的可控性减弱。随着企业年金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年金投资效益的作用力将越来越大。两个巨大的矛盾的激烈存在,既要求政府不断完善企业年金法规制度,加强对委托人和受托人的监管,同时也对受托人的经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企业年金投资市场潜力无限但也险象环生。
参考文献:
[1]张志平。供应链财务管理:财务整合理念。安微冶金科技学院学报。2006.
[2]陈鸿。供应链管理与运筹。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夏阳译。运营管理基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杨红芬。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风险及对策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2.
[5]韩东东,施国洪,马汉武。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工业工程。2002.
1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发展的现状
信托业务和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一起构成现代金融四大支柱。从资金信托的角度出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属于房地产证券化的一种,是指信托公司通过制定信托投资计划,与投资者(委托人)签订信托投资合同,通过发行信托受益凭证等方式受托投资者的资金,然后进行房地产或者房地产抵押贷款投资。并委托或聘请专业机构和人员实施具体经营管理的一种资金信托投资方式。与一般的信托合同、证券投资基金相比,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制度具有很大的优势,据《2012年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房地产信托密集发行主要是在2010年及2011年上半年。2010年一季度末,房地产信托余额仅为2300多亿元;2010年末增加到4300余亿元;2011年6月末,继续增加到6000多亿元;到2012年6月末为6752亿元,直至2012年底增加到6983亿元。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一直是信托行业资金使用的一个主要方向,一直以来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也是房地产企业除了银行贷款融资之外一个很主要的资金来源。之前房地产信托历年都呈现出一种快速增长的势头,这种势头一直保持到了2011年的年中,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加上银监会对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加强了监管,这个势头开始下滑,但由于投资市场中股市持续低迷,储蓄利率也没有提高迹象,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这种预计年收益最高的投资产品仍是最具有诱惑性的一种理财产品。在房地产持续调控之下,许多资金链紧张的开发商都选择了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产品以解燃眉之急。有人说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是房企的“救命稻草”,也有人说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仅起到“备胎”的作用,但无论如何,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由于银行贷款的减少,确实让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火”了一把。
2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面临的风险
目前随着我国银行对房地产信贷的收紧,信托投资基金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但在信托投资基金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巨大隐患。现今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年收益率普遍高于10%,为投资者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为到期时需兑付的巨额本息埋下了伏笔,隐藏着潜在风险。作为高资金需求、高投入的房地产行业,先天具备着高风险性。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金融产品,一方面受到宏观经济调控、房地产项目本身、行业市场环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带来多重风险的影响,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信托投资基金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风险。
2.1 提前清盘风险
在真正的兑付高峰到来之前,2012年已经有超过4个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提前清盘,如2012年2月10日,天津信托2009年11月发行的正源投资——信达地产股票收益权投资及回购结合资金信托计划提前宣告终止,这比原本的5月到期日提前了3个月。该项目于2010年9月开盘,开盘之初,月成交套数能达到100套,但从2011年2月开始后的12个月,月销售套数基本都在个位数,而该款信托产品发行之时正值房地产市场火爆之际。然而2011年2月开始,房产商销售回款大幅下降,而房产信托兑付资金主要就来源于开发商销售回款,一旦销售持续下降,兑付风险即呈现,信达地产提前终止此款信托产品实属无奈。以上事例层出不穷,尽管目前没有信托产品爆出兑付失败,但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风险暗流涌动,市场不乏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提前清盘现象。据公开信息显示,去年三季度以来,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提前清盘数量就达15支,涉及中诚、中融、新华信托等多家大型信托公司。2012年全国共有50支信托提前清盘,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出现的大批提前清偿能否使其在兑付高峰期平稳度过,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集中关注。
2.2 企业不能集中兑付风险
经过过去两年的爆发式增长后,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迎来了集中兑付期,兑付问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2013年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到期规模达到1758亿元,迎来首个兑付小,其中季度高峰出现在3季度,为716亿元,单月高峰出现在7月份,到期总额达到504亿元,兑付压力仍将持续。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信托资产总规模达到4.8万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投向房地产市场的资金达到6882亿元,占比14.83%,2011年全年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新增规模就达到3704亿元。据国泰君安的报告显示,2012年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总到期规模约为1758亿元,2013年成为信托兑付高峰年,随着兑付高峰期的到来,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影响以及信托公司自身发展不合理、监管措施具有滞后性等因素的影响,兑付风险严峻。
2.3 到期不能兑付约定收益风险
近期一款名为国开城市发展基金的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37%引发多方关注,此款产品由国开金融、昆仑信托和中海信托三家金融机构联合发行,总规模为500亿元,一期资金为101亿元,根据该基金的背景资料,信托投资人的年化收益率高达20%到37%,上不封顶,其主要赢利点是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进行土地一级开发,该基金的资产包括西安、成都、绍兴等二三线城市未开发土地,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受政策影响巨大,土地价格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进而将影响该信托的收益水平。土地收益是否能够支持37%的融资成本是有浮动性的,因此其能否顺利兑付也成为关注焦点。由于信托公司没有公开披露平台,各家公司产品披露情况差异巨大,因此,在高收益的背后,整个房产信托业将面临集中到期兑付的压力,是否能如期兑付约定收益,使房地产行业在收益构成方面,协调保持资产组合中各资产的收益有利于现金流的稳定,是房地产行业需不断警示自身发展的动力。
