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课堂教学教案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实践证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有效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以往满堂灌或简单问答式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案,认真阅读教材,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探讨问题,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然后根据教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此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各从面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案编写的要求:
首先,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达成性。其次,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三,要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二、学案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生自学教材,完成教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教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其次教师应注意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再次要有适当的预习检测。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也为下面的讲授提供依据。知道哪些是学生的难点。
学生分组讨论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分组讨论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内容,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开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展示与交流学案中的部分问题和学习成果。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补充。
三、教案编写时注意的问题
处理好教材内容和教案内容的关系。在当今应试教育下各个学校的教材都基本相同,都是根据大纲要求编写的。教师要以纲为纲,要根据当地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明确服务的对象。编写教案本是为了教学,如果是了应付检查就不难想象教案的质量。要与时具进,不少老师经常教一个年级的一门课程,年复一年,对教材相当的熟悉,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尽管如此也不要范经验主义错误,要做到常备常新、因材施教。处理好基本格式和随心所欲的关系。教案的基本格式:课时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等。
四、教案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要调整好教师的备课方向。对学习目标和内容有着清楚的表述,教师就不能在单纯的从我讲什么课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了。老师要做的事情有两条:一是深入研读教材就像要求学生那样去认真阅读,凡是要求学生熟悉的、理解的、感悟的、表达的,自己都做一番切实的尝试。二是深入研读学案。教师要对学案上的问题独立或合作加以解决,既然是要学生完成的任务,老师理应能够完成,更何况很多问题会有多种答案。老师在研读教材上的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哪些问题该怎样去思考才好,知道了哪些问题学生学起来有困难,这就找到了课堂上所要关注的重点,这就是备课所要备的重点。那么就在教案上有针对性的备策略,想说法。等到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时地给予指导。教师备课时还要有一个全盘的考虑,教师要在适当时间对课堂学习做出总结,强化重点,以利于学生在解决了一系列具体问题后有一个新的整体把握。
1.要处理好做题与读书的关系。问题是读书的起点,由问题引起读书,通过读书解决问题。在这个读书、思考、积累、表达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要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
3.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要有放有收,课堂应是学生的舞台,表演者是学生,老师的角色应是导演,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地位。把课堂放给了学生,你要能及时掌控舞台的主题,不能把悲剧演成喜剧,也不能把喜剧演成悲剧。如果人生是一个大舞台,那么课堂就是一个小舞台。只有把每个小舞台演好了,才能演好教学的大舞台。
关键词:真 教案 课堂教学
如何写出又真又好的教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
一、化繁为简,更新固定化教案
当前,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教学内容的选定”。因为知道“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有价值。那我们完全可以把原有教案的一些格式进行整合和更新。把原有版块化繁为简,把它整合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这三个板块。理由如下:
1.写教学内容。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旦确定了,那么就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然而,教学内容的确定往往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因为,他将决定整节课中老师要引领学生去的方向。当然,只有大方向找准了,一节课才能谈得上有效与无效。可是,在现实的课堂中,我们发现许多课堂的无效并非老师教学方法存在大问题,而是教师在“教什么”上不会定位或错误定位。一旦老师选定的内容有效、有用,方法绝对不会出现大的失误。正因如此,这一点更能考验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由此可见,学会确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是老师们写教案时最要学习的功课!
2.写教学目标。
如果把教学内容比作去目的地的方向,那么教学目标就犹如检验去目的地的最终效果。教学目标的设定,要认真钻研语文课程标准、认真钻研编者意图、作者意图。方向确定了,最终有没有到达目的地,这要教学目标来检验。只有方向,没有落点,同样是空话一句。一节课上下来,最后我们要看教学效果。如果,设定的方向准确,指导学生训练的到位,那么,我们就实实在在地做实了事情。
3.写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个相对的概念,一本教材里面有重点章,一章里面有重点节,一节里面有重点内容,一课时里面也有重要知识点。找到了重点,就可以采取措施突出重点,将教学中的时间、精力集中到重点上来,就可以避免教学中平均用力,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随之得到提高。那么,怎样确定重点?依据又是什么呢?依据就是大纲或教学要求。难点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很多时候,难点是既难讲又难学的内容,当然,主要是难学,难学的内容一般也难讲。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从而确定该节课的难点。所以,在写教学重难点的时候,学生的学情也已经包含在里面了。
二、因人而异,书写多样化教案
说到学生,我们自然会想到“因材施教”,说到教师,我想也应该有“因材施教”一说吧!现实中,教师的教案都是一样的本子,一样的要求,一样的评价标准。笔者认为,这也是弊端很多。如果让教师们体验到写教案并不是一件痛苦的差事,那么,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怎样激发教师的这种主动性呢?可以从下面三方面着手:
1.新教师写详案。
20几岁的新教师理论水平并不差,但缺乏教学经验,对新课标的解读不到位或者定错位,因此,他们对教材的准确解读是首要的问题。写详案有助于新教师对整个教材解读有一个清晰明了的呈现,有助于自己对整个课堂环节有一个熟悉记忆的空间,有助于自己积累丰富有用的教学经验。正因如此,我们新教师备课时更应该先进行独立的写详案磨练。
2.青年教师写简案。
30岁以上的教师,可以写写简案。经过十几年的执教,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拥有了一定的的教学经验,已经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对教材的解读、对课堂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有了比较熟悉的认识。这时候,如果还让他们停留在原有的教案模式里,无非是消磨时间。所以应该更新教案的方法。写写简案,减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头绪,留下更多的时间、空间去琢磨教学,为教学推陈出新,这也是一种人文性的关怀。
3.中老年教师写个性化教案。
40岁以上的老师,更细微的东西在书上和心里,可以考虑个性化教案。此时的教师,写教案更多的考虑是怎样教得更有新意、怎样教得更有意思、怎样教得更有实效……他们正朝着最高的教学境界迈进!每课都想“出新”,每课都想让学生喜欢,所以更多的是“教案于心”和“教案与书”。这时,不应该让固定的教案模式束缚他们的思维灵感。更多的应该是一种随性的、飘逸的、自然的、灵动的教案。比如可以在书上写写画画、圈圈点点,写上自己灵感突发的思路,也可以把一节课的大体思路用提纲线条展示出来。这样的教案,更多的是一种行云流水的风格。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试验教科书湘版四年级(下)第8课《恐龙世界》
本课属于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这节课从题目上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相关的集约影视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恐龙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观察、记忆、表现恐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训练他们的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一般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生活的环境及年代。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恐龙的特点。
2.在认识的基础上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3.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恐龙形态及环境的一般特征,画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画。
教学难点:在对恐龙世界的了解与表现过程中,培养想象表现力和探索精神。
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确定目标
1.观看影视片段《恐龙的传说》,欣赏恐龙的形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板书课题:这段视频表现了什么场景?(恐龙世界)让我们一同走进恐龙世界。
3.确定目标:看了这段视频你最想了解什么?师生交流,确定学习目标(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欣赏恐龙的形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入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环节简明直接。]
二、交流了解,分配任务
认识恐龙
1.刚才你看到的恐龙生活在哪里呢?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生活在陆地上? 播放影像片段,师生共同领略恐龙世界的风采。
2.提问:看了神奇的恐龙世界后,你了解了什么?(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教师小结: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成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或是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3.知识交流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些有关恐龙的生活环境的资料,大家一定都收集了不少吧,谁来说说你都了解到了什么?(互相交流)
4.说说恐龙生活环境。
今天老师也收集到了很多恐龙的图片与资料,大家想看吗?(课件出示)有这么多的恐龙生活环境图片,现在老师就请几个同学上来把你最想看的恐龙生活环境请出来并向大家介绍一下好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里居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所以,不论吃植物还是动物的恐龙,都有享受不尽的美食,大量恐龙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5.说恐龙,找特征
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了,老师这里还有几只大家都很熟悉的恐龙,谁能说说它们的特征呢?(课件出示剑龙,三角龙,甲龙,腕龙,翼龙等)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欣赏、资料的搜集,教师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观察了解恐龙,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实基础。]
三、方法指导,师生互动
1.探究画法:
学生口述自己的想法,或上板演示画画恐龙,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其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至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有甲、剑等生长物。
2.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课件出示)
四、实践创新,完成目标
1.明确作业要求(课件出示)
2.布置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大胆个性地表现恐龙,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五、展示评价,交流提高
1.学生将作品在大屏幕上投影,学生自评互评,评一评谁画的恐龙更有特色更好?教师进行多维评价。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象等方面的表现,以加强对“好”作品的感官认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全班学生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恐龙世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在多维的评价中获得发展。]
六、拓展延伸,促进发展
【关键词】电子教案;课堂教学;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2―0133―04
与传统教案相比,电子教案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是对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电子教案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什么是电子教案
传统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主要是纸质的。电子教案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手段来编写的教学设计方案,它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新生产物[1]。
