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国内电力行业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健全建立;电力企业;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电力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再加上我国加入了 WTO;国内市场将进一步扩大,电力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如何分析、防范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应该是电力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度建设的重要依据。电力企业是国家的基础行业,其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国家大型垄断企业的通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控制力度不强,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经营风险隐患。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电力企业加快信息化、市场化建设和管理理念创新、完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努力做到与世界接轨,以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区推进电力体制深化改革。
[关键词 ]健全建立;电力企业; 内部控制;
一、加强对我国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我国电力行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投资大、设施分散、资金密集的特点。因此,电力行业需要加快内控制度的建设步伐,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目前电力企业的资产主要是由国家投资形成的。国家必然要求资产投运后能不断增值和保值,并采取措施防范国有资产被侵蚀。
二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党和国家对企业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在生产出市场需要产品的同时,理应获得回报,为社会创造价值也为企业发展积累资金。
四是防止经济犯罪的措施。现实社会经济生活大量事实说明,权力未受到有效制约,内控制度缺乏或形同虚设,财务管理混乱等是违法犯罪能够得逞的根本原因,由此也说明了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二、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存在的不足
(一)行业风险意识不强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 WT O,电力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业不断增加。但是,就我国目前电力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电力企业的风险意识还不高,更为严重的是缺乏必要的风险预警机制。
(二)内控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性和制约性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力度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在发展别需要重视的问题。我国有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仍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不好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竞争加剧,很多电力企业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在积极的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电力企业多在执行通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形成类似 COSO报告建立的权威的内部控制体系。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由于执行的是通用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按照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另一方面,我国有些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与领导检查,充当了应付检查的工具,并没有真正的实行过,自然就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四)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责任不明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但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区域 :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一旦企业中出现了问题,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就会互相推倒责任,不愿意承担责任。
三、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方法措施
(一)健全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企业风险意识
电力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企业风险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做,一方面,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可以有效的预测企业风险的存在,提高企业对风险的警惕性,使电力企业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准备,降低风险带给企业生产与经营的损失。另一方面,建立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离不开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建立,因为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是电力企业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础。企业建立风险组织机构,可以有效的发现各种风险,及时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提醒企业及时采取措施来预防风险,从而就可以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了各种损失。
(二)完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监督
电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与激励制度,建立完善的电力企业重大决策授权审批制度,完善电力企业组织结构,建立与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形成各部门或者单位之间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制约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此外,企业还要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与管理。一方面,要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控制,电力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设置内审部门,发挥审计部门在为企业堵塞漏洞、加强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作用,从而加强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外部监督。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的监督力量,鼓励和支持媒体对电力企业违法行为的曝光从而约束电力企业的不法行为。
(三 )搭建平台,强化责任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
电力企业科学开展工作体系,推动思想引领,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培训学习、开展调研活动、深度访谈等多种形式,在员工中形成"人人都是管理提升者"的浓厚氛围。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推进、各部门协同配合、重视员工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加大部门管理层和员工的沟通力度,发现问题立即与责任部门沟通与协调,达到及时解决问题的效果。
(四)落实责任,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
电力企业必须对每一企业岗位职责进行考核,以此来落实内部控制责任制,将内部控制执行责任落实到企业每个人,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全过程控制,不能让企业内部控制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与领导检查的工具,这样内部控制执行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不是只是"挂着墙上,写在纸上;从而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起到应有的作用,才能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日常化、规范化的管理和监控,收到内部控制的良好效果,促进电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只有具备了健全的制度,才能够赢得社会公众的满意和认可,内控制度制定后的关键是执行。再好的制度,没有人去执行或执行能力不到位也是没有用的。管理上切忌只喊口号不做事,制度制定后并不等于达到了管理的目的,关键是通过制度管理实现企业的有序管理,使管理有法可依,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有了好的执行力,等于有了好的保证。将内控制度落在实处,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执行力,使员工以制度为准绳,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指标,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目标。
四、总之;内控制度的建设,要注意制度的动态性、时效性。企业外部的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随时调整自己的业务、发展目标和经营策略,以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内控制度也要根据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根据公司发展目标的变化,及时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相关的内容,树立动态的管理监督理念,避免内控制度对业务行为的不协调性和控制上的滞后性,使内控建设紧跟形势和业务发展的需要,从而在根本上实现对业务的监督、控制,保证企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是国家对电力企业提出的一项要求,仅仅依靠国家单方面的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电力企业自身的参与配合。而且电力企业要想建成一流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的约束,努力防范经营风险,为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基础。
Abstract: Based on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gress of the domestic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 Taking D Group as a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a centralized management platform, which is a carbon management company.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D Group in the domestic carbon trading market, then designs suitable solution for carbon emissions centralized management for D Group, including management ideas, management content and management programs.
关键词: 碳排放;集中化管理;碳交易
Key words: carbon emissions;centralized management;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044-03
0 引言
