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新生儿科护理综述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新生儿科护理综述

第1篇

新生儿科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漠:在护理过程中,因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慎独精神和法律知识,服务意识不强,不耐心解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也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因此出现疏忽大意或用药错误或各种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不当等,也未落实医疗器械用前检查和治疗中观察等措施。尤其在夜班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护士任意简化操作规程,致使护理记录不准确或不及时,从而造成护理风险的存在。

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知识经验缺乏:新生儿科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达不到规定的床护比例要求,特别在工作繁忙之时,常造成患儿家属长时间的等待。同时再加上一部分护士对新药的作用和药物配伍禁忌缺乏足够的了解、穿刺技术不太熟练、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护理工作量较大以及护理人员工作负荷过重等原因,导致某些护理流程不尽合理,因此易引起纠纷或产生护理技术风险。

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加强护士风险意识教育,做好风险评估:要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程序和执业范围,认清当前形式,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转变护理服务观念,实施全程护理质量管理,并有计划、有目的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与风险教育意识,以减少护理中的风险。在护理中,由于患儿家属有权知道各项护理操作内容和应承担风险的事宜,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做好疾病发展的可预见性和风险评估[2],通过识别与评价风险,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对于风险评估较低的新生儿,应做好重点监护。我科在明确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的基础上,针对潜在的护理风险,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如新生儿沐浴、抚触等技术的指导和护理常规等,达到了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目的。

加强护理质量监控,明确风险管理职责: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医德修养,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切实履行护士的职责。要根据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成立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小组,并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宣教制度,明确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使大家对各项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质量管理要职责分明。不断强化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定时进行护理安全管理讨论,找出潜在的不安全隐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改进措施。注意加强巡视和记录新生儿体温、大小便次数、新生儿吸吮等情况,不断促进新生儿科护理质量。在收送新生儿沐浴或护理操作时,应坚持逐个拆开清洗,不可同时脱掉多个新生儿的衣服,待洗完后应及时查对新生儿识别带或手圈是否正确,在确定无误后及时包裹好。注意沐浴期间应随时调节水温,工作人员更不得随意外出,亦不可有非工作人员进入,避免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人性化服务是强调以人为中心,在护理工作中不断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观念,制定护理服务用语和护士风险防范培训计划,使其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与目的,明确护理人员和患者各自的权利,这不仅有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与持续改进,同时也对降低医疗护理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3]。要根据新生儿科具体情况,制定可能发生的各项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并制作成册,发到每位护理人员手中,要求人人掌握,从而进一步完善制度。另外要加强夜间、午间以及交接班期间的薄弱环节的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尽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巡视次数,以减少不必要的护理风险。

讨 论

新生儿科是临床高风险科室,但由于患儿家属对医疗或护理风险认识不足,加之病情变化较快和患儿无家属陪护,且从住院到出院均有护理人员操作进行,所以如果稍不注意某个细微护理环节,就可出现差错,导致潜在护理风险的存在或造成新生儿不良后果。本组通过不断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隐患以及各项措施的落实,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强和健全了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做到了持续质量改进,使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得到了增强,提高了护士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和工作中薄弱环节的积极性,都能严格按照护理范围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进行护理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规避了相关风险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收到了满意效果。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改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护理风险管理已成为一项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工作。尤其作为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只有不断加强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完善各种规章制度[4],努力从制度规范、护理服务流程、人员培训、风险评估等各个环节入手,善于观察,总结和分析护理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从而才能有效推进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杜绝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管理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8(7):405.

2 夏纯,邓瑛瑛,王晓艳.临床科室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2):44-45.

