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绘画心理论文范文

绘画心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绘画心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绘画心理论文

第1篇

这个阶段是儿童由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方式,转为以学校正规教育为主的学习生活的开始。在这个阶段,作为教育者所面临的最主要课题,就是如何把儿童在入学前的自由式即兴作画的热情引导到正规学习中去,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教材要适合此阶段儿童的兴趣外,师授课方法要正确得当。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刚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一方面对这种正规的学习方法感到新鲜好奇,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因而这一时期教师的教学宜以正面鼓励和耐心细致的引导为主,如果因授课方法不当,激不起儿童的学习热情,或是指责过度,无疑将会使他们中断绘画的兴趣,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困难。

2中组阶段(3-4年级)

这个阶段被人们称作儿童绘画的转变期或过度期。在这一阶段,他们的绘画水平是不稳定状态。因为这时期的儿童基本上能看出作品的不足,但又不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此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具备。无法解决诸如物体的结构、比例、色彩等问题,因而作画的兴趣下降,缺乏以前的那种热情和信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显然是儿童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度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如不注意引导,过度指责,容易导致大批学生对绘画失去信心和兴趣,所以当儿童进入这个时期,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方式,如走出课堂、多增加写生和速写的练习,这对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是很有帮助的。

3高级阶段(5-6年级)

在这一时期,儿童在抽象思维方面已得到了很大发展,爱好美术的同学此时热情更高,他们对形体的观察理解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常规教育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教师就需对这阶段的学生教育要有所区别,除了传授课堂知识,在课外对爱好美术的学生要系统地传授一些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写生能力的训练。

4浅谈儿童基本绘画技能的培养

儿童绘画中最基本的技能主要是临蘑写生、速写和默写四个方面,这是提高儿童绘画水平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将儿童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最理想途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能,才能使儿童的绘画表现得更轻松而得心应手。

4.1临摹:临摹对儿童阶段的学习来说,是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很注重临摹的学习。临摹要注意学习对象,低年级适于临摹简单的,线条单纯,色彩明快,令他们感兴趣的图画,可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发挥,以丰富画面内容。这既可增加他们的兴趣,也可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到中高年级,可根据儿童实际绘画能力提供给他们一些静物或风景作品,但要注意一点,临摹只是辅助学习方法,要掌握好绘画的技能,重要的还是造型能力的训练。

第2篇

中介语“僵化”这一概念是由Selinker在早期的中介语研究中提出来的,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未达到标准状态便停止发展,并且将不正确的目的语形式作为一种习惯固定下来,长期使用。[10]对于中介语僵化的原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Selinker的“语言迁移”和Schumann的文化迁移模式。[11]地方普通话中介语的僵化和二语习得领域的中介语僵化有所不同,外语与母语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即语际间的中介语系统,而普通话不同,它是母语的另外一种形式,属于汉语系统自身内部的中介语体系,所以地方普通话中介语的僵化有其特殊性,除了受到方言影响外,还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制约。忻州地方普通话,是忻州方言和普通话接触的产物,一般在青年人群中广泛使用。事实上,这一群体所讲的普通话尽管带有一些方言的特点,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例如:课堂,普通话测试,他们都趋向于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但在日常交流中仍旧使用带着“口音”的地方普通话,显然已经处于一种僵化的状态。有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固化”。[9]

二、忻州普通话僵化状态

相比标准普通话,忻州普通话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语气词,助词,词缀等虚词。

(一)句式(1)“敢+…?”在忻州普通话中基本等同于“难道”,例如:“你敢没吃饭?”(你难道没吃饭?)。(2)忻州普通话中“动词+来”结构很常见,特指做过的,已经发生的事情,例如:“我上午逛街来。”(我上午逛街去了。)“你去来?”(你去过了吗?”)。(3)与“动词+来”结构相对应的还有“动词+去”结构,表示将要做某件事,例如:“你逛街去呀?”“你去图书馆去呀?”。

(二)词语(1)忻州普通话中有很多直接从方言中提取出来的词语:抬:这个字放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但都作动词用。“这个孩子一出来就抬不住了。”(这个孩子一到了外面就管不住了)。跳:你就跳哇。类似普通话中一个口语化的词语“得瑟”。叼:意思等同于普通话中的“抢”,例如:“你不要叼。”灰:意思等同于普通话中的“坏”,例如:“你真灰了。”呢(去声):这也是个独特的语言现象,相当于标准普通话中的“那”:例如:我哪能干呢事情?(我哪能做那事儿?)(2)叠词:忻州普通话中,叠词的运用比较多,而且不同于普通的叠词运用。例如:形容一个人不高,会说:不高高;普通话中的“包”在忻州普通话中会被称为“包包”。(3)词缀:词缀只能与别的词语搭配,构成某一意义。前缀:“圪”:圪转(转悠),圪溜(溜达)“日”:日哄(哄人),日捣(捣乱)后缀:“搭”:蹦搭(蹦),跳搭(跳)“见”:想见(想到),料见(料到)(4)语气助词“哇”:忻州普通话中常见的方言色彩的语气助词是“哇”,使得忻州地方普通话具有别样的地方特色,如以下例句:这个好看,是哇?(这个好看,是吧?)太无聊了哇?(太无聊了吧?)“啦”:在忻州普通话中,在句尾通常用“啦”代替标准普通话中的“了”,这一特征在标准普通话中可能也会见到,但通常在表达某种较强烈的语气时才会使用“啦”,而忻州普通话中的“啦”没有感彩,同标准普通话中的“了”意思等同。不用啦。(不用了。)你忘啦?(你忘了?)“了”:忻州普通话中,句尾一般要带一个“了”字,但它不同于标准普通话的“了”,其实际意思和标准普通话的“呢”相似。你干嘛了?(你干嘛呢?)是了。(是呢。)“么”:在忻州普通话中,这一语气词表示“当然”“的确”的含义。例如:还小了么,别计较啦。(还小呢,别计较了。)

三、忻州普通话僵化的社会心理原因

尽管人们从小受到大量标准普通话输出并已然掌握其发音组词等规律,忻州普通话依然长期稳定存在。显然,这样一种语言现象背后有其复杂的原因。忻州普通话,作为一种中介语,它的僵化状态不仅是方言负迁移的结果,还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原因。首先,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语言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深受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在此有着深远的影响,“折中”思想是本地区较为普遍的一种社会心理,凡事讲求适可而止。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大家认为,只要可以互相交流便可,不一定要讲出一口十分标准的普通话。其次,人们的地域观念和乡土观念对这一语言现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地域观念和乡土情结,“叶落归根”就是很好的体现。而语言作为一个地区重要的情感联系纽带,受到人们的保护和尊重,不会被轻易丢弃。人们对于自己国家,自己地区的语言都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忻州普通话的产生提供了情感的土壤,即使人们可以讲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忻州普通话仍在忻州地区内广泛存在,人们说着带“家乡味儿”的普通话互相交流,体现着这个地区人们在情感上的彼此认同。最后,对目标语地区的融合态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目标语言所在地区以及当地文化的融合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语言学习者是否能够掌握地道的语言。Krashen提出了“情感过滤器”这个概念,很形象地把人的情感因素比作一个过滤器,认为如果这个过滤器关闭了,那么语言输入便会止于此。

第3篇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比如网络购物的出现,就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最终产物,它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大大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基于信息技术降低了人们的工作成本支出,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的缓解人工劳动的局面。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社会管理与服务提供了发展与转变空间,为社会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

2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社会管理的现状分析

2.1社会管理创新的信息化成效

信息化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信息化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了政府部门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比如通过构建数字化的城市管理平台,通过网络系统就可以随时掌握社会动态信息;其次提升了统筹城乡发展水平,有效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通过为农村地区安装电话、网络等指导农村经济发展,了解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农村进行社会管理。

2.2信息化背景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2.2.1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公共资源共享性差

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员专业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政府部门开发信息资源的力度不够,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信息资源透明度不高,基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政府部门不愿意公开相应的信息,影响人们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与评价,以最近网络中出现的“多地车主向31市申请公开停车收费依据及钱款去向”为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政府部门给与不答复或者模糊回答的方式应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政府信息需求的要求;二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一些基础部门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手工工作模式,比如对当地居民信息的登记管理仍然是采取手写记录,纸质档案保存的形式,这样的方式存在主要是因为我国对基层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

2.2.2政府工作人员的水平与业务能力障碍

造成政府部门缺乏信息化社会管理创新意识缺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政府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与应用能力不足产生的:首先政府工作人员认为信息化工作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将自己的工作暴露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中,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益,甚至一些政府管理者为了获取灰色收入而不愿意进行信息化建设;其次对信息化产生的价值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一些人员却意识不到信息化的社会价值;最后政府工作人员存在懒政现象,他们安于现状不愿意学习信息化知识。

2.2.3安全问题

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做好安全问题是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安全问题,做好安全问题,基于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职能,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网络技术手段通过网络渠道窃取国家重要机密或者给政府部门制造消极的影响。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还缺乏专业的人员与技能,因此在信息安全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3完善信息化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对策