国际社会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一直在作出努力。1997年签署、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确立了缔约国中发达国家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额度和减排、限排义务[1]。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因此国际社会要求中国进行强制减排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中国政府也已经认识到未来国内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环境约束问题和进行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并开始尝试强制减排[2]。国内的大型电力企业,尤其是集团化运作的企业如何对自身的碳排放进行管理,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实行什么样的管理策略,将会对企业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3]。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相关政策有:2011年10月29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批准确定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省、湖北省和深圳市等国内首批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并要求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开展碳排放权试点交易。
2014年1月13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以2010年为基准,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或以2010年为基准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超过五千吨标煤)的企(事)业单位需要定期报告该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此项通知发出的目的在于尽快建立国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为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工作提供基础支撑数据。
2014年12月10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该管理办法主要为框架性的文件,明确了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的主要思路和管理体系。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规划,2015年将为国内碳交易市场准备阶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相应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10月27日,国务院《“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表示要打造低碳产业体系,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为“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
1 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状况
2014年的中国碳交易市场不仅在试点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努力推陈出新,而且随着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开始拉响号角[4]。我国若能成功设计并启动碳交易市场,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的低碳转型,也有助于提升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还能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碳交易市场发挥重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5]。
截至2015年底,全国7个试点碳市场已经全部启动,20余个行业、26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纳入试点,年排放配额总量约12.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和深圳碳市场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已经完成了2次碳排放权履约;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排放配额交易约67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交易额约为23亿元。
目前国家碳交易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2 D集团公司碳排放管理现状及问题
2.1 D集团公司概况
D集团公司是2002年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特大型国有发电企业集团。主要经营范围为:经营集团公司及有关企业中由国家投资形成,并由集团公司拥有的国有资产;从事电力能源的投资、开发、建设、经营及管理;组织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新能源项目开发等。集团公司通过实施以集团公司、分(子)公司、基层企业为基础的三级责任主体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
2.2 D集团公司碳排放管理现状
集团公司在国内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辖区内,分别在广东省、北京市、天津市和深圳市各有一家电厂被纳入当地控排企业名单中。2013年度合计分配到的配额为2350万吨,配额获得数量较企业实际排放数量均有少量富余,4家企业均已在2014年完成2013年度排放量的履约,并在2015、2016年分别完成了2014、2015年的排放量履约。
CCER项目开发方面,目前已有13个风电项目、2个水电项目在国家发改委自愿减排信息平台备案,其中1个风电项目的减排量已获得核证和签发,并以10元/吨的价格出售了部分减排量给另一家机构投资者。在开发中的CCER项目20余个,这些项目都将起到为集团公司降低减排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的积极作用。
2.3 D集团公司碳排放管理存在的问题
2.3.1 管理架构和管理层级不明确
目前集团公司没有明确的碳排放管理架构,纵观整个集团公司,仍以发电为主营业务,对碳排放管理这一新兴业务并未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而碳排放管理目前暂由集团公司发展规划部主管,这项业务不属于该部门的传统管理职责范围,同时发展规划部也不是专业化、具备碳交易相关背景的部门。该部门目前以行政命令、发放通知等形式对整个集团的碳排放管理业务进行指导,使得各下级单位只有转发的作用,直到相关通知发放到各基层企业。
2.3.2 缺乏统一的管理流程及制度
正因集团公司没有明确的管理架构,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制度也非常欠缺。集团公司层面目前指定的发展规划部中,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在传统管理职能中发挥相应作用,并没有专门针对碳排放管理的流程和制度。这就造成了在执行层面缺乏相应指导、无法统一管理的局面。
2.3.3 基层企业缺乏相关技术储备
发电企业的碳排放管理是一项新兴管理内容,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对于集团公司的各个基层火力发电企业而言,他们作为碳排放市场的参与主体和执行主体,很有必要对当地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和相关要求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但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非碳排放交易试点地区的企业,对于碳排放管理的相关概念还不是很充分,更无从谈起相应的技术储备了。这对以后各个基层发电企业参与到全国范围的碳排放市场将产生不利影响,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
3 D集团公司碳排放集中化管理方案设计
3.1 碳排放集中化管理架构
本文针对D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集中化的碳排放管理架构。集团公司内部碳排放管理可以通过成立专门机构或子公司来实现,在参与碳市场的职能上需要获得集团最高管理层的授权。集团公司碳排放管理公司应至少包括碳资产管理部门、碳排放管理部门和低碳技术管理部门。集团公司建立碳排放集中化管理的架构如图2所示。
3.2 碳排放管理公司组织结构设计
3.2.1 碳排放管理公司的部门设置和职能
D集团公司碳排放管理公司主营业务部门包括碳资产管理部、碳排放管理部和低碳技术管理部,根据碳排放集中化管理的需要和大型国有企业的特点,还应设置财务部、商务合同管理部和综合管理部等部门予以保障和配合。主要业务部门的设置和职能如表1所示。
3.2.2 业务部门主要工作内容
碳排放集中化管理工作从最基础的排放数据管理入手,逐步完善管理系统,保证D集团公司下属各企业低成本完成履约,并发现集团内部减排投资、购销优化和外部减排投资的机会。碳排放管理公司主要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有:
①配额申报。对于公司的控排类火电企业,应通过前期碳盘查工作摸清各企业的碳排放情况现状,并开展定期的排放报告工作,对于碳交易试点地区的控排企业进行第三方核查以完成履约并确定每年度的配额发放数量。
②CCER项目开发。对于公司的新能源类型发电企业,可以参与国内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开发,成功开发出的CCER可用于火电企业抵消碳配额,也可以为新能源企业创造额外的收入,应尽早进行优质项目的开发工作。首选对可持续发展有贡献、准入门槛低且市场比较欢迎的可再生能源类项目,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项目,以抢占市场先机,尽快降低集团公司履约成本。
③履约交易。根据公司控排企业碳排放数据、获得配额数量和持有、潜在的碳抵消额数量,可以确认企业的履约能力,并根据不同企业减排成本制定公司下属各企业的具体交易策略。
④配额/抵消额管理。在国家层面碳市场建立和规则确定的过程中,可建立公司层面的配额/抵消额管理体系,利用可再生能源企业产生的可抵消的排放量对冲集团公司火电企业的配额,形成集团内配额与抵消额的平衡,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
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之后,其碳交易价格代表的是全社会的最低平均减排成本,因此任何低于此成本的减排都将带来总收益的提升,通过推动减排成本低于碳价的项目实施,可产生更多配额盈余和资产溢价。
碳排放管理公司主要业务部门工作内容如图3所示。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针对D集团公司面临国内碳交易市场的问题,提出了碳排放集中化管理的方案,并详细阐述了该公司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内容。对于D集团公司而言,充分发挥碳排放管理公司的集中化管理作用是应对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核心举措。随着国内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完善,电力行业势必会被作为重点控排行业纳入其中,碳排放交易体系将对电力生产、管理和运营方面产生显著的影响,发电企业必须将参与碳交易工作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积极规划,建立专门的碳排放管理公司对于集团化运作的企业来说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刘航.中国清洁发展机制与碳交易市场框架设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2]阴俊.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刘潇.碳资产管理及其在中国电力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2):11.
2012年4月25日至28日,有着“中国礼品家居第一展”之称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礼品及工艺品展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然而,该展会热闹有余而商机平淡。
有参展商说,受美国、欧洲债务危机和经济下滑的影响,出口订单比往年大幅减少,国内的礼品家居企业只能更多地转向国内市场。在展览现场,外国采购商的身影依稀可数。
26日,有展销商表示,从头两天的展销情况看,有意向的订单或客户都比往前明显减少,现场“溜街”的散客多,而鲜有大单客户光顾,许多到展的企业代表只是拉着手拉箱四处观察行情收集资料,而非有真正的采购意愿。
送礼是一种感情的投资,它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便于人们的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开创良好的商机。礼尚往来,是纵横古今中外亘古不变的礼仪,随着时代的发展,送礼被赋予了更多情感之外的因素。
我国自古就是礼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的礼品开始大规模杀向国际市场。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中国的礼品行业也担负起了为世界生产礼品的任务。据统计,国外主要礼品消费国的礼品有70-80%来自中国。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礼品市场。目前,手工艺品、宠物用品、文具、文具及办公用品、收藏品等商品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近几年,美国的手工工艺品的年零售额已达到120亿美元,其中美术品、人造花和植物、画框、刺绣、缝制品、陶器、首饰、涂料及蛋糕装饰用品倍受欢迎。目前,美国贺卡的年销售额已超过70亿美元,而文具、家庭办公礼品的市场规模更是高达740亿美元。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礼品市场,市场容量约160亿美元。德国传统意义上的礼品主要是指蜡烛、节日饰品、礼品盒、丝带、旧式日历等,这些产品主要从中国、波兰进口。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近年来德国广义礼品市场规模维持在160亿美元左右,约一半需要进口,其中波兰是其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占进口总额的17.7%;其次是中国,占17.3%。
