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护理教学方式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1新护理教育理念的树立和转变
理念作为一个哲学名词,具体指指理性领域中的概念,是观念和看法的集合体,是人们进行思维思想活动的重要成果,而教育理念则是在实际教育和思维活动当中教育者所形成的一种对于理想的追求和教育价值取向。近年来,随着社会卫生需求的不断提高,出于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考虑,职业教育需要在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的办学方针下,实现对护理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显,将一批优秀的专业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起来。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将护生当做培养的主要对象,以此实现对护生人文素养、敬业精神以及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有效培养,促使护士能够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到系统化整体护理,全面护理病人的心理的、身体和社会环境,以此针对社会方面的要求都能够极大的满足。
2做好护理课程的相关设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高
课程设计要根据行业标准对本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作全面分析,设计本课程所函盖的工作任务,以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基本护理理念及技术体系构成为主线,以护士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依据,课程设计要求在教育中力求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使课程设计更充分地体现职业针对性、教育开放性和实践操作性等培养要求[1],课程设计要不断引入新的护理理念、知识和技能,教学上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现在的护理教育的课堂教学较为传统,教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仅仅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自学讨论较少,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够,学习能力欠缺,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违背素质教育要求,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很多老师研究的课题,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教育需求,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拓宽知识面,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开始来帮助学生实现对问题的创新性解决,通过极具挑战性问题的设计,最大限度的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启迪[2]。3.2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将课堂教学中的经典案例与临床情境充分有效的利用起来,在案例教学中有机的融合书本上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整个教学模式当中将“理论导入、案例贯穿、实践体验、岗位主体”充分的融入进去促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3],以提高护士临床思维能力。3.3症状护理课程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症状护理课程是以临床常见症状为主,以临床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整,在基础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过渡中起到桥梁和引导作用[4],使教学更接近临床,这样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能力培养,即知识转化能力、临床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教学方式感到满意,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
总之,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应该提高对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现阶段,全面推行整体护理的背景下,更需要及时的更新观念、普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显著有效提高。同时,为了能够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异常丰富以外,教学能力还应该格外精湛,以此将一名教师的职责充分肩负起来,即传道、授业、解惑[5]。医学院校更应该需要站最自身发展的情况下将当下学院的情况有机的整合到一起,以此将学院自身的特色充分有效的展示出来,并且通过对优势的不断发挥,不断的开拓进取和创新,将护理教学的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充分的展示出来,以此有助于促进教学针对性的显著提高,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孟宪辉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钟正伟.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导向的外科护理教学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13年第19期.
[2]于丹.更新护理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医药前沿》.2013年第10期.
[3]丁娟,陈红宇,张凤勤,陈淳.护理大专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干预研究[J].护理管理学杂志,2016年1月第16卷.
关键词:实践教学 实践技能 护理
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内容与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实践教学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加强护理实践教学的改革,是提高护士实践能力、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有研究表明:护理实践课有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增强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格的独立发展和角色应变能力,学会关心和参与,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护理实践教学效果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现报告如下。
一、影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因素
1、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脱轨,知识掌握片面
教学课堂中,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即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在每一门学科中,实践学时安排有限,使传授的理论知识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实践练习加深理解,实践教学成为护理学的另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较片面,不能将两者融为一体,是影响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首要因素。
2、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示教——学生练习,即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传授知识的绝对权威,忽略学生全面发展的潜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对实践技能课程的兴趣,阻碍实践能力的提高。
3、实践用物及实践场所的局限
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保证。而实训室空间拥挤,实践用物资源有限,多个班级在同一单元安排相同教学内容时,学生技能练习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制约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实践技能的对策
1、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切实合理安排实践技能学时,可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的认知,激发学生对实践课产生兴趣。例如,我校在安排《护理学基础》授课计划时,总学时共180学时,其中理论92学时,实践88学时。从学时的安排看,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比重相近,实践学时的增加,使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上得到了巩固和拓展,将理论与实践巧妙地融合为一体,为临床护理技能、护理质量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是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2、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为轴线的技能培养模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将“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重视学生身心和潜能全面发展。
在实践教学中,为提高实践技能可采用以下教学程序进行授课:教师示教——学生回示——分组练习——小结共性问题——学生演示——全体学生评价——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示教,将操作的要点融入在授课过程中,同时不断用问题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鼻饲法操作中,在讲解验证胃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时,首先提问:“插入的胃管我们不能确定它一定在胃内,应当通过什么方法检验呢?”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独立性。
学生回示,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层次不同,对教师示教的内容与操作步骤存在疑问和疏漏,在学生回示环节中,将其弥补,针对不清楚的知识点可当场提问并解答,加强巩固知识要点。
分组练习,根据实训室的空间及设备,将学生总体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加强巡视并根据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
小结共性问题,分组练习结束后,针对学生在练习时出现的共同问题进行一一纠正,对操作要点要再次强调。
学生演示,任选一名同学结合教师纠正的共性问题,将此项操作再次展现给同学。操作中,全体同学进行效果的评价,即学生扮演指导教师的角色,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更要注重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3、规范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技能考核
实践技能考核是教与学的检验,是帮助学生熟练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促进能力发展的激励因素之一。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实践技能项目从素质要求、操作前准备、操作程序、质量评价四部分进行考核。其中素质要求从学生服装服饰、仪表举止、语言态度三个方面进行测评;操作前准备包括护士准备、环境准备、病人准备、用物准备四个方面;操作程序即操作项目的每一步骤,要求知识要点需口述表达;质量评价,针对此项操作进行整体效果的评价。根据内容的设定,规范每一项实践技能标准,在技能考核时,规定相应的扣分标准,以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通过完善实践技能考核制度,使教师示教有标准,学生练习有标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训练能力。
改变传统的实践技能考核形式,即考核形式多样化。根据考核的内容,可采取小组考核、综合情景考核的方式进行实践技能考核。小组考核,每组由4~6名同学组成,考核前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一名成员代表小组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应穿插一些相关理论知识的提问。例如,操作的目的、操作的注意事项等。其技能与问答的总成绩代表小组的成绩。小组考核的方式促动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遵循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原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综合情景考核,变单一的护理项目训练为整体护理训练。根据实践考核的内容,设立一个病例,病例内容至少涵盖两项护理技能操作项目。针对此病例,学生拓展思维,学会分析、判断、应变。通过综合情景考核,使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即专业知识生活化,从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从事护理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善于管理学生,驾驭课堂,在教学方法上具备一定的技巧,能够分析、应变、解决问题;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指导和心理支持,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恐惧情绪,完成技能实践。
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应做到“四勤”,即勤观察、勤思考、勤练习、勤沟通。“勤观察”是指让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示教和同学回示,仔细阅读操作流程与标准;“勤思考”是指学生在操作时对操作步骤及要点多思考,正确评估病人、实施护理程序;“勤练习”是指学生勤动手,多练习操作,达到规范、娴熟的标准;“勤沟通”是指同学在进行操作时,不仅是做,更要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操作前有询问、解释,操作中有指导、安慰,操作后有嘱咐、回访。
