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金融科技风险及其管理范文

金融科技风险及其管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金融科技风险及其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金融科技风险及其管理

第1篇

关键词:金融科技风险 审计 必要性

一、前言

金融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金融业的管理质量不但关系到金融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金融业能否对实体经济实现有力支撑。在这一背景下,金融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益,有效降低经营风险,成为了重要工作内容。随着信息系统在金融业中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科技风险也在逐渐累积。为了保证金融业能够有效化解科技风险,积极开展科技风险审计是提高金融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明确金融业科技风险审计的意义和必要性,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积极推动科技风险审计全面开展。

二、金融业科技风险审计的背景

在金融业发展中,为了有效降低信息化系统应用带来的科技风险,国家银监会根据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制定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管理指引》这一具体办法,旨在规范金融业科技风险审计工作,为金融业科技风险审计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保证金融业科技风险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满足实际需要。

之所以制定这一管理办法,主要是基于金融业的发展现状而提出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金融业的运行方式已经从传统的手工记账向信息化系统应用转变。虽然信息化系统相对传统的手工记账等会计管理方式具有明显的优点,但是由于其系统相对复杂,管理节点多,系统本身的风险和管理风险同时存在,如不对这一科技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任其自由发展的话,不但会危害金融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同时也会影响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在金融业中积极开展科技风险审计工作,成为了保证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不但使金融业的信息系统能够高效运行,同时也降低了科技风险,有效满足了金融业发展需要。

三、金融业科技风险审计的意义

随着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推进,计算机网络规模和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信息科技的作用已经从业务支持逐步走向与业务的融合。同时,信息化在给银行业带来发展和效益的同时,其所形成的风险与传统金融操作风险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信息科技风险评价审计是防范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的有效措施。通过评价审计,可以发现信息系统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了解并认识当前所面临的信息科技风险;可以了解现有安全措施与《管理指引》要求的差距;可以使管理层的信息安全建设决策有据可依。对审计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整改,并实施相应安全措施,达到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目的。同时,银行机构进行内部审计或参与外部审计,可以提高内部人员对信息安全的认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水平。由此可见,在金融业积极开展科技风险审计是符合金融业发展需求,对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降低金融业的科技风险也有较大的影响。为此,在金融业发展中,必须坚持科技风险审计工作,提高金融业发展质量。

四、金融业科技风险审计的必要性

从金融业的发展来看,科技风险审计工作是保障金融业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是金融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来看,在金融业中开展科技风险审计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风险审计是提高金融业整体管理效益的必要手段

对于金融业而言,积极开展科技风险审计,可以实现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有效监督,能够对金融业的整个管理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控制,并为金融业整体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

(二)科技风险审计是降低金融业经营管理风险的必要方法

由于金融业信息化系统在运行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漏洞,只有积极开展科技风险审计工作,才能保证金融业经营管理风险得到进一步降低,从而达到保障金融业有序运行的目的。

(三)科技风险审计是保证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基于科技风险审计的重要作用,在金融业发展中积极开展科技风险审计,对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证了金融业发展的整体质量。所以,我们应将科技风险审计作为保证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科技风险审计是保证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在金融业中开展科技风险审计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应在金融业工作中将科技风险审计工作作为基础工作来开展,保证科技风险审计工作取得实效,满足金融业发展需要,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小红,宋玉,晁军宁.CPA审计意见视角的财务动机关注域研究――来自我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N].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2]侯景波.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周代聪.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4]王胤宇.法律责任制度安排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第2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降低科技创新金融风险的策略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5日

产业革命的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及其大规模应用需要大量资金支撑,但科技创新因风险较高往往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就意味着金融创新。而无论是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金融组织创新,还是金融服务创新,都必然伴随金融风险。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经济转轨的情况下,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显得重要。金融行业如果为支持科技创新而置稳健经营原则于不顾,不计后果的发放科技贷款,最终不仅会形成巨大的金融风险,同时还会影响科技创新和经济改革的进程。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建立科技创新融资多元化风险补偿机制,能有效缓解科技创新融资约束和风险。科技创新融资的多元化风险补偿机制,是指各级政府为完善科技创新融资环境、促进科技创新及其应用,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科技创新的融资工具,并根据科技创新企业的风险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融资风险补偿政策。具体来说,这一机制包括以下内容:

一、多元化贷款补偿机制

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完整而统一的金融体系中相互对称、互补、平行的两大金融族类。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发展中,两大金融族类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至关重要。在当前中国商业性金融机构很少或不愿意介入科技创新领域的情况下,政策性金融机构应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机构资金投入的“杠杆效应”。促使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讲求投资成本与收益的商业性金融机构认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所要表达的国家战略目标和政策意图。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初见成效后应择机而退,将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主体地位让位于商业性金融机构。从国际经验来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分散科技创新融资风险的重要主体。如,韩国开发银行为企业进行新产品、新工艺开发以及新技术商业化等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中小企业银行则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贷款。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补偿机制

对于科技创新而言,单靠银行等金融中介并不能完全满足创新企业对融资的需求,创新企业的资金需求尤其是处于创业初期的资金需求银行往往难以满足。这是因为科技创新在转化为市场认同产品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即风险。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为经营原则,所以在科技创新活动的前期阶段多半不愿意给这类企业贷款,而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往往具有引导资金流向的功能,数量有限,从而导致科技创新企业必须另辟融资渠道筹集资金。在这里,多层次资本市场和风险资本市场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业。与金融中介的资本形成机制相比,金融市场的资本形成机制对科技创新更具特别意义。金融中介资金供应的短期性和供应量小的特征无法与科技创新资金需求的长期性和资金需求量大的特性相匹配。金融市场促进科技创新资本形成机制需要一个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能够满足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生命周期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需要。如果金融市场落后,储蓄不能有效的转化为投资,资本就不能有效地分配到追求利润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手中,从而抑制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多层次基本市场,一是要推进中小企业板建设;二是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三是完善由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产权市场构成的场外交易市场;四是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三、保险补偿机制

首先,科技保险能降低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风险,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积极推进科技保险业务,开发更多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险种,利用科技保险解决科研开发中的风险问题,为科研开发提供风险防护机制和保护体系。具体来说,一要创新保险产品,扩大和银行的合作。扩大贷款信用保证保险范围,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发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保险产品,建议在技术(产品)开发责任险、员工福利计划、财产保险等方面制定有关政策;二是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针对性强的保险产品,比如研发科技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提供履约保证保险,弥补现行信用担保体制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不足,增强银行对企业投放贷款的信心;三是和银行相互推荐客户、评价客户,共同发挥在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其次,充分发挥科技保险的作用,建立政府、企业、保险公司之间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例如,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为了维护知识产权,往往会发生较高的诉讼费用。建立知识产权保险制度,可以对权利人维权费用和遭到的侵权损害进行补偿。但知识产权保险的保费费率相对较高,而被保险人大多是中小企业。对此,可通过政府补贴建立合理的费用分担机制。

四、担保补偿机制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国际经验表明,建立多层次、覆盖广泛的担保体系是鼓励和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介入科技领域的重要措施。担保机构对科技贷款提供担保,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科技贷款的风险,但可将风险的一部分从银行转移到担保机构,从而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提高银行对科技贷款的积极性。具体来说,一是要做好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平台建设的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尽快构建从省、市、县多个层次的担保再担保平台体系,做好各个层次平台之间的衔接,避免重负建设和资源的浪费;二是发挥政府在贷款担保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助推作用,建立资本金补充机制、风险补偿和激励机制,引导和调动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企业和民间资本等共同参与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对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平台实行动态管理,提高担保平台的整体运作效率;三是为了避免政府以出资人身份干预担保业务活动,确保担保效率,要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有效制约和规范政府行为,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同时要加强监管,真正使信用担保机构起到企业和银行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贷款担保平台成为政府投资的“放大器”,银行信贷的“稳压器”。

