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设单位档案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在电力基建行业中,电力档案是其最真实的工程建设历史记录,也是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与必备条件,对于整个电力工程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在对电力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它的科学化与信息化程度对今后的电力基建行业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做好电力档案的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对声像资料的管理不到位
在部分电力工程建设单位,对于电力信息档案的管理工作,一般只重视对于相关技术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经常忽视对声像资料的整理,甚至有的建设单位没有相关的声像资料。相对于纸质的文献资料而言,声像资料更加形象生动,对历史事件能够准确反映其原貌,能及时、有效地提供给单位相关资料,并且能供多人同时享用。许多电力信息档案管理者受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的影响,使单位原有的录音、摄像等相关声像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对于与电力工程建设相关的录音、影像等资料没有进行很好的管理,致使单位的声像档案不完备,影响了电力工程建设单位的发展。
(二)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水平较低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多数电力工程建设单位对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对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处于较为落后的程度,档案管理中的软硬件设备更新不够及时,难以适应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另外,我国的档案信息网站相对较少,网络上所公布的档案信息数量缺乏,并且档案信息的内容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各网站之间还出现信息内容的重复录入。这些因素对于电力工程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网络化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急需进行创新与突破。
(三)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在电力工程建设单位的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中,人是较为关键的因素,对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与管理都离不开档案管理人员,对软硬件与各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都要通过档案管理人员才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灵活掌握网络技术,做档案信息的引导员。但是目前,在电力基建行业,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电力企业的网络办公环境,行业内严重缺乏同时精通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与档案管理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因此,电力基建行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急需提高。
二、建设单位档案管理实现网络共享的条件
(一)网络自动化建设
当前,我国已经研究开发出多个网络化专用软件,在许多行业内都采用了较为成熟的网络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档案信息的收集、检索、整理与利用等多种服务功能的网络自动化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建设,运用网络自动化技术,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共享,能够有效地改善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手段,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二)网络硬件设施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通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先后实现多个网站与国际互联网进行接轨。目前为止,全国已有多个建设单位开始运用计算机进行工程制图,网络硬件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建设单位的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与基础。
三、加强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对档案信息中声像资料的管理
一方面,作为电力企业领导,要及时更新观念,摒弃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思维模式,加强对于声像资料的归档与利用,加大资金与人员投入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将声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工作列入档案管理内容中。
另一方面,作为档案信息的管理者,要对声像资料引起格外重视,对于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收集的照片、影像等资料,要进行及时整理,在移交声像资料时要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避免产生遗失档案信息的现象。
(二)加强档案信息网络管理的标准化建设
在对档案信息网络管理工作中,标准化是信息自动化与网络化的重要前提,作为档案管理者要做好档案信息网络管理的协调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技术应用以及业务工作等方面的管理规范与统一原则,以行业内部的发展趋势为依据,制定出在网络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守的管理标准,例如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使用标准、网络通讯管理标准以及数据库管理标准等。在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共享过程中,尽量减少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作为电力基建行业,各单位要在组织的协调管理下,尽量选用高质量的、统一的管理应用软件,促进档案信息网络管理的标准化建设。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网络化管理水平
在对档案信息网络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一批同时具备网络技术与档案管理技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作为电力基建行业,要加快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以及档案管理能力的培训,促进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灵活掌握,更新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与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另外,要加大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引进,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档案业务培训,使其快速适应档案信息的网络管理工作,为电力基建行业的档案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电力基建行业的电力档案管理者,必须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创新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电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与科学化水平,为整个电力基建行业拓宽档案信息的服务管理渠道,加强对电力档案的网络化建设与管理,实现电力信息的网络共享,为今后电力基建行业的发展留下有价值的档案信息。
参考文献:
[1]黄爱芹. 电力基建档案整理的常见问题[J].档案管理,2010(05)
[关键词]建设单位;工程档案管理;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TV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208-02
档案管理指的是收集与统计原始档案中的实体以及档案信息,对其提供有效管理以及各项服务的总称,而随着社会经济体制以及政治体质的不断改革,我国的高新科技建设发展也越来越快,建设单位当中的传统档案管理也就由此出现了重大的挑战。本文将对建设单位工程档案管理进行研究,分别从:档案管理必要性研究、建设单位工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促进建设单位工程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 档案管理必要性研究
档案管理工作对建设单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档案记载着建设单位各类信息,这些信息有的相当重要,关系着公司机密。一般工资做重大决策之时都会参考相关档案,档案能够为建设单位发展提供关键性的信息。如果一不小心泄露或者丢失了档案,便会给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有的公司还可能因此负上法律责任。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建设单位本身的发展非常重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还可以锻炼管理团队的能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对公司的人才管理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其次,积极进行档案管理创新对公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时代在不断发展,这也对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可以促进建设单位整体竞争力的上升,把企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平台。另外,档案管理的创新可以克服管理工作以往的弊病,彻底地解决档案管理滞后问题,促进建设单位的有效发展。
二. 建设单位工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一) 档案管理体制缺乏完善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体制并不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很多环节,主要包括档案的分类存档、档案的收藏、档案的使用等工作。档案的分类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档案使用时的便捷性问题[2]。档案的收藏也很重要,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档案除了收藏在档案室外,还需要电脑存档,以防丢失。现有档案管理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很多企业非常重视档案的收藏,却很少将档案拿出来利用,这是档案管理非常忌讳的一个问题。
(二) 档案管理方法明显落后
部分建设单位档案管理方法有明显滞后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部分企业档案管理还采用以前传统的档案室管理,没有将信息化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决定了档案管理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一些企业不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一定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被时代淘汰。
(三) 档案管理缺乏重视
企业不重视档案管理,没有针对档案的管理工作的好坏制定管理制度。有的企业没有把档案的管理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人为档案的管理只是一项微不足道的工作,这种思维是非常不科学的[3]。还有的企业安排了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但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奖惩制度,一旦档案工作出现了漏洞,公司不知道应该向谁追究责任。此外,档案管理工作做得好,公司也没有相应的奖励制度,严重打击了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四)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低下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没有达到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例如有些管理人员分类不明确,有些管理人员不懂在电脑上进行管理,还有些管理人员没有保密意识,随便将公司的网站分享给外人,造成信息丢失。因此档案的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部分,如果管理人员的素质迟迟得不到提升,对整个公司的发展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 促进建设单位工程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 充分应用激励机制
