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小学生科学知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2月24日,第17届北京市中小学生自然科学知识团体竞赛在海淀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举办。今年自然知识竞赛的主题是“宇宙、绿色、生命”。全市10万中小学生参加了网上答题。经过各区县选拔,最终30支代表队、150余名选手参加了现场决赛。
现场决赛包括:必答题、抢答题、演示题、科普剧表演等竞赛环节,来自各个场馆的七位专家为选手打分。同时,本届比赛为了全面考察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首次设置了动手制作题,参赛队员根据题目要求共同完成,既考察了选手自然科学知识的水平,又考验了团队的彼此协作意识。
经过激烈角逐,石景山区代表队勇夺高中组冠军,东城区代表队荣获初中组冠军,延庆县代表队喜获小学组冠军。丰台区高中组、东城区初中组、小学组代表队分别获得了北京天文馆设立的 “天文星光”专项奖;朝阳区初中组代表队摘得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设立的3000元人民币“周口店遗址奖学金”;延庆县小学组代表队最终摘得工体富国海底世界设立的“富国海底全场总冠军”奖。 (文/史文婕)
牛栏山一中参与科技人才早期培养项目
2011年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京区科协与顺义区牛栏山一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为牛栏山一中颁发“中国科学院科技人才早期培养计划科学教育基地”铜牌。这标志着牛栏山一中的“科技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已万事俱备。
该项目依托中科院强大的科技教育资源,将学校科技教育需求与国家高端科技资源的教育转化相结合,通过系统的专题讲座、实验室研究、与科学家交流、野外科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提升他们的科学素质。 (文/马之恒)
科技文化阳光行主题活动走进顺义
2011年12月27日,由市科协、市民委、市残联共同主办的“关爱残疾人 为生命喝彩”――科技文化阳光行主题活动,在顺义区北小营镇第二温馨家园举行。
本次科技文化阳光行主题活动分为启动仪式、爱心牵手、文艺表演、科普展览4个部分。活动现场,市残联和市民委邀请艺术家和残疾人演员,表演了歌舞、京剧、杂技等文艺节目;市残疾人书画会的书法家们为残疾人朋友送上了书法作品和春联,营造迎接新年的喜庆气氛。
市科协则为温馨家园送去了科普书籍和科普展板,以提升当地居民的科学素质。其中,科普展板包括科学饮食和新能源利用等多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科学饮食主题展板从人们一日三餐摄入的食物类别入手,宣传膳食平衡的理念;新能源利用主题展板则介绍太阳能等新能源,以及电动汽车等低碳机械设备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些展板会在温馨家园展示至1月4日。
(文/马之恒)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88-01
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动作教儿童游泳。”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小学科学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感悟、提高。下面就谈谈如何扑捉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把生活化的科学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一、抓住身边的有用资源来充实科学教学内容
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无处不在,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鱼虫为伍,日日与山河草木为伴,生活的内涵不比城里孩子逊色。在科学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融入到大自然当中,体会大自然的奥妙,自觉充实教学内容,常能如此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得更为紧密。将教学调整到更恰当的时间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中,观察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了解大自然的奥妙,然后收集标本带到课堂来观察,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来丰富完整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知识的渴求。
二、利用生活实践来扩展科学课堂活动时空
以前,我们上完课就结束了,可现在我们让孩子把科学带回家去,使他们将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通过孩子们的这些举动去改变家长不正确的生活习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生活中,科学会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如在学习《我们的营养》一课前,可先让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一周内吃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利用电脑、书籍等方式查阅你们家所饮用的食品的营养作用,并与父母共同讨论,根据实际生活情况,制定出一份食谱。老师再次利用学生手中的食谱为活动材料,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每位学生了解科学饮食的重要性,然后把这张食谱带回家,再与父母共同讨论修改,从营养学“色、香、味”俱全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家庭的具体生活水平,制定出科学营养的食谱,这张修改的食谱既提高了孩子主人翁的精神,也可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去创新,更提高了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是为人服务的,现代人离不开科学。
三、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来进行探究学习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给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陌生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如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等都是教师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比如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不用专门的实验器材DD音叉,而是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又如,在教学“热胀冷缩”实验的时候,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是盐水瓶和学生喝牛奶用过的透明塑料管,而不是实验室的烧瓶和玻璃管,实验的效果同样很理想。教学中如果一味地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了。
