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环境监理的意义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183-01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建筑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时机,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国家于1997年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做出规定,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监督与管理。现场监理机构是监理单位派驻施工现场的机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常驻施工现场的工程参与单位主要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各个单位的管理模式、工作方式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工程环境就如同工程管理中的脉搏,把握住了工程环境,就等于把握住了工程管理的脉搏。工程环境可分为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地理环境,一般是指该工程的地理位置、周边建筑物、地质情况等。人文环境主要是指工程在建设期间,参与建设的主要单位相互间所营造的建设氛围,强调的是人为因素,是能够通过人为努力创造出来的,这种人为因素贯穿工程管理工作的全程。因此,这里狭隘的将工程中的人文环境称为工程环境。
对于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而言,将会在监理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而且无一雷同的工程环境,如何把握现场的工程环境,这对开展现场监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现场的工程环境并充分利用该环境中的积极因素,使各参建单位磨合在一个相互适应、相互熟悉的良好环境中工作,将大大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实施。笔者结合十多年来的现场监理工作经验,就如何把握工程环境做好监理工作提出个人见解。
1 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在项目管理内容上达成共识
监理单位在工程参与的各个单位中,仅与建设单位存在合同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因此,监理工作就是根据监理合同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全心全意为建设单位项目服务,对工程投资、工期、质量和施工安全等实施监督和控制。
监理机构在参与工程建设之初,首先接触的就是建设单位。目前,社会上不少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并不完全了解,对监理工作不重视甚至于无视监理工作,让现场监理机构的工作不时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在监理投标阶段,作为总监理工程师需要尽快的、较多的了解项目情况,积极主动的与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就建设项目进行沟通,了解建设单位对工程的具体要求,了解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工作的要求及相关人员要求。同时,努力创造机会向建设单位介绍现场监理机构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及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分工情况,并结合项目的特点及建设单位的管理要求,制定相应的监理工作计划,通过监理规划及细则的编制向建设单位介绍监理工作内容、程序及重点,以此增强建设单位对现场监理机构的信任感,取得建设单位对现场监理机构的充分理解与支持。这是现场监理机构通过协调手段促进施工环境的首要条件。
2 调查施工单位项目管理模式,强调管理环节的对接
现场监理机构是依据监理合同对工程项目实施建设监理,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在做好审查施工单位资质、人员及施工方案的同时,主动与施工单位项目部进行沟通。各专业监理工程师与施工单位各专业施工技术人员之间,总监理工程师与项目经理之间,应加强联系,加强理解,相互支持,齐心协力,将工作做好。实际施工中有很多施工单位都有其自身的管理模式,这是应当提倡与鼓励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其管理模式与监理工作及建设单位的管理存在冲突,如不加以沟通和协调,将会使整个项目的管理混乱,导致工程进度滞后、经济损失甚至安全事故。
因此通过例会或专题协调等方式进行沟通,在观念上确立与施工单位之间是平等的工作关系,强调各自利益和项目总目标的统一。应鼓励施工单位将项目每一步的实施方案、实施结果及遇到的困难和意见及时向监理机构汇报,以便互通信息,促使工程环境实现最佳状态。监理工作应经常从实际施工角度或更高的全局角度思考和发觉问题,对于管理工作中发生的矛盾,应分析矛盾双方的原因所在,让各自了解利弊,并拿出改善管理工作的选择性建议,从而促使项目的顺利开展。这是在促进工程环境中现场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3 调动各单位积极因素,创造良好的工程环境
从十多年现场监理实践中可以看出,在工程建设初期,各单位人员工作相对较为认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较多,相互间工作接触较为频繁,这段时间也是营造一个好的工程环境的最佳时期。这时,作为协调工作主体的现场监理机构应遵循“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在熟悉、了解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的管理模式、运行状态、人员分工等情况后,抓紧营造良好的工程环境,以形成工程项目的良好开端。
现场监理机构通过自身的实力,做好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以现场监理例会、专题会议、工作交流等途径,缩短工程环境中参与单位之间的磨合期,调动各单位积极因素,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工程环境。这项工作是在平时的施工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相互接触、相互沟通才能得以实现的。这是监理机构通过协调手段促进工程环境的关键所在。
4 加强监理机构的规范管理,树立良好的形象
现场监理机构在工程项目中的良性运作是建立在一个有着团结、规范、有序、强有力的监理机构基础之上的。要能很好的完成现场监理工作,要求现场监理机构中人员及时配套,分工明确,且保持稳定。监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他们应懂技术,会管理,有责任心,有原则性。特别是总监理工程师不仅需要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深厚的专业技术功底、宽广的经济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来处理好参与工程建设各单位的关系,尤其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根据现场条件,规范现场监理办公室的布置,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及工程图表等统一上墙。获得监理单位授权后,总监理工程师应尽快根据工程特点和业主要求,完善现场监理机构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规范化的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指导各人员规范的投入到工作中。
现场监理机构还要重视其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水平,树立良好形象。现场监理机构的工作人员,需积极主动的工作,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为此,一是要树立工程项目百年大计的思想,工程项目无小事;二是要认识到预控是关键,不但要对自己所监理的专业工程各工序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做好平时资料收集整理及工地现场巡查;三是要了解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施工班组的施工能力,要善于发现施工班组的薄弱点,对那些易于疏忽的控制点,监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重点控制,避免出现对监理控制不利的局面;四是监理机构从一开始就应注重树立正气,人员之间做到相互尊重,努力营造好的内部工作氛围,协调大家的工作主动性。通过很抓管理、外树形象,赢得业主的充分信任,获得施工单位的尊重。这是现场监理机构在开展协调工作中的必备条件。
在实际监理工作中,常遇到三种业主:一种情况是业主自身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如高等学校、建筑管理部门等,他们与监理人员有较多的共同语言,这时监理机构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施工单位的施工控制上,发挥桥梁作用。另一种情况是业主缺乏技术力量,如中小学、文化部门等的建设项目,监理机构自感责任重大,扮演着承受业主全权委托的角色。监理机构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及时向业主反馈信息,取得业主的理解和支持,使施工处于良好的施工环境中。还有一种情况是经营性业主,如某些开发商,他们的工程项目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监理机构应时时怀着对工程负责,为购房者着想的理念,坚持公正、独立、自主原则,严把设计图纸、建筑材料和施工质量关,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灵活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在实际施工中,也常遇到施工单位技术力量薄弱,人员素质不高,施工组织欠佳,导致业主不满的情况。这时,监理机构在维护业主利益的基础上,帮助施工单位出谋划策,在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促使业主、监理机构和施工单位三方的工程环境始终处于良好的氛围中。这时的监理机构更加突显其重要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闯,张蓉,史晓.我国工程环境监理的发展态势及建议[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1):1-3.
[2]张永斌,殷存才.工程施工中监理的管理与控制[J].陕西建筑,2010,(6):671-73.
关键词:环境监理;环境管理;建设项目;意义;建议
近年来,国家的建设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伴随出现的却是环境生态保护问题的日益严峻。目前,现行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模式主要是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及“三同时”这两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通俗讲就是分析建设工程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
建设项目在实施前必须通过环评报告的技术评估,即邀请有关专家对实施项目的环境可行性进行评估,评估通过后上报有关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取得环评批复后,工程才可开工建设。“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建设项目的规模日益扩大,涵盖的技术也已经越来越复杂,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落实环评文件要求,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保护监理制度应运而生。
1 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背景及意义
环境监理的职责就是在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中,负责贯彻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文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从而在保障生态环境的条件下顺利实施建设项目。在我国,对于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主要实行的是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两项制度,这两种制度分别侧重于环保审批和竣工验收两个环节,即环保部门的介入大多在项目建设前和项目建成后,对于项目建设过程中环保制度的落实不能很好地监管,掌握。特别是对于一些建设周期较长,生态影响较大的工程来说,传统的“哑铃”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在中间环节设置环境监理。例如,对于石油开发型资源开发工程来说,随着工程的推进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愈发严峻,如果监管不到位,建设结束后再进行“三同时”核查时,有些工程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因此,借助环境监理变“事后监管”为“全过程监管”,确保了环评文件要求及“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内容主要为监督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落实建设项目配套环保措施,以及对建设项目施工区域内的环境保护进行监督管理。环境监理通过明确并强化工程建设单位、环境监理单位的责任,弥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三同时”制度之间的缺口,以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2 环境监理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具体监管工程实施过程,有效控制环境污染
在实际的工程环境保护工作中,建设单位在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后,工程如果开展环境监理工作,有利于环保部门及时掌握项目的建设情况并进行针对性调控,从而实现对建设项目周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环境监理人员通常采用现场勘察、旁站监督等方式来保证施工达到环保设计要求,一旦发现工程未按照环评报告及批复要求建设环保设施,或项目建设中存在生态破坏事件就可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整改要求并上报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2.2 有效提高各级部门环境保护管理效率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建设项目增多,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环保队伍建设却稍显滞后,人员配套严重不足,导致相关人员管理起来力不从心。随着建设工程环境监理的逐步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改革,改变了过去陈旧的管理方式,改为由工程环境监理单位定期向上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汇报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掌握建设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和修改环保计划,建立健全管理对策。
2.3 为企业提供环境保护技术及增值服务
传统的环境保护体系侧重于工程前和工程后的监管,环境监理可使企业建设少走些弯路,避免了有些工程竣工后才发现环保设施的建设与环评要求不符,企业事后补救的情况发生。如今,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于建设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实施工程环境监理,得到了专业而有效的指导。通过实施工程环境监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就可以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最终尽量避免环境污染问题的发生,即使问题发生,也有助于查询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为建设单位解决环境保护技术问题。
3 未来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议
3.1 强化环境监理宣贯,推进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
目前我国环境监理还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环境监理没有现成的模版可供参考和借鉴,很多东西还处在摸索阶段,管理也相对薄弱,建设单位和大众对这项制度的认识更是寥寥无几,环保宣传工作责任重大。因此,环保部门应强化环境监理制度的宣传,向建设项目施工单位以及民众宣贯环境监理的重要作用,使施工单位认清环保形势,了解实施环境监理的重要性;使民众参与建设工程环保监督,从而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推进建设项目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
3.2 明确环境监理法律地位,维护市场良好运作
目前,我国法律对于环境监理的责任认定一项仍是空白。有些地方根据地方实际出台了相应的环境监理的规定,但缺乏环境监理未落实情况的罚则。为了维护环境监理市场的良好运作,强化法制建设,相关部门有必要尽快出台有关工程环境监理的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明确环境监理制度的法律地位,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单位资质、人员资质进行规范,同时对未落实环境监理单位的责任做出规定。使环境监理的技术规范、标准、指标考核与验收、收费标准等等,做到有法可依。
3.3 提高环境监理管理要求,强化环境监理日常考核力度
随着环境监理制度的推行,许多专职的环境监理单位应运而生,也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环境监理工程师及环境监理员。但实际情况是,很大一部分人没有工程和环境影响评价经验,甚至没有从事过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有的监理员到现场监理却从未见过项目的环评报告及其批复文件,只是根据初步设计进行环境监理。然而,环境监理的技术依据是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报告及其批复文件,这就要求环境监理人员要有较为丰富的环保知识素养,熟悉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监理实践中及时发现环评文件的缺陷,从而提出改正的意见和建议。因此,环境监理管理部门应提高要求,规范相关考核制度,强化对环境监理单位的日常考核力度,确保环境监理队伍健康、持续发展。
3.4 推进环境监理制度国际化发展
建设项目中的环境监理制度作为一项国际普遍认可和广泛使用的制度,在许多国家也有多年的推广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国也可以借鉴外国优秀的实践模式,并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推行环境监理制与国际标准接轨。
近年来,我国工程环境监理已经取得了飞跃式的进展,但是由于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总体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亟待完善,这就要求政府与环境监理单位共同努力,从制定标准和培养人才两方面着手,逐步提高我国工程环境监理水平,实现整个工程环境监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工程环境监理在环境管理中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在重点建设项目中开展工程环境监理试点的通知[R].北京:国家环境总局,2002.
