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

中小学培训教育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中小学培训教育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小学培训教育

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创客教育;教师培训

一、创客及创客教育

“创客”源自英文单词“maker”,指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特别是3D打印技术、激光切割和各种开源硬件等),努力把创意转变成现实的人[1]。由于创客所蕴含的“创新、实践、兴趣、制造分享、协作”等核心精神与工业4.0时代所需人才的核心素质高度契合,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2014年,美国启动“创客教育计划”,奥巴马总统亲自推动举办了“白宫创客大会”。在国内,创客精神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脉搏高度一致。自总理参观深圳“柴火创客空间”以来,各类创客运动、创客空间建设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创客运动的兴起直接催生并推动了创客教育的发展。对于创客教育的定义,目前还众说纷纭。祝智庭认为,创客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创新教育、DIY理念等,是一种基于团队协作和学生深度⒂氲淖灾餮习[2]。杨现民认为,创客教育包括旨在培养创客人才的“创客的教育”和旨在应用创客理念与方式改造教育的“创客式教育”[3]。有人尝试从目标、环境、手段、本质等方面对创客教育进行定义,如钟柏昌认为,创客教育是在创客空间(环境)中开展的培养青少年创客(目的)的一种教育类型,是以造物(手段)的形式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目标)的一种工程教育(本质)[4]。这些论述虽然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对创客教育的核心观点是基本一致的。研究者普遍认为,不应把创客教育仅仅看作是“教育中的创客行动”,创客教育应该是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或教育模式。创客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创新、实践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其主要目标。创客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这一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与“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相契合。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开展创客教育。但是,创客教育师资的严重匮乏制约了创客教育的发展。据《全国中小学校创客空间发展现状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创客空间建设面临的第一大障碍是资金问题,第二大障碍就是缺少创客教育的师资[5]。培养能够胜任创客教育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推动创客教育的紧迫任务。

二、中小学创客教育教师培训面临的问题

1.从事创客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积极性不高

与领导、专家们的重视和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教师对创客教育缺乏兴趣。目前从事创客教育的教师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二是部分其他学科教师(主要是科学、物理、化学、美术等学科),三是临时聘请的校外教师。其中前两类校内教师普遍担任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新增加的创客教育课程,需要教师学习新的知识,培养新的技能,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教师们普遍比较抵触,很多学校只能依靠一些本身就是创客的教师凭着兴趣和爱好开展创客教育活动。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创客教育缺乏正确认识,难以把握创客教育的理念、本质,不能把创客教育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认为创客教育与自己无关,为此很多学校只能依靠产品供应商开设课程。

2.创客教育教师能力结构不均衡

长期以来,中小学过分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在从事创客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在那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其优势在于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但其明显的不足在于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科本位思想较为严重,其中创新意识的缺乏尤为突出。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以记忆、理解、应用为主的思维方式,要转变为以综合、分析、创造为主的思维方式,尤其困难。而创新是创客教育的灵魂,实践是创客教育的基本形式,学科综合是创客教育的显著特点,缺乏这三种能力将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创客教育教师。

3.创客教育教师培训存在的误区

近两年,国内各类创客教师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创客教育的发展,但很多培训还存在问题或误区,应引起注意。其一,以单纯的技术培训为主。纵观各地举办的创客教育教师培训,绝大多数都是产品厂商举办的技术培训,如机器人、3D打印、Arduino培训、切割机操作、Scratch编程等,大多以产品的功能和使用为主要内容,虽然这是教师的必备知识,但还远远不能解决教师的思想理念、课程设计与实施、引领创新等方面的需求。其二,培训对象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由于学校对创客教育的认识不同,有些学校还不知道什么样的教师更适合派往参加培训,而对不同培训对象采用几乎相同的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难以保证。其三,培训缺乏系统设计。目前各地举办的培训比较零散,关注专业知识的多,关注创客教师专业精神和能力的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创客教育师资培训缺乏统一规划与设计。

三、中小学创客教育教师培训的基本策略

1.认真做好创客教师培训的顶层设计

为解决创客教育师资培训中培训对象不明确、培训活动零散、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等问题,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做好区域内创客师资培训的规划设计,组织教研部门、相关专家、经验丰富的教师等构建专家团队,着眼于系统推进本区域的创客教育,对区域内的创客教师培养问题进行系统规划,做好创客教育教师培训的顶层设计,以明确本区域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以及培训经费等问题,制定科学系统的全员培训方案,按步骤、分批次地对区域内教师进行培训,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逐步培养一支创客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

第2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交流

继续教育培训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需要。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成为制约基础教育改革的瓶颈,而最为有效、途径最为便捷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笔者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实践,以及继续教育的模式创新,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1. 培训者应具有先进的培训理念教师培训机构担负着实施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艰巨任务,并具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管理、研究、服务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职能。培训教师则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过程中的管理、研训与指导工作。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加强中小学教师建设的有效措施。教师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学习,是丰富多样的人格化的学习,是团队的学习,是整合已有知识、分享已有经验的学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并不只是让教师“加油”、“充电”的行为,而是激活学员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接受培训时,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完善自我。作为培训机构应树立“以人为本”、“学习创新”、“学员第一”、“远程培训”、“流程再造”的新理念。

继续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一种形式,必然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其整个教育培训过程必须要建立在成人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上。培训者要成为继续教育的管理者、校本培训的指导者、继续教育培训的策划者、现代教育理论的传播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新一轮的培训过程中建立新的师生观,建立新的培训评价观,建立新的培训课程观,建立新的培训教学观。培训教师要树立“以学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新理念。。

2. 建设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

(一)加强继续教育教师与中小学之间的沟通联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联系点,并根据联系点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灵活的制度,教师可通过随堂听课、参与教研活动、与一线教师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状况。

(二)充分利用市、区基础教育教研室的资源,搭建继续教育教师全面了解中小学受培教师需求的纽带,参与教研室有关教研活动,及时了解前沿信息,把握继续教育发展动向。

(三)适当引进教学实践丰富、教学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名师或高级教师作为开展继续教育的兼职教师,选拔有深刻课堂体会和生动课堂教学案例的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加人继续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总之,在引进人才、壮大继续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建立专、兼结合的继续教育师资资源库,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

(四)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继续教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不断开阔视野,更新教育信息,夯实教育理论功底,提升现有教师从事继续教育的水平。

3. 精心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没有注意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切实发挥他们的主体精神,过于偏重让中小学教师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技能,忽视了中小学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养成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要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对中小学教师传统继续教育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要真正地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就要把他们从被动地听课中解放出来,实行启发式教学,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在活动与交往中利用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反思学习,使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创造性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态度、情感、技能、习惯。在培训形式上,要注意专家报告式的运用, 解决农村教师在某段时期内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观念、形势、政策等问题,通过集中授课和讨论的方式开拓教师们的思路;要在话题选择、运用场合上精心研究,结合现实深入实践。要加强对问题切入式、展示交流式等方法的运用,根据培训对象们的问题和要求以及培训的目标,从问题出发引申出培训的内容,鼓励培训者、培训对象良性互动,实现教学相长,达到研讨效果。

在进行培训时,要根据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培训什么掌握什么的原则进行知识安排,内容要有针对性、可行性;要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确立培训内容,有的放矢,从实现教师专业化角度更新培训课程,既要满足教师们的短期需求,更要着眼长远满足他们的潜在需要;要重点安排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管理、新课标学习等方面的课程,最大限度满足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和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继续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参加教师的需要是教师培训课程的源泉,也是课程的内容和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内容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参加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课程开发者要走进中小学教师的学校生活,走进课堂,找到他们的真正需要,还可以征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提供学习者最迫切需要的知识,同时还要结合当前国内国际的实际情况,开设当前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与前沿问题课程,从而使课程的内容灵活新颖、层次提高。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根据他们的不同方面的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课程。比如除专业课程外,还可开设教师职业倦怠调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技巧等等。在开发一门课程时培训机构要组织一个团队,汇集众多专家的意见,使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

4. 面向农村,开展互动性的教师发展规划交流

第3篇

一、培训内容

(一)教师全员岗位培训

1、师德师风建设。按照我局《关于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校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南教师字[XX]02号)要求,在全县继续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各学校要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及时宣传各学校的特色做法,抓好主题教育三个阶段的活动及考核验收,加强对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督查力度,对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通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着力解决现行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教师受教育、师德上水平、教学出成效、社会更满意。

2、教师“评好课”专题培训。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XX—XX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评好课”专题学习指导方案的通知》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XX—XX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阜教师[XX]4号)要求,按照XX--XX年“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的五个年度专题,今年将开展“评好课”专题全员岗位培训。各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今年“评好课”主题的集中培训及校本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听评课教学技能。

3、教师“上好课”专题考核。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XX—XX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上好课”专题学习考核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师[XX]32号)要求,XX年5月22日将对全县参加“上好课”专题学习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全省统一考核(参加远程培训学习的可不参加此考核)。此次考核人数多、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培训学校和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好此次考核工作,确保考核顺利进行。(考核文件另发)

(二)骨干教师培训

1、配合市教育局做好XX年各类骨干教师国家、省、市级培训的选拔、派训工作。建立健全县骨干教师信息管理库,进一步规范完善骨干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继续教育培训及推进新课程改革中的引领示范和指导作用。

2、开展骨干教师县级培训。按照市教育局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对我县省、市级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县级培训,充分发挥省、市级教坛新星等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县教育局将制定骨干教师县级培训计划、方案,建立骨干教师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认真组织实施好骨干教师的县级培训。

(三)学历提高培训

我县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比率虽然逐年有所提升,但是距离省目标要求仍还存在着差距。各学校依然要鼓励和支持已取得合格学历的中青年教师,通过高校的函授、自考、研究生培训等形式,进行学历、学位提高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四)远程教育培训

今年远程教育开始第二学段三个专题的培训,各校要加强宣传,使参训教师充分了解今年远程教育培训的相关政策,按要求及时参加培训。按市教育局工作部署,除高中教师全员参与外,对具备远程学习条件的初中教师、小学教师,各校可根据情况,组织参加远程培训。同时加强对高中教师校本培训的指导,教师培训学校要配合县教育局抓好高中及其他各类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促使其通过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切实提高专业水平。

(五)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

组织实施XX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50名学科教师的培训,配合市教育局做好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十周年系列活动、市级应用成果展示及表彰活动。各校要积极参与,按要求组织教师参训和上报成果展示材料。

(六)班主任培训

按照县教育局培训计划安排,继续组织实施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到今年底,基本实现全县完成中小学班主任每人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的目标。各校要将班主任培训与师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结合,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实效,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七)校本培训

