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化学品市场调研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天马双翼 逐年丰满
苏州天马精细化学品股份有限公司初创于1992年8月18日,前身为苏州天马医药集团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业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及生产经营业务,产品系列随着公司的发展逐步丰富和扩展。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公司主营业务是以AKD原粉为主的造纸化学品类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凭借在AKD上的工艺专利和开发技术积累,积极开拓了AKD乳液、阳离子分散松香胶等新型造纸化学品业务。
其中广泛应用于造纸行业的AKD原粉,天马精化拥有“无溶剂法”生产工艺发明专利,产品以其“无毒、无异味、无废水、无污染”的特性,科技创新和环保无害的品质,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逐渐占据了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01年开始,公司的造纸化学品类精细化工产品产销稳定增长,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造纸化学品开发生产企业;同时公司积极调整发展战略,选择进入发展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中的医药中间体业务。
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生产设施,凭借较强的在造纸化学品领域积累的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和生产经验,2005年,公司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合作,成立苏州中科夭马肽工程中心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成集“产、学、研”一体的天马精化核心技术资源储备库。同时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合作,共同开发并规模化生产了氨基酸保护剂系列、保护氨基酸系列和葡辛胺系列等医药中间体类精细化学品。
2007年12月28日,公司整体变更,设立苏州天马医药精细化学品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医药中间体类产品的规模快速增长,2008年实现8,756万元的销售收入,其中A酯、A胺、葡辛胺等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处于第一位。同年12月,公司对中科天马进行增资并对其实现了控股,从而拥有了医药中间体研发领域的专业化团队,提升了研发平台的层次,巩固了技术开发、应用的稳定性,增强了竞争优势。
此外,浒关新生产基地的建成,为公司未来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未来。公司将在保持原有造纸化学品、高级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学品领域优势地位的同时,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抓住市场机遇,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增长。
科技助飞 成为龙头
精细化工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以及不断优化、升级的能力,天马精化在这方面独具优势。公司在主要产品AKD原粉上拥有国内唯一的环保工艺生产专利,目前正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下,牵头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公司已经取得的专利有6项,正在申请的有10项。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为天马精化未来在所属领域迅速拓展市场份额,持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提供了坚实后盾。
1.1实验运行机制方面的问题基础化学实验运行一般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总结三个步骤。大多数的学校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也是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充其量在实验内容上贴近实际生产,其运行机制还是实验室的模式,远达不到实际生产的模拟,不能给与学生实际生产的经验。
1.2考核制度的问题基础实验的考核制度重点强调学生的操作准确度,实验效果,纪律性等方面。专业实验和基础实验有极大地不同,基础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居多,而专业实验侧重于创新性。如果仅仅参照基础实验的考核制度,则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管理的特点
精细化工企业是生产精细化学工业品的企业。精细化学品种类繁多,目前涉及到的领域有医药、染料、农药、涂料、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助剂和化学试剂等传统的化工部门,也包括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油田化学品、电子工业用化学品、皮革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生命科学用材料等新领域[7-9]。由于精细化工企业的原料、设备和生产工艺的特殊性,使企业管理的难度远大于一般企业。其详细的管理制度一般包括设备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工艺管理,安全和环保管理五个部分。各个管理步骤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科学性和严密性,同时对经济效益的产生有较大影响。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对于制定切合实际生产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管理制度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3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中的应用
3.1实验管理制度方面的改进借鉴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在仪器药品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产品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方面制定详细的制度。使专业实验室在硬件管理(仪器设备、原材料等方面)和软件管理方面(各项生产、安全管理制度)都能与企业对接。结合实际从实验纪律、仪器药品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产品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教师行为职责等六个方面制定专业实验室管理细则,把化工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推行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使专业实验室内形成浓厚的生产氛围,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管理制度的改进包括:(1)实验纪律:模拟企业打卡制度,明确上下班时间;实验(工作)服制度,强调着装整洁。实验过程模拟实际生产过程的基本纪律要求。(2)仪器药品管理:强调学生作为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学生在具体实验操作之间必须熟悉实验过程中每一种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毒性以及应急措施。对于仪器,要严格操作程序,操作标准,施行培训合格上岗制度。对于实验室的所有设备都要有具体的负责人,都要有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3)实验过程管理:模拟班组长制度,施行细致化,分层次管理。对于每一个实验及其操作过程都要有具体的操作标准和安全措施。同时班组长对实验过程进行质量监控。(4)实验产品质量管理:以实际生产过程的各项国家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确保产品各项指标符合实际生产要求。(5)安全管理:首先确定班组长安全负责制,制定包括水电气安全、仪器安全操作、药品安全管理、实验过程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实际的实验,制定实验安全操作规定以及实验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确保每一个实验环节的安全管理。(6)教师行为职责:和基础化学实验不同,在专业实验中,教师不再充当指导作用,而是充任引导者、监督者、安全员、裁判员的作用。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改进实验;监督学生相互间的协作以及在实验过程中的个人的实验操作表现;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及实验室财产安全,判定学生的实验成果。
3.2实验运行机制方面的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全面模拟实际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在专业实验中,除了基本的实验外,以某一实际产品研发为主组成研发团队进行产品开发。整个实验内容不再仅局限于实验室里,包括市场调研,配方研制,配方优化,成本核算、产品检验等各个环节,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生产、营销、研发能力。市场调研要求学生详细地对某个感兴趣的精细化工产品进行产品价格、产品销路、市场前景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进而确定该产品是否具有研究开发的价值,据此写出调研报告。配方研制要求学生对该产品的生产技术进行文献调研,确定该产品的基本配方,继而提交研究计划和团队人员组成方案。配方优化和成本核算则要求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对产品配方进行优化,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兼顾成本核算。产品检验环节则依据该产品的各项国家标准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市场要求。
3.3考核制度的改进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考核中,探索制定全新的专业实验成绩考核模式,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生产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实验过程的每一步,制定严格的质量考核标准。强调过程管理和步骤考核,不再局限于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整个考核兼顾实验运行的每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中每个团队成员的表现。同时实验考核以产品的性能及成本为关键目标,促使学生认识到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鼓励学生利用研发的产品进行创业,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剑走“冷门”
在多年运作和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山汉物流集团总裁李岷敏锐地意识到,市场上专业化的物流公司依然紧缺,尤其是具备相关资质的化学品冷链物流公司更是少之又少。
“近年来,我国化工产品产量快速增加,特别是冷藏运输和仓储的化工产品呈现出大规模增长趋势,对相应的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与当前需求相比,国内冷链物流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在冷链化学品运输方面,国内缺少专业的冷链化学品物流公司。这就为山汉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契机。”李岷向记者分析说。
事实上,早在2009年,山汉物流就已经率先布局。“我们前期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调研、行业预测,加之山汉物流已经具备相关化学品运输资质,全力进军化学品冷链成为山汉物流的目标。”李岷说。
如今,山汉物流已经构建起供销配运一体、全过程安全可控的配送体系,主要包括:利用GPS定位技术和信息平台实现实时监控,并对危险化学品仓储和运输的安全管理进行规范;推广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完善冷链运输等设施,积极推动全国冷链化学品采购和统一配送。
山汉物流在国内化学品运输领域的执着,吸引了巴斯夫、昭和高分子、爱迪生中国、三菱化学、花王化学、佐敦油漆等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与之成为合作伙伴。与此同时,2013年,山汉物流还新增了青岛、南通、重庆等分公司。同年,山汉物流仅上海分公司就完成2.1亿元的营业目标。
立足专业
危险化学品对运输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封口的严密性,正常运输条件下对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的承压性,在危险化学品运输中不因温度、湿度或者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洒)漏的适应性等要求都相当严苛。而如何保障冷链不“断链”更是重中之重,尤其针对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作业是否专业,不仅关系着运行成本,更直接影响着物品本身的质量甚至环境安全。
正因此,在运输中保障产品的质量成为山汉物流立足中国市场的一道杀手锏,也是其进入化学品冷链市场的重要基石。山汉物流十分重视安全性,把降低客户的风险作为严格把控的重心。“改善硬件投入以保证安全,这样才会避免巨大的财物损失,尤其是避免对人员和环境的威胁。”李岷说。
2013年7月18日,山汉物流集团与沃尔沃卡车达成了购置运输车辆50台的框架协议。
之所以大手笔投入,李岷认为,配置高效的运输工具非常关键。“通过此次联姻,山汉的客户将享受到全新、高质量的服务,山汉也将变得更高效、更安全、更专业,实现更低的运营成本,最终达到与客户共赢。”李岷表示。
规范管理
尽管山汉物流已经通过了国际知名化学能源企业HSE0的审查和供应商评定,也拥有2类、3类、4类、5类(第一项)、6类(不含剧)、8类、9类危险品的运输资质,拥有危险品集装箱车队和散货车队及专用车89辆,且都配备了符合资质的驾驶员和押运员。但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常抓安全丝毫不放松依然是山汉物流工作之重。
“山汉物流针对停电、闪电、暴风雨等情况都分别做出了应急预案,通过培训,使每一位员工在面对意外发生时,都能够迅速应对,避免自身和客户的损失。”李岷表示。
【关键词】化工企业;成本管理;难点;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化工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是目前化工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经营问题。而降低和控制成本一直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企业成本的管理控制。
一、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难点
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的大部分化工企业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其成本管理的意识不足,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不足,认为其只属于财务会计范畴,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忽视了它在现代市场经济模式下对整个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和决策作用,从而导致企业成本管理效果不佳。例如大部分石油化工企业是国有控股,受国家政策扶持,导致成本管理意识薄弱,在管理观念上仍然是粗放型管理观念,员工大多安于现状,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成本控制意识,从而导致成本管理工作的滞后。
2.缺乏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
化工企业的产品数量较多,类型复杂,再加上成本管理所涉及到的科室部门较多,导致在进行具体的成本控制管理时,化工企业没有完善、全面、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要求,且普遍存在岗位不明、职责不清等问题,从而造成成本管理工作无法顺利、有效开展,严重降低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也给一些违规违法行为留下来可乘之机。
3.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
在目前的大部分化工企业当中,其成本管理人员一般是由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或其他人员兼任,缺乏专业的成本管理人员。而这些在职管理人员由于自身成本管理知识不足,对当前成本管理新制度、新方法、新模式的掌握不佳,导致企业成本管理的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到化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1.创新成本管理观念
化工企业要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加强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充分、正确的认识到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成本管理的目标、内容和岗位职责,从而使全体员工都能够牢固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并不断创新成本管理观念,增强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使命感和职责感,使其真正成为企业管理文化的一部分。
2.建立完善企业成本管理机制