[2]鑫海,潘哲明,胡桂昌.工业类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2):11.
[3]杨超,鲍炯炯,夏文健.工程环境监理在环境保护管理中的作用及前景展望[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30(5):104-105.
一、建立环境的工程监理制度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一)环境工程在质量上的重要保证
环境的工程监理可作为整个工程监理工作的一部分,是作为项目工程的质量为主监理的一个补充,监理是由第三方承担,受到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根据合同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对环境的工程建设的承包方来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且通过建立一个严格工作制度,其中包括记录、报告以及例会等的制度。把环境工程中发生的问题及处理的结果记录下来,并且把相关情况通报给施工方以及业主,以此来保证环境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质量的要求。
(二)满足对环境监督管理方面的需要
目前对于中小型环境的工程验收最主要的是通过验收的管理部门进行现场勘查,对于建设单位的提供方案、资料的审查,及参照环境的监测和监察部门事后的监督数据,而环境工程的质量是不是达到了环保的基础要求,是不是能满足项目的试运行的条件和环保验收的标准,是不是有权威的质量的监督报告和结论。通过建立这样的工程环境的监理制度,当环境保护的工作验收时,有第三方的监理机构提供出工程质量的报告和结论,来作为环境部门的验收依据,利于环境的监督和管理。
(三)符合环境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大力的发展环境经济和环保产业,能够使政府部门把监督管理之外的工作交给市场运作,这是环保产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建立环境工程的监理制度,是环境保护和市场经济有效的结合,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符合环境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方向。
(四)促使公众积极参与环保的工作
建立起环境工程的监理制度,能够使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参与环境工程的监督和管理中,更加有利企业规范环境的行为,也符合国家关于提倡公众积极参与环境的监督和管理的政策,促进环保公众参与的方面工作的开展。
二、在建立环境工程的监理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缺少法律法规的依据
环境工程的监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和法规的相关规定,重大项目主要是依照环境影响的报告书批复来执行,一些中小型的建设项目通常没有明确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相关的企业可以进行环境工程的监理,同样可以不去实施,就算是实施也仅仅可以依照环境的批复要求或者是企业自身的意识。
(二)企业对于环境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环境工程常常是项目的主体工程中的配套工程,质量如何,运行的是否正常,通常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再加上建设需要先期的投资,运行之后还需要投入,在那些环境意识并不高的企业中,环境的工程质量根本得不到有效的重视。
(三)监理机构与人才上的缺乏
一般的项目在工程的监理机构以及人才上都比较充足,而环境工程并不同于一般的项目工程,除了要满足一般项目工程所要求的质量,还需要满足环保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怎样监督施工的单位按照环保工程的技术要求进行,这都需要有关的环保工程监理的人员进行解决,而同时满足了这两方面条件的监理机构以及复合型的人才目前还非常的缺乏。
(四)环境监督和处理力度不够
目前的环境监察的力量还非常的薄弱,管理的手段以及方法也不够先进,对那些存心偷工减料或者是不按照环保的技术规范进行实施造成工程出现问题的违法行为很难取证,无法做到及时的处罚或者处罚的力度不够,使得企业的守法成本过高,而违法的成本很低,违法的行为不能够根从根本上杜绝。
三、建立环境的工程监理制度需要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对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进行完善
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能够很有效的推动环境工程监理的制度进行实施,让政府的部门和企业都能有法可依,企业也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完善的法律保障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做起:
1.在局部的地区进行先行的试点,制定出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以点带面,进行逐步推广;
2.充实环保的“三同时”验收以及环境影响的评价等有关的环保制度的内容,制定出操作的细则,以便具体的操作;
3.修改和完善全国性的统一法律法规
(二)加强有关的宣传并且提高企业的环境意识
通过加强对于环境的宣传,尤其是对于已经实施了环境的工程监理的一些样板工程进行宣传,要是企业逐步的认识到环境工程的监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方面的重要意义,能够充分的理解,并且积极的支持和配合有关监理制度的实施,而且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主动的开展相关的环境工程的监理。
(三)加大环保监管的处罚力度
环境的监察部门应当加大监管的处罚力度,对不能够及时的通过验收或者有意将环保设施闲置的企业,尤其是对那些有意进行偷工减料及不按有关的技术规范造成环境工程出现质量的问题的行为,应当根据有关的法律和法规进行从严从重的处罚,通过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力度,使企业逐渐的重视起环境工程的质量,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做好监理机构的准入和考核以及人员的培训
环境工程的监理机构和一般的工程监理的机构虽然有很多相同的性质,但是在技术的资质以及人员的素质方面还是有不同要求的。在推广环境的工程监理的过程中,对于监理机构的建立应当制定资质的准入和考核的条件,以避免那些不符合有关条件机构的进入。在监理机构的推广方面,可以在已有的普通的工程监理机构当中发展。监理人员在环保的培训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人员的素质非常重要,在制动环境的工程监理的机构准入和考核的基础之上,应当通过对监理人员的环保培训,监理持证上岗的制度,以此保证监理人员的素质。
(五)规范工程的监理费用的行为
在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初期,为了能保证建设单位和监理机构两方的利益,避免因为工程的监理费用而造成恶性竞争进而影响了工程的质量,规范监理费用的行为也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物价的管理部门应当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之上,来做好测算,制定出指导性的监理费用的政策,以此保证环境工程的监理工作在有序的条件下进行开展。
(六)修订环保的验收程序
通过对环保验收程序的修订,环保的部门在验收的过程当中,环境工程的监理机构作为参加的单位参与到环境工程的验收中,并且要出具较为完整的环境工程的监理报告,作为验收的依据,环境的工程监理报告和竣工验收的材料一起装档备查。
(上海奉贤区中医医院门诊 上海奉贤201400)
【摘要】
目的: 胃镜检查是一项侵入性的操作,患者因先天斜颈,胃镜检查难度增加,存在着一些恐惧或焦虑的心理,在检查前后机体出现一些应激反应。无痛胃镜是采用静脉麻醉的方法,使患者在无意识、平稳、无痛状态下进行胃镜检查或治疗,解除患者检查期间引发的心理和生理的严重不适,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术中无不适感,术后苏醒快,感觉舒适,消除恐惧感,乐于接受无痛胃镜检查[1]。
关键词 斜颈患者;无痛胃镜;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45-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 58岁,先天斜颈,脖子向右侧倾斜呈锐角。因上腹部不适两月来我院就诊,门诊医生就诊后建议做胃镜进一步检查。考虑到患者脖颈先天畸形,进镜难度较大,建议患者做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表示接受。
1.2检查前护理:
心理护理 患者自感胃痛不适多日,又加上先天斜颈,对胃镜检查持焦虑和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语言亲切,态度和蔼,鼓励和安慰患者,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建立彼此信任,尊重患者,使其增强信心,坚持配合检查。
常规准备协助做好各项检查
检查前准备(1)检查前应先对患者进行重要的生理功能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询问患者有无麻醉史及饮酒嗜好等;(2)胃镜检查前一天禁止吸烟,以免检查时因咳嗽影响插管;禁烟还可减少胃酸分泌,便于医生观察。(3)检查前患者至少要空腹6小时以上。如当日上午检查,前一日晚餐后要禁食,当日免早餐;如当日下午检查,早餐可吃清淡半流质食物,中午禁食。(4)检查前嘱病人解小便,排空膀胱,进入检查室后,松开领口及裤带,取下假牙、眼镜、及贵重物品。
1.3检查时护理: (1)安置 患者因先天颈部畸形,常规左侧屈膝卧位时头部上翘,侧睡不能服帖,故加高垫枕,使其肩颈部没有空隙,整体舒适,颈部放松,头稍后仰,由专人扶住头部、口圈,防止口圈脱落,咬伤镜身。口角处置一次性口水袋。(2)予以心电监护仪、吸氧,备好简易气囊、升压药,供氧、气管插管器械以及抢救药品等。(3)严格无菌操作,选择较粗、直的静脉注射。输注药物前应确定在血管内才能输注,输注速度不宜过快,防止药物外渗。(4)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由专业麻醉师注射,缓慢静脉推注0.05mg芬太尼,然后以1~3mg/kg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全身肌肉松弛。待患者入睡,进入Berggre分级4级后[2],即应停止用药。内镜医师立即进镜检查,检查结束退至胃体中部时可拨出针头。(5)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情况。术中患者出现轻度咳嗽、呃逆,经穴位按摩(如足三里、合谷、内关)、抬高下颌、轻拍背部等措施后消失。
1.4操作结束后患者仍处于睡眠状态,仍取左侧卧位,吸净口腔内的分泌物,以防止呛咳及窒息。
1.5检查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和意识情况的变化,检查结束后进入复苏室,继续心电监护,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此患者5分钟后苏醒,无不良反应的发生。
1.6离院时注意事项:(1)患者离院需有家人陪同,检查后12h内不得驾车、骑车,从事高空作业及操作机器等;(2)检查后2h后可进食温和无刺激软食,禁食辛辣食物及含乙醇的饮料,且不可过饱;(3)检查后,嘱患者避免用力咳嗽,防治损伤咽喉部黏膜,有异物感者可用淡生理盐水漱口,减轻不适感。(4)如有腹痛、腹胀等不适应及时来院就诊。
2讨论
患者先天斜颈予以无痛胃镜检查,在无痛状态下完成整个检查和治疗过程,无痛苦感、无不适感[3],检查时间也明显缩短,提高了插管成功率,保证了检查顺利进行,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病人的耐受性。
参考文献
[1]文琴.220例无痛胃镜检查护理配合[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1):76.