3.1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综合数据平台

政府机构要紧紧围绕创新管理模式,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原则,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一是要站在全局角度对社会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论证,认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定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并且落实工作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具体的人,从而形成科学的社会管理组织架构;二是大力构建信息技术设备,实现“省、市、县(区)、街道(农村)”的四级联网,并针对当前社会基础信息与上级信息对接不畅的问题,要积极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实现资源间的相互传输;三是扩大政府资源的共享,避免出现资源的充分建设。当前社会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网格化”管理,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实现大数据的集中管理,有效解决重复建设的社会管理模式。

3.2实现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完善互动沟通渠道

随着人们应用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网民数量逐渐递增,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度,通过公开信息不仅可以缓解民政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消除人们对政府工作的误解,还可以实现公民参政问政,提高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并且为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提高政府公众决策的科学性与利民性。具体措施:一是推行电子政务。政府部门要大力构建“网络政务大厅”,实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站式办理,提高为民服务的效益,比如内蒙古通过构建社区综合服务系统,实现了政府多职能业务事项集中到社区便民服务站办理,扩大社区的代办事项,大大获得群众的赞许;二是拓展信息化的应用范围。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开展党务信息网上公开、项目投资网上公开、群众诉求网络上访等,实现社会管理的网络化管理。

3.3健全信息网络安全防范,提升社会管理效率

基于当前政府信息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政府部门要从加强信息安全环节入手,通过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制度方式构建文明、健康的虚拟社会,首先要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管,制定完善的网络发展规划,营造良好的网络使用氛围,整个社会要充分以“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为契机,打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其次要加强对政务信息安全监管中心的建设,对于涉及到国计民生的社会基础信息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与评估,并且提高安全监管部门的设备与技术,防止被不法分子所侵入破坏;最后多渠道培养懂信息化技术的社会管理人才。高校要加强对社会管理专业人才的信息化教育,提高他们应用信息化进行社会管理的技能,同时政府部门在招录公务员时也要加强对其信息化技术水平的考核,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要侧重考量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4建设法治政府

第4篇

从整体上来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道路是曲折的,工作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从当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缺乏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许多工作处在混乱、无序当中。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在制度上的缺陷,极易造成社会保险文件材料收集不全,丢失、涂改、损毁社会保险档案的现象时有发生,使群众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产生不信任的心理。

(二)工作条件差的问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在社会保险工作中不受重视的地位,造成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办公环境较差,各地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办事处经常出现经费不足、场地不够等问题。这给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也给档案的保管带来安全隐患。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材料易丢失、毁损等状况在这种环境下出现得更为频繁。

二、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一)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度上存在缺陷。因此,为了从根源上解决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就必须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资源、整合资源,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在统一的制度管理下有序进行,从而改变社会保险档案经常被涂改、损毁的情况。

(二)有效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信息化社会就是因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因此,要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办公条件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可以降低办公条件带来的不利影响。比如:在档案信息安全方面,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来保管档案就比传统的保管方式要安全得多,并且占用的空间也是虚拟的,不必要求实地上的大空间来存放纸质档案。当今社会电视、广播等信息传播工具,以及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信息交流渠道,为实现信息的交互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来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交互性,使群众能够得到最新的资讯,同时群众的心声也能够在交流中得到积极的回应。

(三)建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具有工作量大、内容多、关系复杂、管理难等特点,据研究表明,建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建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即为将被保险人或被保险单位的信息纳入个人专属的数据库,实行对应性很强的信息管理。比如,将被保险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等信息集合起来,建立一个专属于被保险人的数据库,这样,在管理社会保险档案的时候就可以快速准确的定位并找到相应的资料信息。

三、结语

第5篇

1.1全球的定位系统(GPS)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球定位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科技技术,由于其具有的高测绘精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化信息化管理中,而且采用该技术还可以快速掌握各级待检测控制点的所在位置。在开展快速静态确定及测量工作时,已经不需要继续采用点间通视技术就能够得到精确度很高的测量结果。目前我们所采用的RTK技术进行定位测量,由于其具有的及时定位性及定位精度较为灵活性,仍然被应用于各项测量领域中,例如地形的测图、地籍的测量以及界址点的点位这些许多方面。而对于高精度的控制测量领域,则更多的会采用GPS静态定位技术,已获得更加精确的测量结果。

1.23S技术

现如今,3S的技术主导是把GPS作为信息的来源,经过户外的调测获得遥感影像来作为科学参考,利用计算机系统和地理信息的平台来进行图样的迅速绘制,然后就可以将各个地区的实际状态进行综合清晰的标记,然后再直接并且迅速的完成对广阔的土地资源的实践和调查的管理。最后,我们就可以将遥感信息材料凭借数字化的工具和软件完成迅速的处理,还可以直接处理地理信息,经过数字化的处理把它导入到数据库当中。

1.3遥感RS技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在土地信息管理中能够获得为高分辨率的数据资料,尤其是在土地调查、更新以及监测等方面运用更为广泛。从30m到0.61m的分辨率信息全都可以在各个土地资源的调查和管理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通过采用遥感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机交互式边界的提取产生一些影响,使得测得的面积存在0.01~0.1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另外还会存在0.1~0.3之间的自动提取相对误差。(2)可以和遥感相结合来实施土地应用和类型的分别,人体交叉式的分辨的科学性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百,其自动分类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上下。

1.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

就现在来看,各个信息处理以及数据的采集都是在向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来发展的,在土地信息测量工作中,由于测绘数据和信息的量非常庞大,再加上长时间的积累,因此测绘人员会通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整理、分析,以提高土地信息化管理的效率。而GIS技术是集多学科、多技术于一体,主要涉及到空间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测绘遥感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多个领域,因此GIS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包括实现地理数据的采集、存储、整理以及分析,可以通过三维可视化进行数据的显示和输出,并且还可以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决策辅助和提示。

2土地信息化管理中针对测绘技术应用的需求分析

新测绘技术应用于土地信息化管理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够控制整个工作获取全面精确的土地数据资料,提高土地信息化管理效率。测绘技术的应用能够确保土地信息化管理工作得到详实的数据,可最大程度的获得更加精确的土地面积资料、所在土地资源分布情况以及权属分界等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创建地籍资料、绘制地图以及建立数据库系统等,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测绘技术的应用还有利于保护耕地,充分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现代测绘技术能够更加迅速的发现土地状况的变化,能够第一时间开展土地调查工作。除此之外,测绘技术在土地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还可以为计税控制及土地产权管理等提供依据,因此,测绘技术应用于土地信息化管理中,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3土地信息化管理中测绘技术的应用与提升方法

3.1在土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与提升

现阶段,在我国土地信息管理工作中,土地规划设计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规划设计的内容相当之多,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的所在位置、数量以及实际价值的评估等。因此,要想做好土地规划设计工作,就需要先要掌握土地的收集与整理方法,并明确土地的性质及质量,以便提供更加全面精确的数据,完善土地的规划和设计内容,为日后土地的利用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遥感集成技术的应用,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取土地信息,在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后,得到土地可视化图片;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进一步建立土地利用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为我国土地的利用及变更状况提供全新的数据信息,及时对变更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自动生成实时的土地利用信息库,这就对土地的结构和设计的优化以及运用状态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3.2在土地的利用状态动态的监测当中的应用和提升

在土地的信息化管理中,对土地利用状态进行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到土地的利用和变化情况。在遥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其解译的矢量数据一般情况下都会标明土地的所在坐标,然后结合全球定位技术,对该坐标进行精确定位,可以破译位于该坐标建筑物内的作业情况,有效提高了遥感技术对土地信息解译功能的可靠程度。所以,在土地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通过结合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技术,可以非常明显的提高土地利用者的动态监测效率,对土地发生的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得到新的土地数据,为制图工作提供便利。

3.3在土地的利用和执法检查当中的应用和提升

在土地信息化管理中,通过对其利用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以便及时获取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掌握土地的变化。而通过遥感技术测得的数据通常都会显示地理坐标,再加上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进一步增加了定位的精确度,加大了室内作业的破译成功率,以此来提高遥感技术在土地信息管理应用中的可靠性。增强地理信息技术、GPS还有遥感技术的有机结合,就能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来进行实时的监视。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获得精确的土地利用的变化数据,再加上遥感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对当前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进行精确定位,更加深入的对土地发生变化的空间进行分析,以此来获得变化后的数据信息。除此之外,在土地执法检查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土地进行“可视化”管理,及时掌握土地的变化,更新数据库信息,为下一阶段的制图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测绘技术的运用还可以帮助执法工作人员对违法的土地位置进行定位,为违法惩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一旦问题得到解决,还可以利用数字执法方式协助执法检查。

4结束语

第6篇

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必须要将工会的资产管理工作做好。想要大力的突进社会注意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会组织就必须要积极的去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将这项工作当作是工会工作的重点内容,工会必须要积极的增强自身的组织吸引力与凝聚力,将广大的职工团结起来,积极的参与到社会与企业改革中去,以加快发展巩固和谐、以维护稳定保障和谐、以提高素质推动和谐。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加强工会资产管理对于推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十分重要,能够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有足以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同时还能够促进工会系统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二、工会资产信息化管理要达到的目标与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工会信息化管理需要达到的目标

