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范文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花生病虫害;防治措施;重要性;策略

一、 花生病虫害防治重要性

在花生种植过程中,要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针对病虫害问题进行集中控制和综合治理,从而提升花生种植效果和整体技术有效性。只有建构系统化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才能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花生种植人员的经济收入。在花生种植项目中,病虫害不仅会导致花生产量下降,也会使其产量缩减50%以上,基于此,种植人员要结合实际管理维度和管理效果,积极践行更加科学化的产量管理以及田间种植机制,在保证花生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花生产量,也有效应用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常规化管理维度和管控措施的实效性[1]。

二、 花生病虫害防治优化策略分析

(一) 优化抗病虫花生品种培育机制

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要结合抗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培育高品质抗病品种,对产量较低的品种进行集中管理。建立健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种植机制,减少产量损失,提高培育项目的有效性,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作为培育亲本,从而提升整体抗病虫性的主要效果,升级管理效果和管理维度,促进应用效果的有效性,也要落实信息化管理维度。在抗病管理项目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应用多种杂交技术,从根本上提高整体技术结构的有效性,有效减少花生病虫害几率。

(二) 优化花生病虫害管理措施

目前,在处理花生病虫害方面,主要是利用物理防治机制和药物防治机制,或者是利用生物防治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在生物织项目中,利用的是生物链优胜劣汰的淘汰法则,主要是寻找花生病虫害的天敌进行集中病虫害处理和有效优化,实现保护花生的目的,并且有效的落实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提升整体效果。另外,在物理防治项目中,要结合实际管理需求和控制措施,主要是利用灯光诱捕的方法,设置灯源项目和具置,只有充分发挥相关技术的处理效果,才能提高整体病虫害防治处理效果[2]。除此之外,药物处理也要严格遵守管理要求和具体措施,花生较为常见的病虫害就是立枯病、锈病、叶斑病等,种植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防治和管理。立枯病主要利用浓度为75%的百菌清800倍液、浓度为20%的利克菌800倍液对。叶斑病主要利用浓度为50%易斑净1500倍液,或者浓度为30%的苯醚甲丙环唑乳油300倍液。在病虫害处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管理维度和管控措施,结合相关药物的使用时间以及具体使用方法,保证规范化用药。

(三) 优化花生种植技术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花生病虫害项目,就要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技术模型,升级管控纬度和管理效果,确保管理结构和管理要求之间的契合度,相较于传统的农机具,新型化的现代化技术具有自身优势,需要相关项目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集中处理。现代化农机具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除了进行种植和施肥,对于保墒合垄项目也具有一定的作用,需要相关项目管理人员给予其高度关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由于现代化农机具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化特性,在使用下相关机械的过程中,结合植保技术,真正落实科学化种植和养护,提升花生预防病虫害项目的综合水平[3]。

(四) 优化综合性农业防治体系

在种植过程中,土壤和种子本身都会残留病虫害,若是出现营养不充足和土壤输送问题,都需要种植人员进行集中关注和综合管控,建立健全综合防治机制。值得一提的是,若是大量使用带菌化肥,就会导致花生植株出现矮小情况,也导致其病虫害问题更加严重,正是基于此,要对化肥进行集中管理和综合控制,并且要及时进行疏通排水,有效地提升花生的抗性。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要积极落实区域性防控技术模型的同时,建构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有效防止花生受到病虫害的二次干扰[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花生种植过程中,要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管控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其病虫害防御能力,提高安全性和种植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防控面积的同时,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防治机制,减少病虫害导致的威胁,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的同时,实现综合化病虫害防御机制,也为花生种植项目综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山,吴佳宝,邱柳等.花生高产栽培研究进展及我国南方花生高产途径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4,14(11):44-48.

[2]张贵国,陈香艳,魏萍等.施可丰长效缓释肥在花生高产栽培中的试验示范[J].农业科技通讯,2015,11(06):49-50.

第2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

1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

1.1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随着工程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 1992年山西省开始实行森防目标管理,发生面积逐年减少,到1997年降低到302 000hm2。但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在当前资金、人力、技术等有限的情况下,防治难度大。

1.2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

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点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山西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多万m3,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3 顽固难治

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不太严重的松毛虫、于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2 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①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②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③林业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各个生产环节之间严重脱节,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种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规划设计也不认真考虑病虫害防治,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④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动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⑤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病虫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仅达到73%),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3 主要对策措施

3.1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在国家、省、市、县四级测报网络,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为防治提供依据。通过严格的检疫措施,防止境外危险森林病虫害侵入和国内危险病虫害的异地传播,运用现代化的防治手段,增强防治能力,提高防治效率,减轻灾害的损失,实现森林灾害可持续控制。

3.2 发挥科技在森林灾害控制中的作用

在实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要加大实行科研、生产、管理的密切集合,集中力量解决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药械等问题。加强分子生物学技术,3S技术生态控制等高新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使防治工作加速向预防工作转变。

3.3 重视可持续发展森林的建设,提高森林群体的抗病能力

由于生态系统恶化,造成的森林病虫害具有明显的生态灾害的特点,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灾害,有效的方法则有赖于生态的恢复和建设。以保护蛇、鹰类治鼠类;保护鸟类治虫的生物工程,充分发挥病虫害的天敌作用,实现无公害防治,既做到了生态平衡,也达到了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4 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防灾减灾贯彻到林业生产各个环节。要想从根本上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在制定造林规划和重大林业工程的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在森林保护的基础上制定。在林业检疫、苗木培育、造林、经营管理和采伐等各个生产环节上都适地适树,运用本地树种和抗性强的树种,尽量减少单一林,营造混交林。在管护上做到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管理,清理病虫木以减少损害的扩大。大力提倡生物防治的方法,从而达到增强林木整体对生物灾害的自控能力。

第3篇

一、造成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1、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

中国现有森林面积约13370万hm2,其中天然林约8725万hm2,占65%,人工林约4645万hm2,占35%。近几十年中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林面积迅速扩大。自1950年代起至1980年代,中国的人工林面积增加近50%。与此同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将近40%,两者基本上呈同步增长的趋势。由于所建立的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因此,有害生物一旦传人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的暴发流行,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2、天然林长期超负荷砍伐

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济产业,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3、国内、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杂草长距离的人为传播加剧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的流行,最初均是由于有害生物从国外随林产品进口而传入的。在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迅速扩大也是由于人为活动的结果。

4、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

病虫害暴发后,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药械,防治效率低。

5、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救灾的状态

我国几十年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大多数是围绕救灾而展开的,病虫害一旦发生,“人往灾区跑,钱往灾区投”。只在救灾上重视,没在防灾控灾上下功夫。

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2、近年来,外来有害生物对我国林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尤其是美国白蛾在我区周边的天津、辽宁、河北、陕西等地严重发生,直接对我区林业构成威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海关、商检、森检部门和木材检查站要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严密堵塞外部入侵渠道。林业部门要坚持每年疫情普查制度,抓好常年监测工作,适时开展专项调查,发现病死树和新的有害生物,及时上报送检。

3、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入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4、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1)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

(2)选择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

5、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改进农药施用技术

目前,城市病虫害防治中大多使用常规喷雾方法。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至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非靶标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必须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特别是喷雾)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在非靶标环境中的投放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7、稳定森防队伍,确保资金投入

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承担着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责任。因此,各级人民政府要重视和加强森防队伍的建设,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投入是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坚持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入机制,努力增加防治投入。