笔者认为电子教案是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将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教学组织形式以文字、图片、视音频、动画等多种方式呈现并存储在记录介质中的现代教学设计方案。其中的内容不仅教师自己上课要看,更主要的是要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也能看,包括了教师上课的全部板书、相关图片和一些用语言所难以表达的动感情景等。由此可以看出与传统教案相比,电子教案不仅仅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在内容上也发生了变化。电子教案的内容不仅包括供教师教学用的具体教学方案,还包括供学生学习用的课件、资料库等。所谓课件是指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反应某种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2]。从电子教案的内容来看,电子教案不仅可以用于教师备课,而且可以用于课堂教学。
电子教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电子教案是指一切利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包括字处理软件在内),在计算机上制作出来的多媒体教案。狭义的电子教案是指利用字处理软件(如Word,WPS)和演示工具(如PowerPoint)在计算机上编写的图文并茂、有声音、有动画效果的多媒体教案。本文就针对狭义的电子教案来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电子教案。
二 有效运用电子教案,精心制作是前提
电子教案的制作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教案的内容输入到计算机里,将其以Word、PowerPoint等形式呈现出来,而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从电子教案的内容上看,电子教案的制作应该包括具体教学方案的编写,学习资源的搜集、整理、学习资料库的建设,多媒体课件的加工、制作。下面将从电子教案的制作格式、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多媒体资源的选择三方面论述电子教案的制作。
1 电子教案的格式尽量规范
虽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之间教案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各学科还是应该制定一个学科规范,至少教案的格式项目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模式。笔者参照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及部分学科的样例总结出一个完整的电子教案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模块。①教案题目和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授课教师、学科、年级、对应教材、课时。②学习者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包括:知识结构、重点、难点。③教学目标,包括学科教学目标和信息素养目标两部分内容,学科教学目标又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④学习环境与资源描述,学习环境即教室环境,资源描述包括:硬软件资源、实验(演示)教具、教材与参考读物、多媒体课件、网上(网站)资源以及其他资源。⑤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顺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三部分内容。⑥教学过程,即所有的教学活动,如:教学活动1、教学活动2、教学活动3等。⑦教学评价,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手段、评价数据分析和评价结果。⑧教学反思,包括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改进措施以及教学感悟。[3]
2 教学设计应尽量的详尽和灵活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切忌蜻蜓点水,只笼统地说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有具体详尽的过程和方法。对于诸如情境是如何创设的,知识如何呈现的、如何操练的,怎样真实运用的,这样的细节也要在电子教案中展现出来。下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2页至第4页例1、例2的教案节选。
“教学过程:
(1)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2)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① 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② 学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讨论,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
③ 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
④ 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3)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① 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② 用东、南、西、北这四个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4]
从上述教案中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本节课的情境是如何创设的,知识是如何呈现的,如何操练的,怎样真实运用的。这样的电子教案才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虽说教学过程设计的越详尽越好,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教学重点、难点的每一个环节加以细致、具体的安排,实际上,理清整体思路框架要比细节设计更具条理性,更有助于提高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逻辑感染力,有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学进度并发挥教学灵感,因此在进行教案设计时教师只需要设计出教学活动的环节,至于每一个环节中的小细节,教师可以根据讲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活起来了。下面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教案节选。
“教学过程:
环节1: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播放录像,进行全班交流活动。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环节2: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进行‘土电话’游戏,引入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个课题。请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总结,启发学生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环节3:探究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以击鼓为例解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并将此过程和水波的产生过程进行比较。
得出: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5]
上述教案中的三个环节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教师在借鉴这份教案时只需把握住这三个环节的逻辑顺序,至于每个环节中知识的呈现方式、学习活动的展开方式,不同的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灵活的改动。
3合理使用各种多媒体资源
教案反映和传递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对学科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等,因此好的教案需要教师花费心血,对内容不断进行凝练[6]。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电子教案时,一定要精心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媒体资源,包括图片、视音频资料、课件、网页、flas及一些拓展延伸的资料。利用各种媒体资料很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即将课程内容中最精华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多种方式呈献给学生,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以促进其更好的学习。下面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找春天》教案节选。该教案教学过程的设计包含五个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画春天、议春天、学唱歌曲――《春天在哪里》几个环节。下面是创设情境环节的节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① 利用声、像创设情境。教师拿出教学前准备好的录音带(如录下流水的声音、小鸟的叫声等),准备好的幻灯片(清清的小河,刚发芽的柳树,嫩绿的小草,飞翔的燕子等),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训练。训练时,让学生耳听录音、眼看图画展开想像;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耳、眼、脑多种感官参与。
② 利用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春之声》《春光美》等名曲。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真切的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7]
上述教案的创设情境环节中,教师将春天的美借助多媒体通过多种途径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春天的美进行了多感官全方位体验,有效地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
三 有效运用电子教案,合理使用是保障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用PowerPoint制作的。这里我们就针对在课堂教学中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进行教学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1 在没有黑板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教师即兴板书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用PowerPoint中的文本框控件有效解决。通过“视图/工具栏/控件工具箱”启动控件工具栏,选择“文本框”,在幻灯片上画出文本框区域。再在文本框控件上右键选择“属性”,在弹出窗口“Font”中可设置文字字体、字形和大小;“Fore Color”可设置文字颜色;“Multi Line”通常需将默认“False”设置成“True”使文本框多行显示;“Enter Key Behavior”通常需将默认“False”设置成“True”使“Enter”键实现移行;对于案例等长篇文章或需多行文字显示者,还可在“Scroll Bars”中选择“1-fmScrol1BarsHorizontal”水平滚动条,“2-fmScrol1BarsVertical”竖直滚动条,或是“3-fmScrol1BarsBoth”两者都选择。其它可以根据教学课件情况再做其它属性设置。调整完后关闭“属性”窗口,在教学状态下,鼠标点击文本框,可以随意键入文字或拷备文字,使PowerPoint变成可输字的电子黑板。
2 如何解决好学生长时间看屏幕所引起的视觉疲劳
首先PowerPoint中的文字不应过多,切忌满屏全是文字,在PowerPoint中插入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图片、影音资料或是动画可有效缓解学习疲劳。其次在PowerPoint模版的选用上不能过于单调,在保持主题风格一致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内容模块选择不同的模版,以此来缓解长时间看一种模版引起的视觉疲劳。此外如果条件允许,建议教师在利用电子教案时注意适时地利用黑板板书,黑板板书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及师生情绪交流的手段,在教师板书的同时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由于长时间观看屏幕所引起的视觉疲劳。
3 如何安排好课堂的容量与节奏
恰当的讲课节奏,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必需的,因此教师在使用电子教案时要安排好课堂的容量与节奏。使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时,课堂的容量与节奏其实在电子教案设计、制作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而控制课堂节奏的主要因素是电子教案的内容。因此电子教案素材的选用一定要遵循详略得当的原则。如对于重点问题的表现,材料要丰富,可用图片、视音频图像等多种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讲解、分析,而对一些非重点问题有时可以一带而过。[8]
4 如何应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突发事件
这里所说的突发事件包括下面的情况:文件打不开、插入的超链接打不开、插入的视音频和flash无法播放。
文件打不开可能有多种原因,有可能是软件版本的兼容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文件被病毒感染了所致。(1)如果是版本兼容的问题,最好能下载一个兼容包,然后再打开。其实教师在制作电子教案时最好考虑到软件的通用性。如果是在高版本的软件上制作电子教案,在保存时最好将文件格式保存为低版本所支持的格式。(2)如果是因为病毒感染所致,可在安全模式下启用杀毒软件查杀。由于文件大都是在U盘中保存的,那么预防文件被病毒感染最好的办法是防止U盘被感染,定期对U盘进行杀毒,不乱插U盘,养成良好的使用U盘习惯。
文件中插入的超链接打不开的问题,很有可能是路径出错,要链接的文件找不到,所以最好将要连接的文件和讲课时使用的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里,这样文件不在同一个计算机上时,路径也不会出错,也能防止教师在拷贝电子教案时将有些内容遗漏。
文件中插入的视音频或是flash打不开,很有可能是本地机上没有相应的播放器。这就要求教师在插入视音频资料的时候尽量选用或将文件格式转换成Windows media player 能够支持的文件格式。对于因缺少播放器而导致的flash无法播放的问题,现在有一种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可以实现将PPT与flash文件完全融为一体,而不需要考虑播放器的问题。方法如下:首先,将flash影片生成可自运行的“.exe”动画文件。生成的方法是这样的:打开flash影片文件,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创建播放器选项,取名并保存。原有的flash影片文件,就生成一个可自运行的“.exe”文件。众所周知“.exe”文件不依赖于任何的程序可自执行。然后采用“插入对象法”将“.exe”文件插入PowerPoint文档。可先插入一个按钮,在该按钮“动作设置”中的“单击鼠标”选项中选择“运行程序”,指向文件路径和名称。注意:用这个方法时,一定要把在PowerPoint“工具菜单选项安全性宏安全性”的“安全级”选项设为“低”。不然的话,每次演示都会弹出个警告框,影响效果。
总之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很多,在这里不能一一列举,但是为了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不影响我们正常的教学,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尽可能全面的考虑问题,包括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养成将电子教案提前打印,将电子教案打包,做多重备份的习惯,而且在使用一些软件编制电子教案时最好使用通用的软件等。
四 结束语
电子教案是信息时代下应对教学改革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编制开放的个性化电子教案是进一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9]。如何制作出开放的个性化电子教案;如何将电子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恰到好处,充分发挥其优势;如何利用电子教案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
――――――――
参考文献
[1] 何新凤,刘代汉.论电子教案的研发[J].教育信息化, 2004,(12):68.
