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金融风控服务范文

金融风控服务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金融风控服务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金融风控服务

第1篇

近几年来,我国的信息化产业发展不断地壮大和完善。这种快速的发展形势中,手机的运用也逐渐成为这种产业上的主要运用的手段和工具,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应用软件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移动服务内容。它的服务方式多种多样而且服务范围宽涉及领域广,给人们的金融交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之处,这样的移动金融服务已经成为移动网络时代金融产业发展的必然形势之一[1]。

一、移动金融服务的相关概念

在现如今的社会,移动金融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应运而生。它主要指的是与移动网络相关的金融的一类总称。据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的移动交易市场行业的业务范围规模已经突破了13000亿元,同比增长了百分之八百。移动金融可以利用二维码、云计算、陀螺仪等新型的技术内容高效地方便了大众的生活。移动金融服务的安全类问题一直关乎着用户的需求问题,这对于我国的未来的金融机构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现在的金融服务在利用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同时,也会涉及到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完善,移动终端的运用和无线通信设备的实施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而且它在一般的行业服务流程,运营管理等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它的发展情况也会加重金融的风险程度。移动金融服务的风险技术问题一般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造成的导致交易的停止、信息和重要内容的泄露、银行转账不畅等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的发生将会给客户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地还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致使客户对金融行业的信誉度大大降低,进而影响移动金融服务行业的未来发展和信誉的形成。

二、有关移动金融服务产生风险的原因

(一)技术上的故障

移动金融服务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移动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的产物,与传统的金融服务内容相比,有着独特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它采用了创新型的移动通信技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就会诱发一定问题的产生。尤其是技术上的故障,将是过程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防范内容的不健全

我国的移动金融服务的防范内容还达不到国家相对应的标准水平,一些机构还不能有效地、充分地对技术风险进行具体性的认识,无法深刻认识其内涵,缺乏一定的预见性,没有制定完善的科学防范措施,这种防控的缺失就会造成风险的加剧。

(三)管理和决策上的错误判断

金融机构的管理层人员一定要做到正确、科学、合理地对公司进行决策,错误的管理和决策上的失误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这种损失一旦产生将造成无法弥补的局面。

(四)防范意识的淡薄

人员缺乏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如果员工在进行操作时没有按照指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就会造成指引性质的错误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防范措施就会进一步扩大风险的范围[2]。

三、移动金融服务的风险识别

(一)信息泄露的风险问题

金融机构在对客户的信息进行获取时,往往存在一定的信息泄露的问题。金融机构要为客户的损失而进行一定的赔偿,并且承担一定的信誉风险。所以如何防止信息泄露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内容。有效地防范可以做到避免公司的财务损失,同时对公司的形象产生一定的维护。

(二)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交易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现在的网络黑客攻击如此严重,就给交易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这不仅仅阻碍的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交易发生还会增加一些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三)系统漏洞产生的风险问题和技术风险问题

服务系统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处理,否则将会产生一定的系统漏洞,而且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也是可以有效地加以避免,这样才能保证金融机构的交易的顺利进行。不符合规定的操作不可以随便进行,否则造成的损失将是无法计量的,企业切不可因小失大。

四、移动金融服务的管控策略

(一)综合使用防范措施,避免技术漏洞

在移动金融服务过程中,我们要保证信息的不外泄,采用上乘的技术,安全系数高的系统执行任务,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技术水平,避免因自身原因所带来的风险损失。

(二)制定科学的应以方案,有效地建立反馈制度

制定科学的紧急应对方案,突发状况一定会发生,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将这种突发的事故所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的程度。这样才能保护自身和客户的利益。还要建立一定的反馈机制,随时了解客户的需求。

(三)培养专业化的技术人才,进一步加强技术上的研究和分析

人才是一切发展的前提,我们要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机制,不断加强技术上的优势能力,保证技术的硬性要求,完善用人机制,让员工积极地服务于移动金融项目。

(四)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和完善防范内容

构建管理体系和完善防范内容是最重要的工作重点内容。只有做到从计划、建设、实施、维护、更新、创新等方面不断加以进步和发展才会给企业和行业带去重大性的突破进展。建立起一个技术水平强硬、管理水平高效,安全可靠的移动金融服务项目才能把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3]。

五、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机制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2日

一、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现状

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在当前新的历史发展时刻,不断地整合社会资源、融合先进的管理模式、构建网络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1、社会资源整合日益丰富。浙江省通过政府主导,针对中小企业强烈的发展诉求与资金需求,在充分调动金融业的主力军各类银行机构的主体功能基础上,全力整合风险投资机构、担保公司、基金等有效的社会资源。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集“政、银、网、担”为一体的全国首家中小企业网络融资担保服务平台。日均可受理1,000余家中小企业的融资申请业务,可替代全省所有金融机构一天申请量之和。通过举办“浙江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大会”,引入国内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和融资服务机构与企业直接对接,并积极扶持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组建。与此同时,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化,指定加强民间融资管理的指导意见,开展规范民间融资试点,探索民间融资阳光化途径,加快新设一批小额贷款公司,帮助民间资本的高效流动。

2、管理模式融合与创新并进。针对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诉求,不断融合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积极实施模式创新,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且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在充分考察调研国外小企业专门管理署、中小企业政策银行、中小企业财政专项基金、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风险投资、政府专项采购等多种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了政策引导模式、担保增信模式、专项贷款模式、债券融资模式、民资利用模式等多种方式为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政策引导模式通过贷款风险补偿,充分发挥地方财政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积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担保增信模式通过监管扶持,积极发挥融资性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增信作用。通过政银合作,建立中小企业贷款应急周转基金,防止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通过集合债、结合票据、集合信托等融资工具,募集中长期资金。

3、金融服务体系趋向网络化。结合浙江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局面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网络化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纵向延伸资金支持,设立风险补偿的财政资金、专项周转基金,鼓励各个层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横向拓展多项服务渠道,积极引入国外风险投资公司、成立担保公司、组建金融服务实体第三方服务机构。

二、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潜在问题

金融服务在立足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兼顾财政资金的有效回收与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尽管浙江金融服务运行和保障平稳,趋势向好,但仍无法回避在信贷数量爆炸式增长下的信息不对称、资金风险等系列问题。

1、财政资金支持低效率。为了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制定出台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对于经营困难的企业减免税费。但是,在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明显与物价持续高位运行的“双重压力”,以及微观层面面临生产成本上升与要素保障困难加大的“双重压力”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外需减弱、成本上升、资金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困扰。在此种情形下,一些企业选择关停,一些企业选择铤而走险违规使用专项资金,最终亏损,导致财政资金与政策配置的低效率。

2、金融机构承担较大风险。在全力推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同时,中小企业群体性信用缺失,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数量大、财务信息失真严重、信息披露意识差等问题仍客观存在。尽管政府出台了小企业贷款的保障措施,并且在信贷实施过程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贷款规定,做到实贷实付和受托支付,但是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识别能力弱的客观存在,仍无法完全避免贷款资金的挪用与外流,将实体经济的资金转向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导致金融机构的呆坏账率上升,经营效率欠佳,甚至一些初起步的小型金融机构缺乏经验,将要面临更大的生存风险。

3、信息不对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浙江每年都有不少小企业被淘汰,也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注册诞生,平均寿命在3~5年之间。虽然全国已经出现了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中小企业担保协会、中小企业创业融资平台等社会组织,但是由于较高交易成本的存在,信息更新不够完整。因此,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较难准确获取中小企业的资产与信用数据,造成了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此外,企业出于增加融资金额与速度等多种动机,会刻意隐瞒并谎报财务数据、经营状况等信息,导致了信息的严重不对称。

三、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机制构建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严重存在以及浙江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欠缺针对性强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已经十分必要。针对当前所突显的问题,应从充分调研与控制、加强风险计量、引入第三方风险缓释主体、定期问责资金流向等多个层面构建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机制。

1、定位直线式功能化管理。鉴于浙江中小企业对浙江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共享,从政府视角对于中小企业发展非常重视,并且不论是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专门的金融服务机构均已不同程度迈出对中小企业服务的步伐。从强化风险管控的视角,应当分级建立中小企业专门管理部门,从政府至总行与金融服务机构、总行至分行、分行至支行实现功能对接,共享并过滤的客户信息,在各级明确的功能模块上完成服务,政府发挥政策优势、总行发挥资金优势、分行与支行发挥区位优势,做到共同调研识别与防范风险,分层分级履行职责。将政府的资金风险下移,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识别与管理风险。

2、构建风险识别与计量模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在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制度各具特色,尤其是一些成立时间不长的小企业,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与标准化的财务报表,因此无法直接获取企业的相关信息,加大了风险识别与防范的难度。为此,首先需要进行贷前充分的考察与评估,取得可资决策参考的类财务管理信息,支行可以发挥区位优势,做好风险的细节调研工作;其次逐步开发风险识别与计量模型,提取汇总中小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信息与管理者的相关信息,提高审批决策的效率,规避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

3、推进贷后追踪管理体系。在做好贷前充分的细节考察与调研及贷中严格审批与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于贷后资金的动向以及企业的动向追踪,也是风险管控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此,应当建立专人专管的定向问责体系,定期整理汇总授信客户的经营数据、实地考察企业运作、走访授信客户的关联企业与交易往来企业;对于“异常”情况及时向上汇报,并做到快速干预。与此同时,密切关注与授课客户项目相关的宏观经济环境的信息,适时修正各项风险控制的评估数据,做到充分控制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建松,姚星垣.论构建“123355”浙江现代金融服务体系[J].浙江金融,2011.3.