[2]Berggren L, Eriksson I, Mollenholt P, et al. Sedation for fibreontic gastroscop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idazolam and diazepam [J]. Br J Anaesth,1983,55(4):289-296.
[3]邓若愚.无痛性胃镜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文选,2006,25(3):390 -392.
[9]沈勤.影响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 : 265-267.
[10]徐筱莉,陈继根,王丽萍,等.社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及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6-18.
[11]孙云廷.三级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发展现状分析[J].中医医院,2012(12):46-48.
[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76-204.
关键词:公路工程监理环保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工程监理制度以来,已形成了完善的工作体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得高速公路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投资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以前不论是建设单位还是设计、施工或监理单位,由于环保意识淡薄,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环保工作,使得高速公路沿线自然环境造成暂时的或永久性的破坏,所以对高速公路建设进行环境监理是势在必行的,以在各方面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将环境破坏降到最低程度。
一、明确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环保监理的任务
环保监理分为环保工程监理和环保达标监理,环保工程监理只要是依据《中华人们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全方位、全过程地监理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对施工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环保达标监理主要是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促使施工方的各种环境措施满足满足公路施工环境保护要求。总之,环保工程监理主要是对公路施工项目配套的环保工程进行施工监理。
二、公路施工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路基施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公路路基较高,在施工过程中路基的填方、路堑的开挖对地表的扰动较大,难免会改变原有地形、损坏原有植被,从而引起边坡失稳、水土流失。
(二)路面施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路面施工时,沙石料场及拌合站都会产生噪声、粉尘,对大气和周围水资料造成污染。
(三)桥隧施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修建桥梁时,施工期间基坑开挖、机械钻孔均会扰动河床,致使河床过水断面压缩形成局部壅水,此外,施工产生的泥浆等废渣不合理排放,会污染下游河段水质。桥梁两端的开挖,也会破坏天然植被,致使山体局部不稳。由于路基施工、隧道开挖都会造成很多的弃方,这些弃方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
(四)施工环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所产生的扬尘,尤其是碎石加工厂石料破碎过程中的粉尘,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施工工地的各种生产和生活废水和废渣会造成环境污染;施工期间运输车辆和各种施工机械作业会引起较大噪声,构成噪声污染。
三、公路施工环境监理的内容及方法
(一)路基工程。根据路基工程的施工工艺产生的环境影响,监理人员应采取审核文件、现场核查、记录、巡视、旁站、抽查、监测等方法进行环境监理。审核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环保措施是否在施工中落实,现场检查施工测量控制线和路基征地范围是否符合规定,检查弃土场的设置是否合理,巡视施工现场人员是否洒水润湿后再拆除构造物,旁站监理拆除过程,检查路基施工中是否有临时排水设施,巡查坡面防护工程和植物防护工程是否防止水土流失,路基填筑时,巡查是否设置排水沟,沉沙地或临时沉淀地。
(二)路面工程。路面施工应审查承包人提交的沙石料场的批文是否符合规定,巡视沙石料场是否有明确的开采范围的标志,现场检查碎石场是否采用了除尘措施降低对空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和装卸、运输过程,制定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制度,检查拌合站选址是否合理,检测拌合站设备产生的噪声、大气和污水处理是否达标,旁站路面摊铺全过程。
(三)桥梁工程。桥梁施工造成的污染主要有水污染、噪声、渗漏等,监理人员应采取旁站、监测、巡视等方法进行桥梁施工的环境监理。旁站监理基坑开挖全过程,巡视河道开挖是否采用防护措施,监测桥位随进的水样是否达标,旁站监理混凝土灌注全过程。其中泥浆池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排浆池应选在不易外溢的地段。在泥浆池周边应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免雨水过大而造成泥浆外溢,并定期检修机械以免机油、废油四处外溢。另外,施工期污水不得排入《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水域。在排入场其他水域时,要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的污水排放评价,当取样测试有害成分、含量值高于排放标准时,必须进行污水处理。
(三)噪声。监理人员应把握好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采取查阅文件、现场调查、旁站、监测等方法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噪声进行监理。施工单位应该尽可能地用挖掘来代替爆破,以多点少药代替大量炸药爆破,采用延时爆破技术等手段降低噪声和振动。敏感点及文物保护地区禁止开山放炮,确实需要放炮作业的,应加以防护,以防碎石冲击,并减少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除抢修、抢险作业外,禁止施工单位夜间在居民区等进行产生噪声污染、影响居民休息的施工作业,确需连续作业的,应报环境部门批准并公告居民,并可通过设立临时声屏障(如围墙)、种植绿化带、修筑路堤等来降低噪声,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另外,要求施工单位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
(四)绿化工程。根据绿化工程质量要求和控制技术标准,确定出苗源、种植工序、初期管理为绿化工程质量监理的监控点,环境监理人员应采取查看订货单、询问、现场勘查、巡视、旁站、抽查等方法进行质量监理。查看订货单或询问确定苗源是否属实,现场勘查苗圃确定苗木的初期管理是否定时浇水或洒水。
关键词: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现状;建议
1 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
1.1 关于环境监测的体系正在完善化
我国的环境检测体系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逐渐变得更加完备化。纵观当前的具体社会形势以及环境污染的程度,这种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和我国环境监测的具体需求相适应。目前,关于我国的环境监测系统主要包含:各种各样环境因素的具体监测标准以及方法。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监测体系的具体规范作用之下,相应的监测质量将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1.2 环境监测行业的扩大化
在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监测行业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相应的环境监测团队也一直在持续扩大。通过相关数据可以证明,关于我国的各级环境监测站在总数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2000 个,相应的环境监测人员也多于6 万,环境监测机构甚至达到了7000 个。从这些数据都可以清楚的表明,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一直在持续的发展,并且具备良好的发展趋势。环境监测团队的不断壮大也使得我国的环境监测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1.3 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
纵观我国的环境质量监测产业,发现我国的环境监测网络一直在逐步的完善化。电子信息技术也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整合,非常多的环境监测系统已经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包含:三峡环境生态检测、环渤海近海的具体生态环境检测等。与此同时,非常多的环境监测部门在使用的过程中已经建立了相关的内部网络监测系统,这样一来,使得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在效率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 环境监测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环境监测属于一项比较专业的任务,想要获得比较准确以及全面的监测信息,就需要对环境进行长期的抽样以及调查。为了进一步的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并且取得更好的分析结果,不仅需要比较合格的监测人员,还需要使用一些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但是,我国非常多监测站的相关仪器设备都出现了老化的现象,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纵观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以及具体建设,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对相应的环境监测资金方面缺乏投资,这种情况一直在存在。由于资金的长期缺乏,相应的环境监测系统在设施以及设备方面比较的落后。结果,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和外国的环境监测能力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经过对环境监测系统的具体调查,发现关于我国相应的环境监测系统在设备方面的总值达到甚至超过了6 亿元,各个领域当中的具体环境监测现场设备超过了20 万元。环境监测控制网络系统的具体站点在设备的价值方面超过了2 亿元。各个领域当中的具体环境监测现场设备在总价值方面为210 万元,但是反观欧美一些比较发达国家的具体环境监测投资远远地超过了10 亿元。进行分析以及比较之后,发现我国在相应的监测投入方面仍然比较小,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形成的环境监测保障体系还不够完整,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环境监测的能力得到了限制。我国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方面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主要的监测,包含:质量,浓度,污染源,常规指标以及有害指标等,这些类型的具体监测都需要使用大量的资金作为后盾,但是由于资金比较有限,环境检查方面一直得不到较快的发展。
2.2 技术人员的结构具备不合理性
社会一直在不断地进步,相应的环境监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因此对监测人员具备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纵观监测团队的现状,令人非常的担忧。环境监测站在发展中难以实现人才的有效引进,管理以及培训。
2.3 不完整的监控系统
在环境监测的系统当中,虽然比较的重视,但是纵观实际的管理过程,由于受到非常多现实因素以及管理系统的具体制约,监测系统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应该对环境监测系统的具体管理水平进行很大的提高。使得现有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以及改革,将为后续的工作带来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我国具体的环境监测工作取得更好的成就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3 具体的发展建议
3.1 保障监测设备的完善性
由于资金不足的问题,对环境监测的具体实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环境监测工作可以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并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具体质量,国家以及地方财政部门一定要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相关资金投入进行加大。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才可以保障环境监测的有序开展,为了保障其质量,一定要提供相应的一些测试方法,当然这些也需要提供比较足够的资金支持。地方财政部门以及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一定要积极的给予支持。
3.2 加强人才培训以及引进
环境监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环境保护在发展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关于环境监察部门具体人员的引进以及培训一定要严格化。该部门需要制定具体的职能评估体系以及相应的职位晋升制度,对员工实施定期的评估,保障监督团队在整体素质方面得到不断地提高,保障内部充满活力。除此之外,环境监测部门还应该重点的加强内部业务的具体沟通,定期的召开相应的沟通会议,对优秀人才进行不断的奖励,重点以及深入的研究和推广比较先进以及高效的技术,以更好地保障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健康以及顺利的发展。
3.3 保障管理体制的完善化
如果不重视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完善化,将会使得监测工作缺乏具体的约束力以及监督性,进一步会给环境监测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扰。为此,为了保障环境监测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一定要对管理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化。在环境保护的体系当中,上级环境监测部门应该对相应的下级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直接的负责,实施统一化的管理。这种纵向管理体系的实施,不仅使得政府的具体监督管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且也非常的利于监测技术的具体评价,为后续环境监测的顺利实施以及开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总之,现代社会一直在飞速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污染状况一直在持续的出现,社会各界对于我国的环境问题也都非常重视,因此,对环境实施监测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全新的形势,我国的相关监测部门一定要不断地加强环境监测体系的具体建设,使得综合监测能力以及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现阶段也要按照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比较适应的监测体系,保障监测力度的加大,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沈丽娟.浅谈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能力的维持[J].环境监控与预警,2020,12(01):60-62.
[2]林艺.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能力建设[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0):54.
[3]李天保,王春洋.环境监察与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中的思考与发展[J].环境与发展,2018,30(03):154+156.
