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价值取向范文

企业价值取向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价值取向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价值取向

第1篇

相对于企业所处的传统环境,信息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使企业原有的生存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最根本地表现为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低成本以及去中心化。即时性使信息传递几乎不再具有时间差异,世界杯足球赛在移动互联技术下可轻松地做到全球各地的人群与现场的观众同时享受精彩赛事。低成本使人们可以极低的成本甚至说零成本获得海量信息,经济因素已不再是人们获得信息的瓶颈。去中心化使得每个人都可成为信息的者,都可成为―定区域或人群的信息中心,信息拥有和信息不再是社会或企业专属于管理者的特权。移动互联技术导致的上述环境的变化,给企业传统的生存方式带来新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机会。企业须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及时调整企业所持有的价值观,才能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大趋势。

移动互联时代的企业,需要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首先,诚信透明的价值观。传统时代因信息传递方式的限制,很多消费者、合作伙伴和社会无法真正全面了解企业信息,因信息传递手段较少,企业比较容易进行信息封锁,比较容易通过广告宣传等方式掌控客户、合作伙伴和社会所能够获得的企业信息,从而能做到掌控顾客、合作伙伴以及社会看法。所谓的“纸包不住火”在传统信息传播时代并不是一种必然事实,这种情况下,企业因功利性目的,常会主动地对信息进行隐瞒、筛选、加工和再造,要做到真正的诚信实际上是不容易的,因为不诚信可以过得去。移动互联时代则相反,无论什么组织,再高级别的保密信息都可能被泄露(美国中情局掌握的信息都可能被斯诺登式的人物所泄露),更不用说是企业秘密,所谓的“纸包不住火”已成为残酷现实。在信息已不可能被垄断、被隐瞒环境下,要想维护好企业与客户、合作伙伴、社会的关系,要做到诚信透明,不要自作聪明地欺骗他人,不要利用所谓的信息不对称获得额外商业利益。

其次,平等分享。传统时代因为信息拥有的数量不平均,信息拥有的权力是不平等的,因此每个人实际拥有的权力是不平等的,拥有信息越多的人在组织中就拥有越多的权力,相反,拥有最少信息的人往往也是组织中最少拥有权力的人。信息造就特权,特权导致难以平等分享,拥有信息和特权的人在组织中总是会利用手中的信息和特权影响企业的价值分配,从而使自己在企业的价值分配的过程中占据优势。而移动互联时代消除了特权赖以生存的信息拥有差异化前提,每个人因为拥有的等量的信息而变得平等起来,尽管这种平等仍然是相对意义上的平等,但却是决定意义上的平等,因为一旦信息拥有量平等了,其他特权以及依附于特权的分配不公都会在光天化日之下冰雪消融,难以持续。企业所采取的平等分享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是对外的,企业与客户的平等分享,表现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一个是对内的,资本、管理者与员工的平等分享,表现以人为本。

第三,开放合作。移动互联环境下由于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和低成本特性,导致所谓的“距离死亡”,即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协同已经几乎不再受距离因素的影响,这使得企业的边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因为距离较近的原因适合企业内部作的事情,比如零配件生产、会计服务、软件设计服务等,在移动互联时代变得可能更适合企业外部人士去做,传统的企业一般都会把研产销供等作为企业的基本业务,很少有企业把其中的一个环节进行外包的。而移动互联时代,大部分企业则基本不会做全四个环节的,有的企业可能专注于营销和研发,而把生产和供应外包给市场,比如苹果和小米科技;而有的企业则只专注于擅长营销和研发类企业外包出去的生产和供应业务,比如富士康和歌尔声学等。具有开放合作意识的企业往往更能够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所带来的这种便利,把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外包给市场上的企业,从而更容易获得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

第四,尊重包容。信息交流的加速和低成本、信息接受和信息的去中心化,使得移动互联时代信息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趋势,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带来的是企业生存环境的复杂化和多变性,客户需求复杂多变、市场竞争复杂多变、政府政策复杂多变,等等,企业现实持有的任何一种价值观都可能在急速变化和急剧复杂化的环境中失效,而企业要想持续发展,也必须使自己的价值观变得多元和更具有包容性。这样,当企业的主流价值观遭遇挑战而变得失效的时候,多元化的价值观或者说持不同价值观的团队往往就能带领企业走向未来。

第2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价值取向时代指归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群体组织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其价值诉求与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基于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这种时展的视阈来确立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

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

企业文化的核心应当是“以人为本”。现代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是不能仅仅关注企业文化的功利性,更重要的是关注企业文化的人本性。企业应该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否真正体现这一点,是检验企业文化优良与否的一个“试金石”。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主张“企业即人”,企业中的人、财、物的管理应当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人”则势必处于管理的中心。在现代企业中,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在企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即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中,惟有人力资源的“存量”和“增量”具有深度的可再开发性,具有可转化为其他社会财富的“增殖力”和“扩散力”。要努力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将企业文化建设同管理制度改革结合起来,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用文化手段建立员工面向知识经济的企业用人、育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使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在新制度中充分体现出来。这是企业推进自身文化建设的重点。

