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高新区发展建议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科技兴企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全市科学跨越式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的要求,现就推进科技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推进科技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一)推进科技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总理强调,要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我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个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但在加快做大总量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质的提升。我市经济社会的现实和长远发展都要求更加依靠科技进步的推动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走出一条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的具有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二)推进科技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做强做大的迫切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聚集大量科技型企业,依靠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的集中地、聚集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和应用高新技术,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把科技服务引入园区,聚集各方面力量,抓好重大项目、重大产品、重大创新载体、重大科技工程,用高新技术武装园区企业,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强化措施,努力推进科技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
(三)推进科技服务入园。一是建立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建立“一网两库三台帐”,搭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一网”即科技网站,并与上级部门联网,“两库”即项目库和专家库;“三台帐”即园区企业基本情况台帐、企业科技需求台帐和科技入园工作台帐。二是组织科技培训,培养科技人才。组织专家对园区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了解当代科技的发展方向,学习最新科技成果,掌握科技项目的对接方法、申报要求等。三是组织科技论证,提高企业素质。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科技论证,积极帮助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民营科技企业。四是建立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站。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我市适应新时期科技工作需要而组建的科技服务机构,是由省科技厅同意成立的隶属市科技局的下属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引进先进技术,协助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开展科技培训等工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应设立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站,推进科技孵化基地建设,培育科技型企业,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全国知名院校科技园的交流和合作。五是积极引导科技研发机构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推动产学研结合,形成自主创新的合力。六是积极引导科技咨询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技术测试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专利事务所、法律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驻园区,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
(四)保障政策入园。一是面向企业宣传科技政策。通过上墙宣传、上门宣传、上网宣传等多种渠道,使科技政策真正覆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所有企业,激发园区企业依靠科技开展创新创业的热情。二是帮助企业争取科技政策。要善于发现企业的科技成果,积极引导企业申请专利、申报成果鉴定,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计划和政策扶持。三是督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落实科技政策。科技、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共同为园区企业落实税收减免、政府采购、信用担保等优惠政策,使园区企业真正得到实惠。
(五)促进科技项目入园。一是安排本级项目入园。市级各部门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的投入,科技经费要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倾斜,通过有限的经费投入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的技术创新热情,引导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二是争取上级项目入园。引导和帮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申报科技支撑计划、新产品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各类科技项目,帮助园区企业争取上级科技项目经费。三是招引科技项目进园。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现有的高新技术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收集起来,建立高新技术项目库和科技成果库,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招商活动,使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和重大成果落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同时,注重招商引科,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科技项目,提升园区的科技水平。
(六)强化高新技术入园。一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加强科研开发,力争多出科技成果,出大成果,从而推动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谋发展、上台阶、上水平。二是引导校企合作。在深入了解企业科技需求的基础上,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联系,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组织科技攻关。三是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大力推广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艺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创新。
(七)推动科技人才入园。首先,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作为科技入园的根本任务,引导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向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中。其次,要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健全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推行骨干技术人员年薪制,支持企业对关键技术骨干实施激励政策,提倡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出资比例等形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
三、加强领导,确保科技服务园区工作落到实处
(八)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科技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的领导,将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管领导要亲自抓,部门领导具体抓,确保科技服务园区工作取得实效。
(九)加强协调配合。科技部门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要相互协调配合,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制订扎实的工作措施,全力推进科技入园工作顺利进行。科技部门要选派优秀干部进驻园区,开展各项科技服务。高新区管委会要积极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站提供办公场所及必要的办公条件,与其相应职能部门合署办公,形成工作合力;要将科技部门派出人员视为园区工作人员,纳入园区的日常管理。
一、新形势下高新区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其中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耀眼的亮点。高新区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增长快、投资回报率高、创新能力强、具有极大发展前景的经济增长点。全国53个高新区已累计开发土地面积273.36平方公里,已建立高新技术企业1.6万家,其中技工贸总收入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78家,创造了184万个就业岗位。1998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839.6亿元,工业总产值4333.6亿元,利税477亿元,出口85.3亿美元。1991年至1998年,上述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77.5%、79.8%、69.4%、73.5%。高新区的勃勃生机与崭新形象给所在城市带来了希望,成为当地自主开发、产业发展、引智引资和对外展示的热点。
高新区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目前,高新区有54万科技人员,100多家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服务中心。高新区企业产品的主要技术来源于国内和企业自有技术的占76%。有527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攀登计划、“863“计划、国家和地方攻关计划、国家和地方火炬计划、国家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在高新区实现产业化,产生了众多的名牌产品和杰出的企业家群体。高新区已初步具备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的基本条件。
但是,高新区的发展在全国并不平衡。某些高新区的产业特色不够鲜明,没有形成支柱产业,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今后应当认真加以解决。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立足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技术创新进程。现阶段高新区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强化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用五年左右时间使53个高新区的经济规模再翻一番,超过一万亿元,其它经济指标同步增长;大力提高高新区的整体发展质量,把高新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家迅速成长的基地,技术创新的示范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带动两个文明建设的新社区,使高新区的特色更加鲜明,发展更加迅速,作用更加显著。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进一步提高实现科技产业化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全国技术创新大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要加强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方向,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和支持高新区的发展。高新区发展要实现重点的转移:由注重招商引资和基本建设向注重创新质量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转移;由扩大建设项目向优化创业、创新环境转移;由产业分散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二、优化创业环境
营造创业环境,为科技产业化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各级政府要抓住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转发的《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借鉴上海、深圳和北京等地的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紧密结合高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地方性政策,激励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进一步增强高新区创新能力,推动支柱产业更快的发展。继续落实国家关于推进科技产业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制度创新,保持高新区精简、高效、服务的体制和机制,防止旧体制、旧观念的复归。要认真解决民营科技企业的产权问题,落实并保护创业者权益,支持高新区企业建立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各地高新区要积极配合地方人大推进高新区的法制建设,将高新区管理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制定和完善高新区地方性法规,使高新区的指导方针、管理体制、创新机制、保障措施、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
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业者的良好风尚,形成高新区的创业文化和氛围。要以多种方式弘扬创业精神,鼓励创业致富,宣传创业者业绩,树立创业者形象,引导科技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文化,逐步形成浓厚的创业文化环境。
要按照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社区环境建设,制定政策区建设发展规划,搞好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街的周边环境,改善科技人员住房、交通、通讯条件和生活服务设施,逐步将政策区建设成为依托大学、研究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完善、社区管理优良的科学园区和文明社区。
三、进一步完善高新区创业服务体系
高新区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将孵化服务机构、创业资本市场和信息网络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现官、产、学、研、资、介、贸的有机结合,更加有效地推进科技产业化进程,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
科技企业孵化机构是高新区创业服务体系的核心。各级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和高新区要进一步支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落实有关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托大学、科研机构和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办好大学科技园、软件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行业或专业技术孵化器、国际企业孵化器、海外孵化基地、孵化器网络,以更加专业化、网络化、国际化的方式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产业化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当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向企业化转制的有利时机,采取有力措施,吸引他们到高新区兴办产业。有条件的高新区要积极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加强对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