化工企业要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明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目环节的成本管理目的、内容和标准,规范成本管理控制的流程方法,并对财务原始记录统计、生产成本以及成本考核分析等项目进行明确的标准规定。同时,还要组织构建专门的成本管理小组或部门,确立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独立地位,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成本管理的投入,从而更好的提高化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效果。
3.加强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化工企业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全过程中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具体包括:
(1)采购成本管理。在进行化工原材料采购时,必须要确保原料质量的精度,以确保后期生产的正常开展。①在采购前做好市场调研,根据不同化工产品品种之间的联动性以及价格变化积极做好采购预算计划,降低采购费用和库存量;②加强采购功能(如询价、议价、比价以及订购)的落实执行;③加强同优质供应商的长期合作;④加强对采购进度的追踪,确保化工材料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的质量;⑤注重对采购质量的考核评价。
(2)运输成本管理。在原料运输尤其那些剧毒化学品、危险化学品以及易制的运输中,企业要对运输车辆、运输路线、驾驶员以及押运员等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以避免因运输事故而增加运输成本。
(3)生产成本管理。大部分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复杂、精密化要求较高,且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废弃物。这就要求企业积极改进和创新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废物利用率,从而在有效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够增加企业的其他经营收益。①加强对化工原材料消耗的控制;②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废品率;③大力推行节能降耗,改进和优化化工生产工艺技术;④根据国家政策、行业形势等及时对化工产品的生产标准等进行修订和调整;⑤加强对制造费用(如机物料消耗、折旧费、加班费、修理费等)支出的合理控制;
(4)安全成本管理。安全问题是化工企业最为重视的核心管理问题之一,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问题,不仅会导致化工企业经营利益受损,其有毒有害的化工产品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人员伤亡等,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严重损害到企业在资金、名誉、经营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因此,必须要加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降低安全成本。
4.加强成本管理监督
化工企业要加强对成本管理工作的监督审计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成本管理监督的相关制度规范,加大成本监督工作的执行和落实力度,加强成本管理的内部控制和审计工作,明确岗位职责和分工,执行和落实动态化的实时成本监督和控制,规范成本管理监督的工作流程,及时发现和处理成本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加强成本风险防范管理,从而更好的减少和降低企业成本。
5.加强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化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在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对他们进行定期的、专业的教育培训,提高成本管理人员在知识储备、业务素质、技术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水平,强化他们的业务素质水平和成本核算能力,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从而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成本管理人才队伍。
三、结语
化工企业在今后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实施动态化、全过程的管理控制,创新成本管理观念,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优化成本管理模式,提高人员素质水平,从而提高化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增强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市场营销目标
在通常的市场营销情况下对某一产品来说,市场已经存在。消费者了解这种产品,只是在不同品牌和不同供应商之间作选择。进入市场的公司要明确目标需求或消费者群,设计出适当的产品,建立分销网络,并要制订市场营销信息传递方案。与此不同,特大市场营销者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打进市场。如果产品是新产品,他们还必须通过宣传教育启发消费者新的需求和改变消费习惯。这就要比单纯地满足现有的需求具备更多的技能,花费更多时间。
2.牵涉到的有关集团
常规的市场营销者与下述有关方面打交道:顾客、经销人、商人、广告商、市场调研公司,等等。大市场营销所牵涉的方面更多:如立法机构、政府部门、政党、公共利益团体、工会、宗教机构,等等。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公司必须争取各方的支持,至少使他们不起来阻拦。由此可见,大市场营销较之一般的市场营销而言,是一个涉及更多方面的市场营销问题。
3.市场营销手段
大市场营销除包括一般市场营销组合(即4个P)外,还包括另外两个P:即权力和公共关系。
(1)权力。大市场营销者为了进入某一市场并开展经营活动,必须经常地得到具有影响力的企业高级职员、立法部门和政府官僚的支持。比如,一个制药公司如欲把一种新的避孕药打入某国,就必须获得该国卫生部的批准。因此,大市场营销须采取政治上的技能和策略。
(2)公共关系。权力是一个推的策略,公共关系则是一个拉的策略。舆论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起作用,然而,一旦舆论的力量加强了,它就能帮助公司去占领市场。
的确,只靠权力这么一种策略,有可能不足以使公司进入一个市场并巩固其在该市场中的地位。例如,在六十年代末期,韩国允许日本一些化学公司到韩国开办化工厂,以满足韩国发展重工业的需要。这些化学公司对韩国政府玩弄了一套权术:提供技术援助和新的就业机会,为政府官员支付额外款项(应看成是贿赂——编者注)。然而,在七十年代初,韩国舆论界指责日本工厂让年轻女工接触有毒化学品,致使大多数女工失去了生育能力。日本公司试图以金钱拉拢韩国政府官员来平息舆论界的指责,但它们不能平息。这种舆论,对于不断改进生产方法对职工安全负责,和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等一类问题,他们早就应给予更多的重视。
4.诱导方式
营销人员应着重学会积极诱导方式,用来说服有关各方给予合作。他们信奉自愿交换的原则:有关各方都应给对方提供足够的利益来鼓励自愿的交换。
然而,大营销人员往往认为常规的诱导方式是不够的。对方或者提出超出合理范围的要求,或者根本不接受任何积极的诱导。因而公司可能不得不支出额外的付款,以加速对方的批准过程。公司也可能采取威胁手段,比如扬言要撤消给对方的援助,或者动员一批人反对其他集团。汽车制造公司与其特许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锁药店与制药公司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说明公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经常施加粗暴的压力。
虽然公司有时采用积极的诱导方式的同时也采用消极的诱导方式,但大多数专家认为:如从长期的观点来看,以采用积极的诱导方式为上策,采取消极的诱导方式是违背职业道德的。况且,消极的诱导有可能引起对方的抵触情绪,甚至遭到不良后果。
5.期限
大多数产品的引进时期只有几年时间。但大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需要打开的大门太多了,而且,如果产品对公众来说是新产品的话,还需要做大量工作来对目标市场进行指导消费的教育。
6.投资成本
由于大市场营销的开拓工作需要很长时间的支持,而且需要支出额外款项以赢得各方的配合,因此投入的成本更高。
7.参加的人员
关键词:精细化工;化学;高新化;“绿色”化
Abstract: fine chemical industry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measurement. Our country serves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a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fine chem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ode are still increasing distance. Therefore,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e chemical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pace is very broad.
Key words: fine chemicals; chemical; high;" green"
中图分类号:TQ0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化学工业中的精细化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化工水平迅速提高的分支,同时还为国家化工水平的高低提供依据。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化学工业总产值中,精细化工产值已占有总数的60%至80%,如日本为58%,美国为60%,瑞士甚至为80%。然而我国仅仅只占化工总产值的40%左右。要想成为拥有一流工业化的国家,就必须掌握一流化学工业技术,掌握精细化工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用亦是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所涉及的工业领域是非常广泛且品种丰富,深刻渗入到了国民经济以及人民日常生活之中,它与现代工农业、现代科技、人民生活、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几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换而言之精细化工是当前化学工业发展中的首要战略手段,是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亦是衡量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和综合实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我国当前精细化工的发展情形
当今科技发展以学科与学科,技术与技术间的交叉和综合为主要趋势从而不断深化与扩展。大多数看上去遥不可及的学科已经渐渐与化学化工领域相融合,广为扩散,并由此出现一批极具生命力的学科团体与技术团体,从而创造出一系列全新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领域。新技术的开发为化工技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动力,并且为精细化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强有力的技术方法。
目前为止,中国化学家已经合成了成千上万的新品种,如化妆品、颜料、食品添加剂、塑料会让橡胶助剂、造纸、稀土材料、催化剂、建材化学品等等。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自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经济得以不断扩大与完善,大量的国外化工公司顺势进入中国市场来打造精细化学品的市场,从而使化工产品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所以面对一系列竞争,我国的精细化工业发展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我国的精细化工中存在着众多问题从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第一,行业本身没有深刻认识到我国在精细化工发展道路上的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在技术密集性和产品功能性方面的根本缺乏深刻认识。虽然研究人员也了解精细化工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但是由于在技术方面是有限的,强烈的愿望也没能化为发展的科学方法,国内的大多数精细化工企业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
第二,引进技术多,自我开发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在我国,尽管悉心研究国外的精细化工发展的现状和方向,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研究出结果,只是片面的停留在重点研究合成以及工艺上,没能充分把握工程开发、应用研究以及市场开发等具体措施,许多精细化工产品都是在进行模仿,一味的模仿是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的。
第三,人才资源和专业研究机构的缺乏。精细化工技术研究部门和课题的分散、低水平重复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再加上在人才方面的缺乏,从而导致我国化学品精细化率仅为40%且停滞不前,想要达到60%的标准仍是较为困难的。
第四,产品结构不完善,系统的结构尚未形成。精细化工产品在我国大多是通过个各企业部分转产,产品领域不够集中,且市场调研缺乏力度从而导致精细化工产品无法形成系列化。
2、精细化工的国际发展情形与模式
在国际方面,精细化工实际上已经处于成熟的阶段,因此激励的竞争导致生产经营的利润降低。于是他们在一边追求规模效益的情况下,一边使成本进一步降低。另外,要使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集中力量以促进机构进行有效调整,集中力量生产中小吨位的有机原料和专业化学产品,以技术为保持高投资回报的倚靠点。如美国在1997年的化工产品销售金额为3971亿美元,其中工业化学产品的销售额占50%,西欧所占的比例更是高于美国。工业发达国家都为调整化学工业结构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并将重点转至精细化工。在最近的二十年里,精细化工和主用化学产品在化学总销售中的所占比重可谓是一路飙升。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情况看来,精细化工的发展要将立足点至于市场、原料、技术等方面,并要遵循“以市场为前提,原料为基础,技术为关键”。首先要将市场至于首要地位,精细和专业化学产品同“大化工”生产经营的明显区别是其特定的功能表现在最终产品上,因此要获得市场的认可就必须要开发市场所需求的产品或是以推销这种常见形式来开拓市场。其次要以大型的石油化工企业来推动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并提供廉价的原材料。第三,要充分投入科技力量,将技术开发至于首要地位。不断研制创新精细化工产品,高技术含量是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与经营的出发点,技术是决定精细化工企业命脉的关键之所在。美国各化工企业在1995年用于化工研究的费用高达173亿美元,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制药业占销售额的10.4%。另外,还要重视环境的保护,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反应步骤繁多,能源消耗量大从而使影响到生态环境。环境与生态问题是新世纪化学工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发达国家不断研制新工艺以减少“三废”,从而促进副产品的开发和溶剂的回收。
3、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前景
近些年来,我国的精细化工由导入期向发展期过渡,其精化率以由原本的40%左右慢慢的增长到了现在的50%—60%。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之将精细化融入进来,二者相辅相成从而促使产品高档化、复合化、精细化和多功能化得以实现,使之朝高新精细化工方向发展。新世纪的精细化工主要是以“绿色”的形式融入到人们生活中,所谓“绿色”精细化工是指精细化工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生态的“绿色”化,模拟动植物或微生物的生态系统或是功能来建立起类似于“生态者、消费者、还原者”所谓精细化工生物链,采用少污染或无污染、低消耗、资源再生、废物再利用、分离降解等各种方法促进精细化工的有效循环,环境友善和清洁工艺所产生的“绿色”产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是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不曾忽略的问题,“绿色”高新精细化工将必定成为新世纪化工行业发展的主要战略,以更为全面的理论同技术来促进精细化工的进一步发展与改造。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于是对于精细化工产品所提出的要求也随着更新,同时新技术的兴起也推动着精细化工产品进一步发展。化学工业发展至今,已经为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促是精细化工产品日益融入到各国国民经济中去。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如此也决定了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Peter Pollak Kirk-Other’s Eneyeloperl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Vol10,4th cd. [M].NewYork: John Wiley & Sonslne,1993.900-929
[2]. Stephen C. S. Customer chemicals [J]. Chem &Eng New72(5):26-54.
[3]. 祁生鲁. 现代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与产品合成工艺[M]..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 彭安顺等. 精细有机品化学[M].. 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
[5]. Facts & figures[J].Chem & EngNews,1998,76(26):43.