[2] 彭绍东.电子备课与电子教案[J].中小学电教,2004,(1):80.
[3] 罗李,裴纯礼.Word电子教案模板的编制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0):80.
[4][5][7]教师与学生[EB/OL].
[6] 刘曼西.集成式多功能“生物化学”电子教案的设计、研制和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8,(5):47.
关键词:实习体育教师 教案质量 课堂效果
1.前言
教育实习是高校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阶段和基本形式。在体育实习中,教案是实习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课前编写教案是实习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有了教案才能根据更好的开展课堂教育。实习教案对于实习教师的课堂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案编写对实习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的作用
教案编写是实习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自身的经验和访谈调查的结果表明,教案编写对实习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成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能够提高实习体育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
在编写教案过程中,通过钻研教材把握住教材的技术结构、重点和难点;其次能够把握住教材与不同水平的衔接与联系;再次能够把握住教材在每次课的分配、与每次课前后的联系、每次课的重点与本教材重点的联系。
第二、能够提高实习体育教师正确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能力。
在全面掌握学生状况的基础上,能够使教学手段针对性强,能够有效地解决每次课的重点、难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练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向指导教师询问学生的各方面状况。
第三、能够增加实习体育教师组织教材教法的经验。
在编写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总结,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与传授技巧和方法,经验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不断增加。在实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向指导老师请教组织教材的技巧与方法,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归纳总结,增加各方面的经验与技巧。
2.2 教案编写和实习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2.2.1实习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实习学生所编写教案的查阅发现实习教师教案编写格式和形式比较合理,但在课内容系统性不强,组织教法上显得比较单调,缺乏新意,尤其在教学手段的安排上存在不足,很难与学生产生互动。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超过一半的实习学生认为课前编写教案对自己来说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所以学生的教案编写能力有待于提高,在创造性与灵活性上要狠下功夫。
造成实习教案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观原因:主要是实习教师对待实习的态度,通过调查得知绝大多数实习学生对教育实习很重视,态度是非常端正的,主要是由于自身编写教案能力的欠缺。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锻炼、不断的自我总结才能提高教案的编写能力
2.2.2 实习体育教师教案质量与课堂效果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显示:课堂效果好坏相对的这次课的实习教案写的质量好坏成正比。也出现少数教案写的一般的和差的同学的课堂效果好,经观察分析得出课堂效果好坏与实习同学的运动技能、语言表达、课堂组织、临场应变、合理的利用场地器材、学生对实习教师态度等因素有关;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
因次:实习体育教师在上每一堂课之前必须得认真编写教案,认真做好课堂设计,考虑周密。
2.2.3 实习教师教案质量与学生对课堂效果满意的调查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实习教师教案质量写的较高的相对应的课堂效果让学生的满意度就比较高,从总体上可以归结:对于实习体育教师来说,实习教案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课堂效果的好坏。要想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第一步必须把实习教案质量提高上去。
2.3 对提高实习体育教师教案质量的思考
实习体育教师教案质量的提高需要在实习之前有足够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高与反思才能够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07级其中一个班级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也可以说是个榜样,这次教学习的学生总共一百多人,这个班级实习的学生12人占总人数的10%,最终评出40个优秀实习生,该班被评上的人有8人占总人数的20%,参加跟队实习评上优秀实习生的占全班总人数的75%。优秀实习生荣誉是对实习生在实习中各方面能力的肯定。该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获得该项荣誉呢?通过了解得知该班级在大三开始每星期就固定有两次出早操的时间,每次早操由该班的一名学生写教案并代课,按学号依次轮流。早操的教案全部要交给班主任,早操期间班主任在现场观看课后并进行指导,教案给指出问题并让他们做修改后再次交上。在这整整一学年内该们每人都认真对待每次早操并且坚持到学年末。该们班级的这种早操是在年级里面唯一的,在这一学年里通过班主任和每位同学的努力付出,全体学生为他们这学期的实习做好了充分准备。这次实习对于该班级来说是成功的,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只有提前做大量充分的准备,当该发挥时候就从容不怕自信;就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只要每位实习学生对每次课认真对待考虑周全全力准备,都会写出质量不错的教案。在每次课前对整堂课进行周密的设计,考虑周全,认真用心。
这可以对于以后的每届学生提供建议:能以班级的形式组织每周固定的1-2次早操,每次都写教案上课,教案找班主任或者老师批改。提早为大四时候的实习做准备,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学校的术科老师在上课时能够安排一些课时让学生备课写教案上课,提早为学生的实习和未来做准备。学生自己平时要主动积极为自己创造机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对自己负责。
3 结论
3.1 高质量的编写教案能够促进实习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3.2教案质量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取得好的课堂效果首先必须编写高质量的教案。
3.3 83%的教案质量编写较好的相对应的课堂效果也比较好。
3.4 提高编写教案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的实践,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伟健.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基本能力的信息反馈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3.30
[2] 黄利落.落实体育教育实习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建议[M].兰州学刊.2008.6.15
[3] 赵激扬;莫超群.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实习的调查分析[M].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12.30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做到文从字顺。
2.学习本文运用衬托突出重点的写法。
3.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运用衬托突出重点的写法。
2.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蓝天碧海、绿树红花都是文学家赞美的对象。其中,莲花更是以其“清水出芙蓉”的独特风姿为历代文人盛赞不衰,把它当做高洁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二、解题
题目中的“莲”点明了写作的对象,“爱”表明了作者的感情,那么“说”呢?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那么题目就可以理解为“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三、熟读课文
1.请大家小声读课文一遍,要求是读准字音、句子。
2.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在读准字音方面还有没有问题。
3.范读课文,听听自己的节奏有没有把握的不准确的地方。
4.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尽量读出节奏感。
5.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
1.同桌两个同学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要求:不会解释的词语加点,不会翻译的句子划横线,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加三角符号。
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共同解决。
3.一人一句翻译课文。
4.齐读课文。
五、合作探究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质?借莲花抒发了什么感情?
