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合同信息化管理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034
1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能实现信息数据的即时共享,可有效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良好的数据信息支撑。建筑工程项目实现信息化管理,将有助于增强项目信息的真实度、可靠度,便于对项目各环节进行监管,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传统的建筑项目合同管理一般通过人工进行,效率低、易出错,制约了项目合同管理的效益提升。而建筑项目合同管理信息化则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进行项目合同信息存储与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合同管理的效率,实现了信息的准确采集与快速共享,而且使用灵活,可根据实际需求,随时进行调用,不仅克服了传统人工管理的弱点与不足,也能节约项目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工程行业合同管理意识不强
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需要在市场活动中严格遵守和体现契约精神。建筑行业具有自身的特点,项目建设周期长,需要涉及很多环节,牵涉到多部门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项目进度的顺利推进,需要签订一系列的合同。但是,尽管签订了合同,很多工程企业对项目合同管理却很少给予重视,也缺少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导致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大多流于形式,也为工程项目建设埋下了很多问题与隐患。
2.2 建筑工程项目各单位存在信息孤岛
在当前各建筑工程相关单位中,信息管理孤岛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单位只在内部进行信息共享,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比较少,建筑工程项目相关信息、数据、资料,无法即时得到传递与共享。据调查,在工程项目设计中,设计人员每天约花费35%的时间来查阅相关资料,而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则需花费50%的时间来进行信息沟通交流。
2.3 合同管理人才与培训缺乏
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发达国家一般都是由工程师等专业人士完成,这些人不仅通晓法律知识。还必须要熟知工程项目运作规律。但在我国,由于建筑企业对于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一般都是由普通专员进行管理。他们不仅缺少对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了解,对于项目具体运作各环节,也知之甚少,导致合同管理效率与效益不高。如果发生合同纠纷,一般都无法采取专业手段解决。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建筑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竞争,这对于合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同管理人员还必须要掌握国际通行的法规制度及项目运作原则等。
3 完善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3.1 提高领导对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
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层需要改变传统的对合同管理的认识,从根本上重视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做到上行下效,提高下属对于项目合同管理重视程度。为了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企业还应通过培训和学习,还强化合同管理人员对于建筑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使他们形成规范的合同管理、执行行为。
3.2 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开发
随着信息科技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筑企业也要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开发,大力推进计算机等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应用,逐步达到“分步推行,以点带面,强化巩固,全面应用”。通过建设信息化系统,各部门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工作,提高效率与效益。同时,还能对施工现场、项目运作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监管与监控。
3.3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建筑企业应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选派合同管理人员外出学习与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还可以邀请知名企业合同管理人员,来企业对员工进行讲座培训,以丰富合同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路。其次,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企业需求,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择高素质合同管理人员,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
3.4 创建以数据信息为核心的工作方式
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中心,对合同进行统一的动态化管理,采取“一次输入、多次查询”、“个别修改、整体共享”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来提高合同管理的有效性。信息化工作方式,可以解放人力,确保数据信息客观、准确,能实时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信息参考,从而促进项目运作效率提高,优化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工程项目,合同实施
一、工程项目市场合同信息化的现状
在现代化工程项目管理中,企业越来越强调系统的集成,在工程项目中界面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项目的各类系统,如目标系统、技术系统、行为系统、组织系统等,他们的系统单元之间,以及系统与项目质量、项目进度、材料供应、工程安全、外部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界面。
然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看看:
(一)项目的各类组织系统之间以及项目整个系统与外界环境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管理界面。例如,政府主管部门、项目管理组织、承包商、材料供应商等项目参建单位之间的工作往来形成了复杂的管理流程界面。
(二)在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之间的管理流程界面。建设项目自可行性研究至设计、设计到施工、施工到验收,在这些界面的两侧的管理环境及参与单位都有着显著的不同从而导致管理流程的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不同的工作、人员行为以及控制方针,从而形成了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之间的管理流程界面。