第4篇

受训者特征指影响受训者学习效果的受训者个体特征。受训教师的培训态度、动机极大地影响着培训学习的效果。如果受训教师参加培训是抱着一种“既然让我去,那么去学学也没有什么坏处”心理,或是只希望通过培训获得一个证书或取得相应的学分,以便将来能因此获得晋升或技术职称的提高,而没有去思考学过之后如何把受训所学用来改进自身的工作行为的话,这样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削弱培训的实效性。即使某些受训教师主观上愿意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但是由于缺乏培训所要求的基本技能或知识准备,因而只能进行一知半解而非深度理解的学习,这同样会削弱培训的实效性。

(一)培训动机

培训动机指参加培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表现为受训者在培训学习活动中心理与行为情态。培训动机影响着受训者的培训积极性,不同水平的学习积极性又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动机强度取决于受训者个体对于参加培训能够带来的结果能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与意义的判断,以及自己取得这些结果的可能性的判断。对受训教师而言,其个人需要是多元化的,但教师普遍珍视的一些需要有:提高教学成绩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需要;得到奖励的需要;兴趣的需要。如果参加培训所带来的结果能够满足上述需要,且受训者认为通过个体努力能够取得这些结果的话,受训者参加培训的动机就高。成人学习理论的研究也指出,成人具有一种实用主义的学习倾向。即对直接与工作或生活相关的主题感兴趣,当学习的主题与内容可应用于其工作或其他有价值的实践活动时,他们才有学习的动力。然而,现实情况是,教师培训既没有严格的学员学习评价,也无法满足教师的兴趣,更无助于提高教学成绩,且在解决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上也无法提供操作性的建议,唯独参加培训能够获得相应的学分对教师还有一点直接利益,因为这往往与教师的职称评定与职务晋升有关联。对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理想的需求调查中,平均60%的教师有比较强烈的专业发展需求。然而这些教师中的大多数并没有把培训作为一个满足自己专业发展需求的途径。这表明,许多培训无法真正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成人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内部,如兴趣、成就需要等,而不是外部,如各种奖励措施等。因此,在培训无力满足教师的内在需求的情况下,仅仅靠培训学分这项激励措施往往无法激起受训教师强烈的学习动机。受训教师是否取得学分往往与出勤率、作业完成与否等较为简单的量化指标有关,至于受训者学得怎么样,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则很少被理会。在这种培训目标价值较小,且不需要什么努力就能达到目标的情况下,受训者缺乏学习动机的状况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专业知识准备

受训者的专业准备指受训教师在参加具体培训前已有的知识储备、技能方法掌握与情感价值观达成的状态。受训教师的专业准备情况与培训学习的效果是有密切的关系。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历各有不同,他们在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态度方面存在差异。具体的教师培训项目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对受训者的要求方面,除了要求他们具备适度的学习动机之外,还需要他们做好必要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价值观的准备。对于那些准备适当的受训者,在同等的学习动机下,能够取得较大的学习效果。教师专业准备的差异不仅影响着学习的效果,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给培训教学造成了困难,因为师训教师必须照顾到受训者的个别差异,而这在当前的许多培训活动中是很难做到的。为了使受训者在培训前做好相应的培训准备,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培训者会在受训教师名单基本确定了以后,在培训前告知学员应该做好哪些培训准备,譬如学员理论书籍阅读与思考,课堂教学案例的准备,一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制定,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和自我培训工作的反思。

(三)学习风格特征

学习风格指受训教师对不同培训学习条件的偏好或需求。学习方式与学员的经验和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学习方式的倾向性与其经验和文化背景一致,那么此种培训往往有效,但未必对来自另外一种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学员有效。在对学习风格的分类上,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些学者提出了两种风格迥异的学习方式:一种是“聆听讲座”的学习,另一种是“注重学习实践”的学习。偏好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受训教师喜欢课堂讲授的培训方式,偏好“注重学习实践”的学习方式的受训者喜欢亲自体验、实践方式。调查显示,有的学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学得较好,有的学员则在以实践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学的较好。教师的学习方式归纳为活动家、沉思者、理论家和实用主义者四种类型。其一:活动家。受训者总是精力充沛地投入新的活动而且不存在偏见。他们喜欢沉浸于直接的经验中;他们思想开放,对新事物不抱新的怀疑态度,这使他们对一切新事物抱有热烈的欢迎态度;他们的宗旨是:任何事情都想试一下。他们趋向于先动手做,事后再考虑结果;总是设法使自己成为活动的中心。其二:沉思者。沉思者擅长在冷僻平静的氛围中静思、善思。他们会详细而耐心地收集和分析有关经验和事情的数据资料,并尽量推迟作出最后结论的时间;他们的宗旨是小心瑾慎;他们在会议场合下,常常选择不起眼的位置坐下,倾听和记录他人的声音,结合其要点,构思出自我的观点;他们的行动是过去和现在的经历、别人和自己的观察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三:教育家。教育家把教育现象加以梳理,并使其融合为复杂但更完善的理论。他们往往以垂直的、程序化的方式思考问题;他们通过运用哲学普遍联系的原理把似乎不相关的教育现象同化为教育理论;他们是完美主义者,不把事情搞得妥帖、统整为一个合理的体系就不罢休;他们擅长通过具体与抽象、分析与综合即理性思维进行理论架构的创建。其四:现实主义者。现实主义者头脑中充满他们想要在实践中试行的新念头;他们喜欢践行与操作,遵照想法迅速而自信地行动起来;他们对反思、思考和商讨极不耐烦。具有上述极端表现的人可能很少,一个人的身上往往表现出以一种或两种类型的风格为主,同时综合了其他类型风格的情况。因此,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活动,要了解他们对学习、教学方式的偏好或需求,并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尽可能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受训者的需要。

二、培训课程设计

培训课程设计指依据一定的理念,对本次师资培训方案及实施策略作具体的规划。当培训方案的规划注重受训者的主体参与,以对受训者培训需求的深度调查为基础,同时培训方案的内容与实施满足受训者的培训需求时,培训设计最能促进受训者的学习,提高受训者的学习效果。

(一)成人学习理论及其对培训设计的启示

在职教师的学习符合成人学习的一般特点,然而,自上世纪成人教育作为一个实践性的专业建立起来以后,至今理论界对此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范式,“我们所拥有的就是一幅包含了成人学习知识基础的各种理论、原则和解释的拼图。”成为教育学理论的五个基本假设将成人学习描述为这样的人。

1.成人有独立的自我概念并能指导自己的学习

他们是自我导向的学习者。学习者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他们知道学习什么以及为什么学习。成人学习者的这一特点对教师培训的启示有三点:第一,在师资培训中,培训者与受训者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即培训者要从传统培训教学中的以“教”为主的角色,转移到围绕培训对象的“学”而给予引导和服务为主的角色上来。第二,在教学方式上,培训者要避免单向讲授的培训方式,而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使受训者投入到学习中。第三,教师培训的设计以受训教师真实需求为基础。

2.成人具有丰富的学习经验、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

这些经验对于学习来说是丰富的资源,即他们的学习是基于已有经验的学习。成人学习者的这一学习特点对师资培训的启示在于:师资培训要充分利用成人带来的大量的个性化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作为重要的教与学的资源。如何以受训者的某些经验作为培训教学的案例,用这样的案例进行培训,可以使培训更具典型性、真实性和亲切感。在培训形式上,培训者可以采用学员间互动学习的方式,通过经验交流与分享、合作学习等促进受训者的相互学习与提高。

3.成人的学习需求与变化的社会角色紧密相关

成人的学习不是尽可能多地积累知识,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复制,而是需求什么学什么。学习需要既是个体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又是教书育人岗位的必然需要。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素质,更重要的是满足岗位提出的工作要求。我国60%以上的教师认为他们需要的是能力的提升,而在这些能力中,教师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学能力的提高。这点对于教师培训的启示在于:培训者应深入了解受训者的工作实际和培训需求,按照受训者的实际需求而不是培训者个人的主观意志来设计培训。

4.成人以探讨问题为中心注重培训的实践应用倾向

成人的学习是任务导向的学习,当学习主题对成人具有直接价值时,成人学得最好。这对于教师培训的启示在于:教师培训要坚持实践的原则,学以致用。在设计师资培训的目标时,要注意考虑应用性的目标;在设计培训内容时,应尽量与受训教师的工作实际相关,突出实用性;在培训模式上,应多采用“做中学”的实践性形式,让受训教师在体验中学习,把学习过程与应用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重“讲”轻“学”,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应用”的倾向;在培训学习结束后,受训者要督促参训教师所在学校为其学以致用提供支持性的环境。

5.成人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内在的诉求而不是外部的压力

成人学习的动机主要是兴趣、成就需要和个人利益。他们的学习动机因对良好的学习情境的主动参与而获得发展与增长。这点对于师资培训的启示是:培训设计要发现与识别受训教师内在的学习需求,然后设计相应的培训,培训设计要充分调动受训教师的主体参与性。

(二)教师学习特性及其对培训设计的启示

在职教师作为成人,其学习符合成人学习的一般特点。综上所述,随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教师学习的具有如下特点:

1.教师的学习是以提高绩效为目的的学习

教师受训是以提高绩效为导向的。培训之前,他们会花相当多的时间衡量参加学习的利弊所在,考虑通过学习能够解决自己哪方面的问题。教师这种学习特点具体地反映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追求实效的愿望,即一种十分执著的学以致用的追求。教师在学习活动中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今后的发展以及适应组织、社会的要求而积累知识,更是为了能够及时地把所学到的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现实社会的生活以及实践活动当中去。因此,这一点对于教师培训的启示是,培训设计要以解决受训教师的实际问题,启发受训教师形成适合个人工作实际的操作性思路为指向。

2.教师的学习是基于情境的学习

最好的学习环境是存在社会关系及工具的现实社会情境。学习来自于社会实践的参与,来自于与社会中其他更有经验的人的交流。由此可见,基于情境的学习强调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指导者之间的交流、观摩、模仿、操作以及反思改进等方式来进行。教师的学习就是基于情境的学习。那些有成就的教师往往是在工作情境中,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专家的引领以及个人的反思性实践成长起来的。这一点对教师培训的启示是:教师培训要给受训教师提供适当模拟的或真实的情境,加强受训教师间的交流,以及受训教师与培训者、专家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受训教师在适当的情境中通过社会性的学习来提高。因此,在培训中教师的学习是一种团体学习,其建立在一种共享的文化基础之上。

3.教师的学习是主体自我完善与践行的过程

教师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和简单模仿的学习。教师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大量丰富的个性化经验,他们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任何教师培训如果不能调动受训教师的积极性,不能引导受训教师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意义,就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学习特性对教师培训设计的启示是:培训以解决受训教师的实际问题、启发受训教师形成适合个人工作实际的操作性思路为指向;培训要注重在模拟的或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让受训者参与研讨、模拟练习、实践应用等方式来提高其学习效果;培训形式应注重受训者间的合作学习与对话、交流;培训应充分调动受训者的学习积极性,受训者是学习的主体,培训者应发挥帮助、促进、支持与引导等作用。

