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节能减排的标准范文

节能减排的标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节能减排的标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节能减排的标准

第1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信息服务;平台;应用策划;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5-0193-02 DOI:10.16607/ki.1674-6708.2016.02.1161

1中国的节能减排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的节能减排信息服务平台节能减排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被关注的热点话题,近些年来在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节能减排的理念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深入,互联网信息平台也逐渐深入到节能减排的行列,为其进行知识的传播、宣传以及推广,通过这种信息化的方式,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中国,节能减排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包含了节能减排信息网、节能减排协会、节能减排网以及节能减排技术网。它是由国际节能减排工程委员会和中国地区节能减排信息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整个平台系统的服务宗旨是针对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对其实行信息化的规划与管理,并依托实体节能减排方式,收集有效的资料,构建节能减排系统的完整性,促进部门、企业、用户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信息服务平台贴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在节能减排的项目追踪、新闻报道、企业资料查询、工程信息交流以及各方面的查询都提供了及时、有效、个性化的服务。帮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有效地掌握相关技术和信息。节能减排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逐渐成为从业人员快速掌握和了解节能减排动态的平台之一。

2节能减排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策划

2.1设计目标

在我国,节能减排的观念已经逐渐深入民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这类关键词已经对当下的技术带来一定的挑战,任务十分艰巨,形式十分严峻。我国政府开始对节能减排技术给予厚望,并制定出了相关的指导意见。明确地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以及相关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思路。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信息服务平台还处于一个不全面的状态。人们普遍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度、认知水平较低。所以,在有关政策的领导和支持下,在互联网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已经成为节能减排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同时,这也将成为节能减排形象的标准化,倡导全民参与专业知识普及的必然选择,以此来充分地扩大行业的影响力。具体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国内知名的节能减排系统平台的现状,进一步了解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的研究方向、技术实力以及业务构成状况。将来要着力将节能减排系统与工信部链接,成为中国电子技术研究所与节能减排信息系服务系统的沟通桥梁。实现以企业、部门为载体的信息行业,有效地为节能减排系统做形象化的准备,进一步提升信息、业务拓展以及客户服务的作用,让品牌成为节能减排服务的权威、可靠的保障。

2.2实现定位与应用

节能减排信息服务平台是电子工业企业和专业人士共同给予网络标准化而建立的信息服务中平台,系统面向电子工程的测试、品质保证、标准化等不同领域的专业工程师,通过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丰富、使用的业内资讯,满足节能减排行业发展的需求,并提供给用户相关的技术知识需求。信息依托节能减排的发展规划,实现与产业的产品紧密结合,从而为产品提供后续的跟踪服务。为节能减排信息服务平台扩宽更广的平台,追求高质量、高黏度的用户核心群以及数据服务,进一步扩大节能减排信息服务平台的品牌影响力。节能减排信息服务平台要集合信息传播、平台互动、数据更新以及增值服务为一体,实现综合性网络平台的构建。及时有效地实现信息平台的互动化、数据共享化,实现应用集合化的全方位应用。准确、及时地掌握相应的标准动态以及法律法规,掌握业内的主要咨询,同时要制定在线互动等程序,保证与客户达到有效的沟通。同时,深入开展产品信息的、追踪以及技术洽谈的深层次服务,成为真正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的垂直媒体。

3节能减排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方案

3.1设计思路

信息系统建设中要注重网络平台、数据内容、应用体系、安全体系的规划与构建,实现在这方面的分别的建设目标。在网络平台中,要实现多媒体信息的传输,可以有效、灵活地调动网络资源,实现完备的网络管理功能。设置备份系统的切换能力,实现安全防范和审计分析。数据内容应分层次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库,采取信息分析、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以及备份数据的恢复功能的建立方法,来建立数据库体系。应用体系应重点把握全局上的项目应用,自上而下地设计应用项目,包括静态数据、可共享资源的实现。保证安全、可靠的内部通信,逐步建立以公共政策为基准的办公决策系统。安全体系应建设标准统一、适应应用需求的,具有可行度的安全保障体系。

3.2功能应用

节能减排信息服务平台要集合资讯、会员互动、自主管理系统等等。具体要包含检索、管理、互动社区、市场调研、产品追踪、信息、在线问答以及平台互动等模块内容。资讯模块,要求用户可以在本模块系统中浏览到节能减排行业的相关新闻、市场动态、产品信息、相关人物咨询以及技术信息。产品的设计上,要着力做到信息的合理排序,主次分明,突出专业性与时效性。在主题强化方面,要综合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烘托和渲染效果,完善检索系统,便于用户更加轻松、直观地对相关信息阅读。针对后台系统的维护,要实行简单有效的原则,让系统管理员通过维护界面,可以轻松地完成修改、删除、录入、等一系列工作程序。让平台系统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会员互动主要实现会员权限与管理两层结构。针对节能减排信息服务平台的会员,提供入会申请、业务办理、相关资料下载、浏览追踪、资质评定等专业服务内容。让会员可以有效地获得先关的服务专业服务与优惠政策,提前了解业内的热点事件,及时了解厂商的动态与相关会议内容。自主管理实现的是平台的功能性内容,它既要求服从于后台的统一调度,同时也要求成为独立的系统模块。主要在信息服务平台中实现数据库管理内容,包括对角色、权限、信息、用户等方面的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标准化的导向服务,让企业用户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及时地了解相关的标准动态、应用法规以及各项资源。在以上提到的服务内容之上,还可独享再现借阅、高级检索、标准下载、在线打印等一系列增值服务。对已经、正在使用的标准文献,系统还为会员提供追踪服务功能,更具用户对标准的使用历史,进行远程数据跟进,及时掌握会员用户的标准状态。如果标准状态随着系统的更新发生变化,系统也会产生自动提醒内容。

4结论

以中国电子信息技术的标准作为节能减排服务平台设计的理论支持,进一步加强对节能减排平台和技术的推广,加强产品的宣传效果,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树立以节能减排信息服务平台为向导的、有效支持工业发展的标准化领域建设目标,从而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技术开发与产品的更新换代。

参考文献

[1]鄢丹.节能减排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4:157-161,168.

[2]曾广辉,赵冰锋,李颖颜.考虑节能减排指标的发电企业绿色ERP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1,30:78-79.

第2篇

[关键词]计量 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 对策 探讨

中图分类号:TB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326-01

一、计量在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计量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有力技术支撑

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准确计量有利于用能单位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生产工艺、发展节能技术改造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为促进政府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友好环境提供有效途径。

2.能源计量与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相互促进

能源计量是节能管理工作的基础,为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节能减排标准的执行,有赖于准确的计量;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的计算,需要动态的测量数据。可以说,标准化活动经由计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无计量的支援,标准无从展开。反之,节能减排标准化的发展为计量技术提升了广阔空间。

二、计量推动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的实践与举措探讨

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实际参与标准化建设的全过程,是落实和推动节能减排标准化的重要力量。以下围绕近年来计量推动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的实践进行具体分析。

1.自主创新,大力促进节能减排标准化发展

标准制定是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建设与科研创新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科研创新衍生出各类标准,而标准的制修订,也有助于科研纵深发展。近年来,东营市计量所依托重点科研项目,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制定了《轨道式锅炉给料自动计重装置校准规范》,研发了锅炉煤耗/效率测量装置、锅炉热效率远程监测系统。科研工作与标准建设形成了良好互动机制,目前围绕着锅炉节能降耗,多项标准规范正在积极制定中。另外,污染物减排是近年来东营市计量所科研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自主创新,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检定规程、水污染源化学需氧量在线监测仪检定规程制定并先后获准实施,在全市大力推广。在此基础上,东营市计量所建立了污染源计量监测流动实验室,提升功能,对污染源监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2.搭建平台,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标准制修订

计量以平台为凭借和支点,对于拉动标准化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节能减排标准的制定、实施和完善提升。近年来,东营市计量所以能源计量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在全市成立能源计量中心,制定了能源计量数据采集3项关键性标准。这3项标准填补了山东相关领域的空白,成为东营市计量所标准并实施,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在全市重点用能企业推广,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通过3年努力,该中心建立了全市能源计量数据公共平台,实现对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数据在线监测,得到各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肯定。这3项标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目前已顺利通过省计量器具标准化委员会审定,即将上升为省标准并实施。

3.提升技术水平,有效服务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

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需要计量,而计量整体技术水平的跃升,也为节能减排标准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不竭动力。东营市计量所能源计量技术委员会、能源计量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高精度衡器载荷测量仪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被列为省重点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天然气用超声波流量计远程在线诊断及检测系统”达到省先进水平,东营市计量所的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而且为加强政府节能管理、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计量助力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的思路分析

标准化建设中计量工作积极有效,但是面临着视野不够开阔、作用力有限、标准制修订进程缓慢等一系列难题,今后如何充分提升计量技术,使其成为节能减排标准化飞跃的推动器,值得深思和探索。下面笔者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横向联系,共建节能减排标准化体系