第2篇

早产儿脑血流及与颅内出血的关系温春玲张巍黄醒华(245)

公告(249)

超声心动图检测动脉导管未闭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左室舒张功能多普勒参数的影响任锦霞姜维张凤仙吴雅峰(250)

窒息新生儿血糖、皮质醇、胰岛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新生儿科杂志 周英陈菲巴雅(254)

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组织学和MR影像变化孟淑珍张可冰薛辛东(257)

丹参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皮质氧化还原因子-1蛋白和凋亡细胞的影响舒桂华朱玲玲徐向明郭锡熔李述庭(261)

固尔苏治疗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詹为红(265)

连续腰穿治疗早产儿重度脑室内出血疗效观察房晓祎郭继忠吴北燕林霓阳(267)

2679例新生儿产后访视分析葛秀英彭慧(269)

新生儿咽部畸胎瘤脱落致呕血一例王郁戴爱玲(271)

Ⅰ期会阴成形及瘘修补术治疗新生儿无肛舟状窝瘘齐新李敏(272)

双胎同患水痘二例闫芳华(274)

新生儿胎-胎输血、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一例叶一莲卓观达陈美英(275)

围产期脑损伤诊治进展学习班通知(253)

从影响因子看《新生儿科杂志》在儿科医学期刊中的地位(260)

第九届全国儿科急救医学学习班通知(264)

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技术学习班通知(286)

《新生儿科杂志》2005年第20卷索引(289)

《新生儿科杂志》征订启示(F0004)

红霉素炉甘石混悬液治疗新生儿脓疱病临床观察张玉琴(27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新进展李春娥(综述)夏振炜(审校)俞善昌(审校)(277)

母亲孕期甲状腺功能减低对子代智能的影响韩慧君(综述)魏珉(审校)(280)

超声心动图对新生儿肺动脉压力的评估郑春华(284)

肠道微生态与益生菌JosefNeu黄瑛(287)

继承传统,继往开来——《新生儿科杂志》20年回顾与展望冯琪(1)

加强窒息复苏培训,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及伤残率而努力虞人杰叶鸿瑁(3)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有关进展华(7)

在实践中掌握新生儿复苏的技术要点和难点朱小瑜虞人杰(11)

新生儿科杂志 新生儿学术研讨会及学习班通知(2)

全国生物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学习班(2)

抗D和抗E所致新生儿溶血病一例林虹李春蕾(6)

摘自:200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14)

新生儿乳糜胸1例姜春明米延关莉(22)

先天性膈疝误诊为多囊肺饼肺炎一例杨长坤耿红丽(26)

新生儿限局性骨化性肌炎一例李慎黄萍(30)

从影响因子看《新生儿科杂志》在儿科学术期刊中的地位(32)

危重、高危新生儿血糖的临床监测张莉萍窦山朵(38)

抢救新生儿有机磷中毒七例分析孙银峰孙红娟闵庆玲(40)

严重先天性肺发育不良二例报告徐承懿(42)

21-三体综合征合并先天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一例张成元张海鲲李丽(43)

新生儿“胎粪吸引管”已生产(43)

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诊治新进展戎群芳黄绮薇张国琴(44)

《新生儿科杂志》投稿须知(47)

早产儿早期及日间血浆β-内啡肽变化趋势研究张雪峰童笑梅叶鸿瑁(15)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评价刘翠青李莉刘素哲马莉纪素粉(19)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在早期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中的价值黄燕萍李小权王安生康燕罗树舫史瑞明辛华(23)

33家医院新生儿复苏前状态的初步调查张小兰朱小瑜李小毛(27)

胆红素脑病患儿脑脊液中胆红素水平相关的血清指标探讨连志明(31)

浅谈医院产儿合作苏艳芳李斌王永生崔宇(33)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和肺表面活性制剂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谭稼荣陈静富琴琴蒋琦(35)

持续鼻饲喂养与间断鼻饲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评估周小坚陈鲜威刘江勤陆中权(49)

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耐受性的探讨柳洁刘正娟张振强(53)

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李卉冯琪王颖郭在晨(57)

窒息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前白蛋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郑俊虎郑骆颖王靖陈权新(62)

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曾华黄玉英卢曼中李毅吴曙粤(67)

新生儿败血症血清瘦素水平分析吴华向开富万胜明(71)

健康新生儿血二胺氧化酶、D-乳酸测定及意义陈少华邱芸芸钟富珍甘翠红刘运科周晓光(74)

新生儿肠穿孔一例徐烈媛梁勇(52)

幽门前瓣膜伴空肠狭窄一例李延林(56)

新生儿绞窄性肠坏死三例诊治体会新生儿科杂志 陈必全(66)