日本礼品市场规模庞大,市场总额超过15万亿日元。日本市场礼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个人用馈赠礼品,市场规模约为7.93万亿日元,主要包含纪念性礼品等,占25.73%,季节性礼品占23.2%,临时性礼品占51.07%;二是企业用商业礼品,市场规模达7.3万亿日元,主要有季节性商业礼品,市场份额为10.67%;临时性商业礼品,市场份额为3.99%;促销赠品所占份额最大,达85.34%。
在前期出口的强力带动之下,我国礼品行业发展迅速,并逐渐壮大成为产值近万亿元的大产业。
在行业整体向好的背景下,2010年,国内礼品公司的收入全线增长,其中销售额超过1500万元的大型公司的平均销售额比2009年增长了4%,小型公司销售额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年销售平均值增加了6%。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礼品行业的在线销售额也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0年礼品公司的在线销售总计552亿元,其中6%来自网络销售,总体上比2009年有所增长。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礼仪文化自古至今都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应地,在中国,送礼也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无法回避的内容。在国家法定假日制度的推定下,礼品行业更是呈现出热火朝天的一面,生日送礼、商务送礼、节庆送礼、促销送礼等应接不暇。
随着国内外对礼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整个行业的销售额正在以每年上百亿元的速度递增,而2011年各细分礼品市场的销售情况正显示出这一趋向。2011年,仅中秋节礼品销售额就同比增长近三成。据全国工商联礼品业商会部分会员的经营情况显示,2011年礼品业将继续保持2010年的强势劲头。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礼品市场的年销售额约为13000亿人民币(不含港澳台地区),全国有近一万家礼品生产企业和十万家礼品公司,每年生产和销售近一万种产品,加上各种收藏品及相关产品,礼品品种超过10万种。
目前,从我国礼品行业的市场规模来看,有80%以上礼品生产企业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北京、上海、江苏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义乌、苍南等一些有形市场己成为礼品的交易中心。礼品公司在我国的分布极不平街,集中在几个区域,最大的是深圳地区和温州地区。其中深圳周边包括广州的礼品业年产值有200多亿,占了全国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关键词:商业银行;电子商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从事金融业务面临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而电子商务的出现则加剧了上述各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发生之后的破坏程度。2004年以来,我国面临的网络仿冒威胁正在逐渐加大,仿冒对象主要是金融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2005年上半年共收到网络安全事件报告65679件,超过2004年全年案件数,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已成为理论与实践中必须重视的课题。
一、信息安全管理的历史演进与现阶段的特点
信息安全管理的策略大体遵循事件驱动(技术和管理脱节)-逐渐标准化(技术和管理逐渐结合)——安全风险管理(引入了风险分析)的发展路径。
(一)以事件驱动的初级阶段时期
19世纪70年代安全主要是指物理设备和环境的安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主要局限在大型计算机上的哑终端,安全问题只涉及能访问终端的少数人。安全管理策略处于初级阶段,由事件驱动,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流程。在此阶段的前期,只重视技术手段。后期开始重视管理手段,但是技术和管理之间脱节。许多组织对信息安全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和制度,但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基本上还处在一种静态、局部、少数人负责、突击式、事后纠正式的管理方式。
(二)标准化时期
企业开始将安全问题作为整体考虑,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安全管理策略,其中包括了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或称运作管理)。几乎所有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安全策略,内容也包括了技术手段、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教育等等,基本上形成体系,技术和管理手段综合统一,但是安全风险分析还存在不足之处。
(三)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时期
随着电子商务安全管理发展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安全管理策略也演进到安全风险管理阶段。主要特点如下:
1.安全风险管理成为主流趋势;在安全管理策略的演进过程中,技术和管理手段综合统一、又融入了风险管理的分析、防范策略,从而安全管理进入了安全风险管理时期。西方商业银行已对安全风险管理形成共识。如安氏公司(is—One),认为信息安全问题最终将归结为风险管理问题,风险管理方法是建立良性的安全技术和管理体系的依据和基础。
2.安全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和各国的规范逐渐形成并趋于完善。国际上关于安全风险管理的标准有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英国标准协会制订的BS7799等。各国也日益重视安全风险管理,制定了许多规范。例如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的《电子银行最终规则》、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电子银行服务的安全风险管理》等。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也于2006年颁布了《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对国内企业的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给出了指导意见。
3.利用外部专业化机构对金融机构的安全性评估已成为大部分国家的选择。电子银行面临的安全和技术风险,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采用的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系统的设计开发水平,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及其供应商的选择等;银行依靠传统的风险管理机制已很难识别、监测、控制和管理相关风险。同样,监管机构也难以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对电子银行的安全性进行准确评价和监控。因此,大部分国家都采用了依靠外部专业化机构定期对电子银行安全性进行评估的办法,加强对电子银行安全性和技术风险的管理和监管。
4.在许多国家信息系统审计(IsAudit)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服务被广泛提供,许多知名的咨询公司都提供类似的信息审计服务。业界的IT风险分析师也成为一种职业,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安全风险工作,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风险,充分衡量保持安全的代价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寻求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效用,在风险分析中也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模式。
二、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的薄弱点
(一)系统管理思想缺乏
目前的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在全局上缺乏系统论理论的指导,在实际操作中受到多种多样的安全攻击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安全漏洞,无法形成一张全面有序的安全网络。
实践中被采用的安全风险管理策略,以及作为指导意见的规则规范,如《信息安全管理实务准则》(IS017799)、《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GB/T18336.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尽管提出了比较全面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案,层次上也比较清晰,但是还不足以作为一个风险防范系统。实践中,电子商务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组织,电子商务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和过程也是个复杂的系统。系统论、控制论的思想在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
(二)风险分析的模型与方法不成熟,定量分析不足
电子商务模式自身的发展历史也不过20几年,在风险分析的定量技术上并不成熟;如BS7799中推荐的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实施风险评估时,往往将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定性划分为几个级别,将威胁所造成的影响也定性划分为1~5级,实质上是将一些按照概率发生的事件定义为不连续的几个级别,在操作上易行,但造成了度量的不精确。在进行监控和审计之后,也存在无法量化、对比的问题。
(三)忽视与原有的传统风险管理策略的结合
本质上,电子商务的安全风险无非是新兴的商业模式对传统的风险的改变,以及产生的在传统风险控制领域暂时无法明晰的新风险;现有管理策略只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或者从偏重技术的角度看待问题,站在金融领域本身来分析研究较少。这种状况导致了对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无法立足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忽略了风险的整体性,只进行偏信息和技术的研究,导致了现有的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与金融机构原有的传统业务风险管理策略存在差距。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传统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与电子商务的技术风险控制,两个方面存在脱节,同样属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存在着不同的管理策略,导致多头管理、资源浪费、机构之间的扯皮,乃至缺位管理。
(四)风险管理策略无法依赖外部的信息安全管理行业
在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审计(IsAudit)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服务被广泛提供,许多知名的咨询公司都提供类似的信息审计服务。IT风险分析师也成为一种职业,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安全风险工作。商业银行采用依靠外部专业化机构定期对电子银行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办法,提高对电子银行安全性和技术风险的管理和监管。而国内初步建立了国家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制定和引进了一批重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法律法规,风险评估工作得到了一定重视,但与发达国家成熟完善的外部信息安全管理行业仍有很大差距。
(五)风险管理策略中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能力薄弱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均建立起统一的风险管理部门;但风险控制部门的职能、权限与花旗银行等体制较为先进的银行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风险控制实质上仍然分散在各个子部门;风险的评估、防范与控制实质上完全依靠商业银行的电子交易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审稽核部门实质上无法控制电子商务安全风险。例如,风险管理部门接受了电子交易部的风险控制报告,表面上履行的内控审核的流程,但审核作用有限,无法完成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的监控与审计环节。
三、商业银行的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的改进建议
(一)基于系统的思想构建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框架
利用系统理论作为总体的指导思想,将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本身当作一个开放的自适应系统。将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组成循环上升的系统。