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相对来说,宏观方面以各级政府部门为主导,政策引领并构建体系,组织机构、政策法规体系、发展规划等逐步建立健全;微观方面各相关部门制定、推行、实施节能减排系列标准。因此,计量技术机构应在节能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自身的技术实力和服务实践为基础,采取更为积极的姿态,联合节能技术机构、行业协会、企业等共同参与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事业。2012年3月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国家节能中心、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中国节能协会等10多家单位联合成立全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各省在技术联合方面也推出举措,如山东成立了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了全省节能减排标准体系,构筑能源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1]。总之,深入了解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的决策方针、发展方向,有利于明确计量助力的重点难点,推动标准化实际工作向前发展。

2.提升科研水平,挖掘节能减排标准化潜力

科研创新是计量在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中发挥热力的源泉,计量研究标准化建设应立足已有基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围绕重点领域抓好有效平台精耕细作。计量创新只有贴近现代科技与测量需求才能深入发展。如东营市计量所将以目前在建的科研基地、市蒸汽流量计产品质检中心为抓手,围绕能耗数据远程在线监测、蒸汽实流检测、环境监测量值溯源等重点领域深入研究,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推陈出新并完善体系。二是依托重点项目树立良好品牌深度挖掘。各计量技术机构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科研优势和特点,有利于标准化的持续有序发展。如东营在全省率先示范,开展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工作,今后将以此为中心带动科研创新及标准化建设。

3.深化国际交流,拓展节能减排标准化视野

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低碳经济发展紧跟国际趋势而行。在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方面,国际上建立ISO标准化战略,关注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气候变化等领域标准并取得实效,对我国节能减排标准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各地热切关注国际新动向并付诸实际。如东营市计量所举办节能减排标准化研讨会,深化东营计量交流建立良好工作机制等。在山东交流合作方面迈出重要步伐。今后将以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标准为参考,依照实际建设本市的标准体系,有助于标准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第3篇

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中,节能减排、资源环境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十一五”时期,国家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五年以来,无论是理念,还是实践,或是政策制定,乃至最终成绩,可以说,节能减排工作是富有成效的。

工业转型升级的内推力

节能减排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十二五”期间,工业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动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就是节能减排,资源环境约束是衡量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用节能减排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这不仅仅是一个约束性指标的要求,而应该从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结合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来分析,将节能减排看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国际来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开始发展以节能环保为特色的新产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并将其作为扭转经济下滑的重要战略选择。但我认为这是各国一时的权宜之计,更多反映了国际产业发展的趋势,是世界各国在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做出的选择。

此外,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呈现非常明显的倾向,即以能耗、物耗,包括碳排放标准在内的绿色环保技术作为保护政策。如今这些措施正在或已经成为某些国家在贸易政策上的主要出发点。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对于我国工业来说,节能减排是适应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从国内来看,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强化。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能源消耗与能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视角放大到人类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层面,看待节能减排的极端重要性。

从工业发展自身来看,“十一五”末工业在全社会中所占能源比重比“十一五”初不降反升。另外,我国工业结构偏重特征明显,重化工业特别虽高消耗行业在工业的比重也在上升,这两个上升的趋势,既反映了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同时也反映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潜力。这种情况下,我国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节能减排当作工业发展自身的一种内在需要。

协调三种关系

推进工业节能减排,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首先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十一五”期间,我国把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约束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但如果工业发展要走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单纯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因为虽然政府的作用是有力的,但是它同时也是有限的。而市场的作用是广阔的、无限的,因此我国必须要把推动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的压力,转换成工业领域内工业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更多地依靠市场主体的办法来实现节能减排。只有这样,节能减排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其次是约束性指标与发展的关系。实际上,约束性指标对工业发展做出了一些限制,但不能否认,我国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城镇化、工业化任务还很重,我国要实现稳中求进,尤其是在当前工业化发展阶段,东西部差距很大,产业转移迅速,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比重非常突出,这些必然要求我国要在发展和节能减排之间做出平衡。在发展高能源、高排放、资源型的产业当中,把节能减排放在突出位置,用更高的标准约束这些产业,来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再次是自身的节能减排和为全社会服务的关系。国家确定了单位GDP的能源排放指标,包括碳指标。工业作为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应该率先为国家的约束性指标做出贡献。比如,工业已经占到社会能源消耗的70%以上,排放二氧化硫占80%以上,因此,工业节能减排首当其冲。

工业是为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力量。随着城市化发展,交通、建筑也在快速增长,全社会的节能减排都依赖于工业节能减排的技术、产品、装备和服务。所以,在做好自身节能减排的同时,还要大力开发节能技术、产品,以及减排的技术装备,为工业、交通、建筑,甚至整个社会的节能减排提供技术装备支撑,提品和技术服务。

节能减排的未来

2012年及“十二”五期间,推动工业节能减排需要采取一些重要措施。

第一,做好规划的落实。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已经出台了很多规划,如果认为节能减排是工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那么编制并落实这些规划,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各个地方、各个行业能结合国家政策规划的要求,做好各自在未来五年中可以推动节能减排的实施规划和战略。当节能减排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或融入发展战略,才能落实到发展的每一步计划,节能减排才会有真正的基础,节能减排才能实现长久的发展机制,而这种机制并不单纯靠政府来推动,而是应该依靠企业的观念和行动。

第二,牢牢抓住技术进步这条主线,推动科技对节能减排的支撑。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政策支持,抑或企业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实现转型升级,都要靠科技进步。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需要筛选重大节能减排的关键共性技术,向社会。对已经开发出来的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展示范。另一方面,用先进、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对现有的生产能力进行改造,这是实施节能减排最有效的一个途径。

第三,要发挥节能环保标准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这是构建政府引导下市场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动过程中,如何发挥标准作用,至少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完善节能环保标准体系,现在还有很多标准没有建立,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要不停地通过标准的提升来引导企业开发技术,引导企业运用技术。当一定比例比如30%的企业能够应用某项节能减排技术时,我们就要考虑研究,在未来两三年内,是否要把这个技术变成标准。之后要用淘汰落后的办法,把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从市场上淘汰。

总体来说,要发挥标准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用建立标准的办法来鼓励先进的企业不断开发利用先进的技术,同时对落后的企业进行监督,给企业充分进行技术改造的时间,超过期间,就要对达不到标准的企业采取淘汰的做法。这就是标准所起到的作用。

第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这是国家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乃至未来相当长的时期最急需、最有前景、最值得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当前国外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构建未来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这对我国既提出了竞争要求,又提供了市场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约束性指标和政策所带来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加大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的研发应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从研发、制造、工程服务等延伸产业链,加快产业的发展。

第4篇

1.1节能减排审计的概念及审计目标

1.1.1节能减排审计的概念

节能减排审计是以环境审计为基础、专门对影响环境及能源状况和环境质量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审计的一门“专项审计”工作。

1.1.2节能减排审计目标

(1)实施节能减排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节能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及采取的相关节能减排措施进行审计和监督,并对那些预计投资项目的耗能情况,以及这些项目预计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

(2)通过节能减排审计,为被审计单位提供与能源和环境相关的咨询、服务和监督,以促进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并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水平。

1.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及评价指标

1.2.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主要是指建立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全面系统地评价节能减排审计的效果,需要既设置定量指标,又考虑定性指标,从而更加系统、规范地评价企业的节能减排审计效果。

1.2.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要定量指标

(1)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结果情况;

(2)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效果等两项指标。

1.2.3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要定性指标

(1)企业治理层和管理层对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2)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

(3)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情况;

(4)企业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情况等四项指标。

1.3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1.3.1有利于完善节能减排审计方法

通过创新节能减排审计方法,引进其他交叉学科的最新技术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评价企业节能减排效果,有效监督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绩效。

1.3.2有利于促进现代审计理论研究

企业在经历了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标志的产权制度改革后,产生了受托经济责任制(包括受托环保责任),为节能减排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保证。节能减排审计属于新兴交叉学科,它隶属于环境审计。通过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促进现代审计理论研究和发展。

1.3.3有利于指导审计实践工作

一个有效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将为节能减排审计人员的审计实践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根据评价指标的总要求,开展审计工作,实施相关审计程序,搜集充分、适当的节能减排审计证据,对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系统的审计鉴证和审计评价。

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2.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主体、客体及内容

2.1.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主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审计组织、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和企业内部审计组织,通过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进行客观、合理、可靠、完整、规范、综合的评价。

2.1.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是相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和实施的效果。

2.1.3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内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

(1)使用节能减排资金的合法性、合规性;

(2)执行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3)节能减排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

2.2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的确立原则

2.2.1完整性要求

系统性即要求在构建的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应当从系统、全面的角度选取评价指标。

2.2.2相关性要求

在节能减排复杂的审计工作中,应当注意各审计指标所具有的相关性,因此,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可以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从多个角度进行考核,包括从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企业运营层面等方面考虑。