(三)有效的培训设计的原则

课题组通过对教师样本的调查研究发现:受训教师期望的校外培训的特征如下:(1)培训教师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资深专家,或自己同行中的佼佼者。(2)培训内容与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非常一致,且能够结合工作实际解决普遍存在问题,并能针对问题提供可行的方案或具体的方法。(3)培训形式是与培训内容紧密相关的现场示范或实践,有探讨及相应的专家指导,有相辅的沟通渠道,有充分的时间在培训后及时讨论。(4)培训结束后,在本职岗位上尝试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或技能时,培训专家愿意并能够提供后续指导或帮助。(5)培训是免费的,在教师工作较为宽松时进行且采取脱产的形式,时间不要太长。研究发现,受训教师期望的校本培训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在培训内容上应该关照全体教师均急欲了解的新思路或教法等;针对具体的专业、班级和问题开展个别化的培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难题;分享工作中取得的关键经验;提高教师急需提高的综合素质。(2)在培训形式上,培训后有及时、充分的讨论;采用“研究课+专家点评”的方式;专家上门指导;领导得力且全程参与;有针对性地请专家培训相关内容。综上所述,教师有效培训设计的原则如下:

1.培训要重视主体的参与性

在规划培训方案前,培训者要充分调查、识别受训教师的培训需求,要征求受训者对培训方案的意见与建议;在规划培训方案实施中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让受训者参与到培训中来;无论在培训中还是培训结束后,要重视了解参训者对培训的意见与建议,并及时作出调整。课题调查表明,越尊重受训教师的主体性,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令人乐观。教师培训活动很少关注到受训教师的培训需求,受训教师在选择培训机构、培训课程、培训时间等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发言权。长期以来形成了受训教师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受训教师的培训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状况。在此背景下,受训教师的培训愿望不强烈,视培训为负担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2.培训要重视实践性原则

培训内容应有助于启发或帮助教师形成适合个人工作实际的操作思路。在培训形式上采用的实践性培训形式,通过模拟的或真实的情境中的观摩、模仿、练习与应用等,以便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然而,培训的实际效果满意度不高。课题组曾对中小学教师参与过的各类培训进行过调查:有61.9%的受训者认为培训效果一般,有16.7%的受训者认为培训对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没有效果,持积极态度的仅占19.5%。究其重要原因就是培训内容不实用。各类培训在培训内容的安排方面普遍存在着培训内容“脱离教育教学实际”,“名目繁多,难于应付”等问题。

3.培训要遴选好优质的培训师资

受训教师期望在具体培训内容方面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资深专家或自己同行中的佼佼者来充当培训教师。我国一些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教师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内容不够熟悉。不能较好地组织贴近培训对象实际的教学讨论;因为担心讨论“冷场”,在培训方式上往往选择以讲授为主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有效性。因此,必须建立遴选优质培训师资的机制,按程序来挑选优秀的师资,这直接影响到培训的结果。

4.培训要安排适切时间与地点

受训教师期望校外培训采取脱产的形式,时间不要太长。在职培训的时间不要完全安排在休息日,培训的地点不要离工作地点过远。校内的面向全体或部分教师的集中培训要安排在他们工作较为宽松的时候。在职培训往往安排在寒暑假或双休日。虽然大多数教师表示可以接受这种培训安排,但他们也反映这种时间安排占用了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给个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主要缘由是中小学教师平时教学任务繁重,工作日要完成教学任务,休息日还要参加培训,缺乏自由支配的时间来充分安排工作和调整心态,长久如此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参训压力也就自然出现。

三、培训环境分析

培训环境是培训活动所处的物质与精神环境。它包括物理、人文;教学、社区等。培训环境间接影响培训活动的质量。

(一)培训的教学、生活环境

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如大小适中的培训教室,强弱适中的光线,冷暖适中的教室温度,舒适的、易于移动的座椅,数量充足、易于移动的桌子,有茶点、休息的空间,以及良好的生活环境,如可口的饭菜,舒适的住宿条件等,均会使教师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享受培训的过程,提高培训的效果。

(二)教师培训的政策、制度

在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文件要求之下,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教师继续教育实施体制在我国正逐步形成。江苏省还提出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学分不低于继续教育学分的50%。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教师培训竞争机制的形成,促进教师培训质量的整体提高。这也使国家对教师培训的政策和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1.培训师资的选用

在我国当前的教师校外培训中,教师学院和师范学院开展的教师培训占据主体。这些培训机构的培训师资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从理想上来说,一个专任的教师培训者既应是教学人员、培训课程的开发人员,又应是培训的组织管理人员。作为教学和教师培训的课程开发人员,教师培训者应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课程方案,安排教学内容,解决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给其提供启发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然而,现实情况是,这些培训机构的大部分教师并不是从最为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中选拔上来的。即使有些教师是从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中选拔上来的,但由于过去学历教育的任务以及促进这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机制的缺陷,他们已越来越远离中小学第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跟不上教学实践的发展,自身的知识、技能难以满足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故他们作为培训教师越来越不自信。面对此种情形,迫切需要改变培训教师的任用与培养体制,充实一批在教学和管理方面有独到之处的教师、校长到专职和兼职的培训教师队伍中来,同时打破培训教师终身任用体制,找准培训与中小学教师实际需求的结合点。

2.培训课程的开发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培训内容能否贴近受训教师实际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能否为区域教育服务,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的好坏。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课程与内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陈旧、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实用、课程重复建设等问题。这些不适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课程与内容之所以能够存在,除了培训教师自身的素质问题外,还与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审定制度不够完善有关。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中指出,国家规定课程设置方向,地方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课程方案,确定学时、学分,科学地配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然而,实际课程的配置是否科学,具体的培训内容是否与受训教师的实际需求相一致则缺乏有效地的监控与审定机制。此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训课程与内容的良莠不齐,从而影响到培训的实效性。

3.培训活动的运行

教师培训活动的运行机制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的运作程序及相应的落实措施。对任何培训机构来说,完善以下六个方面的运行机制非常重要。一是培训方案制订的运行机制。培训方案一般包括背景说明、指导思想、培训目的、课程设置、课程评价、保障条件、师训及受训教师情况分析。培训方案审批的一般流程是师训教师小组向教师培训机构提出申请,培训机构初审,然后交给专家指导小组指定,再然后是培训机构下达通知,最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二是师训教师申请课程任教的运行机制。首先由师训教师向培训机构培训处提出申请,任教申请报告应包括本人介绍、研究专长、相关内容研究现状、内容组织设想、受训教师分析报告和师训教师所在小组鉴定意见;然后由培训机构培训处初审,分管领导核定;最后培训专家指导小组核定。三是培训课程设置的运行机制。程序是:培训机构向培训专家指导小组提出申请,然后由培训专家指导小组初审,培训领导小组核定,最后由教育行政部门下达通知。四是培训课程考核的运行机制。程序是:师训教师向培训机构培训处提出考核人员安排申请;然后由培训机构培训处做出核定同意,及时考核要求;最后由培训机构组织有关人员参与培训课程的考核。五是受训教师选择的运行机制。程序是:首先培训机构核定受训教师学习考勤情况,并对受训教师作出考核评定;最后,培训机构通过网络等途径将培训考核情况反馈给受训教师和其所在学校。

4.培训质量的评估

教师培训质量的评估包括办学机构的办学与管理水平的评估,教师队伍与教学水平的评估以及办班质量的评估。对教师培训质量的科学评估有助于我们了解实际的培训效果,反思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造培训方法,使教师培训更好地促进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好地为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服务。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强调,要“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估体系”,各省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全面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然而,许多培训机构很少对培训方案实施情况、师训教师任教情况等进行有效评估。据了解,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目前也只是对各区和市属中小学校开展的教师培训情况进行评估,还没有组织对培训机构办学质量的评估。在教师培训中占据半壁江山的校本培训,其质量取决于校长的重视程度、校长领导与规划教师队伍建设的能力以及学校的资源条件。由于各学校在上述因素、方面的差异很大,所以校本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我们急需建立并健全多角度、全方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师培训评估制度,建立有效的、全面的教师培训评估机制。

(三)社会、教育大环境

第5篇

本文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站比较分析,总结了教师培训网站超越时空限制、资源共享、个性化自主等优势,使网站的开发者和应用者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功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网站;自主学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国家对于教师的培训和教育的手段也不断更新。由于我国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师培训是解决当前这一难题的重中之重。为了方便让更多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远程教育网站进行培训可以说是目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接受优秀教师的培训,不但加强了教育薄弱地区的师资力量建设,更加有利于不同地区的教师开展“面对面”的学术经验交流,从而提高我国师资队伍质量,使更多学生受教育的水平得到提高。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网站调查的设计

1.调查要素选择。

教育培训网站是“针对一些特定的人群,围绕特定的一些学习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任务,或者提供互动学习平台的教育网站”。从定义中可以看出,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网站应该属于教育主题网站的一类。一般来说,教育主题网站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的组成部分:

(1)结构化知识的展示:是指把所需要的知识运用基础的基本定义在网站上表现出来,通过很多方式把结构化的知识得到展示。

(2)扩展性学习资源:是指很多暗含的知识和手段。可能这个知识并不是我们所要查询的知识,而是需要更加一部参考学习的知识,那么这就是扩展性学习资源,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定义。

(3)网上协作讨论空间:这种空间基本上是大家互动的环节,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进行探讨、合作。

(4)网上自我评价、反思系统:这种最后的手段可以使得我们得到网上的自我的评价,对于网络可以产生一种信任的心情。这种评价和反思更加有利于我们思考。

2.样本选取。

以“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网站”为关键字,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并搜索,笔者随机从中选取了14个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相关的网站作为样本展开研究。

二、对网站的分析概述

1.总体功能分析。

通过对选好的14个教师教育相关网站的样本研究发现,所有调查对象大致将基本功能分为三类:

(1)信息公告板。这个公告板的功能可以向教师展示教师继续教育的最新动态,也可以传达当地教师培训的相关消息。如果网站以培训系统形式出现,这类系统网站一般需要付费才能使用,也可以赋予某一区域或某些教师使用权限,合理地控制使用权。

(2)辅助资料库。主要是向相关教师提供教育教学辅助资源,如教案、课件、题库、素材等。

(3)综合型网站。综合型教师教育网站功能是上述两种网站功能的集合体,不仅可以看到我们需要公告的信息,也可以查询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料。因为能把所有的内容和信息都查到,可以说这种综合类的教师教育网站,即将成为新兴的、受欢迎度最高的网站。由此可见,目前教师教育网站的功能在逐步的从不完善走向完善,逐步向综合型和多功能转型。

2.各个维度分析。

(1)内容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当前的教师教育网站非常注重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较为实际的资源辅助教学资料。这是因为网站最原始功能就是为了可以给教师提供比较有利的、方便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学习。也有一些教师教育网站的建设普遍存在“徒有其表”、利用率不高等情况,丰富完善内容,提高利用效率已经成为教育网站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网站内容的可利用性,一方面需要增加内容的实在度,真正的做到随时有丰富的资料提供和比较,另一方面还要做到保障用户的权益,如保密登陆信息等。

