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旅游资源调查研究范文

旅游资源调查研究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旅游资源调查研究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旅游资源调查研究

第1篇

1、长兴岛地区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长兴岛地处北纬30o19′东经121o34′,东西长,南北窄,东临横沙,北望崇明,被誉为绿色的翡翠,镶嵌在长江入海口。长兴岛原属宝山区管辖,2005年3月18日由国务院批准,5月31日整建制划归崇明县。其属江口沙洲,咸丰年间已形成石头沙、瑞丰沙、鸭窝沙、潘家沙、圆圆沙、金带沙六个部分。20世纪60年代末,长兴人民担土填江,将六个小岛筑坝联成一体。岛上属海洋性气候,由于四周水体的调温作用,夏季湿润凉爽,冬季温和,雨水调匀,光照充足。这里有富饶的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占地4.5平方公里的长兴岛前卫农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柑橘生产基地,种有柑、橘、橙、柚4大类60多个品种的1万多株果树,有“长江第一园”的美称。每年享誉海内外的海洋节庆文化,将全岛挑染成一副五彩斑斓的绚丽画卷,形成多元、富有本地特色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2]

2、长兴岛内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工业文化资源现状

先进的信息化闭环管理。以中船、中海、振华港机三大央企为核心的工业基地,均建立了与企业信息化需求相适应的信息基础配套设施。设计、生产、物流等重点环节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加强,内部OA系统、一卡通等软件系统普及应用,防火墙、入侵防护、网络准入等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加强,并具有数据备份中心。活跃的创新氛围。在岛重点企业积极承接国家工程,不断推挤技术和工艺创新,发现市场引领潮流。基地内拥有省级以上技术中心(研发机构)5个,研发投入占销售投入的比重达2.7%。取得科技创新成绩如:振华重工与上海船舶设计所联合突破了大型起重铺管船设计、制造、安装和测试的自主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中船先后交付的7.6万吨巴拿马型散货船、29.7万吨超级油轮(VLCC)、17.7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等。最大型的海洋装备制造基地。目前上海长兴造船基地共有大型干船坞4座,大型门式起重机8台,舾装码头17座。中海有13个修船泊位,配套的15-60吨起重机21台,并有3座万吨级的浮船坞等。振华港机的主要设施包括卸货码头、发运码头、重件码头和修理码头7座,6艘大型浮吊以及10000多平方米的重型车间等。最励志的工业企业文化。在这片美丽的岛屿上,总有人挑灯夜战,无畏艰难。他们始终牢记着甘于吃苦无私奉献的“墨脱精神”、勇于创新领先世界的“振华精神”和善于协作团结奋进的“龙成精神”。从1865年清政府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开始,“江南”就成了中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开拓者的摇篮。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中国近代第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专家从这里走出,中国第一台车床、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中国第一炉钢在这里诞生,实业救国的故事在这里谱写,“爱国奉献、求实创新、自强不息、打造一流”的江南精神在这里传承。“以修为主,修造并举”是中海的战略,“爱我中海、勇创一流”是中海的精神,“诚信四海、追求卓越”是中海人始终践行的价值观,这里有为全体员工传颂的抗洪精神、改造船精神、“振奋5”轮抢险精神,这里还有陆金林、赖丕参等一批先进模范典型。[3-4]

二、上海市长兴岛工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可能遇到的问题

1、工业文化资源的开发产品和模式缺乏创新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一是工业旅游出现盲目跟风、产品同质问题。长兴岛工业文化旅游项目是中国先进制造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更需要深入挖掘企业和区域文化内涵,否则将会出现四不像问题,导致整体项目的失败。二是传统观念认为工业文化旅游开发主体是企事业单位和有关政府部门。这样就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开发流于形式,员工和当地居民缺乏广泛的认同感。如果前期开发过程中没有明确项目开发主体,创新开发模式,就会造成动员不足或宣传力度减弱的情况,导致员工或当地居民对开发项目的不认同,使开发项目难以运作,从而导致项目夭折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企业在开发工业文化旅游资源时需要创新开发模式,重视地方社区参与问题和内部信息传递问题。[5]