第3篇

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因素;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8-0056-03

追求低成本高回报是最基本的商业操作规则,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银行业正通过金融服务外包的方式实践着这一规则。银行金融服务外包是指商业银行将原本应由其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事务或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本机构以外的第三方进行处理的经营方式。随着金融服务外包的迅猛发展,相应地由外包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也不断加大并引起各国监管者的重视,各国监管当局通过监管指引的方式对外包风险进行控制管理,以保证金融服务外包在一个可控的环境内良性发展。

一、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1.风险因素的识别

外包理论的关键词是:资源、竞争力、关系,其中关系包括了企业与外包商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整体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考察外包风险时也就离不开分析和研究这三个因素以及将它们结合起来的战略因素。

可以归纳外包的风险因素为:资源因素、能力因素、环境因素和战略因素。其中资源因素包括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产资源、制度资源、市场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等;能力因素指组织竞争能力、管理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控制能力以及将资源转化为能力的能力等;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战略因素包括战略的制定、实施、修改、控制等,具体地说包括外包的目的、范围和深度、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外包合同的制定和延续、外包绩效的评价、外包中止或终止等。

2.风险因素的作用机理

外包战略不同于公司的其他战略,这个战略的成功与否依赖于外包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外包商的实力、资源及战略决策等对企业外包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金融服务外包征求意见稿”中把战略风险归纳为外包商按自己的利益行事,从而可能有悖于受监管实体的整体战略目标的风险,未能对外包商实施适当监察的风险,缺乏足够能力检查外包商的风险(注: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督协会.金融服务外包(上),国际清算银行,中国金融,2005(12).)。因此,在战略风险分析框架中,我们要考虑外包商相应的战略、资源、核心竞争力以及环境因素。

在金融服务外包中,如图1所示,金融机构作为委托方实施金融服务外包战略,将金融服务外包给外包商,战略目标的实现依赖双方当事人的共同努力。风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资源、竞争能力、战略。资源和竞争能力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支持要素,资源和竞争能力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除了直接对战略产生影响之外,还可以通过对彼此的改变而间接影响战略。环境的变化会对战略产生影响,并导致资源以及竞争能力的变化。战略本身也暗藏这种风险因素,委托方和承包商的战略之间也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在图中的箭头既表示各个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潜在风险,它们中间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打破平衡,导致风险的出现,因此外包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保持环境、资源、能力和战略之间的动态平衡。

图1 风险因素作用机理简图

二、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类别

1.协议风险

外包协议是外包企业与另一个法人实体、没有附属关系的第三方之间的一种合同关系。外包协议有效期限经常为五到十年,相当漫长,而在此期间业务需求和环境变化很大,甚至不可预期,服务外包提供商能否按时、按质完成协议任务,这是不确定的。

2.机密外泄风险

外包有时必须把企业的机密资料、账簿和档案透露给第三方,同时企业的很多信息也将由第三方外包服务商提供。随着企业信息传递范围的扩大,可能会由于第三方外包服务商的“不忠”而导致企业信息资源损失、核心技术及商业机密泄露。一旦外包服务供应商泄密,势必会产生经营上、法律上和职业上的严重后果。

3.业务转变风险

为了取得规模经济、提高经营效率或者适应服务供应商不同的经营方式,金融机构进行外包时需要改变某些商业活动,这些改变会产生操作上的风险。在外包过渡阶段,内部人员可能需要在服务供应商的系统内接受培训。人员规模调整和雇员转移到服务供应商会产生道德风险和复杂的劳动法律问题,处理不完善,就会引起那些技术高度熟练和熟悉机构实践及要求的职员流失。

4.依赖性风险

金融服务外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金融机构对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形成事实上的依赖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例如,如果在某些方式下金融机构要求服务供应商改变传统服务,服务供应商是否有能力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如果合同签订后,发现服务供应商不能令人满意,则重新寻找服务供应商可能会产生沉没成本。另外,对服务供应商的依赖性增强,也难免会减少金融机构组织学习的能力。

5.利益冲突带来的风险

尽管金融机构和外包提供商之间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且是风险的共同体,然而,他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法人实体,各自都想赚取更多的利润。因此,就会出现金融机构希望外包提供商做得更多,而外包商则希望做得更少,这就决定了双方会有利益冲突,而且外包提供商还有可能利用金融机构对其的依赖而进行投机活动。

6.职业风险

如果服务供应商是金融机构潜在的客户,服务供应商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其它的客户机构。在某些形势下,例如客户服务转接中心,服务供应商的雇员与金融机构的用户直接面对,互相影响。如果这种相互影响与金融机构的政策和标准不一致,就会给金融机构带来职业上的风险。

三、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加强金融业务外包的全流程风险管理

金融业务外包包括八个基本步骤,即金融机构竞争力和战略分析、识别最适合外包的金融服务、制定外包需求、外包商评估与确定、协商与签约、项目执行与过渡、关系管理及终止契约。金融机构在外包过程中的上述各个环节均应加强管理,每个步骤都需要认真评估,防范风险,尤其是在下列三个环节更要注意。

一是识别最适合外包的业务。确定自身业务经营的核心产品和核心市场,是实现业务外包的前提和基础。金融机构在外包决策过程中要认真分析本机构的竞争力和战略,找出本机构的核心业务和核心市场,确定哪些服务可以实施外包。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全面的计划,对业务外包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哪些业务需要自己运作。

二是选择外包商。外包商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外包活动的成败。在做出外包决策后,金融机构的管理层应听取来自内部或外部法律、人力资源、财务专家的意见,然后才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去寻找擅长该业务的所有高级公司,通过仔细地调查、分析和比较,选择最适合的外包商。要注意外包商是否真正理解了金融机构的需求,以及它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解决金融机构的问题。除此之外,也要考虑外包商的财务状况。

三是管理外包双方的伙伴关系。通过对金融机构与供应商关系的有效管理,促进金融机构与外包商结成稳固的、有弹性的伙伴关系,达到双赢。

2.建立实施业务外包的各项配套机制

具体来说,一是外包商的评级准入机制。通过完善的外包商准入评级体系,有效对外包商的技术实力、经营状况、社会信誉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以测定外包商资质等级,从而选择竞争实力强,技术有保障的企业作为业务外包合作伙伴。二是外包业务风险监测和后续评价机制。在业务外包的实施和管理阶段,金融机构要保持对外包业务性能的随时监测和评估,定期对外包业务综合效益、业务质量层次的提升及业务外包后对核心业务的影响等做出测算评价,并及时与外包商交换意见,以推进和完善业务外包长期发展战略完善的相关机制。

3.充分利用合同控制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

金融业务外包种类繁多,没有也不可能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直接进行规范;而且许多外包金融业务往往有较长的周期,因此金融机构在业务外包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合同控制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要通过谈判与外包商签订一个可操作性强、尽可能完备的合同,准确、清楚地表述涉及外包的所有实质性要素,包括权利、义务、各方预期和责任等。对于信息技术的外包,金融机构在合同中必须对外包商的人员与技术准备和维持做出明确约定并注意保持合同对未来变化环境的充分估计,留有必要的弹性空间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环境变化。对于跨国外包,还应包括法律适用条款和争议解决条款以明确外包合同的法律适用、争议解决方式(仲裁或诉讼等)、争议解决地点以及争议解决机构等。此外,鉴于外包合同的重要性,金融机构应该注意结合运用外聘律师审查与内部法律顾问审查相结合的机制。

4.加强外包业务道德风险监控,防止寻租行为出现

外包金融业务通常涉及金额较大,动辄上千万,市场竞争激烈,寻租机会较多。因此,在金融业务外包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管理,注意通过运用招投标等方式确保业务外包公平、公开和公正。尽可能通过集体决策方式避免被个别人尤其是金融机构负责人滥用权力,暗箱操作,寻取租金,影响外包业务的质量并产生法律风险。

参考文献:

[1]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督协会.金融服务外包(上).国际清算银行[J].中国金融,2005,(12).

[2] 刘浏.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收益与风险分析[J].北方经济,2005,(10).

[3] 李金泽,刘楠.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金融半月刊,2003,(12).