关键词: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建议
1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概述
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来说,不仅要将环境监测质量方针、目标及职责确定下来,还要将其落到实处,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监督和质量改进等内容。尤其是我国在实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以后,让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有了实施依据。加快环境监测站标准建设,既要加大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还要明确规定持证上岗,完善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对布点、采样、样品贮运至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审核、监测报告等环节的整个监测工作都处于可控状态,并可以进行追溯。
2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环境监测数据与参数不准确。环境监测中数据信息与各项参数对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很大,要求监测获得的数据有较强代表性,能够提升完整性和准确性,若是数据出现失真的问题,将导致环境监测质量降低。(2)技术水平落后。在环境监测过程中若是不注重提升实验水平,也会给环境监测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让环境监测结果准确性降低[1]。此外,若是环境监测技术水平降低,操作上比较简单,同时在实验评估过程中也未根据正常程序进行,也会降低环境监测的质量。(3)缺乏完善的监测管理体系。大多数地方环境监测站在监测管理体系上还存在问题,如监测仪器与设备不能满足要求,硬件设施不完善等,势必导致监测获得的数据与相关参数出现误差。分析其原因可知,主要是缺乏足够的经费,工作人员也缺乏较强的管理意识等。
3加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建议
3.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
为了有效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应该在管理工作上下功夫,采取质量记录、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等方法,让环境监测中所有员工操作行为得到规范。在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过程中,重点是打造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根据文件要求开展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对此要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要求出发,以制定相关技术文件的方式,不断规范报告编写、数据处理、分析测试、原始记录和样品采集等工作,同时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方案,促使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等工作有效实施。要从质量体系出发,结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尽快对质量体系作出相应修改,通过对规章制度的完善,让环境监测中出现的问题得以妥善解决,让质量管理系统发挥出更大作用。
3.2加强现场监督质量管理
现场监测为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中的关键环节,若是工作上出现失误,将产生巨大的误差。现场监测影响因素众多,而人为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经验,技术技能偏低,无法有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导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并发生各种漏洞,影响数据准确率。现场监测中要强化监测点位、采样频次及时间管理,让样品更具代表性,真实性也能获得提升,让现场仪器设备始终处于高效工作状态[3]。应大力开展现场监测全程序空白样与现场平行样的质量监督工作,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业务培训机会,了解现场监测具体流程,学习更多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懂得气象学、流体动力学等内容,清楚相关生产步骤与工艺。这样监测布点、样品采集以及固定、保存、运输等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效果才能提升,真正避免现场监测为监测数据准确性带来不利影响。
3.3全过程质量保障措施
环境监测工作中要采取全过程质量保障措施,让数据处理、数据记录、标准物质使用、试剂选择、仪器校准、测定方法运用、样品保存、样品处理、采样方式、布点方法和监测计划等环节质量管理效果都能够得到提升。第一,提升布点质量。在确定环境监测布点的时候,需要对相关条件、污染物特点和监测对象等进行分析,确保每个布点要满足规范要求,达到国家与行业的标准,让最终环境监测信息更具代表性与完整性。第二,提升测试质量。要以国家与行业标准为前提,开展对样品、现场测试等分析试验工作,如果用国际标准开展分析测试工作,应进行适用性与等效性检验。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做好人员方法、平行样、加标回收、空白样、明码样和密码样等环节的工作。第三,提升数据处理质量。要根据国家标准检验和计算环境监测数据,并将异常值予以剔除,提升监测报告记录、原始记录等的规范性与完整性。第四,提升采样质量。从分析方法与监测对象需求出发,进行环境监测时将采用的方法、时间与频次确定下来。通过提升环境监测质量,才能让数据全面、准确地反映出监测对象变化规律、波动范围和具体情况。
3.4以人为本,实行全员参与
为提升环境监测全过程管理质量,除了需要领导重视并提供支持以外,所有监测人员也要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将自身职能履行到位。人为因素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效果影响较大,在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后,若是监测人员执行不到位,也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需要增强监测人员思想意识,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促使其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形成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确保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实现既定的目标[4]。应将每个环境监测人员的具体工作责任确定下来,纳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之中,通过层层分解质量管理目标,让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各司其职,做好协调,密切配合,真正将自身职责履行到位。这样监测人员才会重视、认真主动开展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采取专家授课的方式,让监测人员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升操作技能。同时还要采取外出参观的方法,开阔监测人员眼界,增强质量意识,提升业务素质与水平。
4结语
为了有效提升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效率,既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还要促使其高效运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动全员参与进来,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如布点、采样、样品贮运、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审核和监测报告发出等。这样才能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让环境管理、规划、执法及政策决策获得有效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徐瑾.浅谈全过程质量管理对环境监测水平的提升[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112.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理;建议
环境监测是准确地测取数据、科学地解析数据和合理地综合利用数据的过程,是环境立法、执法、规划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环境监测站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是保证监测数据满足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要求的重要措施,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执法和科研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根本前提。
1.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
1.1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环境监测质管理水平的低下
环境监测质量水平的低下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这是由于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科研能力低下、技术储备严重缺乏、监测方法过时、优秀人才缺乏、监测设备缺乏科技含量且使用频率和故障发生频率较高。尤其是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仪器和设备尤为缺乏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1.2监测水平不均衡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不同的地区间的环境监测水平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在很多偏远地区,甚至没有设立专业的监测机构,即使设立了监测机构,也往往缺乏专业性,不尽缺乏专业的设计,往往由于资金的匮乏而缺乏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即使培训也是选取代表参加培训,再由代表回到本监测站内部开展培训工作,从而导致我国监测水平的不均匀,这在在一定程度上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出了挑战。
1.3监测质量保障体系亟待健全
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保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很多质量管理制度亟待完善,现有的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加上一些环境监测人员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导致监测质量缺乏保障。
2.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建议
2.1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到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
环境监测站承担的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和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污染物减排监测等任务十分繁重,在保证任务完成的同时,要十分重视监测的质量保证。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从监测方案制定、环境监测布点、现场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和综合报告、数据传输等全过程均应实施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确保监测信息的代表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复现性。从样品采集直到监测报告的报出都必须执行相关的质量体系文件规定。轻视质量管理或者仅仅在口头上重视质量管理的局面必须尽快改变。没有质量保证的监测结果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将产生误导,严重影响环境决策和环境执法。
2.2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使之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
监测质量的保证,需要一个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要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侧》的规定,以技术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的形式,对监测的各个环节、各个工作部门,对实验的环境和条件,对每个工作岗位和监测管理者的职责和行为进行规范,要经常性地利用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来评价体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机制,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按照质量体系要求全方位、全程序、全过程、全要素的开展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实现环境监测的规范运行,持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2.3积极开展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保证活动
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主动接受上级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积极参加监测计量认证、持证上岗考核、质量管理评审、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等外部质量控制活动,充分利用外部力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检验和监测技术能力。在搞好外部质量控制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实验室内部的质量保证活动,组织监测人员进行上岗理论考试、操作技能和标准样品考核。实验室分析应着重于分析人员操作技能的规范,采用分析空白、质控样、加标样、平行样、留样复测等措施评价监测质量,逐步增加全程序空白分析、质量控制图和不确定度评定,判断监测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应在日常监测工作中拓展质量保证、质量控制领域,加强现场监测和自动监测的质量控制,检查现场监测人员的操作是否持续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及时发现、消除实验室的系统误差,保证数据的准确可靠。仪器设备要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期间核查和例行检查,保证计量量值可追溯到国家计量基准,确保量值的统一和准确可靠,使监测数据具有科学性、公正性。
2.4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养
