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院临床实践教学范文

医院临床实践教学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医院临床实践教学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院临床实践教学

第1篇

[关键词] 电子标准化患者;临床实践;标准化患者;改善性建议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electronic standardized patients (ESP) in the medical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llege and university through analyzing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SP,and puts forward some meliorative advice such as increasing the joint of 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 and ESP,increasing ESP in the TCM college and university,changing thoughts and concept,strengthening the early clinical practice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Key words] Electronic standardized patient;Clinical practice;Standardized patient;Meliorative advice

1 电子标准化患者在医学生临床实践中的引入

2 ESP在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ESP作为临床实践教学资源已被国内多数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应用,从中也发现了其优点和不足。邓娅莉等[8]认为,ESP能在任何时候提供病理体征给学生练习听诊、触诊,可让学生反复操做,但是心律失常、肝脾肿大等症状不一定在患者身上全都出现,可用电脑给ESP设计出某个急危重病例的体征,编排出诊疗路径,当学生在某一时段内未给出准确的诊疗措施时,则只能眼看着患者的病情继续恶化。此外,ESP是仿真人,不能引导学生和患者进行病史和其他方面的交流。李阳阳[9]将ESP应用于护理学实训教学中,认为ESP在目前护理学生实训教学中的训练资源不足起到了一定作用,弥补了真人示教和练习中无法表现阳性体征这一缺憾。ESP具有无风险性、操作可控性、练习可重复性等特点,能够使学生在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敢于操作,确实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也正由于此,使得学生容易忽略医患间的交流以及“爱伤意识”的培养。此外,ESP在技术上存在局限性,很难完全表现阳性体征,在整体表现上不如真人生动,没有体现出现代护理的整体性。郭大英[10]将ESP应用于《健康评估》实训教学中,认为ESP教学系统具有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ESP能在任何时候提供病理体征给学生练习听诊、触诊,并可反复练习,而这些是在学生之间相互练习中不可能做到的。软件中的呼吸音、心音系利用先进的音频采集装置,在典型患者身上采集,解决了模拟音教学中的失真问题,更贴近于临床。但是ESP也存在手感与真实人体有一定差距等缺陷。郭华林[11]使用电子模拟人心肺听诊、腹部触诊考核程序,建立了临床技能考核综合评估体系,并将实践考核引入实践教学之中,提高了《诊断学》的临床技能教学质量。

ESP在中医院校医学生临床实践中具有以下优点:①弥补了临床实践中的教学资源不足;②ESP提供了多种阳性体征,且可供多人反复练习,提高了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③ESP使用时间灵活,可控性强,消除了医学生面对患者时的紧张感,增加了实践操作学习的信心;④ESP为临床技能考核提供了资源和软件系统,可以较客观地评价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⑤ESP可以综合模拟多项病理体征,也可以通过程序加重病情或临时改变病理体征状况,有利于加强医学生临床诊治思维及临床综合技能的培养。其也具有以下缺点和不足:①ESP利用的是仿真模拟人,与临床病例的真实体征存在一定差异;②虽然ESP可以同时模拟多种阳性体征,但不具有临床典型病例的整体观;③随着ESP使用人次的增加,操作时会出现异常工作现象,稳定性有待提高;④医学生无法与ESP进行语言交流,不能通过问诊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同时也不能培养和提升其医患沟通能力。 3 改善性建议

2011年,教育部和原卫生部联合在北京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实践教学是保障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也是当前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途径。”临床实践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医学生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巩固医学知识、掌握临床操作技能的必由之路。我国临床实践教学资源主要是SP和ESP,而SP和ESP又存在上述问题,其数量和质量整体无法满足目前临床医学生的实践需要。目前,我国医学生特别是中医院校医学生面临着临床实践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笔者通过对多年临床带教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以下改善性建议。

3.1 培训学生标准化患者(SSP),加大SSP和ESP的联合

SSP是指经过培训能够恒定、逼真地复制临床患者情况的学生,一般是高年级医学生或临床实习生。将其应用于低年级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与考核中,能够明显减少在校学生的SSP教育经费支出,缩短培训时间,而且SSP相对集中,便于管理和培训,可控性较好,提高了培训效率[12]。SSP来源于学生本身,其培训强调主动性学习,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有效的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并提高学习的内部动力,提高其临床技能。SSP模拟的病种较多,作为“活体”考卷,更能锻炼和反映出医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操作能力,而且解决了SP标准差异较大的缺点,为标准化的考核和教学提供了条件。SSP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给医学生模拟了一个医患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为医学生以后的临床学习及解决医患纠纷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临床能力,能够为其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进而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

ESP与SSP相结合可增加模拟疾病和模拟患者的真实性。经过培训的SSP能够叙述患者的全部病史和模拟大多疾病的症状,而且还可表现出忧伤、恐惧、愤怒等情绪特征;ESP可提供模拟疾病特定的阳性体征和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拓宽了SP模拟疾病的范围[13],使医学生能够掌握和学习全面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

3.2 开展“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的临床实践基地建设,增加中医院校ESP的投入

“政府引导、校企合作”临床实践基地建设,可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及资源分散等问题。“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的主要内涵是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创新医学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搭建医学院校实践基地建设平台,使政府和企业的资源及设备为学校所用,共同培养服务于民众、服务于社会的高技能人才,不断提升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14]。

临床实践基地是医学生与医疗相关技术岗位接触的起点,也是高等医学院校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部分,为医学生巩固和提高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实践性综合素质提供了平台。建设临床实践基地耗资较大,且又受到各高等医学院校现有办学条件的制约,因此建设较好、较完善的实践基地难度很大,需要引进“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的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即在临床实践基地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政府牵头,积极而充分地利用区域内行业、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实践场地以及优秀的企业师资,调动企业参与临床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医学院校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政府积极进行统筹和引导,做好与企业及医学院的沟通工作,核算企业参与实践基地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及人才培养成本,并给予适当补贴,同时政府应加强对现有实践基地的管理,拓宽临床实践基地的功能,制订诸如人员配置、资金、财物、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校企合作领导体系、校企合作评估、激励体系,做好人事、劳动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制订相关法规,明确企业支持和参与高等医学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加快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步伐,使校企合作能够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政府引导、校企合作”的临床实践基地建设模式下,应增加中医院校ESP的投入,完善中医院校实践实训系统,如完善实训系统综合模块中的中医各科常见典型病例,制订中医辨证思维程序,突出中医特色,提高医学生的中医诊断能力。利用较完善的ESP系统开展多样化的医患沟通实践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观察患者、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顾虑,取得其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15-16]。

3.3 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相关制度,加大医学院校SP的投入

医学生只有通过实践医学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众法律意识的增强以及医疗法规制度的健全(如《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明确了患者具有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作为传统教学的主体――患者,有权拒绝作为教学的对象,故临床实践教学中很多患者不愿意作为教学对象参加辅助医学生的教学工作,更不能接受尚未取得行医资质的学生对其进行问诊和查体,特别是一些隐私部位的检查,甚至很多患者认为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学校和国家的事情,自己在医院就诊的过程属于个人隐私,不想被太多人知道,更不能被医学院校或医学生利用。在学生方面,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医学生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动手能力较差,再加上受到当今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部分学生为了准备“考研”“托福”“雅思”等考试而放弃临床实习和技能训练机会。以上多方面因素致使目前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相对较差。研究显示,临床实践教学中引入SP可解决以上部分问题,但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内一些高等医学院校的SP工作发展还不尽人意,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思想观念,营造更有利的社会氛围:①直接承担SP工作的人员应转变思想,通过岗前培训、思想教育及不断交流等方式,逐步改变SP人员中存在的一些“仅仅为了挣钱”“疾病模仿是否到位无关紧要”“SP工作给医学生显露身体不好意思”等错误观念,树立“为培养医学人才,牺牲自我,服务光荣”的理念,强化“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使SP人员能全身心地投入临床实践教学和医学生技能培训工作中。②从事SP工作的教学科研人员应及时转变思想,充分认识SP工作在医学生临床实践中的积极意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医学生人才培养工作中,认真负责地组织和教授每一次教学科研活动及临床实践相关课程,同时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授课中把尊重SP人员的思想意识灌输给医学生,保障SP人员的合法权益。③参与SP工作的医学生应及时转变思想,正确认识到SP作为教学工具的重要性,模拟不同疾病及病种,模拟不同临床情境,供学生反复操作练习,以提高其临床实践技能,故医学生在操作SP时不能扭捏、不好意思甚至放弃操作练习机会,在操作中像对待真实患者一样多给予SP充分的尊重。④转变观念涉及到SP工作的各个环节,学校领导层面要更加重视SP工作在医学生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对SP进行正面宣传和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SP,支持SP工作,从人员、场所、经费、资源等各个方面为SP在临床实践中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加大用于SP项目的建设经费和物资资源的投入,保证SP工作正常运行的必要物资条件和基本设施需要;加大SP工作专业技术力量的投入,组建职称、年龄、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用于承担SP的相关实验和研究工作;加大对SP工作的社会资源投入,通过协调同类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缓解经费和物资等资源的不足,为高校与医疗机构在SP的利用、科学研究、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广泛合作提供更多的条件与保障。 同时,为使SP工作健康迅速持续发展,政府部门需完善相关法令、法规,使高等医学院校及医疗机构组织的SP工作在法律的轨道上更加规范,如在应用SP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过程中,有关SP的定位、权益、标准等问题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制订和颁发部门性规章、SP工作规范、SP行业标准和考核评定标准等,以规范和完善SP,确保高等医学院校SP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适应我国SP工作迅速发展的需要。

3.4 加强医学生早期临床实践教育

临床实践是医学生在临床带教老师指导下,以参与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临床诊疗活动为核心的一种医学教育方式,而“早期临床实践”的“早期”在传统意义上是指医学教育的前一阶段即最初两年。国内中医院校通常采用“基础课-临床课-医院实习”三段式传统医学本科教育模式,即第一阶段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通常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完成)、第二阶段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通常在三年级完成)和第三阶段临床见习和实习(通常在四年级和五年级完成),此种医学教育模式使医学生能够掌握较为牢固的医学知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在学习医学理论知识时缺少必要的临床实践,缺乏医患沟通能力,这使患者投诉医务人员的事件频频发生,致使出现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医学人才的质量,故应尽早地开展临床实践教育,以帮助医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倡早期临床实践教育不应拘泥于某一形式,而要“百花齐放”,提倡多种形式,可以是课堂内的临床医学总论课程开设、医院临床课程观摩,也可以是节假日的“预见习”(即低年级医学生在节假日提前到医院进行临床课程观摩,提前了解临床相关实践知识)。低年级医学生在节假日到社区基层医疗单位进行患者访谈、健康档案建立、病例搜集、患者病情检测等活动,加强了其对疾病和患者的理解,提前营造了疾病的诊治氛围,及早培养了医患沟通能力。早期临床实践将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各医学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早期临床实践活动,以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

