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财务与分析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医院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是承担了一定社会公益事业的福利单位,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营利,但是依然存在这一定的成产部门以及经营部门,因此,在财务预算以及财务分析上较纯福利单位或者纯营利单位的财务方面依然有所不同,存在着一定的管理上的差异。
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中财务管理环节是财务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预算管理与分析可以涉及到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它在医院的管理水平中也会充当着整个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医院财务预算以及财务分析,对于整个医院的管理以及运行将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1]。本文针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进行了分析整理,最终提出目前医院对于财务管理以及分析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更该措施,希望对于以后的医院财务管理以及分析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医院财务预算的内容与概念
1.医院财务预算的内容
医院的预算是属于国家财务的计划范围的,根据相关的规定,医院中的财务预算与财务分析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财务支出与财务收入。其中财务支出主要是对于医护人员的工资、补助以及一些福利等相关费用,而财务收入主要是包括了差额预算补助、医疗收入、制剂收入等相关的经济收入。
2.医院财务预算的概念
医院的财务预算需要针对国家等相关部门下达的相关任务以及自身发展的相关计划而制定并进行下一年实施的预算。是一所医院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事业发展等相关问题在财务上的最终体现。
二、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财务预算内容相关问题
一般医院的财务内容或多或少均存在着一定的不完整性,其工作的范围大多数仅限于针对医院的药品、药剂收入;医疗的相关收入等一些业务性收入,却忽略了资本的支出以及资金的流动等相关的预算,在编制财务预算的内容是仅仅考虑如何对上级不部门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调度,往往忽略了医院自身的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预算,这样最终导致无法全面的对医院的预算进行指导。
2.医院财务的审批等相关问题的方法不够全面
一些医院的编制、审批、考核等相关方法相对于其他医院较为落后,目前依然采用“固定法”等方法最为财务预算的基本编制方法。此外,无法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相对较为科学的预算方法。没有相关的预算考核与其他部门的核算完美的结合起来,没有完整的针对财务部门的一套管理体系,财务预算的执行力度也较为落后[2]。
3.医院的财务部门进行预算时需要一定的监管力度,预算的约束力相对较低
编制预算的最终目的是执行,但是一般的医院财务部门在进行预算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监管,最终造成了财务预算经常性的变动,最终使医院的财务预算无法发挥最终的约束性,最终财务预算支离破碎。
4.医院的预算与支出不同步
由于国家对于医院的要求过于简单,只是要求医院的全年收入能补充管理开支中国家预算拨款外的不足部分以及医院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收入补偿即可,和就意味着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某些改善性的开支需要由国家的财务拨款来进行补充,但是,医院的某些开支却与国家的财务拨款往往不能同步,一些部门针对医院的一些改善进行了相关文件的制定,但是财政拨款却无法得到及时的到位,或者常常只是拨款一小部分,其余的均需要医院自身来想办法解决,最终造成了医院存在了政策性的亏损[3]。这方面的开支一定程度上会严重的影响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以及财务分析。
三、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改善措施
1.完善医院财务的相关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医院的预算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全面的改善,从而保证财务预算的可以有效地执行,通过制定相关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确保医院的财务管理可以按照原有的目标进行执行,最终避免出现财务差额。
完善医院财务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从两个大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在医院财务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财务预算进行执行,同时可以根据财务的实际情况,对医院财务预算的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及时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不断的增强财务预算的管理水平,为后期的预算提供可靠的以及,同时最终确定方案的可行性。第二,医院的相关部门要及时的关注财务预算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要及时的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
2.确立财务的管理理念
医院相关部门需要确立一个经济责任制的相关制度,运用全面的财务预算的相关管理政策实施财务管理的观念[4]。医院的各个部门需要达成一致,同时要强化不同科室的财务预算的相关管理概念。通过全方位的管理来提高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以及责任心。
财务集约化管理与财务共享服务,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财务管理方法,其核心理念是“精管理、创效益”。实行财务集约化与财务共享服务,可以提高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比起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财务集约化与共享服务使财务信息管理更加的集中、精益、高效。推行财务集约化及财务共享服务,能够规范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同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效益,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防范各类财务风险提供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实现从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向财务共享服务,任重而道远。企业唯有始终坚持集约化方向不动摇,加倍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才能进一步推进公司科学发展。为此,从财务集约化与财务共享的概念入手,浅析两者在公司财务管理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各公司企业单位应该如何实现财务集约化与财务共享服务。
关键词:
财务集约化;财务共享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9012502
1财务集约化及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
财务集约化是以强化财务管理职能为基础来管控公司风险,以信息化为平台,重点资源集中为手段的一种优化配置公司资源的创新管理模式。它作为集约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具有内涵式增长的特征。财务集约化可以通过改善和优化生产要素来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财务共享服务是更高层次的财务集约化,也是财务集约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是把企业内部的不同组织资源进行集中,以降低成本和提升服务质量作为财务职能服务的手段,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这是财务管理的一种创新。其实质是在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大环境下,通过有效整合人员、技术及流程,将企业内部分散的财务业务独立组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财务处理流程的标准化和精简化,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标准、高效、低耗的共享服务。
2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与财务共享服务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2.1加速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模式转型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步骤多,效率低下,质量不高的情况。而财务集约化与财务共享服务,正好相反。在企业内部实施财务集约化及共享服务,能够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它们将财务与销售、人事、行政、研发等等业务部门间的信息,进行纵向与横向的贯通与集成,有效整合企业内部间的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不但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也让财务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与精力去进行更深层次的财务分析,从而加速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2.2提升企业内部所有财务资源管控
当下,不少企业单位的财务资源都比较分散,而相关部门的管控能力又比较低下。财务集约化与共享服务,是一种通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管理等要素,达到统一优化配置公司资源的目的的方法。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与财务共享服务,能够让企业单位原本分散的财务资源逐步走向集中。这样一来,公司在核算、资金、资产、预算、风险等方面的管控能力就会增强。再者,现代ERP系统技术相当成熟,它的实施和深化应用,使得各企业单均可通过网络来实现对各级资源分布的实时呈现。这样就能够对资源配置进行有序调度,对资源使用进行在线监控,这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2.3夯实企业内部整体财务管理工作
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与财务共享服务,需要有一套标准统一的财务标准。正是因为需要有这样的前提,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以及其他高管,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前提下,重新建立健全完善公司内部的各项财务规定。这就强有力地夯实了财务管理基础。其主要表现有强化企业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会计政策;有规范各类经济业务的财务处理方法;有能消除各类信息内涵、口径、分类差异的会计信息标准;以及有能够消除历史成本不合理因素,提升了成本管理的科学化、精益化水平的成本标准。
2.4推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创新
随着财务集约化管理与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两者实现管理跨越的作用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它们能够致使员工的参与热情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涌现。这两者结合,在机制体制、组织架构、流程再造、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均有所体现。其极大提高了公司单位的科学管理水平,并成为支撑公司单位发展、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的关键要素。
3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方法
3.1遵守资金集中控制的原则
当下的公司企业,其普遍采用的资金管理方式,一般都是将资金集中在财务总部,由总部统一运作分配资金。但是呢,公司单位都是属于资金密集型的企业,日常业务的发展,日常业务的发展,要求它的现金管流是持续稳定的。推行财务集约化,首先就是要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其原则就是将相对分散的资金集中化处理,形成规模效应,让大量资金不再分散闲置,以便于管理。这样也可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周转使用率。
3.2构建资金集中控制的架构
要构建资金集中控制架构,首先要加强对集约化财务管理与财务共享服务的认识。对财务管理来说,资金分散很容易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业务量、办事处、分公司等将遍布全国各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要对资金进行集约化管理,实现财务信息共享服务。因此企业必须要积极构建财务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及财务共享服务化的公共平台。对不能够紧跟公司发展的财务,进行整改整顿,将资金与财务各财务信息归集起来,进而形成强大的规模优势,保证资金安全,提高抗风险能力,且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还能让各级财务信息需求者及时得到公司的财务信息。其次要建立健全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这是企业进行集约化财务管理与财务共享服务的重要基础。它能够保证公司全面、系统、及时、准确的掌握各级财务情况,为制定准确决策奠定基础。也能够妥善的解决公司各财务人员对获取财务信息延迟性、查询会计数据困难等问题。它能够使财务会计处理更专业化、流程更规范化、管理更制度化。
4如何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与财务共享服务
4.1建立标准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集约化与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需要公司单位具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应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业务发展,建立适用于本公司整个财务部门的标准规范。该标准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以后,将其逐步推广到给各级财务人员,让所有相关人员,都熟悉知道并能够准确运用这套规范制度。在实施工程中,还应该对这一新的规范制度进行持续的检查监督,出现问题,要及时完善改进。
4.2分离服务端与客户端
将财务集约化管理部门及共享服务中心作为服务端,公司企业单位的各级成员作为客户端,分离定位。服务端,是为大家提供服务的,所有需要资源的人员,均能在此平台找到相关的数据资源信息。客户端,则是用于为大家提供共享资源的,所有与人员需要的资源,均能在才平台找到。
4.3对财务流程再造
再造财务流程,是财务集约化与财务共享服务的基本理念。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做到各级各类财务数据的业务化、公司单位财务流程的标准化和模块化。保证各类财务信息的共享,并根据公司业务需要将各类财务分析与各类基础业务进行分离。
4.4建立统一的财务平台
拥有一个统一的财务平台是财务集约化管理与财务共享服务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同时也是其是否能够顺利实施的保障。因此,各公司企业单位在实施财务集约化与财务共享服务时,都应该在强大的信息技术前提下,建立一个统一的财务管理平台,从而促使财务信息的集约与共享。
参考文献
[1]王学,宋洋,汪敏等.财务集约化:从财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J].会计之友,2011,(21):6769.