在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控制的流程中,经过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资产识别和选择、实施控制降低风险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然后进行监控和审计;尤其重要的是把监控和审计所得到的内容作为新一轮风险分析输入,从而开始新一轮的风险管理过程。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的各个步骤为动态的循环系统。每完成一个循环,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就上一个台阶,商业银行的安全管理水平变得到了提高。
(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定量分析中的改进思路
商业银行可以借鉴成熟的传统金融风险度量中的一些方法来改变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中对资产进行粗略的优先级别排序的方法。实践中,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与对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有其相似之处。巴塞尔委员会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的内部计量法中规定,商业银行内部估计风险敞口指标、损失事件发生的概率、风险损失,巴塞尔委员会制定资本要求的转换系数;在度量损失的分布时,主要利用统计和精算技术。商业银行应通过数据库将威胁发生的频率、威胁所造成的影响等精确记录下来,利用现有的度量方法进行精确的风险定量分析的尝试。
(三)将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纳入商业银行总体风险管理范畴
连锁药店、便利店行业应用的拆零拣选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摘果式看单拣货,看单复核箱
这是最传统的拆零拣选方法,也是国内中小型物流配送中心使用最多的拆零分拣方法,其简要流程如图、所示。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①作业方法简单,作业弹性大
②订单响应时间短。由于每次只处理一个客户的订单,可以即时响应送货要求,
③软硬件设施投入少,
④差错率通常较高(百分级至千分级),只有少数高水平的操作者能实现较低的差错率;
⑤货物拣出后的复核方法有两种:一是在一批货物拣完后再复核,二是一边拣货一边复核,这个操作通常需要两人互相配合,在特定条件下,这种方法的工作效率会高于前者;
⑥通常要设置较大规模的拆零拣选货架,占用较大的场地;
⑦拣选多品种、多客户的订单时,拣货人行走的距离很长,耗费时间多,劳动强度大。
摘果式看单拣货,电脑扫描复核装箱
应用客户包括云南、广东某连锁店配送中心,其简要流程如图2所示。
与第一种方法相比,这里用电脑扫描复核代替人工看单复核,大大提高了复核的:隹确性,复核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①比人王看单复核差错率低很多,可以达到万分之三以下,
②需要配备条码扫描器和专用的扫描复核软件,并且要求分拣的货物必须带有条形码、
③装箱出货数据保存在电脑中,提高了管理的严密性和精确性,
④具备第一种方法的其他优点:
⑤具有摘果式拣选的相应缺点,在前几期文章中已有说明。
图3是电脑扫描复核软件的操作界面。
这种拆零分拣方法由来已久,但略显陈旧。由于方便灵活、差错率低,目前在国内一些较大规模的连锁店物流配送中心仍被用作主要的拆零分拣方法。甚至些发达国家的物流配送中心,也仍在一定范围内使用该方法,此时为了减少拣货人员的行走距离,通常用机械输送线代替手推车运送拣出的货物。
“边摘边分”式看单拣货,电脑扫描复核装箱
前面两种拣选方法,每次拣货只处理一份订单,当订单很多时,就要围着货架走动很多圆,效率确实不高。
为弥补这个缺陷,出现了“边摘边分”的方法,就是在拣货时一次处理几份订单,拣货车上放置若干个(和订单数相同)货箱,拣货时把几份订单需要的货物分别放入对应的货箱里,拣货完毕后,仍然要按不同客户进行复核和装箱。
图4是某连锁店配送中心“边摘边分”操作时使用的多层手推车和货箱,货箱上的编号与订单号对应。
这种分拣方法的简要流程如图5所示。
“边摘边分”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①一次分拣多份订单,减少了行走距离,提高了工效,
②由于手推车容量有限,每次处理的订单一般下超过十份:又由于货箱的容积所限,每份订单的货物数量不能太多,最好不超过一箱,否则操作时会比较困难。因此,“边摘边分”法通常用于数量不多的零散订单:
③需要专门的多层拣货车,拣货区的拣货通道也要求宽一些。
“小规模看单汇总分播”,电脑扫描复核
为进一步提高大量拆零分拣工作的效率,出现了”看单汇总拣货+看单手工播种+电脑复核”的小规模汇总分播法,其简要流程如图6所示。
图7是某连锁店配送中心播种分货的实际操作场景。靠墙放置了分货指示牌,每个指示牌代表一个客户。分货指示牌前面的一排货箱(与指示牌成纵线)用来放置该客户的货物。分货时,分货员手拿某种货物的播种分货单(单上注明了该品种每个客户的要货数量),每次取出一个客户需要的数量,按照分货指示牌的指示放入对应客户的货箱内,类似“播种”地向每个客户货箱分货。
一批订单的每个品种都分播完毕后,再对每个客户的货物逐箱进行电脑扫描复核、装箱。
这种方法一般每次处理大约20份订单,主要特点如下:
①播种分货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训练有素的员工可以达到较高的工效;
②需要专门的分货场地,
③和电脑扫描复核配合使用,可以实现较高的分拣速度和很低的差错率:
④由于是一批订单按品种汇总拣货,因此大幅减少了拣货的行走距离;
⑤对于播种分货完毕的一批订单货物,可以选择其中个别订单先复核装箱出货,因此能适应少量紧急订单的及时处理。
目前这种方法仍有不少连锁药店配送中心在使用。
使用电子拣货标签、机械输送线的“大规模汇总分播”
应用客户如深圳H公司、广州D公司连锁配送中心。
这种方法是本连载前几期介绍过的“播种式拆零分拣”案例,具有效率高、差错率低、占地少、造价低、模块化组合等诸多优点。
图8是一个汇总分播分拣线的使用场景,该分拣线可以一次分播40个客户,长度10米,仅需8人操作。若两条线组合,则完成的工作量可以加倍。
使用电子拣货标签、机械输送线的“摘果式拆零拣选”
应用客户如上海、广东某连锁店配送中心。
【关键词】酒店;人力资源;短缺;应对措施
0.引言
近年来我国酒店行业发展迅速,国内酒店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世界众多顶极品牌酒店管理集团,如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喜达屋酒店管理集团、万豪酒店管理集团、凯宾斯基酒店管理集团、法国雅高酒店管理集团、温德姆酒店管理集团、希尔顿酒店管理集团等纷纷进军国内,本土民族品牌如唐拉雅秀、锦江、如家等国内知名酒店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壮大。
仅以海南三亚为例,目前三亚市拥有星级酒店约260家,旅游接待能力达到了每年3000万人次。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星级饭店每年增加的速度更加惊人。据调查,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在未来的两三年将增加25家高端品牌酒店,与海棠湾相邻的清水湾随后也将增加25家高星级酒店。除三亚之外,北京、上海、杭州、广东等国内其它主要城市的酒店市场也在迅速扩张。
面临的这样的行业建设形势,许多酒店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感受到缺少专业人才成为制约酒店发展的瓶颈。如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减少员工流失率、提高员工的忠诚感,成为许多酒店管理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1.目前国内酒店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目前国内酒店行业人才的情况,主要存在二大难题:一是缺乏能与世界高级酒店接轨的中高端人才;二是缺乏高素质的基层员工。当酒店出现中层和高层管理职位空缺时,一般情况难以在短期内就能找到令酒店领导层满意的人选,通常酒店除了从本地劳动力市场招聘人员之外,就是从其它酒店挖墙角。而这种“挖角”,对于整个酒店行业来说是不利的。
相对中高级人才紧缺相比,酒店对于基层员工的需求则更大。据统计,一家星级酒店准备开业,一般要招聘从总监级到服务员共500多个岗位,而对于一些高端品牌酒店,员工数与客房数的比例通常可达3:1,甚至5:1,以这样的规模来计算,未来酒店每年的新增岗位需求量至少可达10万以上。
目前国内酒店行业的人才竞争战愈演愈烈,各大城市的“人才荒”越来越严峻。国内酒店行业普通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具有酒店经验的普通人才成为酒店企业招聘的重点。
2.解决酒店行业人力资源人才荒的应对措施
酒店业在未来如何引进所需的人才、留住已拥有的人才,必须从关注员工的流失、员工的内部培训和选拔和寻找长期紧密合作旅游院校等三个重要方面着手进行。
2.1采取措施减少员工流失
酒店是一个员工流动率较高的行业,流失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员工对薪水、福利、环境、条件以及升迁机会等不满意。其次还有少部分员工流失是因为饭店经营效益下降,为控制其经营管理成本而被裁减。
饭店企业欲留住员工,减少员工流失率,饭店管理者必须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其次,要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方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2.1.1关注员工的需求
每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个体,他们的需求、态度、个性各不相同,员工都希望自己的付出与所得是相应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是要关注员工的不同需求,如果员工的经验、能力、努力等有明显的付出,酒店企业就应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在员工的收入、职责、晋升、培训和其他方面给予相应的回报,进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2.1.2注重用人与工作相匹配
大量研究证据证明,将个体与工作进行合理匹配能够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比如一个人喜欢有挑战性、有成就感的工作,那么饭店的房务清洁员就不是合适的选择,但是如果他具备一定的客房服务经验和管理经验,人事部门就可以把他作为房务经理的备选人之一。
2.1.3有针对性的强化奖励
由于每位员工的需要不同,因此对某人有效的强化措施,可能并不适合于其他人。管理者应当根据员工的差异对他们进行个别化奖励,一般而言,管理者能够支配的奖励措施包括加薪、表扬、奖励、晋升、授权、参与目标设定和决策的机会等。
2.2加强内部培训和选拔内部人才
酒店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培训系统,建立由人力资源部与各部门组成的二级培训网络, 实行分级培训负责制。 酒店人力资源部负责全酒店员工酒店公共知识、新员工入职培训、基础英语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管理与实施,对酒店各部门日常培训工作的检查、督导与落实。酒店各部门负责对各岗位员工业务知识、岗位操作技能与岗位英语的培训工作。
在人才选拔方面,酒店企业应该制定内部调职和晋升的相关规定,根据员工工作表现、工作能力等,对员工的职务、部门及工作及时做出调整。如果员工愿意在其它部门发展,也可以向部门主管提出调职申请,经酒店企业相关领导签字批准后使员工的愿望得以实现,从而使员工对酒店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提高,解决员工频繁跳槽的问题,降低员工流失率。
2.3与旅游院校进行长期密切合作
目前很多酒店均会采取寻找长期紧密合作的旅游院校,然后将其酒店的入职培训及各部门相关的SOP、P&P、JD交给学校作为教材对日后将要输送到酒店的学员进行教育培训,这样分配到饭店工作的基础人才便可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及降低了上岗的恐慌感,更直接地减少了酒店的培训成本。
3.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酒店行业要实现企业盈利和快速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关注和研究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状况,加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同时, 通过与当地政府和旅游协会的沟通与联系,加强与国内各大旅游院校的密切合作,解决酒店行业基础人才短缺的问题,实现中国酒店行业快速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险;发电;内部控制
电力企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及能源安全,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提供电力保障的重等特点。因此,电力企业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依托,长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为保障,实现由治标向治本转变。
托电公司基于内部控制体系的控制目标和实施原则,根据内部控制日渐成熟的理论,从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出发,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管理体系、控制活动、信息系统和内部监督五方面构建了托电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1.内部控制环境的构建
托电公司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环境作为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内部控制环境的构建:
(1)加强内部审计管理,营造良好内控环境
在加强内部审计管理的过程中,托电公司努力做好了以下几点:一是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二是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三是注重业绩评价考核。四是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五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沟通。
(2)完善人力资源制度,建立有效绩效评价
制定了相关制度,明确了晋升和加薪标准,让每个员工在晋升之前都能了解管理层的期望;明确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和提升安排,避免暗箱操作和根据个人喜好用人,同时还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教育职工树立忧患意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内控风险意识
