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职业技能培训 高职高专 体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5.023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o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the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broaden students knowledg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etitiveness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Key words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vocational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随着招聘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完全看重大学生的一纸文凭,而是更看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重的政策,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
1.1 是人才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
我国高校毕业生从1985年的32万增长到2014年的727万。面对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和在人才就业市场的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局面,今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将是影响高校声誉和排行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①如果高职高专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没有中等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没有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相对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将在人才就业市场中处于一个非常被动和尴尬的地位。所以说,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人才就业市场的客观需求,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教育组成部分。
1.2 是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
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强,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②这足以说明高校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结合的重要性。国家劳动部门为了更好地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已先后制订了几千个职业岗位标准,而且已对其中许多岗位的从业人员实行了严格的上岗准入控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将有愈来愈多的职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现在的高校毕业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学历要求,如果没有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就会缺乏相应岗位的职业操作技能,可能就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无法达到相应岗位的上岗要求。因此,他们不得不面临毕业后又回炉重新进行相应职业技能培训,考取与就业岗位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如果既没有中等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没有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相对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将在就业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必须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实际教学改革,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相应岗位零距离上岗的要求,为他们未来的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所以说,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
1.3 大学生自身能力提升的培训需求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考证动机主要是为了将来就业和创业做充分的准备。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应除进行体育特种行业的培训外,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今后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应重点围绕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加强专业和职业技能培训进行。
2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2.1 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师资的一大现实难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员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是影响高职高专实践教学的主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③现任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科教师基本上是纯理论教学的专任教师,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实际操作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缺乏,难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普遍现象,出现对课程内容教学中融入职业技能培训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受到高职高专院校对兼职教师的学历和高校教师资格证的限制,使得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一线技师又无法在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这些因素严重影响职业技能培训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的开展。通过“内陪外引”的方式,对内加强现有师资队伍培训使他们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对外引进既懂理论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不断满足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职业技能教育的需要。
2.2 职业技能培训开发与体育专业理基础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问题
职业技能教育要想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大力开展,首先是解决如何把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融入到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既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体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结合问题。而要在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中融入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就必须相对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同时增加实践课时,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就要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这就必须增加相应的课时数,这可能与体育专业原有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产生矛盾,如果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不重新审核使用陈旧过时的教材和修改多年不变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大纲,将很难满足职业技能教育的需求。为了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问题,学校必须组织相关教师专家和有职业技能管理经验方面的专家以及企业家对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进行共同深入的探讨。还有就是把职业技能的考核和专业教学的考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并重,但不能为了某些利益问题而将两种教育分离。可考虑将职业技能知识考试和学生课程考试结合起来一卷多职,将职业技能考核和学生实践考核结合起来,一考多能。④
2.3 职业资格证书的种类问题
实施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并重的教学制度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必然趋势,但现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工种)明目种类涵盖不全,导致适合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学生技能水平和技能范畴的鉴定专业以及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非常有限。再加上职业资格证书管理机构和行业管理机构的利益分配不均,势必会造成工作中相互牵制不太和谐的现象,这些都将是影响职业技能开展的不利因素。因此,除了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外,还应组织有相关职业技能管理经验的专家和企业家与学者不断挖掘与高职高专体育专业学生技能水平和技能范畴的鉴定专业相适应的资格证书种类,加快职业技能培训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开展的步伐和提高职业技能开发的质量。
2.4 学校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
虽然职业技能培训在高校开展已经有一定的时间,但体育专业除了在体育特种行业进行培训外,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更有甚者是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进行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究其原因往往是与学校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宣传不到位有其密切关系,在教育实践中只注重学历教育,而不重视职业技能教育,没有实施双证并重的教育。
2.5 校内外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高职高专院校为了满足体育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的需要,在校内外建立了一系列的实习实训基地,但能满足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却很少。因此,在进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的时候就无法满足学生相应的实践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和保证培训的质量。所以为了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更好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必须在校内外建设满足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基地。
3 结语
随着高校毕业生随年增加的趋势,就业竞争也愈来愈白热化,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专业性相对比较强,再加上受到自身学历的限制,就业面相对比较窄,就业压力也比较大。因此,如何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成为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刻不容缓的任务。学校应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体育专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完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各项条件,以便更好地满足高职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应要求和保证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注释
① 陈海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5.11:8.
② 王广兰,柳华,王勇,王梅,陈建.体育保健学实践教学中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0):95.
一、具体做法
(一)做好宣传工作
利用校园广播、多媒体、黑板报、各社团力量等多种形式,在各班级进行大力宣传短期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特别强调对学生以后的就业有一定的作用。
(二)做好培训班的前期工作是办好职业技能培训的关键
培训班前期工作包括教材准备、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和安排、材料设施准备、授课计划设计等,是保证培训班顺利完成的关键。我们按照国家按摩师、美容师、足疗师培训的师资及设施标准,合理应用本校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做好培训班的前期工作。
(三)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是保证职业技能培训班的质量
我们在师资安排过程中,选送医学专业性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责任心强的老师到高等医学院校、医院及社区康体中心进修学习,他们经考试取得相应的中、高级职业资格,回来后成为培训教学骨干。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有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合理的课时安排、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四)完善考试制度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职业培训课程计划,学生通过三个月时间学习培训后,要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完善考试制度是保证考试质量的前提,主要是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验好考生居民身份证,这是保证考生身份的真实性;(2)做好考试试题保密工作,提高考试成绩真实性;(3)安排好考场和监考员、考评员和督察员等工作。