建立以创业投资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创业孵化资金和担保资金等为重要内容的创业资本市场。各类孵化机构要设立必要的创业孵化资金,联合金融、投资机构,为科技创业者创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投融资服务。高新区要努力开辟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外股票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积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机制。
高新区要集中力量搞好信息网络设施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教育、产业、金融、贸易网络以及因特网等资源,为科技人员和企业提供网上科研、网上教育、网上合作、网上融资、网上贸易等服务,缩小地域差距,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区内外、国内外产业化资源的优化组合。
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队伍素质
培养创业人才,造就一支科技企业家队伍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关键。要制定发现、吸引、培养和保护科技创新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的政策、措施和规划,鼓励科技人员创业,解决吸引创业人才中的各种难题。海外留学人员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宝贵资源,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生力量,对他们实行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方针,制定特殊政策,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以多种方式吸引留学人员到高新区创业。
高新区要培养具有超前意识、创业精神、善于开拓、既懂技术又懂经济和市场的复合型高素质创业人才;善于发现和培养了解科技产业化规律、具有国际先进管理知识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建立优上劣下、人才辈出的用人机制,大幅度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高新区要把吸引和造就现代科技企业家作为战略性任务抓好,扶持和培育科技企业家,建立企业家和企业经营人才的市场,逐步形成一支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一争高下的企业家队伍。
一、突出优势产业,明确发展定位
一是要结合“十三五”发展规划,突出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壮大,精心编制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详细制定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要有选择性的确定产业主攻方向,均衡用力,避免全面开花。三是注重示范带动作用,每年要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研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项目,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集中财力、物力重点支持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产业发展,避免“撒胡椒面”现象,确保最大限度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二、强化宣传引导,重树高企地位
一是要组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宣传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政策,提升企业届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认识,引导企业走高新技术发展道路。二是通过开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培训班等形式,邀请专家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的培训力度,供企业学习借鉴,使企业懂得申报要点和复审程序,避免企业盲目申报。三是税务部门要进一步扭转思想,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是西部重点鼓励类发展产业,因此要简化享受优惠政策的审批手续,取消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代替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改为只要是高新技术企业就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西部发展特别是促进西部企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效应才会更加明显。
三、盘活优化存量,引进培育增量
一是要通过招商引进一批。围绕优势产业,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重点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西部发展,打好军民融合、科技城等金字招牌,转移嫁接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市场前景好的产业。二是通过培育壮大一批。遴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具有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通过政策、项目、资金等要素集成支持,加大企业孵化与培育力度,形成一批掌控核心技术、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强的企业群体,实现规模的扩张。三是通过改造提升一批。坚持引进高新技术和开发先进适用技术并举,促进产品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传统产业技术水平。
四、加强园区建设,提升承载能力
一是推动园区转型发展。各园区结合优势产业打造成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阵地,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平台。重点要推动园区增长方式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特别是要将国家级的园区建成自主创新基地。二是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鼓励创新能力强、产业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到产业园区集聚集群发展。同时注意统筹发展,避免各园区恶性竞争。三是提升园区发展环境。完善集中简约、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园区管理体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完善项目快速落地服务流程,不断提升园区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能力。四是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生物医药、资源与环境、高技术服务业为重点领域,以园区为主要承接地,以孵化平台为有效载体,培育发展一大批中小微企业,通过政策扶持、项目资助、金融服务等手段促进初创型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五、搭建创新平台,促进成果转化
关键词: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外地经验;对策建议
济南市于2010年11月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认定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深圳、西安、长株潭、武汉之后全国第8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标志着济南已进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先进城市行列。济南市应高度重视和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充分发挥这一国家级品牌作用,以基地建设为主要着力点,综合施策、强力推进,努力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加快推动省会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增强我市的核心竞争力。
一、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承担的战略任务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国家发改委从2000年开始组织进行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认定工作。所谓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是指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具有支撑、示范和带动功能的特色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其中,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是同时在高技术产业的多个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技术优势并已形成了产业集聚的城市(地区),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家发改委将主要从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重大专项项目申报、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资金补助、创新能力建设等诸多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二、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济南市把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来抓,不断提升支柱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先后跨上1千亿、2千亿两大台阶,到“十一五”末达到206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1.5%,较“十五”末提高了11.4个百分点;全市各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1家,企业科研水平和承担重大创新项目的能力不断提升。二是特色产业优势明显。我市高技术产业现已基本形成了以信息、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五大优势产业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拥有重汽、浪潮、中创、齐鲁制药、福瑞达、力诺、圣泉、二机床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在机械装备、汽车电子、服务器、软件、生物医药、有机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拥有一批名、优、特产品,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三是济南高新区产业支撑作用显著提升。济南高新区是我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在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1位,已成为全市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交通机电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产业。
三、同类城市在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和启示
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武汉等城市近年来在发展高技术产业、建设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值得我们充分学习借鉴。经验启示主要有:
(一)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大规模投入。
各市纷纷出台扶持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发挥其对市场、社会资金的引导促进作用。上海市为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政策引导和杠杆放大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国家发改委创投配套扶持资金,与国家发改委联合设立了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5只创投基金,同时还设立创投引导基金,支持专业领域创投基金发展,引导基金总规模达30亿元。
(二)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核心区支撑带动作用。
各市都充分发挥高新区的支撑作用,通过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集中优势资源,集成有力政策,全力把高新区打造成为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北京的中关村、天津的滨海新区、西安的高新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等,都成为这些城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力核心。
(三)加大土地和政策倾斜,开辟发展新空间。
为拓宽发展空间,武汉市把东湖高新开发区的用地、规划进行打包整合,争取了国家和湖北省在土地、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做到了在新规划的518平方公里科技新城中所有功能一次到位。
四、加快推进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加快综合性基地建设,必须打破常规,建立起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关键词:高新区 融资结构 政策环境
一、 我国高新区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高新区企业融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新区企业的快速成长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经济活力,但是由于高新区企业的自身特点和现实社会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制约了高新区企业的发展,其中融资难是最大的障碍。
总体上讲,我国高新区企业融资结构相对单一,其中以自有资金为主的内源融资所占比例较高,外源融资比例较低,而银行贷款是外源融资的主要方式。同时,高新区企业的融资结构和融资渠道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起步阶段的企业经营者通常会采取自筹资金、利用人脉关系向个人借款、天使投资公司注资等方式进行融资;在发展和扩大业务阶段,随着资金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企业通过向银行贷款或是求助风险投资公司的方式筹集资金。而这些途径远不能解决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融资缺口愈来愈大。
(二)高新区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企业自身特点导致融资难
多数高新区企业无可抵押资产,也没有相应的信用记录,同时贷款金额小、风险大、频率高,加之企业尚处于发展阶段,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因此,银行方面出于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往往不愿与高新区企业开展合作。
2.金融机构现行政策制约贷款作用的发挥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掌握着大部分的社会存款资源。但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手段与高新区企业的需求不匹配,且贷款审批时间较长、程序复杂、手续繁琐,不能满足企业贷款时效性强的要求。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制约了银行贷款作用的有效发挥。
3.政府性支持不足导致政策效应大打折扣
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扶持高新区企业发展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但由于缺乏统一、正规的高新区融资管理机构对政策的具体落实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致使部分政策仅停留在纸面上,未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政策效果不明显。
4.担保机构不健全产生道德风险
信用担保机构一般将担保业务的重点集中在高新区企业的初创阶段和对企业一次性资金的支持方面,而对企业后续的融资缺乏持续担保机制和相应的补偿机制。因此,在高新区企业融资过程中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二、 构建我国高新区融资体系的几点建议