[4] [美]罗伯特・克莱珀,温德尔・O・琼斯,杨波等译.信息技术、系统与服务的外包[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Risk Control in Outsourcing Financial Service

WU Geng-ren

(Industry and Commerce Institute Zhejiang Notmal University,Zhejiang 321004,China)

第4篇

【关键字】并购 可行性分析 财务控制 风险管理

一、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类企业对外并购发展现状

在过去十年当中,中国金融服务类企业对外并购的数额有着相当明显的波动。在2007年,这一数额达到了近十年来的顶峰――当年共发生了11笔对外并购,总价值超过120亿美元,其中包括四笔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并购。在2008年和2009年前三季度,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并购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我过金融服务类企业的对外并购脚步也相应放缓,两个期间内均只有4笔并购协议达成,总价值均不足20亿美元。

从并购对象来看,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东南亚、非洲等地的中小型银行及资产管理公司。这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所处地点具有高度的市场潜力,并且拥有成熟的现有或潜在客户群体。国内金融服务类企业之所以选择这些公司进行并购,除了希望能够获得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经过考验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外,更重要的目的是将并购当地企业作为进入区域新兴市场的一种手段。而在某些特定市场,如日本市场,由于当地法规和企业文化差异的限制,中国金融服务业企业对于并购的热情则不是太高。

从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并购的经验来看,得到的主要教训有以下三点:1.中国金融机构在做好对交易价值的评估的同时,也应注意是否有对外合作的机会。2.并购企业应该执行更严格的审查程序,并采用合适的风险评估程序来降低交易不能完成的风险。3.与国际行业龙头企业相比,国内的金融服务企业应该加快自己的全球化脚步,并且对于产品创新加大投资。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投行巨头纷纷倒下,整个市场呈现一派萧条气象;然而,正是这样的危机为我国金融服务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首先,由于我国特有的金融监管机制,我国金融服务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复苏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有能力在未来短期内寻求新一轮的并购机会;其次,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许多新兴市场的金融企业虽然濒临破产,但其所拥有的技术优势及管理经验却依然是我国企业所急需的,因此,以这类企业作为并购目标是我国金融企业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然而,众多过去不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对并购进行良好的财务控制及风险管理,那么并购失败的代价也会相当惨重。

二、财务控制及风险管理在并购可行性分析中发挥的作用

在并购交易开始之前,并购企业需要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可行性分析,在一些案例中,目标企业在与并购企业进行接触后,同样需要对并购企业进行评估,以确定应对并购的策略。

对于并购企业来说,并购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预测并购对于企业经营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二是确定合理的并购对价。就第一条而言,并购企业需要对于目标企业3年(甚至5年或更长)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的审阅与评估,并且分析目标企业与自己在会计政策上的差异以及是否可以对接。财务报表审阅的焦点在于目标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负债分析。就盈利能力分析而言,并购企业需要确定的问题主要是目标企业当前的盈利能力是否在并购后会对自身造成不利影响,以及并购后所带来的收益是否能够抵消此类影响。而负债分析则是为了确定目标企业的负债构成,分析目标企业的负债是否会拖累并购后新企业集团的整体运营能力。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尤其是我国的金融服务类企业,对外并购的主要目标是获得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同时打开进入新市场的通道。因此,在企业内部消化能力允许的前提下,我国企业都会选择那些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严重冲击,但是拥有优秀无形资产(如客户、技术及管理团队、品牌认知)的境外企业进行并购。在这类并购中,并购可行性分析的重点并不在于并购后合并企业的盈利能力会有怎样的提升,而是确保在接受目标企业不良资产后,不会因此而陷入债务危机,同时还要确定目标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以确定合理的交易对价。

在可行性分析中,并购企业用来进行财务控制的主要工具是净现值(NPV)以及现金流预测(cash flow prediction)。并购企业先运用现金流预测法来取得并购后企业预期能够的到的现金收益,然后将此收益通过基于固定折现率的方法折现并与并购交易的对价相比较,从而分析交易是否对企业有积极影响。然而,对于现形势下的我国金融服务类企业来说,并购交易并不一定能带来现金流入的收益,相反,由于目标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经营状况不善,很可能使集团企业的净现金流入降低。此时并购企业应着重分析这样的降低会不会影响自身的根本效益,以及合理预测并购后企业在未来几年内是否能够弥补并购后带来的效益下降。

三、总结

在国际金融海啸尚未完全过去的今天,我国金融服务类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由于独特的内外部环境,我国企业在危机中保存了大部分实力,同时也有能力通过海外并购走上全球化的道路。然而,由于增长的紧迫性以及并购时间压力等因素的限制,我国金融服务类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因此,我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财务控制与风险管理,降低因为疏忽所带来的损失,使自己真正迈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孙芙蓉.国际金融并购风云与趋势[J].中国金融.2007,(23).

[2]宋宏.金融改革:建立跨国并购中的金融支持机构[J].学术界.2008,(1).

[3] 张琰,崔瑛.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规避探析[J].全国商情.2006(5)

[4]宾建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与发展方略[J].调研世界.2008,(5).

第5篇

一是坚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金融领域重点提及了三个关键词,一要做普惠金融;二要以真正的市场化为决定性作用重新配置资源;三要把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是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强调两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普惠金融强调金融体系要为所有人服务。金融体系应该是包容性的、普遍惠及于各阶层群体的,包括在传统上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低收入人群和小微型企业;其次,普惠金融体系意味着要把微型金融整合到整个金融体系当中,使它成为金融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法律政策上给予微型金融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其不再边缘化。

目前,云南省“小微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定位非常鲜明,通过创新的办法解决市场需求,即在坚守风控底线的基础上,通过目标市场定位,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每笔借款金额不超过300万元,在线下做好借款抵押担保手续,到线上交易。有一家机构已经在云南省开设了70多个店面,投资者大多数是当地老百姓,了解当地的企业和法人,信息更加透明,资本效率得到提高。围绕创新,他们坚持七大原则分别是:不做期限错配,不以短养长;不做资金池,不挪用资金池内客户的资金;面向专业市场,服务合格投资者;专业的风控能力,严格的项目筛选;有效的增信措施,保护投资者权益;坚持创新驱动,提供高效流动性;培养粉丝,树立品牌。云南金控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的另外一种创新模式,即不设网点,线下围绕优质客户做好抵押担保手续,线上面对全国的投资人提供撮合交易。

三是创新金融模式。金控银行的核心特征是不断的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互联网金融通过迅速的时空转换,实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业务流程创新和金融机构创新。

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金控银行拿出相当一部分信贷产品(即资金盈余方向资金稀缺方提供资金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在线下做好抵押担保手续,用我们的小微金融机构对线上融资,借贷中出现的“一对多”(一个贷款人可以把自己的盈余资金分散配置给若干借款人)和“多对一”(多个贷款人以各自零散的盈余资金配置给一个借款人)的借贷方式,这比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更容易分散风险,也更易筹集资金。

在金融业务流程创新方面,金控银行将传统的单纯依赖线下调查的方式来甄别客户信用的方法,改为以电子商务、物联网以及移动支付所提供的大数据为依据,极大地降低了传统银行业的信息甄别成本和信息搜集成本,使业务流程更为简易和快捷。

在金融机构的创新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而催生出来的新机构几乎每天都会产生,这些新型机构广泛涉及征信体系、支付体系、数据挖掘体系、物流体系、电子商务体系、移动互联网体系等种类繁多的领域,未来还有可能更深入地渗透到更为广义上的服务业。金控银行未来必将以其创新精神继续重构整个地区的金融体系,同时其运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也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一步提升。

四是建立特色服务机制。首先要建立简要便捷的运行机制。摒弃简单复制大型银行运作机制的习惯思维和做法,建立一种部门组成简单,工作流程简短,处理手续简便的工作机制。其次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提高工作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第三要差异化服务机制。延时、错时金融服务。金控银行将尝试增加晚间经营作息制度及周六、周日营业制度,并将此营业时间予以公告,同时相应增加安保措施。设立金融便利店。金控银行将在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区、大型居民社区、乡镇集市等人口密集、流动量大的地带设立金融便利店和小微金融交易中心,采取适时服务的模式。量身定制服务。针对小微企业和城乡民众,金控银行可为其量身定制服务。

五是建立风险预警、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机制。云南金控银行是由云南民营企业家联合组建,银行股东是由优秀的、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们组成。所以云南金控银行将具有以下优势和基础:由民营企业家组成金控银行风险评审委员会,主要审议重要借款项目,审议重大的风险管理制度,手续、审批程序的完备性与合规性,审议经营班子的合规行为等;设立金控银行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建立金控银行风险预警及风险防范处置机制;设立金控银行资产管理公司。金控银行成立后,金控基金和金控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将会承担银行发生贷款风险后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我们还可以利用强大的团队实力、股东优势,进行债转股,股转债,资产重组。同时,为支持金控银行的健康发展,云南金控基金承诺,对金控银行实行风险兜底,发生一笔贷款风险,就由金控基金处置一笔。