一、财务分析与财务审计的区别
两者的概念不同。财务分析亦称财务报表分析,是运用财务报表的有关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的一种评价。财务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审查,以证实其与既定行为标准的一致程度,并将审查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的经济监督活动。两者的目的也不相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分析是从财务数据人手及时发现企业总体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审计的目的是监督、鉴证和评价企业账务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并通过审计适当提高财务资料的可信性。可以说财务审计是从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的核算过程中发现财务数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两者的概念和目的不同,决定了两者的内容也就不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静态的资产负债表、动态的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所列示的各类项目的金额,进行相关联的比较计算出各类财务比率,从而分析总结出有意义的信息供决策者使用,重点在计算和分析。财务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经济业务活动和其他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合法性、正确性、真实性,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重点在核实和监督,内容不同就要求两者在实际操作上使用的方法不同。财务分析的方法很多,有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每种方法里又有很多分支。这些方法有些财务审计同样可以应用,有的财务审计人员却不会应用,或者应用后对财务审计并没有太大的帮助。财务审计的方法是由取证方法和查账方法结合起来的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些方法在财务分析过程中都无法应用。
二、财务分析与财务审计的联系
两者的渊源相同,两者最初的渊源都是从会计实务中分离出来的一门独立学科。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满足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了解的需求。两者的工作基础对象相同。财务分析和财务审计工作的基础对象都是财务会计和财务经营活动。但财务分析工作更注重财务会计核算结果的应用,丽财务审计更关心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保证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两者的服务对象基本一致,基本都是企业资产的所有者,或所有权人,或是债权人,或是企业经营篦理者,他们与企业的资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的工作人员都存在一定的责任风险。财务分析人员对其出具的财务分析报告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审计人员也同样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有时会由于企业的财务报表或财务凭证自身存在问题,而是财务分析人员和审计人员承担了不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样也就存在了责任风险。
三、财务分析与财务审计的依存关系
财务审计可以为财务分析提供更为准确的,真实反映企业情况的会计报表,从而提高财务分析的准确性。我们知道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工作的基础,因此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分析报告的正确性。虽然通过财务分析也可以发现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财务数据,但是仅靠财务分析自身是无法核实清楚准确的财务数据。这个时候如果在财务分析前先开展一次财务审计,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全面的核实和调整,财务分析使将会有一个非常接近真实状况的财务报表数据来作为工作基础。
关键词:财务分析;风险预警;管控机制;研究
一、现代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现状及其问题
(一)现代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现状
就现状来看,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组织机构并不健全,管理缺乏科学性,运营水平相对较低,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规模脱节,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企业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也未将外部环境纳入考虑,这就导致在宏观经济调整时,企业始终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状态。此外,还有很多中小企业本身具备较高的财务风险,财务状况较为复杂,变化十分突然,实施财务预警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难度。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已经相对成熟,不过较为倚重其数据分析以及计算的功能,对于预警系统的变化则缺乏关注,故而并未对其变化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导致其作用难以全面发挥。
(二)现代化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认识不清的问题。我国多数企业领导更加看重企业的生产及营销,而缺乏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或是仅仅关注于企业的利润变化,并未切实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对于财务分析工作的正常进行及其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其次是技术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即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相对较差,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则是建立在财务预警系统基础之上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之中,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会计信息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这就对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其次是技术分析片面性的问题,即过于强调技术分析的客观性,并未站在主观角度进行探讨。最后则是技术分析的狭隘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开展的过程之中,企业的资金也会随之不断变化,而企业资金变动则是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反映,加强对于企业资金变动的研究,无疑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不过就实际情况而言,多数企业虽然十分重视企业资金的变化,但并未关注企业活动对于资金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控措施研究
(一)加强对于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认识
为了做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首先就必须认识其重要性,企业领导务必积极转变自身认知,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视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及方法,并着手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各项制度,通过各项措施来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再者,企业领导班子必须认识到财务风险预警对于企业管理所带来的影响,以求切实提高分析质量,进一步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
(二)提高企业财务预警制度的科学性
首先应当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对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进行建设,其基本原则囊括了市场敏感性、可操作性、针对性等多个原则;其次,需积极拓宽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变量的范围,促进其合理性的提升;再者,慎重选择非财务目标的引进,在全面分析企业实际状况的基础之上,切实提高其风险预测能力。最后,着手进行长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以及短期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的建立,并将两者予以结合。
(三)提高技术分析能力
企业应当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促进会计信息真实性、科学性的提升;其次,需着重完善财务分析制度,使其与企业当前发展的规划相一致,并做好人员的选拔及任用工作,明确所有工作人员的所需承担的责任以及必须实现的目标。最后,还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做好调查分析工作,提高财务风险分析工作的针对性。
(四)完善内部预警机制
积极完善企业财务风险内部预警机制,切实发挥预警系统功能,建立对策库,收集相关数据,确保在遭遇类似问题时,能够及时地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财务分析模块的基本结构包括:分析项目定义、财务公式编制、报表取数、查询显示。分析项目定义是对要分析的对象进行增加或修改的操作。财务公式编制是对比率分析时指标计算规则的设定。以资产负债率为例,需要计算资产负债率的具体数值应当编制“负债总额/资产总额”的定义公式作为程序储存入计算机中,计算机运算时依照这一指令公式进行运算。报表取数是指从前项会计核算形成的报表中提取分析项目所得到的数值。这种数据的传递与转移瞬间完成,数据运行的准确性极高。查询显示是财务软件的操作人员根据需要可以选择特定的会计期间显示财务分析的结果。这实质上是执行了一次查询操作的指令,计算机按照查询的条件列示出计算的结果。财务分析模块具体的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一、财务分析模块的操作流程
(一)项目定义 财务软件在财务分析的项目定义上除了系统自己初始设置的财务指标外,还给予了操作者自定义指标的功能。操作者可以按照分析和管理的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设置指标以便于使用。此项操作明确了财务分析内容的基本框架,只有明确了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定义了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才能为设置定义公式提供载体,后续的分析过程才能进行。
(二)财务公式定义 财务公式的定义和从报表取得会计数据是紧凑相连的的两个过程。只有这两个过程同时完成,财务分析的初始化设置工作才算结束。在定义财务指标公式时,操作者根据财务指标的具体运算表达式运用财务软件给定的控件将财务数据设置成与手工计算相同的四则运算表达式。随着指标涉及的科目选定完成,科目的具体数值也随之指向相应的公式表达式。即表面上是科目的代码在运算,实际上是代码所代表的数值在参与运算。财务软件提供了编写代码的功能,操作者可以将财务分析的公式录入到公式定义栏里并保存到计算机中,这样计算机做财务运算时就可以按照指定的科目定位相应的数值。
(三)报表取数 财务软件都具有报表取数的功能,但在软件设计上却不仅仅局限于单从报表取得会计数据。如杜邦分析指标中的权益净利率是由资产净利率与权益乘数乘积所得,操作者可以直接调用这两个子指标的数值,而不必重新设定权益净利率的计算过程。此外,取数的科目有不同对象,如年初借方、年初贷方、借方累计、贷方累计等,如何在取数时反映这些不同呢?财务软件对这些取数对象可以赋予代码,点击这些代码即意味着选中取数对象,再从科目标中选取具体科目,整个报表取数工作就完成了。
(四)查询显示 财务软件在显示分析结果前需要操作者选择查询的方式,选择按年、月查询,定义会计期间之后才能显示查询结果。某些财务软件查询指令与显示结果存在于一个表单下,只要选择了查询的条件,系统马上显示指标数值并能以使用者要求的方式直观列示。
二、财务分析模块评价及其改进
(一)设置财务指标提醒功能 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模块所得出的只是相应的会计数据和指标,这些会计数据与指标表示什么含义,是否反映了企业的正常运行等问题都无从解决。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营结果出现异常时,如何及时反馈给管理者以便采取措施改进,财务相关的分析指标可以作为衡量的依据,财务分析模块可以设置这样的预警功能,即在财务分析模块中设定参照值,当相应的指标与参照值存在较大差别时,模块可以以对话框的形式或特殊标记提醒管理者注意,管理者可据以查询影响此指标的会计数据,分析形成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二)设置财务分析结果综合评价功能 财务分析得到的指标数据往往琐碎复杂,针对这些指标综合客观的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水平是必要的。在涉及财务分析模块时,可以嵌入这样的综合评价功能。在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时,将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权重,再分别对这些项目包括的财务指标比例分配,将行业的平均指标按照上述权重赋予分值,企业个别指标与行业的平均指标相比调整差异得出自身的分值再与行业分之对比得到企业在整个行业的客观评价,这样的过程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模拟完成。其中行业指标数据可以通过连接信息数据库实现,本企业的财务数据可以通过定位财务报表实现。
财务分析模块可以便捷的定位会计核算所得的数据以及会计核算外的数据,如生产数据、设备情况、人力资源情况,这些数据信息可视为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库,但由于财务软件是机械的从数据库中取数,不能反映报表以外的信息,有着一定局限性,如企业合作金融单位给予企业的授信额度,可以提高企业的支付能力,但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却得不到反映,因此财务分析模块就不能反映企业的这一实际状况,如何有效的改变财务分析软件的缺陷,这将是未来财务软件一个突破点。只要财务软件全面忠实地反映了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就能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因此高效、快捷、准确地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一、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国家政策的变化带来的融资风险
一般而言,由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不稳定。一国经济或金融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我国加大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央行第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尤其是实行差额准备金制度使直接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信贷收紧,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首先受阻,融资风险徒增不少,中小企业也因无法得到急需资金而被迫停产或收缩经营规模。
2.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
首先,企业以负债筹入的资金,当合同利率固定时,市场利率的下降会使企业按合同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当合同采用浮动利率时,利率的上升使企业付息压力加大,都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其次,如果企业采用外币融资,那么浮动利率的变化也会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再次,汇率的变动还会影响进出口企业的收益情况。
(二)内部原因
1.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的财务决策也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的现象,尤其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在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过程中,未能科学判断投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对未来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从而造成投资失误,项目预期收益无法实现,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普遍偏低,即便是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比重相对较大,甚至有一部分超储积压商品。由于存货的变现能力较低,大量的存货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管理费用,也降低了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同时,长期持有存货还要承担因存货市场价格下跌而产生损失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合理安排企业资本结构