公司应该对档案管理工作引起重视,意识到档案对公司发展的重要作用。另外,针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公司应该建立科学责任制,这一点非常重要。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可以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不科学的奖惩制度直接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5]。一个公司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那么整个公司的管理工作都会乱套。另外,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可一维护公司的基本利益,一旦公司的档案管理出现问题,公司可以依据制度将责任追究到部门或者个人,不会出现不知道找谁追究责任的现象。而且,这种做法也可以对员工起到威慑作用,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更加的重视,促进公司更快更好地发展。此外,企业在选择档案的管理人员之时一定要严格要求,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公司在正式聘用管理人员之前,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工作的内容、管理工作的方法、管理工作出现漏洞应该才去的应急措施,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管理工作才有可能做得更好。在管理过程当中还要能时刻贯彻保密性的原则;要想使责任感很好的加强,就需要对本职工作做到安心与专注,以此使工作的严谨度显著提升;不仅如此,还要为档案管理人员建立一个有效的培训体系,依照岗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中包括关于档案管理工作中所特有的专业知识。还有包括一些其它学科种类,比如像管理学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专业的知识培训。能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8]。
(二) 摆脱档案人员的不稳定性、流动性
为确保档案人员稳定性,企业应对现有档案管理体制进行完善,促进档案管理的优化升级。首先在档案管理的分类方面,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对档案进行精确的分类,不能粗糙将档案只分为几大基本类型,相关工作人员在分类时应该在对档案进行基本分类之后,在在大类下面分出小类[4]。不管档案使用电脑存档分类还是收藏在企业专用的档案室,这个问题都非常重要。其次,在档案管理的收藏方面,企业一定要注意档案室的环境,谨防潮湿,并且,企业一定要将档案输入电脑进行加密存档,一旦发生意外,档案还有备份的可以调出来。最后,企业一定要注重档案使用,档案只收藏不使用的话,对公司来说就是一堆废纸。实际上,档案的使用价值是非常大的,当公司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档案上的信息可以给公司提供很多参考意见,促进公司的顺利发展。
(三) 以绩效管理促档案管理
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主要方式,我司采用限期定指标考核。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司领导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对员工工作绩效评价系统进行完善,将定量考核与员工工作能力及表现充分结合起来,用数据说话,使绩效评估工作更具透明化、公正化,绩效管理者应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审视,加强与员工的深入沟通交流,保证反馈时效性,管理者还应该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并及时做出调整,同时针对不同部门选择不同的考核工具,制定出科学的考核方案,对员工工作进行有效反馈。绩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是量化,档案记录了人员状况、设备仪器、监测数据、原始记录等各种数据资料,比如各种文件、报表、设备仪器的说明书、监测数据等,做了真实有序的保存,是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的重要依据,是绩效管理有效运行的证据,为绩效管理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信息和有关文件。因此,档案是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对绩效管理体系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注重以下问题:第一,构建安全的计算机网络外在系统。档案的计算机网络设备一定要保证安全性。另外,网络信息系统的中心机房选址非常重要,要对多方面的环境进行仔细的推敲,不能选择潮湿的地方,也不能够选择电磁干扰性很强的地方[6]。第二,防范网络病毒。网络病毒给档案管理带来了严重地威胁,因此,企业的计算机须安装杀毒软件,使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可以检查网络传输的数据的安全性,监控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杀毒软件可以进行病毒查杀,及时阻止危险病毒的入侵,从而确保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第三,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时进行维护,以防出现安全隐患。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定期维护可以及时地发现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一些不易发现的问题,并立即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四. 结束语
档案管理对于我国建设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及时转变档案管理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促进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晓玲,略论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0,14(12):181-182+193.
[2] 卜凡坤,侯仰增,陈凯.浅谈项目建设单位如何做好工程档案管理工作[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05(23):8-9.
[3] 冯美芳.工程建设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与思考[J].山西档案,2012,S1(33):37-38+46.
[4] 折巧玲.研究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创新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2,15(15):44+46.
[5] 陈燕.关于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3,03(56):28-29.
[6] 李妹琴.建设工程档案管理[J].上海建设科技,2013,02(28):72-74.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网络化
前言: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单位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档案信息进行网络化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还可实现共享查询。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起步晚,经验不足,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建设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的条件已经成熟。
一、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条件已经具备
1.网络硬件的发展。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筑建起中国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网并均与国际互联网接轨。就全国建设单位来看,90年已有许多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制图,到2000年以后许多单位已普遍使用计算机,并纷纷着手建设局域网。我国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迅速崛起,为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建设单位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已开发出数千个自动化专用软件。许多档案馆(室)均采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档案馆(室)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尤其可喜的是,计算机应用正在改变着档案人员的观念,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计算机系统开发、维护和应用人才。数据库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为档案馆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二、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的原因,建设单位档案馆(室)自动化建设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档案馆(室)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机型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馆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功能单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致使大多数档案馆无主题标引,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各馆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所以标准化水平低。
2.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单位档案馆大都建成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档案数据库。由于各个档案馆各自为政,在建库过程中,数据库大多自建自用,建成的数据库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类型单一,而且大多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数据无规范化控制,商业服务水平差。大多数据库仅仅供本单位使用,严重地影响了数据库的利用率。所以数据库建设滞后。
3.在档案馆现代化建设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网络化的实现和管理都离不开人,各种技术以及软硬件都必须通过档案人员才能发挥作用。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业务,而且必须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信息和知识的导航员。目前建设单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不适应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工作环境,馆(室)内严重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不适应档案网络化建设和建设单位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人员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三、建设单位档案馆(室)网络化建设的构想
1.建立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建议由建设部牵头组织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统一指导和规划建设单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制定一系列有实际约束力的规范和标准,特别应该制定出网络化发展各阶段的规划,既有近期又有远期的目标,以对全国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工作进行实质性领导,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集中人力和资金建设大型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数据库,破除那种传统的自成一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