六是依托多个现有的平台资源。依托现有的商业银行机构体系,利用中国现代化支付结算体系和金控银行网络平台,实现客户就近办理业务;依托互联网,积极探索网络金融服务;依托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设立运行的“云南金融城域网”,以方便、快捷、全面地得到党和国家金融主管部门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信息;制定符合法律规定、具备可操作性的网上贷款审批手续,24小时的便捷服务,提高贷款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依托云南省工商联合会的会员资源,收集云南省便民支付服务工程开发的昆明市小微企业金融交易中心,以及充分利用部分个体工商户现有的网络金融点,为边远地区民众提供网络金融服务。

第6篇

一场由阿尔法狗与棋手间展开的围棋比赛,让世界关注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技术的发展。百度百科对AI如此定义――它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等信息过程的模拟。AI虽不是人的智能,但却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通过深入的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功能,超过人的智能。

尽管阿尔法狗只会下棋,但人类已经意识到,其背后的技术力量正在带来革命。特别随着现代科学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AI的智能程度逐渐提高,其思维的逻辑性和复杂程度已经与人类的大脑相差无几。AI技术在真实的应用场景中正在对金融、医疗、教育等各个垂直领域产生颠覆性的变革。

就在日前刚刚结束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创新工场的创始人李开复曾着重强调了AI技术与金融行业的结合。在他看来,AI所需的数据量大、有属性标注且领域单一的特性,决定了AI技术必将在金融行业引发一次技术主导的产业革新。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了解到,AI技术凭借深入的机器学习等优势,正对金融行业的产品、渠道、风控、授信、决策等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推动了金融服务的个性化体验,更让用户的财富管理趋向智能化。

加速布局AI应用

“金融是一个不直接产生价值的行业。”读秒CEO周静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指出,多年来,金融作为一项服务,却占用了消费者较多的时间与体验环境。

据了解,过去要是去银行取款需要排队,转账需要等待,支付更需要刷卡签字等,而一旦开展了AI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不仅快速提高了金融效率,降低了金融边际成本。”

周静认为,在推动金融普惠的过程中,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是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对大数据、AI等新技术的运用,能够帮助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不仅如此,当AI技术与同样飞速发展的金融科技相结合时,还会十分有效地将核心的金融风控系统进一步量化,使金融变得更加规模化,而用户享受到的金融服务也会更优化,普惠金融的步伐自然加快。

在中国,不仅有像蚂蚁金服、宜信普惠、京东金融等金融科技的巨头,更有像读秒这样“年轻化”的金融科技探索者,在积极地依托其天然的大数据等优势,将AI技术创新地嵌入到其产业链金融的各个应用场景中,不仅使风控体系优化成效显著,更让客户的体验愈发高效、智能。

在采访过程中,周静指出,AI技术对金融产业的价值点,主要在于通过一系列的自主逻辑判断和大数据运算,很可能会解决“风险控制”这个金融行业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痛点。

让金融风控再升级

首先,传统的金融风控流程冗长,包括纸质进件、录入、复核、客户预审、尽职调查、电核审批等,这导致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运营成本的增加,也降低了运营效率。“而AI技术的手段或应用实现了流程自动化,可以予以解决这一低效问题。”

此外,传统金融风控往往只考虑强金融属性的征信与风控,鉴于央行征信覆盖率不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不全,客户画像不够立体。“目前以大数据和AI技术为基础的智能信贷技术,可以全方位捕捉到网购信息、运营商数据、社交信息等弱金融数据,通过大数据交叉验证,让用户画像更精准、丰富。”

其次,在反欺诈的运用中,传统风控往往依赖工作人员的经验,存在人为操作失误和经验不足。“AI技术使金融风控具备了智能的人脸识别、设备指纹,可以更智能地进行鉴别欺诈。”

周静认为正是以往金融风控存在的痛点,才让不少金融巨头主动拥抱AI技术,或与具有智能技术优势的企业开展联合风控。像读秒就作为智能信贷技术提供商,与华瑞银行、新网银行、中信证券、诺亚财富等展开联合风控。

“在合作期间,读秒提供的智能信贷技术,可以很好地辅助金融机构,完成更加精准的获客,更立体的用户画像,更智能地反欺诈以及更高效的风控。”在周静看来,像读秒这样具备大数据优势及AI技术创新开发的金融科技公司,在精准的获客、互联网化的运营等方面,可以为金融机构补足短板。

回顾中国信用借贷的历史可知,“风控”一直都是金融行业的命脉。谁提高了风控的准确率和风险评估的速度,谁就能够引入更大的流量、涉足更大的市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贷前、中、后过程当中,AI技术只是提高金融的一种手段,整体的金融逻辑与核心是不变的。”周静强调,像各金融机构以大数据的形式采集数据,以AI技术创新开发应用场景,目的是评价用户的欺诈风险、还款意愿、还款能力等,“本质上是传统金融考虑的核心因素。”而像一些金融机构举着“AI+金融”的大旗,宣称可以用星座、血型等指标来智能风控,却是噱头大于实际功效,与传统金融的本质并不相符。

迈向金融3.0时代

“银行3.0时代已经来临。”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曾表示,银行业要利用金融科技,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和流程,整合传统服务资源,联动线上线下优势,提升整个银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以更先进、更灵活、更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和社会需求。

实际上,这个“银行3.0时代”仅仅是金融科技的一个缩影。从当前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可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服务为核心的金融科技已经从概念阶段,逐步迈入了实践落地的层面,不仅真正体现在金融机构或者各互金平台的日常运营层面,更让金融与AI技术实现了场景间的融合创新。

如上文所言,融合发展的背后,就意味着颠覆和改变。如今由于AI技术的助力,不仅让传统金融的信息采集来源扩容,风险定价模型智能化,投资决策过程规范化、信用中介角色正规化等,还大幅提升了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

需要明确的是,“AI+金融”的结合效应还远不止于此。通过洞悉用户的需求,以及和AI技术的结合,金融机构或金融科技公司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轨迹洞察到他的需求和风险偏好,自动为其进行资产配置,并帮助用户追踪、监控风险,使得有理财需求的用户享受到“智能”级别的资产配置服务。

第7篇

融360已经不满足于在线贷款搜索,开始布局线下贷款顾问服务,欲打通信贷O2O闭环。

轻资产、缺少抵押品、账目混乱以及信息不对称,可以说是“中国式”小微企业的融资瓶颈。目前一些小型贷款公司、P2P平台、农商行及城商行仍然没有专业的服务团队,没有完善的体系去建立线上线下一站式专业服务。个人消费者、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想要借贷,仍然存在困境,找不到适合的金融产品。

就像百度连接人和信息,腾讯连接人和人,阿里连接人和商品一样,融360联合创始人兼CEO叶大清希望,融360能成为连接人和钱 (用户和金融机构)的桥梁。

从去年5月开始,位于广州CBD中心的融360办公室,陆陆续续不断有客户上门咨询贷款的情况。北京总部目前唯一的一家“贷款便利店”也没有开在街边,而是蜗居在融360位于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办公区的一隅,虽然“不好找”,但依然有客户前来咨询。

原来这家在线金融搜索平台在去年上半年就开始悄悄组建团队、试水线下贷款顾问服务,欲打通信贷O2O闭环。

“这么做主要是因为用户都是通过互联网了解再过来的,而不是像那种付出很多成本,通过街边店,再在路口发传单(吸引客户)。平台会根据网站流量,用户规模去合理化规划B端(金融机构),同时便利店的本身职能不会很重,成本加起来会比街边的便利店便宜很多。”叶大清解释说,原本融360只提供金融信息搜索,由银行客户经理自行与需求方联系,贷款成功率仅15%。而通过便利店提供的专业服务后,可将贷款成功率提高至4成以上。 做很“2”的事

贷款是服务行业,光做线上是不够的,金融服务要延伸到线下。以前融360做搜索是从线下到线上,现在反向行之。叶大清认为, O2O里面最重要的就是“2”,它指的是风控、大数据模型、信用评估系统、运营团队等。“通过风控把环节打通,线上和线下连接起来。融360把很2的事情做完了,金融也就简单了。”

过去融360平台的服务模式是完全基于市面上已有贷款产品的,平台并不介入用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接触。客户通过输入自身的贷款需求,随后由后台系统智能化推荐一批合适的贷款产品。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判断做最终选择,再同贷款经理进行接洽。这样的做法,在减轻信息不对称、提高贷款成功率方面卓有成效。但仍有85%的借款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没有合适的贷款产品与之匹配、供给方风控标准与需求方实际情况错位等原因成了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拦路虎”。

因此,贷款便利店的产生有望深入地改造现有的贷款模式,通过更深度地介入贷款流程来推动贷款产品创新和风控管理创新,进而提升用户和金融机构双方的体验,最终提高贷款成功率、降低融资成本。

为了更好地把控风险,融360聘请来自广发和花旗银行的风控专家李英浩担任首席风控官,并组建了60多人的团队实施。

李英浩介绍,所谓便利店实质上就是一个贷款服务场所,这种介于用户和贷款机构之间的专业服务,通过匹配和深度服务,将线上的贷款成功率进一步提高。“融360平台目前各类贷款的平均成功率为15%,如今则有希望整体提高到至少30%以上。”