(五)做好资格鉴定
资格鉴定包括考试成绩评定、审批考生各种材料,上报上级有关部门,最后是资格证书审核、发放,这是考生职业培训的最后环节。
二、讨论
(一)在校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根据医学生特殊的专业性,我校从2004年起,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雄厚的师资水平,对本校在校生进行保健按摩、医学美容、足部按摩等职业技能培训,经三个月的培训,95%的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获得了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的资格证书。又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自已身心健康要求和意识在不断的提高,市场和社区医疗点、医院都建有大量的保健按摩康体中心及美容中心,需要大批量的保健按摩师和美容师、足疗师。我校在校生参加按摩师和美容师、足疗师的培训,毕业后就业率是100%,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二)职业技能培训是拓宽就业渠道和提高招生入学率的手段
随着国家招生人数年增加,毕业生人数年增加,由于专业局限,就业空间窄小,就业竟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学多了一技之长,提高了就业率。我校已取得资格证的学生毕后的就业率达100%,从面也提高招生入学率,据统计我校每年招生人数逐年呈30%上升。
学生的就业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是每位从事职业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职业技能培训也是拓宽就业渠道的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承德是我省农业大市,要使农村经济尽快发展,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就必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广大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较快,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要加快发展职业培训事业就必须以发展职业教育为核心、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重点加强我市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建设和重点专业建设,盘活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对全市所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
承德是一个旅游城市,同时也是我省一个农业大市,要使农村经济尽快地发展起来,农民尽快地脱贫致富,就必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广大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最终“减少”农民。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地区职业技能培训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先后成立了63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人才。
一、目前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
面对我市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形势,职业技能培训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重视普通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依然存在,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不足且管理力量薄弱,很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训实习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师资队伍配备不够齐全且整体素质不高,从而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培训规模不大。目前,全市农村存量劳动力还有163.52万人,其中近50%的剩余劳动力需要通过培训向二、三产业转移,尽管全市现有63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但大多数培训规模都比较小,目前教学用普通(数控)车(铣、钻、磨)床106台,各种焊机139台,电动缝纫(拷边)机125台,电脑1229台,钳工、电子、电工实验室工位301个,一次性培训能力只有85l0人,难以满足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2005年,全市劳务输出100,970人,其中接受正规的技能培训只有1万余人。
二是培训工种单一。部分培训机构来源于企业和行业部门创办的技工学校、职工学校,过去主要从事本系统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随着产业的自我升级,原有的实训设备多数难以继续发挥作用。加上近几年投入不足,专业设置仍然停留在机械加工等传统专业上。新办的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由于经济实力不够,只能开设缝纫裁剪、美容、美发、计算机等一次性投入不大的专业,全市注册的63所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其中仅服装、电脑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就有38所。由于专业选择空间有限,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想真正学技术的农村青年.只好到大中城市择校学习,增大了学习成本。而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青年来说,只能到附近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参加一些短期培训,就业后仍然靠出卖体力挣钱。
三是培训层次不高。不少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由于缺少科班出身的职业教师,只能从企业、社会聘请一部分熟练工人任教,这些人“做功”可以、“说功”往往不行,难以完全胜任教学工作。另外,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多数尚未完成原始积累,难以投入更多的资金购买相应的实训实验设备,造成学员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甚至有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被人们戏称为“理论学校”。有些办学机构负责人虽然懂得一般市场经济规律,但却不太懂得办学规律,缺乏有效的行政、教学、财务管理手段,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目前全市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层次多只是初、中级,培训高级工和技师的办学机构只有承德技师学院一所学校,但是每年招收和培训的学生也不到i000人,难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需要采取的对策措施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应以发展职业教育为核心、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扎实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对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全部进行技能培训,保证全部合格并推荐就业。笔者认为,就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今后职业技能培训应当围绕三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加强骨干学校和重点专业建设。目前,我市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已经初具规模,但培训层次较低。今后应当重点建设好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以此推动各县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加强重点专业建设,着力培植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工等专业,力争全市建成五个省级示范专业。与此同时,积极申报省级重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提升培训质量。
(二)盘活职业教育存量资源。组建以各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为龙头的职教集团,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划转等形式,对全市所有职业教育机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切实解决好投入不足和资源闲置的矛盾,努力使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更加充分,效益更加明显。逐步将行业、企业技校、社会培训机构和部分县、镇成教中心、招生困难的普通高中撤并或挂靠到县职教中心和技工学校。
(三)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集资办学,鼓励外资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对尚不完全具备办学条件的允许在筹建阶段试运行,待条件成熟时再正式批准设立培训学校。对现有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要帮助其尽快达标,长期不能达标的要予以撤消。对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与公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培训补贴和教学服务方面一视同仁。进一步完善培训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民办培训机构办学质量的提高。
为全面加快技能培训事业发展,必须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
一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统筹、分级管理、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对组织领导、管理体制、培训方向、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收费标准、就业安置等方面进一步加以规范。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情况,科学制定职业培训发展计划;进一步规范招生市场秩序,积极履行职责,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鼓励职业学校跨区域招生和与本地企业、异地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坚持职业教育以政府举办为主,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参与学校的基本建设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和服务,并积极为职业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在企业建立生产开发和实验实习加工中心,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二要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职业培训机构要及时改造和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拓宽专业领域,增强专业的应用性和适应性;要着眼地方经济,立足各类企业,面向农民培训,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要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研究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和地方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努力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高等职业教育。要全面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努力把职业学校办成面向社会、开放型、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满足求学者的丰富知识、增强技能等多种需要。
三要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骨干教师的教学业务培训,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和外地进行专业实践与考察;挑选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对口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来,采取有效措施稳定职教师资队伍;要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的比例;要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未来五年,全市公办职业培训机构70%以上的专职教师应达本科学历,80%以上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要具备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一)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教育应多方协同合作
当前,高校毕业生社会流动成本不断增加,无疑为高校毕业生的合理流动设置了巨大障碍。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对于降低高校毕业生的流动成本是一种比较有效和直接的方式,但是,这类培训和教育除了要考虑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特殊性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开展多方协同。高校毕业生选择再教育时,希望所接受的教育能够从具体实际出发,吸引多元组织参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当中。因为多方协同的教育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多元组织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共享彼此资源,通过协同以弱化制度分割、市场分割和地域分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非常明显,包括地域上发展的不平衡、行业间发展的不平衡,等等。除了发展的不平衡之外,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人为的分割,这些分割阻碍人才、信息和资源自由流动。多方协同合作包括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性质单位之间的诸多主体之间的合作。在这些主体的参与下,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平衡各方的利益诉求,最终使高校毕业生能够通过接受教育获得流动的资本和机会,减少市场分割和各种制度分割所带来的障碍。