2.2.3可靠性要求

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应当立足实际,充分考虑相关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考虑定量评价时货币计量属性的同时,可以考虑采用属性,在进行定性评价职业判断时,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评价标准。

2.2.4可比性要求

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考核指标应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在同一审计目标下,相关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评价考核指标可以采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进行考核比较。

2.2.5成本效益性要求

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标准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从而使审计工作发生的支出低于其所带来的收益。

2.3建立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主要有四种:一是反映企业节能减排的控制环境指标。主要是与企业节能减排内部控制制度和经营战略等相关的指标,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反映企业节能减排的业务活动指标。企业从“供、产、销、研、发、财”全过程对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工作考核;三是反映企业节能减排经济效益情况的指标;四是反映企业节能减排对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的指标。既开源又节流,充分考虑节约能源,降低环境影响,并考核资源综合利用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2.3.1企业节能减排的控制环境指标

企业节能减排的控制环境指标包括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能源有效利用率及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等指标。

(1)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节能减排教育资金÷企业员工培训总费用)×100%该指标反映企业节能减排价值观培养及节能减排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情况。

(2)能源有效利用率=(有效能量÷实际能源消耗量)×100%该指标反映企业有效利用能源水平。

(3)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节能环保设备价值÷固定资产净值)×100%该指标反映企业减少排放、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的执行效果。

(4)绿色产品比例=(绿色产品数量÷全部产品数量)×100%该指标反映企业的节能减排控制环境对产品结构的影响和促进效果。

2.3.2企业节能减排的业务活动指标

企业节能减排的业务活动指标主要是评价节能减排相关项目的收益情况,包括对节能减排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情况,以及对节能减排的成本节约净额等的评价。实施节能减排的项目收益具有递延性,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一定的会计期间,当期发生的节能减排的成本支出,可能会低于当期取得的收益,出现“入不敷出”情况。因此,应从企业持续经营角度对节能减排的业务活动指标进行考核。

(1)节能减排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该固定资产取得的节能减排收益-购置该固定资产的支出总额

(2)节能减排活动取得的收益净额=节能收益金额-节能减排投入金额

(3)实施节能减排的成本节约净额=环境保护及治理费用正常支出节约额-节能减排的投入金额环境保护及治理费用正常支出节约额,包括用于环保及环境治理费用的减少额、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罚金减少额、能源节约金额、资源综合利用节约额等。

2.3.3企业节能减排经济效益指标

企业节能减排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是对节能减排相关项目的总收益中投资收益所占比例进行评价,包括评价用于节能减排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率指标、用于节能减排的无形资产的投入率指标,以及用于节能减排的节能资金收益率等相对指标。

(1)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收益额÷节能减排固定资产投入总额)×100%

(2)节能减排无形资产投入率=(节能减排无形资产投入金额÷全年销售收入)×100%节能减排无形资产包括在节能减排过程中与环境资源相关的专利技术、知识产权、专有技术等。

(3)节能资金收益率=(能源节约金额÷节能投入金额)×100%

2.3.4企业节能减排对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的指标

企业节能减排对能源消耗及环境影响的指标主要是在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中,对降低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单位产值能源消耗率“、工业三废”利用率,以及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指标。

(1)单位产值能源消耗率=(一定时期能源消耗总量÷一定时期总产值)×100%将该指标应用到能源消耗指标上,本文主要选取电能、燃料和原煤等,其他能源可以按此指标公式套算。单位产值电能消耗率=(电能消耗总量÷总产值)×100%;单位产值燃料消耗率=(燃料消耗总量÷总产值)×100%;单位产值原煤消耗率=(原煤消耗总量÷总产值)×100%。

(2“)工业三废”利用率=“(三废”产品利用量÷“三废”产品总量)×100%“工业三废”是指在工业生产时产生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废渣“。工业三废”对环境具有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作用。需要通过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对“工业三废”加以治理和废弃物回收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可转化为可利用资源总量÷废弃物总量)×100%。

(3)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污染物达标排放项目数÷污染物总项目数)×100%;单位产值排放废弃物、污染物量=(废弃物、污染物排放总量÷总产值)×100%;单位产值排放废水量=(废水排放量÷总产值)×100%;单位产值排放废气量=(废气排放量÷总产值)×100%

2.3.5建立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

通过在定量分析取得各节能减排项目的指标值,在此基础上利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评分,并合理确定各指标权重,经计算加总求出定量分析综合指标。同时考虑定性分析影响因素,通过节能减排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对定量分析综合指标进行修订,最后得出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

3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方法及审计报告

3.1节能减排审计的主要评价方法评价节能减排审计的主要方法有传统审计评价方法和专门审计评价方法。

3.1.1传统审计评价方法

传统审计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询问法、检查法、审阅法、观察法、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函证、分析程序等。这些方法主要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业务活动及会计记录、会计文件和资料进行的审计程序,目的是获得与节能减排审计相关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人员发表相关的节能减排审计意见。

3.1.2节能减排的专门审计评价方法

(1)节能减排审计目标法,将被审计单位相关节能减排审计项目分解为多个目标,按照审计业务的性质、时间安排及审计范围要求,在遵守审计原则和审计标准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进行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方法。

(2)节能减排实质性分析法,是在实质性测试程序中,利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方法对财务或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相关指标的内在联系,得到可靠的审计证据的方法。节能减排审计人员通常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控制环境的前提下,通过风险评估,决定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对节能减排项目管理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做出对内部控制可信赖程度的专业判断,考虑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收益的成本效益原则,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可信赖程度高,将在执行实质性程序时,多考虑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减少细节测试工作的方法。

(3)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果分析法,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费用与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方案比较的一种经济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最佳效果法和最小费用法。

3.2编制节能减排审计报告

3.2.1审计报告的内容

(1)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情况的合法性、合规性评价;

(2)对节能减排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情况评价;

(3)对节能减排相关指标完成情况评价。

3.2.2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报告应当满足节能减排审计目标相关要求,揭示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的审计状况,根据节能减排审计的要求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审计人员可以依据充分、适当的审计评价证据,对被审计单位出具节能减排审计报告和节能减排审计管理建议书。

4结语

第5篇

一、坚持能耗和排放强度约束,更加注重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在继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能源消耗的同时,探索实施能源总量控制制度,对于用能量大、增长快、单位能耗产出效益低的高耗能行业和重点项目,以及能耗总量大、增长快的区县、园区等,要加大能耗总量控制力度。

二、坚持以结构调整为根本,更加注重技术进步和强化管理挖掘节能减排潜力

继续把结构节能减排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治本之策,通过控制高耗能产业进入和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压力;充分发挥总量控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中的作用,削减污染物存量。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力度,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强化用能排污单位管理,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三、坚持以政府推动为引领,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

加强和改善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和目标分解考核等;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建立节能减排交易市场,为企业节能减排开辟新的路径;注重运用价格手段,引导企业自觉节能减排;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约束企业主动节能减排。

四、坚持以工业领域为重点,更加注重多领域、全社会节能减排

在继续做好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强化、深化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减排工作。要在居民生活、中小企业等相对薄弱领域也有所突破,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节能减排。

重点推进以下七项制度措施:

第一,探索实施能耗总量增量控制和节能量交易试点,完善节能减排监测、计量、统计和考核体系。根据各主要用能行业、各区县的发展规划和节能减排潜力,确定其到2015年的能耗,把总量控制和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率等指标均作为考核约束性指标。探索开展节能量、碳减排和排污权交易。

第二,围绕提升能效,强化节能标准建设和能效对标达标工作。工业领域,选择能源消耗多、节能潜力大的主要产品制定出台地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建筑领域,研究制订比现行节能标准更具操作性、更易执行监督的节能设计地方性标准,制定出台政府机关、学校、医院、星级饭店、商业设施等合理用能指南。交通领域,研究制订水运、航空、轨道交通、公交、出租等行业合理用能指南或能耗限额标准。同时,发挥标准的引领和倒逼作用,推进对标达标工作。鼓励用能单位向先进性标准迈进,对能耗超限额标准的单位给予差别电价等处罚和媒体公布等。

第三,强化能源审计,挖掘节能潜力,形成节能能力。深入推进工业企业、交通企业和政府机关、医院、商场、旅游饭店、学校等领域的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审计。根据能源审计中发现的节能潜力,推出一批技改项目,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途径,实施节能改造。

第四,实施高耗能行业准入限制和前置性“批项目、核能耗”、“批项目、核总量”制度。尽快修订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配套办法等,继续实施“行业限批”和“区域限批”规定。严把“能评”和“环评”关,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环保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

第五,发挥价格机制和财政政策对节能减排的约束和激励作用。进一步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对能耗超过产品单位能耗(电耗)限额标准或超过用能定额单位,实行惩罚性价格政策。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污收费标准,促进企业加快污染治理。完善财政支持政策,促进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常态增长。