参考文献
[1]程静华 新世纪护理培养目标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8。
[2]段功香 周园芳 王蓉 赵玲 苏银花 提高护理实践教学效果措施的研究[1].家庭护士,2006,32:51~53。
[3]张奇志 储爱琴 护理实践教学理念与构建.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75~76。
[4]顾慧明 尤黎明 黄惠霞 护理技能教学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思考.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4:88~90。
[5]胡珊珊 改革护理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现代医药卫生,2006,23(22):3502~3503。
[6]陈芸芳 护理实践教学中应重视的3个问题.卫生职业教育,2005,23:76~77。
关键词:查房管理;护理教学;思考;实践
一、护理教学查房管理优化的实践途径
1.制订实施管理的方案
(1)规范形式,明确目标。在护理教学查房中教师要充分合理地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的双向交流法,并且逐步实施分层教学。主要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问题式”的教学方式,其主要以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要内容,查房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在临床护理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其次是“病历式”教学,主要以临床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查房的目的是帮助护生认识疾病治疗全过程;最后是“课题式”的教学模式,查房的目的是提升中级职称以上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熟悉程度。
(2)重点培养,责任到人。护理教学需要做到有目的地重点培养,同时将护理工作的责任下放到人。
(3)思路清晰,重点突破。 在进行护理教学优化实践中,教师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进而实现教学工作的重点突破。需要根据护理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查房教学计划以及内容的确定。
(4)奖罚分明,严格控制。在教学中制订考核制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必要措施,合格的考核制度以及和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奖惩制度能保证教学质量。
2.健全信息网络化管理
(1)强化信息意识。现阶段的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很大,其相关的数据十分庞大,因此需要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来确保护理信息管理的质量和信息处理效率。在信息化管理建设中,首先就需要强化信息意识,面对目前护理模式的变化,新的护理难题也层出不穷,能否掌握以及利用目前的新兴技术开展护理工作,直接影响整个护理工作质量。
(2)理顺沟通渠道。医院护理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查房计划的安排,并且通过各种途径理顺学校和医院之间的沟通渠道。例如,查房者需要在查房的前一周将查房项目上报,并且根据病房的实际情况对查房内容进行梳理。
(3)创建信息网络化管理的系统。实现信息化的病房管理需要建立一个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依据教学查房管理的教学要点、难点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运用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及作横向和纵向对比,进而进行综合评价。及时且准确地提供全院教学查房的相关信息,并且切实了解各个科室的具体查房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指导和督查工作作用,对教学查房的主要形式予以规范,实现信息化、科学化以及标准化的信息管理。
二、关于护理教学查房管理优化实践的思考
1.提升整体素质,培养超前服务意识
在进行护理教学查房管理时,组织管理者的观念以及思想对整个教学查房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护理教学查房管理优化实践中也需要组织管理者不断扩充自身知识,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复杂的疾病问题进行合理的推断。准确找到最为合适的护理方式,进而保证教学护理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查房的形式多样化,从而提高查房者的积极性。
2.充分利用信息提升护理质量
在进行教学查房时也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要能够合理、充分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渠道,从而扩大护理知识领域。并且要善于挖掘任何细微信息背后的价值,并且把这种能力应用于教学中,以提升教学查房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制订实施管理的方案,规范形式,明确目标,重点培养,责任到人,思路清晰,重点突破,奖罚分明,严格控制,健全信息网络化管理,强化信息意识,理顺沟通渠道,创建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等途径来实现教学的优化,同时在进行护理教学查房管理优化实践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提升护生整体素质,培养超前意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护理质量,切实提升护理科学的建设水平以及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俞珍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媒体教学查房在护理专业教学查房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16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名,观察组采取以护生为主导方式进行教学查房,查房结束后由护生自主制作幻灯片并进行演示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查房。对两组护生出科成绩、护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士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观察组平均出科成绩高于对照组,护生对科室带教总体满意率以及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护生为主导,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查房可明显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和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并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
关键词 护理教学;护生;查房;多媒体;效果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61
查房是临床护理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单调枯燥的教学查房不能激发护生学习的兴趣,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2]。我院采取以护生为主导,结合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学的方式进行带教,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3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160名,其中男22名,女138名。年龄21~23岁。均为本科学历。按照随机方法将护生分为观察组
作者单位:215001苏州市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室
俞珍:女,本科,主管护师
和对照组各80名,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以及在校成绩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带教老师带教老师均为女性,共16名。年龄25~36岁,平均(30.62±2.36)岁。大专学历10名,本科学历6名。工作时间均大于5年。职称均为护师以上,临床带教时间大于3年。
1.3教学方法将两组护生均分为8小组,每小组10人,推选出1名护生为组长负责协调护生与科室关系。每小组护生配带教老师1名。实习期间共轮转10个科室,每个科室实习4周,两组护生轮转科室相同。
1.3.1观察组
1.3.1.1典型病例查房带教护士首先讲解所在科室的疾病特点和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指导护生查找资料,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相关特点并列出护理方案。由带教护士选出数名典型病例,指导护生采集病史,了解病情,然后带领护生进行查房,查房时由护生对具体病例的相关护理措施进行讲解,带教老师可做相应补充。
1.3.1.2制作多媒体课件查房结束后,由护生针对查房所遇到的病例制作多媒体课件,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主要症状和体征、具体护理措施以及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等[3]。制作课件时要求全组护生均参与,但带教护士不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1.3.1.3课件讲解每小组护生选出1名代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讲解,其余护生和带教老师旁听,讲解过程中带教老师或护生可对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讲解结束后全小组人员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带教护士可进行相关解答。
1.3.1.4归纳总结讲解结束,带教护士指导护生进行病例护理总结,并指导护生进行护理相关技能训练。
1.3.2对照组对照组护生采取传统方式带教。带教护士带领护生进行典型病例的查房,并于查房过程中讲解相关病例的发病原因、疾病特征以及相关护理措施,查房结束后指导护生进行相关护理操作。
1.4考核指标出科成绩:每4周对护生进行出科考核,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各占50%。教学满意度包括对科室带教总体满意度以及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度,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
1.5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满意率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护士出科成绩比较(表1)
2.2两组护生对科室带教及带教老师的满意率比较(表2)
3讨论
结果显示,采取以护生为主导的多媒体教学查房的带教方法提高了护生的理论和操作能力,提高了护生对科室带教的总体满意率和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满意率,并随之提高了患者对护生的满意率。与采取传统带教方法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以上各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充分表明以护生为主导的多媒体教学查房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3.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以护生为主导,改变传统以带教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调动实习护生的积极性,激发护生学习的兴趣[4],而兴趣是推动护生进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动力之一。一旦护生产生了学习兴趣,便可自觉主动地去深入临床采集病史,查找资料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另外,本研究让护生自主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自主讲解。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技术,可将单调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画面[5],并且配以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极大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给护生带来感官刺激,形成一种教学相关的教学环境,自主讲解也让护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3.2提高了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4]。传统的带教实习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这种被动获取知识记忆的时间很短,很快将被遗忘,学习效率不高[6]。以护生为主导的多媒体教学查房调动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并动手操作,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并掌握了相关疾病的病因以及转归过程,了解了相关治疗方法和护理要点,使理论很好地与实践相联系。因此,护生对教学方法比较满意。
参考文献
[1]杨玲.多媒体技术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之我见[J].海南医学,2010,21(18):149-150.
[2]郑素花,罗镇红,马迪迪.多媒体课件结合护理查房在烧伤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386-387.
[3]丁立新,魏妍.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271-272.
[4]林静君,陈妙虹,严晓芬,等.多媒体技术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35):3275.
[5]孔晓玲.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在现代护理学教育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1):876-877.
[6]武苏.应用多媒体进行护理查房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801,2835.