(三)各管理子系统之间的职能管理流程界面。在建设项目的管理中,项目管理的各个职能以及各个管理部门在项目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关系,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由于各子系统的功能不同、目标不同,按其职能可将项目管理系统分解为进度管理子系统、成本(投资)管理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等,从而各个子系统之间构成复杂的职能管理流程界面。
二、影响企业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因素
(一)合同文件管理模块:收集、整理合同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资料以及其他一些与合同管理密切相关的资料,进行合同文件的检索、查询、合同数据的输入、修改等。其涉及的数据有:建设工程合同协议条款,建设工程合同条件,洽谈、变更、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纪要、协议,招标工程中标通知书,投标书,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标准规范和其他有关资料,技术要求等。
(二)合同条款检索模块:可对各类合同条款进行检索,以便监督合同的履行和合同的实现。合同条款检索可分为无条件检索和有条件检索,无条件检索是按合同条款的自然顺序进行检索;有条件检索是按使用者所选择的条件进行检索查询。选择条件可分为:条款检索、条款项检索和主题词检索。
(三)合同管理模块:它主要涉及的数据是在工程建设中,关于工程质量、费用、进度等方面的信息。它分为合同实施控制子模块,合同变更管理子模块,索赔管理子模块。合同实施控制子模块:主要是对工程质量、费用、进度等方面信息进行分析和实施动态管理,将合同实施结果与合同计划目标对比,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及时调整合同实施计划。合同变更管理子模块: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合同变更,可自动生成变更清单,计算变更费用,生成变更详情表,计算变更净值,以及变更与原合同的对照表,并及时反映变更后的总投资变化情况。合同索赔管理子模块:主要包括索赔证据管理,索赔鉴别管理,索赔计算管理,索赔文件管理及有关数据库的管理等,为管理人员提供有关收集、查询、加工、更新有关索赔的各类工程数据的服务,提供索赔意向通知书,索赔报告,进行索赔计算等。
三、如何强化信息化管理建设
(一)合同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合同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合同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任何一个建设项目的实施,都是通过签订一系列的承发包合同来实现的。通过对承包内容、范围、价款、工期和质量标准等合同条款的制订和履行,业主和承包商可以在合同环境下调控建设项目的运行状态。通过对合同管理目标责任的分解,可以规范项目管理机构的内部职能,紧密围绕合同条款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2、施工合同是承发包双方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法律基础。为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明确承发包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可以合理分摊承发包双方的责任风险,建设工程合同通常界定了承发包双方基本的权利义务关系。
如发包方必须按时支付工程进度款,及时参加隐蔽工程验收和中间验收,及时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和办理竣工结算等。承包方则必须按施工图纸和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向业主提供符合约定质量标准的建筑产品等。
3、合同是处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争执和纠纷的法律证据。建设项目由于建设周期长、合同金额大、参建单位众多和项目之间接口复杂等特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不同承包商之间、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以及业主与材料供应商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争执和纠纷。而调处这些争执和纠纷的主要尺度和依据应是承发包双方在合同中事先做出的各种约定和承诺,如合同的索赔与反索赔条款、不可抗力条款、合同价款调整变更条款等等。。
(二)大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流程的构建步骤
1、为了保证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成功实施,必须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流程体系,而一个理想的流程体系结构应该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流程同步,指流程应具备在质量、数量、时间等方面准确满足建设项目合同目标实现的能力。(2)流程高效,是用总的流程成本来计算,理想水平是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来保证项目信息流程、资金流、物资流的运转。
2、大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流程的控制。大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流程控制是利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学科知识和技术方法,通过对影响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目标的因素进行识别、建设环境进行分析,对工程项目建设合同管理的目标控制的原则、原理、方法及措施做出全面的系统规划,进而对建设行为状态实行跟踪控制和组织协调,从而保证对建设项目管理职能的履行,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合同管理;信息化;现状与不足;平台建设
一、合同管理概述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指出“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关系的协议”,从法律角度界定了合同的概念。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主要涉及产、供、销三个环节,其中大多数经济行为都通过合同体现。合同是企业经营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企业通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合同管理是包括从合同起草、合同签订、文本管理、结算安排、执行进展、合同变更、到实际结款以及对合同结款情况统计分析的全方位管理,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往来的规范性非常重要。
合同管理工作对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又有着总协调和总控制的作用,可以说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和灵魂。通过提高合同管理水平,规范企业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能够有效地防范风险、优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合同管理实践中如何能快速追溯查询、提高审核效率、及时掌握履约状况、快捷统计和分析等,都是困扰合同管理人员的问题。
二、传统合同管理模式的现状和不足
传统的合同管理模式一般采取手工和纸质相结合的非信息化方式,由于合同标的物种类繁多、业务量庞大、涉及内部业务部门众多,很容易造成信息不集中,实时性不强,导致各部门间协作、业务流程组建、监控合同执行等方面存在效率不高、费时费力等问题,而且无法做到统筹兼顾,难免发生误差、影响决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合同执行管控能力不强
企业业务规模大、专业分类细、经办合同多时,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不便于企业内部监督管理部门全局掌握单位全部合同实际履约状况、项目进度、经费执行情况等信息。
2.合同信息查询分析不便
