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独立思考;数学教学

一、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1.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我思考发挥的空间。尤其是在乡村,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必须听话,要不然就会受到责备。这样一来,孩子眼里的世界逐渐和家长眼里的世界趋同了。他们的思想也就固化在上一辈的思想里,没有发展。

2.小学课本的问题设计,过于刻板,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思考。

案例见表:

显然:新的问题比之传统的问题,学生又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这类问题变成了突出要求学生解释为什么某些事情是这样的。这样学生就能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要求学生从开放的问题的情境出发,进行分析推理,并检验结果。所以,教科书在设计问题上的过于刻板,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独立思考。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过于注重知识的全面化和系统化。日积月累我的重复训练,完全抑制了一个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习惯了把内心和个性完全隐藏起来了,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认识的主体是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人的认识从感知外界事物发展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即能否主动地去思考、探究问题,学生缺少或失去主动思考的热情,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无法较好地亲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儿童的教育是一门复杂而又高深的学问。每一个儿童作为一个个体,性格又是迥然不同的,教师一定要训练孩子判断和做决定时的逻辑思维,这对孩子一生都是很重要的。在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他自己判断和决定,而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的人。所以现在我们不要代替他做决定,而要教他如何思考及做出正确的决定。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启发学生。如果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无异于是对牛弹琴,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因为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尚待提高.他们无法对陌生的知识进行自我认知。如果撇开学生的立场,完全由教师进行系统的讲述,那么将回到“满堂灌”的时代。学生将会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失去自我。所以,最和谐的状态就是教学相长。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巧妙地将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复习旧的知识,在旧的知识中寻找突破口,从此来获得新的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才会觉得新的知识是自己在观察思考中获得的,而不是对老师言论的复制粘贴。其次,数学经常与图像,符号,实物联系在一起。而小学生在智力发展阶段对图像,实物的认知记忆程度远远高于对数字,文字的理解记忆。这就在无形中要求老师用一些相对实际的物体来反映数学的理性思维。小棒,积木,数学模型将是很不错的选择。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个道理。

第2篇

关键词:过度包装;立法;必要性

包装的主要功能是保护产品、方便运输和促进销售。近几年,我国包装行业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丰富的同时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一些企业为追求更高的利润,采用夸大包装功能的手段对商品过度包装,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应当尽快建立并健全与包装相关的法律,对过度包装行为进行法制约束,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一、过度包装的内涵

所谓的“过度包装”,是指超出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介绍或说明商品功能要求的,即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超过必要程度的包装。

(一)过度包装产生的原因

1.法律规范不完善,缺乏行业自律

中国的包装行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企业受到利润最大化的驱使,往往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过度夸大商品的包装功能,从价值判断上误导消费者。行业自律能够约束行业成员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行业的整体声誉和形象,推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我国包装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难以在行业内通过社会舆论、职业标准等措施,有效监督实施过度包装的企业。

2.消费习性的改变

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开始讲究商品的包装。在商品丰富的社会中,精美的包装,反映了消费者追求高档次的新型消费心态。商品外包装是否雍容华贵,几乎成了人们选择商品时最重要的标准。人们通过包装来了解商品,选择商品,认定商品,消费能力的提高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习性,改变着人们对商品包装的观念。一些企业抓准了消费者的这一心态,对商品进行过分包装,夸大商品的价值。

3.企业商品促销的需要

在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市场越来越开放,商品竞争愈演愈烈。制造商对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作了精心的优化和构思的同时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商品的包装上,豪华包装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使产品快速跨入高档行列,商品售价成倍提高而销售额并不减少,导致许多企业不惜增加成本过度包装,获取暴利。

(二)过度包装的危害

1.浪费资源

商品包装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如纸张、橡胶、玻璃、塑料等等。而这些原材料的制取,又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当中还有许多是不可再生资源。假如对过度包装不加以限制,它对资源的消耗将是惊人的。

2.污染生态环境

首先,在包装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各种废弃、废水、废渣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商品包装又多属于一次性使用,包装产品的80%最后会变成生活垃圾,对环境再一次造成污染。特别是类似塑料等包装产品,严重地污染了生态环境。据统计,在城市产生的所有垃圾中包装物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其中近75%都是可以减少的过度包装物。

3.误导消费行为

过度包装的费用最终由消费者为其买单,企业实行过度包装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高额的经济利益,但过度包装所产生的商品价值,消费者通常是并不需要的,甚至有些商品的包装超过了商品的本身价值,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有商家不惜通过降低产品的质量或数量来补偿过度包装的成本,这些做法都将误导消费者购买行为。

二、国内外对过度包装立法的现状

(一)国内针对过度包装的法律现状

目前,我国包装行业的法律不够完善,仅有几部法律、法规涉及到了商品过度包装的问题,如《环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包装资源回收利用暂行管理办法》。此外地方政府也出台了部分条例和管理办法,如2000年,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一次性熟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哈尔滨市政府颁布了《哈尔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等等。我国对于产品过度包装的法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相关法律的规定还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仅仅制定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则,这在司法实践中并无太大意义。由于对过度包装的法律责任承担人还尚未明晰,这使得司法执行者在实践中无法有效地对过度包装行为予以规制。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性法规受到地域的限制,无法对其他地方的过度包装问题进行规制。