托电公司大力宣传具有自身特色的内控环境,加强员工内控理念与廉洁自律教育,培养“一切风险皆受控”的内控理念,树立“心正 行正”的廉洁理念,打造企业品牌,形成整体的团队向心力。
2.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托电公司建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了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在风险识别的整个过程中,识别评价标准根据各种条件变更进行实时更新和不断完善;风险识别到点到位,识别过程深排细查;风险识别成因要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根源,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发生的机理。公司采用风险评价方法,通过全面、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达到经营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超前控制事故发生。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要求和风险管理政策,对重要的风险事项制定风险应对划,并设计相应的管控方案。方案主要包括风险控制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负责人、资源,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等。
3.控制活动的构建
(1)强化资金管理。一是随着主业、多经的快速发展,经济业务不断增加,监督资金流向,规范资金管理是重点。积极发挥资调中心作用,通过与银行联手,强化单位所有银行帐户管理及日常资金监管,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二是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管理体制,采取层层负责制,持续做好“小金库”治理工作。三是认真核实关键业务口实际经济业务情况,积极清理各种试验、转分包工程等帐外经济业务事项,全防位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2)强化采购及付款管理。一是重点强化招投标管理,首先要从招投标资质、流程等方面规范招投标管理,不流于形式,真正实现采购物资物有所值,管理手续、流程的合法、合规。二是规范物资采购管理,确保物资先计划、后采购,先验收、后入库,先入库、后领用,杜绝流程倒置,造成管理缺失。三是强化库存物资管理,全面强化库存物资管理。四是随着采购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强化合同管理,防范经济纠纷是重点,尤其是要高度关注合同重点条款,合同变更、撤消等业务的规范。
(3)强化纳税及票据管理。经济业务的不断增加,涉税事项也日趋复杂,尤其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税务问题应高度关注。一是要增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税务法律知识掌握与更新,积极争取优惠的税务政策,努力降低纳税风险。二是加强汇票等银行票据管理,建立汇票、支票等金融票据内部管理牵制制度,尤其严禁收取商业承兑汇票,严格按照规定行种收取银行承兑汇票,并严格执行票据查询制度、备查登记制度,努力降低票据管理风险。
(4)规范劳动管理关系。一是针对企业目前用工多样化的情况,重点规范劳务派遣工费用支付及协议劳务用工事实劳务关系等关键点掌控。二是积极协调沟通,按照国家规定推行工伤保险管理,合理规避高风险工种人员工伤费用支付风险,为员工工伤提供有效资金保障。三是认真规范补充医疗保险费用开支管理,做到开支公平、合理、合规,有效确保员工利益。
4.信息系统的构建
信息系统归口管理部门组织企业内部相关业务部门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内控信息系统设计、编程、安装调试、验收、上线等全过程的管理要求。企业信息系统归口管理部门当加强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增进开发单位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的日常沟通和协调,组织独立于开发单位的专业机构对开发完成的信息系统进行检查验收,并组织系统上线运行。
5.内部监督的构建
托电公司企业内部监督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风险监督
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经营战略以及年度经营目标时,依据是否科学、合理,企业是否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对内外部环境的预期和判断是否存在偏差;其次,在企业战略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企业战略规划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或比较笼统,或者企业内外部环境是否发生了新的变化,进而导致在其实施过程中难以贯彻。
(2)人员素质风险监督
在人力资源政策方面,企业现行的相关政策是否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无由于晋升政策不公正,导致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
(3)组织规划风险监督
应关注企业某项经济业务的授权职务是否分离;企业某项经济业务的执行职务与该项业务的审核职务是否分离;某项经济业务的执行职务与该项业务的记录职务是否分离;某项财产的保管职务与该项财产的记录职务是否分离等等。
(3)财务预算风险监督
首先,在财务预算的编制方面,企业的预算定额和编制的标准、编制的依据是否充分、恰当,编制的预算是否符合实际;其次,在财务预算的审批方面,企业的预算是否经过企业有效的审批,对于预算内的资金拨付,有无按照正规的审批程序执行:第三,在财务预算的执行方面,企业是否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企业有无预算执行未定期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4)法律风险监督
关健词:电力行业 盈利能力 资本结构
目前我国国内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在经济结构转型的浪潮下一直扮演着能源行业方面重要的角色,但就企业存在的内部问题而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内部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到所处地区本身的影响,各地区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在盈利主要来源、盈利结构组成、盈利能力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各地区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在企业经营规模、业绩表现、整体盈利财务报表几个方面显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第二,从国内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绝大部分盈利情况来判断,其盈利能力与发达国家同等规模企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是由公司在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和资产配置结构上不合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第三,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关键时期和国外经济形势下的资本市场一向和国内电力行业企业在资本结构配置和企业盈利能力方面存在着如历史原因造成的产权不清晰、现实上经济市场上的信息失灵、对经营方向上的决策不科学等多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配置组成与盈利能力表现多方面的关联程度就对国内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指导意义。
一、资本结构配置及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关基础理论
(一)资本配置结构的概念
公司资本结构配置定义为通过在市场上筹集资金占有公司的总体资产结构一定的比例。资本结构配置的定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资本配置结构是指公司各个部分所占该公司总体资本比例。狭义的资本配置结构则只是指上市公司的长期负债和股权两方面以一定比例所组成的企业总体资本。广义和狭义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资本结构的衡量标准上,广义的资本结构衡量的是企业各种资本的组成比例,狭义的资本结构衡量的是公司长期负债和股权资本两方面的组成比例,但均是对公司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评判指征。
(二)资本配置结构的评判指标体系
从公司的所定下的短长经营目标来看,通过对短期资本配置结构多个指标和长期资本配置结构指标两方面深入考虑,可从短期、长期上市公司的清债能力、公司对资本的运用效率财务指标来进行进一步分析.
(三)公司盈利能力的评判指标体系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是衡量企业在其价值上的大小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上市公司投资者的获利回报比。反映上市公司盈利的评判指标多方面,由企业销售所获得利润、企业经营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收益总额、长期资本收益、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等多个指标。
(四)资本配置结构与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关联程度分析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不仅对公司价值观能否得到实现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而且也是衡量公司清偿债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因子。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已经了解到企业资本配置结构与公司在市场上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利用权衡模型得出公司整体价值与公司债权资本两者的比例关系大致呈现出数学上U型图的关系。权衡模型的理念引入公司财务拮据成本及其成本的方法对公司的资本配置结构和整体盈利能力的相互关联程度作出更为全面的研究。另一种则是利用信号传递理论,基本理念针对市场在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来展开。企业经营管理者作为公司的直接掌管经营者会在一定程度上比企业产权所有者、市场上的投资者掌握更多内部信息,也就是三者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信息传递鸿沟。从信号传递理论基本得出企业整体实力素质较好的企业可以在长期盈利能力方面采用的财务杠杆力度能够更大,进而公司的价值度也随之增加。
二、国内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配置与盈利能力的关联实际分析
国内电力行业资本结构配置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研究证实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绝大部分由多种不同的成分所构成。本文在对21家国内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抽样分析的基础上,得出21家国内电力行业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37%,标准差为15.32%,其中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分别为长沙电力、河南豫能、通宝能源、乌江电力和桂冠电力五家企业,这5家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平均资产的负债率高达56%,而从近期及5年企业市场规划的趋势来看,由于电力行业在产业上的不断扩张,资产负债率也会随之进一步增长。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综合分析得出:第一,国内电力行业上市企业在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来讲,资产负债率的不断高企使电力行业上市后在股票市场上的融资成本大幅上涨,进一步影响到电力行业上市企业的整体资本收益率。第二,由于国内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影响到市场融资渠道的拓展。
21家国内电力行业上市企业抽样统计得出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数为14%,标准差为9%,21家上市企业在这个方面呈现出比较大的振荡性,而抽样调查得出净利润增长率的标准差达到49%,国内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之间因此在持续发展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
因此对21家国内电力行业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配置与其盈利能力关联度指标分析得出在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等多个指标都存在着明显关联,21家国内电力行业上市企业的资产平均负债率与其资金流动比率呈现负相关性,而与电力主营业务利润率关联系数最大达到0.5,与国内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的关联系数仅为0.05。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取得了较大发展。有关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研究的课题逐渐被提了上来。我国在借鉴国外这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引入了行业竞争法律机制,正是在此种背景下,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以期为电力行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也希望课题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