构建人本指归的企业文化体系,一要重视企业先进文化的培育。杰克?韦尔奇认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发展先进企业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要帮助企业员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道德和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使崇尚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成为普遍风气,使企业员工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信用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二要把握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导向。企业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提供了共同努力的方向,以及个人行为的准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要把提高员工的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在生产、经营实践中把这些内容和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和通俗化,建立本企业的“企业道德”,使每个职工都能够在不同的岗位和不同层次上,履行自己应当履行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利益。三要重视企业民主建设。民主是企业人全体参与创立企业文化的条件。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企业人才能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被关心、被爱护,才能调动企业人参与创立企业文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民主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层次。四要重视企业人的培育。重视企业人的培育,是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区别于传统管理模式的精髓所在。要大力堤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使企业的发展有强大的智力支撑,把企业办成学习型企业,使企业成为支持人与社会全面进步发展的学习型组织。五要重视对企业人的精神激励。企业文化的根本立足点,在于对企业全体成员精神的激励,使企业人的精神力量在激励下转化为物质力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建立起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用人制度,形成人力资源

市场化配置机制,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竞争与流动的制度环境,使企业文化资本化。

二、和谐融洽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

和谐文化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体现。“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前进的动力,企业的和谐发展与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进程。因此,在企业中建设和谐企业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企业文化是企业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职工对和谐企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和谐企业文化与传统企业文化相比,更具有以人为本、兼收并蓄、富于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点。它能在企业与员工、企业与部门、企业与市场和企业与社会之间形成和谐的内外部人文环境,促进企业在和谐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和谐理念贯穿于企业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发展人文性,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评判发展的根本价值标准,强调发展应当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因素的协调共同发展,指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同一指向性,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从根本上科学地规定了发展的方向,从而保证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和谐发展。二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这是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的基石。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应强化对企业内的利益矛盾协调的导向。阶级、阶层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利益矛盾凸显,社会分化而形成的利益群体和利益诉求的增加等等,都会在企业中得到反映。其中,劳动关系矛盾的增多已经成为影响职工队伍团结稳定、成为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引导员工用和谐的观点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员工的共同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使和谐的理念成为整个企业的重要价值取向。三要通过培育共同的理想信念把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形成共创和谐的强大力量。在和谐文化建设中,要着力重视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观的培育,把铸造企业发展之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绿色生态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

绿色企业文化就是把绿色管理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理论中,使企业的各方面都灌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绿色管理理念,创造绿色生存环境,塑造绿色企业形象,营造良性循环的生态品牌经济。绿色企业文化它要求企业达到企业与环境、企业人际关系和企业员工自身心态三种和谐的统一。在这三种和谐的统一中把握企业机体的活力和动性,赋予企业以自然有机性的生生和谐、环境适应性的协变和谐和价值合理性的臻善和谐,从而使企业富有竞争力和长期竞争优势。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拥有和使用这种绿色文化,它将在拥有千姿百态的文化的企业中脱颖而出,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绿色文化建设要求企业一是重视绿色生产。在选择生产技术、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必须做出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技术选择。中国企业已越来越重视加速科技进步,但是,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远未上升到企业价值观的高度。现阶段我国绿色文化对技术和产品导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到“既经济又环保”,化解这个“两难选择”的唯一现实的途径是大力开发“绿色技术”,实行技术创新。二是要求实施绿色战略管理,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绿色管理以绿色文化观念作为价值导向。实施企业绿色管理,要求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将企业的清洁生产作为主要目标;将建立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作为主要手段;将绿色营销、建立企业的绿色形象为最终目的;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当前特别要通过实施ISO14000和SA8000等认证体系,通过实施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管理,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为企业向世界经济一体化迈进奠定基础。三是强化绿色意识树立绿色企业形象。要以绿色为标志重塑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渗透到企业的理念识别(MI)系统和企业的行为识别(BI)系统的每一单元。以绿色为纽带把企业和社会、消费者、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良性互动。

四、节约增效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

把建设节约型企业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节约型社会”是人类一种良好的价值诉求,也是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必然逻辑。企业真正成为节约型企业需要文化的整合和良好的价值导向。应该特别地重视文化的力量――建立良好的节约文化的价值诉求,大力倡导和普及节约型文化,营造节约型文化氛围。