第4篇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林业病虫害 防治工作 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0-0116-01

近几年我县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及时解决,其中林业病虫害现象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县林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当前我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县委县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派遣技术人员对林业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不足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1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引发林业病虫害原因多种多样,人类活动、滥用农药以及根治不彻底都会造成林业病虫害。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使得乱砍乱伐现象严重,天然林的面积不断减少,破坏了林业结构的平衡性;人工林树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管理控制难度较大,稳定性较差;化学农药的滥用乱用提高了病虫害的抗性,同时还杀死了大量病虫害天敌;病虫害根治不彻底,无法从源头上对其进行消灭,这些因素都加大了病虫害发生概率。

2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不足

综合现阶段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情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重视力度不足、监测预防不到位、防治技术比较落后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病虫害防治效果。部分林业工作者专业性不强,没有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工作态度不端正;受资金设备的制约,监测范围十分有限、监测力度不足,无法及时发现病虫害隐患,不能提前做出预防措施;防治技术还是以喷洒农药为主,缺乏创新,先进技术和设备没有得到推广运用,防治效果不佳。

3 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措施

3.1 提高重视力度

林业工作者应该认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全面防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更加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政府部门应该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训力度,保证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幼苗的培育工作,对幼苗进行科学消毒,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3.2 做好监测预防

建立健全完善的监测预防机制,扩大监测方位、提高监测力度,及时获取林业的动态信息,当出现病虫害隐患的时候,迅速发出警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将其控制在较小区域内,防止病虫害蔓延加剧。以往年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参考和依据,对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总结,明确其频发时间段以及常见类型,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专业技术人员为核心、当地民众积极参与的形式,组建一支林间巡逻队伍,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巡逻监测,关注林木动态变化情况。

3.3 创新防治技术

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创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利用生物防治法引进或者放养病虫害天敌,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法,既能消灭病虫害,还可以避免病虫害产生抗性。加大对林业病虫害的研究力度,弥补传统技术中的不足,对新型、有效的技术以及设备进行推广,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和防治效率。改变人工林栽种方式,推广混交林技术,对人工林的组成结构进行优化,协调好不同树种之间的关系,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结束语

经济建设的需求以及人们生活理念的转变,都对林业资源需求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针对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降低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减弱其影响,保证我县林业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防治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128-01

今年以来,河北省承德县林业局紧紧围绕"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并同步解决贫困问题"两大历史任务,按照“发挥优势、高点起步、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总体思路,认真做好生态建设、资源保护、林业改革和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全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林业生态体系。同时,该县坚持“预防为主、群防群治”方针,不遗余力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生态资源安全;建立健全森林资源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与资源管护的矛盾,加大执法力度,认真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

1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工作人员主动防治意识薄弱

首先,相关的林业工作人员主动防治意识不足,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能尽到各自责任和义务,工作意识和工作效率低下,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其次,由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意识薄弱,造成防治缺失,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不高,给病虫害传播和蔓延提供了条件;工作人员不能主动学习相关森林病虫害防治知识。由于森林病虫害主动防控意识不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能结合地区森林病虫害发生实际,学习先进林业防治手段和防治方法,最终严重影响到森林病虫害防治效率和质量。

1.2 森林病虫害监测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预防和监测是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准确掌握周围环境、天气变化情况、人为活动和生态环境监测可以较为准确的掌握病虫发生规律,推测未来一段时间内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并根据已经掌握的数据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但是从目前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来看,林业部门对森林病虫害预防和监测工作还不到位,不能为森林病虫害防治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不利于工作人员采取正确措施进行防控。此外,森林病虫害监测不到位还会加重森林病虫害发生,加大防治难度,为病虫害传播提供了条件。

1.3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很多林业部门中都存在工作机制不健全的现象,大部分林业机构的管理模式都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这种模式虽然在工作传达过程中具有自身的优势,但是各个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和协调不明显,行政管理体系没有针对性。当林区出现病虫害后无法及时协调各个部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和处理,错过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此外,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不足,很多防治措施不能及时落实到位,也造成了森林病虫害防治难度加大,防治效率不高。

2 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2.1 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意识

要想进一步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质量和效率,首先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的工作意识,保证其能够主动开展防治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重要性、必要性等相关知识,切实提高农民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意识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在全社会营造起注重森防、参与森防,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提升社会大众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林业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考核制度,制定完善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进一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森防队伍中,e极鼓励工作人员不断强化研究和学习,学习先进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不断提升森防人员自身专业能力,最终提升防控质量。

2.2 强化森林病虫害监测技术

首先,认真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两级森防预测预报体系,落实森林病虫、鼠兔害测报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测报工作和主测对象,加强对测报人员技术培训管理,逐步提高测报水平,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森林病虫、鼠兔害的发生情况、发展趋势,为防治提供准确依据。生物和无公害防治相结合有效防治病虫害。严格执行《限期除治林木病虫害通知书》制度,对发生病虫、鼠兔害的林地及时进行除治。根据各种病虫害生长发育的各个虫态进行人工防治,如蛹期采茧,成虫期诱蛾捕虫,卵期剪除卵枝,冬季刮树皮。对于虫口密度较大的,采取喷农药、喷烟等无公害防治方法。

2.3 强化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森林病虫害防治首先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和防治计划,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要加大科学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力度,利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控。对于林区一个危害范围广、突发性强的森林病虫害应该建立长效预测和监测机制,实时掌握该种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将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证资金足额到位,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科学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海拉尔地区公益林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及防治[J]. 孙玉玲,吴秀丽,娜仁.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10)

第6篇

林场林木的正常发展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有所加强,开始提出要保障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和林场顺利的发展。在林场林木的发展中,病虫害成为阻碍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正确的科学手段,能防治病虫害的威胁,是主要探讨内容。现阶段的我国,主要采用营林技术为主要手段,可如何正确的使用营林技术在林场林木的应用,则是现在所要阐述的。

关键词:

营林技术;林场林木;病虫害;防治;应用

引言

林场林木资源主要是由各种林木种类所组成,受植物系统的影响,其林木之间的生态结构也呈现出了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表现,使自然环境形成一个完整且复杂多变的生态系统。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加深,营林技术的使用也在日益增多,病虫害防治工作也减轻了很大压力,但营林技术不能单单选择同一种林木进行种植,如何使营林技术在林场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本了以下阐述,从林场林木中病虫害产生的损害、林场林木中病虫害的分类及针对林场林木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和重要性,探讨出营林技术在林场林木病虫害防治中更好的应用。

一、林场林木中病虫害产生的损害

现阶段,我国林场林木的生长都受到不同程度和范围的病虫害的带来的危害,这都使林木的树苗和生长质量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病虫害也降低了林场林木给予保护环境的效果,重程度的病虫害往往会使大面积的森林甚至是树苗都会死亡。近年来,我国的林场林木病虫害越发严重,严重的阻碍了我国林场林木的正常发展。这都导致了我国对林木使用率的下降,也破坏了生态平衡。

二、林场林木中病虫害的分类

在现阶段的我国一般林场林木中病虫害都分为以下两类【1】:

(一)林场林木的病害

在一般状况下,林场林木病害包含以下三种病害:

1.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由各种病毒性的细菌,寄生在林木的种子中,这种细菌在林木种植后,不单单侵染本体,还具有较大的传染性质,以在林木中传染为主要传播渠道。