片面追求财务杠杆效应而增加负债筹资是不科学的。在现实中,企业应当通过各种财务指标分析确定负债融资与权益融资的最佳比例,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并实现财务杠杆效应的最大化。此外,企业在行业发展不景气时,应降低负债额度,以避免收益减少而负债压力增大的风险;在行业经济持续发展阶段,企业应增加债务促进生产,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二)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财务风险作用于企业,通常表现为企业资产流动性下降、经营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债务负担沉重及盈利能力下降等,这些问题都与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直接相关。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应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具体来说,应加强动态分析,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提高风险价值观念,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
(三)提高财务决策水平,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首先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分析来完成。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将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全面地反映出来。当企业经营性应收项目或存货大幅度减少时,则表明企业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产品积压少,企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相反,当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时,则应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这种情况下,由于应收款项及存货的大幅度上升,将使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同时也易形成潜在损失。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均会引起企业危机,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
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从偿债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该比率越高,偿债能力就越强;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
依照2011、2012年该设计研究院所提供的财务报表,通过财务指标分析法分析与识别财务风险。
(一)盈利能力
从2011年到2012年,该设计研究院经营利润率指标呈现下滑趋势,由此表明,设计研究院经营生产盈利能力存在的风险较大。2012年,该设计研究院总资产报酬率指标也呈现下滑趋势,下滑比率也比经营生产利润下滑比率大,由此表明,2012年,该设计研究院投资活动亏损比较严重。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控制成本费用的能力可用成本利润率反映出来。2012年,该设计研究院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也出现下滑态势,该现象不仅说明设计研究院经营效果比较差,而且还说明设计研究院在控制成本费用方面也存在严重问题。
(二)偿债能力指标
一般标准速动比率为1:1,标准流动比率为2:1,从表2可以看出,该设计研究院的这两项指标均比标准值高,由此充分表明,设计研究院具有比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由于近年来该设计研究院没有贷款,因此企业具有较低偿债能力风险,然而,从另一角度也表明,该设计研究院具有不够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其资金本身为自有资金范畴,并不存在银行借款,由此充分表明设计研究院并未对财务杠杆作用予以充分利用。
(三)营运能力指标
相比于2011年,2012年该设计研究院总资产周转率指标呈现增长趋势,由此充分表明设计研究院提升了其总资产利用率。该设计研究院总资产周转率持续降低,以主要因素在于一些流动资产呈现资本化,造成流动资产额的大幅度降低,对其周转率产生严重影响。
二、针对设计研究院财务风险的措施及建议
(一)财务预算体系予以健全与完善
构建相对较为完善与健全的财务预算体系,使其与财务管理环境相适应。采用拓展业务领域的方式,分散设计研究院所存在的宏观经济风险。由于设计研究院在近年来不断更新技术,大量现代设计方法应运而生,在这些技术被广泛推广的同时,产生大量新兴行业与市场需求。在这种状态下,该设计研究院应该紧抓时期,不断拓展新领域,积极抢占新市场,通过多元化对外投资、企业联营以及多种经营等方式消除或者分散其财务风险。
(二)强化与完善设计研究院应收账款管理
该设计研究院必须在对欠款单位信用情况、应收账款构成、欠款金额以及欠款原因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并在完善设计研究院应收账款清收政策、构建应收账款监管机制的前提下,合理的对应收账款实施分类、按序管理。分析客户信用度,建立顾客信用价值机制,根据信用等级的不同,制定有效的信用政策标准,进一步加强设计研究院账目清收管理。创建清欠小组,以追讨工程劳务费用与工程尾款。
(三)细化管理,全面控制设计研究院成本费用
【关键词】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
【Abstract】FinancialLeverageistheshiftinwhichanenterpriseadjuststherevenueofowner"scapitalwiththehandlingofdebits.Reasonableoperationofthefinancialleveragewillbringextrarevenue-----thebenefitonfinancialleverage,totheowner"scapitalofthisenterprise.Thefinancialleverageisaffectedbymanyfactors,soatthesametimewegetbenefitonfinancialleverage,wegetmuchunpredictablefinancialrisk.Socarefullystudyingthefinancialleverageandanalyzingallthefactorswhichaffectthefinancialleverage,andmakingclearitsfunction,natureanditsinfluencetotherevenueofowner"scapital,isthebasicpremiseofreasonablyoperatingthefinancialleveragetoservetheenterprise.
【Keywords】FinacialLeverageBenefitonFinacialLeverageFinacialRisk
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
其二: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显而易见,在这种定义中,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另外,有些财务学者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企业的资金总额中,由于使用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而对企业资金收益产生的重大影响。与第二种观点对比,这种定义也侧重于负债经营的结果,但其将负债经营的客体局限于利率固定的债务资金,笔者认为其定义的客体范围是狭隘的。笔者将在后文中论述到,企业在事实是上可以选择一部分利率可浮动的债务资金,从而达到转移财务风险的目的的。而在前两种定义中,笔者更倾向于将财务杠杆定义为对负债的利用,而将其结果称为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或正(负)财务杠杆利益。这两种定义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笔者认为采用前一种定义对于财务风险、经营杠杆、经营风险乃至整个杠杆理论体系概念的定义,起了系统化的作用,便于财务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交流。
我们在明确了财务杠杆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伴随着负债经营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和减少财务风险。
一、财务杠杆利益(损失)(BenefitonFinancialLeverage)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所谓财务杠杆利益(损失)是指负债筹资经营对所有者收益的影响。负债经营后,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就是:
资本收益=企业投资收益率×总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债务资本)-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
=企业投资收益率×权益资本-(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息率)×债务资本①
(此处的企业投资收益率率=息税前利润÷资本总额,所以即息税前利润率)
因而可得整个公司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权益资本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企业投资收益率-负债利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②
可见,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财务杠杆作用使得资本收益由于负债经营而绝对值增加,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而若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的利息,甚至利用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DegreeofFinancialLeverage,DFL)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③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变为: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比率×利息率)
=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利息率)④
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后者揭示负债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负债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前者可以反映出资本收益率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企业利用债务资金不仅能提高资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资金收益率低于息税前利润率,这就是财务杠杆作用产生的财务杠杆利益(损失)。
二、财务风险(FinancialRisk)
风险是一个与损失相关联的概念,是一种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
务杠杆系数越大,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升,则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下面的例子将有助于理解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假定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5%,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的计算表如表一:
项目行次负债比率
0%50%80%
资本总额①100010001000
其中:负债②=①×负债比率0500800
权益资本③=①-②1000500200
息税前利润④150150150
利息费用⑤=②×10%05080
税前利润⑥=④-⑤15010070
所得税⑦=⑥×35%52.53524.5
税后净利⑧=⑥-⑦97.56545.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⑨=⑧÷③9.75%13%22.75%
财务杠杆系数⑩=④÷⑥11.52.14
假定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经营效益,息税前利润仅为90万元,其他其他条件不变,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计算如表二:
项目负债比率
0%50%80%
息税前利润909090
利息费用05080
税前利润904010
所得税31.5143.5
税后净利58.5266.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5.85%5.2%3.25%
财务杠杆系数12.259
对比表一和表二可以发现,在全部息税前利润率为15%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所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权益资本净利润越高。在企业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为9%的条件下,情况则相反。以负债比率80%为例,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就会提高2.6个百分点[(22.75%-9.75%)÷(15-10)],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则下降2.6个百分点。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面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在息税前利润为90万元,负债比率80%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高达9,就是说,如果息税前利润在90万元的基础上每降低1%,权益资本净利润将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见财务风险之高。如果不使用财务杠杆,就不会产生以上损失,也无财务风险而言,但在经营状况好时,也无法取得杠杆利益。
三、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的因素
由于财务风险随着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而且财务杠杆系数则是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体现,那么影响财务杠杆作用大小的因素,也必然影响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影响两者的三个主要因素:
1、息税前利润率:由上述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公式④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小;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因而税前利润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是呈相反方向变化。由计算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公式②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率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却是呈相同方向的。
2、负债的利息率:同样上述公式②④可知,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比率一定的情况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负债的利息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而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则是呈相反方向变化。即负债的利息率越低,资本收益率会相应提高,而当负债的利息率提高时,资本收益率会相应降低。那种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全部资本中债务资本比率的变化带来的风险是片面的观点。
3、资本结构:根据前面公式①②可以知道,负债比率即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也是影响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的因素之一,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相同。即在息税前利润率和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反之,财务杠杆系数越小,也就是说负债比率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总是呈相同方向变化的。但负债比率对资金收益率的影响不仅不同于负债利息率的影响,也不同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影响,负债比率对资本收益率的影响表现在正、负两个方面,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表现为正的影响,反之,表现为负的影响。
上述因素在影响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在影响财务风险。而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这是因为除了上述主要因素外,影响财务风险的其他因素很多,并且这其中有许多因素是不确定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一旦预计企业将出现财务风险,就应该采取措施回避和转移。
回避财务风险的主要办法是降低负债比率,控制债务资金的数额。回避风险的前提是正确地预计风险,预计风险是建立在预计未来经营收益的基础上的,如果预计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不佳,息税前利润率低于负债的利息率,那么就应该减少负债,降低负债比率,从而回避将要遇到的财务风险。转移风险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转移他人的做法,其具体做法是通过选择那些利率可浮动,偿还期可伸缩的债务资金,以使债权人与企业共担一部分财务风险。此外,财务杠杆作用程度的确定除考虑财务杠杆利益(损失)和财务风险之外,还应注意经营杠杆联合财务杠杆对企业复合杠杆和复合风险的影响,使之达到一定的复合杠杆作用,根据经营杠杆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的财务杠杆作用。
综上所述,财务杠杆可以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这就是构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务杠杆利益并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财富,是既定财富在投资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财务风险也没有增加整个社会的风险,是经营风险向投资人的转移。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是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本结构决策需要在杠杆利益与其相关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权衡。任何只顾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无视财务风险而不恰当地使用财务杠杆的做法都是企业财务决策的重大失误,最终将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参考文献】