第6篇

2013年,随着经济发展企稳回升,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继续增加,在工业能耗占国民经济比重依然偏高的情况下,国内工业节能减排压力将会增大。进入2013年,随着国家已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工业增加值增速将开始回升,国民经济运行逐步趋稳。另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3年我国GDP增速将快于2012年。

在能耗方面,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比重下降,结构性节能减排作用开始增强。2013年,预计重工业用电量增幅将继续低于轻工业用电量的增幅,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比重将进一步下降。随着《“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快速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工业产品的比重将逐步提升。随着工业转型升级的稳步推进,我国轻重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2013年结构性节能减排的作用开始增强。

由于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基础不同,工业节能减排形势差异较大。2013年,受益于工业结构持续优化,东部地区工业节能减排形势较好。而中西部地区将继续面临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节能减排的两难困境。中西部地区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工业重大项目支撑,已建成的一批煤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项目产能将在2013年逐步释放,这将带来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导致中西部地区2013年工业节能减排形势更加严峻。

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规模化应用态势显现,节能环保产业加速发展。2013年,随着政策的深入落实、企业淘汰落后步伐的加快,以及企业生产线调整的逐步到位,预计2013年高效节能产品产销量将迅速增长,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规模化应用态势显现。节能环保产业方面,随着各项规划和政策的,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领域和推进措施明确。2013年是各项节能环保推进措施深入落实的关键时期,节能环保产业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一些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工业低碳化进程加快。2013年,我国将进一步明确工业领域推进节能低碳的总体思路、目标和措施,推动重点工业行业、工业产品和园区向低碳方向发展,强制要求电力、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化工、有色金属等六大行业提交碳排放数据,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出台《工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预计伴随着工业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的逐步建立,2013年我国工业低碳化进程将加快。

随着工业清洁生产、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规划的进一步落实,工业产品生态设计标准制定和试点工作将稳步推进,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将稳步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试点示范工作建设将取得新进展,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快速发展,再制造企业和园区的试点工作持续推进,这些将有力地推进工业绿色化水平稳步提高。

但是,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十一五”以来,工业节能减排在政策驱动下取得显著成效。但是,这种政府主导的模式导致企业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目前,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还不完善,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长期以来被低估,造成了能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低效率使用。工业节能减排涉及较多的体制机制问题,如市场机制及规则尚不合理,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等。节能减排尚需解决深层次的市场缺失、激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因此,要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市场化长效机制,让市场价格信号在引导企业节能降耗、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系统性节能减排重视不够。节能减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业系统的不同主体、不同环节和不同层面。当前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多是围绕重点产品、重点企业以及重点行业开展,对企业与企业之间、同一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关联性重视不够,不同主体之间合作不充分、协调性不强,大大制约了系统层面节能减排潜力的挖掘,系统性节能减排尚待提高。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侧重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对中小企业关注不足;二是侧重产业链重点环节节能减排,上下游衔接不够;三是侧重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行业与行业之间联系不紧密。

行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有待建立健全。目前,我国工业节能减排标准以国家标准为主,行业标准比较缺乏,标准体系不健全。“十一五”期间,我国共了27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45个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消费类产品中有毒有害检测技术规范等一系列国家标准。但仍存在大部分工业用能设备缺乏能效标准,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也仅涉及5个行业,一些高耗能行业的准入门槛过低。尽管2012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标准委启动了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但标准制定过程比较复杂、出台周期较长,一般需要1年到1年半的时间,很难及时有效指导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相对而言,行业节能减排标准的制定速度更快,最短的仅需要40天左右,能够及时满足工业节能减排快速发展的需求。

第7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现状;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06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节能减排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工作。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企业,石油企业决定着能源生产和消耗,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所以,了解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找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提高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质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

1 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1.1 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技术比较落后

与国外的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相比,我国的石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逐渐形成了炼化污水回用、生态环境保护、稠油污水回用锅炉等减排技术、油气管道能源消耗数据采集与应用调控中心以及井下作业及钻井作业清洁生产等的能耗水平分析和解释技术逐渐完善,并且我国石化也研发了和使用了一些提高能源利用率、处理污染排放物的节能减排技术,使得我国石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节能减排技术在我国石油企业中的研究时间较短,在早期只重视产量,忽视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问题,从而使得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我国的人口众多、能源消耗量大,增加了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1]。

1.2 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

近年来,根据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和要求,国内的石油企业加大了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有效地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单位产品的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已经大量降低,但是,从客观上来说,石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仍然在不断增加。

1.3 油田开发条件改变增加了节能减排的难度

与过去相比,虽然石油企业的一些项目的消耗指标出现下降,但是,大体而言其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致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随着高新技术应用于实践中,油田开采能耗的增长指标逐渐放缓,但是,总体上的开采耗能依然保持增长趋势,一些老油田的地下油田的含水量逐渐增加,使得生产用水增多,增加了开发成本,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同时,一些老油田在中新技术的应用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能源消耗增加,而新油田中通常会产生丰度低、品味低、含有密度低等缺点,造成油田开发难度增加,开发成本增加的问题。

1.4 石油企业缺少节能减排的管理水平较低

许多石油企业内部没有制定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机制,管理者缺乏石油开发技术的掌握和管理经验,没有引进和培养节能减排管理人员,缺少强大的节能减排管理队伍,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再加上少数石油企业不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工作当作浪费资金,没有效益的工作,只是敷衍和应付国家的检查工作,致使节能减排工作疏于管理,没有取得实质的效果[2]。

2 解决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现状的对策

2.1 规划生产规模和总体产量

作为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石油企业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规划生产规模和产量,以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该制定统一的节能减排标准,控制石油企业的规模和数目。同时,石油企业需要调整能源利用结构,深化节能减排方面的改革,贯彻和落实节能减排工作,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

2.2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为了满足新时期的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取得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石油企业应该积极创新和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提高石油的生产水平,优化石油企业的资源配置,处理好污染工作,以增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质量。石油企业应该加大对石油生产技术研究的资金投入,设置专门的部门,采用先进的设备,提高石油生产技术水平,实现石油生产的自动化和机械化。另外,在石油生产过程中,石油企业要大力开发新的石油产品,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充分利用温室气体捕捉技术或者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提升石油生产的水平,以提高石油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加大对石油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

目前,一些石油企业存在着监管力度不够、违法操作、弄虚作假的现象,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石油企业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和审核机制,严格处理不符合规定的现象,以确保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在管理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应该认真执行各项管理条例,杜绝徇私枉法、等问题,充分发挥其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监管作用,以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

2.4 合理制定节能减排方案

节能减排工作是石油企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石油企业应该节能减排工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节能减排方案,以促进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石油企业应该综合考虑经济、行政、科技等方面,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保证措施,协调有关方面,以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3]。

3 总结

总而言之,石油企业是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中的主要动力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石油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加强对节能减排的监督和管理,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改变油田开发条件,提高节能减排的管理水平,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乔英存,张敏霞.中国石油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3(08):61-62+119.

[2]付玉.中国石油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化改革与发展之机遇――第十二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中国标准化协会,2015:4.

第8篇

企业能源环境管理提升相结合。

工业是中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领域,标准是政府加强节能减排监管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管理的基础。分析工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的发展趋势,推进标准化工作,不仅能够促进政府对工业节能减排监管,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而且有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消费者的节能减排意识,对进一步推进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减排任重道远

工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的70%以上,而中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远高于世界30%的平均水平。以煤为主的格局使得中国在消费相同一次能源的条件下比其他国家多排放30%的二氧化碳,每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大约占全球的1/4。

中国今后能源消费仍将大幅增长,要实现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面临巨大压力。同时煤炭燃烧的排放物已成为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已成为不得不正视的环境污染的大患。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中国工业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极大,亟须转变高增长、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都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工业能源资源消耗还将有一个持续增长的过程,这由当前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目标要求,2015年比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大于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0%,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十二五”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工业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工业节能减排任务更重,压力更大。

标准体系先行

节能减排是以法律为依据、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活动,政府主管部门和执法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的规定进行监测、检验。中国目前已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节能减排活动提供了行动指南。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等提出了明确的节能减排量化指标,这些指标的落实需要有定量的技术指标。如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业需要工序、工艺的能耗限额标准;工业设备、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和照明器具需要能效标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需要具体限值标准,使节能减排的目标建立在科学、量化、可衡量、可检测的基础上。

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是以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产品,改造淘汰落后的产品与生产方式,形成有利于能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如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的五大类节能家电产品、四类工业产品以及高效照明、节能汽车等都是在产品有相应能效标准或可量化的指标后推行的。在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设计和生产中,产品性能、工艺和原材料等技术标准,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更新换代。

标准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技术基础以及有效手段,节能减排标准化关系到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示范、商业化、产业化的各个阶段,涵盖了产品的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在提高产品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企业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优化产品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是工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企业节能标准减排体系是做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的重要措施,能够梳理节能减排环节,根据国家、行业、地方节能减排标准,对照本企业各环节节能减排状况,查找问题。