[关键词]护理学生 医疗事故 教育
[作者简介]刘亚红(1973- ),女,河北蠡县人,张家口学院护理学院人文教育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预防医学、社区护理、营养与膳食、健康教育;高宏敬(1973- ),女,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学院基础医学部,实验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临床医学、病理及病理生理学、健康教育。(河北 张家口 075000)刘盼宁(1990- ),女,河北蠡县人,塘沽大华医院,研究方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儿童保健。(天津 30045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83-02
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预防医疗事故指采取各种可行的方式及方法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在平时的日常医疗活动中,医疗事故尽管为数不多,但却难以杜绝,所以如何预防医疗事故成为医疗管理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在了解影响护理学生(简称“护生”)预防医疗事故能力的因素基础上,就如何加强护生预防医疗事故教育进行了探讨。
一、影响护生应对医疗事故能力的相关因素
1.学校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通过对相关课程学习的护生与未接受相关课程学习的护生比较发现,进行相关课程学习的学生的预防医疗事故的态度认知、情感、意向方面均有所提高。可见,开设相关课程提高了护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了护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预防医疗事故的意识。大部分高职护理院校课程的开设既没有依据医学自身的人文特性和需求来进行论证和设置,也没有从实际出发考虑护生的兴趣和爱好,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内在联系。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三年制护生在校学习期为两年,由于课时紧张,在课程设置上,常以“学科为中心”。课程一般以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为主,除硬性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外,涉及护理伦理、心理、管理等人文课程的设置数量较少,学时的比例相对较低,一般专科医学院校已经开设的人文课程占学生学课时的4.2%,护理本科教育中开设的人文课程约为13%。由于人文课程设置比例偏低,课时数较少,大多数护生被局限在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中,造成知识面窄、见识少,导致护生除具备相应的护理技能外,缺乏相应法律知识的学习。
2.职业感低,学习目标不明确。护生入校时,对专业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全面。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考虑的主要是就业,很多同学的专业是由父母决定的,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小。据调查,在本科实习护生对护理专业的满意度方面,仅有18.8%的护生对自己所选专业满意;在专业选择方面,护生主要是取决于自己、父母或教师等人的综合意见,有68.8%的护生是由于护理专业好就业主导自己的专业选择。部分高职护生高考成绩不理想,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在人文课程学习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兴趣不高。在理论课学习中,不做笔记、听课注意力欠集中的问题较多,在课堂上违纪行为明显;在技能操作完成过程中,表现出操作流程不熟悉,回答问题欠认真,沟通不到位,对患者的礼貌意识差,缺乏耐心等。
3.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尚欠缺。近年来,医疗纠纷每年递增速度高达10% ,相应的经济赔偿、法律责任案件逐年增多。所以,加强对护生职业风险方面的意识教育,让护生在毕业前就具备基本的医疗风险意识和医疗法律知识,具备规避医疗风险和纠纷的能力,具备基本的职业保护常识显得尤为关键。护生是未来医务人员的主要成员之一,护生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全面提高护士的素质,对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是十分重要的。调查显示,经历一段时间学习后护生对临床工作的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治疗性操作有了部分掌握,常会认为治疗性的操作难度并不大,而淡化实施查对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同时护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尚欠缺,造成护生根据主观感觉进行治疗护理,如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输液巡视记录有误差(>20滴/分)等。这些行为不但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隐患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教师的职业意识尚需提高。目前,国内护理教育还停留在基础、临床、实习的基本模式上。护理专业教师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欠缺,相关操作规范未按标准演示操作,基础课教师因长期脱离临床工作,缺乏对医疗事故风险的认识,意识不强。一味地根据教科书强调戴手套是防止患者感染,而未让护士认识到戴手套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要使护生形成自我防护的观念,这有助于护生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常规操作。临床实习在护理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实习中将护理基本知识转化为基本能力的关键阶段,是护生从理论知识走向临床岗位的重要阶段。教授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技术操作,严格查对制度,培养护生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整体护理观念,加强同患者的交流,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治疗,有助于采集病史、收集资料,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加强护生预防医疗事故教育的措施
1.改革相关课程设置。护理教育中,课程教学是教育的主要载体,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为满足护生素质培养,要调整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其一,从宏观角度出发,整体优化护理人文课程体系,适当加大护生选修学习人文教育课程数量,如文学、美学、法学、艺术类等人文教育课程,满足护生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其二,提高人文课程的学时比例,合理优化专业课与人文课程之间的比重。国外的医学院校医学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三大类,美国、德国人文课程比重占20%~25%,英国、日本为10%~15%,有些西方国家其他学科本科毕业后才能就读医学专业。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加护生对人文课程的兴趣。对护生的人文教育,不仅仅是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灌输,更应注重护生在实验、实训、见习过程中的亲身体验。要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效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开放式的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角色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其中。如在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的情景教学方式,辅以护生扮演患者角色,将技能操作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体现在整个操作项目中。课前教师需对实训教学项目进行分析整合,通过分析每个项目技术操作主要环节,对护生在操作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护理技能、语言沟通能力,操作中的仪容、仪表及仪态,操作工作中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尊重患者,是否关心爱护患者,对患者是否有责任心等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然后将分析后的2~3个技能操作项目组合成一个情景教学模式,要求每一个护生以患者、护士两种角色体验完成。通过这种情景教学方式,在模拟的实际工作环境中,护生扮演角色感受患者的需求,在体验患者的过程中找出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扮演护士角色,通过为患者提供服务,体验一名合格的护士应该具备的素质,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自觉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护生在这种角色体验中也学会了礼貌待人,微笑服务,慢慢培养了和蔼、认真的工作态度,尊重和体贴患者的职业素质。通过角色体验内化知识,升华情感,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狠抓医德教育不放松。医德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相比,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其特殊属性决定了每位医疗工作者要时刻自觉遵守社会主义医德规范,培养高尚的医德情操。作为一名护理专业学生,今后要面临的是单独的临床工作,在学校期间应该时时处处自觉地用医德规范要求自己,在培训临床操作的课程中应该注意每一个细微环节,以极端负责、认真的态度对待职业培训。在工作中要有“慎独”精神,无论有无教师监督,患者家属是否在场,都要严格按照程序完成护理操作,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
提高护生职业道德观念还应该从护生在校生活和每一门课程学习入手,并不仅仅局限于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护理美学等专门课程的学习,在讲授每一门课程时,教师都应该将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到课程讲解、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中,切实提高护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人文素质,让护生学会换位思考,能体会患者的疾苦,工作中把每一个患者看成自己的亲朋好友,感受自己工作的崇高和伟大,使护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不仅仅停留在被监督下的被动行为,而是成为一种自觉、自律的主动行为。
3.强化法律观念意识。随着公民法制意识的不断加强,需要法律部门解决的问题呈上升趋势。加强医疗风险意识的教育,不断提高护生医疗方面的安全素质, 为减少医疗纠纷奠定基础。同时,要组织护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使护生更深刻地理解依法行医的重要性。
护理记录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证据,是决定医疗官司胜负的关键因素,因此医护人员要重视病历价值,从法律角度看待。这就要求年轻的医疗工作者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详细记录相关的操作过程。因为我们所记录的一切,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成了物证,被呈上法庭,继而被相关的鉴定机构进行逐字逐句地推敲、审核,任何的疏忽、差错、用词不当、操作差错都将有可能成为自己难以解释的漏洞,造成不可挽回的局势。因此,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对自己,对患者负责,认真规范地完成临床操作。平时多开展法律教育,加强相关知识学习;由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增强护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预防医疗事故的意识,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应对各种医疗问题提供帮助。
护士职业是神圣、光荣的。在国外医院,最受尊敬的职业是护士,可以说“护士是医院的门面”。护士踏实、认真、热情地工作是医院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预防医疗事故中,还需要在教育、人文、法律、心理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探讨,对护生预防医疗事故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玮娜.护生《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知晓程度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08(3).
[2]陈国鹏.心理测验与常用量表[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
[3]徐水琴.护理学生预防医疗事故的态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护理杂志,2009(21).
[4]华荣伟,沈懋法,黄娣,等.医学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文课程设置的调查和思考[J].浙江医学教育,2005(6).
[5]崔丽君,李姗姗,何剑.本科实习护生实习前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12).
[6]运怀英,孙亚琴.医疗风险意识教育是高等职业护理教育的责任[J].护理杂志,2006(2).
[7]张力欣,荀桂英.从医患纠纷看护士继续医学教育的迫切性及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2005(8).