【关键词】精细化工;发展;建议
一、我国精细化工发展近况
近十多年来,国十分重视精细化工的发展,把我精细化工,特别是新领域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和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多项国家计划中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目前,精细化工业已成为我国化学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我国的精细化工行业已有较好的基础和一定的生产规模,大部分产品已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有的还有相当数量的出口。有少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如柠檬酸、山梨酸、糖精、香兰素等[2]。另外,一些以植物资源为原料的产品也处于世界前列,如甜叶菊、茶多酚、木糖醇、天然色素等 。
二、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技术水平普遍低下: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如加氢还原连续硝化、绝热硝化等还未普遍使用。不少小企业的生产还是作坊式的,自动化水平不高,仅有少数企业的生产实现了DCS控制,相当部分的企业还依靠手工操作。
(二)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目前,我国有上万家企业生产精细化学品,与国外企业相比,生产规模偏小,产品单一;从整体上看,我国符合规模经济的无机精细化工企业屈指可数。大公司、大集团、大基地的精细化工公司更少。
(三)开发能力弱:中国的科技力量大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由于与生产相脱节,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一般只有10%左右。而企业自我开发能力又较弱,大部分精细化工企业还尚未建立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市场开拓和技术服务机构。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科研单位和生产广对应用研究不够重视,对产品应用和市场营销关注很少,这是中国精细化工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之一。
(四)低档产品居多,精细化率低,附加值不高。例如硅胶,我国生产的9O%以上产品是用于干燥剂和猫砂,而发达国家则有一半以上用于高附加值的微粉、色谱分析硅胶和催化剂的载体等。
(五)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结果是生产能力过剩开工率严重不足,企业竞相压价,经济效益下滑。一些中小企业不分析市场及自己的情况,盲目引进技术,生产精细产品。结果装置投产,产品却找不到销路,大量积压,造成浪费。
三、对我国精细化工发展得几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精细化工发展的大环境: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和各相关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为精细化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对精细化工产品的需求在质量、品种或数量上都有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 导致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 许多产品出现买方市场, 从而使国内企业产品质量、成本、类型满足不了要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尤其是在我国加入 WTO 后, 精细化工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相当一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的竞争对手不是国内企业, 而是从国外的其他企业。因此, 国内精细化工企业必须调整战略、突出优势、确定本企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把提高效益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作为发展的目标。要充分利用国家有关促进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和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 如有国家财政资金支持的技术改造, 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有关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利用外资的政策, 等等。
(二)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科技开发力度:精细化工产品具有专用化、多样化, 质量要求达到特性化、高档化, 是材料、功能型产品。精细化工要求技术密集, 并以高新产品为其最终服务对象, 属开发经营型工业, 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功能和应用服务方面的竞争。这就决定了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应该以人才、服务和技术创新等要素为基础。需要大力搞好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的投入相对较高, 其中包括智力投资、人才投资。因此, 先进的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良的技术服务, 是精细化工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人才、服务和技术创新将是精细化工企业发展成功的关键。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搞好科研开发, 发挥其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是目前精细化工行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科研机构越来越市场化, 企业同科研机构的合作越来越容易, 风险更低, 效益也来得更快。精细化工行业应致力于创立新型科研开发体系,一方面着眼于新产品开发, 另一方面改进和提高老产品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能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污染的新技术, 都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企业应予以足够重视。积极开发为高新技术发展配套的新产品、新工艺, 加强专用化、系列化、功能化、高纯化产品品种的机理、结构性能和新合成方法的研究, 满足高新技术及各行各业发展配套产品的需要, 用高新技术对现有精细化工进行改造, 如新化学合成技术、高新分离技术、新的制备与加工技术、新型环保与能源技术等对现有精细化工进行改造, 使产品更加精细化和功能化, 将是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值得一提的是, 随着这些配套行业生产的发展, 对配套的精细化工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之一。
(四)发展精细化工把市场放在首位: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必须获得市场认可, 即要么开发市场需求的产品, 要么通过推销打开市场。对市场的重视, 还体现在市场占有率上。对于这些精细化工产品来说, 只有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 才能左右市场价格, 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因此, 国外许多大公司只销售产品而不愿意转让技术, 只有产品由成长期转入衰退期或有了更新换代产品以后, 才转让技术, 且转让费用昂贵。因此, 我们要重视市场, 把研究和开发市场放在首位。
四、结语
精细化工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在21 世纪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发展的速度也必将越来越快,企业应注重精细化工产业的市场调研和技术创新工作,注重技术创新与创精细化工产品品牌工程的结合,通过创新、创制、创品牌,逐步将我国的精细化工产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营销;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实现了产量稳定增长,但产量稳定增长的背后是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及由此导致的土壤退化、水体污染等不良后果。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产量和安全,在生产中应当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绿色、安全、健康、营养的农产品,在这过程中品牌营销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能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能推动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加速发展,能有效的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农产品品牌营销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农产品品牌营销文献综述
农产品品牌营销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随着商业、文化、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品牌观念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国对品牌的研究也逐渐趋于成熟。我国学术界对农产品品牌的内涵界定有着不同的观点。郑璐1认为“农产品品牌包括农业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两类,是农业生产者为满足消费者需要、培养消费者忠诚,用于农产品的差异化竞争而区别于其同类或相似的农产品或农业服务的名称、图案、象征或设计,是农产品或农业服务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影响力和声誉的象征。”此外,朱玉林等提出了农业区域品牌,刘丽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农产品区域品牌,郭红生提出了地域农产品品牌,刘世欣提出了区域特色产地品牌。无论基于何种视角下的研究都反应出了农产品品牌的区域性、价值性、公共性。徐国强2较为全面的概括了农产品品牌的内涵:“农产品品牌内涵包括地域文化、区域优势资源、特色产品、农产品的质量、无公害、无污染、环境等。”对农产品品牌经营策略的相关研究很多。其中,魏娟认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是形成品牌的前提。黄金火等认为应从实现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加大农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无论以何种方式实现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整个营销过程都反映出了品牌营销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
198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上最早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农业”一词。1991 年4 月,FAO在《丹博斯宣言》给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定义,并明确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三大目标3:①积极增加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供应,确保世界粮食安全;②促进农业综合发展,开展多种经营,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状况;③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自然资源状况,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的进一步生存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与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起步的相对较晚,1994 年,我国在《中国21 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的定义。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不同的理解。陈俊红4等提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农业资源利用的问题,更是一个同时涉及环境、经济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持续发展过程,翟胜5等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的前提下保持农业生产率的稳定增长,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收入持续增加,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当代和今后世代需求的一种可持续发展。针对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这一问题,周妙燕6等提出了延长产业链,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欧阳涛8等认为农业是由农业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科技等子系统构成的多层次复杂系统,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农产品品牌营销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联系
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总结与分析不难发现,发展农产品品牌营销在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层面上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详见表1:
农产品品牌营销的过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正是实施品牌营销的意义及作用的体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再简单的停留在数量上,还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及其附加值。企业、生产者为了获取竞争优势便会想方设法的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或者制造需求,规范生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农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并在满足质量需求的基础上加入地域文化、产品特色、社会责任等个性化元素,从而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品牌。面对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品牌是帮助消费者识别商品挑选商品的有力武器。名牌商品能在同等质量下以相对较高的价格,或者同等价格下也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农民增收,拉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品牌营销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的。
二.当前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
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品牌营销受到了生产者、经营者的高度重视,截止2011年,累计核准注册农产品商标 110.83万件。中国当前的农业生产结构及农民的文化素质等原因致使农产品在发展品牌营销过程中受到种种阻碍。第一,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相当部分农户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在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是为了销售产品而销售产品,争先降价,扰乱了市场秩序,忽略了品牌建设的长远利益;第二,我国农业的散户经营不具有规模性、生产管理中没有形成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不能生产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商品;第三,我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还有待提高,提高农业产量、产品质量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目前我国无论是在农产品的产前、产中还是产后的科学技术投入力度都还有待提高,在销售过程中的相关质量检测技术也有待推广普及;第四,市场信息不对称,零散的农户因不能承担市场调研等费用,盲目生产导致市场上农产品出现“卖难、卖空”等现象。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与推广。
三.农产品品牌营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
提高农产品品质,不仅是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本保障因素,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科学技术的投入不但能降低生产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及产量,也能减少污染,避免资源的浪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政府带头加大科技创新与支持力度,努力构建一个从生产、加工到营销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
(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
农产品的规模化及产业化不仅是品牌营销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的农业生产大多数都是散户经营,不具规模性,抗风险力及市场竞争力低,并且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博弈,不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与推广。因此,对于具有集体化特征的农产品品牌的管理需要政府、龙头企业、生产者共同维护,积极推进农产品的规模化及产业化。产业化及生产规模化经营可以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合理利用资源,同时也有利于产品质量标准化的管理及农产品品牌的管理与推广。
(三)加强标准化质量管理
品牌建设的核心基础是产品质量,但我国化肥、农药、激素等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对土壤、水、空气都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着我国粮食的生产和安全,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管理不仅仅是树立优势品牌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农户的农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的绿色环保意识,按照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规范使用农用化学品。
(四)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
中国的农业以散户经营为主,散户农民没有可靠的市场需求信息,一般都是根据上一年的商品价格来决定当年的种植,上一年什么商品有利可图农民就会在下一年盲目的扩种,最终导致市场上该产品出现相对供过于求的现象,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同样的,上一年的农产品出现了“卖难”现象的话,农民会认为下年继续种植该农作物还会出现“卖难”从而缩减规模甚至以其他农作物代替,便会出现供不应求。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这种“卖难、卖空”现象都不利于农产品品牌的推广,同时无论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都没有使农户的收益最大化,因此政府应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形成“产、供、销”为一体化信息机制。完善的信息机制能提供相对完整的市场信息,从而能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福全.浅析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义和方法[J].商业经济,2011,(20).
[2] 徐国强.农产品营销中的品牌问题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0).