(二)国外过度包装的立法现状

日本的商品过度包装的现象也曾广泛存在。为制止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做法,日本颁布了《包装新指引》,很好地控制了产品间隙率过大并解决了使用成本较高的材料进行包装的问题。之后颁布的《容器包装循环利用法》,不仅间接地制约了企业过度包装行为,而且促进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德国针对商品过度包装立法科学合理,因而在包装行业一直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废物回收与处理法案》、《德国包装法令》、《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在包装的回收处理上明确了责任,由此促使企业尽可能地减少商品过度包装或是采用可降解、可再生利用的材料进行产品包装,从而对企业的过度包装行为起到了规制作用。

笔者认为,应该积极吸收国外对商品过度包装进行立法规制的时间经验,以此来加强我过对商品过度包装的规制,以便为商品包装制定出统一的标准。

三、结束语

治理过度包装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我国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制过度包装是极其必要的。再者,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极大推动作用。政府部门采用法制手段对过度包装行为进行严格管制必定是一项成功之举。

参考文献:

[1]周斌.从科学发展观看我国对过度包装的立法规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4).

[2]白世贞,郭健,姜华君.商品包装学[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6.

第3篇

1962年,美国最大的一宗债券诉讼案中,债券投资人巴克雷斯上市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认为他们在发行债券时,以虚假会计信息误导投资者,致使他们在购买了债券的半年之后,因公司无力偿债、宣布破产而受到巨大损失。在审理过程中,尽管公司高估销售收入7.7%,高估了净收益16.5%,高估了每股净收益15.3%,但法院认为,这些虚假会计信息对债券投资人来说,都不重要。在讨论该公司高估了流动比率18.8%时,法院认为这一虚假会计信息属重大错误,将会导致投资者作出错误决策。认为投资人购买债券时,会十分关注公司的流动比率。因此,如何确认虚假信息是否重大,对最后确立“买单”责任——民事赔偿,非常重要。

独立审计执业一旦面临诉讼,重要性作为以审计准则为依据的专业判断,应否得到法律责任的赦免?如何鉴定重要性水平的误判?谁为这种误判买单?厘清其中的关系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民事虚假陈述案中补充责任的界定,同时,也有助于平衡注册会计师行业与公众投资者间的利益导向。

一、重要性概念及应用分解

1991年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PC对审计准则体系进行调整,在重新编制及修订的ISA 320《审计重要性》中,强调重要性概念与1989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编制与呈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提出的重要性概念是一致的,即: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则该信息是重大的。

我国财政部2006年2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规定:“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目前,重要性概念在理论与实务界均达成高度一致,即重要性取决于在发生漏报或错报的特定环境下所判断的项目或错误的大小。重要性的实质是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漏报水平达到影响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容忍度上限。

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量化的临界值。从重要性水平的应用上看,重要性水平分为客观水平与估计水平。

1.客观重要性水平

从概念本身来看,重要性水平是大多数理性的报表使用者对于报表中存在的错漏报金额的耐受极限,存在一个正确的判断区间,报表使用者在这个区间内是接受且容忍的。

2.估计的重要性水平

对使用者承受能力的测评来自于注册会计师。通过专业的评估与衡量,注册会计师根据具体情况得出的重要性只是一个估计水平。运用这个估计水平进行审计程序设计与审计证据收集,注册会计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差异检验

客观重要性水平是一个抽象的理想标准,很难准确定位与应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往往运用估计的重要性水平。结合各事务所执业经验,通过不同的技术与方法,尽可能地使估计的重要性水平接近客观水平。

不同的注册会计师对于同一项目的重要性判断可能会得出不同的金额或比例,这直接与审计成本相关,同时也是审计收费的重要考虑因素。同理,重要性是否被滥用取决于执业利益与法律责任的权衡,最终需要接受市场检验。因此,国家的法律环境在影响审计师努力程度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二、无民事赔偿考虑下的重要性水平的经济学分析

图1中,在审计质量无差异的前提下,设X表示审计工作量,Y表示收益水平。P(X)R表示审计工作为报表使用者降低信息风险而避免的投资损失,即报表使用者的预期收益,与审计工作量X之间呈上凸曲线。其中,P(X)表示审计人员发现报表中错漏报的概率。R表示报表使用者因审计人员发现错漏报而避免的投资损失金额。随着审计工作量的增加,发现错漏报的概率加大,但当审计工作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进一步发现重大错漏报的可能性降低,达到一个相对极限。

图1中,C(X)表示基于工作量的审计成本水平,随着审计工作量X的增加,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的质量与数量要求的提高,审计成本C与审计工作量X呈递增线性函数。假设图1中C2表示,接近于客观重要性水平下的审计成本函数。C1表示估计重要性水平远高于客观重要性水平的审计成本函数。由于重要性水平可以提高效率,减少审计工作量,因此,高估重要性水平必然带来较低的审计成本,因此,C1 < C2。