200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立信会计丛书《现代管理会计学》李天民立信会计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修订版《财务管理学》荆新王化成刘俊彦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务管理的杠杆作用》王京芳薛小荣陕西工商学院学报(西安)1995.4.24--28,48
《论财务杠杆利益的计量和应用》席彦群广西会计(南宁)1997.2.3--7
《负债经营初探》吴思明广西会计(南宁)1995.11.10--13
《谈"财务杠杆系数"及"期望资本金税前利润率"》严鹏飞朱学麟内江财贸学校
《对财务杠杆理论与应用的探讨》杜英斌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1--3
【关键词】 集团; 合并报表; 财务管控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我国要求企业集团同时提供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这对于报表使用者在进行同一主体报表之间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并报表和母公司自身报表的对比分析深入了解集团财务状况、盈利构成及公司成长性提供了极大方便。本文以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三峡A;股票代码:000565)2010年财务报告为案例,通过合并报表和母公司自身报表的对比分析以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之间的数据分析,找出渝三峡A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合并利润表与母公司利润表对比分析
渝三峡A2010年合并利润表与母公司利润表有关数据如表1。
从利润表(表1)的合并数据来看,渝三峡A在2010年度经营活动实现了营业利润15 818 577.94元,实现利润总额 21 375 382.92元,每股收益为0.2,对投资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从表1中合并数与母公司报表数的对比可以看出:母公司的营业总收入为401 195 109.79元,占集团营业总收入的92%;母公司的营业总成本506 621 986.76元,占集团总营业成本的78%,母公司营业利润为集团的8.02倍,说明集团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母公司,盈利也主要来自于母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母公司占集团合并数92%的营业收入的同时营业成本占集团合并数的78%,说明集团的子公司的成本超过了其收入,稀释了母公司的营业利润。合并净利润为负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正数、少数股东损益为负数,说明本年子公司严重亏损,但母公司自身是盈利的;所有者权益为正数但少数股东权益为负数,说明子公司为超额亏损。母公司的投资净收益等于集团的合并投资净收益,说明了合并报表的投资收益是母公司报表带入合并报表的,母公司未从子公司取得任何投资收益。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主要来自于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以外的投资收益,这类投资收益通常包括风险较大的证券投资股息收益和有价证券处置收益,以及一次性的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收益(渝三峡A2010年度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母公司的营业利润为126 809 376.27元,扣除母公司的投资净收益232 236 253.24元以后为 -105 426 876.97元,也就是说母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也是处于亏损状态。母公司报表虽然盈利丰厚,但利润来自于对子公司以外的投资收益以及处置非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收益;合并报表中尽管由母公司带入了巨额的处置非子公司股权的收益但仍然亏损,说明正常经营更是严重亏损且有巨额资产处置损失。除了高额营业成本外,正常经营巨额亏损的另一个原因是资产减值损失占据了总营业成本的相当大一部分。扣除母公司投资收益的营业利润加上资产减值损失得出的数字为23 739 202.00元(126 809 376.27元-232 236 253.24元+129 166 078.97元),表明大额的资产减值损失加剧了经营活动的亏损。对于资产减值损失的来源,通过合并利润表和母公司利润表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母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占据了合并资产减值损失的75%,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合并资产减值损失171 624 593.97元中母公司带来了129 166 078.97元。因为,对于资产减值损失等特殊项目,其母公司报表数据会受子公司的影响,直观的判断势必会导致错误。查看财务报表附注发现:合并报表中子公司重庆三峡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减值导致母公司报表中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120 000 000.00元。对于这部分减值的产生还需要结合年报中的其他信息进行分析。
二、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对比分析
通过前面利润表的数据分析,笔者了解到渝三峡A的利润来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盈利状况及营业利润较低的初步原因。但对相关成本费用的大量上升等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以及母子公司间的业务关系等并不了解。因此,需要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的进一步分析来透视整个集团的状况。
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合并数年初为0.45亿元而年末为0.73亿元,本年应收票据显著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现金流动风险。另外,其他应收款中,母公司年末余额为221 368 560.30元而合并数为1 803 330.62元,母公司数远远大于母子公司合并数,这说明了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周转。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年初为238 035 670.70元,合并数为117 045 670.70,年末母公司为175 441 697.33元,合并数为154 451 697.3元,因此可以看出,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总体规模本年内有所减少,但整个集团长期股权投资总额明显增加。另外,现本年在建工程合并数减少了185 826 843.6元而同时固定资产合并数减少了305 506 775.74元,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同时减少值得注意。结合长期股权投资的变化以及查阅报表附注,经分析笔者了解到: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三峡英力化工有限公司天然气制甘氨酸项目受经济危机及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甘氨酸产品市场低迷,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滑,主要原材料价格不断走高,本年甘氨酸项目处于停产状态。子公司重庆三峡英力化工有限公司对甘氨酸相关资产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评估减值17 001.58万元,三峡英力减值测试后,其账面所有者权益为-129 480 746.04元,公司对三峡英力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计提120 000 000.00元减值准备,这部分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减少2010年母公司净利润120 000 000.00元,减少2010年合并净利润170 015 787.38元,减少2010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 012 629.90元。结合合并利润表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由于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额为 207 324 947.99元,而计提的大额资产减值损失(三峡英力计提的减值损失)不作为非经常性损益,所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仅为-147 260 811.56元。这类大型资产组进行大额减值说明子公司在该项目上的投资基本收不回,属于严重的投资失误。
对于现金流量表,笔者发现表中“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和“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数字都相等,说明处置行为来自于母公司本身,且为非集团内部交易,处置的投资为非子公司的股权。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支付的现金”母公司数大于合并数,说明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大于集团对外投资。
三、年报折射出的管理问题
通过分析过程可以看出,渝三峡A在2010年度是亏损的,但是母公司是盈利的,子公司的超额亏损导致了合并利润成为负值。从利润构成看,母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亏损的,母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处置非子公司股权的收益。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不断攀升的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以及巨额的资产减值损失。渝三峡A2009年年报透视出公司管理上存在以下问题:
(一)战略性的投资失误
企业集团所投资的子公司并未给集团带来价值增值,反而抵减了集团的利润。从年报附注中提供的分布报告来看,企业两大主营业务油漆和甘氨酸业务中油漆业务有少量盈利,但甘氨酸业务一直处于巨额亏损状态,企业在初始投资时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项目论证,氨酸项目在2009年时候也出现了较大数额的亏损而至今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作为专业油漆、涂料等化工品生产企业对这类产品项目的市场趋势应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在制定战略时应该可以预见相关项目的风险性并提前做好战略调整。
(二)成本费用控制不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等项目占收入的比重都较高且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通过附注的分析可以发现本年销售费用中差旅费、业务费和质量退赔费较上年有大家幅度增长。管理费用中职工薪酬、水电费、修理费、业务招待费等较上年均有大幅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本年的停工损失高达35 254 679.45元,占集团年度管理费用的33%,是集团营业利润的2.23倍。在财务费用中利息支出为28 777 661.73,较上年增长44.14%,占集团营业总收入的7%。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大幅度增加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和在建工程减值损失的增加导致的,它们累计带来了170 015 787.4元的减值损失,占集团营业总收入的39%左右,如此巨额的减值损失足以说明企业资产管理水平过低,企业对于成本费用的控制管理不善。
(三)对子公司疏于管理
上面的利润表等项目的分析说明,企业集团的亏损主要来自子公司的亏损,母公司没有从子公司中取得任何收益,这不排除子公司本身经营面临市场困难等原因,但从各项费用中可以看出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管理较松,子公司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各项成本费用额超过母公司且较上年有所增长,子公司成为了消耗集团资源的中心。另外,母公司的其他应收款中多数是应收子公司的款项,如此一来子公司的经营失败也会使母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势在必行。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过程可以知道,对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不能只看单一报表的数据,合并报表数据和母公司报表数据息息相关,单独看合并报表数据或母公司报表数据会对我们判断集团整体情况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在分析时不仅要关注利润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关注利润的质量。
当然,集团财务报表分析是为判断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盈利成长性、现实风险及潜在风险,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手段。准确进行母子公司报表对比分析以及报表之间的数据是实现科学控制手段的基础。通过渝三峡A2010年年报的分析,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应重视集团财务管理在企业价值创造上的作用。加强集团财务管控、规避风险、提高效率、增长业绩应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集团战略设计与实施
企业集团的战略是引导企业集团长期发展的风向标。集团战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战略和短期战略。长期战略包括企业未来长期发展规划等,短期战略包括企业近期发展规划、对长期战略的执行与调整和近期任务计划。长期战略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根本导向因素,企业在设计长期战略时一定要经过论证与科学的分析,要了解企业现状,把握供应市场与销售市场等的状况及发展前景,战略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同时要有相关的风险规避及应急方法,防止战略失误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企业应不断关注长期战略的执行情况与测试战略本身的正确性,及时改进战略。短期战略涉及到企业的投资、筹资等具体化的事项,在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与长期战略的一致性,同时保持战略的灵活性,短期战略具有强的执行性效果,一旦战略失误很快就会使企业面临灾难。企业集团在短期战略设计时一定要层层把关,做好母公司及各子公司的战略设计监控,充分考虑集团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对重要的投资及筹资项目要经过严格的项目论证,不可以乱投资,无计划筹资等。最后,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应及时关注战略本身的执行情况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执行中项目的影响,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及时发现风险、调整战略、化解风险或发现与进入新的更好的项目。
(二)加强子公司资产管理
子公司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影响整个集团的效益,在本文中分析的渝三峡A的子公司资产管理不善导致大量资产减值损失使集团利润下降。子公司的资产管理不仅包括子公司各种资产的实物价值保全,还应包括对于资产增值能力的保全。实物资产的保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于相关固定资产的合理利用,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等都会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加强子公司的实物资产管理是从集团整体角度考虑,防止子公司的不为或错误行为给集团带来资产价值损失。资产增值能力的保全包括对于可能造成资产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的管理和资产盈利能力的管理,资产的增值能力是企业持有资产的最终目的。对于子公司的资产管理应加强监管,制定统一的资产管理办法,定期检查子公司资产管理状况,将企业资产管理情况与子公司管理人员业绩考核挂钩,尤其对于企业投资项目形成的资产更应该注重其增值能力分析与管理,对于由于外部因素变化导致的建设中项目资产未来盈利能力严重下降的项目要及时止损,做好项目与战略转换工作。
(三)加强子公司费用控制
子公司的费用高低直接影响了子公司和集团的效益。加强子公司的费用控制包括对子公司成本项目的控制和各项管理、营销费用的控制,通过统一的费用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各项不必要的费用。加强对子公司成本的监控,对子公司各项期间费用进行合理限额,在不影响效率的情况下压缩各种不必要费用,杜绝浪费。
(四)通过经营协同效应提高子公司产生现金流的能力
在集团企业管理中,应通过集团内部资源统一规划以达到协同效应,实现集团内部优势。作为母公司应该在管理和技术上给子公司以支持,提高子公司自身的盈利和发展能力,通过在业务上相互支持形成协同效益提高子公司产生现金流的能力,而不是直接向子公司提供大量的资金,这样子公司才有独自应对风险的能力,才能在外部市场竞争中更有优势。如果母公司在对子公司经营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为子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会导致母公司本身产生较大的现金流风险,容易使母公司卷入子公司的债务危机之中。子公司一旦无力偿还债务将使母公司遭受损失。因此,站在集团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母公司应在提高子公司自身盈利能力上给予子公司帮助与支持,通过经营协同效应提高子公司自身产生现金流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富.关于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09(3).