[3] 钟荣炳.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2,16(2):22-25.
[4] 陈俊红,王爱玲.北京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11).
立足“品质+”导向 夯实品牌优势
中国消费市场从不缺少热门话题,一边是“青岛大虾”、“天价鱼”、库存压仓,一边是海外游抢购成风、中国大妈“爆买”日本的“土豪”气势,对此,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对高品质消费的需求逐年增加,做企业的天天喊生意难做、产能过剩,不如痛定思痛想想如何提高创新能力,满足这个庞大的正在升级提档的新消费市场。老百姓热捧高品质、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正是今后经济增长的潜能所在。消费者价值或者叫品质,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
企业秉持卓越品质及工艺,沿袭一以贯之的人性化设计,围绕客户需求核心打造品牌灵魂,用时尚精神创新品牌价值观。年轻人群个性化、碎片化、多层次化的消费需求,正使市场从“品牌商主导”转向“消费者主导”。瞄准这些彰显个性、注重体验和文化内涵的消费诉求,在商品企划、商品呈现、品牌形象、终端形象等整个系统进行全方位重塑,立足“品质+”价值提升导向,打造“以温暖为核心的、全品类、集成式、平台化品牌”。
企业确立“时尚+品质+温暖”的品牌定位,将色彩、创新和顶级品质融入品牌DNA,主打“玩出花样,活出自己”“暖爱季”主题概念,力推色彩羽绒、蓄热羽绒等秋冬季新品,以品质创新和信誉口碑秀出羽绒花样时尚。其中,秋羽绒系列产品以创新设计带动羽绒服市场空间的扩容和产业发展,荣获第一届“中国轻工业优秀设计金奖”,体现了创意经济的强大力量。
“品质+”不仅表现在产品的高品质制造、高颜值设计、高性价比以及高效率创新等的升级,更意在以此推动中国服装质量显著提升、产业日趋成熟,成为中国品牌“高品优质”的新名片。为此,企业自觉承担创新驱动和“绿色制造”先行者的责任,与47家纺织、化学品、合成革重点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纺织供应链绿色制造产业创新联盟”,推进供应链环境信息公开、有害化学物质管控和可持续技术创新,促进行业加快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实现绿色增长。目前,已连续两年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授予“中国工业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五星级企业”称号,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领先企业。
倡导“互联网思维” 重塑管理体系
随着网购人群崛起和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推动服装产业向创新驱动转变。“服装产业+互联网”“零售+互联网”正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互联网思维”改造和提升既有运作模式,是当前企业的优先选项。
2015年,我们把“终端零售能力、快速高效的供应链能力”确定为两化融合的重点,全面梳理企业管理机制。引进国际领先的SAP管理系统,改变以往开店推销的拓展方式,集中精力加强零售能力提高,开展品牌整合,根据定期市场评估分析,调整零售网络的合理布局,及时关停业绩不佳及重叠销售门店,目前自营店比重将近40%,增强了对渠道的管控能力。
倡导“顾客至上、体验为王、颠覆式创新”,升级终端门店体验,打造高效协同、快速响应的“拉式”供应链管理模式。还玩转创意营销,以移动概念店(Pop-up Store)的方式在长春、苏州、上海、杭州等六大城市巡回推广新品,通过交互式体验和娱乐游戏吸引新兴消费群,不仅拉升了销售业绩,还成功推广了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
此外,将电商业务提升到集团战略高度,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通过实施零售店洽客项目、波司登男装O2O智慧门店、微信“微购物”、VIP会员制等,形成实体门店和电商“两翼齐飞、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为应对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努力革新传统服装工艺,推广应用智能制造。在消化吊挂流水生产线、推广单件流精益管理的基础上,2015年引入川田智能模板机代替熟练工人操作。在工人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同一工序效率提升达60%,产能大大提高,也使员工拿到了更多的工资,成为制衣行业推广应用智能制造的示范样板。
拥抱“一带一路” 跨国竞合展自信
2015年夏天,前往意大利米兰旅行的中国游客赫然发现:波司登的广告牌悄然“占据”了米兰地铁站、机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的区域,波司登,一个中国人最为耳熟能详的本土服装品牌,成功闯入了世界时尚之都的视野与领地。这一年,“高铁外交”、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赢得了世界的喝彩,波司登也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引领下,走向镁光灯聚焦的中心!中国服装出口最大的短板就是品牌,不能只看产能,更要关注价格、价值。企业“走出去”,从一开始就将目标定位在打造自主品牌,把自己的产品推到国际市场去检验。
企业克服外贸整体不景气、增长受压的影响,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借力意大利米兰世界博览会,将中国服饰文化及原创设计与国际接轨,让“中国时尚”的种子在米兰、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播种、发芽。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加大拓展优质外贸客户力度。目前,产品已在包括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俄罗斯等在内的8个欧洲国家400多家中高端品牌集合店中销售,2015年自主品牌出口逆势“飞扬”,同比增长24.63%。
把握时代契机,与日本伊藤忠集团、韩国校服定制领域的领军品牌SMART F&D公司深化跨国合作,借助合作方多元化的行业经验、丰富的全球资源和卓越的设计能力,发力拓展校服、户外、童装等新业务增长点,进一步丰富企业产品组合,提升市场领先地位和国际竞争力。以后者为例,企业与SMART合资成立江苏飒美特服饰有限公司,面向中国市场开拓校服定制业务。目前已搭建国际化运营团队,展开市场调研和商品企划,并将于今年4月首度亮相第四届OUE上海国际职业装博览会。
从开设伦敦旗舰店,到参展米兰世博会,到跨国合作融入全球市场,波司登的品牌国际化布局稳健、日渐清晰,为促进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提供了典型案例,成功入选国家质检总局第一批“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名单,并获“中国纺织行业国际布局示范企业”称号。
【关键词】出版单位 图书印制 印制成本 合理控制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且同时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但由于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图书出版的利润大大的减少,而图书出版的利润将对出版社的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出版单位要加强对图书印制成本的控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降低图书印制的材料费
一般情况下,纸张是图书的基本载体,所以在合理控制图书印制成本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和节约纸张。所以在控制图书印制成本时首先要选择合理的纸张。第一是要选择合适的用纸品种,从读者对象、纸张性能、质量要求及出版意向等多个角度出发,统筹考虑,禁止一味地追求奢华;第二是要在印制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提高纸张的利用率,例如在满足美学的原则下通过版式设计来扩大纸张的字容量,进而有效地提高纸张的利用率;第三点则是要选择最合理的采购及储存方案来确定纸张的质量及纸张的储存方式,尽可能减少纸张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其次,在控制图书印制成本时也要尽可能的减少附件,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勒口、藏书票、函套、书签带、腰封、护封、衬页等的使用。再次,在控制图书印制成本时也要尽可能的减少工艺,在印制图书时要少做精装本,多做平装本,由于特种装帧工艺材料及特种印刷资料的价格较为昂贵,所以印制图书时会大大的增加图书印制成本的开支,且过度的使用这些昂贵的材料,会降低图书的美感,并且降低图书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在印制图书时也选择合适的工艺及材料会有效地提高图示的印制品质及增强图书的美感度,进而有效地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最后则是在选择图书印制的设计方案时要从经济性、适应性等多方面考虑,在出版图书时图书编辑要从图书的纸张、版式等多角度做出图书印制的最终决策。此外,图书印制的整体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详细的了解纸张的装帧材料的价格、纸张装帧材料的性能、印制工价及印制工艺等,从而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节约图书印制成本。
二、科学决策,降低印制费
目前,我国的印刷行业的规矩是不足千册的图书按千册收费。通常情况下,随着印数的增大,平均成本将有所降低且利润将有所提升。所以如果在图书销量好的情况下,一次性印数越多则图书的印制成本将会节约更多。但是如果盲目的增加的图书的印数,图书的销售状况滞销,这就会导致仓储资源及流动资金等遭受到意外的浪费。所以在图书印制的过程中要合理的控制图书的印数,对于初版书而言,一定要在出版图书之前对图书的销售潜力及销售情况做详细的调研,从而保证初版书的印数效益最大化。
三、采用高科技,降低制版费
在传统图书的制版过程中主要是先出胶片,之后再进行拼版,然后才进行制版晒版。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当今的图书制版过程中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CTP技术(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随着这项技术在图书制版中的使用可以省去胶片曝光、胶片冲洗及拼版晒版等传统工序,也可以减少胶片、冲洗化学品、晒版机等材料的使用,在节约制版费用的同时也加快了制版的速度及提高了图书制版的质量。
四、选择合理的重印、再版时机
在对图书做出重印、再版的决策时要精确深入地了解图书的实际销售状况。所以,在决策之前相关人员要对图书的潜在销售能力、同种类书销售情况、市场饱和度、读者反映、图书当前销售情况及图书的覆盖率等做详细的市场调查,从而保证自身掌握信息的准确及时性。此外,在进行市场调研时要加强对基层书店重视程度,详细的了解基层书店中图书的销售速度及销售状况,在进行决策图书重印、再版的印数时要保证不亏损。
五、采用数字化印刷技术,按需印刷
在解决印量较少且印刷成本较高的学术类图书时主要是采用数字化印刷技术及按需印刷。数字化印刷技术主要是指在图书印刷之前不需要进行印版、装版,只需要在印刷之前提供图书的电子档就能够直接印刷或直接制作印版的印刷技术。采用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印刷机是实现数字化印刷的前提。现阶段,我国当前的图书市场具有个性化、按需、及时、短板等特点,而数字化印刷机的特点则是印数周期短、随时印刷、印刷工序少,它与当前的图书市场相吻合,所以在图书印制时才有数字化印刷机能够有效地控制出本社的图书库存,减少图书的积压情况。
六、采用新型的数字化出版技术
采用新型的数字化出版技术就是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采用数字化的储存形式,在图书印制的过程中将图书中的所有信息按照二进制代码的形式储存在磁盘、光盘等介质中。在进行处理和接收图书信息时则是利用手机、计算机或者是其他终端设备。数字化出版技术主要强调了读者学习形态、阅读消费、图书传播载体、图书印制运作流程、图书生产模式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数字化出版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印制图书时不需要走印制工序,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图书内容的载体,从而节约了图书印制的成本。
总而言之,如何在提高图书印制质量以及缩短图书出版周期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图书的印刷成本是值得当代每一个出版单位及印刷厂家深思的问题。所以,出版社应该加强对图书印制成本的合理控制,从而为广大群众提供经济实用、质量过关的图书。同时相关的图书印制管理人员在印制图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最大努力来降低图书的印制成本,为图书出版的每一个过程把关,实现图书印制成本全过程的合理控制。
参考文献:
[1]商务出版社副社长崔笏. 合理控制印制成本是保障图书印制质量的关键[N].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11-07.
[2]赵艳霞. 图书出版项目管理的应用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
自从2013年作为“国礼”送到非洲后,百雀羚就持续热销至今。2012年,百雀羚单品销售额仅18亿元,2015年这一数字为108亿元。
如今,百雀羚集团已形成百雀羚、气韵、三生花、百雀羚男士和海之秘等多品牌阵营。
这个有着85年历史的“祖母级”国产化妆品品牌,为何能异军突起,甚至超越不少国际品牌呢?
“国礼”效应引爆老品牌
张玲是湖北省天门市人,在日本爱知县从事劳务派遣工作。在日本读研究生时,她便一直用日本护肤品,还经常帮国内朋友代购资生堂、佳丽宝的产品。
小时候,张玲就用过百雀羚蓝盒子的护手霜。2013年3月,百雀羚作为“国礼”送到非洲,让张玲对这个老品牌产生兴趣,试着买了一套。
“有些高端品牌见效快,但容易过敏,百雀羚更温和。”张玲表示,以前总以为非要选国外大牌,但实际上选购护肤品最重要是适合肤质,“可能国货更适合中国人吧。”
自此,张玲开始改用百雀羚,平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今年春节回国时,她在国内买了两套百雀羚“水能量”套装带去日本。
“国礼”效应,不止让百雀羚在海外开花,更重要的是在全国各大超市销量暴增。
“那时百元左右的产品一下就卖断货,还补货好几次。”在荆门市中天街做了7年护肤品销售的王女士对《支点》记者说,过去人们对百雀羚的了解仅限于润肤霜,近年出了面膜、乳霜、润肤水等,特别是“国礼”事件后,来购买百雀羚的顾客的确多了很多。
“国礼”事件被看作是百雀羚再度崛起的催化剂,在互联网平台上被快速引爆。但是,互联网时代的规律是,事件热得快,去得也快。很多突然爆红的品牌,没多久便被人们遗忘在某个角落。
百雀羚集团提供给《支点》的资料显示,2012年,百雀羚单品销售额仅18亿元,2015年销售额已达108亿元。
2015年,外资品牌欧莱雅在中国销售额为149.6亿元,虽然百雀羚离这一数据还有差距,但年均增速已大大超过前者。
显然,百雀羚并不是“见光死”的品牌。他们知道,“国礼”效应只是突发事件,一个品牌要想持久爆发,依然得用产品说话。
产品只聚焦于补水
事实上,“国礼”效应爆发前,百雀羚在产品力上已有多年积淀。
由于百雀羚名称中有个“雀”字,包括张玲在内的不少顾客都认为,百雀羚有祛除雀斑的效果。“实际上是种误解,百雀羚三个字有更深寓意。”百雀羚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支点》记者,这个名字来源于76年前的一次机缘。
百雀羚创办人顾植民,为上海嘉定县黄渡乡人。1929年,顾植民在上海先施百货公司负责护肤品市场调研和销售。
护肤品市场广阔且利润丰厚,让顾植民有了创业想法。1931年,顾植民创立富贝康护肤品有限公司,但如何给品牌命名一直没有思路。
一位算命先生给顾植民出了个主意,“百雀羚――百雀取其百鸟朝凤,热闹景象。羚是上海话‘灵光’的谐音。”顾植民一听拍手叫好,名字就此定下。
无论是抗战期间还是期间,百雀羚品牌一直都未停产。但面对改革开放后外资日化企业的冲击,百雀羚经营状况却一直不佳。
直到本世纪初,改制为民营企业的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品公司成立后,引入产业资本及专业团队,开始拓宽产品类型,谋求转型之路。
首先是理顺产品标签,不少护肤品在功能上会强调保湿、美白、紧致、抗皱等多种功效,而百雀羚集团旗下所有产品研发与推广只聚焦为两个字――补水。
为什么?百雀羚相关人士解释,几乎所有肌肤问题都是由缺水引起的。皮肤缺水就容易起皱、起皮,还会导致黯沉、色素沉淀,久而久之就形成雀斑。“不管什么护肤品,其核心都是补水,否则就会治标不治本。”
目前,百雀羚品牌有草本系列、水嫩倍现系列、水嫩精纯系列、水能量系列、肌初赋活系列等产品,每类产品有不同描述,譬如水嫩精纯系列的抗皱、水能量的修复损伤、肌初赋活的抗氧化,但放在首位的描述均为“补水”。
专注娱乐营销
专一,似乎成了百雀羚的标签,就连品牌推广更多的也只专注于娱乐营销这一形式。
近年来,百雀羚先后选择与湖南卫视《快乐女声》、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合作。其中《中国好声音》签约费用从7000万元一路水涨船高到1.8亿元,直到2016年第五季才由韩后接盘。
2014年12月16日,百雀羚在浦江码头以1.65亿元与湖南卫视签署了2015年战略合作协议,豪掷重金与人气金牌节目《快乐大本营》合作。
“百雀羚品牌投放大多投入在娱乐营销中,对硬广、软文投放慎之又慎。”百雀羚相关人士表示,这一连串赞助,为这个有85年历史的、在大众眼中认为是奶奶才会用的品牌,注入了更多活力。
不过,由于当前选秀类、真人秀类节目同质化严重,下一步,百雀羚会赞助全新的娱乐节目,要跟着风的方向走。
在产品端,百雀羚也注重娱乐营销,先后与美国Disney、日本ASTRO BOY等国际公司合作,推出了迪士尼、阿童木系列护理产品。
更换代言人,则是百雀羚近期最大的“娱乐新闻”。
3月28日,百雀羚公布全新代言人为知名音乐人周杰伦,并在当天广告中用上“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的歌词。
其用意不言而喻:以偶像IP定向辐射年轻消费者人群,力求宣传推广针对年轻人推出的新产品。
百雀羚认为,周杰伦“80后”、“90后”粉丝众多,首次代言国产护肤品牌意义重大;其二,周杰伦的标志性标签为中国风,契合百雀羚气质。
一位日化行业专家则表示,百雀羚与周杰伦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风浪,也都达到了成熟与巅峰,“从这点来说,百雀羚找对了人。”
2016年,百雀羚将总共投放10亿元进行品牌媒介推广。除继续联袂浙江卫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外,还将会与腾讯、爱奇艺、优酷、乐视等视频网站开展剧集深度合作。
电商“做战略不做流量”
百雀羚的“专一”战略,从产品研发、品牌推广,一直延伸到经营战略。
跟很多实体店一样,百雀羚也选择了在天猫等线上平台开店。不过与很多实体店把线上当作重要的销售渠道不同的是,百雀羚上电商平台并不为“引流”。
上述内部人士表示,百雀羚电商渠道更多定义为“战略板块”而非“流量板块”,“当前销售主要来自线下渠道,电商销量只占百分之十几。”
近年来,百雀羚把资源大量集中一二线城市线下市场,包括沃尔玛、家乐福等KA(Key Account)渠道,以及娇兰佳人等护肤品专营店这类CS(Cosmetic Store)渠道,这些渠道贡献了百雀羚的主要营业收入。
在百雀羚看来,电商的战略意义在于两点:第一,让品牌更有“温度”;第二,发现消费者需求,促进产品开发。
百雀羚的这一战略,可从广告上看出端倪。其电商团队曾在店铺挂出“选择百雀羚,美过黄永灵”的广告。一夜间,无数消费者和同行向百雀羚询问黄永灵的身份。
10天后,黄永灵身份正式揭晓:既非明星也非大美女,而是百雀羚一名文案。她从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变为幽默自信,成为团队开心果和公司“司花”。
百雀羚电商总监艾世华表示,由于普通人的自信往往比大明星更容易打动人,最终达到了贩卖“自信”的品牌效应,口碑传播十分可观。
另一方面,电商更易于发现消费者需求,这给予产品开发部门更多可能性。“三生花”,便是基于电商孕育而生的产品。
在决定“三生花”品牌定位过程中,借助天猫数据分析工具,“三生花”视觉设计有别于百雀羚品牌风格,极具“文艺范”。
李风菲万万没有想到几包家乡的美味食品,居然让孩子们这样欢喜雀跃。
聪慧做事认真的青海女子李凤菲,几年前离开家乡青海,只身一人来到东北投奔男朋友。一晃五年过去了,经过辛苦打拼,李凤菲和男友各自拥有了一份令人羡慕的事业。事业和生活稳定后,李凤菲决定回家乡看望亲人。
2007年夏天,李风菲回到了家乡青海省西宁市,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亲人。两个月后,当她返回东北的时候,专门购买了一些家乡的特产可可西里牦牛肉干。当时李凤菲只是考虑要给东北的朋友带点家乡特产回来,却怎么也没有想到朋友们品尝后都叫好,特别是孩子们吃了后还给爸爸妈妈哭着闹着还要。而且,他的朋友三木公司生产医疗器械健脑生发器的郭总,还专门打电话请青海的朋友给自己的宝贝女儿又买回来两大箱子可可西里牦牛肉干……
这时的李风菲,强烈的意识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家乡的特产之所以如此抢手,这是因为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这块净土,散养的牦牛肉的肉质绝对营养。这些来自世界屋脊雪域高原的可可西里牦牛肉干选用生长在海拔4000多米的世界之颠青藏高原,食天然草(包括冬虫夏草,雪莲等中药草),饮雪山泉水,自然放养的高原独有的山珍可可西里牦牛肉为原料。牦牛肉富含蛋白质,钙,磷,血红蛋白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它比普通的牛肉营养更丰富。说到加工工艺,是利用藏式独有的秘制方法,精心加工而成。口感好,口味多样(有咖喱牦牛肉干,麻辣牦牛肉干, 五香牦牛肉干,五香牦牛肉派,酱味牦牛肉派,丁香牦牛肉派,麻辣牦牛肉派,藏式卤汁味等),肉质鲜嫩,是低脂肪,高能量,高蛋白,口味极好的美味佳品,更是老少皆宜的天然绿色营养食品。
这么好的产品,自己为什么不率先拿下总经销权把它推向全国市场?有了这种想法后,她说动了自己的老公,上海极时语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裁单常胜,有着多年企业策划经验,做过九年经济新闻,策划过“春天杯”97迎全国营销征文大赛,力光高级上光清洁剂“洗出黄金屋”等策划案,也曾将东北三宝乌拉草保健品策划到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东方第一哨的单常胜也发现了这块巨大的市场商机。在得到公司授权后,李风菲马上做详细的市场调研,然后再回家乡青海省西宁市考察了牦牛肉干的生产厂家可可西里一藏式牦牛肉干专业制造商!