监测能力建设,是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能力建设包括仪器装备、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三个方面。仪器装备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监测人员素质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人才培养和提高监测队伍素质是加强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和根本保证。一方面要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继续教育、专题进修等渠道搞好全员培训,使监测人员全面掌握监测业务知识、熟悉各种标准、规范、技术方法,更好地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的规定要求,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在政策、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争取有利条件,不断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物资,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和专项能力建设,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
2.5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现场监测工作中客观的、主观的影响因素较多,对布点和采样等现场监测影响较大,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现场监测工作中应该强化监测点位、采样时间、采样频次的管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确保现场监测仪器设备完好、计量合格;开展现场监测的现场平行样、全程序空白样等质量控制;加强现场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掌握相应的基础理论、现场监测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气象学、物理学、化学、流体动力学等繁多的专业学科知识,熟悉各种生产工艺,确保监测布点、样品采集、样品固定、保存和运输等现场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现场监测对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2.6强化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应当配备实施监测项目所需要的所有仪器设备,以确保达到监测工作的规定要求。每台仪器还必须分别建立档案,并由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及管理工作。凡国家强制检定的,或者需要自行校准的仪器设备,均应贴上统一的格式标志,也就是合格、准用或停用。各类标志的内容主要是仪器编号、检定日期、检定结论和下次检定日期等内容。
仪器的配置,除了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外,为随时保持仪器的准确性,也应配置相应的校准仪器,如噪声分析仪应配置声级校准器,仪器进行自检自校,并且要有相应的记录。要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记录。
3.结束语
环境监测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明确监测站的地位和职能,提高监测站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建立科学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环境保护监测站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保护;处理对策
一、建筑施工对环境影响的现状概述
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就是建筑业,并且从中长期的发展来看,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可观的潜力,目前我国的城镇化规模刚刚突破百分之五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镇化比例的不断提高,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建筑行业仍然具有十分广阔发展前景。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施工建设、老城区基础设施的改造和重建等不仅仅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面对的挑战。正如我们常看到的,建筑业无论新建、扩建或改建的施工工程,都会对施工局域的环境甚至更严重的对全球环境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常见的如噪声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对全球性的气候和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随着现代社会逐渐对环境保护问题更加重视,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也必须在建筑施工规划和实施中全面贯彻和体现环保意识,尽量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努力降低甚至消除污染,树立绿色施工的意识,强化环保成本概念在施工中的体现。
建筑施工阶段是在项目规划过程中惟一的将蓝图转化为建筑实体的生产活动。这一阶段不仅在经济上有广泛的涉及层面,在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这一阶段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二、建筑施工对环境不利影响的主要类型
1、噪声污染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是城市噪声污染产生的主要源头之一。它主要是包括城市建筑施工工地现场产生的各种机械噪声或者是施工器械的碰撞声,这种噪声的产生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全部过程。例如挖掘机、重型卡车等大型机械的作业声、运料车卸货的材料碰撞声和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等运作声的混合,平均产生的噪声污染在九十分贝左右,严重的混合噪声甚至能达到一百分贝以上。
建筑施工噪声的产生特点是在时间上特别集中,产生位置上有多有变化而且噪声强度大会对建筑施工工地附近的居民受到不同的身心伤害,而且伤害往往十分严重。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声音污染主要是因为施工设备简易、陈旧、施工设备安置缺乏合理的规划、不重视噪声污染产生的危害而缺乏必要的降噪设备和手段。今年来,城市建设的发展已经扩大甚至整个城市随处可见新工程的施工,这样建筑工程噪声污染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消除将会对整个城市的环境和正常运转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
2、空气污染
某地的建筑工地一旦开工,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都会使得大气中的各种污染指标上升,各类机械设备作业时例如运料车对干松材料的装卸,挖掘机挖土作业,拆除作业等在施工作业面,开挖面都会产生大量的扬尘,一旦遇见大风天气或者是缺雨的旱季,大气中烟尘弥漫,施工过程会对大气产生十分严重的的污染。另外,在地下室和建筑面防水设施施工期间,沥青的熬制、加热各种防水材料不仅会产生各种污染空气的烟雾而且这些气体往往伴随着刺鼻难闻的气味,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除此之外,驻扎在工地的各种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和临时建设的生活用具的使用也会排放废气对大气造成污染。以上这些大气污染的污染范围大,危害比较严重,对施工工地附近的绿化和居民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属于亟待解决的污染种类之一。
3、水污染
建筑施工工地上产生的另一种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体现在水资源方面,主要是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建筑施工一方面需要用到大量的水另一方面也排放出大量的污水。在生产废水方面,一般废水如混凝土骨料加工和混凝土合成是产生的废水,将消石灰加水熟化成石灰膏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这些废水产生后一般没有经过处理而随地流淌,有可能会渗入地下,对地下水安全造成威胁。这些废水往往为碱性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会直接威胁到当地饮用水的安全。另一方面,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不加以合理的处理也会对水资源造成一定的污染。
4、光污染
光污染是近些年才被正式提出的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污染源之一。建筑工地上的各种眩光和杂散光等光线产生较多,尤其是在夜间,例如工地上的探照灯往往多个一齐照射,使得附近夜空亮如白昼,加上各种运输车辆和施工设备灯光的照射使得原本安静的夜空变得嘈杂不堪,有时各种光源发出的光会直射室内,严重的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休息,严重的会对人们的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对工地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不利影响的对策
1、减少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
对于噪音污染的的防治根本原则在于降低噪音产生的强度,从而减少其对居民的危害。在具体方式上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改良和更新来实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设计或施工方案的重新合理规划来实现。例如,为减少由打桩引起的声音污染,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更改桩型或采用静力压等手段来避免声音污染的产生。为减少施工过程中大型施工设备的产生的噪音污染,可通过合理的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在中午和夜间居民休息时间作业,同时应该在作业工地的周边搭设隔音墙等方式来消除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类似处理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的方式有许多,但基本原则无外乎通过设备的改良和施工方案的合理设计来实现。
2、减少施工泥浆与烟尘污染的防治措施
泥浆污染和烟尘污染是对水资源和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污染源,他们的产生其主要来产生自基础施工工程。其中泥浆污染的治理措施一方面可以通过改进具体施工工艺予以治理例如改钻孔灌注桩为挖孔灌注桩可以有效的减少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污染。另一方面,可通过改进人工施工作业的方式,例如在人工作业时及时处理泥浆使其加速凝固,避免泥浆随处流动,从而污染周边环境甚至是渗入地下水。另一方面可以在进出施工现场的出入口设立冲洗处,对进出施工工地的车辆进行一定的处理减少灰泥对环境的污染。
在处理施工工地烟尘方面应该第一要加强地面硬化工作,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尘土。第二,在工地内要做好水泥、石灰等松干材料的保存和管理,尽量避免大风吹起扬尘造成烟尘污染。
3、减少光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光污染问题,墙面产生的眩光和反射光污染可以通过更换新型建筑墙面材料来解决。减少电弧焊产生的闪光污染,可以通过建设施工时的隔离墙来规避,例如,作业区域的围护墙可以拦截光线。同时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施工时间和步骤也可以极大地减少工地光源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四、结语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愈发重视,施工企业面对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妥善合理的处理好施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是施工企业应当应对的挑战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施工污染环境而导致的事故和纠纷不断发生,作为施工企业必须在生产过程对环境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逐渐的将环保意识贯彻到施工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绿色施工意识,切实消除和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瑞范.浅谈建筑施工噪声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环境管理, 1999, (4): 39
一、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
一是城市水污染仍十分突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长,1998年首次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2001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00.7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27.7亿吨,其中生活污水COD排放量比上年增长8%,而同期工业废水COD排放量则减少13.8%。目前,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只有34.3%。城市河道成了纳污沟。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使城市水环境恶化,七大流域城市河段都形成明显污染带,还有一些城市的饮用水源也受到污染。
二是以北方城市颗粒物和南方城市酸雨为特征的城市大气污染依然比较严重。全国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只有60.2%,相当多的城市仍以煤炭为主要民用燃料,大量燃煤造成煤烟型污染,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占21%。许多城市受到酸雨侵害,城市地面多、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渣土垃圾粗放收运使得城市空气中颗粒物常年居高不下。在全国重点监测的338个城市中,63.5%的城市达不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三是生活垃圾未得到妥善处置,严重影响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质量。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1.18亿吨,仅有60%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处置,每年有7900万吨生活垃圾简易填埋或露天堆放在城市郊区、江河沿岸,破坏城市(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自然景观。另外,各城市第三产业、居民生活产生的各类废物都是混合收集的,医疗垃圾等特殊废物多没有专门的集中处理设施,普通生活垃圾的处理或堆放,成为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隐患。
四是大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越来越突出。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第四大生产国和第三大消费国,2004年汽车保有量达到2742万辆。近几年,虽然采取了淘汰含铅汽油、限制汽油中其他有害物质含量、新车采用电喷加三元催化、出台新的排放标准等措施,单车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减少。但由于机动车数量上涨很快,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在增加。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郑州、沈阳等城市氮氧化物污染较重,交通干线两侧一氧化碳严重超标,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类型已经由煤烟型转变为复合型。此外,道路增长与车辆增长不匹配,现代化交通管理手段不足,机动车行驶常处怠速状况,也是造成机动车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