C2与P(X)R相交于X2,当审计工作量小于X2时,审计成本是大于预期收益的,表示审计投入未形成规模效应,无法达到报表使用者的预期。当审计工作量大于X2时,由于审计投入的增加,重大错漏报发现的概率增大,给报表使用者提供的相关、可靠信息增大,预期收益大于审计成本,这时提供审计产品才是经济的,此时基于审计工作量为基础的审计定价才为市场所接受,审计产品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以低价竞争策略进入审计市场的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选择C1作为成本策略,通过确定较高的重要性水平相应减少审计工作量,为各项目审计节省更多的审计时间,增加了审计项目的利润弹性。

第4篇

[关键词]教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人与人的差异是会不会思考,而且是能不能独立思考,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能力,独立思考是一个核心。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个非常自信的人,是个有突破创新的人,是lunwen. 1KEJI AN. COM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个能适应各方面飞速发展的社会人。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结合本人数十年从事数学教育的经验,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由于现行教育制度的缺陷,有的学生认为学习的过程中不需独立思考,只要死记硬背,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他们总认为独立思考,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哪有这个本事啊!的确,科学家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作为求知中的我们,更应该有勤于独立思考的意识。其实,独立思考很简单,例如:对老师讲的有不同意见,经过思考向老师提出来就是一次独立思考的过程。还有,对书上的习题提出与教师不一样的解法,也是独立思考。所以,中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进行独立思考,主动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当然,对敢于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学生,哪怕是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老师也要进行鼓励、表扬。至于出现的问题,要教给学生解决的办法。不要小看这独立思考的小火星,"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自古成功在尝试",让学生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1、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看到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潜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一种多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2、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激发点",及时地给予点燃。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正是点燃他思考的大好时机,决不能轻易错过。一要鼓励学生答错背后反映出的独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气;二要肯定蕴含其中的正确因素;三要着力地把学生的错误开发成课程资源,与学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四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再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拿不准"时,这说明他的头脑正处于困惑状态,教师这时就要"拉他一把",但决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抛砖引玉法。抛砖引玉法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在讲数列的简单应用时,用到了单利和复利,我没有告诉学生怎么做,只是解释了单利和复利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我是引导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第5篇

[关键词]教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人与人的差异是会不会思考,而且是能不能独立思考,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能力,独立思考是一个核心。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个非常自信的人,是个有突破创新的人,是个能适应各方面飞速发展的社会人。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结合本人数十年从事数学教育的经验,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由于现行教育制度的缺陷,有的学生认为学习的过程中不需独立思考,只要死记硬背,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他们总认为独立思考,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哪有这个本事啊!的确,科学家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作为求知中的我们,更应该有勤于独立思考的意识。其实,独立思考很简单,例如:对老师讲的有不同意见,经过思考向老师提出来就是一次独立思考的过程。还有,对书上的习题提出与教师不一样的解法,也是独立思考。所以,中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进行独立思考,主动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当然,对敢于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学生,哪怕是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老师也要进行鼓励、表扬。至于出现的问题,要教给学生解决的办法。不要小看这独立思考的小火星,"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自古成功在尝试",让学生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1、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看到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潜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一种多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2、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激发点",及时地给予点燃。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正是点燃他思考的大好时机,决不能轻易错过。一要鼓励学生答错背后反映出的独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气;二要肯定蕴含其中的正确因素;三要着力地把学生的错误开发成课程资源,与学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四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再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拿不准"时,这说明他的头脑正处于困惑状态,教师这时就要"拉他一把",但决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抛砖引玉法。抛砖引玉法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在讲数列的简单应用时,用到了单利和复利,我没有告诉学生怎么做,只是解释了单利和复利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我是引导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是一门属于逻辑性思维极强的学科,所以,目前众多小学数学教师均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所谓的独立思考能力,则是指在不借助外部帮助的前提下,通过思考者自身的探究和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1.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目标的重要要求之一

按照国家教委有关规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囊括三个方面:(1)全方位培养在校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智力;(2)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习并掌控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将提升独立思考能力转变为自主学习等。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范畴中的重要教学目标。

2.培养小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能力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站在育人的角度上而言,小学数学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技能,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首要基础则是必须具备独立思维能力。所以,在小学教学中,按照课堂的实际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不足现象

1.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不足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考试中,众多教师均是将学生在考试测评中的实际成绩作为参照物来判断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否达标。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课堂均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只能按照教师的节奏走,而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难点,也没有机会去独立思考,同样是按照教师或课本去学习,这足以表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进一步造成了学生主动性思考能力欠缺的情况。

2.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不足

因我国目前是应试教育体制,大部分学校、教师及家长都只能重视学生考试成绩是否上升,从而完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为了达到提升学生成绩及升学率的目的,进而给学生大量布置课外作业,这样一来,不仅加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更难以进行独立思考,也就直接产生了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不足的现象。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相关举措

1.建立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民主式教学环境

通过上述分析可了解到,接受式、灌输式等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严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之所以这样,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教学氛围枯燥,一切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要想让小学生在接受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那么则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民主、富有生机的数学教学环境。比如,在计算2+2+2+2+2=10这一题时,就不能完全依赖教师讲解,而应当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组探讨,自由发表答案,鼓励学生善于利用多元化的算法进行解题。当学生在提出4至5种算术方法以后,教师再进行一定的点评,写出答案。