结合目前高新区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同时考虑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新区企业提出的客观要求,我国亟需建立多层次、系统性的高新区融资体系:
(一)提升高新区企业自我管理能力
企业在争取外源资金的同时更要兼顾企业自身资本的积累。高新区企业多为科技型企业,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提高企业资本中自有资本的比例,不断开拓银行贷款以外的融资渠道,减少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形成科学、有效的融资管理模式。当企业进入成熟期后,随着研发深入和业务的不断拓展,需要进一步规范企业治理结构、财务制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科学规范的资金运营计划和经营决策程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结合国家出台的财税优惠政策,制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企业良好的信用平台,引导企业规范化发展。
(二)进一步发挥商业银行主力军作用
中央银行应结合国家对高新区企业的各项财税政策,利用金融扶持政策更好地带动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展融资业务,鼓励商业银行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新区企业设置专门的贷款项目,适当提高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的抵押贷款比例,降低小额信贷门槛,开辟专门的贷款通道,简化审批手续,降低贷款成本。同时,重视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中小银行多数为区域性金融机构,与当地的高新区企业接触较多,方便与企业进行沟通。因此,银行可以更多地掌握企业的资金运行和实际经营状况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三)加大对高新区融资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结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新区企业的客观要求,制定进一步促进高新区企业发展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明确政策导向,加大对高新区企业的财政拨款力度;利用政府采购制度,引导和鼓励当地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优先购买本地区高新区企业的优质产品。同时,不断完善支持高新区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成立专门的高新区融资管理机构,有效监督和管理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将银行贷款和民间资本源源不断地引入高新区。
(四)完善高新区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地方各级政府应积极参与地方融资担保体系的建设,确保各项鼓励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财税优惠政策得以有效落实。促进担保公司与银行的信息对接,适当提高担保贷款在整个贷款业务中的比重;建立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财政补助、风险分担等多种措施对从事小额贷款担保、帮助高新区企业解决当前困难的担保机构给予补偿。同时,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信用担保市场的监管力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担保机构的信用等级、行业风险以及受保企业可公开信息等相关信息,切实防范和化解担保风险,引导信用担保机构加强自身管理,规范担保操作行为,不断拓展担保业务。
构建我国高新区融资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多方通力协作,共同助力化解高新区企业融资难题。
参考文献:
[1]宋羽.中小企业融资:现实与思考.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4;
[2]苑泽明,马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会计之友,2012.17;
1. 1我国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类型。
(1) 准政府的管委会模式。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全权管理高新区的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政策的出台等事务,带有行政管理和服务供给的双重色彩。管委会具有政府的职权,但其法律地位不明确,因而是一种准政府机构。这种管理模式一般存在于规模比较小的高新区,某些大型高新区在发展的早期也采用了这种模式。如宝鸡国家高新区、杨凌国家农高区、西安高新区、烟台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等即采用了这种模式。
(2) 高新区与地方行政区“合二为一”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往往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或者是由当地政府机构直接管理高新区,只挂一块牌子,而不成立管委会,把高新区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政策、招商引资等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统筹考虑,合二为一。这种管理体制一般来说适应于整个城区或行政区都被划为高新区的情况。如山东省青岛国家高新区就采用了“四合一”的管理体制。将青岛高科技工业园、青岛市崂山区、青岛市老人国家旅游渡假区和崂山风景区的发展与整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合在一起考虑,统筹管理,四区四块牌子,一套班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以公司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由一个非盈利性的公司负责高新区的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开发、发展公共事业、供给公共产品,政府与大学不再介入高新区的具体管理事务。这在工商业比较发达、市场机制完善的东部地区比较多见,如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高新区就存在这种体制。这种模式首创于“蛇口”,在上海的漕河泾、闽行、虹桥等开发区,紫竹科学园和浙江宁波的大谢开发区得到推广。
1.2我国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顺。这主要表现在高新区管委会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其性质、地位和职能没有在法律上确定下来;高新区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没有理顺。这使高新区管委会在对外协调、出台政策、招商引资、整合科技资源和构建要素通道等活动中颇受制约;特别是在与地方政府协调方面所受的制约就更大。高新区管理本身是一种按块划分的工作,而政府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存在着复杂的条条管理,条条管理的方式与政府特定的职能部门相对应。政府的条条管理要求上下对口,将上下一条线式的纵向管理延伸到高新区中。这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婆婆太多,干预频繁,摩擦增加,协调成本增大等问题。
(2) 传统体制回归。受传统习惯的驱使,相当一部分高新区要求管委会向政府部门方向发展,明确其行政级别,对区内公职人员实施公务员制度,扩大编制;而地方政府要求高新区的管委会与政府对口设置机构,强调条条管理,过多运用行政手段干预高新区的发展,较少运用市场机制的力量发展园区。所有这些都导致传统体制在高新区大有死灰复燃的趋势。
(3) 职能配置不到位。从目前情况看,高新区的功能主要有招商、生产、出口三大项。但经济管理中的保障职能、城市建设管理职能、社会事业发展职能、社会保障职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等尚未配置到位。高新区管委会没有建立区内社会保障体系,职称的评定、科教文卫的发展、对房地产开发、道路交通的建设、商业设施的开发、环境保护、旅游娱乐等活动的管理、行政执法的保障等权九依然要等上一级地方政府审批。职能配置不到位无疑影响了高新区管委会作用的发挥,制约了高新区的快速发展。
(4) 机构设置不合理。现行高新区管委会的机构设置一般是:管委会一综合局一办事员的管理层次模式。由于综合局的头绪多、事务杂、工作量大、分工不明确,在综合局与办事员之间缺乏一个管理层次。这样就导致了综合局的管理缺乏效率。产生这种弊端的根源在于高新区过度实行了“扁平式管理’、管理层次过于简化。
2.我国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国高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我国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尽管高新区在我国诞生已将近20年了,但仍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探索,20年尚不足以形成一套非常完善的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即使是在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其科学工业园在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之后,也不能说其具备了尽善尽美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对尚处于探索阶段的我国高新区来说,不仅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就是其它管理体制同样也不完善。
2.2传统体制具有强大的回归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的市场经济很不发达,商品经济意识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政府干预社会经济运行的力度十分强大。从现实情况看,建国后我国实行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所有这些都使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具有强大的回归力。许多人总喜欢用行政手段干预高新区的发展;喜欢套行政级别;喜欢上下对口设置机构;喜欢强化条条管理;要求扩大编制;要求实行公务员制度,等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运用起来最简便、最得心应手。
2.3两种体制的兼容度有限。应该承认,高新区实施的是一套“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调动民间机构的积极性;小机构,大服务,高效率;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经营;依法施政,透明管理;超自主管理”的全新行政管理体制。而高新区外仍旧实施的是一种传统的管理体制。这两种体制存在一个是否兼容的问题。当二者的兼容度比较高时,高新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但遗憾的是,这两种管理体制的兼容度并不高,这就必然导致高新区与外部的协调产生许多困难,使管理体制不顺。
2.4缺乏对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研究。高新区在我国是一个新事物,高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也是一个新事物。在探索阶段,就需要高新区、企业、理论界和政府四方联合起来,积极探讨,加强研究,为我国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提供指导。然而,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在我国仍然相对冷寂,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
3.创新我国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原则与思路
3.1创新我国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原则。
(1) 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的作用。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基金会等社会机构的能量很大,与市场的联系紧密,它们喜欢借用市场机制的力量进行活动。充分发挥这些社会机构的作用,让它们参与到高新区的管理中来,即可减少政府的负担,有利于政府转换角色、转变职能,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2)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高新区的建设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说到底还是要靠市场机制的力量,靠计划、行政和其它手段都不行。这些手段只能是市场机制的一种补充辅手段。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键在于遏制传统体制的回归,避免回到传统体制的老路上去,避免用旧的行政管理体制管理全新的高新区和高科技产业。
(3) 多样化原则。我国不同高新区的具体情况差异很大,各自的技术水平、生态环境、产业基础、科技资源、市场机制的作用等要素不大一样。这就决定了我国高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不应“一刀切”,搞单一形式,而应该即有单一型管理模式,也有多元化管理模式;既有政府管理型,也有公司管理型、大学管理型和基金会管理型。允许各高新区自主探索,以形成自己的特色。
(4) 创新的原则。技术创新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制度创新则是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活力所在。在完善高新区现行管理体制的过程中,要在企业准入、收入分配、绩效考核、科技融资、风险投资等方面大胆改革,积极探索。
3.2创新我国高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思路。
(1) 理顺行政管理体制。理顺我国高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应从可五个方面入手:首先,建议中央立法机关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新区管理法》,用法律的手段明确高新区管委会的性质、职能、权力和义务,减少对管委会定位上的法律模糊性,确保其职权不被侵蚀。其次,建议中央政府设立主管高新区发展事务的机构——高新区管理委员会,专门进行高新区事务的统一管理,以减少高新区内外协调的成本。再次,机构设置方面不搞上下对口,不搞不必要的条条管理,而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具有多项功能的复合式机构,以减少机构数量,增加机构的弹性,防止传统管理体制的回归。第四,不定行政级别,不使高新区管委会向政府行政部门方向发展。对高新区的管理机构不定行政级别、不搞公务员制度,以避免高新区管理机构向行政化、官僚化的方向发展。最后,不搞“党政分开”,不扩大编制。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充满风险与挑战,机遇稍纵即逝;招商引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都是一项新的活动。这就要求高新区管理机构的效率要高。为了适应这一要求,高新区管委会应继续坚持目前“党政不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互相兼职,减少副职’的做法。
(2) 强化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应从四个方面进行:首先,在分配制度方面,可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贡献分配”,实施“年薪制”、“科技入股”、“有岗无级,岗薪挂钩’等制度。其次,在考评制度方面,应推行“绩效本位”,打破“职称本位”、“职务本位”和“资历本位”。管理人员的升迁奖罚完全以绩效为依据,剔除非绩效性的因素。再次,聘任制度方面,应实施“能力本位”,打破“文凭本位”、“英语水平本位”、“政治身份本位”和干工界限,多方求贤。最后,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建议实施“区别对待,末位淘汰;建立灵魂层,稳定核心层,提高骨干层,淘汰边缘层’的员工管理制度。
(3) 继续完善“高规格、小规模、多职能”的“超自主体制”。“高规格”有利于高新区得到充分的授权,以进行对外协调。“多职能”使高新区的管理机构具有复合性,提供更多的服务,使高科技发展的条件更好,高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趋于更优。从目前状况看,高新区的管理机构应该增加社会保障、出台政策、发展公共事业等三项职能。“小规模”有利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在前三点的基础上,高新区的管理机构在满足需要的条件下,还应尽可能地减少管理层次,建立扁平式的管理体系,以缩短管理的“时滞”。
关键词:高新区;指标体系;评价;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3.01.014
自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硅谷”以来,世界各国都蓬勃发展自己的高新区。1986年3月,中国决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863计划”由此拉开了序幕[1-2],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在1991年正式确立,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断发展,其生产总值由原先1529亿到2010年的97180.9亿元,增长63.5倍;园区个数由最初的27个扩到83个,增长了3倍;上缴税费由69亿增长到4968.2亿,提高了72倍;出口创汇由29.3亿增长到2476.3亿,增长了84.5倍。高新区在经历要素积累、二次创业后,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的摇篮和区域经济的增长极。随着高新区经济总量和影响力的增大,对高新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如何合理评价中国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现状,成为当前高新区研究的重点。