四、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现象中渗透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 科学实验 操作性 规范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51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是一门综合型学科。小学阶段,是学生好奇心和探知欲望最强烈的时期,他们对社会和生活、自然和地理、生物和实验等都充满了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在科学教学中,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科学实验,在实验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使他们在操作中得到能力的发展。不仅要保护孩子最初的学习需要,还要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良性发展,为其今后的长远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需要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实验的时候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考虑实验的操作性,利用可操作的实验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二是,提高实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严格要求学生的实验步骤和程序,保证实验准确无误,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标准。
一、提高科学实验的可操作性,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验过程,感受实验的乐趣,享受成功的愉悦感
小学时期,学生处于接触科学实验的起始阶段,对于深奥困难的科学实验理解能力较低,但是有很多操作性强、便利、容易理解、符合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科学实验。这类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还会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不少实验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就能预先估计实验结果。教师要善于结合小学科学教学内容,联系各方面教育因素,设计整合教学实验,增强其可操作性。
(一)挖掘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设计符合生活场景的真实实验情境,增强可操作性
教师要想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首先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绝大部分精力都处于现实生活之中,如果小学科学教师讲述的一些知识都是学生生活中没有了解过的,没有丝毫积累和经验的,那么科学的学科教学将会困难重重,更别提开展实验了。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挖掘现实教学资源,结合生活切身体会,设计真实的实验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顺利克服困难,完成实验过程,获得升华版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放大镜聚集太阳光使纸燃烧的原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设计真实的生活场景,举出一些生活中自燃的物品或者现象,启发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辨析其原因,之后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在完成实验之后,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及时把所得结论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教师还可以问学生,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预防一些自燃现象的发生呢?这里实际上又会涉及到燃烧的条件等科学知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下在家长的配合、帮助下,通过自主实验操作,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或预防办法。可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的实验内容,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步骤,便于学生及时操作,顺利完成,成功总结发现科学原理。
(二)教师组织互动的科学实验,增强实验的操作性,为学生创造机会参与实验过程,获得成就感
小学生对于实验的操作热情是在自己操作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也会受到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组织互动的实验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在交流和讨论中,获得启发和激励,促进思维活跃,增强实验的操作性。一般来说,一个中等难度的实验,学生单独探索解决和小组合作交流探索解决相比,自然后者的操作性会更强。因此,提高实验的操作性,除了需要在实验的内容和建构方面进行有效筛选,还需要涉及活跃的、积极的实验过程。通过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快速找到实验方法和技巧,获得实验成就感,增强自我效能感。例如,学习到难度较大的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组织小组合作预习科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先启发小组相互进行讲解,内部初步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之后教师再开展教学,要求学生小组结合教师的指导,及时改进实验计划。教师予以评价之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的验证和总结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实验过程,分工合作,群策群力,齐心协力,相互配合,极大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还要做到规范、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理性实验精神
小学科学实验中,教师要严格规范学生的操作步骤和环节,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科学的要求来规范自身的实验行为和态度,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实验精神。这对其今后的理性思维发展、科学价值追求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规范自身的实验行为和探究态度
小学科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校中最活生生的示范者,是学生行为和态度的直接学习榜样。因此,科学教师首先要提升科学素养,学习科学知识。一方面,科学教师要及时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和理念,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创新知识体系,建构完整、全面的知识网络。这样在给学生讲课和演示实验的时候,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继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另外一方面,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理,结合生活实践,多开展示范性实验。比如,周末参观科学实验、利用假期普及实验知识等。教师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规范行为和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促进小学生也树立规范的实验行为,养成科学的实验态度。
(二)教师要多让学生做实验,在操作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规范学生操作动作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