2.非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由林场林木所在的生长环境不适当引发的病害,只是单单是因为周边环境有所变化导致的,没有任何的传染性质。3.哀退病:主要是由林场林木生长周期的不同,使其林场林木之间的生物和植物都出现一些制约,这种哀退病不仅会使林场林木的生长质量会大大降低,也会使林场林木的潜能生长也开始下降,更为严重的情况下,也会使林场林木死亡。

(二)林场林木的虫害

我国林场林木最大的天敌就是要属于虫害,一般根据吸取林木位置分为:根部虫害、局部虫害、枝干虫害和叶部虫害四种类型。主要都是通过对林木进行侵蚀,依靠吸取林木的养分进行繁衍。虫害的繁殖速度都十分快速,甚至会使林木在短时间内就被虫害吸取至死亡。

三、针对林场林木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和重要性

(一)林场林木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现阶段的我国一般防治病虫害都采用以下三种方法【2】

1.生物防治法,主要是研制各种生物农药,用来抑制住病虫害的发展,最大化的抵御病虫害对林场林木的正常发展。这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防治措施。

2.化学防治法,主要是研制各种化学杀菌制剂,对林场林木进行适当的喷洒及浇灌,使其全方位的防治病虫害对林场林木的危害。

3.物理防治法,主要是运用虫害喜光这一特点,在林场林木的树枝进行一系列消毒后,安置一些灭充电,使一些虫害得以被消灭。

(二)林场林木病虫害

防治的重要性林木资源在林木从幼苗到长大期间都有有可能受到病虫害的损害。通过具体分析得出,正确的运用技术能够提升林场林木的功能,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将病虫害尽可能减少在生态安全的范围中。

四、营林技术在林场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一)转变传统理念

传统的林场林木病虫害防治是以治疗为主防范为辅的理念,要积极的以防范为主的新理念,要采用标本兼治的防治技能。在管理病虫害防治上,病虫害的防治要向着工程治理进行快速转变,积极推动营林技术在林场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使林场林木病虫害防治更加可持续化和科学化的发展。

(二)提升营林技术

防治水平在林场林木病虫害防治中,要充分的运用现代化的理论应用,提升林业林木营林技术防治水平。使其更好的为林场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做出贡献。

(三)架构隔离带,隔断病虫害的传播

在营林技术运用使,架构隔离带,可以抑制林场林木病虫害的自然扩散。绝大多数的林木病虫害都具有一定的迁飞的习惯,非常容易的传播。当病虫害蚕食完树木后就需要转移到附近,只有隔离带可以有效的阻止病虫害的转移。最大限度的减少林场林木的损害。

(四)营造合理的混交林场

森林资源主要扩大需要人工造林,但一般都会采用一种林木的品种种植,但往往营造混交林,更具有林木的生存。这主要由三种原因【3】:

1.营造混交林,这样就使得林木种类众多,生态环境得到提升,一些病虫害失去了可以繁殖的条件,大大的降低病虫害的繁衍。

2.营造混交林,可以使环境条件变化复杂,许多病虫害增加天敌的数量,使得依靠天敌就可以消灭部分病虫害。

3.营造混交林,混交林对抗不良气象因素的能力较强,并且可以在不同林木种类之间,进行更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使其树木生长更为茂盛,自然林木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也有所提升。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各地林业资源受病虫害影响的日益严重,进行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各林业单位势在必行的工作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措施。相关部门必须把林木病虫害防治作为首要的工作任务,找出病虫害出现的原因,建立完整并且合理的防治体系,使林木生长环境与营林技术相结合,并采用科学的处理营林技术,按照相应的防治措施,从根本上杜绝病虫害的繁殖和蔓延,为我国林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季艺.做好营林技术在林场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9(18):287-291.

[2]陈守常.试论营林技术措施在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基础作用[J].四川林业科技,2010,08(16):195-200.

第7篇

【关健词】森林;病虫害防治;主要因素;主要措施;建议

温州现有的森林面积67.7万公顷,共有国家、省、市级森林公园26个,省级林业观光园区11个,加上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规划总面积达590平方公里。苍南县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各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森防战线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完善,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大大提高,预防和防治能力明显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1 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1.1 就整体而言,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视不够,防治意识不强。

有的地方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从保护生态安全、物种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病虫害防治工作,没有真正把森林病虫害防治纳入营造林全过程,对森林病虫害的严重性和防治的艰巨性认识稍显不足,存在“重造林轻保护”、“重防治轻预防”的思想,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有的地方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虫情并预报和指导防治。

1.2 基础设施滞后,基础工作还有待完善。

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不健全,防治设备陈旧滞后,机械化程度低,应急防治设施建设不完善,防治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一些重大、危险性病虫害因缺乏防治技术,导致防治效果不佳,效率不高。新技术研究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先进适用的防治技术跟不上。

1.3 病虫害防治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完善。

现行基层服务体系不能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相关资源普遍短缺。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工作责任制,外来有害生物的管理等相关防治技术和行业标准急需补充,对于有害生物引起的责任,也没有明确的惩罚规定。

2 主要对策措施

2.1 加强体系建设,提高应对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从减轻危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可以大大降低损失。

2.2 建立健全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体系。

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要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健全预测预报网络体系。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

2.3 加强测报,科学防治。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认真调查监测,要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县、乡(镇)必须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要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动物源农药、植物性农药、矿物性农药,加大生物防治推广普及力度。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采用良种壮苗,坚持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营林措施,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森林病虫害工作的需要。

2.4 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提高防治工作科技能力。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持。针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现状,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进。组织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战略、气候变化对病虫害的影响等研究,着力解决监测预报、快速检疫检验、天敌繁育、病虫害评估、无公害防治等技术难题。

2.5 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突出抓好病虫害防治。

要建立外来森林病虫害风险评估体系。森林病虫害检疫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要严格执行《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要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逐步建立和健全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处置果断的应急机制,有效地处置突发森林病虫害事件。

3 建议

3.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明确森防工作的重要性。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进林业六大工程的有生力量, 是国家生态安全的保卫力量。森防工作发展的快慢, 直接关系到林业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系到林区经济的发展, 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因此, 森防工作的发展首先要坚持“三生态”的指导思想和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 转变传统防治观念, 树立森林健康的新理念。其次要积极采用各种综合防治措施, 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大发生。

3.2 加快监测、检疫和防治队伍的建设。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应进一步完善各级病防组织机构, 建成监测预警体系, 实现有效监测, 早期预警和准确预报的目标。由于林区地形复杂, 面积辽阔, 预知某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就要在病虫害发生前, 运用科学方法查清本林区病虫害发展动态, 结合其它有关因素, 推断出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 将结果及时向各级病防部门汇报。防止有害生物的入侵。要对引种加强管理, 严格隔离试种区, 加大检疫和除治力度。对新传入的有害生物, 要及时查清疫情, 划定疫区, 严密封锁, 尽快除治。

3.3 加大防治资金的投入,探索多元化的防治体制。

病防工作由于资金不足, 防治体制单一, 使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新技术的推广难以开展。病防资金的投入要继续坚持“谁经营、谁防治” 的防治责任制度, 对于国家投入的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积极探索建立防治资金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本着“谁受益、谁投资” 的原则, 对于个人、集体承包的林地和商品林流转林地, 要在病防部门的指导下经营者投资进行防治。新形势下病防工作要与时俱进, 病防部门要转变职能, 强化管理, 防治行为应该逐步面向市场,可由不同经济成分的组织或个人来承担, 开展社会化防治。