一、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它体现在资产的变现能力和债务多少的相互关系上。其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项。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表明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以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一般表明偿还短期能力强,流动比率越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大,表明企业有足够变现的资产用于偿债,但是,并不是流动比率越高越好。因为,比率太大表明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经营资金周转效率和获利能力;如果比率过低,又说明偿债能力较差。所以,一般认为,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这是因为,处在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大动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一存货)×流动负债
一般认为,速动比率为1或稍大一点为好,低于1的速动比率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还要结合其他有关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二、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为了确定企业偿还债务本金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主要衡量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表明在企业的资产总额中,负债总额占多大比重。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这一比率不宜过大,因为过大则表明企业的债务负担重,企业资金实力不强,不仅对债权人不利,而且企业也有濒临倒闭的危险。
2.产权比率
也称资本负债率,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反映企业所有者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企业不能充分地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
3.利息保障倍数
也称已获利息倍数,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债务利息
该指标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
三、营运能力的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大小,主要衡量指标有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1.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是指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一段时间,其计算公式为: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十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
2.存货周转率
此指标用以测定企业存货的变现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一定时期内周转次数越多,每周期一次所需天数越少,说明经营效率越高,库存存货适度,如过低,则说明采购过量或存货积压,要及时采取措施。
3.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用以衡量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一般认为,越高越好,因为它表明收账速度快,资金占用小,坏账损失可以减少,流动性高,偿债能力强,收账费用可能相应地减少。
4.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该指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等于相对扩大资产投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盈利能力。
5.总资产周转车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该指标反映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说明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办法,加速资产的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四、盈利能力的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对于投资人来说,不仅他们的股息是从盈利中支付的,而且盈利增长能使股票价格上升,在转让股票时还可获得收益。对于债权人来说,利润是企业用于偿还债务的重要来源。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讲,盈利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他们业绩和管理效能优劣的最重要指标,同时,企业员工也会因企业利润水平高、集体福利设施有较大改善而获得更多的实惠。总之,一切与企业有关的人,都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希望它不断提高。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净值报酬率等。
1.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该指标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通过分析该指标的升降变动,可以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2.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毛利额×销售收入
该指标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还剩多少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
3.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可以利用资产净利率来分析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销售利润率,加速资金周转。
4.净值报酬率
净值报酬率也叫净资产收益率,其计算公式为:
关键词:“互联网+”;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
近些年来,我们正处于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时代,人们对“互联网+”的关注程度日益上升。互联网技术已经运用到各个传统行业当中,其新技术的发展和渗透,在管理方式、思考问题的模式等方面也将对与传统产业相适应的管理和思维方式进行改造,进而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助力。依托“互联网”的利好条件,我国涌现了大批的创业、创新企业,在企业寻求技术改革创新氛围下,财务管理也涌现着创新的潮流。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财务管理的创新和变革,当务之急就是向管理精益化转型。在“互联网+”新技术的支撑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将成为发展趋势,也值得进一步发掘与研究。
一、“互联网+”技术对会计活动的影响
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向传统行业渗透和改造的“互联网+”模式不断颠覆我们对传统行业的认知,在传统的财务服务领域(如手工记账)、财务管理领域(依靠人工审核进行费用控制),这些传统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需要。数据化分析得益于云计算能力的极大增长和发展,在云计算领域对于非结构化(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网页等)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亦或是几何级的离线数据信息,借助于云计算的超强分析能力都可以筛选出非常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同时这些数据将会与企业发展中所用到的资金、技术等一样成为企业的生产必要要素。如何将互联网和财务服务领域相结合,打造“云服务”的财务服务模式,如何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APP技术和费用控制相结合,使得传统的财务服务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这己然成为行业前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渗透,将给会计活动从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带来巨大的变化。首先,改变会计活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依托先进的科技平台,实现平台与用户的直接对接,从专业财务服务软件入手,利用互联网科技,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科技,逐步推动财务人员从传统、原始的手工记账方式中解脱出来。这样的变革模式,与传统的财务模式相比,即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为企业创建了更加严谨的财会管理格局和管理思路,基于互联网的费用控制系统、电子记账系统、自主报账系统等一系列财务专业活动,可以依据互联网完成,从而改变和提升传统的专人专项人工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其次,通过采用“云会计”的模式,从企业的角度,节省了人力成本,增加了管理严谨度和规范性;从企业员工的角度,节约了财务审批的流程和时间,财务审批和处理不需要有八小时工作日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和手机移动客户端完成,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再次,当今我国许多企业局限于对单个管理会计工具或单项信息系统的应用,尚未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有机融合。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高效”和“便捷”的互联网优势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评价、分享、搜索和支付是与传统财务模式的重要区隔所在,更是推动其快速发展的核心引擎,同时,数据的可视化管理更加便于进行精准化的会计活动。
二、“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基础条件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共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都是为企业生产经营、利益获取、收支平衡等活动服务,两者相互相存不可割裂,这是二者相互融合的基础条件。管理会计是将管理与会计这两个学科结合起来的一门科学。作为一门专业科学,它为管理层制定决策、编制计划和业绩管理系统提供指导,并在财务报告和控制方面提供专业意见,以协助管理层制定和实施组织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改善经营方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在现实中,有些企业对财务人员的期望大多数只希望其满足财务会计工作内容就足够了,在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严重忽略了管理会计的效用。并且有为数不少的人认为管理会计不适用于中小企业,只有那些上规模的大公司里才有管理会计的施展空间。其实,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管理工具也可以在中小企业中发挥作用,帮助中小企业早日成熟,把企业经营者的梦想早日变为现实。管理会计相对于财务会计的职能不断扩展,大致可以归集为四个方面:分析与决策、计划、监督和激励、管理控制。管理会计收集的信息从仅仅是财务信息扩展到非财务信息,服务的单位从企业扩展到组织,具体的服务对象从企业内部的中上管理层到各级各部门的管理人员甚至是每一位员工,目标从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到提供价值增值,管理对象从一般的日常管理到战略管理。而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会计等拉近了企业与个人、企业与市场、个人与市场之间的距离,企业经营者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在利益追求上日益趋同,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原有的财务会计活动和当前管理会计活动的边界模糊,以至于在财务活动过程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已经在企业中实现。由于这样背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互联网+”时代融合表现出的特殊作用比以往更加重要。
三、“互联网+”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路径
“互联网+”具有体制机制优势、新技术优势和广泛的社会支持优势,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有助于企业打破地域限制接受更加高效的相关会计服务,激发整个市场的竞争活力。技术优势是基础,体制的突破是亮点,再加上便捷的操作和舒适的体验,容易产生爆发性增长,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计的理念与方法提供了可行路径。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数据融合的路径
现代企业管理财务数据共享已经是发展趋势,结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设置账务系统可以对信息目录可以分类以及编码,这个信息系统目录可以收录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核算数据,在使用者或者决策者需要数据是便于统计和检索,当然,在适当增加备注栏信息量的同时也能提供大量的非货币化信息。财务数据库的数据源能够应用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处理,不应该造成时空上的隔断,这样可以提供会计信息质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可以让数据冗余、工作量大、重复度高的会计数据集中统一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于此同时企业要特别注重数据库的安全性,特别是涉及到企业重要会计信息以及用户数据,应采取规范、科学、统一的访问制度。“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企业和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云服务商的数据库中,企业对于各部门、各个公司、子公司的财务以及非财务数据,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云计算数据平台进行查询,并实现实时化的收集处理,做到数据共享,在保障数据安全性和实效性的同时使得财务数据共享更加便利快捷。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流程融合的路径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流程融合在流程上,通过企业应用各类会计工具进行会计信息的沟通来实现。为实现会计工作的全过程的跟踪控制,就必须以数据融合为基础条件,在会计流程上建立起二者的互动过程。二者在流程上的融合存在着一个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涉及到企业发展战略和财务管理绩效,这种逻辑关系比较复杂,其表现最为明显的是预算控制和企业业绩的评价指标上。“互联网+”时代的相关技术发展,可以推动以企业经营业务活动为中心,可以打破企业内部的经营业务单元和部门的“信息孤岛”现状,可以无缝链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保障企业发展战略、经营业务、财务管理的一体化。在此过程中企业就可以发现经营业务数据产生的真实原因,分析、了解和判断企业经营业务数据之间的关系。企业决策者可以充分借助决策支持工具,自动地分析企业的数据,以利于决策者能够发掘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潜在模式。通过流程的融合,就能够有效地构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数据之间的反馈机制,企业的管理控制就有了保障,还进一步拓展了会计的管理职能,二者的融合做到了将具有会计职能的业务前置。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报表融合的路径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会计活动中原来对内外报表严格的分界线将逐步淡化。企业在提供对内报表时,可以根据所需项目开展情况进行选择,并且报表类型随时随地能够得到,完成了原来不可能实现的会计报表的“私人定制”;对外报表信息披露可以自动生存所需信息,除了满足企业需要外,还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相关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另外,技术的进步可以使会计报表和附注的制作方便快捷,信息的关联性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二者的融合优势明显,一是能够促进各种信息的相互稽核,防止会计信息违规行为,会计信息质量更加可靠。二是融合有助于管理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的信息共享,使会计提供各类信息需求者所需要信息的“并集”,增加会计信息的总体数量。三是融合可以进一步打破信息不对称,并进一步制约了会计信息失真。
作者:敖韫 单位:包头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王玲双.互联网时代的财务会计与管理新动向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6)
关键词: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管理职能转型