2.选择有趣、联系实际的数学教学内容

经过相关调查显示,有89%的小学生认为当下的数学学习内容是单调无味的,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而事实上,数学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出新鲜有趣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例如,当教师讲到10以内加减运算时,可按照每个数字的特殊性,利用学生的手指进行运算;而讲到100以内加减运算时,可利用小木棍、火柴等相关道具,来加强学习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3.创造富有活力的校园课下数学文化探究模式

校园课下数学文化研讨模式是需要建立在以校园为空间的基础之上的,学生、教师为主要人物,以加强智力培养为手段,以多元化的数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具备特别表现方式的一种群体文化探讨模式。而转化到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就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组成多个课下数学活动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设置1~2名联络人,负责组织小组活动。而小组所讨论的数学内容应当是小组成员集体开发及挖掘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按时、不定期地对小组活动情况进行启迪、检查和引导。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育进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采取有效举措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丰化清.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现代交际,2016(3):204-205.

第7篇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严密学生的逻辑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系统性,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对学生以后数学能力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小学数学教育的成功要达到三个目标:首先是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思维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快速、敏捷学习的关键;然后是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这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关键目标,旨在通过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

方法,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最后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只有拥有学习热情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才能在教育中更易于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现状

1.概念教学的弊端对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影响

小学数学教育模式,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弊大于利,不能及时跟进社会教育的发展,不能及时反映数学教育信息的变化,不能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是:预习、听课、练习、复习,然后考试。这一系列的形式,反而让学生养成了死板的学习模式。如果这种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就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严重阻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2.学生主动性思考能力的欠缺

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考查中,也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重要

依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表现出以教师为中心,形成教师控制整个数学课堂的习惯,由于标准答案掌握在教师手里,就会造成学生依赖于教师和课本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

养非常不利,会造成学生主动性思考能力的欠缺。如果学生对于数学问题和知识难点缺少主动性的主观思考,还谈什么培养学

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要想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先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就要改变现有的授课方式。

三、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思考与建议

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对学生初中、高中数学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且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优秀人才的标准,其中就包括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现有的数学教育模式,要进行积极改变,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同时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现实意义,最后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批判性是指立足于实际学习情况,严格依据客观标准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学到的数学知识,要怀着批判性的眼光,敢于思考,敢于质疑,从而养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2.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

第8篇

    一、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产生独立思考的热情。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十分强调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他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二、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活动。对学生敢于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活动,哪怕是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也要进行鼓励、表扬。至于出现的问题,要教给学生解决的办法。不要小看这独立思考的小火星,“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自古成功在尝试”,只要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就说明学生不拘泥于现成的东西,这是十分可贵的。

    三、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后进生还没有“想进去”,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势必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为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进入思考之中,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经过五、六分钟的独立思考,试算练习,许多学生有所发现,神情兴奋,跃跃欲试,产生了“说想法”的要求。

    四、及时组织多项交流。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议论、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会独立思考的乐趣。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9篇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教育 独立思考 能力培养

一、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

独立思考能力是指,不借助我不力量情况下,以主体独自思考和探索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获得最终答案的过程。由此可见,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学生成长以及长大后步入社会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小学教育阶段,各学科多以启蒙教育为主,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不应单纯传授课本知识,还需以强化小学生技能为基础全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而思考能力对提升综合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独立思考是小学生成长的基础也是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缺失的表现

(一)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

应试教育多以测试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学分成了考核的唯一标准。在此条件下,绝大部分教师评定学生学习水平都已成绩定输赢。同时,传统教育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基本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授课多左右在教师手中。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即便遇到知识难点,也无法主动的去独立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导致了学生主动思考能力欠缺。

(二)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

应试教育决定了学习成绩的重要性,无论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过分高估了成绩的重要性。在此条件下,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则被大家忽视。以提高成绩和升学率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教师多采用题海战术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随着学业负担大增加,学生会因压力增大而失去学习兴趣,更没有精力去思考问题。这也是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三、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一)提升学生主体地位,营造民主教学氛围

“填鸭式”教学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作为课堂的主宰者,教师多按单方讲解传授数学知识为主,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技能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课堂授课变得索然无味,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在这种氛围内无从落足。因此,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应以改变教学课堂氛围开始,逐步营造学生为主的民主式教学氛围,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让他们快速融入数学学习过程之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例如,以字母表示数字的课堂教学,教师引导: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噗通1声跳下水;学生(1):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噗通、噗通2声跳下水;学生(2):......以此类推,学生会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出现错误,课堂气氛也会风场活跃。此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是不是数量增多容易出错呢?那有什么办法阻止错误发生呢?如果将青蛙数量换做n是不是更简单?好,我们试一试!”老师引导学生:n只青蛙2n张嘴,4n只眼睛,8n条腿,噗通、噗通2n声跳下水。此时,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会快速悟出数字与倍数的关系,进而提升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融入生活实例,提升教学兴趣