4 小结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核心环节,能够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培养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而ESP作为临床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需要扩大其规模、数量、应用场所及应用范围,需要医学院校、教育管理机构及政府财政等多个部门联合建立水平高、质量优的临床实践基地,从而更好地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和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促进医学教育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第2篇

医学教育是医学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高起点、高水平、发展后劲大的高级研究型医学人才和高级临床医学人才[1]。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不仅要承担在校本科生的临床教学工作,还要完成临床医学继续教育和为其它医院培养进修医生的任务,起着教学示范和辐射作用。因此,医学院校的办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医院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也直接关系到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和高级医学人才的培养。

1.1医学教育的办学模式

目前,医学院校一般以本科教育为主,其教学医院的医疗与临床实践教学并重。因此,医学院校面临着办学目标从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并重型转变;教学医院面临着从医疗、教学并重型向医疗、教学、科研并重的转变。如何继续发挥教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开拓创新,的确需要医疗卫生部门和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快建立新的临床医学办学模式。

1.2学校的政策导向

部分重点医学院校明确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在向研究型大学迈进的过程中,必然以科研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强调以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并重。但由于实践教学的“软性”和科研的“刚性”,往往“两个中心”实际变成“一个中心”,科研和实践教学顾此失彼。教学医院的许多临床教师自然也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行医之外,无心于实践教学,其注意力往往集中于现行的晋升标准,把多出论文、多出科研成果当作自己成功的评判依据。

1.3教学医院的管理体制

学校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虽然形成了“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具有显著的集中领导协调难、分级管理放权难的特征。这种管理模式不仅表现在医学院和教学医院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政府主管部门、医学院校及教学医院之间的相互关系上。

1.4医院必须接受医疗法规的约束

在《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规颁布实施后,对医师的权力、义务和医疗事故的认定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对实习生可以从事的医疗诊疗活动、书写医疗文书的效用等未做出要求,使教学医院和带教老师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感到茫然,严重地影响着医疗和教学质量。

1.5教学医院临床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压力

1.5.1社会不良风气给医院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影响了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良的带教传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了一定的冲击;(2)医院科室各项工作都与经济利益挂钩,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往往成为医务人员的额外负担;(3)医院分科越来越细,高科技在医学检查中得到广泛运用;(4)就医难、住院难、医疗费用昂贵等因素,使病人离医生越来越远,医患关系受到了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5)医疗体制改革后,病人的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不愿配合学生的实习工作,加上带教医师担心学生造成的差错而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不愿让学生多动手。

1.5.2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的差错一律由带教医师承担:因为实习生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但是,实习生处在学习阶段,对体检、操作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容易出现因技术不熟练给病人增加痛苦等而受到投诉,致使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处治病人。

1.5.3病人对实习生看病不信任:由实习生问诊、检查、开处方,带教医师只是过目签名,觉得看病名不副实,担心被误诊或漏诊。其次是认为实习生做过检查后,带教老师又将实习生做过的检复一遍,且边做边讲解,浪费了病人的时间。

1.5.4没有严格、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现阶段尚缺乏一整套科学、系统的临床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对于临床带教老师而言,临床教学任务是一个“软”任务,而科研工作却成为考核教师及临床医师的主要标准。由于学校的人事政策没有将临床实践教学工作成绩作为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从而严重影响了一些优秀的带教教师参与临床教学的积极性。临床教学中实习生见得少、看的少、听得少、动的少的情况较为突出,一些学生认为只要出科考试及格就行,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缺乏积极、认真、主动的态度。有些学生认为临床技能、诊疗技术水平考核是难以量化的,对毕业考核影响不大,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在临床工作上,加之科室及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经常性的监督、考核力度不够,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

2临床实践教学的对策

2.1制定相应法规以保障临床实践教学

我国现行的各种医疗规章制度都未对医学生可从事和承担哪些诊疗工作做出具体的规定,在从事医疗活动范围的问题上还很不规范[2]。不仅影响着教学和医疗质量,而且还决定着临床实践教学是否能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因此,在保障患者权益和遵守医疗常规的前提下,卫生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制订对实习生的诊疗处置权、书写医疗文书的法律效力等问题做出具体规定,保障临床实践教学工作合理合法地进行。

2.2践行行医准则以尊重病人权利

根据我们对在校医学生的调查显示:医学生对医学科技进展情况的兴趣、对医学模式转变的了解以及对依法维护患者权益的态度分别为70∶20∶10[3]。因此,加强学生的医学法学教育,在临床实习工作中应尊重病人及其家属,增强维护患者权益的法律意识,提高与病人交流的技巧和能力。

2.3明确医患义务,正确处理医疗、教学、科研三者关系

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和临床医学教育管理的法规,赋予医院有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两个基本职能,完成医疗、教学、科研3项任务。教学医院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明确告知病人,医院有从事教学、培养医学人才的任务和义务,使患者知道来医院就诊也就需要承担作为医学生教学对象的可能与义务。同时明示病人,医院在不影响病人病情、不损害病人利益的前提下从事教学工作。患者及其家属要理解、配合与支持,从而减少非技术事故的医疗纠纷和法律纠纷。

2.3.1建立医院临床教学目标责任制:加强领导和建立组织结构是搞好临床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4]。为了加强对临床教学的领导,应该把临床教学工作列入医院党政负责人的主要任务目标,坚持院领导听课制度,经常深入课堂、病房指导和检查教学工作。经常研究如何搞好教书育人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问题。建立院长(系主任)定期检查临床教学质量的制度,及时了解教与学的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

2.3.2增强带教教师的临床教学责任感:实践表明,临床带教老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是做好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5]。因此,应该强化临床教师(医生)的教学意识,明确临床教师的职责和工作范围,逐步纠正部分临床教师重医疗、轻教学、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倾向。把临床教学工作作为教职工晋升晋职和岗位聘任的考核指标,临床专职带教教师的收入应与本科室同职称的其他医务人员相同或稍高。

2.4健全临床教学管理实施系统

2.4.1加强临床教研室建设:健全的临床教研室组织对于组织教师、发挥集体力量,加强教学与科研工作起了积极作用。因此,要加强对临床教研室的领导,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教研室主任必须由教学意识强、学术水平高、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教授或主任医师担任。

2.4.2加强对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

(1)加强临床带教老师实践教学质量控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对授课教师进行公正的评价,对优秀教师要有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要把教学意识强、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放到教学第一线。要由主治医师或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住院医师带课实习和毕业实习,并将此作为医院教学工作考核条件之一。

(2)加强实习生病例书写质量的控制:病历是临床实习生必须着重练习的重要基本功,它能真实地反映实习生的实习质量和带教教师的临床教学水平。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强化对病历书写的督促和检查。

(3)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考核:目前,临床基本操作教学中经常出现盲目性、随意性和缺乏理论指导等弊端[6]。因此,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完成临床实践任务的能力。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必须进行严格训练并通过出科考核。

(4)制定临床医师带教规范:由于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三阶段”的教学方法,医学生基础学习阶段基本技能训练较少,进入临床学习后,时间非常紧张。临床带教老师不仅要教技能,更要带思想、带作风,关心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和进步[7]。

(5)严格规范出科考试:出科考试是控制临床实习质量诸多环节中重要一环,是对学生临床学习效果的一种测量,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临床带教实习任务的落实和完成,也是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出科考试内容包括:医德医风、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获取信息的能力、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实习评分,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防止出科考试走过场。

2.5先行能力训练、后到临床实习

2.5.1利用虚拟病人:在美国,为了提高医学生的操作技能、减少医疗事故,开发出一种新的手术模拟技术,它使医学院的学生先在虚拟手术室里反复进行操作,直到手术技术达到纯熟的地步再给真病人开刀,这项技术提供的虚拟人体器官和组织感觉跟真的一样。我国科学家已向国家提出了“虚拟中国人”计划,该计划已于2001年列入“国家863”指导目录。可喜的是,作为“虚拟中国人”计划最重要的前期项目,已研制出了体内脏器清晰可见、皮肤弹性和质感与真人几乎一模一样的女仿真病人[8]。不久可供学生实习前进行操作练习。

2.5.2培训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又称模拟病人。它通过临床环境的逼真模拟,以能复制的方式准确表现实际的病人,直到替代部分病人的作用,在美国和加拿大70%的医学院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这种病人教学。我国的浙江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医学中心和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建立标准化病人的技术合作项目,从最初的用于诊断学的问诊、整体体格检查教学至现在扩展到内、外、妇、儿、神经、五官等临床各项基本技能,弥补了临床病例不足及因特殊病人、隐秘部位的实体检查,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第3篇

【关键词】口腔医学;临床教学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78-02

我院是一所拥有住院床位100张,日门诊量430人次以上的三级甲等医院,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每年有医学院口腔专科、本科、硕士、留学毕业学生进行临床实习,作为科教工作者,我深感责任之重大,如何把临床教学实践做的更好,更完善,培养出具有实用性、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根据近几年的工作经验加以总结。

1 口腔医学临床教学的目的

通过理论课实习,使同学们对口腔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口腔预防医学的工作方法,为临床毕业实习打下基础。

2 口腔医学临床教学的特点

口腔医学临床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多、时间紧、难度大、工作量大的特点。如口腔内科学的实习中要用到大量专业理论知识和多种临床操作技术,如各种器械的识别及应用,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牙体、牙周、根尖周病、黏膜病、儿童牙病的诊断及治疗等等。此外,诊疗工作独立性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治疗操作多,必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

3 用引导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1 引入启发式教学法 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接受、灌输式填鸭为主动思考, 使学生无论学哪一个科目都要抓住一条主线,灵活掌握,学以致用。

3.2 利用误诊、误治病例引导教学 利用同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对已学知识达到复习和巩固的目的。

3.3 通过病历临床教学 让带教老师用心选择既有代表性、又有一定深度及难度的临床病例。通过引入一个病历,让学生从疾病的病因、分类、治疗方法入手,引导学生理解所学内容。通过类似病历让学生回过头去查资料、复习,提出新问题,并准备书面发言提纲,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这样既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又启发学生认识疾病的能力,同时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

3.4 加强实验室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加强实验室课程,为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以技能性、实践性极强的口腔修复学科为例,此学科历来有“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说法。虽然实验课的实习内容已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但离临床上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距离。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在完成原实习课的基础上,增加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强化技能训练,同时采取提前进入临床见习的教学方法,由教师示教,从接诊病人到书写病历,从诊治处理病人到修复体配戴全过程,将课堂设在诊室,实现抽象性到具体性的转变,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视野,增加临床意识,并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程章节的实践和消化,缩短了实验室与临床的距离,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5 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医生角色