从长远来看,工会实现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工会资产管理软件的全面应用,构建起由上至下的一套工会资产管理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来建立起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全国性工会资产管理系统,最终实现统计数据的电子汇总和网上直报;同时需要以网络来作为依托,对工会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建立起规范的业务管理体系,提高监管体系与宏观决策体系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的三个目标:(1)实现工会资产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2)要建立起有效的工会资产监管体系;(3)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宏观决策体系。

(二)工会信息化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则

原则一:需要做到完整、正确、统一、及时,能够统一进行规划、统一标准、指导,按照要求分步实施、分级管理,实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

原则二:进行纵向建设,横向对接。各级工会都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工会资产管理系统,并且要能够确保独立性与完整性,在条件成熟时还可以与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

原则三:实现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工会必须要通过系统将资产统计数据进行及时的汇总和上传,要让全总能够随时的查到中央、省、市、县、基层五级工会组织的资产情况。同时积极的利用网络。将工会资产管理服务延伸到基层中。

原则四:做到经济实用性。要积极的避免重复建设和力争节约,各级的工会都应该尽量的做到统一使用工会资产管理软件,充分利用,切实发挥其作用。

三、信息化的环境下工会资产管理的措施

工会资产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工会长抓不懈。要通过推广应用工会资产管理软件,搞好工会资产统计。

(一)通过信息化积极的发展工会企事业,确保工会资产的保值增值与拥有更多的优良资产

要积极的利用信息化建设来发展好工会的企事业,使得工会能够拥有更多的优良资产,进而能够起到联系职工、服务职工、教育职工、凝聚职工的作用,进一步的起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作用,壮大工会实力、扩大工会的影响。通过工会资产信息化建设盘活工会资产,维护工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将工会的企事业资产都运营打造成优良资产,为工会开展活动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通过信息化的建设为工会增加更多的工会资产存量规模。信息化建设,将会使得工会的资产管理更加的合理,进而能够更加容易的争取到党和政府的支持。加强工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将会让使得对工会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更加的合理,进一步的优化工会资产结构,形成服务职工、服务工会的特色产业。

(二)发挥工会资产管理软件作用,推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实施进度

利用资产管理软件进行推进分类管理。以资产管理软件为基础,根据相关规则以及工会资产的存在形态,分别制定出工会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以及其他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积极利用资产管理软件实现管理的程序化。软件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过程清晰、规定严格,因此利用资产管理软件将更加有助于对管理过程进行规范,从而实现工会资产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使得与工会资产相关的各项操作制度更加的健全、规范。利用资产管理软件实现工会资产的民主管理、透明管理。管理软件中会对工会资产的一切活动都进行记录,因此可以定期的利用软件公布工会资产管理的信息,使得工会资产管理更加的透明化,同时还可以根据软件来逐步建立工会资产使用、清查及评价制度,完善内控制度,接受职工群众和上、下级工会的监督,保持工会资产完整。

(三)将工会资产管理软件与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相结合

财务决策是对财务方案、财务政策进行选择和决定的过程。财务决策的目的就在于确定最为令人满意的财务方案。只有确定了效果好并切实可行的方案,财务活动才能取得好的效益,完成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工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财务决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积极的已经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来为工会的资产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而财务决策系统所需要的相关信息也可以由工会资产管理软件来提供,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将更能够发挥其各自的作用,更能够体现出信息化为工会资产管理所能够提供的便利。

第7篇

二语习得领域长期占据主导的两大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Behaviorism和认知心理学(Cogni-tivism)。这两种理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随着研究者逐步认识到学习者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学习者的母语社会文化及语言背景,20世纪90年代在前苏联发展心理学家LevS.Vygotsky的心智发展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Theory),不仅对当代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与外语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指导意义(Lantolf,2000b;Arnold,2004)。本文主要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讨论外语课堂中的语言与文化教学。

二、社会文化理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LevS.Vygotsky及其同事于1920至1930年间共同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其核心观点为社会文化、历史是影响个体发展的首要因素,认为发展或学习是先发生于社会而后通过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为中介的活动逐步内化于个人的过程。中介(media-tion)、最近发展区(the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活动论(activitytheory)、调节(regulation)、支架(scaffolding)是社会文化论的重要概念。社会文化理论的中心且独特的概念是人脑的高级认知活动(如记忆、注意和理性思维等)受到中介的调节,人们通过各种中介来联系世界;中介包括物理工具,如桌椅和电脑等,和符号工具,如音乐、艺术和最重要的语言(Lantolf,2000,p.80)。根据Vygotsky,我们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语言系统本身,比如语法和词汇等,而应该研究人类借助语言的调节机制所进行的社会人际交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与个体心理活动紧密相关,人们通过参与外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将外界的社会言语(socialspeech)通过语言这一中介内化为个体内部的心理机能(Vygotsky,1978)。

通过协同对话——中介,儿童或初学者能被诱导着培养成一种共享的意识,直至最后吸收新的知识和技能于他们自己个体意识中,因此成功地完成从协同的个体间的活动向个人内在的自主活动转变。这种协同对话过程就是支架(scaffol-ding)。Vygotsky关于学习和发展之间关系的最广为人知的最充分的阐述就是他的最近发展区概念。他(1978,p.85)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最近发展区内,需要大量的指导性参与活动,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社会文化理论指导的语言与文化教学方法

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不仅关注在相关情境中合理、灵活使用语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发展学习者分析、评判、识别课堂内外的不同行为方式。接下来我们主要分析外语课堂中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总体目标相似,但在课堂中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有些不一样。有些多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的生活环境是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基础;还有些以学习者和知识为中心,其设计的学习环境不仅要帮助学习者理解课堂内外的生活环境,也要开阔他们的交流视野并融入其他的环境中去。

(一)提问法(problem-posingapproach)

这是一种通常用于移民成人以社区为基础的语言学习(adultimmi-grantcommunity-basedlanguagepro-grammes)。这种方法始于学习者的经验,尤其是他们在教室外的社区内面临的问题或复杂事件等。该方法的目标是帮助认清学习者生活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基础,提高学习者认识这之间的联系,帮助学习者通过他们认为有益的方式获得必要的交流技巧和知识。提问法的三个基本成分是:听(listening),教师通过在课堂内外观察学习者,并界定其所关心的问题;对话(dialogue),将以上的关心的问题作为起点,教师和学习者以关注或问题及其看法和反应为内容相互对话;行为(ac-tion),这些探讨帮助学习者将他们的所学用于课堂外。

(二)课堂学习者共同体(com-munitiesoflearnersintheclassroom)

课堂活动与学习者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有效的课堂学习者共同体。在社会情境的协同的互利的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参与课堂活动获得新的理解、学得新的技能,最终发展新的社会文化认识。在此共同体中学与教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学习者共同体视课堂为探究社区(communitiesofinquiry),在此探究(inquiry)不是为承担特定课题而使用的特定教学方法。在探究社区中,课堂活动是开放式地探索性地研究,来自群体的真实经历,也是该群体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和话题。这些开放式的话题和问题允许更多的可能性,使得学生彼此协作构建他们的理解和视角。教学活动是在情境中的,有特定时间地点的,需要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场合完成。教学是手段而非结果。

第8篇

在信息化条件下,医院会计管理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因素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会计管理人员素质相对不高,在信息化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手工抄写、手工计算、手工记账等,转变为计算机处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并不熟练,常常会造成会计信息丢失。尤其是不熟悉计算机操作的会计人员,要将其培养成为具有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有一定的难度。

(2)会计人员缺乏自主保护意识

在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医院的大部分会计信息,都是以磁、光信号的形式存在,会计人员可对其做任意改动,并且不留任何痕迹,这很容易造成会计人员的舞弊现象。此外,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信息的收集时,若没有备份,直接导入到光盘上,则很容易导致人为篡改会计信息。如果医院没有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部分会计人员就会超越道德底线,伪造会计信息,从而给医院造成损失。所以构建一个完善的诚信体系势在必行。

(3)信息传输中的病毒攻击

容易造成会计信息被泄露、篡改或丢失。医院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凭证的保管,如果采用文件单份等方式保存于电算化系统的周围,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所有的会计信息将丢失或者被篡改,会计信息将不可找回。

(4)信息系统内控工作不健全

是医院会计工作面临的一大风险。医院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审核等均通过电脑操作完成,这样一来,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轮岗等。这可能引发会计人员无法适应角色的转换以及岗位的轮换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会计工作人员出现不理智的行为,造成会计信息丢失。因此必须健全岗位责任制,规定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实施内部监督,自觉依法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

2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有效对策

2.1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强化诚信意识

会计信息质量与医院会计管理息息相关,好的医院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概率比较低,所以切记要建立内部管理机制,并不断完善。为了避免管理者出现短期行为,应在完善业绩评价和财务指标评价的同时,对非财务指标作适当的调整和增加,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此外,在诚信观念方面,医院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诚实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只有这样,才不会违反职业道德,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医院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管理知识,为医院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合理的、有说服力的数据。

