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社区医疗问卷调查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我市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内的42个社区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向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数量2080份,收回2035份,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合格率97.8%。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社区老年医疗服务需求调查表”,并由社区责任医师将调查表随机发放至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处,由其填写表中各项内容。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基本情况、医疗服务项目需求、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法,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关键词】全科医学;社区诊疗;临床技能;卫生服务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9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085-02
全科医学是综合临床、预防、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等学科,以服务社区与家庭为主的医学专业学科。自18世纪提出以来,不断发展完善,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项目,其涉及范围广泛,涵盖不同性别、年龄、器官及疾病类型,并通过全科医生的培养及培训,为家庭、社区、群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提供长期、全面的医疗服务[1,2]。随着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因环境恶化等因素所致各类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等发病率升高,全面的医疗服务开展逐渐受到社区群众的广泛认可,对于全科医学的需求也逐渐增加[2]。虽然,国外对于全科医学的开展已经较为普遍,但由于我国医疗改革起步晚,基层卫生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于全科医学理论的认知较差,仍沿用传统的专科服务医学模式,导致社区诊疗卫生服务机构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3]。因此,积极开展全科医学服务,加快医疗改革,加强社区服务人员的知识培训,建立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全面卫生服务的全科医学模式,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调查,对比分析全科医学在社区诊疗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自2012年6月起,我市进行全科医学试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共抽取实施全科医学医疗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和乡镇卫生所4个作为全科医学组,同期选取未行全科医学医疗模式的8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对照组,每组随机选取30例社区医生及100名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全科医生问卷调查选取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社区医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全科医生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社区医生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学历、是否执业医师等;岗位适应情况,包括工作环境适应能力、人际关系沟通协调能力、诊疗技术能力、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能力4项,每项下设定多个条目,被调查者依据自身情况进行填写,并将条目定量化转为得分值,统计同一项下的各个条目得分值,计算各项总评分。
1.2.2就诊居民问卷调查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就诊居民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如就诊居民的性别、年龄等;卫生需求度调查,如期望接受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疾病咨询、慢性病防治等等;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如服务质量满意度、服务价格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工作技能满意度等等。就诊居民根据自身需求及感受认真填写,后将条目定量化转为得分值,统计同一项下的各个条目得分值,计算总分。
1.2.3质量控制调查问卷的发放由经培训的专业调查人员于实施全科医学医疗模式6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及时解答被调查者的疑问,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改。两组全科医生问卷分别发放30份,回收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两组就诊居民医生问卷分别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观察指标统计并对比分析全科医学组和对照组社区医生的临床技能及能力素质评分及就诊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及满意度评分。
1.4统计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以P
关键词: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人员;综合素质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浙江省金华地区各市 县、乡、镇基层社区儿科医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1.2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浙江省金华地区各市 县、乡、镇的基层社区儿科医疗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调查。其中问卷的内容,由笔者汇集当前国内儿科医生专家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本市基层社区儿科诊疗的客观情况制定而成,内容涵盖了儿科医疗工作人员的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学历、年龄、培训等内容,总共发放了200份,收回200份,有效问卷200份。参加问卷调查的基层社区儿科工作人员,均为自愿接受调查。
2结果
2.1调查对象情况分析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员,分布于浙江省金华地区各市 县、乡、镇基层社区的儿科医疗单位,其中来自二级医院的人数为20人,所占比例10%;来自一级医院的人数为86人,所占比例为43%;来自街道社区及乡镇的人数为94人,所占比例为47%。这些人员当中,属于高级职称的有2人,所占比例1%;属于中级职称的有55人,所占比例27.5%;属于初级职称的有143人,所占比例71.5%[1]。而学历包括研究生、大学本科、大专和中专,人数分别为2人、62人、86人、50人,年龄有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以上,其中以30~39岁和40~49岁的人数最多,所占比例分别为38%和35%。
2.2综合素质水平高低问卷调查将调查对象综合素质水平分为较高、一般、较差三个层次,经过问卷调查的综合比对分析,确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水平的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人员有28人,所占比率14%;综合素质水平一般的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人员有170人,所占比例为85%[2];综合素质水平较差的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人员有2人,所占比例1%。另外问卷调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现象,即县级医疗以下的卫生机构,专业儿科医疗人员的数量较少,一般都由全科医疗人员负责,而且仅仅根据药品说明书用药。在此,笔者通过医疗人员的用药规范与否和能否有效预防医疗纠纷,全方位提出提高这些医疗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具体方法。
3讨论
此次调查分析,发现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人员的职称和学历较低,亟需通过医疗诊所的规范和培训教育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这些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在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3.1科学交流机制的完善不同城市或者区域的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高低差别性很大,而交流机制的欠缺,大多数医疗人员"闭门造车"。藉此,基层社区的儿科医疗机构之间,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科学交流机制,综合大型医院和普通诊所的会诊资料[3],汇总归纳为一套实效型的会诊办法,促使不同儿科医疗结构的学术交流氛围不断加深,为儿科医疗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提供客观学术环境。
3.2业务培训工作的加强立足于当前基层社区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现状,针对性开展培训项目,特别是重危重诊处置能力的培训。另外,当地政府应该给予这些业务培训工作相应的政策支持,并从大型医院中,选派专业的儿科专家,到基层社区协助开展培训工作,以及到欠缺儿科医疗的基层社区,开展指导和帮扶工作,以此将先进的儿科专业知识和诊断技术,带到基层社区当中,带动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事业的更快发展。
3.3 基层社区儿科建设的投入长期以来,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事业的建设工作,一直处于低投入的状态,使得基层社区儿科事业停滞不前,而在这种低投入的情况下,儿科医疗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自然难以提高。为此,我们应该提高对基层社区儿科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基层社区儿科建设的投入力度,全方位满足这些社区的儿科服务需求,促使这些社区儿科医疗事业的发展,适时才有足够条件,满足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需求。
4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基层社区儿科医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较低,包括职称、学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等,都难以支撑这些地区的儿科医疗事业独当一面[4]。为进一步提高这些社区的儿科医疗人员工作水平,我们应该结合当地的儿科医疗事业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科学交流机制,为广大基层社区儿科医疗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更加有利的客观条件。
参考文献:
[1]地里努尔,玛尔旦娜.浅谈基层综合性医院儿科医师应具备的素质[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7,(07X):104-105.S
[2]黄江荣.基层儿科医生缺少的原因探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3,(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