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探究
电力行业主要生产、传输及销售电力,是公共事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经济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基础性地位。因为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重因素,世界范围内以往的电力行业大推行的模式都是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同时接受政府的严格管理。事实上,该经营模式也产生了一种结果,即“投资高度政治化;技术、建设具有较低的维护效率;不便于监管,定价”难等。所以,为提升效率、促进技术发展,及优化消费者福利,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智利等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到电力行业,并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但这种改革尚未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国内电力行业要紧随时代变革潮流。2002年初,电力行业竞争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也引入到我国。课题研究便是在上述背景下,针对电力行业把竞争机制与竞争机制引入后,分析运行出现的重大与特殊法律问题。
一、由垄断经营至引入竞争机制
因为电力行业对国民经济而言,要求技术性与重要性,市场经济国家广泛采用了国有化经营+政府监管的形式[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行业取得了一定发展。在传统电力行业中,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来自经济方面的因素,有技术方面的因素,也有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因素等,事实上,此种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产生的效率并不高,妨碍了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福利造成极大损失。为解决上述问题弊端,世界范围内的电力行业开始转变了传统电力行业的经营模式,将竞争机制引了进来。此外,我国在实证考察电力行业的典型国家,如美国、日本和英国等的基础上。最终在次基础之上,把竞争机制引入到电力行业,同时分析了竞争机制的理论与现实背景,其中的理论背景有可竞争市场理论与规制失败理论等;现实背景的构成部分包括有关区域的示范效应、政府的政治需求和电力技术发展。
二、由竞争机制至竞争法律机制
竞争机制与竞争法律机制二者存有一定关系,其中,竞争机制的功能包括淘汰、引导与创新,此外,竞争机制本身存有缺陷,包括不可克服的盲目性、容易产生垄断与诱导不公平的竞争。借助发挥创制与抑制功能,法律确保竞争机制体现自身效能。再者,法律论述了竞争法律机制追求的四类价值目标,有对效率、秩序、公平和安全的追求,为逐步建立具体化的竞争法律机制发挥了价值引导作用。最终,初次建构了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内部存在的逻辑体系。笔者认为,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塑造了市场主体,法律控制市场主体行为及追究竞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
三、电力行业市场主体塑造
面对传统电力行业中的国家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企业,企业向市场转型的问题引起了关注。针对这种问题,找到切入点,以此构建合适的竞争机制,在电力市场中,成为新的主体。具体说来,对电力行业主体结果塑造时,首先按照有效竞争理论与贝尔理论,指出,国内电力行业的主体结构应当要在发电与售电过程中产生各种类型的张斌立宁波富仕达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宁波315800竞争性主体,于输配电网过程中变成垄断性主体。再者,基于产权理论,重新塑造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的产权,先要分析国内原有电力企业国有产权主导模式产生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产权塑造途径与手段。最终,以电力行业市场主体权责配置为视角,探究电力行业市场主体塑造中的特殊法律制度,其中内容有交叉经营限制制度与普遍服务主体制度等。
四、电力行业多元竞争性主体公平交易法律机制
电力行业进入市场后,随着竞争主体的增多,电力行业主体开始呈现多元化,这就迫切需要一套公平交易法律机制,因此来市场交易行为。限制电力公平交易包含两种主要因素,有价格与信息,电力行业存在多元竞争性主体,其中像电力交易信息法律控制与价格歧视法律控制等都是需要研究的对象,我国现行相关立法存有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不断完善。
五、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法律机制
随着输配电网竞争主体规模的变大,垄断性主体开始出现,公平开放法律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基础设施理论与核心设施理论构成了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的理论,在这种理论基础上,世界各国及区域范围内输配电网公平开放需要按照两种法律途径,其一是反垄断法路径,其二是电力法路径,于此同时,我国在选择时,还要以电力法为主,辅采用反垄断法[2]。此外,对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行为控制,其有两个基本法律制度:一个是强制缔约制度,另一个是电价制度,要重新建构二者。
六、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竞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其追究
结合竞争性主体和垄断性主体的各自不同的特点,从正面出发,控制二类主体的竞争与交易行为,然而本文重点从侧面入手论述,当两类主体的竞争出现违法行为,要进行问题的控制。针对两类主体的竞争违法行为,先要详尽描述违法行为;再者,上述竞争违法行为要担负一定的民事、行政与刑事等责任,健全国内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竞争违法行为要建立相应的立法予以完善;最终,针对世界各国范围内电力行业出现的竞争违法行为,要担负相应的法律责任,普遍存在着两种追究的模式,其一是司法主导模式,其二是行政主导模式。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现状,所以我国要选用行政主导模式,并以这种模式为主导,深入研讨行政权力配置。
七、结束语
电力行业是国家基础性产业之一,行业之间存有竞争是非常普遍的。国外有关的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相对较为成熟,然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刚刚引入这一机制。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健全和发展,相关机制会更加完善。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的研究内容远远不止上述一些内容,其中涵盖的内容较多,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这就需要有关研究者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所做研究多有不足,其中观点仅从自身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出发,以期研究内容更为健全。
参考文献
[1]刘利.论电力行业垄断的法律规制[D].贵州大学,2007.
关键词:电力行业,信息化
作者对电力行业的国家体制,企业的管理体制,电力公司(只要指发电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作了一些研究,虽然这些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我国的适合于电力行业的管理软件,从底层的自动化,数据采集软件,到上层业务管理软件再到财务人力资源,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做过一些调查,还有就是国外很多大公司也纷纷推出适合于电力企业的管理软件,erp软件。科技论文。我想谈一下我的见解,不对之处还请各位专家给予批评。
一、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的优势
1.财力比较丰富
财力是做好信息化的一条原则,没有财力,我们就不能投入人力,不能投入物力,不能采用新技术,好软件。科技论文。
2.技术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与其他行业进行相比,虽然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不管是现状还是技术水平都不如金融业和电信业,但是相对于其他行业都还比较丰富,比如商业、冶金业、炼制业,虽然我们的高层管理信息系统不太发达,但是我们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比较先进的。
3.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大环境
现在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自己都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强盛的一个条件,所以对于我们电力企业同样是一个契机,当然企业也需要抓到这个机会。
4.电力企业体制改革
现在电网分开逐渐开始起到作用,电力企业必须注重自身发展,发展自己的企业品牌,就需要降低成本,强化管理。
二、不足之处
1.打下了国有企业的烙印
由于原有电力企业属于国有企业,进行行政管理,所以领导和员工没有危机感,他们没有认识到自身面对的挑战,随着改革的逐步进行,这种现象会逐步改善。科技论文。
2.流程需要改进
电力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还是停留在七八十年代,没有太多的改进,这些也需要改进以适应信息化建设。
3.合适的软件产品比较缺乏
国内的管理软件存在着通病:重技术,轻管理。同样在电力行业的软件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电力行业的软件应该聘请电力行的资深专家结合行业特点进行分析,再由软件开发商进行开发,国外软件虽然也大批打入国内市场,但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软件还是寥寥无几,而且价格昂贵。
虽然存在不足,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正在大步伐的进行,许多电力行业软件企业应运而生,在我们欣喜的同时,也要警惕避免出现一拥而上的局面。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电力;节能减排;能源结构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3-0076-02
我国CO2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采取低碳战略是非常必要的。分析我国CO2的产生结构,可以看出,因为我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组成,所以现今CO2排放大部分源于能源部门,而电力行业又首当其冲。所以,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电力行业减少排放CO2的潜力很大。全球温度正在缓慢升高,宏观把握经济、环境和生态之间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完成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转变,是我国电力行业无法逃避的重要问题,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1 我国电力行业的低碳化现状
1.1目前国内电力行业的CO2排放特点
1)用于发电产生的CO2总量急剧升高。2005年电力系统的碳总排放量是25年前的6.57倍;不光如此,该排放量在所有化石能源碳排放量中所占分量越来越多,从25年前的21.07%,现在已经升至05年的38.73%,基本上已经在全国CO2总排量中稳居高位;
2)目前中国的电源结构仍是以煤炭为主体,总装机容量中煤炭发电装机占3/4以上,而低碳电源所占比例很少。用煤发电产生的CO2更是占总排放量的95%甚至更高;
3)我国电力的碳排放系数与发达国家相较非常高,2005年时是222.95g/k·Wh,可大部分发达国家多在100g/k·Wh~150g/k·Wh之间。
1.2我国电力行业目前实施的低碳化举措
低碳化在我国电力系统推广起步较晚,所以截止目前为止还未电力系统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应采取的应对举措,初步采取的相关措施有:
1)为了节约能源、增加电力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节能发电调度办法》;
2)国家发改委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要求,2010年时可再生清洁能源在总能源消耗中的百分比从目前的不足1%升至10%,可再生清洁能源是合适的低碳电源,CO2排量极少,并可有望达到零碳排放。所以,全力支持开发可再生能源,可以在发电结构的层面上达到CO2排量的降低;
3)我国的华能发电集团为达到增加发电效率和环保效益的目的,推行了“绿色煤电”方案,渐进式的研发及学习引进先进清洁发电技术和CO2减排措施。
1.3低碳经济背景下电力发展的新思路
1)电源结构向多样化发展
若要达到电力行业低碳化转变的目的,需要调整我国现在的能源结构,降低煤炭在电源中所占比例,综合考虑电力系统的转变、能源系统的发展前途、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温室效应等诸多因素,结合发电费用及对自然的保护,大力开发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新能源,减少煤炭在电源中的比例,达到电源的多样化、合理化。
2)低碳电力要从技术创新出发