3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风险产生的根源
房地产信托融资发展初期只是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采用的融资方式,但目前大型房地产企业也都采用信托投资基金融资方式。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限购、限价和信贷紧缩,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成为不少开发商在遭遇银行放贷紧缩后的“救命稻草”和“备用金”来源,如此大的信托融资规模导致了未来诸多兑付风险的产生。
3.1 兑付高峰引来提前清盘风险
2012年出现的50支信托提前清偿,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房地产公司找到了新的融资。鉴于房地产信托融资成本高,房地产公司就以新融到的钱把原来的房地产融资项目提前还款,资质好的地产集团,基本上利率都在15%-18%左右,高于银行同业利率10%左右,有的地产商借了信托的资金,拿到地后四证齐全,即可到银行申请开发房地产贷款,贷款成功就会使房地产商后期的融资成本大幅下降,因此房地产商拿到这笔钱之前,会想办法先把信托这部分余款补足,信托项目就会提前终止。第二,提前偿还闲置资金。一些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市场比较低迷的状况下,不愿意开发项目,造成提前偿还。第三,信托公司严加监管,及时控制清盘。一些信托的确预期会出现风险,在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里面,信托公司对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风险控制是非常严密的,信托公司针对每一笔信托项目,都会采取大股权项目,指派项目监理及财务总监控制现金流,公司每一笔资金流动都受到监管。当出现融资风险时,会造成提前还款,这也从反方向体现出信托公司对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控制能力。
3.2 到期日集中导致企业不能集中兑付风险
目前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融资规模巨大,到期日又相对集中,陆续出现地产信托到期难支付的案例:如华奥国际信托的一个地产项目在2013年5月底出现的兑付危机、天津星耀投资有限公司和昆山洪峰房地产有限公司的还款情况都是欠息等。鉴于此,大量集中兑付风险的产生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大型房地产公司信托投资基金规模增大。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根据单家公司房地产信托规模排行,发现排在前列的都是大型房地产公司,诸如万科、绿城、保利和恒大都分别融了三四十亿元,融资规模远大于中小房地产企业。
2012年9月初,万科以51亿元的购地金额领跑土地市场,粗略计算,其2012年前8个月,累计购地金额已达135亿元,巨额的购地金背后是强大的信托支持。信托规模巨大极易带来到期集中兑付压力。企业短期债务压力也带来兑付隐患。以绿城为例,2012年绿城面临超过200亿元的短期债务压力,其中包括45亿元左右的信托贷款。2013年6月,绿城先是卖掉了绿城中国24.6%的股权给九龙仓,融资51亿港元,而后又转让了9个项目给融创中国,套现33.7亿元。如此腾挪转移,皆被指出与信托到期有关。大型房地产公司大量信托产品集中到期,必将给压力下的信托行业带来不可预期的兑付风险。
目前,我国保险基金投资方式落后,供基金投资决策机构选择的投资形式较少。这不仅限制了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而且使得保险基金的投资结构发生偏差,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基金管理机构的投资积极性。只有实行保险基金市场化运营,基金投资机构才能根据多种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优化投资组合,从而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提高保险基金的是经济保障效益。分享国家经济发展和与物价挂钩是社会保险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军人保险待遇的给付不能停留在固定水平,应随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作相应的调整提高。因此,必然会增加军人保险基金的费用支出,这就要求做好军人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军人保险制度的政策目标是为军人提供最基本的经济保障,主要是通过特定种类的军人保险给付结构和给付水平来实现。从国外社会保险的运作实践来看,各国采用自动指数调节机制可为劳动者领取保险金提供某种程度的保障。但这将导致社会保险费用支出的急剧膨胀,致使国家财政赤字不断增加,造成直接加压于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保险缴费比例,给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企业运营带来了消极影响,不能有效地实现社会保险政策目标。因此,为落实军人保险政策目标,保障军人合理的保险待遇,必须加强军人保险基金运营,实现军人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二、军人保险基金组合投资的风险收益分析
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每一种投资工具都有其相应的风险和收益系数,预期收益率决定投资者资金的投资方向,如果他是极度厌恶风险的,那么它将持有一个完全由低风险系数资产组成的投资组合。但基金运营方式过于单一,难以保值增值。如果军人保险基金只限于投资国债和存入银行,表面上看,这种投资是安全的,而实际上却存在贬值的风险。其一,1997年以来,政府连续多次下调利率,是存入银行的军人保险基金已经很难保值,更谈不上增值;其二,国债的收益率也在逐渐降低,军人保险基金投资于国债也将面临亏损。而如果将军人保险基金全部投向收益较高的金融工具,则一旦遭遇风险,必将损失巨大。相反,一个多样化的资产组合能够有效地减少其中每一种资产所面临的风险,随着完备的金融投资工具体系的逐步建立,只要我们在合理运用传统投资工具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各种新的投资工具,就会有效规避补充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基金增值就能得到可靠保障。
三、军人保险基金组合投资的具体措施
军人保险基金的特点以及各种投资方式风险和收益的依存程度决定了多样化投资组合是其运营方式的现实选择,然而选择那些投资方式,如何按投资方式对基金进行投资组合,则是军人保险基金运营的关键问题,必须要考虑一下几个因素:第一,稳健性。军人保险基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如何部队干部、士官的个人缴费积累,其目标是为军人提供最基本的经济保障,其实质是军人在遭遇生活、工作损失之后的社会补偿。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就成了军人对未来安定生活某种程度的精神寄托,其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任何风险都可能会影响到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既不利于广大官兵在部队安心服役,也不利于提高军人保险仅给付水平,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军人保险基金安全就成为基金运营机构在进行投资选择时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但任何投资工具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要想满足军人保险基金保值的要求,在投资工具、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就必须考虑其稳健性,保证基金有长期、稳定的收益。因此,在投资组合时,高风险的投资项目所占比例不应过大。第二,获利性。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利,目前我股处于低通胀时期,物价指数变动也不大,将基金投资于国债、银行存款等一般不会贬值,但低通货膨胀并非是我国经济调控的政策取向,一旦拉动内需,通货膨胀率必然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有所提高,将基金投资于国债、银行存款等不仅不会保值,反而会因通货膨胀率的提高而产生贬值的危险。因此,在满足投资项目稳健性的同时必须要将部分基金投资于高收益项目,尽管高收益通常伴随着高风险,但只要对投资项目仔细的分析、巧妙地选择就会一定程度的降低,甚至规避风险。第三,流动性。军人保险基金投资的流动性原则要求投资资产在不发生价值损失的条件下可以随时变现,以保证军人因各种原因丧失收入时能获得物质帮助。因此,在基金总额中必须留有一定比例的流动性资产,该比例的大小取决于基金的成熟度,在基金高度成熟时,基金收益者开始大比例的领取保险金,这就需要有更多的现金来支付保险金。由于一般情况下,变现的难易与收益率的高低成反比关系。因此,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有妥善的计划,根据需要选择多种投资方式,确保既能保值增值,又不影响保险金的支付。