巨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一例杨旭锦陈雪辉周彦文张爱华(70)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致多发性肠闭锁一例魏艇钟麟刘文英唐耘熳(86)

13-三体综合征伴多发畸形一例程立红肖娟祁俊明(87)

新生儿肠穿孔致胎粪性腹膜炎一例王碧祥(87)

围产期新生儿急救学习班(61)

全国新生儿急救学习班(88)

4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临床观察申宛冬王新民徐天鹤华子渝(77)

窒息新生儿胃黏膜pH值变化的临床意义杨彤(79)

早产儿生后早期电解质特点的临床分析冯俐平肖昕刘秀香(81)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并穿孔八例临床与病理分析杨戎威(83)

桂西地区337例壮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李强潘红飞杨显先(84)

多胎早产儿38例治疗与护理体会陈贺兰王桂宏孙宏华(89)

动脉导管未闭的药物治疗进展王晨华(91)

核黄疸及其监测吴运芹黄玫(94)

宫内肺炎诊断阴影及其修正与结局朱小瑜梅家平邝文英连朝辉杨传忠(97)

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的早期诊断黄玉春张春花李茹琴庄兰春程宪郭惟(10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IL-1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蔡宝萍娄燕陈永梅梁秋瑾李晓梅(104)

院前急救与转运网络对救治危重新生儿的实践分析刘政孙平莲张言圣(107)

作者投稿须知(106)

对作者书写统计符号及论文中表格的要求(110)

新生儿HIE头部亚低温治疗学术研讨会及新生儿医学新进展学习班通知(118)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婴幼儿智力测验及早期教育培训班(143)

高氧暴露下早产大鼠血清皮质醇变化的动态研究里健薛辛东(111)

胰岛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汪颖烨叶莉芬(115)

新生儿科杂志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及内科治疗王慧琴(119)

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麻醉前后呼吸循环管理白洁陈煜陈锡明周泓张剑蔚刘勤(121)

新生儿心律失常34例临床分析李杨方吴玉芹陶娜刘玲许昆(123)

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液酸碱失调临床分析刘玲胡玫张路沈璟(126)

新生儿病毒性心肌炎8例临床分析努尔亚加娜尔孙荷(128)

无脾综合征一例方润婷李锐钦黄莹卢卓君柴鸣荣黄全发(130)

新生儿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一例葛桂芝李普(131)

新生儿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一例曹永利王峻王凌夏(132)

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一例朱凤兰王波(139)HtTp://

间断咳嗽、憋气二个月一例李铁耕李娟娟(133)

窒息新生儿血清cTnI和CK—M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王慧王立金余新超汪思应(136)

部分静脉营养治疗早产儿30例魏久贞(138)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艾婷孙晓勉(140)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叶鸿瑁(144)

俯卧位辅助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林秀珍刘志慧(145)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素和铁剂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研究饶斯清梁元清何政贤刘桂珍徐群芳(148)

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死亡分析马雅玲张巍黄醒华(153)

早产儿血中过氧化脂质水平检测及其意义蒋群胡迪(157)

新生儿MN溶血病一例高存娇高瑞玲孙正芸(152)

先天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一例胡颦陈敏(177)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致休克一例何缦(178)

母A型新生儿ABO溶血病1例王鑫王惠蔡宝萍张淑琴(179)

横纹肌肉瘤一例新生儿科杂志 魏秀清田维敏江涛(F0003)

胆红素诱导海马区神经细胞Fas蛋白过度表达的实验研究杨光英吴晓翠孔祥英田芸崔韶峰(160)

MK-801对围生期缺氧缺血性损伤后脑细胞线粒体膜电势的影响黑明燕旷寿金殷萍(164)

腺苷蛋氨酸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研究崔其亮张慧刘海燕罗哲慧谭岱峰(167)

影响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成败的因素分析陈艳娟李定华(169)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裴敏昕巨容王斌(172)

新生儿重度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分析黄华飞(174)

31例新生儿获得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临床分析李风华(180)

早产儿慢性肺疾病的炎症反应机制及抗炎治疗徐焱(综述)华(审校)(181)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诊断方法及治疗进展陶源(综述)姜毅(审校)(185)