部分学生因感到学习数学不仅复杂而且难度大,归根结底源于学科思维性较强的特点。如多次碰壁,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引入生活素材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些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倍数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实例引入教学之中,例如:以小学生年龄为基础,统计学生中比例最多的年龄,以9岁为例,让大家推测家长的父母的年龄、爷爷奶奶的年龄。学生们会猜到父母的年龄36岁,爷爷奶奶的年龄63岁,学生们可能会猜错,教师应及时予以纠正,并告诉他们父母和子女年龄间的大致差距范围。此外,还可将引入学生授课教师,如:张老师、李老师、赵老师的年龄都是7的倍数,大家推测一下,他们的年龄有可能是多少,学生们就会推测出28、35、42等较为准确的数字。同样,同学间的玩具数量、文具数量、课外书的数量,都可以引入倍数教学之中。结合各种学生身边实例,可以实现教学的生活化,让抽象的数字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到一起,在提升学习兴趣前提下,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课下W习氛围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也是教育服务于学生生活的有益尝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适时引导,积极营造课下教学氛围,例如:学校组织春游,让学生们考虑每个人需缴纳哪些钱款,学生们会主动说出消费项目,车费、门票、午饭、保险、矿泉水等等。此时,教师应告诉每个消费项目的具体数字,然后让他们计算总数,并预留出预备金。收取费用时,按照小组收取,并尽可能收取非整数金额,便于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结语

总之,独立思考能力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数学教师应不断引导,逐步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全面素质,为塑造综合性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文锋.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5,(06).

[2]唐志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学周刊,2013,(17).

第10篇

关键词:思维敏捷性;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在思维品质的培养中,思维敏捷性的培养是重要的一项内容.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观察到,有的学生反应快,思路宽广,处理问题事半功倍;有的则反映慢,思路狭窄,处理问题事倍功半.这正是思维敏捷性差异的体现,也说明了加强学生思维敏捷性培养的重要性.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做一些探讨.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表明个体能面对不同的情景、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技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去,并尽可能提高其参与度,其次是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最后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决定了其独立思考的程度具有相对性.一般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其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也就不断增强.也就是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逐步培养、构建并发展起来.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途径:(1)分类指导,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教育学生,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2)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创设情境,教会学生独立思考;(3)留有余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推迟判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4)提倡开放式教学,提高独立思考的品位。

二、培养学生思路的敏捷性

思路的敏捷性是思维敏捷性之关键.解题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占有战略地位,一个问题如果有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则此问题就可谓解决大半,而思维的敏捷性还表现在缩短计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直接而迅速地获得解题思路和结果.要使学生思路敏捷,就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处理问题时的敏捷意识和引导他们善于总结积累有效的解题思想.具体方法为:(1)定向思维训练.就是在遇到新问题时,善于将其归结为某种数学模式,并通过对已知条件和结论的分析,尽快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使有“法”可循,有“路”可行,达到敏捷性;(2)逆向思维训练.即由果索因,知本求源,培养学生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维,灵活地逆向应用所学知识,出奇制胜;(3)发散思维训练.即培养学生善于从各个方向、各个角度考虑问题,即从某一点出发,运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联系,摆脱“定式框框”的束缚.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

三、培养学生记忆的条理性

记忆的条理性是思维敏捷性的基础.思维的敏捷性要求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达到融会贯通,才能在处理问题时迅速而正确地发现思维所需要的知识,以达到思维的简洁和快速.

因此,只有记忆有条理,方能在思维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的原则,达到思维的敏捷性.相反,如果记忆杂乱无章,则必然不能及时再现思维之所需,难以达到思维的敏捷,而加强学生记忆的条理性,就是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通过总结、归纳、疏理达到简明化和系统化,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规律、方法和经验.这样在处理问题时就可以迅速检索、思考、转换,从而作出快速反应.

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数学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数学观贯穿于整个数学的发展历史,对数学的研究、学习有宏观指导作用.思维的敏捷性不能偏离此宏观指导,否则,思维再敏捷,也是思不得果.我们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使其更快地分析理解更多的信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五、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

直觉能力就是能在纷繁复杂的事实和材料面前敏锐地觉察到某一类现象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进而预见重大发现和创造的可能性.这种直觉能力是一种战略直觉能力,它决定科学研究发展战略的成败,更能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法国数学家庞卡莱认为,数学直觉实际上是一种选择能力,本质上是某种“美”的意识或“美感”.所以培养数学直觉能力要从数学的和谐美入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简洁美、统一美、对称美、奇异美的认识和体验,激起学生对数学美的热情,预感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思维敏捷性.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表明,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活动策略,也即完成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而借以解决包含在其中的问题的心理过程,则称作问题性思维.根据认知理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该十分重视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创新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智力发展与数学学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第11篇

[关键词]数学学习 独立思考 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49

古人云:“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是小学生存在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机械的记忆和模仿是必要的,但要真正地理解知识,还是要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纠正懒于思考的习惯。

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独立思考的表现

(1)在课堂上,许多学生处于静观状态,等待他人汇报的结果,再依样画葫芦;(2)学生的作业依赖家长或补习老师的辅导,经常性的指导或提示让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3)学生面对新题型不知所措,花大量的时间在“题海”中倦游,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问题,缺乏对问题的敏感度。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生活上依赖性较强是学生养成懒于思考习惯的主要原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事情基本都由父母包办了,他们觉得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缺乏学习的责任心与主动性。