合同管理工作中还经常需要追溯相关信息或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手工管理合同时,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对合同的关注点不同,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的汇总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3.缺少预警机制
财务部门的付款依据与合同执行进度密切相关,传统合同管理模式缺少对合同进度、经费支付等关键节点的预警,不能帮助企业进行财务规划,掌控现金流,更好的发挥资金的作用。
三、推行合同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以信息化为手段的规范化、标准化合同管理按照规范程序、固化流程、加强监管、强化服务、透明信息的原则要求,强化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分配,做到职权清晰,责任明确,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办理,并能建立相关部门与岗位之间的相互制衡和监督机制。记录、控制企业合同管理各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可实现企业总部对项目合同管理的动态监控。便于企业领导和各管理部门实时、全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实现信息共享,并为及时收集、分析项目数据信息打好基础,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持。
通过合同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实现企业对总包合同的计量、变更、支付等合同履约情况的全程了解,实现对分包合同、物资设备采购合同的招议标、签订、执行等工作的全面控制。并以合同档案的形式归档到信息化系统,形成一套完整闭合的合同管控资料,改变传统合同管理的复杂性和随意性。
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能为企业合同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增加管理透明度,提高管理监督能力,防止不正之风。
合同所约定的交易涉及企业物资、产品或技术,与企业资金的流出、流入紧密关联,只有进行有效监督,才能防止不正之风与职务犯罪。合同管理信息化通过网上办公与信息流转,将提高监督管理行为的能力,利于反腐倡廉的源头控制,不仅能保护企业财产不受侵占,还能净化企业环境,树立良好风气。
2.优化管理模式,革新管理理念。
推行合同管理信息化,在管理方式上实现了由传统的手工经验式、粗放型合同管理模式向以PDCA 循环模式为主的精细化合同管理模式的转变,合同管理的重复工作量和误差明显减少,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促进企业管理理念革新。
3.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合同管理信息化能提高企业对成本消耗情况的控制和监督效能,降低库存占用资金,优化库存结构,加强对供应商的约束和平衡,促进公司降本增效。
4.加强过程管控能力,提升合同管理水平。
合同管理信息化可以将资金流向、数量和时间等具体内容反映合同的实际履约状况,为企业内部监督部门开展过程监管、同步监管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企业内部流转审核效率、强化过程监管能力、加强数据处理能力,使企业合同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5.确保合同各项信息真实有效。
通过信息化管理,合同信息能够利用网络及时反馈,在加强合同动态管理的同时,拓宽收集合同数据信息的渠道,确保合同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为合同招标谈判及成本预算提供了详细数据,为企业提升决策水平提供了数据平台。
四、如何建设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
合同管理信息化必须以合同为主线,以费用为中心,以解决实际业务管理中的问题为主导,实现对合同全周期的管理,实现对合同执行状况动态跟踪,实现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资金收支实时监控,将企业合同管理动态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企业提供合理的流程和业务约束及全方位的管理。
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将合同的订立、计价、支付及查询等管理要求有机结合,有利于迅速掌握各合同的执行状态,为决策提供基础性信息。主要包括合同拟制会签审批管理、合同文本管理、合同变更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用户管理、分承包商管理、合同收付款管理、统计分析管理等分项建设。
合同拟制会签审批管理:系统平台提供合同样本,合同起草人从样本数据库中选择对应的合同样本,填写合同要素。合同要素分为必须项和可选项,确定合同草案时,系统自动检测合同要素必须项是否完整,不完整的不允许保存并提交合同审批。系统对保存后的合同,根据合同编号规则进行编号,完成合同文本拟制和项目立项。合同进入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审批流程,根据审批人员的权限及顺序划分,保留审批过程中各个审批人员的审批意见,完成合同草案审批会签。
合同文件管理:将与合同相关的所有文件,包括合同草案、合同附件、技术协议、变更文件等内容,按照规定格式输入电子版文档,导入信息化平台进行存档,相关人员可在权限范围内查阅合同文本相关资料。
合同变更管理:记录合同变更的原因,并将变更依据作为附件导入系统,从而实现合同变更过程管理的有据可查、权责清晰。合同变更管理分项可根据原合同与变更后合同的信息自动生成变更清单,生成变更详情表,并及时反映变更后的合同费用、项目进度要求、技术条款变化等变更情况。
项目进度管理:明确记录合同规定项目进度,并与实际进度情况进行对比,在项目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的前期提醒,实现了控制关口前移,使合同管理由事后被动防范转为事前主动防范,便于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合同执行情况,做出相应进度调整。
合同收付款管理:包含发票登记管理、支付节点安排、智能提醒收付款等子项,根据合同信息细化合同支付方式、资金来源、预算安排,帮助企业进行财务规划,掌控现金流,更好的发挥资金的作用。
统计分析管理:自定义统计条件,根据不同的查询和统计方式,从不同角度对系统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自动输出统计结果,辅助经营决策。
五、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议
合同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经济运行、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要做好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除按步骤精心组织外,还需关注以下几点:
1.做好管理平台首期上线之后的持续优化
管理平台首期上线运行一段时间后,各相关业务部门对操作界面和细节会提出不少优化建议,应将这些建议汇总,进行甄别和梳理,既考虑业务部门需求,又兼顾合法合规性,持续开展优化工作。
2.实现信息化软件之间数据的关联性
合同管理信息化的一大令人瞩目的特点,就是实现海量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点,将是对信息化管理平台资源的极大浪费。一般企业除了合同管理信息化外,还有财务、工程等其他信息化软件,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发时需注意和其他系统信息化软件的对接,不同系统的信息化软件数据相关联,有些数据可以相互取用,不仅可以减少录入人员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控制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软件的管控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苏.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6).
[2] 李桂花.企业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8).
[3] 黄.信息化建设中的PC合同管理系统设计和研发.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