2.加强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自动化网络化的前提。建设单位档案馆网络化协调机构集有关专家,共同酝酿制订档案的有关业务工作、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方面的统一原则和规范,并根据国际、国内标准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网络化过程中各高校共同遵守的各项标准,如网络通讯及数据库方面的标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标准等,这样可以在向资源共享过渡时少走弯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各建设单位在协调组织的领导下,选用统一的高质量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3.开发馆藏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是档案馆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要加强网络建设,必须加强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建设要以国际、国家标准为依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成若干个标准化、通用性好的文件条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同时各馆应扬长避短,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改变目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另一方面要抓紧对小型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增加数据库容量,提高数据库的上网率。此外还要加强对数据库的维护工作,保证数据质量和完整。当然数据库的建设应与网络建设配套进行。
4.培养网络化人才。档案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精通档案业务的高层次信息人员,为此要加快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信息人员,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掌握计算机网络及相关技术。还要努力引进或选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档案馆网络化工作。
信息社会把建设单位档案馆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向21世纪,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建设单位档案馆必须真正实现网络化,大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并与互连网接轨,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单位及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优质的服务,使档案馆的服务走向全方位现代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设工程档案;收集;整理
一、建设工程档案及管理
笔者认为,建设工程档案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准备、立项申请、决策、建设、验收、交付使用与维护等过程中形成的能够体现建筑本身的历史、为今后确定工程质量责任、解决可能产生的纠纷以及进行后续维护具有基础性意义的各类纸质或电子介质记载的文件材料。这一定义旨在从档案本身的价值与功能出发,确定建设工程档案的外延。
建设工程档案的管理,是指对建设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服务行为。换言之,建设工程档案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始于工程项目的提出,伴随工程有关建设进程,终于档案法定保存期限截止,并供工程酝酿建设开始后的各个时代有正当需要的人士和机构查阅。建设工程涉及立项单位、建设单位、建筑单位、监理单位、管理单位等等多个部门,涉及人员及档案材料众多,一项建设工程在不同的单位均有相应的档案材料,因而很难在一个部门形成完整系统的建设工程档案,具有复杂性。收集、整理和保管好建设工程档案,做好建设工程档案的查阅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档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建设工程档案则是人类建筑文明发展的记录,是研究建设工程历史文明的基础材料。同时,档案是产生工程质量责任和法律纠纷的基本证据材料,对于分清建筑责任、解决纠纷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二、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收集
所谓档案收集,就是档案馆根据各种线索,到社会上找寻、征集有关的档案资料。从建设工程档案视角来看,其档案管理部门众多,既涉及土地管理部门,建设审批管理部门,环保消防等部门,也涉及业主、建筑单位等,因而就每个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而言,其档案的收集范围要比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小的多,主要是对本单位各职能部门在项目建设和使用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件进行找寻、征集。因此,一般的建设项目,其档案往往由各职能部门及业主、建筑单位等各自管理,只有一些对于国家具有重大意义的建设项目,才可能在一定时期统一由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
建设工程档案收集是档案管理的第一步,是基础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收集档案是档案工作的物质前提 。建设工程档案是随着建设项目的酝酿和建设而形成的,往往是由本单位不同的部门提出、论证、决策和实施,因而相关文件也往往在这些部门保存,一般很少同时向档案部门提交。因此,档案部门一般是在项目建成之后向各部门收集文件。单位建设工程档案收集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应当注意档案的收集范围。建设工程所涉及的文件相当多,从项目的酝酿提出就会产生动议性文件,之后逐渐产生论证文件、决策文件、土地使用权文件、报批文件、设计文件、交付文件、试用文件、维修保养文件等等,这些文件可能是文字文件、图形文件、声音图像等模拟与数字电子文件等。因此,其收集范围广泛,并不以是否为本单位制作文件为限,即凡是本单位制作的和职能部门下发的有关该建设项目的文件均在收集之列。收集目标更不以纸质文件为限,电子文件亦是建设工程的历史记录,自应收集。
第二,应当注意归档时限,及时归档。档案是对事件的真实历史记录,收集时间距离档案文件产生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发生档案文件丢失、人员变动导致收集不便等问题。因此,国家对各类档案的归档时限都有严格要求,特别是专项档案的移交。一般建设项目的归档,亦应依法在规定时限内归档。
第三,建立单位内部建设档案归档程序。单位应当通过制定建设工程档案归档程序,明确档案归档的时限、归档文件的份数、归档文件的原始性要求与可读性要求、各部门负责人的确定和专职与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制度、各部门向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建设工程档案的程序等制度,并规定未依据规定作为的应当承担的工作责任,以保证建设工程档案的顺利收集。
第四,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主动收集档案。本单位一旦有工程项目建设,档案管理人员就应当主动联系各部门档案负责人和专兼职档案员,了解工程进度和工程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工程结束后及早向各职能部门收集档案文件材料。档案管理人员不应坐在办公桌前坐等建设工程档案,这样很可能丧失最佳的档案收集时机。
第五,建设工程档案收集应当有所侧重。建设工程档案在收集时应当有所甄别,对于工程决策、审批资料,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材料与施工方案等根本性资料应当尽可能地收集齐全,对于工程建设的评价等资料则可以不收集或少收集。
三、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整理
档案整理工作是整个档案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是档案工作者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由于单位建设工程往往在建设之初的命名与竣工或使用时的命名不同,各部门移交的文件材料不规范,或者不齐全,因而常导致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整理困难。因此,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整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工程与单位实际,采取灵活的归档与整理策略和规则,不宜以定式常法为据。
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整理,虽然难以定法对待,但仍有条理可循。
第一,以时间为轴进行单位不同建设工程档案的整理。单位存在不同建设工程的,其档案应当以工程先后时间为序进行编号整理。在整理时应当以工程竣工日期为建档顺序,而不宜以工程批准或动工日期为序建档。这是因为工程竣工日期单一明确,一般不存在模糊问题,而批准日期则因工程批准部门较多,日期一般不统一。难以确定以哪一批文日期为准,容易形成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同时,有时文件规定的动工日期与实际动工日期不一致,因而也难以作为归档整理标准。
第二,同一个工程项目档案文件的整理可根据工程保管期限分类整理。同一个工程项目档案的保管期限有永久、长期、短期之别,为了便于定期销毁短期与长期档案,永久保存部分重要档案资料,对于档案材料依据保管期限分类整理颇为必要。
第三,同一个工程项目档案可根据可行性研究文件、设计文件、工程项目管理文件、施工文件、监理文件、竣工验收文件、维修保养文件等分类整理。这样使建设工程的档案材料更加完整有序,便于日后的档案查找。
第四,以文档内容为卷内各分类文档建立目录题名。同一工程的卷内文档较多,为便于查找,需要编写目录题名。简单的以拼音字母与罗马数字组合编写目录题名不便于查阅,难以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目标相衔接,故此,应以文档主要事项为题录,如某某项目可行性报告等。
总之,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整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应当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对待,科学整理,既要考虑工作效率,又要考虑档案在将来的查阅和销毁,不能简单应付。
四、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保管
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保管是根据本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介质和状况所采取的存放和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档案的库房管理、档案流动过程中的保护以及保护档案的专门措施等。
一般而言,纸质档案可以采取与图书相似的办法保管。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档案文件,如照片和声像资料,则不宜以上架摆列方式保管。因为照片的载体质量虽然相对可靠,但长期保存可能会变黄、龟裂、变形、发霉。以录像带、录音带为载体的声像资料,可能因为温度、湿度及防磁要求不达标而导致影像质量失真,加之经常性的复制,导致资料清晰度下降,保管成本高。
因此,对于照片、以录像带、录音带为载体的声像资料,应当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保存。如对于照片档案文件,可以通过扫描仪扫描、数码相机翻拍等技术转化为电子图像,然后加以保存,同时对照片采取常规方法保存。对于以录像带、录音带为载体的声像资料,则可以通过数字技术保存为数字文件,如MP3、WMA、ASF、WMV、RM等文件,同时保存原始录像带、录音带。应当注意的是,在以数字方式保存以照片、录像带、录音带为载体的声像资料时,应加注说明性题名,并在属性选项注明制作日期、原资料日期、原资料制作单位与个人等
基本资料,以便于查阅。
五、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利用服务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战略资源。档案馆作为积聚大量富有价值的档案信息的专门机构必将广为信息寻求者所利用。单位内部或因工作需要,或因学习建筑设计,均可能借阅单位建筑工程档案。有时还存在外部人员借阅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情况。故此,做好档案的利用服务,是档案管理人员的又一核心工作。
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尽力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
第一,利用单位建设工程档案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查阅条件,档案管理人员不得违法出借单位建筑工程档案或提供摘抄、拍照等档案复制服务。单位建设工程档案有档案与非档案,档案亦有密级之别,故此,哪些档案可以查阅,哪些不能查阅,哪些机构或人员可以查阅,均需要依法进行。
第二,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利用应当遵循法定程序和单位规定的查档规则。档案利用,特别是档案,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通过申请、核准、查阅等基本程序,而且查阅地点、方法等均须符合规定。
关键词:建设工程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服务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4-0181-02