强化责任意识对学生由校园步人医院,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从这一刻起,自己将成为一名医生,在完成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要努力参加临床教学与实践课程,临床实践是临床教学的结果,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很难胜任一名名副其实的口腔医生。而且口腔医生未来肩负着人类健康卫士的使命,为以后能文明行医,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必须夯实临床实践工作。

4 结束语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其临床实习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把临床教学和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就要转变旧的观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努力实践,把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卫生事业与教育事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口腔医疗卫生水平得到应有的提高,力求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体会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8-155-03

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临床实践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医学生向临床医务工作者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培养学生将理论、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结合为一体的一个特殊阶段,是培养医学生高尚职业素养和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保证临床实习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1]。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医院担负着繁重的医疗、科研和教学任务,对临床教学重视不够,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又面临考研或就业压力,经常使得教与学不能很好地配合。随着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需求也发生变化,地方医学院校特别是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必须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医学专门人才,我校对临床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下是我们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和心得体会。

1 影响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

1.1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尚存在弊端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制约,如从小学开始一直采取灌输式教学,总以考试和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标准的应试教育,加上地方院校相对落后的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或削弱,严重影响了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也影响到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2]。

1.2 偏重理论、轻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导致理论学时过多,临床实践学时偏少。近年来,各地医学院校每年扩招,医学毕业生逐年递增,条件较好的大型医院对医学本科毕业生的需求甚微,医学生就业难,加上医院对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不严,所以不少学生选择考研,对临床实习不够重视,导致“三基”中严重缺乏“临床基本技能”[3]。

1.3 医学生不能主动处理好临床生产实习与考研、就业深造之间的矛盾

由于近年就业压力增大,一大部分医学生选择考研深造,忽视临床实习。另外一部分医学毕业生为了找到较好的就业岗位,在临床实习阶段他们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参加人才交流会,联系工作单位面试等,无暇顾及临床实习,使临床实习质量严重下降。另外,当今不够和谐的医患关系、复杂的医疗规章制度等,使一些医学生们感到迷惘,出现学习退缩。

1.4 学生缺乏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精神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80后或90后,且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作为一个好的临床大夫应有的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精神。对繁杂的临床实习兴趣不浓,对临床实习不够主动、积极,不情愿多与患者接触等也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1.5 带教老师问题

部分临床实习带教老师由于工作繁忙或责任心不强,或老师带教能力不强导致临床教学质量不高。

2 临床实践教学采取的措施和体会

2.1 进一步明确地方医学院校办学定位,注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我校地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近年,进一步明确了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和“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办学定位,特别注重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始终把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放在最重要位置。

2.2 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强化临床基本技能训练

我们建成了功能齐全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平台,构建从理论模拟教学动物实验强化模拟训练人体的一体化临床实验教学体系,规范了实验教学流程和过程,注重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加强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训练。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的模拟临床实践教学平台,在高仿真的模拟工作环境下进行学习和训练可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效果,有效地解决目前临床基本技能训练相对不够的问题,与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床旁教学”紧密结合,很好地解决了临床实践教学中病种不够全、临床实践操作机会不足等问题。同时,通过多种手段模拟临床实际工作环境,促进了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提高了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注意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医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要学会如何分析和思维。一名优秀医生必须有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医学生从临床见习阶段起就务必开始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角色的转化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当代的医学教学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在临床实习阶段,在临床实践前,医学生已在学校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如何诱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非常重要[4]。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可以采用诱导式、问题启发式、互动式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代替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一些临床典型病例(最好是学生主管的患者),诱导学生运用解剖、病理生理、诊断学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培养医学生医学思维方法及其对临床工作的兴趣。

2.4 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医学生勤奋钻研精神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医疗市场也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医疗知识、产品和技术的商品化,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医生以及整个诊治过程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患者及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给临床教学和医疗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医务人员的行为突破了医疗职业道德底线,夸大某些药品的疗效,为拿回扣而乱开昂贵检查、药品,态度生冷,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医疗秩序,败坏了医德医风。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部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正确处理也持有怀疑态度,甚至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本来一些合理的检查或治疗被遭拒绝,有碍于患者病情的及时诊治[5]。临床实践阶段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期,也是医学职业道德初步形成期,务必注重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养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品德。所以,我们在医学生中开展了社会主义的良心、爱心教育,使广大医学生铭记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强烈的责任心,不断提高学生的医德境界、道德责任职业荣誉感,正确处理各种诊治措施与经济利益的利害关系,尽职尽责地在本职岗位上履行医学生的誓言和职业的承诺。

现今的医学生一直处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对“吃苦”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和心理准备。在家里父母宠爱娇惯,生活自立能力相对差,怕苦怕累怕脏,到医院实习后对带教老师分配的工作任务也是挑肥拣瘦,缺乏作为一名合格医生对社会应该担当的责任。古语“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对医学生学习目的做了很好的阐述,作为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我们一直倡导医学生从刻苦学习做起,要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同时要热爱专业,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医学生为医学事业的献身精神和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高尚医德,比长期的医学知识灌输更为重要。

2.5 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医患沟通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相互理解,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同时也是临床教学工作的需要。处于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在医院里既是学生,也是医生,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引导、培养医学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临床医学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需求,不断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也更足,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整个诊疗过程[6]。在临床实习中,我们要求医学实习生注意语言交流的知识性、灵活性、通俗性和亲切感;注重交谈的方式和技巧,提倡学会使用身体语言来与患者沟通,并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以及不同的病情,培养临床医学生去注意患者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等来判断患者的需求,了解患者的心理,采取适宜的交流方式。给予患者亲切的目光,关爱的触摸,让患者有被尊重和安全感。很多医疗纠纷都起源于医患的沟通不够,这是医学生必须熟知的,所以掌握好医患沟通这门艺术不仅对患者病情有益,对医生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

2.6 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心,加强督导

临床实践的带教老师同时要承担十分繁重的临床科研工作任务和日常工作。有部分老师把实习医生当成工作中的主要帮手,对学生临床技能培养偏少,反指派实习生做大量事务性工作,一方面耽误了医学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也引起医学生对临床实习的积极性下降。因此,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心是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重要一环。作为带教老师务必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高尚的情操来体现,言传身教,为实习医生树立人民教师和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近期,我们临床带教老师加强了督查,使这一情况得到改善[7]。

目前,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但这类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机制予以解决。如何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仍需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潘朝杰.构建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佳木斯医学院学报,2012(5):141-142.

[2] 邹湘才.医学生见习阶段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2):315-317.

[3] 王国利,韩松,尚德志,等.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21-22.

[4] 姚越峰,李宝英,王华好.提高医学实习教学质量的心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57-258.

[5] 廖生武.弘扬医师职业精神对培育实习医学生医德素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51-153.

[6] 罗飞,张泽华,侯天勇.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7):901-902.

第5篇

关键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学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22-01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主要是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高端技能型医技人才。高端技能型医技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较强的现场管理能力。这两种能力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反复钻研和磨炼,因此临床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高端技能型医技人才具备相应临床职业岗位能力、养成临床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是临床实践教学的具体承载者,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石。中西部地区由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时间较晚,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相对滞后,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西部医药类高职院校也在加快推进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医疗资源,建设了一批教学医院,满足了临床教学“够”的需求,但“质”的需求有待提高。我院作为中西部地区国家示范建设的骨干高职院校,在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功能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中西部地区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临床教学现状

1.中西部地区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中专卫生学校升格而来,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又大力提倡高职教育,原办附属医院规模小,可用于临床教学的病例有限。从而制约了高职医学教育的发展。

2.由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限于自身办学层次,与其合作的教学医院多为县级医院。医院过去只承担学生的临床实习工作,没有承担过临床教学、临床见习任务,对教育投资普遍不足,教学条件较差,缺乏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教学用房和学生用房,教学设施简陋。

3.教学医院由于没有专门的教学编制,医务人员缺乏系统规范化的教学培训,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不高,教学力量相对较弱,另一方面还承担了繁重的医疗任务,不能保证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临床教学工作中。

二、我院在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方面经验总结

(一)加强附属医院建设,提升教学和医疗服务能力

由于历史的原因,学院附属医院发展缓慢,几乎还停留在乡镇卫生院水平,已不适应高职卫生教育发展的需要。所以加强医院建设,提升医疗水平成为学院高职卫生教育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1.医教一体,合作共建实训中心。过去学院的教学设备单纯用于教学,附属医院的设备也只用作临床诊疗,造成了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至2006年开始,学院和附属医院建立了资源共享,共同出资近千万元购置了CT、MRI、数字化X线检查等设备,附属医院提供场地,合作共建了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眼视光技术实训中心、康复治疗技术实训中心、医学模拟实训中心。

2.实行科室合一[1],医疗和教学齐抓共管。由于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附属医院在一段时间内也存在重医疗、轻教学的现象,没有建立与医院内部管理体系有机融合的教学组织机构。学院党委对附属医院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医学院院长兼附属医院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设立教学办公室,对临床教学统筹安排。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附属医院以前由于规模小,医务人员要么长期从事临床,要么只从事教学,教学与临床脱节。随着医疗实力的增强,承担临床教学工作是附属医院分内之事。学院加强对医务人员教学能力的培训,将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作为其晋升晋级的必备条件,将教学和医疗能力考核与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挂钩,使其由医务人员转变成真正的“双师”教师。

4.采取灵活开放的教学管理制度。在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临床教学的稳定性与临床医疗任务变动性的矛盾,推行机动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将教学查房与临床查房、临床手术与手术教学示教、带教老师临床值班与学生分组见习有机结合,实行全天制错时教学,把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变共性管理为个性管理,面对班级管理为面对医院管理。

(二)政校院合作,加强教学医院建设

1.建立政府介入机制[2],提高医院办教育的积极性。教学医院重医疗,轻教学,对教学投入不足的问题,需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加以协调,为此,2010年,学院成立了以襄阳市卫生局局长为主任委员,学院、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为成员的襄阳市卫生行业院校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在委员会的主导下,制订教学医院管理办法,对医院教学方面的投入作出明确规定,将医院的教学行为纳入政府行为;并制订激励机制,对教学质量高的医院进行表彰。

2.校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和教学医院共享医疗和教学设备资源。学校一方面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参与教学医院大型设备的投入,共建实训中心;并按投入份额分享设备医疗服务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医院免费提供教学和生活用房,学院为医院配备教学设备,供临床教学和医院职工业务培训使用。教学医院也将淘汰下来的完好设备免费提供给学校用于教学。

3.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医院教学质量。在深入合作潜移默化而成的感情纽带的作用下,学院协助教学医院建立和完善了与附属医院相同的教学组织机构;共同制订兼职教师考核与评聘办法;协助建立健全教学规章制度、临床教师与学生管理制度、评教评学制度等;校院双方共同对学生临床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价;使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建立教学医院师资培训系统,提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