比如,企业可以根据各类节能减排标准,检查企业设备和系统的能效水平状况,掌握企业执行国家高耗能产品或设备淘汰、节能产品认证、能效标识等制度的实施情况,也可以了解是否可以享受国家所得税优惠、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节能改造奖励和财政补贴等激励和优惠政策,还可以使企业掌握高耗能生产制度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符合法律的依据。

契合产业发展

工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的发展趋势,一是与绿色贸易壁垒相结合。绿色贸易壁垒属于技术壁垒的一项,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是各国对商品进口采取的准入限制或禁止措施。如:美国拒绝进口委内瑞拉的汽油,因为含铅(Pb)量超过了本国规定;欧盟禁止进口加拿大的皮革制品,因为加拿大猎人使用的捕猎器捕获了大量的野生动物;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严禁进口含氟利昂冰箱,导致中国的冰箱出口由此下降了59%等事例。

二是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当前,中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后期和“工业高加工度化”的初期阶段。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扩张和强化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二是要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使产业结构逐步高级化。从表面上看,标准与产业结构调整没有直接的联系,事实上,标准作为工业化发展的产物,它除了能直接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外,还通过与产业结构影响因素的结合而产生积极的影响。

标准化活动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影响的关键在于适应产业发展规律,符合结构调整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必然要优先发展一些产业,这就需要通过标准和标准化等手段繁荣其面对的市场,从而引导生产要素向这些产业流动。这需要建立和完善适合各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提高标准水平,标准缺失、标准落后必然要影响标准体系功能的发挥,先进适用的标准将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一种正向的推动力,反之,落后的标准将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一种反向的抑制力。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当前应重点抓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三是与企业能源环境管理提升相结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标准化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全球不断推陈出新。迅速提高以标准化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理念,企业逐步注重根据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提升企业管理。

同时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企业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将系统地收集及贯彻执行,节能减排的管理机构、计量统计、目标分解考核等逐步得到完善,节能减排相关标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是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措施。

第9篇

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相关制度规定还不够完善。现阶段人民银行的法规、制度主要是规范被审计单位金融工作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基层央行长期以来都是以监督金融工作的真实性与合规性作为审计的主要工作重点,绩效审计转型也是近几年的事,且绩效审计方面的规范相对比较笼统、滞后。由于基层央行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工作时间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科学、完整和权威性的绩效审计准则及评价标准,造成基层央行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而且,节能减排绩效审计与真实合规性审计在审计范围、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很大不同,如真实合规性审计的证据客观性较强,审计风险较小,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评价由于审计对象的不同、行业专业知识的缺陷、审计方法的限制、节能减排法律法规规章掌握不透,审计评价存在较大风险。

基层央行缺乏可借鉴的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经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是基层央行审计转型工作的新课题。目前,各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还处在探索阶段,对于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做得尤其不够,开展绩效审计多是参照经济发达地区或上级行审计部门的审计经验,来探索本单位、本辖区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模式,缺乏可借鉴的绩效审计经验。基层央行大多数审计人员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近年来审计工作虽然已经向绩效审计转型,但业已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基层央行审计人员接受新事物、拓展新领域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大都满足于对资料真实性、对工作合规性的审查与判断,审计的成果更多地局限于纠错防弊,缺乏对节能减排工作效益性的分析与评价。

加大宣传力度,优化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基础环境。加强节能减排绩效宣传是优化基层央行绩效审计基础环境的重要途径。基层央行各级领导要在重要工作会议上大力宣传节能减排工作绩效及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积极做好宣传工作,不断加强与被审计单位(部门)的沟通交流,在建立绩效评价标准、取得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以至提出审计建议等一系列工作环节上,虚心听取被审计单位(部门)管理者、执行者的意见建议,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不断强化基层央和干部职工的绩效意识和绩效审计意识,切实优化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的基础环境。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能力素质。基层央行审计部门配备充足、合格的审计人员,是有效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的基本条件。基层央行要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行业节能减排具体技术标准等政策、法规和规章,切实提高基层央行审计人员政策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基层央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会代训、以查代训等方式,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讲座和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央行审计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基层央行要通过各种培训,使审计人员能够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尽快适应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工作的需要;要通过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基层央行审计人员自学专业知识,获取专业资格证书;重视调整审计人员结构,增加多专业经历的专业人才,在行员补充时建议引进复合型人才;加强对基层央行审计资源的整合力度。

加大建设力度,规范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准则、实施细则和其他规范,能够反映基层央行节能减排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的审计经验,可以帮助基层央行审计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恰当合理地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基层央行审计部门要以现行的法律规章制度、行业专业标准和规定以及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等作为绩效审计评价的尺度,积极广泛地开展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探索和实践,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筛选、确定、创立符合实际需要的节能减排评价指标,逐步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系统完善的节能减排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同时,建议上级行针对人民银行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和特点,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统一人民银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口径和标准。

第10篇

节能减排审计是以环境审计为基础、专门负责节能减排工作审计的一门专项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中节能和污染物进行科学管理、对预计投资项目的耗能以及环境影响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为企业提供能源和环境咨询服务,从而监督企业采取尽可能采取节能减排相关措施,促进企业减少能源消耗。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效益。节能减排审计主旨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节能和污染物科学管理、预计投资项目耗能等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更有效地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价,监督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评估项目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效益。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审计理论内容。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以及受托环保责任出现,环境审计随之产生。其主要是对公共环境项目进行审计,具体内容包括合规性审计、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节能减排审计可以作为环境审计中一个组成部分,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可以丰富审计理论的内容,促进审计理论不断向前发展。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审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可以根据评价指标有目的开展工作,尽可能搜集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资料,对企业作出客观、全面、系统的鉴证和评价。从实践中,促进企业不断实施开展节能减排项目。

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研究综述

(一)国外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 (1)加拿大。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环境绩效报告》中,列举包括资源、公用事业、零售业等7种行业一共15个方面的环境绩效指标,内容涵盖土地资源利用和破坏、可再生资源使用、危险物品的管理、能源保护、空气和水源监控方案等,(2)日本。2000年日本环境厅颁布《环境会计系统的导入指南》,专门提出企业环境保护对策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保护效果评价指标,即主要反映的指标是对企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量和增减变化情况进行确认与计量时所采用的物量单位指标。具体包括:第一,经营场地内效果,如环境污染物资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使用量、废弃物最终处理量等;第二,上下游效果,包括绿色原材料耗用量、有毒化学物质使用量等;第三,其他环境保护效果。二是环境保护对策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其主要是反映企业环境保护对策采用的收益,以及费用减少进行确认和计量所采用的货币单位指标。(3)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014000系列标准中,提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包括环境状况指标、经营绩效指标和管理绩效指标。其具体涵盖的指标内容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当地附近水域、排气等空气质量影响;企业厂房设施设计、运营和维护;向企业厂房场地设施的提供材料、能源和劳务等;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级别的人员,开展计划活动和程序等。 (4)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

CSD)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CSD)提出了以“生态经济效率”来反映可持续经营目标,对生态经济效率指标体系划分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创造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三类,具体涵盖能源消耗、材料耗费、自然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等方面的指标。

(二)国内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但是针对环境保护开展了绩效审计工作,国家公开了权威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

财政部2004年颁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评价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财务效益指标、建设工期指标等10个绩效指标,覆盖了财务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2006年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净现值、经济净现值、社会纯收入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包括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也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如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选取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性三方面指标;张士则(2009)认为增加新的耗能评价指标,完善企业能耗评价体系,包括增加可比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宋马林(2008)基于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结合视角,对国内各个地区开展节能减排成效进行评价,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探讨社会协同地区节能减排的评价体系;龙成凤,李淑清(2006)采取平衡积分卡方法建立公司四套绩效测评指标;乔引华(2006)等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三者职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差异;袁广达(2006)提出环境保护效益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资金使用效益指标、环境保护管理监督指标和社会效益综合评议指标等。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主体 我国环境审计主体是政府为主导,部分大型企业参与环境审计工作。从节能减排审计实际工作掌握程度分析,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保证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运行合理有效,评价工作也不能够可靠和客观。

笔者建议,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体包括三方面: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客观、综合地评价节能减排审计工作。

(二)评价客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具体审计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合规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和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三)评价标准 (1)系统全面性。系统性即要求构建的节能减排审计体系时应当注重系统整体角度,不遗漏任何一项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可以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地体现被审计主体节能减排项目开展执行情况。(2)科学逻辑性。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复杂,企业对经济活动多样,决定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具有逻辑性,可以多个不同层面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如何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内部机构运营层面,各个层面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相互联系,每个层面考核指标可以根据企业特点自行设置。(3)简明实效性。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设定考核指标合理、可靠。可以依据企业具体项目设定指标,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以体现为货币单位核实,如果确实不能通过货币进行核算,可以考虑采用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标准。(4)成本效益原则。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仅可能使企业构建评价体系发生的成本支出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考核标准尽量简化,保证高质量的评价指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相关便于考核指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5)量化可比性。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中不同考核指标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考核内容在总体目标相同时,比较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评价考核标准可以用量化反映出来,运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等数学计量方法进行考核比较。