现阶段,我国各领域都开始进入深化改革时期,要想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企业也应遵循当前市场整体发展趋势,进行内部改革,并尤为注重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推进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共享,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并有效避免因财务人员主观意识而造成的数据不完整、信息不准确等情况,实现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概述
我国企业传统财务管理中,财务与业务系统相分离,产生了加工后数据无法运用等问题[1]。财务业务一体化是基于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势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通过对信息管理平台的运用,实现财务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将会计信息与会计实务充分融合,从而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更具有效性、更加具体的财务分析信息。再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面对极为激烈的竞争局面,必须要尽快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并结合当前市场经济角度,开展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工作,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使其市场竞争力得以进一步增强。
二、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财务管理创新意识
当前一些企业缺乏财务管理创新意识,忽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认为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先进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改善上,从而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这便使企业对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工作的重视度大大降低,无法意识到这一工作能够为企业带来的长期效益,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始终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且一旦财务信息管理出现问题,则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融合不充分
企业在落实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二者融合不充分的情况。财务管理与业务之间的有效融合,是实现一体化的重要条件[2]。企业需要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将所有业务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并运用计算机网络将信息传递给财务管理部门,从而获得业务授权,并予以执行,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与业务活动同步执行。但是一些企业在二者融合过程中,存在信息系统兼容性不足等问题,导致融合不充分,企业各环节信息无法实现统一和同步,信息难以得到及时的传递和共享,无法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导致企业整体运营效果不佳,甚至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缺乏合理的组织体系
当前很多企业都存在组织体系不合理的情况,多强调等级制度。并在企业中运用三层金字塔体系,将整体组织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3]。同时,在信息沟通方面,各个层次的信息交流只在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方式为垂直传递,需要逐级层层呈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影响了信息的时效性,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阻碍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进程。
(四)财务管理人员适应性较差
在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过程中,很多财务管理人员难以适应新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仍在工作中运用原本的工作方式,导致一体化模式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在实现一体化和职能转型后,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也无法适应随之变化的岗位要求,专业水平、业务素养、判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存在严重的不足,无法确保执行力度与执行有效,导致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流于形式。
三、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推进策略
(一)引入现代化新型管理理念
企业在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引入现代化新型管理理念以及科学的会计理念、方法[3]。并充分认识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重要意义,在财务管理中融入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对其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例如某企业在其财务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入新会计准则及方法,在其凭证打印功能中,添加了利润中心字段,并推动移动两票业务发展,实现了对其库存统计分析报表等财务资料的进一步优化,为企业管理者在物资采购方面的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优化融合与转型准备工作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是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长期工作,因而,为避免融合不充分或是转型不成功等问题的发生,企业还需在该项工作的正式开展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在财务业务一体化方面,企业应先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现存问题等,制定明确的融合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充分满足财务业务一体化需求。方案内容中应包含企业当前实际情况、财务业务一体化目标、任务开展的投资预算等,并请专业人员对方案进行分析,确保方案能够有效实施。同时,企业应建立专门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工作效率,组内成员由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高素质信息技术人员等共同组成,从而确保二者的顺利融合。其次,在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方面,企业应先树立足够的信心,做好思想准备。注重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种的财务考核、记账等方面职责融入到业务管理中,避免这些职能的独立存在,并提前组建适应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人才队伍,从而确保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型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构建合理的组织体系
企业应对当前的组织体系进行调整,构建适应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组织体系。首先,应适当减少组织结构层次,缩减管理人员数量,实现组织架构扁平化发展[4]。从而对原有的财务业务工作流程进行进化,避免因过长工作流程而造成的时间浪费,提升工作效率。同时,这一流程的简化,也能够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充分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使管理者的决策更加具备针对性,对市场变化进行及时反应。其次,将财务业务权力下放,减轻管理人员工作负担,使其只需对关键决策进行处理即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事务处理准确性,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行。
(四)增强财务管理人员适应能力
要想保证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以及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工作的有效执行,企业还应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适应能力。首先,企业应加强宣传力度,使财务管理人员意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正确认识且主动参与该项工作。其次,企业应构建有效的人员培训机制,对培训方式及内容进行优化,着重培养工作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素养,使其能够尽快适应优化后的业务流程,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最后,应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重点提升。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现,是建立在相关信息软件基础上的[5]。因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企业应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运用信息系统软件完成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并在应用中发现当前软件的不足之处,及时反映,以便推动企业系统软件维护工作的进一步完善,确保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有效落实。
四、结论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是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需要企业积极引入现代化新型管理理念,优化融合与转型准备工作,构建合理的组织体系,并增强财务管理人员适应能力,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促使企业管理工作精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岳华,魏蓉,杨仁良,张根红,李圣,肖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基于江苏省电力公司的调研分析[J].会计研究,2013,10(10):51-58.
[2]彭贵华.浅谈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基于企业信息化环境下[J].中国商贸,2015,1(1):56-57.
[3]贾铮.陕西省电力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与财务管理职能转换问题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4,7(7):66-74.
[4]余笑冰,罗红华,王亮.基于云管理的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实施方案研究[J].商业会计,2014,8(16):125-127.
为了进行实证检验,在以下的第二部分本文将选取四家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技术(电信)行业 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上市公司分为四个类别:特别处理(st)上市公司、上证180指数上市公司、股改股(g股)上市公司、其他上市公司。而本文研究的四家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正是分别对应于上市公司的四个类别,在之前的论述当中,我们知道经济附加值eva应用于信息技术行业,其效果尤为显著。因此,作为此部分的实证检验,无论从全面性还是在有效性方面,作这样的样本选择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意义的。
(一)上市公司基本概念阐释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市公司四个类别,对其有个清晰的认识是极其有必要的,以下是就四种上市公司类别做的简单阐述。
1.何谓“特别处理(st)”
1998年4月22日,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沪深证券交易所宣布将对财务状况和其他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英文为special treatment,缩写为“st”)。其中异常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上市公司经审计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二是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被实行特别处理期间,其股票交易应遵循下列规则:(1)股票报价日涨跌幅限制为5%;(2)股票名称改为原股票名前加“st”,例如“st钢管”;(3)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必须经过审计。特别处理分为警示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特别处理(*st)和其他特别处理(st),前者是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后者是最近一年股东权益为负。被实行特别处理(st或*st)的公司即将发生财务困境。
2.何谓“上证180指数”
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2年7月1日正式对外的180指数,是用以取代原来的上证30指数。新编制的上证180指数的样本数量扩大到180家,入选的个股均是一些规模大、流动性好、行业代表性强的股票。该指数不仅在编制方法的科学性、成分选择的代表性和成分的公开性上有所突破,同时也恢复和提升了成分指数的市场代表性,从而能更全面的反映股价的走势。统计表明,上证180指数的流通市值占到沪市流通市值的50%,成交金额也达到47%。它的推出,将有利于推出指数化投资,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并促进市场对“蓝筹股” 的关注。入选“上证180指数”的股票名称前加上*,以区别其他未入选上市公司股票。
上证180指数与通常计算的上证综指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成分指数,而不是综合指数。成分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选样方法挑选出的样本股形成的指数,所以能更准确的认识和评价市场。
3.何谓“股改股(g股)”
股改股也称g股,即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恢复上市交易的公司的股票。由于试点方案实施之后股票简称前面都暂时冠以“g”代码,所以业界形象的称其为“g板”,也就是g股。也可以这样解释股改股,即指把原来的全部法人股同流通股一样,把公司股份变成全流通,防止了原来法人股东一股独大的弊病。
4.其他上市公司
不属于以上三种类别的上市公司。
(二)实证比较传统财务指标与eva指标应用——以四种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针对以上分析的四种上市公司类别,分别选取四家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2005年年度报表 进行实证分析,这四家上市公司分别为*st青鸟华光、*航天信息、g上海金陵、宏图高科。具体分析如下:单位(元)
1.600076 *st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t特别处理”
(1)主要传统财务指标
净利润=-266,037,539.89元(按上市公司05年年报列式)
每股收益=-1.05元(按上市公司05年年报列示,按摊薄法计算 )
每股净资产=1.14元(按上市公司05年年报列示)
净资产收益率=-92.17%(按上市公司05年年报列示,按摊薄法计算)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355,988,154.06/1,146,855,785.29=31.04%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468,670,230.68/1,994,628,570.41=73.63%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净额=265,994,334.91/(146,643,451.17+182,148,221.27)/2=161.80%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2.39/-1.05=0(每股市价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2005年年末收市价)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2.39/1.14=2.10
(2)经济附加值eva指标
按照简单公式计算: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息税前收益*(1-所得税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1-所得税率)=(-317,133,271.70+20,728,420.38)-7,344,881.59=-303,749,732.91