第6篇

摘要:近年来,医疗环境持续恶化,为体现尊重生命的医学道德观,锤炼住院医师规培生的人文精神,开启人文医学教育的新启程,我们需要在综合医院打造一支过硬的人文医学临床师资队伍,抓住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进行人文医学素质培养,调动临床带教医师开展人文医学项目的科研工作的e极性,为未来培育践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主力军。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培;人文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009-02

医学往往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除了具备科学性外,还有社会性、人文性,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有知、有理、有利、有情、有德、有灵”的特点。医学结构恰如人字的写法,一撇是技术的医学,一撇是人文的医学,只有技术与人文紧密配合,才能勾勒出最美的人字。所以,医务人员除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外,为体现尊重生命的道德观,必须在医疗实践过程中融入人文医学精神。而当今社会所呼唤的人文医学应当是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为一体的系统医疗服务。[1]

当下推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目的在于衔接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帮助医学生提升专业技术和临床技能水平,增强未来职业服务能力,真正实现由医学生往职业医生的蜕变。作为未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践行的主力军,其人文医学精神的锻造尤为重要。

笔者曾在某三甲综合医院的规培生人群中做过一次调研,35%的学生认为人文医学精神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用,40%的学生认为人文医学精神对于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并无多大影响,25%的学生则认为自己对人文精神的实质不太了解。随着医学教育的全球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各国的医学教育目标必须一致。1999年,经纽约中华医学基金理事会批准,建立了专门的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并制定本科医学教育“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为各国在医学教育标准方面的互认搭建了一个国际性平台。它包括7个领域的60项,其中科学基础、临床技能、群体保健和职业价值与态度是主体,而批判性思维、信息管理和沟通技能是核心。其中60个具体指标中有41项涉及人文,在毕业生应具备的6项能力中有5项涉及人文。[2]《人文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纲要》、《加强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标志着我国人文医学教育又开启了新的征程。[3]

因此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讨如何在规培生中进行人文医学精神的锤炼。

一、打造一支过硬的人文医学临床师资队伍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师资队伍建设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培养水平,尤其是一线临床带教医师是人文医学临床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要以“德才兼备、医德为先”的标准进行临床带教医师遴选,要以“理论学习、实践考察”的模式进行临床带教医师的培训。

首先,领导要高度重视,要依托医院教学部门联合医务部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人文医学教研室,应拟定完善的人文医学素养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察带教老师的临床技能传授与启发人文心智相结合的教学能力,科学、规范地挑选一批人文医学临床带教师资骨干。

其次,定期选送一批人文医学带教医师去国内外的综合型大学进行人文知识的系统培训和思维方法训练,夯实其理论基础,扩展其知识面,提升其人文医学教学水平。

再次,要搭台唱戏,成立人文医学临床研究的学术组织或教研机构,积极申报继续教育项目,利用论坛、讲座、读书会等多样方式,定期请历史、文化和哲学专家或学者来医院讲学授课,营造医院人文氛围,改良医院人文环境,使临床医师成为名副其实的精英。

最后,要将人文医学素养考核与年终考核指标挂钩,使师资培养落到实处,让临床医师的人文素养真正成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和不需要提醒的自觉。

二、抓住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进行人文医学素质培养

规培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可能已经有过相关人文医学课程学习和见习,如果继续开展大量课时的理论学习,可能会影响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甚至适得其反,严重影响培训质量。但是,如不进行人文医学实践技能的训练,那就会让医学生带着“阿喀琉斯之踵”似的人文缺陷进入职业生涯,让人惋惜。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抓住重要环节,不失时机地进行人文医学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接诊患者环节,注重自身形象、着装、语调语气和肢体语言的运用的引领,体现专业与素质、知识与修养、医术与医德、科学与医术的结合,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如有合适的患者,可以介绍给规培医师自己接待,训练自己怎样观察患者,怎样理解患者的体态语言,在询问病史的时候,指导规陪医师尽量使用开放式的询问方式来问明病史等。

其次,在医患沟通记录书写前后的环节,利用病情告知、治疗方案选择和调整等交流机会,要培养规陪医师做到:(l)站在患者的角度,使患者感觉自己被重视和尊重;(2)及时恰当并且详实的与患者或家属交代病情,科学的评估疾病预后或风险;(3)善于利用语言技巧,规避化解矛盾而不是制造激化矛盾。谈话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的基本技巧。指导规陪医师在交流过程中,体察哪些属于不易应付的家属和患者,在交流的有困难的时候及时寻求上级医师的帮助。

再次,可以利用交班、小讲课或教学查房等方式,将人文素养训练揉入其中,像随风潜入、润物无声般地培养和训练。

最后,可以借助出科考核、阶段考核、毕业考核和技能竞赛等机会,增加人文医学实践技能考察专项,以考代培、以赛代练。大科轮转阶段结束时,要求每位规培生提交1-2份人文医学病案,并以人文医学教研室的名义开展优秀病案点评和展示,病案质量考核计入最终规培毕业成绩。

三、调动临床带教医师开展人文医学项目的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近年来,医疗环境持续恶化,医患关系早已由战略合作转变为,伤医事件屡见不鲜,甚至将医改成果毁于一旦,种种迹象凸显出人文医学教育的重要性,也体现出人文医学科研项目的必要性。

临床医师有繁重的医疗任务,面临职称晋升、继续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种种困境,看似对人文医学项目的科学研究似乎有心无力。但是,临床医师是医疗工作的主体,有丰富的医患交流经验,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和研究能力,同时又是医疗环境改善的重要受益者。因此,各类医学学会、医疗行政部门和科研主管部门可以给予一定的人文医学项目研究配额、资金资助或政策倾向,调动临床医师尤其是人文医学临床带教医师开展人文医学临床实践研究的积极性,提高人文医学实践研究临床成果的转化率,积跬步以成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实实在在的投入、产出,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氛围,实现国家医改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因,付渊博.对规范化培训医师人文医学精神的培养[J].2016,4(30):97-98.

第7篇

[关键词] 高等医学临床实践教学考核;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实践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b)-111-02

Higher medical colleges clinical practice assessment method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GAO Xiu-wen1, LUO Qing-dong2,LIU Jin-yu1,WANGYan-xia1

(1.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Qiqihar 161006,China;2.The Medical College of Qiqihar, Qiqihar 161042,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tudents,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constructed a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and practical hands-thinking ability, we have higher medical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for assess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and basic clinical knowledge, the graduates production practice, graduated from trinity in three stages, built a new clinical practic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ree goals, and in 2002 the medical students in clinical medicine and research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s.

[Key words]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medical examinatio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ree goals;Practice and research

为尽快与国内、国际先进的医学实践考核模式接轨,达到“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不断建立和加强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我们以注重动手能力、强化诊疗意识为出发点,从多角度、多方位整体构建了临床实践教学考核新方法――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通过在临床实践教学考核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0~2002级医本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1.2方法

将2000级(45名)、2001级(53名)医本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对照组;2002级医本临床医学专业4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对两组的临床综合实践考核成绩、就业、考研、问卷调查四方面作为评价指标,观察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对医学生临床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影响。

1.3过程

1.3.1 培训①考官和学生的培训:使其充分掌握各阶段的考核目标、指标、形式、内容、标准和具体要求。②标准化病人筛选和培训:在实践毕业考试前3~4周筛选内、外、妇产、儿科的标准化病人,并选配优秀带教教师对其进行系统培训,使其能够很好为学生模拟出真实的诊疗场景,并具备协助主考教师评价学生的能力。

1.3.2 考核过程

1.3.2.1 临床基础知识阶段考核(量化式一级目标考核)。①目标:熟悉临床诊疗过程;锻炼与病人沟通和交流的技巧;掌握体格检查的方法、步骤和重要性;为进入临床实习奠定坚实基础。②形式:模拟病人考核。③内容:体格检查。④考核方法:试卷分一、二、三卷,考生现场随机抽取任意一卷进行考核,时间为20 min;每组由2名考官主考,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成绩。

1.3.2.2毕业生产实习阶段出科考核(量化式二级目标考核)。①目标: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学习态度;熟练掌握诊疗过程,具备临床诊断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熟练掌握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技巧; 熟练掌握问诊、查体技巧;熟练完成病历书写、答辩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熟练完成医嘱、处方以及辅助检查项目、技能操作;能够作出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较好掌握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做到医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建立超前的诊疗意识,能够为病人作出医疗预算;具备科研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②形式:实际病人考核。③内容:单科工作能力测试,包括平时表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医嘱、处方、病历书写、病历答辩、辅助检查、技能操作、理论知识、诊疗预算。④考核方法:共分三大轮四大科,包括内、外、妇产和儿科;妇产、儿科轮次学生同时需考核妇产和儿科两科。

1.3.2.3毕业阶段毕业实践考核(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①目标: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较强的临床诊断思维和交流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熟练独立完成新病人的入院处理、病历书写、辅助检查和技能操作、诊断、治疗;具备群体健康预防和指导,以及医疗/效益成本的预算;具备较强的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研究意识和发展潜力。②形式:客观结构化考试(OSCE)与标准化病人(SP)结合模式。③内容:临床综合能力测试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病例分析(口试)、辅助检查(笔试)、操作技能。④考核方法:内、外、妇产和儿科中考生随机抽取其中一科参加考试;考核病例、辅助检查及技能项目在考试现场随机抽取。

2结果

2.1 2000~2002级医学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考核结果统计与分析

总成绩均为100分,其中≥90分为优秀,<90分、≥80分为良好,<80分、≥6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统计结果见表1。

结果分析:对三组的成绩进行H检验,Hc=45.905,P

2.2 2000~2002级医学生就业、考研结果统计与分析

结果分析:三组资料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

2.3 问卷调查反馈结果统计分析

通过对25名临床带教教师的问卷调查反馈,完全认同率在80%以上,完全否认率为0,说明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适应了当代高等医学发展的需要;通过对2002级医本临床医学专业4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反馈,完全认同率在75%以上,完全否认率为0,是培养和建立医学生临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条新途径。

3讨论

从上述统计结果分析看,实验组在临床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均优于应用以往考核方法的对照组,较好改变了以往考核标准偏低、形式简单、内容缺乏广度和深度的弱点,使临床实践教学考核形成了新标准和体系,缩短了与GMER的差距,取得了显著效果。

检体实践技能考核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学习阶段的首次临床基本技能测试,此时期学生量大,接触和了解临床技能知识相对较少,处于理论向实践能力转化的初期,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采取了模拟病人考核方法,更加注重体格检查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量化考核指标,避免了以往考核欠缺整体观念、生搬硬套教材的弱点,为较好培养和建立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顺利进入毕业生产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出科考核是医学生临床思维形成、实践能力培养和建立的关键时期,也是临床实践教学考核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该阶段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设置的单科考点最为丰富,考核内容涵盖量最大,采用了实际病人考核方法。因为该时期学生分散到多个二级学科,每个科室一般只承担2~4名考生,且体格检查项目的考核重点为专科检查,做好病种和病人选择后很容易完成出科考试项目。既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状态和效果,也能很好促进和提高了医学生的临床思辨、实践动手和与病人沟通能力,较好促进了医学生向合格医生的转化。

毕业实践考核是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临床综合思辨能力的考核,也是对医学教育成功与否的验证。因此,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的考核目标设定更加丰富和开放,采用了国际推行的OSCE和SP相结合的方法,OSCE避免了传统考试的偶然性和变异性,减少了主观性。由于其众多的考试内容,使评价遍及教育目标分类学所包括的认知、情感和精神运动三个领域,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功能,而SP考试法是将一些经过训练,旨在恒定、逼真地复制临床情况和非医学专业人员具有了模拟病人、考核者和指导者的职能。这两种方法结合既解决了学生数量过多,病人不易配合的难题,又实现了开放式思维的考核,达到了锻炼临床思辩能力和考核客观性的双重目的,为培养合格临床医生把住了最后一关。

综上所述,量化式三级目标考核法在医学生临床学习的各阶段考核中,从内容、形式、目标和指标上均进行了重新构建,使其更具有了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对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实际动手能力、科研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临床实践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肇达,周同甫.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医学教育出版社,2002.5.

