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出纳风险防控措施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中心每月会计凭证的复核(二级复核)及季度及年度会计报表的编报;
2、财政部门预算的编制、年终财政决算报表的编制;
3、每月25日之前完成上月银行存款账户的核对,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
4、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核算和资产动态管理系统的录入;
5、《收费许可证》年检工作;
6、担保公司支付业务的复核,会计凭证的复核及会计档案的装订工作;
7、中心工会业务支付的复核,会计凭证的复核及会计档案的装订工作
8、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自查风险点
1、是否充分掌握会计知识,可能影响会计工作的判断;
2、是否遵守财务制度,严格按规定办事;
3、是否隐瞒罚没收入,不偷税、漏税;
4、可能发生利用职务之便编制人情预算、拨人情款等风险;
5、对财务收支等重大资金使用等没有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存在监督不到位的风险;
6、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可靠,报表是否真实反映单位收支情况;
7、是否有保密意识,不对外透露单位财务信息;
8、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易出现物资的流失和浪费。
1、不断更新和掌握新的财政税务法规知识,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
摘 要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出纳操作风险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计出纳操作风险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而且,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防控难点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在实践中,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成因主要体现在重经营轻管理、重表现轻实质和重检查轻处罚三个方面。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操作风险防控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 操作风险 特点 防范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操作风险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三大风险,这足以显现出防控操作风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操作风险的防控问题,国际社会已对资本和防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在现实中,各个行业的操作风险情况不尽相同,他们在遵循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也要作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新要求。基于以上论述,本文以学校会计出纳工作为研究对象,从操作风险特点、表现形式、成因、防范措施四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希望以此能为会计出纳的操作风险防控事业贡献自身的力量。
一、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特点和防控难点分析
长期以来,操作风险一直是困扰各行业发展的重要难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操作风险又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特点。概括起来讲,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从业务的风险性方面看,它正在由高风险业务向低风险业务转变;从业务的内容方面看,它正在由资产业务向负债业务转变;从风险决策方面看,它正在由领导干部决策层向一线操作层转变。由此可见,加强操作风险的防控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近些年来,操作风险的防控难点也在发生新的变化。目前,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防控难点主要集中体现在:首先,员工的道德风险比较难以防范。现如今,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员工道德风险的防控难度非常大。在主观方面,员工道德防范具有主观性,而且防范的标准不统一,使员工道德风险防范具有很强的片面性;在客观方面,员工的道德具有隐蔽性和多变性,给员工道德风险防范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因素。其次,作案手段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在给我们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在客观上为道德风险提供了技术支撑。近些年,作案手段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严重阻碍了操作风险防范的进程。例如,当前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会计出纳工作非常繁琐,服务对象是上万的师生员工,辛苦程度高,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也大,特别是现在金融票据的仿真技术越来越高,这就加剧了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后,操作人员的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在现实生活中,会计出纳的操作人员大多认为风险离自己比较遥远,就放松了警惕,殊不知,操作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这种心态的危害性极大,并最终造成了操作风险的发生。
二、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
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会计出纳操作风险有很多表现形式,但是比较突出的主要有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两种。
在道德风险方面:高校出纳工作是高校会计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项既细致又繁琐,且政策性、原则性、经常性、时间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高校出纳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既坚持原则又处事公正,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要有以大局为重的观念。洁身自好,不贪、不占公家便宜。严守本单位机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同意外,不得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本单位任何信息。高校出纳人员要以主人翁的精神为学校管好财用好财。在实践中,由造成会计出纳道德风险的原因主要有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学校会计出纳经受不住各种诱惑,心态严重失衡,思想严重腐朽;导致了道德风险的发生。
在能力风险方面:从哲学的角度讲,内因是事物发生的根本原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操作人员自身的诸多不足是造成操作风险的最根本的原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业务能力较差上,这最终导致了能力风险的发生。具体而言,能力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操作人员未能准确地掌握岗位所需的业务技能;二是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违规操作和操作失误现象泛滥。进一步讲,能力风险的成因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操作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的力度不够、动力不足;二是金融票据的防伪措施不力,不能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
三、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概况起来讲,目前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经营而轻管理对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影响。
高校出纳人员同学校内外界的接触都较频繁,既要能很好的处理与同事、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和老师、学生的关系,又要在与银行金融、财政部门、工商税务等单位进行交往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工作氛围,借以增进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主动、高效的开展工作,取得有用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在市场环境中,会计出纳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展业务上,而忽视了对操作风险的管理。换句话说,它们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这是造成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突出业务发展,它们不惜牺牲风险管理,有时还将两者放在对立的位置。这种思想上的错误导致了行为上的错误,造成了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混乱局面,提高了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
第二,重表现而轻实质对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影响。
实践证明,素质因素是产生操作风险的又一项重要原因。进一步讲,这种素质因素的主要体现就是操作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水平较低。在日常工作中,相关负责人对员工的思想和防范风险状况缺乏必要的监督,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表现缺乏正确的理解。除此之外,他们对重要人物、重要时间、重要岗位、重要环节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常常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各项规章制度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些问题,既从客观上反映了素质因素的重要性,又是实践中产生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
第三,重检查而轻处罚对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影响。
在实践中,会计出纳也比较重视内部检查,而且有意地扩大了检查的范围和次数。从理论的层面讲,这种行为十分有利于防控操作风险。但是,众所周知,检查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追求表面形式、搞形象工程,而不注重处罚各项违规操作行为,就不会对操作风险的防范产生实质的影响。然而,现实情况令人堪忧,存在着严重的重检查而轻处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产生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原因之所在。
四、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
基于上述的内容,对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防范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第一,要提高操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实践证明,提高操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防范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根本性措施。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养成爱岗敬业和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其次,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防范技能和水平。
第二,要加强操作风险防范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操作风险防范的重要保障。在实践中,我们要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制度,已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做好这样几项工作:首先,要彻底检查、整合、完善现有的业务制度和流程,解决制度间缺乏制约性的问题;其次,要切实加强制度的监督与管理,将各项规章制度都落实到实处。
第三,要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操作风险的防范而言,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充分发挥惩治作用,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要秉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危害性、惩治办法进行细致地分析与研究;其次,要克服各项主观因素的阻扰,公平地对待每一位被惩治者;最后,要灵活运用各项惩治手段,增强惩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防范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我们要想将该项工作做好,必须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我们要对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特点及防控难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我们要对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成因有一个准确的分析;最后,我们要切实采取各项有效的措施,加强会计出纳操作风险防范的广度和深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该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亚娟.如何防范会计出纳操作风险.现代金融.2006(1).