【关键词】建筑工程;投资控制;问题;改进策略
引言
由于对工程投资产生影响各个因素种类繁多,并且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这就加大了工程成本对建设情况的影响情况。
1建设方案的设计及选择对投资控制产生的影响
1.1对建设工程投资金额的产生影响
通常可以将建设工程分为三个时期,即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以及实施阶段。在设计和选择建设方案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三个阶段的实际情况。设计人员在完成方案的设计并选择了最佳方案之后,获得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进一步满足施工质量的要求,尽可能的减小工程的造价成本。由于建筑材料在投资中会占据很大份额的开支,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着重考虑的问题就是对建筑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
1.2对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
任何建设工程的根本所在都是施工质量,只有获得良好的质量才能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提出的要求越来越多,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很多施工单位并未对建设工程投入足够的重视,在施工中很容易引起各种施工质量问题。而施工人员在展开实际施工时的最主要依据则为施工设计方案,一旦设计方案中存在问题,那么就会对整个施工作业造成巨大的影响。
1.3对建设工程资金开支产生的影响
工程财务部门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成本资金的消耗,而在确定资金开支时需要严格参照工程设计方案。由此能认识到,方案的设计和优化不仅会对项目一次性资金投入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经常性费用产生影响。一旦遇到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使得一次性投资和经常性费用产生反比关系,只有对方案进行科学设计和合理选择,才可以对这类反比关系进行有效协调,确定最佳的投资方法,进一步提高工程资金的使用效率。
1.4对建设工程收益产生的影响
在设计和选择施工方案时,通常会着重考虑到建筑的平面布置以及结构模式这两个方面。在平面设计中要重点分析工程选址的科学合理性,查看其是否满足施工流程要求,确保其交通组织能够顺利开展;在结构设计时则需要保证计算模型和实际结构模型以及相关的计算理论是否和相互协调。另外施工方案的设计和选择还会对建筑功能以及工程的造价成本等产生影响,通常都会在确保项目功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工程造价,或者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尽可能的增加建筑功能。
2 建设工程在投资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没有制定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
目前关于投资风险机制的建设并不完善。在开始投资决策到工程建设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和相关法律监管规章,无法突破企业投资多年来形成的“大锅饭”制度的约束,使得企业在投资时其内部无法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机制,而且企业在自我承担风险、自我谋求发展以及全面向市场开发等一系列的运行机制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2.2 招标阶段存在一定的问题
建设工程中招投标工作主要是由招标人实行招标工作,在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阶段,通过公开或者对投标人发出邀请函将投标书送到投标人手中,然后经过对标书的严格评价,从中选取优秀的中标人。
2.3 施工组织设计缺乏合理性,审批制度不规范
目前由于许多建设单位的建设工期没有做出具体的工期安排,盲目展开施工,对于工程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未采取科学有效的合理论证方法,只是在建设施工中采取了较为随意的方案。另外时常出现设计方案不断改变的现象,由于现有的审批制度各方面目前并不完善,在方案设计更改的过程中会导致招标方与实际工程投资方无法完全理解具体更改情况,进而引起建设工程施工时出现众多无依据的行为。
2.4 没有形成明确的投资控制观念
现阶段进行的工程建设实际施工中,存在着很多管理人员对于投资控制并未形成强烈意识的问题,对于工程合同中涉及的重要内容、工程的签证范围以及工程的定额等重要内容没有仔细研究论证,导致项目投资费不断地增加。甚至在有些项目施工中由于设计内容的改变,对于现场签证要求不严格,使得工程量在竣工结算时超出预算,间接地增加了实际工程量,最终导致项目工程的总造价也随之提高。
3 该建筑工程在进行投资控制时主要采取的对策
3.1 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措施
对投资产生最主要影响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确定实际工程的建设水平、选定实际施工的地区以及地点、对于该项目经济运行规模以及施工所需工艺和设备的论证、研究与比选等。建筑工程决策阶段务必做到:对于可行性研究要依据实际情况具体实现。随着建设工程建议书的审批合格后,一定要遵循国民经济、地区经济可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这一原则,对于建设工程是否在技术上科学且实用,在经济运行上是否符合实际、项目建成后是否可以长久的发挥效益都要进行严格且全方位的实际调研、研究与全面论证。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要求实事求是,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对于投资估算力一定要进行严格要求,并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为投资项目的实施提供可以信赖的依据。
3.2 进一步完善投资风险约束管理制度
在建设工程中需要增强建设工程投资主体单位的风险意识,严格按照投资责任制度展开工作,才可以将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增加到最大,保证各项资源可以得到合理安排以及全面应用。积极推行法人责任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由工程法人代表针对项目工程建设中的筹划以及筹资等内容制定全程责任制度。首先要进一步明确投资项目的主体,并严格要求投资责任制度,实行谁投资以及谁负责的责任制度。另外在项目工程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决策者要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如果建设工程中出现项目投资资金供应不足的情况,而且在建成投产之后遇到产品无法快速销售等一系列问题之后,投资决策者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3.3 做好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有效控制工程投资
投资管理部门一定要建立完善的专项招标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关于招标文件的拟定以及招标工作的实施组织。在编制项目工程的招标文件时务必采取科学的论证措施,标底工作一定做到招投标双方既有利可图,又可以使建设施工项目单位以较低的价格进行施工操作,充分考虑投标单位的建设资质,特别是其社会信誉度、工程队伍建设情况以及业绩等情况,以求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3.4 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力
对合同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确保该工程的实际投资发挥出最大效益,这就要求建设项目单位的管理操作人员针对合同的各项条款进行仔细研究并对具体项目工作有一定的熟悉度,进一步对其实行动态有效的管理。在工程建设中不仅要全面履行合同责任,还需要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将产生于工程施工建设中各类纠纷进行合理解决。
4 结束语