2、在工业文化资源开发中环保意识不足

旅游资源开发应秉持科学合理的开发思想,注重生态平衡。上海市长兴岛工业文化旅游要发展成世界先进的海洋装备制造岛,更应重视整个岛屿的平衡发展。开发过程的不平衡可能表现为整个项目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对重点工业文化资源投入过多,导致一些非重点海洋文化资源被忽略。例如在开发过程中可能重视高端制造业的开发,从而忽略前卫农场的橘文化和青草沙水库的生态系统。

3、工业文化资源开发主体间的协调问题

成功的开发项目必是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的结果。工业文化资源的开发项目涉及多个主体,这就要求整个项目在制定时,应统筹多方利益,系统划分有关主体的职责。一是政府层面。政府部门仅提出宏观的计划方针,而缺乏强有力的具体指导性意见。长兴岛工业文化旅游项目由政府牵头组织,因此其更应该发挥协调职能。二是长兴岛内的企业层面。一方面,作为工业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主体,企业可能过于关注自身的资源,从而忽视地方社区和教育系统的作用。将所有的责任自揽,虽然有助于项目的快速实施,但引起的效应有限,难以形成广泛的共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反而不利于整体项目的实施。另一方面,企业有机密信息泄露的顾虑,不愿意主动开发其工业文化资源。中介媒体层面。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如果中介媒体对整个长兴岛工业文化旅游品牌缺乏有效的宣传手段,导致宣传力度不够,可能会使整个项目无人问津。[6]

三、上海市长兴岛工业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1、走科技和海洋文化相结合的道路

上海市长兴岛工业文化旅游属于先进海洋制造业与海洋文化产业的结合物,具有科技含量高、产品多元化的特点,需要创新旅游产品。可以考虑将会展业、商务旅游、科普基地和高科技人才教育基地相结合。一方面,会展业、商务旅游、高科技人才教育作为是技术交流和高科技文化交流的主体形式,具有极强的高附加值。另一方面,上海振华重工、江南造船长兴基地和中海长兴岛分公司均属知识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企业,作为制造业的科技领先巨头,其产品具有极高的科技含量。在工业文明日趋鼎盛、环保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与文化相关产业的融合,找寻更高的附加值,已成为未来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坚持效益和生态兼顾的原则

长兴岛地处长江入海口,对整个上海市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生产、生活都有极其重大的影响。长兴岛工业文化资源旅游项目作为中国新兴高端制造业的探路者,应承担其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统筹好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的关系,既要实现自身价值,又能兼顾地方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整个岛屿的可持续发展。

3、引入“社区”作为项目开发的主体之一

一方面,作为长兴岛项目开发的利益相关者,当地社区居民有权利知悉整个项目的进展和实施情况。另一方面,将社区引入项目开发的主体之一,可以充分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整个项目的开发更具有活力,降低了项目失败的风险。就政府而言,当地政府应建立具有广泛共识的文化价值观,如成立相关工作小组专门负责该地工业文化旅游的文化宣传工作,做好群众动员活动,充分发挥社区效应。就企业而言,相关企业应做好职工文化培训工作,妥善处理好职工的食宿待遇、教育培训等问题。

4、建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通过引入风险管理的思想,解决企业对重要机密信息泄露的顾虑之忧。如成立由专家组成的评估领导小组和评估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整个项目信息泄露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加强与上海高校的科研合作,形成一套具有操作性的信息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并制定信息泄露风险应急预案,完善有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搭建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平台。

5、建立高效有序的协调机制

第2篇

一、重庆主城区调查概况

重庆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具有独特丰富的自然环境和民间民俗文化。在各族人民的劳动创造中孕育出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的长河里不断在自身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精髓。经过发展和传承,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形成了包涵内容广泛,艺术价值高,知名度高等特征。

(一)调查目的

重庆主城区拥有众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资源丰富。该调查通过专家调查问卷、实地访问等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重庆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其目的是确定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存量状况以及类型、分布、规模和开发程度,并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的数据资料。

(二)调查对象

根据学术界对于旅游资源普遍认同的范畴,对重庆市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甄选,确定了重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调查的对象为木洞山歌、接龙吹打、小河锣鼓、车灯、四川评书、四川扬琴、四川清音、川剧、川江号子、蜀绣。

(三)调查方法

首先,通过实地考察法了解重庆主城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种类、特色以及分布情况,之后,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向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对调查对象有深刻认识和研究的专家进行调查,获得详细的资料,统计相关的数据,为之后的赋分评价提供参考。