一、制度管理不健全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某单位在接受上级财务检查时被查出:单位账面银行存款余额为89.88万元,经银行实地对账,银行账面余额只有0.88万元,相差89万元。经查,该单位出纳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挪用资金购买游戏装备,检查人员对出纳和会计账薄核对发现,会计账未及时登记核对长达半年之久,网银U盾全部由出纳一人保管,半年内该出纳分别多次利用网银支付购买游戏装备等,最后家属到处借钱补上了漏洞,但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破坏性影响,同时当事人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除了当事人毫无法制意识外,会计不履职、网银管理职权不清,不落实管理制度都是被忽视了的关键环节,那下面我们就主要从制度建设方面来看一看作为出纳和会计会面对怎样的内险,应该做些什么: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的风险
(1)资金安全管理部门及职责不清晰。导致资金管理管理制度不清晰,无章可循,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职责范围,整个资金安全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引导发风险。(2)资金安全管理岗位分工不合理。导致岗位设置分工不合理,导致职责不明晰,工作相互推诿,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一人兼任多个不相容岗位的情况。(3)财务印鉴管理不善,不认真落实盘点管理。导致缺乏制度或者不将制度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会造成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行为的发生而导致资金损失。(4)工作交接管理可有可无不重视。导致工作交换程序不清晰,容易造成责任划分不清楚,相互推责的风险。
(二)防范措施
会计的职责:负责经费开支的审核把关,对报销票据的合法性负责,严格按照标准和规定审核原始凭证,所有需在本单位办理结算手续的票据,会计必须首先审核,再按财务审批程序逐级审批;定期分析、反映经费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每半年对经费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写出书面材料向党委汇报,负责起草有关经费请示报告;负责会计凭证、报表、账簿、上级批件、请示、报告等财务档案的整理、装订、归档、保管;办理到期财务档案销毁手续;严格票据使用规定,负责票据的请领、分发、登记以及票据存根的核对、回收、保管工作;保管好会计印章。出纳人员职责:负责到银行取款、送款和库存现金的清点保管,负责银行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汇款单、汇票等传票的签发、接收、保管,对所管资金的安全负责;负责出纳账的记载、结账、核对、保管及银行存款的清理、核对。取得的原始凭证要合法有效,手续要齐全,记账要及时,入账要规范,做到日清月结,银行存款和现金与实际要一致,按月与会计和银行核对账目,清点库存现金,月末编制库存现金清点表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熟悉现行财务标准制度,严格执行《武警消防部队资金安全管理规定》,签发支票必须注明签发日期、用途、金额(金额不详的注明限额)等内容,不得预先填写支票密码,不得签发空白支票,借用支票在5日内收回并及时结清账目;不得用白条或单据顶替库存现金,严禁私自外借公款和挪用现金;提取现金时,必须填写“提取现金审批单”,经会计审核签字,经批准后,方可从银行提取现金;办理货币资金收付业务,手续必须齐全,收款要开给收据,付款要有凭证,报销和收款时,要在相应的原始凭证上加盖“现金收、付讫”或“银行收、付讫”戳章,由于工作不细而收取的假钞,责任自负;负责办理、核对和清理各类预借款。
(三)印鉴管理
(1)在银行的预留印鉴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财务印鉴章须指定专人保管。(2)指定财务印鉴章管理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严禁一人同时保管同一账户的银行支票和预留印鉴,或同时保管同一账户的两枚以上(含两枚)银行预留印鉴;个人名章为银行预留印鉴之一的人员发生工作变动时,应在工作变动内及时办理银行预留印鉴更换手续。银行预留印鉴的更换必须按审批权限审批同意;未经审批的经济业务,不得加盖印鉴;印鉴保管人临时交接印鉴时,需填写印鉴交接记录,印鉴交接时需有监交人在场进行监交,并编制<交接单>,由交接双方与监交人签字确认;财务印鉴章管理人员应建立<印鉴章使用台账>对印鉴账的使用进行登记。
(四)工作交接管理
当后勤财务人员变动时应及时安排新老岗位人员进行交接,移交工作要点如下:现金、有价证券要与账簿进行核对,如发生账实不符,移交人员应及时查明原因;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合同、单据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完整无误,如有遗漏,短缺,移交人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中注明,由移交人负责;银行存款账户余额应做到对账单、银行日记账核对相符,有未达账款的,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印章移交时,移交人应带领接交人到各银行办理印章更换及与相关人员进行工作衔接,帮助接交人熟悉银行环境及人员;各种债权债务账户余额应与往来单位和个人核对清楚;工作交接过程中,移交人员有责任解答接替人员对有关交接事项提出的质疑,且不得以任何形式借故推延不移交;移交后,如发现原经办业务有违法违规等问题,责任由原移交人承担;临时性移交双方应在《工作移交清册》或《移交清单》签字确认。会计出纳人员移交工作均应编制《工作移交清册》或《移交清单》,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一份,存档一份备查。
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防控措施
(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不重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为可有可无。导致与资金管理活动相关档案管理不到位,可能造成资料遗失、档案不全、信息外泄等风险。
(二)防控措施
一、抓业务经理管理,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管理队伍
继续对业务经理实行精细化管理,多渠道、多方式提升业务经理履职水平,培养业务经理组织领导能力,充分发挥业务经理在基层网点的管理与监督职能。
一是继续坚持业务经理例会制度。继续坚持每月召开业务经理例会,不断丰富例会的形式和内容,完善对业务经理的精细化管理,指明业务经理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增强业务管理能力和技能水平,达到巩固、学习、提升业务知识水平和加强风险内控管理的根本目标。
二是继续对业务经理进行全方位培训。继续实行部门联动,定期组织各条线业务部门对业务经理进行业务知识、风险防范和履职等方面的培训,促进基层网点业务水平和内控实力的双提升。定期对业务经理履职能力进行测评,借助支行组织的季度水平考试帮助业务经理顺利地、高标准地完成省行组织的各项测试,提高业务经理的工作水平。
三是加大对业务经理履职的检查力度。加大对业务经理履职的检查力度,严格按照省行每季度检查的机构数不低于本辖机构总数的25%,全年检查必须覆盖所有机构的时间目标。在实施检查方面,支行将采取现场和非现场形式通过观察、询问、查阅等手段对业务经理履职进行深入细致地检查。
四是严格执行业务经理轮岗和准入退出制度。对业务经理实施轮岗计划,根据业务经理个人素质、业务知识水平以及履职能力对业务经理进行岗位轮换。同时,支行将采取网点推荐,严格笔试和支行研讨的方式充实业务经理后备队伍。对于一些虽然已在岗,但却不符合所在岗位任职资格的业务经理,支行将适度采取淘汰措施,对业务经理进行岗位调整,进一步提升业务经理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
五是进一步强化业务经理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经营性分支机构业务经理派驻制实施细则(2010年版)》重新对白云支行业务经理考核制度进行修订,通过真实反映、客观评价业务经理工作绩效来提升业务经理工作积极性,促进业务经理队伍工作效能最大化,保障网点业务的稳健、持续发展。
六是进一步提升业务经理队伍素质。建立业务经理内控信息反馈制度,保证业务经理派驻管理中沟通工作的实时性和实效性。不定期组织业务经理助理层面人员进行培训和座谈,及时与网点进行沟通,准确把握基层真实现状,努力提升营业机构内控管理能力,不定期组织业务经理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增强业务经理团队凝聚力。
二、抓内控风险管理,严密运营操作风险
一是全力以赴保障IT蓝图顺利上线。做好各机构网点人员合理安排,兼顾日常工作和IT蓝图的培训学习,组织员工在投入大量时间学习新系统和新业务流程的同时,既要做好现阶段各项工作的跟进和处理,也要做好风险内控防范。进一步加强IT蓝图新旧线过渡期的内控管理,切实做到业务管理和内控措施同步,防范风险于未然,确保上线前后内控管理的连续性。根据蓝图会计核算调整方案,配合资金业务与支付业务、国债业务、内部往来业务及其他表内、表外业务与利息核算等总账账户进行的数据迁移工作,并完成收付业务系统的转培训工作。做好全行思想动员,明确职责分工,增强制度执行力,做好BGL新旧账户补录工作。
二是继续开展常规检查,保持检查监督强度。根据运营工作检查安排,继续对网点进行运营内控检查工作,保持现场与非现场检查监督强度。采取组织人员对全辖运营业务进行常规检查、录像抽查、突击检查相结合方式,进一步加强人民币收付业务的检查,制订相关业务操作规程,规范员工操作,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联动作用,加强内控管理工作。
三、抓收付清算管理,提高清算质量
一是抓好资金收付清算管理。督导落实支付清算帐务核对,提高支付清算帐户核算质量,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规范操作与管理,抓好资金收付清算业务的监控管理,防范清算操作风险,确保各项管理指标达到省行规定要求及资金安全,并完成省行各项收付帐务指标。
二是抓好网点业务培训。充分利用支行联动培训,对新规定、新要求进行讲解,确保第一时间将文件精神传达至各网点。组织网点一线人员开展人民币收付业务(含反假货币)培训,切实掌握现金收付业务管理和操作要求,提高反假货币鉴别能力、合规操作意识和服务水平。根据省行IT蓝图出纳业务上线进程安排,有序组织全辖IT蓝图出纳业务培训工作。
三是抓好业务应急演练。继续组织网点开展现金业务应急学习和演练,提高各网点人员对现金业务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防范现金业务风险。
四是严格落实一线柜员上岗制度。按照人民银行每年反假货币上岗资格考试安排,统一组织未持证柜员参加考试。督促考试人员加强复习,提高考试通过率,努力实现一线柜员100%持证上岗的要求。
四、抓现金出纳管理,严格落实出纳现金管理制度
一是严格执行出纳管理及安全方面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抓好人民币收付业务的检查,完善我行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提高收付水平。完善出纳中间环节的交接手续,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规范操作程序。同时,搞好反假币培训管理工作,提高柜员反假币能力。
二是加大检查力度,规范网点出纳业务操作。对网点尾箱实施细则、人民币收付业务和ATM现金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实现现场检查覆盖面50%,利用视频联网监控进行非现场检查覆盖面50%,全年现场及非现场检查覆盖面100%的检查要求,力求防患于未然,降低出纳业务差错数量,防范出现重大问题。严格监控网点现金库存,结合我行实际情况,调整现金运转流程,提高现金流转效率,有效降低全辖现金占用量,减少无息资产占用。
五、抓银企对账管理,重视对帐风险防控工作