工程建设是几乎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单位无法避免的基本经济行为,它对城市文明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如实记录和保管建设工程档案,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意义、收集、整理、保管和借阅问题略陈管见,以为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管理提供思路。
一、建设工程档案及其管理的含义
建设工程档案的定义,理论上虽不存在根本的分歧,但定义方式并不相同。如有人指出,工程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1]。该定义是以价值判断为视角的,但定义中所说价值缺乏可操作性的标准。又如有人指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是指整个建设项目从酝酿、决策到建成投产(使用)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即:建设项目的提出、调研、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计划、勘测、设计、施工、调试、生产准备、竣工、试生产(使用)等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形式与载体材料[2]。此定义则从档案的自然形成范围确定其外延,但失之杂乱,毫无档案确立的标准。可以说,上述定义均具有合理性,但未能就档案本身的功能与外延进行充分的结合。
笔者认为,建设工程档案是指在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准备、立项申请、决策、建设、验收、交付使用与维护等过程中形成的能够体现建筑本身的历史、为今后确定工程质量责任、解决可能产生的纠纷以及进行后续维护具有基础性意义的各类纸质或电子介质记载的文件材料。这一定义旨在从档案本身的价值与功能出发,确定建设工程档案的外延。
建设工程档案的管理,是指对建设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服务行为。换言之,建设工程档案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始于工程项目的提出,伴随工程有关建设进程,终于档案法定保存期限截止,并供工程酝酿建设开始后的各个时代有正当需要的人士和机构查阅。建设工程涉及立项单位、建设单位、建筑单位、监理单位、管理单位等等多个部门,涉及人员及档案材料众多,一项建设工程在不同的单位均有相应的档案材料,因而很难在一个部门形成完整系统的建设工程档案,具有复杂性。
收集、整理和保管好建设工程档案,做好建设工程档案的查阅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档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建设工程档案则是人类建筑文明发展的记录,是研究建设工程历史文明的基础材料。同时,档案是产生工程质量责任和法律纠纷的基本证据材料,对于分清建筑责任、解决纠纷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二、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收集
所谓档案收集,就是档案馆根据各种线索,到社会上找寻、征集有关的档案资料。所谓档案征集是指档案馆以收购、动员捐献、复制副本等多种有效办法,将散存在社会上和个人手中的档案收集进馆集中保存的工作[3]。这是从国家档案馆的职能上对档案收集的定义。从建设工程档案视角来看,其档案管理部门众多,既涉及土地管理部门,建设审批管理部门,环保消防等部门,也涉及业主、建筑单位等,因而就每个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而言,其档案的收集范围要比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小的多,主要是对本单位各职能部门在项目建设和使用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件进行找寻、征集。因此,一般的建设项目,其档案往往由各职能部门及业主、建筑单位等各自管理,只有一些对于国家具有重大意义的建设项目,才可能在一定时期统一由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本文仅对单位自行建档的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予以论述。
建设工程档案收集是档案管理的第一步,是基础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收集档案是档案工作的物质前提[4]。建设工程档案是随着建设项目的酝酿和建设而形成的,往往是由本单位不同的部门提出、论证、决策和实施,因而相关文件也往往在这些部门保存,一般很少同时向档案部门提交。因此,档案部门一般是在项目建成之后向各部门收集文件。如果这些文件不能收集,则档案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单位建设工程档案收集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应当注意档案的收集范围。建设工程所涉及的文件相当多,从项目的酝酿提出就会产生动议性文件,之后逐渐产生论证文件、决策文件、土地使用权文件、报批文件、设计文件、交付文件、试用文件、维修保养文件等等,这些文件可能是文字文件、图形文件、声音图像等模拟与数字电子文件等。因此,其收集范围广泛,并不以是否为本单位制作文件为限,即凡是本单位制作的和职能部门下发的有关该建设项目的文件均在收集之列。收集目标更不以纸质文件为限,电子文件亦是建设工程的历史记录,自应收集。
第二,应当注意归档时限,及时归档。档案是对事件的真实历史记录,收集时间距离档案文件产生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发生档案文件丢失、人员变动导致收集不便等问题。因此,国家对各类档案的归档时限都有严格要求,特别是专项档案的移交。一般建设项目的归档,亦应依法在规定时限内归档。
第三,建立单位内部建设档案归档程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把建设工程档案的归档程序确定了,才有可能保证归档的顺利进行。因此,单位应当通过制定建设工程档案归档程序,明确档案归档的时限、归档文件的份数、归档文件的原始性要求与可读性要求、各部门负责人的确定和专职与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制度、各部门向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建设工程档案的程序等制度,并规定未依据规定作为的应当承担的工作责任,以保证建设工程档案的顺利收集。
第四,档案管理人员应当主动收集档案。本单位一旦有工程项目建设,档案管理人员就应当主动联系各部门档案负责人和专兼职档案员,了解工程进度和工程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工程结束后及早向各职能部门收集档案文件材料。档案管理人员不应坐在办公桌前坐等建设工程档案,这样很可能丧失最佳的档案收集时机。
第五,建设工程档案收集应当有所侧重。档案收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否则档案馆再大也无法满足档案收集的需要。因此,建设工程档案在收集时应当有所甄别,对于工程决策、审批资料,工程设计图纸,施工材料与施工方案等根本性资料应当尽可能地收集齐全,对于工程建设的评价等资料则可以不收集或少收集。
三、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整理
档案整理工作是整个档案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是档案工作者日常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由于单位建设工程往往在建设之初的命名与竣工或使用时的命名不同,各部门移交的文件材料不规范,或者不齐全,因而常导致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整理困难。因此,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整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工程与单位实际,采取灵活的归档与整理策略和规则,不宜以定式常法为据。
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整理,虽然难以定法对待,但仍有条理可循。
第一,以时间为轴进行单位不同建设工程档案的整理。档案是人类活动的历史记载,档案的客观性使其仅仅记录事件而不对事件进行评述。因此,编年体史书的时间主轴编写方式非常适合档案整理。故此,单位存在不同建设工程的,其档案应当以工程先后时间为序进行编号整理。在整理时应当以工程竣工日期为建档顺序,而不宜以工程批准或动工日期为序建档。这是因为工程竣工日期单一明确,一般不存在模糊问题,而批准日期则因工程批准部门较多,日期一般不统一,难以确定以哪一批文日期为准,容易形成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同时,有时文件规定的动工日期与实际动工日期不一致,因而也难以作为归档整理标准。
第二,同一个工程项目档案文件的整理可根据工程保管期限分类整理。同一个工程项目档案的保管期限有永久、长期、短期之别,为了便于定期销毁短期与长期档案,永久保存部分重要档案资料,对于档案材料依据保管期限分类整理颇为必要。
第三,同一个工程项目档案可根据可行性研究文件、设计文件、工程项目管理文件、施工文件、监理文件、竣工验收文件、维修保养文件等分类整理。这样使建设工程的档案材料更加完整有序,便于日后的档案查找。
第四,以文档内容为卷内各分类文档建立目录题名。同一工程的卷内文档较多,为便于查找,需要编写目录题名。简单的以拼音字母与罗马数字组合编写目录题名不便于查阅,难以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目标相衔接,故此,应以文档主要事项为题录,如某某项目可行性报告等。
总之,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整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应当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对待,科学整理,既要考虑工作效率,又要考虑档案在将来的查阅和销毁,不能简单应付。
四、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保管
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保管是根据本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介质和状况所采取的存放和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档案的库房管理、档案流动过程中的保护以及保护档案的专门措施等。
一般而言,纸质档案可以采取与图书相似的办法保管。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档案文件,如照片和声像资料,则不宜以上架摆列方式保管。因为照片的载体质量虽然相对可靠,但长期保存可能会变黄、龟裂、变形、发霉。以录像带、录音带为载体的声像资料,可能因为温度、湿度及防磁要求不达标而导致影像质量失真,加之经常性的复制,导致资料清晰度下降,保管成本高。
因此,对于照片、以录像带、录音带为载体的声像资料,应当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保存。如对于照片档案文件,可以通过扫描仪扫描、数码相机翻拍等技术转化为电子图像,然后加以保存,同时对照片采取常规方法保存。对于以录像带、录音带为载体的声像资料,则可以通过数字技术保存为数字文件,如MP3、WMA、ASF、WMV、RM等文件,同时保存原始录像带、录音带。应当注意的是,在以数字方式保存以照片、录像带、录音带为载体的声像资料时,应加注说明性题名,并在属性选项注明制作日期、原资料日期、原资料制作单位与个人等基本资料,以便于查阅。
五、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利用服务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战略资源。档案馆作为积聚大量富有价值的档案信息的专门机构[5],必将广为信息寻求者所利用。单位内部或因工作需要,或因学习建筑设计,均可能借阅单位建筑工程档案。有时还存在外部人员借阅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情况。故此,做好档案的利用服务,是档案管理人员的又一核心工作。
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尽力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
第一,利用单位建设工程档案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查阅条件,档案管理人员不得违法出借单位建筑工程档案或提供摘抄、拍照等档案复制服务。单位建设工程档案有档案与非档案,档案亦有密级之别,故此,哪些档案可以查阅,哪些不能查阅,哪些机构或人员可以查阅,均需要依法进行。
第二,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利用应当遵循法定程序和单位规定的查档规则。档案利用,特别是档案,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通过申请、核准、查阅等基本程序,而且查阅地点、方法等均须符合规定。
第三,在合法前提下,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应当积极提供查阅检索服务,运用以“利用者为主体”的管理树立以“利用者第一”的观念[6],必要时应向查阅者说明档案文件的背景、内容和文件变迁历史过程,以便于查阅者能够迅速准确的获知需要的信息。
第四,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着力建造档案的电子检索系统,并提供电子查阅与纸质查阅的共时服务。面对越来越多的档案材料,靠人工检索费时耗力,效率低下,故此,建设数字档案馆是档案馆建设的基本趋势,应该努力建立纸质档案的电子检索数据,方便查阅。
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不仅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工作技能,还要求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充分合作与配合。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服务中,应当做到依法、及时、认真和便利服务,促进单位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赵克云.做好工程档案管理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08,(3):125-126.