2.2做好会计信息档案管理

工作要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及丢失等问题的出现,做好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是关键。医院会计信息泄露,将给医院发展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会计管理人员,并没有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对网络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在工作中,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经济数据管控能力。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控方法与预案。当发生网络事故时,应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应急预案,避免会计信息丢失,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做好会计信息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对电脑黑客以及电脑病毒的有效预防。对会计信息数据进行严格保密,在网络传输中会计信息进行加密处理,避免会计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被盗取。其次,对会计人员所使用的计算机要进行电磁屏蔽工作,对计算机系统做电磁屏蔽处理之后,可避免电磁辐射等对会计信息的传输造成干扰,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对于重要的会计信息,要进行多级备份。最后,会计信息档案要完整保存,根据档案不同的保存性质做后期的保管工作,对由磁性介质来保存的档案信息,需要定期进行复制与检查工作,避免会计信息丢失。

2.3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

加强网络安全解决医院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医院会计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是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要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与时俱进,学习会计管理的相关知识,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从而成为有知识、有远见的高素质管理者。其次,医院会计管理部门在选拨人才时要面向社会公开进行招聘,不能只重文凭,应综合各方面的能力来展开招聘工作,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尤其是推选管理人员时,必须公平、公正、公开,让医院的全体员工参与其中,让会计管理人员接受公众的评价。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与医院内部管理的质量息息相关,医院会计管理质量要得到有效提高,必须先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选拔优秀的医院会计管理者,促进医院的发展。

3结语

第9篇

(一)后勤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后勤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实现阶段我国疾控中心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疾控中心是我国卫生服务系统中的公益事业单位,其主要承担疾病的预防、控制与卫生检查的工作,且具有较强专业性,因此,大多数部门领导均将疾控中心的工作重点放在了疾病的防控工作中,对于疾控中心的后勤保障工作缺乏重视,导致了我国疾控中心的后勤管理部门形同虚设;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后勤人员大多均是工人编制,且学历较低,其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与习惯并不能满足实际后勤保障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由于受经验与年龄的限制,现阶段疾控中心后勤人员严重缺乏服务意识,这为我国疾病中心的前线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与挑战。

(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因为任何企业或机构的后勤管理部门均是一个消耗性的部门,所以本部门的成本控制与核算直接影响着企业或机构的整体发展情况。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疾病防控中心过度地强调相关物资的保障供给工作,而忽视了物资的成本与使用效率对整个疾控中心的重要作用,导致了财政部门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与物力为疾控中心的后勤管理部门提供资源,在导致了相关资源严重浪费的同时,也使得部分后勤管理人员产生了工作中的惰性,且毫无成本控制的观念,不仅使后勤部门的管理工作失去了前瞻性,而且使财政部门的投入失去了计划性,严重阻碍了我国医疗事业的整体发展。

(三)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疾控中心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对相关设备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及对后勤的财务支出与收入缺乏科学的管理办法两方面。首先,缺乏对设备等固有资产的现代化清查方法,使得疾控中心无法为前线相关的疾控工作提供可靠而准确的设备数据,在增加了设备管理难度的同时,也为相关疾病的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较大的阻力。而就现阶段而言,疾控中心的后勤财务核算管理办法仍然是由人工进行财务的盘点工作,严重降低了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并阻碍了疾控中心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观念、设备运行条件以及员工业务能力水平的限制,使得疾病防控中心的内部网络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极大地增加了疾控中心后勤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就基建、采购、安全、餐饮等多种疾控中心后勤工作内容而言,现阶段的管理水平仍无法满足相关工作的具体需要,在降低了后勤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阻碍了疾控中心本身的壮大与发展。

二、后勤管理中应用社会化工作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疾控中心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为:后勤部门接到前线疾控部门的相关指令后,再为其准备相应的物资,并对已经使用完毕的相关物资进行具体处理,从而为疾控部门提供物资保障,而对于财务的管理则是简单地对物资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核实与查证。而后勤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模式则是指通过提高全体后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使其掌握先进的科学管理办法,将后勤管理工作融入疾病防控工作的整个体系中,从而为疾病防控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基于这种模式下的后勤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三、社会化工作模式在疾控中心后勤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提高后勤人员录用标准

社会化工作模式要求疾控中心在聘请后勤管理人员时需要提高相应的标准,从整体上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首先,应根据疾控中心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应聘人员的学历规定为专科或本科以上,进而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其次,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对疾控中心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定期对管理人员展开培训工作,例如提高其对相关设备的管理意识、提高其对服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意识、加强规范自身工作行为等,通过使其掌握正确的后勤管理办法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后勤管理部门可以为前线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促进疾控中心的壮大与发展。

(二)加强网络信息化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社会化工作模式要求疾控中心的后勤保障工作要符合现代化科技的相关标准,一方面,由于后勤管理工作涉及到后勤保障、物资流通与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因而在后勤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者需要将多种性质的工作进行协调,使其形成一个细致而全面的后勤服务体系,从而有效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疾控中心应该加强其内部的网络建设,为后勤管理提供信息化的工作平台,从而实现信息的双向沟通,例如,在将疫苗信息化管理系统与温度监控系统应用到疫苗管理工作后,可以大幅度提高后勤管理人员对相关生物制品的管理效率,从而在保证疫苗质量的同时,也减少了疾控中心后勤部门的人力、物力支出,为加快疾控中心自身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

(三)建立健全的社会化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社会化管理机制是社会化工作模式应用到疾控中心后勤管理中的重要手段。首先疾控中心相关部门应该在现有的后勤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完善相关的应急处理机制,并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人身和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其次,后勤管理人员应该在工作中加强对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并通过建立相应的数据检测网络的形式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防和控制。最后,疾控中心也需要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后勤管理人员工作行为的监管,通过制度来规范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提高后勤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结论

第10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技术创新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X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014-01

1 传统的技术创新观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对立

传统的技术创新活动一般都是围绕经济价值展开。在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前提下,经济活动体必然把效率放在首要位置给予重视,而其所谓的效率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收益。传统的技术创新观就是围绕着如何实现这种效率而展开的。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生产商尽可能多的索取的自然资源,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所谓成本最小,不但不意味着对自然资源的节省,适得其反却意味着对自然资源不加限制的消耗。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传统的技术创新观必然会导致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以加速度的方式比以往更肆无忌惮地消耗着自然资源,从而更大程度上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生态的失衡。

单纯的经济发展曾经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人们以为社会发展就是经济的增长,GDP的增加。以经济价值实现为中心的传统技术创新观服务于这种观点,在历史上很大一部分时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然而其不良后果在时间的前移中逐渐得到暴露,出现了“有增长却无发展”的独特现象。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伊朗、巴西、巴基斯坦等都因奉行传统的社会发展观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些国家并未因经济快速增长而使社会进入良性状态,而是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败、人民的贫困加剧,直接导致政局动荡和政权更迭频繁,社会极度混乱。

综上,传统的技术创新观强化了片面的经济发展观,突出了功利主义的价值追求,并在科技繁荣,技术创新规模急剧扩张的时代不断得到强化和固化,以致相应地削弱了人类在其他方面的价值追求,严重导致了社会功利价值与人类精神境界增长之间的失衡,甚至在局部范围内割裂,破坏了价值世界的多元性和不可替代性。与生态文明追求的人、自然以及社会和谐发展、良性互动、共同繁荣为基本宗旨的伦理形态截然相反,南辕北辙。片面夸大了物质财富的重要性,忽视和破坏了精神财富及其它人类不可或缺的多样性价值形态,其最终结果必将是破坏生态平衡,破坏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破坏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一无所获。

2 生态化技术创新观与建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在契合

由于生态化技术创新具有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能源的低消耗、少污染等特点,因此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可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有利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导致资源能源持续紧张,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已受到资源、能源供给不足和环境承受能力的严重制约。2001年,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环境损失可能超过10%的国内生产总值,真实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为负。如不迅速实施技术创新生态化,变粗放型增长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低代价型增长,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短缺将不断加剧,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趋势将不可逆转,人与自然的矛盾将日趋尖锐。大力推动生态化技术创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

倡导生态化技术创新,把资源生态效益纳入技术创新的目标体系,从而使技术创新活动能不断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最大限度地降低天然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利于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消解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破坏,增强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支撑能力。生态化技术创新在实现生产方式转变,谋求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共处方面与建立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是完全一致。

技术创新生态化强调人在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注重人的需要和满足、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发挥,并注重人类发展赖以依存的自然环境的改善,追求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态和谐有序,最终实现人的生态化,把“以人为本”作为最高价值原则,与建立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相同的。

3 生态化技术创新观对建立生态文明社会的推动

面对我国环境状况恶化的严峻生态形势, 实施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不能采取“先破坏、后治理”、“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来发展经济, 而应寻求一种与人口、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生态文明社会,就必须变革传统的思维方式,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生态化, 树立新的生态意识, 确立“预防源头污染”的环境意识。建立生态文明必然要求技术创新生态化,生态化技术创新对建立生态文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生态化技术创新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有序。实施技术创新生态化,最终目的在于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精神层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自身的的生态化。

(2)生态化技术创新有助于推动经济生态的和谐发展。和谐的经济生态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它要求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相应、规模与效益相当。传统技术创新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加剧了利益分配的失衡,造成经济社会秩序混乱。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有利于使经济社会良性运转、和谐有序。

(3)技术创新生态化就是要彻底摒弃以往那种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发展观, 纠正过去凭借高投入, 高消耗去实现发展,以恶化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以增加产出的错误做法, 要使得人类自身的经济发展更少地依赖有限的地球资源, 更多的与地球承载能力达到有机协调,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和统一。

综上,通过生态化技术创新能够实现经济和谐发展,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和谐共生、良性互动、全面发展、共同繁荣,进而推动生态文明社会更快更好的建立。

4 结语

技术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必须努力实现自然、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协调。技术创新生态化是技术创新观念的转变,是技术经济发展的积极探求。大力发展生态文明是当代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生态化技术创新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大推动力。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一切障碍,构建国家和区域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资源瓶颈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能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绿叶,2006,(10).