果断拿下全国总经销权 多种营销举措拓开市场
拿定主意得到授权后,李风菲再回家乡深入考察,生长在城市里的她对家乡的藏牦牛有了更深的认识。
藏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耐寒动物,躯体笨重,粗壮,雄牛一般肩高205厘米,体重1140公斤,雄雌牦牛均有角,主要分布在果洛、玉树、海西、海北等人迹罕至,海拔4000―4500米之间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高山崇岭、山间盆地、高寒荒漠等恶劣严酷的环境中,也适于伏卧冰雪上。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又常活动于雪线下缘。野牦牛的经济价值与家牦牛相同;在可可西里冬虫夏草、贝母等这样罕见的名贵的中药材有上千种,由于高山环绕,地形封闭,地处边陲,草场的生长环境是无任何抗生素及其它化学品污染,是难得的天然牧场,野牦牛除觅食野青草外,还吃冬虫夏草、雪莲等天然药用植物,故野牦牛过去在青海境内分布广泛,它和高原精灵藏羚羊生活在一起,故藏区谚语道:“牛吃虫草我吃牛,无病无灾药不求。”
可可西里牦牛肉干,采用牦牛腿鲜肉为原料,经选料、预煮、整形、炒制、烘干等工序精制而成。产品传统配方、工艺考究、品质鲜纯、牦牛肉香味浓郁,而且高钙高蛋白低脂肪,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营养丰富,既是人们娱乐或旅游的休闲食品,也是探亲访友的馈赠之佳品和绿色食品。
李风菲经过多次与厂家协商,率先拿下了可可西里牦牛肉干的全国总、总经销权。接下来,李风菲针对产品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打市场办法:她把产品定位在家乡做样板市场,一是比邻俄罗斯,以牛肉为主的民族;二是有大量从韩国回来的朝鲜族,也同样酷爱吃牛肉的民族。首先打进了本地的大型商超;其次,她选择了一些学校周边的食品店和超市,以高利润请其为自己代售产品。不仅如此,李凤菲还和当地媒体以及一些商超联手,举办了“可可西里”杯各种活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清真美味,高钙低脂,绿色天然,健康食品”。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可可西里牦牛肉干爱不释手。例如,举办“可可西里”环保知识问答活动:来自西部青海的奥运吉祥物是什么?在奥运会上的爱称叫什么?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世界第几大保留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野藏牦牛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子的?活动中,现场的参与者争相抢答,答对者可当场获得可可西里牦牛肉干一袋。另外,在情人节和三八妇女节这样特殊的节日,则开展“美味送美女,健康比对比生活秀”等活动,对于业绩突出的经销商,专营店;免费邀请参加青海湖与可可西里十日游,并且与亚洲商港富码视窗牡丹江运营中心合作,为他们的网站免费安装网络视窗,帮助经销商开拓市场建立渠道,这些活动的举办有力地阐述了他们的宣传主题“爱在可可西里美味牦牛肉干”的原生态健康理念,树立了可可西里牦牛肉干的品牌形象,使其产品顺利打开了不同消费的销售渠道。
1.世界贸易发展趋势
1.1科技进步带动世界贸易持续增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国际贸易也不例外正受到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现行的许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经验和规则将被打破,新的理论和规则正在形成。交易关系的多变化、交易商品的无形化、交易载体的电子化正在形成。这将大大地促进世界贸易的持续增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近100倍。1997年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占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强。据世界银行预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增长,未来10年,世界商品贸易年均增长速度可达6%。2010年世界商品贸易额预计将超过20万亿美元。
1.2经济全球化
人类在经历了痛苦的交往之后,终于意识到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在进21世纪之际,世界科技正突飞猛进地发展,为人类实现全球合作提供了基础条件。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已经形成。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在日益力。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之外来寻求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一体化的实现,将促使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消费在世界范围内自由选择。这样,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与消费可以达到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是人类的最佳选择。经济全球化将有力地推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融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一进程中,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将发挥技术、贸易和投资的综合优势,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1.3贸易自由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呼声和世界经济运行的主旋律。贸易自由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降低贸易保护水平和分散程度;二是改变并统一贸易保护形式,即从多种数量控制体制转变为单一关税控制体制。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因为与非关税保护措施相比,关税措施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非歧视性,便于国际社会和贸易经营者辨析保护的程度。在肯定进口关税保护原则的前提下,世贸组织还主张逐步递减关税,简化贸易程序,加强各成员国的市场准入,以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这一目标计划已经具有具体的时间表并得到部分实施。因此,21世纪将会出现一个没有各种非关税壁垒,高度透明的低关税的国际贸易环境,从而大大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提高公平竞争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贸易自由化。贸易的自由化可以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将有利于世界分工和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1.4贸易手段电子化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形成,正在促进国际贸易手段的变革。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电子商务。它突破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贸易双方的限制,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企业、海关、运输、金融、商检和税务等部门有机连接起来,实现从例览、洽谈、签约、交货到支付等全部或部分业务的自动化处理。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贸易环境。卖方在网上标示自己商品的信息,买方在例览器上漫游标明购买意向;买卖双方在网上直接进行谈判签约并可以用信用卡、电子货币进行支付。电子商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大大简化了商品流通环节,提高了交易效率;可以方便地实现跨地区跨国界交易;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交易成本。电子商务正以其独特憋力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发展。
1996年全球电子贸易营业额为20亿~30亿美元,1997年增至150亿美元。目前,网上交易额正以每100天一倍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2年将达到3000亿美元的规模。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将在全球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以其技术和成本优势逐步取代常规商务作法。
1.5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中心
美国、欧盟和日本是当今世界贸易的三大中心,其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亚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10个主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之和已经超过美国、欧盟(不计欧盟内部贸易)和日本。该地区被称为全球商务活动的第四个中心。据预测,这10个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将远远高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到2005年和2010年,亚洲这10国的进口额将分别达到1.94万亿美元和3.1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贸易中心。
1.6世界化工贸易格局
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化工贸易是仅次于汽车贸易的第二大贸易领域。1998年,世界化工进出口总额达到9990亿美元。欧盟、美国和日本是世界化工贸易三大霸主。近年来,美国和欧盟化工出口增速放慢,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而进口增速则在加快。这主要是一些传统的化工公司将注意力转向诸如生命科学一类的新领域。
欧盟建立后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巨人。1998年欧盟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5354.35亿美元(包括欧盟国家之间的贸易):进口2401.96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48.57%;出口2952.39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59.7%。其中,德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产品出口国,1998年出口额达到694亿美元,超过美国的出口额。
就单一国家而言,美国一直是世界化工贸易的第一大国。1998年美国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238.91亿美元。其中,进口546.21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11.05%;出口692.7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14.01%。
1998年日本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480.71亿美元。其中,进口208.60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4.22%;出口272.11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5.5%。
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虽然增长较快,但由于基数小,在世界化工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不大。我国的化工出口在世界化工贸易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5%~3.0%,化工进口比重为4.2%左右。
2.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概况
2.1化工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对外贸易得到长足的发展。199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00.55亿元,其中出口164.95亿元,进口335.60亿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的比重分别为13.88%,8.46%和20.24%。同年,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94.46亿美元(出口144.24亿元,进口250.22亿元),相当于1980年化工进出口贸易额37.62亿美元的10.5倍。过去20年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17%。
在1995到1999年的五年中,尽管受到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额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33%,快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6.45%的速度。
1999年化工产品出口额达到144.2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40%。五年问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58%,低于全国出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长6.98%的速度。
1999年化工产品进口额达到250.22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5.09%。五年问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40%,远远快于全国进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长5.85%的速度。
2.2化工出口产品结构变化明显
根据进出口数据分析,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80年代的资源型的出口产品结构过渡到了资想型产品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并重,技术密集型产品为补充的综合出口产品结构。在出口产品构成中,资源型产品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主要包括油品、无机化学品、有机化学品以及化学矿。劳动密集型产品胶鞋的出口从无到有,其出口额居各类化工出口产品的前列。橡胶及其制品的出口逐年增加,是增幅较明显的一个行业。以化学农药和生物化学品为代表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的出口增长迅速。有机化工原料、染料和颜料的出口额也有明显的增长。这类产品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出口单价有所上升。但是,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比例大小,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增长方式仍然主要是依赖扩大数量的外延型增长方式。
在进口产品结构中,高分子聚合物、化肥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一直是我国进口的三大类产品。近年来,除化肥进口有所下降以外,高分子聚合物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进口增长加快。
2.3化工进出口贸易主体已具雏形
目前,我国有2000多家化工企业的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有300多家化工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产品出口到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一批企业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有的已超过3000万美元。上海轮胎橡胶公司、吉化公司、青岛双星等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出口创汇大户。一批化工产品如硫化黑染料、钡盐、糖精钠、柠檬酸、苯甲酸钠等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一半以上。还有一批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做出了规模效益,在国际市场上创出了知名品牌。青岛双星集团的双星鞋、广东中成的保险粉、苏州精细化工的糖精钠、安徽蚌埠的柠檬酸、新安集团的草甘磷等,是我国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新创名牌的杰出代表。化工自营进出口企业与专业外贸企业和三资企业一起,构成了我国化工对外贸易的三大主体。
3.我国化工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拨
3.1进出口贸易逆差局面未能改变
我国一直是化工产品净进口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逆差占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虽然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0%多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但近年来又有上升的趋势。随着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贸易逆差绝对值逐年增加。1999年我国化工贸易逆差达到:105.98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62.64%。这主要是由于高分子聚合物、有机化工原料、化肥、化工机械等行业的贸易逆差仍然较大,高分子聚合物和有机化工原料等行业的贸易逆差增长较快。同时,造成我国化工贸易逆差,还有其内在原因:一是国内生产能力不足或是生产成本缺乏竞争性;二是我国化工产品在质量和品种上还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化工产品的进口将会继续增加,化工贸易逆差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3.2出口产品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我国出口化工产品主要是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和高能耗型产品。其本身的价值比较低,加之生产分散,供应混乱,管理不善,质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卖价一直很低,并且呈逐年下降之势。1999年我国出口了614万、无机化工产品,平均每吨价格只有370美元。同年,我国出口胶鞋24.8亿双,平均每双价格只有1.78美元。
目前,我国化工产品的精细化率还不高,只有40%左右,而发达国家则达到65%。因此,我国精细化工产品出口虽然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还不明显。1999年农药出口14.73万吨,创汇4.40亿美元,平均单价不到3000美元/t;而同年进口农药4.77万t,用汇2.42亿美元,平均单价为5000美元,是出口单价的1.67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缺乏独创性,或者只是传统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以发达国家为基础的跨国公司,以其技术、贸易和投资的综合优势,占领着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面临极大的挑战。
3.3出口市场秩序混乱
化学工业是一个多品种的行业,许多产品产量小,生产企业多。绝大多数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过剩,使国内市场长期严重供过于求,给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市场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有力地推动了化工对外贸易的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刚建立,许多配套改革尚未完善,又由于企业缺乏外贸人才和经验,因而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多头对外,力量分散;低价销售,自相残杀;鱼目混珠,无序竞争。这不仅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损失巨大,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形象。
4.我国化工对外贸易应采取的对策
进入21世纪,我国即将跨进世贸组织的大门,这为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调整产品结构,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壮大竞争主体,更新经营理念,推动我国化工对外贸易的发展。
4.1积极调整化工出口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要市场有竞争,就存在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即使是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也在加速调整产品结构。我国化工出口产品结构正在摆脱资源型结构的阴影。近年来,资源型产品出口的比例虽然较大,但增长平缓,有的还出现负增长。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继续发展,企业将越来越注重产品的深加工。因此,这类产品占出口额的比例将会逐步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工资有了较大的增长,从而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性与以前相比有所削弱,市场的动荡性也在加剧。但是,我国毕竟是世界人口大国,劳动力的极大过剩仍将使我国在世界市场上保持长期的劳动力优势。同时,以橡胶制品和胶鞋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中国制造的品牌正在发挥积极的效应。因此,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近20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化工行业人才辈出,科研开发力量得到加强,技术开发速度大大加快。同时,随着化工企业改革逐步深入,化工产品结构正在发生改变,技术密集型的化工产品具有快速增长的机会,其出口份额将逐步增大。面对新的机遇,我们的企业要积极调整化工出口产品结构,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努力实现出口由数量型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的方向转变。
