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档案整理案例范文

档案整理案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档案整理案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档案整理案例

第1篇

目前,照片档案的收集和征集工作已引起重视,对收集和征集的照片如何按规范进行整理,这是档案业务建设中的一项新工作。本人拟依据国家标准《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和《浙江省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结合实际,谈谈照片档案的征集和整理。

一、照片档案的征集

档案室接收照片是依据《档案馆工作通则》的规定,在接收其他载体形态档案的同时接收照片档案。但是,一方面由于档案室照片档案工作开展较晚,还有大量的照片散存在部门及个人手中,这就不能保证档案室接收的照片档案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为了丰富档案室藏,档案室征集照片在内容上应该贯穿以本单位为主的思想,使室藏具有浓厚的单位特色,所以应随时收集和征集反映本单位特色的和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档案。

1.档案室征集照片档案的途径与要求

征集照片档案,一是向社会各方面征集,如向相关的本系统的兄弟单位征集。二是向私人征集。征集采取无偿和有偿征集相结合的办法。另外,档案室还可根据需要与有关单位合作补拍或翻拍一些有价值的照片。

档案室在征集照片时,尽量要求底片、照片和文字说明齐全,底片与照片的影像相符,以保证照片档案的完整准确,对于无法确定照片内容的要进行考证。

2.照片档案的征集范围

确定征集范围,是确保照片档案齐全完整的基本条件,档案室在征集照片的同时,应根据丰富室藏和反映单位特色的要求,制订出照片的征集范围,就本单位来讲,本人认为,档案室征集照片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参加党代会、人代会、工代会、团代会、妇代会和其他重要会议的本单位代表主要照片;

国家局、省、地领导来处视察工作的照片;

领导参加外事活动的照片;

历届主要领导、先进生产(工作)者的照片;

本单位各项奖励证书、奖品的照片;

本单位各项获得各种荣誉的照片;

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的照片;

开展重大活动形式的照片;

反映本系统、本单位建设有一定特色的照片;

本单位发生的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的照片。

3.照片档案的鉴定

照片档案的鉴定,也就是照片的筛选工作。在筛选照片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照片档案的特性。

客观性:照片档案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和具体的事物,它不仅能把当时的人物和事物如实的再现出来,而且能把当时的环境、气氛烘托出来,给人以真实的感觉。照片一经形成,具有其独立的形态,真实地记录下客观外界的反映。照片的价值,首先取决于照片的客观性、真实性。

直观性:照片档案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事物的面貌,给人以活灵活现的感觉。照片既可以反映处容处貌、机械设备,又能再现其经营生产状况,照片档案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是一般文字档案所无能替代的。

再生性:照片档案的真实性和形象性,促使它能够吸引不同的利用者,而被广泛地利用,虽然照片只有一张,但它可以用底片去加印,根据利用者的需要翻印,去满足客观多方面的需要。再生性是照片档案的一个很大的特性,使它比一般档案具有更大的通用价值。

鉴于照片档案有上述特点,因此,对照片档案鉴定应与其他载体档案的鉴定有所区别,凡属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各职能管理活动的照片,都是人们活动的历史记录,它们都有一定的价值,应作为档案资料保存下来,具体保存方法有二种:一种是作为档案组成案卷保存;一种是作为照片材料放在影集或盒子里保存,也就是把鉴定后的照片分两方面存放。比如说,一个事件的照片归档,有多有少,多的几十张,甚至上百张,对这类照片,就需要作鉴定、筛选,选留精品,剔出重份,把影像好的、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该事件全貌或内容的照片挑选出来,组成案卷,成为照片档案。对挑剩的照片,也应适当保留,不好轻易销毁,因为凭移交部门和档案人员鉴定,不能确保鉴定质量,有些剔出的照片可能还会被利用,这在我们实际工作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原因在于挑选的眼光不同,利用目的不同。所以,对挑剩的照片另外加以保存,是有利无害的,还有一类照片,拍摄只有一、二张,而且利用率也很少,但它反映了单位在一定时期的某些职能活动。对这类照片,鉴于它的利用率不大,也可与删选后剩下的照片放在一起。