一是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对账人员管理。明确专职对账人员的职责,相对固定兼职对账人员,增强对账人员的责任心。进一步加强对帐管理的督导,落实辖内网点银企对帐岗位相互制约的要求设置,提高全辖银企对帐的意识,全面促进对帐回执回收率的提升。二是及时处理未达账项,提高对账质量。继续跟进落实银企对帐外包公司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余额不符的做到及时处理未达账项,用未达账项余额调节表进行调节,真正实现面对面对账。三是突出重点账户对账,及时调整重点对账账户名单。除完成规定的重点对账任务外,根据实际情况将新开户账户、新注册网上(电话)银行账户、新更换预留印鉴账户,以及业务发生频繁、资金异动等高风险账户纳入重点对账范围,定期将筛选出的重点对账账户名单及时下发各网点,由对账员进行对账,加大异常账户资金异常情况的核实和排查。
六、抓运营印章管理、重空凭证及会计档案管理,确保安全
一是规范印章使用流程。规范辖属网点运营条线业务印章管理使用流程,落实对网点的检查和核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跟进,切实防范案件风险。
从去年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以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邮政金融风险管理,根据*邮金管[*]24号文件转发省邮政储汇局《转发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川邮储汇发[*]96号文件)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
现将全年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切实防范风险、控制案件的发生。我局领导高度重视邮政金融风险管理,认真组织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从内控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入手,规范操作流程和业务管理,促进互控机制的建立,切实加强全员内控、全方位内控、全过程内控、全年内控,有效防范风险、控制案件的发生。把住内控关键环节,认真研究业务发展和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补充和完善内控制度,加大对邮政金融内控管理和重点岗位人员履职情况的检查和惩处力度,使我局邮政金融内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进一步完善、从业人员的内控意识进一步增强,有效防范邮政金融风险,控制资金案件,促进邮政金融业务健康、协调发展。
二、组织学习,认真领会。我局认真组织邮政金融员工学习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把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到基层,让所有的干部和职工加深对内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其内控意识,使其自觉执行内控制度。继续推进“六个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充分发挥“操作层的互控防线,管理层的日常监督检查防线和稽核检查层的再监督检查防线(三道防线)”的重要作用。
三、“专项治理”与“内控管理年”相结合。我局将“案件专项治理”与邮政金融“内控管理年”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回头看”和“回头查”工作,对重点部位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重点防范,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巩固网点排查成果,继续强化“排查”和“轮换岗”工作。
四、加强对“八个高风险领域”的风险防范。各局一定要针对“八个高风险领域”的内控制度落实情况,在管理和经营的各个层面对其形成高压态势,使各项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切实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对“八个高风险领域”的风险防范进行精细化管理,严格做到:
(一)认真落实授权卡或柜员卡制度。严格执行提款和支票转账的四级权限审批制度(局长、分管副局长、部门负责人、会计),凡一次提取*万元及以上的相关部门必须严格审核,严格把关。对前台业务授权必须严格按照《智能令牌管理办法》坚决落实三级密码权限管理(支局长、综合柜员、普通柜员),严禁超权限使用智能令牌授权。
(二)严格执行支票印鉴分管制度。在开户行预留的“企业负责人印鉴和财务专用章”必须由财务室负责人指定专人掌管,不得由储蓄会计和出纳掌管,支票应由出纳掌管,购买支票登记簿应由会计掌管。凡掌管银行预留印鉴者,每次审核使用支票提款后,必须在支票使用登记簿签章。
(三)加强空白凭证管理。重要空白凭证实行“统一印制,专人管理,定期换岗,双人领取,证印分管,入库保管”的办法,视同现金管理。对重要空白凭证必须实行双人分管机制,重要空白凭证实物由库管员管理,凭证管理员负责登记、核算,双方要定期盘点核对,确保账实相符。重要空白凭证的入库、领用做到手续清楚、责任明确、检查及时。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人员按种类设立“重要凭证分类汇总登记簿”和“重要凭证分户登记簿”,依据重要空白凭证请领单、上缴单、发放单以及使用等随收发(使用)数量变化进行登记、盘结。
(四)严格执行金库“五大制度”和尾箱管理规定。金库管理必须严格执行金库管理“五大制度”、“双人值守”、“双人进出库”、“金库钥匙双人保管”、“双人开启金库大门”、“双人开启密码”、“金库现金必须严格控制在核定的限额内”等管理办法。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金库,每旬必须对金库安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支局金库每月不得少于10次检查。
尾箱按使用级别分为普通柜员尾箱和综合柜员尾箱,按用途分为现金尾箱、凭证尾箱和现金、凭证混合尾箱三类。一个网点只能设置一个综合柜员尾箱,按一个台席一个尾箱的原则设置柜员尾箱并与实物尾箱相对应。营业结束,普通柜员轧账正确无误后必须上缴系统尾箱,同时将系统尾箱对应的实物尾箱上缴综合柜员。
(五)认真执行查询对账制度。储汇会计人员必须坚持“三个天天(即:天天对账、天天做账、天天核账)”制度,并定期与出纳、银行及上级账务进行核对,确保总账、明细账科目设置齐全、总细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储蓄会计每月与出纳一同到银行领取银行对账单并逐笔勾挑,做到银邮相符。稽查人员必须按规定的检查频次和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账务进行核查,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隐患。
(六)严格执行重点岗位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邮政储汇重点岗位人员(储汇会计、储蓄出纳、营业前台人员、事后监督、经警、支局长)实行轮换,是储汇资金安全运行监督制约机制的需要,是完善内部控制和及时发现邮政金融风险隐患的需要,也是预防控制内部资金案件的重要手段,做到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对储汇重点岗位人员实行轮换,每半年轮岗人员不得少于30%,全年必
须对100%的重点岗位人员进行轮换岗或强制休假。
从去年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以来,我局领导高度重视邮政金融风险管理,根据*邮金管[*]24号文件转发省邮政储汇局《转发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川邮储汇发[*]96号文件)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
现将全年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切实防范风险、控制案件的发生。我局领导高度重视邮政金融风险管理,认真组织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从内控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入手,规范操作流程和业务管理,促进互控机制的建立,切实加强全员内控、全方位内控、全过程内控、全年内控,有效防范风险、控制案件的发生。把住内控关键环节,认真研究业务发展和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补充和完善内控制度,加大对邮政金融内控管理和重点岗位人员履职情况的检查和惩处力度,使我局邮政金融内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内控制度进一步完善、从业人员的内控意识进一步增强,有效防范邮政金融风险,控制资金案件,促进邮政金融业务健康、协调发展。
二、组织学习,认真领会。我局认真组织邮政金融员工学习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把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到基层,让所有的干部和职工加深对内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其内控意识,使其自觉执行内控制度。继续推进“六个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充分发挥“操作层的互控防线,管理层的日常监督检查防线和稽核检查层的再监督检查防线(三道防线)”的重要作用。
三、“专项治理”与“内控管理年”相结合。我局将“案件专项治理”与邮政金融“内控管理年”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回头看”和“回头查”工作,对重点部位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重点防范,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巩固网点排查成果,继续强化“排查”和“轮换岗”工作。
四、加强对“八个高风险领域”的风险防范。各局一定要针对“八个高风险领域”的内控制度落实情况,在管理和经营的各个层面对其形成高压态势,使各项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切实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对“八个高风险领域”的风险防范进行精细化管理,严格做到:
(一)认真落实授权卡或柜员卡制度。严格执行提款和支票转账的四级权限审批制度(局长、分管副局长、部门负责人、会计),凡一次提取*万元及以上的相关部门必须严格审核,严格把关。对前台业务授权必须严格按照《智能令牌管理办法》坚决落实三级密码权限管理(支局长、综合柜员、普通柜员),严禁超权限使用智能令牌授权。
(二)严格执行支票印鉴分管制度。在开户行预留的“企业负责人印鉴和财务专用章”必须由财务室负责人指定专人掌管,不得由储蓄会计和出纳掌管,支票应由出纳掌管,购买支票登记簿应由会计掌管。凡掌管银行预留印鉴者,每次审核使用支票提款后,必须在支票使用登记簿签章。
(三)加强空白凭证管理。重要空白凭证实行“统一印制,专人管理,定期换岗,双人领取,证印分管,入库保管”的办法,视同现金管理。对重要空白凭证必须实行双人分管机制,重要空白凭证实物由库管员管理,凭证管理员负责登记、核算,双方要定期盘点核对,确保账实相符。重要空白凭证的入库、领用做到手续清楚、责任明确、检查及时。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人员按种类设立“重要凭证分类汇总登记簿”和“重要凭证分户登记簿”,依据重要空白凭证请领单、上缴单、发放单以及使用等随收发(使用)数量变化进行登记、盘结。
(四)严格执行金库“五大制度”和尾箱管理规定。金库管理必须严格执行金库管理“五大制度”、“双人值守”、“双人进出库”、“金库钥匙双人保管”、“双人开启金库大门”、“双人开启密码”、“金库现金必须严格控制在核定的限额内”等管理办法。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金库,每旬必须对金库安全情况进行一次检查;支局金库每月不得少于10次检查。
尾箱按使用级别分为普通柜员尾箱和综合柜员尾箱,按用途分为现金尾箱、凭证尾箱和现金、凭证混合尾箱三类。一个网点只能设置一个综合柜员尾箱,按一个台席一个尾箱的原则设置柜员尾箱并与实物尾箱相对应。营业结束,普通柜员轧账正确无误后必须上缴系统尾箱,同时将系统尾箱对应的实物尾箱上缴综合柜员。