3.4 要把防治工作逐步纳入法治化防治的轨道。

森林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依法防治, 要充分运用森防法律法规, 严格执法, 坚持依法防治。要加强从业人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执法监督, 坚持依法行政, 规范执法行为。要加强病防法制法规宣传教育, 普及病防法律法规知识, 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森防法律法规意识和执行防治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5 加强科技成果推广, 提高森林抗病虫害防治能力。

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 首先要通过科学经营, 提高森林本身对病虫害的自控能力, 其次要把先进的科技成果运用到生产中去, 要搞好防治器械的更新换代, 要利用生物药剂进行防治, 加快天敌繁育场建设等措施来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充分调动病防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强防治队伍的培训, 新技术的普及工作, 提高防治队伍的整体水平。这样就能彻底改变目前森林所处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就能培育出多功能、多目标、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健康森林。

第8篇

关键词:桑蚕;省力化;高效;病虫害防治

桑蚕业是我国一种较有特色的传统行业,近几年来,随着桑蚕价格的上涨,桑蚕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随着桑蚕业规模的扩大,桑蚕业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变得更加艰巨,因此,桑蚕业就需要根据桑蚕业养殖的地方的地域气候条件来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病虫害预防机制,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措施来保证桑蚕的安全生产。

1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的优势

桑蚕业已经有着千百年的发展史,它也是大部分桑蚕业种植区域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由于人们以前对桑蚕经济价值不了解,使桑蚕业养殖一直都是靠天吃饭,而并非靠养殖人员自身的技术来实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同时改变人们经济状况,桑蚕业就需要引入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来尽量缩短城乡差距,同时提高桑蚕的功效,降低人们的工作劳动强度,增加人们的经济效益。广西一直是桑蚕业最大的桑蚕养殖基地,而广西贵港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为21.5℃,贵港市的主要气候灾害便是春秋干涸、汛期局部暴雨洪涝。因此,针对这种气候因素,在广西桑蚕业采取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便能省时、省力、高效、高产的进行家蚕养殖,而这种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培育的桑蚕大多都是优质、生命力强、创伤小、抗病能力强且茧质优良的桑蚕,这对提高桑蚕业经济效益有较大的帮助。在桑蚕业利用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可以让养殖者每次每人养殖5~8种类型的家蚕,提高养殖效率,降低蚕农的工作量,同时还能提高蚕农的收入。这种情况下,便可以让养蚕合作社和养蚕小组的开设变得更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推进桑蚕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1]。

2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

2.1小蚕共育技术

在桑蚕业有句俗语便是“养好小蚕一半收”,这体现出推广小蚕共育技术重要性。具体做法是:蚕农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3~6户蚕农自行建立养蚕室,然后制定工作表来监督掌控蚕室的温度、空气湿润度、卫生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2引进优良桑苗

桑苗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桑蚕质量的高低,良好的桑苗在抗病性、高产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因此,通过引入优良桑苗便能节省蚕农的人力、物力,对蚕丝增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3引入优良桑蚕品种

优良桑蚕品种是获得优质蚕丝的关键,只有保证了桑蚕质量才能确保蚕丝的品质。而优良的桑蚕一般都是抗病性强、蚕茧产量高、质量又好且效益极高的桑蚕,如此便可以结合桑蚕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平均气温21.5℃、降雨量1600mm、无霜期353d的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蚕种。

2.4利用大蚕4~5龄全面省力化饲养技术

大蚕4~5龄饲养是一季蚕中饲养最繁忙的时期,这个时间段高效技术可以有春季室外大棚地铺条桑育和室内蚕台育的方式。

3桑蚕的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广西贵港区域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降雨量和阳光都充足,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桑树的生长,但同时也会使桑园内的小气候闷热潮湿,如此便让很多病虫得以繁殖蔓延[2]。目前,在桑蚕业中,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过分看重和依赖化学药物

化学药物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有着效果好、成本低的优势,这便让广大蚕农在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缺乏科学用药的意识,当他们发现药物也不能完全杀死病虫时便随意加大化学药物的浓度,最终形成由于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而让病虫对此药物产生抗药性,让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更加艰难的局面。

3.2防治不够科学

在桑蚕业,蚕农在种植桑树和养殖桑蚕时大都是采取平时随意“侦查”下,当发生病虫害时便直接采取措施进行防治的方式,使得病虫害发生初期没能及时扼制从而让害虫进入高龄期,让病虫害防治工作错失最佳时机。这种状况的发生就是由于蚕农太过注重治疗而轻视预防的重要性,殊不知防治工作中防在治之前,只有先预防才能达到好的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3.3病虫害预防预报机制不够完善

桑蚕业中蚕农较为分散,各个地区不同户的蚕农桑蚕的病虫害防治时间、地点、方法、所使用的药物种类和浓度都有所差异,这些因素便让桑蚕病虫害防治预报机制在根本上达不到防治目的,使机制平台信息不够健全,在病虫害暴发时得不到具体的防治,无法掌握病虫害发生态势。

4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4.1科学利用化学药物防治和农业防治

在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蚕农依然可以以化学药物防治作为主要的防治手段,但也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蚕农在防治工作中,要根据病虫害的具体情况来掌握化学药物的种类、用量及药物的浓度,特别要注意不能在一个时期内长期使用一种药物,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3]。同时,在防治工作中要结合贵港市当地冬季偏暖夏季偏高的气候条件来及时清理桑蚕养殖基地,在养殖基地还可以通过安装诱虫灯等工具来诱捕害虫。

4.2加强培训,提高蚕农基本素质

蚕农会有重治轻防的理念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桑蚕的科学防虫防病知识不够了解,缺乏科学防治理念。因此,桑蚕业要加强对蚕农技术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桑蚕养殖知识,努力教授他们对于科学防治桑蚕病虫害的知识,提高他们科学防治病虫害技能,提高蚕农基本素质。从养殖基地的实际情况来指导蚕农在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综合防治工作理念基础上做好桑蚕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期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4.3建立健全的病虫害预防预报机制

政府应根据村落养殖桑蚕的实际情况在各村落建立专门的病虫害防治预报机制,通过给各个村落配备专业预测设备来及时掌握桑蚕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及时播报准确的病虫害防治信息,如此才能让蚕农在病虫害预报信息的基础上实时对桑蚕病虫害进行监测,确保发生病虫害时能够利用化学防治或是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来快速应对,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桑蚕养殖不受影响。

5结语

桑蚕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桑蚕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也需要随之不断发展进步,如此才能保证桑蚕养殖的经济效用。

参考文献

[1]冯延胜,吴义飞.桑蚕的省力化高效养殖技术浅谈[J].南方农业,2016(26):71-72.

[2]施祖珍.广西桑园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蚕业,2010,47(4):11-14.