[2]罗尔斯顿著,杨通进译.环境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彭福扬,刘立强.生态化技术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J].宁夏社会科学,2006,(5).

第11篇

MIS建设框架

针对上述问题,加上现在学校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每个部门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根据MIS发展阶段的著名理论—诺兰模型的阐述,这种状况是符合MIS发展规律的),就人事部门,建设行政事务管理为主,决策支持为辅的信息系统是实事求是的选择。其主要框架为:

1该系统的核心是实现人事部门的办公信息化,集中管理人事基础数据,管理日常业务,包括人事部门信息,所有教工信息,薪资福利、保险等信息。该系统的外延是与校内各相关系部、教工的接口,包括以下几部分:(1)与各相关系部之间的信息交换:人事将每月工资的表格传递给财务,学期末教务将代课情况传递给人事等;(2)与校级管理人员之间的接口:各级管理人员可以直接查询权限范围内的教工信息;(3)与普通教工的信息交互:人事可以向教工及时信息,同时教师可以向人事及时提交反馈信息。

2基于对应用和信息安全两方面的考虑,系统拟采用C/S(Client/Server)和B/S(Browser/Server)相结合的模式。人事专职人员和系统管理员可以基于C/S模式对数据库信息进行直接管理,其他人员则通过B/S模式进行访问。

3B/S模式下人事网站首页设计是关键,需要信息布局合理且界面友好。内容应主要包括公告栏便于及时人事信息,登录窗口便于教工及校级管理人员登录并进行相关的应用,政策文件栏便于教工了解人事政策信息,友情链接栏链接本校、省教育部门、友好学校的网站。

4C/S模式下系统功能模块以时间为主线来设计,如图所示。

人事管理信息化逐步完善的思考

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MIS的不断完善,更需要管理体制和人的不断成长。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MIS和人事业务流程相互促进,共同向前发展。在MIS的实践应用中,一方面满足人事上不同的信息需求,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应逐步加深人对现有业务流程的理解,发现问题,为改进业务流程积累经验,然后再反过来不断完善MIS的功能和人性化设计。这样,MIS和人事业务流程就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

2加强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信息是制定政策制度,组织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信息安全出现问题,那么建立在这之上的所有行为都是无意义的。信息安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保证,例如权限设置,输入验证码,服务器安装杀毒软件,网络中设置防火墙等等,更重要的是建立并完善安全机制,加强安全意识,道德规范,和具体的规章制度。

3有意识地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业务沟通,例如统一文件传输格式,为学校统一整合各部门信息系统做准备。

第12篇

关键词: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 英语阅读教学

1.引言

文学语用学(Literary Pragmatics)旨在将语用学理论应用于文学评论,将一贯以口语为研究对象的共时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与文学研究结合起来,把文学看作人类言语交际的一种形式,纳入到交际研究的普遍框架中,把文学创作和欣赏当作一个互动的交际过程加以研究。 R. J. Watts (1991:27) 认为文学语用学是研究“文学作品本身语言结构之外的篇章意义”。文学语用分析使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加深读者对作品如何表现人物及人物关系的认识。本文拟以会话含义理论为框架,对小说、戏剧中的对话选段进行语用分析,旨在表明将该理论用于文学作品欣赏,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提高其文学欣赏能力。

2.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 H. P. Grice)在“逻辑与会话”(Logic and Conversation,1975)中提醒人们注意一个普遍现象:人们说话时,用意与字面意义往往有所区别,交际中大量信息不是“实话实说”,而是通过“暗示”(implicate)所传递的。由此产生的所谓言外之意就是格赖斯所说的“含义”(implicature)。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愿意进行理性的合作。在这样的理性前提下,形成了双方所默契的合作原则:根据谈话目的或者走向,在适当时机,说出恰如其分的话(Grice,1975:45)。会话含义的产生在于会话的交际语境和交际双方对语用规则特点的认识,它随语境发生变化。其特征首先是必须经过推论得出的,而且有争议的可能性。格赖斯(1975)认为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以下四条准则,每个准则针对说话的一个方面:信息量、真实程度、相关性和表达的清晰度:A.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包括超出需要的信息。B.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C.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要有关联。D.方式准则(Manner Maxim):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练;井井有条。(何自然,1997:49-51)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及其次准则具有如下特征:它们不用于语法规则,不是人们在使用时一定要遵守的规则;以上准则可以遵守,也可以违背,而且准则之间可能相互冲突;违背准则时可以产生一定的会话含义;合作原则及其次准则是有关人类交际的总原则,但不同于涉及文化特征的礼貌等现象。(冉永平,2006:58)这些默契的原则和准则的存在,使我们得以在对方违反了合作原则时,根据语境推断出对方的话外之音。

3.会话含义理论在文学欣赏中的具体运用

为了探讨会话含义理论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运用,本文就小说和戏剧中人物对话选段进行语用分析。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的短暂快乐生活》讲述的是弗朗西斯・麦康伯和妻子玛格丽特同职业猎手威尔逊在非洲打猎的故事。麦康伯是属于有钱而没有精神的美国人。他与妻子到非洲猎狮,就是为了寻找一点精神。然而,在第一天的打猎过程中,胆小的麦康伯被受伤的狮子吓得仓皇而逃。为此,遭到妻子的恶言嘲讽和威尔逊的鄙视。当夜,妻子便明目张胆地钻进了威尔逊的帐篷。下面是麦康伯在妻子回来与她的一段对话:

“你上那去了?”麦康伯在黑暗中问。

“唷,”她说,“你醒了吗?”

“你上哪儿去了?”

“我刚才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你干的好事,真该死。”

“你要我说什么呢,亲爱的?”

“你上哪儿去了?”

“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这倒是这种事的一件新鲜名称。你是一条骚母狗。”

“你是一个胆小鬼。”

第一个相邻对中,妻子没有正面回答丈夫的问话,而是用一个招呼语和不带信息的明知故问,其目的是以违反相关准则来避免违反质的准则。第二和第四个相邻对中,妻子的回答违反了合作原则中质、量、相关及方式准则,其目的是想掩盖其这一事实。与别人,妻子非但不以为耻,反而理直气壮地攻击丈夫,玛格丽特盛气凌人、为所欲为、放荡不羁的形象跃然纸上。

当麦康伯完成了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正在享受作为一个强者的短暂幸福的时候,却死在了妻子的枪下。小说结尾处威尔逊与玛格丽特有一段对话:

“干得真漂亮,”他用平淡的声调说,“他早晚也要离开你的。”

“别说了,”她说。

“当然了,这是无心的,”他说,“我知道。”

“别说了,”她说。

“别担心嘛,”他说,“免不了会有一连串不愉快的事情,不过我会照一些相片,在验尸的时候,这些相片会是非常有用的。还有两个扛枪的人和驾驶员作证。你完全可以脱离干系。”

“别说了。”她说。

“还有多少事要料理啊,”他说,“我不得不派一辆卡车到湖边去发电报,要一架飞机来把咱们三个人全部接到内罗毕去。你干吗不下毒呢?在英国她们都这么干的。”

“别说了,别说了,别说了,”那个女人嚷叫起来。

“我的工作现在算是结束了,”他说,“我刚才有一点火。我原来有一点喜欢你的丈夫了。”

“啊,请别说啦,”她说,“请,请别说啦。”

丈夫麦康伯的转变使玛格丽特非常害怕,她杀死了丈夫,其心境是极其复杂的。栩栩如生的对话中,玛格丽特八次重复“别说了”,严重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产生了丰富、深刻的会话含义,反映出她矛盾而复杂的心绪。麦康伯的怯懦让她鄙视,而他的勇敢又使她害怕。麦康伯被她杀死后,她的心境会是怎样?是悲伤,是内疚,是高兴还是悔恨?作者没有明确交代,只把“别说了”给读者去思考、去推测。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语用分析,读者能更深刻地了解人物性格及其关系,矛盾冲突和心理活动,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故事情节。

4.结语

文学作品人物语言的语用分析给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阅读教学一个很大的启迪。在外语教学中,应加强对语言知识的学习,但要做到正确、得体地用语言表达思想和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仅仅懂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懂得语言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对语法的分析,难句的讲解,篇章结构的分析。对语用知识的了解及运用也是必要的。在帮助学生学好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应有意识地增加其对语用知识的了解及运用,培养学生的语用分析能力及文学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Bolt,R. A Nab fir All Seasons[M]. 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1963.

[2].Grice,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C]. In Cole,P. & Morgan,J.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 3:Speech Acts.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3]. Watts,R. J. Cross-cultural problems in the perception of literature [A]. In R. D. Sell (ed.),1991:27.

