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商贸服务发展范文

商贸服务发展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商贸服务发展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商贸服务发展

第1篇

为进一步优化商贸服务发展环境,促进我市商贸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根据国家和省、金华市有关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商业网络建设

(一)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兴建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目录鼓励类项目。在土地、税费等方面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对符合*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投资总额(不含土地出让金和房产开发投资,以项目的实际财务支付额为准,下同)达到2000万元的项目,按投资额的1.5%奖励,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万元;在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区外的项目,按投资额的1%予以奖励,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30万元。

(二)对合作经营的企业,引进*市外资金达到100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的1%奖励,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30万元。

(三)对投资*商贸园区、*高新产业园区的商贸服务项目、市当年十佳商贸服务企业的商贸服务项目、市级商贸服务业重点投资项目(以发改局立项为准),在享受(一)、(二)两项政策的基础上再加奖该两项最高奖额的20%。对投资在3亿元以上的重点商贸服务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扶持奖励。

(四)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租赁场地开办商场、超市、直营店、专卖店、连锁加盟店并符合*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的,给予奖励。商场、超市营业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20000平方米的,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20万元的奖励;直营店、专卖店、连锁加盟店营业面积达到150平方米、300平方米、500平方米的,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3万元的奖励。

(五)在镇乡新开设连锁(直营)超市,实际投资额达到50万元、且经营面积达到150平方米的,经验收合格给予新开门店奖励0.5万元。

(六)积极鼓励连锁龙头企业向村级连锁配送。对新建农村连锁超市、放心店、校园放心店、农资连锁店,经验收合格,给予配送企业新增长数每个店1000元奖励。

二、加快重点商贸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

(七)按照企业销售收入、实缴税费、发展速度以及服务业务的带动作用大小择优确定5-10家,授予"市级重点商贸服务企业"称号。

(八)对新设立的商贸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从设立起1年内:商贸零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3亿元、0.5亿元、1亿元,且上缴税费达5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的;住宿餐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2亿元、0.3亿元、0.5亿元,且上缴地方税费达30万元、50万元、80万元的,分别奖励3万元、5万元、8万元。

(九)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对实行电子化管理、电子交易等信息化建设和改造的商贸服务企业,其软件及配套实际投资达到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3万元的奖励。

(十)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对经市商务局审定,报市政府批准的特色性展会(除市政府举办的以外)给予举办单位5万元的奖励。对由市商务局统一组织或审定的境内外展会给予每个摊位费(标准展位9m2)30%的补贴,境内最高不超过5000元,境外最高不超过2万元。

(十一)鼓励发展便民服务业。凡已注册登记,年营业额在30万元以上(以开具正式发票为准)的社区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家政服务公司,安置就业人员年固定在20人以上,并为10人以上的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金的,每年给予1万元的奖励。

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十二)鼓励新组建专业从事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企业,对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的,按投资规模达到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20万元。

(十三)新建规范化物资、能源等生产资料配送中心,按投资规模达到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土建部分不超过总投资50%),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20万元。

(十四)物流企业车辆设备购置补助:经省确认的重点联系物流企业,年实际投资购置车辆设备在300万元(含300万元)以上、200万元(含200万元)以上、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且车辆吨位平均在10吨以上,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15万元和5万元的补助。

(十五)年经营额达到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且对地方财政贡献在50万元以上,同比增长超过上年15%以上部分,给予30%的奖励。

(十六)被国家标准委员会新评定为2A、3A、4A、5A级的物流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5万元、10万元、20万元、30万元的奖励。

四、提升发展传统商贸服务业

(十七)对传统商贸服务业重新装修投资额达到500万元和扩建、改建投资额达到1000万元的商贸服务业项目,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奖励。

(十八)建立商贸服务业宣传信息统计网络,增强商贸服务业宣传统计力量,加强对商贸服务业信息统计的监测工作,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予以补助。凡列入国家推进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样本企业,每年给予1万元奖励。

(十九)提升商贸服务业的管理质量。对新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新通过SA8000系列认证的商贸服务企业,给予1万元的奖励。

(二十)对商贸服务业用水、用电、用气、排污收费等按工业企业标准和浙价电〔2008〕24号文件一并执行。

五、统筹发展城乡服务业

(二十一)规范发展省、金华市级中心镇集镇商贸服务业。鼓励中心镇制定《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对制定《规划》并经市发改局、商务局等有关部门论证通过,报经市政府批准,给予3万元的奖励。

(二十二)对新建、扩建或"农改超"的农贸(菜)市场,超市营业面积达到500平方米、1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的,经验收达到规范化要求的,分别奖励投资者5万元、8万元、10万元。

六、加大对*商贸园区和*高新产业园区的开发力度

(二十三)*商贸园区和*高新产业园区是我市实施"商贸新市"战略的主战场,要加快商贸服务项目的建设步伐。对引进投资额3亿元以上的重点商贸服务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解决,在土地指标上给予优先安排。金融部门要制订信贷支持政策,在金融信贷上给予商贸服务企业更多的支持。对商贸服务项目用地闲置土地,参照工业闲置用地清理办法执行;对因政府原因造成土地闲置的,可延长一年的开发时间。对休闲娱乐、大众餐饮等便民网点,采取先发展后规范提升,加快其发展步伐。

七、加大税收规费等政策扶持力度

(二十四)对新建的商贸服务项目(包括大型连锁经营、物流业、餐饮业等),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报税务机关审核后,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总部设在我市的连锁经营企业,可由总部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专业特色市场的经营户符合其他减免税优惠政策的,按原政策执行。凡入驻我市从事商贸服务业的外来经营户,其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当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八、积极倡导自主创新,全面开展评优工作

(二十五)继承和发扬我市老字号传统商业,积极倡导老字号传统商业在业态、产品、营销方式上的自主创新。开展"*市十佳商贸服务企业"和"*市十佳服务企业优秀经营者"评选工作,被评为"*市十佳商贸服务企业"的,由市委市政府发给奖牌,奖励3万元。评选办法由市商务局提出,报市商贸服务业领导小组决定。

九、鼓励商贸服务领域的技术改造,开展节电竞赛活动

(二十六)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企业竞争力,参照工业企业给予奖励。大力开展节电竞赛活动,制定考核办法,对万元税收电耗下降率达到商贸服务业前10名的,参照工业企业给予奖励,以推动商贸服务领域节能降耗工作。

十、大力扶持旅游商业网点建设

(二十七)凡符合旅游商业网点规划,经营面积50m2以上,经营期一年以上,且经营我市特色旅游产品50%以上的网点,给予一次性3000元的补助(此项补助资金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

十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二十八)加强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商贸服务企业人才的引进。开展商贸服务业职业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十二、加强市场行政监管

(二十九)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行业标准,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卫生、农业等部门要协同配合,切实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切实加强拍卖、典当、旧货市场等特殊行业管理,强化行业的自律。

十三、建立健全市场监测调控体系

(三十)建立健全市场运行监测网络,切实加强市场运行监测。由统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做好商贸服务骨干企业的统计监测,并每季度进行一次服务业的经济运行分析。切实加强对生活必需品市场的监测、预警和调控。商贸服务骨干企业要按照《统计法》的要求,定期上报经营业绩。

十四、加快专业市场的建设

(三十一)为促进专业市场繁荣发展,市政府设立市场发展基金。经市政府批复同意的专业市场,其经营户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前三年地方留成部分的50%,四至五年地方留成部分的30%,用于扶持专业市场发展。经营户月销售额不足5000元的,按税法规定给予免征。

(三十二)提升发挥专业市场的生产功能,对专业市场改建扩建生产项目投资额达到500万元、新建项目投资额达到2000万元的,按实际投资额的1%予以奖励,最高30万元。

(三十三)对各类交易市场,当年被评为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以上文明规范市场,并达到平安市场标准的分别奖励投资者3万元、5万元、8万元。

十五、鼓励企业主辅分离发展生产业

(三十四)扶持的范围、对象及扶持政策。从我市原实行独立核算的制造业、商业企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中分离发展现代物流、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投资服务、技术服务、科技研发、信息咨询、设计和安装、装饰等服务业的独立经济实体,可享受以下政策:

1.市财政设立企业主辅分离专项资金,对企业主辅分离后设立的三产企业,第一年税收(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下同)分成留市部分,60%奖励给企业;第二年税收分成留市环比增长部分的50%奖励给企业;第三年税收分成留市环比增长部分40%奖励给企业。对原已分离的三产企业,自2009年起三年内,由利润形成的地方财政贡献的环比增量部分,50%奖励给企业。

2.对主辅分离后设立的三产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的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份,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份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对主辅分离后设立的三产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的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4.对主辅分离后设立的三产企业企业所得税实行"查账征收"的,其研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给予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50%扣除。

5.主辅分离后设立的三产企业,其所购置的固定资产符合条件的允许采取加速折旧。

6.对主辅分离后设立的三产企业在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缴纳有困难的,优先给予减免照顾。

7.对试点物流企业和从事货运、拆迁、保险、知识产权、广告、会展等企业取得的业务收入,实行差额征收营业税。

8.根据实际情况,对主辅分离后的三产企业在办理工商登记时给予绿色通道服务,并在"守合同、重信用"、"诚信企业"、"著名商标"认定活动中优先考虑。

9.对要求实施主辅分离的企业,在分离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要降低行政门槛,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各主辅分离企业在登记注册时,除法律法规有规定外,各部门不得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服务领域,帮助企业实施主辅分离。

10.主辅分离后设立的三产企业用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价格享受工业企业同等待遇,并享受优先供地、办证、评奖、信贷等政策。

十六、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十五)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开设"绿色通道",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既坚持依法行政原则,又注重合理行政原则,为商贸服务业企业提供便利服务,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

十七、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2009年安排1300万元专项资金(其中商贸服务业300万元、市场发展基金1000万元),扶持商贸服务企业和市场发展,以后每年有所增加,实现专款专用,滚动使用,以促进我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本意见所指服务业企业必须是地方税收上缴在我市的企业,国家专卖专营行业、房地产业等除外。

第2篇

商贸服务业是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推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消费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市商贸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保证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促进我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力发展连锁经营

(一)促进连锁经营企业跨区域发展。对*市内实行跨区经营的直营连锁企业,凡采用微机联网、实行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核算、统一规范管理和经营的,经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核准后,可由其总部向总部所在地税务机关统一申报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并按财政体制进行市、区财政结算,以不影响直营门店所在地的财政收入(具体结算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国税局、地税局研究制定)。

(二)简化行政审批手续。连锁经营企业申请增加书籍报刊、烟、盐、音像制品等专营、专卖经营范围,增加公用电话、代售邮票等便民服务项目,可由连锁企业总部向有关审批机关统一申请办理有关批准文件(或许可证)。总部取得批准文件(或许可证)后〔门店不需再办理相应的批准文件(或许可证)〕,持加盖总部印章的批准文件(或许可证)复印件,向门店所在地有关部门备案,由门店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相关登记。

(三)优化管理服务。根据连锁经营企业的特点,工商、环保、质监、城管、物价等部门要推行多部门联合检查,并将检查的重点放在总部和配送中心,减少多头和重复检查。市公安交警部门要尽可能对连锁门店货物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和卸货停车提供方便。

(四)发展社区便利连锁经营。对符合社区建设要求并达到一定门店数量的社区便利连锁经营企业(专营店),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一)给予用地政策支持。对符合规划并对*经济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的市重点引进和扶持发展的大型物流建设项目,如物流园区(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等重点物流发展项目,应优先安排其物流用地,并按工业仓储用地政策实行有偿使用。

(二)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配送。为鼓励工商企业注重自身核心业务,把原材料采购、仓储、产成品配送等物流服务外包给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市积极扶持若干家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对其技术改造项目,经审查后可按其投资额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对其购置企业自用的0.75吨以下的物流配送货车,交通管理部门应优先发放营运证照,交警管理部门应优先审批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车辆的通行线路(物流企业应统一配送车辆的标识)。

三、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一)积极推进BtoB、BtoC电子商务。为吸引更多的商户入网,促进我市电子商务的更快发展,对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入网费用补助;对网上交易成绩突出的电子商务网站、网络服务公司和商品交易市场,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加快信息技术在商贸服务企业的普及应用。对具有行业特点的信息交易平台建设项目,以及大型商贸服务企业或新型业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财政资助。

四、增强商品批发市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为增强*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对以批发为主体,集聚和辐射力较强的商品批发市场,积极鼓励其向远郊布局,并予以重点培育,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对按规划到远郊投资建设大型商品批发市场的,经市有关部门认定后,其土地出让价格可参照工业仓储用地价格实行优惠,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资助。今后,老城区建城区范围内一律不再审批批发市场,城市主干道两侧从严审批商品交易市场。