[2] 陈玉燕. 谈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12):102-104.
[3] 冯国安. 档案收集与开发档案信息资源[J].档案与建设,1995,(9):28-29.
[4] 谢爱芹. 档案收集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92-94.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优化策略
档案管理是目前事业单位在管理环节的重点内容。随着事业单位人员以及事务种类不断增多,加上信息化的不断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传统档案管理逐渐浮现出一些问题,阻碍了档案管理的有效性提高。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通过高效的运作模式以及管理方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必然趋势。然而,由于传统管理的束缚,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阻碍,减缓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前景
(一)指引所有项目的信息化建设
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档案管理中使用现代化设备,一方面能够加强档案管理本身的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其它部门起到带动作用。事业单位的档案要想进行信息化管理,必然会引进先进设备,采用电子化办公模式,利用各类软件来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
现代化办公手段带来的必然是工作上的轻松以及效率提升,同时还可以保障管理的有效性。档案管理部门在建设上实现现代化,对于其它部门的改革也是一种冲击,带动其它部门的现代化发展。
(二)提高档案管理有效性
传统档案管理是由人工来进行管理的,在管理过程中,对档案的查找是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手动查找的,这种查找的有效性需要依赖于档案管理的整理与分类。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方向较多,有人事档案、建设档案、资料档案等,对其进行有效分类是一项大型工程。人工方式进行的管理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尤其是在对档案的收发上,寻找档案会耗费大量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用信息化来进行档案的管理能够让档案在分类上由传统管理达到质的飞跃。通过网络的开放性特征,工作人员只需要登录单位管理网站,输入相应密码就能够进行资料的输入,完全摒弃了传统将档案带回单位输入的方式,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档案管理方式完美的解决了传统管理中时间上的冲突,让档案能够在第一时间被记录下来。另外,操作人员只要是在网络环境下,就能够进行资料的查询与输入,让档案信息在一开始就保障其真实有效性;在需要用到档案信息时,通过单位网站就能够浏览,消除了传统模式上对地理位置的限制程度,操作人员只需要拥有一抬手持电脑就能在各地进行档案管理,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利用程度。
(三)提高档案保存力度
档案管理的有效程度取决于档案存在的期限。传统档案管理通常使用纸质档来进行存放,在收发过程中容易被损坏或是遗失。在实施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之后,档案内容不仅有纸质档,还有电子档作为辅助,若是需要用到档案的查阅或是收发工作,只需要对电子档进行操作即可,不需要用到纸质档案。另外,由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档案管理职能只停留在管理与收发工作上。在运用信息化管理之后,档案管理的职能还添加了档案信息收集、管理、查询等一系列的服务,让档案管理系统化,在保管的安全性方面有效提升。
二、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的落后
事业单位人员在认识上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的必要性还不全面,认为传统的纸质手段对档案进行管理并没有出现较大差错,就不需要耗费精力以及金钱去建设信息化管理模式。这种思想明显是落后的表现,信息化是所有单位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只有有效利用信息化,才能够保障自身的健康长远发展。员工出现这种思想,主要原因在于尚未认识到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益处;对于领导而言,信息化建设最主要的阻碍就是经费问题,这是造成信息化建设长期搁置或推迟的主要原因。
(二)资金不足
事业单位由于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因此在经费上不像企业能够灵活配置。一些事业单位由于资金上的匮乏,到目前为止都尚未进行信息化建设,在硬件与软件方面还处于落后阶段。这样一来,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只能够停留在书面形式,离真正落实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这种滞后性会让这部分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上的能力越来越弱,最终无法适应日益增多的档案。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就无法紧跟时代的发展,在工作上会受到制约,阻碍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而言,对档案进行有效管理是自己职责所在。随着档案信息的不断增多,管理人员若是不能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就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对档案进行有效管理。管理素质的落后是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上的普遍现象,专业化人才的缺失使得档案管理陷入了一个有技术、有设备、无人才的现象。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都不是专业人才,在相关软件上的研究力度不够,会让档案管理受到制约,只能够停留在用软件进行档案的查找以及录入方面,无法让信息化功效充分发挥。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方向
(一)加大投入力度
档案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发展的信息化程度。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强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保障有足够的经费来进行信息化设备的购置与对员工的操作培训。在全社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事业单位需要对自身的发展及时充电,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以及操作经验来提升自身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能力,才能够保障档案管理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提升事业单位管理上的有效性。
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信息化管理上的投入力度,通过购置相应设备以及软件实现信息化建设模式的优化。各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形成主体意识,真正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拨出更多资金投入到档案管理中去。
(二)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是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保障。事业单位应该引进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平台上的不断优化,以此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就目前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来看,大多数档案是对社会大众公开的,便于公众对信息进行查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带来的必然是办公的无纸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构建开放式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能够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公众通过网络就能了解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这样一来,档案的有效程度提高了,在利用率上有所优化,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是进步的表现。对于公众来说,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能够省去许多往返于家中跟事业单位之间的时间,能够在查询的同时感受到信息化的便捷程度。
(三)加强员工培训工作
事业单位应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对档案管理人员自身工作能力的培养,保障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将档案管理得井井有条,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带来的益处,而不是面对现代化设备,只会对档案进行简单操作。
在培训方面,首先要加强员工思想上的建设工作,通过意识层面的培养让员工了解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的必要性,认识到先进设备的引进并不是一件耗费资金的工作。同时,加强对员工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重视员工实践性培养。
结论:
信息化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所有档案在管理上的建设目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有效程度直接关系着公众对档案的利用效率。事业单位应加强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推动自身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所谓“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的模式由原来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作为重点,转向以档案实体通过信息化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作为重点。实现档案实体的信息化,可以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提取和加工,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益。与传统的档案资料相比较,电子档案更便于保存、修改和查询,并且,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快速传递,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降低档案管理成本。
但是,当前的事业单位在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时,仍习惯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有的单位即使已经安装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或“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也会因为系统功能的限制,只把一些个人档案和信息输入计算机。在调阅档案和资料检索时,仍然只习惯于手工操作,所谓的“无纸化阅档”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实施,档案管理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新形势下,要求事业单位须改变这一传统模式,进行信息化建设。
2制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制定之时,应服从服务于事业单位发展的战略。在分析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与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信息化长远规划及近期计划,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网络管理模式,推动档案信息化协调发展。另外,还应注重系统实际应用的效果,重视系统对事业单位信息服务的目标支持,强调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给未来发展留下扩展空间。
3建立起一个实用的档案信息网站
档案网站是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在网上建设的信息站点,一般以网页形式给人们提供相关的档案信息和服务,进行档案信息的网上咨询、查找、电子文件的实时归档及直接提供使用。这是档案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档案数字化的重要标志和重要手段。
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之中,应该把档案的管理系统纳入事业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一个一体化系统,把本单位各个部门的信息统筹考虑进去,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获得档案管理的综合效益和系统效益。
还应选用那些使用有升级能力和开发能力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这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一种重要条件。软件适应了网络管理的需求,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才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建设信息档案的网站时,要选用标准化的设备。选用的产品应符合当前国内外的相关标准,最好是当前或未来的一些主流产品,能够得到国内外一些实力雄厚的软、硬件公司或厂家的支持,以保证其升级换代,减少重新开发的成本。设备的设置应尽量合理化,要考虑到网络吞吐能力、响应时间和传递速度,等等。
4逐渐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对档案原件进行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式。档案数字化应该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手段,把档案部门的各种物质载体形式加工转化成数字化的信息,建立起档案全文数据库和档案目录数据库,并在网上,以提供服务。馆藏档案的全文数字化并不是对所有馆藏进行全文数字化,而是对馆藏的档案资源数字化进行整体分析,以突出重点,进而逐步解决。建成数字档案馆也不意味着传统的档案馆要消亡,两者应,相互补充。