[4].陈良廷等译:《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第13篇

郭蓉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在现代派音乐家中,贝尔格是非常感性的一位,在他的作品里我们总是能看到超出音乐之外的象征意义。以贝尔格音乐中数字等象征意义为着眼点,探讨贝尔格音乐创作的奥秘,可以阐述贝尔格这种音乐创作特点形成的社会及个人原因。

关键词:贝尔格;音乐创作;象征意义;数字隐喻

20世纪现代派音乐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乐派是以勋伯格(aronld schoenberg)和他的两个学生韦伯恩(anton von webem)和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为代表的“新维也纳乐派”。他们的作品大多属于表现主义音乐的范畴,具有强烈的不协和效果和独特的表现力。贝尔格追随着老师的创作道路,其早期作品的音乐语言属于无调性音乐创作,后期转向十二音技法创作。

贝尔格现在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不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自己的前几部作品也没有编号,然而其完整作品几乎都堪称杰作,两部歌剧也在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超出音乐之外的神秘的象征意义,然而,由于贝尔格的早逝,他的大部分遗作及手稿都被其遗孀海伦娜固守,不为外人所知,给研究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直至海伦娜1976年去世,大量有关贝尔格的手稿及其第一手材料才逐渐为后世所知.为贝尔格的研究工作带来了丰富的资料和广阔的前景。

美国作曲家、音乐学家乔治•波尔是一位研究贝尔格的专家,他不仅潜心研究了贝尔格的两部歌剧,还于1977年从贝尔格有关《抒情组曲》的手稿中,发现了贝尔格和汉娜•福克斯一罗贝廷hanna fucks—robettin)的秘密恋情以及作曲家本人对数字象征的酷爱。这个发现揭开了围绕贝尔格音乐创作的很多谜团,后来的研究者从这个角度发现了贝尔格音乐创作中对数字隐喻的喜爱以及贝尔格无法言明的情感体验。

所渭数字象征是指人们人为地将数字符号的表层结构赋予了与数字符号本身毫无关系的种种意义。数字象征手法在以往作曲家的作品中用得并不多,但是有些作曲家为了表现自己特殊的可能也是不可言语的感情,常在自己的创作中加入部分“秘密标题”的成分,如巴托克的《第三弦乐四重奏》,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弦乐四重奏》中对象征手法的应用等。而贝尔格却对数字象征如此感兴趣并且多次运用,这也是在贝尔格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他的多部作品中找到贝尔格对数字象征的应用,并通过这种表象深入探讨贝尔格的情感世界和历史背景对其音乐创作产生的影响。

一、贝尔格音乐创作中的数字引用

1.歌曲《闭上我的双眼》

贝尔格的一生中有许多女人与他都有恋情,其中和汉娜的恋情对他的影响最大,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包含着对汉娜的暗示。汉娜是贝尔格出席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现代音乐协会举办的音乐节时经阿尔玛介绍认识的,此后两人的友谊日益加深而转为爱慕。这段婚外恋情自然不能公开,但是,为了表达对汉娜的感情,贝尔格在创作音乐的时候常常将这份爱慕之情隐藏在音乐中。

《闭上我的双眼》一共两首,第一首创作于1907年,是贝尔格早期作品的一个代表,歌曲ⅱ创作于1925年,是贝尔格运用严格12音序列手法对字母的应用最早来源于巴赫的作品,巴赫在《赋格的艺术》中最早使用bach的音名动机,之后这种象征手法在许多作曲家的创作中都得到的同主题的序曲等。贝尔格创造性地将这种创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音乐中,不仅如此,1925年的《闭上我的眼睛》从1900年的9小节扩大到20小节,这个变化也不是偶尔得来的,它渗透着贝尔格数字的理解。在贝尔格看来,23这个数字代表自己,lo代表汉娜,这首歌的小节数是20,这是代表汉娜数10的两倍。这首歌曲是贝尔格在其十二音作品中融入秘密含义的最初尝试,在此后的许多作品中,贝尔格将这种方法更广泛地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2.《抒情组曲》

《抒情组曲》题献给曾是勋伯格老师的作曲家亚历山大•冯•策姆林斯基,但是它和之前的歌曲《闭上我的眼睛》的秘密题献者都是贝尔格的情人汉娜,其内容被公认为“贝尔格秘密爱情生活的音乐自传”⋯。《抒情组曲》和之前的歌曲《闭上我的眼睛》所采用的是同一个序列,其首、尾音分别是f和b,而且贝尔格在该作品中还不断强调这两个音。

1976年,乔治•波尔发现了一本带有贝尔格亲笔注释的《抒情组曲》袖珍总谱,进一步揭开了围绕在这部作品上的谜团。在此之前,学者们然从贝尔格写给勋伯格的公开信以及其他的一些作品中知道了贝尔格某些作品的标题隐含的意义,但是,所有的发现由于没有更多的、更具体的史料论证显得“证据”不足而缺少说服力。波尔的发现打破了这种僵局,总谱上的标记清楚地表明作曲的最初尝试。贝尔格将这两首歌曲题献给维也纳环球出版社的社长埃米尔•海尔兹卡,但这首歌曲的秘密题献者都是汉娜。

在设计这首歌的序列时,贝尔格巧妙地使用了“姓名一音名”字母转换法,将两人名字运用到其原始序中。这首歌所采用的统一序列的首、尾音分别是f和b(德语中的h),

暗示汉娜的姓和名,贝尔格在创作中还常常在序列进行中强渊f和b这两个音,以表示自己对汉娜的爱慕。

例:《闭上我的眼睛》的原始序列了贝尔格自己对数字的理解。

在这份手稿中,贝尔格对一些细节作了详细的注释。作者的照片下方有其亲笔签名,标题页的上方写着这样的题献:“为了我的汉娜”。在“12音作曲这个似乎很受限制的体系允许作曲家自由地引用了《特里斯坦》的开始小节。”一句后,贝尔格补充了如下注释:

我的汉娜,它也允许我有另一些自由!例如,在音乐中秘密地插入我们名字的第一个字母,h.f.和a.b,并把每个乐章和其中的每个部分与我们的数字10和23相联系。

我在这本送给你的总谱上写下这些,其中有许多是另有意义的。

这部作品的每个音符都是为你,仅仅为你而写下的——尽管上有公开的题献。但愿它是一次伟大爱情的一座小小的纪念碑。‘21

正如贝尔格所言,在《抒情组曲》整部作品中都渗透着作曲家对自己情感的暗示,而其中对于数字的暗示就更加明显。如第一章是69小结,是贝尔格数23的三倍。第二章共150小节,是汉娜数lo的15倍、第三乐章138小节,是23的6倍,第四章69小节,也是23的倍数。因此在这部作品中,贝尔格对数字的应用渗透在整部作品中,不仅在对乐章的整体布局上,对各细部的处理也是如此。

3.《沃采克》

歌剧《沃采克》的成功使得贝尔格第一次为人们所熟知,他本人从一位默默无闻的作曲家一跃而享誉乐坛。《沃采克》中所蕴含的巨大感染力和感情浓度来自于音乐和戏剧的完美处理,而在音乐中也饱含了许多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不像《抒情组曲》或者《小捉琴协奏曲》一样用数字表现得那么明显。《抒情组曲》中更是对汉娜二人世界的描画,而《沃采克》的象征意义更多时候是暗含在音乐之中的:贝尔格在这些作品中对于富有象征意味乐句或者动机的使用只求铭刻师生恩情或者钟情者心有灵犀,而在《沃采克》中作者使用的目的则是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象征下的巨大意义空间。【3 j

贝尔格在《沃采克/--幕一场很多的元素都由7组成,第一幕中代表开始和结束的两个主题部是由7小节组成,有7次变奏,双重赋格同样也是建立在7个音之上的主题,甚至有些动机也是建立在三幕一场的数字7的象征之上。虽然作曲家在谈到7时仅仅只是提到为了“结构的严谨”,但作拍都足7的倍数。

波尔则认为关于7的应用与作曲家更为私密的个人体验相关,卡纳认为玛丽读经一场中的7象征宗教感情,无论如何,关于数字7象征意义确实耐人寻味。有关贝尔格对于数字象征分析的方法,也许有些人认为带有牵强或者主观的色彩,是不管怎样,它也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贝尔格作品的一种思路而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

4.《小提琴协奏曲》

贝尔格在音乐创作的最后十几年中一直采用十二音技法方法进行创作,但他在这些作品中使用的技法和勋伯格、韦伯恩都有很大的不同,许多程序都带着贝尔格音乐特有的印记。在此创作过程中,贝尔格感到无比困惑的始终是如何表现标题型内涵,甚至如何在音乐中隐藏自己的秘密,而同时又要遵循老师勋伯格的十二音的作曲规则。