五、加快推进特色商贸服务业的发展

为加快商业特色街区的建设,从*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商业特色街展示活动,并进行评比。对评比优秀的特色街区予以表彰奖励(表彰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要切实做好“老字号”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对尚存的“老字号”商号、商标采取保护性措施,为“老字号”申请注册商标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帮助,对申报省市著名商标的,给予大力支持。

要加大特色商贸服务业的宣传促销力度,把特色商贸服务业作为我市重要的旅游资源,纳入旅游宣传促销范畴;将特色商贸服务业别优秀的单位列为政府推荐的窗口单位;对特色商贸服务业的宣传费用给予一定的资助,采取区政府、市商贸发展资金共同承担的办法解决。

六、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第3篇

一、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1、指导思想:围绕服务一二产业、服务城乡统筹、服务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充分发挥特色优势,整合现有商业资源,加快规模集聚、要素重组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在加快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2、主要目标:从今年起到2010年,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8%以上,初步建成与滨江生态型现代化和谐城市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行业齐全、业态先进的现代化商贸服务体系。

3、重点任务:加速提升商贸流通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市场,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大力提升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业和休闲娱乐业。

二、政策措施

(一)鼓励做大做强,培育和引进大项目

1、鼓励商贸服务业上规模。凡属批发零售、餐饮、市场、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商贸服务领域,对年度经营规模(销售收入)比上年度增长10%以上,且综合实力跻身省内同业排名前100名、绍兴市内同业排名前10名的,分别奖励企业经营者3万元、2万元。

2、引导商贸服务业提升档次。对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的新建、改建、扩建商贸服务业项目,实际投资额(不含土地出让金)分别在1000—2500万元(含2500万元,以下同)、2501—5000万元、5001万元—1亿元、1亿元以上的,分别奖励投资业主20万元、40万元、80万元和100万元。若经营场地采取租赁形式,建成并开业的面积分别在3000—5000平方米、5001—10000平方米、10001—20000平方米和20000平方米以上的,分别按8万元、15万元、30万元和50万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予奖励。

3、鼓励市内外企业来*落户、经营。为优化现代服务业规划布局,对新建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在用地指标上予以优先落实;对符合规划并对*经济具有较强推动作用的大型物流和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按照仓储、运输等相关行业标准控制用地规模,采用协议出让方式给予供地;对建城区内属“退二进三”性质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并经市规划、国土部门审核同意,报市政府批准,给予企业在用地价格上优惠,充分调动企业“退二进三”的积极性。

4、每年确定一批对全市服务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经营项目(不包括房地产商住楼投资),对实际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且原有企业规模排名全市服务业企业前20位的,以上年实缴税费为基数,增加10%的超额部分,根据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大小,由市政府确定给企业适当奖励。对新办服务业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除必须上交上级的以外,一律免除,期限三年。

5、鼓励服务业企业落户城北新区。为鼓励服务业企业入驻新城区,对从20*年1月1日起,实际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落户在城北新区的服务业企业,在原投入奖励政策基础上再加奖30%。

6、对新设立的商贸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从设立起3年内:商贸零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3亿元、0.8亿元、1亿元,住宿餐饮企业年度营业额达到0.1亿元、0.2亿元、0.3亿元,并上缴各类地方税费达到6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的,对企业经营者按年分别奖励5万元、8万元、10万元。

7、商品批发企业年销售额(指主营业务收入,下同)在1亿元(含)以上,商品零售企业年销售额在0.8亿元(含)以上,其他流通服务企业在0.5亿元以上,住宿、餐饮服务企业年营业额在0.2亿元(含)以上,当年实际缴纳地方税费环比增幅在15%以上的,每家奖励8万元。

8、投入2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和大型商贸服务企业,采用“一场一策”或“一企一策”。

(二)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态

1、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对投资新建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统一配置和其他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商务网络、商贸企业实行电子化管理、电子交易等信息化建设和改造,其软件及配套硬件实际投资在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按5%的标准予以奖励。

2、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发展物流配送中心和以产业基础为依托的区域物流节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可以由其总部统一纳税;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以享受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现代物流企业用地,在城市物流规划用地上给予相应安排,按工业用地价格出让,占地较大的,且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困难的,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后,给予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对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的,按实际投资额的5%标准给予奖励,其投入的设备比照工业企业享受技改贴息。

3、加快专业特色街建设。凡符合全市商贸发展规划要求建设的专业特色街(专业特色街标准另行制订),按照乡镇(街道)实际投入额给予3-5%的补贴,补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4、支持发展连锁商业。凡在本市由总部统一配送结算的连锁(直营)企业新开设连锁(直营)店,实际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且经营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每新增一个网点年终一次性奖励业主2万元;实际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且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每新增一个网点年终奖励业主1万元;新建符合商贸流通规划的配送中心,实际投资额在1000—1500(含)万元的按30万元标准给予补助,1500万元以上按5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以上投资总额不包括土地价格。

5、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凡已注册登记,年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的家政服务公司,安置就业人员年固定在30人以上,每年给予1万元的奖励。物业管理规范,住户满意度较高,且获得绍兴、省、国家级先进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当年分别按1万元、2万元、3万元的标准奖励物业管理公司。

6、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凡新办独立核算的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技术、教育、外贸等咨询中介服务企业,经批准,自开业之日起两年内给予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鼓励企业品牌创新

1、鼓励服务企业引进名牌,凡引进国内外著名商贸服务企业(按国家商标局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品牌所列为准,国内前10位、国际前100位),投入在500万元以上,且经营在5年以上,除享受投入奖励政策外,再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引入国际高端品牌(详见国际品牌目录)投入50万元以上,且经营3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

2、鼓励企业新创服务品牌,凡创绍兴名牌奖5万元,创浙江省名牌奖20万元,创全国名牌奖100万元。

(四)积极引导商贸服务业管理规范化

1、鼓励商贸服务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对新组建或改组的商贸服务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符合商贸服务业发展导向目录,具有带动作用的优势商贸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在国内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按所募资金万分之二(不足100万元的按100万元)予以一次性奖励。

2、鼓励发展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凡新组建的商贸服务业行业协会,经市民政局、市商贸办审定,且运作规范正常的,每家一次性补助工作经费3万元(组建时补助50%,正常运作时补助50%)。

3、引导企业管理上层次。对通过ISO9000、ISO14000认证的商贸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通过SA8000认证的商贸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3万元。

4、加快高级服务人才引进,特别是要吸引职业经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高级职业技能、旅游服务等方面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服务业企业可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用于对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五)努力构建商贸服务业安全体系

1、积极创建“放心店”工程。对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中,完成政府下达任务指标达100%的,每建成一家放心店,经市工商局验收合格后并挂牌经营的,奖励商品主配送企业300元;在验收合格的“放心店”工程示范商店中,按10%的比例评选出优秀示范放心店,给予一次性每户1000元的奖励;按10%的比例评选出农村维权优秀监督员,给予一次性每人500元的奖励。

2、加快规范化农贸市场建设。对经有关部门验收达标的规范化农贸市场(规范化农贸市场标准另行制订),一次性按10万元标准给予奖励;对列入规范化农贸市场创建计划,创建活动中设施改造投资规模在150万元以上的,每家再给予3万元奖励。对个别基础设施特别陈旧,通过改造达标的农贸市场,经审核后报市政府研究同意,适当提高奖励标准。

3、凡从事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的厂(场)购置用于机械化屠宰设备投资额在200万元以上,本辖区生猪屠宰率达100%,按设备投资额的1%给予补助(最高限额为10万元);新建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的屠宰(场)项目,征用土地按工业性用地指标征用;相关地方性建设规费按照政府性投资项目予以优惠。

4、对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已登记的运送鲜活商品的小型货车,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给予市区通行、停靠的便利。直营连锁经营企业有关登记、许可证等手续,由连锁企业总部向有关审批机关统一申请办理,并报所在地部门备案。

5、对商贸流通企业在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性政策扶持上,参照工业企业优惠性扶持政策执行。

三、组织领导

1、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商贸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全市在推进商贸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贸办。各相关部门要对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乡镇、街道也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服务业工作的协调指导,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有序地开展工作,共同推进商贸服务业健康发展。

2、营造发展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其他宣传舆论阵地的导向作用,广泛进行宣传,强化新闻。大力宣传服务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一、二产产业互动发展的重大意义。创新舆论载体,通过不断宣传服务业的发展成果和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件,大力宣传从事服务领域的突出单位和优秀代表,提高企业和群众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形成发展合力,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企业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完善统计制度。建立科学的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切实抓好服务业普查工作。统计部门要认真做好服务业各类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工作,及时反映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

4、建立健全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切实承担政府对企业的部分管理和协调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保护、行业自律、沟通企业和政府等方面的作用。

5、实施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把服务业发展作为各乡镇、街道及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服务业发展工作目标,建立和实施科学合理的服务业考核细则。

四、其他

1、加大商贸服务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从20*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设立商贸服务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本政策意见的奖励、补助项目。并设立突出贡献奖,在商贸服务领域的批发、零售(连锁)、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中,开展“*市十强商贸服务企业”、“*市十优商贸服务业优秀经营者”评选活动(具体评选办法另行制订),对当选企业及经营者由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相应奖励。

2、享受本扶持政策的商贸服务企业(含集贸市场),必须是财务制度规范,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的企业。企业所获得的奖励资金必须用于扩大再生产,并纳入相应的财务科目。涉及新建、扩建的投资项目,其实际投资额不含征地费,奖励项目不重复计算。对一个企业享受上述所有奖励项目的奖励资金总和,要以该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度为限。对存在偷漏税、侵权、仿冒等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有关部门查处的企业,以及当年度发生重大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的企业,一律取消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的资格。

第4篇

今年以来,我县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挑战,深入推进商贸消费升级三年攻坚行动,抓实做好“六稳”,落实“六保”,激发消费活力,全力开创电子商务、商贸流通互促互进的发展新格局,实现“三增”预期目标。

1.商贸运行平稳有增。社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实物网络零售额实现平稳增长。1-10月份,新增限上企业21家,占市年任务(12家)的175%,1-9月份(市里实行季通报制)完成社消品零售总额45.98亿元,同比增长0.4%,总量和增幅分别列全市第7、第2位。预计全年完成61.3亿元,同比增长4.2%。1-10月份完成实物网络零售额6.28亿元,同比增长33.81%,总量和增幅分别列全市第3、第7位。预计全年完成10亿元,同比增长28.2%。4月23日,全市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

2.发展蓄能动力有增。一是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城市风情街商贸综合体、四星级酒店、赣派风情街、文化艺术中心等已建成封顶,引进全国快消品连锁企业前30强步步高集团经营商贸综合体;商会大厦城市未来广场2.5万平方米商业主体已建成,与橙天影视、快乐玩家动漫游戏体验中心等品牌商家达成进驻意向;城东家居建材城开工在建,综合体验馆已完工,引进品牌运营商“北京居然之家”运营建材商贸综合体。二是城乡商贸体系不断完善。城区农贸市场建设加快,城南智慧农贸市场元月21日开业,68家商户入驻,引进世纪华联超市,在今年全省农贸市场建设改造绩效考核评价中列全省第一;城北农贸市场主体建成,预计年底投入使用。乡镇商贸综合体建设有序推进,麦㙦镇中塘小镇综合商贸市场、农贸市场建成运营,界埠镇商贸综合体在招商中,三湖镇商贸综合体在进行基础建设。三是商贸促销活动开展有色。我县先后举办了“畅享生活乐购”电子消费券促销活动、“品牌建材家居进万家”消费节、海木源清凉一“夏”大型融媒体直播等一系列大型促销活动,活动引流商家受益成效明显。

3.产业跨界融合有增。箱包产业电商步伐加快,全县171家成品箱包生产企业有近一半的企业(85家)实现电商转型。红金鲤箱包、麦点箱包、古茗箱包等9家企业网店,进入拼多多平台拉杆箱网销量全国前10,世纪行箱包新增列入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粮油企业电商规模壮大,粮油工业城有6家企业成功实现电商转型(琴联米业、皇城粮油、友泉食品、港达米业、洋峰粮油、康善源油脂),其中年电商交易超千万元的企业有3家(皇城粮油、琴联米业、洋峰粮油),1-10月份,6家企业实现电商交易1.05亿元元,同比增长36.8%。社区新零售逐步兴起,以“爆买社区”为代表的社区新零售电商平台网络已覆盖全县各大住宅小区,1-10月份平台实现电商交易261万元,其中销售贫困户和扶贫产品80.5万元,在央广网报道推广。