在建设工程要做到投资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工程的全面建设中,充分认识到施工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对产生的巨大影响,然后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而要想在工程建设中将技术与经济进行全面有效地结合,就需对其采取具体的技术、经济、效益比较以及分析研究等一系列措施后,合理协调三者之间相互对立的关系,以达到项目投资资金与经济相互协调以及相互促进这一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喜欢打篮球、玩魔兽,还喜欢看历史书籍,从小梦想当一名考古学家,但阴差阳错却主修了工科,这一系列标签同时出现在一个基金经理的身上,而银华中小盘混合基金经理李晓星就是这样一个人。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根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11日,银华中小盘混合基金成立以来业绩总回报高达225.87%,在1064只可比基金的排名中位列第4名。由于长期业绩表现稳定且出色,今年4月8日,银华中小盘基金荣获业内权威奖项 “三年期开放式混合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奖。据了解,这是李晓星带领该基金第二次获得此项殊荣。而他管理的另外一只基金银华盛世精选基金自2016年12月22日成立以来,已获得17.45%的净值增长率。
说到为何斩获如此出色的业绩,以及他的投资思路和风格究竟是什么?持仓选股的逻辑又何在?到底看好哪些行业发展?对中国未来经济趋势有何解读?近日,李晓星面对《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上述问题答案。
“积胜投资”理念跑赢对手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李晓星用《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概括了操盘银华中小盘混合基金的思路。“我们并不追求以少胜多,逆境求胜。我们追求的是大概率事件,大概率能够赚钱,大概率能够跑赢,积胜的理念是中小盘最为看重的。”
对于李晓星来说,一下子能涨8、9个点的独门重仓股并不是中小盘基金的那一笔“妙手”,他更多看重的是积胜,“我们认为挑一只能涨三倍的股票难度是远远大于挑10只能涨30%的股票。”这里所谓的积胜,可以理解为银华中小盘基金绝大部分的月份表现在前二分之一,每个月都没有特别靠前,但综合下来业绩非常靠前,为基金带来了225.87%的收益,表现十分亮眼,也为基民交上了不俗的投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银华中小盘是一只主动管理型的基金,李晓星却也将量化思维融入了对基金的管理中,李晓星对记者透露,“我是工科背景出身,在我投资当中用量化的辅助手段也是很多的。”据了解,李晓星本科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此后,还在英国修了帝国理工大学自动化及剑桥大学工业管理两个硕士学位。
这使得李晓星相对于主观判断的逻辑,更喜欢客观的数字,“比如说,历史上什么样的股票可以带来长期的超额收益,能有超额收益的股票本身会有什么样的因子,这都是我们比较看重的。从我投资上来说,量化的理念贡献得比较多。”
作为一名基金经理,李晓星十分喜欢读历史书籍,虽然他最后并未实现心中的理想,即成为一个考古学家,但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使得他对量化有着独特的理解,“所谓历史就是量化,量化的核心就是认为历史会重复,包括现在投资经验都是认为历史会重复。”李晓星对记者表示。
独创选股“四大关键”指标
《投资者报》记者在梳理数据时发现,从目前李晓星持仓结构来看,他似乎没有特别偏好的行业,但实际上,他在选择持仓的股票上却有着自己明显独特的风格。他对记者表示,自己选股的标准有四个:首先一定要寻找景气周期向上的标的;其次我们追求的是业绩超预期,良好的业绩是长期牛股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希望能够找到估值合理的标的;最后是希望这些公司有一定的预期差。“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东西,”李晓星表示。
在李晓星看来,目前我国景气度向上的行业有很多,比较明显的有几类,“一带一路”和PPP等受益于国策导向;建材、钢铁、采掘、有色等受益于“供给侧”改革;食品饮料、家电轻工受益于消费升级;新能源、电子、智能装备等,受益于中国的工程师红利。“目前这个阶段,景气度向上的行业比较多,因此我们并不悲观。”李晓星表示。
据了解,目前李晓星长期跟踪的股票有两百多只,在组合里会出现50只到60只,对于调仓持股的方法,李晓星也注重持续的跟踪研究,“我持仓的股票如果出现一定幅度的涨幅,在基本面没有出现特别超预期的变化时,往往会进行减持的。我持有的长期看好的股票如果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在基本面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会进行增持。”
李晓星坦言,自己的性格比较争强好胜,上学的时候就喜欢竞技类运动,喜欢打篮球,喜欢玩电竞,打魔兽争霸,这种争强好胜使其并不认为排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种挑战。
李晓星对《投资者报》记者称,自己特别喜欢分析行业里边投资水平比较高的基金经理,“虽然我有主体框架,但也可以把行业当中一些好的思想慢慢融入到我的投资当中。”例如在过去的几年中,有些量化基金业绩非常出色,李晓星找了很多量化分析师去沟通,并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量化投资,现在也把这些思想融入到投资当中。
“我一般买入之前都会认真调研。”李晓星表示,“我的调研方式很多,第一是亲自调研,第二跟行业专家进行讨论,包括跟竞争对手去了解这家公司怎么样。行业上的数据,也希望公司内部的研究员去跟踪。”
市场配置价值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对于二季度行情,李晓星仍保持对市场乐观的态度,从经济周期来说,中国已经处于见底回升的过程中,“我们认为经济在未来几个季度之内,不会看到大的下行压力。在经济向上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盈利会带来不错的上升。”李晓星对记者表示,可以看到的数据是,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是上市公司过去几年以来最好的季报,李晓星预计,经济的上行将给上市公司盈利带来非常大的好转。
1.1研究背景
一个国家从诞生到成长到壮大,银行系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来说,银行的存在和发展时刻影响着一国经济的平稳与增速。对于我国的银行业来说,由于发展起步比较晚,因此在很多方面和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银行业从诞生之初就开始了不断发展和改革的道路。以下几点概述了我国银行业发展所经过的几个阶段:①1984-1993,从一开始的中国人民银行把工商贷款方面的业务转交给中国工商银行,再到分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各个银行各司其职,这是属于专职化的改革过程。②1994-2003,根据经济发展形式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设立三大政策性银行以及颁布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约束银行业的发展,逐步把专职银行变为国有独资银行。③2003-2010年,主要是各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改革,随着2010年中国农业银行成功在港交所上市,这一轮的银行改革基本完成。由于中国银行业起步较晚,在发展的道路上不免遭遇相关的挫折和困难,在经历过上市和股份制改革之后,各大银行基本摆脱了上市之前的那种盈利能力低下,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资本金严重不足的遮她局面。改革后的银行业净利润连年快速增长、不良资产率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一跃成为盈利最多的行业之一。在我国银行业不断在发展道路上探索前进的同时,以服务农民农村农业为主旨的农村信用社也在不断探索符合农信社发展现状的发展道路。
农信社一般是农民出资占有股份,因此,农信社的股权相对来说比较分散,股东群体的素质也相对不高,自我管理约朿能力较差,再加上省级联社强烈的行政干预,导致本该是“民有资本民营”有着更加强烈的“民有资本官营”的特征。因此,引进资本和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为农信社注入充足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经验,提升农信社的综合竞争实力,应该是农信社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
1.2研究意义