(2)交互功能。强大的交互功能是网络教学的技术优势之一。从14个调查对象网站来看,大都处在浏览阶段,这是交互功能体现的最低方式。我们知道,网络交互既是电子学习时代的产物,也是电子学习时代的推进者。教师的在网络上的学习,不应该仅仅限于知识查询资料这么简单,这样的交互可以说忽视了网站交互的意义。学习者在网站的使用过程中有效地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使用效果、自己的心得等,交互中不仅应该利用到网站的最新高科技手段,还应该增加教师的素质与修养。

(3)认识层次。大多数的教师教育网站所提供的资源仅供教师进行浏览或者下载,不能参与建设,这不利于网站的未来发展。在14个调查对象网站中,只有5个网站能够提供比较开放的浏览及下载环境,用户既可以下载资源,也可以采取交互的方式参与学习资源的建设。缺少创造性,是造成很多教师教育网站资源更新速度慢、内容陈旧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可以在学习交流中应用跟多更交互性的好功能去解决相关问题。在认识层次方面,现有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站基本都是以较为简单的信息呈现为主,资源建设环境的封闭,使其缺少创造性,且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对于此种现象笔者认为,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心和行动去进行改正,才可以知道更好地利用我们的资源进行学习和进步,才可以得到最本质的成长,那么这样的认识层次才更加有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支持的学习方式。目前,教师教育网站主要支持个别学习,即通过个人主动的学习,登陆网站,进行注册获得所需要的基本的信息和资源。

(5)学习者控制。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学习过程都是有学习者控制,受到自己主动意识的控制,没有强迫的学习。这是利用网站学习的最大优势所在。

三、教育培训网站的优势

教育培训网站之所以能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发展壮大,是因为它具有其它继续教育方式不具备的优势。

1.超越时空限制。

参加网站培训的教师在线学习时,既不受时间的束缚,随时可以进行,又能有效地摆脱地域的限制,不论是在校还是在家里,利用闲暇时间轻点鼠标或者观看网站培训资料即可参加培训,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社区与专家或其他老师进行交流。

2.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培训网站的优质教学资源主要是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包括音频、图像、视频、文字、动画等,这些资源方便操作,很容易存取、复制、修改或传输。原来仅为少数人占有的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化,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功能最大化,也有助于改变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局面。

3.个性化自主学习。

利用网站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学习可以选择学习内容和自我调控学习进度,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对于未掌握的难点疑点也可多听多看,直至听懂为止,也可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任意跃过。这种完全个性化自主学习,既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针对不同起点、不同专业、不同职务的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得继续教育更具实效性与针对性。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不是很成熟,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我们在了解教师培训网站优势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它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网站开发者和应用者都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潜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杨茁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孙承毅,王洪江.网络化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2009,2.

[2]金秋.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教师远程继续教育模式[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7.

第6篇

1.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在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30.6%的教师希望在教学研究方面接受培训;34.1%的教师希望培训内容是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还有16.5%的教师在管理和评价方面有培训需求;并且78.8%的教师也希望接受学生的心理与教育方面的培训;27.1%的教师还希望接受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说明教师希望接受针对性强和教育教学中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能力提高的需求方面,27.1%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心理课程开发能力;也有55.3%的教师希望培训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培训也能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75.3%的教师期望能够通过培训来提高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说明教师更重视教育教学和心理咨询能力的提高。

2.教师对培训时间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上,有38.8%的教师希望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培训;11.8%的教师希望在每年的寒暑假接受培训;45.9%的教师希望在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3.5%的教师希望在开学初或者是正常上班时间接受培训。可见,大多数教师不希望培训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希望在工作时间进行培训。这说明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导致的身心疲惫,更珍惜休息时间调整身心。这一方面可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工学矛盾更为突出。

3.教师对培训形式的需求

在培训形式的需求方面,55.3%的教师希望以专家讲座、报告的形式培训;47.1%的教师还希望以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的形式培训;74.1%的教师希望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来学习;54.1%的教师以案例评析、参与式的方式培训;7.1%的教师还希望以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和共同研讨的形式培训;37.6%的教师希望能够在专家的指导下自学———反思;14.5%的教师希望以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培训;还有31.8%的教师希望还有其他的培训方式。这组数据说明,教师们接受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更愿意接受观摩名师课堂、案例分析和专家讲座的形式。

4.教师对培训者的需求

在培训者类型和特征的需求方面,有21.2%的教师希望只由高校教师来培训;5.9%的教师希望只由课改教师来培训;还有5.9%的教师希望只由教科研人员来培训;还有30.6%的教师希望只由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来培训;其余36.4%的教师希望由以上这些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功能的培训者团队。30.6%的教师希望培训者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专业性强;56.5%的教师希望培训者幽默风趣、感染力强、善于调动学员;41.2%的教师还希望培训者具备实践经验丰富、讲课操作性强的特征;也有51.8%的教师期望培训者的理论功底深厚、了解中小学实际、讲课深入浅出。

5.教师对培训考核的需求

在培训的考核评价方式的需求方面,14.1%的教师希望通过考试的评价方式来考核;56.5%的教师期望通过根据培训课程完成相应的作业的方式来考核;16.5%的教师期望通过提交论文或撰写培训心得的方式考核;14.1%的教师希望通过提交教学案例的方式考核;17.6%的教师希望采取建立基于培训课堂表现的纪实档案的方式培训。可见教师们不太喜欢对他们进行考试评价,而希望作业等其他方式的评价,这提示我们成人学习的特点需要在评价时进行考虑。

二、培训建议

1.对于培训的组织和实施的建议

(1)培训的管理和组织方面。

完善岗位资格制度,努力建设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具专业性的一项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更强。然而,就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来看,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学校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更谈不上系统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层理解,这就必然导致工作的肤浅、表面化、片面化,甚至是错误。况且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本身就问题重重,自己的心理都不健康,又如何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呢?所以,我们要通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资格制度来逐渐改变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淘汰那些不合格的教师,形成良性循环,用几年时间逐渐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分层培训,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梯队。

长春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明显,针对目前现状,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分别促进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让那些专业素质好、水平高和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逐渐成为专业领域的专家,对其他教师的发展起带动作用,成为其他心理教师的培训者。我们要努力为他们的学习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参加更高水平的高级培训和高级研讨;对那些中等水平有发展潜力的心理教师参加拔高培训,使他们逐渐向高水平教师发展。为这些教师创造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组织他们研究实践问题,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对专业发展水平较低、比较外行的教师,通过恶补专业知识,使他们的专业水平获得较快提高,通过考核逐渐淘汰不合格教师。在形成专业梯队的过程中,创造条件以高带低,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互帮互学的团队氛围。

(2)培训内容要能及时跟进教师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理论基础方面的内容,也有基本技能方面的内容,更有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不同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有着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应该针对教师的发展需要有计划地为教师设置培训课程,安排培训内容。对那些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的内容要通过适当形式引导教师系统学习,对那些影响教师教学技能和咨询技能的实用性内容,要按专题进行学习和训练。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在培训内容上要及时跟进,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培训者要不断研究教师的发展需求,按需设计培训内容。

(3)在培训形式上要做到几个结合。

一是要组织集中培训和教师的自主学习结合。没有教师的自主学习,任何培训也难以收到最佳的效果。只有教师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培训的效果才能落到实处。培训机构在集中组织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要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加以引导,使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让教师的自主学习延伸培训的效果。二是要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结合。专家的讲课要密切结合教师工作实际,引导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同时,应该充分调动一线优秀心理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实践领域的培训者,通过现场观摩、演练进行学习。一方面通过理论提高素养、内涵;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学会操作。三是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结合。过多的集中培训不仅成本高,集中困难,而且会加重工学矛盾。在现代远程培训条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应更多采用远程培训的形式,关键的问题是要重视远程培训的合理安排和互动平台的互动效果,使远程培训中师生互动起来,生生互动起来,及时讨论问题,及时解决教师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四是培训和教研、科研结合。长春市近几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得益于引导心理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的培训工作离不开教研,也离不开科研,我们培训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难将其与教研科研分开,所以,我们应将培训和引导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结合起来。五是多样化考核方式结合。对培训效果的考核过去常用的方法是考试。新课程改革以来,评价方式多元化已经在学生评价中得到落实,实践证明,执行考核更易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如,作业、论文、网上互动频度、提交案例、个人评价、档案袋、教学设计、所在学校工作效果评价等等。

2.对于长春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的设想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考虑长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现状和当前的专业发展水平,以教师的培训需求调研为基础,我们为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内容做出如下设想:

(1)教师专业基础和专业思想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律和方法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与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自我成长研究。

(2)知识类课程。当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育心理学的相关专题研究,如学习心理规律和学习心理问题,人格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和人格发展问题等;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防范;教师心理不适应以及心理问题的调适;认知心理学的相关问题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及其教育中的应用。

第7篇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44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9-1123-02

【关键词】 性教育;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学生保健服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师资队伍。1999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02年9月,教育部又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意见》和《纲要》都强调指出:中小学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骨干教师。

1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状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严重匮乏和专业水平较低是目前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笔者曾对4所学校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4所学校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没有一人是师范院校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也没有一人获得过国家心理咨询员或心理咨询师之类的上岗证书,只有3人参加过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有3所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设在政教处,由政教处的干事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1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设在医务室,由1名校医兼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普遍感到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教育主管部门的教研室和学校都没有真正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业务机构;学校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的预、决算;在职称评聘上也没有相应的学科,只能挂靠其他学科;学校用房紧张,有的心理咨询室只能与其他部门在一起办公。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状况不容乐观,且近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培训理念和实践衔接不够紧密,普及性和实用性方面存在不足;培训选用的教材针对性不强;培训模式单一,与教师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不适应;培训形式脱离实际、效果较差;培训考核不严格,奖惩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培训规划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等[1]。这些问题亟需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的注意和重视。

2 建立科学培训体系

2.1 加强政策导向,进行宏观管理 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或修订针对性强、易操作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规划,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制度建设,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质量评估制度,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成本补偿和良性的经费投入机制。要建立省一级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中心,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列入全省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统筹安排中小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负责审定和选用质量好、水平高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教材[2]。

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普教处(科、股)要进行宏观管理,不断总结和推广一些行之有效的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的做法和经验;省、市、县各级教研部门,要成立相应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积极组织和开展本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要明确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提供必要条件。制定有关政策,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依托有关高校,严格加强、科学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和队伍建设,逐步做到“持证上岗”,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学校要认真遴选和培养心理咨询专、兼职教师。

2.2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形式一是要建立和健全省、市、县3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网络,完善培训运行机制;二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短期培训与脱产学习相结合;三是有条件的高校,教育硕士招生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四是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五是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培训形式和方法,开发和创新任务合作式、自我驱动式、案例交流讨论式、课题研究式等培训模式[3]。六是要进行分层次、多元化、有针对性的培训。如校长培训、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全体教师培训等。不同的培训对象要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4]。七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培训出勤考核制度、成绩报告制度、奖惩制度和淘汰制度[5]。

2.3 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日常教育、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科学研究(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还可开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等诸多方面的工作,需要人、财、物、工作场所等方面的经费和相关物质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经费预、决算和支出的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专项拨款外,还要提留一些中小学校的学杂费,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的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培训经费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一定比例分担。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把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逐步形成领导到位、机构到位、投入到位、师资到位和措施到位的工作格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还要从实际出发,在舆论导向、资源配置、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师资培训、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设计、整体推进、综合改革,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的长效机制。

3 参考文献

[1] 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折射出的师资培训问题.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9):123-125.