(二)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教育应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
高校毕业生流动中所产生的“北上广”聚集特征,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对自身发展空间、发展机会的追求,同时,也表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高校毕业生这类高水平的社会劳动群体过多地集中于全国有限的中心城市中,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的社会流动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毕业生所学得知识技能缺少针对性和特色性,与地方产业衔接不紧密,高校毕业生难以在地方找到合适的工作。高校毕业生聚集“北上广”,不仅增大了中心城市的就业压力,而且,还会给地方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高校毕业生都希望留在全国的中心城市,重要的是能够生存且体现自身的价值,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期望离校后接受的教育与地方的产业紧密结合,同时,以自身在高校中获得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这样获得知识技能更具有针对性。高校毕业生接受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教育,有助于在非中心城市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不是盲目地向“北上广”等中心城市流动。与地方产业相结合的教育组织形式,不仅有利于高校毕业生产生合理的社会流动倾向,同时,也能使地方产业的发展获得足够的人才支撑,从而促进地方产业迅速发展。
(三)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教育应突出实用性职业技能的培训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中产生了多种类、多层次的职业技能认定,这些职业技能的认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要,也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但是,针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还相对缺乏,他们所接受的职业技能方面培训多是在入职后由用人单位开展。但是,多数用人单位希望他们聘用的员工能够直接承担起具体工作岗位的职责,降低对员工培训的成本。此外,入职后的高校毕业生在工的压力下,仍旧需要接受更具实用性和与市场紧密联系的职业技能培训,但是,用人单位所开展的相关培训并不总是那么及时,对具体的员工也缺少针对性。所以,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之前需要接受一定的实用职业技能的培训,以增强在找工作时的优势;另一方面,已处于具体工作岗位上的高校毕业生同样也需要实用职业技能的培训,使自己更好更快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除了要具有较强实用性,要与市场紧密结合外,还需要有严格的职业技能认证制度。实用职业技能的培训能够有效降低高校毕业生的流动阻力,而不让职业技能成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短板。
二、高校毕业生社会流动背景下成人教育的应然选择
(一)多方协同合作,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成人教育通过开展多方协同的教育项目,以调动和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搭建起适合高校毕业生水平的教育平台,弱化各种分割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高校毕业生进行社会流动的成本,并通过成人教育获得进行合理流动的个人资本。成人教育充分发挥自身与高校和市场紧密联系的优势,也有能力为各方协同办教育提供一个平台。
1.跨界协同合作。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在开展具体的教育活动之前要充分调研,了解主次劳动市场中相同类型教育在内容、目标和过程等方面的差异性,然后再根据高校毕业生因社会流动而产生的具体困难,主动寻求与主次劳动市场中相关组织的合作,这种合作要将更多的主体纳入到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继续教育中,主动尝试打破市场分割和相关的制度分割,以提高高校毕业生实用职业能力为目标,开展跨市场、跨地域和跨行业的合作,使多元主体参与到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教育项目开发和实施中。各协同方一方面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相应利益诉求,另一方面,也能提供各自所拥有的资源,协同之下的成人教育不仅会为不同劳动市场间的人才流动提供一个平台,而且,还会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服务。
2.特定市场内的协同合作。成人教育除了需要开展跨劳动力市场的协同合作,还要立足于特定市场内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在特定的劳动市场中,成人教育应积极寻求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用人单位参与到面向高校毕业生继续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开发、教学实施与评估等环节。打破部门行业之间、地域之间、高校之间的信息壁垒,建立起资源共享的就业网路信息市场,引导高校毕业生有效就业和有序流动。成人教育办学机构在平衡各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为原来相对封闭的各方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机会,为彼此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拓展人才培养的视野。高校毕业生参与这类教育不仅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而且,还能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取有利于自身流动的资源和机会。
(二)结合地方产业发展要求,引导高校毕业生有序流动
高校毕业生向北京、上海和广州之类的发达城市聚集,形成了一种“邻里效应”,即聚集的高校毕业生主要来自这些城市的周边地区。这种“邻里效应”限制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主要原因是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与地方产业的衔接不够密切。成人教育应针对这一现实,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与地方产业紧密联系的教育服务,这样,既能引导高校毕业生向地方有序流动,又能促进地方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
1.成人教育办学机构需要明确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主动调研和了解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特征和发展模式。要从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重点掌握其在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上对人才种类和水平的需求。成人教育根据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及时调整自身的办学方向,构建起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运行机制。成人教育结合地方产业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教育服务,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适应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水平,“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不能落后,也不能过分超前。”另外,成人教育在专业方向、学科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上,也应根据地方产业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具体而言,成人教育应根据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不断修订教学计划,及时更新课程结构和内容。
2.成人教育除了开展像夜大、函授等传统形式的学历教育之外,还应依托高校教育和科研的优势资源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具产业针对性的岗前、在岗的职业技能培训,使高校毕业生能够及时且更好地融入到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中。成人教育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各类培训,应加强产学研训结合,重视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社会培训部门、科研机构的资源,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同时,要强调科学教育、技术教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和协调发展,使高校毕业生成为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地方产业的长远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三)跟随市场发展需求,提供实用性职业技能培训
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行业协会、企业等日益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希望自己的员工不仅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具备行业所需的专业职业技能,满足行业企业技术升级的需要。高校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迫切需要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性职业技能培训。相对普通教育而言,成人教育更具开放性,它与市场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对市场中经济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把握也更加准确,并且,它还依托高校丰富的教育和科研资源。因此,成人教育有着相对明显的资源优势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用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1.将市场竞争机制分步骤地引入到成人教育领域。成人教育虽然具有与市场和社会紧密联系的本质属性,但是,成人教育一直以来沿袭着普通教育的模式,在学历教育优势的支撑下,与市场环境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离。成人教育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用性职业技能的培训,其办学机构就需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形成科学的市场经营和管理模式。这样,成人教育将会使高校毕业生接受的继续教育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成人教育基于对市场需求和科学技术应用现状的动态把握,积极参与到社会中其他主体对成人实用技能的培训中,共同设计和开发针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使高校毕业生具备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实用技能。这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具有一定职业技能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能促进高校毕业生向更加合理的方向流动,随之产生的职业技能认证也更具知名度和可信度。
面对今年较为严峻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最近,劳动保障部联合教育部共同启动了200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按照“瞄准市场需求,提升职业能力,转换择业观念,加强就业服务”的要求,在6月至9月,集中职业技能培训优质资源,对高职院校中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为培训合格者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对鉴定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组织专门的求职招聘活动,提供职业介绍服务,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就业创造条件。
工程的实施重点是高职院校布局比较集中且就业任务重的大中城市,当前尚未落实用人单位的毕业生人数较多的高职院校。服务对象重点是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本人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特别是农村生源的应届高职院校毕业生。
劳动保障部、教育部要求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动员组织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高职院校一起,发挥资源优势,围绕市场需求,针对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培训项目,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对培训考核合格者,颁发《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同时,劳动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将组织实施远程创业培训、电子商务师、心理咨询师、制图员职业资格培训和现代制造技术(数控工艺员)、电路仿真软件应用设计师等远程培训项目。各地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优先安排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高职院校学生参加鉴定。8月24日,劳动保障部将专门为全国高职院校组织电子商务师、物业管理员、营销师、秘书、公关员全国职业资格统一鉴定。
9-10月份,高职院校和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将专门收集一批适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需求信息,组织专场求职招聘活动,为取得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提供免费参加招聘洽谈活动的机会。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将定期向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劳动力市场供求和工资指导价位信息,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对于半年内仍未就业的毕业生,可持高职院校出具的证明,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失业登记,纳入失业人员统筹管理,享受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提供的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