[2]林萍.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应具备技能的调查与思考[J].医学教育,2001,4:5-6.

[3]文历阳.21世纪医学科学和医学教育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1-2.

[4]杨世昌,李恒芬,张迎黎,等.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2): 综述.

[5]沈诒成.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2):24-25.

[6]万学红,邓洪.欧洲医学教育学会教育指南[S].四川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2002.

[7]孙宝志,金魁和.高等医学教育现代考试方法[M]. 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1996.

[8]于晓松.孙宝志对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的初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9-17.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7~2008年分配至我院正式职工及2012~2013年来院实习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医学生来自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佳木斯医科大学、吉林大学、贵阳医学院、沈阳医学院等其所医学院校。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回顾性调查2007~2008年分配至我院正式职工2012~2013我院实习学生、见习医生在校、实习期间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暴发等)相关课程开设与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课程设置意见反馈。共发放调查问卷500张,回收问卷489张,回收率97.8%。

1.2.2实践教学方法 对重症病房临床医学生,主要实习、见习医生进行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规范[1,2]进行理论学习,在医疗工作中采用案例式、引导式、示范式教学法依照标准进行规范性操作,实时监测使用有创呼吸机病例,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进行监测统计。

2结果

2.1 临床医学生在校均未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只在相关章节中部分代之,未进行课程讲解。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开设知晓人数189人,占38.6%,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知晓人数112人,占22.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开设知晓人数135人,占27.6%,手卫生规范知晓人数215人,占43.4%。

2.2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实践教学效果 对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与实习生采用案例式与引导式实践教学,严格按照呼吸机相关肺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对重症医学科患者进行诊治与护理,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呼吸机相关肺炎2013年干预后发生率较2012年干预前减低25%,见表1。

3讨论

3.1加强和重视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与理论 本项目调查显示近年毕业或在读临床医学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了解甚少,对医院感染发生的不利影响意识淡薄,缺乏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等知识的学习。498名被调查人员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开设知晓率38.6%,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治疗率22.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开设知晓率27.6%,手卫生规范知晓率43.4%。SARS、山西血透患者丙肝医院感染暴发等均给予我们很好的警示,让我们意识到培养医学生预防意识的重要性。医学生应当从进入医学院的第一天就树立起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思想,教师应当将预防为主的思想渗透到临床医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

3.2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开设教材设置 医院感染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着,医院感染学的教学内容也应当适时调整。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范与技术指南纳入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使他们认识到医院感染的严重性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丰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理论知识,掌握其防控技术,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课时分配30个学时左右, 较为适宜。理论内容同张京利等报道[3],包括医院感染学总论、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特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疾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监控、 职业防护等;到重症医学科开展实践式医院感染防控的临床技能学习。

3.3实施理论与案例式、PBL多样实践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医院感染学涉及到的学科较多, 在医院感染学的教学中将医学生学过的基础学科、 临床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主线,达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以知识点整合教学内容,以新进展更新教学内容,以临床问题带动临床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的衔接与渗透,使教学内容形成有序的体系,以综合化内容呈现于学生面前。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巩固医学生医学基础知识和提高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在临床教学中,积极倡导以"案例式"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 " 的实践教学方法, 以案例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的解决作为教学的最终点,教师通过案例问题的提出, 学生的思考、讨论、解决及教师小结来展开和推进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中学习。

3.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效 专职感控部门制定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定期根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本地流行病学进行更新,对重症医学科在职、实习、见习临床医学生进行了专项培训、专业指导,对计划的实施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制定呼吸机相关肺炎循证措施依从性核查表,核查表内容包括患者管理(若无禁忌症,床头抬高30~45°、使用含有0.12%~2%氯已定每6~8h进行口腔卫生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采取接触隔离措施等)、气道管理(常规进行气囊压力监测,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cmH2O、定时抽吸气道分泌物等)、清洁消毒管理,督促落实、实时监测。2012年干预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67.8%,2013年干预后发生率37.6%,干预后较干预前降低25%。呼吸机相关肺炎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效显著。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现在不仅面临着潜在传染病的威胁,而且医院感染的发生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因此, 重视和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意识和能力已经刻不容缓,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 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4]、实现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三个方面的转变,加快医学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我国医疗事业发展所进行的一项长效医学教学机制。

参考文献:

[1]呼吸机临床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部,WS392-2012.

[2]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部,2012报批稿.

第9篇

关键词 兽医临床诊断学;师生关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320-02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实践联系密切等特点。作为一门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课程,兽医临床诊断学重点为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和兽医传染病学等临床课程提供诊断疾病的方法和基本理论。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范畴引入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改善兽医临床诊断学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各执一方的客观现状,而且对充分挖掘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课程优势,科学定位兽医临床诊断学在动物医学专业中的角色地位,充分发挥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桥梁作用,对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技能、培养高质量学科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概况和特点

1.1 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的指导思想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研究诊断动物疾病的方法和理论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运用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借助现代影像技术和生物技术对动物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由于在学习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时,学生还没接触其他临床课程,只能运用已学的兽医病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临床上的疾病做出一定的解释。因此,指导学生如何接触动物,掌握各种动物的保定方法,运用临床检查的有效方法和熟练技术检查患病动物,获得对诊断有价值的资料,进而了解这些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1]。同时,通过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实验室诊断和特殊检查技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做出客观评价。

1.2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内容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方法学、症状学和建立诊断的方法论3个部分。方法学部分是指为了获取临床诊断的症状和资料,兽医在临床实践中采取的检查方法。研究这些诊断方法的理论、操作、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的科学称为方法学。症状学是指根据不同病症的发病症状及临床表现对疾病进行识别,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研究,从而进行确诊和治疗。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往往从发病症状入手对疾病进行诊断。在问诊过程中,要仔细询问和观察症状,做出准确判断。在根据症状进行判断的过程中,要注意同一种疾病可能由于个体差异、环境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也有可能不同疾病表现出相同的症状。因此,症状只是确诊和治疗的依据,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到准确诊断。

1.3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目标和评价

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相关部门从事动物疫病诊疗、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兽医临床诊断学作为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但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诊断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还要使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和提高,为从事动物疾病防治工作创造先决的和必要的条件。

通过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学习,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应掌握兽医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动物疾病致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及畜禽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病因分析、疾病防治对策的制定与实施技能及实验室检验、常规与特殊诊断、药物的正确使用与开发、动物检疫、兽医卫检等技能。

2 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定位

2.1 功能性关系

功能性关系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在满足某种外在的个体或社会的功能性目的。教师的责任和目的是作为社会代表,将人类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2]。学生则作为个体,将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作为自己的根本目的。在教与学的责任束缚下,教师和学生本身的个性和自我被隐藏在社会角色之下,使彼此之间失去了本源性的真诚和信任,因此,彼此不能将对方作为完整意义上的“人”来对待,尤其是当教师被名师、专家和学者等各种光环照耀时,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则受到了限制。

当前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绝大部分学生对此课程很感兴趣,并抱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兽医。而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临床兽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兽医。这些对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抱有很高期望的学生,当在学习过程中达不到预定的期望值时,很容易产生失望甚至抵触情绪。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怕脏怕累,不喜欢生产实践,对兽医临床诊断课表现出了“厌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下降。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当教师在讲课时,自己却在下面看英语、计算机或其他专业课本,甚至是发短信和玩手机[3]。解决此类问题,提高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最终要落实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2.2 双重主体关系

传统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只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教授。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源泉,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则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是教学的客体,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生命主体。因此,教师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于临床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兽医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尤其是当授课教师受传统“师徒”模式的影响后,学生往往被置于客体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关系就变为绝对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现代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不仅仅为学生提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在于使一个人在德、智、体,以及情感和伦理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完善的人[4]。师生之间首要的不是作为角色扮演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是作为有个人情感的教师与有个性的学生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师生关系实现由功能性关系向双重主体关系转变。在这一关系下,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是一种真诚的交流和积极的对话,教学的过程并不是为了教而授,为学而受,交流本身才是目的。

2.3 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是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了顺利开展教学工作,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主客体向双重主体转变过程中,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要改变以往师生之间的关系,打破旧有观念的束缚,从师生互相尊重,良好沟通的观点出发,构建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的平等、互敬、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角色,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师生处于真正平等的地位。这样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逐渐摆脱传统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单纯知识传递模式的束缚,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的提高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效果。

3 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3.1 用“爱”构建双重主体性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必须以爱为前提。在教育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师生双重主体性特征,以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构建平等、民主、开放、合作的和谐师生关系。这种用爱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平等互爱的双重主体关系[5-6]。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从教师那儿感受到的是中肯的提醒、热情的鼓励和有效的点拨。学生喜欢老师,乐于向教师倾诉自己学习甚至是生活上的喜与忧,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7]。实践证明,热爱学生的教师必将获得学生的热爱,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在这种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模式下,教师看到的将是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3.2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加强师生交流

在当前信息对称化的整体教育环境下,教师和学生拥有均等的学习机会,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大量所需的信息,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兽医临床诊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更需要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课堂和课间时间,加强与学生沟通[8]。因为真诚的沟通与交流是创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通过中学教育,大学生已初步建立起了个体化的认识体系框架,他们已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其批判性和选择性已有较大的发展。大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不只是一种单纯的交流过程,更是一种思想碰撞的过程。只有在平等、自由的师生双重主体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交流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会直接影响到各种教学活动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建构和谐互动的教学情境,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全方位的交流,可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9-10]。

3.3 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和谐的互动模式

古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科学规律。教师要虚心从学生身上学习其优点,及时对学生的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满足学生的要求,提高自身的能力。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实践教学,除了要求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还要促进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在兽医临床诊断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病例教学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与之相适应的典型病例,以病例为中心开展互动的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效果,是促进动物医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和谐师生关系不但能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帮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从事动物医学教育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重视塑造新时期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杰出的兽医科技人才。

4 参考文献

[1] 段发敏.刍议新时期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信任效能的发挥[J].改革与开放,2012(16):168-169.