资本总额=债务资本+股权资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股东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权益)=(250,875,567.71+0+318,936,312.07+0)+(288,638,782.05+237,319,557.68)= 569,811,879.78+ 525,958,339.73=1,095,770,219.51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资本总额)*(1-税率)+股本资本成本率*(股本资本/资本总额)=5.85%*(569,811,879.78/1,095,770,219.51)*(1-15%)+[2.25%+0.5094*(12%-2.25%)]*(525,958,339.73/1,095,770,219.51)=5.85%*52.00%*85%+7.22%*48.00%=6.05%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使用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资本总额=-303,749,732.91-6.05%*1,095,770,219.51=-370,043,831.19
eva率=eva/资本总额=-370,043,831.19/1,095,770,219.51=-33.77%
2.600271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上证180指数”
(1)主要传统财务指标
净利润=253,399,168.51元(按上市公司05年年报列式)
每股收益=0.82元(按上市公司05年年报列示,按摊薄法计算)
每股净资产=6.44元(按上市公司05年年报列示)
净资产收益率=12.78%(按上市公司05年年报列示,按摊薄法计算)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520,448,558.35/726,716,951.44=346.83%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756,501,760.70/2,916,654,052.23=25.94%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净额=2,525,261,771.98/(135,404,190.35+153,680,668.29)/2=1747.07%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18.02/0.82=21.98(每股市价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2005年年末收市价)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18.02/6.44=2.80
(2)经济附加值eva指标
按照简单公式计算: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息税前收益*(1-所得税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1-所得税率)=(374,235,687.43+1,274,400.00)-56,880,059.28=318,630,028.15
资本总额=债务资本+股权资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股东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权益)=(0+0+0+0)+(1,982,724,327.40+177,427,964.13)=0+2,160,152,291.53=2,160,152,291.53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资本总额)*(1-税率)+股本资本成本率*(股本资本/资本总额)=5.85%*(0/2,160,152,291.53)*(1-15%)+[2.25%+1.4152*(12%-2.25%)]*(2,160,152,291.53/2,160,152,291.53)=5.85%*0*85%+16.05%*1=16.05%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使用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资本总额=318,630,028.15-16.05%*2,160,152,291.53=-28,074,414.64
eva率=eva/资本总额=-28,074,414.64/2,160,152,291.53=-1.30%
3.600621 上海金陵股份有限公司——“股改股g股”
(1)主要传统财务指标
净利润=75,847,923.45元(按上市公司05年年报列式)
每股收益=0.1447元(按上市公司05年年报列示,按摊薄法计算)
每股净资产=1.81元(按上市公司05年年报列示)
净资产收益率=8.01%(按上市公司05年年报列示,按摊薄法计算)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597,980,525.53/568,426,163.06=105.20%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778,426,163.06/1,907,820,808.12=40.80%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净额=1,055,822,703.83/(163,856,814.37+170,963,402.29)/2=630.68%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2.92/0.1447=20.18(每股市价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2005年年末收市价)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2.92/1.81=1.61
(2)经济附加值eva指标
按照简单公式计算: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息税前收益*(1-所得税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1-所得税率)=(109,224,966.66+22,406,278.78)-6,877,246.77=124,753,998.67
资本总额=债务资本+股权资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股东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权益)=(195,000,000.00+40,000,000.00+210,000,000.00+0)+(947,067,979.19+182,326,665.87)=445,000,000.00+1,129,394,645.06=1,574,394,645.06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资本总额)*(1-税率)+股本资本成本率*(股本资本/资本总额)=5.85%*(445,000,000.00/1,574,394,645.06)*(1-15%)+[2.25%+0.9442*(12%-2.25%)]*(1,129,394,645.06/1,574,394,645.06)=5.85%*28.26%*85%+11.46%*71.74%=9.63%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使用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资本总额=124,753,998.67-9.63%*1,574,394,645.06=-26,860,205.65
eva率=eva/资本总额=-26,860,205.65/1,574,394,645.06=-1.71%
4.600122 江苏宏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主要传统财务指标
净利润=14,885,777.40元(按上市公司05年年报列式)
每股收益=0.047元(按上市公司05年年报列示,按摊薄法计算)
每股净资产=3.229元(按上市公司05年年报列示)
净资产收益率=1.444%(按上市公司05年年报列示,按摊薄法计算)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658,561,895.89/2,443,993,837.16=108.78%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2,495,493,091.02/3,634,377,852.76=68.66%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净额=3,467,156,806.60/(670,121,334.75+664,401,705.40)/2=519.61%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4.09/0.047=87.02(每股市价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2005年年末收市价)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4.09/3.229=1.27
(2)经济附加值eva指标
按照简单公式计算: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息税前收益*(1-所得税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1-所得税率)=(36,915,234.29+80,490,424.40)-13,212,314.62=104,193,344.07
资本总额=债务资本+股权资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股东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权益)=(1,317,699,400.71+0+22,687,500.00+0)+(1,030,766,386.73+108,118,375.01)=1,340,386,900.71+1,138,884,761.74=2,479,271,662.45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资本总额)*(1-税率)+股本资本成本率*(股本资本/资本总额)=5.85%*(1,340,386,900.71/2,479,271,662.45)*(1-15%)+[2.25%+1.1682*(12%-2.25%)]*(1,138,884,761.74/2,479,271,662.45)=5.85%*54.06%*85%+13.64%*45.94%=8.95%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使用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资本总额=104,193,344.07-8.95%*2,479,271,662.45=-117,701,469.72
eva率=eva/资本总额=-117,701,469.72/2,479,271,662.45=-4.75%
从以上分析数据可以看到,在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中,我们选取的四种a股上市公司(分别为:st、上证180指数、g股、其他),按照传统财务指标,最常见的净利润与净资产收益率,我们可以求出各个上市公司的具体数据,并能够看到相互之间存在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较为合理的业绩评价与分析。就这四种上市公司来说,我们便可以为其排上顺序,很明显,*航天信息经营业绩最优,g上海金陵其次,宏图高科居后,*st青鸟华光最差。其中,*航天信息,作为上证180指数的成份股,2005年净利润高达253,399,168.51元,净资产收益率12.78%,这是在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各项指标平均数中,也是属于比较高端的;但问题是,*航天信息看似优质的企业,被放入eva指标模型中进行分析,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净利润相对应的eva和净资产收益率相对应的eva率恰恰都是负数。之后的三家上市公司的eva指标,在传统财务指标不如*航天信息的情况下,自然eva指标也相应的稍逊于*航天信息。数据分析的结果,就是四家上市公司的eva和eva率指标无一例外的呈现出负数。经济附加值eva指标还原了上市公司一个更加真实的面目,而传统财务指标更多情况下仅仅是起到了一个指向性的作用,传统财务指标通过人们熟悉的一些项目,浅显易懂的评价了一个企业基本的经营业绩情况,大致能够让人们了解哪些企业市场表现能力和经营业绩优良,又有哪些企业缺乏这种优良品质甚至有可能走向财务困境。在传统财务会计的基础上,eva指标考虑了股权资本成本,把投资者的风险因素考虑了进去,还原了企业因为仅仅在会计层面忽略的一些机会成本内容,虚增了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更加理性的用eva和eva率取代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消除了这种虚增状况,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之前分析的四家上市公司的eva指标呈现负数情况了。并且,针对信息技术行业这种高新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比其他成熟传统的企业更加巨大,因此从投资者的角度,在决定投资一家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机会成本相对大一些,因此股权资本成本相对大一些,eva指标的提出使得投资者能够清晰分析,做出理性的决策,光看到企业高额净利润或其他的一些优良的传统财务指标是远远不够的,即使各项传统财务指标令人满意,但是一旦eva指标呈现负数或是差强人意,那就需要我们进行更加认真的判断了。
七、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回顾了三个不朽理论:现金流量折现法、资本预算评估理论、mm价值评估理论;阐述了目前较为流行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账面价值调整法、比较估价法、现金流量折现法,总结出这三种目前较为流行的企业价值评估法在使用范围方面都存在局限性,特别不适用于包括信息技术行业在内的高科技企业及获利前景不明朗或高速成长企业;随后介绍了责任中心业绩评价,在论述以投资中心为责任中心业绩评价时,着重强调了剩余收益这一指标,为之后阐释继承剩余收益核心内容的经济附加值eva指标埋下伏笔。因此,针对以上分析,笔者选取了四家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st青鸟华光、*航天信息、g上海金陵、宏图高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传统财务指标与经济附加值eva指标比较的实证研究,这四家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又各具代表性,分别为st特别处理、上证180指数、g股以及其他一般上市公司。以这四家公司2005年度财务报告为样本,提取财务报表数据,分别对其传统财务指标和经济附加值eva指标一一进行计算,得到具有代表性的且反映企业五项核心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上市公司市场表现能力、发展能力)的传统财务指标;得到经济附加值中绝对指标eva值与相对指标eva率,即资本效率。同时,将传统财务指标中的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与经济附加值的eva值和eva率一一对应比较,将计算出的四家企业的传统财务指标与该行业市场平均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经济附加值eva指标还原了上市公司一个更加真实的面目。
因此,eva 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行为具有特殊意义,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用 eva 指标可以规范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促使其理性融资,遏制上市公司不断圈钱的欲望。二是采用 eva 指标可以规范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促使上市公司谨慎投资,按照eva 的理论,如果公司的经营风险较高,股东所要求的必要回报率——资金成本就高;相应公司的风险低,就会降低资金成本,因此对企业最有利的投资是回报率超过资金成本的投资。
但是,eva本身有它的弊端,特别是运用于中国资本市场,这种弊端尤为突出。那就是,eva的计算直接依赖于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因而将会不可避免的受到会计报表质量的影响。我国证券市场时间较短,法制不健全,监管机构监督缺乏力度等因素,都会导致我们据以计算eva指标的数据本身存在问题,从而影响eva指标的准确性。数据处理时我们无法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伪做出准确判断,eva对此同样无能为力。
然而,恰恰是eva 评价指标为改善中国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它从侧面反映出一种对传统财务指标之外的需求,投资者除了从企业的会计报表中获取利益等信息外,也可以对企业的价值有所了解,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中国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另外,这也提醒我国企业,应该做的是真正提高企业的价值,而不是通过包装会计报表利润来提高企业业绩。
eva评价体系在西方国家的实践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这些国家具备了相对完备的资本市场和成熟的商业运作环境,这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努力方向。因此我们不能完全否定eva的积极作用,而是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如何将这种有效的方法进行中国化,从而带动我国企业在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上的变革。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
1. 潘飞:《管理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383-402页
2. 大卫•格拉斯曼:《eva革命—以价值为核心的企业战略与财务、薪酬管理体系》,王晓璐、龙淼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潘爱香:《财务报表分析》,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92-208页。
4. 张功富、索建宏:《财务管理原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261-332页。
5. 袁建国:《财务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12-238页。
6. (美)罗斯(ross, s.a.)等:《公司理财》(原书第6版),吴世农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 economic value added, future accounting earnings, and financial analysts’ earnings per share forecasts: 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 18, 59–73, 2002.