目前,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与教育部门已经行动起来,正在联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其中,浙江、辽宁、上海、湖北、湖南已经先行开始试点。预计6月底,培训工作将会全面铺开。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不仅关系到大中专毕业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应对2009年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切实做好促进大中专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2009年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目标是:毕业生就业率力争达到90%以上,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实施十项举措,全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我市人才市场全年为毕业生提供有效就业岗位不少于18000个,举办洽谈会不少于100场,其中毕业生大型专场专题洽谈会不少于20场;市人才市场每周五、周六举办求职招聘会,全年确保不少于1500家次企业进场招聘。**人才网、**人事编制网等人事人才网站,常年开通网上人才市场,免费提供求职招聘信息,每月举办一次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专题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
(二)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提供不少于500个岗位接收毕业生。2009年,全市各机关事业单位新增人员主要用于安排毕业生,通过2次面向社会的统一考试,公开招聘,择优聘用。(三)政府“花钱买岗位”,为毕业生提供岗位不少于1550个。一是选聘50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二是继续实施“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选聘200名普通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到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任教;三是认真做好市政府2009年八项民生工程中关于“继续提高城乡医疗卫生保障水平”的要求,为乡镇卫生院招聘100名本科毕业医务人员,为村级卫生室招聘300名专科毕业医务人员,引导医疗类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四是购买公共服务性就业岗位900个,其中市、县(市、区)就业服务岗位100个,主要用于安置困难家庭毕业生;乡镇、街道、社区统计员工作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岗位818个。
对到县(市、区)属乡镇、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按省政府相关规定偿还国家助学贷款、返还学费。
(四)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100%提供扶持。免费为创业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介、专家评析、开业指导、资金扶持、进园孵化和后续服务的“八位一体”帮扶机制。全面落实税费减免、贷款担保、场地安排、项目孵化等各项扶持政策。为创业毕业生选择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家结对帮扶,提供“一对一”的创业援助,帮助毕业生成功创业,进而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五)积极组织开展就业见习活动,提升毕业生实践能力。将我市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增加至300个,进一步扩大就业见习专业范围,对有意愿参加见习的毕业生100%提供见习岗位。通过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后,推荐毕业生参加3—6个月就业见习,见习期间,由政府及见习单位分别为毕业生每月各发放生活补贴300元。适时举办毕业生就业见习专场推荐会,最大限度满足见习毕业生的需求。
(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措施,提高毕业生职业技能和就业上岗能力。对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意愿的毕业生100%提供培训,对完成技能培训的毕业生发放300元的交通补贴。把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全部纳入“普惠制”培训范围,针对毕业生的不同培训需求,可进入**职教城中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学习,同时对参加培训的农村家庭毕业生提供住宿条件,切实为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创造条件。
(七)为申请就业援助的困难家庭毕业生100%推荐就业岗位。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帮助申请就业援助的困难家庭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主动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重点推荐,并优先组织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困难家庭毕业生全部得到安置。申请就业援助的困难家庭毕业生,在未就业前给予不超过3个月的每月500元的生活补贴。
(八)全面启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创业毕业生提供条件。2009年,全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增至10个,对创业毕业生全面开放,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一条龙”式的服务,扶持毕业生创业项目做大做强。在达道湾工业园区设立的“**市大学生创业园”,于3月底前挂牌并投入使用。
(九)构建完善的市、县(市、区)、乡(街道)毕业生就业工作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基层组织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作用,把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触角延伸到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设立服务窗口,确定专人负责,对辖区内毕业生状况进行普查统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毕业生就业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实名制登记、逐级汇总月报制度,实现全地区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全覆盖。
(十)打造促进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一是面向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开展十项免费服务:即免费参加市场和网上招聘、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免费参加就业见习、免费办理报到落户手续、免费办理就业手续、免费提供人事、免费求职登记、免费推荐就业、免费提供创业服务、免费进园孵化。二是各级人才服务机构要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在毕业生报到、就业高峰期间实行无假日服务。三是通过**人才网、**人事编制网“毕业生就业咨询热线”,及时地为毕业生答疑解惑;在新闻媒体开辟毕业生就业专栏,宣传政策,定期用人信息,切实做好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服务工作。
三、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形成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合力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总体工作规划之中。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部门,积极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难点、热点和重点问题。要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在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予以保证。
(二)各县(市)、区政府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具体政策,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举办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活动,与全市上下联动,共同做好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辖区内企业增强人才储备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发挥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提供就业岗位,吸纳接收毕业生就业。
培训的方式多种,例如学徒培训、职工培训、学校正规方式培训、就业培训等。具体采取哪种方式培训,培训哪些内容更加适合学生,对此进行了调查。调查培训方式的结果显示出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学校正规培训方式来提高实践能力;而不到半数的学生愿意选择通过企业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在所有的被调查者当中普遍希望职业培训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协助,并通过政府能够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通过这一调查说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需要政府为支持、学校为纽带、企业与中介机构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
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多数艺术类大学生认识到进行一定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必要的,培训过程和结果显示,仅仅学生意识到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培训需要社会、政府、企业还有家长等各界支持和共同努力,因此在培训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培训的重要性
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大学生显得十分重要,职业技能培训是为学生跨进社会的第一步,但有些学生和家长对此认识不够,参加培训也只是那些能力低的才会参加,这种社会舆论也给培训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培训信息渠道少
当今社会就业门槛的提高,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一些单位要求必须有从业资格证才可能被聘用,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又是一道屏障。而且调查中发现,在校的大学生不了解社会需求情况,对于持证上岗更是知之甚少,相应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三)培训体系不健全
有些高职类院校虽然意识到艺术生参加技能培训的重要,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但是绝大多数建立的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的培训教师,绝大多数的培训教师基本都是兼职教师,未经过正规的培训,其培训专业知识不足,实践操作性也差。
(四)社会上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服务及管理不规范
艺术类学生意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社会上的培训机构伴随需求应运而生。但是实际上,有些社会培训机构也是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只是打听到学生的需求的内容,顺应社会的需求纷纷开设与需求“相符合”课程,聘请一些与开设课程相关的教师授课,授课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是水平不一。
三、人才需求状况及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分析
(一)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方面的分析
笔者对88家企业进行了调查与访问。调查结果显示,企业需求旺盛的是专业性的技能人才,而大多数毕业的艺术类大学生社会实践少,至少要经过适当的培训,才能培训出企业所需求的,不仅耗时、耗资、耗力,而且培训成专业性的技能人才后,可能会面临跳槽,因此,多数企业宁愿高新聘请一个专业性技能人才,而不愿培养一个专业性技能人才。同时,从侧面了解到,企业大工作人员有七层属于普通工人,而技术性人员还达不到总数的两成,因此,企业所空缺的岗位基本上都是技术性专业人员和专业管理岗位人才。
(二)对企业所设岗位结构的调查
一个企业想要在社会中立足、发展靠的是高素质人才,企业对高学历,高技能的要求是很高的。企业中含有的管理型人员、研发型人员及专业技能型人员的数量,表明了企业的实力及发展力。据调查,在企业中研发型人员仅占企业总职工数的5%左右,而管理型人员占10%左右,技术性人员占企业总职工人数的20%左右,而剩下的都是普通工人。其中研发人员过半数都是来自于社会而非正式的本科院校毕业生,而管理人员和技术性人员中有半数也是来自于社会而非高等院校毕业生。这一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三)企业的人才评价及人才开发途径
据调查,企业所聘用的技能型人才和研发型人才的途径主要有社会招聘、网络信息招聘、大型的人才招聘会以及各大名校的招聘。其中高职类院校是企业招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渠道,但是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满意度并不是太高。多数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感觉一般,仅有一成的企业感觉比较满意,对大学生技能型人才感觉很满意的企业可以说是没有。
(四)企业对所招聘人员技能培训情况分析
再所调查的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建立“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一体化”机制,但是企业为了使招聘的人员适合本企业需要,大部分企业设置了专项经费,用于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也表明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调查中发现企业愿意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同对毕业生进行入职前培训。