[2] 朱益明.近年来教师培训研究发展述评.上海教育科研,2004(11):4-8.

[3] 李玉华.互动式教师培训效果好.中小学管理,2003(9):24-24.

[4] 杨培升.中小学教师培训失真成因及对策浅谈.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1):8-11.

第8篇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 馆员 继续教育 素质状况 培训建议

【Abstract】This article composed,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existence questi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basic unit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brary librarian promotes aspects and so on library development to discuss has carried on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o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brary librarian the importance and the necessity, proposed from the basic unit work experience and the angle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difficulty and the suggestion, hoped could bring to the correlation public figure’s attention, enable this work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libraryLibrarianContinuing educationQuality conditionTraining suggestion

《中小学图书馆宣言(1999)》指出:“中小学图书馆是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中小学图书馆对于识字、教育、信息提供,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长期战略是必不可少的。”中小学图书馆是与整个人类社会的繁荣进步相联系的,是整个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99宣言》明确了中小学图书馆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1]中小学图书馆所处的地位是重要的,担负的社会责任与任务繁重,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随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越来越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一、存在问题与负面因素

1.馆员素质状况

(1)中小学图书馆普遍缺乏“内行”,因为“科班出身”者在县馆也是凤毛麟角,馆员补给实际是“无源之水”,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2)中小学图书馆员多数是“半路出家”,已经拥有教师系列中高级职称,或因年老不能讲课即将退休或身体短期不适被安排在图书馆工作,如:大病初愈、孕产妇等,很难系统的学习图书管理基础知识。

(3)职称不是“图书”系列的人员的目标,做图书管理工作时对专业学习没有需求感,不积极、不主动。这就导致图书管理和服务工作不规范,不协调。

(4)馆员队伍严重老化,以上世纪末的统计来看北京、天津地区馆员50%年龄在45岁以上,个别地区达85%以上。文教事业较发达的北京、天津地区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进入新世纪,大、中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人员配置得到了改善,而小城市及城镇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情况依旧。

(5)应该说大部分员工是愿意干好这个工作并为此掌握这门技术的,但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学不干不知道,学学干干吓一跳”;一本书入库的复杂工序、为读者服务迎来送往的那份耐心、不厌其烦地将图书拿出来放回去等等这些对专业人员也不算轻松的工作,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身体不适的教师的确是一种另类考验。所以一旦有另外的地方可去或者身体康复便不再逗留,造成馆员不确定的流动。

2.中小学图书馆员系统的业务技术培训难以开展

(1)由于馆员队伍的不稳定,受过几次图书管理专业教育培训的人员经常被短期或长期调离岗位,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全面付诸实践。临时接管图书馆的人员又对进修学习不感兴趣。

(2)继续教育培训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培训方面,培训内容陈陈相因,不分层次,不能进行经常的系统的培训。老馆员感觉没有新意,新人感觉如在云里雾里。

(3)没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形式仅限于老师讲,学员听、记。很多馆员经过教育培训,只将知识听在耳中、记在本上,一旦遇到问题仍旧束手无策。

(4)馆员受教育经费的限制,受人员少的限制,受工作量大的限制,难得有外出学习、集中学习的机会;很多馆员甚至没有到过县级图书馆,不知道图书馆正常的工作流程、基本管理常识。

3.上级主管部门缺乏图书管理专业人才

(1)不能进行切实有效的经常性的业务督导。

(2)工作检查仅查卫生、馆藏数量、借阅记录,不查馆员的业务技能。

(3)不能经常进行行业评比,馆与馆之间业务交流很少,技术技能竞赛不是在普及提高的基础上进行,而是为了竞赛而竞赛,就是这样的竞赛机会也是少的可怜。

4.馆员主动学习动力不足

(1)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多数由教师、后勤人员甚至音、体、美教师兼职组成,拥有本专业职称的管理人员极少,晋升不必拥有图书管理知识。拥有教师职称的和兼职人员大多从教师系列晋升,因为教师晋升不用考外语,名额较多,不用出本系统,有专人负责召集,晋升条件、信息。

(2)由于图书馆专业晋升困难重重,令年轻人望而却步,千方百计改行。“半路出家”者畏难不思进取,“避难”者一旦身体恢复,便逃之夭夭。忙时找到的“临时帮工”是很难坐下来系统学习专业的。

(3)由于工作评价失衡,中小学图书馆员工作业绩被忽视,这个岗位被人认为是舒服闲散的地方,养老、养病的地方。这些因素严重挫伤了中小学图书馆员主动学习业务的积极性。

二、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因素

1.图书馆事业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的进步需要馆员提高自身素质。

(1)进入新世纪,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信息极其技术产品,已深入到教育、科研、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学习信息知识,掌握和运用现代化设备为读者服务,已成为每个中小学图书馆员必补的一课。

(2)素质教育的深化,要求进一步开发利用图书资源,学生要利用图书馆来学习,这就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员具备深厚的图书管理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而不能仅仅是一个藏书保管员,加工整理员、流通阅览管理员。

(3)随着教育的发展,进入中小学各个岗位的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中小学图书馆员素质低下的问题日益凸显。馆员若不进行再学习,势必被淘汰。

2.我市学校图书馆理员已基本到位,办学条件已逐步改善。

(1)图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已经不再是一个随便安插富余人员的地方;从胶州市中小学馆员配置来看,高中、中专已基本稳定,市区内的小学、初中也都有了专职图书管理员。

(2)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学校规范化管理,市区内中小学图书馆配置电脑,校园局域网的开通,对馆员学习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条件(农村小学情况仍旧,而我国却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

3.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员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要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必须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国加入WTO后,必然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图书馆事业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为适应加入WTO后国内环境的变化,必须培养一批新型情报信息人才。这些情报信息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他们必须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强烈的情报意识和敏锐的眼光,具备较强的情报分析研究和情报信息服务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必须更新观念和转换角色。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在图书馆员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一些图书馆员已习惯了传统的采、编、典藏、流通的工作模式和手工操作的工作,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和新工具、新手段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一部分馆员对此深深感到不适应。图书馆员已经认识到必须转变观念,扩充知识,掌握现代化技能,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对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1.制定长期计划,循序渐进,系统学习。

(1)每次学习解决1~2个问题,再根据学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学习内容的先后。

(2)公共图书馆的辅导部每年应结合图书行业的最新动态,提出指导意见或直接组织本区内下级图书馆馆员学习。

(3)分组定期到较为规范的图书馆去看看、动手干干,俗语说:“听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干一遍”。一些理论、经过实践,就较容易记住,特别是对于40多岁的中小学馆员。

(4)根据图书馆员的年龄、学历、职务、知识层次和业务专长,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分层次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如对非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开设“图书馆基础知识培训班”,使他们掌握图书情报基础理论,提高信息能力;对从事技术管理与应用者,开办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应用与网络维护等培训,使其真正能肩负起图书馆的技术管理重任;对中级业务骨干,要对其开展一些启发式培训,为他们创造参加各类学术研讨的机会,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信息开发利用能力。

2.开拓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的来源渠道

(1)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引进图书馆管理专门人才提上日程,一县或一局即使有一人,让中小学图书馆员有个可以咨询的去处。

(2)有目的的选派单位里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人员,到大学图书馆系、地级市图书馆或省级图书馆去进修,彻底改变目前中小学图书馆员懂专业的不懂计算机信息技术,会计算机的人员不懂图书管理基础知识的状况。

(3)由师专或教育进修学院开设图书情报学专业大专班,为中小学图书馆培养一批“科班出身”的专门人才。

(4)各单位要尽量为图书馆员提供参与大型情报研究课题的机会。通过这些研究,图书馆员对所学知识才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培养信息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增强信息收集、加工、传递能力。实践是培养信息意识、改善信息道德、提高信息能力、完善信息素质最直接方法。

3.中小学图书馆继续教育的形式应灵活多样

(1)作为入行教育,每个从其他行业转入中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员都应到公共图书馆学习2~4周,以期掌握图书管理的最基本的管理理念与知识(如教师一样有一个入学入教教育,图书管理应该也有一个“入馆入行”教育),同时与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员建立最直接的业务联系。

(2)县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设立中小学图书馆业务指导员,对中小学图书馆的业务进行经常性的规范化督导。

(3)县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转发有关中小学图书馆的有关信息。像《中小学图书馆宣言(1999)》是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11月共同批准的,笔者是2002年在县图书馆年度培训学习时从一份期刊中见到《99宣言》的解析,以为自己孤陋寡闻,询问同行的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他们也只知有《80宣言》,不知有《99宣言》。见到《99宣言》的原文是在2003年的春天了。

(4)图书馆业务督导应要求每个中小学图书馆为馆员定一份专业期刊作为一份继续教育的辅助材料。因经常去兄弟学校帮助工作,发现大多数学校没有为馆员定专业期刊。

4.中小学图书馆撤换图书馆员应报教体局业务指导部门备案,便于及时的进行业务指导。

新的管理员上任一段时间后,才能放上一任馆员走,特别是书多人少的图书馆,更要办好业务交接,让新馆员在老馆员的带领下学习一段时间,以防止“断档”、“死书”现象的发生。

中小学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是网络化、信息化,因此针对中小学图书馆员进行“怎样使用多媒体”的技术技能培训很有必要。图书馆信息之窗,真正起到信息传播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给图书馆网络环境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适应网络化管理的需要呢?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这是因为图书馆的管理者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网络知识、学科知识、图书管理知识才能更好的管理图书,更充分的挖掘馆藏潜能。

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的诞生、成长、发展始终和人类的文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古往今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科技进步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又有力地推动着科技的进步。[2]

为科技进步服务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接受适当的继续教育是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他们进修提高的主要途径。科技进步服务是通过为读者服务来实现的,只有有了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能培养具有图书资料情报意识的读者、具有熟练地利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给他们继续深造创造一个极好的有利条件,也为大中城市图书馆输送了较高素质的读者。

