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范文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建筑工程评价标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建筑工程评价标准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工作,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共同指导下,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采用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查与验收的过程。由于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过程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加上其施工的质量具有潜伏性,通常情况下不是马上就可以发现并纠正的,尤其客观的规律,需要一定的查验时间。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验收阶段,往往因为工序复杂 容庞大 施工环节众多而使得质量检验工作难度较大,评价标准也不能统一,或多或少地给建筑工程留下了质量隐患 针对这一点,国家颁布了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对实际施工进行质量评价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作者建筑工程实际工作经验,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工作分为四个步骤,分别为是听、看、查、评,笔者将在下文对上述的四个步骤其中的具体的工作流程,以及查验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

1.听取施工单位对施工全过程的汇报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的具体流程当中,听取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全过程的汇报,是第一步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全面完工之后,施工单位相关的管理人员,将有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全部文件与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将其中的具体内容与真实情况全面地进行汇报与描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评价人员在听取施工单位汇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在繁杂的内容当中,注意相关的重点问题,把握重点,兼顾次要。

1.1主要的施工单位

建筑工程的工程量十分庞大,因此承包商往往会采用分项目承包的方法,以达到提供施工效率的目的,在汇报的过程中,只需要主要的施工单位进行汇报与描述即可。施工单位 工程概况及规模介绍, 工程特点,难点和亮点,施工新技术的使用情况,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及使用效果情况,已取得的行业主管部门给予的评价结论,以及各种检验 检测 试验的结论,用户使用的效果及满意程度首先,主要的施工单位就建筑工程的整体规模,技术难点,施工要点,工程的特色,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情况,进行详细而真实的汇报,并将对住户的满意度调查分析表呈交评价人员进行查看,一一列举对建筑工程进行自检的结论,作为评价人员的参考材料。

1.2设计部门

设计部门的主要管理人员,以及建筑工程的主要设计工作参与者,首先将建筑工程的原始设计稿与修改稿一起呈交给评价人员,并就建筑工程的主要设计思想以及设计理念进行描述,包括对建筑工程所设计的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具体工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方面的内容。设计勘察单位对工程设计思想,艺流程主要用途和使用功能的满足程度,工程质量评价落实,到施工全过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是否满足使用功能设计部门的汇报情况是评价人员特需要重点听取的,因为设计环节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初始环节,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具有全局性的影响。

1.3业主单位

业主单位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做出中肯的评价,并出示工程建设的相关许可证,从设计,施工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就建筑工程整体的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等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住户为立足点,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相关性能标准,将住户的相关建议与要求的的落实情况,加以汇总,上报评价人员。评价内容是基本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并结合其他一些单位对实际施工工作进行评价,以达到业主要求和受众满意为根本目的。

1.4监理部门

监理部门的汇报内容也是比较重要的,评价内容是工程各个阶段的施工规范性,检测记录的全面科学性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工程每一处小细节之中。听取监理单位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当中的评价和浏监理单位的检测记录。在工程实体考察当中对施工效果和监理单位的工作效果的同时进行评价。同时听取业主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结果。首先,监理部门将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的情况进行汇报,包括施工的相关技术,工序,材料,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性等方面的情况;其次,将对建筑工程的检测结果上报评价人员,检测的记录以及相关的文件要有主管单位或是个人的签名与盖章。

2.实地查看建筑工程的整体情况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评价人员在听取施工单位,设计部门,业主单位,以及监理部门的汇报之后,必须要实地到建筑工程的现场进行查看,查看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是由外而内进行的,先对建筑工程的进行查看,确认外部墙体是否存在裂缝,整体构件是否发生倾斜的问题,然后进入建筑工程内部,逐层查看,包括地下室,以及设备层都要进行详细地查看,确保不出现任何纰漏。

2.1查看建筑工程的外墙

建筑工程的相关评价人员首先绕整个建筑的绕行一周,查看建筑工程的外墙是否存在裂缝,整体造型是否美观,墙体是否呈垂直状态。外墙所用的装饰砖的颜色是否统一,规格是否符合标准,接缝的处理是否完善,滴水线的性能是否足以满意使用的要求,以及查看整个外墙的平滑度,夜晚在灯光的照射下是否会呈现出凹凸不平的情况。此外,对于建筑工程的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是否合理,能否达到预期的观测效果,建筑工程的消防设施的布置,包括消防栓的数量多寡,据建筑工程的距离远近等情况,建筑工程的绿化是否美观实用,供水管道的埋设是否合理,输电线路的建设是否满足住户的使用要求,建筑工程整体的避雷质量是否满足国家的相关标准,避雷技术与接地点是否安全耐用等问题。

2.2查看建筑工程的屋面

建筑工程屋面的查看过程主要着眼于屋面的防水性能,所用的防水材料是否合格,例如所铺设的防水层以及沥青的厚度以及粘度等问题,防水施工技术是否科学,排水檐沟的施工以及位置的设置是否对建筑工程的防水情况有所帮助,整体的防水性能能否满足要求;其次,是相关的水电设备的安装情况,包括透气管,空调管道,灯光照明设备,输水管道等,其中电机房的查看要格外加以重视,因为这对建筑工程整体的电力情况,以及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中包括电机设备的使用质量,以及安装质量等,是否存在生锈的情况,对于生锈情况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的可行性;最后,测量屋面栏杆的高度,一般情况下,栏杆的高度不允许低于120cm,栏杆的施工质量是否合格,所用的施工材料是否满足要求,通常大型建筑工程的屋面栏杆不允许使用木质栏杆,必须是铁质或者是石质栏杆,屋面所采取的避雷措施能否达到预期的避雷效果。

2.3查看建筑工程室内的相关情况

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的过程当中,对于室内的相关情况的查看是最为关键的,也是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最为直观的感觉。首先,室内的墙体的厚度,以及墙面粉刷的质量,包括所用的粉刷的原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软包面的节点的施工质量,以及观感是否过关,地面所铺设的地砖的质量是否满足住户正常的使用要求,平滑度与耐磨度倒要适中,铺设的整体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出现松动的情况,图案的拼接是否正确,颜色是否统一,接缝的处理是否过关,会不会出现渗水的不良现象;其次,室内的格局设计是否合理,包括房间的宽度,过道的宽度,卫生间的宽度等,天花板是否存在裂缝,排水是否通畅,各种饰品的安装以及摆放的位置是否美观;最后,室内输电线路的铺设质量是否合格,铺设的位置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相关的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包括电灯,插座的安装质量以及安装的位置,是否遵循美观与实用兼具的基本原则,室内的保温以及隔热的问题是否得到落实与解决,供水管道的安装质量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包括管道的直径是否始终,材质是否安全,所选择的安装的位置是否方便日后在出现故障时的维修。

2.4查看室内建筑工程室内的其余部位

室内建筑工程室内的其余部位有两个重点,一是地下室的查看,地下室一般都是用作停车场,因此要注意查看地面的平整度是否满足使用的要求,地下室的通道的宽度,以及相关的消防措施的落实情况,楼板与主梁的施工建设情况是否满足国家安全标准等;部分对排水要求较高的部位的地面倾斜情况是否适中,通风口与电梯的建设的安全性能是否过关,公共部位的电线光缆等安装是否安全美观。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人员在对室内的情况进行查看与评价的过程当中,要从建筑施工的专业角度出发,采用各种先进的器材,立足于实际,对室内的各个细微部位都要加以认真的查看,确保不出现人为的疏漏,而使建筑工程存在着质量方面的安全隐患。

3.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资料与文件

在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过程当中,对工程想的资料与文件进行检查,也是评价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存在检查建筑工程的资料与文件的过程当中,评价人员必须要注意有层次地进行,把握住其中的重点文件与资料,进行系统而详细的分析。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相关人员可以分为两个具体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的工作,一部分是行政文件,一部分是技术资料。

3.1行政文件的检查工作

行政文件的检查工作包括各种证件和批文的合法性,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施工操作标准及验收规范配置,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等。建筑工程的评价人员要确认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所有的相关文件与手续都满足国家标准,经过了相关的政府部门的认可,招标与竞标的过程都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检查工程资料应该与听取报告和查看工程实际同时进行,实际检验过程中,要跟据不同的施工段来进行,对每个独立工序中的相关工程资料都要进行详细检验 对工程整体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单位各项工程资格专业证的真伪 国家权威部门出示的检测报告 质量认证体系,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记录数据等方面的内容。

3.2建筑工程资料的检查工作

技术资料的检查工作是整个检查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资料与文件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全局性的影响。

3.2.1 建筑工程的管道设施安装

检验对象是电气工程 通风工程和给排水管道工程的相关检测记录数据,包括:防雷设施接地点电阻测试情况数据 绝缘数据记录,照明设施最大功率工作检测记录,空调进水试验数据记录,通风管道严密性测试数据记录,防排烟系统正常运转测试数据记录,给排水管道严密性测试数据记录,给排水管道承压能力测试数据记录,安装工程包括给排水工程 承压管道的试验记录,排水管道的灌水、通球、通水试验记录,消防栓系统的试压、试射记录,采暖的试压、冲洗、系统调试运行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电气工程接地装置 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电气系统绝缘记录,照明全负荷试验记录,隐蔽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通风工程 空调水试验 灌水记录,通风管道的严密性试验记录,通风空调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制冷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防排烟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隐蔽验收记录, 检验批验收记录,智能建筑工程、系统及系统集成检测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施工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在进行查看资料的过程当中,除了要注意其中的技术参数之外,对于其中的重要工环节,以及材料的购买的主管人员,以及经手人员的签名或者是盖章都要进行确认,确保其合理性。

3.2.2建筑工程装修的相关资料

工程装饰的主要检验对象是建筑物墙体,以及门窗等部位使用装修材料的污染度,质量性能测试报告,室内环境综合检测报告,房间排水性能测试报告,胶结强度测试报,外窗和幕墙检测记录,外墙黏结强度检测记录, 室内环境检测记录, 施工试验记录,多水房间蓄水试验记录,烟道以及通风道的试验记录, 有关胶料配合比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工程装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的美观度以及使用性能,对于住户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也是整个建筑工程能否获得预期中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核心环节所在,基于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评价人员必须在检查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过程中,重点着眼于工程装修的环节。

3.2.3建筑工程的结构的相关资料

主要针对建筑物主体结构中混凝土柱和钢筋的建设标准进行审查,同时审查建筑物主体的验收报告。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记录,钢结构焊缝内部质量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墙体垂直度记录,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标高记录,钢结构尺寸和网络结构记录,砌体轴线位移和表面平整度的记录,屋面淋水试验,以及保温层厚度测试记录和施工记录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3.2.4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的相关资料

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地基承载力,地基强度,桩体强度,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桩身完整性等检测记录,以及施工记录和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地基工程的资料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的使用质量以及安全性能。

4.评价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情况

在听汇报,看录像,查工程实体,查工程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本工程从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重点是施工质量,对工程的特点亮点和获得的荣誉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存在的问题,

要分门别类地进行讲述,对能进行整改的讲清讲透,对不能修改的缺陷引以为戒,对安全使用功能上存在的问题,最好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帮助项目部一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发生的后果。综合使用上述途径对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质量进行详细检查以后,就可以对工程整体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了 评价要注意激励与批评并重,对其中一些完成出色的工程部分提出肯定并积极推广该项施工技术,对工程中的遗漏或者缺陷进行批评整改,充分满足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相关要求。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需要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报表和记录进行审核和实际观察工作。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工作的主要参考材料是我国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这两部规范。对于项目施工建设的质量,评价要做到听、看、查的全面进行。 提高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断的熟悉各项标准和规范,才能够确保对工程施工建设质量评价的公正可靠,只有实现了以上几种评方法,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能够在实际施工中获得了充分的应用,才能使质量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也就能帮助建筑施工单位使其在做决策时更符合工程实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如果有任何遗漏或者不恰当之处还望广大专家同行批评指正,共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晓勇.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应用探讨[J]. 科技风,2012,10:180.