(四)评价指标 (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设定。根据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内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有三个取得来源:一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政策进行指标设定,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企业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对企业进行设计和研发,不断注入节能减排理念,从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关注节能减排;三是节约思想的贯彻,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应当考虑能源的节约,鼓励和考核新能源的使用。

第一、宏观规划指标:包括绿色产品比例、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等。

绿色产品比例=■×100%

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反映企业消耗能源水平和利用的最终效果。

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100%

第二、运营效益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所获收益进行评判,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节能收益净额,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等。节能减排项目收益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其成本支出当期发生,有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企业应当从长远观点考虑,设定相应指标进行考核。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该设施带来的收益-该设施投入支出总额

节能收益净额=节能金额-投入金额

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节能减排节约额一节能减排投入金额(节能减排节约额包括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罚金减少额、能源节约金额、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额)

第三、投资效率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过程中收益相对总收益比例进行考核,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以及节能投入收益率等相对指标。和之前的运营效益指标相比,其侧重相对数评价。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100%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100%

节能投入收益率=■×100%

第四、实施效果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实施过程中污染减少效果进行测定,具体包括: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三废”产品利用率以及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指标。

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100%

将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指标拓展到能源消耗指标,主要选取电能、燃料和原煤等产值系统,其他相关能源可以参考此指标设定。

电能消耗产值系数=■

燃料消耗产值系数=■

原煤消耗产值系数=■

“三废”产品利用率=■×100%

废弃物回收利用率=■×100%

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单位产值排放废弃物、污染物的数量

=■×100%

排放的废水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气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水是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到外部的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对外排放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生产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等;排放的废气是指企业燃烧燃料和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向空气排放的含有污染物质的气体。

(2)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的设置。评议指标是指在定量指标设定的基础上,主要涉及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定量指标中没有考虑的范畴和预计会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潜在因素,设定相应的定性指标,更完善地考核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效果。

通过评议指标从广泛范围评价企业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合理。评议指标的设置可以从定性指标角度考虑,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全面综合地考察企业节能减排审计业绩。

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可以考虑设定:企业管理层节能减排重视程度、企业制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和规定情况、企业节能减排人员综合素质情况、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结果情况、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效果、企业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六项指标。

(五)评价方法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和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本文此处主要将方法主要过程予以说明,具体详细的操作过程可以进一步在以后研究中详细阐述。(1)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审阅法,审计人员根据书面资料,审查和阅读,查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涉及节能减排的合理、合法和有效程度;第二、访谈法,通过询问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和了解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情况;第三、观察法,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生活经营活动进行实地勘察;第四、分析性复核,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节能减排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异常变动的项目。(2)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方法包括:第一、目标导向法,针对被审计单位涉及节能减排审计的项目分解多个目标,依照一定审计标准,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第二、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益分析法,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具体实施方法包括直接市场价值评价法、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法;第三、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果分析法,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费用与其实施的效果进行方案比较的经济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最佳效果法和最小费用法。

(六)评价报告 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披露信息应当注重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以及监督检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绩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具体包括:(1)节能减排法规执行情况信息,如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结果,污染情况和排污收费缴纳情况,国家地方法规行业标准要求其他事项;(2)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三废排放数量、环境有害物品保管和使用情况;(3)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如回收利用环境污染情况,污染治理培训职工参与情况,企业环保法规规范制定情况。

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格式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节能减排审计报告目标是披露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会计报告的审计状况,注重审计会计报告的合法、真实性,可以采用传统审计报告模式,审计人员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等类型的审计报告,格式也可以类比参照。如果节能减排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项目的效果,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搜集的相关审计证据,科学分析,出具节能减排审计建议书。

四、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实施建议

(一)充分认识设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 转变传统审计思维,在国家能源消耗大企业和重要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节能减排审计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高耗能、污染大的煤炭、化工、建筑等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二)颁布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法律规范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法律规范,也没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法律法规。但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2011年5月,审计署所公布的《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显示,已有6个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并制定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规章制度,8个省取消企业违规占用国家资源的政策。同时,我国政府应当尽快颁布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开发水能、风能等清洁资源利用,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评价低碳审计指标体系,不断健全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法律法规。

(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业务能力 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扩宽知识领域,学习和节能减排相关的环境法学、发展经济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提供自身综合知识能力,以便具备足够能力适应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要求。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班和研修课程,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环境会计审计知识,从而满足企业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定期讨论、网络视频学习等方式,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注重审计文化传授,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工作责任感,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

(四)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审计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发展成为国际问题。环境问题的顺利解决,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共同合作。确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使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消耗相互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我国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应当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节能减排审计组织沟通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相关组织的节能减排成果与经验,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开展,保证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在低碳经济日益凸显环境下,企业应当注重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设定及相关工作的发展变化,积极在企业内部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注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收益性、运营效益性、实施效果性,并针对审计人员提供审计报告,尽可能解决企业生产经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企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庆龙:《能源审计理论与方法》,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第11篇

节能减排审计是以环境审计为基础、专门负责节能减排工作审计的一门专项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中节能和污染物进行科学管理、对预计投资项目的耗能以及环境影响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为企业提供能源和环境咨询服务,从而监督企业采取尽可能采取节能减排相关措施,促进企业减少能源消耗。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效益。节能减排审计主旨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节能和污染物科学管理、预计投资项目耗能等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更有效地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价,监督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评估项目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效益。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审计理论内容。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以及受托环保责任出现,环境审计随之产生。其主要是对公共环境项目进行审计,具体内容包括合规性审计、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节能减排审计可以作为环境审计中一个组成部分,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可以丰富审计理论的内容,促进审计理论不断向前发展。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审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可以根据评价指标有目的开展工作,尽可能搜集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资料,对企业作出客观、全面、系统的鉴证和评价。从实践中,促进企业不断实施开展节能减排项目。

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研究综述

(一)国外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 (1)加拿大。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环境绩效报告》中,列举包括资源、公用事业、零售业等7种行业一共15个方面的环境绩效指标,内容涵盖土地资源利用和破坏、可再生资源使用、危险物品的管理、能源保护、空气和水源监控方案等,(2)日本。2000年日本环境厅颁布《环境会计系统的导入指南》,专门提出企业环境保护对策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保护效果评价指标,即主要反映的指标是对企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量和增减变化情况进行确认与计量时所采用的物量单位指标。具体包括:第一,经营场地内效果,如环境污染物资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使用量、废弃物最终处理量等;第二,上下游效果,包括绿色原材料耗用量、有毒化学物质使用量等;第三,其他环境保护效果。二是环境保护对策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其主要是反映企业环境保护对策采用的收益,以及费用减少进行确认和计量所采用的货币单位指标。(3)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014000系列标准中,提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包括环境状况指标、经营绩效指标和管理绩效指标。其具体涵盖的指标内容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当地附近水域、排气等空气质量影响;企业厂房设施设计、运营和维护;向企业厂房场地设施的提供材料、能源和劳务等;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级别的人员,开展计划活动和程序等。 (4)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

CSD)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CSD)提出了以“生态经济效率”来反映可持续经营目标,对生态经济效率指标体系划分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创造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三类,具体涵盖能源消耗、材料耗费、自然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等方面的指标。

(二)国内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但是针对环境保护开展了绩效审计工作,国家公开了权威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

财政部2004年颁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评价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财务效益指标、建设工期指标等10个绩效指标,覆盖了财务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2006年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净现值、经济净现值、社会纯收入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包括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也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如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选取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性三方面指标;张士则(2009)认为增加新的耗能评价指标,完善企业能耗评价体系,包括增加可比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宋马林(2008)基于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结合视角,对国内各个地区开展节能减排成效进行评价,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探讨社会协同地区节能减排的评价体系;龙成凤,李淑清(2006)采取平衡积分卡方法建立公司四套绩效测评指标;乔引华(2006)等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三者职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差异;袁广达(2006)提出环境保护效益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资金使用效益指标、环境保护管理监督指标和社会效益综合评议指标等。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主体 我国环境审计主体是政府为主导,部分大型企业参与环境审计工作。从节能减排审计实际工作掌握程度分析,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保证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运行合理有效,评价工作也不能够可靠和客观。

笔者建议,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体包括三方面: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客观、综合地评价节能减排审计工作。