中小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与素质提高。面对信息时代,图书馆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图书馆馆员具体情况加强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尽快培养一批思想素质高、开拓能力强、知识广博、专业精湛、创新能力强的图书馆馆员队伍。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全面发动抓落实。一是广泛宣传发动。我镇分层次、分阶段召开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环境整治及长效管护工作,要求全镇上下提高认识,统一行动,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攻克难点,长效管理,集中精力、人力、财力搞好环境综合整治,把八里镇打造成水清、岸绿、街美、村洁的新城镇。我们通过宣传橱窗、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让环境整治与长效管护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了全镇上下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二是切实加强领导。为确保环境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我镇成立了由陈宝川书记为组长,党委、政府、人大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分管负责人为执行组长,村建、城管、环卫、水利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村(居)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八里镇环境综合整治及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环境综合整治的组织实施。三套班子成员、分工到村(居)干部为督查组成员,行使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督查职能。各部门、单位、村(居)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三是层层分解任务。结合八里实际,制定了《八里镇环境综合整治及长效管理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三套班子成员为相关任务的负责人,有关村(居)、部门、单位组织实施。各村(居)和村建、城管、环卫、水利等部门将工作任务细化到路段、河流、重点部位,落实到班组、中队、人头。四是明确百分考核。我们从组织领导、宣传发动、措施落实、整治成果、长效管护和经费筹措等方面对各村居定期考核;并将考评结果列入八里镇对各部门(单位)、村(居)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年终评出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先进村(居)和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村(居)。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村(居)、企事业单位进行通报,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以适当方式予以问责。

二、积极主动抓配套。为改善村民住宅条件,抓住沿江开发的机遇,近几年来拆除了137个零散村庄。按照镇区总体规划,我们积极主动配合扬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安置小区。金山花园小区一二三四期工程共建30万平方米住宅楼,已全部安置到户,五期工程20万平方米安置房基本竣工,第二安置小区玉带家园20万平方米安置房顺利封顶。镇区道路、水、电、供暖、通讯、有线电视等设施基本配套,实施了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工程。XX年创建江苏省卫生镇时,我镇建成了垃圾中转站,配套了15个垃圾房、20个垃圾池、250多只垃圾箱。今年以来,垃圾中转站运转正常,6辆拖拉机每天清运垃圾,32人的保洁队伍早晚各清扫一次,保持镇区主干道和小区的清洁,每月清理垃圾240吨。金山花园一村、宜民小区、曹桥、八里、薛巷等村出动200多人次参加环境整治,实行长效管理。

三、突击行动抓到位。一是加大道路庄台整治力度。八里地处沿江开发区,境内有扬子江路、春江路、施沙路等纵横交错的区间道路和通达工程金山路、花新路,境内村庄与厂区比邻而居,环境整治的任务十分繁重。今年以来,我镇城管大队、水利站、环卫所、8个村共出动劳动力1800多人次,投入各类运输机械30多台,清运垃圾XX多吨,与之配套各村累计新建垃圾池50座,通过项目拆迁拆除了一大批猪圈、鸡窝、简易房,并结合实际重点整治了69个集中居住的庄台。我镇由城管大队、市场办公室牵头重点整治了镇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挂、出摊经营、店牌店招不整齐的现象。我镇由村建科、建管站牵头及时修复了镇区破损的道路、绿化、路灯、路牙、围墙等配套设施,清运了建筑垃圾。二是加强对镇内河流的治理。今年以来,我们由水利站牵头、各村配合,全面完成了15条河道、96个河塘整治任务,共清理水生植物15万平方米,完成土方24万方,铲坡6公里,锯杂树8公里。三是落实长效管护措施。对马港河、玉带河、水泥厂等镇内河道和农桥桥面、过桥路洞明确了专人维护、保洁,确保干净整洁,无堆积物。对公共聚集场所、驻镇单位、沿街事业单位、企业、沿街店面按照领导班子成员分工,严格执行门前四包责任制。

第10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培训学校教师;职业倦怠

一、前言自从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1974年首次将职业倦怠引入心理学领域以来,很多西方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职业倦怠现象,并重点研究了教师这一特定职业中的倦怠问题。在中国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大、知识更新快、人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群体成了高压力的群体,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不少学者的关注,并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我国中小学教师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教师的心理压力已经对教学和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2004年12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主持了“中国职业倦怠指数调查”课题,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倦怠现象正在中国蔓延。其中,公务员群体的倦怠比例最高,教师职业倦怠排在第三位。

对于中小学教育培训学校的教师这一特殊的教师群体来说,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生,还是他们的“客户”,他们不仅要作为一个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还要为公司留住这一“客户”。这就需要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够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作出有建设性的计划,使其在短时间内看到学习中的“效果”,还要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使“客户”能在短时间内喜欢上自己,愿意和自己一起学习。两者相结合会让教育培训学校的教师倍感压力,长期承受双重的压力,职业倦怠也会随之而来。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1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一词又称作“工作倦怠”“职业枯竭”,对其概念的界定以及处理方法一直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观点。从对工作倦怠状态的理解角度出发,可将其概念归纳为两类:静态定义和动态定义。前一类定义将工作倦怠看作一种心理状态;后一类定义则将工作倦怠看作一种心理过程。

教师职业倦怠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积极关注,美国教育协会(NEA)主席麦克古瑞(W.MCGuire,1979)感叹:“倦怠的感受正在打击着无数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教师已在逐渐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

2教育培训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笔者认为,职业倦怠的这一概念表述以及各种观点表现不仅仅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教师身上有所体现,教育培训学校的教师这一特殊的教师群体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教育培训学校兼有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属性,因而教育培训学校的教师既有一般学校教师注重教学的特点,也有企业员工注重服务的特点。他们要承受作为教师和企业员工的双重压力。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强调对于“客户”的服务,得到其认可。而他们所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他们的工作做起来更为艰难,工作成就感降低,长此以往就很容易使身体和情绪陷入极度疲劳的状态,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三、教育培训学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一)作为教师方面

1教师教学成果的延时性和间接性

教师教学工作的成果主要表现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具有延时性和间接性的特点,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成果只有通过学生及其发展的这个中介才能反映出来;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成果很难及时显现出来,只有经过一个阶段通过测试性的途径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这就是教师教学效果显现的长时性、间接性、延迟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尤其是对于教育培训学校的教师而言,由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才把孩子送到培训学校接受额外的教育,希望在短时间内看到孩子的进步,但是由于教学成果的延时性和间接性的特点,孩子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很大的改变,这就很容易造成客户的流失,这无疑加大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和压力。巨大的工作难度和压力会让教师产生非胜任感和低成就感,即不能胜任工作的主观认识,这就是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

2教学方式的个体性

由于教育培训学校是以赢利为主要目标,所以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口碑直接决定教师的绩效水平,教育培训学校的教师授课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课程的开发和内容的安排也严格按照学生的需求进行设计,教学方式个体性。这一性质和特点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同事和外界之间充分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引发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职业孤独感”,这也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作为企业员工方面

1教师在组织中的人际情绪压力

工作倦怠的概念最早产生于服务行业,早期研究假设,那些有情绪压力的、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更容易产生倦怠。研究证明,情绪因素确实是解释工作压力之外引起职业倦怠的额外变量。而教师正是这样一种职业,尤其对于教育培训行业的教师来说,他们面对的往往是一些在学习中有问题的学生,他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情绪压力无可避免。

2教师在组织中的职业发展机会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谢恩教授认为,每个组织成员都是抱着一定的期望加入组织的,希望借助组织来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层次的需要。职业发展的机会大概包括三个方面:①职位或工作内容的发展或变更;②可以获取的职位或工作内容的能力;③为员工做职业规划的合理性及实际可操作性。

很多企业没有为员工提供一定的职业发展机会,这会导致员工职业压力的增强,特别是在职业升迁的过程中由于不公平、不公正、不透明等原因,很容易使员工产生不满和敌对情绪。职业发展机会缺乏,导致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员工离职率上升。

(三)双重角色压力

1工作职责

教育培训学校的教师主要职责包括教学、教研、课程研发三部分,每一部分都包括多种工作任务。在教学方面,主要负责授课、教材编制和教学设计等工作,这是教师的核心职能。可以看出,相对于公办学校的教师,教育培训学校教师不仅要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这一教师的基本职责,更强调教材、教案的更新和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第二部分是教学研究,主要包括研究考试命题思路、总结做题规律、更新教学案例等。一是使教学过程适应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二是能使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最后一部分是课程研发,因为培训学校具有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属性,课程是培训学校的产品,教师是教育培训学校的研发人员,因此教育培训学校的教师要对培训市场环境极为敏感,不断开发新课程,增强市场竞争力。

总之,教育培训学校的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教师工作职责,更为重要的是要时刻以学员和家长的需求为核心,既扮演教师的角色同时也扮演服务者的角色,根据学生参加培训班的目的和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创新讲课模式,他们的工作更强调创新性、实效性、服务性等特点。

2绩效考核指标

我们以新东方为例,对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分析。新东方的绩效考核指标是十分系统的,主要有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教学艺术和教学管理四个方面。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有广博的学科知识、清晰的授课思路,能深入浅出地分析教学内容。

总之,教育培训行业的教师更强调独特性、创新性和高效性。这是由其教师和服务者的双重身份决定的。相比于公办学校的教师,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强调教学内容、教案的合理设计和教学艺术的把握。

四、如何改善教育培训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一)作为学校方面

1构建教学工作的激励机制

针对教育培训学校教师面对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之教学成果显现的延时性和滞后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师职业成就感缺失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解决的关键在于构建教师教学工作的即时正向反馈渠道,尤其要构建教师教学过程的激励机制。一是要增加教师工作中的激励性因素,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二是设置一些阶段性的奖励,使教师及时了解和感受到自己教学的进步与成绩。

2教师要融入其中,体会教学工作的乐趣

彭文晓认为教学工作的幸福主要体现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的幸福主要体现在教书育人和教学相长两个方面。正如孟子所言:“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最后一乐就是讲教师的幸福体现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交流以及课后教学反思,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正如《礼记・学记》所言:“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知识能力提高的过程,这样会增强教师的满足感,有助于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作为企业方面

1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个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充分重视沟通的重要地位。针对培训学校教师因自身压力而产生的不满情绪,企业管理者应尽快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保证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很方便地与上级领导进行沟通。除此以外,培训学校也要定期开展员工交流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家共同的努力,如果因为工作繁忙,同事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少,这样容易出现隔阂,从而影响工作,因此管理者要为员工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如定期开展教师内部的集体教学研究等活动,在教研中各位老师可以各抒己见,相互评课,加强交流。

2帮助员工设计合理的职业规划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8年中国职场人士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5岁以下的人群中有近四分之一出现工作倦怠,其次是25岁~35岁的人群,为2194%。可见年轻员工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对于教育培训学校这样以年轻员工为主的企业而言,帮助员工设计合理的职业规划,减轻员工因工

作迷茫而产生倦怠的心理,培养他们的工作忠诚度,降低离职率,可以说是教育培训学校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找准角色定位,缓解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给角色扮演者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力不从心、左右为难。教育培训学校的教师相对于公办学校的教师而言,除了要扮演“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之外,他们还是企业的员工。如果他们在角色的扮演中不适应或者遭遇角色冲突,会给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诸多压力,不能妥善处理的话,就会使他们心力交瘁,从而引发职业倦怠。为了使教育培训学校教师有效地进行角色调适,进而缓解其职业倦怠,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1学校或企业组织管理方面

学校的管理策略、组织与行政上的安排、同事之间的关系及课程的安排与设计等都是角色冲突的来源,进而也是职业倦怠的诱因,为此我们要给予教师更为从容的课前准备时间,鼓励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促进学校和谐气氛的构建,设计更为有效的专业发展活动,让教师更多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决策,肯定教师的成就,明确教师的职责。

2教师个体进行角色适应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场合表现不同的角色行为。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作为教师的角色,这样有利于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在课下,教师要明确自己作为企业员工的责任。当多重角色难以调和的时候,教育培训学校的教师要选择最有价值的角色来承担,至于一个角色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三个方面:该角色对个体意义如何;不扮演某些角色可能会产生的积极与消极的后果;周围人对于你拒绝某些角色的反应。为此教师要对多种角色进行鉴别与权衡,承担更有价值的角色。这样可以使自己避免角色冲突,减少职业倦怠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卢秋玲.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04):81―84.