二、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发展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消费升级攻坚力量薄弱。消费升级受市场主导的因素较多,抓与不抓难以在短期内见成效,加上政策体系的不完善和上级考核关注度不高,造成促商贸消费升级工作仅停留在少数几个职能部门,攻坚力量薄弱,成效不明显。二是商贸基础有待进步提升。缺乏大型商贸综合体的带动,城市风情街等重点项目尚未建成,乡镇商贸综合体存有较多空白点,传统商业呈“散、小、乱”发展状态,夜间经济消费、中高端消费、假日消费等供给不足,造成本地消费外溢流失。三是网销品牌发展意识不强。今年,我县箱包电商企业为了保生存、保资金流,90%以上都是通过拼多多平台上线销售,“39元包邮”成为箱包在电商平台打“低价格战”的代名词,对我县箱包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县坚持以促商贸消费升级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着力构建以电子商务、商贸流通为主要支撑的内贸大循环,力争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8家以上,总数突破120家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亿元,增长10%,实物网销零售额达到13亿元,增长30%,持续巩固“全国电商示范百佳县”发展成果。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三篇文章”。

1.做深产业融合文章。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是我县电商产业发展的最大特色,要进一步深化推进。一是要引进龙头示范带动。重点对接上海百秋电子商务、浙江金华美晨商贸、广东泽柳贸易、网库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引进新模式、跨界人才带动我县电商产业发展升级。二是要做大粮油电商规模。推动粮油电商企业带动网销订单农业的发展,并利用国家和省消费扶贫网资源扩大产品销售。要招引1-2家专业化的农产品电商龙头运营企业,对全县初级农产品资源进行整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要打造直播示范基地。抓住视频直播发展新趋势,将城东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打造成直播基地,引导企业利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提升产品价值,缓冲拼多多平台低价竞争。四是要提升网销品牌。重点推动箱包、粮油产业龙头企业在网销产品研发、智能标准化生产、网销品牌创建、包装功能设计等方面取得突破,以好的产品、好的品牌,提升网销产品附加值。注重引导企业用“网红直播”等互联网新模式,唱响企业品牌。同时,加大对箱包上线产品的质量监管,严厉打击低质滥价等扰乱市场经营的行为。

2.做实消费升级文章。推进商贸消费升级是打通“内循环”的关键环节,要进一步抓牢抓实。一是要推进高档商业集聚区建设。力促城市风情街、商会大厦城市未来广场明年投入运营,大力招引名企入街、名品入店,打造我县夜间消费集中地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议适时拆除商贸中心小商品市场建设大型商贸综合体,与商贸中心夜宵街联动发展夜间经济。二是要推进乡镇商贸综合体建设。力促界埠、三湖商贸综合体建成并引入多业态运营,荷浦、桃溪、洋峰街道办等地商贸综合体启动建设,形成梯次推进的格局。三是要推进“十四五”加油站网点建设。重点推动高铁新区、城上乡等空白网点建设,满足群众消费需求。四是发展连锁经营。引进国内知名品牌商家落地发展知名“首店”。鼓励县城商贸龙头下乡发展连锁经营,提升乡镇墟街商贸形象。五是要打造促销活动品牌。大力举办海木源漂流节、城上桃花节、神政桥采摘节、箱包节、赣酒文化节等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促销活动,培育区域性活动引流促销品牌。

3.做强要素保障文章。电商方面,重点突破人才、物流成本的制约。要加强与省内大学院校合作,想办法招引一批大学生专业人才留在我县发展。通过外埠商会及时企业电商人才需求,吸引一批本土人才回流。鼓励电商人才与生产企业合作,搭建“前店后厂”营销模式,通过代运营方式帮助企业缓解人才短缺的问题。加强快递行业的规范管理,坚决打击行业内价格垄断,逐步降低电商物流成本。积极动员企业将注册地不在本县的网店迁回我县,减少电商交易数据流失。商贸方面,建议出台商贸服务业专项发展扶持政策,支持招大引强、品牌引进、商贸综合体建设、夜间经济集聚区发展、商贸促销活动、限上企业入规入统等,充分调动全社会推动商贸消费升级的积极性。

四、“十四五”期间的工作打算

“十四五”期间,我县电子商务暨商贸服务业工作思路是:以构建全领域大商贸大流通实现新跨越为目标,到2025年,力争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突破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以上,实物网络零售额突破3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使我县发展成省重要的现代商贸服务业中心。围绕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电商产业发展升级。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与盐卤药化、箱包皮具、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主导产业充分融合,扩大销售,拉动生产。积极对接沿海电商龙头企业,力求在跨境电商和外综服务平台、农产品电商综合运营等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招商上取得新突破。以城东大学生(青年)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为载体,加快电商人才培育,加强与省内大学院校合作,引进人才,为实体企业电商转型提供人才支撑。坚持走品牌化电商发展道路,不断提升我县网销产品附加值。壮大粮油城实体电商企业网销规模,带动网销订单农业发展。积极培育井冈蜜橘等本地特色农产品网销体系,带动我县农特产品“网上行”。

第5篇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1.总体思路。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特点和服务业发展现状,围绕打造浙东商贸强市、浙东优秀旅游休闲城市的目标,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坚持和谐发展、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的原则,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大力提升消费业,积极发展生产业,协调发展城乡服务业,全面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相融合,与城市化进程相配套,与城乡居民要求相适应的服务业经济体系,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转型的新支撑。

2.发展目标。到201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地税收入比重达55%以上。初步形成商贸流通业、休闲旅游业、商务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服务业经济全面繁荣的局面。基本形成以“一心(中心城区)两翼(以甘霖镇、黄泽镇为中心的辐射区域)三足(以崇仁镇、长乐镇、三界镇为中心的辐射区域)”为重点的服务业区域格局。

二、发展重点

紧紧围绕推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工业转型升级与生产业联动发展这一战略重点,对全市服务业实行分类指导,今后全市拟重点发展以下十大服务业。

(一)优先发展商贸流通、休闲旅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四大主导产业

1.做强商贸业。按照“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专业店等现代流通组织;加快推进世贸广场建设,打造城南新区商务商业中心;应用信息化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改造提升专业市场,加快领带城物流中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向农村延伸,加快改造提升浙东农产品批发市场、江滨市场等农贸市场,构筑便利实惠城乡居民商贸服务体系;提升老城区文化广场商圈,加快鹿山路商贸步行街区建设;实施商贸流通业竞争力提升工程,加大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培育和品牌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我市商贸流通业的综合竞争力。

2.做特旅游业。充分挖掘和整合我市人文、山水、生态、产业等旅游资源,积极打造“山水越剧、温泉休闲”的旅游品牌。发展*特色文化休闲旅游,着力推进唐诗文化、越剧文化、书圣文化等文化旅游项目的整合及培育。加快推进浙江崇仁温泉湖国际度假区等旅游业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旅游业发展基础。积极招商引资,加大基础投入,加强旅游营销,推进“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的完善配套。

3.做优金融业。强化金融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能力,加大对一、二、三产的信贷支持力度,形成“机构多元化、服务多样化、运行现代化”的产业发展框架。积极探索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多种金融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加快金融信息化建设,推进金融生态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民间融资运行机制。引导各类保险机构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创新保险产品,构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业。

4.做大物流业。坚持“开放带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稳步推进”的原则,依据区域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特点和物流发展现状,鼓励以多种经济形式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发展以优势产业为支撑的区域分拨配送物流和市场配套服务型物流,着力构筑以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为主,城西物流中心、禹溪长运物流中心和*港物流中心为副,多个乡镇物流场站结点为补充的“一主三副多结点”的物流框架布局。

(二)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科教服务、社区服务三大产业

1.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重点提升电信增值服务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水平,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与网络增值、电信与广电运营等服务,加快重点领域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社区、家庭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切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促进公共信息资源、社会信息资源和其他领域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和再利用。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工作,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基本建成为各产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

2.扶持发展科教文服务业。积极培育技术市场,加强科技交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鼓励发展研发服务、技术推广、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加快建设一批科技服务平台,构筑以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等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市科创中心以及现有行业科技中心的创新与服务功能。改造提升艺术村,推进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文化商品连锁经营等现代文化流通产业。巩固发展义务教育,充分利用职高、技校等职业培训资源,积极探索多种办学方式,促进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3.引导发展社区服务业。探索新型社区管理机制,促进各类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形成配置合理、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社区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社区服务实体,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服务中心、康复中心等基础服务设施的民营化、市场化,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信息化、产业化水平,对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条件的,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社区服务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全面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

(三)积极发展房地产、商务服务、公共服务三大产业

1.稳健发展房地产业。发挥房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调整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加快建设房地产行业信用体系,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推动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合理配置各类地产资源,培育房地产品牌企业和品牌项目,形成住宅地产、商务地产、旅游地产和工业地产等多元化的房地产发展格局。合理引导和发展商品房市场,优化和保障供给,推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项目建设,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

2.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围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规范提升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检测等服务业,指定和完善行业服务标准,提升组织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规范发展环境,扶持法律咨询、工程咨询、信用评估、认证认可、会展服务、管理咨询、品牌营销、广告会展、知识产权、服务外包等行业。加快城南新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发展总部经济。

4.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业。加快文化、体育、卫生、城乡公交等公共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整合和有效利用重要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业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发展医疗卫生等产业,使市场成为公共服务资源分工的主导机制,促进公共服务业产业化。

三、政策措施

1.实施集聚发展。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新型专业市场、现代商务产业布局要求,加快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世贸广场、总部经济等服务业集聚区产业规划和建设规划的制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加速集聚政策措施,做大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促进现代服务业的集约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配套、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产业格局。同时,根据服务业跨度大、领域广的实际,分门别类地调整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逐步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

2.培育市场主体。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允许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未禁止的服务行业和领域,进一步放宽注册资本限制,减少服务业企业审批环节。明确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体育建设等社会事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公益性质,对能够实行市场经营的服务,要动员社会力量增加市场供给。积极发展服务外包,加快工业企业主辅分离步伐,落实主辅分离财政扶持政策,重点推进研发设计、仓储物流、国际贸易、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推进行业自律。

3.加大财政金融投入。充分发展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根据财政状况和服务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带动性强的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引进,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服务业发展的公共平台和集聚区建设,新型业态的推广运用,新兴现代服务业与公共业发展以及年度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各类服务企业,以奖励、项目资金贴息等方式进行扶持。加强优惠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增加透明度。改善服务企业融资环境,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和重点项目信贷需求。

4.增强要素保障。加强土地要素向服务业倾斜与集聚。物流企业用地可以享受工业用地价格政策。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年底前完成服务业收费清理,取消和制止不合理收费项目,严禁向服务业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所有检查、罚款行为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执行。对从事农村客运服务、经营等方便农民出行的运输行业给予支持。

5.强化招商引资。加强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现代服务业投资集团、企业投资现代物流、文教卫设施、旅游景区、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吸引境内外大公司、大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物流中心以及其他分支机构。同时,加大对我市服务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积极鼓励其与境内外的大型服务企业合作交流,共同开拓国内外服务业市场。

6.突出项目带动。按照“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滚动发展原则,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加强重点项目管理,完善重大项目统筹协调机制,要抓紧实施一批对产业带动力强、经济转型升级作用大的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要继续落实项目推进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市、乡镇(街道)部门两级重点项目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对项目推进的全程服务。

7.落实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好省、*市和我市出台的有关发展服务业经济的各项扶持政策和规费减免优惠政策,推进现代商贸、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信息、中介等服务业企业快速发展。对主辅分离后企业,税负高于原税额,高出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生产经营用房三年内缴纳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报经税务机关批准,设立起三年内给予减免;所购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原因,可以采取加速折旧。对服务业集聚区的项目和企业优先安排用地和投资贴息补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资金补助;集聚区企业若纳税有困难的,经批准可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等税费减免优惠。对服务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享受研究开发费用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

8.实施品牌战略。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联合与合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集团,鼓励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争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认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服务企业的标准化培训,推动企业开展服务质量等体系认证,评选各服务行业信用企业并予以大力宣传。

9.加强人才建设。特别要吸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物流管理、信息技术、软件服务、旅游服务等方面高素质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建立人才、智力和项目引进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落实引进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激励优秀人才投身于现代服务业,为优秀人才创业、生活、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完善全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组长,各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和有关乡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商贸办,负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为扎实推进我市服务业发展,成立若干个服务业发展专项推进组(具体组织机构附后)。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和工作分工,加强联系沟通,形成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完加强对服务业工作领导,推动本地服务业快速发展。

第6篇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会议精神,抓住国家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消费拉动力的重要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紧紧围绕“两县一点”的战略目标,以扩大居民消费为主题,以工作创新为动力,以“一县两圈三中心四工程”为抓手,策划大项目、扶持大企业、培育大市场、拉动大消费、促进大开放,加快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不断提升外经外贸水平,加快形成内外贸易一体化的商务工作新格局,使商贸服务业逐步成为繁荣区域经济、便利人民生活、强化城市功能的支柱产业,逐步提升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任务

——社会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商品销售总额增长20%以上,商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连锁销售额增长20%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0%以上,会展直接收入增长20%以上。

——市场体系。新(改)建规范化乡镇农贸市场16个,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覆盖率达到50%以上;城区标准化菜市场实现“全覆盖”;完工靛水农产品综合批发交易市场主体工程,建成冷链系统2个;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放心超市”在各中小学逐步推开;新(改)建设加油站5座;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再生资源回收连锁经营格局基本形成,城区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全面规范。