1 研究现状
高新区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评价都有所不同。早期多采用定性的方法,如爱佛雷特·M·罗杰斯和朱迪恩·拉森用定性的方法评价了美国硅谷发展[3]。后来逐渐转向定量方面研究,A·Markusen等是较早采用定量的方法来对高新区进行评价的,他从经济发展(重要指标)、大学以及科研院所的技术发展(一般指标)、收益分配(不重要指标)三个方面来研究,再把这三个方面细分成14个小指标进行比较[4]。1998年,美国硅谷网络公司提出硅谷发展规划,设计了一个比较全面衡量硅谷发展的指标—《硅谷指数》,试图从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来研究硅谷[5]。欧盟在1992年、1993年、1997年以及1998年,对其13个成员国的几万家企业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调查,建立了创新调查数据库(CIS)系统。1998年,以意大利学者Rinaldo为代表,利用CIS系统中的信息,制定了欧盟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从企业战略、企业绩效、系统绩效、产业结构方面考虑[6];Teck-Yong Eng通过对英国剑桥高新技术园的知识扩散对周围影响作为评价因素,来研究剑桥园对英国经济的影响[7];Shiu-Wan Hung等把台湾的367个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的赢利、绩效方面进行评价,试图分析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情况[8]。
国内也有大批学者从事高新区评价研究。李梦玲从高新区的功能定位出发,创建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工作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的权重系数[9]。陈益升等从高新区整个系统来考虑,把高新区评价指标建立在经济、环境、科技基础之上,然后进一步从9个方面分析[10],该指标基本反映了国家高新区当时发展评价的主流思想和特征。张伟等从空间规模、经济实力、人才实力、开发效益等方面进行考量,对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在1989-1994年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11]。曹俊文从技术创新角度入手,对武汉、南昌、合肥、长沙四个城市高新区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12]。汪婷等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以制度效率和规模效率为基础,对53个国家级高新区进行了评价研究[13]。邵学清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对高新区评价的研究,指出目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在高新区新的历史使命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14]。陈家祥从创新能力和绩效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当时全国53个高新区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一些高新区出现了功能异化现象[15]。谢守红等从经济实力、经营绩效、科技创新能力、对外开放能力以及生态效率等5 个方面选取29项指标对长江三角洲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16]。田新豹从高新区的经济实力,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三个方面来考察高新区的发展水平,对54个国家级高新区进行分析[17]。本文拟从高新区发展水平方面来研究高新区发展现状,以2008年国家科委的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为蓝本,来建立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从多维度、多层次进行评价,才能比较客观、合理、全面地把握高新区的发展现状。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年鉴》公布的2010年56个国家级高新区的数据,部分数据经过计算得到。由于原始数据纲量不同,必须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公式是:
xi= (1)
其中xij为某一组中某个数,max(xij)为某一组中最大数(即除以最大数方法,其中最大数值为1,其余都小于1)。接着利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所谓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指的是按总目标、各层分目标和评价准则等顺序,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运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运用加权和的方法获得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
2.2 研究方法
熵值法主要用于计算高新区的发展水平。熵值法中的“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小,熵也就越小;反之熵就越大。根据熵的特性,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其公式为:
vi=ajPij (2)
其中vi为第i个方案综合评分,其中aj为对应权重数为,Pij 标准化后的数值。
在对高新区分析时,通过聚类方法可以把高新区分为若干类,便于更好地研究高新区发展特点,也有利于相关政策制定。本文的分层聚类评价采用的是欧氏距离平方来计算样本间的亲疏程度,欧氏距离平方是各样本中每个样本每个变量之差的平方和,计算公式为:
SEUCLID=(xi-yi)2 (3)
其中,k表示每个样本有k个变量;xi表示第一个样本在第i个变量上的取值;yi表示第二个样本在第i个变量上的取值。
2.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首先具有可行性,指标体系要尽量客观,并能很好的度量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水平,其内容应该简单明了、可获取,否则无法全面的度量目标层。其次具有代表性。指标体系要有足够的覆盖面,能全面、综合地反映高新区发展水平的各种因素。同时,应该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指标,避免相同或相近的变量重复出现,使指标体系简单易用[18]。再次具有层次性,高新区发展水平评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受多重因子影响,必须把它分解成为若干个较小的子系统,然后对子系统再进行分解。所以,其指标体系通常由2-3个层次构成,越往上,指标体系越综合,越往下,指标越具体。
为了较全面的反映出高新区的发展水平,本文对2008年国家科委的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并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全面性、完整性来确定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有四个方面:即“知识创新能力”、 “规模经济能力”、“全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级指标有16个,具体见表1。
2.4 权重的获取
本文利用AHP0.5.2软件,采用1-9尺度方法,其中1表示同等重要,3表示稍微重要,5表示比较重要,7表示十分重要,9表示绝对重要;2、4、6、8表示在相邻的2个判断之间,所以判断矩阵之间的数值可以是1、2、3、4、5、6、7、8、9也可以是1/2、1/3、1/4、1/5、1/6、1/7、1/8、1/9。然后通过专家给这些相关矩阵打分得到相对应的构造判断矩阵,接着进行一致性检测,在对矩阵做一致性检验时,要求指标CI=(λ-n)/(n-1)值越小越好,一般要小于0.1,本文的CI=0.0017,说明所得到的权重数值比较合理[19],最终获得所需求的各级权重,见表1。
3 高新区发展水平评价
3.1 高新区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根据标准化的数据和权重,利用熵值法计算出2010年国家高新区发展测度水平见表2。全国高新区发展水平前十名为:北京、上海、广州、长春、杭州、西安、青岛、成都、石家庄、深圳;后十名为:南昌、宝鸡、绵阳、惠州、海南、桂林、乌鲁木齐、兰州、贵阳、杨凌。56个高新区平均发展水平约为0.317,其中有33个高新区低于平均水平;最高的为北京中关村高新区,其水平为0.6442,最低水平为杨凌农业高新区,其发展水平为0.1112,两者相差5.8倍。由此可知国家高新区之间差距较大,发展极度不平均。
高新技术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它对工业基础、科研能力、风险资本、政策法规等产业要素的要求十分严格,只有条件符合时才能顺利发展,否则即便建立了高新区也很难实现初衷,沦为一般经济开发区。目前,国家级高新区发展十分不均衡,大部分高新区水平较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部分地区的工业基础薄弱,行业不健全,不具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2)高校、科研机构不丰富,创新型人才缺乏严重,一些高新区在“千人拥有大专(含)学历以上从业人数”这个指标上失分较多。(3)风险资本市场不健全,风投机构不多。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投资、高风险行业,如果没有风险资本的进入,企业很难单独承担技术创新活动,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科研人员人均经费”指标低下,不利于科技创新。(4)部分地方政府对高新区的政策支持不够,过度关注上交利税,不注重对高新区的长远培育。
3.2 高新区的系统聚类评价
利用SPSS19.0软件,得到高新区聚类情况(表3)。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处于水平极高、水平较高的高新区不多,占比不到15%;处于水平一般、水平较差的高新区最多,占比超过70%以上;其余的14.3%为水平极差高新区。总体分布为橄榄球形态,北京、上海处于橄榄球顶端,这也验证了“北中关,南张江”这种说法;惠州、桂林、海南、绵阳、贵阳、杨凌、兰州、乌鲁木齐等处于橄榄球底部,综合水平极低,在聚类分析中处于极差水平一类,无论是规模、知识创新、国际竞争力还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能力,都处于较低层次。
3.3 高新区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评价
我国56个高新区分布于大陆28个省级行政单位,为了能在省级层面上直观地呈现出我国高新区目前综合发展水平,这里把各省级行政单位内的高新区得分累计起来,所得分则为该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水平值,这样每个省级单位总得分情况就十分清楚。若省份内国家高新区数目多且水平高,其总得分就高;若省份内没有国家高新区,其得分为零,经过计算发现广东、山东、江苏和辽宁的水平最高,得分都超过1,其中广州得分最高,接近2;海南、新疆、甘肃和贵州得分居后四位(表4);宁夏、青海、没有国家级高新区存在,所以值均为零,不在28个省级单位内。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广东、江苏、山东三个省份综合水平明显高于周边,密度最大,然后向四周扩散且密度逐渐减小,呈现阶梯状变化。到了西部,宁夏、青海、密度则减小为零。就东、中、西三个地区综合水平来看,东部地区总体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省份除了陕西外总体偏低。
造成目前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东部地区改革开放较早,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基础比较雄厚;②东部地区教育发达,大学、科研机构众多,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③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完备,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优美舒适,对高端人才具有吸引力。西部地区的陕西省得分高是因为西安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优美,高等院校多,科技人才济济。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根据国内外对高新区的评价研究情况,建立了国家级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HP、熵值法等手段对2010年56个国家级高新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综合水平最高,兰州、贵阳、杨凌等最低,虽然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高新区总体实力有极大的提升,但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严重的不均衡。
在时间层面上,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悬殊较大,按照系统聚类可以分为极高、较高、一般、较差和极差五个类型,呈橄榄球状分布,排名靠前的高新区已经充分发挥了高新区扩散和示范作用,而排名落后的高新区,无论是经济规模、知识创新、全球竞争力还是可持续发展方法都处于较低水平,和一般经济开发区区别不大,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在空间层面上,东部沿海地区高新区发展综合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地区省份除了陕西外总体偏低。中国高新区这种区域差异已经十分显著,东中西呈现阶梯状减弱的格局已经形成。
4.2 政策建议
为了合理、客观评价高新区发展,今后在对高新区进行评价时应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施末位淘汰制,把一些综合能力低下的国家级高新区降格为省级高新区,使国家级高新区有紧迫感,打破以往“抱铁饭碗”不求进取的心态。为了激励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继续加大对优质国家级高新区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在突出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应允许省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同时追加对新升级的高新区财政支持力度,形成一个动态的进出机制。为了国家级高新区全面发展,各个高新区要努力培育区域发展环境,特别对工业基础、科研能力、风险资本、政策法规等产业要素的加强,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优化资源,把协调发展、均衡发展、错位发展放在首位,利用各自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最后,为了国家级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还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大学、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力度,只有在竞争中才会形成一个合理的、充满活力的国家高新区体系。
参考文献:
[1] Gibbs D, Deutz P. Implementing industrial ecology Planning foreco-industrial parks in the USA[J]. Geoforum,2005 (36): 452-464.
[2] Yi L K, Liau S J, Hsing W C. The high-tech milieu and innovation-oriented development[J]. Technovation, 2005 (1): 145-153.
[3] 张向先. 高科技产业开发区评价方法研究[J]. 科学学研究,1997(3):69-69.
[4] A.Markusen. Cluster study[J]. High Tech, 1986 (5): 33-35.
[5] Shalini Shankar. Speaking like a Model Minority: “FOB” Styles, Gender, and Racial Meanings among Desi Teens in Silicon Valley[J]. Journal of Linguistic Anthropology, 2008 (9): 268-289 .
[6] 张妍. 中国高新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5):33-35.
[7] Teck-Yong Eng. Implications of the Internet for Knowledge Creation and Dissemination in Clusters of Hi-tech Firms[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04 (2): 8798.
[8] Shiu-Wan Hung, An-Pang Wang. Entrepreneurs with glamour DEA performance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tech and older-established industries[J]. Economic Modelling, 2012(29): 11461153.
[9] 李梦玲,赵希男.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系统评价与分析[J]. 科研管理,1995(1):49-54.