在国家相关改革政策的激励和扶持下,农村信用社在经过不断深化改革之后,整体规模和实力得到前所未有发展,改革成绩引人关注。然而。改革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之后并未达到完善农信社体制的理想目标,在经营规模,资产实力,信用水平,风险控制等衡量金融业机构主要指标方面与国有银行以及一些其他的股份制大银行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经营机制方面仍然不够健全,法人治理和股权结构方面依然不够完善,农村信用社如果想能够长久立足中国金融业,这方面的问题亟需解决。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而开放,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纷纷通过吸引战略性投资者的投资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和规模实力,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且这种趋势已经慢慢从国有银行以及大型股份制银行向农村信用社转移。相关地区的农信社已经积极引进相关的战略投资者,使得引进之后的农信社资本实力和信誉水平都提升相当大的水平,同时综合竞争实力也稳步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髙度。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部分农村信用社获得了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然而,硬币都会有正反面,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战略投资者也不是万能的,应该看到的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对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也存在很多不好的影响在战略投资者给农信社注入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充裕的资金以及良好的信誉的时候,也会有相关方面的矛盾和争端。本文章主要通过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借鉴国有银行以及其他大型股份制银行的成功经验,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现状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提出一些建议,以便能够为农信社更加成功和便捷的引进战略投资者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因此,探索与总结思考实践中对农村信用社引进战略投资者的益处与不足,将对我国信用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战略投资者的含义、类型及特征
2.1.1战略投资者的含义
战略投资者这一称谓首先起源于证券市场,是对于上市公司发起者而言的,能够与发起人长期合作,肝胆相照,共患难同获益的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是具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完成产业升级,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完善企业人才储备和资金运营状况,提升企业产品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并且谋求和企业长期合作发展,目的是获得长期利益和与企业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来自于境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投资者所具备的必须的条件,就是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等。
在周小川任职证监会主席时,“战略投资者”制度出现端悦。证监会明确规定了战略投资者的定义标准,即能够长期持有并与公司业务有着密切关系往来的机构法人组织。中国证监会对于战略投资者的定义为,其业务范围与发行公司业务有相交并且联系紧密,并且能够长期稳定的持有发行公司股票的法人具体地讲,战略投资者是指其成立符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其经营方式和经营行为也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实力与发行人合作或者正在合作或者即将合作并愿意和发行人签署相关协议的法人组织,是长期持有公司股票并积极参与公司管理运作的法人。
根据中国银监会规定,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应该是是在原则上持有银行股份年以上、并且对于本行业的情况比较了解,具有丰富经验的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对于银行业来说,不仅仅是资金方面得到极大的补充,并且在公司的管理理念等更高层面上有所提升。前沿的技术以及具有专长的人才,能够做到帮助银行完善经营管理模式,健全组织架构,在股权和法人治理结构方面也提供相关的先进的理念。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战略投资者是资金技术理念各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竞争力,通过注入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来拉动某个行业或产业的发展的投资者。
2.2相关理论
2.2.1经济全球化理论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资源跨越国家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合理配制,以期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现象,至
今还没有权威的一致的定义。经济全球化理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丰富,逐渐形成了两大理论学派,一派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另一派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1845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表述经济全球化理论思想,即着名的“世界历史思想”。他指出,随着生产力、交往和分工的发展,各民族的“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世界的历史”。作为经济学派显赫的奠基人之一,马克思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极为发人深省,他突破性的把资本的输出定义为投资的输出,这对于当时的经济学界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论断。
亚当斯密早在1776年出版的着名论着《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就提出了经济全球化思想。他认为:“通过某种特定的形式把整个世界 联系起来,使得彼此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使得生活的乐趣有所增加,从而推动工业的发展,这样的话大家就都会从中得到好处。”。
经济全球化理论为战略投资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提供了最为基础的理论支持,为了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资源必须突破地域限制,把资源安置在最合适的地方,以实现资源的最大的价值。
2.2.2金融全球化理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金融资本的跨国流动投资也慢慢增多,进而,金融全球化得以实现。但真正意义上算得上金融全球化标志性起点的,应该是欧洲货币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的出现。金融全球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发展至今尚无完整的统一的定义。我国学者杨有振、侯西鸿等人2002年曾经提出金融全球化的核心内容是金融自由化和放松管制,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也随着自由化一点点增多起来,国际金融大市场的雏形也慢慢形成,各国之间的资本流动即资本项目逐渐超过经常性项目。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更深层次的体现⑸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提交的一份报告指出“自由化与全球化是齐头并进的。其中一方的发展,都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情况在金融领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⑹。”因此,基本上可以把金融自由化理论视为金融全球化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金融机构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效应分析........19
3.1我国金融机构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现状分析.......19