学生讨论
明确后归纳: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莲花有如此高洁的品格,难怪作者喜爱莲花,赞美莲花。把莲花比作是花中的“君子”。
请一位同学把这些句子读一遍,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大家齐读这段话,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其实,我们已经不难发现,在作者的笔下,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花,而是君子的象征。那么作者借莲花抒发什么感情,就不难理解了。
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归纳:
作者借赞美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赞美君子的高尚情操,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对莲花的描写,看似句句写花,实则句句写人。
这种写法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只可惜,这样的君子太少了,所以作者忍不住发出感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要提到“菊”和“牡丹”?
学生讨论
明确归纳:
衬托:菊——正衬,牡丹——反衬,目的是为了衬托莲的美好形象和高尚品质。
找出与“菊”和“牡丹”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作者认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呢?
“隐逸者”“富贵者”
作者又用它们比喻什么人呢?
“隐士”“富贵者”(追名逐利的人)
(1)为什么用比喻隐士呢?
和陶渊明有关。
学生谈对陶渊明的了解
陶渊明是著名的隐士,品格高洁,又“独爱菊”,所以作者用比喻隐士。
傲霜怒放,和莲花的高尚品格相似,所以用它来正面衬托莲花,陶渊明坚持高洁的品格,和作者是一样,所以作者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自己。
只是爱的人太少,也就是真正的品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逸者太少了,所以作者说“陶后鲜有闻”,表示了惋惜之情。
(2)唐代的达官贵人酷爱牡丹,所以用牡丹比喻富贵者,唐代人喜欢牡丹到了什么程度呢?看了下面的诗句就知道了。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
所以作者才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世人为什么喜爱牡丹?
学生思考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
世人喜爱象征富贵的牡丹,实际上是富贵,名利的追求,作者对这种世风是厌恶的,鄙弃的。这与作者的高洁品格是截然相反的,所以作者用的来反衬自己。
(3)作者实际上是借三种花写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同时表明自己的追求:
一种是像陶渊明那样,厌恶世俗的污浊,但他选择消极避世;
一种是大多数人那样追名逐利,趋炎附势;
一种是作者坚持的:身处污浊的环境中而能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品格。
六、小结课文
这篇课文,作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与追求,同时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莲:君子(予)
借物喻意
托物言志 正 衬 反 衬
菊:隐士(陶渊明) 牡丹:富贵者(世人)
七、教学反思
从上完课到现在,一直在思索。那就先从一开始的构思谈起吧: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文章注释又非常详细,个人认为理解难度不大,除了个别词句没有注释外,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充分遵循新课标指导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指导思想,设计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语文教学就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设置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力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直认为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而不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于是让读书贯穿整堂课。从一开始的快速浏览,扫清读音障碍,到最后的自由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间穿插齐读、指名朗读、老师范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在读中思,在读中悟,让语文课有浓浓的语文味儿。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同行们常说,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但是显然对学生的考虑尚欠周到,而是过多地注意了自己的教学流程,导致有些问题的讨论未落到实处,甚至有把老师的见解强加给学生的痕迹。还有大胆质疑的能力还不够,对学生放手幅度还不够,学生有点被牵着走的感觉。
一、课堂教学中的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它的优劣直接决定课堂能否灵动。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要努力做到:1.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深入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的起点,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通过了解,应弄清这些问题:教学目标中有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地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只有正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教学重点,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优化教学内容。新教材倡导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将教材为我所用,而不被教材所束缚。因此,教师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应着重考虑以下问题:(1)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重点、难点又是什么?(2)教学从哪里开始?课文中的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3)除了教材,还需要补充什么?只有回答了上述问题后,才能采取有效的策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3.构建弹性的教学预案 。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情感、态度等投入课堂学习,所以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案预设时,要“大气”,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考虑预案时要在“粗”和“细”上下工夫,“粗”指的是各环节不宜过细过密, “细”指的是对文本的解读要深入、透彻。
二、课堂教学中的生成
课堂是生成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这就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1)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试想学生是喜欢一个能够旁征博引许多诗文,并能信手拈来穿插在课文讲解中的老师?还是喜欢一个只对“大江东去”这一首词精讲细析的老师,答案显而易见。因此,要想打开学生的视野,教师的视野必须开阔,教师的专业知识必须渊博。(2)教师的教育机智。式无常式,课无定课,可以说有一千名教师就有一千种教学方案,通常意义上的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只能是对普遍意义上的学生共性进行预先考虑。但教学对象的多变性与教学对象个体的复杂性,往往出于教师课前预案的设想之外,所以课堂上会经常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如果教师遇到这些“小插曲”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来压制学生,这恰恰反映出教师的无能,而课堂上的灵动往往就体现在教师对这些问题所表现的机智上。
教师在课堂上要顺学而导,及时调整教学预案,让课堂真正“灵动”起来,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借学生的质疑生成。教学中,学生的质疑问难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是奇思妙想,令教师一时难以置否。这些问题有的是学生理解错误造成的,有的是没有读懂上下文引发的,也有的是领悟不透文章的要旨造成的,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敏锐地捕捉住这些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时,备课时我准备了许多资料,但是一上课有个学生这样问:“这么衣衫不整的爱因斯坦,为什么小女孩的爸爸却觉得他是个伟大的人呢?”这是一个牵涉到课文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我备课时始料未及的,我认识到深入引导的机会来了,于是调整教学思路,和学生围绕这个话题进行探讨,学生终于理解了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根据学生的质疑问难,调整教学思路,体现了学生的“学”和教师“教”的和谐统一。我们只有根据教学情景及时调整,才能真正做到“顺学而导”。
关键词 学案导学 优化课堂教学 科学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如何使师生耗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而收到优质的效果,使学生学得轻松,乐于接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切实、重要的课题。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也做了一些尝试,现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来优化课堂教学谈一点体会:
1 提出“学案”的理论基础
“学案”教学的总体思路:突出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加强能力培养,学会创新。这种教学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如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建立一种有目标的学习向往,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能不能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让他们明白这节课要写出什么?记住什么?认识什么?区别什么?列举什么?解释什么?……使得该记住的,该理解的,该学会的,运用的知识,教师和学生都十分清楚,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导向?这个“练习”就是学生上课时用的学习方案,简称为“学案”。 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要求编成“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完成对知识点的巩固。同时,教师把经过认真制定的教学目标以练习形式展示给学生,把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调动学生的积级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 “学案”的编写
2.1 分析掌握教学目标是编写“学案”的首要工作
分析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和课本,而《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是终极目标或中程目标,所以首先要分化为每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往往是以母目标与子目标的形式结为一组,母目标一般是指一个教学单元或者一个课题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这里以第六册第四章第二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一课时为例说明“学案”的编写过程。分化具体教学子目标如下:
(1)了解消化系统,具体教学子目标包括:①能说出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②能区别不同消化道;③能区别不同消化腺分泌不同的消化液。
(2)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①能说出糖类,蛋白质,脂肪在什么部位由哪些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的作用分解?能记住它们的分解终产物;②能区别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部位和消化液的相同和不同点;③能归纳消化的主要特点;④能区别胃、小肠、大肠吸收不同物质;⑤能记住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⑥能归纳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然后根据以上具体教学子目标的要求进行练习的编写,如根据第一个母目标分化的子目标,教师编成的练习图1:
2.2 成功设计“案图”是编写“学案”的重要环节
