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科研项目保障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250-01
Abstract Risk management research,as a special subject,has been applied to various industries and departments,but little was carried out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project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proje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risks,th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risk management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research project;risk management;suggestion
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是对影响农业科研项目实施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识别、监控、评估和处理,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危害,减少不确定性,保证项目实施效果。科研项目的风险主要来源于项目的不确定性,即科学研究是对未来事物发展的预测和判断,科研人员也不能精确地控制其中参与因素的变动,这些变动导致了科研项目存在各种风险。
风险管理研究起源于19世纪。20世纪60年代,美国首先把风险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开始研究,我国的风险管理研究则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风险管理已应用到各个行业和部门,其中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较为广泛,而在农业科研项目中应用风险管理相对较少。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党的十后,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增加,农业科研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农业科研项目潜在风险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加强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进行风险识别和监控,从而尽量规避和减少风险,降低风险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农业科研项目的整个执行过程都涉及风险管理,从项目前期准备、评审、立项、实施到成果及推广管理。为确保农业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开展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须进行风险识别、风险控制和风险应对,如图1所示。
1.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确定风险因素对农业科研项目的影响,分析风险因素对项目的不确定程度以及可能引起的损失。
1.2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对农业科研项目实施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评估和监控,制定风险计划。风险控制主要包括:①制定风险计划。根据经验,列出农业科研项目实施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影响程度。②风险评价。评估农业科研项目实施中风险因素可能发生的几率,引起的损失程度和影响。③风险监控。对可能影响农业科研项目的风险因素,项目重点实施阶段,易发风险过程和诱因等进行监测、判断和甄别。风险监控贯穿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
1.3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包括事先制定的风险应对措施和临时应急措施等,处理农业科研项目实施中的风险因素,力求消除特定的风险因素,保证项目顺利开展。风险应对包括:①风险规避。通过各种保障措施,如改变技术路线、减少高风险技术应用、健全人才制度等,预防风险发生。②风险转移。在风险发生前,通过方法和措施,如项目根据不同的目标,成立子课题,每个单位承担一个子课题,通过专项―项目―课题―子课题的方式,将风险逐渐减小转移。③风险承担。承担项目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及其引发的影响和损失,风险承担可能导致农业科研项目的失败。
1.4 风险因素
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是个动态管理过程。其各个部分、步骤相互重叠、贯彻始终。因此,有效地分析、甄别农业科研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关键和前提。农业科研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如表1所示。
掌握风险来源,强化风险意识,进行必要的风险管理对于项目成功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我国开展科技改革后,很多科研计划取消或者合并,科研立项逐步向大型科研项目方面发展。大型科研项目参与单位多、投入巨大、执行周期长,风险相对较高[1]。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项目的风险管理,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2 关于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建议
2.1 主动开展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
主动开展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就是要对农业科研项目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主动管理、主动控制,认真分析项目和所处的环境、支撑条件等,理清项目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识别农业科研项目中的潜在风险,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农业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主动管理也是个动态管理过程,不是依靠经验一成不变的研究,而是主动跟踪整个项目周期。随着项目的开展,个别环节可能诱发风险;有些项目的特定阶段可能会出现风险。因此,只有坚持不懈地跟踪进行风险分析,才有可能早期预见风险的存在,从而对潜在风险和可能诱发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预防。对于重大农业科研项目,更需要主动开展风险管理,包括密切关注子课题的研究进展,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课题组成员之间的协调沟通以及项目组成员的变动等,把项目风险降到最低[2]。
2.2 加强全过程风险管理意识,把风险管理纳入项目管理中
农业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是个系统的综合管理过程,涉及到各方面的因素。从项目设计之初研究条件的_定、团队人员的配备、技术路线的设计、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执行进度的控制情况、项目目标的实现、市场需求契合情况以及对风险的整体认识、评估和预防能力等,需要在项目整个实施过程进行风险管理,处理好项目实施的每个细节。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始终,而不只是在项目某一阶段开展风险管理。否则,任何一环的失误都可能给农业科研项目带来巨大的风险,进而导致项目失败。全过程风险管理还应包括项目结束后对成果的管理。项目成果是否能被推广获得效益,推广程度如何,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市场营销手段如何[3-4]等也是项目管理的一部分,是评价相关应用开发项目的关键,非常有必要进行风险管理,保障农业科研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
3 参考文献
[1] 徐钰华,周力民.大型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初探[J].航空科学技术,2004(4):18-21.