五是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环境问题。交通、社会生活、建筑施工是主要的噪声污染源,目前,交通对城市噪声污染占70-80%。在开展交通噪声监测的214个城市中,31.3%的城市处于中度或较重污染水平。在开展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176个城市中,55.6%的城市处于中度或较重污染水平。一些城市在建设高架路桥改善交通状况时,却往往未能很好解决高架路两侧的降噪隔声问题,交通干线两侧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除此之外,城市绿化、城市人口等方面因素也是城市环境面临的重大问题,城市生态失衡问题不断严重,“城市热岛”、“城市荒漠”等问题突出。同时,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加剧了资源环境供给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这些城市环境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解决城市污染的主要建议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从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整体功能出发,运用综合的对策、措施来整治、保护和塑造城市环境,以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协调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合理规划,完善城市功能。遵循生态规律,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证能力出发,制定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逐步解决城市功能区混杂问题,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治理城市水污染。所有城市都要制定改善水质的计划,重点保护城市饮用水源。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要建立水源地水质旬报制度,环保重点城市要实施生活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报告制度。采用截污、治污、清淤、保证城市河湖用水、加快水体交换、维护城市湿地等措施,使城市地表水按功能达标。综合运用价格、行政、科技和工程措施,推行城市节水、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创建节水型城市。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严禁超采地下水。
3、治理城市大气污染。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例,改善能源结构,大中城市要建设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在人口稠密的市区逐步取消直接燃用原煤。促进西气东输沿线城市积极利用天然气。加快城市供热、供气能力建设。禁止在城市的近郊区内新建燃煤电厂和其它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企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车辆,逐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大中城市以及城市群地区要综合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物的相互影响。按照生态要求进行绿化、美化、硬化,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控制城市扬尘。建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制度。
4、治理城市垃圾污染。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在优先进行垃圾、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基础上,推行垃圾无害化与危险废弃物集中安全处置。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体系。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医疗废物必须全部实现安全处置,鼓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5、治理城市噪声污染。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限制机动车、火车市区鸣笛,对造成敏感建筑物声环境超标的交通重负荷路段,采取降噪措施,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一
“以人为本”的思想萌芽于古希腊一道著名的哲学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普罗泰戈拉语)。人的存在与利益成为一切的法度,在宗教神权社会更是发展到极致,“正像宗教世界观使上帝成为世界的主宰一样,它也使人类在上帝的特别关照下成为了地球的主人。宗教世界观并非只是神学中心论,它也是人类中心论。这并不构成矛盾。”①随着科学、社会发展以及理性主义的张扬,“以人为本”的观念正如笛卡尔所说,“借助实践使自己成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至此,人与环境的关系完全演变成对立的两面。发展到当代,由于环境问题的严峻与恶化,也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学者提出保护环境的。约翰・帕斯莫尔指出,“我们人类对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负有道德责任,主要源于对我们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以及子孙后代利益的关心,非人类环境(尤指动植物)无所谓‘公共利益’,更谈不上辨识相互责任和相互尽义务。”②显然,该学派的观点还是出于保护人类自己的目的来保护环境,否认人与环境存在整体的利益,认为双方没有同一性,是不可调和的。
“以环境为本”的代表人物罗尔斯顿、艾伦费尔德认为,当今生态环境问题的凸现以及人与自然矛盾冲突的加剧,缘起于人是宇宙万物主宰这种观念。这种观念使得人类只关心人自身的存在和利益,而无视环境的存在与利益,仅把环境作为满足人类生存需求及欲望的占有物对待,从而产生了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美国哲学家胡克也指出:“人类没有哲学所封授的特权。科学的最大成就或许就是突破了盛行于我们人类中的无意识的以人类为中心,揭示出地球不过是无数行星中的一个,人类不过是许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而我们的社会也不过是许多系统中比较复杂的一个。”③海德格尔则更是明确地表示要“反对迄今为止的一切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该观点实际上还是局限于“第二个形态”的人,没有把人作为有机环境的一部分,人因实践能动性而被批判,而作为人与环境整体利益伦理维护者的身份被剥夺。
当然,“以人为本”和“以环境为本”的共同之处都提出必须保护自然环境,维系生态系统平衡。区别在于两者理论基础及其性质的对立,表现为:
1.以人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以人为本”,其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环境是没有公共利益的,人保护环境的终极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把人类利益取舍作为环境伦理的唯一尺度,其性质显然是利己的,审美观被深深地烙上功利主义色彩,以获利益、合目的为美,反之则丑。
2.“以环境为本”的理论基础是环境主义。一切法则都要有益于生态环境的平衡,人的价值也要服从于环境的价值,显然,其性质是超功利。以这种认知规范人与环境的伦理,依靠人的理念与信仰来自觉维护,这种关系非常脆弱与理想化。在羌区重建中,超功利的伦理也是脱离重建羌区环境景观实际的。
二
为解决两者理论基础及其性质的对立,我们在“三段论”视野下来重新审视:“自我的人”发展到“自由人联合体”是人发展的必然性过程。④“自由”可以理解为目标,是人与环境景观相互共同自由发展的最高审美价值体现;联合体是融解人与环境景观壁障后,共同承认环境景观的固有价值和人类的实践能动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和谐的人、一个和谐完美的共同体。
羌区重建中环境景观的组成部分,从物种层次、生态系统层次到生物圈层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任何环境景观都有内在目的性,都以其各自的方式在整体生态关系中实现其自身的固有价值。其范围从羌人扩大到羌区生物和自然,从个体羌人扩大到系统,把“羌人――环境”作为联合体来进行伦理思考。由于只有人类才具有实践的能动性,具有自觉的伦理意识,在重建中进行伦理选择和做出伦理决定,作为重建羌区环境伦理的人――人类,应当更加珍惜和爱护羌区的生物和自然,承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自由发展的价值。⑤因而,“自由人联合体”以自觉维护生物和自然的伦理为基础,以建立羌区人与环境的和谐美为责任。
在重建实践中,人应把自身身体作为重建景观环境的一部分,把环境景观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对待,而在观念上人又将环境景观内化为“自我”的意识内容。⑥于是,环境景观进入了人的世界,并由此结成了人与环境景观的一体化关系,即所谓的人与环境的和谐美关系。
三
用“三形态”来诠释“人”的概念本来是很好的论断,但具体到羌区“人与环境”伦理而言,还是有些含混不清。所以,本文明确提出“以羌为本”,用“羌”来涵盖和表示羌人与羌区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用相互自由共同发展来规范羌人与羌环境的伦理,用和谐美作为羌人与羌环境共同的审美形式。
“以羌为本”的理念为重建羌区环境景观的和谐美至少起到以下三方面的显著作用。
1.主体观念清晰。旗帜鲜明地阐明羌的立场,羌涵盖了羌人与羌环境、重建区与非重建区、羌族与非羌族等,代表了整体利益。在重建中,更为重要的是用“羌”作为主体,使每一个人把自身当作主体“羌”去深刻体会“羌”特殊的历史背景中生成的环境伦理审美观念。羌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由黄帝时期的游牧民族变成山地农耕民族⑦,游牧部落文化、山地文化、农耕文化的多元并置使得羌族文化建构了独特的、朴素的环境伦理审美观念。其与中原环境迥然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得羌人把自然界万物与人联系在一起来进行道德思考⑧,所以,产生与汉文明截然不同的环境伦理观“万物有灵”。羌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依恋的特殊伦理支配着羌人的审美心理,用“羌”作为主体来判断羌的环境景观伦理,就会很容易发现羌人是属于环境的人,环境是有灵的,人的利益活动是不可侵犯万物的。“自由人联合体”很自然就升华为羌区环境景观伦理的审美精神。
2.重建的定位准确。这种理念充分考虑了羌区各方的特点,平衡多方的利益冲突,明确地把重建机制和环境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使之以双赢、多赢的面貌相互自由发展。用羌的定位,还由于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在现有国际关系原则框架内达成的共识,但是,在当前环境伦理体系尚未获得统一的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具有较大的空间,容纳有不同的环境伦理学说,思想富有弹性,在具体运用时易被混淆;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难以用某种单一的伦理模式覆盖所有情况。所以,用羌的自由发展给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一个准确的定位,也是科学发展观在灾区重建的准确定位。
3.更能发挥“羌”的精神意义与主观实践能动性。
羌族是中华民族中富有智慧的民族之一,当下提出的和谐社会观、和谐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实际上羌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把这些观念朴素地融入他们的基因中,他们的生活方式、建筑手法、精神理念、审美观念等都深深地体现出这一点。羌人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观念生成的崇高之美、神秘之美等,共同建构了羌人审美心理的外化形式。在屡次磨难中,羌族顽强的重愈能力增强,对和谐的感悟也是最深的,“以羌为本”的“药方”可以愈合磨难给灾区带来的创伤。
结语
重建羌区景观,把原始的“人”上升到“自由人联合体”,用“以羌为本”为理念,以人与环境景观的整体利益作为多方的出发点,以相互自由共同发展作为羌的伦理基本原则,把人与人、人与环境、重建方与非重建方、羌民族与非羌民族等为一体的和谐美作为最高审美价值观。和谐美以人的有机身体和无机身体为精神内容,以环境景观为外化审美形式,使和谐美凝炼其中。羌区重建是经营包括羌人在内的华夏民族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其意义也远远超出了重建羌区本身,不但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有益补充,而且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的水平,同时也是建立和谐美的蓝本。
[注:本文所属资金项目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资助课题(编号:LY05-26)之终端成果,和西华师范大学校级课题资助项目(编号:08A009)前期成果。]
注释:
①⑥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②叶平.人与自然.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概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11).
③ C・胡克.国外自然科学哲学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⑤王南林.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N].光明日报,2002-1-22(6).
⑦张胜冰.从远古文明中走来――西南氐羌民族审美观念[M].北京:中华书局,2007.
城市环境卫生是城市的窗口,卫生质量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卫生状况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但环境卫生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制度不健全,管理跟不上,设施设备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现以大庆市区为例予以阐述。
一、市容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
大庆市2014年完成省级卫生城市的创建任务,提升了大庆市市容环境卫生及城市形象。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足的地方,环境卫生整体工作推进缓慢。
1.管理机制不完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必须协调、共进。目前的城市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制约了城市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庆市区环卫工作是以市环卫处及五个区城管局下辖的五个环卫管理站为主进行管理,但环境卫生管理职能尚未完全理顺,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导致偏远地段及城乡结合部存在卫生死角现象。