[10] 陈益升,欧阳资力. 国家高新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科研管理,1996 (11):1-6.
[11] 张伟,顾朝林,陈田,等. 中国高新技术区的综合评价[J]. 地理研究,1998(9):233-241.
[12] 曹俊文,徐莉. 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4,37 (3):19 - 23.
[13] 汪婷,向隅.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状况比较评价[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4):25 - 27.
[14] 邵学清,卢博文. 对我国高新区评价的现状与要解决的问题[J]. 科学学研究,2007(8):671-674.
[15] 陈家祥. 国家高新区功能异化偏离的测定与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0):134-138.
[16] 谢守红,计林平,丁卉. 长江三角洲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2012:111-118.
[17] 田新豹,李玉梅.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高新区经济发展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3):1175-122.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现状;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基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竞争力的生力军,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方面优势凸显,辐射带动作用强劲。截止2009年底,太原高新区按新办法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2家,占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60%。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引领下,太原高新区已发展成为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最密集、技术项目最集中、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园区。
一、太原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
(一)高新技术企业是全区经济的主体
2009年,太原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共实现科工贸总收入691.7亿元,占全区总量的64.2%;实现工业总产值692.5亿元,占全区总量的70.9%;实现利税84.7亿元,占全区总量的81.2%;实现出口创汇18371万美元,占全区总量的91.8%。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区经济总量中占有较高比重。
总收入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良好,在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总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9年,总收入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18家,实现总收入673.5亿元,占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总量的97.4%;千万元以上亿元以下的高新技术企业42家,实现总收入16.9亿元,占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总量的2.4%。
(二)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素质整体较高
2009年,太原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年末从业人员46171人,占全区从业人员总数的45.6%。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23055人,占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数的49.9%,比全区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员10662人,占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数的23.1%,比全区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统计表明,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结构、整体素质高于其它企业。高新技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科技创新与研发、科技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重点产业技术领域内,高层次人才密集程度呈现明显差异。2009年,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密度较高,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高新技术企业全部从业人员数的90.9%,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员占高新技术企业全部从业人员数的29.2%;新能源与环保节能技术领域两项比例分别为44.0%和19.6%;新材料领域两项比例分别为42.9%和10.4%;光机电一体化领域两项比例分别为49.5%和17.0%。
(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持续活跃
2009年,太原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43.6亿元,占全区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的85.2%;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35.6亿元,占全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84.4%;R&D经费支出19.0亿元,占全区R&D经费支出的80.2%。统计表明,太原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是全区开展R&D活动的绝对主体。
专利申请量大幅增加。2009年,太原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245件,占全区总量的74.5%;高新技术企业共申请专利356件,占全区总量的72.4%,其中发明专利164件,占当年全区总量的70.1%;专利授权数130件,占当年全区总量的81.3%。
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
截止2009年底,太原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82家,尽管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60%,但与全区拥有2600余家入区企业相比,所占比重仍很低。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仅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20%。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绝大多数单体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动力不足
2009年,太原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投入19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2.6%,而发达地区的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的经费投入一般在5%以上,科技研发投入比例低,必然导致高新技术源头萎缩。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尤其是高技术企业进行科技开发的财税政策和信贷政策,但由于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技术创新的动力源不足。
(三)投融资体系发展滞后
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作为内陆地区高新区, “融资难”严重制约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瓶颈”。同时,风险投资市场发展不成熟,风险投资机构不多,风险资金量不大,技术和风险资本结合困难。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服务的资金传导机制尚未行成,多层次投融资市场体系急需完善。
三、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力度
在培育高新技术成果方面,要着力抓好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建设,为成果转化搭建平台。充分利用我区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煤化工技术研发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等科技平台优势,依托山西特有资源,尽快提升现有高科技企业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能力。在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方面,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和服务力度,及时制定高新技术项目招商指南,并将这些项目优先列入重点项目,重点帮助他们解决资金、土地等关键问题。
(二)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自主创新是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拓宽生存发展空间的关键。政府要注意引导企业经营者进一步树立和增强自主创新意识,要从单纯注重产值转向注重产品结构及技术含量;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尽快形成企业内部分工合理的研究开发体系;加大企业研发投入,确保研发自主创新的需要。政府应积极发挥自主创新的主导作用,创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切实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对自主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加大奖励力度。努力创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尊重创新愿望、发挥创新才能、肯定创新成果的良好社会氛围。
关键词:R&D;科技创新
近年来,太原高新区科技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R&D经费总量稳步提高,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资源不断涌现。太原高新区已经成为山西省科技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区域,有力地促进了全省传统产业改造和结构升级。
一、太原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
1 R&D经费支出稳步增长
近年来。太原高新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区企业R&D经费总量稳步增长,由2002年的1.27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8.1亿元,年均增长70.1%。2008年全区R&D经费支出18.1亿元,同比增长65.4%。高新区众多科技型企业充分发挥产品技术优势,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 企业作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2008年,太原高新区入区企业科技活动资金筹集总额为41.65亿元,同比增长95.2%。其中,由企业筹集的自有资金38.15亿元,占筹集总额的91.59%;来自政府的资金2.92亿元,占筹集总额的7.02%,其余为来自国外的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等。
3 中小型科技企业R&D投入强度较高
2008年,营业总收入小于500万元以下的企业R&D投入强度达到27.4%总收入大干500万元小于1000万元的企业R&D投入强度为15.2%;总收入大于10130万元企业R&D投入强度为2.0%。统计表明,太原高新区中小型科技企业尽管R&D经费支出总额不大,但RODO,X强度较高,是高新区开展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4 创新人才加速集聚
R&D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比例是衡量企业技术密集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2008年,太原高新区总收入大于500万元小于1000万元企业R&D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20.0%,总收入小于500万元以下企业R&D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16.7%。中小型科技企业已成为太原高新区科技活动最活跃的群体。
二,太原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
1 企业创新意识不强
企业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更多是从事短平快的项目,对一些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开发的项目兴趣不高。企业缺乏持续创新能力和长期发展战略,经营者创新意识不足,加上开展技术创新存在着很大的创新风险,中小企业抵御这些风险的能力还较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新活动的开展。
2 体制机制制约
太原高新区自建区特别是“二次创业”以来在体制创新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先进高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政府职能转换稍显滞后。高新区自身的体制机制创新滞后于高新区功能提升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更多的是靠政策优势来吸引企业,而自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势不明显,
3 融资难问题突出
目前,太原高新区绝大多数企业为中小型科技企业,还处于创业阶段,尤其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给高新区众多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带来的首要难题就是融资难,许多企业在科技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放慢研发的脚步,投融资体系尚不健全,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狭窄。
三、提升太原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1 集聚各类科技创新主体
积极做好科技型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工作。科技型企业是自主创新的重要主体,在注重引进重点科技大项目的同时,研究制定招商鼓励政策,鼓励具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入区投资发展。对于科技型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兴建中试基地、工业性试验基地、工程技术中心、开放实验室等,管委会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努力引进和培育研发机构。依托现有研发和孵化平台,进一步引进一批著名的科研机构、研发中心,鼓励高新区内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研发,