4.2深化化工外贸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在80年代,就打破了在长期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外贸高度垄断的局面,一批大型国有企业获得了自营外贸经营权,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近年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1998年10月,我国颁布实行了《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1999年初,国家对大型国企的进出口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从而形成了大型国有外贸企业、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对外贸易格局。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外贸进出口权必将进一步放开,将有更多的企业有权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这会有利于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但必须尽快解决和避免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外贸易企业要承认这样的现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了解市场、拥有客户以及进出口特权的优势将逐渐丧失。生产企业也要看到独自闯荡市场的风险。我国的外贸体制应当在继续放开的前提下,由市场引导逐步走向理性化的相对垄断。
4.3壮大竞争主体,提高竞争能力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实力强大的企业才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发达国家正是依靠一批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抢占国际市场的。据统计,目前世界跨国公司总数约为5万多家,占世界企业总数的:1%,但其贸易额却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3,控制着国际生产和全球贸易。由此可见,当今世界贸易的主体是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如杜邦公司一家在我国销售的钛白粉就有5万t之巨,占我国进口量的一半;而我国4万t。钛白粉的出口却有上百家企业在经营。
近年来,我国化工企业实力得到加强,部分产品在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方面不仅在国内占居领先地位,而且成为出口创汇大户。他们的自营进出口业绩已非一般外贸公司可比。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化工企业还非常脆弱。就销售额而言,只是稍强于世界第一大化工公司。然而,我们却有成千个生产企业,难于在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相抗衡。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壮大我们的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提高竞争力。一是要提高企业的实力,生产向优势企业靠拢,产品向名牌企业集中。企业的集团化,生产的集中化,是提高我国化工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二是要利用好外贸窗口。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的历史上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外贸权的放宽并不等于外贸企业的过时。外贸企业在市场形象、外贸人才、市场信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一些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仔细分析自己的实力,若无独立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就应采纳制,与外贸企业合作,联手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实体。
4.4更新外贸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意识到做市场与做买卖的极大不同。做买卖只顾买入的成本和卖出的利润,投机性强,有利润就做,没有利润就可以放弃,不会有明显的经济损失和风险,缺乏长远打算。但生产企业则不同。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化,企业的生产不可一日放弃。因此,必须从长计议,建立新的市场观念。版权所有
首先,要重视市场调研。我们的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重生产、轻市场的思维习惯。一谈及企业的发展,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投入巨资建设生产装置,很少去考虑投资前要进行市场调研。市场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只有很好地勘探和有效地利用,才能长期受益。市场同时也是一部机器,你只有慷慨地投入,它才能有效地运转。因此,我们的企业应当注重对国际市场的研究,要了解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过去,清楚它的现在,掌握它的未来。
其次,要讲究市场策略。我们的不少企业毫无营销策略可言,常常由于经营业绩不佳而、“人穷志短”,不分市场对象是谁,有奶便是娘。因此自己与自己竞争的自杀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犹如战场,只有深谋远虑,才能百战百胜。要在市场上取胜,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一个好的营销策略,要处理好供应商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与用户建立利益的共同体;要处理好短期贸易和长期业务之间的关系,做到有取有舍;要建设长期稳定的市场网络,决不可朝三暮四。
第三,要按市场需求定价。由于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我们的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往往以低价为手段,中国货便宜已是世人公认的。这不仅使我们的企业没有从国际市场上拿回我们应该得到的财富,反而有时会落得一个倾销的罪名。这种现象在技术含量高的精细化工行业极为常见。不管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还是精细化工产品,高附加值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因此,精细化工产品的定价要体现产品的技术含量。如果忽视技术的价值,我们就无法完成技术开发的再生产,终将失去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当我们谈到跨国公司在R&D方面的巨大投入时无不感到羡慕。但细细想来,其开发研究的巨大投入实际上就来自产品的销售利润。这种高投入、高回报的良性循环,应当成为我们化工企业的营销理念。因此,价格的确定不能仅仅以自己的生产成本为依据,要考虑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水平,甚至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和变化着的国际形势来不断地调整我们的产品价格。
第四,保持供求平衡。进入新的世纪,那种让生产者高枕无忧,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卖方市场时代一去不复返。以生产过剩、市场疲软为特征的买方市场似乎与新时代的步伐很不协调。究其原因,就是在世界化工巨头们纷纷兼并联合的热潮中,我们却在进行着一场化工生产的人民战争,化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高速发展,无效劳动随处可见,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其实,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也也不难。物以稀为贵。限制生产、控制总量是治理市场疲软的一剂灵丹妙药。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纺织行业砸锭的气魄,要有煤炭行业关闭小煤窑的决心,来整顿我们的化工企业,保持市场的基本平衡,以市场饥饿理论来恢复市场的元气。
4.5培养外贸人才、建立营销队伍
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综观跨国公司国际营销的做法,一是营销队伍规模大。一般都有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分布于全球市场的每个角落,有的公司全球销售人员甚至超过生产人员。二是销售人员素质高。一般都是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高级人才从事销售工作。显而易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建立国际市场营销队伍,是我们的化工企业在新世纪面临的艰巨任务。首先要象重视化工生产一样,重视市场营销队伍的建设。要舍得投入足够的人力,从事国际市场营销,从坐守家门到走出国门打市场。其次,要着手培养和选拔适合市场竞争要求的复合型外贸人才。一名合格的外贸人才,除具有基本素质以外,还须有三个突出的素质:一是广博的专业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精细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外贸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熟悉产品的性能,了解产品的用途,能解答用户的问题,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二是扎实的外语基础。对外交流障碍是许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外贸人员的外语能力在满足基本交流的基础上,还要有了解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能力,真正融人当地市场。三是较强的外贸能力,在新的世界贸易环境下,外贸人员不仅要有基本的外贸技能,还要及时掌握新的贸易规则和手段。
4.6积极融入世贸组织
1. 世界贸易发展趋势
1.1 科技进步带动世界贸易持续增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国际贸易也不例外正受到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现行的许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经验和规则将被打破,新的理论和规则正在形成。交易关系的多变化、交易商品的无形化、交易载体的电子化正在形成。这将大大地促进世界贸易的持续增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近100倍。1997年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占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强。据世界银行预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增长,未来10年,世界商品贸易年均增长速度可达6%。2010年世界商品贸易额预计将超过20万亿美元。
1.2 经济全球化
人类在经历了痛苦的交往之后,终于意识到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在进21世纪之际,世界科技正突飞猛进地发展,为人类实现全球合作提供了基础条件。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已经形成。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在日益力。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之外来寻求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一体化的实现,将促使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消费在世界范围内自由选择。这样,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与消费可以达到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是人类的最佳选择。经济全球化将有力地推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融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一进程中,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将发挥技术、贸易和投资的综合优势,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1.3 贸易自由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呼声和世界经济运行的主旋律。贸易自由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降低贸易保护水平和分散程度;二是改变并统一贸易保护形式,即从多种数量控制体制转变为单一关税控制体制。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因为与非关税保护措施相比,关税措施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非歧视性,便于国际社会和贸易经营者辨析保护的程度。在肯定进口关税保护原则的前提下,世贸组织还主张逐步递减关税,简化贸易程序,加强各成员国的市场准入,以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这一目标计划已经具有具体的时间表并得到部分实施。因此,21世纪将会出现一个没有各种非关税壁垒,高度透明的低关税的国际贸易环境,从而大大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提高公平竞争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贸易自由化。贸易的自由化可以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将有利于世界分工和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1.4 贸易手段电子化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形成,正在促进国际贸易手段的变革。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电子商务。它突破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贸易双方的限制,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企业、海关、运输、金融、商检和税务等部门有机连接起来,实现从例览、洽谈、签约、交货到支付等全部或部分业务的自动化处理。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贸易环境。卖方在网上标示自己商品的信息,买方在例览器上漫游标明购买意向;买卖双方在网上直接进行谈判签约并可以用信用卡、电子货币进行支付。电子商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大大简化了商品流通环节,提高了交易效率;可以方便地实现跨地区跨国界交易;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交易成本。电子商务正以其独特憋力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发展。
1996年全球电子贸易营业额为20亿~30亿美元,1997年增至150亿美元。目前,网上交易额正以每100天一倍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2年将达到3000亿美元的规模。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将在全球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以其技术和成本优势逐步取代常规商务作法。
1.5 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中心
美国、欧盟和日本是当今世界贸易的三大中心,其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亚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10个主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之和已经超过美国、欧盟(不计欧盟内部贸易)和日本。该地区被称为全球商务活动的第四个中心。据预测,这10个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将远远高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到2005年和2010年,亚洲这10国的进口额将分别达到1. 94万亿美元和3.1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贸易中心。
1.6 世界化工贸易格局
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化工贸易是仅次于汽车贸易的第二大贸易领域。1998年,世界化工进出口总额达到9990亿美元。欧盟、美国和日本是世界化工贸易三大霸主。近年来,美国和欧盟化工出口增速放慢,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而进口增速则在加快。这主要是一些传统的化工公司将注意力转向诸如生命科学一类的新领域。
欧盟建立后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巨人。1998年欧盟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5354.35亿美元(包括欧盟国家之间的贸易):进口2401.96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48.57%;出口2952.39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59.7%。其中,德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产品出口国,1998年出口额达到694亿美元,超过美国的出口额。
就单一国家而言,美国一直是世界化工贸易的第一大国。1998年美国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238.91亿美元。其中,进口546.21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11.05%;出口692.7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14.01%。
1998年日本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480.71亿美元。其中,进口208.60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4.22%;出口272.11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5.5%。
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虽然增长较快,但由于基数小,在世界化工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不大。我国的化工出口在世界化工贸易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5%~3.0%,化工进口比重为4.2%左右。
2. 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概况
2.1 化工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对外贸易得到长足的发展。 199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00.55亿元,其中出口164.95亿元,进口335.60亿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的比重分别为13.88%,8.46%和20.24%。同年,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94.46亿美元(出口144.24亿元,进口250.22亿元),相当于1980年化工进出口贸易额37.62亿美元的10.5倍。过去20年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 17%。
在1995到1999年的五年中,尽管受到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额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33%,快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6.45%的速度。
1999年化工产品出口额达到144.2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40%。五年问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58%,低于全国出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长6.98%的速度。
1999年化工产品进口额达到250.22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5.09%。五年问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40%,远远快于全国进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长5.85%的速度。
2.2 化工出口产品结构变化明显
根据进出口数据分析,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80年代的资源型的出口产品结构过渡到了资想型产品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并重,技术密集型产品为补充的综合出口产品结构。在出口产品构成中,资源型产品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主要包括油品、无机化学品、有机化学品以及化学矿。劳动密集型产品胶鞋的出口从无到有,其出口额居各类化工出口产品的前列。橡胶及其制品的出口逐年增加,是增幅较明显的一个行业。以化学农药和生物化学品为代表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的出口增长迅速。有机化工原料、染料和颜料的出口额也有明显的增长。这类产品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出口单价有所上升。但是,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比例大小,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增长方式仍然主要是依赖扩大数量的外延型增长方式。
在进口产品结构中,高分子聚合物、化肥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一直是我国进口的三大类产品。近年来,除化肥进口有所下降以外,高分子聚合物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进口增长加快。
2.3 化工进出口贸易主体已具雏形