该业务的运营模式是,在融360线上业务每日所产生的数万客户申请需求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贷款人,邀请到贷款便利店进行一对一的信贷服务。用户只需跑1次,收集申请资料、向各家合适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等环节则由公司专业的贷款服务团队帮助客户完成,最后由金融机构向用户发放贷款。目前已有数万位客户接受了服务。而且在提交申请后1~5天就能办妥贷款,线下成功率超过45%。

事实上,正如叶大清说O2O最重要的是“2”所囊括的风控一样,贷款便利店快捷方便的背后,是在线获客能力、大数据、风控建模和专业审核互相结合的一个系统工程,本质上融360卖给金融机构的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这意味着融360从线上“搜索+推荐”这种相对单纯的营销服务,逐渐深化成“决策+服务”平台。“这是商业模式的一个升级和演进,预期可以将融360平台整体贷款成功率从现在的平均15%提高到30%~40%。”叶大清说。

那么互联网金融走向线下的逻辑是什么?叶大清认为有两个重要的价值可以通过线下服务来实现,首先是未来互联网金融比拼的战场,必然是细分市场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其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力量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降低风险,进而有让利用户的空间,缓解社会贷款成本高昂的困境。

贷款便利店对客户实行免费开放,主要和城商行、农商行、小贷公司、P2P公司以及大型金融集团进行合作,收取服务费等。目前,融360已经在过百个城市设立了线上分站。 开放全金融云平台

融360做的另一件“2”的事是推出提供全金融产品搜索和购买服务的云平台“金融易”。

只要有金融需求的用户群,任何类型的网站、开发者、自媒体都可以轻松接入,60秒内即可获得互联网金融服务,由融360提供全套的金融后台支持,并且从流量中获取收益。

谈到这一云平台的特点时,叶大清强调,这是国内第一个能够提供包括贷款、理财和信用卡在内的金融全服务开放平台。由于融360拥有很强的贷款审批率和专业的搜索技术和风控能力,因而能确保合作网站可以得到很强的变现能力,风险也能得到极好的控制。

据叶大清介绍,金融易早在2012年4月就已经悄悄启动,目前已经同几乎所有类型的线上流量入口建立了战略合作,迄今已有3000多家网站嵌入了融360搜索服务,使得融360快速完成了全网覆盖。叶大清透露,包括360导航、好123、搜狗、金山、焦点房产、易车、51信用卡在内的多种互联网流量入口已经使用了金融易。

目前双方是基于流量或转化率的分成模式。叶大清强调,对于合作网站来说,变现能力可以说是行业最强的,这是与融360实现的审批率有关。只有借款人拿到钱,金融易的合作伙伴才能拿到钱。叶大清透露去年融360已经推荐了1万亿元的贷款,是行业平均的5倍。“我们不只是卖精准营销,我们卖的是以风控业务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由融360来做互联网金融的第一大云平台,我们有底气。”

在过去一年融360业务经历了6倍的超速增长,合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数量增加到过万家,贷款、信用卡、理财产品的数量近7万款,与绝大部分银行建立了正式合作。业务范围从单一的信贷扩展到贷款、信用卡和理财并行的全金融搜索服务。通过优化智能系统的匹配,使得贷款成功率保持在15%左右。截至2014年10月,已累计帮助用户提交近12000亿元的贷款申请,用户通过平台获得了1500多亿元贷款。

第8篇

万丈高楼平地起,“风控”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根基

在行业发展初期,之所以出现一系列弊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对风控(风险控制)体系的态度和把控力度欠缺。

初期的部分从业者,为了抢占风口,实际上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就拿着投资人的钱贸然进入市场。最终由于对风控能力不足,资金管理不善,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显然,如果把互联网金融平台比作f丈高楼,那风控体系就是这栋高楼的根基。可想而知的是,根基没打好、不牢固,那大楼也只会摇摇欲坠。

幸好,随着监管的进一步到位,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之前粗放式和草根式的发展已成过去,如今规范化、合规化发展成为主旋律。不合规、不达标、风控能力不足、资质不够的互金平台都将被市场所淘汰,而像中业兴融这样坚持“轻资产、重风投”运营模式,力求“安心、健康、合规”的互金平台,正在脱颖而出,稳健快速发展。

如何夯实平台根基?进一步武装风控体系

互联网金融,从一个新生事物到现在的逐步成熟,经历了监管的变化、政策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投资人心态的变化,要说有什么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风控体系对于互金平台的重要性始终不变。目前,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原有的风控体系基础上,动作频频,继续夯实根基,以求自身平台能“更上一层楼”。

日前,互联网金融平台中业兴融提出全新的“37度理财家”理财宣言,并以“安心、健康、合规”作为平台发展的首要关键词,着重强调了风控体系的重要性。而从中业兴融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战略上,我们也可以一窥互联网金融平台在风控体系上的几个可行方向。

中业兴融正通过纳米级风控体系、大数据场景化风控模型、自主化银行安全系统以及第三方过失保证金机制等几个方向来打造一个更加可靠的风控体系。这一套风控体系,首先将有助于中业兴融在源头上杜绝带有风险的第三方借款项目。其次,作为互联网金融平台,中业兴融通过对大数据的整合分析,场景模型的系统搭建,不只能提升风控效率,还能为传统金融机构所不能服务的人群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不仅如此,中业兴融的自主化银行安全系统和第三方过失保证金机制,能实现多维审核和多重保障的风控体系效果。最终为用户实现科学专业、全方位、立体化的重重安全关卡,让用户安全投资、安心理财。

实际上,中业兴融“大费周章”地对自己提出如此严苛的风控体系标准,其背后的原因很好理解――成立两年有余,中业兴融之所以能稳步发展,正是因为其走上了一条保障投资安全、带给用户安心的正确发展道路。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初,中业兴融累计成交50亿元人民币,累计服务用户数64万,为用户赚取1.5亿元人民币的高额收益。与中业兴融的稳健发展相比,那些没有重视风控体系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还在为生存而烦恼,未来,中业兴融会继续在加强风控的路上不断发力。

添砖加瓦,互联网金融平台还要合规、健康

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那么可以说2017年就是互联网金融开始“成熟”的一年――除了互联网金融平台持续在风控体系上发力,用科学技术重塑风控体系外,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还在其它方面不断发力,以求给自己的城池添砖加瓦,同时也给市场起一个良性带头作用、给用户提供一个更好的金融服务。

2016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纳入监管,“合规”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议题。3月31日,中业兴融与上海华瑞银行联合开发的资金存管系统正式上线,这是平台在合规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中业兴融总裁章强对此表示,“中业兴融向来高度重视投资人资金安全,在指导意见出台前,我们已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打造资金存管系统。指导意见出台后,便着手与各大银行洽谈资金存管事宜,与华瑞银行达成战略合作更表明平台坚持合规运营的态度。”

另一方面,中业兴融全新改版的官网也将于近期上线,平台将更加严格的规范信息披露并完善法律保障,以保障投资依法运行。无独有偶,4月5日,互联网金融平台利民网也与新网银行就用户资金存管事宜正式签订协议,落实合规化。在互联网金融平台动作频频的背后,这将有利于推进中国互联网金融合规化的进程。

当然,除了风控体系和合规化之外,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健康理财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至关重要。那么何为“健康理财”呢?以中业兴融来说,其就于近期提出以“健康”作为平台发展关键词,倡导稳健、成熟、合理规划的家庭理财的理念,同时严选医疗、三农、小微企业和出境旅游等社会健康资产,如此清晰的规划,对于中业兴融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第9篇

从线下到线上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生意经,然而少了专业银行风控体系和征信数据,网贷发放的依据风控和征信该如何做?