2 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要在已经形成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检测平台、科技信息平台、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坚持和发扬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优势,加大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使自主创新活动的规模和质量有新的突破。深入研究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鼓励政策,形成能够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鼓励政策体系。
关键词: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62.02
在当前全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显得尤为重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要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建立和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事关经济发展的长远。
建立和完善科技金融体系,有利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集群的延伸与规模扩展;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促使融资渠道畅通和资本集聚;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有利于积极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促进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唐山高新区科技金融体系建设现状
(1)制定扶持政策,加强金融合作。2007年,唐山高新区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办法》、《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经过多次修订,目前已形成了与国家和省市科技政策的相互补充。几年来,唐山高新区已安排科技经费支出5600多万元,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创新的热情。此外,还加强了资本与产业的结合,与多家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银行唐山分行对唐山高新区总体授信20亿元,中国民生银行对唐山高新区创业中心企业实行整体授信。同时。与深圳创业投资、天津达晨创投等合作,推动了政府引导基金的建立。
(2)成立、吸引各类创业风险投资公司。为了更好地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唐山高新区于2005年注资3000万元成立了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解决了部分中小科技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在建设好国有投资公司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进驻,目前高新区已经有唐山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唐山至信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等多家股份制风险投资公司进驻并开展业务。
(3)推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目前,唐山高新区汇中仪表公司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和各项上市前准备工作,预计今年创业板上市,赛福特公司正在积极准备中小企业板上市,亚特专汽、开诚电器等一批科技企业也正在推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准备。
2高新区投融资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为企业服务的投融资规模偏小
唐山高新区投融资市场体系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总体规模偏小,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运作,从而抑制了投融资体系的快速发展。以创投为例,苏州工业园区的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高达30亿元,武进区的中外合作常州傲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500万美元,而区内成立的唐山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有3000万元,私营创投唐山至信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有2000万元,从区内正常开展业务的3家担保公司来看,除1家担保公司注册资金是5000万元外,其余2家注册资本均为1000万元左右,自身资金实力不强,国有商业银行对其担保贷款项目缺少积极性,银行认可度不高。
2.2投融资服务体系功能不全
区内投融资市场体系元素不够丰富,尽管引进了一些金融、担保、创投等机构,但数量、开展业务品种和规模上都满足不了区内科技企业的发展需求。新型元素太少,如信托、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租赁、典当等各类投融资服务机构还比较缺乏。企业融资渠道不够畅通,投融资资金供求不能充分衔接,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区内企业融资状况并未得到有效改善。缺少市场信誉良好、竞争实力强的投融资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在上市等投融资业务上难以在区内获得优质、规范、高效的中介咨询服务。
2.3投融资机构及其业务发展缓慢
区内创投企业大多刚开始起步,在为企业提供的多元化资本运作和服务方面还缺乏经验,资源整合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唐山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进行过9笔业务,累计涉及资金2990万,所有业务均为委贷业务。而唐山至信投资有限公司从进区至今,由于主营公司上市业务,至今还没有成功案例。区内的3家担保公司均不做科技担保业务。
2.4管理体制机制有待优化
目前区属的高新创司是按国有企业设置,政企职能不明晰,市场化调整手段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经营管理的效率。由于区内现有国有融资平台资产规模有限,缺乏良好的财务形象,融资方式仍是以银行中长期贷款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等间接融资为主,而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比例过低,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融资渠道单一。
2.5创新活跃度不足
一方面目前区内企业融资还相对集中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在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能力上还比较欠缺。另一方面金融投资机构缺乏对自身金融产品的创新意识,未能与相关融资机构形成业务协同,无法为企业提供创新金融服务,导致企业难以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影响了融资产品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创新性。
2.6专业人才极具缺乏
人才决定投融资业务创新的执行力,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能否成功的重要保障。据调查,目前区内投融资管理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更谈不上团队管理,这已成为制约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上台阶的一个重要瓶颈。
3建立和完善唐山高新区科技金融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负荷特性;电力负荷;季节负荷;节假日负荷
一、电力负荷特点
仲恺高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惠州市惠城区,南靠深圳,西接东莞,交通发达,经济发展速度快,仲恺高新区的主导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内拥有TCL、华阳、索尼、LG、三星等多家国内外著名的大型电子企业,其他中小型企业蓬勃发展,特、优保供电用户多,电能质量要求高。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消费观念有所转变,家用电器普及率较高,居民用电消费人群中外来务工人员占较大比重。
二、影响负荷特性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仲恺高新区的电力负荷特性以及用电量的增长与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建区17年来,仲恺高新区吸引了索尼、西门子、LG、住友、施奈德、可口可乐、加拿大铝业等世界500强和TCL、德赛、华阳、富绅、亿纬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内的490多家企业落户,主要产品有彩电、手机、音响、激光头、激光视盘机、汽车导航系统、高能环保电池等,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2.收入提高以及消费观念改变的影响。
随着仲恺高新区多家大型企业的落户,仲恺高新区就业形势较好,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伴随经济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居民的电器拥有率逐年上升(特别是空调的拥有量),家用电器的普及率以及居民的消费观念的转变是影响负荷特性的重要因素。
3.气温的影响
根据今年气温以及负荷变化情况测算,夏季气温31度-36度之间,气温每升高1度,仲恺高新区负荷增加15~20MW。通过温度曲线以及负荷曲线的对比,5~10月份气温对负荷的影响较大,说明夏季负荷受温度的影响较明显,主要是降温负荷所致。
4.重大节假日的影响
(1)、春节、除夕两天仲恺高新区有功总加均低于100MW;2月3日至2月17日仲恺高新区有功总加最大值全部低于300MW,导致2月份成为全年平均值唯一低于300MW的月份。2月份月平均值为242.86MW,较之全年平均负荷同比下降49.7%。
(2)、五一期间,仲恺高新区有功总加最大值419.38MW,最小值131.03MW,平均值299.80MW。五一期间较之全年平均负荷同比下降37.9%。较之五月同期平均值下降29.8%。
(3)、十一期间,仲恺高新区有功总加最大值430.65MW,最小值122.59MW,平均值270.03MW。十一期间较之全年平均负荷同比下降44.1%。较之十月同期平均值下降36.2%。
三、仲恺高新区负荷分析
仲恺高新区各月最大、最小以及平均值
仲恺高新区全年有功总加最小值出现在2月,最大值出现在8月,5~10月负荷相对较高。这表明了春节期间仲恺高新区负荷较低,而夏季负荷较高。主要原因是春节期间工厂放年假导致工业负荷减少,外来务工人员回乡导致居民用电负荷较少,两方面原因综合造成春节期间负荷最低;夏季气温较高导致降温负荷显著增加,从而使夏季负荷相对较高。由于季节性的影响,仲恺高新区全年负荷只有一个高峰,1~3月份负荷较低,随春节假期结束,气温回暖负荷随之稳步增加,在5~10月份保持较高的负荷。
仲恺高新区典型日负荷曲线
仲恺高新区日负荷曲线有三个峰值:
(1)、09:00―11:00,此时主要负荷为工业负荷以及生产生活负荷叠加形成第一个早高峰值,此早高峰值高于其他两个晚峰。中午吃饭、休息时间负荷下降较明显,此时工业负荷以及生活负荷大幅减少出现一个谷值,此谷值保持约1个小时,随后负荷开始大幅增加。
(2)、14:00-18:00,此时主要负荷为工业负荷,随下午生产继续,负荷迅速上升并保持下午曲线相对平稳,随下班时间到来负荷略有下降,出现一个短暂的谷值。
(3)、19:00左右随工作人员下班回家,居民生活用电增加,出现短暂的晚峰值。随后负荷平稳下降,在凌晨00:00接近低谷值并保持曲线平稳至次日07:00。
(4)、07:00-08:00,13:00-14:00负荷曲线有明显的上升,11:00-12:00负荷曲线迅速下降,下降幅度大于上升幅度。
四、结论
仲恺高新区负荷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重大节假日,气温、季节变化,电力供应侧水平(错峰、限电、停电),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改变影响较为明显,峰谷电价、线路停电施工(电网改造、配网建设)、10kV馈线跳闸等影响相对较小。
各种因素对负荷的影响是相互关联的,经济越发达,居民生活水平越高,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就越大,人均用电量将增大,负荷率就将变小,峰谷差将变大。未来需求侧管理措施将对仲恺高新区负荷产生较大影响。
五、建议
加快所在辖区主网建设(变电站建设),同时优化配网网络(合理开环点,有效转供),提高电力供应侧水平。她说加强需求侧管理,通过实施峰谷电价,减少错峰用户电费支出,有效避开用电高峰,已达到电力负荷削峰填谷的目的,缓解电网压力,抑制高峰负荷增长,提高负荷率,改善电力负荷特性,缓解电力供需矛盾。
参考文献:
【1】肖国泉、王春、张福伟。电力负荷预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2】曹阳,浅述影响浙江省电力负荷特性的因素,浙江电力,2001.1
【3】牛东晓、曹树华、赵磊、张文文、电力负荷预测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10
【关键词】苏州高新区;城乡一体化
经济学界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融合的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要围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优化城乡布局和城乡资源配置,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1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区域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富民强区的步伐不断加快,但由于“滚动式”的开发模式,在成熟一片区域开发一片区域过程中折射出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研究加以解决。
一、城市空间再利用、再开发遭遇瓶颈
中心区域重要区位的城中村,制约了进一步提升中心区现代化水平,急需完成拆迁,腾出空间。狮山、枫桥中心城区在保护、鼓励、扶持第三产业,逐步迁移第二产业方面成效并不显著。横塘、浒关、东渚等老镇改造如何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框架下,加快拆迁工作,实施新城镇建设,加快对接和融入高新区整体发展,也成为束缚高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桎梏。
二、“三集中”指标再上台阶遭遇“瓶颈”
所谓“三集中”主要指“工业向规划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群众对城乡一体化的生产生活期望值增高,特别是土地征收工作中,受到政策欠帐、投入欠帐、体制欠帐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使得征收动迁工作总体进展不力,农民主动参与城镇化的热情和开发建设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都影响了“三集中”的进展。尤其体现在农民集中居住方面,农村住宅拆迁成本大幅提高,农户配合开发建设的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区尚余1.7万户农户尚未拆迁。同时,从近年来我区农民人均收入统计数字来看,工资性收入依然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财产投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不高,也是影响“三集中”的重要因素。