全国第六届儿童发育和临床学术研讨会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学习班通知(188)

欧洲和加拿大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应用指南和建议甘小庄宋国维(189)

C-反应蛋白在监测早产儿院内感染中的临床应用王莹张巍黄醒华(193)

新生儿科杂志 NICU中早产儿营养状况的初步探讨孙秀静华(198)

母乳中瘦素含量及其对新生儿生长调节作用的研究贲晓明秦玉明喻文亮陈冠仪张伟利吴圣楣(202)

新生儿阵发性血红蛋白尿临床分析周晓苓何振娟朱建幸储淞雯(20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的临床价值徐舒杨树杰易海英刘贺临左华凯邓香兰刘翠忠(210)

神经节苷脂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组织SOD、MDA影响的研究李静刘冬云殷宪敏刘长云(214)

新生儿医院感染23例分析及对策陈洪杰(216)

20例新生儿梅毒误诊原因分析李学珍成登菊(218)

结肠造影对新生儿肠旋转不良诊断价值的探讨李敏王玮(219)

极低出生体重儿十二指肠喂养临床探讨段维权贾随征(221)

新生儿水痘一例孙晓红粱玉兰李红梅(F0004)

新生儿麻疹一例杨云凤张丽萍许榛(197)

新生儿泪囊炎致败血症一例吕连菊(226)

“全国儿科主任(新生儿专题)临床适宜技术高研班”将举办(209)

《新编新生儿窒息复苏》出版书讯(233)

新生儿呼吸困难沈菁(整理)(223)

细胞黏附分子CD11b与新生儿感染郝玲(综述)李艳芝(审校)(227)

红霉素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陈健平(综述)刘义(审校)(230)

第3篇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冷光源;蓝光照射;照射时间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8-7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repeated intermittent and continuous cold light source blue light irrad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150 cases of full-term delivery of newborns with disease of jaundice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73) and control group (n=77) according to the light source.All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cold light source blue light irradiation,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ultiple intermittent cold light source.The levels of serum total bilirubin (TBIL) and direct bilirubin (DBIL)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valuated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corded during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BIL and DBIL before treatment (P>0.05).After treatment,TBIL,DBIL concentr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TBIL,DBIL concentra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13.7%,in control group 32.5%,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ly of two groups (P

长时间的蓝光持续照射,容易导致患儿烦躁不安,依从性较差,导致护理难度增加,患儿康复效果差,形成恶性循环[12];且研究显示持续照射蓝光还可能损伤新生儿染色体[13]。间歇蓝光照射符合黄疸的组织分布,待深部胆红素转移至体表并达到一定浓度后进行光照,每次光照治疗效率高,可以有效消除新生儿皮肤\表组织间隙中的间接胆红素,达到降低体内总胆红素水平的目的[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TBIL、DBIL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TBIL、DBIL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两种蓝光照射方式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效相近的情况下对患儿进行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浓度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提高患儿治疗效果以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Scrafford CG,Mullany LC,Katz J,et al.Incid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neonatal jaundice among newborns in southern Nepal[J].Tropical Medicine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TM and IH,2013,18(11):1317-1328.

[2] 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等.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0,31(23):3154-3155.

[3] 王林送.影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预后多因素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7):1178-1179.

[4] 杨璇.蓝光照射联合综合治疗对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所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指标的调节作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189-192.

[5]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6] 施旭红,林海芳.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762-3763.

[7] 刘备,马国.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6):1515-1519.

[8] 陈海英,刘玉惠.两种护理方式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5):132-134.

[9] 孟娥,朱彦.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7):2857-2859.

[10] Liebmann J,Born M,Kolb Bachofen V,et al.Blue-light irradiation regulates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human skin cells[J].Th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2010,130(1):259-269.

[11] 付小红,鲁红.冷光源蓝光间歇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6):177-178.

[12] 樊爱民.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时间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J].贵州医药,2016,40(5):503-505.

[13] 毛英.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5):723-726.

[14] 邵志芳,秦家龙.冷光源结合益生菌及护理干预治疗98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J].激光杂志,2015,36(7):147-14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