总之,照片鉴定工作十分重要,确定照片是否需要保存,不光从其历史价值、实际使用价值考虑,还应作全面的权衡考虑。

二、照片档案的整理

照片档案的整理是科学地管理照片档案,确保照片档案的安全、方便使用的重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将一组组、一张张有联系的照片,通过分类、编排、加注文字说明等系统、规范地整理,组合在一起的工作。照片档案的整理,有别于其它档案的整理。究其原因,一是档案室征集来的照片来源于不同的部门和个人,具有来源广泛的特点;二是档案室征集的照片,一般都是反映某一事件、某一问题、某一方面特色,它具有专题性强的特点。根据上述特点,档案室在整理照片档案时,首先要对照片档案的归属进行分类、组卷,然后编目。

1.照片档案的分类、组卷

档案室照片分类采用一个全宗内按年代—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分类应保持前后一致,同属一类的,在分类的基础上按时间的顺序将照片用切角或插袋的方式固定在芯页上,然后加注文字说明。文字说明包括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摄影者等六大要素,综合运用这六要素,可概括地揭示出照片影像反映的全部信息。

若是一组照片,应在一组照片的第一张的上方编写总说明,说明采用横写的格式,宽度最窄不得小于50MM。凡是有总说明的,对总说明中已说过的内容,分说明则不在重复,只要说清楚该张照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即可,分说明中也可不再加注参见号。分说明在照片号前应注“*”号,单张照片的说明在照片正下方或左右侧书写,其他与总说明同。

照片档案的组卷,一般掌握在每卷三十页左右芯页为宜,若是案卷内照片数量太少时,可把几个年代中反映同一问题的照片组卷在一起,各年代之间用软卷皮区分开,在各软卷皮上分别编写各自的档号,统计照片档案案卷数量时以软卷为单位进行并注明照片数量。软卷皮封面书写与普通案卷封面同,案卷题名应概括卷内全部照片的基本主题。

2.照片档案的编号和文字说明的编写

(1)照片编号。同一类的卷内照片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放,然后对每张照片编写卷内序号,照片号也就是案卷内照片的顺序号,一个案卷一个流水号。

(2)编写文字说明。文字作为档案的记录手段,在照片档案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整个照片的有机组成部分。照片和文字说明是相辅相成的,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因此,必须把好文字说明这一关,文字说明包括照片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摄影者等六大要素,综合运用这六要素,可概括地揭示照片影像反映的全部信息。

文字说明既要揭示出每张照片的内容,又要简洁、明了,不宜过长,避免啰嗦重复。

“说明”分有总说明、分说明。一般以照片的自然张为单元编写说明,一组(若干张)有密切联系的照片,开头一张应编写总说明,再对编写总说明的照片及其它各单张照片编写简要的分说明。总说明在开头一张照片的上方书写。分说明在各单张照片正下方书写。

3.照片档案档号的编制

照片档案档号的编制以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张号的方式进行,根据十大问题类来编制目录号。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便于提供利用。采取问题相对集中的分类方法,可迅速、及时地提供利用;(2)有利于插卷。以后归档的照片可按不同类别归入照片档案中去。(3)避免案卷号的重复或留有空号,发生漏号等现象。

4.底片的分类和编号

底片是照片档案的原始材料,照片档案的再生性就起源于底片,没底片就没有照片,因此,做好底片的分类和编号是十分重要的。

(1)底片的分类

按底片的极性分成负片和反转片两种。

负片是经曝光、显影、定影等处理后的胶片,物象的明暗与实物相反,用来印制正片。

反转片是通过感光、显影过程,便能直接在底片上得到与原物象明暗和色彩完全相同的正像。反转片不可复制,用它可直接进行照片制版,反转片也可称为正片。广告片、幻灯片都属于此类。

在每一全宗内,由于负片和反转片两者极性相反,要按不同要求单独整理和存放。

(2)底片的编号

底片分类后,要对各类底片进行编号。其方法是:同一类底片按归档顺序编大流水号,其格式为全宗号——底片号。

底片编号应用铁笔编排刻写在底片乳剂面右上角,放入袋中保管,底片袋右上角应标明底片号。复制底片应在左上角标注“F”字样。按底片号顺序将底片插入底片册。底片案卷编号在全宗内编制案卷号并注明卷内底片的起止号。