【关键词】护理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1.前言
对于护理专业而言,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理论和实践的良好结合。护理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学生将来的个人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护理实验教学方法对于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
2.方法
本文研究主要通过,发现研究本人所在医学院护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本次研究主要通过观摩课堂教学,访谈教师和学生来获取信息,以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策略。
3.结果
结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分析,当前笔者所在学校在护理实验教学中存在下列问题:
3.1教学目标局限
目前,关于护理实验的教学目标还主要局限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教学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各个教学模块的具体要求制定教学规划安排,并确定相应的评分和考核方式。尽管在这一教学目标的引导和要求下,学生最终可以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但是教学目标中,欠缺综合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护理技术的全面提高。
3.2 教学思维固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强调操作程序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的领悟操作流程而是采取死记硬背的办法,被动的接受和学习教师的操作。这就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力,无法让学生自觉思考和解决操作中的实际问题。
3.3 教学方式单一
在实验课之前,教师一般是教学进度的制定和执行者,其会在每节实验课前为学生提供各种实验用品。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也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和引导分步骤的进行重复训练。这样的教学活动很明显让学生处在被动地位,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这样以来,很容易让学生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学生很容易在实验过程中丧失学习兴趣和热情,或者是将兴趣狭隘的局限在某一实验,忽略对实验过程中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比如在静脉输液实验中,大部分的学生把兴趣集中在静脉穿刺上,不关注输液的前后的准备工作、病人反应的观察、病人心态安抚等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即便熟练掌握了穿刺操作,学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也可能会不知所措。
3.4 教学和实践脱节
实验教学与实践的脱节,首先表现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反复要求学生要将示教病人作为真实病人看待,但是效果不佳,学生的操作过程往往缺乏对模拟病人的尊重及责任心,缺乏与病人的交流。随着医院和医学的发展,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涌现和交叉,但是护理实验教学当前发展较为滞后。在临床上的护理文件书写和记录方式已经有了新的要求和规范,但是这些变化在教学中体现较少,不利于学生了解目前临床实际状况。
3.5 教学评价单一
当代护理学强调要将病人放在中心,以病人的舒适和满意作为工作的导向。但是现行实验操作考核方式基本还是按照每项操作完成情况为标准。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过于关注基本操作流程的每项步骤,生硬死板的模仿老师和教学材料中的每个动作,却缺乏对病人是否舒适和满意的关注。从护理工作的本质而言,其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患者,让患者舒适就医。护理实验教学评价的单一偏离了这一宗旨。
4.讨论
要想最大限度的提升护理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推动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从下列几点进行改进:
4.1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的体验场景,让学生如临其境,增强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和临床病患护理相接近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师和学生便在这种情境下进行互动和交流。通过情景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和实验课所习得的技术进行良好的融合,增强其对知识和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4.2角色扮演法
过去落后的护理实验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操作技巧的反复训练,缺乏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关注,影响学生积极性和潜能的开发。学生未来的工作对象是患者,为了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护理角色,感知病人的痛苦和紧张心理,可以让学生多多进行角色扮演,换位去感受不同角色的出境,用表现的形式去完成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法, 可以让学生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促进其今后对病人需求和心理的关注,还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一名合格护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改进,促进其能力的提升。
4.3日志记录法
护理日志记录是护理人员每次实验课后对自己操作、观察和实验中所思所想进行记录的工作。日志记录,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学习和实践的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护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护理日志记录进行严格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写日志记录的好习惯,规范其记录格式,引导学生在日志中进行思考和主动提问并给与解答,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4活动竞赛法
学生正处在朝气蓬勃、勇于上进、积极探索的阶段,任何一项工作他们都想做到比别人好,并且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关注。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胜和竞争心理,将公平竞争机制纳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比如,在每节实验课结束之前,教师可以留出一些时间,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间的学生进行相互抽查,了解对方对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抽查的结果,教师要给予公正的评价和总结,不但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操作技术的完成情况,还要关注学生护理职业素养的表现水平。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对表现一般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便于其明确不足。
参考文献:
[1]邢彩霞,王丽.护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6(1):94-96.
关键词:外课护理 教学 问题引导式教学 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45-02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发展,医疗环境也在不断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关注外课护理的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外课护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对护理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育正在逐渐走向现代化,现代化的理念要求教师要以现代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提升学生的素质。就目前来说,PBC教学方式在外课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而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两个外课护理班级的90名大一学生,90名学生的学制均为3年,均是全国普招生。90例学生中,男15例,女75例,90例学生的年龄为18~21岁,平均年龄为19.4岁,在前期都已经完成了理论课的学习。采取简单随机的方法将90例学生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5名,对照组中,男7例,女38例,平均年龄为19.3岁,实验组中,男8例,女37例,平均年龄为19.5岁。两组学生在理论课成绩、年龄、性别、智育成绩、综合能力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外课教师都相同,整体的护理知识水平较高[1]。
1.2 方法。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应当根据大纲要求,按照事先所准备的多媒体资料、课件教学,同时利用图片、录像等方式进行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所学知识、理论;实验组学生采取PBC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与课堂讲授的内容提出案例,让学生们事先进行复习,了解有关病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加强学生的思考,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课堂知识,并培养其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2]。
1.3 评价方法。课后对参与此次实验的90例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评估,问卷的内容可以通过咨询专家或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其中包括学生们对这两种教学的评价以及其能力改善,其中发放问卷90分,回收90份,总有效率为100%。
1.4 数据处理。以SPSS12.0为统计学处理方法,检验水准为0.05,即当P
2 结果
两组学生自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对比
组别例数提高不提高总提高率实验组4542(93.33%)3(6.67%)42(93.33%)对照组4530(66.67%)15(33.33%)30(66.67%) 两组学生对于教学方法评价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对于教学方法评价比较
组别例数良好差总好评率实验组4540(88.89%)5(11.11%)40(88.89%)对照组4525(55.56%)20(44.44%)25(55.56%) 注: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论
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外课护理学的教学与实施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培养临床护理人员的途径有很多种,其中外课护理教学可以说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开展外课护理教学,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使其更好的掌握各种外课护理知识,以便更好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就目前来说,PBC教学方法在外课护理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所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PBC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同传统方法相比,PBC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更好[4]。
本组实验采取PBC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结果表明PBC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更好,远远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PBC教学方法得到了绝大部分学生的肯定,有利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5]。PBC教学法体现了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加强了教学和实践的循环互动、课程的优化配置,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值得在外课护理教学中应用开来。
参考文献
[1]陆静波.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医学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09,9(2):82-83
[2]李桂玲,杨立群,张春娣等.外课护理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0):3166-3167
[3]勾玉莉,崔岚,关红等.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15):193-195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 模拟病房 护理实训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166-02
外科护理学是当前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做好实训工作。教师在具体指导阶段占据主导地位,学生需要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会出现教学效果差的现象。针对护理实训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及时对教学方式进行整合,则会导致学生出现机械性模仿的现象,缺乏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满足学科发展的要求,因此,对外科护理进行实训教学改革需要及时地进行探索,将多种教学模式有序结合在一起,适当地进行资源整合,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了探究多元化教学及模拟病房在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应用效果,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级100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教学模式差异性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应用常规性教育形式和多元化教学和模拟病房,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级100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教学模式差异性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50名学生。甲组中男和女分别是25名,年龄在19~21岁,平均年龄(20.2±1.2)岁。乙组中男26名,女24名,年龄在18~20岁,平均年龄(19.5±0.5)岁。两组学生在常规性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甲组采用常规性教育形式,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操作,然后进行示范,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和练习[1]。
乙组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和病房模式的形式,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情景式教学模式、自主辅导教学模式和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此外应用模拟病房教学形式,以信息技术为指导,以多媒体为基础,进行实训教育。模拟过程中需要最大程度地保证模拟场景符合实训教学要求,避免出现差距大的现象。必要时采用DV回放形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直观的了解[2]。
1.3 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该研究采用该院自拟的考核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和差3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该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在该研究中,甲组学生取得优、良和差的患者人数分别有25名、10名和15名,优良人数35名,优良率为70%;乙组学生取得优、良、差的患者人数分别有36名、9名和5名,优良人数45名,优良率为90%,90%>70%,乙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论
多元化教学的有效应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基于教学形式的优势,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将各项措施落实到实践中[3]。
多元化教学方式种类多,分别为:(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法教学是学生之间相互扮演的,对实践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分别扮演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角色,采用定位分析的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小组成员间进行适当互动,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3)情境教学。假设学生在护理实践中,结合环境和假设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进行情境模拟学习[4]。在实践教育阶段,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学生需要按照临床实训的具体要求,对各项护理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按照实践要求,将措施落实到实践中。教师的引导起到重要作用,需要掌握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类别和实践操作要点,将不同教学模式付诸实践。
模拟病房教学形式以技术体系为支撑,在实践阶段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体系。利用医学模拟教学创设真实的环境和场景,避免出现严重的护理纠纷。采用模拟病房的形式,通过逼真地操作能增加学生操作有效性。此外模拟病房的实践形式涉及内容多,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感官效果。立体化的教学形式是模拟教学的重要特征,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进行实践操作。同时模拟病房教学形式属于网络教学的一种,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转变了原有教学理念,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扩展教育范围,有助于重建已有的课堂结构,以学生为中心,起到明显的引导作用。但是模拟教学也存在很多潜在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需要及时地给予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多元化护理模式和模拟病房相结合的护理形式的落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能促进学生知识和情感的升华,进而不断地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5]。
在该次研究中,甲组学生取得优良成绩的人数35名,优良率为70%,乙组学生取得优良的人数45名,优良率为90%,乙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甲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多元化教学和模拟病房在护理实训教学阶段有重要的作用,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需求,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葛炜,李伟东,吴珊珊.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在高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12):537-538.