3.2我国金融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前后经营绩效的变化......20
第四章农村信用社引进战略投资者对策研究.......34
4.1农村信用合作社引进战略投资者可能存在的问题.......34
4.2农村信用合作社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对策.......36
第三章金融机构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效应分析
21世纪以来,我国金融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银行的经营逐渐步入市场化轨道,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方案引导、刺激银行的改革。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的银行业仍然存在股权结构单一、缺乏创新产品、委托一问题突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银行业的改革,尤其是优化股权结构、完善银行治理等方面。综合文章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引入战略投资者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
3.1我国金融机构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现状分析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金融理论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银行意识到战略投资者的重要性。积极结合金融理论的有关知识,幵展了量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第四章农村信用社引进战略投资者对策研究
文章在梳理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理论、金融全球化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前后的相关指标的变化采用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和工具进行了分析发现引进战略投资者后,各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有了显着的提高。从而指出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农信社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之后,通过建立数理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对农信社引入战略投资者可行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引入战略投资者,能够很好地缓解股权集中度高这一问题,提高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绩效。而且实证结果也与先前通过现状数据分析所提出的假设出现了相同的结论,证明农村信用合作社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可行的。
4.1农村信用合作社引进战略投资者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文章上述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引进战略投资者可以明显改善农村信用社的股权问题和经营绩效,对农信社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在前农信社的经营体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面临不少困难,阻碍着战略投资者对农村信用社参股的信心和热情。
1、农信社整体经营不善,缺少吸引战略投资者的竞争力
(1)资产质量较低
资产质量是战略投资者投资时重点考虑的问题,农信社在改革之前管理较为混乱,历史遗留问题突出,虽然后来通过改革和国家的支持清除了部分不良贷款,但由于农信社管理不善、基础不实等问题,资产质量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一部分地区的不良贷款率甚至达到20%以上,未充分暴露的不良贷款数额也不少,仍然存在很大的风险状况。
(2)核心竞争力较弱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尚属粗放式经营,在同业竞争中,无论是与五大国有银行相比,还是和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农信社在资金规模、发展础、人才队伍、科技水平上都呈现劣势,难以使战略投资者的利益实现最大化,从而无法战略投资者投资经营以达到获利目的的需要,难以吸引到足够的、高质量的、有利于农信社未来持续发展的战略投资者。
关键词战略投资者;银行改革;股份制
从2006年底开始,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来补充资本、完善治理来增强自身竞争力。与此同时,境外金融机构也以各种方式入股国内各种商业银行,从股份制银行到国有银行,从沿海到内陆都有境外投资者的身影。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反思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国内银行业面临的问题与风险。
一、引入战略投资者后我国银行业的现状
在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建设设银行与美国银行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美国银行首期投资25亿美持有建行8.52%的股权,最终持有股权可达19.9%,随后亚洲金融控股公司又购入建行5.88%的股权;高盛、安联和运通三家投资者组成财团购入工行10%的股权;苏格兰皇家银行以31亿美元购入中国银行10%的股权,淡马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以36.75亿美元购入中国银行11.85%的股权。
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为我国银行业的股份制改革注入了活力。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在资产收益率(ROA)、资本收益率(ROE)、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上都有明显的改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建设银行因为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之前,就较为成功地进行股份制改革,因此在ROA、ROE、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上基本没有提高,但在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上是有明显增加的。具体如表1,可见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股改,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而成功上市,业绩提高,竞争力上升,其中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银行内部治理改善以及经营效率的提高。
表1 国有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前后主要财务比率对比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根据三家银行网上财务数据整理
在国有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同时,我国其他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2003年1月,花旗集团投资近6亿元人民币,首期取得上海浦东发展银行5%的股份,并有进一步增持股份的权利,随后国际金融公司、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香港恒生银行等纷纷进入。2004年1月,香港恒生银行入股兴业银行。2004年汇丰以144.61亿元入股交通银行,占交行19.9%的股权。在城市商业银行中,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就入股上海银行,2 001年ADB入股南京银行;2002年加拿大丰业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入股西安市商业银行;2005年3月,荷兰商业银行会同国际金融公司购入北京银行25%比例股权。