〖=2〗李冬梅.中小学教师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对工作满意度及三者对职业倦怠的影响〖=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3〗Maslach C,Jackson S E.The measurement of esperienced burnout〖=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biour,1981(02):99―113.

〖=4〗闫海燕.威海市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工作满意现状及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5〗褚远辉,陈时见.从教学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看教师的“职业倦怠”〖=J〗.课程・教材・教法,2010(01):103―110.

〖=6〗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01):80―84.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立足本校、立足教师、立足课程,牢固树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训理念,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教师为重点,以有[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学校的潜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条件,扎扎实实开展培训和研究,切实做到教师全员参与,人人有提高,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体发展和谐统一。

二、培训原则

坚持以校为本原则,因校制宜原则,校长责任原则及教师需求原则。

三、培训目标

校本培训的目标是为了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通过开展校本培训,使广大教师在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实施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设学习型学校;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在培训过程中着重提高教师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1、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即清晰、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以及实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有效发展的能力。

2、自学能力。即在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生动的教育情景中吸收营养并总结升华的能力以及学会读书的能力,特别是通过网络捕捉信息并对有关信息进行重组、分析、综合的能力。

3、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能力。即通过多种途径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掌握新课程教学规律和要求,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能力。

四、主要内容

1、师德修养的内容。

2、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学科最新的基础理论和教改信息及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等。

3、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确定的内容。

五、培训模式及方法

1、课题研究式。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来实施培训,要求教师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自修反思式。教师立足岗位,在自我进修、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诊断、反思。可以是自我诊断,也可以是与他人共同诊断,通过诊断、反思,促进发展。

3、课堂观摩式。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实况,让教师亲临现场观看、学习、交流、借鉴,以开阔教师的境界,使之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

4、专题讲座式。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教师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直接传授培训。

5、案例分析式。引导教师对一个具体的教学情景进行研讨,以解决特别问题为目的的一种参与式培训。

6、校际(联片)合作式。学校与学校之间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一种互访互助的教师培训活动。

7、师徒结对式。教师间一帮一的培训模式。

8、网络交流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运用电脑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卫星传导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教师教育系统、卫星电视网与计算机互联网(天网、地网、人网)相融通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平台,以虚拟学校、虚拟教室进行学习和交流的一种现代培训方式。

9、沙龙研讨式。由培训者与教师或教师之间围绕某一问题而汇聚在一起自由讨论,以解决其难点和疑点,形成共识的一种参与式的培训。

各校确定培训模式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参考以下方法进行:

1、教育专家、县内外优秀教师来校讲学,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工作、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

2、组织同一学科或同一教研组的教师进行交流,相互切磋教育教学技艺,共同研讨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3、发挥本校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4、通过组织教师听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和相互听课、评课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5、组织专门的研讨会、交流会、教学沙龙、教学信息会为教师相互切磋教学技艺提供平台。

六、组织与管理

1、建立教师校本培训基地。县直学校、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以校为单位,小学以乡镇中心小学为单位分别建立校本培训基地。各基地校长为基地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非基地学校校长为本校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

2、县教育局是校本培训的行政主管部门,各县直学校、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为校本培训的责任人,对学校校本培训基地的培训质量负领导与管理责任。

3、县教师进修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业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全县教师校本培训

规划,为校本培训基地推荐培训者,提供业务指导及学分的审验等工作。七、实施步骤

校本培训工作具体分以下三个步骤:

1、规划准备。成立组织,制定工作方案。各学校应根据本实施意见和学校自身发展和教师个人实际,及时制定教师校本培训总体规划。并分年度制定具体的年度校本培训计划,计划应翔实、周密、科学,具有可操作性,包括培训的目标、时间、内容、培训模式与方法、培训者、主要措施等,其年度培训计划于年初开学第二周报县教师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备案。

2、组织实施。根据学期培训计划,采用灵活、务实、高效的培训模式对教师实施培训。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做好有关记载,教师应注重积累原始资料,如培训课、示范课(公开课)教案、(论文获奖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自学笔记等,以备学分登记时审验。

3、考核评价。校本培训以学校自评为主,主管部门评价为辅。一是对本培训学校的工作情况进行自评,二是根据教师个人参与培训和完成培训任务的情况,具体确定每个教师的校本培训(非集中培训)学时学分,连同学校年度师资培训工作总结报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然后由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对各校的培训工作和教师的培训情况进行复评复审,在全面检查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核查教师学习过程资料的基础上,核定教师的校本培训学时学分。

各校在认定教师的学时学分时,应考查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态度和培训后的物化成果,并纵向比较教师参与培训后的进步情况,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评定结果,并将评定的等次记入《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的成绩栏中。

八、学时学分的认定

根据《安远县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意见》有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学时的要求,中小学教师应完成校本培训高中每学期不少于18学时,初中每学期不少于24学时,小学每学期不少于30学时。各学校在认定教师校本培训的学时学分时,应统一标准,严格考核,凡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完成了学校计划规定的培训任务且学校考核在合格以上等次者,按省发标准填写登记学时学分。

九、具体要求

1、各校要加强校内的培训基地建设,努力完善培训设施,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必要的条件。

2、各培训学校应结合本校(学区)实际,周密部署、科学安排每学期的培训工作。原则上每学期应安排1—2项全员性培训,同时因人制宜地开展分层施训,使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师均有提高,体现校本培训的“校本”本质。

3、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规章制度。各校应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情况列入年度考核范畴,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结果作为评先、晋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定的重要依据。

第12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培训 行业现状 发展方向

一、引言

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善之区,经济和人口规模都处在快速增长的阶段,中小学教育培训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本文将以南宁市为例探讨中小学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现状与方向。

二、南宁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培训行业的现状

1. 发展品牌化

南宁市的教育培训市场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南宁整个中小学教育培训市场里充斥着大量的杂牌军,其中有新东方教育,学大教育,龙门教育等国内知名品牌;也有例如诺贝尔教育,金太阳教育,维尼教育等中小型的教育机构。任何一个培训机构要想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实现由“杂牌”向“品牌”的过渡阶段,走上品牌发展之路。

2. 分布集中化

南宁市作为广西的省会,规模处于不断的扩展之中,培训机构的分布格局也会随着城市的扩展而不断的出现变化。培训点主要分布在各个中小学、家庭小区以及市中心附近。目前比较集中的区域有:(1)西乡塘区广西大学中心点;(2)兴宁区朝阳广场中心点;(3)青秀区民族古城路和岸会展中心区域;(4)江南白沙大道一线。

3. 种类多样化

南宁市的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只要分为四种形式:第一种,中小学一对一个性化全科教学辅导,指的是一对一的教育模式,具体解释为一个老师负责教一个学生,而且只教一个科目。南宁市的绝大多数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如新东方教育、学大教育、小到小作坊似的若贝尔教育等都是这种类型。第二种,是以奥数,奥英为代表的针对科目竞赛的教学培训机构,如南宁高峰市场英语培班、庭艺作文培训班、雅思英语、新东方英语等等。第三种,以歌唱、舞蹈、国画等单纯以艺术爱好类为主体的培训机构。这样的教育培训机构能很好的抓住家长希望全面培养小孩综合素质的心里特点,专门研究文化课以外的艺术素质教育,如天艺舞蹈工作室,林坚古筝艺术中心,南宁专业瑜伽养生会馆等。第四种,综合性比较强的教育培训机构,这种机构同时包含有前面三种类型,或者同时包含第一种和第二种在内的属于比较大型的教育培训机构。如新东方教育,学大教育、龙门教育、星火教育等。

三、南宁市中小学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方向

1. 杂牌向品牌转变

小作坊式的教育培训机构,将逐步被市场所淘汰,换之而来的将是以大型连锁教育培训集团为代表的市场品牌效应和市场营销竞争。下面我们以南宁新东方教育为例,俞敏洪认为,新东方的成功源自于品质、品行、品位、品格,这四点也是一个企业立足之本。品质,是指一个质量的问题。品位,也就是说到企业的定位问题,意思是在提到“新东方”的时候我们广大消费者能想到什么。教育培训企业的品牌效应对于其市场的影响是格外重要的,这其中包括有企业文化,涉及的道德问题,教学质量问题等等,甚至教育集团上市,都可以极大地推动企业品牌的知名化。

2. 提高市场竞争力

市场竞争力的建设可以让一个教育培训集团获得巨大的品牌优势、市场空间、以及降低成本,是一个教育培训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最大根本。如学而思教育集团强调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和教研的投入”,他们以“每年7000万的教研教研师资投入”为光荣口号,学而思更多的是重视教学的培养。新东方教育不同于此,新东方的品牌和新东方英语培训的学生基数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新东方更加注重的是如何利用品牌来招到足够的生源,他们不需要推出名师教育,需要的是培养更多的合格教师。然而学大教育,更多的是注重降低教师的重要性,如何加强招生渠道的扩展性,并且学大教育特别注重发展一对一个性化辅导。

3. 粗放向集约转变

中小学教育培训集团的发展,开始减缓扩张速度,更多的去注重内部因素。扩张速度太快,师资力量跟不上脚步,管理干部不足,这些都会随着扩张速度加快而逐步显露出来的致命缺点。教育培训行业是一种轻资产行业,该行业更多的是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特别是在二三线的广大城市,如果集团教育的人力资源不足,就很难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甚者,一旦出现教学漏洞,还会影响自身集团的品牌效果,结果得不偿失。集约精细管理,提高资源的充分利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掌握自我控制成本的能力,这是未来南宁教育培训机构所必须经历的转型阶段。

4. 培训方式多样化

现在南宁的大小培训机构,都推出一对一的个性化补习方式,比较大型一点的教育培训机构,将同时拥有一对一的补习和小班教育。但是如果仅仅靠这两大板块的运行方式,还是满足不了未来发展需求的。教育培训机构,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选择网络化补习方式,或者是网络和真实教育培训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时间的有效率,也可以避免因为学生身体不舒服,或者学生不来学校,就无法正常上课的问题。教育集团可以根据家长情况,主动安排咨询师上门服务,做家长和学生的详细咨询,那样的效果或许会更好,也可能让教育集团在未来竞争道路上提高自我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宏斌,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运行和管理若干问题探讨,中外企业家,2013-03-1(10).