[2] 蔡健.在高职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信息化SimBaby模拟病房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207-208.
[3] 钟敏.多元化教学在外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2(12):140-142.
[4] 闭静.多元化“学导式”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4(1):167-168.
[5] 朱亚丽,任亚丽,袁俐.模拟病房情景下护理药物学“项目式”实训教学的实践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30(14):
4137-4138.
[6] 洪霞.OSCE模式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12):143-146.
【关键词】护理;实训教学;探讨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培养儿科护理人员就是培养儿科实用型人才。作为培养高等护理人员的学校来讲,不仅要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做好护理专业技能的训练。实训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儿科护理课程不能保证每次实训课都有条件去医院见习,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操作,于是实训课就成为了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的重点。
1 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1.1 基础建设
实训室的环境、设备对操作技能训练质量有重要影响。我校护理实训室现有公用一体化教室四间,儿护实训室两间。在一体化教室内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训室尽可能模拟临床儿科病房,环境建设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安全方便、温馨舒适的原则,床单窗帘都带有卡通图案,墙上也有精美的挂图和操作流程,尽可能营造仿真的临床环境。仪器设备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实训教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校仪器设备和模型完全可满足课堂教学。
1.2 师资建设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对教师进行经常性培训,在教学任务不多的时候,将教师送到临床科室轮转,并定期对教师的技术操作进行考核。备课,讨论国内外最新动态,不断扩展知识层面、更新观念,结合授课内容及时传递新知识和新观念,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护理动态。
真正做到护理教育与护理临床岗位相结合,实现实训、教学一体化。
1.3 物品管理
实训室物品在管理上做到定数量、定品种、定位置、专人负责,做到课前、课后检查,确保物品数量齐全。
2 实训教学方式
2.1 调整实训内容
随着科学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领域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每年制定教学计划时,我校儿科专家会带领所有儿科教师对临床护理操作新知识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儿科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和临床特点,我们对儿护实训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有主有次。
2.2 规范学生仪表行为
在实训教学中,老师要以身作则,仪表符合护士着装要求,为护生作榜样。学生在模拟病房进行技能训练时,着装要整齐,练习过程中“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面对“患儿”时“不抱肩、不跷腿、不插兜、不嬉笑” 让学生意识到护士着装整洁、朴素大方的重要性。
2.3 营造真实操作氛围
角色扮演及模拟场景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了课堂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医院及临床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所学得经验和技巧易迁移到类似临床情景中,有利于学生角色转换和角色适应[1]。临床儿科护理过程当中,护士的言行举止都显得尤为重要。护士通过仪表形象、言行举止向患者传递情感信息,比如微笑、点头、问候、询问、倾听、抚触等等,使护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2]。我们在开展实训项目时都加入了护理语言和肢体语言,鼓励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病人和病情自己揣摩、组织出更体贴、更适用的关怀性用语,使各项护理操作均能在关心和感受病人的需要和尊重病人的基础上完成[3],充分体现爱心、关怀,把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摆到与掌握护理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使人文关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成为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整体。
2.4 改进儿科护理实训课的教学方法
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娴熟的护理技能操作。创新教学方法要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后便指导学生操作的方法。实验教学中注重护理思想的培养,强调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从学生的态度、能力、素质入手,探索技能学习规律、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改进教学手段等[4]。首先,教师课前做好集体备课,学内容。其次,课前要求同学预习,并掌握所需用物。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护理实验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5],学生进入实训室前先到一体化教室观看相关多媒体短片,后进入实训室,学生准备用物,教师示教后分组练习互相打分,每组分数最低的同学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操作,提高同学积极性并增加同学记忆。最后,每名同学需要上交本节课自我评价。
2.5 培养学生职业情感,提高实践积极性
应将职业教育贯穿于实训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实训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训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白护理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成正比的,护理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大主题,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全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让学生从心里自觉树立敬业、竞争的意识,从而促使其用心去学习知识,在实训中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护理工作的意义和快乐,从而提高实训的积极性。
2.6 实训考核
改进护理技能考核方法,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考核过程不应只依据操作流程,还应注重考核过程中综合能力的体现。期末考试以抽签的形式进行,每人抽考。考试内容包括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对患儿及患儿家长心理状态和环境的评估、与患儿及患儿家长的沟通交流、对患儿的关爱与保护等,近两年来,学生技能考核成绩多为优良。
3 效果评价
我校2012、2013级护理专业运用了此种教学方式,学生人数700名。2013级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问卷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目前儿科护理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训成绩、学习兴趣、操作技能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及对授课满意程度等8个问题。答案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88份,收回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388份,有效率为100%。
培养综合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是护理实训的宗旨。在新的形式下,教师要以基于能力教育为指导思想,构建全新的实训教学模式,既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又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护理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6]。当然,我们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更恰当、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学途径,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饱满的工作激情去努力耕耘,培养出具备适应现代临床需求的、有很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贾海燕.角色扮演在实习学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89.
[2]黄弋冰,许乐,雏议.当代护理人才人文关怀能力的建构[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70.
[3]田静海.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教育适应医院护理服务需求[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36.
[4]朱海利,任小红.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6):593-594.