目前,我国有2000多家化工企业的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有300多家化工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产品出口到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一批企业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有的已超过3000万美元。上海轮胎橡胶公司、吉化公司、青岛双星等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出口创汇大户。一批化工产品如硫化黑染料、钡盐、糖精钠、柠檬酸、苯甲酸钠等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一半以上。还有一批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做出了规模效益,在国际市场上创出了知名品牌。青岛双星集团的双星鞋、广东中成的保险粉、苏州精细化工的糖精钠、安徽蚌埠的柠檬酸、新安集团的草甘磷等,是我国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新创名牌的杰出代表。化工自营进出口企业与专业外贸企业和三资企业一起,构成了我国化工对外贸易的三大主体。
3. 我国化工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拨
3.1 进出口贸易逆差局面未能改变
我国一直是化工产品净进口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逆差占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虽然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0%多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但近年来又有上升的趋势。随着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贸易逆差绝对值逐年增加。1999年我国化工贸易逆差达到:105.98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62.64%。这主要是由于高分子聚合物、有机化工原料、化肥、化工机械等行业的贸易逆差仍然较大,高分子聚合物和有机化工原料等行业的贸易逆差增长较快。同时,造成我国化工贸易逆差,还有其内在原因:一是国内生产能力不足或是生产成本缺乏竞争性;二是我国化工产品在质量和品种上还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化工产品的进口将会继续增加,化工贸易逆差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3.2 出口产品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我国出口化工产品主要是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和高能耗型产品。其本身的价值比较低,加之生产分散,供应混乱,管理不善,质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卖价一直很低,并且呈逐年下降之势。1999年我国出口了614万、无机化工产品,平均每吨价格只有370美元。同年,我国出口胶鞋24.8亿双,平均每双价格只有1.78美元。
目前,我国化工产品的精细化率还不高,只有40%左右,而发达国家则达到65%。因此,我国精细化工产品出口虽然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还不明显。1999年农药出口14.73万吨,创汇4.40亿美元,平均单价不到3000美元/t;而同年进口农药4.77万t,用汇2.42亿美元,平均单价为5000美元,是出口单价的1.67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缺乏独创性,或者只是传统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以发达国家为基础的跨国公司,以其技术、贸易和投资的综合优势,占领着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面临极大的挑战。
3.3 出口市场秩序混乱
化学工业是一个多品种的行业,许多产品产量小,生产企业多。绝大多数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过剩,使国内市场长期严重供过于求,给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市场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有力地推动了化工对外贸易的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刚建立,许多配套改革尚未完善,又由于企业缺乏外贸人才和经验,因而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多头对外,力量分散;低价销售,自相残杀;鱼目混珠,无序竞争。这不仅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损失巨大,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形象。
4. 我国化工对外贸易应采取的对策
进入21世纪,我国即将跨进世贸组织的大门,这为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调整产品结构,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壮大竞争主体,更新经营理念,推动我国化工对外贸易的发展。
4.1 积极调整化工出口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要市场有竞争,就存在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即使是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也在加速调整产品结构。我国化工出口产品结构正在摆脱资源型结构的阴影。近年来,资源型产品出口的比例虽然较大,但增长平缓,有的还出现负增长。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继续发展,企业将越来越注重产品的深加工。因此,这类产品占出口额的比例将会逐步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工资有了较大的增长,从而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性与以前相比有所削弱,市场的动荡性也在加剧。但是,我国毕竟是世界人口大国,劳动力的极大过剩仍将使我国在世界市场上保持长期的劳动力优势。同时,以橡胶制品和胶鞋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中国制造的品牌正在发挥积极的效应。因此,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近20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化工行业人才辈出,科研开发力量得到加强,技术开发速度大大加快。同时,随着化工企业改革逐步深入,化工产品结构正在发生改变,技术密集型的化工产品具有快速增长的机会,其出口份额将逐步增大。面对新的机遇,我们的企业要积极调整化工出口产品结构,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努力实现出口由数量型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的方向转变。
4.2 深化化工外贸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在80年代,就打破了在长期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外贸高度垄断的局面,一批大型国有企业获得了自营外贸经营权,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近年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1998年10月,我国颁布实行了《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1999年初,国家对大型国企的进出口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从而形成了大型国有外贸企业、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对外贸易格局。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外贸进出口权必将进一步放开,将有更多的企业有权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这会有利于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但必须尽快解决和避免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外贸易企业要承认这样的现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了解市场、拥有客户以及进出口特权的优势将逐渐丧失。生产企业也要看到独自闯荡市场的风险。我国的外贸体制应当在继续放开的前提下,由市场引导逐步走向理性化的相对垄断。
4.3 壮大竞争主体,提高竞争能力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实力强大的企业才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发达国家正是依靠一批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抢占国际市场的。据统计,目前世界跨国公司总数约为5万多家,占世界企业总数的:1%,但其贸易额却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3,控制着国际生产和全球贸易。由此可见,当今世界贸易的主体是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如杜邦公司一家在我国销售的钛白粉就有5万t之巨,占我国进口量的一半;而我国4万t。钛白粉的出口却有上百家企业在经营。
近年来,我国化工企业实力得到加强,部分产品在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方面不仅在国内占居领先地位,而且成为出口创汇大户。他们的自营进出口业绩已非一般外贸公司可比。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化工企业还非常脆弱。就销售额而言,只是稍强于世界第一大化工公司。然而,我们却有成千个生产企业,难于在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相抗衡。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壮大我们的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提高竞争力。一是要提高企业的实力,生产向优势企业靠拢,产品向名牌企业集中。企业的集团化,生产的集中化,是提高我国化工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二是要利用好外贸窗口。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的历史上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外贸权的放宽并不等于外贸企业的过时。外贸企业在市场形象、外贸人才、市场信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一些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仔细分析自己的实力,若无独立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就应采纳制,与外贸企业合作,联手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实体。
4.4 更新外贸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意识到做市场与做买卖的极大不同。做买卖只顾买入的成本和卖出的利润,投机性强,有利润就做,没有利润就可以放弃,不会有明显的经济损失和风险,缺乏长远打算。但生产企业则不同。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化,企业的生产不可一日放弃。因此,必须从长计议,建立新的市场观念。
首先,要重视市场调研。我们的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重生产、轻市场的思维习惯。一谈及企业的发展,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投入巨资建设生产装置,很少去考虑投资前要进行市场调研。市场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只有很好地勘探和有效地利用,才能长期受益。市场同时也是一部机器,你只有慷慨地投入,它才能有效地运转。因此,我们的企业应当注重对国际市场的研究,要了解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过去,清楚它的现在,掌握它的未来。
其次,要讲究市场策略。我们的不少企业毫无营销策略可言,常常由于经营业绩不佳而、“人穷志短”,不分市场对象是谁,有奶便是娘。因此自己与自己竞争的自杀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犹如战场,只有深谋远虑,才能百战百胜。要在市场上取胜,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一个好的营销策略,要处理好供应商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与用户建立利益的共同体;要处理好短期贸易和长期业务之间的关系,做到有取有舍;要建设长期稳定的市场网络,决不可朝三暮四。
第三,要按市场需求定价。由于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我们的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往往以低价为手段,中国货便宜已是世人公认的。这不仅使我们的企业没有从国际市场上拿回我们应该得到的财富,反而有时会落得一个倾销的罪名。这种现象在技术含量高的精细化工行业极为常见。不管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还是精细化工产品,高附加值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因此,精细化工产品的定价要体现产品的技术含量。如果忽视技术的价值,我们就无法完成技术开发的再生产,终将失去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当我们谈到跨国公司在R&D方面的巨大投入时无不感到羡慕。但细细想来,其开发研究的巨大投入实际上就来自产品的销售利润。这种高投入、高回报的良性循环,应当成为我们化工企业的营销理念。因此,价格的确定不能仅仅以自己的生产成本为依据,要考虑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水平,甚至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和变化着的国际形势来不断地调整我们的产品价格。
第四,保持供求平衡。进入新的世纪,那种让生产者高枕无忧,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卖方市场时代一去不复返。以生产过剩、市场疲软为特征的买方市场似乎与新时代的步伐很不协调。究其原因,就是在世界化工巨头们纷纷兼并联合的热潮中,我们却在进行着一场化工生产的人民战争,化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高速发展,无效劳动随处可见,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其实,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也也不难。物以稀为贵。限制生产、控制总量是治理市场疲软的一剂灵丹妙药。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纺织行业砸锭的气魄,要有煤炭行业关闭小煤窑的决心,来整顿我们的化工企业,保持市场的基本平衡,以市场饥饿理论来恢复市场的元气。
4.5 培养外贸人才、建立营销队伍
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综观跨国公司国际营销的做法,一是营销队伍规模大。一般都有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分布于全球市场的每个角落,有的公司全球销售人员甚至超过生产人员。二是销售人员素质高。一般都是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高级人才从事销售工作。显而易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建立国际市场营销队伍,是我们的化工企业在新世纪面临的艰巨任务。首先要象重视化工生产一样,重视市场营销队伍的建设。要舍得投入足够的人力,从事国际市场营销,从坐守家门到走出国门打市场。其次,要着手培养和选拔适合市场竞争要求的复合型外贸人才。一名合格的外贸人才,除具有基本素质以外,还须有三个突出的素质:一是广博的专业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精细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外贸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熟悉产品的性能,了解产品的用途,能解答用户的问题,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二是扎实的外语基础。对外交流障碍是许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外贸人员的外语能力在满足基本交流的基础上,还要有了解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能力,真正融人当地市场。三是较强的外贸能力,在新的世界贸易环境下,外贸人员不仅要有基本的外贸技能,还要及时掌握新的贸易规则和手段。
4.6 积极融入世贸组织
1.1科技进步带动世界贸易持续增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国际贸易也不例外正受到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现行的许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经验和规则将被打破,新的理论和规则正在形成。交易关系的多变化、交易商品的无形化、交易载体的电子化正在形成。这将大大地促进世界贸易的持续增长。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近100倍。1997年世界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占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强。据世界银行预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增长,未来10年,世界商品贸易年均增长速度可达6%。2010年世界商品贸易额预计将超过20万亿美元。
1.2经济全球化
人类在经历了痛苦的交往之后,终于意识到全球合作的重要性。在进21世纪之际,世界科技正突飞猛进地发展,为人类实现全球合作提供了基础条件。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已经形成。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在日益力。强。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之外来寻求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一体化的实现,将促使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消费在世界范围内自由选择。这样,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与消费可以达到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是人类的最佳选择。经济全球化将有力地推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融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一进程中,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将发挥技术、贸易和投资的综合优势,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1.3贸易自由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呼声和世界经济运行的主旋律。贸易自由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降低贸易保护水平和分散程度;二是改变并统一贸易保护形式,即从多种数量控制体制转变为单一关税控制体制。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因为与非关税保护措施相比,关税措施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非歧视性,便于国际社会和贸易经营者辨析保护的程度。在肯定进口关税保护原则的前提下,世贸组织还主张逐步递减关税,简化贸易程序,加强各成员国的市场准入,以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这一目标计划已经具有具体的时间表并得到部分实施。因此,21世纪将会出现一个没有各种非关税壁垒,高度透明的低关税的国际贸易环境,从而大大降低国际贸易成本,提高公平竞争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贸易自由化。贸易的自由化可以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将有利于世界分工和合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1.4贸易手段电子化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国际互联网的形成,正在促进国际贸易手段的变革。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电子商务。它突破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贸易双方的限制,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企业、海关、运输、金融、商检和税务等部门有机连接起来,实现从例览、洽谈、签约、交货到支付等全部或部分业务的自动化处理。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贸易环境。卖方在网上标示自己商品的信息,买方在例览器上漫游标明购买意向;买卖双方在网上直接进行谈判签约并可以用信用卡、电子货币进行支付。电子商务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它大大简化了商品流通环节,提高了交易效率;可以方便地实现跨地区跨国界交易;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交易成本。电子商务正以其独特憋力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发展。
1996年全球电子贸易营业额为20亿~30亿美元,1997年增至150亿美元。目前,网上交易额正以每100天一倍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2年将达到3000亿美元的规模。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将在全球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以其技术和成本优势逐步取代常规商务作法。
1.5亚洲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中心