[2] 高飞.“我和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2):234-235.

[3] 王丽丽.新时期构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2(6):60-61.

[4] 梁占学,王俊东,李宏全,等.病例教学法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335-338.

[5] 胡永灵,曾元根.素质教育观念下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1(7):44-46.

[6] 李红春,王大双.构建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75-76.

[7] 孙东波,武瑞.《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5):149-150

[8] 崔一,孙东波,武瑞,等.《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中《兽医药理学》内容的引入与建议[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9):39-40.

第10篇

1 转变教育观念,充分理解工学结合内涵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及学校为中心,难于培养医学生的优秀实用技能,因此我们必须确保工学结合之教学理念,学以致用的办学思想,必须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了解医院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具体应本文由收集整理做到教学与医院的工作环境紧密结合,技能训练的目标和毕业以后的工作岗位密切相连,确立同医院岗位类似的教学工作环境。必须参照以后在医院的工作岗位,制定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使教学内容同以后在医院的工作任务紧密衔接,根据以后在医院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需求选择与之适应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学校同医院人力资源结合,让医院业务骨干丰富的临床经验同学校老师过硬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医院的医疗、保健、防疫资源同学校的教学、培训资源相互结合,发挥学校优势大力为医院培养临床工作人才,为医院科研发展提供仪器、设备,让医院深刻体会到与学校工学结合有实实在在的益处,能促进医院的发展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2 制定工学结合的教学汁划,突出临床技能的培养

传统的的教学特别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一味要求医学生对书本知识点的把握,以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肯定会导致一部分医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不能适应由医学生到临床医生角色的转变,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成临床能力,因此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增加临床技能教学,要求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安排要与理论教学同样受重视。必须强化临床技能课程,加大医学生到医院见习的力度。要分阶段确定和落实临床实践教学目标,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实施临床实践技能教学检查,评价完成情况。要早期接触临床,将理论学习与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密切结合,把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3 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实训课程体系,以突出实践教学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实践实训教学课时计划分配教少,实践实训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训课以演示性、验证性课程为主的弊端。成立实验教学管理中心,临床实训课程整合成为内科和外科综合临床实践技能课程,另外,学生实习前除了要对临床实践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以外,并且增加了常用的治疗技术训练,整合以后的内、外科实验训练课程减少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相应地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内容和临床实践技能培训项目。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课程的考核,分别实施实习前结业考核和毕业考试科目考试,考试方法比照国家助理执业资格考核标准实施,内、外科毕业实践技能考试考核按30%计入毕业考试总成绩。这样就使得实践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是相对的独立又相互联系紧密,突出了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4 建立专兼结合、专业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教师在圆满完成教学计划中起的关键作用,驱动具有较高教学能力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建设,是持续办好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按照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一方面聘请教学医院执业经验丰富的医生担任兼职教师,并参加专业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医院资源,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现学校和医院双赢。随着专业的发展,教师队伍必然逐渐扩大,一些年轻教师必将充实临床专业教

师,他们有教学热情和工作精力,但缺乏一线临床实践工作经验,由此,学校必须要求临床专业教师拥有一定的实践技能,与教学医院共同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校可组织和要求教师在暑期或不定期到教学医院从事一线临床工作或者学习,使他们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积累临床经验。还必须对临床医学专业新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实施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化培训,并引进一些专业术拔尖人才充实到临床医学教师队伍中,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强、水平高、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5 编写出一些案例版的校本教材,以加强专业课教材建设

以临床岗位的需求为目标,以实践实训教学内容为依据,与有关出版社及医学院校合作,编写适合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案例版教材。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教材的编写,并将具体的实践操作要点落到实处,如诊断学这门专业实践技能课,就是结合学校、医院实际设施,编制出相应的临床技能操作教材,要求医学生亲自动手,熟悉每一个具体的操作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做一体化,提升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操作水平。

6 工学结合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应成为工学结合的主导,卫生行业成为工学结合的主体,现在的工学结合基本上是学校自己的行为,学校成本高,效率低。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鼓励、引导政策,使相关部门和行业之间在工学结合方面形成联动。学校要找准卫生行业需求,迎其所好,才可能一拍即合。

(2)完善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目前学校与医院工学结合的机制是学校和医院同意,一般缺乏法律的约束,特别是一些学校急于寻求工学结合项目,医院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为了签署合作协议,往往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而适应医院,当学校和医学生的权益受到侵害,学校往往陷入被动,学校应高度重视,必须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再则,医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医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是有严格的管理考评制度的,而在医院顶岗实习期间,医院方面经常只是考评医学生能不能为医院和临床科室产生经济效益,并不关心对医学生教学的考核和医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大多认为教学主要是学校的事。因此,确定校院双方责任及其义务显就得相当重要。

第11篇

【关键词】 临床教学基地; 建设; 实践

随着社会医疗状况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变化,社会对高级医疗卫生人才渴求更甚。因此,培养符合当代社会需要的高级医疗卫生人才是当务之急[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创新的重要阶段,为此,加强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临床教学基地的带教的积极性,培养学员的临床实践意识,提高学员的临床临床实践技术噬待解决。

1 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基地主要是以直属附属医院和与该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协作关系的非直属附属医院等作为教学医院或实习医院[2]。一般情况下,这些医院将医疗、教学、科研集于一体,从而达到在进行医疗服务的同时培养各类医学人才的作用。这部分医学院校和医院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及培养医疗卫生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现实条件制约,教学实践方面出现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1 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未能完全适应学校办学规模的需求 近年来,医学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本科层次的招生规模与往年相比更是增加明显。有调查显示,在2002年-2007年的5、6年内,我国的医学生增加6倍多。而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医学院校招生增幅更是出现不低于20%的比例[3]。随着老年化人口激增,有人预测,今后3~5年临床教学任务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然而,面对如此大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需求,临床教学基地早就出现了短缺的情况将更加严重。这种情况将严重制约医疗卫生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各临床教学基地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以及加强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刻不容缓。

1.2 临床教学基地的软、硬件建设不足 由于目前临床教学基地的医疗任务十分繁重,而且医疗服务工作与教学相比能够更直观、更多地给医院和临床教师带来经济效益,造成了学校和临床教学基地不同程度存在着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以及对临床实践教学意识不强的问题[4]。此外,很大一部分学校或者临床教学基地在基本完成承担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对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重视程度不够。这些原因导致了临床教学基地的软硬件投入不够,对于部分需及时更新换代的软硬件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换代,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

1.3 临床教学基地的管理力度不够 临床医师往往身兼数职,在进行临床医疗服务的同时也担任临床教学的教师。在这种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他们不仅仅要承担繁重的临床医务工作,还要安排很多时间承担教学任务。此外,他们还要配合学校以及医院和临床教学基地完成各种教学材料的收集、统计等事务,这常常导致他们疲惫不堪、顾此失彼。由于目前医院科室各项工作和医师的个人发展都与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挂钩,但临床实践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大,相对利益极少,临床医师的工作和心理因此承受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和负担[5]。特别是当遇到需要几个部门共同参与完成的工作和临床教学任务时,沟通协调更是困难重重,互相推诿、互相埋怨的现象时有发生,也严重的影响了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质量。

1.4 临床实践教学教师积极性不高 在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足,软、硬件配备更新不及时以及管理力度不够的情况下,临床教师面对多方面的压力。相对于科研工作和临床技术技能等考核教师及临床医师的主要标准而言临床教学任务则是一个“软”任务。在这种强制条件的影响下,许多临床教师出现了重科研重成果、轻实践轻教学的思想倾向。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往往更加重视现行的晋升标准,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多出论文、多出科研成果的方向上。而且负责临床实践教学教师的福利待遇相对较微薄,许多院校和医院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教学奖励和制约机制,从而造成了不少医师的教学责任感淡化,积极性不高甚至敷衍应付临床实践教学的情况,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1.5 学生实践操作机会少 随着国家医疗体制的改革,病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许多病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愿配合学生的实习工作[6]。由于医疗纠纷案件的增多以及带教医师责任的增加,临床医师往往担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造成差错而对其声誉和医疗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也更多的让学生在一旁观摩而不愿让学生动手实践。与此同时,部分学习不够积极的学生则认为只要在临床实践考核中及格就行,在思想上出现了消极懈怠、不认真、不主动的态度。加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经常性的监督和考核,极大地影响了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造成了临床教学中学生观摩不认真、听点评少、动手实践敷衍等不良情况。

2 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措施

2.1 统一学校和基地对临床实践教学的认识 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等医学人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要谋求长远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临床教学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为达成发展自己的目标,学校必须把自己的教学基地通过各种途径和条件把实践操作技术、临床理论知识、以及人才优势培养起来。只有在这些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医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为院校医学人才的教育培养服务。同时,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在承担临床教学工作时对增强其医院的综合实力有较大帮助,对发展医院生产力(医疗、教学、科研)有明显作用,也对增强临床实践基地医院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以及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利[7]。正确认识并处理医疗、教学、科研这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强化教学意识。做到这点的关键在领导的认识,只有学校和基地双方领导充分认识并认可对方的重要性,找到学校和临床实践基地之间的平衡点,构建稳定有序的临床教学基地建设运行机制和协同发展、共同提高及共同获益的结合点,进行临床教学基地的内部机构改革和建设[8]。做到思想上的统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规模和质量上对教学基地进行建设和提高。

2.2 优化临床教学基地的结构 面对医学院校本科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本科层次临床实践教学任务明显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重点应放在满足本科生对临床实践教学的需求上[9]。一方面要发掘已有的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大投入,争取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它们承担本科临床教学任务的能力。加大对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建设力度,把非直属附属医院在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的规模不断扩大,改善原有的教学基地不足的情况,争取在原有基础上建设一类新形式的临床教学基地。另一方面还需加快对新一批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保证其能够承担并更好承担更多的本科临床教学任务。很大一部分实习医院原本主要承担专科层次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近年来由于发展的需要基本已没有全日制专科层次的招生计划,因此实习医院也基本上不再承担原有的实习教学任务。这些医院在多年来承担了大量的临床教学任务,积累了一定的临床教学和管理经验,通过考察,他们往往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学校需要的临床实践教学任务。此外,可着力建设一批专业临床教学基地,其对于教学条件相对较好但部分指标还没有达到非直属附属医院水平的教学医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将其作为专业临床教学基地。

2.3 抓重点、树典范带动基地建设 临床教学基地点一般具有覆盖面广,医疗水平层次不同的特点,要让所有教学基地同步发展,难度较且效果不明显[10]。为更好地进行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并推动教学基地稳步发展可通过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树立典型和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等办法。同时,给予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不同程度地重视,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教学基地能清晰地看到教学的前途,让基地了解学校基地建设的规划蓝图,让其合理定位、明确目标。对部分承担较多临床医学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学基地给予更多的关注,对基地提出的申请和建设方案多加重视,仔细考虑,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对基地进行重点投资和重点建设。对重点建设的基地给予足够的资源和人才配置,提高责任医师的积极性,增强基地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左国庆,王羽,宋家虎,等.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确保医学人才培养质量[J].重庆医学,2010,39(4):499-501.