【关键词】仿真模拟实训;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应用
目前,护理实训教学信息化改革,已经成为培养护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输出能力,中职院校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导下,正在加紧推进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仿真模拟实训系统的研发,无疑为中职护理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方向,有助于实现中职护理教学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向,并进一步放信息技术的教育服务效能。因此,加强仿真模拟实训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应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护理专业四个三年级班级2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人数为两个班级的126人,对照组为两个班级的134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成绩、兴趣等基本资料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基本方法
在2016年的两个学期阶段,观察组采取仿真模拟实训进行相关教学,而对照组依然沿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然后对两组的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仿真模拟实训可以广泛应用于急救护理、内、外、妇幼等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所用的仿真实训软件系统是我校与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体操作如下。
1.教学演示
教学演示主要由知识梳理和操作演示两部分构成。知识梳理就是对操作原理、护理要点、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进行概括介绍,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操作演示主要以视频形式呈现,即相关专业教师进行现场操作视频录像,并邀请一线临床护理专家录播教材之外的拓展内容,以连续播放或选择播放的方式供学生自主学习。
2.系统归纳
系统归纳是对教学演示的高度概括,并通过微视频形式呈现,以帮助学生快速完成相关知识的内化迁移,加深对相关操作技巧的理解,并对模拟操作进行科学指导。
3.模拟实训
模拟实训就是在信息技术的全面支持下,以人机交互形式对操作流程展开仿真训练,利用任务驱动、案例导入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临床一线护理场景与物品,创设拟态化的临床工作情境,然后将知识点融入操作流程中,全面增强护理专业实训教学的逼真性。在整个模拟实训中会灵活融入图文影音等多媒体元素,为学生提供立体化感官体验,以达到手脑并用的实训效果。此外,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虚拟实训系统会对学生操作进行及时反馈,一旦出现操作失误,系统将会予以及时指导和纠正。
4.结果考核
结果考核是对学生模拟实训学习的检验性反馈,考核方式主要有选择题、排序题和判断题,主要对学生护理操作细节的把握程度进行考核,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直观性和针对性,在计算机量化评分、教师讲评和学生自评互评的支撑下,能够对学生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公正、客观、精准的评估,并为教学内容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三)评价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观察组仿真模拟实训的教学效果加以评价。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最新的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计量数据采用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方差检验。P0.05表示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反之,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分析
(一)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对比
观察组两个班级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个班级,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二)观察组仿真模拟实训教学效果评价
观察组学生对仿真模拟实训教学方法的支持率高达97%,证实了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如表2所示:
三、讨论
(一)传统中职护理专业教学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的思维束缚下,受教学条件的制约,传统的中职护理专业教学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依然沿用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并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忽视了对学生核心技能特别是临床应变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
此外,传统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还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目标局限、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落后等问题。同时,现有的学校与医院完全脱离的办学模式,给专业教师的临床实训带来了困难,导致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与临床实际需要严重脱节。
虚拟仿真技术以现场实际为依托,再现真实的操作流程,拓展了教师学科视野,在新技术、新材料的虚拟呈现中,有效加深了教师对现场变化的认知程度。面对数字化时代现代教学发展新形势,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展开教学创新实践,全面激发学生护理专业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二)中职护理仿真模拟实训教学的意义
虚拟仿真技术具有沉浸性、虚拟性、逼真性及交互性等特点,它以构建系统统一、完整的虚拟环境为典型特征,虚拟实体在虚拟环境中相互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作用于虚拟环境,以表现客观世界的真实特征,充分满足了现代仿真技术的发展需求。
仿真模拟实训系统支撑下的中职护理教学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对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考核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以及面对不同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仿真模拟实训考核采用自选综合案例情景模拟考核模式,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确定采取措施并正确实施。如此一来,既考核了学生技能应用能力,又考核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应变能力,能客观综合地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
此外,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在中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向学生提供获取实践经验的途径;能够对学生的操作予以实时反馈;能够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及综合能力;能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增强教学的平等性;能够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
四、结论
仿真模拟实训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训教学效果,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护理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意义。因此,广大中职院校要根据护理专业教育改革创新方针,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积极研发符合自身特点的仿真模拟实训系统,使学生能尽快适应临床工作环境,以培养大量符合社会需求的临床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操明.仿真模拟实训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126.
[2]余尚昆,董小文.手术室护理实训教学中仿真教育技术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6):96-97.
[3]刘芳丽,靳永萍,王淑曼.高仿真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05):359-362.
[4]徐晨.护理仿真实训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4):222-223.
[5]陈岚.仿真模拟护理实训在高等院校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9):179.
[6]陈凌玉,周彩华.基于问题的高仿真模拟教学对学生护理处置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2):901-905.
关键词:临床护士礼仪;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33-02
《临床护士礼仪》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护理礼仪是职业礼仪之一,是护士的素质、道德修养及其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1]。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礼仪行为是学校护理礼仪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好体现。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工作的国际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在不断提升,因此护理礼仪成为护士必备的职业素质。传统的护理礼仪教学依附教材,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佳。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和教学工作,总结出了模块式教学的方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一、教学对象
2011级四年制护理本科学生249名,其中女生225名,男生24名,年龄为19~23岁,入学后第2学年第2学期开设《临床护士礼仪》课程。
二、教学课时调整
《临床护士礼仪》为选修课,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宇主编的《护理礼仪》教材。原来总学时数为16学时,均为理论课。模块教学法增加了总学时数和实验课内容,总学时数调整为24学时,其中理论课8学时,实验课16学时。
三、教学模块设置
将教材内容和相关教辅资料综合提炼,形成《模块式护理礼仪实训手册》,共分4大模块教学内容,各模块后附有实践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每个模块包含理论2学时和实验4学时(指导训练、考核各2学时),见下表:
四、教学方法
原教学方法全部是纯理论教学,而临床护士礼仪的实用性非常强,如果不注重临床应用,往往会形成纸上谈兵的结果。因此,本轮教学开始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数,学练结合,以练为主,把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更注重其实践性,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五、考核
基于护理礼仪的实用性及操作性,试卷考试方法不能达到这门学科的考核目的,因而我们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理论考核占30%,以案例分析为主,既考察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又考察其运用能力;实践考核占70%,由各模块的考核汇总而得,各实验带教老师负责考核评分。
六、教学效果评价
大理学院教务处在每个学期期末,都会常规组织学生进行匿名网络评教,不按规定参加评教的学生,将不得参加期末考试,以此来督促每个学生,使网络评教成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网络评价内容包含: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纪律、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总分为100分。2011级护理本科的《临床护士礼仪》课程得分明显高于以往传统教学时的得分。同时课题组还对2011级护理学专业本科1、2、3、4班的249名学生发放了问卷调查表,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模块教学法总体教学效果较好,85%的学生认为对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很有效,90%的学生认为通过该门课程增了自信心及沟通能力,82%的学生认为自己增强了职业认同感,95%的学生较喜欢互动性强的模块式教学方式。目前,2011级学生已进入大三,各临床课程见习学时数与理论课学时数的比例为1:1,学生平均每天都有进医院见习的科目,医院和病人普遍反映我校学生比较注重礼仪修养,举止大方,态度和蔼,尊重病人,医护、护患、护护之间的沟通效果较好。同时,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大家学会了换位思考,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宽容和理解,同学之间的关。有了明显的改善,良好的心态、行为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七、讨论
《临床护士礼仪》作为高校护理人文教育的一门选修课程,对护士将来的职业发展能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良好的护士礼仪不仅是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更有利于医护关系的融洽,可强化护理行为,优化医院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护士礼仪能使患者产生乐于交往的心境,减少护患矛盾,护士礼仪是密切护患关系的关键[2-4]。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礼仪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和专业活动的自觉行为,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模块式教学通过调整学时、优化内容,将重要知识进行提炼、浓缩后形成4大模块,每个模块的教学均由理论精讲、实训练习、创造运用等方面构成。减少传统课堂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使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能把所学的护理礼仪知识贯穿其中,更好为社会服务。
融传授、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学思路,是现代护理教育的指导思想。这种素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以验证的行为和能力。在4大教学模块中,都设有综合演练项目并进行测评,这既检验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能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为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学生需要精心构思,并进行反复练习。这种再创造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家琴.护生职业礼仪培养的必要性[J].护理研究,2002,16(3):128-129.
[2]莫选荣,罗心静.护理礼仪模块式教学方法探讨[J].护理学报,2010,17(2):13-14.