8. 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cn
9. 巨潮资讯网:info.com.cn/index.htm
10. finance.163.com/economy2003/editor_2003/031107/031107_167111(1).html
关键词:财务能力分析;海尔海信;指标分析
一、海尔海信公司简介
1.海尔公司简介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在对原青岛电冰箱总厂改组的基础上,以定向募集资金亿元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为了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终实现海尔创世界品牌的宏伟目标,从2006年开始,海尔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以创全球美誉为目标,按照“人单合一”的发展模式,彻底革新观念,按照“模式”的要求,打造海尔全球市场第一竞争力,创出海尔世界品牌。
2.海信公司简介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海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青岛海信电器公司,1996年12月23日批准原青岛海信电器公司作为发起人,组建股份有限公司。
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荣获了首届“全国质量管理奖”。2006年海信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公司各类股东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更趋向一致,公司的发展定位也更加清晰,致力于成为“全球多媒体技术和产品的一流供应商”,力争在五年内进入世界电视行业的前列。
二、财务能力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比较分析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由图示可以得出以下现象结论:
①总趋势:2010年-2015年间,青岛海尔的流动比率始终低于青岛海信。这体现出:在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相似的前提下,青岛海尔流动负债得到偿还的保障较小,短期偿债能力弱于青岛海信;而青岛海尔滞留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较少,可能导致其盈利能力强于青岛海信。
②青岛海尔变化趋势:流动比率呈现稳定状态且有略微增长,6年间始终保持在1.3左右。这体现出:青岛海尔的偿债能力多年来始终较低,短期负债的偿还保证性不强。
③青岛海信变化趋势:流动比率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涨幅较大,6年间大致从1.6左右上升到2.1左右。这体现出:海信的流动比率较为合理;始终重视流动负债。
由以上现象可得出以下建议:
①总建议:维持较为适宜的流动比率,同时根据所处的家电行业做适当调整,但比率不宜过高或过低。
②针对海尔的建议:适当缩减投资以适当减少企业非货币资金的比例、继续提高货币资金的比率,从而保证流动负债的正常偿还。
③针对海信的建议:防止流动资产比例的持续上升,将资金适当向非流动资产投资方面倾斜,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资产负债率比较分析
资产负债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其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由图示可以得出以下现象结论:
①总趋势:2010年-2015年间,海尔与海信资产负债率总体都呈下降趋势,青岛海尔的资产负债率始终高于青岛海信。这体现出:两家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都在增强;青岛海信的长期偿债能力持续高于青岛海尔。
②青岛海尔趋势:青岛海尔的资产负债率数值从0.7左右下降至0.6左右。这体现出:海尔的资产负债率仍然过高,不利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增强。
③青岛海信趋势:青岛海信的资产负债率数值由0.5左右下降至0.4左右。这体现出:海信资产负债率较为合理,保证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同时保证了一定量的杠杆利益。
由以上现象可得出以下建议:
①总建议:作为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能力不宜过高或者过低,以保证企业具有较强的长期偿债能力,又能通过稳定的举债经营获得较多的杠杆利益。
②针对青岛海尔、海信的建议:海尔应该继续降低资产负债率,平衡企业的风险与报酬;海信应基本保持当前的资产负债率。
2.营运能力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比较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收入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其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平均总额
由图示可以得出以下现象结论:
(1)总趋势:2010年-2015年间,前三年海尔的总资产周转率高于海信;后三年海信的总资产周转率逐步超过海尔。这体现出:在前三年,海尔的资产的利用效率较高;在后三年,海尔的资产利用效率低于海信。
(2)青岛海尔趋势:青岛海尔的总资产周转率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数值从2.3下降到1.1左右。这体现出:海尔的盈利能力有较大下滑,可能是由于企业资产老化或闲置增加且销售市场不乐观。
(3)青岛海信趋势:青岛海信的总资产周转率呈现稳定但略有下降的趋势,数值在1.5左右。这体现出:海信的盈利能力较为稳定,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
由以上现象可得出以下建议:
(1)总建议:作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高。两家企业可以通过开发家电新产品或者其他拓展市场的措施,也可以通过淘汰落后资产或处置资产两种渠道不断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2)针对青岛海尔、海信的建议:海尔应该首先稳定总资产周转率;海信应不断提高总资产周转率。
3.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报酬率比较分析
资产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利润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其公式为:
资产报酬率=利润额/资产平均总额
由图示可以得出以下现象结论:
(1)总趋势:2010年-2015年间,青岛海尔与海信的资产报酬率波动较大且普遍较低。这体现出:在这一时期内,两企业的利润额普遍较少。
(2)青岛海尔趋势:青岛海尔的资产报酬率波动下降。这体现出:青岛海尔可能由于经营问题盈利能力波动下降。
(3)青岛海信趋势:青岛海信的资产报酬率先上升后下降。这体现出:海信开始时可能由于改善经营或者处置闲置资产导致盈利能力的上升,之后可能由于经营问题导致盈利能力的下滑。
由以上现象可得出以下建议:
作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的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两家企业都应评价自身经营效率,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周蕾.关于苏宁电器的财务报表分析[D].复旦大学,2008.
[2]彭颖.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案例[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何希婧.透析苏宁电器:以财务报表为分析工具[D].厦门大学,2007.
【关键词】财务管理;防范意识;控制风险
1.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预算制度缺少硬化约束
目前我国企业的预算控制相对薄弱,预算往往流于形式。一些企业及时制定了预算,也缺少对预算实施过程的监控,甚至部分企业未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结构。又无事中控制。至于事后分析,随即与年终考核的需要能得到一定的重视,并在年度利润规划的基础上辅以相关的会计资料,但其有效性也很受影响,预算的执行力大打折扣。
1.2资金管理手段缺乏,使用效率低下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现实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很多企业集团试图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但因缺乏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作支撑,无法解决成员企业资金严重沉淀与闲置,不能将资金集中投放于优势领域等问题。
1.3财务人员受制于行政领导,财务控制和财务监督形同虚设
目前许多企业集团委派会计主管的人事关系,工资报酬,职称评定都有所在单位决定,这些会计主管在日常会计工作和财务监督控制中往往无法保持原则性和独立性,甚至与所在单位融为一体,共同实施财务欺诈行为,共同应对企业集团的监督检查,导致财务收支审查监督失效。
1.4控制,监督,考核不力
由于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社会审计易受利益驱使,这使集团企业财务控制中普遍存在“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的现象,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审计人员多数时候只能按领导意图处理,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图走”,导致财务管理失控,无序和混乱。
2.加强企业集团管理的对策
2.1理顺母子公司之间有效授权,明确权债,建立集团内部重大经济决策控制制度
首先是资本运营方面,如投资,筹资,对外经济担保,签订经济合同等。资本运营管理影响企业集团的发展方向,母公司应集权管理,但也要给子公司适当的分权,即母公司可赋予子公司一定限额的管理权,超过权限范围,一律由母公司集体研究决定。同时母公司应建立健全子公司对外投资及筹资的立项、审批、控制、检查的制度,并重视跟踪管理,规范子公司的行为。其次是资金管理方面。为降低资金成本,控制企业的负债规模,改善企业的债务结构,或借助银行网络,对企业资金实行统一集中管理,有利于母公司控制子公司,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降低风险。
2.2建立一套完整的统一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制度
针对经营活动中的购入、销售、收款、付款、理财等各环节及有关财产、物资的收发保管和货币资金收支,费用标准等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的操作程序控制。这些控制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授权与审批制度,财产的事务控制制度,以及收支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收入分配管理制度),财务检查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及会计基础工作等。它可以使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信息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上,实现横向可比,纵向可分,为从单一的合并会计报表、统一申报纳税、向统一处理财务收支、统一对外经济业务往来、统一盈亏计算等方面扩展,为资金、资产、负债集中管理打好基础,也有利于领导层掌握公司财务工作的全局,充分发挥整体财力的作用。
2.3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对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以实现其既定经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集团可根据自身规模的大小,子公司的组织结构等进行预算控制。当前集团财务预算管理应紧紧抓住效益预算与现金流量预算,不断拓宽财务预算管理的范围,提高预算精度,加大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真正使预算起到刚性约束的作用。
2.4建立以内审为主,外审为辅,审计工作日常化的长效机制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并将内部审计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企业集团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子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发挥内部管理强有力的控制监督作用。一是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以强化企业集团资产控制为主线,必须对子公司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并对一定金额的工程项目,对外投资,经济合同等进行专项审计;二是实行常规的年审制度。年终时对子公司全年的经营情况全面审计,根据审计报告,确认各子公司经营者的经营成果,考核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兑现奖罚;三是实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对子公司领导离任实施审计,审查评价子公司责任主体的经营业绩以及经营责任履行情况,从而进一步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与内部审计相比,外部审计相对比较客观,审计结果可信度较高,且外部审计人员富有经验,更为专业,更能为企业集团提供内部控制的改善建议。因此,企业集团还应通过审计机构对其子公司进行外部审计。
3.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对策
3.1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财务决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者的财务决策水平。管理者平时应多参加专业培训,培养科学的决策观念,从而减少财务决策的盲目性。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种种因素,应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和分析方法,并且运用科学的管理决策模型进行分析,从而选出最优方案。
3.2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风险最终都会反映在财务风险中。企业应该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进行分析,把握环境的变化规律,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根据环境变化适时的调整财务决策,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企业应通过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来加大对公司债务、资产、现金回收、投资回收和资产增值等方面的管理和监控。
3.3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有效地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