每堂课前,教师要努力挖掘这节课中能有效地把学生顺利引入课堂情境的问题,然后将问题以漫画形式安排在学案的开头。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有主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能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
“案图”除了设计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作用之外,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的作用。如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节中,教师设计的是一个正在吃蛋和面的男孩。男孩吃面时提出问题:“这蛋和面有哪些营养?它被人吃进后怎样消化和吸收呢?”这里就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前一个问题,复习上节课《人体的营养》知识并引出新课。
2.3 进行检验修正是编写“学案”的完善过程
编写练习时,教师对练习的目的、期望结果、实施方式、完成时间等作必要的预测,练习后作反馈、评价。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对练习进行及时修正,以便积累经验,有利于以后联系教学实际,对学案进行检验修正,有利于以后教学。
3 “学案”的运用
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不同,课型多种多样,下面以讲授课和实验探索课中“学案”的运用为例说明:
(1)讲授课中“学案”的使用比较简单易行,一般可用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方式是“精讲即练”。即:教师讲授了知识点后马上让学生通过“学案”练习落实知识点(子目标),巩固课堂知识。另一种方式是自学反馈,就是课前下发“导学学案”后,让学生根据学案练习(教学子目标)的要求去看书,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方式中,要引进竟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快速答题的习惯。
(2)实验探索课的“学案”运用分四步进行,以第三册《水的密度》一节为例。
第一步:教师利用“案图”提出探索目标,学生明确探索目标。本节学案的案图是古希腊国王拿王冠问阿基米德:“这王冠是不是纯金的?”教师利用案图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结果学生无从入手。于是教师讲了阿基米德测金冠密度的故事。通过案图和故事,不仅使学生知道了这节课的学目标是“密度”,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二步:利用学案,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在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被激起后,教师就指导学生探索目标,从而获得知识。教师准备了体积不同的两块铁和两块木块,其中有一块铁块和木块体积相同。“学案”上教师设计了表格(表1)和问题:
由以上实验数据可知:
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体积 (相同或不同)
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质量/体积 (相同或不同)
然后,教师用刻度尺和天平分别测出以上铁块和木块的体积和质量,叫学生填在表里,并算出质量/体积。再让他们根据数据讨论表下面的问题,得出结论。
第三步:教师引导结论,学生认识规律,并利用“学案”加深理解。在学生探索接近一般规律,但还不能概括规律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而认识规律。如学生通过上面的讨论可得出同种物质体积不同,质量不同,但质量/体积不变。这时再引导,不仅铁、木如此,任何物质只要是同种物质其质量和体积之比都是相同的,这一特性用“密度”表示。这样,将学生的认识引导到一般规律上来,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飞跃到理性,然后通过“学案”练习来加深密度的理解:
(1)一般来说,“质量/体积可用 表示;
(2)密度的定义是:单位 的某种物质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第四步:利用学案,教师检查反馈学生的运用和巩固。在不同课型的学案后,教师都精心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巩固性练习,以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密度》一节,为了让学生马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呼应课前提出的问题再提出:“现在已经学了密度,想一想怎样知道希腊国王的王冠是否是纯金的?”或者设计:“用什么办法把相同体积的铁、锌、铅区别开来?”在学习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节后,可以让一个学生上台吃一块饼干,然后说出饼干的消化过程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4.1 这种教学模式包括
示案以案导学信息反馈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拓展创新。
4.2 教师学生在三个学习阶段的任务(如表2)
5 “学案”教学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运用“学案”导学方式,对优化初中科学课堂,体现出诸多的优势,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具体在操作实践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在教学实践中,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信息进行引导,让学生们去发现问题,进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进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学习的状态。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来尝试进行对问题的探索,对他们心中存在的疑问逐个找到答案。
其次,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运用“学案”导学方式要求教师适时地进行精讲点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授课水平,对问题能言简意赅地进行表达。并通过对问题的阐述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归纳与总结,因为使其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内容。
第三,扣标整合,形成网络。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使知识成体系。
最后,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对于课堂所学知识,可以通过一定的课堂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必要的练习与训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迁移发生。因此在运用“学案”导学方式中,必须强调这一环节的教学。
综上所述,运用“学案”导学有助于优化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笔者通过“学案”导学的教学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收益。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领域永恒的课题。希望本研究能为优化初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程实施能力,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全面构建高效课堂,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全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意见的通知》(三教文〔2010〕26号)有关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落实培养目标的主渠道,专任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力军。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全面推进我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程,大幅度提高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二、参加对象
年龄在四十周岁及以下的中小学专任教师均须参加达标评优活动。四十周岁以上的教师由本人提出申请或由所在学校决定参加达标活动的内容和项目。
三、组织管理
***市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负责组织实施。
各县(市、区)的两级达标活动由当地教体局负责,结合实际参照本方案制订相应的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的达标活动按照本方案执行。市级评优活动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统一组织实施。
各县(市、区)教体局和各级中小学要按照本方案精心组织开展县、校层面的教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并以达标活动为抓手,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促进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活动办法
1.达标内容
(1)课堂教学考核。根据《***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达标要求》(见附件1)和《***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见附件2),对参加者实施1次公开课考核及2次随堂课考核,公开课应达到良好以上等级,随堂课均应达到合格以上等级。
(2)教学常规落实情况检查。对参加者研读课标及教材的情况、备课、教学反思、作业批改、考试分析、听课评课等环节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各有关单项指标均应达到合格以上等级,且良好率在50%以上。
(3)师生评议。听取参加达标活动的教师所在教研组对其平时教学工作的评价意见,形成书面材料;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参加者的教学情况。
2.组织程序
(1)制定实施办法。各级中小学成立课堂教学达标活动领导小组及各学科考核小组,并以本实施方案为依据,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教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的具体实施办法。
(2)立标和学标。学校应开展针对性的校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和研究新课程环境下的教学方式方法,学习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全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方案》,领会我市在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熟悉和掌握课堂教学达标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根据方案要求,组织各学科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上教学示范课,在操作层面上为参加达标活动的教师提供示范和引领。
(3)学校全面考核。按照本方案规定的校级达标内容,组织检查考核。各校可结合学校实际,增加达标考核的内容。
(4)学校鉴定。学校对每位教师达标情况进行全面鉴定并作出结论,由校长签署意见后,连同参加者的课堂教学教案、评课考核材料、师生评议情况及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各项检查考核结果等资料一并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5)县、市级审核验收。各县(市、区)教体局要对学校的课堂教学达标活动进行考核验收,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由市教育局直接进行考核验收,在确认学校达标活动组织严密、要求严格、操作规范之后,对校级达标结果予以书面认可。市教育局每年将结合教育教学检查和听课调研活动对各县(市、区)和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达标活动进行随机抽检或考核验收。考核验收的主要内容是:随堂听课、查验有关资料、召开师生座谈会等。有关达标活动组织情况的评议结果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各校应根据市教育局安排,及时向县(市、区)教体局上报已达标教师名单和申请参加县(市、区)级达标活动的教师名单。
3.结果认定
应参加教学达标考核而不参加的、或经过考核被确认课堂教学不达标的教师,其业务考核应视为不合格。未达标的教师,应在下一年度申请重新参加达标活动;对于连续两次未达标的教师,在达标之前,不得应聘教学岗位。经上述考核后达标的教师,学校颁发课堂教学达标证书,并取得参加高一级达标活动的资格。
1.达标内容
(1)笔试。笔试为闭卷考试,笔试分值为100分,笔试成绩60分为合格,80分为良好。具体要求及考核办法如下:
①教育教学理论,占20分,主要考查教师对所教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
②学科专业能力,占30分,主要考查本学科应掌握的专业知识,任教学段的教材内容以及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拓展延伸内容。
③教学设计,占50分,以任教学段教材中的某一课时或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素材,考查知识结构的绘制和教学设计能力。
(2)教学基本功考核。学科教学基本功的考核内容包括说课、教学示范技能等。分值为100分,考核成绩60分为合格,80分为良好。具体要求及考核办法如下:
①说课(或画“知识结构图”)占50分。内容随机抽取。说课:每位选手准备时间15分钟,说课时间15分钟。画“知识结构图”:每位选手根据规定内容在40分钟时间内完成知识结构图的绘制。每学科5—7名评委,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其余几个有效分加总平均后即为说课(或画“知识结构图”)成绩。评委评分以《***市中小学说课评价表》(见附件3)或《***市中小学画知识结构图评分表》(见附件4)为依据。
②学科教学技能占50分。考核内容因学科而异,如文科的阅读分析、写作鉴赏能力,理科的实验操作能力等。
2.组织程序
(1)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笔试由各县(市、区)教体局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的形式进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基本功考核由各县(市、区)教体局确定二至三项内容进行考核评分,普通高中教师的基本功考核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确定二到三项内容,由各县(市、区)教体局组织实施。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安排考核。
(2)县级达标活动各学科每两年举行一次。2010年和2011年全市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整体安排(见附件6)。学科安排另行通知。
3.结果评定及奖惩。笔试成绩不合格的教师,不再参加基本功考核。笔试和基本功考核成绩均为合格以上的教师,确定为县级达标教师;达标教师一项成绩为良好、两项成绩之和达到150分者,可获县(市、区)级公开课二等奖;达标教师两项成绩均为良好者,可获县(市、区)级公开课一等奖,并作为参加市级评选活动的条件之一。未达标的教师可申请参加下一次的达标活动,已达标但未取得参加市级评优活动资格的教师,可直接参加下一次市级评优活动的资格竞争。
1.评优办法。市级评优活动按照《全市中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意见》和本方案的要求,开展赛课活动,具体方式是分学科按优质课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从规定的范围内随机抽取。每学科评审组由5-7名评委组成,采取现场打分的办法,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其余几个有效分加总平均后即为参赛教师的成绩,并当场公布。评委评分以《***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为依据。
2.组织实施。市级评优活动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负责组织实施,各学科按市教育局年度达标评优活动整体安排每两年评选一次。各县(市、区)及直属中小学按照分配的名额(另行通知),通过县级达标活动,从县(市、区)级赛课优胜教师中选拔人员参加市级课堂教学评优活动。
3.表彰奖励。
今后市级及市级以上优质课评比活动的参赛教师必须从校、县两级达标活动中产生;未按要求开展校、县两级达标活动的单位和学校,市教育局将取消其参加市级评优活动的资格。未参加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的学校和教师也不能参加全市中小学教学岗位标兵和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的评选。市级评优,根据比赛成绩,按3:5:2的比例分别授予参评教师市级优质课一、二、三等奖,一等奖获奖教师同时获得参加省及省以上优质课比赛我市选手的入围选拔资格。
一、“交流案”的操作流程
各备课组提前将备课任务按内容分配给教师,要统一进度、分解任务、规定内容、确定形式、明确要求。主备课人根据课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撰写后发给其他教师,授课前一周备课组成员集中讨论修定,审核后印刷。上课前一天或课前发给学生。
二、“交流案”的书写形式和要求
“交流案”是教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是集体备课的结晶又是个人备课的心血。它涉及教和学两方面,除共性目标、重点难点、用具、教学组织环节外,教学内容均以问题或习题形式体现,并留出足够空白让师生作答。
三、编写“交流案”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
在此理论指导下,设计“交流案”时我特别重视将阅读、议论、展示、探究、练习五种方式有机结合。将学生一看就懂的内容。设计成自主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查资料、阅读教材等方式完成。有一定深度的内容,设计成学生课堂上合作交流的形式,把学生合理分组,3人一小组,6人一大组,每组都有优秀、中等、学困生,设计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和小组讨论,并要求将小组学习中解决的重要内容展示出来,学生间讲解或点评;所有练习的设计要以能力立意,重视基础,结合工农业生产。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焦点、热点。凡是让学生做的题自己先做一遍,有的题目甚至找个别学生做一做。对于能用多种方法解答的题目。将方法一、方法二等全都O计好,写在自己做的“交流案”上,供学生研究和讨论。
四、“交流案”的使用效果
“交流案”在课堂上成了连接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感的活载体。在使用和探索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均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学生成绩提高快,智力和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下面是我带的九年级M班和另一个程度和人数相同的N班学生化学成绩(满分均100分)的对比。
期末考试是全区统考,阅卷时一位外校化学教师说题量大,有些题怪,综合性太强,学生成绩不会太好。我很坦然。因为他说的那些不顺眼的题,我们平时都领学生练过。在平时设计交流案时,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将近年中考原题改编后编写在交流案中,学生平时接触面广,训练到位,结果当然不会差了。有23名学生得90分以上,且有一名学生得满分,卷面整洁,书写规范。
2.学生非智力因素明显提高。
【关键词】 三案;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普及和深入,课堂教学活动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一种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当今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向和内容. 这就要求重新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和角色,重新设计适合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活动模式,要求教师对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这就包含了很多的因素,其中在课堂的操作成面上,通过新的教学设计来探索在新的课堂教育中学生如何主动学习,如何全面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来寻求最佳的教学状态,如何优化整体课堂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充分地吸收知识并得到发展. 所以从操作层面来说,必须从教学的相关问题出发,精心设计教案、学案、演案,并分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教学课堂进行全面的探索.
一、教案是老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有力保障
教案也叫做课时计划,是指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而设计的教学计划.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重要依据,在内容上通常包括:课题、上课时间、教学方法、课时分配、课程进程等一系列的内容. 有的教案也将电脑技术运用到其中,包括电子教案等.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科类型和教学目的不同,所以教案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 但是教案的制定必须严格依照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合理地设计课程时间,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教案的设计和运用非常的关键. 老师应该把握重点和难点,对重点和难点在课堂当中细讲和精确讲,要让学生全面理解和运用,对易懂的知识点在教案中可以不体现,让学生们自己去体会. 另外老师在教案内容的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运用不同的方法. 如在上课的时候提出不同的问题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同一知识都得到理解.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引,只有正确的指引才能保证整堂课程的圆满进行,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二、学案是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教学设计
学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为全面的开发学生智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而设计的一系列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索,知识要点强化等大纲试的教学指导方案,从学案的制定目的来看,它的出发点是通过学案的设计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充分地获取知识. 一般来说学案的编写是由三条线决定的,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其中知识线是主导,学法线和能力线是配合和推进作用,学案就是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分解,编排出合理的知识教学体系,根据知识内容设计成不同的教学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知识,学习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演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演案就是常说的课件. 它的具体含义是:根据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相关活动进行设计的环节,从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 演案与教学课程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 现在随着电脑技术的大力发展,多媒体演案运用较广. 所谓的多媒体演案,就是按照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课程内容设计,并以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课程软件. 它运用计算机技术,将视频、图像和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多媒体大屏幕的形式加以播放. 在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指电子课件还是普通课件,它都可以起到向学生提示各种教学所需要的信息,对学习过程进行强化的作用.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演案聚集了声音、图像、视频画面等多重因素,运用这一教学工具的时候学生容易产生新鲜感,所以在课件的准备过程当中,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爱好,将他们日常爱好与课堂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通过演案这一教学工具的运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四、把握三案之间的关系,打造优质高校课堂
1. 教案与演案的关系
教案是教学过程当中比较全面的教学提纲,是老师备课时的重要工具,而演案是授课老师展示给学生观看和学习的. 教案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演案是教案的辅助工具. 可以说教案包括演案. 但是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现在很多学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很多老师将教案的内容转化成了演案. 这样演案就非常直观地将相关教案内容表现出来,让学生易于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教师直板地讲述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你讲解立体几何,学生凭想象有的想不出来,你就可以拿课件去给他们演示,这样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 从这样看来演案比教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演案是教案的组成部分,教案可以指导演案,把握之间的区别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
2. 教案、演案与学案之间的关系
教案、演案的出发点是教师的讲授,教学的主题是教师怎么教和怎么讲. 而学案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是启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索,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另外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 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虽然二者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二者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提升学生知识而努力的.