[3]肖丽玲.护士礼仪在护理过程中的作用体会[J].中外医疗,2012,(l9):137.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方法;护理本科生;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6.08.064 文章编号:1006-7256(2016)08-0120-03
《预防医学》作为强调改善人类生活环境与健康影响因素的课程,是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必备课程。我院于2010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增设《预防医学》作为社区护理课程的辅助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区护理的理论基础,有效补充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增强减少健康有害因素、预防疾病,维护与促进人群健康的意识。这也是迎合教育部对“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1]。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社会焦点问题、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0级全日制本科学生160名、2011级学生161名为教学对象。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前完成的公共课程、医学基础课程、护理专业课程相同,课程教学由相同教师团队完成。两个年级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教学方法1.2.1课程设置《预防医学》设在四年制本科第三学年第5学期开课(先于社区护理课程1个学期),为护理专业选修课程,共32学时,均为理论授课学时。课程教学选用《预防医学(案例版)》[2]为主要教材,以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社区护理实践需要为原则,筛选内容列入教学计划:绪论及课程学习指导(2学时)、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4学时)、环境与健康(8学时)、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学时)、合理营养(4学时)、食品健康与食物中毒(8学时)、职业病与职业健康(4学时)。
1.2课程实施
为了达到较好地教学效果,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设计并不断探索。2010级学生采取传统理论教学,主要结合来自教科书的文字案例教授课程内容,结合课后布置文字案例作业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课后作业满分记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比重为30%);2011级学生则主要采用影视作品构建情境案例教学法[3]和社会实践练习进行课程学习。在对2011级学生教学中采用情境案例来自新闻报道、专题访谈、电视连续剧节选片段等媒体素材,均能完整反映相应教学内容健康相关事件或议题的完整性,并利于设置教学讨论问题供学生探讨;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以贴近人群健康的公共健康问题为基础,强调课程知识及护理学科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技能强化。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10~11名,书面形式提出实践内容与具体要求,学生小组讨论选出1项进行实践(见表1)。实践要求在学期第4周通过邮箱发给学生,实践须在14周内完成,第15周末提交实践报告,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比例为3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0级与2011级课程结束后均开展书面形式命题的开卷考试,题目均为设计条件情境的开放式问题或案例分析,主要考核对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比重的70%;与平时成绩合并生成最终成绩。两个年级学生均通过郑州大学在线评教系统进行评教,两个年级学生平时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成绩和教评分数比较差异有比较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改革教学与考核方法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体验
宁静静[4]建议在《预防医学》中增加日常生活中受到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并强调教师应注意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学科新进展、新技术。2011级教学中采用影视作品构建情境案例的理论教学方法,以及提供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深入群众用专业知识进行健康调查和健康教育的实践考核设计,增强了学生服务公众健康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应对和解决现存的公共健康问题,使学生有机会将已经学到的专科护理知识、护理科研理论付诸实践。学生在报告中均反映出对实践环节重要意义的共鸣:“以前只是很随意地逛街、乘车,并没有留意过其实身边就有和专业相关的信息值得去关注,也从未想到通过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去帮助这么多人”“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护生去关注的人和事件,我们总是觉得学到的理论没有太大用处,往往忽略掉许多能够大展拳脚的机会,今后应该转变态度”。
3.2影视作品构建案例和社会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引导式、启发式、研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精神,深刻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5]。采用影视作品构建情境案例,用视频信息来陈述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比文字案例更加直观、生动,案例关键信息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将感官系统的来的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出核心内容,再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得出解决措施,比文字案例直接陈述事件关键信息更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完成社会实践活动也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协作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书面案例作业训练更能提高学生对学科横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学生在作答试卷上的开放式问题和案例分析时更加自信。由于2010级的课后书面案例分析作业和2011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初次体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需要经历一段认知过程[6]。因此,两个年级学生的平时成绩均值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期末的应用能力测试中,两个年级学生的成绩具有显著差异。
3.3学生普遍认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
影视作品构建的情境案例和社会实践环节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最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了课程学习,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中不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课程引导护生作为卫生事业的主力军,站在更高的角度,从全局深刻认识到人群健康的服务内涵,理解人群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的重要意义,以及护理人员推广“健康预防”理念的必要性[7]。通过教学改革的实施,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也有所提升,学生在评教和实践报告中道出了对专业能力提升的积极体验:“感谢老师提供给我们实战机会,虽然第一次我们可能做得不够好,但是相信再进行类似活动时我们会更自信、更加团结,比这次做得更好”“以前总觉得自己学得足够多了,没想到运用起来还是觉得远远不够,大家会碰壁,但是遇到问题一起协商解决,我们感觉自己更强大了”“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让我们动手去做,这样学习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
4小结
《预防医学》课程着眼于改善人群健康水平,以促进健康为主要任务,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中心,为学生提供紧贴真实生活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实践能力,促使护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实现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服务理念[8]。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条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程学习,并注重学习任务设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实践,此外,可尝试开发与社会公共健康问题相结合的综合型题库,并多角度设置问题及试题库的及时更新,保证课程资源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张秀娟,张义喜,郭春燕,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7):87-88.
[2]唐军.预防医学(案例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7.
[3]王晶晶,张小青,潘玲.影视作品情境案例在社区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2):888-892.
[4]宁静静.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8):52.
[5]张会霞,张建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预防医学》的教学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140.
[6]张乾勇,周永,朱俊东,等.医学院校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中旬刊),2012(2):17-18.
[7]赵申武.如何加强预防医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5):475-476.
护理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性较强学科,学生可通过该实验室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临床技能的有效途径,该实验室的教育与管理为学校教育及管理的缩影,可反映学校教育科研、学科分配以及管理模式上的水平[1]。所以,应用开放式护理实验室教学与管理替代传统意义上实验室教学管理模式,不仅为学生带来更多临床知识与实践,也为学校自身发展迎来新机遇[2]。为此我校选取2014级护理系学生142名,进行开放式护理实验室教育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下护理实验室教育管理相对比研究,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4级全日制护理系学生142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学生分为一号组和二号组,每组71名。一号组中男学生8名、女学生63名,平均年龄在21岁;二号组中男学生11名、女学生60名,平均年龄在21岁。其中班级干部25名、成绩优异者64名,两组学生从性别、年龄、学习成绩、临床操作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二号组采取传统护理实验室管理及教育模式。
1.2.2一号组采取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管理教育模式。二号组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正常实验室上课。
1.2.2开放式 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管理需建立校园互动平台,将教务管理、实验管理、教师、学生以登陆人身份进行查阅。网站内提供教务、模拟实验、考核、监管以及成绩查询和档案管理等功能[3]。一方面帮助教师了解实验室基本情况,如:课程使用、实验器材、研究报告、统计学生成绩等;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查看课时内容、选课、补充课堂知识、提交报告、申请实验室等。该平台更加方便实验室管理人员针对实验室管理各个方面的了解。如:器材保管、卫生管理、开放时间等。
1.2.2.1护理实验室管理 ①管理人员需定时进行卫生环境管理、实验器材准备,对课后器材情况进行查点、清理、维护、归档等,如若器材破损将进行上报。登记应用学时、器材设备信息相关资产;查询实验室申请和器材归还状态。②实验室老师可根据该平台查询自己相关课程并进行课程安排,统一管理学生上课情况如签到等问题,方便教师考察学生出勤状况;在平台模拟实验病例,要求学生定时完成,统计学生实验成绩将数据汇总各教务管理;在该平台随时与学生交流并回答解惑等。③学生可根据该平台选择自我感兴趣的课程进行选课;随时查看选取课程上课时间、班级、教室等相关信息;通过该平台进入模拟实验室完成病例报告;查询报告成绩以及与自己老师进行互动了解自身情况然后申请实验室模拟训练等。
1.2.2.2护理实验室教学[4] ①每学期由教务管理人员根据实验室上课时间安排等相关情况如实添加到网络平台中,学生根据平台信息以及个人情况选取实验课程并申报通过审核后可进行上课。每次课后老师与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了解老师打分和改批成绩后与老师进行交流。②学生可通过申请实验室等形式进行学习实践,如提前一个星期进入网络平台申请实验室使用,并填写相关自我信息以及应用实验室理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批审后学生可凭证件到实验室学习。③有老师提供综合性较强的病例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要求学生规定时间完成相应问题,在根据其成绩进行相应次数实验室实践,最后进行护理统考。再者学生自我设计实验并结合老师提出的病例进行实验操作。
1.3评价方法 学校自行拟定考核卷子以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学生通过笔试、临床技能、调查问卷三种方式对比两组模式下的效果。
1.3.1笔试+技能考核 ≥95分为优秀;85~94分为较好;75~84分为中等;≤75分为差。
1.3.2满意度调查评估 总分为10分,9以上为非常满意;9~7.5分为满意;7.5分以及包括7.5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式 统计数据并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及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应用"%"显示,一号组与二号组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x±s)标准差表示且采用t检验,如见P
2结果
2.1、学生考核成绩 一号组与二号组通过成绩对比发现,一号组学生笔试+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二号组学生,且P
2.2学生对护理实验室管理与教学满意度对比中一号组学生满意度相比二号组满意度较高且P