反转片与照片一同分类编号,分别保管。

照片档案的保管期限原则上与所反映的文书、科技等其他档案保管期限一致。

5.对剔出照片、底片的处理

对整理后删选下来的照片和底片,另外加以保存,以备选用。照片可装入相册或盒子里存放,底片装入底片册保存。这些照片、底片,也要分类编号,和组成案卷的照片档案分类编号一样。这样做,是为了万一利用这些照片、底片时方便查找,及时提供给利用者。

第2篇

1、基础设施老旧。__镇现有档案室2间36平米左右,面积偏小,环境简陋、存在漏雨、阳光直射、潮湿、通风不良,墙壁掉皮等现象,无防火设施、档案柜陈旧,部分生锈打不开,使档案受潮、发霉。

2、档案收集不全。各站所、村、社区形成的文档材料、专业档案和照片收集、整理收集不完整,归档率低。部分文书档案遗失、年份衔接断档,重要档案丢失。

3、档案意识淡薄。各站所、村、社区没有形成良好的存档意识,档案未及时交到镇档案室管理,致使档案散落丢失。养老保险、土地确权等部分基础档案自行保管,安全性不高,利用率低。

结合__年县档案局执法检查和年终考核,集中整理各站所、村和社区10年(2004年-__年)档案,形成环境良好、存档有序、便于查阅、管理规范的新局面。

(一)准备阶段

制定整改方案,设置专门档案室,采购密集柜与相关硬件设施,明确相关负责人。召开部署动员培训会议。邀请县档案局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档案年限的分类、接收档案类型和存档流程等。参加培训人员:档案室工作人员、各站所、村和社区工作人员各1名。(__年1月26日)

(二)实施阶段

1、各站所档案,各站所抽调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整理、按年限装订后移交镇档案室。镇征地、土地管理、养老、医疗保险、土地确权、民生等档案为重点档案,全部移交到镇新档案室管理。(__年1月22日—-__年2月18日)

2、每个村和社区整理2004年—__年每年的各项计划、安排、总结、各类报表、会议记录、发展党员及亮点工作,由各村、社区装订成册后及时移交镇档案室管理。(__年2月26日—__年3月10日)

(三)验收阶段邀请县档案局专业工作人员进行验收,验收标准与其他乡镇标准一致。对于验收不合格的由相关工作人员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继续整理,直到验收合格为止。(__年3月20日—4月1日)

1、加强组织领导。各站所、村和社区对此次工作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组织专人认真梳理2004年至__年重点档案,移交镇档案管理人员将其存档,以防档案遗漏、丢失。镇经济发展中心做好档案用具的采购、装订、保障工作,党政办李晓雪负责全部档案接收、验收工作。党政办视工作需要协调、抽调相关工作人员推进此项工作。

第3篇

关键词:档案;档案;原则

档案的整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的分类、组卷、案卷的排列和编制检索工具。

档案整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其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机制具有一定的特点:一方面,就各个完整的档案综合体的生成及其全部流程而论,档案整理工作是由可以分解而又互相联系的若干内部环节组成的有机系统;另一方面,就特定的档案管理学值而论,整理工作的项目则因具体环境和档案状况而有所不同。在档案馆和档案室内,档案整理工作按其工作内容的范围大致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 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

1.1 系统排列和编目

在正规的工作条件下,档案室接收的是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组好的以件为单位的文件或案卷;档案馆接收的是由机关档案室根据入馆要求整理移交的档案。在这种情况下,档案室和档案馆的档案整理工作,主要是对所接收的档案,根据整个档案室和档案馆存放和管理的需要,进一步系统地整理,如全宗和以件为单位的盒内档案的排列,检索工具的某些加工等等。

1.2 局部调整

已经整理人馆、室保存的档案,经过检验或专门的质量检查,对其中不符合整理要求和不便于保管利用的部分,档案馆和档案室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以提高其质量;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自身或档案整理体系可能发生某些变化,也须进行必要的调整。

1.3 全过程整理

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档案馆、室有时也接收和征集一些零散文件,或者当馆藏的体系遭受严重破坏时,就必须进行全过程的整理工作。

2 档案整理工作的意义

2.1 档案整理工作是进一步发挥档案作用的前提条件

档案馆和档案室都是集中保存档案的信息中心,仅以档案室保管的档案来说,就形成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组织机构、不同的工作和生产活动中,因此有着不同的内容、来源、性能和作用等。档案的数量多、情况复杂,就必须加以系统的整理,从而使其井然有序,方便管理,容易检索利用。否则,众多的档案杂乱堆放在一起,查找利用如大海捞针,不仅浪费时间,也会影响工作。因此,档案只有经过系统整理,才能体现档案的特点,反映出各项活动的历史联系和本来面貌,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