美国、欧盟和日本是当今世界贸易的三大中心,其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亚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10个主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之和已经超过美国、欧盟(不计欧盟内部贸易)和日本。该地区被称为全球商务活动的第四个中心。据预测,这10个国家的贸易增长速度将远远高于美国、欧盟和日本。到2005年和2010年,亚洲这10国的进口额将分别达到1.94万亿美元和3.1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贸易中心。
1.6世界化工贸易格局
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化工贸易是仅次于汽车贸易的第二大贸易领域。1998年,世界化工进出口总额达到9990亿美元。欧盟、美国和日本是世界化工贸易三大霸主。近年来,美国和欧盟化工出口增速放慢,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而进口增速则在加快。这主要是一些传统的化工公司将注意力转向诸如生命科学一类的新领域。
欧盟建立后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巨人。1998年欧盟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5354.35亿美元(包括欧盟国家之间的贸易):进口2401.96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48.57%;出口2952.39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59.7%。其中,德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产品出口国,1998年出口额达到694亿美元,超过美国的出口额。
就单一国家而言,美国一直是世界化工贸易的第一大国。1998年美国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238.91亿美元。其中,进口546.21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11.05%;出口692.7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14.01%。
1998年日本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480.71亿美元。其中,进口208.60亿美元,占世界化工进口总额的4.22%;出口272.11亿美元,占世界化工出口总额的5.5%。
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虽然增长较快,但由于基数小,在世界化工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不大。我国的化工出口在世界化工贸易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5%~3.0%,化工进口比重为4.2%左右。
2.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概况
2.1化工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对外贸易得到长足的发展。199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00.55亿元,其中出口164.95亿元,进口335.60亿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的比重分别为13.88%,8.46%和20.24%。同年,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94.46亿美元(出口144.24亿元,进口250.22亿元),相当于1980年化工进出口贸易额37.62亿美元的10.5倍。过去20年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17%。
在1995到1999年的五年中,尽管受到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我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额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33%,快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6.45%的速度。
1999年化工产品出口额达到144.24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40%。五年问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58%,低于全国出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长6.98%的速度。
1999年化工产品进口额达到250.22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15.09%。五年问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40%,远远快于全国进口总额的年平均增长5.85%的速度。
2.2化工出口产品结构变化明显
根据进出口数据分析,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80年代的资源型的出口产品结构过渡到了资想型产品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并重,技术密集型产品为补充的综合出口产品结构。在出口产品构成中,资源型产品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主要包括油品、无机化学品、有机化学品以及化学矿。劳动密集型产品胶鞋的出口从无到有,其出口额居各类化工出口产品的前列。橡胶及其制品的出口逐年增加,是增幅较明显的一个行业。以化学农药和生物化学品为代表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的出口增长迅速。有机化工原料、染料和颜料的出口额也有明显的增长。这类产品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出口单价有所上升。但是,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比例大小,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增长方式仍然主要是依赖扩大数量的外延型增长方式。
在进口产品结构中,高分子聚合物、化肥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一直是我国进口的三大类产品。近年来,除化肥进口有所下降以外,高分子聚合物和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进口增长加快。
2.3化工进出口贸易主体已具雏形
目前,我国有2000多家化工企业的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有300多家化工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产品出口到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一批企业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有的已超过3000万美元。上海轮胎橡胶公司、吉化公司、青岛双星等一批骨干企业成为出口创汇大户。一批化工产品如硫化黑染料、钡盐、糖精钠、柠檬酸、苯甲酸钠等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一半以上。还有一批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做出了规模效益,在国际市场上创出了知名品牌。青岛双星集团的双星鞋、广东中成的保险粉、苏州精细化工的糖精钠、安徽蚌埠的柠檬酸、新安集团的草甘磷等,是我国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新创名牌的杰出代表。化工自营进出口企业与专业外贸企业和三资企业一起,构成了我国化工对外贸易的三大主体。
3.我国化工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拨
3.1进出口贸易逆差局面未能改变
我国一直是化工产品净进口国。化工进出口贸易逆差占化工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虽然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0%多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但近年来又有上升的趋势。随着进出口总额的增长,贸易逆差绝对值逐年增加。1999年我国化工贸易逆差达到:105.98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62.64%。这主要是由于高分子聚合物、有机化工原料、化肥、化工机械等行业的贸易逆差仍然较大,高分子聚合物和有机化工原料等行业的贸易逆差增长较快。同时,造成我国化工贸易逆差,还有其内在原因:一是国内生产能力不足或是生产成本缺乏竞争性;二是我国化工产品在质量和品种上还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化工产品的进口将会继续增加,化工贸易逆差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改变。
3.2出口产品缺乏市场竞争优势
我国出口化工产品主要是资源型、劳动密集型和高能耗型产品。其本身的价值比较低,加之生产分散,供应混乱,管理不善,质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卖价一直很低,并且呈逐年下降之势。1999年我国出口了614万、无机化工产品,平均每吨价格只有370美元。同年,我国出口胶鞋24.8亿双,平均每双价格只有1.78美元。
前,我国化工产品的精细化率还不高,只有40%左右,而发达国家则达到65%。因此,我国精细化工产品出口虽然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还不明显。1999年农药出口14.73万吨,创汇4.40亿美元,平均单价不到3000美元/t;而同年进口农药4.77万t,用汇2.42亿美元,平均单价为5000美元,是出口单价的1.67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精细化工产品缺乏独创性,或者只是传统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以发达国家为基础的跨国公司,以其技术、贸易和投资的综合优势,占领着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面临极大的挑战。
3.3出口市场秩序混乱
化学工业是一个多品种的行业,许多产品产量小,生产企业多。绝大多数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过剩,使国内市场长期严重供过于求,给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市场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有力地推动了化工对外贸易的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刚建立,许多配套改革尚未完善,又由于企业缺乏外贸人才和经验,因而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多头对外,力量分散;低价销售,自相残杀;鱼目混珠,无序竞争。这不仅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损失巨大,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形象。
4.我国化工对外贸易应采取的对策
进入21世纪,我国即将跨进世贸组织的大门,这为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调整产品结构,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壮大竞争主体,更新经营理念,推动我国化工对外贸易的发展。
4.1积极调整化工出口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要市场有竞争,就存在产品结构调整的问题。即使是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也在加速调整产品结构。我国化工出口产品结构正在摆脱资源型结构的阴影。近年来,资源型产品出口的比例虽然较大,但增长平缓,有的还出现负增长。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继续发展,企业将越来越注重产品的深加工。因此,这类产品占出口额的比例将会逐步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工资有了较大的增长,从而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性与以前相比有所削弱,市场的动荡性也在加剧。但是,我国毕竟是世界人口大国,劳动力的极大过剩仍将使我国在世界市场上保持长期的劳动力优势。同时,以橡胶制品和胶鞋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中国制造的品牌正在发挥积极的效应。因此,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近20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化工行业人才辈出,科研开发力量得到加强,技术开发速度大大加快。同时,随着化工企业改革逐步深入,化工产品结构正在发生改变,技术密集型的化工产品具有快速增长的机会,其出口份额将逐步增大。面对新的机遇,我们的企业要积极调整化工出口产品结构,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努力实现出口由数量型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为主的方向转变。
4.2深化化工外贸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早在80年代,就打破了在长期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外贸高度垄断的局面,一批大型国有企业获得了自营外贸经营权,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近年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1998年10月,我国颁布实行了《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1999年初,国家对大型国企的进出口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从而形成了大型国有外贸企业、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主体的对外贸易格局。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外贸进出口权必将进一步放开,将有更多的企业有权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这会有利于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但必须尽快解决和避免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外贸易企业要承认这样的现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了解市场、拥有客户以及进出口特权的优势将逐渐丧失。生产企业也要看到独自闯荡市场的风险。我国的外贸体制应当在继续放开的前提下,由市场引导逐步走向理性化的相对垄断。
4.3壮大竞争主体,提高竞争能力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实力强大的企业才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发达国家正是依靠一批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抢占国际市场的。据统计,目前世界跨国公司总数约为5万多家,占世界企业总数的:1%,但其贸易额却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3,控制着国际生产和全球贸易。由此可见,当今世界贸易的主体是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如杜邦公司一家在我国销售的钛白粉就有5万t之巨,占我国进口量的一半;而我国4万t。钛白粉的出口却有上百家企业在经营。
近年来,我国化工企业实力得到加强,部分产品在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方面不仅在国内占居领先地位,而且成为出口创汇大户。他们的自营进出口业绩已非一般外贸公司可比。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化工企业还非常脆弱。就销售额而言,只是稍强于世界第一大化工公司。然而,我们却有成千个生产企业,难于在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相抗衡。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壮大我们的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提高竞争力。一是要提高企业的实力,生产向优势企业靠拢,产品向名牌企业集中。企业的集团化,生产的集中化,是提高我国化工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二是要利用好外贸窗口。我国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的历史上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外贸权的放宽并不等于外贸企业的过时。外贸企业在市场形象、外贸人才、市场信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一些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仔细分析自己的实力,若无独立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就应采纳制,与外贸企业合作,联手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实体。
4.4更新外贸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意识到做市场与做买卖的极大不同。做买卖只顾买入的成本和卖出的利润,投机性强,有利润就做,没有利润就可以放弃,不会有明显的经济损失和风险,缺乏长远打算。但生产企业则不同。不管市场风云如何变化,企业的生产不可一日放弃。因此,必须从长计议,建立新的市场观念。
首先,要重视市场调研。我们的企业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重生产、轻市场的思维习惯。一谈及企业的发展,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投入巨资建设生产装置,很少去考虑投资前要进行市场调研。市场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只有很好地勘探和有效地利用,才能长期受益。市场同时也是一部机器,你只有慷慨地投入,它才能有效地运转。因此,我们的企业应当注重对国际市场的研究,要了解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过去,清楚它的现在,掌握它的未来。
其次,要讲究市场策略。我们的不少企业毫无营销策略可言,常常由于经营业绩不佳而、“人穷志短”,不分市场对象是谁,有奶便是娘。因此自己与自己竞争的自杀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犹如战场,只有深谋远虑,才能百战百胜。要在市场上取胜,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营销策略。一个好的营销策略,要处理好供应商与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与用户建立利益的共同体;要处理好短期贸易和长期业务之间的关系,做到有取有舍;要建设长期稳定的市场网络,决不可朝三暮四。
第三,要按市场需求定价。由于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我们的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往往以低价为手段,中国货便宜已是世人公认的。这不仅使我们的企业没有从国际市场上拿回我们应该得到的财富,反而有时会落得一个倾销的罪名。这种现象在技术含量高的精细化工行业极为常见。不管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还是精细化工产品,高附加值是其基本特征
之一。因此,精细化工产品的定价要体现产品的技术含量。如果忽视技术的价值,我们就无法完成技术开发的再生产,终将失去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当我们谈到跨国公司在R&D方面的巨大投入时无不感到羡慕。但细细想来,其开发研究的巨大投入实际上就来自产品的销售利润。这种高投入、高回报的良性循环,应当成为我们化工企业的营销理念。因此,价格的确定不能仅仅以自己的生产成本为依据,要考虑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水平,甚至要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和变化着的国际形势来不断地调整我们的产品价格。
第四,保持供求平衡。进入新的世纪,那种让生产者高枕无忧,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卖方市场时代一去不复返。以生产过剩、市场疲软为特征的买方市场似乎与新时代的步伐很不协调。究其原因,就是在世界化工巨头们纷纷兼并联合的热潮中,我们却在进行着一场化工生产的人民战争,化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高速发展,无效劳动随处可见,市场供求严重失衡。其实,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也也不难。物以稀为贵。限制生产、控制总量是治理市场疲软的一剂灵丹妙药。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纺织行业砸锭的气魄,要有煤炭行业关闭小煤窑的决心,来整顿我们的化工企业,保持市场的基本平衡,以市场饥饿理论来恢复市场的元气。
4.5培养外贸人才、建立营销队伍
市场竞争的焦点是人才的竞争。综观跨国公司国际营销的做法,一是营销队伍规模大。一般都有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分布于全球市场的每个角落,有的公司全球销售人员甚至超过生产人员。二是销售人员素质高。一般都是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高级人才从事销售工作。显而易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建立国际市场营销队伍,是我们的化工企业在新世纪面临的艰巨任务。首先要象重视化工生产一样,重视市场营销队伍的建设。要舍得投入足够的人力,从事国际市场营销,从坐守家门到走出国门打市场。其次,要着手培养和选拔适合市场竞争要求的复合型外贸人才。一名合格的外贸人才,除具有基本素质以外,还须有三个突出的素质:一是广博的专业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精细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外贸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熟悉产品的性能,了解产品的用途,能解答用户的问题,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二是扎实的外语基础。对外交流障碍是许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外贸人员的外语能力在满足基本交流的基础上,还要有了解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能力,真正融人当地市场。三是较强的外贸能力,在新的世界贸易环境下,外贸人员不仅要有基本的外贸技能,还要及时掌握新的贸易规则和手段。
4.6积极融入世贸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