(二)评价客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具体审计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合规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和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三)评价标准 (1)系统全面性。系统性即要求构建的节能减排审计体系时应当注重系统整体角度,不遗漏任何一项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可以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地体现被审计主体节能减排项目开展执行情况。(2)科学逻辑性。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复杂,企业对经济活动多样,决定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注 意各个组成部分具有逻辑性,可以多个不同层面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如何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内部机构运营层面,各个层面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相互联系,每个层面考核指标可以根据企业特点自行设置。(3)简明实效性。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设定考核指标合理、可靠。可以依据企业具体项目设定指标,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以体现为货币单位核实,如果确实不能通过货币进行核算,可以考虑采用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标准。(4)成本效益原则。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仅可能使企业构建评价体系发生的成本支出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考核标准尽量简化,保证高质量的评价指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相关便于考核指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5)量化可比性。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中不同考核指标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考核内容在总体目标相同时,比较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评价考核标准可以用量化反映出来,运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等数学计量方法进行考核比较。

(四)评价指标 (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设定。根据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内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有三个取得来源:一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政策进行指标设定,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企业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对企业进行设计和研发,不断注入节能减排理念,从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关注节能减排;三是节约思想的贯彻,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应当考虑能源的节约,鼓励和考核新能源的使用。

第一、宏观规划指标:包括绿色产品比例、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等。

绿色产品比例=■×100%

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反映企业消耗能源水平和利用的最终效果。

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100%

第二、运营效益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所获收益进行评判,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节能收益净额,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等。节能减排项目收益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其成本支出当期发生,有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企业应当从长远观点考虑,设定相应指标进行考核。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该设施带来的收益-该设施投入支出总额

节能收益净额=节能金额-投入金额

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节能减排节约额一节能减排投入金额(节能减排节约额包括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罚金减少额、能源节约金额、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额)

第三、投资效率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过程中收益相对总收益比例进行考核,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以及节能投入收益率等相对指标。和之前的运营效益指标相比,其侧重相对数评价。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100%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100%

节能投入收益率=■×100%

第四、实施效果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实施过程中污染减少效果进行测定,具体包括: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三废”产品利用率以及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指标。

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100%

将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指标拓展到能源消耗指标,主要选取电能、燃料和原煤等产值系统,其他相关能源可以参考此指标设定。

电能消耗产值系数=■

燃料消耗产值系数=■

原煤消耗产值系数=■

“三废”产品利用率=■×100%

废弃物回收利用率=■×100%

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单位产值排放废弃物、污染物的数量

=■×100%

排放的废水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气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水是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到外部的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对外排放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生产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等;排放的废气是指企业燃烧燃料和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向空气排放的含有污染物质的气体。

(2)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的设置。评议指标是指在定量指标设定的基础上,主要涉及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定量指标中没有考虑的范畴和预计会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潜在因素,设定相应的定性指标,更完善地考核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效果。

通过评议指标从广泛范围评价企业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合理。评议指标的设置可以从定性指标角度考虑,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全面综合地考察企业节能减排审计业绩。

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可以考虑设定:企业管理层节能减排重视程度、企业制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和规定情况、企业节能减排人员综合素质情况、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结果情况、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效果、企业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六项指标。

(五)评价方法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和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本文此处主要将方法主要过程予以说明,具体详细的操作过程可以进一步在以后研究中详细阐述。(1)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审阅法,审计人员根据书面资料,审查和阅读,查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涉及节能减排的合理、合法和有效程度;第二、访谈法,通过询问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和了解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情况;第三、观察法,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生活经营活动进行实地勘察;第四、分析性复核,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节能减排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异常变动的项目。(2)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方法包括:第一、目标导向法,针对被审计单位涉及节能减排审计的项目分解多个目标,依照一定审计标准,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第二、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益分析 法,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具体实施方法包括直接市场价值评价法、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法;第三、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果分析法,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费用与其实施的效果进行方案比较的经济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最佳效果法和最小费用法。

(六)评价报告 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披露信息应当注重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以及监督检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绩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具体包括:(1)节能减排法规执行情况信息,如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结果,污染情况和排污收费缴纳情况,国家地方法规行业标准要求其他事项;(2)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三废排放数量、环境有害物品保管和使用情况;(3)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如回收利用环境污染情况,污染治理培训职工参与情况,企业环保法规规范制定情况。

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格式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节能减排审计报告目标是披露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会计报告的审计状况,注重审计会计报告的合法、真实性,可以采用传统审计报告模式,审计人员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等类型的审计报告,格式也可以类比参照。如果节能减排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项目的效果,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搜集的相关审计证据,科学分析,出具节能减排审计建议书。

四、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实施建议

(一)充分认识设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 转变传统审计思维,在国家能源消耗大企业和重要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节能减排审计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高耗能、污染大的煤炭、化工、建筑等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二)颁布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法律规范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法律规范,也没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法律法规。但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2011年5月,审计署所公布的《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显示,已有6个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并制定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规章制度,8个省取消企业违规占用国家资源的政策。同时,我国政府应当尽快颁布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开发水能、风能等清洁资源利用,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评价低碳审计指标体系,不断健全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法律法规。

(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业务能力 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扩宽知识领域,学习和节能减排相关的环境法学、发展经济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提供自身综合知识能力,以便具备足够能力适应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要求。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班和研修课程,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环境会计审计知识,从而满足企业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定期讨论、网络视频学习等方式,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注重审计文化传授,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工作责任感,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

(四)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审计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发展成为国际问题。环境问题的顺利解决,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共同合作。确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使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消耗相互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我国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应当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节能减排审计组织沟通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相关组织的节能减排成果与经验,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开展,保证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在低碳经济日益凸显环境下,企业应当注重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设定及相关工作的发展变化,积极在企业内部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注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收益性、运营效益性、实施效果性,并针对审计人员提供审计报告,尽可能解决企业生产经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企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庆龙:《能源审计理论与方法》,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第12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 环保 低碳

引 言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节能减排工作势在必行。所谓“节能减排”,即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1]。这是在资源短缺和环境承载力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1.我国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形势非常严峻。近些年,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作为检验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使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开始实行节能减排,有了一定成效。但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很大代价,节能减排工作依然严峻。综合减排措施与项目投资并未完全展开,激励减排的政策有待完善。此外,部分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还没有落到实处,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个别地区、个别行业的能耗指标、排放指标不降反升。

2.我国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2.1建立节能减排法律管理体系,但相关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建立了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及管理体系。但节能标准、标志的制定和修订较为缓慢,能效标准没有考虑未来的技术发展;《节能产品目录》尚未制定,无法对相关企业实施政策补贴或税收优惠;能耗和污染物统计指标、监测与考核体系仍不够完整。

2.2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初步建立,但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近年来,我国不断探索建立推动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机制,重点推广了合同能源和清洁发展机制,但和我国庞大的节能市场相比,这两种新机制的市场规模还相对较小。由于税率错位、融资困难和相应行业标准缺乏,阻碍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发展壮大;由于对最新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的研究相对滞后,相关跨学科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制约了清洁发展机制的发展。

2.3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短期内效果不明显

目前,高耗能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仍在建设,这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而且我国小企业数量较多,如果简单地大量关停小企业,将会对社会安定以及生产供应稳定带来许多问题。

2.4节能措施薄弱,优质能源不足,现有能源结构不利于节能

目前,我国的能源主要以煤为主,煤炭消费比例大,优质能源消费比例小,这是造成我国能源效率低下原因之一。加上生产工艺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产品的能耗较高。

2.5新能源及节能新技术投入力度较大,但其推广应用相对缓慢

为了推动新能源的研发,我国加大了对新能源、新技术的投入。由于新能源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市场规模较小;我国大多数节能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存在较大差距,且研发推广缺乏有效组织,节能技术发挥的作用相对不足[3]。

3.节能减排的对策措施

节能减排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制定完善的政策体系,并做好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3.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力度

运用各种有效手段,使政策体系、制度体系、管理体系等形成合力,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做好。把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要求具体化,体现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规划、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以及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等方面,实现节能优先[4]。

3.2优化能源结构,加大节能新技术引进、吸收、研发的扶持力度

积极发展光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并采取政策倾斜等措施推动中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建设;进一步加快引入包括生产制造技术、组织管理技术和市场营销技术在内的复合式技术结构;加大研发创新的政策支持,尽快制定并完善节能新技术的各级标准及相关认证体系[5]。

3.3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发展

通过经济手段,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发展。加大差别电价的实施力度,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同时,为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应逐步提高环保收费标准,并把环保收费通过税收的形式确定下来。

3.4制定并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制度

抓紧通过出台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完善节能减排的税收体制。充分运用税收政策缓解环境污染,保护紧缺资源和能源,从源头上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通过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实行鼓励节能环保新技术设备进口的优惠政策。

3.5加强节能环保领域的资金支持

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项目的金融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从而控制企业盲目投资行为,确保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完成。

3.6借助法律手段推动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

借助于法律手段健全节能各级标准体系,并从源头上控制高能耗行为;加大政策激励力度,明确国家实行促进节能的税收、价格、信贷政策。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将严格查处各类违法问题,如违规审批、越权审批、降低环评等级等,进一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与公平性。