5档案信息化应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规范化、标准化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衡量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事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时,应该按照国家推荐信息化管理的标准,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内部的管理标准体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应既符合国家的标准,又有利于实际的操作。应对各立档单位文件及档案的内容、著录项目、数据库结构和格式等作出统一的规定,还要对档案数据库管理的软件、硬件的文档格式、数据指标等进行统一规范。使得将来电子目录入档案馆之后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解决因软件的不同而带来的数据无法转换或者不能读取的问题。
6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要有对档案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
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主要是指在不改变原始档案信息的前提下,对档案信息以及档案存储形式进行一系列的数字化转换,通过扫描、修正、分类、整合等处理手段形成系统的数字化档案,方便档案管理人员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信息进行各种处理。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档案信息不易保存,安全性不高。现有档案多采取纸质载体,因为纸张在温度高、湿度大环境中长期保存极易受损,所以往往纸质档案使用寿命都很短。在信息化社会中,档案信息利用率不断增高,无形中增大了档案的磨损度,降低了使用寿命,同时也给档案管理带来安全隐患。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在档案信息提供利用过程中,丢失数据和档案信息泄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档案信息材料分散,管理流程复杂。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名目繁多,而且来自不同部门的相关信息间各自独立,多采用一事一信息。这就给档案信息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导致档案信息存储比较分散、零乱,重复率还很高,大大降低了档案信息的使用率,并导致大量的重复劳动。
在现有档案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档案信息收集后要经过校对、分类、排序,编写档案目录等复杂的业务流程。如果出现有新档案需要插入到已排好次序的档案中时,该业务流程将重新进行一遍。这种操作流程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致使档案不能及时整理归档。同时,由于大量工作都是手工操作,所以很容易出错。
档案信息收发不及时,使用率偏低。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在提供利用过程中多采取人工层层传递形式,难以合理、高效、准确地实现档案信息的利用,更别说能及时为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了。
在现有档案管理模式下,查阅库存档案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流程。首先要查找档案信息目录,然后到档案库中查找对应的档案架,最后在档案架内查找本档案。一旦档案人工存放出现错误,查找档案就好比海底捞针。这种档案管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档案信息的使用率,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也达不到档案的合理有效利用。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方法和建议
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十分重要。一是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技能。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执行者,其数字化思想,数字化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水平。二是增强档案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在数字化档案提供利用过程中,运用好信息层级加密管理,划分好各个部门使用权限。同时,要及时对档案信息进行外部备份处理,例如使用光盘加密备份、移动硬盘加密备份等等,增加档案信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系数,还能防止由于意外原因造成的档案信息丢失。
完成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系统化管理。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时进行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与前提。目前事业单位档案信息数字化主要是通过扫描仪、照相机、录像机等硬件设备将纸质档案转换为数字化档案存储到电脑中。再通过档案管理人员的修正、分类、整合,将分散的数字化档案转化为系统化的档案信息库,完成时间、内容、部门等多种分类档案信息目录。同时,通过硬件设备智能化处理,完成档案信息修改、插入智能化排序。最终将纷乱复杂的纸质档案信息转化为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档案信息系统。
建立实时、高效的网络档案管理平台。利用网络技术与档案信息系统相结合,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旋律,打造局域网络档案管理平台。网络档案管理平台便于保存、修改和查询,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全面、方便的将档案信息传递给使用者。
网络档案管理平台既可以完成对归档文件的录入、收集和整理功能,又可以由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使用者根据用户权限通过登入网络来进行检索,调用档案信息库查出所需查阅的目录和相关的档案信息等,并进行各种操作。这样既减少了各个部门使用者的等待时间,也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作者单位:保定市卫生监督所)
单位:保定市卫生监督所
姓名:刘亚
论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东风东路750号 保定市卫生监督所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现在,社会信息化加速发展,企事业单位的科研,生产与管理活动也进入了信息化建设时期。所以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全面流行也不足为奇了,当然,这也是企业事业单位实行现代化管理的方向。在这种形式背景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则成为了顺应时展的必然选择。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
事业单位,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组织。首先,这个组织并非以盈利为目的,所有的专职人员的选拔都是公平公正的,另外,其经费的提供等方面都是社会上提供的,所有的任何盈利费用也会采取捐款措施。当然,谈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也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档案管理在每一个单位都存在,当然也不局限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是有一定的工作基础的,工作单位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人员储藏才能有档案管理的基础,但是谈及到现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首先就是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性。可能是由于信息化管理刚刚进去人们的视线中,所以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事业单位的档案建设有多大的利益,于是出现了实际工作中疏于管理和指导档案管理的现象。除此之外,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档案管理没有专职的人员进行管理,档案管理缺少人才选拔,没有竞争自然没有人意识到岗位的重要性,所以经常会出现档案管理室缺少专职人员的现象。还有,就是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团队意识,对学习的热情不高。既然档案管理要向信息化靠拢,那么这些专职人员就应该本着一颗虚心好学的心进行信息化的学习和培养。
二、信息化档案管理在实行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一)档案管理缺乏系统性的管理体制
档案管理信息化本来就是在原本的档案管理体质上的一种改革,所以要能让整个管理体制上有一个系统性的调整,也能增加档案管理的效率和速率。而如今,信息化档案管理遇到的瓶颈问题之一就是没有一个系统性的体制管理,在登记和归纳等方面没有系统的人事安排和电子信息的预留,而且,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可能会对档案管理不重视,档案的整体质量也不高。建立一个系统性的体制进行全面的多方面的实施和应用,才能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越来越趋于信息化。
(二)档案软件差异性
虽说信息化档案管理不局限于电脑操作,但是也不能脱离电脑操作。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也就是说没有一个统一的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以应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不同的事业单位的档案软件系统都是不同的,那么若想将事业单位进行全面化的信息化管理,如果系统不同,如何做到统一管理呢。而且,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的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一问题的出现也大大的阻碍了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三)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的限制,档案管理室的建设并不像其他的工作地点那样好,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就会对档案管理信息有漠不关心。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而就现在的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人员来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很多人不会操作较复杂的现代化电子设备,甚至有现代文盲。所以,尽管采用很多的现代化设备,如果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档案电子信息化的实现恐怕又要遥遥无期了。
(四)档案管理技术没有创新
不仅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在当今社会中,很多的职业和技术都需要创新,创新才能有新的发现,才能有新的发展。很显然,在现在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档案的管理并未有太大的创新,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在光盘上或一些软硬盘上进行,显然,现行的档案管理和分类方法及一些相关规定已经不能完全适应。
三、如何在事业单位中进行现代化信息化档案管理
事业单位中进行现代化电子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就是说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将档案管理与电子信息化相结合会有很大的效益出现。所以探索出如何在事业单位中进行现代化信息化管理很有必要。
(一)事业单位管理层的重视
不论在现在还是过去,一个单位中的运行都会有一定的阶级,当然,要想将一个项目或一件事情很好的贯彻和落实,该单位的领导层必不可少。所以,对于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来说,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要从意识上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第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支持购买一些现代化先进的电子设备,还有进行人才培训等。这是为信息化建设保障物质提供基础。第二,要从心底中存在事业单位信息化的理念。领导要有这样的现代化信息观念,才能真正的影响到其手下工作的职员,才能更好的利用资源提供帮助。只有这样,事业单位的领导层才能放远目光,积极的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
(二)健全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安全保密制度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事业单位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所以它主要是为了服务社会而存在。所以,其保密制度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核心要素。倘若进入到信息化电子档案管理,就要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做一定的工作。一定要小心谨慎黑客或是一些病毒的攻击。另外,对于计算机或是档案管理中的电子设备自身的软硬件安全问题也要提高警惕,保证内部资源传播的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除此之外,要保证内部资料的机密性,比如要在电子档案室门口设立一些防盗锁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档案管理方式的转变
在电子化渗入到档案管理之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模式十分简单单一,而且,其管理并不是十分严苛,而将其与电子信息化结合之后,档案管理的方式就会有必然的改变。首先,在数据处理,公文处理和档案管理方面要有机的结合,实现文档一体化,自动的完成各类档案资料的统计工作,绘制出各类统计报表。其次,要将记录和检索的方式进行电子版的转变,原来是很简单的纸质版的记录登记和检索,而电子版要采用以电脑为基础的环形工作区域。所以要将档案指导,编研下作从有形实体向虚拟网络转变。而且,信息技术重建档案管理的运行环境和作业环境等也越来越来越不适应电子化信息管理,所以从管理体系到组织机构,这些内容都是需要变革的地方。只有从多个方便进行全面的改革变新才能真正适应电子信息档案管理。
四、结语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的历史资源,因此,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是事业单位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事业单位应该从根本上进行改变,认识到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性,档案管理部门也应该从根本上得到认识,学会人才培养和管理,进行协调的电子档案管理,从战略高度上重视和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以档案管理信息化来促进事业单位的不断进步,使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李莉虹.关于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10(06).