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被称为是“纪念一位天使”——玛农•格罗皮乌斯的安魂曲,描写的是玛农•格罗皮乌斯生病、受尽病痛折磨以及后来通过死亡而获得解脱的生命痕迹。正如《抒情组曲》所隐含的秘密程序一样,在协奏曲的乐谱上又普遍出现了有关贝尔格个人的密码:数字28、23、lo以及作曲家本人和秘密情人汉娜名字的首字母ab与hf。贯穿于《小提琴协奏曲》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数字象征,它对这部作品的结构和内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贝尔格在《小提琴协奏曲》中将数字象征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在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中主要出现了23、28和10。这三个本来用于区别事物量度关系的数字符号,都被作曲家赋予了另外的神秘含义。在协奏曲一开始“行板”的1至10小节就被明确地记录为引子(10个小节),这与汉娜的数字相吻合,被当作贝尔格对自己秘密情人汉娜的暗示。“柔板”的变奏i和变奏ⅱ均各有20小节,“兰德勒和克恩腾民歌的回忆”是从第200小节开始的,它与“尾声”即变奏ⅲ相连直至第230小节结束全曲。贝尔格为何用10来象

征汉娜,学者们大多表示原因始终不详,不过彭志敏先生对一些猜测性的理解:汉娜虽然为复姓,贝尔格总是将其简称为hanna fuchs,这就包含了10个字母。

和《抒情组曲》一样,23这个数字在作品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协奏曲的第二部分有230小节(这是贝尔格数和汉娜数的结合),“主导节奏”首次于第23小节出现,第二部分157小节是众赞歌开始在第23小节的。其实数字10与23早就在《抒情组曲》中担当重任,该作品中多次出现的数字10与23一起被贝尔格称为“我们的数字”。仅仅从该作品的第五章来看,各个部分的小节数均为10的倍数,整个乐章是460个小节,是10乘23的两倍。

不仅如此,贝尔格在这部作品中又引人了一个新的数字“28”。第一乐章开始速度为j=56,第二乐章的开始速度为j:112,第一乐章的过渡从第28小节开始,第一乐章第84小节回到a部分,56、112、28、84分别是28的2、4、1、3倍。总之,贝尔格在第一、二乐章中使用数字28以表示女性,在第三、四乐章中使用数字23以表示男性,从而《小提琴协奏曲》整体上预先就分好的两大部分显然以潜藏的数字“28”和“23”分别暗示着“女人”和“男人”。[5】

贝尔格在抱病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时的不停地向妻子说:“我没有时间了”,作啦家在完成作品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去世了。《小提琴协奏曲》中所描绘的,从少男少女的无忧无虑,内心的挣扎与死亡的抗争,以及在宗教的慰藉中重生而实现新的生命的开始,这一切都具有普遍人性化的特征,因而既适用于玛农,也完全合理地适用于作曲家自己。在第二部分数字“23”的反复暗示下,这首众赞歌毫无疑问就是贝尔格为自己安排的。对数理结构的酷爱致使贝尔格在这部协奏曲中将形式设计得如此错综复杂,以至于“在表达一些普遍人性化的内容的同时,回顾了缠绕并影响自己一生的秘密情爱历程,并以将死的设想形成与玛农的‘共死’来达到解脱,这些内容通过数字象征,成为《小提琴协奏曲》极端严谨的形式布局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秘密标题”【6 j。

二、贝尔格使用数字象征的历史原因

数字借助语言文字符号作媒介成为象征是一种文化现象,贝尔格对数字象征的偏爱来源于20世纪初人们与日俱增的对于数学、星占学、神秘学以及神秘主义宗教和准神秘主义宗教的兴趣"】,这些特殊的数字作为“秘密象征”在他的作品里面被赋予了独特和特定的意义。

在音乐创作中,是否使用数字象征与作曲家的知识结构和艺术趣味有关。在以往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中,也有一些作曲家表现了自己对数字情有独钟的范例,但在贝尔格的音乐创作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象征手法作为一种“隐秘的艺术”一直是贝尔格惯用的手法,在他早期的创作中就有体现。在为庆祝勋伯格五十寿辰而创作的《室内协奏曲》中,贝尔格将象征师生三人的“音名动机”融人各声部的主题之中。乐曲第二乐章的柔板一开始小提琴独奏部分便在勋伯格的音名动机之前加上b.g.f这三个音。除了应用音名动机的象征以外,还使用数字“3”作为象征,数字3音源自德文“一切好事皆成‘3”’,而作品中的3即表明师生人,象征了师徒3人的情谊。其实,贝尔格对数字的兴趣由来已久,早在1915年写给勋伯格的信中提到自己对命运的认识“总是与一个决定性的数字有关,那就是‘23’这个数字!”贝尔格对“23”的应用与他的个人理念和人生经历有关,尽管勋伯格并不赞同贝尔格对这些所谓幸运还是不幸数字的迷信,贝尔格对此却深信不疑。

贝尔格的数字象征观念是与其所在环境有密切关系的,在贝尔格生活的那个年代,虽然已经是工业社会。科学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来自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字象征”以及带有神秘色彩的“宿命论”和“占星术”在社会意识中一直占据着一席地位。1909年,维也纳出版的德国生物学家弗利斯的生物学报告论文集《论生与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弗利斯认为一切生命都有它们自己的运行周期,并被严格的规律所操纵。其中控制生命的周期数有两个,一个是23,一个是28。23代表男性或是雄性的命运指数,28代表女性或是雌性的命运指数。和其他同时代的同行一样,弗利斯相信在自然现象的背后存在着数字法则,这对贝尔格相信数字的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再加之实际生活中的种种巧合,这些都促使贝尔格越发笃信“数字法则”。

不仅如此,贝尔格对数字的迷恋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联系。在那几年里随着货币的贬值,奥地利原有的一切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改变:“那是心醉神迷和天昏地暗的时代,是焦躁和盲从的一次混合。一切奇谈怪论和不可捉摸的东西,如通神学、神秘学、招魂学、梦游症、人智学、手相术、笔相学,印度的瑜伽和巴拉塞尔士的神秘主义都在当时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1而在贝尔格的社交圈中,和贝尔格一样崇尚这种神秘的象征主义的人不在少数。贝尔格对一些数字学说持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某几个有特殊意义的数字尤其感兴趣,并将它们纳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作用于形式和内容,以显示独特个性,这也成为了贝尔格音乐创作的独特风格。

注释:

彭志敏:<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长沙:湖南文艺出社,2004年,第486,782页。

余志刚:《阿尔班•贝尔格的生活与创作道路>,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1ll页。

马淑伟:<贝尔格歌剧<沃采克>的象征手法探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4页。

[5][6]张漪:<阿尔班•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研究:语言、分析、诠释>,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66页。

第14篇

关键词:美术教师;必备素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33-01

1.应有一定的拓展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基本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的科研范畴主要有绘画艺术、论文撰写和美术教育等领域。

①绘画艺术: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的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而最后产生的绘画作品是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的艺术构思物态化。美术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艺术活动,这样可以真正体现他的专业水平,而我们应提倡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进行科研。将自己对艺术创作,或艺术实践中的感性体验和艺术创造上升到理性分析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挖掘出有艺术价值的新论点、新课题。构建起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分析,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完整思维运转网络。

②科研论文:当今社会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美术教学一样,科研也是教师个人的主体行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力求有所创见,论文是一种主要表达方式,所以美术教师应倡导提高论文撰写水平,运用论文这种理论性的文章,在一定的篇幅中,集中探讨某一美术创作或美术教育方面的新问题。

当然,科研论文的创新是以继承为前提的,离不开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要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需要博览美术乃至整个文化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果,也包括国内外各学科方面的成果。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喜爱音乐,精通文学,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外,还经常拉小提琴和弹钢琴,他特别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和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爱因斯坦本人曾讲过,在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里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照亮了他的生活道路,对艺术的爱好,丰富和培育了他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此可见,端正科研态度,全面提高艺术、文化和科研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美术教师值得倡导的观念和学风。

2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美术教师一定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和规律,在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还要通晓美术教育学和艺术心理学,因为美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独特性。美术教育学和艺术心理学是在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交叉学科,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很好地指导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这种交往是双向互动的。面对新时代的教学环境,特别是师生共同面对互联网,完全是开放的、平等的信息资源,教师所起的是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的信息获取要有一定的指导,避免迷失方向、浪费精力,又要避免学生对信息的过分依赖,滋长惰性,抹杀创造力。

美术教育最能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一个懂得艺术心理学的教师,一定不会忽视美术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把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通过感性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内在兴趣,发展知、情、意。有效把握学生在各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让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既不能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也不能滞后,没有新鲜感,同样会没有学习积极性。新课程的内容较以往有更大的灵活性,给予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展开教学,但这同时也要求教师对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心理有更多的认识。

3.应有学术修养和团结协作精神

学术精神促进美术教师成长。学术精神包括学习精神、敏锐的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学习精神对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有限的师范教育学习跨入广阔的社会环境中,面对的是众多的信息资源和视觉文化,一个教师必须学会终生学习,在美术领域和教育领域中继续深入的研究,才能给自己补充新鲜给养,把握住时代的脉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美术教师要有创造精神。美术本身是极富创造力的科学,新课程标准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空间和创造空间,要求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和资源,如何用自己的头脑来建构新的知识,是富有挑战性的。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每个教师都是这项工作的工程师,需要通过合作,相互团结,共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努力,这也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要求。具有这种师德,教师才能在工作中处理领导和被领导、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如果教师相互不团结协作,文人相轻,必定导致工作相互扯皮拆台,最终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1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实用绘画 专业 研究