建设节约型企业并把它打造成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全体职工的认同和执行,才能发挥出它的独特威力和作用。一是领导应率先垂范,成为建设节约型企业的带头人。因为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家的文化,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处于领导地位,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决策者思想意识及价值观的反映,领导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关系到企业文化的走向。企业领导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站在大局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快建设节约型企业的重要性,把建设节约型企业摆上重要日程,在构建企业文化中要走在前列,担负起企业文化的倡导、示范、整合和变革的责任。二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解决观点和认识问题。要从建设节约型企业的文化内涵、重要性与迫切性、目标和基本原则、实施方法和步骤等诸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形成可行的操作方案或指导意见,以此确定建设节约型企业在企业文化中应有地位。三是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全体职工在思想上树立节约意识,树立勤俭办企业、节约资源光荣、浪费资源可耻的新风尚。建设节约文化的核心在于把节约理念融入企业。四要把节约文化建设和节约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建设节约型企业必须有严格的法规和制度约束。在社会生产领域,强调发展生产与保持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在建设流通领域,强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必须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推动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采取有力措施,建设节约型企业和社会。

五、安全文明的企业文化价值取向

安全文化,是以保护人的个体生命为价值取向的人类活动之总和。高度注重安全文化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生命价值这个核心,已成为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企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不仅仅反映在经济指标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职工群众生活的质量指标上,反映在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环境上。抓好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人的潜能,构建和谐的企业安全文化,实现安全生产的良性互动。

创建安全企业文化要着力从加强设备硬件建设投入是基础;完善并规范地执行管理制度是关键;提高人员素质是根本保证三个层面来构建企业的安全文化。要看到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是以人为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营造企业“关注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强化群体的安全意识,提高其技术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感,构建和谐的制度文化、执行文化和人文文化,切实解决当前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必须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个人的利益,使职工找到安全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改善和提高,达到安全决策和安全操作的目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永芝:邮政企业文化建设价值取向的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2003年12期

第3篇

Abstract: The paper has a hypothesis, namely enterprise can adapt to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by optimizing self function. It conforms to the views of Chicago school of behavior, namely enterprise behavior causes the specific marke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based on this, decides to the market performance. Therefore, the 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 regulates the business behavior and forms symbiotic effect with external environment.

关键词: 企业;战略管理;价值取向;实践

Key words: enterprise;strategic management;value orientation;practice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158-02

0 引言

企业战略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将深化人们对企业市场行为的理解。根据SCP模型可知,企业行为受到所处市场结构的作用,从而逻辑形成一定的市场绩效。这种着眼于S—C—P传导基础上的产业组织理论,却被行为学派所批评。行为学派认为,首先由企业行为促成一定的市场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市场绩效。在生物学隐喻下,前者可以理解为是达尔文主义观点,而后者则属于拉马克主义观点。

针对本文的选题实则潜在着一个假设,即企业可以通过自我机能的优化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动态演化。这就表明,企业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应与外部环境特征相契合,并在符合拉马克主义逻辑演绎进路上,最终展开自己的战略构建。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对“价值取向”的解构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企业所实施的市场行为并不遵守新古典经济学逻辑,即在经济理性驱动下企业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经过充分计算来获取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优基。与之相对应,演化经济学逻辑则与企业市场行为的现实选择相适应。基于演化经济学视角可得,企业不仅面临着自身内环境,还处于更加复杂的外环境之中。就影响企业行为特征的权重而言,则主要在于外环境的作用。其中,外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由此,企业若要建立起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共生机制,便要求其在价值取向上符合经济目标的需要、社会目标的需要、环境目标的需要。

为此,对“价值取向”的解构也可以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展开:

1.1 经济目标方面的价值取向 本文认为,经济目标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并且,也是支撑另外两项目标的物质基础。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视阈下来探究经济目标的实现,其应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达成:企业市场势力的增强、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跟进,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等。受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外部约束机制影响,当前企业在经济目标方面的价值取向,更倾向于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

1.2 社会目标方面的价值取向 根据国际“企业社会责任 2000”的定义,其中的社会目标便在于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笔者也从这一视角,来阐发社会目标方面的价值取向。具体而言,企业战略管理在这里的价值取向不仅需要通过正式制度来规范,更需要在战略实施中循序渐进的来满足。为此,关于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企业人才储备,以及薪酬分配体系等要件,都应在不断实施中得以优化。

1.3 环境目标方面的价值取向 相对于以上两大目标基础上的价值取向不同,这里价值取向更加突出企业的公民意识。且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企业将无法获取由此所带来的全部利润。不难看出,建立在该目标上的价值取向时常被部分企业所忽略。为此,惟有引入环境目标方面的价值取向,才能使企业战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2 企业战略管理与价值取向间的关系分析

以上借助企业战略管理目标这一中介,对价值取向进行解构。然而与目标管理不同,价值取向属于企业管理哲学范畴,这种形而上的东西究竟与企业战略管理间形成怎样的关系呢。惟有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展开对现实价值的构建。

具体而言,二者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