四、建立有效的职业培训体系
(一)企业与高职院校建立有效信息平台,互补优势资源
如果大学生在在校期间,能够参与企业的培训,势必会少走许多弯路。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经常联系,互通信息,学校尽可能地把企业需要的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教授于学生,以更好地使学生满足企业需要。而企业应将自己所需及时地与学校沟通。这样建立起来的校企合作,主动性和目的性增强了。
(二)政府对于培训该技能技术人才加大扶持力度
在调查中发现,企业招聘人员后,有相当一部分入职员工需要企业对他们进行培训,才能达到企业所要的结果。企业是人才培训的一个重要力量。如果由政府参与,他们好好利用企业所设的培训机构,挖掘培训潜能,加大企业培训机构的利用率,而不仅仅局限于对员工的简单培训。政府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对表现优秀的培训生,可以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这样也能吸引更多的学生重视技能培训。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制度,要求培训机构或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并将此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里。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政府介入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实施技能培训,让大学生充分意识到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什么样的,从而提高培训质量。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刺激社会各界与提高大学生技能建立开发体系。政府各级领导要定期验收培训成果,积极解决培训中所遇到的难题;要适时地添加技能实训和坚定的新功能,以提高技能型人才从无知到初级再到高级的全面推进。
(三)发挥高校学科特色优势,实施“双证书”制度
企业真正需要的是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人才,那么社会上仅具有技能而没有理论,碰到问题不会分析,这种情况也让企业苦恼。所以高校大学生如果能够加强技能培训,正好符合了企业需求。因此校方就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培养,同时充分挖掘高校特色资源。在师资力量、设备和经费上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结合理论发展学生的技能培训。发掘学校自身的教育潜能,对学生开展国际化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提高应用型人才数量与质量,利用学校的自身资源优势,弥补学生课堂上的不足。也就实现了毕业证和从业资格证的“双证书”制度。
(四)职业规划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一、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
工作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7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05个;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在就业10人;力争将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
工作措施:
1.充分发挥职业介绍所的职能作用,全面掌握我县企业空缺岗位,积极主动收集县外、州外好的企业用工信息,并以各种方式进行,推荐各类求职人员到企业就业。
2.按照省、州就业援助政策文件规定,扎实推进就业援助政策落实。
3.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尽量按照其求职意愿进行推荐就业。
4.继续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主动与财政、农行联系。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工作目标:全年建立4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促进8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2013级藏区“9+3”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6%。
工作措施:
1.准确掌握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及专业,并针对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专业建立4个见习基地,通过见习让他们学习工作经验,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各种形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
(三)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工作目标:全年完成品牌培训100人;职业技能培训540人;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140人;创业培训50人;扶持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400人。
工作措施:
1.与县内各大企业、宾馆饭店联合起来开展在岗培训,提高在岗人员的就业技能。
2.结合我县旅游业、开展乡村旅游,厨师,挖掘机,手绣制作,汽车驾驶员,酒店服务,客房服务等技能培训和农劳品牌培训,让广大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3.通过各乡镇调查掌握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对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
二、项目资金
(一)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安排州就业专项资金40万元)
1.农民工在岗培训资金,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解决,不足部分在争取的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解决。
2.利用就业专项资金印发各类政策的宣传手册,让各类求职人员、城镇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了解政策、享受政策。
3.小额担保贷款资金80万元由农行、信用社承担。
4.残疾人培训18万元由省、州、县级资金安排解决。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安排6万元州就业专项资金)
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6万元由州就业专项资金安排解决。
(三)加强技能培训
1.技能培训所需资金,在州局下拔的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解决。
关键词: 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作用具体操作
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是高级职业技术类院校的主要的教学工作之一,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受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市场经济带来的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本科生、硕士生身价一降再降,而掌握一定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职学生反而在这场没有战火的霄烟中胜出,越来越成为各企业重新洗牌时争抢的对象。同时,江苏省提出的“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具有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高职类院校无疑是承担此项培养任务的主力军。甚至有些知名高校的本科生毕业后到技校或职业学院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发出大学四年有点虚度,不如学一手技术的感慨。
然而,从大量企业单位的用人信息反馈来看,近几年毕业的大多数高职类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并不强,许多高职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需3―5年的过渡期,或者进行专门的岗前培训才能胜任工作岗位,而现在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用工方式都是希望能招之即用,各个院校对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的开展则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加高职学生的就业机会或缩短融入社会的适应期。
如何全面地对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过程进行科学评价,不断完善和规范新形势下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要,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一、对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进行评价的作用
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教学评价既是对高职学生技术素质评估的过程,又是对技能培训的教学能力和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既包括社会的外部组织、权威机构对技能培训教学的检查评价,又包括学校、专业老师和学生的自我检查及评价;既重视技能培训教学的总结性评价和对技能鉴定和确认,又重视对技能培训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以便改进技能培训教学,不断完善和规范技能培训教学和鉴定工作。
结合近十几年的具体技能培训教学和鉴定工作,同行们的经验,以及已经作过的大量的教学评价工作,我们认为对技能培训和鉴定进行评价的作用大致如下:
1.信息反馈作用。首先具体指导老师通过评价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找出起点的基础情况与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做到适时因人施教,达到调整技能培训教学工作、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目的,而学生也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学习。
2.鉴别作用。通过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对老师进行考察鉴别,帮助老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技能操作与教学水平;还可以考察和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从而因材施教,加强分类指导和个别辅导,提高培训质量。通过鉴别,一批年轻的指导教师在经验丰富的年长的老师的带动下,操作水平猛进,而且理论起点又高,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方面更能与时俱进。
3.强化作用。实践证明,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价可以更好地调动老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激发教师教学的潜能。而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表扬、肯定及技能提高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与学共同进步的理想境界。
4.促进作用。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对培训所用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不断引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对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二、对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评价的具体操作
在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过程中,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我们要把学生技能培训和鉴定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和既定的教学目标加以比较,从而确定效果,就必须采用过程中的诊断评价、形成评价和总结评价来逐一实施。
1.诊断评价。在一个专业培训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用诊断评价对参与培训的学生的入门水平进行预测和预判。具体做法是:发一些练习图纸和练习课件给学生,通过作业和提问学生,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技能所必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基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也可以通过快捷的多媒体播放教学,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摸清学生的现有基础和对新技术、新技能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和修正合适的教学计划,做到因人施教、因班施教。
2.形成评价。在培训和鉴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形成评价的方法及时了解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状况,不断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具体做法是:采用教学管理部门和几位参与培训的老师分别对学生完成训练的课题课件打分,掌握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也可根据每位老师在巡回指导中观察到的实际操作情况,教学管理部门根据情况及时提醒老师改进教案或调整教学进度。指导老师要把巡回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用集中讲解和现场示范的形式告知学生该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督促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修正,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基本情况
我办于2008年11月对x××镇、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部门,采取深入实地走访座谈、听取建议意见、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如何更好地促进就业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做了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根据实地调研数据显示,我县劳动力实际特点是:一是新增劳动力保持上升势头。由于第三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逐步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高峰再次涌现;二是根据人口调查资料显示劳动力现状是,就业需求最活跃年龄段人口(18--35岁)劳动年龄人口中,农村劳动力占总人口的44.16%;从劳动力性别比例结构看:男劳动力占58.9%,女劳动力占41.1%;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文化以下占62.3%,高中、中专以上文,占36.7%,大专以上占1%。