(五)认真执行查询对账制度。储汇会计人员必须坚持“三个天天(即:天天对账、天天做账、天天核账)”制度,并定期与出纳、银行及上级账务进行核对,确保总账、明细账科目设置齐全、总细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储蓄会计每月与出纳一同到银行领取银行对账单并逐笔勾挑,做到银邮相符。稽查人员必须按规定的检查频次和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账务进行核查,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隐患。
(六)严格执行重点岗位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邮政储汇重点岗位人员(储汇会计、储蓄出纳、营业前台人员、事后监督、经警、支局长)实行轮换,是储汇资金安全运行监督制约机制的需要,是完善内部控制和及时发现邮政金融风险隐患的需要,也是预防控制内部资金案件的重要手段,做到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对储汇重点岗位人员实行轮换,每半年轮岗人员不得少于30%,全年必
须对100%的重点岗位人员进行轮换岗或强制休假。
关键词:企业廉洁;管理;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一、全面推进廉洁风险防控管理,要在查找廉洁风险点上下功夫
全面有效地开展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必须首先从准确查找风险点这一基础性的工作入手。具体工作中,我们做到“四个明确”:一是思想认识明确。在查找廉洁风险点的过程中,坚持做到风险查找“准、全、实”。针对“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外部环境”等五类廉洁风险,查找具有重要权力的部门和岗位。根据风险内容的不同,将廉洁风险岗位划分为A类高风险、B类较高风险、C类一般风险三种风险类别,分别制定相应预防措施,逐个提出化解风险的具体办法。在全公司范围内共计排查了217个岗位、排查人员248人、排查廉洁风险点3628个、制定风险防范措施3628条,梳理职权256项,实现了风险排查全面覆盖。
二是查找方法明确。对照各岗位职责,采取自我查找、上级为下级查、下级为上级查、班子成员和科室之间互相查、服务对象和群众代表帮助查的方法,认真梳理职责流程、查找廉洁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实践证明,这种“自己找、领导提、职工帮、互相查”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找准找全可能存在的廉洁风险和监管风险及其发生的部位和环节。
三是查找重点明确。在查找风险点过程中,做到全面查找,重点突出,在找全廉洁风险点的基础上,重点查找在“执行规章制度、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掌管人财物、采购销和管理处罚等实权岗位、涉及职工群众利益”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在公司217个廉洁风险高危岗位中,仅在执行规章制度方面,就查找了121个风险点。
四是查找标准明确。在查找风险点的基础上,对查找出来的廉洁风险进行归纳梳理和审查评估,按照风险发生机率和危害损失程度确定风险等级,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同时,要求部门和个人作出廉洁承诺,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二、全面推进廉洁风险防控管理,要在有效预防上见实效
在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实际操作中,我们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教育。把教育作为廉洁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学习廉洁从业有关规定,创新开展了以“案例警示、先进典型、制度意识、党纪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季度主题教育”活动,以此达到廉洁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是强化培训。定期举办管理人员廉洁从业培训班,对“四管”人员全部进行轮训。通过邀请检察院领导作专题廉洁报告,廉政教育进监狱等形式,深化廉洁风险防控管理。三是强化宣传。定期召开廉洁风险防控推进会,选取试点单位介绍做法,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工作的开展。同时,注重以廉洁文化加强引领,制作发放了《廉洁付煤手册》,定期播放廉洁公益广告展播;以“爱护自己别失去自由,爱护家庭别失去幸福,爱护他人别失去道德,爱护集体别失去荣誉,爱护国家别失去和谐”为内容,创作了付煤公司廉洁之歌《叮嘱》;持续深化廉洁文化建设,营造了“人人思廉、处处见廉、全员倡廉”的浓厚氛围。
三、全面推进廉洁风险防控管理,要在严格管控上出实招
有效地控制管理漏洞,规范权力运行,是做好廉洁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运行环节管控。对现有的工作程序、业务流程、管理方式进行认真梳理。形成了“以制度规定流程、以流程优化管理、以管理完善制度”的风险防控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有效控制了暗箱操作、无序操作等行为的发生。
二是注重经营过程管控。成立了物资计划审核办公室,从物资的计划、采购、验收入库、发放等环节上严格管控;设备管理全面实施计划、采购、招标、验收、保管、发放、维修、报废“八统一”,实行了非煤厂点财务“四统一分”管理、资金支出“六签字”等制度,充分做到了“裸职、裸权”。为有效制约权力,在物资供应、管理规划、经营考核、工资审批等经营管理部门推行了“一站式”服务,实行一站式办公,所有手续在办公大厅均可办理完结,既增强了相互监督,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注重“四管”人员管理。以管人、管权、管物、管事等有业务办理权的会计、出纳、工资员、采购员、计划员、定额员等重要岗位人员为重点,实行定期轮岗。开展廉洁任前谈话、试用期满谈话、诫勉谈话、警示谈话等。分专业编印了《岗位廉洁风险防控管理资料汇编》,全面展现了廉洁风险防控的基本操作方法和详细工作流程,把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寓于日常管理之中。通过实施分级管理、推行廉洁风险抵押、建立纠错训诫机制、执行阳光公开等一系列有效举措,使廉洁风险在“四管”人员岗位上控得住。
关键词:勘察设计 分支机构 财务风险 防控
一、前言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勘察设计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可选择独立法人分支机构或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两种形式。实践中,企业为规避繁杂的程序,一般设立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由于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的责任最终由勘察设计企业承担,分支机构日常经营活动所涉及的财务风险将对企业构成直接影响,相关风险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防范和控制,一旦转化为现实危机,不但会给分支机构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甚至还会使勘察设计企业承担相关经济和法律责任。笔者通过对分支机构的考察和了解,结合多年财务管理经验,仔细研究了分支机构主要财务风险,分析整理了相关防控措施,以期通过这些措施的施行,防范或降低相关财务风险。
二、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基本现状及不足
设立分支机构通常是勘察设计企业市场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企业与当地资源相结合的产物。分支机构利用企业品牌效应,获取并完成勘察设计项目,实现企业规模扩张、效益提升和多方共赢,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通常较少关注分支机构财务管理,没有配备适当的资源,因而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往往较为落后,多数没有系统的财务制度、专业的财会人员,甚至长期没有专职财务人员,无法适应日常会计核算和风险防控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企业财务部门较少涉入分支机构管理和规划,无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因而分支机构财务风险在不断积累和加剧,给企业带来较大风险和隐患。
三、分支机构主要财务风险
因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通常不涉及自主投资、筹资等相关领域,本文提到的财务风险,主要指生产经营过程中与财务有关的风险。
(一)资金活动风险
资金收支方面,规模较小的分支机构以及分支机构前期筹建期间,往往没有形成规范的货币资金管控制度,没有设立专职会计和出纳,一定程度上存在资金管理混乱的现象,容易诱发违规、违法行为,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资金调度方面,如果资金安排不当,可能因调度原因导致资金短缺而影响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或引起较多资金闲置浪费;资金控制及账户管理方面,如果没有严格的资金及账户管控制度或执行不严,容易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或遭受欺诈,容易造成单位资金账户被违规出租、出借,使单位陷入不法交易,从而带来法律风险。
(二)资产管理风险
勘察设计企业分支机构管理的资产主要有以下三个类别:一是因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账款,二是因其他应收暂付产生的其他应收款项,三是部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在既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财务力量又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分支机构资产的安全完整及保值增值存在很大风险。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暂付款项,可能因为没有进行合同台账管理和账龄管理,从而无法及时提醒催收,使企业丧失货币资金时间价值,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甚至引起坏账损失;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则因通常没有建立收发存台账及日常管理与维护制度,使资产管理处于较低水平,加速资产的损耗或直接造成资产损失。
(三)会计核算与财务控制风险
由于勘察设计企业分支机构人数往往较少,业务模式相对灵活,会计核算及财务控制面临一定挑战。在进行日常会计核算方面,由于分支机构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对账、盘存、稽核等会计核算制度和流程,且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一般较为欠缺,从业经验和工作技能相对不足,很难根据准则要求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甚至不能及时提供正确的核算结果;在财务控制方面,由于分支机构对原始凭证及审签流程没有明确要求,或具有较大随意性,容易造成会计凭证及财务控制手续不规范、不完善,形成财务管理漏洞,造成虚增成本费用和企业资产流失,部分业务甚至会涉赚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给企业带来相关法律风险。
(四)发票及涉税风险
分支机构作为会计主体和纳税主体,日常经营中需要开具发票、收取发票凭证,并按规定申报缴纳相关税款,如果管理不善或专业人员能力不足,往往存在较大风险:发票管理与开具方面,空白增值税发票在购买、保管、开具、用印、交付等环节管理不善,不但可能导致发票丢失、被盗用,而且可能存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风险;成本费用发票凭证方面,如果审核不严,可能会出现虚假发票入账、违规抵扣进项税额、应抵未抵进项税额等问题;在纳税申报及缴纳方面,是否按规定如期申报、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款,是否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等,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一旦违规违法被稽查发现,企业不但要补缴税款,往往还要面临罚款、滞纳金等处罚,甚至面临刑事责任风险。