1.人事档案的特殊性
人事档案具有档案的一般特点,它是个人履历、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奖励惩罚等活动的最初记载,具有原始记录和归档保存以备查考的性质。但是人事档案作为档案中的一类,也具有自身特点。始终以“人”为核心。不同于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声像档案等对党群活动、财务凭单、生产管理等“事件”的强调,人事档案围绕着“人”,只归档与人相关的各个阶段有效材料。坚持十类材料组合的既定整理方法。文书档案、科研档案等可以按年度、机构、问题等方法组合分类。保密性。人事档案作为个人经历的信息载体,涉及以往的工作、现在的工资、以后的晋升,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不易对社会公开。
2.人事档案的重要意义
人事档案的内容包括年龄、工龄、党龄和学历、工作经历等信息,还记载着个人的身份类别,即“三龄两历一身份”。这些信息具有凭证作用,直接与个人所享有的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社保保障挂钩,特别是在事业单位中,考察干部历史是以干部人事档案中的结论材料为依据的。人事档案主要为党的组织、人事部门服务,为选拔优秀人才服务。
二、当前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
1.思想观念的落后
档案管理是一门系统的、科学的管理类科目,具有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但是实际从业者大多是被领导安排的兼职人员,没有引起单位领导的足够重视。正因为这样不重视,很多单位档案管理的场所、经费、人才就得不到保障,工作效果自然差强人意。档案管理者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常常简单认为档案管理就是保管的事务性工作。管理者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必然导致工作上的倦怠,这也是阻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另一阻力。
2.管理手段的陈旧
纸质档案具有直观性和法律效力,具有不可替代性,当下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仍以纸质为主。纸张的寿命与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和空气等有直接关系,并且纸质档案信息更新困难,修改后不够美观大方。纸质档案在查询、利用过程中也不够便利,往往需要手工对照目录,找到对应的卷宗、件号。这种以人力为主、工具为辅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一方面不断重复含金量不高的机械操作,加重了人力负担,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信息录入失误、数据统计不一致,归档材料不全等人工错误。
三、人事档案管理趋势——信息化管理
档案管理的历史是动态的,它在内容、形式、方法上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与社会活动一样丰富。当下电子通信技术已渗透到方方面面,显著标志就是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转化为可被计算机识别处理的电子文档。为了应对挑战,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也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度统一的标准原则
很多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局域网,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小范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现阶段事业单位对未来几年的档案信息化工作没有具体安排,几乎没有列入单位年度重点任务,甚至全市、省都没有总体的宏观规划。据了解,部分事业单位购置了档案管理软件,这些软件由不同的开发商提供,有的功能不完整、有的设置重复、有的安全隐患较大,既浪费钱财又阻碍了信息化建设。当前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为核心,坚持一体化、网络安全的原则。
2.建设一支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
档案管理者不仅要具有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练运用技术工具。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并支持档案工作,不断创造条件,一方面给与人、财、物的支持,另一方面畅通讲座、报告等交流形式,提高在职人员的视野和专业技能,促进人才成长,最终建立起一支知识背景宽阔的复合型队伍。
3.创新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一、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
1.1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仍占大多数
在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中,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依然按部就班的遵循以前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存放不当、检索工具不全、手工抄写失误等问题,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繁琐异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和精力。而且传统的档案管理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来增添设备,譬如加盖、修缮库房,还要防止出现鼠类破坏、虫蛀、氧化、霉变等问题。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起计算机管理,存在较大的弊端和差距。
1.2缺少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大量相关的专业性高技术人才。然而,许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并没有达到所需要的标准,其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例如:许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使得他们在知识贮备和专业技能方面都存在很多的不足。同时,由于档案信息需求量的日益加大,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3档案管理信息化缺少安全性
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的过程极其复杂而且工序繁琐,在这个过程别容易丢失信息,使档案的完整度大大减少。而且极易出错,大大增加了档案的错误率。将档案转化为电子版以后,对档案的保护程度不足,致使档案容易被他人盗取。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2.1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推广
事业单位需要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推广,可以向工作人员展示计算机精度高、存储信息量大、运算速度快,能够将全面、准确的档案信息资源快速地展示出来的特点,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明白这样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可以极大程度地避免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事业单位需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2.2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例如: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开展档案管理讲座,对日常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展开多方面的详细的讲解,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视野。而且,由于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快速的更新换代,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要定期培训和考察,让他们能及时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单调性与复杂性难免会使一些工作人员产生懈怠的心理,想要使管理的工作热情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就要建立相应合理的奖惩制度,可以在定期的考察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奖惩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推动档案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且,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是对会计工作有着重要影响的一项内容,管理工作需要交由细致认真的人来进行,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够减少错误的产生。
2.3加强对档案信息的保护
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隐密性,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薪资的安全保护工作也十分重要。针对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中出现的问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审核,人工和计算机同步进行,增加核对的次数,从而大大减少答案干信息的出错率。针对电子档案安全性不够的问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可以控制接触档案的人数,加强档案信息涉密管理,签订保密承诺书,规范档案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程序。同时,管理人员还需要进行网络防护,控制网络访问,设置网络访问权限,尽量避免无关人员接触档案。档案的安全保护工作是对档案管理有着重要影响的一项内容,因此需要有责任心的来完成,从而减少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的泄漏。
【关键词】事业单位 档案管理 信息化 建设
一、在工作中加强渗透科学发展观观念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在与提升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作为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改变落后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大力解决影响或者制约档案工作向科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着重的将科学发展观观念彻底的落实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加强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尝试进行超前服务、主动服务等等,深入单位、社会去调查,充分了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从而整合、优化档案内容,充实档案资源,充分体现档案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作为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做好档案信息公开以及档案信息保密工作,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维护个人或者单位或者国家的稳定以及人民的合法权益等等。在工作过程中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观念,适当的对统档案管理进行创新,打破传统墨守成规的思想和做法,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体制
科学、进步的管理制度是促使档案管理顺利进行、科学发展的有力保障。从单位宏观角度来分析,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有着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等,而作为事业单位,其档案管理应就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档案管理工作的朝着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将档案事业延伸、拓展到经济发展规划中来,促使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可以将这一项内容融入到单位的绩效考核中,强化工作人员加强信息化的档案工作管理建设,这样一来使得每个部门对档案工作都重视起来,便于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更有利于制度的实施。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档案工作在事业单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为推动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奠定有力条件和基础。而对于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来说,有了相应的制度管理,可以激发他们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加强档案的各个环节管理,如:档案收集、整理、应用、阅看等等。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促使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得整个单位内部机制得到了改善。如:在制度制定时候,可以结合单位的绩效考核,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融入到职称评定、表彰奖励、责任追求等制度中去,充分挖掘单位人员的潜力,活化档案工作,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新性、主动性,提升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质量。
三、加强与相关领导的沟通、交流
档案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诸如:设备的购买,从网络系统的开发建设到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复印机以及光盘、磁盘等硬件设备等都需配备、统一化管理等等,需要一定的经费,这时,需要档案管理部门人员加强与相关领导的沟通、交流,准备好相关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可靠资料、凭证,如:事业单位科技档案、设备仪器档案、产品档案等的收集、整理等等,让领导能够充分的重视起这件事情,认识到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促使相关领导树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观念,从而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广力度,提高决策,在经费上给予帮助和支持,推动档案工作信息化的建设。