[2] 邹超,朱光伟,姜澄宇.重大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4):174-176.
摘要:在国家科研经费监管“新常态”下,如何创新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核算方法,准确核算项目间接费用,已经成为我国科研院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借鉴被企业广泛应用的作业成本思想,结合科研机构具体案例,探讨了在科研院所如何基于作业成本思想建立项目间接费用的管理和核算方法,以期能够准确核算项目间接费用,如实反映科研项目成本。
关键词:科研院所 间接费用 核算思路
面对国家科研经费间接费用改革的机遇与挑战,当前我国科研院所急需创新传统的项目成本核算方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间接费用管理和核算机制。在对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S科研院所的具体情况,引入企业广泛使用的作业成本思想,可以比较准确地核算科研项目的间接费用,相对真实地反映科研项目的实际成本。
一、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现状
(一)科研项目成本分类。科研项目成本按其支出形式,通常可以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在科技研发过程中发生的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以及其他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间接费用是指项目承担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研发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列支的有关费用,主要包括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实验用房、专用设备、管理服务等间接成本以及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
(二)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现状分析。根据科研项目成本分类,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就是如何准确核算项目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项目直接费用由于其受益成本对象比较明确,核算过程相对简单。项目间接费用因为其受益对象不明确,所以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国家科研经费监管的新趋势。
1.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在科技研发过程中发生的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其受益项目对象非常明确,可以根据成本费用所归属的对象计入相关项目的直接费用。科研院所的财务部门通常为每个科研项目设置单独的核算账号,用来归集项目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当发生与项目研发活动相关的资源消耗时,财务部门就会将该支出计入有关项目的直接费用核算账号。
2.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项目承担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研发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有关费用,主要用于补偿依托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以及科研绩效支出等。
如何将依托单位为项目研发提供的所有间接费用分配到对应的受益对象中,国家相关经费管理部门没有明确规定,只是要求建立健全间接费用的内部管理办法,合理使用间接费用,并对间接费用的使用范围做出了一些规定。当前,大部分科研院所没有紧跟国家科研经费改革的步伐,创新间接费用管理和核算方法,依然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将间接费用通过一定的方法简单分摊到成本核算对象中,在会计核算上设置“单位管理费”“能源消耗费”“科研条件支撑费”“科研绩效”等不同的会计科目,用于核算分摊给具体科研项目承担的间接费用。甚至有科研院所只是简单设置了“单位管理费”和“科研绩效”两个科目,在实际收到国家拨入间接费用时根据国家规定的比例全额提取计入上述科目,直接作为项目的管理费和科研绩效,并没有如实核算项目应承担的相关间接费用,只是先按预算金额全额提取,然后再定期合并冲减科研院所的公共支出。
二、应用作业成本思想核算项目间接费用的思路分析
(一)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是一种比传统方法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也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各类企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这种成本核算方法以作业为核心,先确认和计量消耗资源的所有作业,再根据选择的作业动因,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最终核算出相对准确的项目成本。
作业成本法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最大程度地消除“不增值作业”,改善“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尽可能降低损失和浪费,提高决策及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的经济价值。
(二)应用作业成本思想核算项目间接费用的思路。为了更准确地核算科研项目的间接费用,基于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结合科技研发活动消耗资源的实际情况,可以分析归纳出以下作业成本思想在科研院所应用的基本流程。