四、分支机构财务风险主要防控措施
随着国家财税政策进一步完善,特别是2016年5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之后,国家经济环境和税收执法环境正在发生重要变化。为维护企业利益,降低企业风险,企业应高度重视分支机构财务风险的防控工作:
(一)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规范、适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分支机构规范运行并降低相关财务风险的基础。通常,勘察设计企业应当建立三个层次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是根据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经济性质及其他具体情况,建立分支机构财务管理风险责任制度,明确分支机构负责人、总机构相关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责、权限和责任;二是根据勘察设计行业特点和国家财税政策、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建立各分支机构共同遵守的财务管理及审计监察制度;三是建立分支机构日常运行的具体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如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费用报销制度、劳务外包管理制度等。企业可根据对分支机构权限的设计和规划,规定各层级管理制度的制订、修订权限或审批、备案要求,以实现企业分支机构财务风险管控与自主经营相协调。
(二)注重分支机构前期财务规划
项目和市场通常是勘察设计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最主要、最直接的驱动因素。由于各分支机构在市场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不同分支机构在项目承接、项目合作、收益分配等方面运作模式不尽相同,甚至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为适应分支机构经营环境,同时防控财务风险,勘察设计企业应当在分支机构设立前期进行相关财务设计和规划,在考察了解分支机构环境的基础上,设计既符合国家及当地法规政策,又适应当地特点的业务运作模式和财务管理模式,据此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并拟定人力资源、设备设施、软件、资金等相关资源的配置方案,为日后分支机构财务规范运行打下良好基础,实现财务风险防控和业务支持并重。
(三)加强财会人员管理和技能培训
分支机构财会人员是落实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及财务规划的重要角色,也是分支机构财务风险管控的关键。为提高财务风险管控效果,一方面要加强财会人员管理,从组织上、思想上、纪律上加强规范和约束,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财会人员业务处理和风险把控能力。在财会人员管理方面,一般由企业委派分支机构财务负责人,并主导会计、出纳岗位的招聘、任用和薪酬调整,实行总机构财务部门和分支机构负责人双重管理,并建立财会岗位考核制度;在专业培训方面,应加强入职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建立岗位学习与业务研讨工作制度。对于特殊情况下临时兼任财会工作的其他人员,须完成基本岗前培训,确保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和必要的工作技能方可兼任财会工作。
之一:关注柜面操作风险控制。重点关注员工执行操作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无随意性。规范柜面授权、印鉴章戳、空白凭证、营业现金管理,杜绝以习惯、以人情代替制度的现象,提高制度执行力,把好第一道防线关。
之二:关注营业场所安防措施。重点关注安全防范的重要部位,包括营业场所营业前、营业中、营业后的安防设施(包括联动门、警器、警具);关注在行式、离行式AYM的配钞、管理、巡查;押运人员与柜员现金的交接流程、手续,防盗、防抢等安防设施的配备、佩带、使用。
之三:关注业务库室日终值守。重点关注农村网点24小时业务库双人值守、报警布防情况,落实双人进出库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确保业务库资金安全。
之四:关注客户经理营销风险。重点把关客户经理道德风险、营销过程中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及时掌握客户经理工作情况,查看中间业务是否合规,督促客户经理严格执行《个人客户风险评估操作规程》。
之五:关注电子银行风险管控。重点关注个人网银业务操作流程,在个人电子银行注册、变更环节时对客户的身份进行认真核查;坚持U盾的双人发放;企业网银注册过程中要严格审核企业注册网银意愿、经办人员身份和印鉴的真实性,提升电子银行风险防范水平。
之六:关注信用卡进件核实。预审员对信用卡进件要认真审核把关,严格执行初、预审制度,确保资料完整、真实、有效,加大信用卡监控力度,严控信用卡风险。
之七:关注业务对账处理环节。重点关注中间、对公业务对账过程管理,加强对公业务日常监控,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从对账工作的签发、送达对账单、回收对账单、处理对账结果、对账登记及对账单的保管等各项工作中发现问题和风险点,消除苗头隐患。
之八:关注贷款“三查”质量。重点关注贷款“三查”的操作流程。高度重视贷款“三查”基础工作,明确贷前、贷时、贷后三查的具体内容和采集数据或信息的规范性渠道,加强数据或信息来源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的审核,及时防范贷款风险。
之九:关注支行长现场履职检查。督促支行长做好网点日常生产组织管理,防止为迎检存在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督促支行长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确保网点业务合规发展。
之十:关注“黄、赌、毒”九种人。重点是“九种人”行为排查,要抓好全体员工的思想教育、法规教育,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和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风险排查,分析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和苗头及时整改,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时,关注下列重要岗位:会计出纳岗、网点负责人岗、押运岗、与现金直接接触的柜员岗、信贷员岗、与现金不直接接触的资金调度划拨操作岗。等等。
1.高校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既是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单位治理的基石。实施好内部控制,对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规范财经秩序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实施内部控制,有利于推动廉洁高效、办好人民满意高校;有利于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有利于推进财务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财政部颁发的《单位内控规范》第三条规定:“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这一定义包括了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高校内控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我国高校的实际相结合,梳理业务流程,瞄准高校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强化机制建设,把制衡机制引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制衡是实现高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关口前移”是实现高校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治理结构优化是实施高校内控的关键。
2.高校廉政风险防控廉政风险,是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执行公务或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即在行使权力的部门、环节、岗位客观存在发生腐败行为或不廉政行为的风险。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廉政风险普遍存在于社会和组织之中,会对组织存在负面影响,尤其是高等级廉政风险会对组织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廉政风险通过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是能够防范和避免的,只要不断关注自身和运行及组织的内外环境,通过风险识别来识别预警信号,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就能使组织处于安全状态。高校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创新内部控制,反腐倡廉的方法。高校廉政风险防范防控,是把现代管理理论和反腐倡廉工作实际对接融合,紧紧围绕高校容易滋生腐败的风险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和减少廉政风险的发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所决定的,是规范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是预防高校腐败的有效手段,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3.开展高校内部控制和廉政风险防控的内容是统一的、协同的高校是一个系统庞大的组织,实行的是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两套管理机制,在领导体制上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涉及的内部控制领域既有教学、科研、招生、学术等管理内容,也有与其他事业单位相同的财务、基建、物资采购、校办企业、后勤等部门;人员既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也包括教辅人员和服务人员。高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目的是抓住学校在决策、执行、监督环节的权利运行特点,控制内部各个管理部门、管理领域、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的权力运行,确保学校的各项内部控制管理职责明确,勤政廉洁,务实高效。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涵盖高校内部控制的基础,一个是从校长控制角度执行,一个是从党委的角度执行。把内部控制和廉政风险防控结合起来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大创新,要把二项工作统一部署,统筹推进。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与廉政风险防控风险的协同防范管理