第9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分析;生态系统稳定

中图分类号:S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211-01

根据我国现有的国情,森林的种植以及防护是至关重要的。想要森林资源得到合理的发挥,切实的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好处,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保证森林资源不会得到破坏,我国林业可以合理健康的进行发展。

1.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近些年,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对于森林资源的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我国林业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随着这些状况的不断发生,我国林业以及其相关部门对于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对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以及完善力度逐渐加强,这样的发展现状,使我国的相关技术体系发展迅速,开始与国外先进水平进行接轨。但是,现有的病虫害防治标准还没有得到重视,国家和行业标准各有两项,没有有效地将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作为世界上病虫害发生几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的发展还是不容乐观地,因为相关部门起步较晚,所以我们的技术研究工作还需要加大力度进行,不断吸取各国优秀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发展。

2.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于防治技术的合理运用,这样才能保证病虫危害可以得到有效地控制以及解决。对于防治技术来说,不同地区和不同病虫危害所需要的防治技术是不同的,想要合理的对于技术进行使用,就需要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之后再进行技术的选择。

2.1 合理营林造林

对于森林病虫害来说,合理的营林造林是最基础且有效的手段,它适用于任何地区任何环境。在森林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对于森林进行采伐、造林,这样可以保证森林中生态系统得到稳定,增加森林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可以说是从根源上面对病虫害进行了预防。通过合理造林营林,我们会发现不仅病虫害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森林实用价值也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为我们生活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2.2 合理进行农药使用

我国在早期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中,对于农药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却难以进行合理的控制,导致了虽然病虫害得到有效地抑制,但是当地的生态系统得到破坏,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现阶段,在森林病虫害预防的技术体系中,对于农药的使用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这样有效地控制了化学产品的滥用导致的生态环境危机。在农药的使用中,需要对于使用比例进行合理的测定,保证农药的使用过程中,既能解决病虫的危害,还能对森林进行保护,对于剧毒性农药的使用,需要及时的进行制止。

2.3 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

分析多年来病虫危害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绝对是最大的原因之一。由于外来入侵生物在我国地区没有天敌,导致了其大肆繁衍,对于我国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破坏,对森林植物产生威胁。举例来说,美国白蛾仅仅对于我国内蒙古、河北一带的危害就极其严重,导致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想要彻底使外来生物入侵得到控制甚至解决,就需要从入侵的原因上面进行处理,相关部门需要与海关等方面进行沟通联系,保证进出我国的动物得到基本的监测和控制,对于入侵源头进行彻查,只有这样的协同调查,才能从根本上面解决现有阶段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以及财产。

2.4 加强病虫害预报工作

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中,预报工作是一个基础的工作,只有准确及时的进行病虫害的预报,才能保证相关人员及时的对危害进行处理解决。各个部门需要把森林监测放在预防的关键性位置上面,保证全面及时的反应森林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准确的数据使技术人员进行分析处理,这样才能做到及时根治、定点清除。

3.现有病虫害防治体系漏洞

虽然说近几年我国花费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上面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大量的,但是因为该方面起步较晚,经验不足,所以,从现有病虫害防治体系上面来看,其体系漏洞还有很多需要进行弥补。

3.1 现有资金不足

现有的防止体系中,对于资金的消耗是巨大的,任何设备以及技术的引起,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虽然国家对于该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但是还是远远不能弥补现有防治体系中资金的大量空缺,想要对病虫害防治体系进行完善和发展,就需要资金的持续性供应,这样才能保证其技术与世界水平进行接轨,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大大提升。

3.2 相关制度不完善

正是因为我国对于森林防治起步较晚,所以相关的法律制度都不是很完善,无论是对于森林防治中农药、化学产品的使用,还是对于管理以及人才引进制度的完善,都没有相关的标准,这样的现状,使森林防治的发展止步不前,难以取得更大的进展。在病虫防治中,重点难以突出,防治的根源难以分清,导致了现有技术手段不能满足于病虫危害现状。

3.3 森林病虫害预防没有得到普及

现有群众甚至工作人员,还没有认清病虫的极大危害,对于该项技术手段认识不足,导致了发展停滞。想要合理的进行发展和推广,就需要保证对于防治工作的优点进行科普,保证人人都能从心里对于这件事进行认识和了解,明白它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进行发展普及。

4.总结

通过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体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有的技术得到了阶段性胜利,病虫危害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是从根本上面来说,危害的源头还没有得到处理和控制,技术还没有得到高度的完善。想要合理的进行该项技术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引进和相关高端技术的改进都是必须的。而从相关部门的角度来说,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直接决定了之后森林发展的状况以及生态系统的完善,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我们对于森林病虫的危害,需要从心底里充分地进行认识,了解它的危害性,保证从心理上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支持,才能使该项工作的发展顺利的进行。总而言之,森林病虫害预防体系的完善过程还很长,需要各个部门各个专业人员共同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淑梅.黑龙江垦区森林病虫害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及应用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2009.

第10篇

森林病虫害作为一种频发性生物灾害,是林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尽管各地全面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目前森林病虫害预防存在的问题

1.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增大。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不断的增加。而且偶发性害虫有时也会在局部暴发成灾,危害严重。

2.经济林病虫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的进程。

3.危险性森林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省发现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

4.病虫害潜在危险性大。近年来,有多种国外的害虫入侵到我省,由于治理措施得当,没有造成太大的危害,但其潜在的危险也不容忽视。

5.更新造林树种单一。造林树种单一,很容易发生森林病虫害,一旦发生扩散就迅速蔓延。

二、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1.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及队伍不稳定。有些地方的干部缺乏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正确认识,认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小儿科”,工作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些地方在改革中,甚至把已有的专业机构撤销了,把有关的林业技术人员“合并”到其他部门了。

2.资金紧张,制约了防治工作的开展。有些地方这方面的工作欠账多,基础设施薄弱,尽管加大了投入,但是防治经费依然十分紧张,已严重制约着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3.实用技术难以推广。有些地方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技含量仍然较低,不少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仍然以传统方式为主,加上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使很多现成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同时,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因技术和资金所限还没有推广开。

4.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地方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

三、主要对策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应侧重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领导,综合治理。森林病虫害不但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而且也给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造成很大损失。各级政府作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依法承担起森林病虫害防治责任,切实加强领导,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坚决遏制森林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势头。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从维护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采取综合防治和生态控制措施,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在防治策略上,采取综合性营林措施,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将病虫害预防措施纳入规划设计中,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验收,实现由以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到以治本为主转变。在防治格局上,推行工程治理,实现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在防治方式上,大力推广生物防治,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由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转变。

2.全面加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完善预测预报网络,坚决杜绝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为了有效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做到了防患于未然。首先要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其次是加强对过往运输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车辆的检疫检查,严防带疫进出省界。各地方要严格对运输、邮寄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并要加强对火车站、机场、公路、木材市场、邮政等流通领域和建筑工地、输电工程施工现场等重点场所进行检查,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同时也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同时重点林区、重要地段、重大森林病虫害都设置测报网点,对常发性病虫害实行系统测报,及时预报信息,为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11篇

1森林病虫害的主要特点

目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从根本上予以防治。我国森林病虫害具备如下3方面特点:第一,偶发性森林病虫害暴发面积大;第二,森林病虫害蔓延速度较快;第三,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频率高。每年森林病虫害都会直接给国家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直接破坏各地区的经济环境和生态平衡。

2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发生面积迅速增大

近年来,尤其是我国,森林病虫害发展迅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建设。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却从根本上忽略保护生态环境,存在这样的实际情况,致使病虫害大面积地破坏森林,且破坏状况越来越严重。我国当前资金、人力及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无法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2.2无法控制病虫害的繁殖

由于我国占地面积较广,因此森林病虫害种类很多。近年来,我国森林病虫害种类大量增加,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林业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另外,随着各国交际的频繁,我国引进了很多外来物种,由于引进的外来物种没有天敌,因此繁殖速度远远超过预期和想象,严重威胁到森林资源的生长,而我国现有森林防疫站治疗设备和治疗资金有限,无法控制病虫害的生长和繁殖。