[2]张燕芳.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阎平,任炜,刘庆明.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应用的方法和体会[J]. 陕西建筑,2008,09:80-81.

[4]曹宏祥.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的应用[J]. 中华建设,2011,10:110-111.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 评价标准 评价环节 验收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是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其配套的各专业工程质量施工验收规范的基础上展开工作的,同时应遵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的原则,进行分部位、分系统量化评验打分。开展此项工作一般的程序是听汇报、看录像、召开用户座谈会,察看工程实体,查验工程技术资料,验收组总结点评四个环节。作为参加验收评价的专家评委,应当如何工作,如何评价,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从以下环节做起。

1、听——即听汇报

进入验收环节,就须首先做好听的工作。听取主申报单位全面而系统的汇报(主申报单位可以是建设单位,也可以是施工单位),单位管理人员从建设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描述。应当注意听取的重点内容如下。(1)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合法性、目的性、用途、使用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描述。(2)施工单位工程概况及规模介绍,工程特点,难点和亮点,“十大”施工新技术的使用情况,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及使用效果情况,已取得的行业主管部门给予的评价结论,以及各种检验、检测、试验的结论,用户使用的效果及满意程度。(3)设计、勘察单位对工程设计思想、工艺流程、主要用途和使用功能的满足程度。工程质量评价落实到施工全过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满足使用功能。(4)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对设计要求、标准、规范执行的见证结论,各种检测记录是否齐全、有效,评价要落实到施工全过程是否管理控制有效。(5)业主单位对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从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工作的角度作出评价,对使用安全、使用功能和效果进行评价,落实到用户满意程度。

2、看一即察看工程实体

一般是在昕汇报和看录像时,对工程的外貌结构有大概了解。一般的方法是检查组成员围绕着建筑物转一圈,然后查看一层、屋面、顶层,并按40%左右的比例抽查标准层,抽查中间几层,再查看地下室,最后回到一层,对裙房和设备层必须查看。(1)建筑物外立面看外立面及各种立面造形、幕墙、台阶、阳台、门厅、外窗、散水、水落管等。(2)屋面女儿墙和栏杆高度及表面质量,屋面卷材铺设质量,排气管设置质量,保护层铺设质量,坡度坡向、檐沟的做工是否牢固可靠。(3)室内地面、墙面、轻质隔墙、吊顶、饰面板,裱糊软包面每个节点收头的细部做法及整体观感质量。(4)地下室地面的平整度、分格缝,外墙面的防水处理,排水沟糟的细都做法,梁、柱、顶板的外观质量。(5)其他查看重点各种管道的坡度坡向、管道支架设置情况,油漆保温标识是否完整清晰,变配电室、水泵房、空调机房各种设奋安装质量和管道支架的排列情况。

3、查——即查阅工程技术资料

查验分系统、分部位进行,查阅所有建设程序规定的各种证件和批文的合法性。查阅施工现场质量保证条件的相关资料,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施工操作标准及验收规范配置,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质量目标及措施。查验建筑物全高测量、垂直度和沉降观测记录。

(1)地基基础地基承载力、地基强度,桩体强度,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桩身完整性等检测记录。施工记录和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

(2)结构工程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记录,钢结构焊缝内部质量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墙体垂直度记录,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标高记录,钢结构尺寸和网络结构记录,砌体轴线位移和表面平整度的记录,屋面淋水试验、保温层厚度测试记录和施工记录。

(3)装饰装修工程外窗和幕墙检测记录,外墙黏结强度检测记录,室内环境检测记录,施工试验记录,多水房间蓄水试验记录,烟道、通风道的试验记录,有关胶料配合比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

(4)安装工程。1)给排水工程承压管道的试验记录,排水管道的灌水、通球、通水试验记录,消防栓系统的试压、试射记录,采暖的试压、冲洗、系统调试运行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2)电气工程接地装置、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电气系统绝缘记录,照明全负荷试验记录,隐蔽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3)通风工程空调水试验、灌水记录,通风管道的严密性试验记录,通风空调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制冷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防排烟系统联合试运转与调试记录,隐蔽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4)智能建筑工程系统及系统集成检测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施工试验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

4、评—即评价

在听汇报,看录像,查工程实体,查工程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本工程从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钟点是施工质量,对工程的特点、亮点和获得的荣誉给与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要分门别类地进行讲述,对能进行整改的讲清讲透,对不能修改的却笑引以为戒,对安全试用功能上存在的问题,最好提出建设性的整改一件,帮助项目部一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发生的后果。

5、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和《建筑工程施工治疗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是工程评价的重要依据,各专业施工规范和标准图集是基本准则,只有全面熟练掌握这些标准,才能对工程治疗作出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参考文献

[1]葛兴杰,杨晓华.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修编建议.2009(03).

[2]张勇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2008(11).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48-04

一、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管理现状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工程属于现场作业,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率不足5%,这与欧盟国家、日、韩有很大的差距。2011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亿m2(建筑业统计年鉴),粗略估计施工产生垃圾达到4亿吨。

从绿色奥运到绿色世博,业内许多企业和专家在绿色施工、节能降耗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立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对企业来讲可以降本增效,对社会来说可以节能减排。施工现场指标体系量化管理成为绿色施工的重要内容。

(一)行业主管部门的需要

多年来行业内施工消耗的经验数据较少,不同类型的建筑每万平米建筑面积需要耗电多少度?耗水多少吨?产生建筑垃圾多少吨?其中能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多少吨?以及我们通过施工管理、技术进步等措施能降低材料消耗的百分之多少等等,行业管理部门需要这方面比较权威的数据作为制定行业管理规划、制度等政策性文件的支撑。

(二)项目研究的需要

绿色施工除了是节能减排环保的良心工程,实际上对于实施绿色施工管理的项目,不论是成本控制、材料节约,还是规范管理、文明施工都是有需要的,特别是指标体系中垃圾的减量、材料损耗的降低、用电用水的定额控制、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等,直接降低项目的施工成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规范、导则的要求

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第三章第。在国标针对“四节一环保”的具体指标中,有大量的指标也提出了量的要求。

2.《绿色施工导则》4 绿色施工要点中具体条款中也涉及到了量化指标的要求。

(四)示范工程创建的要求

1.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验收技术指标:

2.中建协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成果量化统计表(环境保护部分):

(五)行业发展的需要

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能找出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工序、设备、材料、技术等,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指导行业发展。

(六)施工业的需要

施工企业近年来都在努力转型,希望摆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进步型,科技发展型转变,也因此,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推广要求日益提高。

同样,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企业科技研发的导向:指标体系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能找出能耗大、消耗多、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机械设备、原材料以及施工方式方法等,从这些点着手研发出的自主知识产权,既是节能环保有利社会的,也是市场需要推广比较容易的。

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主要创新

(一)绿色施工管理标准

对建造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管理标准,依照PDCA循环,将“四节一环保”要素融入项目施工管理手册。

标准的创新点为:

1.制定绿色施工管理要求;

2.制定绿色施工策划要求;

3.制定绿色施工的管理目标和指标的要求;

4.规定编制绿色施工方案的要求;

5.对绿色施工实施和运行提出要求;

6制定绿色施工控制措施;

7.制定绿色施工绩效的监测和测量规定;

8.提出绿色施工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要求。

(二)绿色施工指标体系量化标准

以《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和《绿色施工导则》等现行国家规范标准为基础,结合我们已组织研究的几个绿色施工项目、企业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以及参考了部分类似工程的相关数据,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等给出了绿色施工的建议指标体系量化标准。

1.界定绿色施工指标体系

一个工程是否实现了绿色施工,现阶段我们是通过它是否实现了绿色施工目标来判断的,而这个目标分定性的目标和定量的目标,其中定量的目标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施工指标体系。

2.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的分解与数据收集

(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结构设计

三、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体系建构与应用对比

学习和研究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还参照了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J 5-88、《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2003、《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04-1999、《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9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等二十余个技术规范和文献资料,结合企业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经验进行编制。

(一)标准主要技术指标

1.绿色施工管理标准:对建造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管理标准,依照PDCA循环,将“四节一环保”要素融入项目施工管理手册。标准的核心点为:(1)制定了绿色施工管理要求;(2)制定了绿色施工策划要求;(3)制定了绿色施工的管理目标和指标的要求;(4)规定了编制绿色施工方案的要求;(5)对绿色施工实施和运行提出要求;(6)制定了绿色施工控制措施;(7)制定了绿色施工绩效的监测和测量规定;(8)提出了绿色施工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要求。

2.相关量化标准:指标体系的分解与数据收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数据成果服务绿色施工。

(二)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体系建构

绿色施工指标体系的组成:

1.环境保护指标体系(建议)

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注:回收利用率=施工废弃物实际回收利用量(t)/施工废弃物总量(t)×100%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4.节能与能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5.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指标体系(建议)

6.绿色施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指标体系(建议)

注:① 前两项之差指“实施绿色施工的增加成本”与“实施绿色施工的节约成本”之差;② 绿色施工应是降低施工造价的;③ 本指标体系暂无参考的目标数据,应以节约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