2.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学生养成懒于思考习惯的推手。(1)在大班额教学中,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难以顾及每一位学生;(2)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教师不得不“垄断”课堂,占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稍弱,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敢发表见解,缺乏自信。久而久之,他们便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

三、解决措施

1.引导学生、家长明白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和家长懂得独立思考的意义,明白独立思考就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仅在学习上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更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资本。

2.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满堂灌”和“满堂问”都占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例如,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可请两组学生到黑板前进行“画三角形”比赛,男生组3人,女生组4人,最后总数多的小组胜。这时,学生高喊“不公平”。教师故意提问:“那你们认为怎样才公平?为什么?”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平均数”进行初步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3.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静能生慧,数学课堂需要学生静静地思考。学生的思维存在差异。例如,对于“小明从家(7:30)走到学校(7:45)用了几分钟”这个问题,思维敏捷的学生说:“都是7点多,直接用‘45-30’计算。”“分针走了3大格,是15分钟。”而此时,部分学生还没有想出来,他们需要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渴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正如上述“时、分、秒”的教学案例中,问题难度不大,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后,都能有自己的看法,并都有机会展现自己思考成果。

4.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基本方法。数学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是紧密相连的,教师要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基本方法。例如,在解决“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得到的数与原来相差1.35,原来的数是多少”时,教师指导学生:(1)弄清问题。明白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数据条件是否充分(只有两数之差为1.35,看似条件不够)。(2)拟订计划,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师提出“你见过类似的问题吗?能否直接从已学的公式或数量关系式中找到解题方法?如果能补充一个条件助你解决问题,你会怎么做”等问题。(如果还知道这两个数的和或倍数关系,就能用“和差”或“差倍”知识来思考)(3)实施计划。学生尝试按照上述思路尝试解答。学生经常经历这样的独立思考的过程,就能逐步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5.指导家长正确辅导孩子的学习。首先,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要鼓励孩子仔细地分析题目,争取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家长让孩子在已解决的问题中选一道题为自己讲解思路;最后,家长给孩子提出思考方向和建议。这样,孩子既能体验思考的乐趣,又能收获思考的成果。

第12篇

【关键字】幼儿教育;独立性;培养

幼儿教育过早“小学化”的尴尬局面需要幼儿教育体制进行深化的改革,幼儿教育应当以培育幼儿生活能力为主,因此,幼儿园不能过早施加给幼儿学习课程的负担,要正确对待幼儿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及幼儿家长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着重对幼儿的独立性进行培养。

一、幼儿教师正确引导。

幼儿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及修养,并且能够对幼儿充满耐心,热忱地悉心教导幼儿。幼儿正处于成长的特殊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还在初步发展的阶段,,相对于成人来讲他们的语言和动作都比较缓慢,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导幼儿学习和生活时要有一定的耐心,用幼儿能接受的语言鼓励和讲解。幼儿的天性是喜欢玩耍,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各种科学性的游戏,利用幼儿对待事物好奇心,在游戏过程中能够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立性,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独立尝试探索未知的事物,所以,幼儿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幼儿理解和吸收周围的事物的认识。

幼儿教师除了引导幼儿学习知识之外还要在幼儿生活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让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尝试独立做事,诸如上厕所,吃饭,睡觉等,尽量让幼儿试着自己完成,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让幼儿自己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且用赞美的语言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这样做很棒。幼儿的成长中赞美占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正确的赞美可以让幼儿深刻的意识到独立完成任务的正确性,从而更加深化幼儿脑海中独立性的形成。

二、授课过程中注重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幼儿课堂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义务教育,不提倡传授理论知识,而是让幼儿学会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幼儿课堂教育授课过程中主要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新事物。幼儿在进行手工制作时总会有小朋友想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时的幼儿教师不应该替他们完成制作而是要正确引导,鼓励幼儿独立完成。幼儿时期的智力相对较低,他们正处于逐渐发展进步的时期,因此,幼儿自身具有极大的潜能,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在这一过程中面对幼儿的幼稚行为我们不能嘲笑而是应该细心引导,让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独立性。幼儿教师要寻求不同方式和方法对幼儿的独立性进行科学的培育。例如在进行游戏时,幼儿教师让幼儿自身分不同角色,不同游戏方式,在游戏的同时让幼儿能够做出自身的选择,游戏是因为自己的决定而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刻意布置的任务。游戏过程中积极调动幼儿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决定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引领者,对于幼儿所提出的问题,幼儿教师需要鼓舞幼儿进行独立思考,让他们用不同方式不断探索未知的事物,不应该替他们选择和思考。幼儿教师应当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幼儿,学会聆听幼儿的心声,用温柔的语言作出要求,而不是强硬命令的口吻,让幼儿深刻意识到独立性的重要性。

三、家长注重幼儿的独立性。

幼儿独立性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幼儿园的引导和教育,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则,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不能溺爱更不能苛求。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因此,家长一定要培育幼儿的独立性不能过分保护幼儿。