这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补充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资金需求、带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打破原有股权结构下政府行为的过度干预,增强市场化水平下。根据表2所选取指标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国内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经营绩效、治理结构等方面普遍得到了提高和改善。特别是不良贷款率,除了兴业银行没有太大的变化外,其他银行都显著下降,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有了显著的提升,资本充足率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都达到了《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水平以上。
表2 股份制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前后主要财务比率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各银行年报数据整理
二、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中国银行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后银行财务和业绩上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同时,要更加客观地审视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潜在的风险。
1.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上限比例限制与中资银行控制权
根据目前中国银监会的规定,单一外国投资者在中国一家银行中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在有一个以上外国投资者入股的情况下,外资在中国一家银行中的总持股比例累计不得超过25%,否则将按在华外资银行待遇处理。但是,这一比例限制并不是适合所有的银行,对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因为国有股占有绝对控股的地位,因此境外战略投资者即使持有接近25%的股权,在银行内部的话语权依然是掌握在国有股所有者手中。而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它们本身股权相对比较分散,与外国战略投资者相比实力又相差过于悬殊,引进战略投资者后极有可能被外资控制。2004年年底的新桥集团控股深圳发展银行就是一例。更为重要的是,政策底线是可以被不断突破的,在中国金融业不断开放的政策趋势下,境外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小型金融企业的股权比例限制会进一步放宽。
2.中资银行上市融资稀释战略投资者股权可能引发其逐渐改变战略意图
战略投资者一般是在中资银行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在其上市之前进入,它们着眼于长期的战略合作,追求长期价值增值,而不是追寻短期的投资利得。但是,在中资银行股改上市后,发行新股的行为会部分稀释原有股东所占股本的比例,对于战略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继续认购上市银行的新股以维持其所占股本的原有比例甚至更多,也可以选择不增持而是等到限售期过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出售股票,获得现金收益。纵观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再上市的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稀释,例如建设银行分别在境内外上市后,美国银行的股权从8.52%下降到8.19%;高盛集团目前拥有工商银行4.94%的股权,安联拥有工行1.93%的股权,美国运通拥有工行0.38%的股权;苏格兰皇家银行拥有中国银行的股权从10%减少到8.25%;汇丰银行目前拥有5.05%的浦发银行股权。
对于被投资的商业银行来说,如果投资金额占比太低,战略投资者就缺乏足够的激励参与银行的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就会出现经济学中常说的“搭便车”现象,不能实现中外资银行的“双赢”,违背了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初衷。
3.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与其自身在中国内地的分支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
外国银行进军中国银行业,其途径不外乎两种:直接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和参股中资银行。由于受网点渠道和文化等方面的制约,直接设立分支机构将使外资银行面临巨大的障碍和极高的进入成本,而通过参股中资银行,外国银行就可以利用中资银行已有的渠道和网点实现迅速布局,并可克服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从而更快地达到占领中国市场的目的。但是,随着银行业继续开放,资银行可以较容易地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设立分支机构时,那么难免不发生外国银行为了自身利益而牺牲其中方合作伙伴的行为。特别是在同一个地区,经营业务和方式的雷同导致优质客户的争夺在所难免,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往往会为了自身利益,而间接损害到参股中资银行的利益。
三、对策及政策建议
1.中国银行业要努力壮大自身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中国银行业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资金补充资本充足率的同时,更要在提升内部运作效率,在经营理念、内部治理结构、风险控制等方面下功夫,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设计研发,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加以实践,拓宽投资品种及业务领域。对于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资本实力雄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涉足保险、投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等领域的业务,一方面可以更为充分的利用境外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国外投资银行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也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对外来经验进行改进,使得其更适合自身的发展。
2.对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战略意图改变,中资银行要做好提前的预防和调整
境外战略投资者有从事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的、保险的,更有专门从事风险投资的,各种类型的战略投资者自身业务强项不同,对中资银行在业务经营和管理上的帮助也是大小各异。对于那些更注重股权投资收益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来说,其往往会从所投银行的收益角度来选择自身进退的时机,而很难长期进行战略投资。对于引资的中资银行来说,特别是上市的中资银行,要清醒地认识外资进入的意图,对于战略投资者未来可能的改变意图有充分的准备。
3.在政策法规上,监管当局可以不同类银行实施不同的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上限
目前在法律法规上,对于投资中国银行业的境外战略投资者股权比例的限定为5%-25%之间,但笔者认为,这一限定并不是对所有中资银行都适用,最好要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国内银行区别对待。譬如,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投资股权比例可以视情况向上放宽,在一家商业银行因为战略需要,引入多个境外战略投资者时,可能会碰到外资股权上限的问题,那么可以适当放宽25%的上限限制,增强战略投资者的经营管理积极性;而对于中小商业银行特别是一些地方性的商业银行来说,可能存在股权较为分散的情况,5%的股权下限界定让引入的境外投资者缺乏参与投资战略的积极性,无法成为真正的战略投资者,而只是作为一个股权投资者;25%的股权上限界定又让境外投资者可以利用中小银行股权结构的不合理,通过投资入股以及股份购买来获得中资银行的控制权,因此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可以适当调低25%的股权上限。
参考文献
[1] 常罡 对国内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几点思考[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09.