(三)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对比

1.通过即时分析,及时发现异常,便于项目尽早采取措施,将对绿色施工的影响降至最低。

例:

图中,2号塔吊4月用电出现明显下降,抄表员及时向项目部反映了情况。

项目部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发现该塔吊覆盖范围超过80%以上的面积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只剩下零星砼工程,因此,材料运输大量减少。

项目部经过计算分析,决定拆除该台塔吊,虽然零星材料的垂直运输需要1号塔吊吊运后再二次转运增加了部分人工,但相对于2号塔吊的能耗和租赁费用,已是较大的节约。

2.通过一定时段的纵向分析,反映相关绿色施工措施的实施效果。

例:

图为某项目2号栋混凝土用量统计。

可以看出,开工之初,绿色施工管理措施不到位,出现了超限额用料的现象,随着绿色施工管理的深入,混凝土的损耗得到控制,利用率提高。

3.通过阶段分析,对比一定阶段内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差距,肯定成绩,查找问题,实现动态目标管理。

区节电率对比图

电能消耗

某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各区用电统计。

可以看出,实际值较大比例的低于目标值,证明基础施工阶段节电措施效果显著,同时,可以考虑适当调低目标值以增加积极性。

相对来说,生活办公区节电效果更好,分析该区采取的几项节电措施,可以作为重点措施在类似工程推广。

4.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实证

建筑改造――西安大华纱厂既有建筑改造工程,占地面积1.5万m2,厂房建筑面积8.0万m2,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重量为2万m3,再利用8000m3。

在该项目上,进行了再生骨料技术研究与应用。

采用移动破碎机对拆除建筑垃圾进行就地破碎,生产再生粗骨料5~31.5mm、再生细骨料1.0~5mm、再生粉料

①利用砖渣及废混凝土碎块为原料生产的再生粗、细骨料,在施工现场可作为道路基层材料外,也适用配制用于室内的砌筑和抹灰砂浆以及低于C25强度等级的绿色再生混凝土。

②由于砖渣来源于烧结砖其主要成分为烧粘土,含有大量的具有活性SiO2和Al2O3,使砖渣再生细骨料砂浆在相同水泥用量和拌合物性能相同条件下抗压强度优于天然砂浆,为再生细骨料的广泛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再生细骨料可应用于各种干混砂浆的配置。

③可通过掺入外加剂和掺合料对再生骨料砂浆及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以扩大再生骨料在砂浆和混凝土中的应用范围,可更好体现再生骨料本身的潜在价值,以取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④必须加强在现场破碎再生骨料过程中对粉尘、噪声的控制,将二次污染控制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才能满足施工现场的环保要求。

5.标准主要技术指标的关键

定量控制是现阶段绿色施工的关键,绿色施工的关键是节能、减排! 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

节能怎么实现――用电计量、定额使用、鼓励新能源!

减排怎么实现――垃圾减量,回收再利用!

减少资源消耗怎么控制――定额用水,材料的限额领用,降低定额损耗!

降低污染排放怎么控制――中水回用,垃圾利用!

建筑企业的责任是实现和完善绿色施工标准化。现阶段,我们因为缺乏基本数据、绿色施工普及度不高以及深入度不够等原因,需要定量化来具体某些要求,以确保参与绿色施工管理的工程至少能达到基本要求,这是绿色施工初期阶段的体现。随着绿色施工工作的推广和深入,每一个工程都能满足现阶段提出的这些定量指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立足“四节一环保”,创造更多更适宜的绿色施工创新技术,把绿色施工工作向前推动一大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施工导则[S].2007.

[2] 牛跃林,骆凤平,吴强等.浅谈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措 施[J].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20(3 ):268-270,283.

[3] 张利,田 宝华,肖正直.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31(3):127- 130.

[4] 刘洪峰,廖小峰.谈绿色施工[J].基建优化,2015,26(6):27-28.

[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T 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 竹隰生,王冰松.我国绿色施工的实施现状及推广对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5,27(1),97-100.

第4篇

1.1.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专业分类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4年9月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以下简称设计标准),要求全省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民用建筑设计必须满足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设计标准在执行国家新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下简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了江苏省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特点及适宜性技术,按满足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设计评价目标编制。设计标准主要有八章,分别是建筑策划、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及景观环境设计等专业。各专业的设计指标要求对应了评价标准的各项分类控制项和评分项的指标要求。对应评价标准分类指标中的控制项条款,设计标准采用了强制性类似条文,评分项则以一星级的获取分数值为底限。

1.2.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

设计标准在项目立项和绿色目标定位的前期阶段,首先提出了“绿色建筑策划及设计文件要求”,将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分为以下时段。

1.2.1.绿色建筑策划。绿色建筑策划包括绿色建筑的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编制绿色建筑策划书。策划书主要内容有前期调研,项目定位分析,绿色设计概念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以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等。项目立项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设绿色设计专篇,通过绿色建筑策划论证项目选址、功能定位、绿色目标的合理性,并对当地区域的控规和详规提出反馈意见。

1.2.2.项目的方案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报批应根据招标文件编写绿色设计专篇,对绿色建筑策划中提出的绿色建筑目标进行方案技术论证。方案论证一般以规划建筑专业为主体,结构、园林景观、室内装修、暖、智能化设计和经济都应有分析论证。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在方案比选中优化绿色设计指标。

1.2.3.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规划主管行政部门对方案报批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各专业在深化论证的基础上落实绿色指标中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区域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土地空间利用,绿色交通规划,绿色能源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目标。

1.2.4.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是绿色建筑工程设计蓝图的全面表达,也是完成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系统编制。各专业通过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而实现绿色建筑评价目标。对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控制项和评分项条款,设计专业按各专业属性有分工和协作完成文件的编制。除各专业蓝图外,在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设计专篇,该专篇应由建筑专业综合协调,分各专业(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景观园林、电气智能化等)进行说明。在专篇中还需说明各专业对绿色施工与项目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有关设计评价有5类指标。分别是节地与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在每类指标中设有控制项和评分项。如“节地与室外环境”中有4方面共15条。结合前面设计标准的章节编排可以看出,评价标准的指标是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四节一环保分类的,对每一类指标的设计达标都需要多专业的技术组合才能实现,如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是要求建筑、结构、水、电、暖、景观园林、室内装修都必须执行的技术指标。节材也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专业在设计标准中列出。从时段性来讲,绿色设计评价虽然要求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开始,但分类指标的技术要求却从项目的绿色策划就开始了,这一时段性在“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评价中表现突出,且具有不可逆反性,或者说如果从项目策划时没有确立绿色目标违反了绿色评价标准中的控制项条款,则该项目将不满足绿色评价标准,不会评价为绿色建筑设计。

2.“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控制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1评价标准4.1.1条“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建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依照《城乡规划法》绿色建筑策划阶段应根据城市、乡镇的控制性详规核实项目选址的合法合理性。《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的修改送审稿,从立法的高度保证绿色建筑的全面推行和发展。其中第十条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交通等专项规划……。应当将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很显然“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保证项目在绿色策划阶段落实设计评价的控制性指标。在项目绿色策划调研中应有基本农田保护,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

2.1.2.评价标准4.1.2条场地安全要求:“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该控制项要求项目策划、选址中应委托环境保护部门及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现场勘测,完成地块的安全评价和灾害防治报告,编制项目环境评估报告,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根据确定的建筑功能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1.3.控制项4.1.3条“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该条是对绿色建筑自身污染排放的要求,建筑方案完成后确定了建筑规模和功能,环境评价报告应对排污治理提出标准限值以及防治处理技术措施,设计中的对应专业应在后阶段的文件编制中完成技术设计,以满足该条款的要求。

2.1.4.控制项4.1.4条是建筑设计日照标准要求,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列为强制性条文。建筑设计咨询单位都有成熟的民用建筑日照标准模拟计算机计算软件。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日照模拟演算可以优化建筑布局并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建筑日照标准是规划许可审批的控制性条件,也是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设计文件编制的控制性技术指标。

2.2.评分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2.1.“土地利用”方面评价标准从建筑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绿地率设计及地下空间设计三方面给出不同达标的得分值,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施工图文件设计来讲,这些指标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就已经确定了。而且一般公建和居住建筑的容积率、绿地率是作为规划设计要点列入土地出让条件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也会列入规划要点,但也有建筑方案设计的技术合理性要求。土地利用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中应该有表达,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是对规划设计方案阶段的核实和再确认。

2.2.2.“室外环境”方面评价标准制定光、声、风、热四个物理环境质量指标,4.2.4条要求建筑护结构装饰采用玻璃幕墙时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本条在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电气照明专业的方案设计中得以落实,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选材的技术指标。为鼓励建筑不用玻璃幕墙和夜间照明,本条规定非幕墙建筑和不设室外照明(论证合理)可直接得分。4.2.5条“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本条在项目前期策划环境评估时对项目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在建筑设计方案完成后对项目环境噪声进行预测,且应在项目环境评价报告中完成。文件中应对环境噪声的控制指标通过选材和技术措施来实现。4.2.6条的风环境控制是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得以实现的,在建筑方案比选论证时,应进行风环境模拟计算,调整建筑规划布置和建筑空间设计,从而优化室内外环境和建筑自然通风条件。建筑风环境优化设计应在建筑规划和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这也是绿色建筑中建筑气候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被动式技术之一。评价标准4.2.7条“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提出室外活动场地遮阴面积10%、20%,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指标要求,本条由建筑专业和景观环境专业在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3.“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共有4条指标,其中场地公共交通设计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该在城市区域详细规划中完成。在土地出让和规划设计要点中应有条文说明。场地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及停车场设计由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在施工图设计中给以图文表达。公共服务建筑,包括居住建筑的公共服务配套建筑在空间利用资源共享设计等方面应由建筑专业在方案设计阶段完成,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4.“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方面,地形地貌现状利用设计,雨水基础设计及专项规划设计,绿地及透水地面设计,地表及屋面雨水径流规划,植物配置及覆层绿化,居住建筑绿地乔木配置及公共建筑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指标,需要建筑规划专业、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景观环境专业进行协作设计,当有室外地下工程时,结构及室外综合管线应有提资文件。“场地设计和场地生态”在项目绿色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在绿色专篇中有文字说明和图纸表达。《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景观环境设计一章中提出了设计指标。场地雨水专项规划和场地径流设计宜由建筑规划、园林设计专业提资,由给排水专业落实量化技术指标。