综合以上因素,近几年随着我县矿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我县的城乡劳动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压力较前几年有所缓解。但仍存在着以下现状:一是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企业用人需求与我县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不高的矛盾日益突现。二是行政区化面积大,村、乡镇之间距离较长给乡镇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三是我县属于一个以哈族居住为主的多民族县,民语专业教材和双语教师的相对缺乏,对乡镇民族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难度大。四是乡镇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后稳定就业率不高。
三、今后中的工作思路、措施
(一)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培训宣传。在掌握各用工单位用工需求和技能需求的同时,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新增长劳动力及六乡三镇73个行政村的农村劳动力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各类求职人员的就业动向和培训意愿,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深入全县各类企业进行走访调查研究,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在××电视台《劳动保障在线》电视专栏深度宣传国家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职业培训政策,把政策宣传到万户千家;通过县乡电视栏目、政府网、用人信息专栏,及时空岗用人信息,职业培训信息,更好地指导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等求职择业以及各类工种培训;充分发挥城乡各基层劳动保障站、所的作用,将就业培训政策宣传到户。大力宣传先进经验、好的作法及先进典型。同时,要积极与乡镇加强联系,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在农牧区的宣传力度,使培训政策深入民心。积极引导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广大农牧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对各类人员普遍开展职业指导和引导性培训。要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以及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手段和教育形式,对新生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指导,组织学习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促进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市场就业意识。
(二)强化就业准入制度和资格证书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规范用工行为,各部门组成领导机构,共同实施劳动执法监察,对违反规定,随意招用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人员就业的,依据《劳动法》责令纠正并给予处罚。督促县内各类企业单位严格按照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要求,对本单位职工进行技能性培训和技能升级培训,今年重点对从事矿业企业的行车工、司炉工、电工、钳工、电焊工以及建筑行业的筑彻工、钢筋工等工种工作人员作为就业准入的突破口。劳动、安监、工商等主管部门进行联合监察,并对其严格要求,无证从业人员必须参加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并经考核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会同工商、旅游个私协会加大对个体、私营业主,民营企业等县内各类企业的劳动监察力度,把重点放在宾馆、酒店、超市、商店等各类服务性行业中的无证从业人员中,促使他们参加本岗位的技能培训,经培训考核并取得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三)充分发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培训中心为基础的作用,走校企联合之路。定期招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与企业建立长效联系机制,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人事、安监、国土、经贸、环保等部门,对县域企业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空缺岗位和计划用工情况的详实调查。及时全面掌握企业空岗信息,特别是新组建的企业和扩建企业的用工信息,根据企业所需岗位、工种开展定单委托培训和企业储备人才的培训,即:先拿“定单”,再招学员,然后输送到用人单位就业,明确企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企业接收培训中心学员实行制度,鼓励企业与培训机构实行联合办学,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咨询、协调机制。可采取短、中、长期的培训模式,办学模根据企业需求而定。
组织深入开展企业用工培训需求调查。根据我县以工矿为主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我县现有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新引进企业用工需求和培训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做到摸清底数,了解和掌握动态,并进行短期或中长期预测,组织开展定单培训培训。通过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衔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需求制订全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并制订具体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市场需要组织开展企业定单委托培训;根据企业需要确定培训专业和人数,为企业输送符合需要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员工,力求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企业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解决企业人才需求和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设置课程和培训内容,做到按需培训,并与劳动部门、劳动力场、劳动服务中介组织签定培训就业合同,双方按合同履行各自义务。
(四)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劳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资源整合的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配合我县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全面启动送培训下乡工程,使农村劳动力就近参加培训。针对我县农村劳动力点多线长、相对分散、局部集中的特点,把技能培训班扩展到乡镇、村,将技能知识和就业信息送到农户,提升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把就业的方向定位在矿业、建筑业、道路施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种养殖业,以及县内客房餐饮等服务性行业。根据各用工单位实际需求,以定向培训的方式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和农牧民收入的增长。职业技能培训要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一般为30至90天。根据我县以工矿业为主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主要以矿业职业技能为主。
(五)联合社会力量,加强创业培训。下大力气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增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能力。充分发挥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倍增效益,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面向城乡创业者广泛开展创业培训,不断提升创业能力和经营能力,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创业培训对于就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全面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努力开创培训工作新局面。创业培训由我县劳人事局牵头,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开展创业指导、优惠政策、项目运作、法律常识等专题讲座,从不同方面满足创业者的实际需要。在实践培训中重点锻炼劳动者的自主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促进他们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劳动人事局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服务。主要做法是:通过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和提供政策扶持,使其明确创业思路,掌握创业方法,提高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逐步实现自主创业。结合我县的实际,以阿苇菇种植、大棚蔬菜种植、牛羊育肥、獭兔养殖,小店经营管理为主要内容。力争创业成功率达到60%以上,每个成功创业者提供2个以上的就业岗位。
(六)加快发展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步伐,建设符合我县经济发展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职业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劳动法》、《职教法》为依据,紧紧围绕我县工矿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市场化的办学行为和灵活办学机制的改革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进一步扩大培训中心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本着“盯着市场办培训、瞄准岗位设课程、绑着企业办职教”的工作思路,开展“1+2”1+3”制学历教育培班,即,第一年在培训中心学习基础文化课;后两年在联合办学的院校学习专业课程,并进厂实践操作学习,学员合格毕业后将由院校推荐安置就业。重点对我县未能继续升学又有学习愿望的、因家庭困难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设学历教育和职业高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中职学历教育进一步加大与各院校合作,职业高中课程设置以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学习期满经考核鉴定后发放相应的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重点确定几个与培训工种相适应的重点企业,将企业的生产、加工基地作为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培训实习基地,并建立与之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站。逐步形成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推荐就业于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发挥资源整合优势,继续做好村干部学历教育工作。
(七)根据实际需求,做好实用技术培训。立足本县实际,配合我县“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结合农牧业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农村劳动力自身需求,利用时间差,开展适合我县农村的特色实用技术培训,如晚熟哈密瓜种植技术、反季节蔬菜生产技术、食葵种植技术、打瓜种植技术、大棚阿魏菇种植技术、青贮玉米种植和獭免养殖等,使农村的种养殖逐步由小家庭人作坊式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农机方面,围绕饲草料加工机械技术、激光平地机推广、联合收割机操作技术进行培训。三年拟培训实用技术人员2000人。
(八)以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翻译培训教材为突破口,进一步解决少数民族学习技能的困难。少数民族的就业难问题是当前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难点,目前我县哈萨克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0%,有近45%的少数民族没有汉语表达能力。因语言不通,缺乏就业技能,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因此解决少数民族的语言关、文字关是关系少数民族能否学好技术技能的关键所在。对有学习技能愿望的少数民族开展短期的基础汉语培训,以解决少数民族听课难的问题。尽可能订购哈语培训教材以便哈萨克参训人员方便学习知识,尽快掌握技能。
四、工作建议
五大培训项目惠及百万人
百万特别职业培训工程期限为2009至2010年,具体安排五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即:开展困难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项目,每年计划培训19.5万人;开展城镇失业人员技能就业培训项目,每年计划培训13.5万人;开展新生劳动力技能储备培训项目,每年计划培训2万人;开展失去工作返乡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和农民工转移就业技能培训项目,每年计划培训10万人;开展创业培训项目,每年计划培训5万人。
这些人员可享受培训
困难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项目,面向困难企业在岗职工开展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受培训人员应具有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出具的困难企业认定书;培训人员与困难企业的劳动合同;困难企业职工居民身份证。
城镇失业人员技能就业培训项目,面向城镇失业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社会其他特殊群体(包括两劳释放人员和残疾人)等开展中短期技能培训,参加者需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及身份证明复印件。