三、村级经济发展乏力,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遭遇瓶颈
当前全区范围内支撑村级经济长效发展的富民载体不多,发展途径单一,手法活力不够,村级资金积累几乎没有,村级经济水平在全市已明显落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薄弱。总体来说,农村经济、农民生活的发展,尤其是西部乡村,没有走向从“输入”型转变为“再生”型的道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区发展村级经济,融入城乡一体化轨道,在人力、智力、财力以及规划、土地等方面均存在制约因素。
为此,笔者认为高新区要想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实现新的突破,必须总结我区在前期滚动开发过程中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在构建城乡一体规划、富民强村、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等五个方面长效机制的前提下,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走出一条适合高新区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完善城乡一体化区域布局
紧扣高新区组团式发展理念,各乡镇街道实现错位发展、联动共赢的局面。东部中心商贸城进一步提升三产服务业集聚度,强化CBD核心作用;北部城铁新城提升产业档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西部打好生态、科技两张品牌;中部加快对大阳山的生态修复,整合资源,挖掘旅游潜力。
(二)加快推进“三个集中”
根据区域开发建设规划,建议要对全区“三个集中”工作作出统筹安排,尤其是对剩余的1.7万户未拆迁农户,要根据城乡一体化推进的需要,制定相对具体的拆迁(置换)计划和安置方案,同时加快动迁房、廉租房建设。西部地区探索土地流转和管理的新模式,对成片流转的土地,探索推广“大承包、小包干”的合作农场管理模式,提高土地收益,打造农业品牌。对未流转到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探索通过土地换社保、股份合作等流转方式加大流转力度,突破农业生产用地“不成片”的瓶颈。
(三)加快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改革转型升级
“三大合作”指在农村集体资产、农村承包土地、农村生产经营等方面,通过推进合作、股份合作制形式改革发展新型经济合作组织。通过深化此类合作组织改革,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来,让群众更多地分享城乡一体化改革成果,改变以往政府和群众之间“拆迁与被拆迁”、“补偿与被补偿”的关系。一是做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还原做实村级资产,鼓励组建社区股份合作联社。探索合作社抱团发展,投资参与优质项目,降低政府融资和建设成本,让农民得到更多收益。二是做优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充分整合区域农业生产资源,组建“合作农场、合作果园、合作茶场、合作渔场”等一批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三是做大土地股份合作社。进一步加强区域土地的集约化管理,尽可能将农村土地流转至村集体组织统一经营管理,配合区域开发建设顺利推进。四是做实劳务专业合作社。加大合作社成员培训,提升合作社资质,增强活力,鼓励区内运作较好的劳务合作社优先承接政府市政保绿、保洁、保安工程,促进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四)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亮点,做好“山、水、田”三篇文章
充分发挥高新区临近太湖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打造好“西京湾农场”项目。保障落实“四个百万亩”工作,整合好全区49个山头、25公里太湖沿岸、5.2万亩基本农田等资源优势,优化调整四大农业产业布局,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发展方式上可以考虑市场化运作,通过股份合作和保底分红的方式吸引工商资本、富民合作社参与,既解决项目建设、融资等问题,又能在征地动迁过程中增强农民的参与度,尽快把太湖资源引入高新区腹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把太湖沿线生态做成精品,构筑“山隐城中,城映水中”的美丽高新区新形象。
参考文献:
1月31日,科技部召开干部年度考核总结表彰大会。部领导万钢、王志刚、张来武、陈小娅、曹健林、郭向远、王伟中、王志学同志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来武主持会议,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小娅同志宣读奖励人员名单,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同志作表彰总结讲话,万钢部长致新年贺词。会议采取视频方式,部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和离退休干部代表参加了会议。
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2014年项目建议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3年2月1日,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2014年项目建议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十二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主题专家组18位专家参加了会议。社发司杨哲副司长、生物中心肖诗鹰副主任及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共同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杨哲副司长主持。会上,曹雪涛院士、詹启敏院士等5位专家分别代表现代医学技术主题、医药生物技术主题等5个主题专家组介绍了本主题2014年的项目建议,金力教授还介绍了青年主题的项目建议。与会专家围绕立项依据、国内外发展情况、任务目标等方面对所建议项目进行了交流讨论。杨哲副司长作了会议总结,并就863计划本领域今年的主要工作计划向主题专家组专家做了介绍,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
武汉东湖高新区建“光谷企业之家”
近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召开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会上透露,2013年东湖高新区将建立“光谷企业之家”,政府除了帮企业提供政务服务,还将帮企业找投资、成果转化。武汉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武汉东湖高新区提供给企业的服务更多的还是政务、事务,企业需要的融资、成果转化等专业还不够,对企业的全方位集成服务也不够。为此,2013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将重点推进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政府的扁平化管理,成立“光谷企业之家”,整合各个部门服务企业的资源,把封闭式的部门管理转变成资源共享的扁平管理,打破部门之间无形的墙,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创业、投融资、企业咨询、项目申报、知识产权等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在企业服务上,武汉东湖高新区将建立问责机制,以企业合理要求是否及时解决、企业是否满意作为服务企业的
合格标准。
长沙高新区确定2013年目标
近日,长沙高新区召开2013年工作务虚会,明确今年的工作思路,谋划新的发展蓝图。会议确定了今年目标,长沙高新区麓谷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要突破2000亿。
2012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十分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环境下,长沙高新区麓谷园区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760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38.9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1320.1亿元,同比增长15.5%。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0.36亿元,同比增长20.2%。
会上明确了今年的发展目标:长沙高新区麓谷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将力争突破2000亿元,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400亿元,完成工业投资75~80亿元。力争全年财政总收入破70亿元大关,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亿元。力争到2017年,麓谷园区工业总产值倍增,实现3000亿元的目标。
潍坊高新区4项专利获省专利奖
日前,在第十三届山东省专利奖评选中,高新区4项专利获奖,获奖总数全市第一。在获奖的4项专利中,潍坊大耀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一种硫化锌长余辉发光粉的制备工艺方法”获二等奖,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的“适于量产的硅麦克风封装”等3项专利获三等奖。近年来,高新区通过出台激励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培训、强化服务职能等措施,引导和帮助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有效地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
动作用。
首家国家级文化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落户吉林
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公布,吉林省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成为第一家国家级文化类科技企业孵化器。据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由科技部火炬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对1000多家科技创业服务机构进行的全国最高级别的认定,是对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的最高认可和支持。作为吉林省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之一,成立仅3年的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孵化器,一直坚持“文化引领,科技驱动”的发展思路,加速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在园区中心建设科技企业集中孵化区,借助长春高新区和园区的资源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紧密互动,形成“政产学研资介”一体化的发展态势;聘请行业专家和成功企业家为导师,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多方面服务,引领企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使在孵的近百家中小科技企业得到快速孵化和成长。
包头稀土高新区积极引导培育大学生
创新创业
稀土高新区以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为主阵地,整合政府、企业、高校以及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创业。2012年,从入驻的46家企业中推荐130名大学生成功申报自治区储备人才,享受储备人才就业补贴待遇。与内科大“TRIZ与专利协会”、内科大商战训练营俱乐部、包师院大学生创业联合会等3家学生社团建立联系,开展了5次大学生创业讲座活动。为4家大学生企业成功申请到政府贴息贷款32万元,另外5家大学生企业正在办理相关贷款手续。推荐包头市朝辉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以“电子存储介质的数据恢复”创业项目,获得了青年创意创业计划大赛创业组的一等奖及奖金。截至目前,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现有创业基地24个,创业导师25名。现有大学生创业企业40家,自主知识产权项目3项,科技型企业占到60%以上,累计带动大学生就业209人,安排大学生见习243人次以上,实习
158人次。
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园晋升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近日,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国科发高[2013]12号),认定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园成功升级国家大学科技园,标志着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园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必将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大学学科建设、提升大学服务社会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做出更大的贡献。
日研究所开发出使用铜丝的10点触控面板
日本触摸面板研究所开发出了透明电极材料使用铜丝的投影型静电容量式触摸面板,可在20英寸左右的显示器上进行10点触控。透明电极材料一般采用ITO。此次采用的铜丝是ITO替代材料的一种,与ITO相比,具有透射率高、弯曲性好、薄膜电阻低等特点。虽然银丝也具有这些特点,但使用铜丝更便宜。另外,日本触摸面板研究所称,此次的开发品只要有需求就能
出货。
苹果电视最快于2013年5月推出
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暗示的“苹果电视”最快将可能于2013年5月推出。记者1月30日从一名与苹果公司有密切合作的消息人士处获悉,苹果电视机(Apple TV)涉及三款不同尺寸及类型,目前业已成熟的为最小尺寸的投影电视机及最大50英寸左右的柔性屏幕电视机。其中,小尺寸苹果电视机可能最先露面。这一“苹果电视”的消息尚未得到公司的官方证实。“在苹果总部,我们被分别安排观看了样片,有三种不同机型。”上述消息人士透露。据他描述,所见的苹果电视第一款为投影仪式,大小在13~18英寸之间,外观似中国镇纸,采用视网膜技术,分辨率极高。“这是最小尺寸的入门级,预计售价在1万~2万元人民币。可能是苹果最早推向市场的一款,最快也要到今年5月,不过这不是对中国市场的时间。”
透明 iPad!看设计师惊艳的概念设计
强措施
2013年是高新区发展环境优化年。围绕这一目标,从年初开始,高新区就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为强化工作作风、提升员工工作热情,激发创新能力,3月27日,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三清、三改、三提”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清理农村生产资料、清理劣质乡镇企业、清理地理标识;改进作风、改革办法、改善服务;提高执行力、提高工作标准、提高美誉度。
为深入落实“三改、三提”要求,5月27日,高新区工委办公室又印发《湘潭高新区深入开展“五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即对“庸、懒、散、软、奢”五种工作作风进行集中整顿。
此外,高新区还颁布了“八条禁令”和“五个一律”,并以短信的形式将“八条禁令”发送到园区机关每位干部职工的手机上,做到时刻警醒。
在确保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方面,高新区更是下足了功夫。