1.确定项目消耗的所有作业。根据项目研发过程中消耗的实验用房、专用设备、能源动力、管理服务及人员绩效等资源的不同,汇总项目消耗的所有作业,如:实验室占用、仪器设备使用、能源动力消耗、职能部门管理服务及支撑部门运行保障等。
2.划分所有作业的作业动因。通过分析成本消耗与作业之间的关系,合理划分所有作业的动因,如:实验室占用的动因是实验室的面积,仪器设备使用的动因是设备使用的工时,能源动力消耗的动因是能源动力消耗的数量,管理服务和运行保障的动因是职能部门提供服务及支撑部门提供运行保障的时间。
3.归集作业成本形成成本库。把各种类型的作业所耗费的资源进行汇总归集,形成该项作业的成本库,如:一定期限内,实验室运行所需的能源消耗、维修维护、物业服务等成本,仪器设备运行所需的试剂耗材、动力消耗、维修维护等所有成本,水、电、气、暖等能源动力费用,职能和支撑部门的办公费、人员费等所有运行费用。
4.合理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在划分不同作业动因及归集所有作业成本形成成本库的基础上,用各类型作业成本库的总成本数除以该作业动因的单位总数,就可以计算出该类型作业成本的单位分配率,即作业成本分配率。
5.准确分配消耗作业的成本。根据成本对象消耗各类型作业的单位数量和计算的该类型作业成本的分配率,就可以计算出各成本对象消耗的作业成本,成本对象消耗的所有类型的作业成本总和就是该成本对象应承担的间接费用。
三、应用作业成本思想核算项目间接费用案例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科研院所应用作业成本思想核算项目间接费用的方法,这里以S研究所为例,简要分析基于作业成本思想核算项目间接费用的过程。
(一)S研究所基本情况介绍。S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等地方政府共建的国立科研院所,着力于探索新的研究模式和管理体制,推动多学科交叉汇聚和协同创新,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放性研究机构和创新产业培育基地。研究所现有10个实验室,4个支撑平台,3个职能部门。2015年,S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和省级项目经费近1亿元,项目间接费用近2 000万元。
(二)应用作业成本思想核算项目间接费用的基本流程。根据研究所的目标定位及研究方向,S研究所的科研部门、支撑平台及职能部门一起深入实验室,与一线科研人员充分沟通交流,结合研究所资源消耗的具体状况,将与科研过程直接相关的费用以外的资源消耗分为设备运行、实验室占用、能源动力、职能部门服务、支撑部门保障以及科研绩效等几类作业,再根据不同类型的作业,划分相应的作业动因,如:工时、面积、度数、项目经费等。
2016年4月,S研究所M实验室的X研发项目应用作业成本思想核算的项目间接费用为22 100元,具体计算过程分析如下:
1.根据当月S研究所间接费用消耗的作业总成本及相关部门统计的作业动因单位总数,计算相应的作业成本分配率,如表1所示。
2.根据表1计算的作业成本分配率,结合M实验室及S研究所的科研部门、支撑部门和职能部门统计的X项目消耗的作业动因单位数量,计算该项目当月应承担的相关间接费用,如表2所示。
根据上述X项目应承担间接费用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出,科研院所要成功应用基于作业成本思想的间接费用核算方法,首先需要合理汇总所有作业,准确统计各类作业消耗的所有资源及作业提供的单位总数,形成作业成本库,其次要科学划分所有作业的动因,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计算各类作业的成本分配率,有了准确的作业成本分配率和相关部门统计的单个项目消耗的所有作业的单位数量,最终就可以相对准确地计算出单个项目应承担的所有间接费用。在科研院所建立基于作业成本思想的间接费用管理和核算方法流程如上页图1所示。
四、应用作业成本思想核算项目间接费用需注意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虽然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有效核算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的方法,但是每个科研院所的定位目标和研究方向各有不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和工艺流程也各有千秋,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会有很多具体问题,要合理应用作业成本思想核算项目间接费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必要的保障措施。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离不开科研院所内部的科研部门、支撑部门和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需要人、财、物的全方位投入,因此,科研院所需要建立必要的保障措施,理顺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和权力,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确保作业成本法思路能够有效执行。
(二)科学划分作业类型和作业动因。作业类型和作业动因是应用作业成本法准确核算项目间接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每个科研院所的目标定位及研究方向的差异,作业类型和作业动因都会有所不同,科研部门、支撑部门和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全程跟踪不同的研究过程,科学划分作业类型和作业动因。
(三)合理计算作业动因单位数量。合理计算作业动因的总数量和单个科研项目消耗作业的单位数量是应用作业成本法准确核算项目间接费用的关键因素,各相关部门只有如实统计作业动因的总数量和各项目消耗的单位数量才能准确计算出作业成本分配率及单个项目应承担的间接费用。
五、结束语
全过程跟踪分析项目研发活动的所有作业,合理应用基于作业成本思想的项目间接费用核算方法,不仅能够较准确地核算项目应承担的间接费用,还可以共享相似作业,消除不增值作业,降低作业消耗,提高科研工作效率,降低科研工作成本,促进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的跨跃式发展。S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S].财教[2011]434号.