3.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3.1.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设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2008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2003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在各专业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中增加了建筑节能的内容,“规定”中没有单独列出景观园林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在“总平面”中提到了绿化和景观环境的控制性要求,室内装修的内容在“建筑”专业中描述。“规定”在设计时段中没有编入“项目策划”的内容,设计文件编制是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展开的。目前的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部门的专业设置和“规定”的专业编写是一致的,即设置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和电气五个专业。经济概算作为专项审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一般由园林管理和消防管理审查。2001年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后,江苏省各地市施工图审查部门增加了“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

3.2.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需求

从本文前面对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的时段性和专业属性分析可以知道,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中“节地与室外环境”的控制性指标是在项目策划及方案设计阶段就应确定的。在评分项中“土地利用”,“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也是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方案设计中确定的技术指标,所以这些指标的审查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之前由规划审批部门组织审查。为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弥补了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某些技术指标在时段上的滞后的问题。另外,在专业设置上,除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五个常规专业外,要逐步纳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智能化系统等专业设置,这样将和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相一致,也便于实现评价标准分类指标的专业分工和技术指标的系统集成。江苏省在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同时,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参考样式》三个技术文件,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提供了指导和方便。

4.结论和建议

4.1.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措施

从上文“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设计评价分析中可以得知,虽然设计评价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但有部分的技术指标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就基本确定了,还有部分指标是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落实的,这些指标是要在规划审查阶段把关绿色建筑工程是否满足评价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许多指标的不合理性是很难逆转的,如场地安全、绿色交通、能源综合利用、日照标准及建筑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等。如果忽视了项目策划和方案设计阶段的绿色技术指标审查就会造成项目的合理性缺憾,而大的设计变动亦会造成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及时间耽误,这些都不是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初衷。江苏省住建厅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完善了施工图前期绿色建筑技术指标的审查。但前期绿色指标的专业性很强,还需要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参与配合。江苏省近几年开展了“绿色城市示范区”工程,在《绿色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中设有专项规划,包括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土地空间利用发展规划,能源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等。当这些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绿色项目的前期策划指标就有了技术保证,把专项规划的绿色指标列入土地出让条件中,有利于规划部门审查落实项目策划和项目方案设计的绿色技术指标。所以开展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深入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性措施。

4.2.完善专业编制是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系统化要求

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 节能 绿色照明[Abstract] green building refers to the whole building life cycle, to maximize th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energy, land, water saving, material saving), protect environment and reduce pollution, provide health, application and efficient use of space for the people, and the natural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architecture.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energy saving; green lighting;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绿色建筑建设管理要求正式纳入立法。《规定》首先明确四大类建筑必须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政府对绿色建筑的建设要求日益严格。要想实现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电气设计的因素。

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标准

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是环保(绿色)和节能,而绿色建筑中电气设计亦应围绕这两个主题进行,关于绿色建筑设计国家和地方现行标准、规范有如下版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 - 2010;《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176-2009;《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一星、二星、三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条款分为控制项条款、一般项条款和优选项条款。评价的项目需全部满足控制项条款;根据满足一般项条款和优选项条款的程度确定绿色建筑等级。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住宅建筑

公共建筑

注:当标准中某条文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该条款可不参与评价,参评的总项数减少,等级划分时对项数的要求可按原比例调整确定。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电气设计内容

由《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可以看出绿色建筑的设计应该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是一个所有专业根据所定目标共同努力去实现的系统工程。

其中与电气相关的内容如下表:

上表中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必备条件;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条件;其中优选项是难度大、综合性强、绿色度较高的可选条件。

从上表分析看出,绿色建筑电气系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系统设计的节能;二是科学管理的节能;三是电气产品的节能;四是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建,其中必备的控制项在我们以往的设计中已经参照国家节能、照明等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在执行,相对容易达到;而在一般项和优选项内的科学管理和电气设备产品在当今的科技发展及人们的节能管理意识提高的状况下也都可体现;由于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起步不久,同时各地气候、经济发展又不相同。因此再生能源利用是绿色建筑的电气设计设计难点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4、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设计的难点

《可再生能源法》中第二条:“本法所称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和第十七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但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造价先对较高,成本回收常常需要10~20年不等,这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采用何种形式能源。要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合理的确定,才能真正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才能实现建筑的绿色设计。同时风能、太阳能等独立发电系统原动力不可控,电能质量不佳,调节能力有限,能量转化效率低,投资成本较高,为了优化电力结构和方便统一调度,并网发电已是大势所趋。为了不影响电网的质量,必须保证使发电系统的输出电压与电网电压在频率、相位和幅值上保持高度一致,而且发电系统和电网间功率能够双向调节。这就牵涉到的功率因数较正、大功率变换以及高稳定性系统设计等技术,也是我国国内新能源发电技术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5、电气节能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环保电气设计存在着价格、技术等方面问题的制约,那么换个角度思考,我们通过节能设计降耗实现低碳、实现环保,也是对绿色建筑的一种贡献。电气节能设计应包括以下关键点:

供配电系统节能:降低配电系统自身的能耗,提高设备用能效率;

(1)合理确定建筑物的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宜对不同类型的设备分组计算,精确选取变压器值。

(2)变配电机房位置尽量设置在负荷中心,各层配电竖井的合理设置,缩短配电距离,降低线路压降损失。

(3)按照经济电流合理选择电缆截面,降低线路损耗。

(4)在低压配电系统设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大于0.95,减少无功损耗。

(5)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建筑设备实现自动华模式化的自动控制,实现建筑设备及环境的自动化节能控制。

(6)空调器、水泵等采用节能型电动机,提高电动机的能效。

(7)对于动态变化的负荷,如:冷冻泵、生活给水泵、空调器、新风机等,采用变频器控制,根据负荷大小实时调节电能供应。

(8)照明节能:一般照明采用直接照明方式,所有照明灯具、光源、电气附件等均选用高效、节能型,推广LED照明光源,提高照明方式与照明器具的效率,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公共区域(门厅、走廊、会议室等)、大开间办公室、外部环境照明等实行集中管理实现照明系统的实时控制;

(9)节能管理:避免人为浪费,通过设置计量及能耗监测系统,提高人们用电的节能意识。为提高用能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准则;方法

1 前言

由于我国还未形成系统的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理论和体系,更未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制度和运行机制,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缺乏可靠的数据来源和现实依据。本研究根据对我国现状与国外经验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全面反映建设工程质量内涵的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空间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构建了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具体方法。

2 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准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必须遵循严格的准则,从而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因此,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应遵循以下七项准则:

2.1客观性

由于建筑工程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因此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必须客观反映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使质量评价体系成为一个整体,为此,质量评价的数据和资料必须全面可靠,评价人员和评价标准应保持最大限度的客观公正。

2.2综合性

对于同一个评价对象,评价主体并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不同,其所对应的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也不尽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设工程质量的概念与内涵日趋复杂,不仅仅是建筑工程最后的实体质量,还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过程管理质量等,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于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和期望日益提高,政府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范围也日益复杂化和综合化,因此,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必须符合综合性原则。

2.3系统性原则

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任何环节都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因此,质量内涵存在多维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只有遵循系统综合原则,才能正确反映质量的整体性评价结果,这就要求评价指标及标准在层次和时序上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2.4导向性

这一原则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政府部门的政策和措施对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具体通过在质量评价指标、标准及权重的设定来实现;另一方面,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宏观质量管理以建设工程质量评价所确认的宏观质量状况为基础和前提,质量状况对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措施具有导向性。

2.5预测性

建筑产品都具有较长的寿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建设工程质量状况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评价,是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预见建设工程质量状况的未来发展,从而确定宏观质量管理的政策思路和目标,更好的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及其结果应能反映未来建设工程质量状况的走势。

2.6动态发展

回顾我国的建筑业,建筑工程质量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的提高,此外,随着实践的发展,对于工程质量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入,只有不断完善、改进、更新评价标准和观念,使评价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和预测,才能使质量评价更具有实际意义。

2.7规范性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每个环节都相继出现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和规范,也是必须遵循的最低要求,质量评价必须依据相对规定的体系和方法、根据设定的方案或程序进行,原始评价结果的表达以及汇总等都必须符合固定的格式或要求。

3 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方法

建筑工程评价有多种方法,不仅仅是传统的质量标准,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出现了多学科交叉的评价方法。另外,由于系统科学、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其定量化的评价方法不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仅研究开发的评价方法和模型己有数百种之多,但目前还没有见到统一分类。笔者认为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可分为三类:系统分析法、决定型评价法和比较型评价法。

3.1评价方法

3.1.1系统分析评价法

前文已经提出,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质量评价必须系统全面。而系统分析评价法就是将分析对象视为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出发,针对其特定的目标,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和系统工程理论就其基本问题为之建立数学模型与模拟实验,据此对若干个指标进行数学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此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选出比较客观的一种方法。目前常用的系统分析评价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法、功效系数法、层次分析法、多目标线性规划法、可能一满意度法(PS法)等。但本方法考虑因素较多,较为复杂,但其且准确度较高,较为客观。

3.1.2决定型评价方法

建筑工程质量中由主控项目,也有一般项目,对于这个特点可采用决定性的评价方法,决定型评价方法是设定几个评价项目及其评价标准进行分等,决定该项目是否采用的优先顺序。虽然决定型评价法是以评价者直观判断为基础,但该方法用评价项目和评价指标将定性的因素指标化,这有助于直观判断,从而以防止直观容易产生的独断和偏见。采用决定型评价方法,在根据各评价项目的评价比标准综合评价结果时,对各项目的评分,可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计算,以数值进行判断:也可用图形或表格等形式表示,以图形进行判断。后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完全是定性的、直观的;前者是综合的,应尽可能地客观和定量化。

决定型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方法:加权评分法、加乘评分法、加法评分法、渐聚群意法及特尔斐法等。

3.1.3比较型评价法

总的来说,比较型评价法是在技术经济评价中应用最广、最成熟的一种评价法,由于这种质量评价方法的简洁及客观性,他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现已有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和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是借助于一组能从各方面说明技术、经济的指标,对实现同一目标的几个不同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一种评价方法。它既可以用于技术决策、也可以用于经济决策,因此,可以贯穿整个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过程。

比较型评价方法的工作程序如下:首先针对不同的目标,从中选择适当的对比方案;然后,从对本方案中,进行定量比较;接着进行方案的综合评价:最后优选最好的方案。比较型评价法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这种评价法侧重于方案间的定量计算比较,对定性分析比较不够重视。

3.2评价方法的选择

从上文可以看出,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而每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必须在进行质量评价值钱必须考虑全面。而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指标有多种,在这些评价指标体系中,既有指标问的横向联系,也有指标间的纵向上的层次关系;既涉及确定性因素,也包含模糊因素;既有定性因素,也有定量因素。此外,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变通,既要充分吸收广大专业人员和技术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又要尽量减少不利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笔者认为,最好选用一种评价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评价,更能获得全面、严谨的评价结构。