四、增强档案信息化设备的置办工作
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属于是系统工程,涉及信息的收集、保管、利用等内容,同时,这几个内容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这也就预示着档案设备在置办过程中需要齐全、充足,符合规范化、信息化的要求,进而将不同类、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有序的进行保管,便于日后的查找。促使档案信息逐渐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管理,推动档案信息的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建设,置办多媒体设备,实现档案存储的电子化,全文信息的电子化查询等等,提升数字档案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性,还可以将建立的电子信息通过网络进行,拓宽档案部门的服务途径。在此环节,需要注意的是:档案工作人员要确保电子文件管理的完善性、安全性等等,对电子文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同时对于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不但要有电子版的资料,其纸质版的资料也要进行妥善保管,对电子版资料进行备档处理,加强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
总之,实践证明: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近些年来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可以说是提升档案服务工作、凸显档案部门作用和价值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华春.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财富.2010(18).
[2]潘积仁.档案工作的科学发展观[J].中国档案.2005(2).
1.档案管理现代化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档案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档案的管理模式、实体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信息化的档案代替传统的纸质档案向社会传递重要的服务信息,电子档案的优势在于在档案材料的保存、修改以及查询等方面都更加的方便快捷,并且通过网络媒介来传送信息时,也有利于档案的工作人员对信息材料进行分类、汇总、管理等工作。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一定的意义上减轻了工作人员的任务量,是档案管理的成本有所降低,同时也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值得引起每一个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重视。
2.制定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
在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定规划时,事业单位应该遵循服务于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的目标,通过一系列的调研以及论证,从而制定出有利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近期和远期目标,从而不断的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网络管理体系,进而推进档案信息化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要注意档案信息化系统实际使用的效果,支持事业单位信息服务目标,充分的促进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3.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良好实施建立一个实用的档案信息网站
档案的信息管理部门需要在网站上成立一个档案的信息站点,那么档案信息网站的出现是通过网页的形式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服务,方便档案的工作人员在网络上查询、归档以及下载等。这样的网页服务已经成为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与手段。同时,在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中,事业单位管理信息系统又纳入了档案管理的操作系统,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传送系统,从而能够更有效的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哪次,对于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来说,建立一个使用的档案信息网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建立档案信息网,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具有升级功能以及再开发能力的档案信息管理操作系统,从而方便档案网络管理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的需要,能够凸显出档案信息网络的服务功能。其次,要选择能够满足我国相关标准要求的规范设备,最好是在市场上流行的主流产品,或者可以的话,与国外以及国内的相关公司取得联系,量身定做出适合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操作系统,从而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很好的进行,确保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不断的更新以及升级,从而降低一定的成本。
4.加快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逐渐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发展
事业单位能够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前提,就是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同时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也是对档案资源原件得以保存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手段来对事业单位的档案进行管理,将档案部门的各种其他形式的管理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成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全面、规范的档案数据库,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优质的服务。目前,我国馆藏档案的全文数字化,只是针对馆藏的档案资源数字化进行整体分析,不是针对所有馆藏进行的全文数字化工作,主要是以馆藏的档案资源数字化为重点。对于建立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模式,要明确并不是完全取消传统档案管理的模式以及档案载体,而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形成一个现代化信息管理与传统信息管理两种模式相互共存相互发展的合作关系。
5.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培训,强化档案信息化的有效建设
关键词:事业单位 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
档案是指公司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对企业和社会有利用价值与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以及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载体;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指对档案的原始内容不做任何更改,再次基础上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档案本身及其形式等相关信息进行有效转换,形成更符合现代化社会需求的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过渡阶段,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的必要前提和转折点。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档案便捷、高效的管理模式,对我国事业单位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
1.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淡薄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项目,需要事业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然而,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领导并没有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较为系统的认识,也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效率对单位和职工的利益关系。这样就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因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缺乏可依据的相应规章制度。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得不到最根本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影响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也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有待提升
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大量吸引人才、培训人才的现象,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却显得不被重视,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也没有严格要求。这就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时代要求之间的差距,再加上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对工作不够重视而缺乏责任心,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漏洞百出却得不到有效改善。信息化建设人才短缺导致档案信息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及时更新与有效维护,无法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3.档案管理形式降低工作效率
虽然我国已经具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条件和硬件设施基础,但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依然止步不前。很多事业单位仍然采取纸质模式进行档案管理,这样不利于档案的备份,使受损或遗失的档案无法有效修复。同时,也不利于缩小档案存放的空间,当单位需要对某些档案查询使用时,还会增加档案查询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
2.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点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基于网络信息环境下,对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的升级,不仅可以使事业单位有效检索所需档案,还有利于保障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用户可以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登录资源库,并有效检索所有相关档案,不仅简化了检索档案的工作量,也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档案的使用过程中不会打乱档案的排序,不会影响后者对档案的检索,同时也减少了档案管理人员整理档案的难度,只需通过网络对档案及时进行资源更新、数据检查与保存。
三、如何有效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1.建立完善制度,加大建设投入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实施,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指导。因此,各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全面、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度,并在建设过程中加大实施力度与资金投入。在严格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同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设施。使档案信息资源实现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的转化与资源更新,以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促进我国事业单位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2.提高人员素质,促进软件开发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固然不可缺少技术人员支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不可轻视的,这是软件开发的前提和信息安全的维护者。在为档案使用者提供便捷检索工具的同时,防止网络病毒、黑客等不良因素对资源的盗窃与破坏。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进步与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各个事业单位在进行大难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只等总体规划,并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安全的网络平台,保障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机密性。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事业单位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抓住机遇,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