许多传统金融机构的小微贷款、新兴的P2P平台的做法是得到一个销售线索,然后到线下做征信。但许多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比如一些P2P公司)的风控还比较初级,有的甚至还没有完备的风控系统,只有简单的理财投标模板。

与此同时,中国的小贷公司普遍还在做类银行业务的大贷,动辄单笔抵押贷或担保贷达到数百万元至数千万元。很多小贷是为银行做过桥生意,遇到经济下行期或银行政策变化风险很大,小贷公司也在积极寻求小额分散业务及运营模式。

基于这种情况,神州融创始人黄海珈就想到:能不能帮助他们搭建一个平台呢?把复杂而专业的信贷、风控等金融业务的IT基础设施搭好,并打通对接各类征信机构和电商平台的数据资源,同时对接第三方支付、资金托管机构,实现资金流向的合法合规。

黄海珈曾是中国电信和80多家部委信息中心联合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负责人,还担任过国政通的COO,有近20年数据整合和运营服务经验。他的想法得到了神州融团队的一致认同,成了他们创新商业模式的切入点。“这样一来,网贷机构就能充分利用平台的免费风控系统功能和配套服务,自己专注于提供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信贷产品,或者研发专用的评分卡。”黄海珈对《创业家》记者说。

为了做好风控和征信,黄海珈找到了全球最大的征信局益博睿大中华区COO殷虹。双方一起探讨了包括益博睿的全球实践,以及本土小微消费金融机构应用的风控系统适应性改造等方面。

一年后,神州融大数据风控平台正式。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经对接了超过数十家主流数据源,整合了第三方征信机构和电商平台等信贷应用场景的超过3000个维度的基础数据、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等征信大数据。

神州融的客户分为两类:一类是金融行业里有资深工作经历的创业者或有风控专业人士,他们对这样的平台系统和决策引擎工具非常熟悉;另外一类是传统小贷公司等,它们可能并不熟悉这些技术,但也能够用手动+神州融整合征信风控服务的方式去操作。

在团队方面,黄海珈找来了之前有过合作的李铁成和刘亚单加入任合伙人。李铁成有20年银行信用卡及IT系统建设运营经验,是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原IT总经理。刘亚单原是华拓金融总裁助理,一直负责华拓的风控业务流程服务新业务战略、数据管理和支撑平台建设等。

此外,神州融的金融业务合伙人是袁海涛。他是益博睿中国原解决方案与客户管理高管,曾负责银联数据战略合作和方案管理、国有及股份制银行、保险公司、消费金融与小贷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设计、市场开拓和客户服务工作。

可以说,数据服务是神州融团队的强项。就像黄海珈所言,他们知道怎样去整合征信数据、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也了解源数据如何交易和定价,会根据中国的泛金融机构需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去整合适合客户的数据资源。

第10篇

截止到10月底,全国P2P平台历史累计成交量首次过万亿元,不过收益率再降,业内普遍认为,这说明P2P行业正在回归理性,仍在健康发展中。

最近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到,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新的形势下,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最理想的互联网金融应该是怎么样的?为此,《卓越理财》专访了业内资深专家民信公司总裁冷厉先生。

谈及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冷厉表示,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在行业快速度发展的大形势下,运营模式+风险控制依然是这个行业的重中之重。

“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闭环的风控体系

以民信为例,民信主要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O2O的模式,依托中融民信线下的140多家分支机构,以及数千人的专业团队,将线下财富机构与线上平台打通。同时,民信金超也形成覆盖P2P理财平台民信贷+线上金融超市+140多家分支机构的O2O金融服务模式。

“P2P平台的核心首先是安全,其次才是收益。P2P虽然形式多样,但其金融的本质不会改变,这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采用O2O的运营模式,可以使线上和线下业务相结合,实现线上与线下业务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特别从风控的角度,线下360度的实地尽职调查,可以对借款人及企业进行更详尽可靠的了解,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

“P2P行业最大的风险是信用风险,由于网贷征信体系的‘先天不足’,导致个人信用认证体系不完善且不透明,包括个人信用记录、社保号、个人纳税、银行账号等,查询和验证比较困难,从而间接增大了征信成本。而P2P网贷机构为降低征信成本,在征信环节草草了事,加上P2P网贷监管的‘后天缺位’,又使得P2P网贷为扩大经营规模,很容易形成违规冲动。”冷厉表示。

冷厉同时谈到,互联网金融的火热造就了无数的公司应风而起,短时间内就有众多公司搭灶架锅而成立,但整体行业的发展时间尚短,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法律政策等也相对匮乏,造成行业内提现困难、倒闭、跑路事件层出不穷。安全,成为了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民信从成立之初,就将“安全,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立足之本,在这方面民信公司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确保安全和管控风险。

对于风控,冷厉亦进一步透露,民信公司本身有着完善的风控体系,使得通常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等三个环节形成完整的闭环。特别是与国内领先的征信平台和大数据公司合作,确保信贷审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民信还拥有一支具有深厚金融背景的风控团队,大多为长期从事银行等金融行业的专业资深人士,他们把金融行业先进的风控理念引入到了民信的血液当中。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

“P2P是一个创新的金融模式,虽然依托于互联网,且在国外有成熟的案例,但中国有自己的金融环境,必须将P2P模式在中国进行再创新才能发展壮大。”冷厉说。所以,必须要创新才会有出路,细分行业是一个比较好的创新切入点。行业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细分,面向更垂直的行业,更细分的人群,这样才能在范围内创新,找到最佳的产品形态,比如民信的“政融宝”。

“政融宝”是民信公司一项短期资金出借业务,出借人的资金投向优质地方政府基础建设项目相关债权。投资人能够在政府信用保障、企业连带担保、足额资产抵质押等完善的风控措施的保驾护航下,获得稳定的高收益回报。

冷厉表示,民信在创新这条路上,尝到了不少的甜头,比如,粮满仓计划是民信最新推出的项目,产品整合种植、加工、贸易等供应链条,支持农业综合化产业集群快速发展而定制的区域化金融贷款服务。

同时,民信还拥有专注于区域性本地化金融加盟平台-中融鑫海,通过“互联网+”模式打造公平、公正的汽车金融服务平台-国准平车,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_Me金融等等。

场景互联网金融也是一条创新的路。Me金融就是场景金融互联网的创新,是民信公司旗下的得意品牌之一,将金融服务融入客户“食、住、行、玩、用”的各项生活场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

致力于综合性金融集团

面对当前经济现状和各种理财产品收益下滑,一时之间“资产配置荒”引起互联网金融行业人士的担忧。

“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网贷平台正在慢慢减速和收缩,主要是对资产端的风控更加严格,资产供应有所减少。不仅是P2P,目前整个资产管理行业都面临着优质资产缺乏的问题,很多保理、信托公司都面临这种问题。投资人对平台的认可会有累积效应,不管是人数还是金额,后期增速会越来越快;但资产端不一定能够有同样的增幅,因为资产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行业、地区经济周期等,很多时候瓶颈可能是在这里。”冷厉表示。

他还进一步介绍到,民信会先采取多种模式,选择与优质资产提供方合作,例如民信的政信类产品“政融宝”以及助推三农发展的“粮满仓”产品,同时通过‘资产合作方+平台”两道风险把控,将平台资产风险降至最低。随着平台的不断发展,在加强与这些资产渠道合作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产品研发与风控实力建设,发掘更多的垂直细分市场,进一步加强优质资产的获取能力,更好地抓住优质资产的主动选择权,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一家现代化综合性金融集团。

谈及目前火热的征信,冷厉则表示,P2P平台建立征信系统,一方面P2P投资人可以快速获取借款人的信用记录,从而大大降低P2P平台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央行征信系统得以共享P2P平台个人对个人的信用信息,从而实现多层面的数据扩容和信息覆盖。事实上,与央行征信系统相比,网贷平台和民间借贷的数据更为活跃,这些信息对央行征信系统的反哺,更有助于形成日益稳定和全面的个人征信体系。

冷厉还谈到,如何让P2P的单一模式发展成多元并举的金融服务模式也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很重要的一环。互联网金融领域这块蛋糕越来越诱人,在疯狂涌入的同时,P2P平台同质化竞争令人担忧,传统的房产抵押、车辆抵押贷款、小额信用借款、担保借款等模式,不再是稀缺的资源,垂直细分更受市场的青睐。

第11篇

是时候谈点风控的事情了,尽管汽车金融行业的第一要素是渠道和产品。

中国汽车市场的汽车金融渗透率正逐步缩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场上越来越多汽车金融机构的出现,但当前鱼龙混杂的汽车金融机构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模式,正使得中国汽车金融的违约风险提升到了历史新高。

根据调查,某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一车四吃”现象,如果所有贷款渠道用尽,杠杆率可达2倍(一部市价40万元的汽车,最终可以拿到80万元的贷款),部分商业金融公司的坏账率甚至达到了近40%的高度。

首先,欧美汽车市场是以融资租赁为主,而我们融资租赁的比例尚不足2%。他们最大风险是次贷,且金融机构能够掌握贷款人的还款能力,能够防范避免。而中国汽车金融的最大风险是一车多贷,且目前尚没有有效的风控手段。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环,中国汽车金融机构目前更强调渠道和产品,而没有形成完全的风控能力,特别是没有实现金融产吊销售与风控两个体系的独立。

随着市场的发展,经销商已经深刻体会到,合理的汽车金融产品能够有效降低购车门槛,增加销量。因此为增加销量,不论是一级的4S店,还是其他二级甚至“拼缝”经销商基本都会有多个汽车金融产品销售,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理财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满足那些信用打分偏低的消费者的买车需求。

而为这些经销商提供金融产品的,绝大部分是另一个中国特有的群体――SP(Se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商)。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金融机构的出现,中国的SP数量也越来越多。

在国内汽车零售金融服务的主体中,商业银行由于严格的风控监管,更多地借助担保类机构进入零售信贷市场。而受限于广设网点的资金和人员压力,汽车金融公司、尤其是异军突起的融资租赁公司拓展业务的重要渠道模式就是SP。