[2] 吴鹏 陈志伟 国有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道德风险[J] 集团经济研究2007/03.
[3] 王志伟 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模式和治理效率[J] 金融与经济2006/07.
[4] 张强 战略投资者引入与国内银行发展[J] 银行家2006/09.
作者简介:
关键词:“一带一路”;金融投资;监管
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构想,提出要加强和加深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合作,促进各国在基础设施、能源、外贸等各个方面的深入合作。随着战略构想的实践不断深入,各项商贸事业的发展都不能忽视金融的支持,金融投资在整个战略构想的实践中,显得非常重要。但就金融投资现状来看则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金融市鋈谧誓芰ξ侍狻⑷谧始喙芪侍獾取
1.“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投资面临的瓶颈分析
1.1金融市场融资能力有待提高
从现状来看,我国金融市场在融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为直接融资的能力薄弱,导致间接融资方式应用普遍,但间接融资潜在一定的风险,在间接融资过多的状况下,使得企业所需大多数资金来自间接投资贷款,进一步增加了银行的货币供给,由此产生货币供给风险;而对于银行来说,为了使此类风险得到有效规避,便会采取增加贷款的方法,但是这样会进一步使银行贷款环境受到影响,并使企业的财务负担加重。
1.2 金融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一带一路”主要以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为主要目标,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是重要保障。但从现状来看,金融监管体系还有待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监督体系不够健全,从而使金融市场出现较多的谋私利现象,进一步使金融市场的经营管理出现乱象。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各大部门之间交流不够密切,使资金的有效流通受到影响,进而使金融风险加大。
1.3 金融工具应用不合理
在融资环节,债券与债务之间的联系是依靠融资工具维持的,较为常用的融资工具包括:股票、票据、证券以及债券等。从现状来看,金融融资工具存在应用不合理的情况。主要是因为金融融资工具在应用过程中,会受到金融运行机制以及金融市场环境的影响,导致金融融资工具出现失真、作假等问题,进一步使金融投资的风险加大。
2.“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我国金融投资发展的策略探究
2.1 提高金融市场融资能力
要想使我国金融投资得到有效发展,服务于“一带一路”,必须提高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而金融市场的融资能力的提升需通过融资途径的扩展实现,与此同时对引资程序加以完善。一是对融资区域进行延伸,扩大融资范围,加强和国外金融投资之间的交流合作;二是基于引资过程中,注重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间共同发展;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加强交流学习;三是健全国际引资程序与机制,防范区域金融风险;四是建立健全金融投资配套机构,做好服务工作。
2.2 构建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
为了金融投资的发展,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实践,必须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首先,随着网络信息发展快速,金融投资业也从传统模式渐渐向互联网金融投资方向发展。以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为依托,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模式加以健全,并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使金融市场环境得到有效监管,避免不规范、金融行为的发生,保证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风险。其次,注重金融监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构建完善的监管责任制度,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使监管人员能够针对个人及企业金融活动行为加强监管,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投资业的发展。
2.3 规范金融工具应用,控制金融风险
股票、证券、债券以及票据等金融工具容易受到金融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抑制金融投资业的发展。因此,便有必要规范金融工具的应用,对产业结构进行强化,加强对产业结构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同时根据金融投资的特征,为金融投资可行性提供必要依据,并选择合理的金融工具。
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投资的现实路径
3.1加强区域合作,做好金融风险控制
各国之间应相互合作,制定科学、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风险控制机制,提高共同承担风险,加强对金融投资差异性的研究,使风险的集中得到有效减弱,进一步使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并且,有必要实时分析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变化,使风险的防范具备预见性的优势,并加强金融风险分析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从而使金融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以此为金融投资业的发展奠定有效基础。
3.2 建立和完善金融预警机制
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风险发生范围更具有区域性和全球化特征,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实践中我国更要重视规避金融风险,各国通过强化合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通过对动态经济发展数据和政策变化趋势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防范风险,以保证“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的有效合作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3.3 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管与审核,保证投资回报率
在国际金融投资中,尤其要避免项目“胎死腹中”“戛然而止”,要严格且全面考量每个项目的各个环节,预测投资风险和未来收益,以保证投资的回报率。要设置专业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定期的考察、监管,同时也要发挥指引作用,以促进企业和周边国家企业的顺利合作。
小结
通过课题探究,发现“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投资行业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高金融市场融资能力,构建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并规范金融工具的应用,使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以促进金融投资的稳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生.“一带一路”战略下对外投资新格局[EB/OL].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014-11-15.
[2]徐明珠.我国金融投资现状和改善发展路径[J].经营管理者,2016,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