2.2 档案整理工作是档案业务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在档案业务工作请环节中,收集]:作是起点,利用工作是白的,而档案整理上作则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行。通过档案整理工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检查档案收集丁作的质量,有力地促进收集工作。

档案只有经过整理以后,才可以科学地鉴定其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只有把档案分类整理好,用编目方式将档案的保管单位和排列顺序固定下来,才有条件实现档案的科学保管;只有把档案加以分类和整理,才能够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

总之,档案整理工作是档案馆(室)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于搞好档案实体管理.特别是档案信息开发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实现档案工作的目的都具有重要意义。

3 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

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按照档案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利用原有基础,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

3.1 按照档案形成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整理

档案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由一定政权机关、组织和个人形成的。各个历史时期内形成的档案就反映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历史活动情况,它们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各自的特点。所以,整理档案首先要区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再分不同的政权,把同一历史时期、同一政权、同一组织形成的档案集中在一起,以保持档案的历史联系和完整性。同样,一个机关形成的全部档案,反映了这个机关的全部历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机关的档案绝不能混同。只有认识档案的形成特点和规律,才能实事求是地整理档案,最大限度地保持档案之间的历史联系,使整理好的档案,客观地反映档案形成时期、形成机关各项活动的历史面貌,从而便于查找利用。

3.2 充分利用原有基础

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对不同状况的档案整理从何着手,确定何种类型的整理力式和要求,成为必须首先解决的档案整理策略。档案是历史文化的遗物,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实践活动,而且反映了历史整理和保存档案的情况和成果。在整理档案的时候,要尊重历史和继承前人的劳动,充分地利用先前的整理基础。这样有利于提高档案整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适应提供利用的需要。

我国档案界惯称的所谓“利用原有基础”整理档案,是已经被实践所证明的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也是科学地组织档案工作的一条原则。它的含义和要求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充分重视和利用先前的整理基础,以确定档案整理的任务和要求,不要轻易打乱重整。一般地说,只要不是零散文件,已经整理而有规可循、有日可查,即应力求保持其原有的整理体系。或者不冉重新整理,而通过完善检索工具等其他环节进行弥补;或者只作必要的部分加工整理。

第二,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和利用原来整理的成果。不要轻易破坏以往整理和保存的历史状况。也就是说,对必须进行一定整理的档案,也要注意分析原有的整理方法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对其中可取的方法应该适当地吸收或保留。即使某些简单的保存和清理工作的痕迹,如原有的捆、包,简单的纲目,随手注记的年月、单位、内容和数量等有关标识,也往往是值得参考的线索而应予以重视。

3.3 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

所谓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就是文件在产生和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内部相互关系。档案文件一般是以单件的个体形式陆续地产生,而以组合的群体形式持久地存在和运动的。因此,整理档案不能根据偶然的需要和人为的联系随意分合,必须按照档案形成的规律,保持文件在其形成者实践活动中固有的联系进行整理,才能把文件组成科学的有机体系.如实地反映山历史活动的面貌和文件的系统内容。这是档案整理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其他文献整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文件群体的这种联系,在某些书籍和法规文件中有时也被称为文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机联系”,其含义都是相同的。近年来在国外也有按照文件的“历史联系或逻辑联系”整理不同类型档案的提法,对我们也有参考意义。鉴于档案是历史文件的系统积累物的特点,我们对其内在的各种联系着重表述为“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它包含看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

总之,保持文件之间的联系整理出的档案,便于保管和利用。但是,保持文件的联系和便于保管利用,有时也不尽一致。比如,一次重要的调查活动形成的座谈记录文稿和录音磁带,以及关于调查日程和经费问题的请示、批复、报销的记账凭证,就其内容而言,无疑互有密切联系,而且是重要的联系。但把这些形式不同的材料全部混同起来进行整理,则显然不便于保管和利用。整理档案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同样是在保持联系的情况下,往往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做法。在整理档案时,特别是在保持文件之间的联系和便于保管利用发生矛盾的时候,不能机械地运用保持文件联系的原则,要充分考虑档案保管和利用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