第7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方法

0前言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我国各行各业中都在积极履行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建筑行业来说,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环境破坏问题已经日益显露出来,因此绿色建筑评价方式与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笔者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从而能够积极促进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使我国积极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道路。

1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建筑施工工程中,应该加强对绿色理念的践行,做到合理利用资源能源,使资源得到一定的节约,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减少环境污染,使环境得到积极的保护,以此能够促进我国的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与舒心。而对于绿色建筑技术来说,在施工中,应该合理控制能源质量、水电以及环境等问题,以此能够使建筑得到一定的绿化。对于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能够促进节能节地目标的实现,而这也积极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当前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分析与运用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能够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人们营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绿色建筑评价的技术与方式

2.1准备阶段的绿色评价

建筑工程施工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而在这一阶段,可以积极实施绿色建筑评价,主要针对一些对象类型进行评估,进行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实施。首先,应该对评价对象的类型进行积极确定。由于评价标准受到不同类型对象的影响。所以,作为相关人员来说,应该,从对象所在的自然环境,以及对象的建筑因素入手,对建筑评价的框架进行积极确定,从而能够将准备阶段的工作做好。

2.2评价标准的积极确定

对于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来说,主要包括两种: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而对于这两种评价标准来说,有着各自的优缺点。然而,在现实评价过程中,应该对国家标准或者国际标准进行积极借鉴。而如果不能对现行的国家评价标准作为采纳,可以针对当地的现实发展情况,对评价标准进行制定,这一过程中可以积极采纳专家给出的意见等[1]。此外,对于评价标准来说,主要借助标尺的形式,并且能够对当地的发展状态进行合理反映。此外,还要在评价过程中,注重核心方面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应该对数据信息进行积极收集,然后实施测试工作。另外,作为评估人员来说,应该从评价标准出发,分类归纳所收集的信息内容,并且实施定性的判断。此外,在现实的评价中,作为评价人员来说,可以输入相应的设计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数值,并且以评价标准为依据实施评价,从而能够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2.3总结阶段的绿色评价

这一阶段中,应该综合所有评价层次的结果,借助配合权重系统,计算评价结果。而在这一过程中,对评价人员也有相应的要求,评价人员应该具有相应的资格水平,才能在评价过程中实施规范的评价。而对于评价的结果,应该通过加权累计的手段来计算,综合所有的评价分数,并且针对不同的分数,对绿色建筑的等级进行合理确定,最后,还要对相应的登记证书进行颁发等。

3加强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

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的评价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并且评价内容也不够全面。因此,应该加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完善。首先,应该将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构建起来。而在这工作实施之前,需要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且积极响应环境保护政策,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发展目标,以此才能有效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其次,还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针对我国的发展实际,还要将我国相应的法律条文作为发展的积极参考与借鉴,才能使评价标准更加客观,以此能够使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除此以外,要想使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加完善,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与准确,一方面,应该保障评估的准确性,使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公正性与公平性;另一方面,还要还要积极从当地的现实状况出发,进行指标体系的制定;此外,还要积极考虑建筑行业的现实发展状况,以此能够在评价过程中,具有全局意识,能够对不同角色的利益进行积极考虑,以此能够促进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发展[2]。最后,在评价过程中,针对评价方法,应该将定性评价积极向定量评价方式转变。作为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大多数都是借助累积的形式进行计算,然后再对总评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等。但是,随着实践经验的证明,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对于绿色建筑来说,不仅仅对艺术造型加以重视,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然而,在生产、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过程中,其中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有一定的数据,但是这很难进行定量评价,因此,当前应该加强对评价方式的完善,促进评价的科学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评价体系的建设。而建筑评价体系的绿色环保也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于当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能源节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增强自身的绿色环保意识,促进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从而能够积极走向绿色环保道路,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酒淼,宋凌.绿色建筑使用后评价方法研究思路[J].建筑科学,2015(12):29-31.

第8篇

[关键字]建筑工程 加固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175-2

0引言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是采用钻探、坑探、野外测试、物探等现代地质勘探手段和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测,从而获得建筑物场地和地基的地质条件,在此地质基础上对建筑物进行基础设计,最后进行施工建造。地质勘察结果和在此基础上的基础设计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因此对建筑物工程的地勘工作必须获得全面准确的地质资料,这样才能保证相应工程的基础设计方案符合该地质条件,从而保证建筑物质量。

1建筑工程勘探手段

1.1钻探技术

在地质勘察中需了解地质内部结构,因此钻探技术在地勘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钻探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较多,如人的因素、机械设备、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的因素影响较大。人、设备和环境是钻探工作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些条件都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和对钻探结果的不利因素。因此,钻探成果中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2坑探

坑探更多的是运用在山地场地,采用人工和机械进行剥土,对地质浅表部分开挖探井,适合地表浅层地质勘探时使用的一种勘探技术。这种勘探技术的优点是容易直接观察地质现象,能够直接开展实验、取样。但是其勘探深度有限,只能进行地质的浅表性勘探。

1.3工程地质野外试验

建筑工程的地质野外试验主要指通过地基处理试验、灌浆试验和触探试验等获得地质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能资料的一系列试验。如灌浆试验的进行可获得地层岩体的透水率、完整程度、断裂带、裂隙等的分布和发育状况等一系列力学特性。目前这一领域的设备和技术发展非常快,如灌浆孔浆液注入量已实现自动记录,并且灌浆记录仪已经从传统的一台记录仪记录一台灌浆泵工作状况,发展到一台记录仪可同时记录多台灌浆泵的工作状况。

1.4工程物探

工程地质野外试验勘探的是地质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而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中的物探则是对勘探区物理场情况进行勘探。工程物探主要包括以位场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直流电场勘探、磁场勘探以及重力场勘探和以波动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电磁波和地震波勘探。通过测定的物理场数据进行分析推断地质体的构造、埋深、发育情况等,为建筑工程的基础设计提供资料数据。

2当前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质勘探的设备和技术不断发展创新,通过各种地质勘探技术测定的数据资料也更加准确、可靠,这些进步都为建筑工程的基础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地质勘察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够

地质勘察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了解地质构成,另一方面是了解土体的力学指标。地质构成对基础处理方案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学指标则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基础处理方案和工程造价对建筑物的施工都有绝对的指导意义,因此地质勘探的价值不言而喻。而由于建筑场地的唯一性,勘探结果对各个不同的场地并没有可比性,因此选择一家专业规范的勘探单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建筑的安全、工程的造价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2.2地勘部门地勘报告质量不高

目前外业勘探已经逐渐走向市场化,一些勘探单位为了业务,报出了比成本价更低的价格,这就必然导致外业勘探出现造假。一般来说,《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需要包括勘察工作概况、影响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地层结构及其变化特性、水质条件等情况,并应该对拟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以提出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建议,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1]。但是有些地勘部门提供的报告错误百出,并一再简化,对该说明的问题避而不谈而对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却大谈特谈,其做法是蒙哄不懂专业的管理人员和去迎合部分设计人员只要提供地基承载力这一指标。

2.3勘探方法不对

由于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勘探得到的数据并不能完全反应土层的实际情况。如有些勘探部门用静载荷试验压裂探坑两侧土层为标准来确定承载力,由于两侧土层的深浅并不一定是一致的,若一侧深而另一侧浅则会得到不同的压力值,这时就很难界定需要用哪一侧的压力值来作为地基承载力,另外往两侧土层的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会有一个夹角,不能说明该压力值就是竖直方向土层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

2.4地质勘察缺乏监管

目前工程勘探的前期阶段一般由建设单位自己选择勘察单位,一方面建设单位缺乏专业知识,对地质勘探缺乏足够的重视,并且建设单位为节省资金往往对勘探技术要求不高,主要求能够出个成果就可以。另一方面,地质勘探都是野外作业,整个过程并没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去监督,勘探成果是否造过假、力学指标是否精确都无法得知。

3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分析评价

3.1建筑工程地质评价工作的复杂性

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分析并进行评价是全部勘察工作最重要、最精华的部分。它是在综合地质勘探各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透过条理化、概化并进行适当的推断,同时联系各种实际操作中的经验以及判断上升到理性高度之后得出的评价。对建筑工程地质评价的标准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并且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各个不同地点均会有不同,各个不同勘探场所之间并没有可比性,因此对建筑工程地质评价工作具有复杂性。

3.2建筑工程地质评价标准的运用

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地基融为一体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2]。建筑工程的地质评价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随着勘探和建设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建筑工程地质评价标准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中岩体的分类从原来的单一的从年代以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以及名称作为依据,发展以多因子力学指标和岩体类型作为依据的综合分类,变得更加科学和准确。

(2)以地质背景作为根据的区域稳定性评价发展为建筑工程使用标准年限的频率概念,这样的发展使得地质工作人员摆脱了无法量化的抽象概,简化了地质工作程序。

(3)可使用基岩面的标准已经由风化程度的定性评价发展为按照建筑物类型、规模以及混凝土强度与岩体强度的比值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4不均匀地基加固处理措施

不均匀的地基岩土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的力学特性会有所差异,地基反力的集中体现比均匀地基更为明显。因此为了避免给建筑物留下安全隐患,对不均匀的地基岩土要采取一些措施,除了在基础设计时沿基础纵横向而设分布钢筋外,一般情况下,要采取如下地基处理措施:⑴对于建造于不均地基土上的建筑物基础应加大基础刚度。⑵建筑物应尽量避免采用不同的基础型式。⑶同一建筑物基础不应置于岩土性质绝然不同的地基岩土层上。⑷对于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单独柱基应沿基础纵横两个主轴方向设置系梁,特别是各柱基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异明显的柱基或各柱基埋深差较大的基础。⑸对于桩基应设置桩帽(单桩)或桩承台(多桩)且沿纵横主轴方向设置系梁;特别是桩底持力层差异较大的桩基础。

5小结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仍有一些理论和具体操作守则尚不成熟,不能得到严格遵守,始终处于经验或半经验状态。对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分析要更严谨,同时加固处理措施也要做到位,从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工程事故。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顶岗实习 具体措施 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33-01

顶岗实习是所有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已安排学生在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再加上顶岗实习单位分散、实习周期长等各种原因,我专业研究了顶岗实习的具体措施,使得顶岗实习工作能按计划有序进行,确保顶岗实习的训练效果以及学生安全。具体如下:

一、加强顶岗实习前的准备、训练和安全教育

1.岗位技能训练

岗位技能训练是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集中训练,是在全部专业课结束后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也是在顶岗实习开始之前,对学生专业知识应用的检验和专项技能的强化,为学生顶岗实习乃至未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岗位技能训练是实施“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

2.进行岗前准备

要使得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并达到相应的效果,岗前准备必不可少,主要有以下几个准备:①分配指导教师;②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落实好顶岗实习单位;③根据被指导学生不同的实习单位、岗位及要求,会同实习单位确定具体实习内容并拟订实习计划;组织学生学习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和具体的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阐明时间安排和步骤,提出写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的要求,介绍实习单位情况和实习应注意的事项,宣布实习纪律等。

3.安全教育

建筑行业属于危险性行业,因而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根据国家有关新工人安全教育的要求,结合建筑施工现场的特点,制定学生实习安全生产须知,学生通过学习之后必须进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考试,成绩80分以上者方能进行顶岗实习。

二、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中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要求尤其重要。

1.指导教师

①会同企业师傅共同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对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能力、专业素质等进行具体指导,可采取定时、定点到企业现场指导与电话指导、在线指导等相结合的方式;②指导学生填写实习周记和撰写实习报告;③指导学生合理选题和撰写开题报告以及论文;④下达毕业顶岗实习任务书;⑤指导学生实习;⑥指导学生整理、装订毕业顶岗实习材料并组织参加答辩;⑦负责学生实习考核和评定实习成绩;⑧负责写好学生实结;⑨掌握所有被指导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状况等信息资料,并做好与学生联系指导的记录;⑩负责收集和装订与学生顶岗实习相关的各种材料。

2.班主任

①安全教育管理;②政治思想教育;③职业道德素质教育;④实习前动员,讲明实习目的、实习纪律;⑤对分散的学生,除现场指导外,至少每周通过电话、网络在线与学生和企业各联系一次,掌握所有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状况等信息资料;⑥负责向学生传达与班级有关的学院及分院的各种信息;⑦班主任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后期的签约。

3.实习学生

实习的学生,应全面地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期间要求做到:

①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尊重和服从师傅,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遵守实习基地上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

②认真做好实习纪录,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周记。

③毕业实习结束前,要写好毕业实结报告,必要的图纸、附件,报告要求语言简练,内容真实,书写工整,图文并茂,字数满足要求。

④完成顶岗实习考核表。

4.企业师傅

①对学生实习出勤情况进行考勤;②确定学生实习岗位;③对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进行指导和传授;④要求学生进行安全活动交底;⑤把自己的工程经验传授给学生;⑥参与学生毕业答辩;⑦对学生最终顶岗实习进行考核和评价。

三、严格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

顶岗实习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考核和评价的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达到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技能及综合素质的目的。顶岗实习考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⑴实习周记内容评分标准(25%),评分项目主要有:周记次数、周记内容中含有专业知识情况、周记内容重复情况和周记内容是否从实际工作和实际角度出发。

⑵实习报告评分标准(25%),评分项目主要有:实习单位介绍、实习岗位、实习主要过程、实习主要内容和实习的主要收获和体会。

⑶企业鉴定评分标准(20%),评分项目主要有: 实习过程中企业平时考核成绩和实习结束企业综合考核成绩。

⑷实习答辩评分标准(30%),评分项目主要有:答辩自述情况和问题回答情况。

四、毕业顶岗实习审查

根据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规定,所有同学必须通过以下条件审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其考核资格:

(1)顶岗实习单位或实习岗位未获指导教师认可的;

(2)顶岗实习期间发生重大错误,被企业劝退的;

(3)顶岗实习周记少于25次的或者顶岗实习报告未写的;

(4)实际实习天数不足规定天数的70%的。

通过上述条件审查后,实习的同学才能有资格参加顶岗实习答辩。

五、毕业顶岗实习评价标准

如果学生顶岗实习的每个环节都能不折不扣地完成,说明顶岗实习是成功的、有成效的。对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成效如何是由有资格参加考核顶岗实习学生和学生考核的综合成绩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学生所占的比例来评价,即所谓的顶岗实习成效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赵红,黄伟朵,李茶青.测量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报,2010.6:103-106.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筑工程质量政府监督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顶级层次,是站在整个国家和公众利益的立场上,依据建筑工程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对参与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使用功能的实体质量实施具有权威性的强制性监管,来满足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基本要求;在合理的使用寿命内,保证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环境质量;确保使用功能的实体质量;装饰装修的效果应该达到美观、实用;维护国家和集体大众利益。

一、我国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体制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体制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制应运而生,并随之不断发展进步:第一,经历了建筑工程投资主体由国家为主向国家、企业、个人的多元化转变,且投资使用有偿化;第二,建筑工程建设方式实现了由建设单位自我组织向市场化发包的转变;第三,建筑工程施工任务由国家分配转变为企业投标承揽;第四,建筑工程的材料设备由国家计划供应改革为市场供应;第五,建筑工程的建筑物由"产品"变成了"商品"。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

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有着客观的规律性,是按照建筑工程实施建设的基本程序分阶段逐渐形成的。每个阶段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三个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监督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评价体系,才能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整体优化的目标。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

该体系是指建筑工程中各责任主体和管理主体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控制的组织实施方式方法。它包括直接参与建设主体的质量审核监督、业主及物业等中介组织对参与建设主体质量行为和活动的督促与监督、代表政府和公众利益的政府质量监督。其中,建筑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是整个体系的最高层次,其监督的内容涵盖了建筑工程所有参与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是最整体最全面的监管。

(二)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该体系是指建筑工程各参与主体或监管机构内部组织系统为保证建筑工程产品质量、建筑工程活动质量和建筑工程服务质量达到客户的要求和期望的标准,所建立起来的并规范实施的具体细化的质量职能和措施。国际建筑行业普遍实行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ISOI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对于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该体系是指建筑工程的质量的标准化和认证体系。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包括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建筑工程活动质量评价和建筑工程服务质量评价。评价标准是该体系的关键,评价标准随着建筑工程质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是建筑工程质量需求的具体化和度量化,该体系是基于评价标准的质量评定过程,通过有效的评价,对建筑工程质量给予形象地可识别的描述,促进建筑工程各主体提高质量,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三、发达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特征

我国已经成功加入了WTO,建筑行业作为第一批开放的行业,毫无疑问将面临国际市场上新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也不例外,必须要遵照国际惯例,实施有效的调控和监督管理,以更好地保证国家和公众的建筑工程质量整体利益。纵观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几个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建筑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践,总结他们在监督管理思想、体制、法制体系3个方面有效运作的共同特点。

(一)思想特征

国外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是基于建筑工程质量形成的本质规律性和质量管理的内在特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运作高效的质量管理制度,以规范的法制化管理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其思想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建立质量观念,提高各责任方主体的质量意识;构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控制管理的思想;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三大体系,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二)体制特征

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行业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三个建立、两种许可、两个重点。三个建立即建立和完善建筑行业的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行业市场;建章立法,调整建筑行业发展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两种许可指的是对建筑专业组织和建筑专业人才的注册许可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许可制度。两个重点是指对住宅建设的管理和对政府投资的公共建设项目的管理。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改革方向是集中管理,精简机构,建立环境、交通、建筑集成化的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三)法制特征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制是指国家制定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秩序的法律制度及其法规体系,是政府实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工作和主要依据,是建筑市场机制得以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一定要做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秩序的法律体系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国际性。法律体系具有完整性才能使建筑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所有各方的建设行为都纳入法律规定的轨道,法律体系具有科学性才能适应建筑行业技术进步的需要,法律体系具有国际性才能使得本国企业积极采纳和推进建筑行业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促进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的国际化。

四、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方针

(一)坚持质量第一原则

建筑工程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就是在建筑工程管理和建设活动中要牢固树立质量观念,增强质量意识,把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严格实行质量否决权,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工作在建设活动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活动中的核心思想,建筑工程产品质量形成过程是各个阶段的建设参与者的智力劳动和物化劳动积累的全过程。人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发挥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控制思想。

(三)坚持以预防为主

建筑工程质量有较大的隐蔽性和后效性,由于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缺陷和事故带来的损失具有极大的严重性和浪费性,故要以预防为主。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以预防为主就是重点做好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防患于未然。

(四)坚持质量标准

质量监督的关键是评价,就是对其过程和结果的是否符合性给予客观判断,质量标准是评价建筑工程质量的量化尺度,是质量要求的技术反映,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坚持质量标准是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目标的重要保证。

(五)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过程是不断实施 PDCA质量管理的循环①过程,这一递进往复循环有着客观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过程要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客观公正,不持偏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严格要求,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过程的有效性。

注释: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越来越迅速,片面追求速度的增长,必然会导致建筑行业的许多缺陷和不足显现出来,建筑质量达不到施工标准,给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由此可见,建筑质量在建筑施工以及人民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对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是势在必行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

建筑工程质量有其形成的客观规律,它是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分阶段形成的。每一个施工阶段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在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中,必须建立健全建筑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监督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中,建筑工程的每一个责任主体和管理主体,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实行监督控制。它主要包括直接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在整个体系中,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层次最高,监督的内容也最广泛,几乎包括了建筑工程所有参与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

2、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指的是参加建筑工程施工的所有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参加建设施工的各个方面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这种质量观一定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把建筑施工的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努力提高建筑施工质量,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3、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就是对建筑施工的质量进行标准化认证。其中包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对建筑工程活动质量的评价;对建筑工程服务质量的评价。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就是评价标准的制定,对于不同的建筑工程质量,其评价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利用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根据质量评价标准,对建筑工程进行有效的评价,客观地描述建筑工程的质量,推动各施工主体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根本保障。

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与不足

1、依法监督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根据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程的质量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依法检测建筑工程的质量结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的程序进行严格地监督管理,尤其是对施工图纸设计的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的监督。把好建筑工程质量的第一关。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控制

我国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监督,就是加强对主体结构质量的控制,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可靠。在近几年的工程施工中,我国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质量基本上处在受控制的状态,在这一方面没有发生重大的质量事故。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有的混凝土工程质量水平比较低,没有细腻的观感,存在着明显的质量缺陷;再一个就是砌体工程的施工不规范,质量水平不高;有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位置、保护层的厚度达不到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3、对工程监督实行差别化管理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质量,质量监督机构,对监督工程实行了差别化管理。根据施工企业的业绩、信誉、工程质量保证能力等,对不同的施工企业实行不同的监督管理对策;在工程的类型上,主要监督涉及到城市公共安全的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在实体质量上,主要针对技术风险比较大的建筑工程实施监督;对政府投资的工程,要加大监督力度。