(四)调查流程

本次的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采用统一的评价量表,然后进行评分,得出旅游资源单体的得分并评价其所处的等级。本次调查在充分收集和参考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后进行实地考察,专家问卷调查主要集中在2016年6月8日至2016年6月20日,对相关专家进行访问,并对记录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评分打下基础。

二、重庆主城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一)旅游资源分类

我国学术界根据各级政府和单位申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划分了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重庆主城区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有两个大类和四个亚类,如下表1。

(二)旅游资源类型构成

重庆主城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类型、构成以及占重庆整个区域的比例,如表2所示:

由2表得出,重庆主城区国家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重庆直辖市范围内所占的比例较高。

(三)旅游资源类型特征分析

1、旅游资源数量种类较多

重庆主城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有10项,其中都较为著名且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强(表1)。重庆主城区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有2大主类,4个亚类,占全市标准数目的比例较大。由此得出,重庆主城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数量较多,种类繁多。

2、旅游资源历史悠久

重庆主城区的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众多项目都是发源于古代,传承至今。如木洞山歌,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经过历史的演变,至明清时期演化形成木洞山歌。接龙吹打最迟在明代末年形成,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演变,至今形成自身独特的曲调和内容。四川评书、四川清音、四川扬琴经过明朝时期的发展和传承,在清代的时候盛极一时,拥有大量的听众。蜀绣在三国时期就已驰名天下、世人皆知,被视若珍宝,更有寸蜀寸金的说法。川剧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名声,清代年间吸收各家戏剧的精髓,揉百家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

3、旅游资源根植于实践生活

重庆主城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多为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和曲艺类的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是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产生的,在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上与人民群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能与人民群众在情感和精神上产生共鸣。与人民群众的劳作有直接联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川江号子、木洞山歌、小河锣鼓等,它们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重庆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都是来自民间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4、旅游资源雅俗共赏

重庆主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知名度较高。部分项目长期活跃在舞台上供人们欣赏,根植于人民群众的非遗文化不仅传颂于百姓的口中,更在舞台上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川江号子扎根与底层人民的辛勤工作之中,是船工们的呐喊声。在“印象武隆”中川江号子气势雄厚、震撼人心,让观众陶醉其中。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艺术形式在巴蜀大地上得到和谐的相处。四川清音、四川扬琴较之显得娴静温柔,扬琴的音色清丽婉转、悠扬动听,适合演奏活泼的乐曲。从古至今多少文人雅客、普通百姓在一杯清茶的陪伴下,惬意的聆听着,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放松和舒适。

三、重庆主城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

(一)主要旅游资源评分

采用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资源评价标准,旅游资源的评价共100分,主要分为 “资源要素价值”(总共85分。其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珍稀奇特程度15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完整性5分)、“资源影响力”(总共15分。含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适用期或使用范围5分)和“附加值”(分正分和负分,主要是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三个部分。

按照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表,对重庆主城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其评分结果见表3。

由表3得出,重庆主城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得分较高,其中观赏价值普遍得分高,但是知名度得分差异较大,完整性得分不高。

(二)旅游资源等级划分

采用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资源评价标准,对重庆主城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评价等级如下表4所示。

由4表得出,重庆主城区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等级较高,旅游资源的品质优良,可开发程度高。

(三)旅游资源总体分析评价

重庆主城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等级较高,2个五级旅游资源、4个四级旅游资源、3个三级旅游资源。重庆主城区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还未达到应有效果,形象不突出,不完整,没有合理和可持续的的旅游开发体系。整体上还严重缺乏重视和保护,需要各方面的保护。

四、重庆主城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

(一)加强文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随着新世纪现代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现代化的影响,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守护。巨大的社会变化使得重庆主城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岌岌可危,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加强对重庆主城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显得尤为重要。重庆主城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较之其他自然资源显得较低。所以需要重庆市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与非遗文化相关的文化活动,创造一个非遗文化与百姓生活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媒体宣传,举办走近非遗文化的体验和观摩,向人民群众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演变和精神内涵。此外,还可以充分结合非遗文化与民族传统节日的关联,加深人民大众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度,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从而在重庆市内形成良好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