2.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六乱”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一是市民不按规定时间和地点投放、倾倒垃圾,扫垃圾出门、乱扔乱抛垃圾、乱丢乱倒垃圾现象经常发生;二是“城市牛皮癣”源头难以根治,清理后反弹现象普遍;三是交管部门、城建部门工作跟不上,城区内出现建筑工地车辆带泥上路和大货车散体物料运输污染道路现象;四是流动摊点、夜市摊点不按要求设置箩筐扫把,摊点周围乱丢杂物、乱倒油污、随意摆卖现象严重;五是宅基地乱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现象严重,致使卫生死角普遍存在;六是移动招牌、户外广告违规设置,乱摆放、乱吊挂现象难于管治;七是在垃圾清扫、保洁方面。从横向看,主街道较好,小巷道较差,从纵向看,在节假日、重要会议、领导视察时段较好。呈现出一种断层状态。
3.环卫设施设备陈旧数量不足。目前,以我站为例,有各种车辆17台,在使用过程中,经常维修,不仅增加运行成本,而且影响工作效率;垃圾运输车辆中无一台吊臂车,担负着全区4个主要街道的清运任务,工作量大,车辆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4.环卫工人的素质普遍较低且人员不足。环卫行业历来是社会弱势群体较集中的行业,环卫工人的工作又是最辛苦的,收入相对较低(我区环卫工人目前月工资1500元),工作积极性不高,文化程度低、家庭生活困难、再就业能力弱的人,就人数来看,人员严重不足,目前,我区环卫工人70人,涉及保洁街巷10条,火车站1个,广场1个,公厕1个,总面积20余平方公里。
5.机械化程度低。目前,我区一线清扫保洁人员的工作方式还很落后,机械化程度还是很低。环卫工人需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穿行,增大了环卫工人的危险性。
6.相关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城市市容和环境管理条例》规范了各级政府依法管理城市、建设城市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在具体的落实中,存在着市容管理人员不专业,不懂法,不依法的普遍现象。
7.城乡结合部存在卫生死角问题。给城区环境造成极坏影响,并对地下造成污染,对子孙后代健康贻害无穷,与建设现代化城市要求不相适应,与城市的文明发展与进步想背离。
8.运输粘带和撒漏问题。运输过程中超载、封闭不严或设备破旧造成撒漏;建设工地入口车轮碾压形成粘带。夏季垃圾运输车辆污水撒漏,雨污混合,造成城区环境二次污染,
二、原因分析
1.资金不足。资金来源不广,严重制约了我区的环卫事业发展。像环卫工人待遇不高,致使劳动积极性不强,责任感不强。同时也制约了环境卫生事业的机械化、科技化发展,设备维修跟不上,奖惩措施力度不够。
2.宣传不到位。一是对于群众的宣传工作不到位;二是对于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转变教育不足;三是环卫工人技能培训与思想认识提高不够。由于对他们宣传教育不到位,出现纰漏环节多。
3.处罚力度不够。由于大庆市对“六乱”行为处罚相对宽松,执法、处罚难以到位,而市民对这些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了解不深。
三、关于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问题的对策
1.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深化市容环境卫生工作改革。一是要理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体制,细化责任区划。责任细化落实到人;二是进一步加强市场化动作的管理,增辟资金来源;三是加强环卫工作的规划。在空间和时间做出分析和规划。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群众,清洁城市,化害为利,造福人民。
2.打造出一个人人理解、支持和关心环卫工作的和谐氛围。城市环境卫生离不开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离不开全社会对不卫工人及其劳动的理解、尊重和支持。环卫部门应该立足本职工作,会同政府宣传单位和新闻媒体等,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宣传颂扬环卫战绩上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
3.群众参与环卫工作中有着决定成败的作用。要通过宣传,让群众能够充分看到环卫工作的切身益处。
4.管理工作是环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要让管理干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环卫工作。通过培训,提升其专业性、技巧性、规范性的现代管理理念与行为。
5.抓好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素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大力倡导文明生活和环保意识,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市容环卫综合治理工作。
6.加大城市环境卫生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和培训环境卫生人才,提高环境卫生队伍整体素质。随着环境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行业内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把行业队伍建设放到重要位置,着力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吸引科技人才、复合型人才,提高行业作业的机械化、行业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上个世纪40年代曾旅居丽江十年的俄国人顾彼得,在他那本写得极精致的书《被遗忘的王国》的结尾,仍念念不忘地叙述说:“我有一种感觉,即使到现在,这种旅行尚未结束。我一直梦想找到并且生活在那个重重大山使他与外部世界隔绝的美丽地方。”丽江的美充满着神奇和神秘,就像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娇宠的幺女,深藏在大山的襁褓里,异常柔嫩。那些循着她的声息而来的人们,都是在寻找隐匿在远离生活背后的那座城。
古意现存韵悠远――一座没有城墙的城
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有这样的描写:“居庐骈集,萦坡带谷”,“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滇游日记六》)。
只要提到丽江,就都会想到古城。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的中部,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不设防的古城。把古城环境扩大来看,四周都是山,东南西北俱有天然的垭口关哨,易守难攻,山就是天然城墙。我特别欣赏古城方位的选择:西枕狮子山,北倚象山、金虹山,山把西北面的寒气雪风挡住,使古城临冬而无冻;东南则面向沃野平川,临夏南风习习,古城无暑热之虞。登上狮子山古柏林中,不仅全古城尽书眼底,丽江坝四面秀景亦环览无余,视野极阔,旷怡心神。
站在丽江这座古城里,仿佛身边的一切都开始向你诉说着历史的沉吟。在很久远的时候,那些从茶马古道上,历经杀伐,在血和泪中闯荡过来的马帮,人困马乏,衣服上沾着星星的血迹,身上散发着雄性的汗味,面对着玉泉河水:近处,碧草苍苍;远方,玉龙雪山,白雾茫茫。纳西族女人,在水一方,纺纱,浣衣。马帮们发现:在这里,纳西族的女人不仅要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还要养家糊口。因为辛勤劳动,她们保持着一种健康的野性;因为劳动,她们天生一种柔美的自然。而男子只研习琴棋书画,陶醉成一副儒雅的道骨仙风。于是,他们停了下来,有的人把从远处带来的稀物,拿到这里集散;又把这里的物产,运往他乡。匆匆的脚步,留在五花石上,也留在纳西族女人的心上;而有的人,则留了下来,一头扎进纳西女人温暖的爱中。忘却了血腥和恐惧,忘却了旅途的倦怠,忘却了远方亲人的伤怀……
于是,人众而集,渐渐地有了丽江古城。渐渐地在古老的东方,在西部的高原,有了依势而建的城池。它,河流交织,街道纵横。青青垂柳疏影,座座小桥沟通。看不尽江南水乡的画屏,赏不完东方威尼斯的神韵。相传纳西土司姓木,如果修城时再建以围墙,在文字的结构上则成了“困”,显然不吉。于是,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一个佳传:建有城防的城池,常常被攻占,而不建城防的丽江,却完整地保存下来。
城中三绝――街、水、桥
四方街――并不四方的古城集市
丽江古城集市的中心就是四方街。其街并不四方,而是一个占地六亩左右的矩形宽街。它的四角,延伸出四条很长的主街道;它的腰部两侧又延伸出两条街。四方街的形制,一说仿照丽江木氏的印玺,象征木氏权镇此方;一说仿照纳西族古老的龟体八卦图,四角长街为四足,中央镶五花石为龟背厚土,象征古城如龟寿千秋。这两说无从稽考,不妨权当一种民间演义文化看。四方街是块方场,场边的河上有桥。桥下有闸槽,黄昏市散,便用木板闸住西河水,水溢河岸,将街面冲洗干净,省事省力。城中有不成文的用水俚约,清晨取水以饮,10时后方可洗菜、洗衣,无人监督,却家家自觉。
步入城中,顺着几百年来被人踏马踩变得斑痕累累,深浅不匀,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会被自己脚下踩出的乐律和节奏而惊异。路是用当地山中独有的五花石铺就,越磨越好看,干干净净,人走在上面极舒坦,不累人。街道两旁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均为独具特色的纳西族院落,古朴的家庭气氛浓厚,户户门前挂着“重点保护民宅”的牌子。古城中的条条街道临水盘旋荥徊,构成“古道、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居住环境和情调,人在街上行,常与流水相伴,人在睡梦中,静聆水声清韵。
以往,我记忆中的四方街,白天是农副产品云集的市场,四乡八寨前来赶街的男女老少川流不息,非常热闹,现在的四方街已不像往日无序的拥挤喧闹,变得齐整爽洁,成行成列的商摊,多为鹤庆人等外来客摆售铜器、古玩、饰物、药材等,其间只少少地点缀着披星戴月的纳西女人,与其说是街,不如说是旅游者的一个新景点。 四方街四周的建筑,连同四条长街的建筑,还是那样古色古香。街道建筑超不出三种方式:依山、临河、临街。都极具特色。四方游人走得最多的叫新华街,上方依山又临街,下方临街又临河,临街是铺面,看上去矮小,但走进去是深楼,原来背后又临河。从四方街向东南延伸的七一街,是临街又临河的典型,前有市歌,后有泉吟,颇为别致。
洗街,单听此名,恐怕数得上世上少有的古城一绝。市散后的傍晚,把处于高位置的西河水一堵,滚滚泉水顿时冲下四方街,纳西男女挥动大竹帚来回把街面扫洗,尘灰杂物被大水荡而尽,浑水冲向下方的长街,又归入下方的中河里去。四方街变得洁净爽朗,五花石灿然如新。看到这,不能不为当初设计者的智慧崇敬三分。
丽江水――城中“忘情水”
水是丽江古城的灵魂,来到古城第一眼,往往是水,那纤尘不染、琼浆玉液般的水。古城处处清泉流,因而有了“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的美誉。古城的水来自城北黑龙潭公园象山脚下,泉水从无数山麓岩石隙缝的泉眼中迸涌而出,形成近四万平方米的黑龙潭水面,纳西人称这水叫“古吉鲁”。“古吉鲁”流出黑龙潭,汇成玉河,在双石桥处一分为三,形成西、中、东三条河流,继而又形成无数水流如经络纵横于古城,滋润着古城的生命。
古城有“家家流水,户户垂杨”之誉,所以丽江不能没有水,清溪旁树木葱茏,垂柳拂水,从玉龙山流下来的雪水清澈见底,它滋养着古城的花草树木,也熏陶着古城千家万户纳西人的心灵和气质,托出一片雪域冰洁清纯之态和高原的静气灵气,纵贯古城大街小巷、古柳庭院人家的无数条小河汩汩歌吟着,伴着高原山城纳西人清寂宁静的梦。
沿岸飘拂绿柳垂杨,袅袅婷婷。
沿河点缀红花粉朵,清风亦香。
古城水之伴侣――桥
丽江古城是水的世界,因而自然成为桥之乡。水的伴侣是桥,赏水离不开桥。中河上的桥多为石拱桥,如大石桥、万子桥、百岁桥、南门桥俱为古名桥;东、西河上则多为栗木桥、石板桥。西河四方街段有一南一北两座石桥,一日“阿姑钦左”(卖鸭蛋桥),一日“挨醋初钦左(卖鸡豆桥),别致而有趣。走在栗木古桥上,或坐在古石桥上,看水有情,两旁的花树、街道、居屋幅幅如画,我看他人在画里,他人看我亦在画中。
大石桥位于中河之上,今天由四方街往东北方向步行20米即到。光绪《丽江府志稿》记载:“在西门外一里许,明时木土司建。”站在桥上,玉河水清澈见底,潺潺欢歌,可以倒映出玉龙雪景,所以又称映雪桥。大石桥是双孔石桥,拱圈用五花石料砌置,同心圆形。桥面略拱,铺以五花条石,两侧有石栏。平日,此桥上多有农副产品出售,形成独特的桥市。冬日,三五纳西老人在此闲聊烤太阳,男的吸长长的旱烟袋,女的执手交谈。也有纳西汉子架一只苍鹰,在此炫耀。鹰眼滴溜,长钩犀利,引得放学的小娃娃既想看又畏惧,三两个推推搡搡,那汉子也不恼不愠。
万子桥是今天较为寂寞的一座古桥。说它寂寞,是因为它处于街尾,多数人过四方街,沿街至关门口,便往南游木府。万子桥很特别的地方是石料千孔百子,桥名得于此。
沿着玉河柳荫漫步,风儿特别轻,空气特别鲜,看水听音,仿佛蜜侣柔情脉脉地傍着你走,温温软软地说着情话,感觉是在一种梦的和醉的境界。
夜宿古城,窗边流水潺潺,那天籁般的声音,是一种如言似语的音乐,高雅醇美的音乐,让你舍不得入睡;一旦入睡,便有了一夜的美梦,水灵灵、甜润润的梦。
城外有玉龙雪山
元代从河间(今河北)到云南任乌蒙宣慰使的李京曾吟:
丽江雪山天下绝,
堆琼积玉几千叠;
足盘厚地背摩天,
衡华真成两丘垤。
丽江古城外最让人惊奇的就属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的入口有一座桥,叫玉龙桥。站在桥头,仰头北望,就可见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玉龙雪山。玉龙雪山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的山脉,它处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分布地带,在大地构造上属横断山脉皱褶带。
都说,玉龙雪山是一座神奇的山。它如一个充满谜的少女,兼容并蓄着形形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人。除了玉龙雪山不可阻挡的魅力之外,它还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传说。
相传,玉龙雪山和哈巴山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相依为命,在金沙江淘金度日。有一天,突然从北方来了一个凶恶的魔王,他霸占了金沙江,不准人们淘金。玉龙、哈巴兄弟俩大怒,挥动宝剑与魔王拼杀,哈巴弟弟力气不支,不幸被恶魔砍断了头。玉龙哥哥与魔王大战三天三夜,一连砍断了十三把宝剑,终于把魔王赶走了。从此,哈巴弟弟变成了无头的哈巴雪山,玉龙哥哥为了防止恶魔再次侵扰,日夜高举十三把宝剑,后来也变成了十三座山峰,而他那战斗的汗水化为了黑水、白水,流向大地造福纳西族人民。玉龙雪山常被当作纳西族的外在象征,而这个传说中的玉龙英雄,则成为纳西族人民内在精神的象征。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
玉龙山下有一湖泊,叫玉湖。湖边有棵橘树,树干苍劲,枝叶婆娑,每年结出累累橘子,甜得像蜜一样。当地人叫它“龙女树”,并流传着关于此树由来的故事。龙女是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女儿。一天,她外出看见一位英俊的牧羊青年,产生了爱慕之情。她希望同牧羊人一块生活。土司认为这是败坏门风、大逆不道的丑事。为拆散这对情人,他派人抓来牧羊人,把他活活烧死。后来,又将坚贞不屈的龙女,囚禁在木氏王府别墅的楼阁里。悲伤欲绝的龙女日夜痛哭,泪水汇成了玉湖,最后浸塌了楼阁。第二年,湖边长出一棵橘树,人们都说这是龙女变的。神话传说表达了当时纳西人反抗压迫,追求婚姻自由的强烈愿望。
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天蓝得纤尘不染,雪山上只有几抹轻纱一样的浮云烟一样漫卷。雪山像美丽的圣洁的东巴女子,静立于蓝天之下,一绺白云绕着雪女的脖子,高贵典雅,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千年雪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熠熠生辉;有人说玉龙雪山给人的感觉就像“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林妹妹带着玉手镯”。但我觉得它更像妙玉,让人感到永远可望而不可及。慢慢的,那条玉带变成了一层朦胧的面纱将雪山的脸部罩着,让人觉得神秘莫测。 雪山的下面,有一片草场。草场上疏疏落落地长着一些松树,地面开满了各种各样的小野花,黄的,红的,蓝的,紫的,像漫天繁星。鸟儿婉转的歌声,清脆的马蹄声,还有叮叮当当的马铃声,非常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像一曲动听的乐曲。阳光下,一个小女孩在采撷着星星的花朵,那张黑里透红的笑脸像阳光般的灿烂。这时你可以在草地上打滚,也可以看看绣在绿毯上的野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织锦,你可以骑在马背上感受一下侠女的豪爽。
玉龙雪山上虽然是终年积雪,却不是一片茫然的白,近看雪山,那白与黑的交融像极了一幅水墨画,诗情画意,呼之欲出,因此得名“黑白雪山”。
看见山,总能让人感到心静,感到这静默中蕴含的无穷力量,感到这辽阔中蕴含的宽广胸襟。海拔4680米,是玉龙雪山上目前游人能到达的最高峰。当登上山顶时,那壮美的景色,那静默中蕴含的无穷力量,那辽阔中蕴含的宽广胸襟,让人震撼,甚至感动流泪。是什么会让人如此激动?是山的魅力,那静默中蕴含的无穷力量,那辽阔中蕴含的宽广胸襟,还是这圣洁的雪?这纯洁无瑕的静谧,让人重新愿意相信完美?这一尘不染的颜色,让人想起心中曾经笃信的纯真?