【关键词】鼓励式教学 护理教学 中职护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18-01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13级护理专业1个班作为实验班,抽到的班级为13级护理3班,该班级学生总共有60人,女生占总数的90%,男生点总数的10%,并对他们的平均年龄都在17.3岁,按学号的单双分成鼓励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
1.2 研究方法
(1)采用同一个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对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利用传统教学方法和鼓励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统计好他们的学习成绩。进步的组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而退步的组将得到批评和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
(2)测量工具:采用调查和问卷这两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查。并分成以下几点:1.对老师的鼓励认可吗?并标有是和否两个答案。2.老师鼓励后将会加强对学习的兴趣吗?并标有是和否两个答案;3.鼓励是提高学习的重要方法吗?并标有是和否两个答案;4.在老师上课时开小差而得到严重的批评,你会讨厌老师吗?并标有是和否两个答案;5.你希望在学习上每点进步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吗?并标有是和否两个答案;6.老师采用的鼓励方法喜欢吗?这道题为同学们填空题。
(3)资料收集:利用学生刚刚放完长假返回学校时进行调查问卷,并把他们进行分类,以班级为主体,进行组织,采用不需填写自己名字的问卷进行发放,填定完必在进行收回,每人各一份,共60份,并将有效问卷占总份数的96%。都是采用无名字问卷方式进行填充 。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单位采用t检验,p<0.05左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单位采用x2检验。
2.结果
采用鼓励式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这两组,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鼓励教育组远远大于传统教育组,统计两组之间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以下表:
表1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s)
3.讨论
(1)鼓励式教学法的科学依据讨论。例如人在做每件事情都需要得到认可,这句话刚好讲到学生在上课时的每个细节都要得到老师们的肯定,利用鼓励教育方法和传统教育方法对比,而传统教育方法单方面只要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恰恰忽略了老师教学的各种细节,对学生的对与错直接强调,在教学时老师要加强对学生交流和沟通,鼓励学生在理论操作中有一定的自信心,从而更容易展现出学生在上课时对结果的肯定,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2)鼓励式教学法的现实依据。对中职护生来讲,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大胆放手去实践操作,学校的学生都希望早点去临床实习,这样有利于真人实践操作,更加提高学生的胆量,但这需面临社会上的诱惑以及家庭各方面的压力,从而导致了学生心理上有重大的阴影。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学生以后在走向社会中谋生的最基本要点,但学生在临床上产生害怕的心理,首先要在学校课堂上一步一步的实践操作,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自信心,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为学生以后在工作上打下基础。
(3)利用班集体的活动进行讨论,重点是分组教学法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讨论。首先要将鼓励教育方法和传统教育方法这两组同学进行讨论,并将问题进行以发言的方式进行提问。并了解下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老师鼓励时的感受。便于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显得老师具有亲和力,对老师的课程更感兴趣。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采用鼓励方式教学远远大于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成绩和学生的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对中职教育和义务教育两者进行对比,中职教育主要培养社会上的人才,以后在社会上可以做到熟能生巧的技能。而义务教育是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基本的基础。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好好学习就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未来,更好的生活。勇于实践是高护的最基本要求,必须要以课堂上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作为学生在课堂上的首要。
4.2 建议
(1)一般鼓励教育方法都是采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在鼓励教学方法中,利用语言性的鼓励为教学鼓励,而这种鼓励恰恰给学生带来比较强的教育方法。课堂上的鼓励维持的时间比较短,必须把他柔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加强对学生的交流,表现出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2)鼓励教育方法是建立在学生的自信上,使学生慢慢淡化对课堂的不感兴趣,要做到持之以恒,提师生之间课堂上的交流,以及学生日常生活当中。
(3)提高课堂上的活跃,保持课堂上的和谐气氛,改善师生之间的距离。鼓励教育方法是采用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的一种方法,而传统教学方法是只讲究结果对课堂上的各个细节不够重视,对学生越严厉,导致学生越怕。这种传统方法一直延续到至今,由此证明这种方法并非是最优秀的教育方法。一直在提倡改革,提倡与学生做朋友。鼓励式教学法强调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学生的鼓励应该是平等的、和善的,而不是严肃的甚至是严厉的,而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信心、主动性。
(4)鼓励教育方法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实验对照发现,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而传统教育方法的学生提出,同一课堂上,老师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表示肯定,而没有做出解答的学生给予错误的肯定,并提出重要的严厉批评,因此,使学生的兴趣达到消极的状态,缺乏自信。从而体现出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学生的自信上。
参考文献:
[1]徐丽丹,陈峰,白静,等.针对当代医学生的特点进行激励式课堂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2008,15(3):72.
在“互联网+”时代下,以互联网为平台,结合国内乃至国际上最新的前沿科技动态、发展方向、人才知识的需求等内容,用于拓展学生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创新意思识、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将新兴的“慕课”这一优秀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相结合,深入探讨高校扩招等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大学物理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模式,用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进而适应新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互联网+;开放式实验教学;慕课;创新教育
严格来讲,“互联网+”是“互联网+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是互联网创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成果,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趋势。这种新型平台不仅给我国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创造了发展机遇。而“互联网+教育”这一新的形式,即发挥了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到高等教育体制中,解决长期以来高等学校教育以传统教育为主,忽视新兴的科技、学科、方法的现状,使高等学校教育与现代科技发展“无缝对接”,更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路径。近年来,“慕课”是新兴的基于互联网大规模、在线、开放式教育的教学模式,自2008年BryanAlexander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重视,迅速席卷全球教育界,给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1大学物理实验现状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学校基础实验学科,它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等方面是理论学科所不具备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不可取代。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实验类教学模式仍广泛采用几十年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主要是因为实验教学课程比较特殊,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一定的要求。而近年来兴起的网上视频教学、微课等形式并没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是否已经了解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是否已经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这一问题。因为这些教学形式无法形成知识的反馈体系,教师无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以“慕课”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教育模式能让教师掌握实验预习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实验教师更新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这种做法必然会对传统的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2开放式实验室教学模式
2.1建立大学物理实验“慕课”网络平台
随着高等学校网络建设的开展,大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络教学平台,但一部分平台利用率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讨论区一般只限本校学生,以至“人气”不足。这些都限制了高校优质资源的共享性。“慕课”网络教育平台的建立可以让更多人享受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其丰富的讨论功能、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讨论、预习成绩评定、课后作业提交、成绩评定等内容是实验室开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2考虑学生学习背景、年龄和文化背景
网络“慕课”选课基本是无“门槛”的,任何年龄、教育背景、知识层次的人都可以选课和学习,这也符合“终生学习、终生教育”这一理念。但是,实验教学涉及的一些仪器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了解基础知识,只是单纯操作仪器,对于创新性意识的培养并无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验面向社会全面开放的前提下,要对学生进行分类:一部分是在校学生必须要完成的预习部分,包括理论知识和仪器操作,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考核,其成绩作为预习分数记录入总成绩;另一部分为校外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欢迎其来实验室进行现场仪器操作、实验记录,但要求要比在校学生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适当放宽,实验时间是单独开设的,不与在校学生一起上课,这样更能保障课堂质量。
2.3作业、考试和讨论区的建设、维护
在“慕课”平台上,作业和课堂提问等形式大大丰富了网络课程的内容,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预习阶段,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其成绩记录为总成绩的预习部分。课后作业也可以选择在网上提交,并由学生之间互评。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又可以让学生有良好的参与感,还可以保证成绩评定的公正性。这部分分数作为总成绩的作业部分记录。
2.4全面开放的大学物理实验室建设模式
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仪器的现场操作、实验现象观察、总结与分析是实验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思考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的教学手段。虽然“慕课”在某些方面大大缓解了课堂的教学压力,但仍然无法取消课堂教育。因此,大学物理实验“慕课”的网络平台必须有线下实验室作为支撑,一部分学习在互联网“慕课”上完成,一部分在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完成。对于在校生,必须要求其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完成实验;对于社会学生,如果没有条件来学校实验,可考虑引进“虚拟网络实验平台”完成实验部分。
3结束语
大学物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建设离不开互联网和新兴在线教育方法。只有将几种方法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高等院校实验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出更靠近前沿科技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刘春宇 张志颖 赵玉丹 周成城 孙秀平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扭参,李俊青.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1):58-60.
[2]劳媚媚,徐军,陈如麟.开放实验室条件下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新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235-237.
[3]张志芹.加强开放实验教学,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287-290.
[4]艾莉,马骏,汪子栋,等.开放物理实验室加强物理实践教学[J].甘肃科技,2005,21(8):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