新生劳动力技能培训项目,面向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农村两后生),开展6至12个月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参加者需持有:应届初、高中毕业证书复印件;农村户籍证明复印件。
失去工作返乡农民工实用技能培训和农民工转移就业技能培训项目,面向失去工作返乡农民工、农民工转移就业人员等开展实用技能和就业技能培训,参加者需持有:失去工作返乡农民工证明;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创业培训项目,面向登记失业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及失去工作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及社会其他特殊群体(包括两劳释放人员和残疾人),开展创业培训,参加者需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大中专院校毕业证书或农村劳动力及失去工作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及社会其他特殊群体(包括两劳释放人员和残疾人)等有关证件的复印件。
创业培训可获千元补贴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且年龄为16岁至60周岁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均可享受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一、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持有《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显示未就业);
二、 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提供户口簿应标注居住地址为农村等身份证明信息);
三、 毕业学年和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提供学校证明或毕业证复印件);
四、 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提供学校证明或毕业证复印件);
五、 贫困家庭成员(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城乡低保家庭、城镇零就业家庭,分别提供扶贫部门盖章的《扶贫手册》复印件;低保证和户口本复印件;零就业家庭证和户口本复印件;以上证件均查验原件);
六、 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海南籍或入伍地为海南的退役大学毕业生士兵,提供服兵役证件和大学毕业证书复印件,查验原件);
七、 随军家属(经军队师(旅)级以上政治工作部门批准并办理了随军手续的现役军人配偶,提供配偶军官证复印件,查验原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职业技能培训 影响
一、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受到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包含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地方经济状况,地方政策等条件状况;学校因素的影响,如专业设置,就业指导等现实条件;家庭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经济因素,父母择业观等。二是主观因素。主要指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方面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本文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主观因素的分析,原因在于作为高校教育者,更多思考的角度是如何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因此,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主要有:
首先,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一般包含专业知识,知识结构,外语应用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在校证书的获得情况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大学生就业影响各因素中,专业素质是最重要的,合格的专业素质是大学生获得招聘单位青睐的首要条件。其次,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一般包含实践经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内涵。在就业影响因素中,综合素质是仅次于专业的素质的影响因素,而其中的思维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是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重视的三项综合素质,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再次,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一般包含个性特点与岗位的相宜度,绪控制能力,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等方面内容。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量,一般要求大学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心,与企业的要求比较吻合,能够较快地融入单位的文化。最后,身体素质。主要是指身体状况与岗位相符度。针对不同工作性质,用人单位会提出相应的要求。
二、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对就业的影响
1.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内涵
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每一种职业都有具体的职业岗位,都对从事该职业者有特殊的素质要求,其中包括知识结构、技术技能、生理心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实质上是对准备从事该职业的人员提出的必须具备的条件。职业技能培训是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的职业教育活动,其目标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促使劳动者顺利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职业技能培训有以下特点:第一,针对性和实用性。职业技能培训的职业分类、培训目标、教学内容等均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和职业标准确定。职业劳动者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实际工作的要求,上岗就业。第二,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培训形式上可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训、定向培训等形式;在培训时限上采取弹性学制,可以脱产也可以半脱产;在培养对象上依据岗位的实际需要灵活确定,不受学籍、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实行开放式入学;在教学形式上不受某种固定模式的限制,根据职业标准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第三,技术性和技能性。在培训方法上强调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突出技能操作训练,强化培训者运用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培训与就业和使用相结合。
2.职业技能培训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与前文所述,职业技能培训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劳动者就业或者再就业,因此,职业技能培训是服务于就业。同时,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大学生就业也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职业技能培训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积极作用。
首先,职业技能培训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促进作用。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内化,并促进知识结构完善。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一般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环节为辅,职业培训能够帮助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专业技能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能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技能证书,确保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得到用人单位的信任。
其次,职业技能培训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职业技能培训是以社会需要为前提,一般包含专业方面的技能,同时也包含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
总之,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毕业生来说不仅可以通过培训获得工作技能,提高就业能力;还可以通过培训获得更高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提高适应岗位变化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的稳定性;对于那些创业者来说,可以提高创业能力,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机制。
参考文献:
[1]郝杰.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几点设想.大众科技,2009.9
[2]王云艳,王东明,王粟.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关系的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08.9
【关键词】中职学校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 职业技能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出旅游、住宿、到酒店用餐的人数逐年递增,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我国的酒店数量水涨船高,在中职学校中开设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也就成了大势所趋。但据市场研究显示,我国一些较为大型的、档次较高的酒店对相关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职业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仅仅掌握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不强的人员无法在酒店中发挥积极作用,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降低。造成此类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学的落后性和不科学性,教育缺乏职业化的指导,毕业生很难适应酒店对管理者的职业技能要求。对此,我们要改变过去的单一教学模式,建立实训基地,拓宽实践渠道,为学生提供实训的平台,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在酒店管理中发挥他们的优势,以适应市场竞争的严峻态势。
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作用
第一,有助于满足职业定位的需要。现如今,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市场是社会运行的主体,是教育的本位参考因素。中职学校的教学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的就业为目标,培养具备完善道德素养和综合技能的专业人才。酒店行业需要的是职业能力素质过硬的学生,因此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加强技术指导才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根本,是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保障。
第二,有助于改变以往的“本本主义”,完善教学内容。所谓的“本本主义”就是指以课本为主,只知道沿袭课本教学,按照书本知识开展授课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也不够完善。加强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形式,完善教学内容,切实满足社会的需要。
第三,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酒店的整体竞争力。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酒店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中职院校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是占领教学前沿阵地、提高酒店管理水平的关键。具备良好职业技能的学生不仅能够满足市场的用人标准,还能适应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态势,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和服务,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学生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存在认识态度的偏差。传统理念认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等同于服务员,学生不用掌握扎实的知识,也无须进行培训。其实,酒店管理人员掌管着整个企业的运行,属于中高层管理人才,他们在学习中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位置,端正学习态度,在充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管理组织能力,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进行学习。
其次,达不到酒店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劳动力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新发展和劳动就业的关键。中职学校培养出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大多只掌握书本上的死知识,实践能力不强,职业技术不高,动手操作能力差,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缺乏处理问题的技巧,沟通能力也不强,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和酒店的专业要求。