1.高校财务部门的主要廉政风险点(1)预算管理岗位:涉及学校资金的调配,具体体现在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指标控制与监管等环节。(2)财务审批岗位:涉及国家政策法规和学校对财务审批制度的执行,决策程序、收入分配、大额资金使用、特殊款项支出等的把关等。(3)财务分析岗位:涉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关系和影响学校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财务监督岗位:涉及财经秩序的维护和财经制度的执行,违反财经政策和纪律行为的协同防范与处理,学校经济利益的维护。(5)收费管理岗位:涉及各种收费项目标准及制定,收费的实施,收费票据的管理,收取资金的入账,收费规范、学费减免的协同监管等。(6)票据管理岗位:涉及各种发票、收据、支票等票据领购、印制、发放、使用、登记、注销等。(7)资金出纳岗位:涉及现金收支、支票开具、票据出具、现金管理、资金安全等。(8)资金运作岗位:涉及银行存贷款的相关业务、银行的选择、存贷利息的结算、存贷资金的安全等。(9)银行对账岗位:涉及学校存款及资金往来状况的监管,特别是对学校已收银行未收、学校未付银行已付款项的实时监控,关系到学校资金安全。
2.主要防控方法与措施(1)营造财务内部控制与廉政风险防控文化环境。对在风险点岗位工作的党员干部及财会人员,加强内部控制和廉政风险防控的思想教育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构筑党员干部及财会人员自省自励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财务文化”建设,营造内部控制和廉政风险防控协同的观念与文化环境。(2)规范内部控制与廉政风险防控协同的财务决策。对高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实行集体议事,有效集中群体智慧,集思广益,减少财务决策失误,提高财务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确保财权运行的规范化,使决策过程中的权力扩张和腐败行为从源头上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有效进行内部控制和廉政风险防控。(3)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机制。按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廉政风险防控协同的工作整体要求,按查找的风险点制定相关风险防范的管理措施,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尤其是对权力运行监控,及时纠正不当行为,防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进行内部控制和廉政风险防控。(4)完善综合监督机制。完善综合监督机制,主动接受分管领导、纪检监察、审计、工会等部门的检查和考核,全面覆盖,使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监督全面覆盖,行之有效,加强对风险岗位、风险事项的的综合防控。(5)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从高校内部控制的廉政风险防控的高度,重视财务队伍建设。严格进人标准和选聘程序,及时补充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研究生充实财会队伍,解决财务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问题,以避免由于合格财会人员数量不足和队伍素质欠缺导致财务内控缺失和廉政风险防控不利,造成学校财经受损。提高人员的内部控制和廉政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资金运行 风险评估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43—02
1 资金运行面临的客观环境
目前,我国社会环境和金融体制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总的来看,金融安全发展受到普遍关注,资金运行总体环境有利于安全管理,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利益诱惑增大,挪用资金时有发生。随着银行股份制改造、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出现了高利吸储,高息集资等违规操作机构;股市涨、基金热、彩票火等社会环境,使挪用资金问题时有发生。这些直接威胁着部队资金安全。如某单位发生的挪用资金案件,就是受高额回报诱惑,动摇了资金管理人员意志,内外勾结酿成的。
(2)资金支付结算方式增多,安全管控难度加大。资金支付结算,离不开金融机构。目前,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手段的进步,银行支付结算方式不断更新,由传统单一的异地信汇、电汇和同城转账支票结算方式,发展到网上银行、电话银行、银行卡、通存通兑等多种现代支付结算手段,带来时效性的同时,也由于资金支付渠道增多,加大了风险隐患。
(3)市场环境社会矛盾复杂,安全防范措施要求高。当前,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分配机制还不够完善,贫富差距等社会矛盾依然突出,少数人员受利益驱动铤而走险。部队是个消费群体,薪金、津贴发放使用现金数量大、资金存取在途风险仍然存在,需要采取稳固措施防范。如去年邯郸市某农行发生的金库几千万元现金被盗案件,沈阳市几年前发生的运钞车上百万元现金被抢案件等,都说明了资金安全上的高风险。
(4)人员思想教育不到位,防控违纪违法任务重。受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影响,部分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移,致使贪污腐化成为当前经济社会的突出问题。当前,违规使用大额现金,脱离财务监督;预算管理不规范,开具假发票谋取私利;擅自开设银行账户,私设“小金库”等,这些现实问题,说明防范资金安全风险的任务非常艰巨。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90%以上的职务犯罪都涉及经济问题,这充分说明了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2 资金运行管理存在的风险
透过资金运行的客观环境分析,我们结合实际和调研,感到在资金管理中和主要环节上存在以下风险。
2.1 资金存储划拨方面
(1)存储信用风险。银行网络系统设计缺陷,易被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入侵,盗取资金或密码;或银行规模较小,抵御自然灾害和金融风险能力较弱,资金安全没有保障。
(2)划拨支付风险。资金通过银行划拨,易给个别人提供侵占、挪用资金的机会,同时将资金分散存放于多个账户,会增加管理风险,降低安全系数。
2.2 资金结算支付方面
(1)票据支付风险。银行票据、预留银行印鉴管理不严或丢失,及签发空白或要素不全的票据,易被他人利用,挪用或盗取单位资金。另外,犯罪分子伪造支付结算凭证及出票人签章等诈骗资金。
(2)电子支付风险。电子支付是通过网络实现交易,易造网络攻击,造成资金损失;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密,容易操作失误,出现错汇、错划情况,或密码丢失、过于简单,发生资金被盗。
(3)现金支付风险。携带现金外出采购发生丢失和被抢;支付物资采购或劳务服务费用,交易过程没有记载痕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欺诈;不良消费,买东报西或私买公报。
2.3 资金运输保管方面
(1)运输风险。单位取送现金时无专人负责、专车运输,发生现金被劫被抢事件。不注意选择现金运输线路,途经不安全、不稳定区域,易发生现金丢失、损毁或被抢事件。
(2)保管风险。保管设施、场所不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或存放大额现金,容易发生丢失、被盗事件。内控措施不严密,管理不规范,容易发生监守自盗,造成资金损失。
2.4 人员操作管理方面
(1)决策风险。管理者不掌握政策,财务人员不坚持原则,造成资金使用决策失误,损失资金。如将资金存入户外银行,甚至合资或外资银行,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诈骗或银行倒闭造成损失;违规使用资金进行股票、债券投资或经营性活动,造成资金损失等。
(2)操作风险。安全观念淡薄,工作责任心淡化,简化办事程序,不懂风险防范,不会安全操作,使资金脱离监管制约渠道,资金安全没有保障。
(3)道德风险。资金经管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偏移,易受利益驱动、不良嗜好驱使,发生贪污、盗窃、挪用单位资金,导致资金损失。
3 资金运行风险的防范措施
针对资金运行存在的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确保资金管理安全不出问题。
3.1 健全制度,严密内部管控措施
(1)计划控制。资金拨付,严格依据供应标准和实力,制订拨款计划,严禁计划外拨款。经费开支,严格依据年度分项预算审查,无分项预算或与分项预算不符的不予保障资金。
(2)岗位分责。落实会计和出纳岗位分离制度。按规定编配会计和出纳人员,严格实行岗位责任管理,不得相互兼管或代替。
(3)分管制约。账目分管,会计管核算,负责凭证审核、编制,核对账目;出纳管日记账,负责凭证复核、付款结算,管理存款现金。财务印鉴和票据分管,电子支付操作卡和授权卡分管。
(4)程序控制。资金划拨、预借、结算审核支付,定期存款、现金提取履行审批程序,库存现金严格限额控制,“三铁一器”齐全到位。
(5)检查监督。不定期抽查资金业务,通报结果,纠正问题,表彰先进,保证程序合规、手续齐全、运行安全。
3.2 创新机制,筑牢内外管控屏障
(1)建立政策指导协调机制。与银行协作加强政策指导,在资金保障和安全管控上,制定单位与银行双向监控资金管理办法,实行公务卡支付结算管理办法,强化资金支付安全预警管理。
(2)建立双向监控机制。与开户银行签订双向监控协议,限额控制大额资金支付和现金提取,防止违规违纪危及资金安全;委托银行工资、代办储蓄,减少现金支付,防止劫盗案件发生;协调银行安装提款机、缴费机,方便取款缴费。
(3)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协作银行开发资金支付安全预警系统,随时监控部队账户大额资金流向流量,及时发现和处置疑点问题,消除危及资金安全的各种隐患。
(4)建立公务卡结算机制。规范单位卡使用范围、申领程序、运行模式、业务核算和风险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和支票结算,堵塞漏洞。
3.3 建强队伍,营造安全管控环境
(1)严格人员选用。从事会计和出纳工作,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严禁无证上岗和聘用临时工。加强财务人员经常性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重点了解和掌握思想状况、职业操守、业余爱好,发现不良嗜好的及时调离资金经管岗位。
(一)统筹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够强
目前各统筹机构的工作人员变动频繁,而且业务素质也参差不齐,与日益发展的统筹工作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风险防范意i只欠缺,风险识别能力不高,不了解统筹政策连续性和变化情况,不能正确识别风险点,这些因素的存在就会造成会计核算不规范、相关制度执行不严格、监督管理不到位等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金运行的风险,极容易酿成截留、挪用、转移统筹基金的风险事故,影响其健康、可持续地运行发展。
(二)统筹业务工作复杂化程度不断加深
近几年统筹基金缺口金额逐年增加、个别养老金项目列支渠道多次调整、总行年底集中拨付统筹基金缺口等等因素,这些都给统筹基金的会计核算、年底预决算、养老保险统筹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统筹管理系统”)的信息维护增加了难度,也给统筹基金的监管和运行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中亟需关注的问题
人总行先后出台一系列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管理办法,建立并完善了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先后研究制定基金内控、预算、支付、结算等制度及个人账户、统计、档案管理办法。但当前的基金监督管理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
(一)曰常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