要依托目前的能源结构达到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愿景,需要利用低碳技术来增加化石能源利用率及大力发展清洁新能源。相较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还很不够,但是基于我国目前的能源现状,现在,也可能在以后的几十年内,煤炭还会是中国一个主力的电源,因此大力发展与推广洁净煤技术意义深远,另外,也需要大力开发新能源发电技术,寻求能够替代煤炭的主要发电能源。
2 低碳经济背景下电力行业的应对
2.1优化电力行业战略规划及能源结构
目前国内要发展低碳经济,就需要相应的改变电力行业的战略计划,之前的电力行业发展战略仅是单纯由电力供给的层面出发。然而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调整以前传统的战略规划模式,一方面要考虑电力供给的方式,利用选择电力供给投入或者节能投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电碳排放量;另一方面,也要调整之前只在资源约束下的电力供需增长与电力结构规划,把减少CO2排量当成满足电力需求的约束,进而约束电力系统结构的含碳量。在考虑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条理、全力的发展以水能、风能为主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模式,以水电和风电替代传统的火力发电,每1kW·h能减少约1 kg的CO2排放量,将有显著的低碳效益。
2.2推广特高压和智能电网
我国的能源产地和需求地分布非常不均匀,这就导致了以西电东送为代表的远距离传输电力模式,因此电网在该模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能源传输作用。那么如果采用先进的能源传输技术就可以有效的减少电网传输中的碳排放量。2008年,国内电力行业的供电损耗率为6.64%,损失的电量为226.6TW ·h。而该电量损耗让电力行业多产生了约1.58亿吨的碳排量,已经大于电力总碳排量的5%。输电电压等级的逐渐提高和先进输电技术的慢慢推广使得电网的输电损耗量还有很大的降低潜力。目前我国正开发与应用的超高压输电方式,理想条件下能使目前输电损耗减少75%甚至更多,显示出明显的低碳节能潜力。
2.3使用节能发电的调度模式
以前的电力调度通常使用经济调度模式,就是以电力系统的发电、工作成本最低来进行调度。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调度电力系统的方针要在合理考虑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等多个部分的能源消耗和节能减排潜力的基础上,改变以往的调度方法,大力支持可再生、低耗、高效、少污染的机组工作,减少高耗能、大污染、有悖于国家条文的机组工作,采取调度方式的改进。
2.4变电所的节能
1)选择合适台数的变压器;通常变电所都配有2台及以上的变压器,只有当最高负荷运行时所有变压器才一起工作,因此要尽量在低负荷运行时减少一些变压器能量损耗;2)依据经济约束的方针选择无功补偿容量;4级100kW和更高功率电动机上配置无功就地补偿器,降低无功环流造成的能耗;3)让变压器最佳负载率下工作;因此时效率最大,同一台变压器,若负载的功率因数已定,其最大效率也确定。
3 结论
身处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中,电力系统向低碳化转变意义深远。这包含了到电源结构的合理整合、电价低碳政策的确立、低碳技术研发等很多方面,若可以从上述重点方面的研发上创新,电力行业的历史将会改写。低碳电力涉及到电气工程、能源、经济等很多方面,其研究也要全面考虑,并基于我国具体国情,为我国经济向低碳化转变及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目前我国施行低碳电力相关的发展战略是非常重要的。①电力行业是二氧化碳减排工作的主战场,二氧化碳的减排工作给实施和发展低碳经济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电力行业中的减排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其优化的空间也非常明显,所以我国的相关工作人员只有将低碳电力进行大力地发展,才能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往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②随着世界卫生机构对各国低碳减排相关工作的严格要求,我国目前在减排工作方面的压力正在逐渐增加,发展低碳电力已经成为了我国应对国际压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目前确保我国完成国际卫生组织要求的二氧化碳减排标准的一种重要途径。③发展我国的低碳电力已经成为了使电力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这一道路的关键途径。低碳电力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作为主要目标的,这对改善我国的电源结构有着正面影响,也有利于改变国内目前对化学能源,特别是对煤炭能源依赖度过高的情况,进而使能源的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同时,发展我国的低碳电力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发电技术迅速更新,提高发电的能效。④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还有利于提升电能在生产和传输以及消费方面的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程度。
2.低碳电力相关模式的研究方向探索
2.1整体的研究框架低碳这一理念的引入给电力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虽然国外已经对低碳电力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广泛地开展,但是,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都是集中在较为广泛的一些能源经济领域和专业技术领域,无法根据电力行业自身的属性对低碳经济给电力行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在对电力行业自身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低碳电力这一模式下出现的新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本文分别通过宏观、制度和技术以及行业、市场等不同的角度对低碳电力这一模式下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展望,并且对主要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同时在这一基础上形成了与低碳电力技术相关的研究框架。如表1所示。
2.2将电力行业中低碳经济自身的定位和作用进行研究引进将低碳作为最终目的的这种发展模式,必定会给我国的电力工业方面带来深刻并且广泛的影响。而电力行业身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其发展方向必须要和整体的国民经济所具有的低碳进程一致,并且在其中起到支撑作用。怎样清晰地描述并且从定量和定性这两种角度来对受到的影响进行衡量已经成为了目前相关的工作人员首要应该解决的问题。
2.3实现国内电力行业中低碳相关技术路线研究将低碳技术引入企业,使我国电力行业能够低碳化的发展的主要手段。而对低碳技术进行选择,除了要考虑本身的成本和效益以及风险、成熟度等相关的因素带来的影响之外,还需要跟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和资源情况以及电力行业自身的特性等方面相符合才行。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所使用的低碳技术还并不成熟,依旧存在风险大和成本高并且效果不明显的缺点。从目前的技术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我国主要所使用的低碳技术有:①清洁发电技术;②IGCC、NGCC等较高效率的发电技术;③核能与水能以及风能、太阳能等以低碳为目的的发电技术;④各种CCS相关技术。对这些技术的应用难点和商业化障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这些技术在国内的实施效益和制约因素以及推广前景进行分析,在还未完善的低碳技术和传统发电技术之间进行取舍和规划,从而制定出国内电力行业在低碳方面的发展路线,是目前低碳研究人员最为重要的工作任务。
2.4在国内的低碳发展过程中进行相关制度的研究二氧化碳具有非常典型的“公共产品”这种属性,他不能通过自发实行的市场机制来进行配制,而是要通过适当的宏观调控,由政府进行相应的制度法规制定。从世界各国所进行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实行的制度主要包括:①二氧化碳排放交易相关的市场机制;②低碳电量配额和最低能耗标准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等相关的约束机制;③碳税和污染税等相关的财税机制;④绿色电价等相关的激励机制。怎样通过对制度进行合理地设计,在对电力行业中不同环节的碳排放所具有的特性和低碳潜力进行挖掘的基础上,寻找二氧化碳减排中成本和效益的均衡措施,使低碳电力和低碳经济能够协调发展,从而使我国电力行业能够持续发展,已经是现在和将来我国相关工作人员重点应该研究的方向的其中之一。
2.5电力企业中实行低碳发展的相关策略研究在低碳经济这一模式之下,电力企业中的投资和生产以及交易策略将会面临更高的不确定性。对发电企业来说,除了要考虑电价波动和需求关系波动等一些传统的因素之外,企业还应该充分的对国家宏观调控相关的碳税或者是其他的各种配额机制相应制度等因素进行考虑。并且企业还要对国际市场的二氧化碳价格波动和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评估。所以,采取符合低碳电力这一发展模式的相应发展策略,提高企业自身的运作适应性和灵活性,是企业能够具有抵御不同风险的能力的前提条件,是目前发电企业在低碳发展的过程中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企业中工作人员主要的研究方向。
3.结语
电力研究报告电力行业是基础的能源行业,就目前的技术来看还没有能替代电力的新能源具有可实际应用性。因此即使是2050年以后,预计电力行业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所谓衰退期表示这个行业运行相当成熟,导致行业利润率远低于工业行业平均水平的状态。
电力行业是基础行业,就目前的技术来看,还没有新的方式可以提到电力在社会生活各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随着新能源、环保等由概念转换成技术应用,我们的生活方式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而电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力行业在不同国家其生命周期曲线并不同步。影响我国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则是工业化。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如下。
中国经济的重工业化和城镇化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预计 20xx年前后我国的重工业化就能基本完成,到 2030年城镇化也将基本完成。与此同时,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热潮也将逐渐冷却下来。从目前国内专利技术引进和原创的发展速度估计,2030 年前后中国将逐步迈入技术输出国行列。届时,电力行业的需求增速将逐渐和居民内生需求靠拢,增长幅度比近几年的水平大幅下降。
从竞争角度看,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电力市场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厂网分开进行的比较彻底,竞价上网已经开展多处试点,主辅分离和输配分离正在紧张的开展。预计到 20xx年前后,中国将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通过破除垄断、充分竞争,电力行业的成本将大幅下降,行业利润也会逐渐下降。到2030年以后,行业运作更加成熟,利润率继续下降。2050年以后,中国电力行业利润情况将在各主要工业行业中排名靠后。
长期以来,微软公司在行业用户的心目中,一直是一家技术实力雄厚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以及其他系统软件的提供商,但是在2008年9月22日,国电信息中心举办的“电力信息化年会”上,微软却以“电力信息化基础架构总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身份首次在电力行业亮相。微软中国企业客户部总监李涛先生在他的演讲中提到,电力体制改革不仅仅是组织上的变动,实质上是引入竞争机制,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这种市场化新体系的建立,让IT在其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涛还强调,微软已经远远超越了桌面操作系统提供商的范畴,已经能够提供一整套的企业级解决方案和服务。为了进一步了解微软公司及其在电力领域的发展战略,记者现场采访了李涛先生。
记者:听说您从前曾经从事过电力行业的IT业务,而且微软是首次全面大规模服务于电力行业,您能否谈谈微软对国内电力市场的看法。
李涛:在2001年之前,全国每个省都有若干家从事电力信息化项目集成、软件开发的公司,经过四五年的整合后,全国只剩下几家大公司了,因此它服务的客户深度和利润也就增大了。电力企业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业务不确定性、人员不确定性和机制建制的不确定性,让很多电力行业的IT从业者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战略、资源整合的过程,电力市场的整合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整合是在电力管理机构的倡议下进行的,是为了达到政策、策略上的信息化要求。而第二次整合则是由于市场的需要,从第二次整合市场化需求来看,电力行业对IT的需求非常巨大,几家大的市场调研公司都预计未来4年中每年的IT投资会达到80亿元的规模。
但为什么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比较大的电力项目都没有启动。事实是,大部分从事电力信息化的人所关注的只是电力信息化的一个部分,也就是管理信息化的那一部分,而电网通信和控制自动化这一部分发展非常快,特别是电力调度的投资每年都在递增,所以从整个行业来看,由于其核心业务不能停顿,因此电网投资非常巨大,相应的其他部分的投资也随时都会增加。
记者: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微软主要是一家桌面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及其他系统软件的提供商,近几年微软也开始逐步走入行业,那么微软在电力领域主要的关注点在哪里?