[2]肖传实.临床教学医院承担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的实践与效果[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2):2424-2427.

[3]彭侃夫,吴雄飞.重视医学生临床教学之我见[J].重庆医学,2009,38(2):227-228.

[4]沈慧,胡志,孙业桓,等.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临床教学一体化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11):768-770.

[5]肖灵君,吕晓,燕铁斌,等.实习生参与式小讲课在康复治疗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5):472-474.

[6]赵莉,胡定伟,吴玉琼,等.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提高本科护生临床实习质量[J].重庆医学,2009,38(8):1005-1006.

[7]郭怡,宗晓琴,董志,等.依托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推动区域医疗水平发展的思考[J].重庆医学,2013,42(5):589-591.

[8]齐德广,秦银河,王云贵,等.着眼军事医学人才培养需求,持续开展临床教学质量评价[J].重庆医学,2011,40(18):1862-1863.

[9]熊卫云,李燕.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为医院临床教学管理服务[J].兰台世界,2011,(z1):93-94.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护理教师;临床进修

职业院校是我国应用型护理人才的主要输送阵地,而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临床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此,职业院校护理教师只有定期进行临床实践,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的联系,更新、优化临床新技能、新理论,才能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一、护理教师临床实践必要性

(一)满足临床发展需求

在诊疗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医学分科也在持续细化,现代社会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在护理实践中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并让这些人才在专业领域充分发挥领头人作用。在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护理学也在持续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观点和新知识逐渐涌现。因此,护理专业教师应具备全新的发展理念,重视临床实践,满足临床护理发展的需求。

(二)技术更新需求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大量的临床护理技术也在持续更新。大部分医院开展的吸氧疗法使床边供氧朝着中心供氧转变,大部分操作用物朝着一次性操作材料转变,如一次性腰穿包、导尿包等,这些操作用物简化了传统的操作程序,有效节约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学校实训中心还没有这些操作用物,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都是使用传统操作方法教学,导致教学跟不上临床的实际发展。护理专业教师应通过实践,掌握临床新技术的使用情况,以便于在授课过程中更好地教授学生,避免教学和临床脱节。

(三)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文明社会的构建对护士的职业要求越来越严格,因为医护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者失误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护理教师通过临床实习,能够更好地了解护士所需的职业素养,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使学生严格根据临床要求进行操作,培养出合格的临床护理人才。

二、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现状

(一)专任教师的临床实践方式

我国各地区的护理教育发展水平不均匀,不同学校护理教师的授课任务、工作经历和师生比例各有不同,参与临床实践方式也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大部分院校的护理教师会通过国家级培训或者省级培训机会,脱产一年,到临床实践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实践时间比较长,系统性比较强。还有部分院校的护理教师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开展短期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比较灵活,不会影响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但是不太贴合实际,大部分护理教师希望能够在假期休息。另外,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护理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临床学习,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资料,相互沟通交流、探讨分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在保证正常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教师临床实践内容

第一,参与临床护理。大部分护理专业教师在临床实践中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不同院校的护理系根据不同的专业与医疗实践年限提出针对性的需求,包括参与护理工作、掌握工作环境特点、熟悉护理工作常规等。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专业教师要02ZHISHICHUANG76论文展台掌握健康教育、护理程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收集典型的临床病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第二,参与医疗实践和临床学习。在临床实践中,护理教师要积极参与医生查房、业务学习、病案讨论,提高护理教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认知。此外,护理教师通过医疗实践,对护理发展与临床医疗有了全面、深刻的认知,拓展了知识领域,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开展PBL教学、CBL教学等,教授给学生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使学生能够成为真正的护理专业人才,满足时展的需求。第三,在临床护理中渗透人文科学。在临床实践中,护理教师要重视对护理心理、法规、利益、伦理等实践,还要参与常规管理工作,这种护理教育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能够保证护理的安全性。同时,护理教师通过全方位地参加临床护理工作,可以反省护理教学和临床护理中的偏差,以科学的依据开展护理教学。

三、护理教师临床进修的建议

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师进行临床进修,对实现“双师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部分职业学校在护理专业教师临床实习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策划,存在部分问题。如医院实习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无法使护理教师深入了解临床实习的精髓,从而无法有效衔接护理岗位任务和人才培养任务,影响了护理专业教师参与临床进修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临床实习的效率,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考察参观

护理教师应该参观医院运营与机构设置的情况,掌握主要岗位职责与临床操作流程,考察医院人才的继续教育模式,方便合理开设课程。护理教师还应学习医院对复杂群体的管理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这些经验。

(二)联合协作

顶岗实习护理教师要积极参与临床课程设计和科研开发,利用联合协作分析临床岗位的实际需求,并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未来医学职业学校发展的方向,使毕业生能够尽快上岗,满足临床需求。

(三)接受专业培训

职业院校应邀请医院主要岗位负责人和临床骨干讲解医院组织结构、操作流程、岗位设置等,提高院校管理的有效性。另外,职业院校还应邀请临床和护理专家开展系统、专业的医学知识培训、临床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培训,分享成功经验和观点,以供护理教师参考。

(四)创建专职教师管理制度

大部分护理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担任班主任等岗位,他们只能利用假期在医院参加临床实践。另外,职业院校缺少对护理教师临床实践效果和质量的量化考核,部分教师只是为了晋升而参与临床实践,这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意义不大。因此,职业院校要重视这些问题,创建完善的临床实践监督管理制度和补助赞助制度,调动护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的积极性。

(五)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护理教师应结合临床实践的经验反思教学,深刻认知课堂教学和临床实际的差距,还要定期开展临床实践,完善知识体系,掌握新技能、新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临床需求和实际需求。

(六)完善相应制度

要想提高实践效率,职业学校要完善相应的制度。第一,培训制度。教师在进入临床前要经过培训,熟悉实践内容。第二,带教制度。护理教师临床都是护士带教,而不是医生带教,无法满足实践教师的需求。临床医疗诊断和相关知识是教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比较薄弱的地方,最好是由医生带教,护理教师参与医生查房、业务、门诊等。第三,评价制度。职业院校应明确对教师实践考核评价的制度和方法,对考核进行量化。

(七)观摩各种护理操作

在临床进修过程中,护理教师完成床位医师工作后,还要跟随床位护士观察临床专科操作。如在妇科病房进修时,护理教师要掌握妇科护理的常规操作,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输液、静脉输血等,还要掌握颈静脉置管、PICC置管的使用和护理方法。此外,护理教师要学会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记录护理病案,掌握各种风险评估方法,如非计划性拔管评估、自理能力评估、坠床跌倒评估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评估等,而观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出院健康教育、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宣教和新患者入院宣教等。学习这些内容,能够提高护理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四、护理教师临床进修实践的体会

笔者把临床实践和自己教学工作实际相结合,能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工作中重视理论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与知识使用能力。教师只有练就过硬的操作技术,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利用临床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医院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教学过程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论是非常有利的,也有利于创新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通过临床实践,可以全面了解医院护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以此改革课堂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和法律意识。笔者认为,教师不是每年都有机会参与临床实践的,所以在医院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前瞻性,避免学习落后的临床知识。另外,教师要选择临床护理比较先进的医院,或者社区医院和养老院等,开阔自己的眼界,使今后的科研、教学更加顺畅。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经验、年资、学科的教师面对的临床要求也不同,如经验少、年资浅的教师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临床护理流程、基础护理操作、临床知识、护理教育等;年资长、经验丰富的教师要重视护理科研、专科护理、医疗业务学习、临床操作实践等。临床实践机会难得,不同学科、年资的教师也难得长时间协作学习,所以这些教师可以在实践开始时组成科研小组,带着自己的课题参与临床实践,这不仅能够在临床实践中验证科研成果,还能够帮扶年轻教师。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得到了一些启示。第一,学生做事情比较机械化,带教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思考为什么这样做,缺乏对学习、工作的信心和热情。为此,教师要给学生灌输主动学习求知的理念,不能等到出现问题再解决。第二,学生缺乏对患者的关爱,局限于机械式的操作,缺少人文关怀,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渗透人文素养。

五、结语

职业学校护理教师不仅是理论的教授者,还是临床实践的指导者,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护理专职教师应定期参加临床实践,缩短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差距,提高自身素养,改革护理职业教育,促进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锦云,刘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大陆桥视野,2020(11).

[2]丛日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工作室实践与反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6).

[3]李家福,李文龙.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自我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3).

[4]李鸿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德行重要性浅析[J].文存阅刊,2019(6).

[5]王善讨.从情况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以衢州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2).