2.3防治工作机制不健全

采用纵向型行政管理体系是我国林业部门所采用的管理机制,这种管理体制对于上传行政命令和下达行政命令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缺少对各林业部门的横向协调。缺少机制致使每个地区所出现的森林病虫害,在没有进行协调的基础上,大面积地发生,既无法从根本上防治,也给林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森林病虫害防治建议

3.1完善预测机制和预报机制

在确定病虫害发生时间和发生地点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展开进行,科学精确预测和预报森林病虫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济损失,从被动救灾转变为主动控灾,进一步调整防灾和救灾方式,这样既可以避免森林病虫害损失,又可以减少相应的后期防治工作。有关部门需要加快建设和预测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并且将防治和预测森林病虫害工作作为主要工作,快速及时控制灾情,形成早发现和早控制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

3.2加强对植物的养护

无论从哪方面来讲,病虫的发生及危害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与植物生长情况和及时浇水、施肥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想不断加强林木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就要做好植物的修剪、施肥、浇水和锄草等各项工作,这样既可以减少病虫,也可以调节植物养分。因此,要想减少病虫害,就需要加强对植物的养护,提高植物的生长能力。

3.3加强病虫害防治的宣传

在防治林业病虫害过程中,宣传员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充分运用防治站的各种宣传资源,如宣传资料、条幅、宣传车等,大规模地展开宣传教育工作,促使越来越多的群众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防治病虫害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主动和积极配合林业相关部门的工作,加强群众对防治病虫害的意识。唯有林业部门高层领导高度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才能带动下级和群众积极主动进行病虫害防治。

3.4提高病虫害防治工作水平

对于一些突发性和影响范围较大的病虫害,需要建立起长期的预报病情和预测工作,及时采用全面准确有效的监测,并且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实际发展情况,定期做好调查和检测工作,如果出现病虫害发生扩大的情况,需要进行短期预警,在预防和防治病虫害过程中,还需充分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林木资源等因素。另外,加大防治病虫害的力度,可以充分采用引诱剂及培养天敌等方式,在最大范围上保证自然系统有条不紊的发展,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技术水平,在防治和预防中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真正落实防治工作和治理工作,特别是需要加强应用早期预防技术,减少使用农药的次数,重视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4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种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95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物,其产量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也有了一定的增加,水稻病虫害给水稻产量造成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水稻病虫害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水稻种植户的经济利益,影响了我国农业的正常发展,所以必须重视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1 水稻病虫害的常见类型

1.1 稻飞虱

在水稻种植中,稻飞虱是首要的害虫,这种害虫会吸取稻丛基部的汁液,稻飞虱还会通过唾液分泌有毒物质,养分的流失以及有毒物质的侵入,会导致整株水稻变黑,最后死亡,会导致水稻减产或者绝收情况的出现,危害非常严重。

1.2 稻瘟病

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这种病害会危害到水稻的每一个部位,并且在水稻生长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会出现,会给水稻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水稻产量的降低[1]。

1.3 水稻螟虫

在贵州省的三都地区,水稻螟虫是最主要的一种水稻病虫害,水稻螟虫造成危害的主要是幼虫,其初孵幼虫会导致水稻出现枯鞘情况的出现,二龄之后的幼虫会导致枯心苗、白穗以及死孕穗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水稻憋粒、空穗以及空粒的概率增加。水稻若是遭受过螟虫危害,很容易倒伏,对于这种病害一定要重视农药使用,避免出现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大幅度下降。

1.4 水稻纹枯病

在水稻的抽穗期以及孕穗期若是天气温度比较高并且降水较少,那么很容易出现真菌感染的情况,从而出现水稻纹枯病,初期表现是水稻边缘和叶尖出现黄绿色斑点,沿着叶脉发展成为黄褐色或者苍白色的长条斑,若是严重最后会成为灰白色,整株水稻都会枯死。水稻患纹枯病很容易倒伏、减产。

2 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相关措施

2.1 认识到水稻病虫害预防的重要性,并做好相关工作

想要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最重要的是做好预防工作,切实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将病虫害控制住,这样能够降低其给水稻带来的危害,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也会有一定的提高[2]。

2.2 治理水稻病虫害的措施

水稻病虫害种类不同、时期不同,治理措施也会有一定区别。对于一些病虫害可以通过物理的办法来进行治理,这样不但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够减少农药的危害。比如水稻螟虫可以通过杀虫灯的设置来治理。在病虫害治理中,药物治理是最常见的手段,但是药物很容易存在残留,影响食用者的生命安全。

2.2.1 防治稻飞虱的措施

防治稻飞虱的措施比较多,可以通过氯虫苯甲酢胺来进行治疗;可以选择毒死乳油和甲氰聚酯来进行防治。此外,还有几种常见手段,但是这些手段都是化学方法,在防治过程中必须注意比例,控制好药物的使用剂量[3]。

2.2.2 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措施

对于这种病虫害,需要注意发病前期防治以及田间管理。在发病的初期便需要连续的用药。防治药物可以选择每667m2使用125g20%的叶青双可湿性粉剂、300g的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30mL的12%施稻灵悬浮剂或者是40g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兑75kg的水来喷雾防治,尽量控制早期的病变。

2.2.3 防治稻瘟病的措施

对于稻瘟病应该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保证农药喷洒以及施肥的合理性,在喷洒药物时,选择有下面几种:250g25%的多菌灵加250g的硫胶悬剂、100g的70%甲基托布津、100g的富士一号。

2.2.4 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措施

在进行纹枯病防治时,可以选择5%的井冈霉素水剂或者是20%的粉剂兑水喷洒或者泼浇,或者是将其制成毒土,并撒到水稻的基部,也可以选择2%的农抗120水剂喷雾、25%的粉锈宁粉剂等[4]。在病害流行的时候,可以多次用药。

2.3 提高农民的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意识和技术

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意识,比如进行病虫害的宣传、给农民提供相关的书籍。此外,还需要提高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新技术的开发,选择优质水稻种子,不断提高水稻种子的病虫害抵御能力,水稻产量也会有一定提高。

3 结 语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生产质量和产量会直接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重要影响。所以必须认识到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农业技术人员需要提高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意识,不断的研究新的技术,更好的控制水稻病虫害,给水稻产量和质量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第13篇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林业问题 解决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069-01

森林资源具有较为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国家的丰富的财富,因此,我国需不断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程度。而森林的病虫害一直是困扰森林资源林业方面十分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导致森林资源的质量下降、经济效益的下降,甚至关系到生态能否平衡稳定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森林的病虫害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

一、森林病虫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防治难度不断加大

目前我国森林树木面临着人们的大量砍伐,很多地方存在对森林资源有过度开发的现象,导致我国的天然森林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在近些年来,我国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十分重视,并建设了人工树林,很大程度上这种人工森林增加了我国森林的覆盖面积,使我国的人工森林面积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是人工林的品种较为单一,没有像自然林那样较强的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导致我国森林面临着病虫害的威胁,加大了对病虫害防治的难度。

2.害虫的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增加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渐的密切,这为森林病虫害的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来自外地的不同物种由于起初在我国不存在其相应的天敌,导致害虫的迅速繁殖,对森林资源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并且这种现象在不断地加重,导致森林资源部分的减产,影响生态的平衡。