1.现有基金管理制度中缺少“三级审批”机制。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款项划拨和会计核算由统筹会计和统筹出纳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完成;会计主管主要负责对会计核算和款项划拨的审核和签章。即“支付结算单”由统筹会计和会计主管签批后,统筹出纳即可据此办理款项划拨,基金的管理由统筹机构内部的“二级审批”后即可完成,没有建立对基金支付环节的“三级审批”制度,不利于基金的安全与管理。2.“统筹管理系统”的维护缺乏“复核”机制。各级统筹机构在“统筹管理系统”中设有操作员1名,负责统筹机构内部所有参保人员基本信息、收人信息、收入台账和支付台账、增加减少人员等等的具体维护,由操作员维护后,系统生成最终数据。但对操作员各项信息维护的正确与否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监督,不利于维护参保人员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对养老基金的收支监管。3.统筹基金的会计核算缺少及时有效的核对机制。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会计处理仍然采取原始的手工模式,总账、分户账和结算户存款之间的账务核对主要依靠手工逐项核对来完成,不利于规范统筹基金的会计核算和统筹基金的实时监督管理,更不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堵塞漏洞。
(二)定期检查缺乏有力的监督措施
1.内部定期监督手段不能有效解决基金运行风险。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检查主要为上级行统筹基金管理部门的定期定项检查和同级养老保险统筹机构的全面自查。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上级行统筹基金管理部门的定期检查不能及时、实时地发现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同级养老保险统筹机构的自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有效发现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来监管基金的健康运行。目前,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大部分依靠统筹机构的内部监督来完成,监管手段单一,缺乏外部监督部门对基金进行有效监督,使得基金运行潜在风险集中,对基金运行安全产生威胁。
三、“内外兼修”,强化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监督管理
(一)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统筹基金的内部监督力度
1.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三级审批”制度。统筹会计在“统筹管理系统”中生成“支付结算单”后,逐级由统筹会计、会计主管和主管行长签字确认,再交由统筹出纳再进行款项划拨,进一步加强对基金支付环节的审批制约,保证统筹基金的安全。2.强化会计主管对基金运行的定期检査职责。由会计主管在日常基金收支审批的基础上,按月对会计原始凭证、资金划拨、账务处理,对重要空白凭证、重要空白凭证使用情况登记簿进行全面检查,对参保人员的信息情况进行抽查,着重抽查收入信息情况和支付台账等情况。3.在“统筹管理系统”中增设复核员(可由会计主管担任)。由复核员对操作员在“统筹管理系统”内的数据维护进行全面或重点性的复核和监督,经复核操作后,“统筹管理系统”才能生成相关信息的最后记录,加强信息维护的准确性。4.开发使用“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会计核算系统”(以下简称“会计核算系统”)。引人现代化的核算系统对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进行会计核算,在“会计核算系统”中设置统筹会计、会计复核、统筹出纳和会计主管四级操作员(其中会计主管和会计复核可由1人兼任),由复核员对统筹会计在“会计核算系统”的每笔账务处理进行复核后,“会计核算系统”最终确认账务处理结果。同时“会计核算系统”会自动完成总账、分户账与“结算户存款”的自动核对功能,保证了账务核对的及时性,提高了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建议“会计核算系统”与“统筹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或在“统筹管理系统”另增加子模块来完成会计核算的功能,以完成两个系统数据的相互制约与核对,进一步保证基金的安全、提高会计核算质量。5.建立上级统筹基金管理部门非现场监督方式。上级统筹基金管理机构除定期定项进行现场检查外,可通过季度报表、年度报表、日常报表等反映出的可疑问题或情况,通过“统筹管理系统”对辖区内各统筹机构的系统数据进行监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变定期检查为随时监督。
(二)内外联动,形成基金监管合力
[关键词]内部控制;工伤保险;基金规模
1概要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各级社会保险机构对系统内部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及业务行为进行规范、监控和评价的方法、程序、措施的总称。(摘自2007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暂行办法>的通知》)内部控制由组织机构控制、业务运行控制、基金财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组成。内部控制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性。内部控制的各项内容规范、统一,符合国家有关社会保险政策、法规的要求。
(2)完整性。各项业务管理行为都有相应的制度规定和监督制约。所有部门、岗位和人员,所有业务项目和操作环节都在内部控制的范围内。
(3)制衡性。从组织机构的设置上确保各部门和岗位权责分明、相互制约,通过有效的相互制衡措施消除内部控制中的盲点。
(4)有效性。在岗位、部门和单位三级内控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合理的内控程序,保障内控管理的有效执行。
(5)适应性。各项具体工作制度和流程都应与管理服务实际相结合,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适应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变化。
2存在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工伤保险内部控制管理容易存在以下问题:
(1)有的地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普遍存在人手不足、一人兼数职的现象,无法建立有效的制衡监督机制。如网银支付程序设计应由出纳初审、会计复审,财务负责人复核无误后才能提交支付,但有的节省为两道程序,甚至由出纳一人完成支付整个程序,客观上给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留下了隐患。(2)有的地区基础管理薄弱、制度规定落实不到位、内控制度不健全,成为工伤保险基金安全的又一大隐患。如有的部门未对逾期缴费的参保单位加收滞纳金,或随意减免滞纳金。有的部门擅自扩大基金开支范围,在基金中列支银行手续费等直接费用。更有甚者将基金垫支或调剂,严重违反工伤保险政策。
(3)有的地区信息系统管理滞后,工伤数据资料缺乏监管,计算机系统操作、管理权限设置及执行比较混乱,没有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对数据资料的录入、变更没有有效的监控措施,非常容易发生问题。
(4)从业务流程来看,有的地区工作程序不完善,关键岗位和工作环节不设审核、复批或批准,权力缺乏约束。而且,普遍缺乏风险评估机制,没有定期进行基金运行及风险预警分析,以及基金安全评估工作。
(5)财务会计控制方面,有的地区单位财务预留印章全部由一人保管,或虽分人保管但使用不严格;会计岗位人员无从业资格证;会计核算不规范,有的随意处理账目,不附任何文字依据或说明;有的账目不做余额调节表,差异不进行审核分析;有的对账及余额调节表编制全部由出纳自己办理,缺乏审核监督。有的地区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大量结余基金处于活期存储状态,没有执行优惠利率政策。
3解决方法
(1)建立健全相互约束、相互监督的监管体系。根据业务经办需求设置内部机构,确定工作岗位和人员,按照逐级负责原则,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构建有效的相互制约机制、相互监督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互相通报制度和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在同一职位任职5年以上或在同一处室连续工作满10年的人员,均纳入轮岗范围。
(2)建立健全权责清晰、程序规范的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业务经办环节的工作范围和责任。各单位、各岗位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涉及的业务经办工作,须经授权,不得超越所受权限。各项业务经办环节既独立操作,又相互衔接、相互制约,需有经办初审、复审环节,确保工作流程规范、有序。
(3)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实行例会制度和政务公开;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奖惩并举的考评体系,对严重违反工伤保险业务经办流程和内控管理办法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建立健全客观公正、权威有效的第三方专家评审机制,建立专家库,并根据需要动态调整。
(4)各业务经办单位都要承担相应的监督职责,切实建立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监督格局。要建立健全自查自纠、互查互纠的制约监督机制,按照职责对业务流程、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定期进行自查。监管部门也要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依照规定程序及时处理。并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汇总,形成报告。
(5)建立工伤保险风险防控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承担工伤保险业务经办责任的人员,在工作中出现违规、违纪问题的,纪检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问责。对在工伤保险业务经办运行中产生重大影响,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对危及工伤保险基金安全或造成基金损失的,要及时提出处置建议,涉嫌违法犯罪的,向有关司法机关移送。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防御性措施,它所强调的是一种必须做的义务和责任,需要一定的制度执行力,各业务部门都应加强内控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以适应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刘瑞慧.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2(13):61-62.
[2]王卫华.关于完善社保基金监督体系的思考———内部监督是完善基金监督体系的基础[J].职业,2009(29):133-134.
[3]蔡燕.浅谈社保基金的监督与管理[J].经营管理者,2009(13):169-170.
[4]姚春辉.完善社保基金监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基于武汉市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制的实证分析[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2):33-36.
[5]刘宇.税务公务员管理体制改革探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25-26.
[6]田钰燕.我国残疾人社保基金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1(22):118-120.