4、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就目前而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主要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等。但是,在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时,没有具体的参照依据。

5、建筑工程监理机构经费困难

在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监理机构在经费问题上,都是自负盈亏。监理费用往往都是建设单位直接交给监理公司。建设单位为了降低自己的工程成本,一般都不会按照相关的标准来确定监理的费用,这样监理公司就得不到足够的监理费用,公司接到任务以后,派不出足够的监理人员和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有的建设单位拖欠监理费用,导致监理公司经费紧张,甚至无法正常运行,最终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有法可依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建筑市场行业标准逐渐与世界接轨,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已经满足不了工程监督的需要,因此,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建筑工程的监督力度,才能促进质量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2、加强质量监督人才的培养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顺利开展,除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之外,还必须依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才。因此,加强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监督机构加大对人才的甄选力度,储备优秀的人才,才能更好的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促进现代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3、加强对施工原材料的监督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检查,材料的质量、技术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以后方可使用。各施工单位必须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因为建筑行业市场比较混乱,各种伪劣建筑材料充斥着建材市场,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必须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监督检测,严厉打击伪劣建筑材料,从源头上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4、加强对工程建设主体单位的资质审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中,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查每一个施工主体单位的资质,审查合格以后,发放施工许可证,才可以参与到建筑工程的建设。没有通过资质审查的施工单位,不给他们发放建筑工程许可证,这样可以净化施工队伍,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5、加强用户的监督

建筑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监督工序应该是由用户来完成的。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质量与用户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它直接影响到用户的购买意愿。因此,用户在对建筑工程监督的过程中,会更加认真,更加严格。现在很多建筑单位允许用户参与评定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认真听取用户的意见。用户还可以抽出时间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进一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结语:

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益,但还必须完善工程质量的监督措施,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形势。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根据新时期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建立新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规范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使建筑施工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谭苏凤.试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1)

[2]任云.如何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2(11)

[3]徐伟国.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2(10)

[4]王优芬.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探讨[J].华东科技,2012(11)

第12篇

关键字:建筑工程质量,质量监管,质量评价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of the project in relation to the building use fixed number of year and use safety, and to a certain extent, represent the building the quality of enterprise and management level.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quality control mode from "third party (government) quality supervision" to "completion acceptance record mechanism" change, the quality supervision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are no longer the rank appraisal. Implement quality supervision department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evaluation become comprehensive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Key wo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the quality control, quality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U2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现状不容乐观,合格率不高,一些工程存在隐患,对质量通病的治理成效不显著。国务院批准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提出两步目标要求,指出要保证质量,关键是严格遵循国家标准或规范。今后要努力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发展专业施工队伍,推广应用新技术,实现两步目标。

1 质量体系的建立

(1)根据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编制本工程质量计划,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由公司总工程师领导、项目质量、技术负责人负责的质量管理机构,使整个质量保证体系协调运作,工程的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项目严格执行"四交底"制度:质量标准交底、操作要求交底、技术措施交底、自检互检交底,交底必须明确无误,双方都要在交底书面资料上签字。

(3)定期召开工程现场例会和质量情况汇报会,及时通报质量情况,保证各级管理人员掌握质量动态,坚持样板到路,树先进、学样板、上水平、超前示范,以点带面。

(4)实行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把责任落实到相应的部门和人员。除公司质量监督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外,现场另安排专职质监员跟班作业,分别对重要施工对象,施工难度大的部位等施工作业进行跟踪监控,并严格按照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规定,使项目各部门到各施工班组,层层落实质量职责,明确质量责任。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理论

建筑项目实体的形式,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需要经过若干个工种的施工,而每一个工种又需要历经若干道工序。为了便于控制、检查和鉴定每个施工工序和工种的质量,需要将一个单位工程分为若干分部工程,每个分部工程又划分为若干个分项工程(或检验批)。分项工程质量其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按照我国现行的标准其评定的等级只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合格的建筑工程质量应满足以下条件:

保证项目必须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

基本项日抽检应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合格规定。

允许偏差项日抽检的点数中,有80%以上的实测值,在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允许偏差范围内。分部工程的质量以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来综合鉴定,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分项工程必须全部合格。

3 国内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指标

质量评价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运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公正、客观地评价工程质量的状况,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分析、研究基础资料、从而掌握质量动态,以便对每个时期制定科学的决策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实行目标管理,达到预测、预报、预防的目的,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同时也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统计信息,对施工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信息导向作用。

我国在2002年以前依据《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编号GBJ300-88进行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检验标准。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31]进行。该标准于2001年7月20日,2002年1月1日实施。新的验收标注体现了国家只对工程质量提出最基本的要求,保证工程质量不出现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这并不意味我国就不鼓励施工企业开展质量创优。现行的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可以参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32]进行,该标准于2006年7月20日,2006年11月1日实施。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在工程质量合格后的施工质量优良评价。工程创优活动应在优良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施工质量优良评优的基础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4 施工过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过程能力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思路如下:

(1)从上至下识别关键成功因素整个指标体系构建将借助关键成功因素法识别影响质量的关键成功因素。首先通过调研与访谈,确定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目标。然后识别所有成功因子,采用逐层分解的方法找出影响质量监管目标的各种重要施工过程,以及影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

(2)从下至上计算过程能力指数。由于关键绩效指标的可度量性,在识别出关键绩效指标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度量。在识别关键成功因素以及采用过程能力指数对测量指标进行度量后,就可以构建相关的模型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进行评价,这里将采取层次分析法进行建模。

5 建筑工程全面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

5.1 实施原则

(1) 循序渐进。

在由建设部组织的一些工程质量抽查中应用,并在进一步完善其指标和标准之后,从政府投资工程领域着手推广,在建立一定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之后方可推广到私人投资工程中去,而且推进的原则必须是自愿参与。

(2) 区别对待。

我国推行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政府投资工程和住宅工程方面,这样既抓住了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矛盾,也体现了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新形势要求下的全新定位,而不再是过去的“大包大揽”型管理。

(3) 评价信息化。

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建筑质量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同以上信息系统结合,共同构成质量监管平台,完成质量平台中数据整合与信息的功能。

5.2 与现行制度的关系

为了保证质量评价过程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确立质量评价的地位,必须将质量评价与如下制度或工作明确的区别开来。

(1)与法定的工程质量保证程序的区别。虽然建设工程质量评价数据来源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但是经过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并不意味着工程无须经过上述法定程序的检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结果不是工程项目的“合格证”。

(2) 与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执法过程的区别。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现工程实体质量以及各方质量责任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只能影响评价分数的高低而不足以作为执法人员的处罚依据。把评价过程与监督执法过程区别开来有利于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3) 与“优质工程”的评选的区别。质量评价的分数反映的是项目建设过程与各方质量工作相对于评价标准的符合程度,根据目前设定的标准,也可以认为分数反映的是工程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和水平。政府可以在评优过程中,将评价结果作为重点“评优”指标考虑,但这并不能等同于工程质量的“优质证明”。

5.3 组织与实施

从短期来看,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可由政府部门以质量验收、质量抽查的形式来组织和实施。然而,要保证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长远发展,则必须逐步树立其权威性与公信力,这就对质量评价组织与实施的规范性与制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评价结果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质量水平,并能够及时、准确的反馈给政府、市场和社会,具体实施评价的人员十分关键。为此,工程质量评价人员或机构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专业资质和技术水平,并且独立于项目建设过程,不能与工程建设主体各方存在利益关系。

施工阶段质量可由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独立性机构或人员担任质量评价,同时在初期评价人员在对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使用质量监管平台中已有的数据,不需要进行独立的评价。在大规模展开质量评价之后,需要完善质量评价指标和方法,增加部分定性化的评价指标。此时需要组织专业的评价队伍,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评价。随着工程质量监督由质量等级核验制向竣工验收备案制转变,建设单位代替了政府成为质量评价的主体,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参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等级评价。

6 结语

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同样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最终应用,仍然需要大量现实数据的支撑与论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朱宏亮.建设工程质量白皮书编制方法研究[R].课题报告2004.

[2]张检生.工程质量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第13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节约资源;发展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引言

绿色建筑工程是指建筑项目在完整的建设周期内(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等阶段),在保证工程安全与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通过运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最大程度的实现保护环境、资源节约,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节能环保建筑工程。

我们之所以大力提倡打造绿色建筑工程,其目的是要让建筑项目达到“人-建筑-自然”三者统一和谐,创造健康舒适的建筑空间,有效整合社会利益、经济利益、环境利益,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建筑工程被称为“绿色”,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关注建筑能耗。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合理设计建筑形体、朝向等方法减少建筑 的能源消耗。

(二)关注材料选择。在满足建筑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节能建筑材料与高效环境维护设备,提高建筑综合能源利用率。

(三)关注环境融合。建筑项目需要加强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充分利用阳光、风向、绿地、植被,使建构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有效达到最大环境效益。

二、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绿色建筑虽然是一个现代名词,但是在我们祖先生活的时代里,古人的智慧让建筑的“绿色”功能无处不在。例如建造风车,重力水渠,竹木维护结构,地热保温,朝阳而居,雨水收集等方式,都是通过利用自然的资源,最大限度的保证建筑的适用性,实用性,节能性,发挥建筑为人服务的最大效能。

然而到了现代,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进程却经历了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变迁。建国初期,由于设计能力的不足,施工方法落后等条件的约束,建设项目基本上都是重复一个污染严重,消耗严重的恶性循环建设模式。据统计这个时期我国建筑业所产生的物资消耗数量非常惊人,建筑物资消耗量占我国全部物资消耗总量的15%,造成的环境污染居然占到我国污染总量的34%。而且,建设过程中对土壤破坏,对树木的砍伐,对河流的污染都非常严重,施工中产生的噪声,粉尘,垃圾污染也防护不当,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绿色”的概念几乎没有。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绿色环保的重视和投入逐步加大,建筑行业也包含在内。大家现在不仅仅关注建筑好不好看,结构结不结实,也关注材料的绿色环保功效,关注建筑内部节能设置,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2006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让绿色建设有据可依,同时民间也成立了很多的环保组织,大力宣传绿色概念。通过不断的宣传,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筑行业的事情,也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事情。

三、绿色建筑的几个阶段

对于一个建筑项目,如何实施和发挥其“绿色”功效才是关键,所以绿色建筑应该贯穿整个建设寿命周期,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的各个阶段都应该对绿色建设的过程进行控制。