第3篇

一、全面认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金融企业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高度依赖,使得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安全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随着我国银行业科技进步的步伐逐渐加快,特别是近两年来银行业信息和数据逻辑集中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科技风险已经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运行的又一重要隐患。近年来银行业爆发的一系列与信息科技有关的风险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2006年4月,银联全国跨行交易系统瘫痪6小时,国内大部分商户的POS机无法刷卡,所有银行的ATM终端无法进行跨行操作,以日均量估算,“停刷”阻断交易量246.6万笔,金额1287.7亿元,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实际损失和由此造成的声誉损失令人痛心。再例如,2007年1月1日,北京工行所有网点系统瘫痪90分钟,2007年5月23日,工行网站出现故障120分钟后恢复,8月15日,工行网银及客服电话大面积故障及拥塞约8个小时。这几起银行业的信息科技事故表明,如果银行系统中断1小时,将直接影响该行的基本支付业务;中断1天,将对其声誉造成极大伤害;中断2-3天以上不能恢复,将直接危及其他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IT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在设备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相对显得十分薄弱。重建设、轻管理,重上档次、轻视风险,重眼前、轻长远的现象是十分普遍。农村信用社迫切需要加快对信息科技风险的清晰认识,抓紧建立统一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手段。因此,树立和培养信息科技风险意识,规划落实好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是与农村信用社IT治理成效密切相关的重要大事。农村信用社必须充分认识信息科技风险对整体业务和金融体系的影响,全面理解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一是农村信用社迅速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防止创新产品轻而易举地被竞争对手抄袭,必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只有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创新产品才能避免被直接和简单地复制。在产品的创新过程中,每开发一个新产品就有自身的风险管理的重点,都需要迅速敏捷的信息系统予以支持。一个能够充分满足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和创新需要的信息科技运营体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竞争力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是维护农村信用社金融体系稳定性的需要。现在,IT系统是整个业务的操作平台和运转中枢,一旦出现事故,已经基本上很难恢复到传统的靠手工运转的模式上去。同时信息科技的应用和普及也加快了农村信用社与同业机构和外部市场的风险传导,极大地放大了科技风险的影响范围,一旦农村信用社出现信息科技问题,很可能会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二、农村信用社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对策

1.逐步建立完善的IT治理结构,合理的IT架构及各项规划。

IT治理是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它是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领域的概念,可以指导农村信用社合理利用IT技术,平衡IT技术与流程的风险、增加价值来确保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目标。因此,逐步引入IT治理的各项内容,是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大势所趋。农村信用社必须解放思想去学习、借鉴国内一线、二线大型银行在IT治理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专门研究、部署、规划对IT风险的分析、定位、评估和治理。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更深远的思路和更大的投入来对信息科技风险进行管理控制。

2.将信息科技风险、业务风险有效整合,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战略 。

我国农村信用社目前采取省级联社-市级联社-县级联社的“三级管理”模式,管理层次多,作为一级法人的县级联社具有一定的资产业务决策权,省级联社对县级联社控制力不足,从而导致银行战略意图从上向下的传导不够通畅。同时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大多实施的是风险的分散管理,即不同类型的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信用卡风险由信用卡中心负责,网上银行风险由电子银行部门负责等。面对新形式下的挑战,农村信用社需要建立统一全面的风险管理战略。这种管理要求将业务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等不同类型的风险,都纳入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并将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风险管理部门要通过风险管理规划、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等方式,实现全社集中的风险管理架构。

3.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或工具,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金融案件呈现出由传统作案向高科技作案转变的特征。传统作案手法技术含量低,而高科技作案则通过诸如信用卡、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工具达到作案目的。因此,农村信用社需要不断追踪技术及管理的最新发展,使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不断符合技术和管理的发展趋势。利用商业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抽取、集成、转换和综合分析,实现对各类风险的监控和有效管理,这也是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信息分析和风险管理决策采用的主流技术。

4.建立IT审计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