——商圈建设。“两江四岸”风情长廊初具雏形,启动建设学坝·中央商务区,力争启动建设新城商圈;创建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1个,培育评选示范超市1个,新增规范化社区商业网点15个;力争商业设施投资2亿元以上,新增商业零售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

——企业培育。扶持渝粮集团公司、名特超市、再生资源物流公司等本地商贸企业做强做大。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电器等店营业。星级农家乐达到50家,其中三星级以上5家。新增市内外知名连锁餐饮企业5家以上,新增国家三钻级以上酒店1家以上。全县限额以上企业达到65家以上,占社零总额比重达到40%以上。

——粮油管理。加强县级万吨储备粮管理,力争开工粮油物流园。推广农户储粮新型标准化粮仓5000个。

——外经外贸。新发展外贸企业5家,实现外贸出口300万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200万美元以上,新增外派劳务100人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以确保群众日常重要生活用品不断档脱销为重点,在保障市场供应方面有新的举措。

1.加快标准化商品蔬菜基地建设。认真落实“菜篮子”工程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快培育适合我县区域气候、土壤条件的经济类蔬菜,实现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和重要时节的应急供应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快汉葭镇、平安乡、新田乡、润溪乡、长滩乡等标准化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加大蔬菜及农副产品购销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引导和促成龙头企业与市内外集散市场、大型超市、生产企业加强对接,支持龙头企业在主要菜市场、超市增加直销点,在特定时段为菜农开辟专门销售区域并提供保洁、管理等服务,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中间价差,畅通购销渠道,抑制蔬菜价格。

2.完善保供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保供网络体系,落实保供企业、保供仓库、保供人员、保供责任。充分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和网络在市场保供中的作用,加强货源组织,确保重要生活必须品不脱销断档。

3.强化应急物资储备。搞好重要商品和应急物资储备,进一步完善化肥等重要农用物资淡季储备补贴制度,确保政府储备规模不低于50万元。切实加强县级储备粮管理,确保储备粮质量好、管理好、粮情稳。积极促成渝粮集团在彭筹建粮油物流园,新建3万吨市级储备粮库,争取食用油渝东南区域性储备项目落户。建立健全成品油商业储备制度和保供机制。规范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开展牛羊私屠滥宰专项整治,做好病害生猪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工作。

4.加强市场监测调控。建立重要商品和应急商品保供联席会议制度、保供企业动态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统计监测体系,建立和完善粮、油、肉、菜、蛋、奶、糖和成品油、液化汽等重要商品的市场监测周报制度。抓好重点农产品市场、商场、超市等流通服务行业的供求监测和预警工作,增强预见性,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证重要商品的市场供给,防止市场波动影响稳定。

(二)以完善网络、丰富业态为重点,在扩大城乡消费方面有新的成效。

1.继续实施“便民消费”工程。抓好城区商业网点布点和连锁网点建设工作。开展24小时便利店建设试点。提升家政服务水平,标准化洗衣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全面开展加油站评星工作。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再生资源回收连锁经营格局基本形成,城区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全面规范。支持和鼓励农村家电维修、照片冲洗、美容美发等生活服务网点建设,消除农村消费市场“空白”,提供便民服务,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2.大力实施“名品名店”引进培育工程。坚持内引外联,进一步加大名品名店引进培育力度,建设和培育一批大商场、大卖场、大企业,促进我县消费水平提档升级,满足各类城乡消费需求。重点要促进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电器、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等市内外知名企业早日入驻,开展优秀龙头企业、示范超市、示范店评选活动,积极打造和培育学坝·中央商务区、小转盘至山谷居商业街和两江四岸民族风情长廊。

3.积极实施“商旅联动”工程。加快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在加快旅游景区建设的同时,大力实施商旅联动,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完善服务设施,发展配套产业,精心策划和举办中国钓鱼旅游文化节、龙舟节等节庆活动,努力扩大旅游消费。

4.提升餐饮服务业水平。开展餐饮服务业“提升年”活动,支持组建餐饮行业协会,积极筹办美食节等饮食服务业发展交流活动,促进饮食服务业快速发展;开展饭店、农家乐星级评选活动。

5.巩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果。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息化建设,新建“农商通”终端120个。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联合配送试点,农家店配送率达到50%以上。“放心超市”在各中小学逐步推开。加快推进“放心粮油进超市”工程。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优秀龙头企业、示范超市和示范店评选活动。拓展供销、银行、邮政、医药、体育彩票、废旧品回收等服务功能,实现“一店多能”、双向流通。

6.深入实施“家电(汽摩)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程。围绕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目标,从政策执行、促销便民、售后服务等方面,完善政策措施,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家电(汽摩)下乡及以旧换新工作水平,努力保持全市先进行业,推进家电(汽摩)下乡模范县建设。县财政、县商务部门在及时兑付补贴政策的同时,要加强政策执行监管,防止骗补等违规行为发生,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县商务、县工商、县物价、县公安等部门要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违纪行为。

(三)以实施商贸“五大行动”为重点,在促进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方面有新的突破。

1.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新(改)建规范化乡镇农贸市场16个,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覆盖率达到50%以上。完成城区标准化菜市场改造整治任务。开工靛水新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农产品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强冷链系统建设,增强旺储淡供能力,力争建成2个冷链系统。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畅通物流,降低运输成本。

2.积极打造优势品牌。依托市内外知名龙头企业,积极推行订单农业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认证,落实申报认证费补贴政策,新认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产地认证10个以上,力争创国家级名优产品1个以上、市级名优产品3个以上。加强地域品牌建设,整合现有品牌资源,集中打造特色品牌,扩大农产品的市场知晓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逐步将产品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

3.切实搞好市场营销。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加市内外各类知名展会推介活动,扩大销售范围和规模。加强“农超对接”,与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重客隆超市、名特超市等市内外知名超市,签订农产品购销合作协议,建立农产品生产(供给)基地,依托其成熟的市场网络平台,开拓我县农产品销售市场。积极组织企业(专业合作社),参加农村商网对接活动,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25%以上,助推“农超对接”和“农商对接”,为我县农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加快推进魔芋、桐油、蔬菜等农产品出口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开拓国际市场,力争实现农产品直接出口。

4.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农产品销售工作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和营销网络。建立农产品供求信息旬报制度,及时研究农产品销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产品供求信息畅通。加强产业发展主管部门与流通主管部门的沟通与衔接,分产业、分产品完善相应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市场预警机制,制定市场应急促销预案。

(四)以实现外经贸快速发展为重点,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有新的起色。

1.培育重点外贸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外贸扶持政策,按照“抓大、促小、育新”的思路,重点扶持新聚源、天宏鞋业、天鸿植物油等有出口业绩的企业加快发展、扩大出口,确保出口300万元以上。通过协调落实出口退税、信贷融资、商检服务、便利通关等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培育供港蔬菜、晶丝苕粉、天娇(七雨)魔芋等产品出口。

2.搭建出口平台。利用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扶持政策,大力开拓新的国际市场,组织有条件的企业捕捉国际市场信息,联系供应商和采购商,争取进出口;通过积极引导、重点培育,力争新增外贸企业5家。

3.加大招商力度。围绕新城开发、新能源基地建设投资热点,加大工作力度,主动走出去邀请,请进来考察,吸引更多境外资金参与新城开发、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县经合局、商务局、园区办招商引资协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形成招商引资合力。主动衔接投资外商,及时掌握落户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推动靛水新城、诸佛旅游开发等外商投资项目落实投资,加快建设。

4.打造外派劳务输出基地。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完善政策措施,依托信誉好、实力强的劳务公司,有序组织境外劳务输出,积极打造外派劳务品牌,努力建设全市外派劳务基地,力争新增外派劳务100人以上。

(五)以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为重点,在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方面有新的进展。

1.继续抓好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健全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监察队伍,配备商务行政执法人员,完善商务执法设施,加强商务行政执法监察工作。

2.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市场整治联席制度,净化市场环境,巩固定点屠宰成果,开展酒类流通情况摸底,全面实现酒类流通备案登记管理,坚持溯源制度,抽查备案登记率达90%,溯源制度覆盖率达到100%;开展生猪(牛羊)、酒类、粮食专项整治。

3.加强特种行业(商品)管理。加强成品油、废旧物资回收、二手车交易、典当、拍卖等重点行业监管,确保健康安全运行。加强商务系统安全稳定工作,全面落实液化气安全责任制和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责任事故零目标,确保商务系统安全稳定。

4.加强粮油管理工作。修订《县级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指导和加强粮食仓储管理、安全保管工作,实现“四无”储粮达到98%、“双低”储粮达到90%、规范化储粮80%。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完成农户储粮新型标准化粮仓5000个。严格落实粮食收购准入制度,清理和整顿粮食收购资格证达100%。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和完善“四项制度”。一是商务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定期召开商务联席会议,通报情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切实解决好影响商务发展的硬件和软环境。二是周边商务工作协作制度。加强与周边区县商务部门和大型商贸企业沟通协作,发挥各方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快速反应、协同发展。三是评先创优奖评制度。研究制订商贸企业评先创优奖评办法,实行半年1次奖评、年终1次评先创优,引导和规范商贸企业健康发展。四是商务发展资金支持制度。县财政在上年预算中安排100万元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坚持适度增长和因事用钱、因需调度原则,加强资金使用指导,搞好检查和绩效评价。

(二)切实搞好“十二五”规划。根据全市“十二五”商贸流通发展规划和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认真编制完成《县“十二五”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及其它相关专项规划。主动适应新一轮城市扩容的需要,在旧城改造和新城拓展中,合理规划布局城区商业网点,完善商贸服务功能。指导中心集镇在“十二五”集镇发展规划编制中,加强和完善商业设施规划。

第7篇

关键词: 商贸服务业;农产品价格;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7217(2016)02-0106-06

一、引 言

随着国内农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国际市场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近年来我国大蒜、生姜、土豆、猪肉等多种农产品的价格呈现暴涨暴跌波动。以猪肉价格为例,2006~2014年全国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为11.55元/kg、18.76元/kg、22.86元/kg、17.61元/kg、18.03元/kg、25.84元/kg、23.28元/kg、22.74元/kg和20.98元/公斤,最大年均增幅高达62.42%,最大年均跌幅达22.97%。2015年开始,国内猪肉价格小幅下跌后自3月下旬开始触底反弹,8月中旬达到年内顶点18.45元/公斤,累计涨幅达55.17%,此后猪肉价格冲高回落,呈弱势调整。

针对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发现气候因素 [1]、国民收入变化 [2]、世界石油价格 [3]、能源价格 [4]、汇率及贸易政策 [5]、农产品期货市场[6]、需求因素 [7]、供给因素 [8]、货币因素 [9]等均会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产生显著影响。少数学者研究发现,与农产品生产经营相关的商贸服务业也会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Bart(2010)等指出发展中国家现代零售业的发展是导致农产品价格变动的重要原因[10]。Gordon(2009)等则认为运输成本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被低估[11]。胡卓红等( 2008)认为价格链条长、交易成本及运输成本增加等是导致农产品上涨的主要原因[12]。宋则(2011)指出,商贸服务业能够有效遏制并稳定物价,应当降低流通领域的体制性成本以稳定大宗商品和农产品的价格波动[13]。王冲等(2012)研究发现创新农产品流通环境、模式及主体能有效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14]。韩喜艳等(2012)指出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制度性成本、物流成本和市场管理成本是导致农产品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补贴流通能有效抑制农产品价格的波动[15]。张立华(2013)认为“农超对接”能有效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从而抑制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16]。杨浩雄等(2014)发现物流成本对低价鲜活农产品价格影响较大,流通环节越多物流成本占农产品价格的比重越大[17]。

近年来,我国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嵌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商务部一项调查显示,农产品流通的每一环节至少加价5%~10%,流通成本占农产品最终价格的70%左右。然而,从商贸服务视角研究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文献非常少。这些文献多是宏观对策研究,或是从供应链视角研究某类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溢价现象,缺少基于宏观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研究。本文先分析商贸服务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机理,然后基于我国1980~2014年共35年的宏观经济数据,结合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商贸服务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动态影响,最后从商贸服务角度提出平抑我国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的对策。

二、商贸服务业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机理

一般来说,商贸服务业是指为商品贸易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会展、仓储、社区服务,并涉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以及相关的商贸信息业等。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所涉及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嵌入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相关商贸服务。从理论上看,商贸服务业对农产品价格主要有供求决定和价格构成两个方面的影响机理,但影响方向难以确定。