[6]贾俊红,刘迎,马冬梅.浅谈参加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

第13篇

1加强与医院的合作教学。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要想开展临床实践教学法必须有临床教学基地。我校主要与鲁东南最大的三甲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开展合作临床教学,教师在临床,教学在临床,临床在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请来医院的专家授课,参加医院外聘教授廖松林、周小鸽等国内知名病理专家的讲座,大大拓宽了学生视野和提高了教学层次。

2教学程序和方法改革。按照病理科的工作流程,我们把病理教学分为巨检室、技术室、诊断室和免疫组化教学四个步骤。巨检室教学:关键是调动学生用眼睛观察器官的能力,学生面对的是真实具体的人体器官,不需要死记硬背病理变化的“肉眼观”,自然而然的记忆并且理解好“肉眼观”。技术室教学:教师带领学生理解切片制作流程,特别是注意石蜡切面问题和石蜡切片的染色问题,为最重要的“镜下观”学习打好基础。诊断室教学:临沂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拥有多目显微镜和与之相连的大屏幕电视及投影设备,教师和医师可同步带领学生一起观察病理切片,进行预诊训练,掌握好病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镜下观”。免疫组化教学:最近二十年免疫组化在病理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临床教学可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免疫组化试剂和免疫组化阳性指标意义。

3学生考试方式转变。病理临床实践教学法测试重点是知识的临床运用,由教研室收集、制作临床典型切片作为考试材料,学生随机抽取切片现场阅片,并简要回答抽取切片的初步病理诊断、此种疾病的“肉眼观”和“镜下观”特点。这实际上与传统考查方式“背道而驰”,是以测试学生临床病理应用来反馈他们所掌握的病理学理论知识,是一种更高能力的测试,这种方式也为医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起到了引导和铺垫作用。

病理学临床实践教学法的效果

1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6%的学生对临床实践教学法比较满意,希望继续运用此种教学方法。

2考试成绩比较:(1)对象。我校2009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1、2班共100人,其年龄、性别分布和入学成绩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2)方法。2组同时开设病理学课程,所有学生均由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授课,教材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高职统编教材《病理学》第五版。1班50名学生为实验组,运用临床实践教学法教学;2班50名学生为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法教学;(3)结果。表1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1),说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病理学临床实践教学法的体会

1教学融入临床。临床实践教学法最大特点是面向临床,融入临床,在临床教学,在临床学习,丰富了病理学教学内容、手段及方法。

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临床实践教学法在一线临床教学,教学直观、生动和真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4篇

【关键词】ICU;专科护士培训;不足;对策

“专科护士”一词源于美国,是指具备一定条件的护士在某一特定领域进行为期数月的培训,具备相应专科能力并经考核合格获得专科资格证书的注册护士[1]。

近年来,护理的专科化发展已成为临床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2],这对先进的临床监护技术和综合性治疗手段于一身的重症监护技术来说,培养具有ICU资格的专科护士更显得迫在眉睫。

1 ICU专科护士培训概况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训处于起步阶段。北京市于2002年8月对北京地区26所三级医院,18所二级医院的151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的ICU护士没有接受过任何专科培训[3],同年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工作首次在北京市进行[4],随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也相继开展了ICU专科护士培训,ICU专科护士培训工作2008年开始执行。本院评为ICU专科护士培训东部区教学基地,2008年培训三期3个月/期共接收东部区的25家医院的84名护士,其中三级医院7家,二级医院18家。大专以上学历54名,在ICU工作5年以上32名,5年以下52名。

2 ICU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不足

2.1 师资缺乏 临床带教老师的规范化培养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些医院选拔了在ICU工作的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护士承担临床带教任务,但目前获得ICU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为数极少,临床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巧还须不断提高[5]。

2.2 护士进入ICU后培训缺乏多元化 护士进入ICU后培训尚未常规化、系统化。全国多数ICU护士培训仍以理论讲课、师徒带教为主。

2.3 教学中缺乏可参考的ICU专科护理实践标准 培训中缺乏统一的可参考的ICU专科护理实践标准,各培训基地按照自己的护理工作标准和流程进行临床带教,造成不同医院学员临床实践能力和标准也各不相同。学员实习时需要用一段时间来适应实习医院的标准[6]。

2.4 教学基地设施须进一步建设 目前没有标准化的教学基地,教学基地的科研能力有待加强[7]。

2.5 人力资源不足 人力资源不足是ICU护士专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有些医院ICU科尚不具备基本建制(人员与床位比2.5∶3.3)标准[8]。

3 对策

3.1 师资培养

3.1.1 提高专业水平 ICU专业教师资格认证还是起步阶段,临床教学经验不足,这对每位临床教师都是巨大挑战。教师面临的都是各大医院ICU的骨干,所以必须要收集大量的相关书集、文献、资料来组织教学内容,这一过程使得临床教师对相关知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临床教学不仅是学员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带教老师丰富自己的机会。

3.1.2 提升临床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逐渐发现临床中的哪些情形适合用于临床教学,哪些病例是很好的课件素材。临床教师要具备授课、提问、解决问题、组织教学、评估等多种教学技能,这些不同于教师传统授课和传递信息的角色,无疑对兼职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明显促进。

3.1.3 加强沟通与合作 ICU专科护士培训在制定教学课件上充分听取护理专家的意见,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临床教学基地及临床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3.2 制定培训计划,选择合理的培训方式 根据专科护士培训要求,结合科室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ICU专科护士培训计划(如五年以上ICU专科护士培训计划,五年以下ICU专科护士培训计划等)要详实,可操作性强。

3.2.1 强化临床操作技能培训 临床操作技能是ICU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培训的关键项目,如呼吸机的使用、心脏电复律、心肺复苏、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操作技能,要进行规范培训,强化记忆,人人掌握。

3.2.2 提高专科护士理论水平 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护士的理论水平,如参加各种形式的护理教学查房、针对临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各种医学新进展展开讲座等。

3.2.3 培养专科护士的急救意识 培训基地要提供机会让学员参加危重患者的抢救,提高急救时协作配合能力、积极反映能力。抢救完毕后,由他们自己总结每一例抢救患者的过程及收获,然后对照规范抢救流程和要求寻找不足。

3.2.4 培养专科护士评判性思维 启发护士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中,激发护士的想象力,锻炼护士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面来分析问题,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

3.3 培养专科护士实践能力 临床实践能力一方面为临床动手操作能力,主要通过肢体操作来完成;另一方面是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反映在学员通过细微观察、深入思考、认真总结、进行反复实践并达到理论或技术上的创新,这是临床实践能力的深层体现。无论是临床动手操作能力还是临床思维能力都是通过临床实践教学获得,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内涵[9]。ICU专科护士培训班的学员到各临床教学基地进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从传统的被教育对象转变为教育服务的对象,临床教师则从教育给予者转变为教育服务者。临床教学基地有责任为学员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3.4 建设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ICU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教学多集中在ICU病房环境下完成,教学环境有限、教学设备欠缺的问题急需解决。本院作为东部区教学基地受到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最短的时间内基本满足了专科护士培训要求。希望其他临床教学基地所在医院能够高度重视ICU专科护士培养工作,不仅要从政策上保证临床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要从经济上增加教学投入[10]。

参 考 文 献

[1] 张平平,张江雁.日本临床护理专家及专科护士的现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6717.

[2] 郭燕红.论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和趋势.中国护理管理,2004,4(4):1920.

[3] 王欣然,王丽华,等.ICU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评审方法与体会,现代护理,2005,411(17):14021403.

[4] 王丽华,应岚.北京市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项目实施过程.现代护理,2005,1(15):13051306.

[5] 朱晓玲,郑业伟,等.ICU护理人员培训现状分析与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556.

[6] 蔡虻,ICU专科护士培训中临床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护理,2005,11(10):811.

[7] 吴晓英,胥小芳.ICU专科护士教学基地准入与现存问题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6,6(8):44.

[8] 应岚.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实施.中国护理管理,2005,5(5):15.

第15篇

在我国,由于各个院校的特色不同,临床药学专业的学制设置并不完全统一。一般情况下,临床药学专业的学制为4年,其课程主要以化学为主,培养方向也主要是实验室药学研究,如药品配伍稳定性、处方筛选、制剂工艺、药品检验方法、药品的体内外质量评价等。目前实行5年制临床药学专业教育的华西医科大学,其学生参与临床实践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也明显偏少。由于学制上的限制,临床药学专业的毕业生所学的知识受到一定的限制,也缺乏参与临床实践以及有效进行沟通能力,无法有效地承担指导临床进行合理用药的责任,不可能给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很大的帮助。目前我国已有医学院校尝试开设6年制的临床药学专业本硕连读教育,学生毕业后可授予临床药学专业硕士学位,强化临床药学学生的临床实践,与美国的PharmD教育模式非常相似。我国可参考美国的培养模式,在进行4~5年制的本科教育基础上,设置临床药学本专业本硕连读,积极推进临床药学专业的学位培养,加强其专业实践能力,以促进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向着职业化方向转变。

2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向学生的课堂授课为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必须通过实施“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实际运行中,学校可以采用“正反面录像教材”的互动式临床药学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案例的形式模拟临床实践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首先让学生观看学习后指出其中的错误,然后由授课老师再进行有效点评,最后播放正确的教学录像。并通过设计运用模拟药店现场,采用对话式临床药学教学方案,即由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某类药或某种疾病的处理知识,在备课时准备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正确答案,并在课堂上模拟药店现场,由老师扮患者或家属,学生扮药师。整个过程由老师问,学生答,最后由专家进行点评[2]。这种通过对比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用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3积极创造临床的实践机会

临床药学是药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要求以患者为中心,直接面向病人,研究与实践临床药物治疗,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因此,学生的临床实践尤为重要。我国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在药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医疗实践技能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药学理论知识,而不太关注重临床实践,因此存在着课程设置上的比重安排不合理问题。临床药学本科教育阶段由于多采用4年制,药学专业实习和临床实践实习仅有不到1年左右的时间。而国外的临床药学教育多采用5年或6年的学制,除了平衡药学理论课与临床相关专业课程相结合外,更重视学生的临床实践时间,很多的医学院校在临床实践的时间长达2年时间,并且在学生入学阶段就开始接触临床工作,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既要学习药学知识,又要学习临床医学知识的时间矛盾,保证了学生对临床专业实践的学习时间,加深了对临床药物治疗学的理解,为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将来有效开展工作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努力创造尽可能多的临床实践教学机会。此外,学校附属医院的药学部在教学中的承担的角色十分重要,药学院与医院药学部应共同商讨,利用附属医院的有利条件安排临床药学学生的课程和实习。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应包括临床科室的轮转、药学部内实习和专题实习等三部分。在临床实践学习的最初阶段,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各专业科室普遍存在、且有可能面临的问题入手[3]。在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后,再由医院的临床药师带教,参与临床科室的专业查房,临床药师的药学查房,并以典型患者为切入点,进行全程的药学监护[4]。而在临床各科室的实习时间,应该要求长于1年,临床药学学生应在专业医师或各专业临床药师的指导下在各科室进行轮转,参与临床查房,学习如何提供药物治疗建议或意见,充分与病人、医生、护士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全方位的系统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临床实践技能。本文来自于《教育与教学研究》杂志。教育与教学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4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教育

现阶段,我国各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主要集中于药物的药效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血药浓度监测(TDM)、药物经济学评价、门诊药物咨询、静脉药物调配等方面,主要为基础性的药学工作,缺乏与临床医师、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机会,也缺少患者进行完全接触的氛围。这种医院工作模式并不符合临床药学工作全面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如果缺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那就无法参与到个体化合理用药中来。随着临床药学工作在我国的逐步开展,临床药学教育中沟通技巧的培训也开始受到关注。实践证明,通过沟通技巧的专业知识培训,可以使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实践工作中能抓住重点与患者进行沟通,理解患者的诉求,与患者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从而全面了解患者的信息,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真正体现药学监护的内涵,彻底使传统医院药学以药物为中心的工作模式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上来。因此积极推进我国的临床药学专业的沟通能力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国临床药学专业教育的必须加强的课程。

5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