【参考文献】
[1]蔡卫权.张光旭. 构建和谐课堂的几点做法和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
关键词:教学案;初中教学;实践与认识
在课程改革之后,我校实施了课堂教学方案,也对“教学案”的实践和研究进行了分析。经过几年的研究分析,“教学案”的实践和管理日益成熟。下文笔者以《长方形的边》这一课程教学作为例子,对我校“教学案”在初中教学课堂教学实践与认识进行分析。
一、“教学案”概念及其在初中教学中的特点
“教学案”在初中教学课堂中,一般是指将学案和教案合为一体。在现实生活中,它可分为三部分,主要是: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案、课堂教学实施教学案、课后辅导落实教学案。
二、以《长方形的边》课程为例,略谈“教学案”模式
《长方形的边》是初中教学课程中最典型的课程之一。对于这样课程可以表现在知识和方法两方面。知识:对长方形的概念分类和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长方形的边进行分析,提高推理方面的能力。
1.对概念进行分析
在快要上课的时候,我们要根据“教学案”进行概念的分析预习,学生在学习中慢慢了解概念。在快要上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让组长或者班长组织下预习,同学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在新课的前5分钟,教师检查小组组长的预习情况,小组组长检查组员预习情况,最后让每组代表去台上讲解相关知识:(1)长方形及有关概念;(1)长方形的分类;(3)长方形边的关系。
2.课程原理分析
对设计和知识一起进行分析研究,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探究方面的活动。我们会在生活中遇到很多长方形,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可让学生自己谈谈这些原理,各个组长积极起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教师可进行巡查,对每个小组进行引导。
三、实践后的思考
在刚刚接触“教学案”的时候,对其不是很理解,而且很多事情也很不自然,经常会跟其他教师请教,做到多听、多学。而且在课堂上不断寻求摸索道路,慢慢地便理解了“教学案”是教师的教学主导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22):33-34.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教学策略。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一)“学案导学”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专业化成长;能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指导上,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指导学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二)“学案导学”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学案编制的基本思路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要求,为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练”的作用。
学案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自主学习为先导,问题探究是关键,知识整理是重点,阅读思考是特色,巩固练习是着力点。
由于课型、学科不同,学案的环节也会存在着不同,提倡各备课组突出特色、彰显个性,每个学案包括的内容可以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规律总结、达标训练、体系拓展等。
主要设计流程:课前预习导读——课堂探究导学——知识应用导练——体系拓展导思。
(一)课前预习导读
此部分学案设计内容应包括课题名称、授课时间、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方法、阅读提示、诊断补偿等。
此环节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自学、思考、探究,对教材进行预习,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提出困惑,完成第一次教学。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堂探究导学
此部分学案设计内容应包括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规律总结、知识梳理等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完成第二次教学。主要可采取如下组织形式:
1.学生自学式。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2.师生共研式。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
3.教师讲授式。对学生通过自学或生生互动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讲解的方式,给以必要的启发、点拨和指导并给出结论。
(三)知识应用导练
1.当堂进行分阶段达标训练,根据反馈情况,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
①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题目。
②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③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
2.作业设置要结合学情、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分层次、有梯度地设计,注意基础达标、能力提升和拓展探究等层次性内容的落实,注意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和发挥部分学生的个性优势。本内容不一定在学案中体现,可反应在教师的备课本上。
(四)体系拓展导思
1.学案是公开的、透明的,老师在课堂上反映出来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在课前可以看到,即便在课后仍然可以看到。可以根据此学案的要求、提示、安排,根据自己课堂上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把课堂学习继续下去。学生的学习时空得到延伸和拓展,学习方式得到改变。
2.分层设计与本节课有关的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问题,或知识的发散延伸、合作探究、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以便进一步理解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3.学案应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完成达标练习后及时反思本节学习状况,如主要方法、规律的总结,疑惑问题知识的整理和探究等,并独立构建章节、单元知识网络,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学案”使用的基本要求
学案教学就是把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分成几个板块,根据老师事先编制好的学案,让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讨论学案中的问题,深入理解和认识本板块要学的内容;也可以进行实验或某个活动,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讨论学案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然后,由小组选出的代表展示交流小组讨论探究的结果。在经过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补充与矫正,老师适时点拨、总结升华,使全体学生掌握该板块的内容。
(一)“学案导学”要重视教师个性的发挥。学案模式不是固化的,不是不可更改的,不是不可超越的,它只能是一种基本遵循的方案,使用时应提倡科学求实,反对机械、僵化。我们要做到有“模式”而不唯“模式”,要在基本模式下“百花齐放”。允许教师即时生成,灵活多样,在学案基础上生成自己的个性课堂。比如,新课的引入,研讨题的确定和使用,练习题使用的时机、数量,学案与其他教学辅助手段的结合等,这些都是体现教师教学个性的地方。
(二)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安排及学案内容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学案不等于教案,使用学案上课,教师还需精心备课。教师备课应结合学案,围绕学案,做适当的增补,重点思考怎样达成学案上的目标,怎样把学案上体现的知识、技能训练等方面自然流畅、合理地呈现出来,还要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通过集体备课的交流来缩小差距,减少个人失误。
(三)教师要提前安排学生预习“学案”,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重点,查询疑惑知识。上课前,教师必须适量分层抽查学案,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把握学情,更好的引导学生课上完成学习任务,将存在问题有效解决。使学案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四)课堂上,教师不但要与学生共用学案,还要组织好合作小组的合作学习,组织和调控好学生的展示。学案的使用可以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但必须对合作过程严加监控,以避免一些无意义的合作与讨论。同时,教师还要对学案从课前、课堂、课后全过程监控,真正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五)师生都要做好课后反思,建立学案反馈评价体系。下课后,学生要在学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内容。教师也应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再一次阅读理解补充学案内容,及时整理学案使用中的体会,填写教后记(或教学心得),力争使下一节教学更加高效和优化。并且,教师还应该把“学案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在教研组或备课组进行交流,定期形成反馈意见,为学案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帮助。
(六)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按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时段、不同课型适时调整,以适合教学实际需要。
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制定方案,拟定计划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各教研组、学科组也要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保证“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强化研究,求实创新
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要重点加强五项研究。一要研究“学案导学”的思想内涵及实施策略,使教师尽快转变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确保“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二要研究学校实际,正确处理“学案导学”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整合创新,构建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三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集中攻关;四要研究集体备课的形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促使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及形式发生变化,要积极开展对集体备课的研究,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益;五要研究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导致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标准、形式的改革,各单位要进一步完善教师业务考核实施办法,通过科学的评价促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
(三)强化管理,抓实过程
1.强化管理。学校主要领导和业务领导要对“学案导学”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每学期要分学科将“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各项资料整理归档。
2.抓实过程。一是抓好二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成竹在胸;二是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学案,熟悉“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教师互听、互评,上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学案导学”操作的方法步骤,推进“学案导学”的优化;四是抓好学案的使用。课前保证两检查:学校安排业务领导(或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课后保证两反馈:教师的自我反馈要落实到教案上,学生的自我反馈要落实在学案上。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73
大学生群体处在校园生活向复杂社会生活过渡时期,具有青春、灵动、富有探索性与求知欲特点,虽然高校改革以后人们对“象牙塔”这个称呼已经渐渐的示弱,但是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以及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变迁给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的期望并未减弱,所以大学生依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同时因为高校周边环境相对于中小学更加开放,在逐渐成年而心智又未完全成熟的年纪,注定了这个群体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利、害双重影响,因此高校不仅要负责学生学术上的教育,还要体现安全管理育人职责。
高校安全管理任务不仅仅是体现在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还需要从育人的角度让学生终生受益,教会学生必要的安全知识与避险技能以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这项工作任重道远,也是学校责无旁贷的责任。目前高校普遍进行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多从宣教层面进行,成效固然有,但未能真正达到形成“入脑入心”的目的。我校结合多年平安校园建设与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选修课程,迈出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第一步,笔者也从就学生安全教育进行了调研,以真实了解学生对安全的需求以及大学生安全知识掌握现实情况与薄弱环节,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育提供借鉴。
1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1.1 缺乏国家层面法律支撑
《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校有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义务和权利,但是并未明确规定高校如何进行,教育部虽然积极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的工作,但由于地方区域性经济特点,各个地区高校对这项工作的推动与支持也很不平衡,落实情况不乐观。据相关学者对17所高校进行的“三进”落实调查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南开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实现安全教育情况“进课堂”的不足60%,“进教材”的不倒40%,“进学分”的只有10%左右。