从供求决定来看,商贸服务业发展能有效调节农产品供求价格弹性,进而影响农产品价格。一方面,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农超对接”等商贸模式的创新,能减少农产品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放松农户幼稚预期约束,降低农产品需求信息的“牛鞭效应”,同时能增加农产品的供给渠道,减少中间商囤积居奇的可能性,进而提高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另一方面,商贸服务业的充分发展,尤其是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社区便利店、连锁超市等市场载体的建设,能增加消费者的购买便利性。这样,同一种农产品在同一时段同一市场出现不同质量的替代品增多,消费者选择多样性增强,从而提高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因此,从供求决定来看,商贸服务业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方向,取决于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变动幅度之大小比较。

从价格构成来看,商贸服务业发展能改变农产品的生产及流通成本和内部管理费用,进而影响农产品价格。设想在一个没有任何商贸流通服务部门的经济体中,农户需要独立完成所有商贸活动比如购置农业生产资料、销售运输农产品等,这势必会增加其内部的生产管理费用。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使农户外购这部分服务成为可能。一方面,农户潜在的内部管理费用被降低,农产品生产经营得到专业分工,同时提高了生产经营效率,降低了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进而降低农产品价格。而另一方面,农户外购这部分商贸服务,增加了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迂回程度,市场交易成本也随之提高,进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因此,从价格构成来看,商贸服务业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方向,取决于生产流通成本及内部管理费用降低幅度和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幅度之大小比较。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

学术界对商贸服务业范围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商贸服务业涵盖了与商品流通及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全部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零售业、批发业、住宿餐饮业、广告业、信息服务业、仓储业、包装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狭义的商贸服务业则只包括专门从事媒介商流的批发零售业及从事物流的运输、仓储和综合物流服务业等[18]。本文所研究的商贸服务业属狭义范畴,包括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批发业和零售业以及专门为商业提供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及仓储邮政等行业。基于建模及数据可得性考虑,本文选取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作为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衡量指标。另外,农产品品类繁多,价格指数能综合地反映农产品价格一般水平,本文以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作为农产品价格水平的衡量指标。

(二)数据处理

由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构建需要至少30年数据,此处选取我国1980~2014年共35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其中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AP)以1980为基数(1980=100),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摘要2015》。以批发零售业(PL)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JY)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衡量商贸服务发展状况的变量,数据来自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为消除变量间的差异程度以及数据波动和异方差的影响,所有数据均经过了对数处理,分别表示为LAP、LPL、LJY。本文全部数据处理和模型运算都使用的是EVIEWS6.0软件。

(三)实证分析

1. 单位根检验。VEC模型需要在平稳时间序列的基础之上构建,直接利用非平稳序列建立回归模型容易产生伪回归问题。此处采用带有截距项和趋势的ADF检验法验证变量的平稳性,最优滞后阶数根据AIC和SC最小的原则选取,以确保残差非自相关,具体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知,虽然时间序列变量农产品价格、批发零售投资和交通运输投资是非平稳的,但其一阶差分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是平稳序列,即为I(1)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

平稳注:检验类型中的c和t表示带有常数项和趋势项,K表示综合考虑了AIC、SC选择的滞后期,D表示一阶差分,*表示通过10%的显著水平,**表示通过5%的显著水平,***表示通过1%的显著水平。

2. 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的重点在于滞后阶数的选取。确定滞后阶数时,一方面希望阶数能够足够大,以便更完整的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同时又要保证模型拥有足够的自由度。为此,初步构建VAR模型,依据AIC、SC信息准则(如表2),结果表明应该建立VAR(1)模型。

由于模型包含批发零售(PL)和交通运输(JY)两个自变量,因此采用JJ检验法验证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表3中的迹统计量(Trace Statistic)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3个变量中至少存在1个协整关系。由此判断,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投资与农产品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3.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仅表明变量之间在结构上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要验证各变量的单位变化对其内在联系的影响还需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模型)进一步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是含有协整约束的VAR模型,多应用于具有协整关系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建模。具体结果如下:

D(DLAP)=-0.566×(DLAP(-1)+0.027×

DLPL(-1)-0.409×DLJY(-1)+0.022)+

0.218×D(DLAP(-1))+0.037×D(DLPL(-1))

-0.026×D(DLJY(-1))-0.00041

从模型来看,国内农产品价格受到上一期自身价格的影响,弹性系数是-0.566,同时本期价格波动量与上期价格波动量密切关联,当上期农产品价格变动1%,本期波动达到0.218%;批发零售投资和交通运输投资对农产品价格影响稍小,弹性系数也小,但上期批发零售投资和交通运输投资的变动率对本期农产品价格变动率影响较大,当上期批发零售投资变动1%,本期农产品价格变动0.037%,上期交通运输投资变动1%,本期农产品价格变动-0.026%。

4. 基于VEC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分析表明,农产品价格与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投资额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两者的变化是否是引起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原因还需要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来验证。具体结果如表4。

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投资是农产品价格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说明批发零售及交通运输投资的变动会带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5. 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分析研究的是给予随机扰动项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通过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对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所造成的影响。即由所得的VEC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得到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与农产品价格之间的相互冲击动态响应路径,如图1~图3所示。其中,横轴表示冲击设定的响应期数,纵轴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响应程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的结果。

农产品价格的脉冲响应结果显示:农产品价格对自身新息扰动的响应效果最明显,且在较长阶段内处于调整状态。当受到自身标准差新息冲击后,农产品价格即刻作出正向反应且于第1年达到最大值0.0782,此后农产品价格逐渐回调,直至第4年下降到最低值0.0008。从第4年开始,农产品价格开始了新一轮的上涨并于第6年达到正向最大0.02,此后农产品价格缓慢趋于平稳。这表明,农产品对自身价格的变化较为敏感,当农产品价格发生变化时,短期内会带动其自身价格的较大幅度调整,这一调整到第9年才会完成。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在受到农产品价格标准差新息冲击后表现出了相似的波动趋势,两者均在第3年达到正向最大,经过小幅度下跌后自第5年开始趋于平稳,但交通运输比批发零售受到的冲击大,这表明农产品价格波动给交通运输带来的影响较为明显。

批发零售脉冲响应结果显示:批发零售受到自身的一个标准差新息冲击后立即就表现出很高的正向影响,经小幅度下跌后从第2年开始趋于稳定。交通运输对批发零售的扰动并没有很快作出响应,在第2年达到最大负影响后趋于稳定。在开始的1年,批发零售新息的冲击对农产品价格有正向影响,即批发零售投资的增加会在短期内带动农产品价格的小幅上扬,但很快负向影响出现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降低,且在第2年达到最大负影响,此后经过短暂回调农产品价格在第4年趋于稳定。这说明批发零售投资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农产品的价格,且这一影响是长期且持久的,但这一价格调整存在一定的时滞。

交通运输脉冲响应结果显示:交通运输受到自身扰动的冲击后立即就表现出较高的正向影响,第1年开始正向影响逐步降低,第3年达到最低,此后经过3年调整在第6年趋于稳定。批发零售受到交通运输的冲击后表现出一个较大的正向影响且在第2年达到最大,很快正向影响于第3年降至最低,经过2年调整到第5年开始趋于稳定。交通运输新息的冲击在第1年对农产品价格有正向影响,即交通运输投资的增加会在短期内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很快负向影响出现且在第2年达到最大,带来农产品价格的降低,但这一负向影响的效果并没能持续,从第2.5年开始,农产品价格随着交通运输投资的增加逐步上涨并于第4年达到最大,此后经过小幅度回落到第8年趋于平稳。这表明交通运输投资的增加只能在短期内带来农产品价格的降低,长期来看,交通运输投资的增加将会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6. 方差分解。方差分解衡量每个新息冲击对变量变化的贡献度,即各新息对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农产品价格的方差分析结果(表5)表明:农产品价格主要受自身价格变动的影响,其最高贡献度可达84.14%;其次受交通运输的影响,其贡献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第9年时首次超越农产品价格自身成为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批发零售对农产品价格影响的贡献度相对较低,但最低贡献度也有4.16%,其贡献度同样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增大。这一结果表明,除了农产品自身价格的波动外,交通运输投资的增加更容易导致农产品价格的变化。

四、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与农产品价格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二者均是引起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2)批发零售投资的增加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时滞的、长期且稳定的负向影响;(3)交通运输投资短期内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负向影响,但这一影响不能持续,长期来看,其投资额的增加会推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4)交通运输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贡献总体高于批发零售,且随时间推移二者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贡献度逐渐增加。

自2015年开始,我国已放开烟叶收购价格,这标志着我国农产品价格已全部放开由市场形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放了之”,而是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采取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目标价格补贴等手段,建立科学的农产品价格宏观调控体系。本文的重要启示是,从商贸服务业入手来促进农产品价格稳态波动,是一种可行的调控思路。第一,加大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具体来说,重点支持农业合作社、涉农物流企业、涉农电商、连锁超市等核心企业发展,支持农产品物流枢纽、公共集配中心、电子商务平台、中心批发市场等关键节点建设,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销区配送中心、社区零售商业等薄弱环节的建设。第二,加快发展涉农批发及零售业。重点发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民市场、农产品直销等新型流通业态。鼓励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大型连锁超市和批发市场建立对接,推广农产品直销。建立一批农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推动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第三,大力发展涉农现代物流业。建设一批以县城为单元的涉农区域性物流中心点,在此基础上,建设一批以省域为单元的涉农现代物流网络,加强包括加工配送、批发零售、仓储中转、水运直达运输、公路快速运输、航空高速运输、铁路大宗运输和信息即时服务等在内的物流能力的建设。

参考文献:

[1]Gilmour et al.Market volatility and the food system:a canadian perspective[C]. Washington D.C.in 13th Annual Pacific Food System Outlook Meeting ,2009.

[2]David K.Lambert, Dragan Miljkovic.The sources of variability in U.S. food prices[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10,(32):210-222.

[3]Saban Nazlioglu,Ugur Soytas .World oil prices and agricultural commodity prices:evidence from an emerging market[J].Energy Economics,2011,(33):488-496.

[4]Krishna H. Koirala,Ashok K.Mishra,Jeremy M. D'Antoni, Joey E.Mehlhorn.Energy prices and agricultural commodity prices:testing correlation using copulas method[J].Energy,2015,(3):1-7.

[5]Trostle R.Global agricultural supply and demand: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recent increase in food commodity prices[R].USDA,2008:143-175.

[6]Sanders D.R.,S.H.Irwin.A speculative bubble in commodity futures prices? crosssectional evidence[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0, (1):25-32.

[7]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机制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3):4-11.

[8]刘慧,李宁辉.小品种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的实证分析:基于吉林省白城市绿豆农户的调查[J]. 农业技术经济,2014,(2):76-84.

[9]吕惠明,蒋晓燕.我国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金融化因素分析―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3,(2):51-58.

[10]Bart Minten,Thomas Reardon,Rajib Sutradhar.Food prices and modern retail:the case of delhi[J].World Development,2010,(38):1775-1787.

[11]Gordon Wilmsmeier,Ricardo J.Sanchez.The relevance of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sts on food prices: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effects[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2009,(1):56-66.

[12]胡卓红,申世军.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中的流通成本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5):27-29.

[13]宋则.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稳定物价的功能作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1,(9):11-15.

[14]王冲,陈旭.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与流通改革的思路探讨[J].战略与决策,2012,(4):11-17.

[15]韩喜艳,李锁平.稳定农产品价格:基于补贴流通的思路[J].财经论坛,2012,(7):62-66.

[16]张立华.“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8):78-79.