为确保本年度重大项目投资和建设工作有序推进,6月1日,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印发了《湘潭高新区2013年重大项目投资和建设推进办法》的通知。《办法》要求建立项目推进例会制度、“月调度、季考评”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并细化了重点项目建设任务节点时间。
紧接着《湘潭高新区“发展环境优化年”工作任务分解表》、《湘潭高新区优化企业项目建设环境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落实企业项目建设环境专项整治五项工作制度》等文件也都相继出台。
提服务
“您好!请先填写这份表格。”9月7日,我们走进高新区管委会政务大厅时,发现每个窗口的工作人员对前来办理业务的人员都是笑脸相迎,耐心指导。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高新区高规格设立了政务服务大厅。大厅陆续进驻了13个单位部门,设有15个办事窗口,实行“一门受理、联合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的一条龙服务,并建立重点审批项目“绿色通道”,采取部门联审联批、专人跟踪督办等方式,特事特办,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
“以前需要花上二三天时间才能办完的业务,现在只需花上一个多小时,而且不用多地来回跑了。”2009年在高新区安家落户的鸿毅知识产权公司,主要承接代办工商营业执照、企业年审等业务,公司总经理黄灿对这些年高新区办理相关业务的速度和态度有着切身体会,“速度更快,服务更好,质量也更高了。”
针对企业发展规模各异,产业行类不一,发展速度不一的情况,高新区创新服务手段,实行“保姆式”呵护分类服务企业,采取“分层孵化、分类指导”。
为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高新区还从年初开始就明确了15位领导常年对28家重点企业进行点对点帮扶。
抓落实
细化“预安销号”管理措施,对工管委交办和月度重点工作实行“周安排、三公示、一提醒、月考核”,同时设立5万元工作创新奖励基金,评选员工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好建议、好措施、好结果”,进一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创新治庸。
这是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今年在落实“五治”活动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创新的工作方法。
为确保各个部门将工作落实到实处,高新区实行个性化绩效考核,将目标管理预安销号、末尾淘汰、责任追究、干部提拔任用等相结合,通过对目标责任的制定、分解和落实来考核评价干部工作实绩。同时,强化行政效能监察,成立了行政效能监察室,完善了该机构的人员配置,明确了“行政效能投诉二次以上查核属实的,给予诫勉谈话或预免职…”等十五条刚性责任追究办法,对违反工作纪律,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等行为进行处罚。
今年上半年,高新区共对工作纪律明察4次,暗访3次,走访企业了解部门服务情况6次。对督查中发现问题从严处置,给予2人党纪、政纪处分,对12人进行了通报批评。同时,通过月度重点工作讲评机制,核查落实工管委重点工作272项,组织讲评6次,并将讲评结果及时在OA系统进行了情况通报。
促发展
不论严寒酷暑,不管是在企业车间,还是项目现场,处处可以看到高新人忙碌的身影。走访群众听民声,深入企业解难题……他们用实际行动帮助企业跨过了一道道沟壑,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今年年初高新区工管委明确了每位班子成员走访企业的任务后,便马上出台了《湘潭高新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方案》。通过定点帮扶,高新区先后解决了华湘环保高压线路架设、飞鸽药业生产线复产等近30个影响重点项目建设的重大问题;狠抓筹资融资,全年实现银信融资12亿元,完成土地款催收及其他收入6.9亿元,目前融资到位额已达18.9亿元。
园区各部门也根据各自职责,创新服务方式。高新区创业中心建立了“服务企业每周一谈”工作机制,规定每个部门每周必须访谈一家企业,了解企业的发展构想和遇到的困难。当得知融资难成为企业的普遍问题后,创业中心牵头成立了湘潭创司,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已得到银行授信1.6亿元。产业局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在高新区官方网站的产业版块设立服务信息专栏,让企业随时了解最新工作动态和新的政策……
摘 要 新能源产业是保定市重大支柱产业。自2011年以来,新能源产业遭遇发展寒冬,全球光伏市场迅速萎缩,风电产业重新洗牌;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在此背景下,试探讨保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总结继往经验教训,进而对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路径提出展望与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中国电谷 新能源产业 保定 风电 光伏
2006年,保定市提出“中国电谷”发展战略,依托保定高新区新能源产业优势,建设世界级的新能源及电力技术创新与产业基地。但自2011年以来,面对欧债危机、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和全欧美“双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新能源产业增速放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主要是全球光伏市场迅速萎缩。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导致企业间竞争加剧,价格暴跌,呈现全行业亏损,光伏组件和基本原料价格不断跳水,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再加上美国和欧洲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令中国光伏企业雪上加霜,产业面临严峻贸易保护挑战,给光伏企业带来巨大冲击。二是风电产业重新洗牌。受运输成本、风场资源及市场影响,国内风电产业重新洗牌,风电企业经营困难。风电行业增长空间日益萎缩,市场的过度竞争、行业技术门槛的提高必然带来整个行业的整合,风电产业仍处于调整期。在此大背景下,我市新能源产业仍然继续保持了平稳持续发展。为此,我们走访了保定国家高新区,对我市新能源产业进行了调研,并梳理如下: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保定市充分利用以国家、省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向好环境,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契机,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完整的产业链和领先的创造力,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有效控制产品成本,深入挖掘市场潜力,创新推动技术升级。光伏产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形成了以英利集团为龙头,相关企业70余家的聚集态势。拥有太阳能光伏产品研发、制造、应用完整的产业链,并在光热发电、太阳能电站、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构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领军企业英利集团,建成国内唯一的全产业链晶硅电池生产体系,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30亿元,出口创汇12.3亿美元,全年组建出货量超过2200兆瓦,同比增长40%。随着六九硅业项目投产、天威薄膜实现量产、巨力集团1G瓦光伏电池项目启动,中国电谷在光伏制造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方面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风电装备产业形成完备体系。已形成以国电联合动力公司、天威风电、惠德风电为龙头,由30多家风电叶片、整机、控制系统及相关配套生产企业等核心设备制造产业链条组成的产业集群,在叶片生产规模化的带动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风电装备产业链。保定・中国电谷近年来建成了多个风电整机及叶片研发检测中心。电力自动化设备制造业发展加快。以世界著名的超大变压器制造商天威集团为龙头的输变电产业、以风帆锂电为龙头的新型储电产业和以三伊电子、天河电子等为代表的高成长性电力设备制造企业集群快速发展,同时加强战略合作,吸引了日本三菱、美国江森、中国国电、中国兵装、中航集团等知名企业投资入驻,电谷产业集聚效应充分显现。创新能力突出。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个高新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取得国家、行业标准200余项,专利超过3000项,多项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拥有新能源领域多项第一。政策平台形成强大支撑。“太阳能之城 ”、“中国电谷、低碳保定”已经成为保定市亮丽的城市名片。中国电谷的辐射带动优势,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能源局等部委的高度评价与支持,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等8个国家级称号。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认保定市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启动城市等。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国家高新区针对新能源产业面临的形势,紧紧围绕“产业集聚、创新驱动、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把创新作为赢得竞争的核心动力,全面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壮大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新能源产业。
(一)攻坚克难,全力推动主导产业
保定国家高新区全力推动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明确将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支撑来培育。新能源与能源装备产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极大地拉动了高新区经济增长,成为保定高新区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针对新能源产业面临的问题,为应对挑战,扭转不利局面,高新区多措并举,开展“百家企业大调研”、“重点企业走访会诊”等活动,加强对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高新区经济发展,保持主导产业实力稳定增长,在全球光伏产业大面积关停的情况下,英利集团保持了正常生产,实现全年全球发货量第一。
(二)项目带动,加速高技术产业化进程
保定高新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连续几年省市重点项目数量、总投资居全市第一,呈现出“投资规模大、产业结构优、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建立健全了重点项目考评奖罚制、目标责任制、党政领导责任制、互看联查制、重大项目承包责任制等八项制度,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百家院校、百家央企项目惠阳科技工业园和中国乐凯集团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都进展顺利。重点项目的建设带动了高新区经济发展,加速了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三)创新驱动,增强核心竞争力,
保定高新区于2011年启动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正按照建设方案稳步推进,同时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不断推进,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通过培训、宣传、引导等各种方式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目前取得各类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200多项,专利4000多项,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
(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跨越升级
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正式启动。华电、河大、农大、金融学院和软件技术学院五所院校入驻,创立了一园多校、联合创新的发展模式,成为“中国电谷”又一自主创新基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基地。目前入驻企业70家,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光伏发电技术和风力发电技术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风能仿真与检测认证技术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得国家能源局授牌,并成功试运行;中科院国家光伏检测实验室正式交付使用。以创新平台为载体,保定高新区围绕重点产业及特色产业,开展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关键技术开发、重大共性技术攻关,高新技术成果不断涌现。
三、进一步加强新能源产业发展
(一)进一步发挥新能源产业聚集优势。进一步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给与奖励,大力培育新能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形成持续创新能力。
(二)推动新能源产业向高端环节拓展。针对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降低补贴、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一方面通过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培育高成长性企业、优化调整空间布局措施,着力推进新能源及能源产业,在科技创新和掌握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率先发展,在完善产业链条和构建产业体系方面实现率先发展,在促进产业聚集实现集约发展方面实现率先发展,在加快人才培养强化人才支撑方面实现率先发展,在构建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平台方面实现率先发展,在智能电网光伏应用方面实现率先发展,引导高端要素向新能源领域集聚,全力打造保定新能源之城。
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关建议
尽管新能源产业目前遭遇发展瓶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但根据我国能源发展状况及发展规划,新能源产业仍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光伏发电和风电仍然是最具市场潜力、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产业。因此,建议省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措施,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使我省光伏和风电产业在行业洗牌、整合过程中保持竞争优势。
(一)优先支持省内新能源产业发展
中国电谷光伏、风电产品在质量、性能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建议省政府在采购新能源设备过程中,对省内企业、产品给予全力支持。
(二)加强对重点创新平台
建议省政府对重大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等)给予重点支持,将其列入重点科技支撑项目,并给与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