一、组织落实情况
(一)成立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实施。
为确保顺利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我县联社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联社*主任任组长,*、*两位副主任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稽核监察部,负责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各信用社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确保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制定实施方案,拟定工作内容。
我县联社案件专项治理以“两个提高”、“两个加强”、“两个下降”、“两个加大”“两个建立”和“五严格”、“五加强”为指导,制定了《*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分五个阶段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拟定各阶段工作内容,并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各信用社年度经营目标考核,对未按上级要求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或者组织开展工作不力导致进度缓慢的信用社,其年度考核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制,直接取消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并视情节轻重对责任人作出经济处罚、政纪或党纪等处分,定期召开案件形势分析会,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确保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不流于形式,努力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的阶段性目标。
(三)制定督导计划,开展督导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实现管理水平上新台阶,及时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案件专项治理指示精神,加强对各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督促和指导,我县联社制定了《*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督导工作计划》,对各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促指导各信用社扎实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确保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效果达到预期工作目标。在20*年度对各信用社案件治理督导检查14次。
二、组织实施情况
(一)清理规章制度,开展内控评价。
为加强对信贷、会计、出纳、储蓄等岗位的内控管理,了解和评价我县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我县农村信用社制定了《*农村信用社开展内控检查与评价工作方案》(新农信联发〔20*〕141号),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现有规章制度的修改意见或建议,根据评价和检查情况,新制定了内控管理制度项8项,补充完善相关管理制度6项,明确有关业务操作规程,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责任追究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挂两级,问责到位”为原则,对所有直接责任人、相关责任人和领导责任人全面问责,不留空档,逐步使所有员工在工作和履行职责过程中时刻绷紧依法合规这根弦,要对自己的行为充分负责,时刻意识到因自己行为对上下级、对员工、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使员工对违法违规事件的由“不敢为”向“不想为”转变。
(二)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检查工作情况。
加强对存在问题整改工作,对20*年以来专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对银监会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和案件责任制情况进行“回头看”,专门召开“存在问题整改研讨会”,由存在问题整改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存在问题整改台账,对存在问题采取销账方式进行管理,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和制度执行到位(20*年发现问题28个,已全部整改)。
(三)对易发案件薄弱环节、要害部门、重点岗位人员的隐患排查情况。
1、制定检查方案,组织开展检查。根据上级管理部门有关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指示精神,我县联社制定了《*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检查(自查)方案》,重点检查授权卡(柜员卡)、印鉴密押、空白凭证、金库尾箱、查询对账、轮岗休假、安全保卫,以及录像检查、枪技弹药管理等关键领域和环节,根据检查方案,将有关项目内容制定检查工作表,布置各信用社按工作表内容开展自查,抽调联社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2个检查组,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操作风险检查,并在六月份根据省联社布置,对照省联社检查方案,对上次未检查的项目制定补充检查(自查)方案,重新组织开展检查(自查),本年度共检查出内控风险问题28个(存在问题大部分现场已整改),并设立存在问题整改台账,落实相关整改负责人和责任人,进一步挖掘我县农信社潜在的内部经营风险,防范案件发生。
2、实行强制休假,开展排查工作。为贯彻落实强制休假制度,强加对重要岗位人员审计工作,深入开展我县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有效防范内部经营风险,在9月份对全县信用社各岗位人员分两批(次)实行强制休假,结合强制休假工作开展,对各信用社主管会计和信贷会计岗位开展审计工作,制定《*农村信用社重要岗位人员审计实施方案》(*农信联发〔20*〕151号),及时发现违规操作问题,提出整改方案,消除风险隐患,促进我县农村信用社依法合规经营,达到会计管理监督工作标准化的目的。同时开展了对各岗位员工进行家访活动,联社领导对分管理的部门负责人进行家访,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员工进行家访,信用社主任对本社员工进行家访。通过层层家访,进一步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家庭状况等情况。同时,对三年以上在同一岗位人员实行岗位轮换,本年度对信用社副主任轮换3人、信贷岗位人员轮换18
人、网点负责人轮换4人、会计和出纳人员轮换25人。
(三)今后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思路
今后,我县联社将继续加强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活动,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议程,把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长期开展下去,加大对违规责任人的惩处力度,严肃查处违规人员,营造清正廉洁、文明健康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环境,进一步防范信用社金融风险。
(一)继续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使广大干部员工更加明确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目标、具体内容和要求,定期组织各岗位员工学习,确保全员参与案件专项治理,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到人、落实到岗,落到实处,有效防范我县农村信用社内部操作风险。
根据省、市银监部门的指示精神,我县联社扎实组织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我县联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建立案件防范长效机制,保持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落实案件专项治理各项工作措施,深入开展合规建设年工作,促进农村信用社合规文化建设,进一步营造一个良好的合规文化建设氛围,确保案件专项治理和合规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落实情况
(一)成立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实施。
为确保顺利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我县联社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联社×××主任任组长,×××、×××两位副主任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稽核监察部,负责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各信用社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确保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制定实施方案,拟定工作内容。
我县联社案件专项治理以“两个提高”、“两个加强”、“两个下降”、“两个加大”“两个建立”和“五严格”、“五加强”为指导,制定了《××*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分五个阶段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拟定各阶段工作内容,并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各信用社年度经营目标考核,对未按上级要求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或者组织开展工作不力导致进度缓慢的信用社,其年度考核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制,直接取消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并视情节轻重对责任人作出经济处罚、政纪或党纪等处分,定期召开案件形势分析会,对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确保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不流于形式,努力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的阶段性目标。
(三)制定督导计划,开展督导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实现管理水平上新台阶,及时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案件专项治理指示精神,加强对各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督促和指导,我县联社制定了《××*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督导工作计划》,对各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促指导各信用社扎实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确保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效果达到预期工作目标。在20*年度对各信用社案件治理督导检查14次。
二、组织实施情况
(一)清理规章制度,开展内控评价。
为加强对信贷、会计、出纳、储蓄等岗位的内控管理,了解和评价我县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我县农村信用社制定了《××*农村信用社开展内控检查与评价工作方案》(新农信联发〔20*〕141号),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现有规章制度的修改意见或建议,根据评价和检查情况,新制定了内控管理制度项8项,补充完善相关管理制度6项,明确有关业务操作规程,进一步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责任追究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挂两级,问责到位”为原则,对所有直接责任人、相关责任人和领导责任人全面问责,不留空档,逐步使所有员工在工作和履行职责过程中时刻绷紧依法合规这根弦,要对自己的行为充分负责,时刻意识到因自己行为对上下级、对员工、对家庭、对单位、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使员工对违法违规事件的由“不敢为”向“不想为”转变。
(二)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检查工作情况。
加强对存在问题整改工作,对20*年以来专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对银监会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和案件责任制情况进行“回头看”,专门召开“存在问题整改研讨会”,由存在问题整改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存在问题整改台账,对存在问题采取销账方式进行管理,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和制度执行到位(20*年发现问题28个,已全部整改)。
(三)对易发案件薄弱环节、要害部门、重点岗位人员的隐患排查情况。
1、制定检查方案,组织开展检查。根据上级管理部门有关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指示精神,我县联社制定了《××*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检查(自查)方案》,重点检查授权卡(柜员卡)、印鉴密押、空白凭证、金库尾箱、查询对账、轮岗休假、安全保卫,以及录像检查、枪技弹药管理等关键领域和环节,根据检查方案,将有关项目内容制定检查工作表,布置各信用社按工作表内容开展自查,抽调联社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2个检查组,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操作风险检查,并在六月份根据省联社布置,对照省联社检查方案,对上次未检查的项目制定补充检查(自查)方案,重新组织开展检查(自查),本年度共检查出内控风险问题28个(存在问题大部分现场已整改),并设立存在问题整改台账,落实相关整改负责人和责任人,进一步挖掘我县农信社潜在的内部经营风险,防范案件发生。
2、实行强制休假,开展排查工作。为贯彻落实强制休假制度,强加对重要岗位人员审计工作,深入开展我县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有效防范内部经营风险,在9月份对全县信用社各岗位人员分两批(次)实行强制休假,结合强制休假工作开展,对各信用社主管会计和信贷会计岗位开展审计工作,制定《××*农村信用社重要岗位人员审计实施方案》(*农信联发〔20*〕151号),及时发现违规操作问题,提出整改方案,消除风险隐患,促进我县农村信用社依法合规经营,达到会计管理监督工作标准化的目的。同时开展了对各岗位员工进行家访活动,联社领导对分管理的部门负责人进行家访,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员工进行家访,信用社主任对本社员工进行家访。通过层层家访,进一步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家庭状况等情况。同时,对三年以上在同一岗位人员实行岗位轮换,本年度对信用社副主任轮换3人、信贷岗位人员轮换18
人、网点负责人轮换4人、会计和出纳人员轮换25人。
(三)今后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思路
今后,我县联社将继续加强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活动,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议程,把案件专项治理工作长期开展下去,加大对违规责任人的惩处力度,严肃查处违规人员,营造清正廉洁、文明健康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环境,进一步防范信用社金融风险。
(一)继续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使广大干部员工更加明确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目标、具体内容和要求,定期组织各岗位员工学习,确保全员参与案件专项治理,将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到人、落实到岗,落到实处,有效防范我县农村信用社内部操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