第8篇

随着张掖立体交通枢纽的形成和经济通道作用的日益凸显,我们要紧紧抓住“居中四向”、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及新疆、青海、内蒙、等国家和地区的交通枢纽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重要历史机遇,按照“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基本思路,加快建设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和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营造宜商宜业更宜人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把张掖建设成为丝绸之路城市发展示范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丝路明珠金张掖”。

一、搭建河西走廊物流集散平台,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将张掖确定为地区性物流中心和甘肃省六大物流集聚区。在张掖建设大型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和保税区,可以为南、北两大高原资源交易和中东部工业品走向中西亚诸国搭建中转、集散和贸易平台。充分利用张掖立体交通枢纽和经济通道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张掖工业园区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出台《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为契机,把张掖国家工业园区和国家文化产业基地“玉水苑”作为发展生态工业的战略平台,面向内蒙古和青藏两大高原,采取设立“项目特区”、开辟“园中园”等方式,积极推进跨行政区划建立“飞地”经济合作区。以货物集散、中转和商贸服务为中心,把物流园区建设成为具有货物集散功能、商品中转功能、物流配送功能、流通加工功能、物流信息服务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及特色商品展示功能、旅游文化展示功能为一体的的大型综合物流中心,为高原腹地资源加工外运和国内外产业转移搭建平台。

二、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

顺应绿色安全农产品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充分发挥张掖国家级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建立生态保护与现代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建立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与持续保障农民增收相结合的增收体系,培育壮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建设物流园区别注重工业品、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资料、能源物资等集中外运、加工销售和中转、集散、配送,建设丝绸之路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和输出能力,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9篇

一、发展重点

(一)大力提升住宿餐饮服务业水平。支持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建设,规划建设药王山景区酒店、沮河生态旅游假日酒店、锦阳新城酒店、照金香山景区旅游酒店、花园饭店片区等四星、五星级酒店。鼓励经济型餐饮店进行提升改造,培育扶持一批餐饮大店、名店,着力打造特色餐饮品牌。

(二)积极发展休闲旅游服务业。打造一批以农业观光、田园采摘、民俗文化体验为主的“农家乐”餐饮旅游项目。发展苹果农庄、核桃农庄、葡萄庄园等采摘体验式旅游。重点建设步寿塬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小丘农业观光园区、关庄生态科技园区、照金香山景区乡村特色旅游。支持发展旅游示范村,鼓励开设“农家式旅馆”、“农家式酒店”。

(三)着力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强化商贸、旅游与历史文化的融合,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品牌响亮的特色商业街,重点推进锦阳新城现代化商业样板区建设,老城“四大巷”古街坊特色商业街建设,提升商业服务功能。

二、扶持政策

(一)土地

1、项目用地及建设规模: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建设必须符合全区建设规划,用地规模参照国家和行业规范。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建设规模,床位在200个以上,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

2、投资建设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所需用地以招、拍、挂方式取得。建设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可配套星级酒店建设用地面积2倍的商住用地,土地供应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实施。

3、区住建局提供规划选址意见,并选择开发较成熟的地块供投资者选择。星级酒店配套用地位置及建筑设计要服从整体规划。

(二)资金

1、凡在2013年12月31日前,按四星级、五星级标准建设的酒店项目,在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并全额交纳土地出让金后,区财政按其所取得的土地(不含配套商住用地部分)净收益区级部分的80%(四星级)和100%(五星级)的比例奖励该项目,专项用于支持酒店的建设,专项支持资金按工程进度拨付(项目动工建设次月拨付支持资金的40%;工程主体完工后拨付支持资金的40%;工程全部完工并经有关部门验收达到建设标准后,拨付剩余部分)。

2、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被国家(省级)旅游部门评定为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并取得认定证(牌)的,给予一次性奖补,分别奖励200万元、500万元。

3、新建、改建的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投入运营,按营业面积给予经营者每平方米100元的一次性奖补。

4、新建(改建)的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在区注册并运营的,营运第一年企业上缴所得税按区级留成部分80%的比例奖补,第二年企业上缴所得税按区级留成部分60%的比例奖补,第三年企业上缴所得税按区级留成部分30%的比例奖补。

5、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新建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等关系民生的商贸服务业项目,建筑面积在10000㎡以上,发展改革、财政、商务等部门优先安排,争取国家及省、市商贸服务业专项扶持资金,建成取得证照、投入营运后,按建筑面积给予每平方米100元的一次性奖补。

6、对以农业观光、田园采摘、民俗文化体验为主开发的“农家乐”项目,免交区级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规费。对新评定为国家级、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分别奖励20万元和10万元。全区每年评定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各奖励10万元;明星农家乐5户,每户奖励1万元。

7、支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店实施规范化改造,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对改造营业面积在200㎡以上,操作间面积30㎡以上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补,并授予名吃“示范店”牌匾。

8、鼓励国内外著名品牌(连锁)住宿餐饮企业及企业总部入驻我区,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新入驻的著名企业及企业总部,一次性奖补10万元。

9、对首次进入限额以上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且当年销售收入增速在40%以上的(由统计部门认定),一次性奖补企业5万元。

10、对符合本《意见》规定,新建(改建)的四星级以上(含四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即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前注册并运营的,在建设过程中占用、开挖城市道路或绿地,完工后恢复原状的,减免城市道路或绿地占用、开挖费用。

(三)服务

商贸服务企业办理工商登记、用电增容、消防设施、城市管理等手续时,各有关部门要简化程序,优化服务。在保证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工商、税务、物价、公安、环保、住建、食品药品监管、质监等执法部门对商贸流通企业推行联合执法,避免多头执法和检查,严禁不合理收费和加重企业负担。

三、保障措施

1、区政府成立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区长担任,成员由区发改、商务、招商、财政、国土、住建、旅游、工商、消防、食品药品监督、税务、统计、质监、金融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办公室主任由商务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负责行业指导、企业备案、项目申报、细则制定、指标考核等日常工作。

第10篇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发展,对外开放有序推进,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贸易结构逐步优化,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初步显现。贸易结构逐步优化。计算机、保险、金融、咨询等高附加值现代服务贸易快速起步,竞争优势不断提升。2006至2010年,进出口总额从313.4亿美元上升到702.9亿美元,增长约1.2倍,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6.3%上升到19.4%,年均增长22.4%。同时,与现代服务贸易行业相关的服务外包迅速发展,教育、文化、中医药等中国特色服务贸易领域潜力巨大,出口体系初具雏形。

(二)“十二五”期间服务贸易发展面临形势复杂,挑战与机遇并存:

发达国家在高端服务贸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推进发展服务贸易。同时,我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不高,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偏低,服务贸易地区和部门之间发展不均衡。服务贸易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国际营销渠道不畅,在品牌、专利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均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

(三)发展目标:

提高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文化、咨询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现代服务贸易占我国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2015年占比超过45%。进一步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运输、旅游、分销等服务出口规模。

逐步提高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度,扩大通信、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商业服务等行业的商业存在规模,提升经营服务水平,带动、培育和壮大国内产业。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通信、研发、文化、咨询等行业服务出口规模显著扩大,与货物贸易和境外投资协调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打造“中国服务”。境外商业存在数量明显增加,加快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和品牌的服务外包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逐步提升。

第11篇

>> 济宁市商贸物流发展战略浅析 宁波市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 吉首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研究 南平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分析与思考 网络生态视域下咸阳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青岛市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对策研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赣州市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推进重庆市城乡商贸统筹发展探讨 发展武汉市商贸物流的对策建议 蚌埠市商贸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济源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建议 电子商务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 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与快递业联动发展研究 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大庆市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商务与快递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 深入实施商贸兴市战略营造川东北服务业发展高地 电子商务环境下廊坊市香河家具特色产业群的发展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十堰市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研究 恩施市加强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陆立军,杨志文,于斌斌.基于万家商户问卷的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联动发展探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2).

[3]马斌,徐越倩.论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互动发展[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3).

第12篇

关键词 服务贸易 上海 路径选择

上海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市之一。进入2l世纪以来,上海的产业结构正面临重大的转型,服务贸易和服务产业将在上海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上海依托科技、教育、管理、信息和人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运输、金融、保险、邮电、广告、展览、人力资源、信息、咨询、审计、法律等国际服务贸易业。80年代,上海每年的国际服务贸易额为20亿美元左右。进入90年代,国际服务贸易额明显增长。1999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达到60亿美元左右。同时,上海加快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外资逐步进入银行、保险、交通运输、房地产、信息咨询、设计装潢、广告等领域。到1999年底,上海服务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1,85亿美元,占比达47.55%。到2005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已达到近324.6亿美元。

(一)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

从服务贸易规模看,贸易规模加速增长。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出口额从2000年的36.1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61.1亿美元,进口额从2000年的4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63.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79.1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24.6亿美元,如表1-1所示。根据计算,2000-2005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2.7%,出口年均增长35.4%,进口年均增长30.4%,均高于同期上海口岸贸易进出口的年均增长率。

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5年的20.5%。其中出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5年的19.8%,进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从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5年的19.2%。

但是从总体规模来看,上海服务贸易总额仍较小,2002年新加坡、中国香港服务贸易出口分别为269亿美元和452亿美元,是上海的4.7倍和7.9倍;服务贸易出口分别为206亿美元和242亿美元,是上海的3.5倍和4.1倍。

(二)各服务行业进出口状况

从行业分类来看,在十四个子项中,有一半以上的项目出现逆差,前三位分别是运输、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和教育医疗保健,2004年其服务贸易逆差分别为11.77亿美元、9.15亿美元和2.62亿美元。顺差主要来自于旅游行业、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广告宣传,2004年顺差分别为13.02亿美元、4.32亿美元和2.02亿美元,但后两者的顺差额明显偏低。需要注意的是,上海具有比较优势且一直保持顺差的工程承包项2003年出现逆差,这主要是受“非典”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所致。扣除这一因素,可以看出上海在传统的旅游、工程承包行业仍然保持着较大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等新兴服务业的领域,上海企业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预示着上海在服务业领域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正在慢慢发生变化,新兴服务业的异军突起将可能成为上海未来服务贸易和服务产业整体能级和规模提升的助推器。br>

(三)服务贸易结构和形态

从贸易结构看,上海服务贸易近年来形态相对单一,但贸易结构有所优化。上海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在近几年维持稳定,但服务贸易类型较少。其中,运输、旅游、咨询所占比重最大,分另0约占出口总额的50%、20%和10%。从进口结构看,运输基本保持在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50%以上;旅游这一项从2000年的19%下降到现在的9%,2003年因“非典”下降到4%;特许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咨询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现在稳定在10%左右。

从服务贸易结构看。上海服务贸易类型较少,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工程等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其贸易额约占服务贸易总额的70%,总体呈略微下降趋势,而计算机信息、专利权利使用和特许经营、教育医疗等技术、资本、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所占份额虽较少,但比重持续上升,贸易结构有所优化。

(四)服务贸易竞争力

从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来看,上海服务贸易总体逆差呈缩小趋势,但核心竞争力仍有待提高。表5中TC指数大多呈负数。上海总体竞争力较弱,2005年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指数同2004年持平,均为-0.01。旅游、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是产生顺差最大的三个项目。而体现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运输、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教育医疗保险一直是产生逆差最大的三个项目,国际竞争力不高,与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和要求有一定差距。

二、上海服务贸易发展三大途径

(一)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

关于目前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到底是重点发展服务业还是重点发展制造业,对照借鉴香港的发展经验,现在有两种观点;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道路上,是应该继续维持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还是要大力建设国际服务中心,笔者也有自己的看法。

1、产业结构两种发展道路之争

香港20世纪80年代后的增长主要依赖服务业作为经济的支柱,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形成离岸形式。主张上海走此道路的人认为上海发展的瓶颈在于:长期以来,即使在人均GDP增长和产业结构自发演进的转折阶段,仍不断强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不符合产业结构的升级规律。香港正是强调了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才保持其较高的GDP水平,在2004年服务业更是占到GDP的85.7%;世界其他城市的发展也同样显示了这个规律。另一种思路是,上海应认识到今天香港经济面临的困境就在于丧失了制造业优势,单纯依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地产业的发展,使整体经济失却了依托,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削弱了香港经济的增长动力,并增加了由金融地产业所引起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鉴此,上海更应强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不应削弱它以促成第三产业份额上升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  香港近几年一直提出发展高增值服务业以及重振制造业。香

港的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在追求服务业的发展服务贸易额提升的同时,也应加快高增值制造业的发展。

2、本文的观点

我们认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可以互相推动、互补相长,亦即可以协同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的本质含义是指高科技制造业、科技密集型的制造业。因此,发展先进制造业,就要提高其科技、知识的含量,而不是提高资源消耗的比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定会为制造业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管理服务、技术服务等等。制造业的发展也必定会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上海过多地强调制造业主导地位、忽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必定会丧失很多发展先机和竞争优势。同样,如果一味单纯地依赖服务业,那么整体经济失却依托,产业空心化会削弱经济的增长动力。而新加坡却由于仍然重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平衡发展,因此能更快地摆脱199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增长动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无需对立,而是应该共同发展、协同发展。

以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贸易的提升,以服务贸易的提升促进服务业的发展。除破各种不合理的行政性壁垒,加大市场开放程度,积极吸引有国际水平的服务性跨国公司人驻上海,优化上海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能级的进一步提升。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通过国际运输、国际物流、国际旅游、国际贸易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对目前不具有优势的服务行业,加大开放力度和深度,以开放促进发展,培育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技术中心。

商务成本的适度提高,有利于城市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方向升级。这已经在跨国公司加速将其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向上海转移上体现了出来。对上海而言,人均GDP达5000美元显示出其已经和上世纪80年代时候的香港一样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借鉴后者二十多年来的直接经验,上海应在发展服务业、产业结构轻型化的同时,顺应制造业自身的演进,注重培养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分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某些环节上发挥比较优势并形成集聚,从而增强价值增值。与此同时适当发展部分有优势的高端制造业,避免制造业空心化。

总的来说,就是应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好地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也会促进现代服务业,使之具有更准确地发展方向。

(二)加大对外开放度

1、上海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的必要性

要加快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尽快优化产业结构,我们认为,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当今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贸易倾斜发展,发达的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以及上海加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势在必行,它是加速发展服务贸易,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客观要求。