再次,中职学校对学生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不准确。学校是教学的主导者,是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教学越合理、越完善,就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越能满足市场和酒店行业的用人标准。但是目前一些中职院校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术培训不到位,素质教育落实不科学,再加上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的限制,导致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规范,与市场需求背道而驰。
最后,教学过程中还忽视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认证。不同于学历和文凭,职业证书是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核认证,与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密切相关。但是一些中职院校却忽视了职业技能考试的认证,学生无法获得相关证明,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导致企业不愿意录用这样的毕业生,也就无法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了解了我国中职院校在开展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了解了加强培训对学生发展、市场需求以及学校教学的重要作用。为了有效解决这些弊端,发挥培训的积极作用,我们一定要找到有效的对策完善培训,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一)积极调研市场,开展校企合作
市场是中职学校学生毕业的导向,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参考内容。中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准确调研市场,明确大型酒店的用人标准,根据市场需求完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训。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要加强校企合作,多与酒店企业进行联系,定期派遣学生到企业开展教学见习,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力求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优秀毕业生。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
中职学校是面向市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具有较强职业技术能力的学生不仅仅具备某一方面的能力,只有全面发展且在某一领域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用人的需求。因此,我国的中职院校要根据实际,按照不同的酒店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具体而言,我国酒店分为商务型酒店、度假型酒店等等,服务和管理人员又包括营销人员、前厅服务人员、餐饮服务人员、客房服务人员、康乐服务人员等等。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中要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明确学生的毕业就业取向,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细化教学课程和内容,将学生分班、分组进行模块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服务技能、沟通技巧、应变能力、职业素养及语言表达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作用。
(三)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培养职业技能过硬的学生
过去的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的综合能力很难得到提高,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要采用丰富多样的方法实施授课,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职业技术水平。例如,某中职教师在酒店服务与管理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小组授课的方式开展教学,让他们扮演酒店的客人和管理服务人员,进行真实的场景模拟,并给服务者提出难题,通过模拟场景教学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职业技巧,从而培养出具备较高素养的学生,满足市场用人需求。
(四)提高中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教学水平、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对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职院校一定要严格考核教师的综合素质,严格挑选具备教师上岗资格、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拥有较强教学技巧及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入学校进行专业课和实训课的教学。学校还要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并存的发展战略,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市场调研和技能培训,及时了解酒店行业的最新市场需求和动态,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教师在企业培训期间,可将对客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有代表性的事件整理成教学案例,以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师“走出去”的同时,学校可根据课程需求,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师,还可定期邀请企业专家到校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教学与实践相融合。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职业技能水平是衡量我国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在现代化建设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酒店对服务与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一定要根据市场实际,结合企业定位,完善教学,加强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技术培训的科学性,积极开展现代化教育,从而为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莉.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林菁.高职院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技能体系的构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3):112-113.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日渐提高。但与市场需求不符的是,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技能人才缺乏,如果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社会培训任务,显然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承担起职业技能培训的重任,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
一、乌海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乌海市位于西部,面积1754平方公里,人口46万,是一座新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工业城市,境内以煤化工、氯碱化工及电力企业为主导,以热能动力、机电一体化、无机化工等产业为重点的企事业单位急需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目前,乌海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主要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培训机构进行,大都是市县区的职教中心、职业院校及相关教育部门。然而,大多数培训机构仅限于低技能短期培训,培训规模相对较小,层次相对较低,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面对乌海职业技能人才培训的严峻形势,有必要利用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使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实例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拥有较完备的培训体系、优秀的师资队伍、特色鲜明的培训模式,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培训、考试、鉴定和社会培训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已开设了化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乌海市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国际信息化人才资格认证、1+N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培训、ISO9000内审员资格培训等培训与资格认证专业9个,培训了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职工数千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首先,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具有相对较完备的培训体系。学校以电力工程、机电工程、矿业工程、建筑工程、化学工程等特色专业为基础,通过市场调研,完备了特色专业领域不同工种的职业技能。
其次,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具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学校针对每名教师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重点加以培养,使每名教师都有“一技之长”,形成了一支优秀的职业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再次,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市场的战略眼光。
学校与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先后与神华乌海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神华蒙西煤化公司、乌海市君正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进行中高层管理干部、在职职工及工人岗前培训等项目,并与市委组织部、市劳动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残联、市公安局、市统战部、海化、北方电力公司等行政事业单位联合举办了多种职业能力、职业资格培训,积累了丰富的使用技能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创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以及实际操作技能强化培训等方面的经验。 转贴于
三、乌海职业技能培训对策
高职院校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根据市场需求培训。纵观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之间存在着较大矛盾。一方面,大批高校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职场竞争异常激烈;另一方面,某些行业急需高技能专业人才,虽然给出了高福利待遇的优厚条件,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对于某些高技能、高劳动强度的特殊行业,则更急需专业人才。之所以产生这种供需矛盾,究其原因就是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未按市场需求进行培训。为此,高职院校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必须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社会发展需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2、打造完备的培训体系。每个行业、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其工作流程、生产工艺、制造规范、管理规范、流通渠道等都各不相同,工作过程中对职业技能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拥有完备的培训体系,根据不同行业、企业的特点要求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3、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各有千秋,如何将自身特色融入职业技能培训之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形成理想的培训体系,是一个重要课题。最好的方法是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例如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化工行业、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等等,既能体现院校特色,又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高职院校扩大培训规模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4、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着职业技能培训的好坏,相比大学而言,高职教师对职业能力水平的要求较高,高职院校必须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才能满足教学需求。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顶岗实习,让教师更熟悉企业环境和操作流程,锻炼其理论结合实践能力;可以在校内模拟真实生产环境进行实践操作,以提升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可以主动联合企业,进行科研合作、产品开发等等。最后,要加强对教师职业技能的考核。乌海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尤其是高职院校齐心协力,为乌海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曹义忠 王风娟 王素英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性和适时性分析[J].河北企业,2008,(3):54-55。
[2]刘鲁伟 王彬 构筑职业技能培训新格局,积极打造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J].中国冶金教育,2007,(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