[2]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S].国发[2014]11号.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科研工作中广泛应用,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科研电子档案,管理好科研电子档案对于维护科研工作秩序、推动科研项目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构建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强化档案安全保障措施,是加强科研电子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科研电子档案;档案网络管理系统;档案安全保障措施
科研档案是科学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资料,是对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和总结,也是衡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科研工作中广泛应用,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科研电子档案,管理好科研电子档案对于维护科研工作秩序、推动科研项目发展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构建科研电子档案网络管理系统
应建立符合科研单位实际需求的科研电子档案网络管理系统,以满足科研人员对科研档案的利用需求、提升档案人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科研电子档案的作用。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我单位正在建设新的办公大楼,大楼建设中规划了大面积的公共实验室场所,投入使用后将会进行大量的科研活动,并产生大量的科研数据,必须对这部分数据进行及时归档与安全保管。为此,需要构建科研电子档案网络管理系统。从公共实验室管理和科研人员利用档案数据的角度看,在单位信息化建设平台之上构建科研电子档案网络管理系统,有利于防止科研档案资料泄密事故发生,便于通过身份认证方式把科研档案从系统严格的公共实验环境中转移出来,便于科研人员提取所需的或与所负责科研工作相关的科研档案,同时保护他人的档案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目前,我单位数据中心拥有近40TB的存储空间,这为构建科研电子档案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充足的业务负载空间。具体来说,科研电子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实验室桌面虚拟化环境建设。数据中心部分,在数据中心放置高配置的虚拟化服务器,内置桌面虚拟化软件,将需要在终端使用的操作系统全部内置于服务器中;实验室环境部分,在实验室环境下采用网络准入方式,禁止所有连接实验仪器的PC及终端设施访问外部网络,同时使用客户机模式部署近30个虚拟终端,通过网络连接所有实验仪器终端,所有实验仪器终端的数据通过内部网络交换至虚拟桌面系统保存,实际保存于数据中心统一的存储空间中;办公环境,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各自账号在办公环境终端登录虚拟桌面系统获取自己的实验数据。二是数据备份系统建设。构建基于实验室虚拟桌面系统的数据环境和数据中心虚拟化运行环境,使用专业数据备份系统,利用时、日、周等时间周期对相应设定的数据存储区域进行完全或差异备份,实现数据环境的安全可靠。三是网络接入系统建设。为单位多个楼宇提供接入设备改造服务,实现网络统一控制和管理。四是数据机房服务器迁移改造。为适应实验室桌面虚拟化运行环境及专业备份系统运行的需求,将旧有机房内服务器设施及网络设备迁移至新数据中心并进行升级改造。
2强化科研电子档案安全保障措施
2.1加强档案载体安全防护
一是加强软盘安全防护。应严格执行软盘保管规范要求,选购高质量软盘,并统一使用规格;将软盘存放在无尘、无腐蚀性气体、无震动、无强磁场性干扰、温湿度适中的环境,环境温度应在14℃至24℃之间、湿度应在40%至50%之间;对加密盘进行严格管理,存盘时需显示文件名,解密后要进行归档保存;严格防范病毒侵袭,软盘需通过严格的病毒检测,并置于保护状态;尽可能将软盘存放转换为光盘存放,实现长久保存。二是加强光盘安全防护。确保光盘存放环境具备适宜的湿度与温度,一般来说湿度要在40%至65%之间,温度要在14℃至24℃之间;做到避光存放,防止光盘老化;采取定期读取档案数据、按期复制转存等措施,确保光盘的可读性。
2.2加强数据库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