(二)突出巴渝特色,创建崭新形象

巴渝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但是在游客心中的印象却不突出,在打造重庆旅游形象和口号时,加入文化元素。例如重庆的朝天门和瓷器口的码头文化,与川江号子是密不可分的。在重庆码头文化的宣传时,可加入川江号子的发展历史。让游客在潜移默化中了解非遗文化。重庆的麻辣火锅闻名全国,在火锅店中加入文化宣传栏,让人民了解火锅的由来和背后所产生的文化。因此可以在各方面打造重庆文化名牌。因此在未来的重庆旅游形象建设工作中,可融入具有巴渝韵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接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用心体验到巴渝雅俗共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整合市场优势,创新旅游形式

重庆主城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要重视和认清市场需求,满足游客求新、求奇、求特的心理。 可打造新的旅游形式,让游客不仅游览和观赏景点,还可以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和表演中去,切身体验和感受非遗文化,如游客在游览瓷器口古镇时,可以去茶楼聆听评书,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感受评书的嬉笑怒骂;另外游客可前往重庆市曲艺团里不仅可以欣赏四川扬琴、四川清音的表演,还可聆听国家级传承人对非遗文化的学习历程,感受文化的传承。此外,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时,应积极结合重庆周边的旅游资源,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线路。

(四)合理开发利用,发展文化产业

第3篇

一、前言

本研究通过对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者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需要,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山西大同大学图书馆检索和查阅与本论文有关的文献,收集有关体育旅游资源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选取太原市万柏林区正在进行体育旅游的旅游者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论文的需要设计问卷,依据各年龄段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225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205份,有效回收率为91.11%。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与处理,得出相关数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太原市万柏林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体育旅游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关系。万柏林区是山西省太原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是太原的西大门。万柏林区地势西高东低,环境十分优美,旅游资源业特别丰富,有神堂沟度假村、汾河城西段绿化美化带等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观。

(二)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现状分析

1.旅游者参加体育旅游的目的分析

通过调查可知,在体育旅游者中,他们参加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和缓解压力、调节精神,所占比例分别为40.98%和36.59%。有20.00%的旅游者认为通过体育旅游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仅有2.43%的旅游者认为通过体育旅游可以增加经历,丰富生活。

2.旅游者对太原市万柏林区感兴趣的项目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体育旅游者在选择体育旅游项目的时,排名第一的是参加景观,占总人数的85.36%。可见景观体育旅游能够吸引更多的的游客。其次是登山、景观体育旅游、远足等项目,说明随着体育旅游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喜欢参与度较高的项目。

3.旅游者经济收入状况及体育旅游消费状况

通过走访调查得知,旅游者月收入为2000-3000以及3000-4000的人数居多,分别占34.15%和43.41%,旅游者在参与体育旅游的过程中,消费金额大多在300-1000元之间,占70.25%,说明随着居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不仅进行观光旅游,更青睐于以健身、娱乐为主的体育旅游。

4.参与体育旅游的方式分析

由调查可知,旅游者参与自驾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2.68%,由此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游的比重逐年上涨,旅游者和家庭一起出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8.29%。而经旅行社安排的只占总人数的9.76%,说明旅行社的宣传力度不够。

5.旅游者对万柏林区体育旅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可知,在参加过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者中,对体育旅游服务质量感觉过得去的占50.24%,不满意的占21.95%,满意的占13.17%,很满意的占4.88%,很不满意的占9.76%,其中体育旅游服务质量感觉“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人占绝大多数,这说明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较差,各旅游地应加强人才的培养,加强人才素质的提高。

(三)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的问题

1.体育设施不完善

太原市万柏林区一些配套设施陈旧,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2.体育旅游资源缺乏宣传力度

太原市万柏林区由于政府部门、旅行社等相关机构对体育旅游项目重视不够,缺乏宣传。

3.体育旅游资源服务质量差

太原市万柏林区相当一部分景区交通路线较少、交通设施落后,景点内缺乏交通工具;有相当一部分景区的食、宿以及购物等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太原市万柏林区的体育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开发的潜力也很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2.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项目结构单一,趣味性不高。体育旅游新产品,开发不够。

3.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度差,缺乏经营管理人才。

(二)建议

1.综合开发体育旅游资源

体育旅游的开发地应找在风景优美或有名胜古迹的地方,充分发挥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环境及地理优势,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完善场馆设施,提高服务功能。

2.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

提高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消费观念,树立有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

3.提升体育旅游服务质量

真正树立为消费者服务的理念,经营、管理配套服务,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同时制定相关规定,保障游客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