浙江省教育厅也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了“平安校园”考核指标,且规定安全教育有教材,进课堂,各校对这项工作相对较重视并积极的开展这项工作,从全国范围来看属于走在前列的,即便如此,依然未能如教学任务一样未明确要求落实学分制度,这就体现出了法律与地方性政策对工作促进作用不同。
1.2 重宣而轻教的局面
多数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基本是在“宣传”层面,例如使用板报、警示窗、网站、短信息平台等形式以及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的确呈现了形式“多样化”局面,即时通讯的确发挥了一定应急警示功能,但这些形式从根本上也属于宣传,其弊端也不是没有,如果学生对新媒体或者板报等形式不去关注,那么宣传工作效果就大打折扣。对安全工作重视的学校还会安排在学生入学时进行统一安全讲座,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高校发生侵财、重大恶性案件的当事人的事后反馈信息来看,这样的一堂安全宣讲课,非常容易被学生淡忘;教育,必须是全面而系统的,学校层面按照教学任务进行的教育规划,宣传与教育二者必须相辅相成,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的。
2 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素质调查分析
2.1 调查方法
笔者选取了在校大学生四个年级的4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对象随机不记名形式,消除被访人员顾虑以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共收回问卷365份(回收率91.25%)。
2.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设置分为大学生校园基本生活安全防范关注冷热点、校外安全事故易发环节、公共安全、人身安全防范应对、财产安全防护、安全防范基本素养与常识六个方面,题目依据高校共性特点及周边环境特殊性设置。
2.3 调查结果分析
2.3.1 大学生基本生活安全防范关注冷热点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实验、参与运动、毕业实习实训几个环节的安全意识相对较高,而对于课堂教学、勤工俭学、娱乐活动、社团活动等环节的安全意识就比较差了,这也反映出了学校在实验、运动、毕业实践动员等环节的安全宣传工作力度相对较大,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但课堂教学、勤工助学、娱乐活动、社团活动等大学生主要生活环节就有些忽视了,具备安全防范意识的最高仅为25%左右(图例1)。
2.3.2 校外安全事故易发环节调查
对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求职及临时打工环节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学生具有安全防范意识,而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未曾具有防范意识,这部分不设防的学生,往往会成为不法分子关注的重点(图例2)。
2.3.3 公共安全防范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经常使用网络安全关注相对较高,但对于校园宗教活动、国家安全方面就相对较弱,在当前敌对势力、宗教狂热分子日益猖獗的大背景下,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急需要加强大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普及(图例3)。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主要生活场所,防范火灾是一项重要工作,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严重危及到宿舍公共安全,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过违规行为,甚至有14%学生将常见违规行为都有违反过(图4)。
2.3.4 人身安全防范应对调查
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对打架斗殴、两抢防范的意识相对较强,但对于、绑架、传销几个方面的防范较弱(图例5);此外对于出行交通习惯上也呈现新的特点,在传统的交通陋习高发基础上,利用网络平台约车、包车行为开始占较大比重,约63%的学生已经养成使用网络平台约车习惯(图例6)。
2.3.5 财产安全防范调查
学生侵财案件在高校呈现高发、多发性特点,案件涉及金额也越来越高,调查显示约有89%的学生在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意识较差,而其中大约10%的学生基本不设防;而在诈骗案件中中介求职、电信诈骗所占比重最高,有37%的学生遇到过诈骗(图例7、8)。
2.3.6 安全防范基本素养与常识重点、薄弱点调查
结果显示,学生在自然灾害应对、急救知识、性安全常识、网络犯罪几个方面相对欠缺,而在游泳、观潮安全、饮食安全、报警求助等方面知识掌握的也仅为70%左右(图例9)。
3 安全教育进课堂教学探讨
3.1 课程定位设计
安全教育课的定位应该体现“防为上”的理念,安全防范工作走在受侵害事件的前面,才能体现安全教育课的价值。
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防盗窃安全教育、反传销、防诈骗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等。这个课程基本设定是根据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特点而来的,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但是授课者在实际工作中还因根据地方性特点以及现实中高校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准确定位,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大纲与教案。
3.2 课堂教育突出敏感点、薄弱点
通过对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需要涉及到常见的安全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这是基本前提;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必须有针对性的发现敏感点、薄弱点,例如在前文调查结果分析中体现的公共安全、人身安全、财产侵害防范意识较弱的地方,就需要列为重点,窃以为在教育阶段的“缺什么就补什么”是属于积极的行为。
3.3 课堂教育形式多样性是重点
传统的安全教育,基本集中在新生报到后前几周,由学校保卫部门、学工部门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讲座与报告,相关人员投入了很大心血,但由于未能深入学生、贴近学生,这也使得这种集中教育很难保证学生能留下深刻印象,继而达到理想效果。体现继承与创新,吸取传统安全教育优秀的精华,利用安全教育进课堂的契机,精心组织,从几个方面入手,让课堂教育形式多样性,激发学生安全知识学习掌握的兴趣。
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安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区别,安全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习”,属于意识教育范畴,因而它的重点在于是否愿意去掌握;其次,讲求互动,课程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授课者不一定要照本宣科,巧妙利用学生主动心态,安全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半。例如在课堂上,可以根据一些案例,设定一定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换位思考”,更能身临其境的领会到一些典型案例作案手法虽然不算高明,但是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学生“前仆后继”的成为受害者,授课者在最后再进行点评,如此一来,学生肯定记忆深刻。
3.4 摒弃传统课堂限制,达到辐射效果
安全教育课作为选修课,学时较少,必须注重实效性。所以作为授课者在分析高校安全形势与现实案例的同时,还需要真正的走道学生中间去,准确的了解学生生活状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受课堂教学人数限制,不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某一次课程,这也是安全教育课区别于其他专业知识课的另一个方面,所以安全课的目的是通过一个人,影响一片人,传递到所有人的辐射效应。所以,学校安全教育课可以摒弃传统课堂限制,开展典型案例讨论环节,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达到入脑入心,以点带面的目的。
4 结语
安全教育课“三进”工作的推进,既是积极响应教育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举措,也是学校以人为本的教学育人观念体现,在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应用技术性本科学院建设的道路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必然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安全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某一部门孤军奋战,有了多部门的参与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成效必将更加的显著。
参考文献
[1]李丹,程燕.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
关键词: 导学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209-01
课程改革十几年来,无数教育工作者都在不同岗位上积极落实课程标准,作为一名基层学校任课老师,探索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大胆使用“导学案” ,优化教学方式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一路走来,课改给我带来了酸甜苦辣:在困惑、徘徊时提升自己,在付出、探索中享受快乐!
一 在困惑、迷茫中探索
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课改到底改什么?怎么改?相信很多老师和我有过一样的困惑。课改之初,学校组织我们学习课改新理念,到有成功经验的课改学校听课、学习,打造高效课堂。然而在学习时,对于课堂上老师尽可能少讲,甚至不讲这样的观点,我顾虑重重!我担心老师不讲了,知识点强调不够,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学会吗?我担心老师少讲会不会影响学生成绩?我还担心课改能不能带来真正的高效课堂,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到底能不能成功?……在这样的心态之下,我尝试着上了几节课改课,其中有两节课我印象比较深,一节是《环形面积的计算》,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制作环形的材料,课堂上先让学生动手制作了环形,但由于当时对课改认识不够,在学生做完环形之后,没有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是不由自主地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自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推导出了计算公式,学生虽然也理解了,学会了,但只是被动地接受。听课领导对这节课的评价是:虽然教法直观,但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后来我通过反思,发现主要原因是自己太不相信学生了,才会包办代替,满堂灌。
自己的课堂看似在课改,其实潜意识里还是舍不得真正放手让学生们自主学习,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仍然使用传统的教案,没有有效的抓手;在课堂上走的是别人的路子,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不得要领;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有效调动全体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 借助导学案,优化教学方式方法
我查阅资料学习课改理论理念,参加全国课博会学习,确定导学案范式,编写导学案,由于长期写教案形成了思维定势,对导学案比较陌生,所以编写的导学案很接近习题集,用这样的导学案上课,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就好像做习题,展示交流环节也被导学案局限得象对照习题答案一样,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在课堂上根本培养不了学生的能力,更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探索、不断改进提高,编写的导学案基本成型,有了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自学部分能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能启发学生思维,课堂上用这样的导学案,到了展示交流环节,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力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有了实用性很强的导学案,课堂上就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自主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学习,发现问题及时在小组内交流并解决,这样既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展示交流环节又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和快速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在小组内交流,已经有了学习成果,并且急于要展示出来,所以在这一环节,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展示的学生想尽可能地展示正确、全面,不愿让其他学生找到问题,而其他学生则认真倾听,边听边思考,对与自己不同的想法要质疑,展示不充分的要补充,甚至点评。所以在这个环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综合性的。
使用自己编写的导学案上课,教师课堂上就有了抓手,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容易准确定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满堂问,不由自主成了教学的主体,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使用导学案上课,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自己定位于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质疑、补充、点评…… 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适时点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越充分,就越能及时地反馈学习效果,而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有效地调整课堂教学。课后教师依据课堂上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反思,不断改进导学案的编写,完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教师调控教学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课堂教学也会越来越高效。
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不仅能培养学生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成绩。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学生自主思考很少,所学知识大多不会活学活用,且容易遗忘,而使用导学案的课堂是高效课堂,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三 在艰辛付出中收获幸福