每个人,面对这雪山,都有不同的感触,但却有一点是相同的,那便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温暖的。
这便是玉龙雪山的魅力。在远处,你看见她的优雅巍峨。在近处,你触摸到她的深厚雄伟,像母亲般圣洁,像兄弟般坚强,像朋友般亲切。哪一个人,在面对这样的景致时,不会想起“返璞归真”?不会涌起一股回家般的温暖呢?
雪山上虽然终年云雾缭绕,但传说在每年秋分时节会有一米长的阳光照下来,而被这阳光照到的人就能拥有美丽的爱情。这,便是那“一米阳光”的故事。现在虽已过了“一米阳光”的季节,却正欣欣然下着一场太阳雪。雪打在脸上,是冷的;而因激动涌出的泪花,却是暖的。长年覆盖积雪的山头,是冷的;人们鲜艳的衣服与笑容,却是暖的。白水河里刺骨的雪水,是冷的;而为爱情坚守的心,是暖的;栈道边枯去的草儿,是冷的;而突然映入眼帘的小花,却是暖的。过去,无论有多么冰冷,若是回忆起来能有一些暖意,便就是幸福的。
这便是玉龙雪山,北半球最暖的大雪山。
一、实施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以县城主要道路为经纬,将县城建成区分为若干个管理网格,建立“镇、居(社区)牵头,执法大队管面,执法中队管片,执法队员和环卫管理人员管格”的全方位网格化管理机制,形成镇、居(社区)干部和执法队员、环卫管理人员联合执法的工作局面,对县城内违反城市管理事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二、网络化责任区的划分
以居委会(社居委)所辖区域为基本网格单位,一个居委会(社居委)辖区分为1—3个网格,县城共划分为24个城市管理责任网格。
三、网格化责任人的确定
(一)居委会(社居委)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派驻居委会(社居委)的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队员和环卫管理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共同负责对责任网格的管理。
(二)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下简称行政执法局)在镇人民政府派驻执法中队和环境卫生管理分所,在各个建成区居委会(社居委)配备1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和2—3名环卫管理人员组成一个小组(分队),组长(分队长)由城管执法人员担任。城管执法人员和环卫管理人员实行双重领导,人权、财权在行政执法局,工资福利、考核奖惩由行政执法局负责,日常工作由镇人民政府统一安排并接受各居委会(社居委)的统一领导,业务上归属行政执法大队和环境卫生管理所指导。同时,镇人民政府负责网格内背街小巷的清扫保洁工作,确定各网格内的卫生保洁员。
(三)每个网格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服务指示牌,公布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的姓名、联系方式、责任内容、监督电话,接受县城居民的监督。
(四)网格划分必须全面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叉重叠,包括城区内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
四、网格责任人的职责
(一)网格第一责任人对网格内所有城市管理事件负总责,组织协调居委会(社居委)、执法队员、环卫管理人员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置,联系执法中队对网格内的违法建设进行查处。
(二)网格直接责任人对网格内的城市管理事件负直接责任。网格直接责任人在日常巡查中,要按照发现、处置、核查的程序进行工作。
发现——通过对责任网格的巡查、暗访和根据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及时发现网格内的城市管理信息,并作巡查记录。
处置——对发现的城市管理事件作出分类处理,对轻微的违规行为进行制止、劝阻、批评教育;对已经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固定证据、责令纠正;对网格内正在施工的违法建设,责令停工,同时向第一责任人和所属执法中队报告,做好协调沟通;合力制止、拆除违法建设。
依法应当进入一般程序的行政执法案件,由执法中队或执法大队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行政处罚。
核查——对各类城市管理事件,按照规定办理时限,对办理结果进行核查确认。
(三)网格直接责任人具体职责
1、负责背街小巷流动摊点的管理;
2、负责乱贴乱画等“牛皮癣”的治理并进行有效清除;
3、负责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和保洁人员工作的督查考评;
4、负责对物业管理小区和单位小区的市容环境卫生进行监督管理;
5、负责违法建设行为的日常巡查工作并将发现的违法建设行为及时上报所属执法中队,协助执法中队做好查处工作;
6、协助各居委会(社居委)开展其他有关城市管理工作。
五、网格化管理目标任务
(一)环境卫生:按照《市容环境卫生考核标准》中的“环境卫生管理”要求实行。道路及时清扫,全天保洁;路面、人行道、路牙、绿化带干净整洁;垃圾收集运输规范;环卫设计保持完好、整洁。
(二)市容秩序:道路两侧、居民小区出入口秩序良好,车辆停放整齐,无占道经营、乱堆放、乱晾晒、乱张贴等现象。
(三)行政执法: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各类违法建设、毁坏城市绿化、破坏市政设施等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及时制止、查处占压、占用、损坏绿化带、各类绿地和树木的行为;及时制止、查处占压、损坏市政设施和擅自开挖市政道路的行为;及时制止、查处露天娱乐场所、沿街商业门店产生的噪声污染;及时纠正和查处其他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
六、网格化管理责任制考评和奖惩
(一)镇人民政府和行政执法局联合制定网格化管理责任制考评细则,成立联合考评组,组织考评工作,重点考评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发现问题是否及时准确,处置是否高效规范,以及市容环卫工作的实际成效。
(二)考评工作每月一次,以百分制的形式定期公布,年终总评。
(三)考评结果与绩效工资和年终奖惩挂钩。
(四)奖惩
1、对在每月考评中位列第一的网格责任人(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下同)给予通报表彰,对在每月考评中位列倒数第一的网格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
2、对在年度综合评定中位列第一、二、三名的,分别奖励网格责任人各2000元、1500元、1000元。
关键词: 环境 行政公益诉讼 可行性
对于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传统法律制度采取的是单轨制保护模式,即由国家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来维护环境公益。然而,对于没有监督与制约机制的公共权力,其权力本身的扩张性和腐蚀性,是每一个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仅仅依靠道德力量所无法改变的。环境利益是一种公共利益,其利益的保护同样受到制约。尽快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充分发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的巨大潜力,是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的趋势。
一、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概念的界定
环境公益诉讼指致使环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时,法律允许公民、环保组织或特定国家机关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环境公益诉讼并不是独立于民事、行政、刑事诉讼之外的一种独立的诉讼类型,它只是一种与诉讼目的及原告资格有关的诉讼方式和手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
1.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一方为特定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及个人。此处所指的特定国家机关为人民检察院,它最有权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社会组织及个人可作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提起诉讼。
2.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被告为管理环境的政府部门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也包括按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
3.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对象是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或抽象行政行为。
4.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而非提起诉讼当事人自己的私利。
二、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理论依据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将成为鼓励公民参与环境管理,加强对破坏环境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减少因环境纠纷导致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建立,主要理论依据体现在以下两点:
1.环境法中的环境权理论认为,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拥有享有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具体而言,就是有在良好,健康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有在环境保护方面监督、检举、控告和诉讼的权利等。因此,公民的环境权利遭到行政行为侵犯的时候,不管是否为直接利害关系人,均有权提起诉讼,要求相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环境权理论的兴起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环境资源就其自然属性和作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要素来说,乃全体公民的共享资源和公共财产,任何人不能对其任意支配、占有和损害;国家是基于全体共有人的委托而行使管理权的,因而政府作为委托人有责任管理好这些财产。
当行政机关只注重本地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对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现象漠然视之,行政机关在防治污染方面不依法履行职责时,任何公民、组织或国家特定机关均可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监督政府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法履行其职责或管理环境的义务。
环境作为一种社会公共利益,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环境法是一种社会法,从社会法理的观点而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社会法思想为底蕴,具有社会法理基础。
三、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我国,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且可行的。
(一)必要性
在我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环境问题的危机不仅使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生活遭受到严重侵害,而且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环境公益问题,我国实行的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单轨制保护体制。这种体制下,不可避免的存在行政体制紊乱和软弱、行政监督缺位与低效、环境行政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另外,政府环境管理行政部门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政策的片面性,甚至行政权利本身对环境公益构成侵害,不能实施保护环境的行政行为。可见,这种单轨制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寻求解决这种弊端的方法就是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积极吸纳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以期改变环境保护不力的状况。
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式是预防为主,在立法上,法律有必要在环境侵害尚未发生或尚未完全时就容许公民采用诉讼等司法手段加以解决,阻止环境公益遭受无法弥补的侵害。由于政府的力量不足以保护环境,民众必须参与环境行政行为和环境司法过程。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是公众参与保护公民环境权和环境公共利益的需求。
因此,基于我国单轨保护体制下,政府对环境保护的不力以及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需求,我国有必要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政府行政行为上,进行监督制约,在立法上,肯定公民参与保护和监督环境公益的程序,在渠道上,畅通环境公益诉讼,以便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环境。
(二)可行性
我国已经存在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是可行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基础
《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同时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这些在法律上给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这就体现了公民有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这些规定体现了为维护公共利益的公益诉讼的精神,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精神依据。由此可见,人民可以通过诉讼等法律程序对政府机构行为和权力形成强制性约束,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
2.民众法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随着我国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空前提高。另外,社会的各种民间环保组织和非政府环保组织将一定范围内个人的的力量聚合在一起,对政府决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政府环境行政权力具有一定的监督性。民众法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一定民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