李涛:微软关注的是电力信息化的整体基础架构的部分,当然对于应用和平台部分我们也同样关注。电力行业具有极为明显的自然分布特征,其分布地域比铁路更为广泛,比如发电厂就是典型的分布管理企业。但是,电力不仅仅是一个分布的概念,比如电网必须分级管理,从国调到网省调、市调、地调到县调,属于五层管理机制,但相对来说在某一个区域又具有一定的集性,因此既要考虑到分布,又要考虑集中的需要。微软为电力行业提供的解决方案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具备了分布加集中管理的特性。
在微软数字化电力基础架构的规划中,强调的是一个统一的基础架构,在这个基础架构上把原有系统做一个整合,这个架构强调了几个重点,首先是信息门户(EIP)的建设,如果对信息门户有一个规划的话,整个信息展现就有一个框架,比较容易使用; 其次是企业的应用集成(EAI), 现在的电力系统要做数据交换、分区,电力对于安全分区的要求非常高,要求进行物理隔离,但隔离之后数据还是需要交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供一个以应用集成和信息门户为基础的基础平台,用一个架构把它们串在一起,然后在这个框架之下,把原有系统整合进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企业信息化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信息孤岛现象和安全隐患。
记者:你曾经提到过,Windows操作系统在欧美地区的电力企业中应用极为广泛,但是在国内,目前绝大多数电力公司使用的都是Unix操作系统,您认为Windows要在中国电力行业中推广会存在什么困难,安全和稳定性能够保证吗?
李涛:在国外,微软在电力行业拥有举足轻重的市场地位,我们已经拥有一大批大型客户。2000年5月,佛罗里达电力与照明公司(FPL)采用了基于微软Windows服务器平台的DMS和EMS系统来替换其控制中心原有的系统,该系统代表了电力行业最为领先的EMS技术应用,FPL公司的用户量在美国五十个州的电力公司中位居前十名;2002年4月,爱尔兰国家电网调度运营商——ESB国家电网,采用了基于Windows的EMS系统,全面替代原系统。
长期以来电力系统的业务特性要求所支撑的信息系统具备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特别是在SCADA/EMS系统中更是如此。基于微软Windows服务器平台的SCADA/EMS系统已经可以达到99.99%以上的高可用性,美国的NASDAQ也采用Windows来替代传统的Unix,以实现99.999%的高可用性和高性价比。
中国的电力行业与国外不同,首先是国内的电力行业对于软件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在国外,软件+服务已经占到IT投资一半以上,但是在中国,软件+服务大概只占到整个IT投资的30%以内;第二就是说怎么样更加有效地发挥IT系统,特别是软件的效率,同时降低IT系统建设的总体拥有成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标准,而这恰恰是微软的一个优势。
记者:您认为电力行业未来的IT需求和应用热点有哪些?
华为Tecal RH5885 V2是新一代四路/八路机架服务器,支持Intel Xeon E7-8800/4800系列处理器,最大提供80个计算核心,内存容量高达4TB。它性能卓越,扩展灵活,采用了35项容错技术,是部署大型数据库、商业智能分析、ERP等关键业务的理想选择。
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个世纪60年代,装备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特征决定了电力行业具有独特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和思路,对IT产品的需求和采购也有自己的特点。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公司)研发经理余斌介绍说:“随着x86服务器性能和可靠性的逐步提高,加之电力行业对安全性的特殊需求,‘x86服务器+安全的Linux操作系统’的架构在电力行业中逐渐流行。从2010年以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无论是在电网调度系统端,还是在变电站端都是如此。”以华为为代表的国内服务器厂商正在积极推动这种转变。
x86架构获认可
在电力行业中,变电站就像是人的手,需要对各类数据进行采集,而调度系统则像人的大脑,要对采集上来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比如,在自动发电控制/自动发电计划中,要通过调度软件计算出电厂的发电量,如果没有强大、稳定的IT系统作为支撑,致使调度系统宕机,就会直接影响到电厂发电。由此可见,服务器等IT设备是电力系统的基础保障。”余斌介绍说。
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化是从发电厂和变电站监视与控制领域率先兴起的。现在,电网调度系统与变电站的监控仍是IT应用的重点。从变电站方面看,由于要实现无人值守,用户对服务器的长期稳定运行有较高要求,因此服务器的主板、机箱、电源等的设计都要满足此要求;从电网调度系统方面看,用户要求服务器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可以实现在线计算和在线分析等。
电力行业也曾经大量使用国外品牌的小型机。后来,随着x86服务器本身的性能逐步提高,虚拟化、云计算等应用兴起,用户不再苛求单个服务器具有高性能,而是通过服务器集群的方式实现高性能。因此,x86服务器在电力行业逐渐得到了普及,这也为国内服务器厂商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契机。“现在,电力行业的一些新建系统,比如备用调度系统都直接采用x86服务器作为支撑平台。”余斌表示。
通常情况下,变电站要求服务器必须具有高稳定性和低成本。国产服务器完全能够满足变电站的这些需求。四方公司最初就是在变电站为华为服务器的应用打开了一个突破口。电网调度系统通常要求服务器具有高性能和可靠性。在此领域,国内的高端x86服务器也慢慢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国产服务器+Linux
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对IT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非常高的要求。电力行业曾经出现过因国外品牌的交换机存在技术“后门”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余斌举例说,每个变电站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局域网,电力系统的IT环境要求实现横向隔离和纵向认证。
出于安全的考虑,无论是国家电网公司,还是南方电网公司,采用由国产服务器硬件平台和Linux操作系统组成的基础架构平台已经十分普遍。“通常情况下,电力行业的用户会首先考虑采用国产的操作系统,主要的基础是Linux操作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安全方面的重大改进。”余斌介绍说,“从服务器硬件平台的选择上看,电力行业的用户目前并没有对硬件本身的安全性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要求。不过,国家电网公司经常会组织相关的服务器厂商、操作系统厂商以及应用软件厂商进行产品的兼容性测试,以确保服务器与操作系统间不会有兼容性等问题。”在这方面,以华为为代表的国内服务器厂商表现得都十分积极,能够很好地配合相关的测试,并会针对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实际需求对其硬件平台进行调整和优化。
全面的服务能力
四方公司是我国电力行业知名的专业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及其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可以为电力行业、公共事业及大型行业客户提供电力及综合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及服务。在为电厂、变电站提供全面监控和保护解决方案的同时,四方公司还可为用户配套提供IT解决方案,包括服务器、网络产品以及工作站等,国内外众多知名的IT厂商都是四方公司的合作伙伴。
大约一年前,四方公司开始与华为公司在服务器产品方面进行合作。余斌回忆说:“由于国产服务器在性能、稳定性、产品性价比以及技术服务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原来通常采用Unix服务器的电网调度系统也开始批量采用国产高端x86服务器。我们意识到,未来x86服务器在电力行业的应用会更加广泛,不仅可以用于对计算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电力调度端,而且会在变电站有更多用武之地。为此,我们加强了与国内服务器厂商的合作,并率先将华为中低端服务器批量用于变电站。”华为主动与四方公司联系,并将服务器产品送到四方公司来测试。华为对电力行业需求的准确把握、过硬的技术能力、全面的服务能力以及积极的合作态度最终打动了四方公司。
除了高品质的产品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外,最吸引四方公司的还是华为的服务支持能力:虽然变电站使用的大多是低端的服务器,但是其应用并不简单,需要支持的数据库、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种类非常多,华为服务器总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最优的服务器硬件,并且经常把最新的机型送到四方公司进行测试;凭借多年来在电信行业的技术积累,华为将程控交换机上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理念也运用到服务器上,从而增强了服务器产品的竞争力;华为具有本地化的服务能力,无论哪个地方的变电站服务器出现问题,华为在当地的服务团队都能及时响应。
余斌举例说:“变电站的操作员站需要采用双屏显示,同时考虑到可靠性的问题,操作员站还希望使用服务器,而服务器自带的显卡功能一般较弱,不能很好地支持双屏显示。为此,华为在其服务器上提供了高性能显卡,并很好地解决了兼容性、驱动等方面的问题。目前,华为服务器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国家电网目前正在推动远程调阅、智能告警等应用项目的实施,涉及到变电站的改造。在这些项目中,华为服务器已经得到了批量应用。
记者手记:借助华为全球服务能力迈向国际
目前,四方公司为电力行业用户提供的多是华为服务器,主要型号为华为Tecal RH248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