(一)规划阶段:规划是确定绿色建筑格局和方向的重要阶段,目的是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的灵魂,需要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气候、资源、经济结构的因素,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格局,技术特点和应用材料。例如在丰水地区才能要求雨水循环利用;日照强烈的地区才能强调太阳能利用等。

(二)设计阶段:设计是将绿色建筑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落实到图纸上。发展绿色建筑的范围是面向大量普通的建筑,而不仅仅只是高端建筑,所以应注重通过常规有效的技术措施设计来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要求,而不是每个项目都采用高费用高科技来达到目标。例如通过合理设计建筑朝向、建筑体型、窗墙比;增设太阳能与地暖设施,节水设备和雨水收集利用设备;大幅度提高商品混凝土、高强度钢、轻质隔墙等材料使用率;设计建筑垃圾收集、填埋、减量、利用的环保措施等。

(三)施工阶段:项目建设应对绿色施工进行有效的过程动态控制管理,加强对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主要通过节材、节水、节能、节地几个方面来达到绿色施工的标准。

1.节材措施:就地取材,合理安排材料采购时间,堆放位置,减少二次搬运,降低损耗率;提高机具和周转材料的使用率;使用商品混凝土,高强钢筋,优化钢构制作安装方法;选用耐候性良好的围护结构材料。

2.节水措施:设立现场设备机具车辆冲洗循环用水设施;混凝土保养采取有效节水措施;路面喷洒,植被浇灌采用非市政自来水;普及隔水效果突出的边坡支护技术;提高施工中循环水再利用率,保护好地下水源。

3.节能措施:根据施工当地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地热等再生资源;使用节能环保高效的施工设备,提高机械使用率,降低施工设备单位寒冷;使用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使用节能电线和灯具,控制用电指标。

4.节地措施: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充分利用原有建构筑物和道路为施工服务;减少用地死角,提高临建设施的有效利用率;施工场内尽量设置环形通路。

总而言之,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建设的地位日渐重要,推广绿色建筑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国情。建筑要实现真正的绿色过程化,目标化,需要各专业人才的共同努力,各部门的合作支持,只有尊重自然,实事求是,不断创新,才能使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更大更实效,才能创造更加富有我国特色和更加具有生命力的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W院报,2009(5).

[3]何瑞丰,赵泽俊.我国绿色施工的发展现状与实施途径[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

[4]王志荣.绿色管理理念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应用[M].华南理工大学,2010.

[5]叶兵.浅论如何实施工程项目绿色施工[J].中华建设,2010.

作者简介:陈 松(1979-),男,广西梧州人,梧州学院,学士,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研究。

第14篇

河北恒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

众所周知,建筑业以其能源及资源的消耗巨大而成为所有产业的排头兵,这就成为我们怎样实现建筑业的节能减耗,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的发展以及建设节能型社会重要问题,下面我将从绿色施工技术和建筑信息模型的概念为突破口,来分析其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来浅谈对绿色施工技术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的认识。

一、绿色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业是典型的资源和能源大量消耗的产业。在当今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已经不可回避。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技术便应用而生,并且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绿色建筑是一种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少,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减到最少的建筑,目前已经成为风靡建筑界的发展潮流。

我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对绿色的建筑定义在: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可表达为:“绿色建筑”=“绿色规划、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绿色拆解”。其核心理念是在建筑寿命周期内,既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和能演,又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实现建筑与社会、自然地和谐统一。

要发展绿色建筑,首先要明确怎样去界定绿色建筑,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世界各国的绿色建筑评级标准中影响较大的有英国的建筑环境评价方法、美国的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日本的建筑综合环境评价方法、德国的生态导则、澳大利亚的NABERS、挪威的Eco Profile法国的ESCALE等。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仅可以作为衡量绿色建筑的工具,同时也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因此,开发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于发展绿色建筑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政府在2006年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把绿色建筑作为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国家绿色建筑标识,示范工程推进绿色建筑工作的开展。绿色建筑还继承了自然通风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绿色配置等高新技术。虽然我果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不及发达国家,但国内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在绿色建筑技术方面也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如立体绿化、屋面绿化和垂直绿化、垃圾分类处理、指纹门禁、无机房电梯、太阳能热水系统、隔声降噪林、人工湿地、外墙保温体系、外窗节能、太阳能时钟、变频多连空调、四平衡通风系统等。其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使用预其每年节约能耗相当于标煤385t,如今市场上各种以绿色建筑为发展目的的新型、高效的材料和技术的数量越来越多,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

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以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绿色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运行、设备维修和竣工后施工场地的生态资源等其主要应用在、施工过程中水回收利用技术,雨水回收再利用技术与现场生产废水利用技术。

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信息技术应用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其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活动的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发展及普及,计算机的技术成果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各行各业。建筑业也不例外,作为一种发展趋势信息化是一种最直接的成果,而且其方法随着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信息处理的成效越来越高。许多新技术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影响,由于人们不能敏锐地把握机会,或者对新技术不了解,而难以尽快体现或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尽管如此,那些还没有适应技术变革的建造师将会在未来的竞争潮流中处于劣势。

信息化在建筑业带来的最直接的成效是:便于信息交流;减少成本。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通常会与材料价格和劳动力工资水平保持同步,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建筑材料价格和劳动力工资水平保持同步,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建筑材料价格和劳动力工资水平都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人工公司的提高,越来越成为建筑成本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关心施工现场的生产力,使得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运而生,正在引发建筑业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利用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系的工程数据模型,并以此对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简称BIM技术,它能有效的促进建筑项目周期各个阶段的知识共享,开展更密切的合作,将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融为一体。BIM技术最重要的优势与三个基本理念相关,即数据库替代绘图、分布式模型、工具+流程=BIM价值。BIM技术可以虚拟施工过程,在虚拟环境中建模、模拟、分析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等的数字化、可视化技术。我们利用这种技术在施工现场输出的同步化面,可向各方展示工程进度,有利于才与工程各方的沟通、协调更加富有成效。虚拟施工就是“先试后建”,即在工程开始施工前,对建筑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监测分析,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与优化,从而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施工前就采取预防措施,直至获得最佳施工方案,从而指导真实的施工。虚拟施工是施工领域的新方法,他将三维模型用于模拟建造一个工程项目,不仅考虑时间维,还考虑其维数,如材料、机械、人力、空间、安全等并可以扩展到“N维”。

第1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

1清水混凝土的概述

清水混凝土因其自身具有最本质的美感,不需要其他装饰材料的装饰,因此,清水混凝土又被称为装饰混凝土。

1.1清水混凝土的产生

清水混凝土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但是建筑师们并没有马上将它运用于建筑行业,经过混凝土在建筑行业内几十年的运用,20世纪60年代开始清水混凝土在欧洲和北美等地方出现并蓬勃发展。在70年代同内角外挂体系一起被引入国内,但是,其在国内建筑施工中的大规模运用还是在80年代,现在,清水混凝土在国内许多重大项目都有运用。

1.2清水混凝土的特点

清水混凝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清水混凝土是一次现浇而成,外表光滑平整、棱角分明、自然庄重、尺寸准确、各层自然过渡;(2)清水混凝土不需要再对外表进行二次装饰,减少了外表装饰膨胀脱落的弊端;(3)清水混凝土一次成型,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有利于环保,并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速度。

2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清水混凝土属于混凝土类,根据其颜色、表面、内部及锈斑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可以提出评价清水混凝土的具体标准。但是,对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的评价,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标准是否能够涵盖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评价的所有标准,或是否能建立外观质量评价标准的大致构架还需要在实际中验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定量或半定量提出评价方法和标准的框架。

3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的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对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的评价还没有统一标准,现一般按照清水混凝土的平顺性、缺陷型、感官性以及气泡的数量和大小这几方面进行评价。

3.1清水混凝土平顺性评价

平顺性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为评价标准,对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平整、边角线条及轴线等方面进行评价。但是这个规范对混凝土外观质量的评价标准相对清水混凝土来说是比较低的(见表1)。

3.2清水混凝土缺陷型评价

露筋、孔洞、裂缝及蜂窝等是清水混凝土最容易出现的缺陷,这些缺陷对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清水混凝土露筋:露在外面的钢筋会因为电化学的作用生锈腐蚀,导致在钢筋周围的清水混凝土变色,影响美观,甚至对清水混凝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混凝土产生蜂窝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蜂窝产生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对整个清水混凝土的外观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孔洞和裂缝对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尽力避免露筋、孔洞、裂缝和蜂窝等现象的产生,以保证清水混凝土质量的整体效果。

3.3清水混凝土感官性评价

清水混凝土的感官性评价一般来说难以用具体的数据量化,感官性主要依靠经验判断。感官性一般来说有色泽一致性、明缝与禅缝2个方面[1]。3.3.1清水混凝土色泽一致性评价对清水混凝土的色泽一致性这一评价,一直是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评价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难点,一般采用Image-pro软件对混凝土的图像进行处理,对混凝土图像的灰度布局进行分析,并根据灰度与标准的偏差对混凝土的色泽进行评价。一般而言,对清水混凝土的色泽评价主要有4个步骤,依次为图像采集、灰度处理、灰度分析,最后与标准进行对比判断(见图1)。因为图像采集这一步骤最容易受到人为或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对图像进行采集时要严格地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以减少采集时的随意性,保证客观准确;把图像导入Image-pro软件进行处理灰度处理和灰度分析,最后,根据软件计算的结果与灰度标准进行对比,得出混凝土色泽一致性的评价。3.3.2清水混凝土的明缝与禅缝评价明缝与禅缝对清水混凝土的整体外观质量和装饰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对清水混凝土进行感官性评价时要仔细观察。

3.4清水混凝土气泡数量与大小评价

对清水混凝土气泡的数量和大小的处理同样需要依靠Image-pro软件进行,同样分为4个操作步骤,分别是图像采集、灰度处理、气泡数量及大小分析、数据判断。根据软件计算的数据与评价标准(见表2)进行分析,得出混凝土的气泡数量和大小的评价。

4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分级

目前,清水混凝土的质量大致分为3个等级:不合格、合格和良好。对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各项评价中,不合格率在15%以下时即为不合格;良好率在80%以上并且没有不合格的评价时为良好;剩下的都为合格标准。在确定了清水混凝土原材料和施工技术后,应及时确定外观质量的评价标准。

5结语

清水混凝土的运用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国内对清水混凝土的系统研究很少,对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的评价尚无统一的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迟滞了清水混凝土的使用和技术进步。本文提出了几种对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的评价方法,经过实验验证和实际的检验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