21世纪,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艺术产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而对“实践应用型”艺术人才的需求大大超越了对单一知识型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作为专门培养实践应用技能人才的院校,其为社会培养符合艺术市场需求的专业美术人才的目标也越来越迫切。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对艺术形态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另一方面是专业体系课程理论及教学方法的陈旧制约着艺术培养技能的发展。例如绘画基础教学方法,特别是在50年代引进的前苏联契斯卡柯夫等教学法的影响下,教师主要侧重灌输式的训练,由理入道。学生不适应在“大艺术、大绘画”观念下进行绘画基础的学习,而此项训练又是当代艺术工作者所必备的全面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绘画艺术教学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旧的教学方法要改革,新的现成教学方法尚未成熟,这些成为制约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

独立学院作为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基地,结合研究性学院的成熟课程理论与市场的实际发展方向,重新构建并完成实用绘画专业的建设,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优化实践教学课程布局,搭建产教结合平台,办出专业特色,惟如此,才能够在艺术教育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亦才能适应时展和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独立学院特色专业建设问题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部、财政部发出关于批准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规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教育部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根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任务书》进行检查和验收。我国多所高等学校都进行了特色专业的建设,但是独立院校艺术系的特色专业建设尚须不断地深入研究,因此,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方案的确立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绘画专业是一门涉及艺术和市场两大领域的专业课程,但作为独立学院对实用绘画专业的研究近乎盲区。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此加以探讨与分析。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艺术系实用绘画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能力较强的绘画专业人才,通过在校期间严格的专业教学与市场接轨的技能训练,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社会。我们立足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厚基础”、“重实践”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在专业方面奠定稳固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掌握从事艺术工作的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为继续提高准备必要的条件。因此,高校要特别注意加强基础理论课,建设为加强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使课程的内容密切结合艺术实践,恰当地联系当前艺术市场活动,以求理论与实际更紧密地结合。

具体来说,为实现“厚基础”、“重实践”的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

1.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夯实基础。

为了实现实用绘画专业的优势互补,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增加了不同方向的模块学习。如油画方向模块、版画方向模块、国画方向模块等,各方向都系统学习理论课程,从而使学生在系统学习某一方向专业课程的同时又能够对其它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基本理论素质。同时,我们利用多学科方向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打通一系列的优质课程。学院倡导教师在基础教学中严格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建设等多种手段强化基础教学。此外,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优秀艺术人才培养打下厚实的基础。

2.重视基本技能培养,强化学生专业基础。

独立学院艺术系以培养艺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尤其重视。我们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的调整,进一步突出基本技能类课程的重要地位。我们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制定相应措施,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强化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完成基本课程学习后,方可进入工作室。

3.具体的专业课学习中突出教学方案中的实践性,解决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内容较少和社会适应性不足的问题。

独立学院在加强课程体系等软件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如建设艺术作品推广基地等,为推进产、学合作构建平台,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推进专业建设,使新专业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

4.探索与改革教学方法与方式。

现阶段,高校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期,但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至深,一时难以摆脱“灌输式”学习方法,不适应大学开放式教学、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因此,高校在教学方法与方式上进行探索与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尝试“导引”的教学方法,以发挥青年教师的团队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从宏观“导向”到微观“引领”,主讲教师通过理论讲授,从“方向”上指引学生“进入”所学专业。

课程结束时,师生共同展示、研讨,验证学习“结果”。教师个别辅导,从微观上抓好“过程”教学,解决更具体的技能训练及艺术素养细节上的直接熏陶,使学生真正能走进艺术,让学生了解教学的目的、目标。在每一次课程前后与学生对话、提问、讨论,形成融合式、对话式教学方式;采用举例讲解与板书相结合的形式,同时教师做局部的示范,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必要时可用模型示范、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在每次主题训练过程中,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按不同模块的具体情况来划分训练时间段,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训练;欣赏经典美术作品,分析其中的形式要素、文化背景、符号意义、审美特征和艺术语言等,强调多视点的理解;举办学生作品橱窗展示汇报。并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自我分析和相互评价。

教学实践的具体做法是宏观“导向”,到微观“引领”。所谓的宏观“导向”是指选派一名主讲教师,利用第一天上课的第1―2节,将本学期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大致内容,与所开设的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以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串讲一遍。从“大方向”上指引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思想域。课程全部结课时,要求每位学生交一幅优秀作业,组织一次教学成果展览。并开展互动式现场教学总结研讨会(3―4名教师分单元作结课总结、现场答疑,每个班选1名学生代表总结学习心得),从宏观上验收教学结果,并将总结会过程整理为影像资料加以保存。所谓微观“引领”是指大班串讲后,学生分别回到自己的专 业课教室,由各班专业教师再结合“案例分析”等教学法,根据各班学生的个性,具体讲授每个单元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绘画技能的练习。这样又从“微观”上抓好“过程”教学,解决更具体的技能训练及艺术素质细节上的直接熏陶。这样,学生上课前,先有了一个明确的整体的学习思路,然后能分班接受每位代课教师的不同风格,小班之间也可互相借鉴,从而形成在统一要求下的多样化风格的作业形式,学生的思维方式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

在小班教学中,教师还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二者相互启发思维,促进发展使原来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在训练过程中强调思维的灵活性与艺术的敏感性的养成,重视对学生造型审美力的培养,以及最为重要的对学生自身创造力和独特经验的激发,最终使他们能够掌握视觉艺术的基本原理,又能够抛弃常规,脱离对传统观念的因袭,以真实独特的审美思维表达自己偏爱的形态,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世界里做出自己理智与情感的明确反应。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收集各种材料,发掘新的艺术语言魅力,使之更好地与现代艺术理念相结合,并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理解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及绘画基础与艺术创作基础的关系,将“由技人道”和“由理人道”的两种方式综合起来,帮助学生艺术的感觉和科学的思考,掌握具象与抽象的造型语言的表现规律。

5.改革培养方式,增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艺术教育更强调注重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艺术个性和素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要鼓励各专业教师在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倡导教师积极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或带领学生参与到具体实践中。针对要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定位,高校要鼓励教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同时高校要建立健全实践激励机制,如设立学生艺术实践奖学金,对在高水平艺术比赛与评奖中获得荣誉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发学生参加艺术实践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优秀艺术人才脱颖而出。

6.严格过程管理,重视毕业论文选题,倡导实践性强的研究。

高校学院要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提倡选择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与学生实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实际性课题,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全面、切实的锻炼。学生论文的选题注重结合不同方向特点,多选取专业技能技巧研究的题目。

实行毕业论文(设计)评审和答辩制度。成立由专家教授及专业课教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开展本专业的答辩工作。通过严格的答辩程序、明确的评分标准和科学的评价,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得到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实用绘画专业的教务负责部门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严格监督。教学部门与评审委员会密切配合,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准备、选题、指导、考核、答辩等环节进行阶段性检查和监督。

制定《艺术系常规教学检查管理规定》,各级教学督导机构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进行全程督导。为规范毕业论文评定,制定《毕业论文(设计)等级评定标准》,要求专业指导老师、毕业论文评阅老师、答辩组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

毕业生的毕业作品展览将择优演展,接受检验,力求全面、充分展示出学生四年学习的成果及达到的艺术水平。

7.推进“假期课堂”教学等方面的活动。

“假期课堂”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理念的具体而有效的形式,是教学方式的创新,也是办学理念的革新,目的是让学生在各种场所、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学习,向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与经历的人学习。假期课堂是一种离校不离课的教学方式,是把与社会、行业和实践等密切结合的课程离开学校融入具体的环境中进行的教学方式。具体包括:①某些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直接由老师带领进行,如作品订单、艺术创作等;②某些课程一部分在学校开设,然后延续到艺术产业中。如一些适合于项目教学的课程;③具体的专业调查,如油画艺术的市场调查;④根据具体情况而进行的其他有效的方式等。

“实践”与“创新”是实用绘画专业教学的基本特点。学生假期除了休息以外,完全可以进行跨专业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并对前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总结,通过这个过程查漏补缺,调整学习认知。

8.迅速形成团队,进行重点的专项课题研究。

本文便是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项目基金项目的资助,编号:YS2009054。

9.其他方面。

思想道德是教育的核心,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都离不开对人的思想道德的教育,艺术教育更是如此,思想道德的修养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艺术修养水平。学院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围绕教学组织有益身心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人格不断得到提升。高校要引导学生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多种主题班会、学术讲座等,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高校要高度重视体育活动,开展丰富的群众性和竞技性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也为学生从事艺术创作打下强健的身体基础。在课程内容方面,针对绘画专业学生的特点,高校要从实际出发,设置多样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自觉性,把趣味性和健身性强、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补充到教学中。如可以开设的教学项目有健美操、太极拳、羽毛球、乒乓球等,使实用绘画专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上升。体现出良好的体育素质。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不再是建立一个封闭的堡垒,而是要营造一个开放的空间。对于独立院校艺术系实用绘画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只有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反复实践与研究,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改革,使教学实践与研究同步发展,同步提高。实用绘画专业教育的研究是艰苦的,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独立院校实用绘画专业的艺术教育必将走向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吴廷玉,胡凌.绘画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丛书.人民出版社,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