在中国,最先将这套引入的汽车金融公司是通用金融。这些SP机构凭借强大的地面推广能力和本土化优势,肩负着汽车金融业务渠道下沉最后一公里的重任,曾一度促进了中国汽车金融的快速发展。

中国汽车金融的快速发展过程中,SP行业也飞速发展。但低准入门槛和低创业成本让SP行业发展更快,鱼龙混杂,很多SP采用一级拖二级,二级拖三级的“黄牛”模式。甚至出现了一些短视的SP,为了挣快钱,虚报瞒报,乱收客户费用,甚至参与到‘零首付骗贷’中,造成严重的骗贷危机。”

在《出行+》数据财经新媒体看来,以“售车为目的,赚取金融服务费为导向”的金融产品销售模式,实际上是造成SP机构无序竞争,“核心业务拓展无法真正深入到市场基层,单源质量和风险很难把控”的根源

尽管某些金融机构正在倡导“去SP”化,但实际上SP这种模式本身并没错,问题在于汽车金融机构释放了太多权利给SP,而自身又没有足够的风险控制手段。

在当前的汽车金融发展环节中,SP又是整个风控的重要一环,不论是贷前判断车辆车型和人员交易的真实性;还是在贷中协助办理GPS安装;在贷后承担着大量的管理工作,如辅助催收、解除抵押、还款卡变更等。

尽管现在具有金融牌照的汽车金融公司正在加紧去SP的进程,利用与车企销售公司的直接对接发展渠道,将风险排查、贷款发放及风险硬件安装等全部权利下放到经销商。但这并不能真正解决当前金融机构坏账率持续上升的问题。

第12篇

不知道27是不是刘琦的幸运数字,只知道,找上门的第27家公司改变了他的职业路径。

今年2月里的一天,美国时间晚上11点多,刘琦接到一个陌生男子打来的电话。这个男子就是普惠金融的首席人力官徐益峰,“跟我讲了大概四、五十分钟,我说行,先接触一下谈一谈。”刘琦回忆道。

其实,从2014年开始,就陆续有公司与刘琦接洽,这是他接到的第27家公司的邀约电话,他当时在美国花旗银行任集团内部审计及北美地零售信用风险部门负责人。

这第27家“规模最小的,但却让他最心动”,刘琦坦言:“当你谈过26家公司之后,慢慢培养出了第六感,能感知什么样的公司是靠谱的。当时直觉这个公司挺靠谱,他们也希望我回来跟合伙人都见一下,看看公司的发展情况。”

随后,在3月初,刘琦回国跟公司高管都进行了沟通。“公司虽然小,但在我接触的公司里既有互联网公司迅猛的发展速度,也兼具了金融机构特有的稳健和对风险的敬畏。”刘琦说,“这两者结合是非常独特的,非常打动我。”

这家让刘琦觉得契合,毅然告别华尔街回到中国的公司是“普惠金融”。作为一家金融科技企业,普惠金融成立于2013年,为有借贷、消费金融、证券和保险等互联网金融服务需求的普通消费者提供服务,旗下有爱钱进、钱站、任买、会牛等品牌。

今年5月,刘琦正式回国加入普惠金融公司,担任普惠信贷业务线总经理。入职后,他参与到筹备消费金融业务品牌的工作,与负责产品的同事一起设计、推广、测试、运营。

深耕垂直领域

普惠金融公司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爱钱进与QQSurvey的《互联网人群借款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在9000份调研问卷中49%的人曾经有过借贷行为,而未来一年内有借贷需求的人占56%,未来借贷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借贷的主要用途为:资金周转、电商购物、购房、购车、装修。其中,用于电商购物的比例已超出购房、购车的比例。

这个研究给公司推出消费金融品牌做了比较深入的参考。今年5月,普惠金融旗下在线信用贷款及消费分期品牌“钱站”,致力于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大数据风控、便捷高效的信用贷款与消费金融服务。

不久之后,普惠金融公司进行深度细分,推出分期消费品牌“任买”,定位于城市商圈消费分期服务,致力于构造一个“商圈+消费分期”的闭合体系,对线下的消费场景基本实现覆盖,为用户提供商圈内的消费分期一站式服务。

在刘琦看来,这个闭环蕴含着两层含义。第一是不停的正向循环:个人信贷连接的是借款人和出借人两端,而消费金融中间增加了第三方的商户,三方共赢比两方更难平衡,除了要了解客户需求,也要对商家运营模式和商家的痛点有所了解。闭环的概念就在于,通过了解商家,“任买”为其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商家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消费升级的欲望。反过来,如果对客户了解越深,“任买”就能给商家提供更好的建议,让它们进一步提高定制化产品的能力。那么,商家能够更好的反馈客户,客户能够更多使用任买的产品。两个方向都是在助力“任买”盈利,这是不停正向循环的过程。

第二层闭环是“任买”的目标客户――主要是一、二线或者三线城市,对消费分期有一定概念,消费观念比较超前,年龄20到50岁的阶层,他们有一定收入且有消费升级的需求。“你要考虑他长期的消费需求,他在20到30岁主要有哪些消费需求,接下来他在30到40岁又有什么需求?比如他会考虑结婚,后期有小孩会考虑教育培训、健身、医疗美容、购房购车等”,刘琦解释道,“我们对客户了解的越深,给他服务的越多,我们之间就能建立一种信任,这种信任并不依赖于某一个商户,却要依赖于任买。”

基于跟随用户消费生命周期的闭环,“任买”开始深耕一些小而精的垂直领域,通过精细化运营和管理进行定制化的服务。刘琦表示:“我们希望在这样的市场进行一些探索,通过深耕建立垂直上的深度和可持续盈利的模型,进而实现行业间的扩展。”

对于任何信贷产品,竞争性通常体现在:利息费率、可借用额度以及时效性,作为切入线下消费分期的一款产品,任买的优势体现在: 3分钟完成申请,20分钟快速授信,最高借款可达10万元,且纯信用消费,无需任何纸质材料,还款期限灵活选择,分为3/6/9/12期还款计划。

现阶段,“任买”已经切入旅游、医疗美容、教育和婚庆等领域,未来还将覆盖包括教育、购物、娱乐、医疗等在内的各个场景的分期消费需求。

风控“云图”

任何金融产品的核心都在于风控,而这也是“任买”的另一优势。普惠金融公司自成立以来,长期致力于对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探索。“云图”是普惠金融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风控系统。

“云图”采用云计算、知识图谱应用与深度学习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搭建而成,有效提升了进件审核等流程上的效率和准确率。据普惠金融创新资产业务线总裁陈羲介绍,“云图”是业内首个完整的动态风控知识图谱生态系统。通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有效地链接内部、外部多元化的数据源,形成一个用于风控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云图”将知识图谱与深度学习技术相结合,构建一种能够模仿人类大脑行为的电脑网络,让机器自动地去发现隐藏在复杂关系里的风险点和风险扩散途径,从而挖掘潜在的欺诈行为,经过大数据多维交叉验证,得出一个客观准确的结论同时做出相应的行为。

另外,接入消费场景的产品本身也有助于完善风控模型,通过用户所处的消费场景可以知道借款人的消费目的,这样也可以在贷中进行风险预测并反馈到贷后,并应用到其他模型分析,降低消费分期产品的信贷风险。“我们不但关注客户,也关注商家,从不同的维度来看,对任何一个商户和客户都建立起一个完整画像的基础上来管控我们的风险。”

第13篇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当分享经济挺进金融领域,“共享金融”应运而生,陆金所(全称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共享金融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陆金所于2011年9月成立,旗下网络投融资平台2012年3月正式上线运营。结合全球金融发展与互联网技术创新,主要为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投融资服务,截至2016年6月,用户已超过2342万人,活跃投资用户达587万。

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

“共享金融是去中介化的过程,其典型形式就是P2P和互联网众筹。”这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2015年对“共享金融”概念的定义。陆金所最早以P2P网贷为起点,如今,已从 1.0时代的单纯P2P网贷平台跨越至3.0时代的一站式线上财富管理平台。

1.0时代,陆金所业务以自营模式运营P2P网络借贷为主,帮助个人直接投融资,并连接不同地区间投融资需求,努力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如2012年3月推出的首款服务“稳盈-安e”;进入2.0时代,陆金所横跨银行、保险、证券、公募基金、不动产以及P2P等九大市场,提出打造满足不同投资者以及投资者不同人生阶段、不同需求的一站式财富管理平台概念,引领包括P2P网贷等互联网金融平台整体转型升级;3.0时代后,陆金所聚焦打造综合财富管理平台,在服务方面提供基于大数据的资产组合管理及推荐功能等,上线了更丰富的资产类别。

在我国现有的融资格局中,中小金融机构能够得到的金融资源有限,90%以上民营中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贷款。中小企业“融资难、生存难、发展难”的问题引起中央政府的重视,“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政策支持也应运而生。