根据杜珍儿《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评估模型》的研究结果,服务贸易市场开放度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服务业发展水平。另外还指出,对于整个服务市场,对外开放度是最重要的,但不同的影响因素对于不同的行业,它的影响力却是不一样的。WTO前副总干事、印度计划委员会委员安瓦鲁尔・豪达在2005年6月份举行的世界服务贸易论坛上表示,开放的服务业发展进程要高于低自由度的行业,实现各种服务也对内对外的市场“自由化”有助于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做大作强。张蕴如(2002)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度和竞争力问题。她认为,我国服务业发展不足的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服务业的开放度不够,包括服务业对外贸的开放度和外资的开放度都较薄弱。  香港服务业高度发达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高度自由化的经济制度,实行低税率的自由贸易政策,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带动本地运输、仓储、金融、商业咨询等服务业共同振兴。

2、上海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现状

近几年上海服务贸易开放的程度有所加大。自浦东开放以来,中央授予浦东和上海各项功能性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有许多与服务贸易有关,比如允许外商在金融和商品零售等行业投资经营,允许外资在整个上海的范围内开办银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允许外商在外高桥保税区开办贸易机构,批准建立中外合资外贸公司,批准部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等。

根据WTO公布的《服务贸易分类表》所列的12大类150多个项目,除金融保险部分项目以及新闻、出版、电信等大类外,上海已向全世界开放了大部分的服务贸易项目。

从表6,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跨国公司投资上海服务业领域各行业的现状及需要采取的战略措施:第一,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其他类服务业等行业在服务业领域中利用外资的项目数和金额都相对较小,需要从数量和金额方面同时加大与跨国公司的合作;第二,房地产业利用外资的项目数虽然相对较少,但投资总额却相对较大,根据这一特点,今后要重点与更多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力争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投资上海的房地产业;第三,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在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的项目数虽然较大,但投资总额相对偏小,需要提高项目合作的水平和层次。目前,在服务业领域中还没有利用外资的项目数量和金额都相对较大的、相对处于强势地位的行业,这也表明上海服务业领域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分散度较大,没有形成具有明显优势的行业。

3、上海加大服务贸易开放度的建议

第一,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扶持服务业的发展,吸引有国际水平的服务性跨国公司入驻上海,优化上海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能级的进一步提升。

第二,谨慎渐进开放。采取渐进的方式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并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开放计划,确定不同的开放深度,尽可能使竞争能力弱的行业有较长的适应和缓冲时间。

(三)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上海服务行业贸易竞争力普遍非常弱,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除了要加大对外开放度之外,其次要考虑的就是服务外包。

1、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必要性

所谓服务外包就是企业将信息系统构架、应用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等业务,发包给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正逐步把部分服务内容通过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且这

一趋势呈愈演愈烈之势。发展服务外包,特别是积极承接跨国公司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是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突破口,有利于提升服务业的能级和水平;是上海转变外资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优化外资结构,推动实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是上海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上海经济与国际接轨,更好地服务全国,带动上海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已成为上海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一个新增长点。

2、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若干建议

一是要主动承接跨国公司内部的离岸外包,大力吸引、承接全球的服务外包;巩固目前服务市场,加快向高端服务市场转变,进一步拓展服务空间;重点发展软件开发外包、研发设计外包、物流外包和金融后台服务等领域,提升上海服务外包能级;大力培育若干个知名的本土服务外包企业,使之成为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总承接商和对内服务外包总发包商。

二是要加快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规章和规定,健全相关行业的管理规范和行政执法机制,推动行业信用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服务质量。

三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和服务。设立市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中心,依法严惩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和违法行为。通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的信息服务。

四是建立服务外包统计指标体系。根据国家最新统计标准,结合上海实际,研究建立反映服务外包发展特点的统计指标体系,并试行服务外包统计制度;加强服务外包发展的趋势分析,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

第13篇

【关键词】 服务贸易;经济增长

服务贸易是近几年国际贸易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服务贸易总量在世界贸易总量中的比重达到了25%左右,中等发达国家服务业收入也已占其国民总产值和就业数的50%以上,即使在最贫穷的国家,这一比例也超过了30%,可见服务贸易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经济中心之一,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如果能把握服务贸易在这的发展,将会对其他地区发展服务贸易起到很好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一、服务贸易在上海的现状

据初步统计,2000至2006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79.1亿美元增加到403.37亿美元。在前期高增长的基础上,2006年上海市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为24.3%,高于同期上海市货物贸易22.07%的年增长率。服务贸易同期出口192.68亿美元,增长19.6%,进口210.69亿美元,增长28.8%。2006年上海服务贸易进一步向主要领域集中,运输、旅游、咨询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45.5%、18.8%、14.0%。以上三项加总占上海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77.4%升至2006年的78.2%,这三项仍然是上海市服务贸易规模最大的三类项目。此外,个人劳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三项加总占上海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13.4%微降至2006年的12.5%。2006年,上述六大服务贸易主要项目进出口总额占比为90.7%,与2005年的90.8%基本持平。

总之,2001年以来,服务贸易进出口的行业结构水平在不断改善,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进出口比重继续下降,以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咨询等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进出口比重不断提高,知识型服务贸易总额虽然在整个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但是知识型贸易的增长速度比其他类型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要快,表明上海市服务贸易结构渐趋合理和优化。

二、上海发展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1.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不仅发展滞后,结构也不合理。

2.服务业开放程度不够。服务领域的政策性约束将是上海服务业对外开放中的重要环境约束,不论从我国还是单单从上海来看,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许多服务领域不允许外商投资,对引进的外资也基本上采取合资或合作方式。上海目前作为我国服务业开放水平较高的地区,仍有某些服务领域属于福利型,缺少市场竞争机制。

3.缺乏专业性高级人才。从国际发展经验看,专业人才是服务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呈现出知识密集的产业特征,高素质的人才是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承接全球产业转移,需要大量有跨国合作经验、能够与跨国公司在同一层面上进行对接和交流的管理和经营人才,以及大批高素质的研发人才。目前,科技人员数仅相当于新加坡的三分之一左右,东京的九分之一,研发人员仅相当于纽约的四分之一,东京的六分之一。通过对跨国公司的调查发现:大多跨国公司认为上海存量高级人才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与素质不高并存,高层次人才瓶颈劣势日益凸显。

三、服务贸易在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对策

上海作为一个制造业密集区,目前正着手建设先进制造贸易基地,但制造贸易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服务贸易为代价,而应与服务业形成互补的关系。

1.增强服务贸易行业创新能力。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应该实施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的新型服务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真正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例如对于金融业来讲,应当积极创新,采用以计算机与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进入机构的业务扩展能力,推出有特色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以利于在创新竞争中先发制人。上海虽然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仍处于劣势,上海要进一步加强对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自主创新,从而增强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第14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2-0010-03

跨境电商作为电子商务在传统外贸行业当中的应用,于2013年开始被国人广泛了解,成为目前我国经济领域最热门的一个话题。跨境电商具有碎片化、环节少、成本低、零门槛等传统贸易不能比拟的显著优点,被认为是对外贸易未来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成为传统外贸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甚至是改革的方向。福建省在发展对外贸易方面一向走在全国各省份的前列,对外贸易一直是引领福建省经济增长的排头兵。2014年12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正式建立更是促进福建外贸发展的重要契机和不可多得的平台。福建省的外贸行业能否抓住自贸区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各种政策优势,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来促进外贸行业整体转型升级,为外贸行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将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福建外贸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命题。

一、福建省外贸进出口现状

(一)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量

福建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是我国外贸进出口的主要省份,虽然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外贸大省”,但是目前却仍在“外贸强省”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纵观近十年来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全国普遍遭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进出口总量有所下滑的情况下,福建外贸行业受到影响的程度并不大。但是在后金融危机的贸易复苏时期,福建省的外贸行业依旧不温不火地保持着低于全国的增速。从总量上看,福建省的外贸行业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但是发展缺乏后劲,迫切地需要一股新鲜且持久的推动力来促进福建外贸行业的质变和发展。

(二)福建省外贸进出口主要市场

福建省自开放以来,一直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加上坐拥临近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地理优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后,形成了一个以美国、欧盟、东盟、我国港澳台、近洋的日韩为主的进出口市场结构。由于金融危机所爆发出来的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和变化莫测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带来的负面影响,福建省这种略显单一的出口市场结构不太利于福建省利用对外贸易的多样性来规避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全球连锁效应,降低福建经济遭受国际经济危机波及的风险。

(三)福建省外贸经营企业规模

由于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全面放开,福建企业参与对外贸易的自由性和随机性不断增加,据本文从福建省商务厅的进一步了解发现,截止2014年底,福建省参与对外贸易的企业数量大约为18319家,这些对外贸易经营单位的年出口平均总额大约在600万美元左右。根据我国最新修订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有逾八成的福建外贸企业都属于中小微企业。福建省自身单一的产业结构,加上以小微企业为主的行业业态,使得福建省的外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成本较高、难度较大。

另外,根据对福建省2004-2013年各种性质企业出口额占比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发现,福建省的对外出口份额绝大部分是由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贡献,2004年及之前,两类企业共计占出口总额的80%以上。尤其是福建省拥有对港澳台的地理优势,常年注重引进外资,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贸易中表现异常突出,在2009年以前,其出口份额都占据福建对外出口总额的半数以上。但是,受全球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资企业对福建省对外出口的份额逐渐下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在福建省对外贸易出口中的作用日益被灵活多变、朝气蓬勃的私营企业所取代。私营企业在福建省的对外出口大军中,从2004年的15%起步,以年均4%以上的增速,发展到2013年占据50%以上的份额,充分地体现了私营资本的活力。虽然目前福建省的外贸企业性质以私营企业为主,私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方法灵活多变有利于福建省外贸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但是对私营企业和私营资本的管理和引导还存在着一些难题。福建省私营外贸企业的经营比较散乱、不规范,家族式的所有制和管理模式随意性大,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竞争市场显得力有不逮。

(四)福建省外贸进出口遭遇的主要贸易壁垒

近年来,福建省外贸出口遭遇了种类越来越繁多,越来越隐蔽的贸易壁垒。以福建省的主要出口产品――茶叶制品为例,福建省茶叶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为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销往如上两个地区的茶叶产品总额占福建省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七成以上。这两个福建省茶叶主要出口市场从2013年起出现了不断提高的农残检验标准和以此为主的一系列绿色贸易壁垒,导致对这两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有所下降,仅2013年,福建输往香港地区的茶叶出口数量下降了约20%,输往美国茶叶数量下降了6.97%。因此,如果避开、绕过或者直面这些贸易壁垒,也是未来福建外贸发展的一大难题。

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对福建外贸转型升级的现实意义

(一)碎片化、小额贸易形式的跨境电子商务适合福建省中小微外贸企业进行转型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中国的跨境电商以B2B和B2C为主,通过研究发现,未来B2C模式将实现爆发式增长。B2C是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一般以网络零售业为主,主要借助于Internet(因特网)开展在线销售活动。跨境B2C能够帮助外贸企业减少传统外贸出口流程中的所有中间环节,直接通过网络直接面对国外消费者。这意味着,跨境电商会使得未来的国际贸易变成频次变高,金额变小的碎片化贸易形式。

不同于传统贸易中的展会、拍卖、寄售等销售形式,通过网络实现跨境经营,能够令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外贸企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进行良性的竞争,这种无国界无歧视的新型国际网络贸易,将给中小微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贸易增长点。经上文分析,福建省的外贸企业均属于中小微私营企业,在传统贸易经营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跨境电商的兴起,将为福建省的外贸中小微企业带来重要发展机会和平台,有序、有目的地引导这些中小微私营企业迈向跨境电商经营的道路,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发展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而中小私营外贸企业的成长终将成为推动福建外贸发展的强大自生动力。

(二)“无国界”的跨境电子商务能促进福建外贸行业拓展新的海外市场、规避贸易壁垒

过于单一的出口市场结构不利于福建省利用贸易多样性规避经济危机风险,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的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隐蔽的贸易壁垒成为福建省外贸出口的重要屏障,福建外贸行业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致力于提高出口市场结构的多样性,规避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

以我国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第一品牌――阿里巴巴为例,2012年阿里巴巴跨境交易主要市场前三名分别为:俄罗斯、巴西和美国。由此可见,跨境电子商务的国际交易市场与传统贸易的交易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格局。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能够帮助福建外贸出口企业改变传统的以美国、欧盟、港澳台地区、日韩为主的市场结构,通过跨境电商扩展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欧亚国家市场、以色列为首的中东国家市场和巴西为首的南美洲国家市场。这些国家跟我国素来交好但贸易往来不多,信息不对称流通不便利,但是以跨境电商为平台可以消除很多传统贸易所不能逾越的语言关、政策关和收结汇关,为福建外贸出口结构和企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订单来源注入无穷的活力。

通过跨境电商出口的产品目前主要还是以“小包”的形式邮寄,在进口国通关时走的是“私人物品”通道,与传统贸易下“集装箱”式的商品渠道有所区别,可以规避绝大部分的通关商检环节,所以跨境电商是非常好的解决国际贸易壁垒的一种方式。