第13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组织;主讲教师;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84-04

为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从“十五”开始,全国各地都在陆续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目前,多数省市还在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的初级培训,而少数发达地区已开始了中级培训。关于培训的实效性,始终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许多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使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应该说,一路走来,这项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整合意识进一步增强,并开始形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规范,这为一线教师进行有技术含量的教学打下了基础。[1]

不管是初级还是中级培训,笔者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并于前段时间有幸跟随一些地区的中级培训项目管理组到各区县进行跟踪调研,与当地的项目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受训教师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培训成效和今后一线教师培训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问题表现

1.机构设置方面

从承担一线教师培训工作的各个区县的组织机构来看,主要是教育信息中心或教师培训机构,少数区县有教研部门的协助,这与以往的信息技术培训项目基本一致。因此,与我们反馈、交流的组织机构负责人多为主抓本区县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这让人明显地感受到,似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教学研究部门关系不大。

2.培训教师筛选方面

作为贯彻落实培训精神和要求、担负培养广大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中坚力量——主讲教师,其观念、认识、能力、素养等因素将直接决定培训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广大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表1为被调研地区591名主讲教师(占本项目绝大多数)的学科专业构成情况(单位:人)。

从表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和网管电教两类人员合计358人,占总数的60.58%,其余人员多为中小学一线教师,而且,这些教师都是临时抽调的。这说明:其一,在培训中,至少一半主讲教师可能仍会以信息技术操作为培训内容的侧重点;其二,主讲教师不分学科教学,受训教师不分专业学习,弱化了学科特征。那么如何能让培训走近学科教学、走近教师需求呢?

3.培训内容方面

在问受训教师“中级培训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几乎所有受训教师都说是多媒体素材处理和课件制作技术;问“中级培训与以往的类似培训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时,许多教师说不上来。这或许是培训后时间太长造成淡忘的缘故,也或许说明:一是受训教师对纯技术操作内容感兴趣;二是在培训中主讲教师没有给受训教师带来观念的转变和认识上的提高,因而没有留下深刻印象。

目前,全国各地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何克抗教授主编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中级)》,共有9个主题,其中只有4个主题涉及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分别是主题2—教学前期分析(部分内容:知识可视化工具)、主题5—教学资源素材收集与加工、主题6—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主题8—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部分内容:Excel在教学统计中的应用);[2]二是由祝智庭教授主编的《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中级)》,共有8个模块,其中涉及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主要是“模块5—创建并利用主题资源”。从培训的目标和教材内容篇幅看,侧重点一目了然。

4.培训后的应用方面

在问到“培训后对教学工作有什么促进作用”时,多数教师认为提高了课件制作技术,教学手段多样了。在笔者的提示下,一些教师说到了规范的教学设计。这说明培训中学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知识没有真正内化为促进教师有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能力。尽管座谈的只是各区县受训教师中的少数,但也能由此反映出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问题分析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只有一个,那就是相关部门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本质和新课改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没有真正达成共识,以至于在操作环节出现了偏差。这在全国各地区的初级培训中普遍存在。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建国后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教师行业标准,这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发展的深入推进。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教育部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是新一轮国家级、强制性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其核心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也就是在信息化社会里“如何进行教学的能力”,这是大、中、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的能力。因此,从本质上讲,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完全有别于信息技术培训的一种在信息化环境下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步骤进行科学而具体规划的教学设计能力培训。[3]而且,这一过程还必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与具体学科特征、要求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看,能够真正胜任或适合这种培训的组织机构和教学人员应该是各级教学研究部门和研究人员,如学科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等,他们才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主力军。理由如下:

第14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培训 创新 体系

当前,面对全面建设学习型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以及教师专业化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冲击,努力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对于构建现代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进教师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周期性强,见效慢。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致力于方法的创新。要把改革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员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使学员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着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工作热忱;尊重民族地区的语言、生活习俗,能很好地从民族地区的文化特征出发进行有效的教育。能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适应教育教学的变化。积极思考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以及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策略的变革,能根据所任教学科目和班级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术的各项基本技能,并能将其教育教学有机整合,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因此在办培训班时,所设课程必须要有理论课和观摩课。

二、要达到长期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必须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

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灵活运用培训班、研修班、自学、课题研究、导师导教、学术报告、教研活动、案例教学、教学观摩、社会考察等继续教育形式,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指导。要积极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科学模式,比如,“自主式与引导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挖掘他们自身资质,引导其自主获取知识信息,自主进行经验反思、知识更新和重构、主要通过自学、交流研讨、学术报告、案例教育等方式来实施:“研究型主题培训模式”,依据专题来配备导师,请专家或优秀教师指导。让中小学教师分组研究,使之在参与过程中增强自我意识,在经验反思中实现自我突破,“研培一体的培训模式”,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困惑、不足和问题、构建教研、科研和培训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

三、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的创新

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当务之急是:1.开展骨干教师培训。积极组织和开展优秀中小学教师的高级研修、新课程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和小学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2.狠抓师德培训、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作为培训的重点,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内容来抓,常抓不懈,真正抓紧、抓实、抓好;3.强化新课程培训,认真组织和安排分类培训和分层培训工作:使学员了解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意义,领会新课程改革理念,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提高新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和使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提高。

四、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环节有机结合的动态管理,是一个从培训需求、培训方案的设计、培训实施操作到培训效益评估的全程管理。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化,关键在于各地要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把此项工作纳入本地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考虑统筹安排,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组织培训者、受训者、科研人员、主管行政人员共同参与制订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近期规划、培训方案和有关政策,注重督查和指导,整合培训、教学、科研机构的力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序、高效、健康运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后期管理涉及追踪调查、检测、监督、任用、反馈、再培训等内容,应引起高度重视,评估检查不可懈怠。必须贯穿在整个常规的管理过程中。

总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法的创新科学模式的构建,既可以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又可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因此,要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创新。

参考文献:

第15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时策;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己成为衡量教师专业水平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思想和教育技术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现代信息科技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给教育技术概念赋予了充实的内涵和无限的生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着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也改变着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从工韭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教育开始从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向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竞争能力方向转变。伴随其中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适应角色的转变,教师就必须具备教育技术素质。能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部2000年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要求,到2005年全国所有初中,2010年所有小学都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l2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颁布的有关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界定有了一个可依据的标准。

随后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并明确提出.在3年内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O学时的培,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显著提高,到2007年诖全国大多数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能力水平考试。为完成这一任务,全国自上而下已经普遍展开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1.1对教育技术概念认识模糊。积极性不高

许多中小学教师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解为计算机培训(或者微机培训),虽然对教育技术概念有一定的认同,但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还有待提高,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和领会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还停留在教的层面上。没有转到为了帮助学生的学习层面上来。而在教学中,甚至还有学校把现代教育技术排斥在课堂之外,仍然坚持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育模式,把大量的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成为一种迎接上级检查的摆设,导致很多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1.2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水平偏低

各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同。网络条件不一样,学校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条件相差很大。很多学校即使有了电教设备,缺乏后续资金,电教设备也只是摆设,发挥不了作用。目前很多地区的培训师资水平本身就相对滞后。且存在培训时间短等因素,从而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1.3教育技术能力基础水平不平衡.且分属不同的学科

被培训的人员中有一些基本没有怎么接触过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而有一些已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能较熟练的使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而有一部分则干脆就是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因此,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又分属于不同专业,这些都加大了培训的难度。

1.4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培训方式主要有“核心培训”和“全员培训”两种。核心培训模式是首先培养一批学校的骨干教师.开展教育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尝试,而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全员培训模式指的是对全体教师实施教育技术的整体培训。目前.很多省份采用的培训组织形式是先“核心培训”再“全员培训”。因此.首先到高等教育机构中接受培训的骨于教师的培训效果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全员培训,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培训脱离了中小学教学实践,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效果。

1.5培训方式和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针对性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主要有地方高校负责培训,部分主讲教师不太了解中小学课堂.所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典型案例。受训教师所工作的学校软硬件环境有很大差异,个体能力层次差异也很大,培训中很多都没能针对学校和受训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仍然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步调。在培训方式和内容上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时期受训者的需求.所以最终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2应对措施

要解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该从根本上提高认识。根据其实际需求,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机制和完善保障体系,使其从思想上摆脱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从内心深处切身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给现代化教育教学带来的无穷魅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培训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2.1开展调查研究.分层培训

对中小学校受训教师发放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情况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以便对当前中小学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以及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掌握情况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掌握。根据中小学校的区域差异、教师的年龄特点以及资源配置情况等进行灵活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通过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然后把问题汇总.再对那些教师迫切需要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2精选主讲教师.关注中小学课堂。注重案例学习中的知识建构,以学员的观点引领和发展课程

教育技术的价值在于教育实践。所以能力从实践中建设,并用于实践,这就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指导思想。为了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将技术有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培训要从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出发,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强调主体参与,动手动脑。使受训教师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轻松学会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并感受到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

因此。主讲教师必须熟悉中小学课堂,注重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树立以培训促专业发展、以研究促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师教育理念.在培训实践过程中注重重构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消除目前大学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所出现的从理论到理论,被中小学教师戏称为“空对空”的培训现象。

针对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培训特点,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主讲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案例的利用,并将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在案例学习过程中,课程的发展是动态的、非线性的、复杂的、菲全部预先设计好的。它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讲教师应能够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评价、修订等活动,促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建构出相应的理论框架,实现由“例”到“理”的上升。

2.3以受训教师为中心,关注受训教师需求

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目的在于期望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良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因此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所以应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各种方式进行培训需要分析,包括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和确定培训需求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找出目标期望值与教师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保证培训目标的合理性。培训内容应以教师如何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

2.4实施和建立保障机制.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为了对全体教师,尤其是不同地域中小学教师必须进行集中、分批、必要、实时的跟踪、培训、指导,建立教师的终身学习体系,应该建立相应的远程教育培训网站,利用好网络平台,加强各校间、各地区间的培训交流和协作,互相借鉴,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