父母应当鼓舞孩子独立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自身的事情,加强和引导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父母要提倡孩子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装饰房间,和同学一同参与游戏,不限制孩子的社交范围和参与活动。父母应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成长特点,不能过分保护他们替他们做出选择,剥夺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父母应当鼓舞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充分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形成良好的习惯。

第1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59-001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二十年了,经常被一个问题所困扰着:每一个班上总会有一些学困生,在小学阶段,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培优补差,而要提高班级的教学质量,补差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在课堂上都特别关注那些学困生,总是千方百计在课堂上请他们回答问题,总是想,只要他们会了,别的同学也就没有问题了。说实话,这些学困生在我的长期关照下,课堂表现也确实挺让我满意,由刚开始的“一问三不知”逐渐到“支支吾吾”,最后基本问题都能顺利解决,“瞬间的精彩”让我满足,照这样看,他们考试要考到及格似乎不存在任何悬念。可现实往往出乎我的意料,这些学困生在考试时却经常考不及格,究其错误原因,有的都是课堂上会的问题,为什么考试时学生就不会了呢,我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这一学期,我们学校开设思维训练班进行培优,我任教二年级一个班的教学。班上有个学生,回答问题特别积极,课堂表现非常出色,“瞬间的精彩”让我赞叹,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个优秀生,可事与愿违,在独立完成练习时,他的表现却和课堂上的反应无法相提并论,这又是为什么呢?相同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现代数学教育导论》这本书:朴实的语言、生动的课例,好像道出了我心中一直有而说不出的感觉。读到这一段:“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的教学。郭思乐等认为,作为数学教学,必须挖掘数学科学的表和理,揭示并依据教学需要改造有关的思维过程,付诸课堂,才能培养人的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至此我才豁然开朗,原来课堂上学生的回答问题都是在老师和同学的不断启发下才能侃侃而谈,离开了教师和同学的启发,让其独立思考,他们就会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处下手。

看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我需要重点学习的地方,也是需要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更加用心的读起了这本书,把从书中所学的,逐步付诸行动,感觉学生的进步非常明显。

一、独立思考在课前――从改变预习形式开始

“先学后教”理念的普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尊重孩子们的学情,毕竟长期形成的“在课堂上听课学知识”的模式不可能立即彻底转变,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每个班中总有那么一些需要老师管理才能学习的学生,课前预习、独立思考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任务,在预习中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掌握,更别说独立思考了。所以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多动脑筋,改变预习形式,可结合“翻转课堂”的理念,精心设计预习单,巧妙制作预习视频,合理提出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欲望。

二、独立思考在课中――以创设问题情境为抓手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学生也懂得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但由于基础和能力等诸多原因,这种独立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怎样使设计的问题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且具有一定的坡度和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首先,设置的问题难度必须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会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教师设置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从而使独立思考具有可能性。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充足的时间,以确保多数同学对提出的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后,再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和谐匹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最后,独立思考也不排斥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与人合作和会话,必定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这么说,没有独立思考,也就没有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合作讨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合作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三、独立思考在课后――让学生作业复习为补充

学生课后复习的态度对数学学习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那些具有独立性的优秀学生,在复习理解的同时,独自感悟,勇于思考,才能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从而成为驾驭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特别要加强复习方法的指导,突出自主性、思考性、针对性,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由于课后作业的统一性及量的扩张,使许多中差生忙于应付作业,无暇顾及巩固复习这一重要环节,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即使是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当复习中遇到疑难时,为了节省时间,动摇了独立思考的决心,而求教于家长或他人,有时干脆放弃,等待教师的讲解而被动接受。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除了对作业分类要求外,要允许有些题目不做或选做,对于暂时做不出的题,允许只写解题思路及在何处受阻的原因分析,以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对于学生作业或考试中的错误,大部分老师喜欢先讲解,学生听明白了,再去订正,这样二次批改的速度就会快很多,教师也减少了作业批改的时间。但这样做,学生错误的印象并不深刻,下一次,或许再下一次,学生依然会犯同样的错误。因此,在订正作业或考卷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独立订正、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写出错误原因。只有这样,学生对错误的原因印象才会深刻,才有可能减少或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或多次发生。

综观世界各国教学大纲,无不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突出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

第14篇

【关键词】初中 数学 独立思考能力

序言

初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很久前就已经引起了教育者的关注,从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研究者都讨论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途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数学课程中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数学教学者对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不少,综合来看,研究培养途径的还是占到了绝大多数,也有少量成果中提到了对独立思考能力的认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现状 等,但其主要内容仍然是对培养途径的分析。本文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认识,以期丰富研究成果。

1.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

教育具有自身的功能,也有其设定的目标,教育的目的绝对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充当学习机器,而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人,而不是成为依赖心重、不会变通的人。数学教学自然不例外,从1952年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到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任何文件对数学教学的目的进行论述时,都没有停留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其最终的落脚点都是让学生充分“发展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数学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关系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关系到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宏观把握,也关系到学生以后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研究者应该关切的问题之一。

2.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现状

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育部门对教育理念的更新取得了重大进展,各个学校和学校的大部分老师基本上能够认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实际的努力,这可以从很多研究成果的论述中得到证明。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引起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这里主要指出三点:

首先,学校依旧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一个班有五六十个学生,老师并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指导是非常困难的。其次,应试教育决定了学生和老师都只注重教学成果,对教学过程并不能给予太多关注,因为学生成绩高似乎才是王道,于是,教师和学生都希望多做题,掌握做题技巧,从而考出高成绩。这样,学生的课业负担就比较重,根本无暇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于培养途径,已有的看法中主流的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等。本文在这些看法的基础上,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途径做进一步探讨。

3.1在教学中合理定位师生关系

类似的看法是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体验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做到这一点是以合理定位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老师应该时刻注意,体现引导者的身份,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而不是行动与思想不符。因为大部分老师能够意识到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但是不能真正做到把学生视为教学中的思考者,他们基本上会急于给出正确答案,从而忽视学生的思考过程。

3.2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人都能关注兴趣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大部分人能够想到的方法,但是,一定注意不能适得其反。有时候可能会弄巧成拙,在激发学生兴趣时反而让学生逐渐地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因为很多研究中都提到要善于讲数学故事或用丰富多彩的手段提升学生的兴趣。但是,数学故事讲得乏味无趣当然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而且太多的教学手段会使课堂显得混乱,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3.3尊重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的创造力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体现,又是学生发挥独立思考能力的保障。然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不是可以说到就做到的事,其实,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对事情的认知,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教师应该做的并不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是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在学生有自己对问题的解释时,多多鼓励和肯定,做到适当的引导。

3.4用具体题目引导学生发挥独立思考能力

数学教学离不开问题,教师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是应该以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发挥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当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趣味性强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下题:

鸡、兔共有200只,鸡的爪子比兔的爪子少56只,则有几只鸡,有几只兔?

这是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利用什么方法解答此题容易,然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最后得出答案。

结语

总之,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学生应该掌握的一个重要能力,其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应该从师生关系的定位入手,在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用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1]丁保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3(9):106-107.

[2]张燕.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家教世界,2013(12):147.

[3]陈兴雨.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杂志,2014(1):13.

[4]王思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探究[J].语数外学习,2014(1):6.

[5]王耀坤.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3(66):66.

第1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独立思考能力 价值 现状 措施

小学阶段是学习的重要阶段,要想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小学阶段学习习惯,思想意识,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可是,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价值

独立思考能力,就是遇到问题时,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从而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答案的一种能力。在小学阶段,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目前,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及创新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越来越引起大家生关注。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重要的任务,既要进行知识的传授,又要进行技能的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其独立思考能力息息相关,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是十分必要的。[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现状

1.课堂教学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小学年龄小,自控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差,所以,尽管教学改革的呼声不断,可是,一部分教师仍然固步自封,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尝识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表现得仍很突出,他们在课堂上,仍然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数学知识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台下默不作声的听,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种教学方法,严重的违背了小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针――以学生为主体。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作业量大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对数学的独立思考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可是,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然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唯一的使命,并不关注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许多地方仍然用分数,作为衡量学生优劣和老师业绩的唯一标准。为了让小学生拿高分,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加大作业量,实行题海战术,让学生不停的作题、练习,以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小学生害怕老师批评,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想尽一切办法:有的抄写课本、背诵答案;有的抄别人的作业;更有甚者叫别人作业。学生作业量大,负担重,疲于应付,哪还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这样以来,严重的影响了小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的提高,即使是“好学生”,也是没有思想、没有自己看法和没有主见的学生。学生一天忙得焦头烂额,无法进行独立的思考;学生变成了作题的机器,脑力劳动变成了体力劳动。同时,大量做不完的数学题,剥夺了他们玩耍的时间,造成了不少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2]

3.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小学数学知识有的抽象而枯燥,而小学生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与延伸,所以,学习数学时,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每到这时,小学生就更加感到数学难学,加上小学课堂教学的单调与落后,以及大量的作业造成的学生厌学,使得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变得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措施

1.让小学生作课堂教学的主人

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的影响了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样的小学数学课,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倒置,课堂气氛沉闷,小学生的心理受到压抑,情绪不高,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数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无法得到激发。要想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组织讨论,让他们自由发言,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努力形成欢愉的课堂氛围,从而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改进教学模式,改善教学内容

小学生阶段,各门课程都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密切,所以,在组织小学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课本的知识与生实际联系到一起,这样,小学的教学工作才能取得长足的进展。小学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老师要把小学生的生活融入的教学之中,用生活中的有趣的事带动小学数学的学习。其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让小学生制作教具,通过这一活动,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样的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才有积极性,学生的热情才会高,他们才会乐于思考问题,所以,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进与完善,必然影响到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3.精心设计课堂,引导学生讨论

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上好讨论课。讨论课有许多好处:一是通过讨论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而宽松,学生压力会减小;二是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三是可以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进一步的巩固,加深理解,还可以向着更深层次延伸向着更宽的领域拓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讨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以后的“独立”思考影响深远。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的划分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要根据所学知识的不同程度进行划分,然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组内进行,也可以小组与小组展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讨论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在讨论时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使小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防止偏离方向。[3]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引起高度关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在顺利完成小学数学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长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一5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