二、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因素

目前虽然国家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大力支持,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其主要内容为以下四方面:首先,我国目前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未能建立起科学完善的预警和监督机构,因此无法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效的开展指导工作和预警措施,进而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进行提前的防治工作。其次,虽然通过改革开发我国对防治森林病虫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一定程度上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导致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理想,引发许多后续要处理的问题,例如某些技术落后未能接受到新技术推广工作的地区仍采取传统的有毒农药杀灭病虫害,可能会引发人们的健康问题等等。再次,各个林业部门单位之间缺少对相关森林虫害防治工作的沟通和交流,仅仅做到各尽其职,片面的开展工作,这就使得防治病虫害的工作始终未能取得较大成绩的主要原因。最后,资金缺少,经费不充裕,影响到相关技术和设备的补充和更新,往往在病虫害爆发的初期未能及时的进行消灭,致使范围越来越大,难以控制,防治工作的难度也不断提高。

三、解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问题的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在思想上能够引起对此工作的足够重视是做好防治森林资源病虫害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在将来的日常工作中自觉的履行各种规章制度,此外,还要对领导工作进行加强,其具体主要体现如下几方面:

第一,在思想上提高对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意识,目前我国对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要求我们在思想上认识防治工作的本质,并切实将认识提升到关乎国家利益的高度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对森林资源开展有效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管理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免遭病虫害的破坏。

第二,跨越式发展新世纪的林业。保护生态平衡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话题,并且对森林资源的病虫害防治同样是一种对生态保护的工作,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从思想认识到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是实现林业资源跨域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以减少资源损失为目标,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和影响具有长期性,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经济的损失,所以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做好坚持长期工作和斗争的决心。将要求我们将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的工作放在工作首位,加强森林管理力度,做好领导员工坚持斗争的工作。

2.提高防治工作的技术水平,更新防治手段

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离不开技术的支撑。由于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与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一些方面上不相适应,需要我们对防治手段进行改进,首先在保护好生态林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合理进行造林,并开展集约经营和工程造林的工作等等,此外,还需对早期的预防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强自然森林抵御病虫害的水平,其次,认真履行国家出台的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以减少对水源和环境的污染,其次,多采用生物技术进行防治,生物防治的规模和技术都要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提高,采用生物防治,维护生态平衡。最后,在现有基础上不断进行科学研究,研发出新的防治技术,避免与社会发展相脱离现象的发生。

3.按时检疫林木,避免病虫的传播。我们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增加产地林业检疫的次数的地点,强调宣传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法治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森林资源是我国的宝贵的财富,但在保护森林资源时,要特别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在病虫害发生频率日趋增加的社会现状下,我们要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防治,加强管理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努力保护好我国的森林资源。

参考文献

[1]董国全;牟善梅. 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

[2]杨长俊;杨虹;代智林;李文娟;胡琴. 雷波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0(01).

第14篇

关键词 森林资源;病虫害防治;问题;原则;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148-02

森林病虫害是影响森林树木生长的一项重要因素,对森林资源利用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危害。随着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在实际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存在,需要选择有效方法及策略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对当前社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本文就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进行分析。

1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缺乏重视,防治意识较差

长期以来,在森林病虫害工作防治方面,我国均处于较差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足够的经费,并且缺乏充分的重视。近几年来,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我国病虫害防治水平虽然有一定提升,然而其提升幅度相对而言比较小,未能够真正实现森林病虫害有效防控。

1.2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比较落后

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面,很多地区仍未能够广泛应用无公害防治方法,大部分地区仍选择化学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对于这种防治方法而言,其不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林区内生态环境,会导致病虫抗药、耐药能力有所增强,最终对病虫害防治开展会产生严重影响。

1.3 森林病虫害发展速度快,在预防及治理方面存在难度

随著当前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及强度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强,尤其在干旱及暖冬情况下所出现病虫害,因其具备较好的繁殖条件,即便越冬,病虫死亡率也比较低,往往在越冬之后会出现大面积暴发。另外,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在人力、财力及物力方面投入仍不够充足,在治理大面积病虫害方面仍有较大难度存在,很难有效进行防治及控制。

1.4 森林病虫害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森林病虫害种类也比较多,尤其是近年来,商品贸易全球化、物流频繁,外来病虫物种不断侵入,致使我国森林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多,并且所导致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导致林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较严重的损失[1-2]。

2 森林病虫害防治应遵循的原则

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而言,其工作开展是处于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所以必须要遵循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相关规律,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开展各项相关工作。另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人执行,因而具备非森林生态系统特点,所以应当对相关尺度进行合理把握,使自然利益和社会利益两者之间能够实现合理平衡,从而较好地开展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对于综合防治工作而言,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应当以森林自身生态系统为出发点,对森林、病虫及其天敌三者之间所存在相关关系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开展相关工作。这三者和周围环境之间共同组成完整生态系统,而对于综合治理而言,其主要就是在培育、转移以及养护植物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中所存在相关成分进行选择性调节,从而使周围环境能够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生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病虫繁殖及生长,从而使病虫发生能够控制在系统允许范围内,同时不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危害,从而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

二是利用综合治理,倡导尽可能少使用化学农药,尽可能利用大自然各个方面之间所存在的彼此牵制功能,使绿色、环保、安全、无公害防治模式能够得以实现,在必要情况下可选择性能较温和的一些高效药品,从而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使森林病虫害防治有效率能够得以增强,使各种资源能够得以节约。

三是就经济学角度而言,防治病虫害的标准就是不会造成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应当合理制定病虫害防治标准,明确需进行治理的规模,然而对于一些以绿化及观赏为目的的园林模式而言,这一观点并不适用,因而应当灵活掌握,不能够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其最终效应产生影响[2-3]。

3 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有效措施

3.1 强化森林保护意识

对于各地区森林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而言,应当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加大宣传力度,从而使人们对森林保护重要性具有充分认识,对森林病虫害所产生危害有充分了解,进而保证在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所有民众均能够积极参与,有效阻断森林病虫害传播途径,尽可能做到及早发现,而有效进行防治及预防。另外,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检疫相关法律法规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而使人们意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使有关工作人员认识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进而为森林病虫害工作有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3.2 合理实施营造林设计规划

为了能够实现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应当从生产方面入手。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应当依据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位置以及土壤情况合理选择树苗,尽量做到适地适树,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植树造林达到较好效果。本地树木在经过长时间栽种之后,在防治本地区病虫害方面可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森林病虫害对于当地树木的依赖性比较强,因而在植树造林过程中可选择林木混交方式,积极引进外来树木品种,使其与本地区树木共同种植,从而使树木自身抗虫性能够得以增强。然而,虽然自身抗病虫害性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但仍不能够忽略对外来病虫害的防治,仍然应当结合有效方式防治病虫害。此外,还应当进行封山造林,应当防止非工作人员向林区内进入,以避免外界细菌感染树木,最终使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得以从根本上解决。

3.3 强化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预测预报工作属于十分重要的环节,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预测预报能够提高森林病虫害发现率,这在及时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方面属于关键内容。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当合理进行预测预报,对于树木所出现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观察,并且应当进行正确判断,从而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对于这一方面工作而言,需要专业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执行,所以相关部门应当加强专业人员知识培训,从而使林区管理人员能够依据森林树木所出现的变化情况对树木所发生病害进行判断,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另外,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学会对天气情况进行观察,与当地测报点相结合,从而及时掌握病害发生情况及动态,为能够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应当积极建立森林病虫害测报点,并且不断进行完善,从而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与当地发病特点及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便能够有效进行防治。这些不但对先进技术具有较高要求,并且需要先进设备作为指导,应当建立相关数据库,不断进行记录及积累相关资料,利用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实施监测[3-4]。