2015年以来,陆金所已经陆续推出了P2P开放平台、基金平台、跨境交易平台、保险平台等多个领域的开放平台,与超过500家机构建立了合作。以P2P开放平台为例,针对P2P平台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产品开发能力弱、运营成本高等难点,陆金所P2P开放平合前海征信为P2P平台提品设计、征信等贷后服务,努力促进行业共同发展。

用户财富管理需求是多样的,仅靠一家、两家机构很难满足,因此要打造开放平台,让一切能够提供服务并满足风控要求的公司和机构参与为用户服务,最终形成完备的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而“互联网+”鼓励开放共享和融合创新,对形成开放、共享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让普通人品尝共享金融果实

提到共享金融对普通人生活的改变,让本来“高大上”的投资走进平民百姓生活可能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通过不同的理财平台,投资人可以足不出户地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种类繁多的投资项目。但共享金融能做的并不止于此。

面对普通人的融资需求,陆金所意识到,首先要满足实体经济目前还没被满足的需求,为普通客户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投资渠道。在陆金所的“稳盈-安e”服务中,投资人有三分之二来自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而借款人则大部分来自二、三、四线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借款人多是普通个人、个体工商户以及小微企业企业主。通过陆金所这样的平台,资金在区域之间产生流动,将一线城市投资者中的闲置资金转移至中西部地区急需资金的小微企业及个人,甚至带动地方资金的周转和经济的发展。

陆金所控股面向所有金融机构、企业及个人客户,通过整合线上和线下渠道,以互联网为媒介连接供需两端,努力通过金融交易信息服务平台满足客户的各类金融需求。2016年5月,陆金所控股完成了对普惠金融业务的重组,整合了普惠金融事业群以及前交所,从而形成旗下陆金所、前交所、普惠金融“两所一惠”的战略布局。

风险管控是安身立命之本

2016年4月,“中晋系”的多家相关联的公司被曝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诈骗犯罪,继e租宝、金鹿之后,又一家大型理财平台轰然倒地。上网搜索相关信息,“跑路”的理财平台数量飙升,涉及的金额更触目惊心。

风险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绕不开的话题,而自成立之初,陆金所即以其风控能力而出名。“跟一些动辄‘跑路’的P2P平台相比,陆金所平台上的资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一例无法兑付的风险事件。”陆金所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执行官杨峻说,“再严格的风控也并非意味着零风险。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通过风控严格准入项目,做到资金、资产精准匹配,在风险控制与客户体验中找到最佳平衡点,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及早识别风险,减少投资者损失。这也是陆金所在行业‘大浪淘沙’中‘活下去’的安身立命之本。”

从2015年率先在业内提出“七步风控体系”,即通过七项措施(风险政策制度框架体系、信用评级、信息披露、投后预警监控、风险管理系统、风险评价体系、资产与资金的精准匹配)在资产端建立起全过程、立体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到如今强调借助“适配系统”精准地将投资者和产品进行风险适配,把风险承受能力不够的投资者拦在门外,陆金所在风控管理方面的每一次发声在业内都显得非常“特立独行”。

第14篇

“用户”这个词汇的风靡,和互联网发展的日新月异分不开的。可以说,它从最早的传统销售递变为如今各行各业的聚焦点,概源于“大连接时代”的到来。

例如用户体验,用户为王这些已经被各行各业的产品经理们用烂了的词组,已经被诸多管理专家、销售人士等用得淋漓尽致。用户对于互联网而言,其意义似乎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众所周知,如今但凡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公司,最大的成本往往都是“获客成本”。

用户――互金实力的主维度

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用户的价值同样如此。

用户实力对于互金平台意味着什么?相比资金概念、技术而言,用户无疑是互联网金融的根基。互联网金融的基石是互联网,而互联网的根基则是用户。“用户为王”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那么该如何评估用户服务质量、提升用户黏性表现呢?

在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所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用户榜”上,用户黏性、佣金比例、用户注册登录界面、用户操作界面、客户服务这五个维度,代表了各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追求方向。用户从接触互金平台到注册、登录、操作、使用、留存(流失)、用户服务的全过程,客观反映出了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用户获取、留存能力,往往这方面得分越高,用户黏性越高。其中,用户黏性是非常关键的指标,综合了DAU(日活跃用户数)、MAU(月度活跃用户数)、用户人均使用时长、用户人均使用次数等等指标,则综合反映各家平台的用户量。

克里斯・安德森写过一本书叫《免费》,解读免费商业模式,它所代表的正是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商业未来。某种意义上,像互金这种准新生事物在面对用户时,所选取的正是免费的商业模式,他们通过免费或补贴的方式,吸纳自己的用户群体,进而缔造出维持自身生存的商业模式。

在这个意义上来讲,用户对于平台的生存意义是排在第一位的,也就是常说的用户为王。宜信创始人唐宁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称,平台好与不好用户最有发言权,只有用户使用了说好,那才能称之为一个好平台,而不是由创办者自己来宣传。

风控――谁来保护投资者

2016年年8月,银监会等四部委了关于网络借贷暂行办法条例。随着监管政策的落地,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备受瞩目。在当前背景下,企业获客成本、企业催收、平台与用户间的连接、如何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体验、以及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关键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关注的焦点。有平台创始人提出,传统的风控审核模式效率低,企业想要把不良率控制在较低范围内,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及第三方数据源来做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在互金行业媒体上,隔三差五就能够看到互金问题平台跑路破船的新闻,这已经不是个案。虽然在万千的平台中这只是很少一部分,但对整个行业的重创却是深远的,如涉案金额数百亿元的易租宝,涉嫌自融的巨鹿,其带来的不良影响至今仍在发酵和延续。

在当下金融征信体系不断完善的进程中,风控会越来越多地被主管机构、各家平台以及用户所聚焦。

按照互联网金融的主管机构、行业协会和民间组织的标准,这涵盖了诸多维度。以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的标准,风控体系建设、用户信息保护、密码保障、交易保护、经营时间,以及是否互联网协会成员六个维度,就能够综合考察各家互联网金融平台中,风险控制体系、用户信息保护、用户利益保障是否到位,从而反映出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控制的健康度。

前香港证监会主席沈联涛曾经出版过一本叫做《监管――谁来保护我投资》,探讨监管机构对于投资者保护的路径与途径。可以说,在一个市场化还有待进步的环境下,监管方可能是用户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如果行业没有一个科学而健全的风控体系,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只有那些风控体系健全的平台,才有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稳健的安全保障。

第15篇

贷前检查是风控的关键

近期市场的竞争加剧,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管理风险的提升。贷前审查是互联网金融平台长久发展的关键。借款逾期以后,对于贷后催收工作,各平台的手段都是一样的,如电话催,上门催,外包给催收公司等等,所以,贷前审查没做好,贷后催收就毫无意义了。

还有一种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借款人包装”行为,即不满足条件的借款人通过假或误导性材料“美化”自己的信用,制造“合格”假象。这种包装如果有专业人士的“配合”,其欺骗能力则大大增强,如平台员工与借款人相互配合,除了给其指导以外,还利用职务之便或内部消息帮助其获得借款,那么对平台以及整个行业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面对这种状况,民信公司很注重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有独立于营业部的风控团队去审核。民信拥有近百人规模的顶尖信用风险管理团队,通过严格的信审体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对借款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估。同时民信公司还借助大数据平台,整合行业资源,与同盾、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等知名机构合作,确保筛选出最有还款意向和还款能力的借款人,解除风险为理财者提供优质的债权。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

民信公司作为最早一批金融服务企业,业务涉及财富管理咨询与服务、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数据整合服务、小微借款咨询服务、风险控制与管理、P2P借贷服务等领域。公司高管层都具有10年以上的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经营或投资经验。3年来,民信在不断摸索前进,不断的分析、汲取其他平台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同时大量招募专业的金融人才充实民信自身的实力。随着大家的努力,公司在不断的壮大。目前民信公司已在北京、上海、南京、厦门、洛阳等70多个城市设立了130多家分支机构,员工达8000多人。

民信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搭建了提供出借咨询服务的线下平台民信财富;提供借贷咨询服务的线下平台民信阿里;提供为出借人和借款人服务的线上P2P平台民信贷;专注加盟连锁领域的金融服务平台中融鑫海;专业为汽车金融服务的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国准评车;通过不断扩展产业链产品,民信公司形成可持续良性循环的金融产业闭环。打造最具创新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互联网金融领域这块蛋糕越来越诱入,在疯狂涌入的同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同质化竞争令人担忧,传统的房产抵押、车辆抵押贷款、小额信用借款、担保借款等模式,不再是稀缺的资源。除了做好风控、扩大规模以外,行业中如何胜出,也是公司考虑的议题。民信在与同行竞争时,始终坚持最有效的竞争是不断挑战自我,坚持创新。一个没有创新力的企业,根本无法与竞争对手抗衡,现在行业的发展方向是越来越细分,更垂直的行业、更细分的人群,在细分的范围内创新,找到最佳的产品形态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