4.小结

我国的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防止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目前,各职能部门应对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从体制入手,积极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这是遵循自然规律与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措施。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节能减排理念,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晶莹.对节能减排问题的重新审视[j]. 有色冶金节能,2008,1:18~19

[2]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n].石油商报, 2007

第1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交通工作实际,积极发挥工会优势,以“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为契机,坚持抓好宣传教育,增强职工节能减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学习培训,提高职工节能减排的素质和能力;抓好将节能减排达标纳入职代会内容,发挥职工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抓好节能减排达标竞赛,增强节能减排工作实效;抓好优秀成果推广,扩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力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充分调动广大交通职工立足岗位为节能减排做贡献的积极性,发挥职工群众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为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新贡献。

二、活动主要内容

3月份为“全国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围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这个主题,组织广大职工开展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征集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开展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推广节能减排成果、宣传节能减排先进经验等活动。引导广大职工提高节能环保意识,积极投身节能环保建设。

三、实施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3月10日-12日)。在市局工会动员部署的基础上,各区(县)交通局工会、局属各单位工会组织召开会议,对本单位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进行具体部署。

(二)学习教育(3月13日-31日)。各单位组织开展“节能环保、人人有责,和谐发展、人人受益”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职工学习普及节能减排知识,3月底,组织职工进行节能减排知识竞赛答卷。

(三)开展节能减排系列活动(3月一11月)。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各单位要结合实际,针对本单位和交通行业在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开展节能降耗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争当“节约环保标兵”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职工积极投身到节能减排工作中去,为本单位健康持续发展和交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四)评选表彰(12月)。大力选树和表彰在“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基层推荐的基础上,局工会对职工优秀合理化建议、节能减排优秀成果和优秀技术革新、创新成果进行表彰。

(五)成果展示(12月)。对评选表彰的节能减排优秀成果,以举办展览、媒体宣传、巡回展出等形式在全市交通系统进行展示,扩大社会宣传,积极营造“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多做贡献”的浓厚氛围。

四、几点要求

(一)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在全市交通系统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举措;是坚持党的“依靠”方针,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必然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责任到人,认真落实活动计划;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注重选树典型、总结推广经验,确保“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持续、健康、深入地开展。

(二)

要注重结合,精心组织。各单位要结合行业特点和各自实际,精心制定活动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活动的开展。各级工会要围绕本单位节能减排、降耗增效的总目标,通过参与制定具有国际标准、国内领先标准或企业先进标准的节能减排工作方案,量化本单位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方案;要督促配合行政把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措施分解到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层层开展达标竞赛活动,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

要注重结合,积极推进。要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坚持把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与年度主题竞赛活动结合起来;与“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结合起来;与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结合起来。注重协调发展,增强活动实效,推动全面工作。

第1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交通工作实际,积极发挥工会优势,以“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为契机,坚持抓好宣传教育,增强职工节能减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学习培训,提高职工节能减排的素质和能力;抓好将节能减排达标纳入职代会内容,发挥职工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抓好节能减排达标竞赛,增强节能减排工作实效;抓好优秀成果推广,扩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力加强激励机制建设,充分调动广大交通职工立足岗位为节能减排做贡献的积极性,发挥职工群众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为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新贡献。

二、活动主要内容

3月份为“全国职工节能减排活动月”。围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这个主题,组织广大职工开展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征集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开展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推广节能减排成果、宣传节能减排先进经验等活动。引导广大职工提高节能环保意识,积极投身节能环保建设。

三、实施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3月10日-12日)。在市局工会动员部署的基础上,各区(县)交通局工会、局属各单位工会组织召开会议,对本单位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进行具体部署。

(二)学习教育(3月13日-31日)。各单位组织开展“节能环保、人人有责,和谐发展、人人受益”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职工学习普及节能减排知识,3月底,组织职工进行节能减排知识竞赛答卷。

(三)开展节能减排系列活动(3月一11月)。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各单位要结合实际,针对本单位和交通行业在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开展节能降耗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争当“节约环保标兵”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职工积极投身到节能减排工作中去,为本单位健康持续发展和交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四)评选表彰(12月)。大力选树和表彰在“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基层推荐的基础上,局工会对职工优秀合理化建议、节能减排优秀成果和优秀技术革新、创新成果进行表彰。

(五)成果展示(12月)。对评选表彰的节能减排优秀成果,以举办展览、媒体宣传、巡回展出等形式在全市交通系统进行展示,扩大社会宣传,积极营造“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多做贡献”的浓厚氛围。

四、几点要求

(一)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在全市交通系统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举措;是坚持党的“依靠”方针,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必然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责任到人,认真落实活动计划;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注重选树典型、总结推广经验,确保“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持续、健康、深入地开展。

(二)

要注重结合,精心组织。各单位要结合行业特点和各自实际,精心制定活动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活动的开展。各级工会要围绕本单位节能减排、降耗增效的总目标,通过参与制定具有国际标准、国内领先标准或企业先进标准的节能减排工作方案,量化本单位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方案;要督促配合行政把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措施分解到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层层开展达标竞赛活动,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

要注重结合,积极推进。要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坚持把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与年度主题竞赛活动结合起来;与“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结合起来;与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结合起来。注重协调发展,增强活动实效,推动全面工作。

第15篇

【关键词】道路运输;节能减排;问题研究

我国属于一个人口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大部分的资源在世界总储量排名中位居前列,但是人均拥有量却严重不足。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最资源消耗的速度越来越快,资源消耗的量也越来越多。现如今,我国各种资源消耗程度逐渐变大,其中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以及资源消耗高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土地问题、水资源问题、矿产资源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压力下,资源消耗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发展。众所周知,交通运输关系着我国商品经济和流通,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交通运输中推行节能减排不仅符合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还符合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节约型社会构建中,将节能减排合理的运用到交通运输中是当前应当研究的一个问题。

1.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和道路交通运输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其仍然处于制约的状态。节能减排在交通运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

1.1交通运输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不够充分

早在2006年国务院已经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对整个交通运输而言全面开展节能减排还需要一定的时间[1]。对节能减排认识不够充分是该项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交通运输部门缺乏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对粗排放运输工具的危害无知,都是由于节能减排认识不足引起的。例如,某些运输司机由于自身文化知识水平不高,自身不具备主动认清节能减排的形势和对社会利益的能力,节能减排与他们而言犹如天方夜谭。这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而言,都是由于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不够所引起。由此可见,节能减排的认知问题是影响节能减排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1.2缺乏足够的节能减排资金支持

节能减排的推行并不是一项纸上谈兵的工作,其需要付诸于实际的行动。但是,相应的资金支持是节能减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小型运输企业而言,节能减排这项工作的推出会使得其直接成本增加,并且不合格的排放标准也会被停用,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的资金链断裂,造成轻者亏损,重者破产的结果[2]。节能减排在我国仍处于出借阶段,小型运输企业的利益没有货的保护,则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资金支持是节能减排工作推行中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

1.3缺乏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

在节能减排推行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国务院已经下达了相应的标准。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的仍然比较缓慢,这不得不说这与监督检查有一定的关系。转言之,监察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同样是节能减排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在节能减排推行的过程中,没有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则会使得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运输工具仍然处于运行中。可见,监督检查工作的缺乏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

2.提高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效果的措施

节能减排的推行不仅符合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其还有助于我国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存在较多问题的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效果。

2.1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宣传

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宣传,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是解决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存在问题的根本措施。宣传节能减排,可以让节能减排深入人心。让人们在潜意识中知道节能减排,理解节能减排对当前社会会发展以及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只有加强宣传工作,让全民参与其中,获得全民的支持,才能够在整个交通运输中顺利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相关企业还应当认真学习交通运输中节能减排的意义,加强自我训练。

2.2加大资金支持

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推行的过程中,加大资金支持是一项有力的措施。对交通运输企业相应的节能减排资金支持,是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大力支持。因此,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于当地相关的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争取省级或者国家部门的资金支持,成立专门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专项资金。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做出优秀的表率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形成良好的节能减排环境,是的节能减排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在实际节能减排工作中,加大资金支持,加快节能减排的工作步伐,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措施[3]。

2.3加大相关部门的节能减排监督工作

加大相关部门的节能减排工作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的重要保证。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工作不仅是交通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其涉及到多个部门。例如财政,环境等。对于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应当坚决不准上路,鼓励广大市民使用电瓶车车型,多使用新能源的车辆。这些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多个部门合作才能做到。另外,相关的部门在监督的过程中也应当严格执行各项政策法规,对于违反节能减排的的现象不可坐视不理。

总之,我国同样也属于一个交通大国,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对我国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节能减排工作推行之初,我们不仅要要加强认识节能减排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还应当从各方面着手,及时解决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推动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完成。

[参考文献]

[1]石友蓉,赵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综合管理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13(0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