(三)灵活多变的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促进福建外贸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

跟国内电商类似,跨境电子商务从发展之初就注定要企业经营者具备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和精准定位的互联网思维,才能满足电商受众、使用者和爱用者族群追求时尚、潮流和尖端科技的消费特点。对于跨境电商经营者而言,精准的选品、通畅的渠道、高效的物流和针对性强的国际市场营销是生存的基本法则,促使福建外贸企业走跨境电商之路,就要求福建外贸企业要转变经营理念,以往靠一两个品类商品卖遍全世界的经营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跨境电商的竞争丛林了。根据对包括纵腾网络科技等福建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在内的一些中国主要跨境电商卖家的研究发现,这些企业的成功无不来自于产品品类多样化。

另外,根据阿里巴巴的统计,我国通过跨境电商出口的前三大产品为服装服饰、手机通讯和计算机网络周边等产品,这些产品的都是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的快速消费品,需要经营者具备较强的、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才能在跨境电商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福建外贸企业参与跨境电商的过程,就是自身提高产品设计研发能力,改变经营思维的转型升级之路。

三、发展跨境电商促进福建外贸转型升级的建议

(一)以自贸区建设发展为契机,打造福建外贸电商的规模效应

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包括平潭片区、厦门片区和福州片区。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和发展,为福建省外贸行业发展跨境电商创造了绝无仅有的空前机遇。上海自贸区对跨境电商进口商品采取“保税入区,行邮出区”的实验性做法,对区内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口的商品出区时不征收进口关税、消费税等,而仅征收行邮税,进口商品的税负得到了大大的缩减,进口商品的价格随之降低,国内居民和消费者进行国外网购、“海淘”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自贸区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成为了促进跨境电商井喷性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机遇。如果福建的外贸企业试图通过发展跨境电商来进行外贸行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抓住自贸区建设的机遇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从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始,政府应当引导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相关物流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等规模化落户自贸区,并主动给予各种优惠利好,利用自贸区的政策、税费、通关、商检、物流等的优势,促进跨境电商在区内的规模集聚。跨境电商企业在自贸区内的规模集聚有利于区内企业降低跨境经营电商的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和跨境电商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捆绑要价的综合能力,加快区内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沟通和彼此合作,共享创新成果,分摊包括建立“海外仓储”、集中托运等固定成本,壮大区内跨境电商的整体实力,从而引领整个福建跨境电商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加快海外仓建设,培育“高大全”物流企业

国际货物送达慢,物流配送难,客户评价低一直是困扰福建乃至中国跨境电商经营者的重要难题。要发展福建的跨境电商行业,必须要有强大的物流体系作为坚实的后盾和强有力的支撑。解决目前跨境电商的国际物流配送难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力促进建设“海外仓储”,这是福建纵腾网络科技公司能跻身Ebay中国十大卖家行列的经验之谈。“海外仓储”,简称海外仓,是指跨境电商卖家提前将货物存储到国外仓库,当买家有需求时,卖家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响应,及时通知国外仓库进行货物的分拣、包装,并且从该国仓库运送到其他地区或者国家,提升了物流响应时间。同时,结合国外仓库当地的物流特点,可以确保货物安全、准确、及时、低成本的到达终端买家手中,提高客户的好评率。海外仓能克服并解决目前跨境电商经营中传统“小包”投递所产生的几乎所有缺点,但是海外仓并不是治愈一切疑难杂症的“万金油”。海外仓自身具有建设成本高、涉及国外商事法律、囤货风险大、国外雇佣和本地物流合作等多重问题,单个的中小微跨境电商经营企业也无力承担独立建设海外仓的巨大成本开支。

福建省外贸企业要打好跨境电商这张牌,不能再重复目前跨境电商这种“小包”投递的局面,建设海外仓是必经之路。在建立建设海外仓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靠落户自贸区,抱团分摊成本,另一方面就要靠本地物流行业的有力支撑。由于全球全国性的知名物流商发展都趋保守和传统,政府和行业有必要多给予引导和扶持,培育一些当地大型的物流企业来专门帮助跨境电商企业解决国际物流问题。这种符合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需要的物流企业必须具有“高大全”的特点:“高”是指起点设置高,由于跨境电商的交易双方位于不通的国家,因此提供物流服务必须涵盖语言服务和通关服务;“大”是指物流服务提供面广,售后退换货、物流商备货、自贸区保税设施等符合福建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发展跨境电商所迫切需要的物流服务都要具备;“全”则是指必须具备两套分别针对进口出口、境内境外的应答快捷、一应俱全的平行物流线上系统,满足跨境电商进出口的双重需求。只有福建省吸引或者培育了这样适合跨境电商经营思维的强大物流企业,福建跨境电商发展才没有后顾之忧。

(三)政府主导、行业扶持,提高跨境电商综合服务能力

福建的跨境电商要发展,企业是主体、物流是基础、平台是关键,但是整个综合服务水平没跟上,创新灵活的企业、快捷可靠的物流、流量再大的平台也都是枉然。福建的跨境电商要发展好,离不开在政府政策上的创新和主导,离不开行业商会协会的协调和扶持,才能进一步提高包括商检、通关、外汇、税务等多部门的综合协调服务能力。

在跨境电商进入竞争日益激烈的混战时期,福建省应该积极投入,建好跨境电商综合服务的网络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出口的便捷通关,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时效,为跨境电商企业报关报检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且,能够在困扰广大跨境电商经营者的国际收结汇、退税等环节,利用自贸区建设的有利时机,“试水”一些利好的政策和实验性措施,帮助跨境电商企业实现快速的资金回笼,提供企业持续发展的资金动力。

(四)加快本土跨境电商急需人才的培养

第15篇

【关键词】 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对策

一、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发展与特征

1、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孕育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化,企业越来越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对自己“不专业”或“不核心”的业务进行外包。企业通过业务外包,一方面能够精简结构并专注核心技能,由此提高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固定成本,保持企业机动性,或以此获得外部必要的刺激和动力等。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宏观上说,就是在专业化分工日益深化的背景下由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所催生的;微观上看,是企业在供应链竞争环境下降低成本、扩大收益、提升竞争力的自然结果。

当前国内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需求正在快速提升,尤其是制造业与供应链管理息息相关,一些国内大型企业,为了提高效率,降低库存压力,减少成本,对供应链的专业化程度要求逐步提高。同时,跨国公司开始把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它们为降低成本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也增加了对物流及供应链贸易服务的需求。企业寻求第三方物流,希望在供应链管理上挖掘更多的利润源泉,这为供应链管理企业创造了市场需求,特别是市场上能够满足企业特殊需要的一体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的需求,供应链集成服务行业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专业化、社会化趋势日趋明显。

2、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基本特征

在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上,资金流、物流、信息流是三大基本的重要资源。一般地,拥有其中任何一类资源的核心企业就可能对供应链整合产生重要影响。金融公司从金融资金上实施控制,物流公司从货物运输服务的流通环节进行调整,信息技术不仅已经成为各行业供应链整合与集成的一个核心技术,而且由此诞生了大批电子商务公司,并直接领导和影响了全球性的供应链整合。以金融与物流服务核心企业为主导而形成的供应链,其集成管理服务主要属于推动式,物流服务企业主导的供应链更注重链条的完整性与一体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托信息化的现代物流发展迅速,日益成为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支撑主线,链接了各个产业自身的原料采购、产品设计、组织生产、销售渠道安排、前期融资与后期结算等全过程所有可能的环节,也是各个产业之间紧密结合融通发展的重要保障。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不仅要求物流产业的升级发展,即从货物运输、物流管理到供应链管理,同时还要求各产业包括从制造业、进出口贸易产业到运输业根据不同特点进行供应链整合与集成。

在一个产业中,优秀企业靠的是别人拿不走、学不去、模仿不来的核心竞争力,最有可能因其掌握的核心竞争力而成长为这一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组织者。当然,自己拥有核心竞争力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够形成一个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供应链,关键看其是否能够出色地完成供应链集成服务的提供。一般地,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应具有以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或业务为基础,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从而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网链结构的能力。如果核心企业不仅能够影响或控制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还能够集成众多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企业的优势资源,即实现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那么我们就可以称其为供应链集成服务商。从这个意义上说,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其供应链管理与集成服务能力。

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又称为供应链管理公司,不是简单的运输企业和物流管理公司,而是以专业物流为平台,以信息技术相支撑,业务链条包括从运输、仓储延伸至采购、采购执行、分销执行、资金结算、资金服务等在内的一个完整供应链的服务公司。从贸易的角度看,企业在做贸易的同时再配上货贷业务并不能称为供应链管理公司。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综合管理能力要体现在能够实现各种物流资源的快速整合,具有高服务水平及应急处理能力,以满足高时效性的要求;同时,成本、物流服务质量、协调发展能力、绿色物流能力等都能够达标的,才可以算得上真正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就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考察指标而言,还应该包括服务需求相应速度、平均物流服务市场占有率、存货准确率、运输成本、库存成本、信息传输失真率等。

二、上海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现状考察与建设意义

1、上海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现状考察

目前,上海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处于雏形和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许多供应链管理企业的业务只集中于仓储、物流等流通环节,对供应链集成服务业范围的理解与实践领域相对狭窄,一体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能力较弱。第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模式有待创新与转型。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进程中,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成本越来越高,供应链集成服务商亟待实现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向高效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转变,为用户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与整合能力。第三,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在资金管理与融资能力方面仍然受到制约,存在不确定性。供应链集成服务商是典型的轻资产企业,加上其资产基本由流动资金构成,且与流动负债规模相当,同时公司代收和代付款项数额较大,一旦某客户发生风险,公司将可能面临坏账风险。第四,对供应链服务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和有效监管。发包企业与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常常就相关产品的技术与环境标准的执行产生意见分歧。虽然发包企业对于环境管理制度实施严格的内部标准,但它们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却并不一定遵守同样的标准,这就使得供应链环境管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遭到了破坏,且无法实现发包企业节能环保的目标。

2、发展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意义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上真正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说,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其实是各自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由此也催生了专业化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及相应的市场。现代国际贸易中心的高级形态主要表现为全球性综合资源配置与高端贸易。而供应链管理与集成服务不仅是高端服务贸易的应有内涵,更是全球性综合资源配置能力的行业载体。供应链集成服务的竞争将是国际贸易中心未来竞争与发展的重要阵地。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要实现功能上向全球性一体化综合资源配置的高端贸易的转型,必然要在供应链管理与集成服务方面率先迈出一步。培育、发展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应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要把握的一个核心内容和重要方向。

推进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企业从“大而全”的以自我服务为主的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向高效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的转变,有利于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创新发展与实力壮大,从而根本上带动上海市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升级与发展,提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在全球的地位。

三、上海发展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对策

在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政府层面的政策措施有:第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即积极推进企业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同时,尽快把供应链管理企业的类别界定清楚,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制度。第二,完善供应链服务行业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供应链管理的规范化,减少企业与企业之间、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管理差异性。第三,实施切合实际的系列配套扶植政策,包括对海关、商检、税务等部门要给予一定的认可和支持。企业层面的政策建议有:第一,加强对供应链组织结构的改造,实现供应链服务的思维与管理创新,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第二,企业建立供应商质量保障体系,加强企业与供应商的联系,可以使有实力的供应商参与企业流程再造,与其建立战略联盟的伙伴关系,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的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关键取决于市场主体即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培育。跨国公司可以说是集人才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四大资源于一身,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心综合资源配置与高端服务贸易功能的集中体现,也是全球供应链整合与集成的中坚力量和专业化大集团的代表。一个跨国公司总部就是一条以其为核心的供应链,或者一个多条供应链的融合与集成,甚至一个全球性的供应链网络。一个城市拥有跨国公司地区性或全球性总部汇聚,就可以认为这个城市具有较强的全球性供应链整合能力。这样的城市面对的已不仅仅是一个当地市场,而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市场网络,强烈的市场需求带动供应链集成服务的发展,也诱发社会化的供应链中小企业集聚服务于专业化大集团,促使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因此,上海推进供应链集成服务市场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要聚焦于:第一,继续积极吸引全球的跨国公司来沪独资兼并或合资经营,如三井物产模式等。第二,大力激励国内专业化大集团总部落户上海,如中粮集团等。第三,大胆创新大型商贸公司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同时引导大型制造业向专业化管理大集团转型,逐步实现在长三角、全国直至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整合与集成,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

(注:本文系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度重点课题“供应链整合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2011-ZK-02)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 Dewitt Tom,Larry C.Giunipero,Horace L.Melton.Cluster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The Amish Experi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2006,36(4).

[2] 丝奇雅・沙森著,周振华等译:全球城市[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 赵玉芬等:发达国家服务业集群发展的比较及对上海的启示[J].经济论坛,2009(4).

[4] 曹丽莉:基于供应链的我国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探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