3.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各级林业部门均应当积极贯彻落实“谁经营,谁防治”责任制度,依据国家政策及地方相关政策,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应当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对于各级政府部门而言,应当在当地防灾减灾计划中纳入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个工作环节中应当增加基本投资,并且应当建立适当奖惩措施,从而使各个相关部门能够增强工作积极性及责任心。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可利用专项资金加强相关基础设置建设,对相关基础设施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建设,配备相关专用设备,从而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提高防治能力及水平。

3.5 e极开展生物防治

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利用生物防治方法能够得到比较显著的效果,并且其作用比较持久。在防治森林病虫害过程中,害虫天敌一旦将自身种群建立,则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便能够使食物链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对于这种方法所达到的效果而言,利用化学药物很难实现。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方面,害虫天敌是将害虫消灭及进行限制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应当为害虫天敌提供充足生存空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实施全方位管理,尽可能减少农药使用,从而使生物防治能够达到最优化状态。在当前很多发达国家中,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建立植物保护管理基站,对生物防治技术大力推广,最终使生物防治零污染得以真正实现,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对林业害虫进行较好治理,并且在环境保护方面也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3.6 合理使用化学药物

化学防治所指的就是农药防治,对于这种防治方式而言,其虽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抵抗林业害虫,对森林资源进行较好保护,然而若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不但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耐药性,并且还会对土地造成一定污染,最终会对林业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在运用化学药物进行防治方面,只需在病虫害比较严重时适当运用对病虫进行控制即可,尽可能不使用药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另外,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不可使用单一药物,应当混合使用多种药物进行防治,在喷洒时尽量缩小范围,尽量选择有效施药方法,从而使污染能够得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因此,应当对化学农药施用方法进行改进,使农药利用率得以提高,使农药所产生危害得以降低[4-5]。

4 结语

森林资源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项重要资源,对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当前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森林资源保护也得到了较好发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6-7]。作为森林资源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必要任务,在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清楚了解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要掌握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相关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森林保护意识,合理实施营林设计规划,强化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药物等方式,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使其达到理想效果,对森林资源进行较好的保护[8-10]。

5 参考文献

[1] 张杰.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12.

[2] 陈建相,吕照光.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技术及方法探讨[J].农家顾问,2015(4):172.

[3] 廖宁.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几点探讨[J].科技展望,2015(34):68.

[4] 王庆海.制约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因素及控制途径[J].农民致富之友,2016(7):229.

[5] 檀月,吴巍.掌握综合防治原则 科学治理森林病虫害[J].吉林农业,2016(16):88.

[6] 骆社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的设计与研发[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7] 王国治. 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1.

[8] 党立波.基于GIS的县级病虫害信息系统研发[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2.

第15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建设;生态环境

森林病虫害是林业发展的最大危害,我国因森林病虫害而造成的破坏也在逐渐增加,并且也一直影响着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也可以看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更进一步的最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产生森林病虫害问题的原因分析

1.1人们对森林病虫害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往往都是只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对于生态环境并没有足够的加以重视,很多污水排放、乱砍乱伐以及废物、废气的排放对于周边的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病虫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一时也难以找出病虫害防治的具体办法,这样也错过了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机。很多森林工作人员需要经过长期的勘察努力才能够找出病虫害防治的具体办法,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同时,很多人对森林病虫害的认识也过于片面,比如很多人只是认为森林病虫害只是森林的害虫病害,只要进行一些农药的喷洒和相关的防护措施即可,这样的想法也是错误的,在很多防治工作开展时,也没有找出具体的防治办法。

1.2自然因素所产生的森林病虫害

病虫害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一些地区的病虫害甚至会毁掉整个森林,如果没有经过病虫害的防治,被破坏的森林也将会越来越多。在进行病虫害治理的过程中,有些地区的病虫害虽然得以缓解,然而病虫害依靠其自身强大的繁殖能力,在一段时间后又开始进行大范围的繁殖,并且所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大,防治的困难也会相应有所增加。而病虫害本身的生存能力也相对较强,无论是何种恶劣的环境病虫害都能够加以繁殖,这样也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自然因素所产生的病虫害也是较为常见的,我国很多地区的森林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因此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以防治,从而避免病虫害的再生。

2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病虫害防治的方法较为落后

病虫害的防治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防治办法来进行,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病虫害再次发生的几率。而目前很多地区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时通常只是进行一些农药的喷洒,在长期使用农药的过程中,病虫的抗药性也会大大增加,这样非但没有有效的加以防范和控制,还会极大程度的增加病虫害的危害。此外,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方法也都相对较为原始,一些先进的科学方法也没有应用到病虫害的防治中,在目前很多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采用的防治方法也都相对较为原始,工作人员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没有加以高度重视,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也会存在极大的困难。

2.2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我国森林资源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同时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退耕还林政策,这样森林面积也逐渐的有所增加,而森林面积增加的同时,存在的森林病虫害问题也越来越多,这样也直接影响了我国森林面积的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在森林病虫害上所投入的资金也都占据了财政的很大比重,但问题却也越来越明显,在病虫害的防治上依然没有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每年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问题也直接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在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情况下,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也在大大增加,并且繁殖的速度也相当惊人。我国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重视的程度依然不够,这样病虫害的面积也就会进一步的增加,从而增加了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的难度。

2.3未设定虫害预警机制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还要采取有效的预警措施,如果没有科学的预警措施,那么防治工作的开展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工作人员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意识上相对较差,并且也没有注重检测工作,检测的过程中检测设备也达不到规范的要求,这样就不能够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及时的预警。在采取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通常也都只是在灾害发生后才进行治理。这样一旦出现病虫害,那么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特别是在一些人工造林工作中,生态系统结构也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在发生病虫害时,不仅会出现大范围蔓延的现象,同时在一些林业生产工作中,病虫害的防治问题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2.4不具备正确的森林病虫害危害意识

大多数人并未真正意识到森林病虫害对保障森林资源带来的危害,也不了解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保护森林的影响,因此,欠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意识。森林的病虫害需通过一个漫长的时间才可以看到效果,所以人们通常并不关注,林业生态建设的相关部门也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未采取相关的措施给予应对。

3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方法

3.1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技水准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技水准展现在技术与设备方面。而防治能力的技术体现在工作人员的能力是否较高,专业病虫害防治人员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及时在一些情况中感知病虫害的发生,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因此需加强培养专业人才。在设备水准方面则通过病虫害防治的新设备、新药进行应对,透过更新设备,不但能够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成功率,还可以提升效率,对病虫害严重区域进行治理。

3.2严抓检疫工作,阻碍病虫害侵入

依照我国相应政策,执行好森林的检疫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获取人们的支持与理解,以便有利于检疫工作的进行。在引进林木时需把好关,以免病虫害侵入。并且提高对木材市场、加工工厂的检疫工作,降低病虫传播渠道,提高检疫力度,完善检疫工作。

3.3意识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必要性

可持续化的发展需与生态系统紧密结合,并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以便保障森林可用资源,确保林业的生态环境建设,降低由于病虫害引发的损失,协调生态系统的平衡。

4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针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我们不仅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也要做好预警工作,这样也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炳华,叶亮新,吴少珍等.试论森林病虫害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